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1264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以及基站搜索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以及基站搜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1264A
CN101461264A CNA2007800208633A CN200780020863A CN101461264A CN 101461264 A CN101461264 A CN 101461264A CN A2007800208633 A CNA2007800208633 A CN A2007800208633A CN 200780020863 A CN200780020863 A CN 200780020863A CN 101461264 A CN101461264 A CN 101461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station
access point
request signal
base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08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1264B (zh
Inventor
增田洋一
松本崇司
中江宏典
浮田阳介
林野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1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1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2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对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发送用于从其他基站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一个基站将接收的请求信号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至其他基站。其他基站接受接收到从一个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无线终端。无线终端用规定的信道接收从其他基站发送过来的响应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以及基站搜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基站在无线终端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搜索技术,特别涉及在使用了不同的使用信道的基站间进行切换时的基站搜索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经由已建立了无线通信的一个基站与其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在无线通信中,若无线终端因移动等而与该基站之间的通信强度变弱,则将无线连接目的地切换为位于该基站的周边的通信强度强的其他基站,即进行所谓的“切换(handover)”。
下面,将无线终端称为工作站(station),将基站称为接入点(或者简称为AP:Accesspoint),特别是将已建立了无线通信的(切换源)接入点称为所属接入点,将位于所属接入点的周边且无线连接还未建立的(成为切换目的地候补)接入点称为周边接入点。
作为无线终端,有具备无线LAN功能的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等终端。
一般来讲,若工作站与所属接入点的通信强度(例如,接收电场强度(RSSI))低于规定的阈值,则判断为工作站需要进行切换,为了搜索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进行被称为扫描的可连接的周边接入点的搜索。扫描时,工作站对使用信道不同的周边接入点发送被称为探测(probe)请求帧的接入点搜索用信号,作为该信号的响应,接收从周边接入点送来的被称为探测响应帧的响应信号。工作站从周边接入点中,选择在接收探测响应帧时的接收电场强度最高的周边接入点来进行切换。
在此,例如,作为公知的IEEE802.11b规格的情况,在日本,在2.412GHz至2.483GHz的频率带中使用着14个信道。因此,在进行上述扫描时,工作站需要在全部的14个信道中,或者在14个信道中预定范围的信道中搜索周边接入点。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下述这样的技术,即,该技术为了减少切换时扫描的周边接入点的数量,将工作站对每个周边接入点进行过切换的次数作为履历而累计,将进行了切换的累计次数多的规定数量的周边接入点作为扫描对象。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36696号公报
在上述的以往的周边接入点搜索方法中,工作站必须依次扫描与多个信道对应的多个周边接入点,到工作站确定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为止比较费时间。其结果,存在工作站不能够进行高速切换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利用了过去的履历,但对于在短时间内工作站频繁移动的情况等,在较多的周边接入点被记录在履历中的情况下,就丧失了有效性。
另外,即使通过利用履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工作站所扫描的周边接入点的数量,过去切换的目的地的接入点作为当前切换目的地不一定满足最佳条件。因此,即使在扫描候补以外存在能够期待更高接收电场强度的最佳的周边接入点,工作站也有可能不能够切换至该周边接入点,从这一点来讲,有损切换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进行在使用频率不同的多个周边接入点中确定最佳的接入点的扫描动作的技术。
为了解决以往的课题,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终端具备: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对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从其他基站向该一个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以及响应信号接收单元,用规定的信道接收从上述其他基站发送过来的响应信号,上述一个基站具备:请求信号接收单元,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请求信号;和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上述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信号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至上述其他基站,上述其他基站具备:响应信号发送单元,接受接收到从上述一个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上述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
此外,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本发明的基站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该基站的特征在于,具备:请求信号接收单元,在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时,接收从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上述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信号,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给上述多个基站中的未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的其他基站;以及响应信号发送单元,在未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时,接受接收到从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的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
此外,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本发明的无线终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该无线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对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发送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是用于从其他基站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并且该请求信号包含表示规定的信道的信道信息;以及响应信号接收单元,用上述规定的信道从上述其他基站接收响应信号。
此外,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本发明的基站搜索方法是在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无线终端搜索上述多个基站的方法,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该基站搜索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上述无线终端对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发送用于从其他基站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接收步骤,上述一个基站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请求信号;请求信号传送步骤,上述一个基站将通过上述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至上述其他基站;响应信号发送步骤,上述其他基站接受接收到从上述一个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上述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以及响应信号接收步骤,上述无线终端用规定的信道接收从上述其他基站发送过来的响应信号。
一个基站是指例如已经与无线终端建立了无线通信的基站,此外,其他基站是指例如位于一个基站的周边且还未与无线终端建立无线通信的基站。
此外,请求信号是指例如由IEEE802.11规格规定的探测请求帧,响应信号是指例如由IEEE802.11规格规定的探测响应帧。
此外,信道是指用于相互区别多个基站来进行通信的要素,具体的讲,是频率带和/或扩展码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即使多个基站利用不同的使用信道来进行无线通信,无线终端向一个基站仅发送一次请求信号,也能够从其他基站接收响应信号。
例如,无线终端与一个基站建立了无线通信时,在产生了需要以切换等为目的对其他基站进行扫描的情况下,即使无线终端不利用其他基站可能使用的多个使用信道(例如14个信道)依次发送请求信号,也能够对其他基站进行扫描。
由此,无线终端能够高速地结束其他基站的扫描,从扫描的其他基站中确定最佳的接入点。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基站是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已建立了无线连接的基站,上述其他基站是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未建立无线连接的基站。
根据该结构,无线终端仅向已建立了无线连接的基站(所属接入点)发送一次请求信号,就能够对还未建立无线连接的多个基站(周边接入点)进行扫描。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其他基站有多个的情况下,在多个上述其他基站的每个基站,上述规定的信道是相同的信道。
根据该结构,无线终端为了从多个其他基站的每个基站接收响应信号只需在一个信道来等待即可,能够迅速结束响应信号的接收。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终端具备:存储单元,存储信道信息,该信道信息表示上述其他基站在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以及信道设定单元,参照上述信道信息,将上述其他基站所使用的信道以外的一个信道设定为上述规定的信道,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将表示用上述信道设定单元设定的上述规定的信道的信息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来进行发送。
根据该结构,无线终端能够用所希望的规定的信道,从其他基站接收响应信号。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基站具备:存储单元,存储信道信息,该信道信息表示上述其他基站所使用的信道;以及信道设定单元,参照上述信道信息,将上述其他基站所使用的信道以外的一个信道设定为上述规定的信道,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表示用上述信道设定单元设定的上述规定的信道的信息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来进行传送。
