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2989A - 压电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压电变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52989A CN101452989A CNA2008101784720A CN200810178472A CN101452989A CN 101452989 A CN101452989 A CN 101452989A CN A2008101784720 A CNA2008101784720 A CN A2008101784720A CN 200810178472 A CN200810178472 A CN 200810178472A CN 101452989 A CN101452989 A CN 1014529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omeric element
- electrode
- housing
- width
- piezoelectric vib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0358 mechanical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451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FGPZNIAWCZYJU-UHFFFAOYSA-N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i+4].[Zr+4].[Pb+2] HFGPZNIAWCZYJ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30/88—Mounts; Supports; Enclosures;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4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electr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transform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变压器(100),其包括:压电振子(102),在外表面形成有电极(106、108);壳体(104),容纳压电振子;端子(110、112、114),与电极对置配置;弹性部件(116、120),在壳体内与电极和端子这两者接触,具有使得它们相互导通的导电性;以及主夹体(104c、104d、104e),形成于壳体内,限制弹性部件,使弹性部件压入配置在电极和端子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压电振子(piezoelectric transducer)的机械振动(a mechanical oscillation)得到期望的输出电压的压电变压器。
背景技术
这种压电变压器例如使用于液晶背光源用的逆变器(invertersfor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ing)等高压用电源(high voltage powersupplies),由低电压的输入(a low voltage input)产生高电压的输出。详细而言,该变压器在其壳体内容纳有压电振子,该振子具有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功能。即,当对振子施加输入电压时,该振子进行机械振动(共振现象(a resonance phenomenon)),从而得到已进行变压的期望的输出电压。
此处,初级电极(primary electrode(Input))和次级电极(secondary electrode(Output))分别形成在振子的外面,初级电极与输入侧的端子连接,次级电极与输出侧的端子连接。而且,在电极和端子的连接中使用金丝线(tinsel wire)的技术已公开在日本特开平6-342945号公报中,此外,在电极和端子的连接中使用导电性的弹性部件的技术已记载在日本特开2000-12451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1-267647号公报中。
在使用上述弹性部件的情况下,即使压电振子振动,也不会产生金丝线的断线、焊接的连接部分的剥离。
但是,在使用该弹性部件连接电极和端子的情况下,存在弹性部件的位置容易偏移的问题。这是因为该弹性部件以压入状态被配置在电极和端子之间,没有像使用上述金丝线的技术那样利用焊料进行牢固的连接。
而且,该弹性部件的位置的偏移不仅发生在压电变压器的工作时,还可能发生在该变压器的组装时。
于是需要用于解决该位置的偏移的某些措施,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仅公开了以压入状态配置在电极和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的内容,上述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为了解决该问题,还必须注意压电振子与弹性部件的接触位置。这是因为该弹性部件难以从壳体的开口部分直至最深部分以压入状态进行配置。此外,这也是因为该振子的机械振动朝向相互正交的多个方向产生,仅是考虑一个方向的振动的话,还是会使得弹性部件的位置容易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地维持连接在电极和端子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位置的压电变压器。
本发明的压电变压器包括在外表面形成有电极的压电振子,该压电振子被容纳在壳体内。此外,该压电变压器包括与压电振子的电极对置配置的端子,在该电极和端子之间配置有主(primary)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具有导电性,电极和端子的两者接触,能够使该电极和端子相互导通。
此处,该压电变压器包括主夹体(folder)。并且该夹体将主弹性部件限制在壳体内,即、保持该弹性部件不能够在壳体内移动的被限制的状态,该弹性部件能够以压入状态可靠地配置在电极和端子之间。由此,即使例如在压电变压器的组装时、工作时,主弹性部件的位置也难以偏移,该弹性部件的位置能够被可靠地维持在电极和端子之间。结果,能够提高压电变压器的可靠性。
