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8628A -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8628A
CN101438628A CNA2007800161603A CN200780016160A CN101438628A CN 101438628 A CN101438628 A CN 101438628A CN A2007800161603 A CNA2007800161603 A CN A2007800161603A CN 200780016160 A CN200780016160 A CN 200780016160A CN 101438628 A CN101438628 A CN 101438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units
organic
bas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61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8628B (zh
Inventor
崔贤
孙世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8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8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8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8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6Series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2OLED comprising a fiber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棒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各自包括形成在基棒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沿基棒纵向形成并且相互形成连续接触。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接触。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在基棒上相互形成连续接触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要求获得于2006年5月4日在KIPO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06-0040641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使用低电压而获得高亮度的优点,使用有机发光的有机发光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以及由于具有驱动电压低、重量轻和体积小、视角宽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而使其同样应用于显示器件中。
有机发光是指通过使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即,在将有机层设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情况下,如果在两电极间施加电压,在阳极空穴注入到有机层中,而在阴极电子注入到有机层中。当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彼此相遇时,形成了激子。激子跃迁到基态而发光。
例如,JP-A-2005-108643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具有棒状的第一电极或在支持棒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表面上形成的有机层和在有机层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二电极。
与此相关地,第一电极形成在整个支持棒的周围,有机层形成在整个第一电极的周围,并且第二电极形成在整个有机层的周围。
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通过注入电流而发光,第一电极形成在整个支持棒的周围,以及第二电极形成在整个支持棒的周围。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支持棒的周围形成大单元件。因此,缺点在于单位面积上注入的电流量较大。
在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支持棒周围形成大单元件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联连接的情况下,实现确保所需亮度的低电压驱动是可能的。然而,注入的电流量是增加的。例如,为了制备10lm/W的器件和确保1000lm,需要100W功率。如果通过使用5V驱动,需要注入电流为20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该有机发光器件中,在基棒上形成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相互形成连续接触并且串联连接,以使有机发光器件能够与高电压和低电流的电源连接。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该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棒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各自包括形成在基棒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沿基棒纵向形成并且相互形成连续接触。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接触。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基棒;(b)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基棒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c)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多个第一电极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有机层;和(d)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多个有机层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以使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接触,从而形成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多个有机发光单元与单个电源串联连接。因此,即使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没有与各自的电源连接,也可以通过使用单个电源而实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的发光。另外,当驱动电压增加至有机发光单元的数目的倍数而注入电流量维持在单个有机发光单元所需的水平时,可以提供具有高亮度的有机发光器件。
在其上形成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的基材为棒状,并且棒状基材的沉积面积可能比板状基材的沉积面积大三倍。因此,基棒可以应用于单位面积要求高亮度的照明设备而提供高亮度。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中,当基棒旋转时,多个第一电极、多个有机层和多个第二电极可以通过使用沉积件和单个掩膜(未示出)而形成。因此,简化工艺和缩短制备时间是可能的,因而提高了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过程;
图6图示了电源与图5的有机发光器件之间的连接;和
图7是图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棒和形成在基棒上的相互连续接触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基棒可以由塑料或金属制备,并且可以是或不是中空的。
在当基棒由塑料制备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可以直接形成在塑料基棒上,或金属反射层可以形成在塑料基棒和第一电极之间而进行光的反射。
金属反射层反射从有机层传播至塑料基棒的光,以使光从有机发光器件发射至外面。因而,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在当基棒由金属制备的情况下,基棒可以由选自金、银、铝及其合金中的金属制备。
在当基棒由能够提供高反射率的金属制备的情况下,从有机层向基棒发射的光被金属基棒反射,从而使光从有机发光器件高效率地发射至外面。
同时,在当金属反射层形成在塑料基棒上的情况下或在当使用金属基棒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在金属反射层上或金属基棒上形成平坦化层,使得有机发光器件具有预先确定的平坦化。毋庸置疑,当塑料基棒上没有形成金属反射层时,可以直接在塑料基棒上形成平坦化层。
与此相关地,平坦化层可以由选自聚酰亚胺聚合物、光敏性丙烯酰类聚合物(photoacryl polymer)、保护涂层材料、BCB(苯并环丁烯)和SOG(旋涂玻璃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制备。
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包括沿着基棒外表面圆周形成的第一电极、沿着第一电极外表面圆周形成的有机层和沿着有机层外表面圆周形成的第二电极。
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在基棒上连续地连接。即,所述单元以串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与邻近的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接触,并且重复接触结构。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何一个为阳极,而另外一个为阴极。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由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和氧化锌(ITO)制备。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外一个可以由金属例如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和铅、其合金或具有多层结构的物质例如LiF/Al或LiO2/Al制备。