根据该结构,由于一个基站适当地对规定的信道进行指定,因此无线终端自身不需要进行规定的信道的指定。能够减轻无线终端的负担。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基站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与包括上述其他基站的多个基站群连接,上述无线终端具备: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识别上述多个基站群的识别信息;以及选择单元,参照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其他基站,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将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上述其他基站的识别信息包含在请求信号中来进行发送,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请求信号传送至用上述请求信号中所包含的识别信息识别的上述其他基站。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无线终端的主导下对扫描的基站(其他基站)进行选择。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基站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与包含上述其他基站的多个基站群连接,上述一个基站具备: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识别上述多个基站群的识别信息;以及选择单元,参照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其他基站,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请求信号传送至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上述其他基站。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一个基站的主导下对扫描的基站(其他基站)进行选择。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基站还具备: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的每个基站群,定期接收表示每个基站群的通信状况的通信状况信息;以及通信状况发送单元,将上述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通信状况信息依次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上述选择单元在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通信状况信息所表示的通信状况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基站,将其作为上述其他基站。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无线终端的主导下,用通信状况这个条件来筛选无线终端应该扫描的基站(其他基站)。能够控制成仅扫描适合于无线终端的基站,例如,仅扫描通信状况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基站等。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基站具备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该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的每个基站群,定期接收表示每个基站群的通信状况的通信状况信息,上述选择单元在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通信状况信息所表示的通信状况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基站,将其作为上述其他基站。
根据该结构,在一个基站的主导下,能够用通信状况这一条件来筛选无线终端应该扫描的基站(其他基站)。能够控制成仅扫描适合于一个基站所管理的网络的基站,例如,仅扫描通信状况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基站等。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一起发送上述请求信号和有关上述其他基站的通信状况的条件,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上述条件和上述请求信号一起传送至上述其他基站,上述响应信号发送单元仅在上述其他基站的通信状况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发送响应信号。
根据该结构,在例如有多个其他基站的情况下,无线终端能够从它们中搜索通信状况满足条件的基站。
此外,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终端具备:判断单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处理;基站确定单元,在存在多个上述其他基站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响应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从多个上述其他基站中确定一个基站;以及切换委托手段,委托切换至上述基站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一个基站,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需要进行切换处理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多个上述其他基站中的每个基站还具备切换处理单元,该切换处理单元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切换的委托,进行与上述无线终端建立无线连接的切换处理。
根据该结构,无线终端能够使用高速扫描的结果,切换至其他基站中的最佳基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LAN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接入点20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工作站30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AP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探测请求帧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工作站3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表示了所属接入点200a的动作。
图8是表示周边接入点200b~200f各自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工作站400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P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工作站4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接入点500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300所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所属接入点500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工作站600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工作站600的动作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接入点700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表示周边接入点700b~700f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工作站800的结构的框图。
图20是表示工作站8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各周边接入点的探测响应帧的发送时刻(timing)的图。
图23是表示接入点900的结构的框图。
图24是表示工作站和接入点之间的切换处理的第1方式的图。
图25是表示工作站和接入点之间的切换处理的第2方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网络线路
200、500、700 接入点
201 存储部
202 控制部
203 程序存储部
203a AP信息通知指示部
203b AP信息更新指示部
203c AP信息发送指示部
203d 切换处理部
203e 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
203f 探测响应指示部
204 无线LAN接口
205 桥接(bridge)部
206 LAN接口
300、400、600、800 工作站
301 无线LAN接口
302 控制部
303 程序存储部
303a AP扫描指示部
303b AP信息更新指示部
303c 频率指定部
303d 探测请求指示部
303e AP确定部
303f 切换执行指示部
304 存储部
401 AP选择部
501 传送目的地AP选择部
601 条件设定部
701 探测响应可否判断部
801 优先信息设定部
901 优先信息设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1.结构)
(1-1.无线LAN系统的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的图。
在此,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以无线LAN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1中,无线LAN系统包括作为骨干(backbone)的网络线路100,与网络线路100连接的多个接入点200a、200b、200c、200d、200e及200f,工作站300。
在此,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而表示了6台接入点200a~200f,但这只不过表示了无线LAN系统的一部分,台数并不仅限定于此。
同样地,在图1中表示了1台工作站300,但这只不过表示了无线LAN系统的一部分,台数并不仅限定于此。
网络线路100作为接入点200a~200f的骨干而发挥作用,是传送各接入点间的数据的线路。具体地讲,网络线路100是例如基于IEEE802.3规格的以太网(登录商标)。
接入点200a~200f作为工作站300的母站(parent station)而发挥作用,是工作站300与其他的工作站进行数据收发的中介。具体的讲,例如,将经由网络线路100从其他的接入点接收的、发送给在自身接入点的管理下的工作站的帧变换为基于IEEE802.3规格的帧,再向该工作站发送。此外,将从自身接入点所管理的工作站发送来的、发送给在其他接入点的管理下的工作站的帧发送至网络线路100。
接入点200a~200f分别使用不同的频率信道CHa~CHf,从而避免各接入点间的电波干扰。
另外,由于接入点200a~200f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说明1台接入点的时候有时也会总称为接入点200。
此外,下面,有时将接入点仅略称为AP。
此外,在图中作为接入点200的区图形(area image)而示出的圆形的区域是各接入点200的无线区。
工作站300作为接入点200的子机而发挥作用,经由接入点200与其他工作站300进行数据的收发。具体的讲,在发送数据时,将表示发送目的地的工作站的地址的帧发送至接入点200,在接收数据时,接收从接入点200发送来的发送给自身工作站的帧。
下面,在本说明书中,设工作站300的所属接入点是接入点200a,周边接入点是接入点200b~200f。
(1-2.接入点的结构)
接着,对接入点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接入点20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接入点200具备存储部201、控制部202、程序存储部203、无线LAN接口204、桥接部205以及LAN接口206。
存储部201存储有用于执行接入点200的功能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存储并保持着表示各接入点200的使用频率等的AP信息(如后述)。具体的讲,存储部201是由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来实现的。
控制部202是与接入点200内的各部分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通过执行在程序存储部203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并执行各部分。
程序存储部203存储由控制部202所执行的程序,作为程序,特别包括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AP信息更新指示部203b、AP信息发送指示部203c、切换处理部203d、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203e以及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
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具有如下功能:指示将与自身接入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和/或使用频率有关的信息作为AP信息定期地发送至其他的接入点200。
AP信息更新指示部203b具有如下功能:指示将从其他的接入点200定期接收的AP信息追加到存储部201内的AP情报中,从而依次进行更新。
AP信息发送指示部203c具有如下功能:在发送信标时或者在存在来自工作站300的请求时,将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发送至工作站300。
切换处理部203d具有如下功能:在进行与工作站300之间的切换时,经由无线LAN接口204进行控制包(package)的收发,对与工作站300的连接(connection)的建立及切断的控制进行指示。
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203e具有如下功能:在从工作站300经由无线LAN接口206接收作为搜索帧(为了搜索基站而请求从基站发送信号的帧)的“探测请求帧”时,指示将该探测请求帧经由LAN接口206以及网络线路100传送至其他的接入点200。
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具有如下功能:在从其他的接入点200经由LAN接口206接收到探测请求帧时,进行如下指示,即,使用附加在该探测请求帧中的频率信息所示的频率,将与探测请求帧对应的探测响应帧发送至工作站300。
无线LAN接口204具有如下功能:用于与工作站300之间进行无线LAN通信,生成并收发例如基于IEEE802.11规格的帧。
桥接部205具有如下功能:按照从工作站300接收的帧的目的地地址,将该帧经由LAN接口206以及网络线路100发送至其他的接入点200,或者将该帧经由无线LAN网络204发送至属下的其他的工作站。
LAN接口206经由网络线路100,在与其他的接入点200之间进行LAN通信,具有收发基于例如以太网(登录商标)规格的帧的功能。
(1-3.工作站的结构)
接着,对工作站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工作站30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3所示,工作站300具备无线LAN接口301、控制部302、程序存储部302以及存储部304。
无线LAN接口部301用于进行与接入点200之间的无线LAN通信,具有能够收发基于例如IEEE802.11规格的帧的功能。
控制部302是与工作站300内的各部分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通过执行在程序存储部303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各部分。
程序存储部303存储控制部302所执行的程序,作为程序,特别是包含有AP扫描指示部303a、AP信息更新指示部303b、频率指定部303c、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AP确定部303e以及切换执行指示部303f。
AP扫描指示部303a具有如下功能:指示通过主动扫面(active scan)或者被动扫面(passive scan),从所属接入点200定期接收AP信息。
