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3779B - 燃料防泄漏阀 - Google Patents

燃料防泄漏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3779B
CN101463779B CN2008101858739A CN200810185873A CN101463779B CN 101463779 B CN101463779 B CN 101463779B CN 2008101858739 A CN2008101858739 A CN 2008101858739A CN 200810185873 A CN200810185873 A CN 200810185873A CN 101463779 B CN101463779 B CN 101463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ousing
fuel
val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58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3779A (zh
Inventor
古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6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3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3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3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328Arrangements or special measures related to fuel tanks or fuel handling
    • B60K2015/03447Arrangements or special measures related to fuel tanks or fuel handling for improving the se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 Float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防泄漏阀,其可以完全防止燃料泄漏。该燃料防泄漏阀具有:连接器(1),其安装在燃料箱的上壁,在内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连接空间(5);壳体(2),其在内部分隔出收容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连接空间(5)连通的阀座(6);以及浮阀(3),其具有对该壳体(2)的阀座(6)进行开闭的阀部(3a),配置为在壳体(2)的收容空间内可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2)的上部壁面设置通孔(11),以使内外侧连通,同时在与该通孔对应的壳体(2)的内侧设置矩形状的壁片(16),另一方面使上述浮阀(3)形成为与该壁片(16)不干涉的形状。

Description

燃料防泄漏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防泄漏阀,其在例如汽车的转弯时或翻倒时等情况下,防止燃料从燃料箱泄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燃料防泄漏阀,如图11所示,构成为具有:连接器1,其安装在燃料箱的上壁上,在内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连接空间5;壳体2,其在内部分割出收容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连接空间5连通的阀座6;浮阀3,其具有对该壳体2的阀座6进行开闭的阀部3a,配置为在壳体2的收容空间内,可以一边承受弹簧7的预紧弹簧压力一边上下移动;以及盖部4,其闭塞壳体2的下部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成为如下结构:对于上述连接器1,在其下部外周形成圆环状的凸缘部8,该凸缘部8对开设在燃料箱的上壁处的安装孔进行密封,同时在上部侧方横向设置与过滤罐(未图示)侧连接的连接配管部9;对于隔着O形圈15与该连接器1连结的壳体2,其由具有上述阀座6的上部小室部10A、和与该上部小室部10A相连续的下部大室部10B构成,在下部大室部10B的最上位置的壁面上设置多个通孔11,其使内外侧连通;对于浮阀3,其由上部小径部12A和下部大径部12B构成,在上部小径部12A的圆锥状周面上突出设置第1引导壁部13,同时在下部大径部12B的侧面突出设置第2引导壁部14,其中,上部小径部12A在前端形成对壳体2的阀座6进行开闭的阀部3a,下部大径部12B在壳体2的下部大室部10B内进行上下移动;对于盖部4,虽然未具体地进行图示,但其具有与壳体2连结的固定单元,在其下壁形成多个通气孔。
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如果以将连接器1和壳体2连结的状态,在将浮阀3和弹簧7收容在壳体2的收容空间内的同时,利用盖部4闭塞该壳体2的下部开口,则可以安装燃料防泄漏阀,随后,只要一边使壳体2面对开设在燃料箱T的上壁Ta上的安装孔H,一边将连接器1经由其凸缘部8与燃料箱T的上壁Ta进行热熔敷,就可以将其使用。