优选的是,压电振子形成为由其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构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电极形成于该厚度方向成对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而且,主夹体具有与这些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大致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定位面,主弹性部件通过该定位面配置在壳体的上面侧和底面侧之间。
从而,在组装压电变压器时,相比于将弹性部件一直插入至壳体的最深部分的现有技术,能够防止主弹性部件的偏移,而且能够将该弹性部件容易地以压入状态配置在电极和端子之间。
此外,该宽度方向的定位面优选使得主弹性部件配置在从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振动节点附近。由此,该弹性部件能够配置于在压电变压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子的机械振动,详细而言,沿振子的宽度方向产生的振动较小的位置,难以受到该振动的影响,该点也对防止弹性部件的偏移有贡献。
进而,如果该宽度方向的定位面使得主弹性部件配置在从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电极的大致中央位置,则能够确保其与电极的接触,且将压电振子支撑于平衡最佳的优异位置,这一点也能够对防止弹性部件的偏移有贡献。
而且,主夹体具有长度方向的定位面,该定位面优选使得主弹性部件配置在从压电振子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振动节点的附近。这是因为,该弹性部件会变得难以受到沿着压电振子的长度方向产生的机械振动的影响。
此外,主夹体具有朝向弹性部件突出的突起部,如果该突起部夹持主弹性部件,则能够防止弹性部件从夹体脱离,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维持弹性部件的位置。
进而,优选的是,压电变压器包括副(secondary)弹性部件和副夹体。副弹性部件不具有导电性,其隔着压电振子与上述主弹性部件对置配置,与壳体和振子这两者接触。而且,副夹体将副弹性部件限制于壳体内,该副弹性部件也能够以压入状态可靠地配置在壳体和振子之间。从而,在该情况下,副弹性部件的位置也难以偏移。
该副夹体也还具有宽度方向的定位面,副弹性部件通过该定位面配置在壳体的上面侧和底面侧之间。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情况也能够防止副弹性部件的偏移,且能够容易地将该弹性部件以压入状态配置在壳体和压电振子之间。
进而,如果该宽度方向的定位面也使得副弹性部件配置在从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该振子的大致中央位置,则能够确保其与压电振子的接触,且能够将该振子支撑于平衡最佳的优异位置,该点也对防止副弹性部件的偏移有贡献。
此外,优选的是,如果副夹体也具有朝向副弹性部件突出的突起部,则该突起部夹持副弹性部件,因此能够防止该弹性部件从该夹体脱离,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维持该副弹性部件的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下面的详细叙述和用于说明的附图变得更为明确,并且不限于说明的发明内容。
图1是本实施例的压电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以完成状态表示图1的压电变压器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从图2的III-III线观察时的箭头向截面图;
图4是从图2的IV-IV线观察时的箭头向截面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的树脂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以及
图6是又一实施例的树脂壳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的压电变压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以完成状态表示该变压器100的水平截面图(即,从图1的II-II线观察时的箭头向截面图)。而且,该变压器100例如使用于液晶背光源用的逆变器等高压用电源,以低电压的输入产生高电压的输出。
如图1所示,变压器100具有压电陶瓷(压电振子)102和树脂壳体(壳体)104,该陶瓷102容纳于壳体104内。另外,该图1的上方向相当于壳体104的底面侧。该变压器100以该壳体104的底面侧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对置的方式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的陶瓷102是使例如锆钛酸铅[Pb(Zr,Ti)O3]类的陶瓷(PZT)等的压电振子极化(polarize)而得。该陶瓷102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个例子,能够举出大致长方体形状(换言之,平板状)。
详细而言,初级电极106分别形成于陶瓷102的外表面中在其厚度方向上成对的两个面上。图1仅表示了一个面,但在其相反侧的面上也形成有初级电极106(图2)。此外,次级电极108形成于该陶瓷102的外表面中其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分上。本实施例的次级电极108仅形成于在该厚度方向上成对的一个方向的面(换言之,图1所示的单面)上(图2)。
这些电极106和电极108通过在陶瓷102的外表面上进行例如使用金属膏的丝网印刷而形成,如果从陶瓷102的宽度方向,即与上述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大致正交的方向观察,则这些电极106和电极108相比于该陶瓷102的宽度,具有稍短的长度。另外,初级电极106以陶瓷102的全长(长度方向)的大致一半左右的长度形成。
壳体104具有其底面侧开口的壳体主体104b,从该底面侧朝向壳体104的上面侧(换言之,图1中的朝向下方的位置)具有延伸的内壁104a、104a。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壳体104的开口仅是底面侧,其上面被闭塞。此外,这些内壁104a比陶瓷102的全长稍长,壳体主体104b能够以立式的姿势(换言之,体围的侧端面朝向上下的状态)容纳陶瓷102。