AP信息更新指示部303b具有如下功能:指示将经由无线LAN接口301从接入点200定期接收的AP信息依次存储至存储部304中。
频率指定部303c具有如下功能:参照存储部304内的AP信息,指示各接入点200未使用的频率。
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具有如下功能:在产生切换需要的情况下,将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200(接入点200a),所述探测请求帧包含由存储部304内的AP信息表示的周边接入点200(接入点200b~200f)的SSID和由频率指定部303c指定的频率的频率信息。
AP确定部303e具有如下功能:根据经由无线LAN接口301从各周边接入点200接收的探测响应帧各自的接收强度,确定接收强度最强的周边接入点200。
切换执行指示303f具有如下功能:为了与AP确定部303e所确定的接入点200进行切换,指示控制与该接入点200建立连接。
存储部304存储有用于执行工作站300的功能的各种信息,特别存储并保持AP信息、所属AP接收质量以及切换开始条件。具体的讲,存储部304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
所属AP接收质量是表示经由无线LAN接口301从所属接入点200接收的帧的接收强度的信息,该信息会被定期更新。
切换开始条件是表示控制部302开始切换处理时的条件的信息,具体的讲,例如是所属接入点200的接收质量的下限阈值。
(2.数据)
接着,对各种数据的结构进行说明。
(2-1.AP信息)
图4是表示AP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
如图4所示,AP信息包含AP编号、SSID以及使用频率。
AP编号是对各接入点200赋予的编号,是用于在接入点200以及工作站300内对各接入点200进行独立管理的识别信息。
SSID是为了在无线LAN网络内识别各接入点200而分配的识别信息,具体的讲,例如是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
使用频率是为了在各接入点200与属下的工作站进行无线LAN通信时使用而设定的频率信道。
各接入点200利用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以及AP信息更新指示部203b相互交换与自身的SSID以及使用频率有关的信息,从而生成AP信息,并将该AP信息存储至各接入点200的存储部201。
(2-2.探测请求帧)
图5是表示探测请求帧的数据结构的图。
如图5所示,探测请求帧是对IEEE802.11规格所规定的探测请求帧(自站SSID以及保障率(support rate))进行扩展的帧,附加了传送目的地SSID和频率信息。
传送目的地SSID是作为传送目的地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各自的SSID。
频率信息是表示作为传送目的地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各自与属下的工作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频率的信息。
探测请求帧是工作站300的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使用周边接入点200的SSID和表示由频率指定部303c指定的频率的频率信息来生成并发送的信息。
(3.动作)
接着,对接入点200及工作站3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此,以下述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即,当工作站300与接入点200a之间已建立了无线通信(所属接入点200a)时,扫描其他的接入点200(周边接入点200b~200f)来进行切换的情况。
(3-1.工作站的动作)
首先,对工作站3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工作站300的动作的流程图。
电源接通后,工作站300通过主动扫面或者被动扫面来搜索最佳的接入点200,并建立无线连接(步骤S100)。在此,示出在电源接通后接入点200a是最佳的接入点的例子。
在工作站300与接入点200a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的期间内(步骤S101),若来自接入点200a的帧接收时的接收强度不低于规定的阈值,不产生存储部304内的切换开始条件(步骤S102:“否”),则继续维持原通信。
另一方面,在来自接入点200a的帧接收时的接收强度低于规定的阈值,产生了切换开始条件的情况(步骤S102:“是”)下,工作站300参照存储部304内的AP信息,判断周边接入点200b~200f是否使用了与所属接入点200a相同的频率(步骤S103)。
如果是周边接入点200b~200f使用了与所属接入点200a相同的频率的情况(步骤S103:“是”),则工作站300通过广播(broadcast),将包含表示14个信道中的各接入点200未使用的频率的频率信息的探测请求帧一并向周边接入点200b~200f发送(步骤S10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频率信息所表示的频率设为CHg。此时,在探测请求帧中,只要将周边接入点200b~200f各自的SSID设定为地址,或者设定广播SSID为地址即可。
另一方面,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使用了与所属接入点200a不同的频率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工作站300参照存储部304内的AP信息,将包含频率信息和周边接入点200b~200f各自的SSID的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200a(步骤S105),所述频率信息是表示14个信道中的各接入点200未使用的频率CHg的信息。
工作站300在步骤S104或S105发送出探测请求帧后,切换为在探测请求帧的发送时所指定的频率CHg,为了接收与探测请求帧对应的探测响应帧而进行待机。
在此,将工作站300进行待机的期间设定为例如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特定的信道使用期间(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的最大期间上加上几毫秒左右的时间即可。这是因为,周边接入点200b~200f在TXOP期间中不能够发送探测响应帧,一直等到在TXOP期间结束后发送探测响应帧为止。
若工作站300从各个周边接入点200b~200f接收探测响应帧(步骤S106),则判断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中是否存在接收强度超过规定的阈值的适合作为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步骤S107)。
在没有适合作为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工作站300继续与所属接入点200a进行通信。
在存在适合作为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在该适合的接入点中,把接收强度最强的接入点确定为切换目的地(步骤S108),执行切换(步骤S109)。在此,具体的讲,工作站300只要使得使用频率与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的使用频率一致,并进行与切换目的地的接入点之间的再连接(reassociation)的手续即可。
若工作站300成功地建立了再连接从而结束切换(步骤S110:“是”),则进行切换目的地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
工作站300在建立再连接时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返回步骤S102,从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扫描开始重新进行处理。
(3-2.接入点200的动作)
(3-2-1.所属接入点的动作)
接着,对所属接入点200a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所属接入点200a的动作。
如图7所示,当所属接入点200a与工作站300建立了无线连接并正在进行通信时,若所属接入点200a接收到工作站300在步骤S105发送的探测请求(步骤S200),则参照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SSID,判断探测请求帧的传送目的地(步骤S201)。
所属接入点200a向作为传送目的地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传送探测请求帧(步骤S202)。
(3-2-2.周边接入点的动作)
接着,对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各个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周边接入点200b~200f若接收所属接入点200a在步骤S202传送的探测请求帧(步骤S300),则为了发送与探测请求帧对应的探测响应帧,将探测请求帧中包含的频率信息所表示的频率CHg设定到无线LAN接口204。
若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自身的服务区内的通信变为空闲(idle)状态,则以设定的频率CHg将探测响应帧发送至工作站300(步骤S302)。
在此,周边接入点200b~200f在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时,为了避免相互的探测响应帧的冲突,也可以不立即进行发送,而是利用由IEEE802.11规格规定的退避算法(Backoff Algorithm)等,产生随机的时间延迟来进行发送。
此外,当周边接入点200b~200f进行探测请求帧的接收时,在通过轮询(polling)向属下的工作站给予特定的信道使用期间(TXOP:TransmissionOpportunity)的情况下,在该TXOP结束后,切换至频率信息所表示的频率CHg,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此外,当周边接入点200b~200f为了发送探测响应帧而正在切换频率时,即使属下的工作站进行数据的发送,ACK(Acknowledgment:接收响应)帧也不会返回,因此也可以在通过轮询确保自身的TXOP之后,切换频率来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周边接入点200b~200f若从工作站300接收到ACK帧(步骤S303:“是”),则向无线LAN接口204重新设定原来的使用频率,并再次开通与属下的工作站之间的通信。(步骤S304)。
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因探测响应帧的发送失败等而不能够从工作站300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步骤S303:“否”),返回步骤S302,再次发送探测响应帧。在此,为了抑制对于周边接入点200b~200f与各自的属下的工作站间的通信造成影响,优选设定能够再次发送探测响应帧的上限次数。在该情况下,周边接入点200b~200f在探测响应帧的再次发送次数超过上限次数的情况下,停止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然后,在进行工作站300执行了步骤S109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304),即,在工作站300进行了再连接处理的情况下,周边接入点200b~200f建立该再连接,并结束与工作站300的切换处理(步骤S305)。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当工作站300扫描周边接入点200b~200f时,工作站300将包含所指定的频率信息的探测请求帧仅发送至所属接入点200a。所属接入点200a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周边接入点200b~200f。周边接入点200b~200f将与从所属接入点200a传送的探测请求帧对应的探测响应帧以指定的频率发送至工作站300。
通过这样,工作站300不需要对应于使用频率分别不同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依次向无线LAN接口301设定不同的频率并发送探测请求帧来进行扫描,只要向所属接入点200a发送一次探测请求帧,就能够扫描周边接入点200b~200f。
由此,能够缩短工作站300对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扫描从开始到结束为止的时间。
由此,工作站300还能够进行与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高速切换。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工作站指定所有的周边接入点并将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步骤S105),由此成为了所属接入点向所有的周边接入点传送探测请求帧(步骤S202)的结构。
对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同点在于,工作站仅指定周边接入点中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几个接入点,并发送探测请求帧。
下面,集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1.结构)
(1-1.接入点的结构)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接入点200大致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接入点200来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入点200具有如下功能:利用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指示除了与自身接入点的SSID以及使用频率有关的信息之外,还将自身接入点的信道忙(channel busy)率作为AP信息,定期发送至其他的接入点200。
信道忙率,是表示自身接入点的工作站的当前的连接台数相对于上限连接台数的比率。
(1-2.工作站的结构)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是对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工作站300的结构进行了变形后的工作站,因此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作为工作站400来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工作站400的结构,对于与工作站30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9是表示工作站400的结构的框图。
工作站400在程序存储部303中作为程序而新包含了AP选择部401。
AP选择部401具有如下的功能:参照在存储部304内的AP情报中包含的信道忙率,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中选择低于规定的信道忙率的周边接入点的SSID。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指示发送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包含由AP选择部401选择的周边接入点的SSID和表示由频率指定部303c指定的频率的频率信息。
