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9150B -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9150B CN101439150B CN 200810246762 CN200810246762A CN101439150B CN 101439150 B CN101439150 B CN 101439150B CN 200810246762 CN200810246762 CN 200810246762 CN 200810246762 A CN200810246762 A CN 200810246762A CN 101439150 B CN101439150 B CN 1014391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hinese medicine
- medicine composition
- enteritis
- rad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份:吴茱萸10~30份,升麻6~12份,附子6~12份,乌药10~20份,小茴香10~30份,茯苓5~15份,葛根10~20份,白芍20~40份,补骨脂20~40份,黄芪20~40份,党参20~40份,陈皮20~40份,白术20~40份,艾叶10~20份,五味子6~12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益气、温补脾肾、化瘀通络、和营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肠炎口服安全性高,疗效好,复发率低,方法简单,病人服用无痛苦,费用低廉,易于广泛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消化道疾病是常见临床病症,其中慢性肠炎以顽固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这种时好时坏的痛苦令人身心俱疲,严重地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可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不适,重者可有粘液便或脓血水样便,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多数患者不会像急性肠炎般引起剧烈的腹痛与腹泻,可能只是在1天之中排软便1~2次,腹部不快感、积存废气而发胀、肚脐周围及下腹部沉痛等腹部不适并伴有异常排气、食欲不振、疲倦等。肠炎发生于小肠部位时,会有软便,便秘或腹泻交替发作,肚脐附近疼痛伴有肠鸣;肠炎发生在大肠时,左腹侧疼痛多见,腹泻频繁,排出的粪便带有酸臭或腐败臭。该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而诱因多与长期疲劳、精神紧张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本病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也可继发于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临床上根据反复发作史或有慢性肠炎的病因和腹泻便量便次增多,粪便性质异常,甚至水样便、脓血便,查体肠鸣音亢进,但无里急后重,营养障碍等方面临床综合资料诊断。
慢性肠炎需要长期治疗,约有1/4以上的患者需要不间断治疗1年以上。目前治疗慢性肠炎的西药口服制剂中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是首选药。口服后被胃和小肠大量吸收,容易产生头痛、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药疹、关节痛、肝炎、粒细胞减少、叶酸缺乏、可逆性男性不育症等不良反应,故限制了临床应用产生头痛、肾中毒等不良反应,并导致无足量药物抵达结肠。为克服上述不良反应及治疗不便,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许多5-氨基水杨酸缓控释制剂和前体药物替代SASP进入临床使用。这些新制剂虽然不良反应少,但制剂价格昂贵,需长期服用维持治疗,患者经济压力大。强的松龙等激素类药物以及联用免疫调节剂口服治疗慢性肠炎对短期缓解症状有效率可过到90%,但长期应用产生满月脸、痤疮、失眠、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等副作用,且不能防止复发;免疫调节剂由于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长期应用可引起肝肾毒性、白细胞下降等严重后果,需谨慎用药。
综上所述,慢性肠炎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无特效药物,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多。对慢性疾病求诊于中医辨证论治是可取思路,但目前常用方剂和剂型有一定疗效,也不是非常理想。比如目前常用医院制剂,多为中药煎剂或中成药稀释剂,临用配制,在药物的处理、配伍、提取、药效及外观方面缺乏药剂学研究,更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其他现存的方剂可能限于具体观察人群情况不同,长期较大病例数的临床观察不足,致使疗效不甚稳定,难以推广和固定组方。这些情况表明现有治疗慢性肠炎的西药毒副作用大、干扰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中药目前治疗方法疗程长,效果不明显。久治不愈,“药罐子”现象不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创伤修复。所以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疗效显著、稳定,并且毒副作用小,价廉易用的药物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经过反复动物实验和多中心大宗病例的临床剂量调整及疗效观察筛选的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肠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份:吴茱萸10~30份,升麻6~12份,附子6~12份,乌药10~20份,小茴香10~30份,茯苓5~15份,葛根10~20份,白芍20~40份,补骨脂20~40份,黄芪20~40份,党参20~40份,陈皮20~40份,白术20~40份,艾叶10~20份,五味子6~12份。
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份:吴茱萸20~30份,升麻8~12份,附子8~12份,乌药10~15份,小茴香10~20份,茯苓5~10份,葛根10~15份,白芍20~30份,补骨脂20~30份,黄芪20~30份,党参20~30份,陈皮20~30份,白术20~30份,艾叶10~30份,五味子6~12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分:柴胡10~20份,神曲10~20份,党参10~20份,乌梅10~20份,升麻10~20份,白术10~20份,小茴香10~20份,茯苓10~20份,鬼针草10~20份,地榆10~20份,补骨脂10~20份,秦皮10~20份,白芨10~20份,败酱草10~20份。
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优选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分组份:柴胡15~20份,神曲15~20份,党参15~20份,乌梅15~20份,升麻15~20份,白术15~20份,小茴香15~20份,茯苓15~20份,鬼针草10~15份,地榆10~15份,补骨脂10~15份,秦皮10~15份,白芨10~15份,败酱草10~15份。
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优选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份:柴胡10~15份,神曲10~15份,党参10~15份,乌梅10~15份,升麻10~15份,白术10~15份,小茴香15~20份,茯苓15~20份,鬼针草15~20份,地榆15~20份,补骨脂15~20份,秦皮15~20份,白芨15~20份,败酱草15~20份。
