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6882A -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6882A
CN101466882A CNA2007800214210A CN200780021421A CN101466882A CN 101466882 A CN101466882 A CN 101466882A CN A2007800214210 A CNA2007800214210 A CN A2007800214210A CN 200780021421 A CN200780021421 A CN 200780021421A CN 101466882 A CN101466882 A CN 101466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licer
lid
joint
gui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14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6882B (zh
Inventor
中井健司
畠山泰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6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6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01H11/005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02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54Thread guides
    • D04B15/58Thread guide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Thread-chang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32Devices for removing lint or fluff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7/26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9/28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捻接装置上并且可以有效地吸引除去纤维粉尘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与使纱线处于压缩流体流中以进行接头的捻接管嘴(4)相邻地设置抽吸部(5),并由盖体(70)覆盖。通过由盖体(70)覆盖,至少在由捻接管嘴(4)进行接头时,能够形成配置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的闭合空间。防止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粉尘飞散至较宽空间中,使其保留在由盖体(70)覆盖的闭合空间(71)中。抽吸部(5)吸引该闭合空间(71)中的纤维粉尘。

Description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使不同纱线的末端彼此捻接的捻接装置上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纺织纱线等的接头中采用了捻接装置,该装置能够使2根纱线的纱线端部重合并在重合的部分上作用空气等压缩流体(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27463号公报)。在捻接装置进行接头作业中,在通过工作头进行接头以及纱线的切断时会产生纤维粉尘。在制造纺织纱线的纤维机器中,多台纺织单元并排同时进行纺织。沿纺织单元的排列设置轨道,并结合使用在轨道上移动以进行纺织单元维护的作业台车。将接头装置设置在作业台车上,并且,在作业台车上还设有清洁器。在因断头等需要进行接头作业的纺织单元停止,作业台车在轨道上移动至停止的纺织单元的位置处以进行接头作业。清洁器汇集并吸引除去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粉尘以及在纺织中产生的纤维粉尘。作业台车在各台纺织单元的每一位置处与相对于整个纺织单元设置的管道相连,利用纱端的吸引进行捕捉同时利用吸引力进行纤维粉尘的吸引除去。清洁器进行对整个作业台车的内部进行清扫作业(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338837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5—171434号公报)。
另外,还披露了以下结构,即:在将接头装置设置在卷绕装置中的情况下,在接头的喷气部周围设置吸引除去机构(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5—112551号公报)。但是,这种接头装置是通过在压缩空气中含有液体来进行接头的水捻接器,吸引除去的对象为液体。
具有多台纺织单元的纺织装置等纺织单元为比较大型的装置,另一方面,发生必须接头的情况的频率较小。在编织机中,由于基本上是以1根编织纱线来编织织物的,因此,若通过接头切换编织纱线,则能够增加编织而成的织物的多样性。但是,若将捻接装置用于编织机中的接头作业,则必须有效地吸引除去产生的纤维粉尘。在编织机中的编织纱线供给路径上设置捻接装置的情况下,均希望捻接装置以及用于其清扫的清洁器结构紧凑。
在日本特开2005-112551号公报中披露的吸引除去机构的目的在于除去水等液体以防止液体飞散,从而不会在电子元件或机械部件上产生不良情况。作为实现此目的的构成要件,具有“限制压缩空气以及液体飞散方向的遮蔽机构”和“吸引压缩空气以及液体以将它们排至机器外的机构”,并且,该文献还记载了“与压缩空气喷出的开始时间相比,同时或略微延迟吸引的开始时间”。