(2.数据)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P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AP信息除了包含AP编号、各接入点200的SSID以及各接入点200的使用频率之外,还包含各接入点200的信道忙率。
(3.动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工作站400的动作不同,在此,以工作站400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工作站400除了进行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300的动作(步骤S100~S110)之外,还进行新的步骤S111的动作。
对于步骤S100~S110的动作,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图11是表示工作站4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工作站400在产生了切换开始条件(步骤S102)后,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使用了与所属接入点200a不同的频率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参照AP信息,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中选择低于规定的信道忙率的接入点(步骤S111)。
在步骤S105中,工作站400将包含SSID和频率信息的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200a,所述SSID是在步骤S111选择的接入点的SSID,所述频率信息是表示各接入点200未使用的频率CHg的频率信息。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属接入点200a的动作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200~S202)相同。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300~S305)相同。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入点200彼此互相通知信道忙率,工作站400参照AP信息来指定信道忙率低于规定的阈值的周边接入点,来发送探测请求帧。
通过这样,所属接入点200a将探测请求帧仅传送至工作站400所指定的信道忙率低的周边接入点。
工作站400可以只从能够确保自身认为必要的带域的周边接入点200接收探测响应帧,选择切换目的地候补。
特别是,在工作站400进行例如运动图像的收发等需要宽带的通信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切换至可能不能够获得宽带的周边接入点200从而对该通信产生坏影响的情况,就这一点来说是有作用的。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工作站将传送探测请求帧的周边接入点的SSID包含在探测请求帧中来进行发送,所属接入点参照该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SSID来判断传送目的地。
对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不同点在于,工作站不指定传送目的地的接入点,而是由所属接入点自发地判断传送目的地。
下面,集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1.结构)
(1-1.接入点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点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接入点200的结构进行变形后的接入点,因此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作为接入点500来进行说明。
另外,对接入点500的结构中的与接入点20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2是表示接入点500的结构的框图。
接入点500在程序存储部203中,作为程序包含了新的传送目的地Ap选择部501。
AP选择部501具有如下功能:在请求传送指示部203e进行探测请求帧的传送指示处理之前,选择在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中包含的自身以外的接入点500的SSID,并通知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203e。
指示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由传送目的地AP选择部501选择的SSID所表示的周边接入点500。
(1-2.工作站的结构)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300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工作站300来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工作站300利用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将不包含存储部304内的AP信息所表示的周边接入点200的SSID的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500。
(2.数据)
图13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工作站300所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的数据结构的图。
如图13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工作站300所发送的探测请求帧包括由IEEE802.11规格规定的探测请求帧(自站SSID以及保障率)和表示由频率指定部030c指定的频率的频率信息。
(3.动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所属接入点500的动作有特点,在此以接入点500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点200相同,作为分为所属接入点500a以及周边接入点500b~500f的情况进行说明。
所属接入点500a进行步骤S203的动作,以代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所属接入点200a的动作(步骤S200~S202)中的步骤S201。
对于步骤S200以及S202的动作,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4是表示所属接入点500a的动作的流程图。
所属接入点500a若从工作站300接收到探测请求帧(步骤S200),则参照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选择SSID所表示的周边接入点500b~500f作为传送目的地(步骤S203)。
所属接入点500a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在步骤S203选择的周边接入点500b~500f(步骤S202)。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周边接入点500b~500f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步骤S300~S305)相同。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工作站300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100~S110)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通过步骤S105,工作站300在探测请求帧中不包含周边接入点500的SSID而进行发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接入点500选择了探测请求帧的传送目的地的SSID,因此工作站300自身不需要指定周边接入点500b~500f的SSID。
由此,能够缩短工作站300参照AP信息的时间,减轻处理负担。此外,由此,作为接入点500定期发送至工作站300的AP信息的条目,可以不包含接入点500的SSID,从而能够缩小在接入点500与工作站300之间交换的AP信息的容量。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属接入点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AP信息中所包含的所有的周边接入点。
对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不同点在于,所属接入点仅指定周边接入点中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几个接入点来发送探测请求帧。
下面,集中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1.结构)
(1-1.工作站的结构)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是对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300的结构进行变形后的工作站,因此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作为工作站600来进行说明。
另外,在工作站600的结构中,对于与工作站30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5是表示工作站600的结构的框图。
工作站600在程序存储部303中,作为程序包含了新的条件设定部601。
条件设定部601具有如下功能:在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中作出探测请求帧的发送指示之前,对传送的周边接入点的条件进行设定。
作为条件,例如是周边接入点的信道忙率的上限阈值。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指示发送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包含了表示在条件设定部601设定的条件的条件信息。
(1-2.接入点的结构)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点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接入点500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接入点500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接入点500利用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指示除了与自身接入点的SSID以及使用频率有关的信息之外,还将自身接入点的信道忙率作为AP信息,向其他的接入点500定期发送。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接入点500利用AP选择部501,根据从周边接入点500传送的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条件信息(信道忙率的上限阈值),参照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在周边接入点500中选择信道忙率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接入点。
(2.动作)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工作站600的动作不同,在此,以工作站600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工作站600除了进行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300的动作(步骤S100~S110)之外,还进行新的步骤S112的动作。
对于步骤S110~S110的动作,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6是表示工作站600的动作的框图。
工作站600在产生切换开始条件(步骤S102)后,在周边接入点500b~500f使用着与所属接入点500a不同的频率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作为规定的条件而设定信道忙率的上限阈值(步骤S112)。
在步骤S105中,工作站600将包含条件信息的探测请求帧和包含频率信息的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500a,所述条件信息是表示在步骤S112设定的上限阈值的条件信息,所述频率信息表示各接入点500未使用的频率CHg。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属接入点500a的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200,S203以及S202)大致相同。
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203中,所属接入点500a仅选择具有条件信息所表示的上限阈值以下的信道忙率的周边接入点500,所述条件信息是从工作站600接收的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条件信息。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周边接入点500b~500f的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300~S305)相同。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接入点500彼此互相通知信道忙率,工作站600设定与信道忙率有关的条件来发送探测请求帧。所属接入点500a将探测请求帧仅传送至符合工作站600所设定的条件的周边接入点500。
通过这样,工作站600能够仅从能够确保自身认为必要的带域的周边接入点500接收探测响应帧,选择切换目的地候补。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根据工作站所设定的条件,所属接入点选择要传送探测请求帧的周边接入点。
对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根据工作站所设定的条件,周边接入点自发地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探测响应帧,在这一点上不同。
下面,集中对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1.结构)
(1-1.工作站的结构)
由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与第四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600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工作站600进行说明。
