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9082B -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9082B
CN101459082B CN2007100944766A CN200710094476A CN101459082B CN 101459082 B CN101459082 B CN 101459082B CN 2007100944766 A CN2007100944766 A CN 2007100944766A CN 200710094476 A CN200710094476 A CN 200710094476A CN 101459082 B CN101459082 B CN 101459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region
mos transistor
bag
do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44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9082A (zh
Inventor
赵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0944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9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9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9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9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9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种MOS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中、栅极结构两侧的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之上的侧墙;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重掺杂源/漏区、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袋状区和掺杂F离子区域,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位于袋状区周围。本发明还提供了该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本发明通过在MOS晶体管的袋状区周围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可以抑制袋状区的离子向半导体衬底中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减小结深,降低结漏电流,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Description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袋状区的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沟道长度为0.18μ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OSFET)器件中通常形成袋状区(pocket/halo)。源/漏极之间的沟道长度的缩小,由于源/漏极耗尽区之间过于接近,会导致出现不希望的穿通(punch through)电流。一个有效的防止穿通(punch through)电流的方法是在围绕源/漏极附近形成袋状区(pocket/halo)。这些区域的导电类型与半导体衬底或者形成MOSFET区域的掺杂阱的导电类型相同,但是其掺杂浓度比半导体衬底或者掺杂阱的浓度要大,与不带有袋状区的MOSFET相比,可以减小耗尽区的耗尽程度,因此产生较小穿透电流。但是,在形成袋状区工艺中由于袋状区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TED)会导致袋状区的离子分离扩散进入低掺杂源/漏延伸区(LDD),造成漏电流。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袋状区瞬态增强扩散效应,避免影响后续制造源/漏极延伸区的结深度从而影响器件性能,通过在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形成袋状区掺杂区后,进行快速热退火工艺,活化袋状区掺杂区,以抑制瞬态增强扩散效应。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形成具有超浅结延伸区MOS晶体管的流程示意图。首先提供一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极氧化层、多晶硅层。
执行步骤S10,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利用n型杂质如As离子作为杂质,注入能量约为60~80KeV,优选为70KeV,注入剂量约为1E13cm-2,以对未被栅极结构覆盖的半导体衬底进行掺杂,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中形成袋状区掺杂区。
执行步骤S20,进行第一快速热退火工艺,活化注入袋状区掺杂区的杂质,并抑制瞬态增强扩散效应。
执行步骤S30,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工艺,利用p型杂质如B离子作为杂质,注入能量约为2~3KeV,注入剂量约为1E15cm-2至1E16cm-2,以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各形成源极延伸区以及漏极延伸区。
接着,在半导体衬底以及栅极表面沉积介电层,如氧化硅,之后进行各向异性回蚀刻工艺除去介电层,并使残留在栅极两侧的介电层形成侧墙。
执行步骤S40,进行第三离子注入工艺。利用p型杂质如B离子作为杂质,注入能量约为5KeV,注入剂量约为1E15cm-2,以在侧墙外侧的半导体衬底中各形成源/漏掺杂区。
最后,执行步骤S50,进行第二热退火工艺,同时活化源/漏极延伸掺杂区以及重掺杂源/漏掺杂区,完成具有超浅结延伸区的PMOS晶体管的制造。
在专利号为01123214的中国专利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但是在上述工艺中,通过增加热退火工艺来进行抑制瞬态增强扩散效应,退火温度为1000℃,时间为10秒,在如此高温下退火,尽管退火时间较短,也会增加半导体器件的热预算,极大地增加了工艺成本。同时随着器件变小和超浅结的要求,采用热退火来抑制瞬态增强扩散效应,其本身会带来杂质的进一步扩散,其抑制TED效应的作用也有限,这不利于超小器件的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降低MOS晶体管的结漏电流,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形成袋状区和掺杂F离子区域,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位于袋状区的周围;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上形成侧墙;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形成重掺杂源/漏区。
可选地,掺杂F离子区域为在形成袋状区之前、之后或者同时通过离子注入形成。
可选地,所述注入F离子的能量范围为2至40KeV。
可选地,所述注入F离子的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
可选地,所述注入F离子的角度范围为0至35°。
可选地,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B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3至2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可选地,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p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P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7至3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OS晶体管,包括: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之上的侧墙;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重掺杂源/漏区;还包括;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袋状区和掺杂F离子区域,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位于袋状区周围。
可选地,所述掺杂F离子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能量范围为2至40KeV。
可选地,所述掺杂F离子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的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