并且,如图12所示,因为平常浮阀3在壳体2的内部下降,所以形成于壳体2的上部小室部10A上的阀座6开放,使燃料箱T内的汽油蒸气从连接器1的连接配管部9,经由过滤罐(未图示)而向外部排放。另外,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燃料的摇动等,容易使从壳体2的通孔11进入的燃料的飞沫向阀座6方向飞散,从而存在燃料泄漏的危险,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该通孔11设置在壳体2的下部大室部10B的最上位置,利用在该大室部10B和小室部10A的边界上产生的高度差,可以遮挡燃料的飞沫,因此消除燃料泄漏的担心。
相反,如果汽车转弯,燃料箱T内的燃料经由壳体2的通孔11或盖部4的气孔而到达壳体2的内部,则利用其浮力和弹簧7的预紧弹簧压力,浮阀3会自动地上升,如图13所示,浮阀3的上部小径部12A进入壳体2的上部小室部10A内,由自身的阀部3a闭塞壳体2侧的阀座6,由此可以防止燃料泄漏。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27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现有的燃料防泄漏阀,由于在壳体2的下部大室部10B的最上位置设置通孔11,所以理论上,即使因燃料的摇动等而使燃料从壳体2的通孔11进入,其飞沫要向阀座6方向飞散,也可以利用在大室部10B和小室部10A的边界上产生的高度差遮挡燃料的飞沫,但在实际的问题中,仅以此无法完全遮挡燃料的飞沫,因此至少燃料飞沫的一部分会向阀座6方向飞散,存在引起燃料泄漏的危险。
本发明是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种现有的燃料泄漏阀存在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燃料防泄漏阀,其具有:连接器,其安装在燃料箱的上壁上,在内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连接空间;壳体,其在内部分隔出收容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连接空间连通的阀座;以及浮阀,其具有对前述壳体的阀座进行开闭的阀部,配置为可在前述收容空间内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壳体的上部壁面设置通孔,其将内侧和外侧连通,在前述壳体的内侧面设置矩形壁片,使其与前述通孔对应,使前述浮阀成为与前述矩形壁片不干涉的形状。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技术方案1为前提,前述矩形壁片的上缘和前述矩形壁片的一个侧缘,与前述壳体的前述内侧面连接为一体。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技术方案1至2为前提,前述壳体具有:上部小室部,其具有前述阀座;以及下部大室部,其与前述上部小室部相连续,前述浮阀具有:上部小径部,其形成有前述阀部;以及下部大径部,其与前述下部大室部对应,在前述浮阀的前述上部小径部上设置第1引导壁部,前述第1引导壁部形成为,在前述浮阀下降的状态下,进入前述上部小室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技术方案3为前提,在前述浮阀的前述下部大径部上设置第2引导壁部,在前述第1引导壁部和前述第2引导壁部之间形成空间,前述矩形壁片配置在前述空间内。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技术方案2为前提,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另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前述内侧面形成内壁,前述内壁配置为,遮挡经过了前述通孔的燃料。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技术方案2为前提,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前述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外侧面形成外壁,前述外壁配置为,遮挡要进入前述通孔的燃料。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技术方案2为前提,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另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前述内侧面形成内壁,以遮挡经过了前述通孔的燃料,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前述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外侧面形成外壁,以遮挡要进入前述通孔的燃料。
发明的效果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与通孔对应的壳体的内侧设置壁片,所以通过使从壳体的通孔进入的燃料暂时与该壁片碰撞,拖延其飞沫向壳体的阀座方向飞散的时间,在此期间,可以利用浮阀的阀部闭塞壳体的阀座,由此可以防止燃料泄漏。此外,由于浮阀本身形成为与壁片不干涉的形状,所以不会使壁片的存在成为阻碍。并且,因为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壁片,所以也不必担心燃料防泄漏阀本身会大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矩形状壁片的上缘和一个侧缘与壳体连接为一体,所以可以将从壳体的通孔进入的燃料引导至未与壁片连接的下缘侧和另一个侧缘侧,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燃料泄漏,同时使壁片自身难以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浮阀的上部小径部上设置第1引导壁部,所以即使浮阀形成为与壁片不干涉的形状,也可以将壳体与浮阀之间的晃动抑制为最小限度。