(1-2.接入点的结构)
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点是对第四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接入点500的结构进行改良后的接入点,因此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作为接入点700进行说明。
另外,针对接入点700的结构,对于与接入点50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7是表示接入点700的结构的框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203e参照在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中所包含的周边接入点700的SSID,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所有的周边接入点700。
接入点700在程序存储部203中,作为程序而包含新的探测响应可否判断部701。
探测响应可否判断部701在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中作出响应指示之前,参照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条件信息,作出在自身接入点的信道忙率在条件信息所表示的上限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可以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指示。在自身接入点的信道忙率高于条件信息所表示的上限阈值的情况下,作出不可以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指示。
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只有在从探测响应可否判断部701接收到是可以发送探测响应帧的通知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2.动作)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接入点700的动作不同,在此,以接入点700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所属接入点700a的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所属接入点500a的动作(步骤S200,S203以及S202)相同。
周边接入点700b~700f除了进行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步骤S300~S305)之外,还进行新的步骤S306的动作。
对于步骤S300~S305的动作,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8是表示周边接入点700b~700f的动作的流程图。
周边接入点700b~700f若从所属接入点700a接收到探测请求帧(步骤S300),则参照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条件信息,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即,自身接入点的信道忙率是否在条件信息所表示的上限阈值以下(步骤S306)。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步骤S306:“是”),按照步骤S301~S302的顺序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306:“否”),不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工作站600的动作与第四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100~S112)相同。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根据工作站所设定的条件(信道忙率的上限阈值),判断周边接入点是否符合该条件,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探测响应帧。
通过这样,在所属接入点侧并不特别进行选择动作,只要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所有的周边接入点即可。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若周边接入点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则立刻发送探测响应帧。
对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按照工作站所设定的优先度,来调整周边接入点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时刻,这一点是不同的。
下面,集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1.结构)
(1-1.接入点的结构)
由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接入点200大致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接入点200进行说明。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接入点200利用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指示除了与自身接入点的SSID以及使用频率有关的信息之外,还要将自身接入点的信道忙率作为AP信息,定期发送至其他的接入点200。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接入点200在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时,根据接收到的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优先度信息,调整探测响应帧的发送时刻。
具体的讲,例如,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指示按如下方式来发送探测响应帧:从被赋予的优先度最高的(第1位)接入点开始,以从高向低的顺序等待规定时间T1之后发送探测响应帧,即,在自身接入点被赋予了第1位的优先度的情况下立刻发送探测响应帧,在自身接入点被赋予了第2位的优先度的情况下,在等待T1后发送探测响应帧,在自身接入点被赋予第3位的优先度的情况下,在等待2T1秒后发送探测响应帧。
(1-2.工作站的结构)
由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300的结构进行变形后的工作站,因此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作为工作站800进行说明。
另外,针对工作站800的结构,对于与工作站30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19是表示工作站800的结构的框图。
工作站800在程序存储部303中,作为程序包含了新的优先度设定部801。
优先度设定部801在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作出探测请求指示之前,参照存储部304内的AP信息中所包含的信道忙率,对于各个周边接入点200b~200f,按照信道忙率低的顺序来赋予优先度,并将优先度赋予的结果通知给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指示发送包含优先度信息的探测请求帧,所述优先度信息表示从优先度设定部801收到通知的优先度。
(2.数据)
第六实施方式中的AP信息与图10中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AP信息一样,包含各接入点200的信道忙率。
(3.动作)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工作站800的动作以及周边接入点200b的动作不同,因此,在此以工作站800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3-1.工作站的动作)
工作站800除了进行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300的动作(步骤S100~S110)之外,还进行新的步骤S113的动作。
对于步骤S100~S110的动作,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20是表示工作站8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工作站800在产生切换开始条件(步骤S102)后,在周边接入点200b~200f使用了与所属接入点200a不同的频率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参照AP信息,根据各个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信道忙率赋予优先度,并设定优先度信息(步骤S113)。
在步骤S105中,工作站800将附加了在步骤S113设定的优先度信息的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200a。
(3-2.周边接入点的动作)
周边接入点200b~200f除了进行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300~S305)之外,还进行新的步骤S307的动作。
对于步骤S300~S305的动作,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动作的流程图。
周边接入点200b~200f若从所属接入点200a接收到探测请求帧(步骤S300),则参照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优先度信息,根据自身被赋予的优先度,判断探测响应帧的发送时间(步骤S307)。
在步骤S301~S302中,根据在步骤S307判断出的时间,进行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在此,作为具体例,假设周边接入点200C被赋予了第1位的优先度,周边接入点200b被赋予了第2位的优先度,周边接入点200d被赋予了第3位的优先度,则各周边接入点200b~200f的探测响应帧的发送时刻如图22所示。
如图22所示,优先度第1位的周边接入点200c在从工作站800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后立刻发送探测响应帧。优先度第2位的周边接入点200b在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后,经过T1时间后发送探测响应帧。优先度第3位的周边接入点200c在接收到探测请求帧后,经过2T1时间后发送探测响应帧。对于被赋予了其他的优先度(第3位或第4位)的周边接入点200e~200f,也进行同样的动作。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所属接入点200a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步骤S200~S202)相同。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工作站800对周边接入点200赋予优先度,周边接入点200按照优先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来发送探测响应帧。
通过这样,工作站800能够从自身所希望的周边接入点200开始依次接收探测响应帧,并判断是否进行切换。
(4.变形例)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工作站900用优先信息设定部801来设定优先度,并将表示设定的优先度的优先度信息包含在探测请求帧中来进行发送,但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工作站900发送用于赋予优先度的条件,由所属接入点对周边接入点赋予优先度。
变形例中的工作站与第四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工作站600具有相同的结构。
即,条件设定部601在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作出探测请求帧的发送指示之前,设定所传送的周边接入点的条件。
此外,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发送包含条件信息的探测请求帧,所述条件信息表示在条件设定部601中设定的条件。
若将变形例中接入点设为接入点900,则如图23所示,接入点900在程序存储部203中,作为程序而包含了新的优先信息设定部901。
优先度信息设定部901具有如下功能:参照探测请求帧中所包含的受验信息,从最符合条件的接入点开始依次对周边接入点900b~900f赋予优先度。
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203e指示传送包含优先度信息的探测请求帧,所述优先度信息表示在优先度信息设定部901设定的优先度。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只要工作站将条件通知给所属接入点,所属接入点就能够将优先度信息通知给周边接入点。
能够缩短工作站赋予优先度的处理所需的时间,减轻处理负担。
(补充)
以上,基于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结构进行多种变形。
(1)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工作站在确定切换目的地的周边接入点后执行切换处理的动作(步骤S108~S109),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各种方式。
在此,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站300与接入点200之间的切换处理,以把周边接入点200b选择为切换目的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图24是表示工作站300与接入点200之间的切换处理的第1方式的图。
工作站300在确定了切换目的地的周边接入点(接入点200b)(步骤S10)后,当向接入点200b切换时,进行认证和再连接的建立(步骤S11)。
在此,工作站300在建立再连接之前必须进行认证,但不需要一定在建立再连接之前进行认证,能够在切换执行前结束认证处理。
一旦工作站300的认证处理结束,就将再连接请求帧发送至接入点200b(步骤S12)。在再连接请求帧中,包含有所属接入点200a的SSID。接收了再连接请求帧的接入点200b将再连接响应帧发送至工作站300(步骤S13)。
另外,在接入点200b认可了工作站300的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经由网络线路100将该认可通知给所属接入点200a(步骤S14)。然后,所属接入点200a将被缓冲(buffering)的发送给工作站300的帧传送至接入点200b(步骤S15)。如上所述地进行切换,开始工作站300与接入点200b之间的通信(步骤S16)。
图25是表示工作站300与接入点200之间的切换处理的第2方式的图。
