CN101466986A - 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6986A
CN101466986A CNA2007800221500A CN200780022150A CN101466986A CN 101466986 A CN101466986 A CN 101466986A CN A2007800221500 A CNA2007800221500 A CN A2007800221500A CN 200780022150 A CN200780022150 A CN 200780022150A CN 101466986 A CN101466986 A CN 101466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oducing medium
throttle portion
expansion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21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雪本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6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本发明的膨胀阀具有制冷剂分流器一体化结构。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制冷剂分流室(6)。分流管(12)与制冷剂分流室(6)连接。在该膨胀阀中,由于通过第一节流部(10)后的制冷剂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所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由于通过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的扩大,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Description

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装置、冰箱、制造用冷却装置等冷冻装置中,存在蒸发器由多个通路(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通路)构成的情况。例如,在图43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通过压缩机201加压的制冷剂在冷凝器202中被冷凝,通过受液器203被送至膨胀阀204。通过膨胀阀204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205被送至制冷剂分流器206,在制冷剂分流器206中进行分流,之后被送至蒸发器207的多个通路。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207中气化后,通过储液器(accumulator)208回流至压缩机201。如上所述,在蒸发器207由多个通路构成的情况下,在膨胀阀204中,通过制冷剂配管205,连接有制冷剂分流器206。制冷剂分流器206,将在膨胀阀204减压后的制冷剂,对于蒸发器207的多个通路平均分流。制冷剂分流器206,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有规定的容积,并且具备用于分配制冷剂的空间(制冷剂分流室)。在制冷剂分流器206中,形成有能够在制冷剂分流室和蒸发器207的各通路的连接中使用的分流管安装孔。制冷剂在膨胀阀204被减压后,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分流器206。该气液两相流制冷剂,在连接膨胀阀204和制冷剂分流器206的制冷剂配管205内流动时容易变为含有大量气泡的栓流(plug)和塞流(slug)。在产生如上所述那样的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由于重力的影响等,气泡无法均匀地流入安装在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各分流管中,难以均匀地分流。
因此,为了实现均匀分流,在专利文献1中,在分流管安装孔的上游侧,配置有固定开度的节流部(路径缩小部件),在比该节流部更靠下游侧使制冷剂变为喷雾状态。
另一方面,流入膨胀阀的制冷剂为高压液制冷剂,但是,由于冷冻装置的运转条件的变动等,膨胀阀的上游侧、即受液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出口附近的制冷剂中可能包含气泡。在这种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中的气泡,在制冷剂配管流通时从配管的外部加热膨胀,气泡相互合体。其结果,产生栓流和塞流,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交替流入节流部。因此,变动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变动从节流部向制冷剂配管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速度和喷出压力,产生制冷剂流动音。进而,膨胀阀、连接配管这样的膨胀阀附近的器件振动,产生振动音。为了减少上述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动的单元,在节流部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对制冷剂流减压的节流部。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在节流部的上游侧,设置有使制冷剂流产生紊乱的紊乱生成部。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在节流部的下游侧,能够设置对制冷剂流减压的节流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8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69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51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26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中,为了进行均匀的分流,在分流管安装孔的上游侧设置有节流部。但是,该节流部也设置在配置于制冷剂分流器的上游侧的膨胀阀上,同一个构成要素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另一方面,在现有的膨胀阀中,为了减小膨胀阀中的制冷剂流动音,设置有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动的单元。但是,由于该减缓单元,膨胀阀大型化,导致成本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该制冷剂分流结构能够使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简化,减少膨胀阀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并提高制冷剂分流器的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该膨胀阀包括:第一节流部,其由第一阀体和第一阀孔形成、第一阀孔的开度由第一阀体调节;制冷剂分流室,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分流至多个分流管;和分流管安装孔,其设置在制冷剂分流室内、连接有各分流管。通过该膨胀阀,能够使第一节流部和制冷剂分流室一体化。
根据上述结构,对通过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行细化,由于将该制冷剂在制冷剂分流室内直接喷雾,所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由于制冷剂分流室作为空大空间部起作用,所以能够使从第一节流部流出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扩散。因此,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制冷剂变为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制冷剂流的压力变动减缓,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膨胀阀和制冷剂分流器一体化,所以使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简化,设置区域减小,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一阀孔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在这种情况下,与具备固定开度的节流部的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不同,根据流量和干燥度等运转状况,能够适当调节节流度,进一步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具有容纳第一阀体的阀室,优选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形成阀室。在这种情况下,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能够设置制冷剂分流室等,减少了对于制冷剂分流室的设计的制约。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制冷剂分流室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能够设置制冷剂分流室等,减少了对于制冷剂分流室的设计的制约。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具有容纳第一阀体的阀室,优选阀室包含制冷剂分流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简化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部分的结构。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优选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具备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的气泡细化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膨胀阀的上游侧产生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通过气泡细化单元,将流过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行细化。由此,使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动连续化,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的喷雾状态稳定化,能够使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分流安定话。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对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节流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在膨胀阀的上游侧制冷剂变为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由第二节流部对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由此,使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动连续化,能够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由第二节流部和第一节流部构成的多段节流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其结果,能够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使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的喷雾状态更加稳定,使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分流更加稳定。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对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节流部、在第二节流部和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的扩大空间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二节流部对制冷剂中的气泡进行细化后,在扩大空间部分散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对流入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分。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二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节流部由一条通路构成的情况下,根据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变化,在节流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容易变动。但是,节流部为多个通路的情况下,在各通路分别形成不同的气液的流动状态。因此,在各通路流动的制冷剂在集合的节流部的下游侧,能够大幅度抑制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动。此外,由于制冷剂从构成节流部的多个通路喷出,所以从第二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产生紊乱,能够对在第二节流部的下游侧流动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使制冷剂流产生紊乱的紊乱生成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紊乱生成部,能够考虑具备能够给予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流旋转流的螺旋槽的紊乱生成部、只具备扩大空间部的紊乱生成部、在制冷剂流路具备折返部的紊乱生成部等。根据上述的紊乱生成部,能够使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流动的制冷剂产生紊乱,由此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被细化。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优选紊乱生成部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具备使制冷剂流旋转的螺旋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流旋转,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设置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被多孔性透过材料层细化。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抑制第一节流部的垃圾堵塞。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具备对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三节流部,在第三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制冷剂分流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通过第三节流部的减压作用被消耗。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和第三节流部具备直线配置的两段节流部,通过各节流部时,能够减少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由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流入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第三节流部进一步细化,能够更加均匀地实行制冷剂的分流。