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9035B - 准分子灯 - Google Patents

准分子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9035B
CN101459035B CN2008101846445A CN200810184644A CN101459035B CN 101459035 B CN101459035 B CN 101459035B CN 2008101846445 A CN2008101846445 A CN 2008101846445A CN 200810184644 A CN200810184644 A CN 200810184644A CN 101459035 B CN101459035 B CN 101459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film
ultraviolet
ultraviolet reflecting
light
discharge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46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9035A (zh
Inventor
筱原亚纪子
森本幸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hio Denki KK
Original Assignee
Ushio Den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hio Denki KK filed Critical Ushio Denki KK
Publication of CN101459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9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9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9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5Vessels; Containers provided with coatings on the walls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5/00Details relating to vessels or to leading-in conductor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5/50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tube or lamp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5/00Lamps without any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Lam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65/04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5/00Lamps without any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Lam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65/04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 H01J65/042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 H01J65/046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using capacitive means around the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5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7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discharge la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0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electrodes in the vessel, e.g. surface discharge lamps,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la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0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electrodes in the vessel, e.g. surface discharge lamps,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lamps
    • H05B41/2813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准分子灯,其紫外线反射膜构成为可透射红外光,减少放电容器与紫外线反射膜的温度差,防止紫外线反射膜剥落,可长时间地将准分子光的放射光量维持在预定范围。该准分子灯(10)具备:具有放电空间的二氧化硅破璃构成的放电容器(11)以及介设有形成放电容器(11)的二氧化硅玻璃的一对电极(12、13),在放电空间(S)内封入有氙气体,在放电空间(S)内发生准分子放电,在曝露于准分子放电的上述放电容器(11)内表面上,形成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14),以波长4560nm的光透射紫外线反射膜(14)及透射厚度为1mm的二氧化硅玻璃进行测定时的透射率为10%以上。

Description