工作站300在确定了切换目的地的周边接入点(接入点200b)(步骤S10)后,一旦认证处理结束(步骤S21),就将再连接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200a(步骤S22)。在此,在再连接请求帧中,包含有所属接入点200a与切换目的地接入点200b的SSID。
接收了再连接请求帧的所属接入点200a将再连接请求帧经由网络线路100传送至接入点200b(步骤S23)。在此,所属接入点200a判断切换目的地接入点是接入点200b,并开始将被缓冲的发送给工作站300的帧传送至接入点200b。
但是,由于所属接入点200a在工作站300进行再连接时失败的情况下,有可能将被缓冲的帧发送至工作站300,因此,保持缓冲数据,直到认识到再连接成功为止。
接收到再连接请求帧的接入点200b将再连接响应帧发送至工作站300(步骤S24)。在此,当缓冲数据在发送再连接响应帧之前被传送来时,也可以在再连接响应帧中包含缓冲数据来进行发送。
根据第2方式的结构,当所属接入点200a向接入点200b传送缓冲数据时,可以不等来自接入点200b的通知而开始传送,因此,能够抑制因缓冲数据传送的延迟而产生的影像和/或声音的中断。
(2)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网络线路100是以太网(登录商标)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与工作站300和接入点200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不同的任意的通信路径,例如,电力线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用的电力线、红外线通信用的红外线等。
(3)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下述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在接入点中,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AP信息更新指示部203b、AP信息发送指示部203c、切换处理部203d、请求信号传送指示部203e、探测响应指示部203f、传送目的地AP选择部501、探测响应可否判断部701以及优先度信息设定部901是分别作为在程序存储部203中存储的能够被控制部202执行的程序来实现的。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用LSI(Large ScaleIntegratedcircuit)等的硬件来实现各个部分。
(4)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下述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在工作站中,AP扫描指示部303a、AP信息更新指示部303b、频率指定部303c、探测请求指示部303d、AP确定部303e、切换执行指示部303f、AP选择部401、条件设定部601以及优先信息设定部801是分别作为在程序存储部303中存储的能够被控制部302执行的程序来实现的。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用LSI等的硬件来实现各个部分。
(5)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工作站的存储部304中存储的切换开始条件是所属接入点的接收质量的下限阈值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所属接入点与工作站间的帧错误率的上限阈值等的各种基准。
(6)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作为SSID而使用MAC地址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此,只要是在无线LAN通信系统内能够特有地确定工作站和/或接入点的识别信息即可。
(7)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工作站与所属接入点之间建立了无线连接后处于通信状态下进行切换时的周边接入点的搜索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此。
例如,在接通工作站电源后,当与所属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开始时,工作站将探测请求帧传送至所属接入点等的各种状况下,都能够适用本发明。
(8)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帧的数据构造(图4)仅是一个例子。仅示意性地表示了实现本发明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信息,并不限定于该数据结构。
(9)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举出工作站根据存储部304内的切换开始条件来判断切换处理的必要性的结构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此。
即,也可以是例如所属接入点对工作站的切换处理的必要性进行判断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所属接入点具备监视与工作站之间的通信质量的监视单元,在监视单元所得到的监视结果该通信质量低于所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通知工作站进行切换处理即可。
(10)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举出接入点彼此利用AP信息通知指示部203a相互发送AP信息的结构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此。
即,也可以例如,接入点的操作员在设置接入点时,将通过网络线路连接的其他接入点的AP信息预先存储至存储部201中。通过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接入点彼此之间不需要定期进行AP信息的交换。
(11)在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举出所属接入点参照自身的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判断或选择探测请求帧的传送目的地(周边接入点)的构成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也可以使周边接入点确定用于返回探测响应帧的规定的频率。
在该情况下,工作站不需要由频率指定部303c指定规定的频率,仅将探测请求帧发送至所属接入点即可。所属接入点参照存储部201内的AP信息,指定周边接入点未使用的规定的频率并将其包含在探测请求帧中来进行传送即可。
(12)在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作为区别接入点彼此的信道而示出了使用频率不同的接入点,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信道而利用扩展码或调制方法等。
(13)在第二、第四、第五以及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通信状况的一个例子举出了信道忙率,但并不仅限定于此,只要是属下的工作站的连接台数或通信错误率等表示接入点的通信状态或通信质量的信息就可以。
因此,能够在AP信息中附加表示通信状态和/或通信质量的各种信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无线终端能够高速扫描多个基站的这一点上是很有用的技术。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终端具备:
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对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从其他基站向该一个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以及
响应信号接收单元,用规定的信道接收从上述其他基站发送过来的响应信号,
上述一个基站具备:
请求信号接收单元,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请求信号;和
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用上述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信号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至上述其他基站,
上述其他基站具备:
响应信号发送单元,接受接收到从上述一个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上述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基站是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已建立了无线连接的基站,上述其他基站是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未建立无线连接的基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其他基站有多个的情况下,在多个上述其他基站的每个基站,上述规定的信道是相同的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终端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信道信息,该信道信息表示上述其他基站在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以及
信道设定单元,参照上述信道信息,将上述其他基站所使用的信道以外的一个信道设定为上述规定的信道,
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将表示用上述信道设定单元设定的上述规定的信道的信息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来进行发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基站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信道信息,该信道信息表示上述其他基站所使用的信道;以及
信道设定单元,参照上述信道信息,将上述其他基站所使用的信道以外的一个信道设定为上述规定的信道,
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表示用上述信道设定单元设定的上述规定的信道的信息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来进行传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基站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与包括上述其他基站的多个基站群连接,
上述无线终端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识别上述多个基站群的识别信息;以及
选择单元,参照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其他基站,
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将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上述其他基站的识别信息包含在请求信号中来进行发送,
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请求信号传送至用上述请求信号中所包含的识别信息识别的上述其他基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基站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与包含上述其他基站的多个基站群连接,
上述一个基站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用于识别上述多个基站群的识别信息;以及
选择单元,参照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其他基站,
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请求信号传送至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上述其他基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基站还具备:
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的每个基站群,定期接收表示每个基站群的通信状况的通信状况信息;以及
通信状况发送单元,将上述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通信状况信息依次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
上述选择单元在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通信状况信息所表示的通信状况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基站,将其作为上述其他基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基站具备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该通信状况信息接收单元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从上述多个基站群中的每个基站群,定期接收表示每个基站群的通信状况的通信状况信息,
上述选择单元在上述多个基站群中,选择上述通信状况信息所表示的通信状况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基站,将其作为上述其他基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一起发送上述请求信号和有关上述其他基站的通信状况的条件,
上述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上述条件和上述请求信号一起传送至上述其他基站,
上述响应信号发送单元仅在上述其他基站的通信状况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发送响应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终端具备:
判断单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处理;
基站确定单元,在存在多个上述其他基站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响应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从多个上述其他基站中确定一个基站;以及
切换委托手段,委托切换至上述基站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一个基站,
上述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需要进行切换处理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
