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3801A -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3801A
CN101423801A CNA2008102300753A CN200810230075A CN101423801A CN 101423801 A CN101423801 A CN 101423801A CN A2008102300753 A CNA2008102300753 A CN A2008102300753A CN 200810230075 A CN200810230075 A CN 200810230075A CN 101423801 A CN101423801 A CN 101423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yceps militaris
link
cordyceps
silkworm
fung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300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福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2300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23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23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3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该方法是将经驯化的野生蛹虫草菌种自然接种到活体蚕蛹体表面,经营养生长和催蕾转化,以及子实体培养三个阶段后获得蛹虫草。该人工培养方法是利用活体蚕蛹内奇生的方式培养蛹虫草,该种方法是模拟野生冬虫夏草自然生长的环境和规律培养出的蛹虫草,其活性成分基本上与冬虫夏草相近似。

Description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神奇药用与滋补功效为一体的珍贵药材,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其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虫草性甘、温平,具有较强的滋补功能,在中医药中常作重要引剂,对肺肾两虚、腰酸膝痛、阳萎贫血等有较好的疗效。然而,因野生的冬虫夏草受到无序的采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资源奇缺,而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又要受到其生长特性和寄主单一这些条件的限制,所以,仿野生冬虫夏草目前还没有发现成功的报道。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培养的虫草通称为蛹虫草均采用腐生的方式。如中国专利1429901A号公告的“药食并用型虫草菌片的培养方法”给出一个具体例子。该培养方法采用牛奶粉、蔗糖、味精、酵母粉、牛肉膏、蛋白冻、维生素C和B1、山梨酸钾、磷酸二氢钾、大米和硫酸亚铁为培养基,并经过灭菌和接种等工序培养蛹虫草。但,由于野生冬虫夏草是真菌奇生于鳞翅目等昆虫,如蝙蝠蛾幼虫体的子座所形成的蛹、虫子实体,其生长所需的营养是依靠虫体提供,而该种方法中的培养基只是人为地添加一些营养成分,所以,所培养出的蛹虫草所含有的活性成份,很难达到与其相同的药用价值与滋补功效。
中国专利1019816B号公告的“蚕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方法”中提出将蛹虫草菌种接种于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液体菌液,数天后将液体菌液注入到体表消毒处理的蚕蛹内,利用蚕蛹的尸体继续培养,直至获得蛹虫草子实体。蚕蛹尸体虽然具有昆虫的活性成分,但其没有遵循蛹虫草菌种从活体昆虫内奇生后再生长的自然规律,所以,采用该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蛹虫草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药用价值与滋补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仿野生冬虫夏草自然生长环境和规律的方式来提高蛹虫草质量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本发明所提出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是将经驯化的野生蛹虫草菌种自然接种到活体蚕蛹体表面,经营养生长和催蕾转化,以及子实体培养三个阶段后获得蛹虫草。将虫草菌种奇生在活体蚕蛹内的方式培养虫草子实体,用这种仿野生冬虫夏草自然生长环境和规律培养出来的蛹虫草含有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同或相近似的活性成份,具有很高药用与滋补功效;同时,蛹虫草菌种奇生在活体蚕蛹后,有部分蚕蛹羽化成染菌蚕蛾,菌种奇生的蚕蛾也能生长出蛹虫草子实体。
所述营养生长阶段中,将液体菌种接种在经表面杀菌的活体蚕蛹体上,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培养期为20-30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5-70%。在营养生长阶段中,当活体蚕蛹中有1/3-1/2染蛹虫草菌时,将室内温度调控到14-19℃,室内空气湿度调控在50-70%,以使部分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能羽化为染蛹虫草菌蚕蛾。在蚕蛹羽化成蚕蛾后,将室内温度调控到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80%。
所述催蕾转化阶段是在营养生长期的7-15天后进行,催蕾转化时的室内温度为12-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85%。
在子实体培养阶段中,室内温度为18-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90%,待子实体顶端长出子囊孢子后,即可适时采集。
所述野生蛹虫草菌种是经振荡培养的方式所获得的液体蛹虫草菌种。
本发明所提出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是利用活体蚕蛹内奇生的方式培养蛹虫草,该种方法是模拟野生冬虫夏草自然生长的环境和规律培养出的蛹虫草,其活性成分基本上与冬虫夏草相近似。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该种蛹虫草进行过检测鉴定,其中,表1是由《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蛹虫草检测的结果,表2是由《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柞蚕蛾虫夏的检测结果。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培养方法中的虫草酸和虫草素,以及各种氨基酸等活性成份与野生冬虫夏草基本相同,有些活性成份高于野生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
表1
Figure A200810230075D00051
表2
Figure A200810230075D00052
Figure A200810230075D0006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培养菌种:将野生蛹虫草菌种经己知的人工分离、提取、纯化、驯化步骤选择出优良蛹虫草菌种,再将选出的优良蛹虫草菌种经72小时振荡培养以获得液体蛹虫草菌种;
选择蚕蛹:选出优良的活体蚕蛹,并对其表面进行杀菌,然后将经杀菌的活体蚕蛹装入培养容器内;
营养生长:首先染菌期培养,将液体菌种接种于培养容器内的活体蚕蛹表面,并将装有培养容器的室内温度15℃,培养期为20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5%;羽化期培养,当活体蚕蛹有1/3-1/2感染蛹虫菌时,将室内温度调控到14-19℃,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70%,培养期为3-7天,以使30-40%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羽化为染蛹虫草菌的蚕蛾,其中有35-45%不羽化的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并淘汰剩余因病污染的蚕蛹;
催蕾转化:将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和蚕蛾继续培养15天,进入转色期培养,室内温度在12-25℃之间进行温差调控,并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85%;
子实体培养:将室内温度控制为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待子实体顶端长出子囊孢子后,即可适时采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培养蛹虫草的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营养生长的步骤中,将装有培养容器的室内温度控制在10℃,培养期为30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羽化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50%;在催蕾转化步骤中,将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和蚕蛾继续培养7天,进入转色期培养,并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在子实体培养步骤中,将室内温度控制为1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90%,待子实体顶端长出子囊孢子后,即可适时采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培养蛹虫草的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营养生长的步骤中,将装有培养容器的室内温度控制在13℃,培养期为25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羽化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在催蕾转化步骤中,将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和蚕蛾继续培养7天,进入转色期培养,并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70%;在子实体培养步骤中,将室内温度控制为23℃,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80%,待子实体顶端长出子囊孢子后,即可适时采集。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培养蛹虫草的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营养生长的步骤中,将装有培养容器的室内温度控制在12℃,培养期为28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羽化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55%;在催蕾转化步骤中,将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和蚕蛾继续培养7天,进入转色期培养,并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75%;在子实体培养步骤中,将室内温度控制为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70%,待子实体顶端长出子囊孢子后,即可适时采集。