但是,作为安装在编织机等上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并没有能够有效除去纤维粉尘的装置。因此,希望适于作为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的装置。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设置在捻接装置上并且可以有效地吸引除去纤维粉尘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设置在捻接装置中,吸引除去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尘,所述捻接装置具有使纱线处于压缩流体流中以进行接头的接纱头、支承接纱头的底座、和将作为接头对象的纱线引导至接纱头的纱线引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吸引头,支承在捻接装置的底座上而与接纱头相邻设置;和
盖体,用于至少在由接纱头进行接头时覆盖接纱头以及吸引头而形成闭合空间,
盖体与捻接装置的纱线引导杆协同动作而形成上述闭合空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盖体与捻接装置的纱线引导杆以及底座最好协同动作以形成上述闭合空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捻接装置最好还设有开闭机构,该机构堵塞由盖体以及捻接装置的引导杆形成的上述闭合空间中所形成的间隙。
另外,在本发明中,吸引头最好在将压缩流体供给至接纱头之前开始吸引。
另外,在本发明中,盖体最好具有相比剩余部分可发生角位移的铰链部,铰链部固定在底座上。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明确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以及优点。
图1为系统图,其显示了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1的大致结构。
图2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
图3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
图4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侧视图。
图5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主视图。
图6为从斜上方观察含有盖体70的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
图7为从斜下方观察含有盖体70的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
图8A以及图8B为显示捻接装置2的侧视图。
图9为从斜上方观察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
图10为从斜上方观察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
图11为剖面图,其放大显示了包含图9的剖面线A-A并以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切断而观察的隔壁80、盖体70和纱线引导杆44的一部分。
图12显示了抽吸管嘴12的大致内部结构。
图13显示了在横机60上安装了带有清洁器1的捻接装置2的大致结构。
图14显示了在横机60上安装了带有清洁器1的捻接装置2的大致结构。
用于实现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系统图,其显示了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1的大致结构。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器1设置在进行接头作业的捻接装置2上。捻接装置2设置在横机3上,其用于一边测量在织物编织中使用的一部分编织纱线的长度,一边通过接头进行切换。捻接装置2设有作为捻接工作头的捻接管嘴4,通过捻接管嘴4,使纱线处于作为压缩流体的压缩空气流中以进行接头作业。清洁器1用于吸引除去在由捻接装置2进行接头时产生的纤维粉尘。
清洁器1包括抽吸部5和盖体70。抽吸部5为邻接捻接管嘴4设置的吸引头。抽吸部5在吸引周围空气的同时对纤维粉尘进行吸引。盖体70覆盖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并形成配置有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的空间71。该空间71为至少在由捻接管嘴4进行接头时形成闭合状态的空间。虽然空间71闭合的状态也可以为密闭的状态,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是通过构成捻接装置2的部件之间的间隙和形成在部件上的孔等与外部空间相连的状态。总之,闭合状态为覆盖空间71并抑制在空间71内外的空气流出流入的状态。抽吸部5含有从捻接管嘴4排出的空气,并通过吸引空间71的空气来吸引在空间71中存在的纤维粉尘。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捻接装置具有开闭机构100,该机构具有可以打开和关闭在上述闭合空间中形成的间隙的结构。虽然通过开闭机构100堵塞闭合的空间的间隙的状态可以是密闭的状态,但是,也可以是形成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微小间隙的状态。因此,堵塞间隙的状态中与堵塞间隙之前的状态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盖体的内部空间71内外的空气流出和流入。