多个上述其他基站中的每个基站还具备切换处理单元,该切换处理单元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切换的委托,进行与上述无线终端建立无线连接的切换处理。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该基站的特征在于,具备:
请求信号接收单元,在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时,接收从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的请求信号;
请求信号传送单元,将用上述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信号,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给上述多个基站中的未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的其他基站;以及
响应信号发送单元,在未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时,接受接收到从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与上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连接的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该无线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
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对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发送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是用于从其他基站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并且该请求信号包含表示规定的信道的信道信息;以及
响应信号接收单元,用上述规定的信道从上述其他基站接收响应信号。
14.一种基站搜索方法,是在包括无线终端和能够经由规定的通信路径分别相互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无线终端搜索上述多个基站的方法,所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不同于该多个基站与该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路径,该基站搜索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上述无线终端对上述多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发送用于从其他基站请求响应信号的请求信号;
请求信号接收步骤,上述一个基站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请求信号;
请求信号传送步骤,上述一个基站将通过上述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经由上述规定的通信路径传送至上述其他基站;
响应信号发送步骤,上述其他基站接受接收到从上述一个基站传送的请求信号的情况,用上述规定的信道将响应信号发送至上述无线终端;以及
响应信号接收步骤,上述无线终端用规定的信道接收从上述其他基站发送过来的响应信号。
CN2007800208633A 2006-06-06 2007-06-04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以及基站搜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1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6949 2006-06-06
JP156949/2006 2006-06-06
JP2006240990 2006-09-06
JP240990/2006 2006-09-06
PCT/JP2007/061303 WO2007142199A1 (ja) 2006-06-06 2007-06-04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基地局、及び基地局探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1264A true CN101461264A (zh) 2009-06-17
CN101461264B CN101461264B (zh) 2010-12-29

Family

ID=3880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08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1264B (zh) 2006-06-06 2007-06-04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以及基站搜索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59061B2 (zh)
EP (1) EP2034751B1 (zh)
JP (1) JP4971319B2 (zh)
CN (1) CN101461264B (zh)
WO (1) WO200714219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6985A1 (zh) * 2013-05-24 2014-11-2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01261A (zh) * 2015-06-23 2015-1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10557778A (zh) * 2019-05-16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36376A (zh) * 2018-06-20 2021-01-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搬送系统以及通信器件
CN114916046B (zh) * 2022-06-01 2024-04-3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扫描方法、系统、无线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6281B2 (ja) 2007-05-29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90207812A1 (en) * 2008-01-07 2009-08-20 Vivek Gupta Dual radio handovers beween wimax and 3gpp
JP5136090B2 (ja) * 2008-01-30 2013-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移動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583119B2 (en) * 2008-04-21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 fun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655031B2 (en) 2008-04-23 2017-05-16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JP5045596B2 (ja) * 2008-07-31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223592B2 (ja) * 2008-10-28 2013-06-26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装置、中継装置、並びに、中継システム
US8204029B2 (en) * 2008-11-10 2012-06-19 Cisco Technology, Inc. Mobile intelligent roaming using multi-modal access point devices
JP2010130047A (ja) * 2008-11-25 2010-06-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64542B2 (ja) * 2009-02-05 201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なら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2249600A2 (en) * 2009-05-05 2010-11-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US9629038B2 (en) * 2009-06-04 2017-04-1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facilita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neighbo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with use of a radius compatible protocol
CN102118880B (zh) * 2009-12-30 2013-07-17 瀚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络基地台及其通信方法
JP5321513B2 (ja) * 2010-03-25 2013-10-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受信待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201007146D0 (en) 2010-04-29 2010-06-09 Gigle Networks Sl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8644166B2 (en) 2011-06-03 2014-02-04 Asoka Usa Corporation Sensor having an integrated Zigbee®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with Zigbee® enabled appliances to control and monitor Zigbee® enabled appliances
US9736789B2 (en) * 2011-02-22 2017-08-15 Asoka Usa Corporatio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based local hotspot with wireless power control capability
US9257842B2 (en) 2011-02-22 2016-02-09 Asoka Usa Corporation Set-top-box having a built-in master node that provides an external interface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in a power-line-based resident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64326B2 (en) 2011-02-22 2013-01-29 Asoka Usa Corporation Set of sensor units for communication enabled for streaming media delivery with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 usage of connected appliances
EP2681951B1 (en) * 2011-03-03 2018-06-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chedul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
US20130010618A1 (en) * 2011-07-07 201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lexibility in peer discovery range and frequency of updates
US8879471B2 (en) 2011-10-18 2014-11-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filtering list in wireless request
US8879992B2 (en) * 2011-10-27 2014-11-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iscovery of wireless networks
US20130109314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opping reception of discovery responses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3100887A2 (en) * 2011-11-30 2013-07-0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assisted network acquisition
US20130182611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Nokia Corporation Coordination of discovery responses
US9294883B2 (en) 2012-03-01 2016-03-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be request and response exchange
US9467933B2 (en) * 2012-03-02 2016-10-11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tive scanning
US20130237216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Nokia Corporation Scanning responses in wireless network
US9713045B2 (en) * 2012-03-16 2017-07-18 Fortinet, Inc. Repurposing protocol messages to facilitate handoff
CN103582053B (zh) 2012-07-23 2016-09-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JP5658292B2 (ja) * 2013-01-25 2015-01-21 ヤフー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US20160029300A1 (en) * 2013-03-15 2016-01-28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link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9198121B2 (en) * 2013-05-17 2015-11-24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scanning based on range and movement