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第一节流部和第三节流部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扩大空间部,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由此,通过第三节流部喷出至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少,进一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三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各通路分别形成不同的气液的流动状态,在各通路流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三节流部的下游侧,进一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三节流部由螺旋状的通路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节流通路增长,由第三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进一步减缓了流入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能够对流入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内,能够设置外表面具备螺旋槽的紊流生成部件,优选紊流生成部件设置在与第一阀孔同一个轴上。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具备螺旋槽的紊流生成部件使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紊乱。其结果,使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均匀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内,设置有将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面向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引导的圆筒部,在制冷剂分流室的侧壁,在第一节流部附近,设置有分流管安装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通过圆筒部喷出至制冷剂分流室后,向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喷射。接着,该制冷剂反转,面向分流管安装孔流动。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并且使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因此,能够使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均匀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在这种情况下,向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喷射的制冷剂流与壁体冲撞,由此,变更制冷剂流的方向。此外,制冷剂在圆筒部的外表面和制冷剂分流室的壁面之间流动时,该制冷剂通过螺旋槽旋转流动。由此,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因此,进一步减少了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螺旋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在圆筒部内变为旋转流,向制冷剂分流室的壁面(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喷射。其结果,制冷剂流的喷流能量被消耗。由此,进一步减少了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中,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形成变更由圆筒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的导向部。在这种情况下,由圆筒部向制冷剂分流器的壁面喷射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得平滑。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内,在第一阀孔和分流管安装孔之间,设置多孔性透过材料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使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均匀化,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一节流部的垃圾堵塞。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的同时,以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等间隔配置,分流管通过分流管安装孔安装为与壁面成直角。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分流管沿着膨胀阀的轴线排列配置。
在上述膨胀阀中,分流管安装孔在制冷剂分流室的侧壁的第一节流部附近形成,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与同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冲撞,被反转后流入分流管。假设,在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直接流入分流管的情况下,制冷剂流的紊乱增大,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增加。此外,气液两相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流入分流管的制冷剂流容易受到间歇的变动,进而担心引起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的增加和分流特性的恶化。对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使喷出至制冷剂分流室内的制冷剂流迂回,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即,流入分流管的制冷剂流不容易受到流入膨胀阀的气液两相流的变动的影响。此外,在分流管入口,由于制冷剂流的速度减缓,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
在上述膨胀阀,优选具有容纳第一阀体的阀室,阀室设置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在阀室内,在第一节流部附近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阀室通过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通过使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迂回,能够使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因此,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在上述膨胀阀,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中,以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的轴心方向的尺寸大,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沿着制冷剂分流室的径方向的周边缘设置为等间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制冷剂分流室的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制冷剂分流室通过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发挥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分流管插通并固定在分流管安装孔中,制冷剂分流室在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开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发挥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将分流管沿着膨胀阀的轴线排列配置。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制冷剂分流室形成为以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扇形。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上述制冷剂的迂回效果。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设置有将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沿着横向扩展进而反转的导向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对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具有收容第一阀体的阀室,阀室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阀室内由第一节流部脱离的部分兼用作制冷剂分流室,在制冷剂分流室和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使制冷剂流迂曲的迂曲流生成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分流管的开口位置由第一节流部脱离配置,进而使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迂曲,能够使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由此,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使用上述膨胀阀的冷冻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了膨胀阀中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进而,简化了冷冻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冷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7是图16的17-17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1(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1(b)是图31(a)的31b-31b截面图,图31(c)是其他例子的图31(a)的31b-31b截面图,图31(d)是其他例子的图31(a)的31b-31b截面图。
图32(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2(b)是底面图。
图33(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3(b)是图33(a)的33b-33b截面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5(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5(b)是底面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40(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40(b)是图40(a)的40b-40b截面图。
图41(a)是本发明的第四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41(b)是图41(a)的41b-41b截面图。
图42是本发明的第四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43是现有的冷冻装置的一般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膨胀阀进行说明。对各实施方式共通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各图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膨胀阀不仅用于使制冷剂向正方向流动,还可以用于使其向反方向流动。具体来说,膨胀阀,当空气调节器的冷气设备运转时用于使制冷剂向正方向流动,当暖气设备运转时用于使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说明中,没有特别要求,视为在膨胀阀内使制冷剂向正方向流通。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进行说明。该膨胀阀在制冷剂回路中,代替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部分而加以使用。
如图1所示,膨胀阀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阀本体1。在阀本体1的侧面形成有入口门2。入口门2与液管3连接。在阀本体1的内部,从第一隔断壁4将上部和下部隔断,上部(上游侧)形成为阀室5,下部(下游侧)形成为制冷剂分流室6。入口门2在阀室5的侧面形成。
第一隔断壁4形成阀座。在阀座的中央形成有第一阀孔7。在阀室5内容纳有阀棒8。阀棒8从阀驱动装置(省略图示)向下方延伸的同时,配置在与阀本体1和阀室5同一个轴上。在阀棒8的前端形成有第一阀体(针阀)9。第一阀体9通过阀驱动装置,通过阀棒8,相对于第一阀孔7自由进退移动。通过第一阀体9和第一阀孔7,在阀室5和制冷剂分流室6之间形成第一节流部10。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的大小进行变更。
在阀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与蒸发器(省略图示)的通路相同数量的分流管安装孔11。各分流管安装孔11沿着阀本体1的外周壁等间隔设置。各分流管安装孔11与将制冷剂分流室6和蒸发器的各通路连接的分流管12连接。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该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10中进行减压。用第一节流部10减压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并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交替流入第一节流部10。因此,在膨胀阀中,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容易变动。此外,在膨胀阀中容易产生由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引起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形成制冷剂分流室6使得制冷剂流路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所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上述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将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所以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所以与具备开度固定的节流部的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不同,根据流量以及干燥度等运转状况,适当调节节流度,使制冷剂的分流特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中,由于将膨胀阀和制冷剂分流器一体化,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部分的结构被简化,能够节省空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具有阀室5,在其下游侧具有制冷剂分流室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设置了制冷剂分流室6,所以提高了制冷剂分流室6的设计的自由度。