壳体104在壳体主体104b内的四个位置具有凹部104c、104d、104e、104f。该四个凹部104c~104f均以从内壁104a朝向主体104b的外侧以一定的宽度被挖去(换言之,凹下)的方式形成。
在凹部104c~104f中,两个凹部(主夹体)104c、104d配置在初级电极106侧,为在主体104b内夹着陶瓷102对置的位置关系,凹部104c、104d形成为相互相同(换言之,对称)的形状。
此外,凹部104c、104d形成于在陶瓷102的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机械振动的节点(换言之,振幅为零的位置)。更详细地说,相对于陶瓷102的全长λ,本实施例的凹部104c、104d设置于从该长度方向的前端部分仅离开λ/4的位置。
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压电陶瓷102以其固有共振频率[aresonance frequency](λ)的电压驱动,此时的振动节点分别位于从长度方向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仅离开λ/4的位置。同时,虽然比在其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机械振动小,但在上述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上也产生机械振动。而且,该宽度方向的振动的节点位于其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该厚度方向的振动的节点也位于其前端部分和末端部分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
另一方面,配置在次级电极108侧的凹部104e、104f也具有夹着陶瓷102对置的位置关系。但是,位于图1中的跟前侧的凹部(主夹体)104e相比于位置里侧的凹部(副夹体)104f形成为较大的形状。此外,凹部104e、104f设置于陶瓷102的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分,因此能够得到更大的输出电压。
此外,壳体104具有共计三个的端子110、112、114。其中两个端子110、112在壳体104内与初级电极106对置地分别进行配置。另一方面,剩下的端子114在壳体104内与次级电极108对置地配置。而且,该三个端子110、112、114从壳体104的上面侧朝向底面侧插入壳体104b中,以其侧面从凹部104c、104d、104e内露出,其前端还从底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2所示,从两侧引导陶瓷102的突起状的肋104t在该内壁104a中形成于从陶瓷102的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分仅离开λ/4的位置(换言之,在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机械振动的节点),例如硅粘接剂124以覆盖肋104t的方式充填于壳体主体104b内,从而本实施例的陶瓷102粘接在壳体104上。
这样,在壳体主体104b内容纳有陶瓷102的状态下,导电体块(主弹性部件)116、116分别设置于本发明的夹体,即相互成对的两个凹部104c、104d中,另一导电体块(主弹性部件)120设置在凹部104e中。另外,块状的硅橡胶(副弹性部件)122设置在另一凹部104f中。而且,陶瓷102以在壳体104内从其上面侧浮起的状态,以夹于两个块116、116之间,而且夹于块120与硅橡胶122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这些块116、120由具有导电性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橡胶材料形成,在具有作为各自的母材的硅橡胶的弹性之外,还具有熔炼于其中的导电材料的导电性。由此,陶瓷102的初级电极106和次级电极108与各端子110、112、114分别通过块116、120电连接。
块116、116在壳体104内分别配置于陶瓷102的初级电极106和端子110、112之间。详细地说,块116的前端部分与初级电极106接触,其末端部分与端子110或端子112连接。此时块116被嵌入各自对应的凹部104c、104d内,为被压缩(换言之,压入)在初级电极106和端子110、112之间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凹部104c,具有沿着壳体104的水平方向形成的支撑面(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h、从该支撑面104h的两端部分朝向壳体104的垂直方向分别延伸的支撑面(长度方向的定位面)104q、104q,后者的支撑面104q到达壳体104的底面侧。
而且,这些相向的支撑面104q、104q分别限制块116的四个侧面部分中朝向壳体104的垂直方向延伸的侧面,此外,支撑面104h限制块116的侧面部分中朝向壳体104的水平方向延伸的上表面(换言之,图1、3中位于下方),该凹部104c由共计三个的支撑面104h、104q、104q限制并保持块116。
进而,支撑面104q、104q以使得块116的前端部分(换言之,与初级电极106对置的端面部分)的中心与在陶瓷102的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振动的节点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于壳体主体104b上。此外,支撑面104h同样以使得块116的前端部分的中心例如与初级电极116的宽度的大致中央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于主体104b上。
关于本实施例的凹部104d,与上述凹部104c同样,具有沿着壳体104的水平方向形成的支撑面(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g、从该支撑面104g的两端部分朝向壳体104的垂直方向分别延伸的支撑面(长度方向的定位面)104p、104p。
而且,支撑面104p、104p分别限制块116的两个侧面,支撑面104g限制块116的上表面(换言之,例如图1、3中位于下方),该凹部104d也由共计三个的支撑面104g、104p、104p限制并保持导电体块116。
进而,支撑面104p、104p与支撑面104q同样,以使得块116的前端部分的中心与在陶瓷102的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振动的节点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于壳体主体104b上,支撑面104g也同样以使得块116的前端部分的中心例如与初级电极116的宽度的大致中央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于主体104b上。