准分子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准分子灯,其具备:二氧化硅玻璃构成的放电容器以及介设有形成该放电容器的二氧化硅玻璃的一对电极,在上述放电容器内发生准分子放电。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通过将波长为200nm以下的真空紫外光照射在由金属、玻璃或其他材料构成的被处理体上,利用真空紫外光及由此生成的臭氧的作用,例如除去附着于被处理体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质的洗净处理技术、或在被处理体表面形成氧化膜的氧化膜形成处理技术等处理被处理体的技术,并进行实用化。
作为照射真空紫外光的装置,例如公知的有将通过准分子放电形成受激准分子,利用从该受激准分子放射的例如波长为170nm附近的光的准分子灯作为光源的装置,为了使用这种准分子灯更高效率地放射更高强度的紫外线,实施很多尝试。
图11是表示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已知技术的准分子灯的构成的图,图11(a)是表示从通过准分子灯100的管轴的截面观察的剖视图,图11(b)是从图第11(a)所示的准分子灯100的A-A观察的剖视图。
如上述图所示,该准分子灯100设有由透射紫外线的二氧化硅玻璃构成的放电容器101、以及分别设在放电容器101的内侧与外侧的电极102、103,在曝露于放电空间S的准分子放电的放电容器101内表面上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04。并且,在放电容器101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通过不形成紫外线反射膜104来出射放电空间S内产生的紫外线的光出射部105。进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载,作为紫外线反射膜104,记载有仅由二氧化硅粒子构成的反射膜、以及仅由氧化铝粒子构成的反射膜。
根据这种构成的准分子灯100,在被曝露于放电空间S内产生的准分子放电的放电容器101的内表面上设有紫外线反射膜104,因而在设有紫外线反射膜104的区域中,放电空间S内产生的紫外线通过紫外线反射膜104被反射,不会入射到二氧化硅玻璃,透射光出射部105的二氧化硅玻璃而被放射至外部,因而可以有效地利用放电空间S内产生的紫外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80233号公报
然而,该准分子灯100存在当将灯点灯时,紫外线反射膜104的端部剥落的问题。从紫外线反射膜104剥落的切片停留在放电容器101内,因而也停留在作为光出射部105的放电容器101的内表面。因此,从光出射窗放射的准分子光被从紫外线反射膜104剥落的切片遮住,减少准分子灯100的放射光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准分子灯,紫外线反射膜构成为可透射红外光,减少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与紫外线反射膜的温度差,防止紫外线反射膜从放电容器剥落,可长时间地将准分子光的放射光量维持在预定范围。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如下方案。
第1方案是一种准分子灯,具备:具有放电空间的二氧化硅破璃构成的放电容器;以及介设有形成该放电容器的二氧化硅玻璃的一对电极,在上述放电空间内封入有氙气体,在上述放电空间内发生准分子放电,其特征在于:在曝露于准分子放电的上述放电容器内表面上,形成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以波长4560nm的光透射上述紫外线反射膜及透射厚度为1mm的二氧化硅玻璃进行测定时的透射率为10%以上。
第2方案是一种准分子灯,具备:具有放电空间的二氧化硅玻璃构成的放电容器;以及介设有形成该放电容器的二氧化硅玻璃的一对电极,在上述放电空间内封入有氙气体,在上述放电空间内发生准分子放电,其特征在于:在曝露于准分子放电的上述放电容器内表面上,形成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该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在将构成该紫外线反射膜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设为x(μm)时,在x<0.9,满足y≤-210x+293的关系,在0.9≤x<2.7,满足y≤-34x+127的关系、在2.7≤x,满足y≤-5.5x+49的关系。
第3方案是在第1方案或第2方案的准分子灯中,作为上述紫外线散射粒子,包含氧化铝粒子。
第4方案是在第1至第3方案的准分子灯中,上述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在构成该紫外线反射膜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设为x(μm)时,满足y≥4x+5的关系。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紫外线反射膜的波长为4560nm的光的透射率在10%以上,因而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也被加热,可减少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与紫外线反射膜的温度差。并且,由二氧化硅玻璃构成的放电容器以及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的膨胀系数为大致相同的程度,因而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与紫外线反射膜的温度差变小,可防止紫外线反射膜从放电容器剥落。不会存在由于剥落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切片遮住准分子光的情况,因而即使长时间点亮准分子灯也可维持准分子光的放射光量。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通过使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与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x(μm)的关系,在x<0.9,为y≤-210x+293、在0.9≤x<2.7,为y≤-34x+127、在2.7≤x,为y≤-5.5x+49,紫外线反射膜透射红外光,因而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也被加热,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与紫外线反射膜的温度差变小。