抽吸部5利用从供给至捻接管嘴4的压缩空气的供给源55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吸引。捻接管嘴4通过第1供给管15与供给源55相连,并可以从供给源55供给压缩空气。抽吸部5通过第2供给管14与粉尘收集箱10相连。作为产生负压的结构部的抽吸管嘴12安装在排出管14上。抽吸管嘴12通过第2供给管17与供给源55相连并且可以从供给源55供给压缩空气。抽吸管嘴12向朝粉尘收集箱10的方向将压缩空气喷射至排出管14内,在排出管14中产生从抽吸部5向粉尘收集箱10的空气流。由此,在抽吸部5中产生负压,抽吸部5通过该负压吸引纤维粉尘。
在第1供给管15上安装第1电磁阀31。第1电磁阀31由控制部30控制,以开闭第1供给管15,从而控制压缩空气向捻接管嘴4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在第2供给管17上安装第2电磁阀32。第2电磁阀32由控制部30控制,以开闭第2供给管17,从而控制压缩空气向抽吸管嘴12的供给以及停止供给。
如图9和图10所示,开闭机构100包括通过从供给源供给的压缩空气动作的气缸101,由气缸101驱动位移的开闭板102以及压纱板103。气缸101由控制部30控制,通过驱动压纱板103位移,从而可以切换为保持纱线的状态以及解除对纱线的保持的状态。另外,通过驱动开闭板102位移,可以切换为堵塞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的间隙的封闭状态以及打开上述间隙的开放状态。气缸101能够沿隔壁80的厚度方向驱动压纱板103和开闭板102位移。
因此,通过控制部30,分别对捻接管嘴4中的接头与抽吸部5中的吸引进行ON/OFF控制。清洁器1除了抽吸部5、盖体70以外,还包括排出管14、第2供给管17、抽吸管嘴12、第2电磁阀32和控制部30。另外,通过控制部30,能够控制由开闭合机构100实现的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的间隙的开闭状态和压纱。
图2和图3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在图2中,显示了开始接头动作之前的状态。图3显示了接头动作结束附近的状态。图2以及图3以单点划线显示了几根纱线并省略了其他纱线。捻接装置2通过纱线选择部41,由从上方供给的多根编织纱线90中选择至少1根编织纱线90a,并可以与使用中的纱线90b进行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纱线的供给侧作为上方,将纱线的使用侧作为下方,但是,捻接装置的配置不应局限于此。
捻接装置2设有纱线保持部42、纱线选择部41、捻接管嘴4、纱线引导杆44、第1驱动部11、切割器47、夹纱器91、第2驱动部13、压纱板103、开闭机构100、底座81。纱线保持部42以及压纱板103保持多根纱线中除使用的编织纱线90b以外的编织纱线的前端部分。纱线选择部41从纱线保持部42保持的编织纱线中,选择形成作为接头对象的编织纱线90a。捻接管嘴4在从与纱线保持部42相反的入口至纱线保持侧的出口形成的槽内,通过压缩流体流接合由纱线选择部41选择的编织纱线90a和使用中的纱线90b以进行接头作业。纱线引导杆44勾住由纱线选择部41选择的编织纱线90a并将其引导至捻接管嘴4的槽的入口。第1驱动部11驱动纱线引导杆44。切割器47在捻接管嘴4的槽出口附近,切断进行接头作业的使用中的纱线90b和选择的编织纱线90a。第2驱动部13以使切割器47以及夹纱器91与纱线引导杆44连动的方式进行驱动。开闭机构100驱动压纱板103位移。
底座81直接或间接支承纱线保持部42、压纱板103、纱线引导杆44、切割器47、夹纱器91、第1驱动部11和第2驱动部13。底座81具有以板状形成的隔壁80。隔壁80为沿上下左右延伸并在前后隔开的壁。底座81在隔壁80的靠近侧支承纱线保持部42、捻接管嘴4、纱线引导杆44、切割器47和夹纱器91。另外,底座81将第1驱动部11和第2驱动部13配置在隔壁80的里侧。另外,底座81支承以与隔壁80平行的大致板状形成且相对于隔壁80向隔壁的靠近侧留有间隙地配置的隔纱器43。
通过第1驱动部11,绕沿隔壁8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轴线驱动纱线引导杆44进行角位移摆动。另外,纱线引导杆44产生角位移,角位移在比隔纱部43更靠近隔壁80处产生。纱线引导杆44以大致U字状形成并可绕基端部形成角位移,并且,通过前端部44a勾住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另外,纱线引导杆44通过形成于基端部附近的侧面上的侧壁突起44b勾挂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
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以外的编织纱线,即没有使用的处于待机状态的编织纱线的前端由纱线保持部42保持。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以外的处于待机状态的编织纱线被保持在隔纱部43的靠近侧,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通过隔纱器43的里侧被向下供给。
如图2所示,在将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切换为由选择部41选择的编织纱线90a时,将由选择部41选择的编织纱线90a拉向隔纱器43的里侧。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使配置在隔纱器43里侧的纱线引导杆44产生角位移,如图3所示,通过纱线引导杆44的前端部44a勾挂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并在隔纱器43的里侧将其导向下方。另外,通过纱线引导杆44的侧壁突起44b勾挂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从而能够使其向隔纱器43的靠近侧移动。