可选地,所述袋状区中的掺杂F离子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的角度范围为0至35°。
可选地,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B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3至2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可选地,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袋状区为通过注入P离子形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7至3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MOS晶体管的袋状区周围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抑制袋状区的离子向半导体衬底中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减小结深,降低结漏电流,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形成具有超浅结延伸区MOS晶体管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形成MOS晶体管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至图5是本发明的形成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注入F离子的剂量(D)与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方块电阻(Rs)以及形成的结深(Xj)之间的关系;
图7是本发明的注入F离子的能量(E)与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方块电阻(Rs)以及形成的结深(Xj)之间的关系;
图8和图9是现有技术和本发明形成的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和高阈值电压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通过在MOS晶体管的袋状区周围掺杂F离子,形成F离子掺杂区域,抑制袋状区的掺杂离子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降低MOS晶体管的结漏电流,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参照图2是本发明的形成MOS晶体管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执行步骤S201,提供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执行步骤S202,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形成袋状区和掺杂F离子区域,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位于袋状区的周围;执行步骤S203,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上形成侧墙;执行步骤S204,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形成重掺杂源/漏区,形成MOS晶体管。
以下通过依据附图详细地描述形成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的MOS的具体实施例,上述的目的和本发明的优点将更加清楚:
首先参照图3,提供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200中、栅极结构两侧还形成有低掺杂源/漏延伸区203。所述栅极结构包括依次位于半导体衬底200上的栅介质层201、多晶硅层202以及位于半导体衬底200上、栅介质层201和多晶硅层202两侧的第一侧墙204。同时,半导体衬底200中还形成有各种类型的掺杂阱,为了简化说明,本实施例中未示出。
以栅极结构为掩膜,向半导体衬底200中进行离子注入形成袋状区206和掺杂F离子区域210。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210可以在形成袋状区206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形成,且位于袋状区206周围。所述袋状区206的导电类型与低掺杂源/漏延伸区203的导电类型相反。本实施例中,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p型离子,可以为B离子,注入B离子的能量范围为3至2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为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注入F离子的能量范围为2至40KeV,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角度范围为0至3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化实施方式,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的注入F离子的能量为10KeV,剂量为5E14cm-2,角度为30°。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化实施方式,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的注入F离子能量为20KeV,剂量为3E14cm-2,角度为30°。
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个优化实施方式,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的注入F离子能量为30KeV,剂量为1E14cm-2,角度为30°。
形成掺杂F离子的工艺与具体的工艺线、半导体器件的要求有关系,在不同的工艺中,比如分别为65nm和0.13μm工艺中,由于形成的低掺杂源/漏延伸区、重掺杂源/漏区的深浅位置不同,也即形成的MOS晶体管的结的深度不同,形成的袋状区的能量、剂量以及角度也不同,这样,相应的形成掺杂F离子的工艺也要变化,但是只要保证掺杂F离子区域形成于袋状区的周围,均可以达到防止袋状区的掺杂离子瞬态增强扩散效应,也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接着,参照图4,在半导体衬底200上、栅极结构两侧形成侧墙207,所述侧墙一方面用于保护栅极结构,同时防止短沟道效应。所述侧墙207可以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形成侧墙207的工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在此不加赘述。
参照图5,在半导体衬底200中、栅极结构两侧形成重掺杂源/漏区209,形成MOS晶体管。所述重掺杂源/漏区209通过注入n型离子形成,注入的离子可以为P离子或者As离子或者其结合,且可以通过一步或多步注入形成。
在常规的半导体工艺中,进行重掺杂源/漏区209的注入之后,通常对重掺杂源/漏区209和低掺杂源/漏延伸区203进行退火,以激活其中注入的离子同时使其均匀分布,形成MOS晶体管。
本实施例的在袋状区下方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同样可以适用于沟道导电类型为p型的MOS晶体管,区别在于半导体衬底中形成的各种阱为n型、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以及重掺杂源/漏区的导电类型为p型、且在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下方形成的袋状区(pocket)导电类型为n型。下面继续参考图2加以说明。
继续参考图3,提供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200中、栅极结构两侧还形成有低掺杂源/漏延伸区203。
以栅极结构为掩膜,向半导体衬底200中进行离子注入形成袋状区206和掺杂F离子区域210。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可以在形成袋状区206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形成,且位于袋状区206周围。所述袋状区206的导电类型与低掺杂源/漏延伸区203的导电类型相反。本实施例中,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p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n型离子,可以为P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7至3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为通过离子注入形成,形成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的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2至40KeV,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角度范围为0至3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化实施方式,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的注入F离子能量为8KeV,剂量为5.5E14cm-2,角度为25°。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化实施方式,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210的注入F离子的能量为16KeV,剂量为4E14cm-2,角度为30°。