该膨胀阀也可以使用例如使制冷剂可逆地流通的冷气暖气设备兼用的热泵式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从各分流管12流入制冷剂分流室6。即,在供暖时,将冷气设备运转时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使用,在制冷剂分流器的上游侧连接冷凝器,另一方面,驱动膨胀阀,以控制从冷凝器流入的高压液制冷剂的过冷却度。由于在运转停止的热交换器中制冷剂以气液两相状态存储,所以存在当暖气设备开始运转时,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阀的情况。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高压液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其结果,担心会产生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分流管12向制冷剂分流室6合流的制冷剂变得混乱,由此,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膨胀阀内使制冷剂向反方向流通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膨胀阀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阀本体21。在阀本体21的下壁22形成有入口门23。在入口门23连接有液管24。阀本体21内的空间,形成为兼用作容纳阀体的阀室和分流制冷剂的制冷剂分流室的作用室25。
下壁22形成阀座。在阀座的中央,形成入口门23和第一阀孔26。在阀本体21内的作用室25中,容纳有阀棒27。阀棒27从阀驱动装置向下方延伸的同时,配置在与阀本体21和作用室25同一个轴上。此外,在阀棒27的前端,形成第一阀体(针阀)28。第一阀体28通过阀驱动装置,通过阀棒27,相对于第一阀孔26自由进退移动。通过该第一阀体28和第一阀孔26,在下壁22和作用室25之间形成第一节流部30。第一节流部3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的大小进行变更。
在阀本体21的上部,设置有与蒸发器(省略图示)的通路相同数量的分流管安装孔31。各分流管安装孔31沿着阀本体21的外周壁等间隔设置。在各分流管安装孔31中,连接有将作用室25和蒸发器的各通路的入口连接的分流管32。
以上,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该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30中减压。由第一节流部30减压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从第一节流部30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中,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第一节流部30中交替流动。为此,在膨胀阀中,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容易变动,由此,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形成作用室25使得制冷剂流路扩大。因此,在作用室25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其结果,减缓了由作用室25向分流管32流出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在作用室25中,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30喷雾流入。因此,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3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所以与具备开度固定的节流部的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不同,能够根据流量和干燥度等运转状况适当调节节流度,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将膨胀阀和制冷剂分流器一体化,简化了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回路的结构,能够节省空间。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阀室中包含制冷剂分流室的空间形成为作用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更加简化。
该膨胀阀,也能够用于例如使制冷剂可逆地流通的制冷供暖兼用的热泵式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从多个分流管32流入作用室25。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在开始运转时高压液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从分流管32向作用室25合流时变得混乱,由此,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使制冷剂在膨胀阀中向反方向流通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第二节流部35,进而,在第二节流部35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36。膨胀阀在阀室5的中央部具备第二隔断壁37。此外,扩大空间部36,配置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下方、即第二隔断壁37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中央,形成随着向下半径减小的锥孔。锥孔形成第二阀孔38。此外,阀棒8配置在与阀本体1同一个轴上。阀棒8在第一阀体9的上方,即阀棒8的中间部,具备作为第二阀体39的扩径部。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为随着向下外径减小的锥面。在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该螺旋槽,在构成第二阀孔38的壁面和第二阀体39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螺旋状通路为第二节流部35。在第二节流部35中,随着阀棒8向纵方向移动,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和长度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冷冻负荷小的时候,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较小,且阀棒8向下方移动,使螺旋状通路增长。其结果,在第一阀孔7和第一阀体9之间形成的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减小,在第一节流部10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增大。如上所述,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能够根据阀棒8的纵方向的移动进行变更。
以上,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隔断壁4的下部(下游侧)形成制冷剂分流室6。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进而,由于在第一隔断壁4的上部(上游侧)的阀室5内,形成第二节流部35和扩大空间部36,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到通过第一节流部10为止的期间,不能对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入口门2流入的制冷剂中的气泡通过第二节流部35时被细化,制冷剂向第一节流部10内平滑流动,有效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特别,由于第二节流部35由螺旋状通路构成,能够简易地增长节流通路,进一步促进气泡的细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节流部35和第一节流部10形成二段节流部,各节流部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进一步减少。因此,减缓了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而,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二节流部35之外,还设置有扩大空间部36,通过第二节流部35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在扩大空间部36中被扩散。因此,与只具备第二节流部35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提高了气泡的细化效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其结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使制冷剂流产生紊乱的紊乱生成部。在阀室5内具备气泡细化单元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气泡细化单元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膨胀阀在阀室5的下方具备外形尺寸较小的小口径部41。在阀棒8的与小口径部41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紊乱生成部。紊乱生成部使流入第一节流部10的制冷剂流旋转。紊乱生成部由在阀棒8的中间位置形成的扩径部42、在扩径部42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42a构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小口径部41的内表面不是锥面。因此,扩径部42和小口径部41之间的间隙,没有缩小到产生节流作用的尺寸。因此,在扩径部42的外周流动的制冷剂,虽然通过螺旋槽42a使其旋转而紊乱,但不受到节流作用。
以上,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通过在扩径部42的外周流动而旋转。由于通过该旋转,制冷剂流将紊乱的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所以能够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5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第五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为将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气泡细化单元变更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的膨胀阀。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为包围阀棒8的外周面的圆筒体,从第一隔断壁4的上表面延伸至入口门2的上部。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在其上端和下端,通过各支撑板43a、43b,被阀室5的内表面分别支撑。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以上,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流中的气泡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被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垃圾,所以也能够发挥过滤器的作用。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膨胀阀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气泡细化单元变更多孔性透过材料层的形状的膨胀阀。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为平板状的圆环体,在入口门2附近,设置为埋入阀棒8和阀本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的材料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以上,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流中的气泡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被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垃圾,所以也能够发挥过滤器的作用。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第三节流部45,在第三节流部45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46。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第三隔断壁47。上述的扩大空间部46位于第三隔断壁47的上方,即第三隔断壁47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在第三隔断壁47的下游侧,设置有制冷剂分流室6。在第三隔断壁47的中央,形成贯穿第三阀体48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为沿着阀棒8的轴线延伸为直线状的孔,形成第三阀孔49。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突出紊流生成部件。该紊流生成部件的上部形成第三阀体48。第三阀体48为与紊流生成部件的第三阀孔49相对应的部分。第三阀体48为圆柱体,在其外周面,形成螺旋槽。此外,第三阀体48和第三阀孔49的壁面隔开规定的距离分离。在第三阀体48和第三阀孔49的壁面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通路。该螺旋状的通路形成开度固定的第三节流部45。
以上,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减压的同时,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交替流入第一节流部10。因此,在第一节流部10中,容易产生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扩大空间部46。因此,在扩大空间部46,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少。此外,由于具备将第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直线排列配置的二段节流部,通过各节流部能够有效地减少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此外,由于第三节流部由螺旋状通路构成,制冷剂通过该通路的时间内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进而,制冷剂通过第三节流部45后,向作为扩大空间部的制冷剂分流室6喷出。由此,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扩散。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受到扩大空间部46和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的扩大作用,第三节流部的整流作用,第一和第三节流部10、45的二段节流作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有效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制冷剂流中的气泡从第一节流部10向扩大空间部46喷出后,通过具备螺旋状通路的第三节流部45被细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膨胀阀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即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紊流生成部件51。在紊流生成部件51的外周面,形成使制冷剂流旋转的螺旋槽51a。紊流生成部件51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同时,与第一阀孔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紊流生成部件51为大致圆柱体,其上端部分形成为圆锥状。在阀本体1的下部,形成分流管安装孔11。