其结果是,不会存在由于剥落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切片遮住准分子光的情况,即使长时间点亮准分子灯也可将准分子光的放射光量维持在预定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即使长时间点亮准分子灯,也可以切实地抑制二氧化硅粒子被熔融、紫外线反射膜的反射率大幅降低的情况,而且通过混入氧化铝粒子而使得紫外线反射膜对于放电容器的黏着性(接合性)不会大幅降低,因而可确实地防止紫外线反射膜剥落。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通过使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与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x(μm)的关系为y≥4x+5,可使紫外线反射膜构成为具有所期望的反射特性,而能够高效率地出射真空紫外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平行于本实施方式的发明的准分子灯的长边方向的截面观察的剖视图及从A-A观察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形成放电容器11的厚度1mm的二氧化硅玻璃的波长3000nm至波长5000nm的范围的光的透射率的图表。
图3是表示大致球状的粒子A及具有粉碎粒子形状的粒子B等粒子单独存在的状态的图,以及表示与被判别为起始材料的粒子C1、C2的部分的球状部分的图。
图4是表示相对于膜组成、中心粒径、及透射率的膜厚及实验结果良否的表。
图5是表示基于图4的实验结果制作的图表。
图6是表示用于实验的粒子径范围、中心粒径、及放电容器的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构成比不同的6种准分子灯1~6的明细的表。
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准分子灯1~6中,测定150~200nm的波长范围的真空紫外光的照度,将不具有紫外线反射膜的准分子灯的上述波长区域的光的照度作为1时的照度相对值的图表。
图8是表示由图7的结果求出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必需膜厚的表。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准分子灯1~6的中心粒径与在图8中得到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必需膜厚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具有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发明的紫外线反射膜14的准分子灯10的准分子光照射装置与搬运工件20的搬运装置所构成的处理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准分子灯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a)图是表示从平行于本实施方式的发明的准分子灯10的长边方向的截面观察的剖视图,图1(b)是表示从A-A观察图1(a)的准分子灯10的剖视图。
该准分子灯10具有两端被气密地封闭而在内部形成有放电空间S的、剖面为矩形的中空长尺状的放电容器11,在该放电容器11的内部,作为放电用气体封入有氙气体。该氙气体的封入量是压力例如为10~60kPa(100~600mbar)的范围内的封入量。放电容器11由良好地透射真空紫外光的二氧化硅玻璃例如合成石英玻璃构成,具有作为电介质的功能。在放电容器11的长边面的外表面上,一对格子状电极,即作为高压供电电极起作用的一方的电极12及作为接地电极起作用的另一方的电极13以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相对配置。
由此,成为作为电介质起作用的放电容器11介于一对电极12、13间的状态。这种电极12、13例如通过将金属构成的电极材料糊状涂布于放电容器11或通过打印印刷形成。在该准分子灯10中,点灯电力提供到电极12、13间时,通过作为电介质起作用的放电容器11的壁而在放电空间S生成放电,由此形成受激准分子,并由该受激准分子产生放射真空紫外光的准分子放电。
图2是表示形成放电容器11的壁厚为1mm的二氧化硅玻璃在波长3000nm至波长5000nm的范围的光的透射率的图表。
放电容器11由二氧化硅玻璃形成,因而透射90%左右波长170nm至波长3500nm的光,而波长5000nm以上的光由于二氧化硅的吸收性质,光不会透射。如同图所示,二氧化硅玻璃的透射率从波长3500nm至波长5000nm逐渐地降低。透射率的减少分量为二氧化硅玻璃的光的吸收分量。通常,从准分子灯10的放电容器11内部放射在波长172nm附近具有峰值的真空紫外光,不仅放射真空紫外光,也放射可视光、红外光这样占光束整体的比率较低的光。因此,可知当二氧化硅玻璃吸收波长3500nm至波长5000nm的红外光时,放电容器11被加热。
在该准分子灯10中,为了高效率地利用通过准分子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光,在被曝露于放电空间S的准分子放电的放电容器11内表面上设有二氧化硅粒子、或由二氧化硅粒子及氧化铝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14。紫外线反射膜14例如横跨放电容器11的长边面上的、作为高压供电电极起作用的一个电极12所对应的内表面区域和连续于该区域的短边面的内表面区域而形成。在放电容器11的长边面上的、作为接地电极起作用的另一方电极13所对应的内表面领域,通过不形成紫外线反射膜14,来形成光出射部15。
紫外线反射膜14由包含具有其本身具有高折射率的真空紫外光透射性的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因而到达紫外线散射粒子的真空紫外光的一部分在粒子表面被反射,并且其他的一部分光被折射,入射到粒子内部,进而入射到粒子内部的光的大多数被透射(或一部分被吸收),而再出射时被折射。即,紫外线反射膜14具有重复产生这种反射与折射的“扩散反射(散射反射)”的功能。
