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4137A - 制栓型锁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栓型锁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4137A
CN101424137A CNA2008101692273A CN200810169227A CN101424137A CN 101424137 A CN101424137 A CN 101424137A CN A2008101692273 A CNA2008101692273 A CN A2008101692273A CN 200810169227 A CN200810169227 A CN 200810169227A CN 101424137 A CN101424137 A CN 101424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tumbler type
tumbler
lock apparatus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92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4137B (zh
Inventor
为实匠
片桐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4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4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1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35/007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the key being a card, e.g. perforated,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28Other locks than cylind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03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itiating engine start or s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60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486Single key
    • Y10T70/7508Tumbler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486Single key
    • Y10T70/7508Tumbler type
    • Y10T70/7559Cylinder type
    • Y10T70/7588Rotary plug
    • Y10T70/7593Sliding tumblers
    • Y10T70/7599Transverse of plu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486Single key
    • Y10T70/7508Tumbler type
    • Y10T70/7559Cylinder type
    • Y10T70/7667Operating elements, parts and adjuncts
    • Y10T70/7672Cylin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486Single key
    • Y10T70/7508Tumbler type
    • Y10T70/7559Cylinder type
    • Y10T70/7667Operating elements, parts and adjuncts
    • Y10T70/7689Tumblers
    • Y10T70/7695Pl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757Push or pull key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78Operating elements
    • Y10T70/7785Tumb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栓型锁闭装置,与具有编码图案区域的制栓型钥匙一起使用,该编码型区域包括一或多个孔与一或多个非孔部的阵列,该阵列表示该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该制栓型锁闭装置包括滑动部壳体以及当该制栓型卡片钥匙插入该制栓型锁闭装置时可相对该滑动部壳体移动的滑动部。在该支撑部与该可移动部中延伸的多个制栓,该多个制栓分别与该一或多个孔与一或多个非孔部中的一个相对应。使该制栓偏向该滑动部的弹簧。当该制栓型钥匙在插入期间与该滑动部壳体及该滑动部接合时,该制栓型锁闭装置对该制栓型卡片钥匙进行校验。该滑动部包括容纳部。该制栓的穿过该制栓型卡片钥匙之相应孔的末端容纳在相应的该容纳部中。

Description

制栓型锁闭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申请于2007年10月4日的第2007-261269号在先日本专利申请,并且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栓型(tumbler-type)锁闭装置,其与包括编码图形区域的制栓型钥匙一起使用,所述编码图形区域具有表示钥匙编码的孔阵列,其中该锁闭装置对钥匙编码进行验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多种类型的钥匙系统来防止物品、门等未经授权而为第三人使用。一般的钥匙系统使用包括把手以及细长钥匙板(亦称为钥匙片)的钥匙,所述钥匙刻有钥匙编码。将该钥匙板插入锁闭装置的锁芯而使该刻出的钥匙编码与多个盘形制栓(小的钢制零件)对齐,该盘形制栓受到设在该锁芯中的弹簧的偏压。当该钥匙板的钥匙编码与该盘形制栓所形成的钥匙形状相配时,允许用该钥匙来旋转该锁芯。这样,就使得该锁闭装置能够开启及关闭。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描述了使用卡片钥匙的卡片钥匙系统的实例。图12示出了卡片钥匙系统81。卡片钥匙系统81包括卡片钥匙82以及锁闭装置86。卡片钥匙82具有编码区域83,其包括表示钥匙编码的孔84的阵列。
图13示出了处于卡片钥匙82未插入其中之状态下的锁闭装置86(亦称为固定组件)。锁闭装置86包括支撑组件90以及由支撑组件90支撑的可移动组件88。当卡片钥匙82插入锁闭装置86以执行钥匙操作时,可移动组件88相对于支撑组件90而作移动。可移动组件88与支撑组件90可分别称为可移动侧与固定侧。多个销形制栓87设为在可移动组件88与支撑组件90中延伸。各销形制栓87包括容纳在可移动组件88内的锁销89,以及容纳在支撑组件90内的塞柱销91。通过制栓弹簧92使得塞柱销91向锁销89偏压。多个销形制栓87包括第一销形制栓87a与第二销形制栓87b。各第一销形制栓87a中,当卡片钥匙82未插入锁闭装置86中时,塞柱销91与可移动组件88及支撑组件90都接触。各第二销形制栓87b中,当卡片钥匙82未插入锁闭装置86时,锁销89和塞柱销91之间的剪切线与可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之间的剪切线对齐。