在配置在隔纱器43以及纱线保持部42下方的捻接管嘴4上形成槽。将通过纱线引导杆44被向下方引导的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导入捻接管嘴4并使其嵌入槽内。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在编织中向捻接管嘴4的导入被纱线引导件46阻止。在进行接头之前,抽吸部5吸引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和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通过纱线引导杆44,以预定的纱线路径引导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以及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由此将这些编织纱线90a,90b导入捻接管嘴4的槽内并使其嵌入槽内。另外,在通过抽吸部5吸引各根纱线时,通过开闭机构堵塞盖体70和纱线引导杆44的间隙。与此同时,通过压纱板103,在纱线保持部42的上方保持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以及待机状态下的纱线。由纱线保持部42保持的纱线中从纱线保持部42向下方伸出的前端由抽吸部5吸引。
通过第2驱动部13驱动夹纱器91,在捻接管嘴4的下方夹持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以及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另外,通过第2驱动部13驱动切割器47,以切断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以及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随后,在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以及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嵌入槽内的状态下,通过将压缩空气喷射至槽内,使这些纱线处于槽内流动的压缩空气中,从而使它们进行接头。另外,在接头时,通过开闭机构100,堵塞盖体70和纱线引导杆44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纤维粉尘从间隙中泄漏出。
在使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以及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进行接头后,解除纱线保持部42对纱线的保持。从纱线保持部42释放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的端部,并作为纱线屑由抽吸器5吸引。此时的各根纱线由压纱板103保持。接着,通过纱线保持部42保持各根纱线,由纱线保持部42保持被切断的编织纱线90a在供给源侧的部分以及待机中的其它编织纱线,并解除压线板103对纱线的保持。
在以此方式进行接头时,被选择的编织纱线90a也与使用中的编织纱线90b一起切断,并切除捻接管嘴4与纱线保持部42之间的部分,形成纱线屑。即切断进行接头的编织纱线的接合部分的端部,由此产生纱线屑。另外,通过在捻接管嘴4的槽内,使编织纱线90a,90b处于压缩空气流中,能够使纤维与纱线分离。
为了吸引含有这种与纱线脱离的纤维以及纱线屑的纤维粉尘,在捻接管嘴4与纱线保持部42之间设置抽吸部5。将切割器47设置在捻接管嘴4与抽吸器5之间。压线板103设置在比纱线保持部42更靠近纱线的给线侧。另外,在切割器47与夹纱器91之间设置捻接管嘴4。
将纱线选择部41设置在底座81的最上部,将隔壁80设置在纱线选择部41的下方。捻接管嘴4、抽吸部5、纱线保持部42、隔纱部43、纱线引导杆44、导纱器46、切割器47、夹纱器91以及压纱板103设置在相对于隔壁80成为前方的靠近侧。第1和第2电磁阀31,32、驱动纱线引导杆44、切割器47、压纱板103的驱动部以及供给控制驱动纱线保持部42的动作空气的电磁阀设置在相对于隔壁80成为后方的里侧。
图4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侧视图。图5为除去盖体70来显示捻接装置2的主视图。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95显示了盖体70的外形。图6为从斜上方观察含有盖体70的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图7为从斜下方观察含有盖体70的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图4~图7显示了接头动作开始前的状态。
盖体70设置在隔壁80的靠近侧,仅覆盖捻接管嘴4和抽吸部5、以及邻接捻接管嘴4和抽吸部5设置的结构部,如图4所示,盖体70相对于隔壁80,沿隔壁80的厚度方向留有间隔地配置。另外,如图5所示,盖体70以朝隔壁80侧打开的箱体状形成。盖体70包括上表面部分74a、底面部分74b、隔壁相对部分74c、第1侧面部分74d、第2侧面部分74e。
上表面部分74a设置在抽吸管嘴12的上方。底面部分74b设置在夹纱器91的下方。隔壁相对部分74c相对于隔壁80,与至少包括捻接管嘴4、抽吸管嘴12、切割器47的被覆盖对象体4,12,47相比,更靠近隔壁80的靠近侧。隔壁相对部分74c在上端部与上表面部分74a相连,在下端部与底面部分74b相连。第1侧面部分74d和第2侧面部分74e沿隔壁80的厚度方向以及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在它们之间设有上述被覆盖对象体4,12,47。各个侧面部分74d,74e在隔壁80的靠近侧与隔壁相对部分74c相连。第2侧面部分74e形成使抽吸器的一部分、第2驱动部13等穿过的贯通孔并固定在隔壁80上。
捻接管嘴4、抽吸管嘴12、切割器47的一部分由盖体70覆盖并且设置在盖体70的空间71中,纱线保持部42、隔纱部43等设置在盖体70的外侧。这样,盖体70覆盖捻接管嘴4和抽吸部5,以尽量减小内部空间71的容积。
如图7所示,盖体70具有与剩余部分相比可以实现角位移的铰链部73。盖体70中第2侧面部分74e和隔壁相对部分74c通过铰链部73相连。铰链部73相对于第2侧面部分74c可以角位移地连接隔壁相对部分74c。在盖体70中,通过隔壁相对部分74c相对于盖体70中的第2侧面部分74e角位移,能够容易地切换覆盖被覆盖对象体4,12,47的状态以及不覆盖所述被覆盖对象体的状态。在盖体70覆盖被覆盖对象体4,12,47的状态下,捻接管嘴4的槽向第1侧面部分74c打开,抽吸管嘴12的吸引口朝向另一侧设置。铰链部73以及隔壁相对部分74c等是分别由一体成形的合成树脂实现的。