本发明中通过在袋状区的周围掺杂F离子,形成F离子掺杂区域,F离子与半导体衬底中的缺陷进行反应,有效减少了半导体衬底中的缺陷,一方面有助于激活轻掺杂源/漏延伸区和袋状区中的离子,另一方面,当达到一定剂量之后,会形成一个阻挡层抑制袋状区的离子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从而达到减小结深,降低结漏电流,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的目的。
基于上述工艺之后,形成本实施例的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的MOS晶体管,包括: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200,所述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200中还形成有低掺杂源/漏延伸区203;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200之上的侧墙207;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200中的重掺杂源/漏区209;还包括;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200中的袋状区206和掺杂F离子区域210,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210位于袋状区206周围。
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能量范围为2至40KeV,注入的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注入的角度范围为0至35°。
为了检测本发明的在袋状区下方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对袋状区注入的离子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的影响,采用美国斯诺费斯(Synopsys)公司的TSUPREM4和MEDICI软件分别对本发明的掺杂F离子区域的形成进行模拟。模拟的工艺环境为65nm的工艺,半导体衬底为硅。
参考图6,是本发明的注入F离子的剂量(D)与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方块电阻(Rs)以及形成的结深(Xj)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在袋状区下方注入F离子的剂量增大,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方块电阻(Rs)逐渐减小,然后趋于平稳,且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与袋状区之间形成的PN结的结深也随着减小,当剂量D超过2.5E15之后,结深Xj逐渐增大。说明在袋状区下方注入F离子,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当F离子的剂量为小于2.5E15cm-2时候有助于激活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中掺杂离子,导致其方块电阻减小,同时由于结深Xj减小,说明可以抑制形成袋状区中注入的离子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因此,为了既能达到抑制袋状区中注入的离子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同时又有利于激活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中掺杂离子,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的剂量范围在1E15至2.5E15cm-2范围内较为优化。
参考图7,是本发明的注入F离子的能量(E)与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方块电阻(Rs)以及形成的结深(Xj)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注入F离子的能量E的增大,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方块电阻(Rs)以及低掺杂源/漏延伸区与袋状区之间形成的PN结的结深Xj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说明,F离子的注入的位置越深,对低掺杂源/漏延伸区的掺杂离子的激活能力增强,可抑制袋状区注入的离子的瞬态增强扩散效应,但是随着注入F离子的能量(E)的进一步增大,它的激活能力以及抑制能力达到平衡。因此,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的能量范围在7.5至20KeV范围内较为优化。
图8和图9是分别给出现有技术和本发明形成的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和高阈值电压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图8给出现有技术和本发明形成的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图8中横坐标Idsat为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饱和电流,纵坐标Ioff为标准MOS晶体管的关断电流。图8中黑色实心方点曲线为本发明的在袋状区周围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的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黑色空心圆点曲线为现有技术的仅形成袋状区的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
图9中横坐标Idsat为高阈值电压MOS晶体管饱和电流,纵坐标Ioff为高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电流。图9中黑色实心方点曲线为本发明的在袋状区周围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的高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黑色五角星空心圆点曲线为现有技术的仅形成袋状区的高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曲线。由图8和图9可以看出,本发明形成的即袋状区周围形成有掺杂F离子区域的标准阈值电压MOS晶体管和高阈值电压MOS晶体管在同一饱和电流下Idsat其关断电流Ioff均低于现有技术的未形成有掺杂F离子区域的晶体管的关断电流,同时加入掺杂F离子区域对于高阈值电压MOS晶体管的关断特性提高最为明显。证明了在袋状区周围形成掺杂F离子区域有利于降低MOS晶体管的漏电流。
虽然本发明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
在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掺杂源/漏延伸区、袋状区和掺杂F离子区域,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位于袋状区和掺杂源/漏延伸区的周围,以利于激活所述袋状区和掺杂源/漏延伸区,并抑制所述袋状区的离子扩散;
在半导体衬底上、栅极结构两侧形成侧墙;
在半导体衬底中、栅极结构两侧形成重掺杂源/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掺杂F离子区域为在形成袋状区之前、之后或者同时通过离子注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F离子的能量范围为2至40KeV。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F离子的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F离子的角度范围为0至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B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3至2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p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P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7至3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8.一种MOS晶体管,包括:
带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衬底;
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之上的侧墙;
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重掺杂源/漏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半导体衬底中的袋状区和掺杂F离子区域,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位于袋状区和重掺杂源/漏区的周围,以利于激活所述袋状区和重掺杂源/漏延伸区,并抑制所述袋状区的离子扩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能量范围为2至40KeV。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F离子区域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的剂量范围为1E14至3.5E15cm-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状区域中的掺杂F离子通过注入F离子形成,注入的角度范围为0至35°。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n型,形成袋状区所注入的离子为B离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3至2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MOS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袋状区为通过注入P离子形成,注入的能量范围为7至30KeV,剂量范围为1E13至1E14cm-2
CN2007100944766A 2007-12-13 2007-12-13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01459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44766A CN101459082B (zh) 2007-12-13 2007-12-13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44766A CN101459082B (zh) 2007-12-13 2007-12-13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9082A CN101459082A (zh) 2009-06-17
CN101459082B true CN101459082B (zh) 2011-03-23

Family

ID=40769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44766A Active CN101459082B (zh) 2007-12-13 2007-12-13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9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097B (zh) * 2010-09-01 2013-08-1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46764B (zh) * 2010-10-13 2014-04-0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46763B (zh) * 2010-10-13 2014-03-1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38375B (zh) * 2011-08-15 2015-04-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
CN103165423A (zh) * 2011-12-12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控制注入结深度的方法
CN104240633B (zh) * 2013-06-07 2018-01-0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95161B (zh) * 2017-04-07 2021-06-08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9473357B (zh) * 2018-10-29 2022-05-27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US11600681B2 (en) 2019-08-23 2023-03-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987A (zh) * 2001-07-17 2003-02-19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超浅结延伸区的mos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527368A (zh) * 2003-03-04 2004-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987A (zh) * 2001-07-17 2003-02-19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超浅结延伸区的mos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527368A (zh) * 2003-03-04 2004-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9082A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9082B (zh) 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US10361283B2 (en) MOS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6682980B2 (en) Fabrication of abrupt ultra-shallow junctions using angled PAI and fluorine implant
CN105702582A (zh) 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1593681B (zh) 减小nmos器件栅极诱导漏极漏电流的方法
CN102800595A (zh) Nmos晶体管形成方法及对应cmos结构形成方法
CN102420228A (zh) 抑制gidl效应的后栅极工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7151032B2 (en)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1930922B (zh) Mos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1621071B (zh)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40514B (zh) 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85425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2569077B (zh) 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的源/漏区的方法
US2002006841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ow-leakage, high-performance device
US7157357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halo regions in NMOS transistors
CN101996885A (zh) 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30924B (zh) Mos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2867755A (zh) 一种形成具有低gidl电流的nmos器件的方法
US7538003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MOS transistor
US20080160710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mosfet device
CN102446769B (zh) 一种降低碳辅助注入工艺流程中多晶硅栅电阻的方法
CN101840861A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2543742A (zh) 一种控制mos器件vt的注入方法
CN101989549B (zh) N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CN101989550A (zh) N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