此外,关于本实施例的凹部104e,如图4所示,具有沿着壳体104的水平方向形成的支撑面(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i、从该支撑面104i的两端部分朝向壳体104的垂直方向分别延伸的支撑面104r、104r。这些支撑面104r、104r分别限制块120的两个侧面,支撑面104i限制块120的上表面(换言之,图1、4中位于下方),该凹部104e也由共计三个的支撑面104i、104r、104r限制并保持块120。
进而,该支撑面104i与支撑面104g、支撑面104h同样,以使得块120的前端部分的中心与次级电极108的宽度的大致中央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于主体104b上。
另外,如上所述次级电极108仅形成在陶瓷102的单侧的面上,因此与此相对应的块120只要一个即可。
但是,块120被压缩在次级电极108和端子114之间,因此从壳体104内的平衡考虑,如本实施例所示,优选在次级电极108的相反侧的面上也配置硅橡胶122。换言之,该橡胶122在壳体104内与块120一同夹持陶瓷102的两面,对陶瓷102的机械振动的吸收有贡献。
关于本实施例的凹部104f,具有沿着壳体104的水平方向形成的支撑面(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j、从该支撑面104j的两端部分朝向壳体104的垂直方向分别延伸的支撑面104s、104s。支撑面104s、104s分别限制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硅橡胶122的两个侧面,支撑面104j限制橡胶122的上表面(换言之,图1、4中位于下方)。
另外,该支撑面104j也以使得硅橡胶122的前端部分的中心与次级电极108的宽度的大致中央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于主体104b上。
在上述支撑面104p上也可以形成突起。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的凹部104d中,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块116也被限制于初级电极106与端子112之间。但是,朝向块116突起的突起部104k、104k分别形成于支撑面104p、104p,以挖去该块116的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夹持。
这样,在该实施例的凹部104d中,在支撑面104g和两个支撑面104p之外,还由两个突起部104k、104k限制块116。从而,能够防止块116从凹部104d脱离,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维持块116的位置。
另一方面,块116的各侧面也可以仅被突起夹持。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的凹部104m是与上述凹部104d的位置相当的夹体,朝向块116突起的突起部104n、104n分别形成于相当于支撑面104p、104p的面,以挖去该块116的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夹持。
这样,在该实施例的凹部104m中,由支撑面104g和两个突起部104n、104n限制块116。
另外,这些突起部104k或突起部104n也可以不挖去块116的各侧面而仅是夹持,而且,该突起部当然也能够应用于上述各支撑面104q、104r、104s。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压电变压器100具有在外表面上形成有电极106、108的压电陶瓷102,该陶瓷102被容纳于树脂壳体104中。此外,变压器100具有与电极106、108对置配置的端子110、112、114,在这些电极106、108与端子110、112、114之间配置有导电体块116、120。该块116、120具有导电性,与电极106、108和端子110、112、114这两者接触,并能够使它们相互导通。
此处,变压器100具有凹部104c、104d、104e。而且,该凹部104c、104d、104e在壳体104内限制块116、120,即,将其限制在壳体104内,使得块116、120不能够移动,并以该状态进行保持,该块116、120能够以压入状态可靠地配置在电极106、108与端子110、112、114之间。
从而,例如,即使是在组装变压器100时、在陶瓷10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产生振动的变压器100的工作时,块116、120的位置也难以偏移,能够在电极106、108与端子110、112、114之间可靠地维持其位置。结果,对提高变压器100的可靠性有贡献。
此外,陶瓷102是由其长度方向、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构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电极106分别形成于在其厚度方向成对的面上,电极108形成于在其厚度方向成对的面的单侧。而且,凹部104c、104d、104e具有支撑面104g、104h、104i,块116、120通过该支撑面104g、104h、104i,配置在从上述宽度方向上观察时的壳体104的上面侧与底面侧之间。
从而,在变压器100的组装时,与将块116、120一直插入至壳体104的最深部分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止块116、120的偏移,而且能够容易地以压入状态将该块116、120配置在电极106、108与端子110、112、114之间。
进而,块116、120通过该支撑面104g、104h、104i配置在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的电极106、108的大致中央位置。由此,能够确保与电极106、108的接触,且能够将陶瓷102支撑在平衡最佳的优异位置,该点也对防止块116、120的偏移有贡献。
进而,在初级电极106侧,凹部104c、104d还具有支撑面104p、104q,块116、116通过该支撑面104p、104q配置在从陶瓷10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振动的节点附近。从而,也难以受到朝向该长度方向产生的振动的影响。