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浮阀的下部大径部上也设置第2引导壁部,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壳体和浮阀之间的晃动。相反,如果将第2引导壁部设置在壳体侧,则因为第2引导壁部和通孔之间的间隔变窄,所以会使汽油蒸气的排气性恶化,但只要将第2引导壁部设置在浮阀侧,则完全不会受这种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从矩形状壁片的未与壳体未连接的另一个侧缘分离的壳体的内侧面设置内壁,所以使经过壳体的通孔进入的燃料与该内壁碰撞,因此可以与壁片的作用相结合,有效地防止燃料泄漏。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矩形状壁片的与壳体连接的一个侧缘侧的壳体的外侧面设置外壁,所以使经过壳体的通孔之前的燃料与该外壁碰撞,因此这也可以与壁片的作用相结合,有效地防止燃料泄漏。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将内壁和外壁这两者设置在壳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以可以使经过壳体的通孔进入的燃料和经过壳体的通孔之前的燃料同时与内壁和外壁碰撞,因此可以更进一步防止燃料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燃料防泄漏阀进行分解的纵剖面图。
图2中(A)是壳体的仰视图,(B)是壳体的纵剖面图。
图3是将燃料防泄漏阀切除一部分而从底面侧示出的要部斜视图。
图4是表示浮阀的斜视图。
图5中(A)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壳体的仰视图,(B)是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6是壳体的上部小室部侧的要部剖面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壳体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燃料的进入方向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燃料的进入方向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燃料的进入方向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对现有的燃料防泄漏阀进行分解的纵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燃料防泄漏阀中,开放壳体的阀座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燃料防泄漏阀中,闭塞壳体的阀座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前提是一种燃料防泄漏阀,其具有:连接器,其安装在燃料箱的上壁上,在内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连接空间;壳体,其在内部分隔出收容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连接空间连通的阀座;以及浮阀,其具有对该壳体的阀座进行开闭的阀部,配置为在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可上下移动,该燃料防泄漏阀通过在上述壳体的上部壁面设置连通内外侧的通孔,同时在壳体的内侧设置与该通孔对应的矩形状的壁片,并且使上述浮阀成为与该壁片不干涉的形状,从而可靠地防止燃料泄漏。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示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述。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燃料防泄漏阀,基本上与前面说明的现有例相同地,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有:连接器1,其安装在燃料箱T的上壁Ta上,在内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连接空间5;壳体2,其在内部分隔出收容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连接空间5连通的阀座6;浮阀3,其具有对该壳体2的阀座6进行开闭的阀部3a,配置为在壳体2的收容空间内,可以一边承受弹簧7的预紧弹簧压力一边上下移动;以及盖部4,其闭塞壳体2的下部开口。另外,对于与现有例通用的零件、部件,标注了与现有例的标号相同的标号。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下述结构:对于连接器1,在其下部外周形成圆环状的凸缘部8,其对开设在燃料箱T的上壁Ta上的安装孔H进行密封,同时,在上部侧方横向设置与过滤罐侧连接的连接配管部9;对于隔着O形圈15与该连接器1连结的壳体2,其由具有上述阀座6的上部小室部10A、和与该上部小室部10A相连续的下部大室部10B构成,在下部大室部10B的最上位置的相对的壁面上,形成具有成对关系的3段的通孔11,其使得内外侧连通;对于浮阀3,其由上部小径部12A和下部大径部12B构成,在上部小径部12A的圆锥状周面上,隔着一定的间隔突出设置多个第1引导壁部13,同时在下部大径部12B的侧面,隔着一定的间隔突出设置多个第2引导壁部14,其中,上部小径部12A在前端形成对壳体2的阀座6进行开闭的阀部3a,下部大径部12B在壳体2的下部大室部10B内进行上下移动;对于盖部4,虽然未具体地进行图示,但其具有与壳体2连结的固定单元,在其下壁形成多个通气孔。