放电容器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4的部分通过紫外线反射膜14反射准分子光,因而在具有完全不透射波长3500nm至波长5000nm的红外光的性质的情况下,形成放电容器11的二氧化硅玻璃的温度不会上升。因此,形成于放电容器11的内表面的紫外线反射膜14被曝露于放电空间中生成的准分子光,构成紫外线反射膜14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温度上升,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4的部分的放电容器11与紫外线反射膜14的温度差变大。
对此,在紫外线反射膜14具有反射真空紫外光并透射波长3500nm至波长5000nm的红外光的性质的情况下,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4的部分的放电容器11也被加热,而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4的部分的放电容器11与紫外线反射膜20的温度差变小。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准分子灯10,由二氧化硅玻璃构成的放电容器11的热胀系数和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14的热胀系数为大致相同程度,因而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4的部分的放电容器11与紫外线反射膜14的温度差变小,使得紫外线反射膜14与放电容器11一体地伸缩,因而可防止紫外线反射膜14从放电容器11剥落。由于不会存在由于剥落的切片遮住从光出射部15出射的准分子光的情况,因而即使长时间点亮准分子灯10也可维持准分子光的放射光量。
作为构成紫外线反射膜14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一种使用的二氧化硅粒子使用将二氧化硅玻璃粉末状地制成细粒等的粒子。作为二氧化硅粒子,使用如下定义的粒子。粒子径在0.01~20μm的范围内,优选中心粒径(数平均粒子径的峰值)在0.1~10μm,更优选在0.3~3μm。并且,优选具有中心粒径的二氧化硅粒子的比率在50%以上。紫外线散射粒子具有与真空紫外光的波长相同程度的上述范围的粒子径,从而可高效率地将真空紫外光扩散反射。
在此,构成紫外线反射膜20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粒子径”是指,在将紫外线反射膜14在垂直于其表面的方向切剖时的截面上、将厚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作为观察范围,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取得放大投影像,而以一定方向的两条平行线夹着该放大投影像上的任意粒子时该平行线的间隔即弗雷特(Feret)直径。
具体来说,如图3(a)所示,在大致球状的粒子A及具有粉碎粒子形状的粒子B等粒子单独存在的情况下,用向一定方向(例如紫外线反射膜1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两条平行线夹着该粒子时的该平行线的间隔作为粒径DA、DB。并且,对于具有起始材料的粒子熔融而接合的形状的粒子C,如图3(b)所示,测量分别以向着一定方向(例如紫外线反射膜1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两条平行线夹着被判别为作为起始材料的粒子C1、C2的部分上的球状部分时该平行线的间隔,将其作为该粒子的粒径DC1、DC2。
并且,构成紫外线反射膜14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是指,将针对如上述得到的各粒子的粒子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粒子径的范围,以例如0.1μm的范围区分多份,例如区分成15份,分别属于各个份的粒子个数(度数)最大的份的中心值。
作为构成紫外线反射膜14的紫外线散射粒子,不仅使用二氧化硅粒子,也使用含有氧化铝粒子的粒子。氧化铝粒子与上文中的定义同样地,粒子径在0.1~10μm的范围内,优选中心粒径(数平均粒子径的峰值)在0.1~3μm,更优选在0.3~1μm。并且,优选具有中心粒径的氧化铝粒子的比率在50%以上。
一般来说,公知在准分子灯中产生等离子体,但在如上述的构成的准分子灯中,等离子体相对于紫外线反射膜14大致直角地入射并作用,因而紫外线反射膜14的温度会局部性地急激上升,紫外线反射膜14例如仅由二氧化硅粒子构成,则通过等离子体的热,使得二氧化硅粒子被熔融,晶界消失,因而无法使真空紫外光扩散反射而降低反射率。然而,使紫外线反射膜14不仅含有二氧化硅粒子、还含有氧化铝粒子,则在上述构成的准分子灯10中,基本上,即使在被曝露在由等离子体产生的热时,具有熔点比二氧化硅粒子的熔点高的氧化铝粒子不会熔融,因而防止互相地邻接的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粒子之间结合,而维持晶界,即使长时间点灯时,也可以高效率地扩散反身真空紫外光,可实质性地维持初期的反射率。
包含在紫外线反射膜14中的氧化铝粒子的比率,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总计的1wt%以上,更优选为5wt%以上,进而更优选为10wt%。并且,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总计的70wt%以下,更优选为40wt%以下。通过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以上述混合比构成紫外线反射膜14,由此即使长时间点灯,也可确实地防止二氧化硅粒子被熔融、紫外线反射膜14的反射率大幅度降低,并且通过混入氧化铝粒子而使得紫外线反射膜14对于放电容器11的黏着性(接合性)不会大幅度降低,因而可确实地防止紫外线反射膜14剥落的情况。并且,作为紫外线散射粒子,不仅含有二氧化硅粒子,也含有氧化铝粒子时,“粒子径”及“中心粒径”是不区别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地加以测定。