JP6117722B2 (ja) * 2014-01-17 2017-04-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干渉低減制御情報通知方法、及び干渉低減方法
KR102201616B1 (ko) * 2014-02-23 2021-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간의 장치 검색 방법
JP5870170B1 (ja) * 2014-08-08 2016-02-24 西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446303B2 (ja) * 2015-03-19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142085B2 (en) * 2016-05-31 2018-11-27 At&T Mobility Ii Llc Assigning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a power state of a mobile device
CN107787022B (zh) * 2016-08-26 2023-07-07 马维尔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无线节点的远程配置和管理的方法与装置
JP6585111B2 (ja) * 2017-03-15 2019-10-0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863426B2 (en) 2018-03-12 2020-12-08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Terminal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base station accessing a network via a second base station
CN115175166B (zh) * 2022-07-25 2023-09-15 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漫游接入点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0754B2 (ja) * 1994-09-28 1997-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呼出し方法とその装置
US6332077B1 (en) 1999-07-29 2001-12-18 National Datacom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roaming in AGV application
EP1271855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JP3636696B2 (ja) 2002-03-06 2005-04-06 エヌ・ティ・ティ・コムウェア株式会社 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型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及びローミング方法、ローミング管理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3845347B2 (ja) * 2002-08-28 2006-11-1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高速ローミング方式
JP2004112171A (ja) * 2002-09-17 2004-04-08 Nec Corp 無線lan基地局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JP4254196B2 (ja) * 2002-10-17 2009-04-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基地局装置、通信中継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3987460B2 (ja) * 2003-04-22 2007-10-10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網
US7310519B2 (en) * 2003-04-22 2007-12-18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oftware upgrading method
US8054798B2 (en) * 2003-06-13 2011-11-08 Ntt Docomo, Inc. Proxy active scan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4466296B2 (ja) * 2003-10-17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RU2351073C2 (ru) * 2004-06-07 2009-03-2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bwa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способ
US7590421B2 (en) * 2004-06-07 2009-09-15 Lg Electronics Inc. Supporting idle mode of mobile st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JP4507765B2 (ja) * 2004-08-26 2010-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中継装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0536187B1 (ko) * 2004-09-17 2005-12-16 (주)래디안트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위치 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060062173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during soft hand offs in a wireless system
DE602004032545D1 (de) * 2004-10-26 2011-06-16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für schnelle Funkverbindungsmessungen von Zugangspunktkandidaten, ein entsprechendes mobiles Endgerät, ein entsprechender Zugangspunkt und entsprechendes Programmodul
KR100597423B1 (ko) * 2005-01-25 2006-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아이피(Mobile IP) 환경에 있어서,이동국(Mobile Node)의 등록 방법 및 상기방법에 의한 이동 아이피 네트워크 시스템
KR100643763B1 (ko) * 2005-02-17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질형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주변 네트워크를 탐색하는 이동노드, 및, 그 방법
US7912465B2 (en) * 2005-03-24 2011-03-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canning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1151855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移交方法及通信信息处理方法
US7656835B2 (en) * 2005-05-18 2010-02-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forming changed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JP4580305B2 (ja) * 2005-08-01 2010-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070094374A1 (en) * 2005-10-03 2007-04-26 Snehal Karia Enterprise-manag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4173886B2 (ja) * 2005-10-31 2008-10-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制御方法
JP4830486B2 (ja) * 2005-12-27 2011-12-07 株式会社ナカヨ通信機 無線lan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lan端末
US7673061B2 (en) * 2006-03-28 2010-03-02 Tellabs San Jos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ighborhood discovery across disparate point-to-point networks
US20070280138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Stern Donald S Information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036672B2 (en) * 2006-07-14 2011-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940735B2 (en) * 2006-08-22 2011-05-10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JP4284354B2 (ja) * 2006-12-26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6985A1 (zh) * 2013-05-24 2014-11-2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01261A (zh) * 2015-06-23 2015-1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05101261B (zh) * 2015-06-23 2018-09-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检索方法及装置
CN112236376A (zh) * 2018-06-20 2021-01-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搬送系统以及通信器件
CN110557778A (zh) * 2019-05-16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57778B (zh) * 2019-05-16 2021-08-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16046B (zh) * 2022-06-01 2024-04-3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扫描方法、系统、无线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34751A4 (en) 2013-05-01
JPWO2007142199A1 (ja) 2009-10-22
WO2007142199A1 (ja) 2007-12-13
US8359061B2 (en) 2013-01-22
US20090190553A1 (en) 2009-07-30
CN101461264B (zh) 2010-12-29
EP2034751B1 (en) 2017-08-23
EP2034751A1 (en) 2009-03-11
JP4971319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1264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基站以及基站搜索方法
CA2603211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multi-band access point to associate with a multi-band mobile station
CN102752823B (zh) 基于ap协作的wlan中用户终端在接入点之间的切换方法
US754611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JP5806265B2 (ja) 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を実行する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ポーネント
AU200431099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ccess point startup and initial channel selection processes
US7580397B2 (en)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LAN conn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LAN terminal apparatus
US871863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50025181A1 (en) Service advisor
US8219131B2 (en) Cogni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95483B (zh) 用于确定频道质量的方法
JP2006217011A (ja) 移動局、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053213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集成中继
CN101895886A (zh) 一种选择接入点的方法和装置
US86003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188536A (ja)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