以上,第八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在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在制冷剂分流室6扩大了流路,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此外,制冷剂流通过第一节流部10后,通过紊流生成部件51的螺旋槽51a变为旋转流。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制冷剂中的气泡由第一节流部10被喷出至制冷剂分流室6之后,通过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扩大引起的喷出能量的扩散以及在紊流生成部件51周围流动时受到的旋转作用被细化。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9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膨胀阀为将第八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51变为圆筒部55的膨胀阀。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制冷剂分流室6。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设置有使制冷剂流紊乱的圆筒部55。圆筒部55从第一隔断壁4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同时,配置为与第一阀孔7在同一个轴上。圆筒部55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阀孔7的内径大。在圆筒部55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55a。圆筒部55的下端,延伸至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即阀本体1的壁体的内表面附近。分流管安装孔11设置在阀本体1的侧壁,位于第一阀孔7附近,即制冷剂分流室6的上部。
以上,第九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圆筒部55内喷出,通过圆筒部55内后,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出。接着,制冷剂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冲撞,制冷剂流的方向由下方变为上方。接着,该制冷剂流通过圆筒部55和制冷剂分流室6的内周面之间,受到圆筒部55的螺旋槽55a的旋转作用的同时,对于各分流管12分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圆筒部55向制冷剂分流室6流动时的流路扩大作用、圆筒部55下方的流向变更作用、螺旋槽55a的旋转作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0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九实施方式的圆筒部的结构变更后的膨胀阀,进而,具备将由该圆筒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反转的导向部。圆筒部61从第一隔断壁4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同时,与第一阀孔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圆筒部不同,在圆筒部61的内周面形成螺旋槽61a。此外,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设置有导向部62。导向部62将由圆筒部61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反转。导向部62由与圆筒部61设置在同一个轴上的圆锥状的突出部构成。
以上,第十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圆筒部61内喷出,在圆筒部61内受到螺旋槽61a的旋转作用。由此,制冷剂变为旋转流,面向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喷出。接着,制冷剂流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冲撞,通过导向部62使制冷剂流的方向由下方向上方变得平滑。接着,制冷剂流通过圆筒部61和阀本体1的内周面之间,对于各分流管12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受到由圆筒部61向制冷剂分流室6流动时受到的螺旋槽61a引起的旋转作用、制冷剂分流室6引起的流路扩大作用、导向部62引起的流向变更作用。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1对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膨胀阀在制冷剂分流室6,即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制冷剂分流室6。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设置有圆盘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以上,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制冷剂流通过第一节流部10后,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出。由此,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接着,制冷剂流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这时,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消耗的同时,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液体制冷剂与气泡混合。因此,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对各分流管安装孔11的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变得均匀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在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异物,所以能够防止第一节流部10的垃圾堵塞。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2对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在阀室5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第二隔断壁37。在第二隔断壁37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形成扩大空间部36。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中央,形成锥状的第二阀孔38,在阀棒8的中央部分,形成锥状的第二阀体39。在第二阀孔38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二节流部35。
此外,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三隔断壁47。在第三隔断壁47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形成扩大空间部46。此外,在第三隔断壁47的中央,形成沿着阀棒8的轴线直线状延伸的第三阀孔49。此外,在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紊流生成部件。在紊流生成部件的上部,形成第三阀体48。第三阀体48为圆柱体,在其外周面,形成螺旋槽。在第三阀孔49的内表面和第三阀体4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通路作为第三节流部45。
以上,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部35、第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减压,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受到第二节流部35的节流作用、扩大空间部36的流路扩大作用。由此,由于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缓和了气体和液体交替在第一节流部10流动产生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此外,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后,由于在扩大空间部46扩大了流路,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分散。此外,由于具备将第二节流部35、第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直线排列配置的三段节流部,能够有效地减少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此外,由于第三节流部45由螺旋状通路构成,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其结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受到扩大空间部46的流路扩大作用和三段的节流作用,能够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3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膨胀阀,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在阀室5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第二隔断壁37。在第二隔断壁37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形成扩大空间部36。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中央,形成锥状的第二阀孔38,在阀棒8的中间部分,形成锥状的第二阀体39。在第二阀孔38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二节流部35。
此外,膨胀阀在第一隔断壁4的下部具备如图8所示的制冷剂分流室6。膨胀阀具备在表面具备螺旋槽51a的紊流生成部件51。紊流生成部件51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同时,与第一阀孔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此外,分流管安装孔11在阀本体1的下部形成。
以上,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部35和第一节流部10减压,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流受到第二节流部35的节流作用、以及扩大空间部36的流路的扩大作用。由此,由于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缓和了气体和液体交替在第一节流部10流动产生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此外,制冷剂流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后,通过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的扩大,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此外,受到螺旋槽51a的旋转作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其结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由于制冷剂中的气泡受到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扩大作用和螺旋槽51a的旋转作用被进一步细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4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和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部(下游侧)具备第三节流部65。膨胀阀进而在第三节流部65和第一节流部30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66。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即作用室25内具备第三隔断壁67的同时,在第三隔断壁67的下游侧具备分流室部25a。在分流室部25a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31,在分流管安装孔31中,连接有分流管32。此外,在第三隔断壁67的下方,即第三隔断壁67和第一节流部30之间,形成扩大空间部66。
在第三隔断壁67的中央,形成贯穿第三阀体68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为第三阀孔69,呈锥状。第三阀体68在阀棒27的中间部分形成。第三阀体68能够在第三阀孔69内向上下方向移动。第三阀体68和第三阀孔69同时形成第三节流部65。第三阀体68在与第三阀孔69相对应的部分具有锥面。在第三阀体68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由此,在第三阀体68和第三阀孔69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三节流部65。在第三节流部65,随着阀棒27向纵方向移动,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和长度发生变化。例如,当冷冻负荷较小时,阀棒27向下方移动,使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较小,并且螺旋状通路增长。其结果,第三节流部65的开度减小,在第三节流部65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增大。由此,第三节流部65的开度能够通过向阀棒27的纵方向的移动而变更。第一节流部30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由在下壁22的中央形成的第一阀孔26、对于第一阀孔26能够进退的第一阀体28构成。第一阀体28在阀棒27的前端形成。第一节流部26的开度能够通过向阀棒27的纵方向移动而变更。