作为紫外线散射粒子使用的二氧化硅粒子及氧化铝粒子的制造,可以利用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的任何方法,但从可确实地得到超微、微米尺寸的粒子这一点来看,优选气相法、尤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具体来说,二氧化硅粒子是通过使氯化硅与氧在900~1000℃进行反应,氧化铝粒子是通过使原料的氯化铝与氧在1000~1200℃进行加热反应,就可加以合成,粒子径是通过控制原料浓度、反应场的压力、反应温度来进行调整。
紫外线反射膜14在放电容器11内面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被称为“流下法”的方法来进行。首先,调配流入放电容器11内的涂布液。涂布液由紫外线散射粒子、黏合剂、分散剂、及溶剂构成。黏合剂使用将以3:1:1的重量比混合乙醇:醋酸:原硅酸四乙酯的液体回流24小时而得到物质。分散剂是使用硅烷偶联剂。通过含有硅烷偶联剂,将涂布液凝胶化而使其容易附着于放电容器11,而且可将在涂布液中均等地分散的紫外线散射粒子予以定影。溶剂使用乙醇。通过将该涂布液流入放电容器11内,附着于放电容器11的内表面的预定领域。在该状态,使其自然干燥,使溶剂蒸发。此时,黏合剂存在于紫外线散射粒子的粒子间的间隙或粒子附近。接着,在氧气氛围中以1000℃加热烧成1小时时,分散剂会加热消失,而仅留下紫外线散射粒子和黏合剂。黏合剂变为氧化硅,熔融附着于紫外线散射粒子,提高粒子彼此间或与放电容器11的黏着力。并且,包含于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二氧化硅粒子和构成放电容器11的二氧化硅玻璃以及来源于黏合材料的二氧化硅是同质材料,膨胀系数也大致为相同值,因而可防止由于准分子灯的点灯与熄灯而重复加热或冷却的放电容器11上形成的紫外线反射膜14剥落。
以下,针对于在放电容器内面形成紫外线反射膜的准分子灯的紫外线反射膜有无剥落的实验例加以说明。
实验例1
首先,制作分别形成有作为紫外线散射粒子仅含有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反射膜、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组成比为9:1、7:3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准分子灯。测定构成紫外线反射膜的二氧化硅粒子及氧化铝粒子的中心粒径、紫外线反射膜的透射率、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接着点亮准分子灯,观察有无发生紫外线反射膜的剥落。
用于实验的准分子灯的放电容器为合成石英玻璃制,尺寸为10×42×150mm,厚度为1.8mm,封入气体为氙气体,气体压为30kPa,两电极的尺寸为30×100mm。并且,紫外线反射膜的二氧化硅粒子中具有中心粒径的粒子的比率为50%,氧化铝粒子中具有中心粒径的粒子的比率为50%。并且,中心粒径不是起始材料的中心粒径,而是紫外线反射膜中的中心粒径,使用日本日立制作所制造的电场放出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4100”,将加速电压设为20kv,将放大投影像的观察倍率针对于粒子径为1.05~1μm的粒子设为20000倍加以测定,而针对于粒子径为1~10μm的粒子设为2000倍进行测定。
透射率的测定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1R(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进行测定。对于波长3000nm~5000nm的范围,求出透射率,将表示二氧化硅玻璃的透射率的局部性峰值的波长4560nm的紫外线反射膜的透射率作为代表值,作为紫外线反射膜的红外区域的透射率。用于测定的装置是巴利安(バリアン)所制的FTS-40,测定波长区域是波长3000nm~5000nm(其中,分解能2cm-1,扫描次数30次),测定对象是形成于二氧化硅玻璃的基板上的紫外线反射膜,测定条件是透射紫外线反射膜及基板的光的透射率(其中,将放电容器的厚度变薄至1mm,作为基板)。将二氧化硅玻璃的厚度统一为1mm,以使测定结果值不受各准分子灯的二氧化硅玻璃厚度的影响。并且,确认与放电容器的紫外线反射膜接触的部分是否由于透射红外线被加热,作为基板厚度,1mm即可。
在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测定中,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放电容器的剖面。通过考虑放大图像的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的长度与放大率,得到实际的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所使用显微镜是基恩士(キ—エンス)所制的数码显微镜,数值误差是±8%。
点灯条件是调整输入电力,以使放电容器的管壁负荷为0.5W/cm2。重复15分钟点灯/15分钟熄灯的循环。通过重复点灯与熄灯,重复放电容器及紫外线反射膜被加热的状态与被冷却的状态,实现严酷的使用条件。点灯状态的累计时间为30小时时,即,从点灯实验开始经过60小时时,施加强制振动。
强制振动是通过用于搅拌、混合试验管等的内容物的试验管混合机(アズワン所制的试验管混合机TRIOR的TM-1F)施加强制振动。这是指利用电动机使上部的振动部发生振动,向所推压的试验管施加圆运动,使内容物旋转。使用条件是转速为2500rpm,动作时间为1分钟。在施加强制振动后,以目视从外部来观察准分子灯。在确认紫外线反射膜上有裂缝或剥落的时候,则在该时候中止实验。紫外线反射膜上未产生裂缝或剥落的时候,则再点亮准分子灯30小时,施加强制振动,进行观察。重复实验直到点灯时间达到100小时为止,在点灯100小时后紫外线反射膜仍未产生裂缝或剥离的情况下,则作为即使继续该实验紫外线反射膜也不会产生裂缝或剥落,结束实验。
图4是表示实验结果的表。
在同图中,表的横轴是膜组成及中心粒径,纵轴为透射率,在相应的框内记入膜厚及实验结果的良否。对于各膜组成,计测构成紫外线反射膜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测定该膜厚与透射率,并且点亮准分子灯,观察紫外线反射膜有无剥落,在发生膜剥落时为×,在经过100小时后也不发生膜剥落时为○。
如同图所示,可知不发生膜剥落的紫外线反射膜的波长4560nm的红外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上。可知要将紫外线反射膜形成于内表面的部分的放电容器加热到不发生膜剥落的程度,紫外线反射膜的波长4560nm的红外光的透射率必须在10%以上。