优选地,第一电极为由LiF/Al制备的阴极,第二电极为由透明氧化铟锡(ITO)制备的阳极。
所述有机层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但是并不限于此。
如果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阳极空穴注入至有机层中,而在阴极电子注入至有机层中。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结合转化为激子后,在激子失活时产生光,并且根据发光层的类型产生包括白光的可见光。
由于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相互形成连续接触,如果施加电压,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可以发光。
特别地,如果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相互形成连续接触,当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与邻近的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接触,第一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和最后一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与电源连接,以使多个有机发光单元使用单个电源而发光。
为了确保有机发光单元发光,不必向每个有机发光单元提供电源,而串联连接且与单个电源连接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可以发光。因此,当驱动电压增加至有机发光单元的数目的倍数而注入电流量维持与单个有机发光单元的注入电流量类似时,制备具有高亮度的有机发光器件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一种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基棒;(b)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基棒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c)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多个第一电极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有机层;和(d)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多个有机层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以使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接触,从而形成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因此,在基棒上形成各自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在步骤b中,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沉积件和设置在基棒上的圆柱形掩膜,当基棒旋转时,在基棒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本领域所知的任何方法都可以作为在基材上以规则间隔形成预先确定的图形的方法。
接下来,在步骤c和步骤d中,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形成多个有机层和多个第二电极。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将单个掩膜移至基棒上形成图形的位置,并且当基棒旋转时,通过使用沉积件而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多个有机层和多个第二电极。尽管描述了使用单个掩膜的情况,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掩膜。
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沉积物质是沉积至基棒上的,沉积面积可能比基板的大三倍。因此,在当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应用于单位面积要求高亮度的照明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高亮度。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给出了基棒旋转的描述,但是在基棒是固定的而沉积件旋转时也可以进行上述制备过程。
此外,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足够沉积件的数目为一个或多个,但是可以设置三个沉积件,以使基棒设置在三个沉积件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处(参见图2)。
在制备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中,通过使用沉积件和单个掩膜(未示出),当基棒旋转时,可以形成多个第一电极、多个有机层和多个第二电极。因此,简化了工艺并缩短了制备时间,因而提高了生产率(参见图1~6)。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如图6和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棒20和在基棒20上形成的相互连续接触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0。而且,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0与电源60串联连接。
基棒20可以由塑料或金属制备,并且可以是或不是中空的。
每个有机发光单元10包括沿着基棒20外表面圆周形成的第一电极30、沿着第一电极30的外表面圆周形成的有机层40和沿着有机层40外表面圆周形成的第二电极50。
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50中的任何一个为阳极,而另外一个为阴极。
与此相关地,优选地,第一电极30是由LiF/Al制备的阴极,而第二电极50是由透明的氧化铟锡(ITO)制备的阳极。
尽管在图6和7中未示出,有机层30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因此,如果在第一和第二电极30和50之间施加电压,在阳极空穴注入到有机层中,而在阴极电子注入到有机层中。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互结合形成激子后,激子失活时发光,并且根据发光层的类型产生包括白色的可见光。
参照图1~5将描述制备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发光单元10的有机发光器件1的方法。
如图2所示通过使用设置成三角形形式的三个沉积件70和设置在基棒20上的圆柱形掩膜,当图1的基棒20顺时针旋转时,形成如图3所示的多个第一电极30。通过相同的步骤,如图4所示多个有机层40形成在多个第一电极30上,以及如图5所示多个第二电极50形成在多个有机层40上。因此,如图6和7所示,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0纵向地形成在基棒20上并相互形成连续接触。
如图6和7所示,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0在基棒20上相互形成连续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单元10的第一电极30与邻近的有机发光单元10的第二电极50接触,并且重复接触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在基棒20上相互形成连续接触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0的有机发光器件1中,基于图6和7所示的情形,如果最右边的有机发光单元10的第二电极50和最左边的有机发光单元10的第一电极30连接到单个电源60,由于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0串联连接,使用单个电源60使所有有机发光单元10发光是可能的。

Claims (11)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
基棒;和
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各自包括形成在基棒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沿基棒纵向形成并且相互形成连续接触,和
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沿基棒纵向设置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中的设置在基棒一端的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和设置在基棒另一端的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与电源连接,以使多个有机发光单元与电源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基棒由塑料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基棒由选自金、银、铝及其合金中的材料制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基棒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之间的平坦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平坦化层由选自聚酰亚胺聚合物、光敏性丙烯酰类聚合物、保护涂层材料、BCB(苯并环丁烯)和SOG(旋涂玻璃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制备。
7、一种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棒;
(b)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基棒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一电极;
(c)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多个第一电极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有机层;和