图8A以及图8B为显示捻接装置2的侧视图。图8A以及图8B显示了安装盖体70的状态,图8A显示了接头之前的状态,图8B显示了接头之后的状态。
盖体70以上述方式覆盖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的一部分。另外,如图4以及图8A所示,通过盖体70形成的内部空间71相对于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经形成隔壁80侧的区域,通过从上方向下方延伸的槽状开口77通向外侧。在进行接头时,由于纱线引导杆44勾挂所选择的编织纱线并将其引导至捻接管嘴4,因此,在通过捻接管嘴4进行接头时,如图8B所示,纱线引导杆44嵌入槽状开口77内,堵塞开口77。纱线引导杆44大致堵塞上述开口77中的上方区域、下方区域、左右方向区域。
盖体70也可以设置从作为里侧方向的后方覆盖捻接管嘴4与抽吸器5的部分73c,也可以采用利用隔壁80的一部分的结构。总之,通过盖体70以及隔壁80的至少一个,从后方覆盖捻接管嘴4与抽吸器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捻接装置4进行接头时,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和隔壁80协同动作以形成闭合的空间71。通过在底座81上设置从后方覆盖捻接管嘴4与抽吸器5的部分73c,能够减小空间71的容积,并且,能够减小与外部连通的间隙等。另外,在纱线引导杆44上形成板状遮蔽部78。遮蔽部73以与隔壁80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从后方朝向盖体70的开口。以此方式,能够减小空间71的容积,并且,能够减小与外部连通的间隙等,从而能够防止纤维粉尘从间隙泄漏。然而,即使不设置覆盖捻接管嘴4与抽吸器5的部分73c,仅仅形成遮蔽部78,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抽吸部5在将压缩流体供给至捻接管嘴4之前,通过控制部30控制以开始吸引。首先,开始抽吸器5的吸引,在空间71中产生朝向抽吸部5的空气流,之后,从捻接装置4排出空气。
图9以及图10为从斜上方观察捻接装置2的透视图。图9显示了通过开闭板102打开盖体70的间隙的状态,图10显示了通过开闭板102封闭盖体70的间隙的状态。图11为剖面图,其放大显示了以包含图9的剖面线A-A并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切断观察的隔壁80、盖体70和纱线引导杆44的一部分。在图11以双点划线显示了处于堵塞开口状态的开闭板102a。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压纱板103的开闭机构100驱动用于进行接头动作的压纱板103位移,同时,驱动开闭板102。开闭合板102和压纱板103形成一体,通过气缸101同时驱动开闭板102和压纱板103。
如图9所示,在压纱板103与隔纱部43之间形成间隙,在压纱板103解除纱线的保持的状态下,开闭板102打开形成于盖体70上的间隙。另外,如图10所示,若驱动压纱板103位移,堵塞在压纱板103与隔纱部43之间的间隙,则压纱板103与隔纱部43协同动作以夹持在纱线保持部42与纱线选择部41之间延伸的各根纱线。此时,压纱板103与开闭板102一起位移,以堵塞盖体70的间隙。此处,如图11所示,盖体70的间隙为隔壁80、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之间的间隙,并且,为向上方打开的间隙。通过开闭板102沿隔壁80厚度方向的位移,使上述间隙缩小。
开始接头动作,在纱线引导杆44的角位移途中勾挂的使用中的纱线越过隔纱部43的侧端并向隔纱部43的靠近侧移动,且进入隔纱部43与压纱板103之间。另外,待机中的纱线也进入压纱板103与隔纱部43之间。在此状态下,通过驱动开闭机构100,在压纱板103与隔纱部43之间夹持设置在它们之间的纱线并暂时保持。此时,开闭板102堵塞盖体的间隙。这样,由1个开闭机构100结合使用了进行接头动作所必需的压纱板103与进行盖体的间隙封闭的开闭板102,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同时,无需另外的驱动源,就能够堵塞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之间的间隙。
图12显示了抽吸管嘴12的大致内部结构。抽吸管嘴12在大致筒状壳体50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设置吸引口51,在中间设置按压口52,在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流出口53。若将压缩空气导入按压口,则其喷向流出口53侧,从而能够在吸引口51处产生负压。从压缩空气供给源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例如为大约490kPa(每平方厘米5kg)程度。这种压缩空气可能在整个工厂汇总供给,这种情况也可用于清洁器1。另外,也可以在1台横机3或者每一组横机3中设置压缩机等压缩空气源。
这样,在包括压缩空气源的情况下,捻接装置2的清洁器1包括盖体70、电磁阀32、压缩空气源、控制部30。盖体70装有作为清扫装置的抽吸器5,并覆盖包括捻接装置2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空间。电磁阀32将清扫装置对空气流的吸引切换为ON/OFF,控制部30控制电磁阀32。由于压缩空气源供给压缩空气,因此,即使在现有的横机3等上附设捻接装置2,仍能够有效地除去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粉尘。