图5是基于图4的实验结果制作的图表。
在同图中,横轴为中心粒径(μm),纵轴为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μm),基于图4的实验结果,将作为紫外线散射粒子仅含有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反射膜以○记号标示,将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组成比为9:1的紫外线反射膜以△记号标示,将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组成比为7:3的紫外线反射膜以□记号标示,将发生剥落的灯以涂黑表示,将未发生剥落的灯以空白表示。
在如图5所示,可知将中心粒径设为x(μm)时,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在x<0.9中,比y=-210x+293还薄时、在0.9≤x<2.7中,比y=-34x+127还薄时、在2.7≤x中,比y=-5.5x+49还薄时,不会发生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剥落。具有这种膜厚的紫外线反射膜可以透射红外光,因而也加热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使得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的部分的放电容器与紫外线反射膜的温度差变小。其结果是,准分子光不会被剥落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切片遮住,即便长时间地点亮准分子灯,也可将准分子光的放射光量维持在所定范围。
实验例2
图6是表示用于实验的粒子径范围、中心粒径、及放电容器的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构成比不同的6种的准分子灯1~6的明细的表。
图7是表示对于图6所示的准分子灯1~6,测定150~200nm的波长区域的真空紫外光的照度,以不具有紫外线反射膜的准分子灯的上述波长区域的光照度作为1时的照度相对值的图表。
照度测定如下进行:在配置于铝制容器内部的陶瓷制的支持台上固定准分子灯,并在距离准分子灯的表面1mm的位置,以与准分子灯相对的方式固定紫外线照度计,在以氮气置换了铝制容器的内部氛围的状态下,通过将5kV的交流高压施加在准分子灯的两电极间,在放电容器的内部发生放电,对通过接地电极的网孔放射的150nm~200nm的波长区域的真空紫外光的照度进行测定。
图8是表示由图7的结果求得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必需膜厚的表。
在设有紫外线反射膜的准分子灯中,与不具有紫外线反射膜的准分子灯相比,具有高20%以上的照度,即,若照度相对值为1.2以上,则可判断为实用上可得到充分的效果,因此,基于图7求出为了使照度相对值达到1.2以上而需要的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必需膜厚),则可得到如图8所示的结果。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准分子灯1~6的中心粒径与在图8得到的紫外线反射膜的必需膜厚的关系的图表。
如同图所示,确认了,紫外线反射膜的必需膜厚和构成紫外线反射膜的紫外线散射粒子(二氧化硅粒子与氧化铝粒子)的中心粒径存在线性关系,可通过直线近似,如果用于使照度相对值为1.2以上的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必需膜厚)y(μm)与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x(μm)的关系是比以y=4x+5所表示的近似度线L靠上的领域的大小(y≥4x+5),则可将紫外线反射膜构成为具有所期望的反射特性的膜,可高效率出射真空紫外光。
图10是表示由具备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发明的紫外线反射膜14的准分子灯10的准分子照射装置与搬运工件20的搬运装置构成的处理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如同图所示,安装于准分子光照射装置的筐体内的准分子灯10在放电容器11上形成有紫外线反射膜14,未形成紫外线反射膜14的光出射部15配置成面向准分子光照射装置的筐体开口。紫外线反射膜14反射真空紫外光,并透射红外光,因而红外光透射紫外线反射膜14而被放射至放电容器11之外。通过旋转PEEK材料或PTFE等树脂所成的辊21来移动所安装的皮带22,由此搬运工件20,工件20是在搬运的过程中通过准分子灯10被照射准分子光的构造。从准分子灯10照射至工件20的准分子光由于真空紫外光被紫外线反射膜14反射而增强,红外光的强度被抑制为与没有紫外线反射膜14的放电容器11的部分相同的程度。因此,可以抑制为了搬运工件20而构成的树脂制辊21或皮带22的温度上升,而可减少更换频度。

Claims (3)

1.一种准分子灯,具备:具有放电空间的二氧化硅玻璃构成的放电容器;以及介设有形成该放电容器的二氧化硅玻璃的一对电极,在上述放电空间内封入有氙气体,在上述放电空间内发生准分子放电,其特征在于:
在曝露于准分子放电的上述放电容器内表面上,形成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紫外线散射粒子构成的紫外线反射膜,该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在将构成该紫外线反射膜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设为x(μm)时,在x<0.9,满足y≤-210x+293的关系,在0.9≤x<2.7,满足y≤-34x+127的关系、在2.7≤x,满足y≤-5.5x+49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紫外线散射粒子,包含氧化铝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紫外线反射膜的膜厚y(μm)在构成该紫外线反射膜的紫外线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径设为x(μm)时,满足y≥4x+5的关系。