如图14所示,当正确的卡片钥匙82插入锁闭装置86时,在各销形制栓87(第一销形制栓87a与第二销形制栓87b)中,锁销89和塞柱销91之间的剪切线与可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之间的剪切线对齐。这允许可移动组件88相对于支撑组件90作移动,以使锁闭装置86可以关闭与打开。
如图15所示,若插入锁闭装置86的卡片钥匙82为不正确的钥匙,卡片钥匙82的孔84与第一销形制栓87a对齐,并且第二销形制栓87b与卡片钥匙82的无孔区域对齐。在这样的第一销形制栓87a中,塞柱销91的位置有所降低,其降低的量为锁销89的末端容纳到孔84中的量。由此,塞柱销91与可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都接合。在这样的第二销形制栓87b中,锁销89的末端通过卡片钥匙82的无孔区域85而上升。由此,锁销89与可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都接合。从而,销形制栓87禁止可移动组件88相对于支撑组件90作移动。由此,无法用不正确的钥匙来执行锁闭装置86的打开与关闭。
[专利文献1]注册号为3090369的日本实用新型
[专利文献2]第2004-76375号日本专利公开
发明内容
当卡片钥匙82从锁闭装置86中取出或者插入锁闭装置86时,各销形制栓87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量与所述卡片钥匙82的厚度相应。若卡片钥匙82较薄,销形制栓87的向上移动距离及向下移动距离则较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中销形制栓与可移动组件和支撑组件都具有较长距离的接合(即,所述销形制栓具有增加的接合长度K)。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车辆防盗装置,包括电子钥匙以及紧急情况期间使用的制栓型锁闭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与具有编码图案区域的制栓型钥匙一起使用,所述编码图案区域包括一或多个孔与一或多个非孔部的阵列,所述阵列表示所述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包括支撑部;可移动部,当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时,所述可移动部可相对所述支撑部移动;设置成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可移动部中延伸的多个制栓。在所述正确的制栓型钥匙的插入期间,所述多个制栓各自分别与所述一或多个孔或者一或多个非孔部中的一个相对应。多个偏压部,各所述多个偏压部使所述多个制栓中的相应一个向所述可移动部偏压。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根据所述多个制栓在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期间是否与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可移动部接合而执行制栓型钥匙校验。所述可移动部或者所述支撑部包括容纳部,其用于容纳各所述制栓的穿过所述制栓型钥匙的相应孔的末端。
结合附图,参考下文之以实例的方式阐述本发明主旨的描述,可明白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与优点。
附图说明
参考下文之现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可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与优点。
图1为免钥匙操作系统的方块图;
图2为用于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的锁闭装置与卡片钥匙的立体图;
图3为该卡片钥匙的平面图;
图4为不包括该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5(a)为带有正确的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及图5(b)及5(c)为带有不正确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用该卡片钥匙打开时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用该卡片钥匙关闭时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该锁闭装置在该卡片钥匙插入之前与插入期间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带有不正确的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带有无孔板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锁销与辅助部件的主视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卡片钥匙插入之前的锁闭装置的平面图;
图13为图12所述的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14为现有技术中带有正确的卡片钥匙的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现有技术中带有不正确的卡片钥匙的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描述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制栓型锁闭装置。
如图1所示,车辆1包括执行车辆操作的免钥匙操作系统2,所述车辆操作包括在非物理地操作车辆钥匙的情况下锁闭及解锁车门,以及开始及结束发动机的起动/停止。免钥匙操作系统2使用通过无线通信发射唯一ID编码(钥匙编码)的车辆钥匙(后文称为便携设备3)。免钥匙操作系统2中,车辆1发射请求该ID编码的请求信号Srq。便携设备3响应该请求信号Srq,经由窄带无线通信将包括该ID编码的ID信号Sid返回至车辆1。若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与车辆1的ID编码匹配,免钥匙操作系统2能够打开及关闭车门,并且能够起动及停止发动机。免钥匙操作系统2为电子钥匙系统的一个例子,且便携设备3为电子钥匙的一个例子。
免钥匙操作系统2包括智能进入系统4,其无需车辆钥匙的物理操作就可锁闭及解锁车门。现描述智能进入系统4。车辆1包括校验ECU5,其用于对经由窄带无线通信接收的该ID信号Sid中的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进行校验。校验ECU5连接至车外LF发射机6、车内LF发射机7、以及RF接收机8。车外LF发射机6设在车辆1的各车门中,以经由无线通信而将低频(LF带)信号发射至车外。车内LF发射机7设在车内(例如,地板等之中),以经由无线通信而将LF带信号在车内发射。RF接收机8设在车中(例如,后视镜等之中),以经由无线通信接收RF带信号。LF发射机6及7经由无线通信发射该请求信号Srq。具体地,车外LF发射机6在该车辆周围形成用于请求信号Srq的通信区域(车外通信区域)。车内LF发射机7在该遍及整个车辆内部形成用于请求信号Srq的通信区域(车内通信区域)。