图13以及图14显示了在横机60上安装了带有清洁器1的捻接装置2的大致结构。图13简化显示了从正面观察的结构,图14简化显示了从左侧面显示的结构。在横机60中,通过设置在一侧或两侧的侧张紧装置61供给多根编织纱线。侧张紧装置61也具有将编织纱线的变化抑制在某一程度范围的功能。在横机60的上部设有顶部弹簧装置62。顶部弹簧装置62检测编织纱线的切断或打结点等,若检测到,则使弹簧装置停止。捻接装置2在装有清洁器1的状态下,进一步由盖体63覆盖。在捻接装置2的纱线供给方向的下游侧还设有用于以织物编织中使用的必需量输送编织纱线的纱线定量供给装置64。通过正确控制由捻接装置2进行接头的编织纱线的供给长度,在通过编织的编织纱线例如形成嵌花花纹的情况下,能够在花纹的边界处切换编织纱线。在各个顶部弹簧装置62中,在从锥形纱管65引出的状态下供给编织纱线。在盖体63内还装有纱线定量供给装置64,在盖体63之外设有粉尘收集箱10。在粉尘收集箱10中不但收集来自捻接装置2的从吸引口8吸引的纤维粉尘,而且还收集由抽吸器5吸引的接头部的切断屑。从侧张紧装置61或纱线定量供给装置64,将编织纱线供给至由针床66编织的织物。在针床66的上方架设导纱器导轨67,沿针床66行进的三角座滑架68与沿导纱器轨道67行进的给线部件连动,以便将编织纱线供给至针床66的编织针。
采用上述清洁器1,相互邻接设置的捻接管嘴4与抽吸器5由盖体70覆盖。在由捻接管嘴4进行接头时,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协同动作以便形成容积尽可能小的密闭空间71。防止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粉尘飞散至较宽空间中,并使其保留在由盖体70覆盖的密闭空间71中。抽吸器5可以吸引该密闭空间的纤维粉尘,从而能够有效地吸引并除去纤维粉尘。采用图12所示的抽吸管嘴12利用压缩空气产生负压的构成也可以有效地吸引纤维粉尘。
另外,由于形成空间71的纱线引导杆44为用于接头的捻接装置2必需的构成部,因此,能够减小盖体70并使清洁器1实现小型化。清洁器1的小型化有助于捻接装置2的小型化。另外,由于抽吸部5在排出来自捻接管嘴4的空气之前开始吸引,因此,从捻接管嘴4排出的空气通过事前产生的空气流被导入抽吸部5中。因此,通过空气流,能够将纤维粉尘导入抽吸部5,从而能够有效地吸引并除去纤维粉尘。
另外,通过使盖体70中的主体部74相对于固定在隔壁80上的铰链部73产生角位移,从而能够在盖体70与隔壁80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因此,易于进行维修等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盖体70也可以采用不设置从后方覆盖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的部分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隔壁80从后方覆盖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在这种结构中,在通过捻接管嘴4进行接头时,盖体70与纱线引导杆44以及隔壁80协同动作以形成密闭的空间71。在以此方式利用隔壁80的结构中,能够简化盖体70的结构,从而能够采用较小的盖体70。
在这种结构中,虽然不能获得由盖体70设置从后方覆盖捻接管嘴4以及抽吸部5的部分所实现的效果,但是,同样能够实现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能获得的除此之外的效果。此外,由于盖体70除了纱线引导杆44之外还与底座81协同动作以形成密闭的空间71,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部件的数量,并使清洁器1实现小型化。
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上面所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不局限于说明书。另外,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或者变化均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与使纱线处于压缩流体流中以进行接头的接纱头相邻地设置吸引头,接纱头与吸引头由盖体覆盖。通过盖体覆盖,在至少以接纱头进行接头作业时,能够形成配置接纱头和吸引头的密闭空间。因此,防止在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纤维粉尘飞散至较宽空间,并使其保留在由盖体覆盖的密闭空间中。吸引头可以吸引该密闭空间的纤维粉尘,从而能够有效地吸引并除去纤维粉尘。因此,能够实现捻接装置中适合的清洁器。
另外,盖体与纱线引导杆协同动作以形成密闭空间。纱线引导杆无论是否由盖体形成密闭的空间,均是捻接装置必需的构成部。由于利用该必需的构成部形成密闭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盖体并且能够使清洁装置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盖体除了纱线引导杆之外,还与底座协同动作以形成密闭的空间。底座也是捻接装置中必需的构成部。因此,能够减小盖体并且使清洁装置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开闭机构堵塞在上述密闭的空间中形成的间隙,能够防止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粉尘从间隙飞散至盖体的外部空间。因此,能够实现捻接装置中适合的清洁器。
根据本发明,在将压缩流体供给至接纱头之前,开始吸引头的吸引。通过先开始吸引头的吸引,在密闭空间内产生流入吸引头的流体流之后,将压缩流体供给至接纱头,以便能够从接纱头排出压缩流体。从接纱头排出的流体通过事前产生的流体流被引导至吸引头。因此,通过流体流将纤维粉尘导入吸引头,从而能够有效地吸引并除去纤维粉尘。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底座上固定铰链部,能够将铰链部以外的剩余部分也固定在底座上。通过使剩余部分相对于铰链部产生角位移,能够扩大盖体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等作业。