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以上述结构为前提,如图2、图3所示,还构成为,通过在与上述壳体2的各通孔11相对的壳体2的内侧,分别设置矩形的壁片16,使从各通孔11进入的燃料与该壁片16碰撞,以拖延其飞沫向壳体2的阀座6方向飞散的时间,从而在此期间,利用浮阀3的阀部3a闭塞壳体2的阀座6,由此可以防止燃料泄漏。因此,由于各壁片16采用其上缘和一个侧缘与壳体2连接为一体的结构,所以如果作为整体观察,则成为隔着一定间隔而覆盖各通孔11的状态,其呈横向L字状,形成表面侧弯曲的形状。
此外,由于在壳体2的内侧设置壁片16,所以为了使浮阀3在其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与该壁片16干涉,如图4所示,还同时采用了下述结构:限制在浮阀3的下部大径部12B的侧面设置的第2引导壁部14的高度,在该第2引导壁部14和上述第1引导壁部13之间分隔出空间17,使各壁片16存在于该空间17内。因此,由于将各壁片16连结的虚拟圆的直径,设定在将各第1引导壁部13连结的虚拟圆的直径、和将各第2引导壁部14连结的虚拟圆的直径的范围内,并且,各壁片16的高度落在第1引导壁部13和第2引导壁部14之间,所以完全不必担心会对浮阀3的上下移动带来阻碍。
因此,在这种结构的燃料防泄漏阀中,只要得到连接器1和壳体2连结的状态,一边将浮阀3和弹簧7收容在壳体2的收容空间内,一边利用盖部4闭塞该壳体2的下部开口,就可以简单地组装燃料防泄漏阀,因此,随后只要与现有技术相同地,一边使壳体2面对开设在燃料箱T的上壁Ta上的安装孔H,一边将上述连接器1经由其凸缘部8与燃料箱T的上壁Ta进行热熔敷,就可以将其使用。
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壳体2的上部小室部10A和浮阀3的上部小径部12A对应,该下部大室部10B和该下部大径部12B相对应,所以可以使壳体2所具有的阀座6的高度位置,经由开设在燃料箱T的上壁Ta上的安装孔H而向外部突出至充分的高度,因此可以使燃料最大限度地填充的状态下的燃料液面升高,可以在燃料箱T内积存更大量的燃料。
并且,因为平常浮阀3在壳体2的内部下降,所以通过使形成于壳体2的上部小室部10A上的阀座6开放,使燃料箱T内的汽油蒸气,从设置在连接器1上的连接配管部9,经由过滤罐向外部排放,其结果,可以防止燃料箱T的内压异常地上升。
此外,伴随汽车行驶的燃料摇动等而从壳体2的各通孔11进入的燃料,基本上可以利用在壳体2的下部大室部10B和上部小室部10A的边界上产生的高度差,防止其飞沫向壳体2的阀座6方向飞散,而在即使这样也不充分的情况下,使从通孔11进入的燃料暂时与对应的壁片16碰撞,并引导至未与壳体2连接而其处于开放状态的下缘侧和另一个侧缘侧,拖延到达阀座6的时间,因此通过在燃料的飞沫到达阀座6之前,使形成于浮阀3的上部小径部12A上的阀部3a闭塞壳体2的阀座6,从而可以防止燃料泄漏。
相反,如果汽车转弯,燃料箱T内的燃料经由壳体2的通孔11或盖部4的气孔而到达壳体2的内部,则利用其浮力和弹簧7的预紧弹簧压力,浮阀3自动地上升,但此时,因为在浮阀3的下部大径部12B侧设置的第2引导壁部14沿壳体2的下部大室部10B的内壁面移动,并且在上部小径部12A侧设置的第1引导壁部13也沿着上部小室部10A的内壁面移动,所以可以将上升时的浮阀3的晃动抑制在最小限度内,顺利地引导浮阀3的移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从壳体2的通孔11进入的燃料当然也会与对应的壁片16碰撞,并引导至该壁片16的开放的下缘侧和另一个侧缘侧。
因此,因为最终浮阀3的上部小径部12A会进入壳体2的上部小室部10A内,由自身的阀部3a闭塞壳体2侧的阀座6,由此可以防止燃料泄漏。另外,在汽车翻倒时,这时因为利用浮阀3自身的重量和弹簧7的预紧弹簧压力,使浮阀3得到第1、第2引导壁部13、14的引导而同样地动作,由自身的阀部3a闭塞壳体2侧的阀座6,所以仍然可以防止燃料泄漏。
此外,如果燃料从壳体2的内部流下,则这时浮阀3会失去浮力而在壳体2的内部下降,而此时也因为第1引导壁部13沿上部小室部10A的内壁面移动,第2引导壁部14沿下部大室部10B的内壁面移动,所以可以顺利地引导浮阀3的移动。
(实施例2)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燃料防泄漏阀,该第二实施例是直接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但在此基础上,如图5所示,还构成为,在从各矩形状壁片16的未与壳体2连接的另一个侧缘分离的壳体2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内壁18,其径向尺寸与壁片16的高度方向尺寸大致相等,使经过壳体2的各通孔11而进入的燃料与该内壁18碰撞。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果因伴随汽车行驶的燃料摇动等,燃料要从壳体2的各个通孔11进入,则经过了通孔11的燃料,会暂时与对应的壁片16碰撞,但该情况下,如图8·图9的箭头所示,如果燃料进入的方向是各壁片16的与壳体2连接的一个侧缘侧,则燃料会与该一个侧缘侧碰撞,大部分引导至未与壳体2连接的处于开放状态的下缘侧和另一个侧缘侧,拖延到达阀座6的时间,而相反,如果如图10的箭头所示,燃料的进入方向是从各壁片16的与壳体2连接的一个侧缘向处于开放状态的另一个侧缘方向,则因为没有对燃料的通过遮挡的部件,所以会产生燃料的飞沫到达阀座6方向的危险。