校验ECU5连接至例如设在车辆外侧的门把手中的接触传感器9。接触传感器9检测有人在车门锁闭时触摸车把手10以解锁车门。校验ECU5连接至例如设在门把手10中的锁闭按钮11。按动锁闭按钮11以锁闭已解锁的车门。校验ECU5连接至车门ECU12,其经由车内LAN13控制车门的锁闭与解锁。车门ECU12通过根据来自校验ECU5的命令驱动门锁电机14而锁闭及解锁车门。
便携设备3包括通信控制单元15,其控制同车辆1进行的无线通信。通信控制单元15连接至接收LF带信号的LF接收单元16,以及根据通信控制单元15的命令发射RF带信号的RF发射单元17。LF接收单元16解调LF带信号,所述信号由LF接收机电路19中的LF接收天线18接收,并且将该已解调的信号提供至通信控制单元15作为已接收数据。RF发射单元17用RF发射机电路20对来自通信控制单元15的发射数据进行调制、使用便携设备3所唯一的ID编码生成RF带的ID信号Sid、并且将该ID信号Sid从RF发射天线21发射。
当车辆1处于停泊状态(发动机停止且车门锁闭),校验ECU5间歇地将LF带的请求信号Srq发射至车外LF发射机6,并且在车辆周围形成车外通信区域。当便携设备3进入该车外通信区域并且用LF接收单元16接收该请求信号Srq时,便携设备3响应该请求信号Srq而将该ID信号Sid发射至RF发射单元17作为该RF带无线信号,该ID信号Sid包含寄存在存储器22中的ID编码。校验ECU5中,用寄存在存储器23中的该ID编码对包含在该ID信号Sid之内并且由RF接收机8接收的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进行校验(车外校验)。当该车外校验完成,经过固定的时间段之后,校验ECU5在存储器23中设置车外校验标志,并且在该时间段期间激活处于待机状态的接触传感器9。当已激活的接触传感器9检测到该车外门把手已被触摸时,车门ECU12通过门锁电机14生成某一方向上的转动而解锁已锁闭的车门。
在车辆1处于未移动的情况下(发动机停止且车门解锁),当检测到按动锁闭按钮11时,校验ECU5将该请求信号Srq发射至车外LF发射机6。校验ECU5对响应该请求信号Srq而从便携设备3返回的该ID信号Sid执行车外校验。当该车外校验完成时,校验ECU5向车门ECU12提供车门锁闭请求。车门ECU12响应该车门锁闭请求而通过门锁电机14生成另一个方向上的转动而锁闭已解锁的车门。
免钥匙操作系统2包括一次按压式(one-push)发动机起动系统24,其使得能够通过仅操作车辆开关而起动及停止发动机。不必物理操作车辆钥匙。现描述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车辆1包括对发动机25执行点火控制与燃料喷射控制的发动机ECU26、根据换档杆的操作而控制自动传动的换档机构ECU27、以及执行用于车内电气元件供电管理的供电ECU28。ECU26~28经由车内LAN13连接至包括校验ECU5在内的各个ECU。
切换车辆1的供电状态时操作的发动机开关29设在车辆1的驾驶座附近。发动机开关29为按动操作(push operation)型,并且包括受按动的开关部29a。发动机开关29通过电气配线连接至供电ECU28。发动机开关29具有将发动机25切换至已起动状态或已停止状态的发动机起动与停止功能,以及将车辆1的动力供应状态切换至OFF状态、ACC ON状态,或者IG ON状态的动力供应转换操作功能。
供电ECU28连接至检测车辆1的行进速度的车速传感器30,以及检测刹车板的踩踏量的刹车传感器31。供电ECU28基于来自车速传感器30的车速信息识别车辆1的当前行进速度,并且根据来自刹车传感器31的刹车板踩踏量信息判定该刹车板的踩踏。供电ECU28连接至ACC继电器32、IG继电器33、以及起动器继电器34,所述ACC继电器33连接至各个车内配件,所述IG继电器33连接至发动机ECU26,所述起动器继电器34连接至发动机25的起动器电机。
在该车外校验完成且车门解锁时,校验ECU5使用门控灯开关35得出驾驶员随着车门打开而进入车辆。校验ECU5通过将该请求信号Srq发射至车内LF发射机7而在整个车辆内部形成该车内通信区域。当使用RF接收机8从位于该车内通信区域中的便携设备3接收作为响应的该ID信号Sid时(车内校验),校验ECU5将包含在该ID信号Sid中的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与寄存在校验ECU5中的该ID编码进行校验。当该车内校验完成时,校验ECU5在存储器23中设置车内校验完成标志。
当驾驶员按动发动机开关29以切换车辆1的动力供应状态时,供电ECU28首先检查校验ECU5,并且判定该车内校验是否完成。当由校验ECU5通知该车内校验已完成时,供电ECU28得出该车内校验已完成。当由校验ECU5通知该车内校验还未满足时,供电ECU28指令校验ECU5重新执行该车内校验,并且重新检查该车内校验是否已完成。甚至在校验ECU5重新执行该车内校验后,供电ECU28还是判定该车内校验还未完成,除非由校验ECU5通知该车内校验已完成。
当在该刹车板被踩踏且发动机25停止的状态下按压发动机开关29时,只要该车内校验满足,供电ECU28激活三个继电器32~34以起动发动机25,然后向发动机ECU26输出激活信号。当接收该激活信号时,发动机ECU26检查该车内校验的结果,然后通过执行经由加密通信的配对来检查校验ECU5与发动机ECU26的配对是否正确。若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发动机ECU26开始点火控制以及燃料喷射控制以起动发动机25。在车辆1停止移动(车速“0”)且发动机25仍然运行的时候按动发动机开关29的状态下,供电ECU28停用所有的继电器32~34以停止发动机25。
在满足以下条件,即发动机25停止、该车内校验完成、且该换档杆处于P范围位置的情况下,当按动发动机开关29,但未踩踏该刹车板时,无论何时按动发动机开关29,供电ECU28依次将该动力供应状态转换为OFF状态→ACCON状态→IG ON状态→OFF状态。上述情况下,当按动发动机开关29一次时,车辆1的该动力供应状态从OFF状态切换为ACC状态。此状态后,当再按动发动机开关29一次时,车辆1的该动力供应状态切换为IG ON状态。此状态后,当再按动发动机开关29一次时,车辆1的该动力供应状态返回为OFF状态。
车辆1包括防盗机构系统36,用于使用结合在便携设备3中的通信标签组件执行无线ID校验。防盗机构系统36包括防盗机构ECU37。防盗机构ECU37包括CPU及存储器,并且连接至车内LAN13。防盗机构ECU37连接至应答机钥匙线圈38,其用作防盗机构系统36的车辆天线。应答机钥匙线圈38绕在发动机开关29的壳体中的开关部29a周围。便携设备3结合有用于发射该唯一的ID编码数字的应答机(亦称为通信标签组件)。
现描述防盗机构系统36。通过将便携设备3放置在应答机钥匙线圈38附近而从应答机钥匙线圈38发射驱动无线电波Siv。该驱动无线电波Siv激活便携设备3中的应答机39,这样,便携设备3作出响应而返回应答机编码信号Str。防盗机构ECU37对该应答机编码信号Str包含的编码数字进行ID校验(防盗机构校验)。为了通过按动发动机开关29而起动发动机25,检查该车内校验的完成情况作为鉴定操作。当进行该检查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用免钥匙操作系统2且该ID校验完成(车内校验完成),或者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当使用免钥匙操作系统2或者防盗机构系统36时,该ID校验完成。