(d)沿基棒纵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多个有机层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以使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接触,从而形成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的多个有机发光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棒在步骤b~d中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d中使用圆柱形掩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d中使用一个或多个沉积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d中使用三个沉积件并且将其设置成三角形形式,同时将所述基棒设置在该三角形的中心处。
CN2007800161603A 2006-05-04 2007-05-02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438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40641 2006-05-04
KR10-2006-0040641 2006-05-04
KR1020060040641A KR100805038B1 (ko) 2006-05-04 2006-05-04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CT/KR2007/002158 WO2007129827A1 (en) 2006-05-04 2007-05-02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8628A true CN101438628A (zh) 2009-05-20
CN101438628B CN101438628B (zh) 2012-05-30

Family

ID=3866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61603A Active CN101438628B (zh) 2006-05-04 2007-05-02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40036B2 (zh)
EP (1) EP2030482B1 (zh)
JP (1) JP4819946B2 (zh)
KR (1) KR100805038B1 (zh)
CN (1) CN101438628B (zh)
WO (1) WO2007129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5935A1 (de) * 2007-11-29 2009-06-04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Halbleiter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albleiteranordnung
JP4533963B2 (ja) * 2008-05-01 2010-09-01 フジテック・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装置
NZ597249A (en) 2009-06-15 2014-02-28 Univ Houston Wrapp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EP2545600A2 (en) * 2010-03-11 2013-01-16 Merck Patent GmbH Radiative fibers
JP6246468B2 (ja) 2010-03-11 2017-12-13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治療および化粧品におけるファイ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7726Y2 (zh) * 1988-08-12 1993-12-16
IL104052A (en) * 1992-12-10 1996-07-23 Elam Electroluminescent Ind Lt Neuronic light sources
US5753381A (en) * 1995-12-22 1998-05-19 Add Vision Inc Electroluminescent filament
JPH1054927A (ja) * 1996-08-12 1998-02-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源装置
JP2000173771A (ja) * 1998-12-10 2000-06-23 Sharp Corp ライン光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82770A (ja) * 1998-12-15 2000-06-30 Sony Corp 発光具
US6074071A (en) * 1999-06-29 2000-06-13 Elam Electroluminescent Industries Ltd. Aquarium lighting system
US6566808B1 (en) * 1999-12-22 2003-05-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king
US6538375B1 (en) * 2000-08-17 2003-03-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led fiber light source
TW575652B (en) 2001-03-07 2004-0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2280163A (ja) * 2001-03-19 2002-09-27 Isshin Kenkyusho:Kk 発光体及び発光体装置
US6753096B2 (en) * 2001-11-27 2004-06-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nvironmentally-stabl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fibers
AU2003246129A1 (en) * 2003-01-09 2004-08-10 Zhengkai Yin A electroluminescent wire and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234868A (ja) * 2003-01-28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有機el照明素子
JP2005108643A (ja) * 2003-09-30 2005-04-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el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0407228D0 (en) * 2004-03-30 2004-05-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bre or filament with lateral electric fiel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19946B2 (ja) 2011-11-24
EP2030482A1 (en) 2009-03-04
US20090079352A1 (en) 2009-03-26
CN101438628B (zh) 2012-05-30
WO2007129827A1 (en) 2007-11-15
KR100805038B1 (ko) 2008-02-20
EP2030482B1 (en) 2012-07-11
EP2030482A4 (en) 2011-10-26
JP2009535778A (ja) 2009-10-01
KR20070107981A (ko) 2007-11-08
US8040036B2 (en) 2011-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425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29263B (zh) 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81159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93647A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7434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
US926975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120091023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2009532834A (ja) 均一な発光を有する大エリアoled
CN106601768A (zh) 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85815A (zh) Oled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78667A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EP3429315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438628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9067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设备
CN105789260A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1736A (zh) 一种oled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01977458B (zh) 一种透视型单向照明光源
CN10122202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74913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403462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52617A (zh) 一种被动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4185A (zh) 新型透明oled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994023A (zh) 有机el面板
CN202749419U (zh) Oled封装结构及发光器件
JP2002367782A (ja) 有機el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0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