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采用下述结构,即,在从位于开放状态的另一个侧缘分离的壳体2的内侧面设置内壁18,使经过通孔11而进入的燃料与该内壁18碰撞,所以,例如即使燃料从图10的箭头方向进入,也因为进入的燃料这时与该内壁18碰撞,可以可靠地阻止其到达阀座6,由此,与第一实施例进行比较,则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燃料泄漏。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同时采用了下述结构,即,在壳体2的上部小室部10A的阀座6的周面内侧,通过积极地附加向纵横方向延伸的肋部构造20,例如即使燃料的飞沫飞散至阀座6,也会与该肋部构造20碰撞,使燃料的飞沫难以积存,同时加强阀座6而提高了耐冲击性。
(实施例3)
说明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燃料防泄漏阀,该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反地,如图7所示,构成为在各矩形状的壁片16的与壳体2连接的一个侧缘侧的壳体2的外侧面,这时分别设置与壁片16的高度方向尺寸大致相等的外壁19,使经过壳体2的各通孔11之前的燃料与该外壁19碰撞。
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如果因伴随汽车行驶的燃料摇动等,燃料要从壳体2的各个通孔11进入,则这时燃料会在经过各个通孔11之前与上述各外壁19碰撞,沿壳体2的外侧面流出,因此使经过各个通孔11的燃料的量显著减少,由此,如果与第一实施例进行比较,则仍然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燃料泄漏。
另外,虽未具体图示,但只要在壳体2的内外侧面同时设置第二实施例的内壁18和第三实施例的外壁19,则在内壁18和外壁19的叠加作用下,可以更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燃料泄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防泄漏阀,通过在与壳体的通孔对应的内侧设置壁片,可以防止从该通孔进入的燃料的飞沫直接向壳体的阀座方向飞散,因此如果将该技术应用于汽车的燃料箱,则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燃料防泄漏阀,其具有:
连接器,其安装在燃料箱的上壁上,在内部具有与外部连通的连接空间;
壳体,其在内部分隔出收容空间,在上部具有与上述连接空间连通的阀座;以及
浮阀,其具有对前述壳体的阀座进行开闭的阀部,配置为可在前述收容空间内上下移动,
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壳体的上部壁面设置通孔,其将内侧和外侧连通,
在前述壳体的内侧面设置矩形壁片,使其与前述通孔对应,
使前述浮阀成为与前述矩形壁片不干涉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防泄漏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矩形壁片的上缘和前述矩形壁片的一个侧缘,与前述壳体的前述内侧面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防泄漏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壳体具有:上部小室部,其具有前述阀座;以及下部大室部,其与前述上部小室部相连续,
前述浮阀具有:上部小径部,其形成有前述阀部;以及下部大径部,其与前述下部大室部对应,
在前述浮阀的前述上部小径部上设置第1引导壁部,
前述第1引导壁部形成为,在前述浮阀下降的状态下,进入前述上部小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防泄漏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浮阀的前述下部大径部上设置第2引导壁部,
在前述第1引导壁部和前述第2引导壁部之间形成空间,
前述矩形壁片配置在前述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防泄漏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另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前述内侧面形成内壁,
前述内壁配置为,遮挡经过了前述通孔的燃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防泄漏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前述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外侧面形成外壁,
前述外壁配置为,遮挡要进入前述通孔的燃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防泄漏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另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前述内侧面形成内壁,以遮挡经过了前述通孔的燃料,
在前述矩形壁片的前述一个侧缘侧,在前述壳体的外侧面形成外壁,以遮挡要进入前述通孔的燃料。
CN2008101858739A 2007-12-18 2008-12-18 燃料防泄漏阀 Active CN101463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5921 2007-12-18
JP2007-325921 2007-12-18
JP2007325921 2007-12-18
JP2008-239439 2008-09-18