现描述图2所示的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当必须使用机械钥匙的物理钥匙操作来锁闭及解锁车门时,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是有利的。由于智能进入系统4是电气型的,若智能进入系统4失效或者便携设备3的电池耗尽时,则无法同通过智能进入系统4来锁闭及解锁车门。使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来使得车门能够在这些情况下锁闭及解锁。
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包括附接在车门1a(驾驶座车门)外壁的锁闭装置41,以及机械钥匙42。将机械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并且物理地操作以打开(解锁状态)或关闭(锁闭状态)锁闭装置41。较佳实施例中,机械钥匙42为卡片型(平板型),由此亦称为卡片钥匙42。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可称为卡片钥匙型车门锁闭系统。在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插入孔43中的状态下,通过将卡片钥匙42从起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例如,向上)而锁闭车门。在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插入孔43中的状态下,通过将卡片钥匙42从起始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例如,向下)而解锁车门。锁闭装置41为制栓型锁闭装置的一个例子,卡片钥匙42为制栓型钥匙的一个例子。
在诸如智能进入系统4失效或者便携设备3的电池耗尽等紧急情况下,使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卡片钥匙42在紧急情况下用作紧急钥匙。卡片钥匙42是平的,且尺寸与一般的信用卡类似。由此,可以与信用卡相同的方式,将卡片钥匙42放在钱夹、名片盒等中携带。
如图3所示,卡片钥匙42的钥匙体44(也称为壳部)具有编码图案区域45。编码图案区域45中形成一或多个孔46以及一或多个非孔部47。编码图案区域45中的孔46与非孔部47的阵列(图案)表示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机械钥匙的钥匙编码。孔46与非孔部47以图3中的箭头A与B的方向形成在编码图案区域45中。图3所示的例子中,一共有14个(一列7个,共两列)孔46与非孔部47。孔46与非孔部47的总数量并不限于14个,而是可根据所需的安全级别、钥匙及锁闭装置的尺寸、成本等进行改变。编码图案区域45设在钥匙体44的远端附近。各个孔46可为穿过钥匙体44的圆形通孔,如穿孔,但其不是必须为圆形的。
如图4~8所示,锁闭装置41包括滑动部壳体48。滑动部壳体48为锁闭装置41的本体部,且为盒形。滑动部壳体48的侧壁上形成有钥匙插入孔43(见图2)。滑动部壳体48附接至车门1a的外壁。滑动部49容纳在滑动部壳体48中的容纳空间48a中,以使其可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直线移动)。滑动部49由板形成。滑动部49可在滑动部壳体48的容纳空间48a中以R1方向(图6)以及R2方向(图7)移动。滑动部壳体48为支撑部的一个例子。滑动部49为可移动部的一个例子。滑动部壳体48可称为锁闭装置41的固定侧,并且滑动部49可称为锁闭装置41的可移动侧。
滑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设有多个销形制栓50以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并且使得当未使用正确的卡片钥匙42时,无法进行锁闭及解锁操作。当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所述多个销形制栓50各面向孔46及非孔部47中的一个。由此,销形制栓50的数量与卡片钥匙42上的孔46和非孔部47的总数量相等。销形制栓50为制栓部的一个例子。
各销形制栓50包括塞柱销52,其可移动地容纳在形成于滑动部壳体48中的壳体侧容纳孔51之中,以及包括锁销54,其可移动地容纳在形成于滑动部49中的滑动部侧容纳孔53之中。通过容纳在壳体侧容纳孔51之中的制栓弹簧55使销形制栓50保持朝滑动部49偏压。锁销54长于塞柱销52。锁销54的末端形成圆形表面,例如,半球状表面。制栓弹簧55为偏压部的一个例子。
销形制栓50包括一或多个第一销形制栓50a,其中锁销54较短,以及一或多个第二销形制栓50b,其中锁销54较长。
第一销形制栓50a位于与插入锁闭装置41的正确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相对应的位置。当如图4状态所示的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或者如图5(b)状态所示的使得第一销形制栓50a进入不正确的卡片钥匙42的孔46时,各第一销形制栓50a的塞柱销52与滑动部壳体48及滑动部49都接合(形制栓接合状态),接合长度为恒定的接合长度K,并且限制滑动部49的移动。当如图5(a)状态所示地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一销形制栓50a利用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而克服相应的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向上移动,移动量与该接合长度K相对应。各第一销形制栓50a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塞柱销52的两个组件之间的剪切线)变得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滑动部49的滑动表面)对齐(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中的第一销形制栓50a不限制滑动部49的移动。
第二销形制栓50b位于与插入锁闭装置41的正确卡片钥匙42的孔46相对应的位置。当如图4状态所示的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或者如图5(a)所示的使得第二销形制栓50b进入正确的卡片钥匙42的孔46时,各第二销形制栓50b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中的第二销形制栓50b不限制滑动部49的移动。当如图5(c)状态所示的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二销形制栓50b利用非孔部47而克服相应的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向上移动。第二销形制栓50b与滑动部壳体48及滑动部49都接合(销形制栓接合状态),并且限制滑动部49的移动。各第二销形制栓50b的上升量为各第二销形制栓50b中的锁销54的接合长度K。
滑动部49通过传递机构(未示)连接至锁定插销(未示)或者车门1a的车门锁闭部。该传递机构将滑动部49的移动传递及转换为该锁定插销的打开与关闭。参见图7与8,当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滑动部49变得从中间位置在两个方向上移动。当滑动部49以一个方向(图6中的箭头R1方向)从该中间位置移动时,该传递机构将滑动部49的该移动转换为该锁定插销的凸出操作以锁闭车门1a。当滑动部49以另一个方向(图7中的箭头R2方向)从该中间位置移动时,该传递机构将该移动转换为该锁定插销的回缩操作以解锁车门1a。