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份:乌药10~20份,木香10~20份。
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按重量份数比的下述组份:槟榔10~20份,虎杖10~2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剂型可以为草药汤剂、散剂、蜜炼丸剂、水合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胶剂或糖浆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粉碎的步骤:将所述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下加热20~40分钟;
包装的步骤:将加热后的细粉冷却后,用小瓶或包装盒分装,每6~12g为一袋或一盒分装。
所述粉碎的步骤中,粉碎时间可以为15~25分钟。
所述60~85℃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可以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服用方法可以为: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5~10g,服药四天停药一天,每十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益气、温补脾肾、化瘀通络、和营止血的功效,口服安全性高,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效果好,疗效稳定,方法简单,病人治疗无痛苦,治疗费用低,适用广,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慢性肠炎根据其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在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房事过度而致脾肝肾功能障碍,表现为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疏泄有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肾为先天之本,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而致泄泻遂成本病。以泄泻、腹痛、肠鸣为临床特点。病机学认为慢性肠炎的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特点。本病病势是以先天之气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逆乱为主,渐及它脏,脏腑失调。其发病在于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纳运相辅,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之功能。今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肝失疏泄,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如此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致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久泻不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根据上述病机特点,本发明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味药物的功效如下: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驱蛔作用: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驱猪蛔虫有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抗菌作用:琼脂挖沟平板法发现吴茱萸100%水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10%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30%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另外还有镇痛作用,镇痛效力和安替匹林或氨基比林大致相等。
升麻辛、微甘,微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归肺、脾、胃、大肠经,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别录》:升麻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根,不必尔,其形自相似,气色非也。《本草抬遗》:今人多呼小升麻为落新妇,功用同于升麻,亦大小有殊。《开宝本草》:升麻,《别本》注云,今嵩高出者色青,功用不如蜀者。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散寒止痛。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本草汇言》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元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葛根性凉,味甘、辛。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痛、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白芍苦酸,凉。《本经》:″味苦,平。″《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入肝、脾经。《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相对于人参的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来说,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
陈皮苦、辛,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归肺、脾经,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陈皮的苦味物质主要为“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
艾叶苦辛,温。《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唐本草》:生寒,熟热。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入脾、肝、肾经。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主《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五味子温;酸、甘;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归肺、心、肾经,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现代药理试验证明它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
柴胡苦,微寒。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归肝、胆经,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抗炎的作用,其有效成分皂苷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能够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于炎症过程的许多环节-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等。其柴胡多糖能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促进免疫功能。动物实验发现柴胡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其皂苷对生物膜有直接保护作用,可使血浆中ACTH增加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胆汁排出量上升,胆汁中胆酸、胆色素、胆固醇浓度下降。