此外,变压器100具有硅橡胶122和凹部104f。硅橡胶122没有导电性,夹着陶瓷102地与上述块120对置配置,与壳体104和陶瓷102这两者接触。而且,凹部104f将硅橡胶122限制在壳体104内,该橡胶122能够以压入状态可靠地配置在壳体104与陶瓷102之间。从而,在该情况下,硅橡胶122的位置也难以偏移。
进而,凹部104f也具有支撑面104j,硅橡胶122通过该支撑面104j配置在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的壳体104的上面侧和底面侧之间。从而,在该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止硅橡胶122的偏移,且能够容易地以压入状态将该橡胶122配置在壳体104与陶瓷102之间。
进而,硅橡胶122也通过该支撑面104j配置在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的陶瓷102的大致中央位置。从而,能够确保其与陶瓷102的接触,能够将该陶瓷102支撑在平衡最佳的优异位置,该点也对防止硅橡胶122的偏移有贡献。
此外,凹部104c、104d、104e、104f、104m具有朝向块116、120、橡胶122突出的突起部104k、104n,该突起部104k、104n分别夹持块116、120、橡胶122的两侧面,因此能够防止块116、120、橡胶122从凹部104c、104d、104e、104f、104m脱离,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维持该块116、120、橡胶122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例的各结构也可以省略其一部分,能够以与上述不同的方式任意组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面104g、104h、104i配置在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的电极106、108的大致中央位置,但并非必须采用该方式。即,支撑面104g、104h、104i也可以配置在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的振动的节点附近,在该情况下,配置于在陶瓷102的宽度方向上产生的振动较小的位置,因此也难以受到该振动的影响。
进而,在陶瓷102的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振动的节点存在于其宽度方向,换言之,存在于从壳体104的上面侧沿着底面侧的直线上。鉴于该点,只要支撑面104g、104h形成在该上面侧和底面侧之间,可以将块116配置于在该长度方向上产生的振动的节点,并不限定于上述电极106的大致中央位置,或者在上述宽度方向产生的振动的节点附近的各位置。
此外,块116、120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该初级侧的块116也可以以导电性部件为中间层,在沿着陶瓷10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保持层。
进而,块116和次级侧的块120也可以具有使导电性橡胶层和硅橡胶层沿着陶瓷102的宽度方向叠层的状态(斑纹结构)。
进而,这些块116、120可以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形成。
进而,本实施例的电极106分别形成于陶瓷102的厚度方向成对的面上。但是,该电极106和电极108也同样地,可以仅形成于在该厚度方向成对的面中的单面上,仅在该具有电极的面上配置上述导电体块,在不具有电极的面上配置上述硅橡胶,由这些块和橡胶夹持陶瓷102。
此外,本发明的压电变压器在上述液晶背光源用的逆变器之外,当然也能够使用于吸尘器(dust collectors)、复印机(copymachines)、传真机(facsimile machines)、离子发生器(ionizers)、臭氧发生器(ozonizers)等的高压用电源中。
而且,在这些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均能够达到在电极与端子之间可靠地维持导电体块的位置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压电变压器(100),包括:
压电振子(102),在外表面形成有电极(106、108);
壳体(104),容纳该压电振子;
端子(110、112、114),与所述电极对置配置;以及
主弹性部件(116、120),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极和所述端子这两者接触,具有使得它们相互导通的导电性,
所述压电变压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夹体(104c、104d、104e),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限制所述弹性部件,使该弹性部件压入配置在所述电极和所述端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振子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所述电极形成于该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上成对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
所述主夹体具有从与该压电振子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分别大致正交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使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面侧和底面侧之间的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g、104h、104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g、104h、104i)将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从所述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振动的节点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g、104h、104i)将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从所述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电极的大致中央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振子构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所述电极形成于该压电振子的厚度方向上成对的面上,