如图4~8所示,滑动部49具有与钥匙插入孔43连通的钥匙槽49a。钥匙槽49a具有与销形制栓50的末端接触的表面。这一表面包括多个销容纳凹槽56。销形制栓50(锁销54)的该末端容纳在相应的销容纳凹槽56中。各销容纳凹槽56用以增加相应销形制栓50的上升量,并且增加销形制栓50的接合长度K。此外,各销容纳凹槽56从钥匙槽49a起的深度,系使得该接合长度K在一范围内为最大来决定的,在该范围内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卡片钥匙42的边缘能够进入锁销54的末端下的间隙中。销容纳凹槽56的深度决定为,可使得锁销54的半球形末端的一部分从销容纳凹槽56露出。销容纳凹槽56为容纳部的一个例子。
销容纳凹槽56与钥匙槽49a的关系为,钥匙槽49a被从各销容纳凹槽56的底部(收纳相应销制栓50的末端的座面)到滑动部49和滑动部壳体48间剪切线之间的部分隔开。换言之,钥匙槽49a在滑动部49中以位于从销容纳凹槽56的底部到滑动部49和滑动部壳体48间剪切线当中的某个中间高度处延伸。
现描述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操作。
当驾驶员试图进入处于停泊状态(发动机停止、车门锁闭的状态)的车辆1时,若免钥匙操作系统2失效或者便携设备3的电池耗尽,无法用免钥匙操作系统2来解锁车门。这样,驾驶员使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来解锁车门1a。驾驶员可将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卡片钥匙42放在钱夹、名片盒等中携带。驾驶员将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插入孔43。当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滑动部49处于中间位置。
如图4所述的状态,当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二销形制栓50b处于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然而,第一销形制栓50a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第一销形制栓50a限制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作移动。由此,即使有人将其手指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插入孔43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之时,也不能移动滑动部49。以此方式,可防止锁闭装置41未经授权而打开与关闭。
当将卡片钥匙42插入钥匙插入孔43时,卡片钥匙42的边缘进入销形制栓50的末端之下的间隙,并且藉此升高销形制栓50,如图8所示的状态。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钥匙插入孔43时,锁闭装置41的销形制栓50面向卡片钥匙42的相应孔46及非孔部47。若卡片钥匙42为正确的钥匙,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位于与第一销形制栓50a相应的位置,且卡片钥匙42的孔46位于与第二销形制栓50b相应的位置,如图5(a)所示的状态。
若卡片钥匙42为正确的钥匙,通过卡片钥匙42的相应非孔部47克服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使得各第一销形制栓50a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为与卡片钥匙42的板厚和销容纳凹槽56的深度之和。第一销形制栓50a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第二销形制栓50b配合进入卡片钥匙42的相应孔46中,并且由此通过制栓弹簧55使第二销形制栓50b朝向滑动部49,并且第二销形制栓50b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
第一销形制栓50a与第二销形制栓50b处于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下。由此,锁闭装置41处于滑动部可移动状态,该状态下,滑动部49可相对滑动部壳体48移动。当锁闭装置41处于滑动部可移动状态时,可使用卡片钥匙42使该滑动部49从该中间位置移动。因此,若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中且以一个方向移动(图6中的箭头R1的方向)以使滑动部49以该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的状态),该移动则由传递机构传递至锁定插销。这使得该锁定插销从凸出位置回缩,并且解锁车门1a。
每个销形制栓50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必须互相面对面而使得销形制栓50可向上及向下移动。即,除非各销形制栓50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互相面对,否则无法从锁闭装置41中取出卡片钥匙42。因此,解锁车门1a之后,驾驶员通过将滑动部49移动至该中间位置而将卡片钥匙42返回至初始位置,以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中取出。然后,驾驶员从锁闭装置41中拔出卡片钥匙42,然后握着卡片钥匙42进入车辆。驾驶员以这样的方式执行卡片钥匙操作以进入车辆。
当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锁闭车门1a时,将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中,该锁闭装置41中的滑动部49处于中间位置。然后,驾驶员以另一方向移动卡片钥匙42(图7中箭头R2的方向)以使滑动部49以该另一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的状态)。这样,滑动部49的该移动由该传递机构传递至该锁定插销。这使得该锁定插销从回缩位置凸出,以锁闭车门1a。当锁闭车门1a后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取出时,驾驶员通过将滑动部49移动至中间位置而使卡片钥匙42返回至该起始位置。然后,以与使用锁闭装置41a解锁车门1a相同的方式,驾驶员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拔出。
现描述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的情况。所述不正确的钥匙为其孔46与非孔部47的阵列与正确的卡片钥匙42不相对应的卡片钥匙。若该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如图9的状态所示,卡片钥匙42的孔46位于面向一些第一销形制栓50a的位置。此外,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位于面向一些第二销形制栓50b的位置。