Claims (5)

1.一种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设置在捻接装置中,吸引除去在接头时产生的纤维尘,所述捻接装置具有使纱线处于压缩流体流中以进行接头的接纱头、支承接纱头的底座、和将作为接头对象的纱线引导至接纱头的纱线引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吸引头,支承在捻接装置的底座上而与接纱头相邻设置;和
盖体,用于至少在由接纱头进行接头时覆盖接纱头以及吸引头而形成闭合空间,
盖体与捻接装置的纱线引导杆协同动作而形成上述闭合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体与捻接装置的纱线引导杆以及底座协同动作而形成上述闭合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捻接装置还具有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堵塞由盖体以及捻接装置的纱线引导杆形成的上述闭合空间中所形成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引头在将压缩流体供给至接纱头之前开始吸引。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体具有相比剩余部分可发生角位移的铰链部,铰链部固定在底座上。
CN2007800214210A 2006-06-09 2007-06-07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Active CN101466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1672/2006 2006-06-09
JP2006161672 2006-06-09
PCT/JP2007/061577 WO2007142311A1 (ja) 2006-06-09 2007-06-07 スプライサ装置のクリー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6882A true CN101466882A (zh) 2009-06-24
CN101466882B CN101466882B (zh) 2011-05-25

Family

ID=38801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14210A Active CN101466882B (zh) 2006-06-09 2007-06-07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042624B1 (zh)
JP (1) JP5033128B2 (zh)
KR (1) KR101329210B1 (zh)
CN (1) CN101466882B (zh)
WO (1) WO200714231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0541A (zh) * 2013-05-31 2013-09-11 无锡市三达纺配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回收装置的空捻驱动器
CN103451791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美斯丹(意大利)公司 利用压缩空气和液体连接线或纱的装置和相关操纵方法
CN106939451A (zh) * 2015-10-06 2017-07-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12125061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及其捻接检测方法
CN112553725A (zh) * 2020-12-24 2021-03-26 湖州南浔达平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纺织尘收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0853A (ja) * 2008-02-15 2009-08-27 Murata Mach Ltd スプライサ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09242036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
JP7425695B2 (ja) * 2019-07-30 2024-01-3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合繊糸用糸継システム
EP3771674B1 (en) * 2019-07-30 2022-09-07 TMT Machinery, Inc. Yarn joining system for synthetic yar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8383U (zh) * 1984-12-05 1986-06-24
US5070688A (en) 1988-07-25 1991-12-1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device for cleaning a nozzle in a spinning apparatus
DD284489A5 (de) * 1989-05-26 1990-11-14 ��@���������@�������k�� Spinnspu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apelfasergarn
CH683697A5 (de) * 1990-07-20 1994-04-29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Ansetzen oder Anspinnen eines Fadens und Verfahren zu ihrem Betrieb.