神曲苦,温。《药性考》:“微苦香甘。”《纲目拾遗》:“甘淡,清香。”入脾、胃、大肠经。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治伤食胸痞,腹痛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甘辛,温。《珍珠囊》:″辛。″《汤液本草》:″气暖,味甘。″《滇南本草》:″性平,味甘。″《纲目》:″甘辛,温,无毒。″入脾、胃经。《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归脾、肺经,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为临床常用补气药,功能补脾益肺,效近人参而为较弱,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本经逢原》:清肺。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纲目拾遗》:治肺虚,益肺气。《科学的民间药草》:补血剂。适用于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腺病,佝偻病。《中药材手册》:治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乌梅酸、涩,平。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归肝、脾、肺、大肠经,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之人食用;适宜孕妇妊娠恶阻者食用;适宜胆道蛔虫者食用。适宜夏季与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汤饮料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归脾、胃经,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术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白术挥发油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而挥发油中的杜松脑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较强。
小茴香性温,味辛,温肝肾,暖胃气、散塞结,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归肝、肾、脾、胃经,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妇女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还有抗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起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
茯苓甘、淡、平利水化饮、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归肺、胃、肾经,凡用茯苓,其目的在于补不在于泄,茯苓之作用,在于泄不在于补。盖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气之所止,水亦无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气也。茯苓能宁心益脾补肾,以其行有形之水,布无形之气也。利水行气,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俾清生浊降,外达下行,而心脾肾三脏得以补益也。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两得其宜之药也。利水湿以治水肿小便不利,化痰饮以治咳咳嗽、痰湿入络之症,健脾胃而能止泻止带,宁心神治惊悸失眠。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鬼针草味苦,平,无毒。《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地榆性微寒,味苦、酸、涩。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药性论》:″止血痢蚀脓。″《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心包、脾、胃及肺经。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其主五劳七伤,盖缘劳伤之病,多起于脾肾两虚,以其能暖水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得补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荣养乎五脏,故主五脏之劳。七情之伤所生病。风虚冷者,因阳气衰败,则风冷乘虚而客之,以致骨髓伤败,肾冷精流,肾主骨而藏精,髓乃精之本,真阳之气不固,即前证见矣,固其本而阳气生,则前证白除。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妇人血气者,亦犹男子阳衰肾冷而为血脱气陷之病,同乎男子之肾冷精流也。
秦皮苦、涩,寒。清热燥湿,收涩,明目。归肝、胆、大肠经,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白芨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草纲目》:“气味(根)苦、平、无毒。
败酱草性味性凉,味辛、苦。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如患者伴腹部疼痛为主,加下两味药:
乌药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本草抬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癫,并解冷热。《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本草经疏》: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如患者伴便秘为主,加下两味药:
槟榔味苦、辛,性温。杀虫,消积,下气,行水。归胃、大肠经,主治虫积,如蛔虫、绦虫、蛲虫、姜片虫等,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疟疾等病证。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槟榔有驱虫、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纲目》:大腹子出岭表、滇南,即槟榔中一种腹大形扁而味涩者,不似槟榔尖长味良耳,所谓猪槟榔者是矣。盖亦土产之异,今人不甚分别。按刘恂《岭表录》云,交、广生者,非舶上槟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白嫩及老,采实啖之,以扶留藤、瓦屋子灰同食之,以祛瘴疠,收其皮入药,皮外黑色,皮内皆筋丝如椰子皮。又《云南记》云,大腹槟榔每枝有三、二百颗,青时剖之,以一片蒌叶及蛤粉卷和食之,即减涩味。观此一说,则大腹子与槟榔可通用,但力比槟榔稍劣耳。
虎杖微苦,微寒。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归肝、胆、肺经,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模型的制备:取大鼠的结肠黏膜,生理盐水洗净,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制成组织匀浆,-20℃冷冻24小时,溶冻后以4000rpm离心30min,取其上清液提纯,测定蛋白质含量,冰箱储存备用。使用时与弗氏完全佐剂按1∶1乳化,配制成抗原乳化液备用。取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40~280g,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另40只大鼠为模型动物,首次每只足跖内注射含抗原4mg乳化液0.1mL,并于第7、14、21、28天分别于足跖、背部、腹股沟、腹腔内注射抗原乳化液0.1mL。末次注射后第2天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用1.5%的福尔马林液2mL灌肠,留置1小时,用生理盐水洗脱,再用抗原液1mL灌肠,留置2小时后洗净。