以上,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30中被减压。在第一节流部30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扩大空间部66后,在第三节流部65进一步减压后,向分流室部25a内喷雾。因此,在分流室部25a,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30中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形成扩大空间部66,在扩大空间部66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将第一节流部30和第三节流部65直线配列配置的二段节流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螺旋状通路,通过第三节流部65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此外,由于分流室部25a作为扩大空间部作用,在分流室部25a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在扩大空间部66受到流路扩大作用,在第三节流部65受到节流作用。由此,由于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在分流室部25a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5对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具备紊流生成部件。在紊流生成部件,形成以第一阀孔26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螺旋槽72a。膨胀阀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具备作用室25,在作用室25的下方具备小口径部71。在分流室25a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31,在分流管安装孔31,连接有分流管32。
阀棒27在与小口径部71对应的部分具有紊流生成部件72。在紊流生成部件72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72a。紊流生成部件72位于第一阀体28的上部(下游侧)。紊流生成部件72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第三阀体68相同,将阀棒27的中间位置的半径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紊流生成部件72的外周面和小口径部7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未小到产生节流作用。因此,在紊流生成部件72的周围流动的制冷剂,虽然受到螺旋槽72a的旋转作用,但是不受到节流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的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制冷剂向作用室25喷雾后,通过紊流生成部件72的周围,由此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在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第一节流部30中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作用室25扩大了流路,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进而,由于受到螺旋槽72a的旋转作用,也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如上所述,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通过螺旋槽72a旋转,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流室部25a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6和图17对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部(下游侧)具备第三节流部75。第三节流部75由多个通路形成。在该膨胀阀中,阀本体21的下壁22的厚度增大。在下壁22的中央,形成随着从上方向下方半径缩短的锥状的第三阀孔76、比第三阀孔76半径小的第一阀孔26、比第一阀孔26半径大的入口门23。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下壁22的纵方向的厚度比第二实施方式大。
阀棒27在与第三阀孔76想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三阀体77。第三阀体77的外周面,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半径缩短的锥状。在第三阀体77的外周面,如图17所示,设置有多个槽78。各槽78具有固定的深度,并且具有截面三角形。各槽78在第三阀体77的外周面隔开等间隔形成。第三阀体77在与第三阀孔76的内表面之间维持规定的间隔的同时,能够向纵方向移动。第三阀体77和第三阀孔76形成第三节流部75。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部75,阀本体21和第三阀体77没有完全分离。但是,在第三节流部75,通过槽78,形成向纵方向延伸的多个节流通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30减压。在第一节流部30减压后的制冷剂从第三节流部75进一步减压,由第三节流部75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第一节流部30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节流部30和第三节流部75直线排列配置的二段节流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此外,由于第三节流部75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分散。因此,进一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制冷剂流受到第三节流部75的节流作用、各节流通路的入口和出口的分散以及集合作用。由此,由于将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作用室25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8对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扩大空间部81和第二节流部82。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具备将阀本体21内的空间隔断为上部和下部的第一隔断壁83。在第一隔断壁83的中间,形成第一阀孔26。此外,在第一隔断壁83的下部,即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扩大空间部81和第二节流部82。在扩大空间部81的下壁84的中央,设置有沿着阀棒27的轴线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二阀孔85。由该第二阀孔85和第二阀体86形成第二节流部82。第二阀体86形成从阀本体21的下壁22向上方延伸的紊流生成部件的上部。第二阀体86呈大致圆柱体,在第二阀孔85内,在与阀本体21之间隔开规定间隙配置。此外,在第二阀体86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通过该螺旋槽,在第二阀体86和第二阀孔85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二节流部82。第二节流部82为开度固定的节流部。
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从第二节流部82和第一节流部30减压。第一节流部30减压的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30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节流部82时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此外,通过扩大空间部81的流路的扩大,通过第二节流部82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分散。进而,由于向第一节流部30流动的制冷剂流的气泡被细化,制冷剂流变得连续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特别是,由于第二节流部82由螺旋状通路构成,所以能够增长节流通路。由此,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提高了气泡细化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制冷剂流连续化后,减缓了通过第一节流部30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而,由于将第二和第一节流部82、30形成二段节流,减少了各节流部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扩大空间部81的流路扩大,将通过第二节流部82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因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9对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紊乱生成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除气泡细化单元不同外,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具备将阀本体21内的空间隔断为上部和下部的第一隔断壁83。在第一隔断壁83的下部(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形成空间部91。在该空间部91,形成使流入第一节流部30的制冷剂流旋转的紊乱生成部。紊乱生成部由从阀本体21的下壁22向上方延伸的紊流生成部件92构成。在紊流生成部件92的表面,形成螺旋槽92a。紊流生成部件92的上端部分形成为圆锥状。
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通过紊流生成部件92的周围后,在第一节流部30减压,从第一节流部30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通过通过紊流生成部件92的周围旋转。由此,由于制冷剂流紊乱,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第一节流部30流动的制冷剂流连续化,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0对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分流管安装孔11的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阀本体1的壁体,设置有四个分流管安装孔11。各分流管安装孔11在以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大致等间隔配置。各分流管12通过安装在各分流管安装孔11,对于阀本体21的壁面安装为大致直角。
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对于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即,由于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此外,第一节流部10在制冷剂分流器也作为节流部作用。因此,由于根据冷冻负荷的增减付与了适当的节流度,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对于制冷剂流动音,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在制冷剂分流室6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在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即在暖气设备开始运转时气液两相流由各分流管1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设置了制冷剂分流室6,因此对于制冷剂分流室6的设计限制较少。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多个分流管12在膨胀阀的轴线周围被长久捆绑的状态下安装在各分流管安装孔11上。
(第二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1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膨胀阀为将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分流管安装孔11的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11在构成制冷剂分流室6的阀本体1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11设置在第一节流部10附近,在分流管安装孔11,安装有分流管12。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如图21的虚线所示,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冲撞、反转后,通过分流管12被送出到膨胀阀外。
以上,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12,反转后流入分流管12。由此,不容易受到流入膨胀阀的气液两相流的变动的影响,能够延迟分流管12的入口的制冷剂流的速度。通过上述作用,能够使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保持良好。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2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实施方式的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本体1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具备导向部。导向部将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横方向扩展,平滑地反转。导向部由圆锥状的突出部95和设置在突出部95的周边的圆弧面96构成。突出部95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圆弧面96设置为从突出部95至制冷剂分流室6的角落部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变更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时产生的紊乱。因此,当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导向部使制冷剂流的方向变得平滑,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3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形状和分流管安装孔11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以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为中心的径方向(横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方向(纵方向)的尺寸大。即,制冷剂分流室6形成为以膨胀阀的轴线为中心向径方向扩展。分流管安装孔11,在第一节流部10附近设置在阀本体1的外周部,在该分流管安装孔11安装有分流管12。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12。因此,由于能够起到与第二十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能够保持良好。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4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分流管安装孔11和分流管12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11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阀本体1的壁体上,该分流管安装孔11上安装有分流管12。分流管12在插通并固定在分流管安装孔11的同时,延伸至制冷剂分流室6内的第一节流部10附近的壁面附近。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4的虚线所示,制冷剂流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后,反转并朝向上方,流入分流管12的入口。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能够将多个分流管12沿着膨胀阀的轴线配置安装。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5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形成导向部。