当面向卡片钥匙42的孔46时,各第一销形制栓50a配合进入相应的孔46并且通过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推向滑动部49。由此,第一销形制栓50a转换为销形制栓接合状态,该状态中,塞柱销52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都接合,接合长度为该接合长度K。这限制了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本情况下的该接合长度K与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非孔部47面向第一销形制栓50a的情况下塞柱销52的升高量相对应。即,该接合长度K对应于卡片钥匙42(非孔部47)的板厚与销容纳凹槽56的深度之和。
此外,当各第二销形制栓50b位于面向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的位置,非孔部47克服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将第二销形制栓50b向上推,其距离与卡片钥匙42的板厚与销容纳凹槽56的深度之和相对应。由此,第二销形制栓50b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该状态中,锁销54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都接合,接合长度为该接合长度K,即由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向上推的长度。这限制了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
因此,当一或多个销形制栓50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时,滑动部49无法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该状态称为锁闭装置41的滑动部固定状态。当锁闭装置41处于该滑动部固定状态时,使用插入锁闭装置41的卡片钥匙42无法将滑动部49从该中间位置移动。由此,若插入锁闭装置41的卡片钥匙42为不正确的钥匙,则无法执行车门1a的锁闭与解锁。
现参考图10描述另一个未授权钥匙操作的例子,其中平板部57插入锁闭装置41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并且试图未经授权而对锁闭装置41进行打开或锁闭。若平板部57插入锁闭装置41,平板部57克服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将第一销形制栓50a和第二销形制栓50b都向上推。第一销形制栓50a切换至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然而,第二销形制栓50b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其中锁销54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都接触。
若平板部57作为未授权或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以执行未经授权或不正确的钥匙操作,第二销形制栓50b则用以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由此,第二销形制栓50b将锁闭装置41切换至该滑动部固定状态。这样,即使第三人试图通过将平板部57插入锁闭装置74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来执行未经授权的钥匙操作,滑动部49也无法移动。结果,当以与使用不正确的钥匙相同的方式,使用这种类型的平板部57执行未经授权的钥匙操作时,无法打开锁闭装置41。
较佳实施例中,滑动部49包括用于部分容纳销形制栓50的末端的销容纳凹槽56。这增加了销形制栓50的移动量。销形制栓50的接合长度K根据销形制栓50的移动量而增加。由此,较佳实施例中,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得以增加。这使得可进一步阻止锁闭装置41的不正确操作。
若第三人试图不正确地移动滑动部49,比现有技术中的接合长度更长的接合长度K增加了强行使销形制栓50不接合所需的外力。这使得滑动部49的不正确移动变得困难。当与电子钥匙系统配合使用作为车辆防盗设备时,难以以不正确的方式打开的该锁闭装置41是具备优点的。
本实施例的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在滑动部49的钥匙槽49a中与销制栓50的末端部接触表面上形成用于容纳各销形制栓50的末端的一部分的销容纳凹槽56。由此,各销形制栓50的向上移动量与向下移动量除卡片钥匙42的厚度之外还包括销容纳凹槽56的深度。由此,通过在锁闭装置41中形成销容纳凹槽56可增加销形制栓50的向上移动量与向下移动量。此外,各销形制栓50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接合的较长接合长度K增大了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因此,以较高水平的锁闭强度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这进一步阻止了锁闭装置41的不正确的锁闭与解锁操作。
(2)卡片钥匙42包括编码图案区域45,其通过在卡片材料(板材料)中形成的孔46的存在与不存在来表示的钥匙编码。在卡片钥匙42中形成该钥匙编码时,孔46可由具有闭合底部的凹槽来代替。然而,该卡片钥匙42须较厚以使得底部凹陷有足够的深度。这种较厚的卡并非较佳。由于孔46穿通卡片钥匙42,因此较佳实施例的卡片钥匙42较薄。
(3)接合长度K并不取决于卡片钥匙的厚度。由此,尽管使用较薄的卡片,锁闭装置41的锁闭强度大于现有技术的锁闭强度。卡片钥匙42可容纳在钱夹等较小的空间中。由此,可容易地携带卡片钥匙42。
(4)卡片钥匙42用作免钥匙操作系统2的紧急钥匙,并且无需将机械钥匙容纳在便携设备3中作为紧急钥匙。由此,便携设备3可省略紧急钥匙,并且通过省略该机械钥匙而使得便携设备最小化。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具体的,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下列形式实现。
销形制栓50的锁销54不必为单个组件,而是可形成为如图11所示的多个组件。这样,锁销54包括圆柱形本体部61以及末端销62,所述末端销62与本体部61分开且与卡片钥匙42接触。用以使得卡片钥匙42能够平滑地插入锁闭装置41中的末端销62为圆形,且可为球形或圆柱形。当将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或者当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中取出时,末端销62可旋转。若销形制栓50包括末端销62,卡片钥匙42能够平滑地插入锁闭装置41中,以减少卡片插入过程中的阻碍。末端销62可为球或辊子。末端销62为辅助部件的一个实例。
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机械钥匙不限于类似于信用卡的极薄、板形的卡片钥匙42。该机械钥匙可比信用卡厚,但比其小,如存储卡之类。这样,可将卡片钥匙42容纳在便携设备之类的存储卡插槽中。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该机械钥匙并不限于卡片形的钥匙体,而是可为较小厚度的钥匙形。只要锁闭装置41可以操作,该机械钥匙可薄于信用卡,且其可具有容许挠性弯曲的厚度。