上述建模及相应干预处理后第15天处死动物,迅速剖取距肛门2cm以上结肠6~8cm,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
干预及处理情况:于造模第22天时,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模型组,模型+阳性对照组(固肠止泻肠溶片),模型+本发明药物组I,本发明药物组II。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肠给予等容量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上述药物溶液2.0mL/100g体重,本发明药物则灌肠给于药液2.0mL/100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20天。
观察指标:造模及给药时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神态、活动、毛发、食量、大便和体重变化。结果发现:模型大鼠于20天左右出现腹泻,福尔马林及抗原液灌流后,模型大鼠出现脓血便,伴有食量减少、消廋、活动减少、竖毛、卷缩、毛发不光洁等表现。治疗后,给药各组动物上述症状明显改善,用本发明药物I、II动物组8~10天左右腹泻减轻或停止,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阳性对照组治疗结束时仍有4/10大鼠有腹泻。正常组大鼠均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大鼠食量明显减少,体重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同模型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在治疗后食量(P<0.01)和体重(均P<0.05)明显增加,而阳性对照组食量和体重较模型组均有一定的增加,但无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
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取18-22g小鼠20只,雌雄各半,用本发明药液于上午8时一次性灌胃给药,给药容量为0.4mL/10g,连续观察10天,记录逐日的小鼠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给小鼠灌药后,首先出现运动减少,很快恢复正常,无动物死亡现象。给小鼠灌胃给药200g/kg,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当于成人每日用量(100g,相当于1.43g/kg)的140倍,按动物系数折算,相当于70kg成人每日用量的15倍以上,有动物于一周内死亡,表明其LD 50必大于200g/kg。其结果显示小鼠给药的最大耐受量在200g/kg以上,证明口服给药很安全。本发明最重要的安全性保证有依据。
本发明药物对大白鼠的长期毒性试验:取大鼠选用两个剂量组,分别为75g/kg和22.5g/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45倍和13.5倍),同时选用蒸馏水用空白对照组。根据《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南》中的有关规定,以最高浓度、最大灌胃体积给大鼠进行灌胃,每周灌胃给药7天,连续4周,同条件饲养后,大鼠生长良好,活动自如,毛色有光泽,饮食及小便均正常,体重自然增长,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亦未出现动物死亡。各大白鼠的血液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重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中毒性损害。
本发明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剂型可以为草药汤剂、散剂、蜜炼丸剂、水合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胶剂或糖浆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粉碎时间为15~25分钟,粒度为90目;
将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将混匀后的细粉在70℃下加热30分钟,连续重复两次;
将加热后的细粉冷却后,用小瓶或包装盒分装,每8g为一袋分装。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服用方法为: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5~10g,服药四天停药一天,每十天为一疗程。
典型病例1:王女士,51岁,左下腹不适伴便次多、粘液便3年余。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腹痛腹泻,去当地诊所对症治疗后稍好转,仍每天大便2-3次,由原来稀水样变为粘液样便,经医院消炎补液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由于未继续消炎治疗,十天后前述症状又反复。自服阿莫西林、氟哌酸可减轻。平素时常复发,稍有饮食不当,吃点辛辣就拉肚。多次结肠镜检查诊断慢性结肠炎,住院服用中药、西药、灌肠等治疗都有效,但停药就复发,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且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使用下述配方:
吴茱萸20g,升麻8g,附子8g,乌药10g,小茴香10g,茯苓5g,葛根10g,白芍20g,补骨脂20g,黄芪20g,党参20g,陈皮20g,白术20g,艾叶10g,五味子6g。
服用三天后大便就成形,次数也减少每天一次,十天没吃完粘液便消失。继续服用至十天吃完后已恢复正常,去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未见异常。
典型病例2:赵女士,39岁,腹泻10余年,腹泻前腹痛,痛则即泻,泻后疼痛减轻,时有粘液便、脓便,经医院肠镜检确诊为结肠炎。多处治疗未见好转,使用如下配方:
吴茱萸30g,升麻12g,附子8g,乌药10g,小茴香10g,茯苓5g,葛根10g,白芍20g,补骨脂30g,黄芪30g,党参30g,陈皮20g,白术20g,艾叶10g,五味子6g。
服用两个疗程,20天痊愈,至今未复发。
典型病例3:贺先生,52岁,患者患慢性肠炎约7年,曾四处寻医,多方治疗,长期服用结肠炎丸等药物,但总是当时见效,过后复发。前年因急性发作住院,期间还进行激素灌肠治疗。凌晨腹泻两到三次,白天较好,晚餐后一到两次,合计每天六次左右.大便不成形,有时带少量血,畏寒,食欲不振,消化不好,形体消瘦,常觉得右腹胀,左下腹持续疼痛。由于凌晨腹泻,导致白天精神状况很差,严重影响工作。该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身体的痛苦和精神压力。使用如下配方:
柴胡10g,神曲10g,党参10g,乌梅10g,升麻10g,白术10g,小茴香10g,茯苓10g,鬼针草10g,地榆10g,补骨脂10g,秦皮10g,白芨10g,败酱草10g,乌药10g,木香10g。
用药四天后,腹泻减轻,腹胀腹痛明显减轻,十天后,每天大便2-3次,腹胀,疼痛完全消失,饭量增加,身上也感觉有劲了,两个疗程后,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增加,又继续巩固两个疗程后,所有症状都基本消失。
典型病例4:白先生,33岁,患腹痛腹胀8年,腹胀时有便秘,时有疼痛感,每2~3日便有此种感觉,常下脓血便,医院肠镜检,诊断为慢性肠炎,使用如下配方:
柴胡10g,神曲10g,党参10g,乌梅10g,升麻10g,白术10g,小茴香10g,茯苓10g,鬼针草10g,地榆10g,补骨脂10g,秦皮10g,白芨10g,败酱草10g,槟榔10g,虎杖10g。