导向部使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横方向扩展,进而平滑地反转。导向部由圆锥状的突出部101、设置在突出部101的周边的曲面部102构成。突出部101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曲面部102形成为由突出部101至制冷剂分流室6的角落部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因此,在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从入口门2流入的情况下,由于导向部使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变更,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6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膨胀阀为变更为使第二实施方式中流入作用室25内的制冷剂流反转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31设置在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侧壁。分流管安装孔31设置在第一节流部30附近、即作用室25的下方,在分流管安装孔31上安装有分流管32。作用室25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如上所述,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如虚线所示,向阀棒27和阀本体21的外周壁之间喷出,与将驱动部103和作用室25隔断的隔板104冲撞,反转后流入分流管32。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由于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分流管安装孔31配置在第一节流部30附近,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32,反转后流入分流管32。由此,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7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7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用室25中,以第一节流部30的轴线为中心的径方向(横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30的轴线方向(纵方向)的尺寸更大。即,作用室25形成为以膨胀阀的轴线为中心向径方向扩展。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32。因此,由于能够起到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够使作用室25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保持良好。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8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分流管安装孔31和分流管32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31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体、即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上壁。分流管32穿过分流管安装孔31并由该分流管安装孔31固定。作用室25在第一节流部30附近通过分流管21开放。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如图示的虚线,反转后向着上方,流入分流管32的入口。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将多个分流管32沿着膨胀阀的轴线配置安装。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9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中与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体,在其中央部,具备将驱动部103和作用室25隔断的隔板104。在隔板104的周边部分,设置有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上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壁结构,构成有使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横方向扩展,进而平滑地反转的导向部。具体来说,导向部由圆锥状的突出部105、设置在突出部105的周边的曲面部106构成。突出部105设置在隔板104的内边缘,曲面部106形成为由突出部105至阀本体21的侧壁的内表面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因此,当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由液管24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导向部,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地变更。因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0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0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节流部30和分流管安装孔31之间,具备使制冷剂迂曲流动的迂曲流生成部107的膨胀阀。迂曲流生成部107在阀棒27的大口径部108形成。由此,在第一节流部30和分流管安装孔31之间,使制冷剂通路形成为迂曲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通过迂曲流生成部107使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迂曲,使制冷剂不直接流入分流管32。由此,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三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1对本发明的第三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1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迂曲流生成部107改良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迂曲流生成部107在阀棒27的大口径部108形成之外,还沿着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内周边缘形成凸缘109。凸缘109位于分流管安装孔31附近。该凸缘的内周边缘的形状通常为平滑的内周边缘,由于制冷剂流紊乱,也可以如图31(c)所示锯齿形状,如(d)所示为阶梯形状。
通过该凸缘,能够使流入通过大口径部108周围的分流管安装孔31的制冷剂的流动向内偏向。如上所述通过使制冷剂流迂曲,能够消费制冷剂流的能量。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效果,进一步减少制冷剂流动音。此外使用如图31(c)、(d)所示的凸缘时,由于制冷剂进一步紊乱,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减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发挥制冷剂流的分流效果和制冷剂流动音的减少效果。
(第三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2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2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形状和分流管安装孔11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以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为中心的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方向的尺寸更大。此外,制冷剂分流室6形成为扇形。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阀本体1的壁体上,多个分流管安装孔11沿着扇形的圆弧设置为等间隔。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12,起到了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
(第三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3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3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分流管安装孔11的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分流室6的侧壁,设置有安装了分流管12的多个分流管安装孔11。分流管12对于各制冷剂分流室6的侧壁面朝向径方向安装。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上述分流管12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
(第三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4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4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体形成将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面向阀本体1的侧壁附近的分流管安装孔11导向的导向部。导向部将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沿着制冷剂流的流线形成为弯曲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将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即,当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导向部,将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地变更。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三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5对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的形状和分流管安装孔11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用室25,以第一节流部30的轴心为中心的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30的轴心方向的尺寸更大。作用室25形成为扇形。在与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作用室25的壁面,多个分流管安装孔31沿着扇形的圆弧设置为等间隔。作用室25通过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31的分流管32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32,因此能够起到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
(第三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6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6所示,膨胀阀为将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改为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63的膨胀阀。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63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基本能够起到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具体来说,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提高了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63,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一节流部10的垃圾堵塞。
(第三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7对第三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7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五实施方式的圆盘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63变为由网状材料构成的透过材料层64的膨胀阀。透过材料层64形成为杯状。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十一和第三十五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具体来说,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提高了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由于透过材料层64由网状材料构成,能够一直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一节流部10的垃圾堵塞。
(第三十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8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8所示,膨胀阀为在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内、即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具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的膨胀阀。在膨胀阀的作用室25内,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与阀棒2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作为多孔性材料层97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与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面冲撞和反转的同时,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后向着分流管32。此时,制冷剂流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时,在消耗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的同时,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将液体制冷剂和气泡混合。由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向着各分流管32的制冷剂流的流动状态变得均匀化,提高了作用室25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一节流部30的垃圾堵塞。