JP2008239439A JP5216498B2 (ja) 2007-12-18 2008-09-18 燃料漏れ防止弁
JP2008239439 2008-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3779A CN101463779A (zh) 2009-06-24
CN101463779B true CN101463779B (zh) 2012-11-07

Family

ID=4080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8739A Active CN101463779B (zh) 2007-12-18 2008-12-18 燃料防泄漏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16498B2 (zh)
KR (1) KR101478674B1 (zh)
CN (1) CN101463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5307B2 (ja) * 2010-01-22 2014-02-1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流路開閉用の弁体
WO2012127918A1 (ja) * 2011-03-24 2012-09-2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フロート弁装置
JP5841784B2 (ja) 2011-09-12 2016-01-13 株式会社ニフコ 燃料タンク用コネクタ
JP6549398B2 (ja) * 2015-04-03 2019-07-2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弁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134A (zh) * 2003-11-19 2005-05-25 株式会社利富高 逆流防止阀的阀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7739B2 (ja) * 1993-02-24 2002-10-2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フューエルカットオフバルブ装置
JPH06328956A (ja) * 1993-05-24 1994-11-29 Aisan Ind Co Ltd フューエルカットオフバルブ装置
JP4555209B2 (ja) * 2005-11-02 2010-09-2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燃料漏れ防止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134A (zh) * 2003-11-19 2005-05-25 株式会社利富高 逆流防止阀的阀体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10347A 2000.11.07
JP特开2007-127017A 2007.05.24
JP特开2007-137313A 2007.06.07
JP特开平8-244477A 1996.09.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66214A (ko) 2009-06-23
JP5216498B2 (ja) 2013-06-19
KR101478674B1 (ko) 2015-01-02
JP2009166825A (ja) 2009-07-30
CN101463779A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3779B (zh) 燃料防泄漏阀
CN104428155B (zh) 车辆燃料箱
JP3914320B2 (ja) 燃料遮断装置及びその燃料遮断装置の連結構造
JP5242440B2 (ja) 燃料タンク用弁装置及び燃料タンク用過給油防止装置
CN101014480A (zh) 用于燃料箱的双功能阀
CN102963438A (zh) 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
CA2576600A1 (en) Water drain tank or channel module
KR102039656B1 (ko) 연료 탱크용 밸브 장치
JP5420482B2 (ja) 燃料遮断弁
CN103648850A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1648513A (zh) 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
CN101746259B (zh) 浮子阀装置
JP2004257264A (ja) 満タン制御弁構造
CN105711408B (zh) 燃料箱用阀装置
KR101891375B1 (ko) 연료 탱크용 커넥터
CN103429508A (zh) 控制水箱水位的装置
CN102109054A (zh) 用于液体储箱通气回路的阀门
EP1878891B1 (de) Vertikal geteilter Ausgleichbehälter für Kühlflüssigkeit
JP5739245B2 (ja) 燃料用フィルタ
CN202381203U (zh) 迷宫型碳罐盖
JP2006200469A (ja) 燃料流出防止弁
CN201309656Y (zh) 饮料杯的盖子
CN105257769A (zh) 缓冲器
CN212960125U (zh) 一种rov翻车阀
JP4555209B2 (ja) 燃料漏れ防止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