锁闭装置41并不限于使用卡片钥匙42手动移动滑动部49的结构。可采用使用传感器检测所有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并且使用电机的动力移动滑动部49的电气结构。
锁闭装置41并不限于可移动部(滑动部49)直线滑动的滑动型,而是可为通过钥匙转动该可移动部件的可旋转型。
使各销形制栓50偏压的偏压部并不限于弹簧,而是可为橡胶材料。
继电器32~34的启动并不限于通过供电ECU28的电气控制,而是可为通过钥匙的物理操作使得继电器在启动与停止状态间切换的机械型。
锁闭装置41并不限于包括销形部件的销形制栓型,而是可为板形制栓部的盘形制栓型。
卡片钥匙42可为嵌入应答机的IC卡钥匙。这样,可使用卡片钥匙42进行防盗机构校验。
该电子钥匙系统并不限于免钥匙操作系统2,所述免钥匙操作系统2中,只要驾驶员携带正确的便携设备3,就自动允许或执行车门的锁闭与解锁以及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止。在电子钥匙中形成多种操作按钮的无线钥匙系统也可使用,所述无线钥匙系统中,当按动这些按钮时,经由无线通信将操作请求命令以及钥匙编码发射至车辆1。
车辆1的发动机起动与停止系统并不限于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而是可为机械操作发动机起动及停止系统,所述机械系统中,将机械钥匙插入发动机起动及停止钥匙芯中并且转动,以起动或停止发动机。
使用卡片钥匙42的机械操作钥匙系统不必限于在智能进入系统4的紧急状态期间使用,而是可在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的紧急状态期间使用。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卡片钥匙42的机械操作钥匙系统仅需在智能进入系统4或一按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之一的情况下采用。
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并不限用于车辆1,而是可用于多种打开与关闭组件,诸如,房门等。
销容纳凹槽56可形成在滑动部壳体48中。这样,制栓弹簧55可形成在滑动部49中。
在此的例子及实施例应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此给出的细节,而是可在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及等同物之内进行修改。

Claims (7)

1、一种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与具有编码图案区域的制栓型钥匙一起使用,所述编码图案区域包括一或多个孔与一或多个非孔部的阵列,所述阵列表示所述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包括:
支撑部;
可移动部,当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时,所述可移动部可相对所述支撑部移动;
设置成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可移动部中延伸的多个制栓,在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插入期间,所述多个制栓各自分别与所述一或多个孔或者一或多个非孔部中的一个相对应;及
多个偏压部,所述多个偏压部分别使所述多个制栓中的相应一个向所述可移动部偏压;
其中,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执行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校验,该校验根据所述多个制栓在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期间是否与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可移动部接合而进行;及
所述可移动部或者所述支撑部包括容纳部,其用于容纳各所述制栓的穿过所述制栓型钥匙之相应孔的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锁闭装置,还包括:
设在所述制栓的末端的辅助部件,其用于减小在将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锁闭装置的钥匙插入孔之时以及将所述制栓型钥匙从所述锁闭装置的钥匙插入孔取出之时的阻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中:
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用于与车辆的电子钥匙系统一起使用;
所述电子钥匙系统包括能够经由无线通信发射钥匙编码的电子钥匙,当所述电子钥匙的钥匙编码正确时,所述电子钥匙系统允许或执行所述车辆的操作,并且,所述车辆可以通过紧急钥匙的操作来操作;及
所述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设为所述紧急钥匙的钥匙编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中所述制栓型钥匙为卡片钥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中各所述孔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制栓型钥匙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锁闭装置,其中:
所述可移动部或者所述支撑部包括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其中的钥匙槽;
所述容纳部包括与所述制栓的所述末端接触的底部;及
所述钥匙槽形成在被从所述容纳部的底部到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支撑部间剪切线的部分隔开的位置。
7、一种车辆防盗装置,包括:
电子钥匙系统;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急情况的制栓型锁闭装置。
CN2008101692273A 2007-10-04 2008-09-28 制栓型锁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4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1269 2007-10-04
JP2007261269 2007-10-04
JP2007261269A JP2009091746A (ja) 2007-10-04 2007-10-04 コード孔照合式錠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137A true CN101424137A (zh) 2009-05-06
CN101424137B CN101424137B (zh) 2011-12-21

Family