所述夹体具有长度方向的定位面(104p、104q、104r),其中,所述长度方向的定位面将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从该压电振子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振动的节点的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体具有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突出、并夹持该弹性部件的突起部(104k、104n)。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弹性部件(122),隔着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主弹性部件对置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与该壳体和所述压电振子这两者接触且不具有导电性;以及
副夹体(104f),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限制所述副弹性部件,将该副弹性部件压入配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压电振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夹体具有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j),其中,所述宽度方向的定位面将所述副弹性部件配置在从所述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壳体的上面侧和底面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方向的定位面(104j)将所述副弹性部件配置在从所述压电振子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该压电振子的大致中央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夹体具有朝向所述副弹性部件突出、并夹持该副弹性部件的突起部(104k、104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15082 | 2007-12-05 | ||
JP2007315082 | 2007-12-05 | ||
JP2007315082A JP5255263B2 (ja) | 2007-12-05 | 2007-12-05 | 圧電トラン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52989A true CN101452989A (zh) | 2009-06-10 |
CN101452989B CN101452989B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072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84720A Active CN101452989B (zh) | 2007-12-05 | 2008-12-01 | 压电变压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82372B2 (zh) |
JP (1) | JP5255263B2 (zh) |
KR (1) | KR101085408B1 (zh) |
CN (1) | CN10145298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3688A (zh) * | 2010-02-23 | 2011-08-24 |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 压电体模块 |
CN108604631A (zh) * | 2016-02-15 | 2018-09-28 | 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55290B2 (ja) * | 2008-02-04 | 2013-08-07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圧電トランス |
JP5699727B2 (ja) * | 2011-03-23 | 2015-04-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耐圧構造 |
DE102015112044A1 (de) | 2015-07-23 | 2017-01-26 | Epcos Ag | Halterung für ein piezoelektrisches Bauelement |
US10671009B2 (en) * | 2017-02-13 | 2020-06-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ing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42945A (ja) | 1993-05-31 | 1994-12-13 |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 圧電トランス |
JPH08179613A (ja) * | 1994-12-22 | 1996-07-1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用トナー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206206A (zh) * | 1997-07-10 | 1999-01-27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用于压电变压器的压电基片支承结构以及压电变压器 |
JP3080153B2 (ja) * | 1997-08-15 | 2000-08-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圧電トランス |