(第三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9对本发明的第三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9所示,膨胀阀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相同,阀本体21的内部被第一隔断壁83隔断为上室和下室,上室(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为作用室25,下室(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形成为空间部91。在阀本体21的空间部91,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作为气泡细化单元设置有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制冷剂流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异物,能够发挥作为过滤器的功能。
(第三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0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为旋转型膨胀阀。膨胀阀具备圆筒状的外壳111,在外壳111内,形成容纳旋转型阀体112的阀室113。阀体112配置在与外壳111同一个轴上。阀体112通过配置在外壳111上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对于外壳111的内周面能够弯曲和旋转。如图40(b)所示圆弧状的箭头,表示了阀体12的旋转方向。此外,在阀体112的表面,在与规定的旋转角度对应的部分,形成由纵长的槽构成的阀通路114。在外壳111,连接液管115的连通孔116和连接管状的制冷剂分流室117的连通孔118以外壳111的轴线为中心在同一角度的位置形成。两个连通孔116、118相当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阀孔。根据两个连通孔116、118和阀通路114的重合的角度θ调节节流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由两个连通孔116、118和槽状的阀通路114构成第一和第二节流部。
制冷剂分流室117设置在由外壳111的下部向水平方向即与外壳11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管状体。在其管状体的前端部分,四个分流管安装孔119沿着该管状体的外周面设置为等间隔。在各分流管安装孔119,分别连接有分流管12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由液管115流入的液体制冷剂的减压等级根据阀通路114和两个连通孔116、118的重合角度θ调整。通过两个节流部减压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由连通孔118向制冷剂分流室117内喷雾。此外,由于分流管安装孔119由连通孔118分离配置,由连通孔118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到达分流管120的入口。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117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和直接喷雾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0均匀分流。
此外,当液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由液管115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节流部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由两个连通孔116、118和阀通路114构成的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扩大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分流室117,在制冷剂分流室117内通过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其结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抑制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四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1对本发明的第四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1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九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117的形状和分流管安装孔119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分流室117形成为以连通孔118为中心向径方向扩展的扇形。此外,在构成制冷剂分流室117的壁体,多个分流管安装孔119沿着扇形的圆弧设置为等间隔。分流管120穿过分流管安装孔119并由该分流管安装孔119固定。此外,制冷剂分流室117通过该分流管120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三十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与第三十九实施方式不同,能够使多个分流管120向同一方向(纵方向)与制冷剂分流室117连接。
(第四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2对本发明的第四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基本上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增大,在制冷剂分流室内具备其他的阀室的膨胀阀。
如图42所示,膨胀阀具有具备形成阀室121的圆筒状的第一容器122和形成制冷剂分流室123的圆筒状的第二容器124的二重外壳结构。第一容器1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室的结构大致相同。在第一容器122的侧面,形成入口门125。入口门125与液管126连接。液管126贯穿第二容器124的外周壁。此外,在阀室121内,在前端收容有具备第一阀体(针阀)127的阀棒128。在第一容器122的底壁,形成第一阀孔129。阀棒128通过驱动部122a内的驱动装置(未图示)相对于第一阀孔129能够进退。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节流部130由阀棒128的第一阀体127和第一阀孔129构成的结构。
在制冷剂分流室123,容纳有第一容器122的整体。制冷剂分流室123通过第一阀孔129连通至阀室121。分流管安装孔131设置在制冷剂分流室123的上方,在分流管安装孔131,安装有分流管132。在该膨胀阀,从第一节流部13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制冷剂分流室123的底壁喷射,制冷剂流的方向从下方向上方变更,通过第一容器122和第二容器124之间流入分流管13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液管126流入的液体制冷剂,首先,通过第一节流部130减压。在第一节流部130减压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从第一节流部130向制冷剂分流室123内喷雾。此外,将分流管安装孔131的位置设定在制冷剂分流室123的上方,使从第一节流部1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132的入口。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123,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和直接喷雾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32均匀分流。
此外,当液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由液管126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一节流部130的下游侧形成扩大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分流室123,所以在制冷剂分流室123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抑制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上述各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具备锥面的第二阀体39和第二阀孔38分别变更为具备与阀棒8的轴线平行的外周面的阀体、具备与阀棒8的轴线平行的内周面的阀孔。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二阀体39形成多个螺旋槽,设置多个节流通路。此外,也可以代替螺旋槽,使用如第十六实施方式所示的直线状的槽。此外,该槽也可以不在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而是在第二阀孔38的内周面形成。此外,也可以不具备上述槽而使用第二阀体39或者第二阀孔38。进而,也可以将上述槽的截面形状变为半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部45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变更例。此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和第三节流部35、45,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节流部35,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部65,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部75,以及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第二节流部82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变更例。
在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使扩径部42形成为锥状,将螺旋槽42a的截面形状变更为半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各种形状。也可以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51中使用上述的变更例。同样,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圆筒部55,第十实施方式的圆筒部61,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51,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具备螺旋槽72a的紊流生成部件72,和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92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变更例。
在第三实施方式,具备由第一和第一节流部10、35构成的二段节流部,但不限定各节流部之间的制冷剂流通阻力的比。对于第七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第十四实施方式、第十六实施方式和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多段的节流相同。
也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第十四实施方式和第十七实施方式,省略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设置的扩大空间部36、46、66、81。
在第九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制冷剂分流室6,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设置第十实施方式的导向部6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地变化,所以也可以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提高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第十九~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实施方式,如第三实施方式所述,作为气泡细化单元也可以设置第二节流部35和扩大空间部36。由此,提高了气泡细化效果,使向第一节流部10的制冷剂流连续化,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具备锥面的第二阀体39和第二阀孔38分别变更为具备与第二阀体和阀孔39、38的轴线平行的表面、内周面的阀体和阀孔。此外,也可以在第二阀体39设置多个螺旋槽。进而,也可以代替螺旋槽,设置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直线状的凹槽。
此外,在第十九~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作为气泡细化单元设置紊乱生成部。具体来说,也可以在阀棒8的中间位置形成扩径部42,在该扩径部42形成螺旋槽42a。由此,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在第十九~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六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阀室5内设置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或者圆环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的同时,还能够除去尘埃。

Claims (32)

1.一种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节流部,其由第一阀体和第一阀孔形成、所述第一阀孔的开度由所述第一阀体调节;
制冷剂分流室,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分流至多个分流管;和
分流管安装孔,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连接有所述各分流管,
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制冷剂分流室一体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孔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包括所述制冷剂分流室。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具备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的气泡细化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对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节流部构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对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节流部、和在所述第二节流部和所述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的扩大空间部构成。
9.如权利要求7或者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使制冷剂流产生紊流的紊流生成部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紊流生成部具备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使制冷剂流回旋的螺旋槽。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构成。