服用本发明药物三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痊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在本发明药物治疗的167例慢性肠炎患者中,男性81例,女性86例;发病年龄28岁至77岁之间,其中以35岁至60岁最多见,约占73%;病程2年以内28例,1至5年63例,6至10年45例,10年以上31例。治疗结果治愈143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4%。本发明组合药物一般2至7天开始生效,用药10天腹痛腹胀明显减轻,用药20天~40天症状基本消失,停用后一般无复发。
Claims (6)
1.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分数比的下述原料:柴胡10份,神曲10份,党参10份,乌梅10份,升麻10份,白术10份,小茴香10份,茯苓10份,鬼针草10,地榆10份,补骨脂10份,秦皮10份,白芨10份,败酱草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包括按重量分数比的下述原料:乌药10份,木香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包括按重量分数比的下述原料:槟榔10份,虎杖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剂型为草药汤剂、散剂、蜜炼丸剂、水合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胶剂或糖浆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粉碎的步骤:将所述原料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下加热20~40分钟;
包装的步骤:将加热后的细粉冷却后,用小瓶或包装盒分装,每6~12克为一袋或一盒分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60~85℃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服用方法为: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5~10克,服药四天停药一天,每十天为一疗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810246762 CN101439150B (zh) | 2008-12-31 | 2008-12-31 |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810246762 CN101439150B (zh) | 2008-12-31 | 2008-12-31 |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9150A CN101439150A (zh) | 2009-05-27 |
CN101439150B true CN101439150B (zh) | 2011-10-26 |
Family
ID=4072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8102467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9150B (zh) | 2008-12-31 | 2008-12-31 |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391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9668B (zh) * | 2011-12-31 | 2013-07-17 | 邵常雪 | 一种临床护理用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灌肠剂 |
CN104958462A (zh) * | 2015-07-25 | 2015-10-07 | 王璐 |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
-
2008
- 2008-12-31 CN CN 200810246762 patent/CN1014391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危北海.《中药治疗慢性肠炎的进展》.《中国临床医生》.1985,(第3期),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9150A (zh) | 2009-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99959B (zh)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05107B (zh) |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32475B (zh) |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69903A (zh) | 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42271B (zh) | 医治肿瘤化疗引起的气血两虚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3432559B (zh) | 一种治疗血滞型月经减少及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5213941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41256B (zh) | 一种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 |
CN103041257B (zh) | 治疗小儿发热高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 |
CN104815037A (zh) | 一种治疗风湿蕴毒型慢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07067B (zh) |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1439150B (zh) |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041255B (zh) | 治疗小儿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 |
CN104623600A (zh) | 一种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07145B (zh) |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35190A (zh) | 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06502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鸡伤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20644B (zh) | 用于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41258B (zh) |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伴纳差不食的中药制剂 | |
CN108721540A (zh) | 治疗肝癌六种情况的中药配方 | |
CN105456933A (zh) | 一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40777A (zh) | 一种治疗肝旺脾弱型经行泄泻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67895A (zh) |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35083A (zh) | 一种用于产后抑郁症的胶囊剂 | |
CN105056073A (zh) | 医治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2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