JP2000124519A (ja) | 1998-10-19 | 2000-04-28 | Tdk Corp | 圧電トランス |
JP4592861B2 (ja) * | 2000-02-02 | 2010-12-08 | パナソニック フォト・ライティング 株式会社 | 圧電トランス |
JP2001267647A (ja) * | 2000-03-15 | 2001-09-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圧電トランスの製造方法 |
JP2002141573A (ja) * | 2000-11-01 | 2002-05-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圧電トランスの実装構造 |
JP2002344040A (ja) * | 2001-05-11 | 2002-11-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実装された圧電トランス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
JP2002368299A (ja) * | 2001-06-12 | 2002-12-20 | Nissin Electric Co Ltd | 圧電トランスの実装構造 |
JP2006049671A (ja) | 2004-08-06 | 2006-02-16 | Nec Tokin Corp | 圧電トランス部品 |
JP5184811B2 (ja) * | 2007-05-07 | 2013-04-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振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
-
2007
- 2007-12-05 JP JP2007315082A patent/JP5255263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1-27 KR KR1020080118883A patent/KR10108540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2-01 CN CN2008101784720A patent/CN101452989B/zh active Active
- 2008-12-02 US US12/326,353 patent/US798237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3688A (zh) * | 2010-02-23 | 2011-08-24 |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 压电体模块 |
CN102163688B (zh) * | 2010-02-23 | 2015-01-07 |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 压电体模块 |
CN108604631A (zh) * | 2016-02-15 | 2018-09-28 | 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装置 |
CN108604631B (zh) * | 2016-02-15 | 2022-01-04 | 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085408B1 (ko) | 2011-11-21 |
US20090146535A1 (en) | 2009-06-11 |
US7982372B2 (en) | 2011-07-19 |
KR20090059037A (ko) | 2009-06-10 |
JP5255263B2 (ja) | 2013-08-07 |
JP2009141076A (ja) | 2009-06-25 |
CN101452989B (zh)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2989B (zh) | 压电变压器 | |
US20170331084A1 (en) | Battery assembly for medical instrument and medical instrument unit | |
JPH09116250A (ja) | 圧電トランス支持装置 | |
US8076823B2 (en) | Ultrasonic actuator | |
JP5302545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JP3088499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JP5255290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JP6564520B2 (ja) | 圧電デバイスのホールダ | |
JP5420425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JP5318337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 |
JP2006049671A (ja) | 圧電トランス部品 | |
KR101900145B1 (ko) | 탄성파 장치 | |
CN210894405U (zh) |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 |
JPH0214687B2 (zh) | ||
JP3838696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CN102163688B (zh) | 压电体模块 | |
JPH10308545A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JP3189109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の電極接続構造 | |
JP3344866B2 (ja) | 圧電トランス支持具 | |
KR100526241B1 (ko) | 볼록형 리드프레임을 갖는 압전트랜스포머 | |
JPS6128924A (ja) | 電気光学結晶体の電圧印加機構 | |
JP2002009360A (ja) | 圧電トランス支持装置及び圧電トランスの支持体 | |
JPH051093Y2 (zh) | ||
JPH098374A (ja) | 圧電トランス | |
JPH08264853A (ja) | 圧電トランスの支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