13.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具备对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三节流部,在所述第三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有所述制冷剂分流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第三节流部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
15.如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节流部由螺旋状通路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设置有在外表面具备螺旋槽的紊流生成部件,所述紊流生成部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阀孔同一个轴上。
1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设置有将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朝向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引导的圆筒部,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侧壁,在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设置有所述分流管安装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槽。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中,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形成有用于变更从所述圆筒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的导向部。
22.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在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分流管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层。
23.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且以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等间隔配置,所述分流管通过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安装为与所述壁面成直角。
24.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侧壁的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形成,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冲撞,被反转后流入所述分流管。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在所述阀室内,在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的侧壁形成有所述分流管安装孔,所述阀室通过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所述阀室兼作所述制冷剂分流室。
26.如权利要求1~5、23或2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中,将以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大,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沿着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径方向的周边等间隔设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所述制冷剂分流室通过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所述分流管穿过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并由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固定,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在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处开口。
29.如权利要求27或者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形成为以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扇形。
30.如权利要求24~2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设置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沿着横向扩展进而使其反转的导向部。
3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从所述阀室内的所述第一节流部脱离的部分兼作制冷剂分流室,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和所述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有使制冷剂流迂曲的迂曲流生成部。
32.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
CNA2007800221500A 2006-06-29 2007-06-27 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Pending CN101466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0317 2006-06-29
JP180317/2006 2006-06-29
JP143947/2007 2007-05-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6986A true CN101466986A (zh) 2009-06-24

Family

ID=40806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221500A Pending CN101466986A (zh) 2006-06-29 2007-06-27 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66986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710A (zh) * 2010-08-12 2012-03-1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膨胀阀和具有该膨胀阀的车辆用空调器
CN104380027A (zh) * 2012-06-18 2015-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4729164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节流-分流装置和空调器
CN104948828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288548A (zh) * 2015-06-23 2017-01-0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CN106461092A (zh) * 2014-07-02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002900A (zh) * 2014-12-25 2017-08-0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1087322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1102367A (zh) * 2018-10-27 2020-05-05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CN112444010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3983688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海宁普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回收式高能效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15210514A (zh) * 2020-03-03 2022-10-18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剂分流器
US11906217B2 (en) 2018-10-27 2024-02-20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710A (zh) * 2010-08-12 2012-03-1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膨胀阀和具有该膨胀阀的车辆用空调器
CN102374710B (zh) * 2010-08-12 2014-07-02 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膨胀阀和具有该膨胀阀的车辆用空调器
CN104380027A (zh) * 2012-06-18 2015-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4729164B (zh) * 2013-12-20 2017-02-08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节流‑分流装置和空调器
CN104729164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节流-分流装置和空调器
CN104948828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4948828B (zh) * 2014-03-27 2019-05-28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461092A (zh) * 2014-07-02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0054344B2 (en) 2014-07-02 201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xpansion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6461092B (zh) * 2014-07-02 2018-12-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及制冷循环装置
EP3239570B1 (en) * 2014-12-25 2020-05-13 Eagle Industry Co., Ltd. Volume control valve
CN107002900A (zh) * 2014-12-25 2017-08-0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07002900B (zh) * 2014-12-25 2019-03-12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06288548A (zh) * 2015-06-23 2017-01-0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以及具备该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
CN11087322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1102367A (zh) * 2018-10-27 2020-05-05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CN111102366A (zh) * 2018-10-27 2020-05-05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US11906217B2 (en) 2018-10-27 2024-02-20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CN112444010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5210514A (zh) * 2020-03-03 2022-10-18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剂分流器
CN115210514B (zh) * 2020-03-03 2024-05-03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剂分流器
CN113983688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海宁普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回收式高能效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6986A (zh) 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
JP2008032380A (ja) 冷媒分流器一体化構造の膨張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CN101776341B (zh) 蒸发器单元
CN102564204B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113932497A (zh)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104204691A (zh) 空调装置
CN101907376A (zh) 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分配装置
JP2008298343A (ja) 冷媒分流器一体化構造の膨張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CN207365518U (zh) 分液器入口管、分流装置和空调器
CN107084557A (zh)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2005351605A (ja) 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CN107588579A (zh) 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CN105180518B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103604257A (zh) 一种分液器
JP2008309345A (ja) 冷媒分流器一体化構造の膨張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2009092305A (ja) 冷媒分流器
CN204438614U (zh) 一种制冷剂分流装置
US9644871B2 (en) Absorber with a spiral plate exchanger with a homogeneous fluid supply
JP504525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7487189U (zh) 一种空调分液器
CN204628600U (zh) 节流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01187922Y (zh) 一种节流旋液分流器
CN207688469U (zh) 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CN208720576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1706817U (zh) 一种分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