ID=4052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22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4137B (zh) 2007-10-04 2008-09-28 制栓型锁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56741B2 (zh)
JP (1) JP2009091746A (zh)
CN (1) CN1014241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7914A (zh) * 2009-05-13 2011-02-0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通信可否设定系统以及通信可否设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0190B2 (ja) * 2007-10-04 2012-06-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コード凹凸照合式キーシステム
JP5021522B2 (ja) * 2008-02-26 2012-09-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カード型電子キー
US8089343B2 (en) * 2008-09-25 2012-01-03 Denso Corporation Smart entry system
JP2011027085A (ja) * 2009-07-29 2011-02-10 Honda Lock Mfg Co Ltd エンジンのスタート・ストップスイッチ装置
JP2015074361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US11027699B2 (en) 2019-09-13 2021-06-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ckup key with wireless capabilities
US11566443B2 (en) 2019-09-13 2023-01-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olding backup ke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140145C (no) * 1977-04-06 1979-07-11 Elkem Spigerverket As Anordning ved laas.
US5986564A (en) * 1984-03-28 1999-11-16 Computerized Security Systems, Inc. Microcomputer controlled locking system
JPH0341008Y2 (zh) * 1985-03-04 1991-08-28
JPS63147074A (ja) * 1986-12-10 1988-06-20 株式会社 斉工舎 南京錠
NO166248C (no) * 1988-05-24 1991-06-19 Trioving As Anordning ved omkodbar hullkortlaas.
US5181407A (en) * 1991-11-13 1993-01-26 Wu Wen Yin Card lock and a punchable key card
JP3572424B2 (ja) * 1995-03-15 2004-10-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FR2745728B1 (fr) * 1996-03-08 1998-04-10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Catalyseur comprenant un phyllosilicate 2:1 trioctaedrique prepare en milieu fluorure et procede d'hydroconversion de charges petrolieres
JP3090369U (ja) 2002-05-30 2002-12-06 シャーロ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付カードキー
JP3809636B2 (ja) 2002-08-16 2006-08-16 シャーロック株式会社 錠装置
JP4528587B2 (ja) * 2004-09-21 2010-08-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携帯機
JP4555206B2 (ja) * 2005-10-17 2010-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子キ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7914A (zh) * 2009-05-13 2011-02-0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通信可否设定系统以及通信可否设定方法
CN101967914B (zh) * 2009-05-13 2013-03-27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通信可否设定系统以及通信可否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6741B2 (en) 2011-06-07
US20090091434A1 (en) 2009-04-09
JP2009091746A (ja) 2009-04-30
CN101424137B (zh)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137B (zh) 制栓型锁闭装置
CN101463674B (zh) 机械钥匙编码校验系统
CN101403262B (zh) 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
JP3142508B2 (ja) 車両電子キー装置
CN101113647B (zh) 钥匙系统
CN101408077A (zh) 制栓型钥匙
CN101487361B (zh) 机械钥匙编码校验系统
JP2014118694A (ja) ロック装置
JP2009235668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CN101487360B (zh) 机械钥匙编码校验系统
JP2014120233A (ja) ロック装置
JP2007277924A (ja) キー装置
JP2001130381A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装置
JP4355068B2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装置
JP5165465B2 (ja) カードキーおよびキーシリンダ
JP2009293187A (ja) カードキーおよびキーシリンダ
JP2003291778A (ja) スマートイグニッション装置の操作機構
JP2007277927A (ja) キー装置
JP2007277922A (ja) キー装置
JP2007277920A (ja) キ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