CN2008101846445A 2007-12-11 2008-12-11 准分子灯 Active CN101459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9506A JP5278648B2 (ja) 2007-12-11 2007-12-11 エキシマランプ
JP2007-319506 2007-12-11
JP2007319506 2007-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9035A CN101459035A (zh) 2009-06-17
CN101459035B true CN101459035B (zh) 2012-09-19

Family

ID=4076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6445A Active CN101459035B (zh) 2007-12-11 2008-12-11 准分子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78648B2 (zh)
KR (1) KR101187543B1 (zh)
CN (1) CN101459035B (zh)
TW (1) TWI434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7984B (zh) * 2009-12-31 2013-05-2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装置
JP2017050087A (ja) * 2015-08-31 2017-03-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放電ラン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3377A (ja) * 2000-09-19 2002-03-29 Ushio Inc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装置
US20060038470A1 (en) * 2004-08-23 2006-02-23 Heraeus Quarzglas Gmbh & Co. Kg Component with a reflector lay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409206A (zh) * 2007-10-10 2009-04-15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准分子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4939B2 (ja) * 1993-07-23 1998-04-02 関西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光源及び露光装置
JPH1050261A (ja) * 1996-07-31 1998-02-20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放電ランプ、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DE10345771A1 (de) * 2003-10-01 2005-04-21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Reflexionsschichten aus Aluminiumoxidpartikel-Mischung
KR20050093946A (ko) * 2004-03-17 2005-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06006129A2 (en) * 2004-07-09 2006-01-19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Uvc/vuv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with refle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3377A (ja) * 2000-09-19 2002-03-29 Ushio Inc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装置
US20060038470A1 (en) * 2004-08-23 2006-02-23 Heraeus Quarzglas Gmbh & Co. Kg Component with a reflector lay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409206A (zh) * 2007-10-10 2009-04-15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准分子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9035A (zh) 2009-06-17
TW200926253A (en) 2009-06-16
TWI434321B (zh) 2014-04-11
KR101187543B1 (ko) 2012-10-02
KR20090061569A (ko) 2009-06-16
JP2009146583A (ja) 2009-07-02
JP5278648B2 (ja)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0264B (zh) 准分子灯
KR101158962B1 (ko) 엑시머 램프
KR101143712B1 (ko) 엑시머 램프
CN101459035B (zh) 准分子灯
KR101246431B1 (ko) 엑시머 램프
JP5092950B2 (ja) エキシマランプ
CN101409202B (zh) 准分子灯
JP2009099579A (ja) エキシマランプ光照射装置
CN101409207B (zh) 准分子灯
JP3268447B2 (ja) 光反応管内蔵型光反応装置
CN101515536B (zh) 准分子灯
CN101651080A (zh) 受激准分子灯
JP2004267979A (ja) 光触媒フィル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