JPH0442166U (zh) * 1990-08-07 1992-04-09
JP4042166B2 (ja) * 1996-08-23 2008-02-06 株式会社竹屋 パチンコ島台
JP4103301B2 (ja) * 2000-04-27 2008-06-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
JP3985716B2 (ja) 2002-05-09 2007-10-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糸の糸継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230760A1 (de) * 2002-07-09 2004-01-22 Saurer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JP2004338837A (ja) 2003-05-14 2004-12-02 Murata Mach Ltd 作業台車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JP4029814B2 (ja) 2003-10-08 2008-01-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ぎ装置
JP2005171434A (ja) 2003-12-12 2005-06-30 Murata Mach Ltd サービス台車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JP2009190853A (ja) * 2008-02-15 2009-08-27 Murata Mach Ltd スプライサ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1791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美斯丹(意大利)公司 利用压缩空气和液体连接线或纱的装置和相关操纵方法
CN103290541A (zh) * 2013-05-31 2013-09-11 无锡市三达纺配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回收装置的空捻驱动器
CN103290541B (zh) * 2013-05-31 2016-07-06 无锡市三达纺配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回收装置的空捻驱动器
CN106939451A (zh) * 2015-10-06 2017-07-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CN112125061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及其捻接检测方法
CN112553725A (zh) * 2020-12-24 2021-03-26 湖州南浔达平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纺织尘收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2624A4 (en) 2011-04-20
WO2007142311A1 (ja) 2007-12-13
EP2042624A1 (en) 2009-04-01
JP5033128B2 (ja) 2012-09-26
EP2042624B1 (en) 2013-01-16
CN101466882B (zh) 2011-05-25
KR20090032048A (ko) 2009-03-31
JPWO2007142311A1 (ja) 2009-10-29
KR101329210B1 (ko)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6882B (zh) 捻接装置的清洁装置
EP2033921B1 (en) Splicer device
US9018559B2 (en) Automatic wire threader for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apparatus
CN101283135B (zh) 纱线的捻接方法及其装置
JP2007513265A (ja) 被覆弾性糸の製造及び供給スプールの自動交換に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100086982A (ko) 실질적으로 꼬이지 않은 섬유 재료로부터 편직 생산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편직 기계와 방법
CN107447308B (zh) 纤维机械
CN101283136B (zh) 织机等设备中的纱线切换装置
CN104220659B (zh) 捕捉和拉伸纬纱的装置、织机、捕捉和拉伸纬纱的方法
JP4717583B2 (ja) スプライサ装置のクリーナー
JP2005523858A (ja) 糸吸取り装置
JP4559337B2 (ja) スプライサ装置
JP6028773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糸処理方法
CN102145833B (zh) 纤维机械
KR100928342B1 (ko) 공기분사노즐을 구비한 쓰레기 배출장치
CN113993803B (zh) 用于纺织机械的抽吸装置、带抽吸装置的纺织机械、两个旋风元件的应用以及用于抽吸纱线的方法
JP2010132359A (ja) スプライサ装置
SK103197A3 (en) Air flow control device for the open-end spinning process
KR100471102B1 (ko) 실흡인장치 및 실흡인, 절단장치
JP2008274474A (ja) 弾性糸の給糸機能を備える編機
TW202031953A (zh) 噴氣式織機的緯紗處理裝置
EP0589837A1 (en) Apparatus for disposing of excess warp yarn in a jet loom
JP2022027645A (ja) 繊維機械の動作方法及び繊維機械
CN117071154A (zh) 一种生产织造用废边纱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513337B2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糸通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731

Address after: Wakayama County

Applicant after: Shima Seiki Mig, Ltd.

Address before: Wakayam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fine machine

Co-applicant before: Murata Machiner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