Claims (7)

1、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经驯化的野生蛹虫草菌种自然接种到活体蚕蛹体表面,经营养生长和催蕾转化,以及子实体培养三个阶段后获得蛹虫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生长阶段中,将液体菌种接种在经表面杀菌的活体蚕蛹体上,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培养期为20-30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5-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营养生长阶段中,当活体蚕蛹中有1/3-1/2染蛹虫草菌时,将室内温度调控到14-19℃,室内空气湿度调控在50-70%,以使部分染蛹虫草菌的活体蚕蛹能羽化为染蛹虫草菌蚕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蚕蛹羽化成蚕蛾后,将室内温度调控到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8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蕾转化阶段是在营养生长期的7-15天后进行,催蕾转化时的室内温度为12-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子实体培养阶段中,室内温度为18-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60-90%,待子实体顶端长出子囊孢子后,即可适时采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蛹虫草菌种是经振荡培养的方式所获得的液体蛹虫草菌种。
CNA2008102300753A 2008-12-24 2008-12-24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Pending CN101423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300753A CN101423801A (zh) 2008-12-24 2008-12-24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300753A CN101423801A (zh) 2008-12-24 2008-12-24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3801A true CN101423801A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1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300753A Pending CN101423801A (zh) 2008-12-24 2008-12-24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380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927A (zh) * 2012-01-17 2012-07-04 辽宁仙榆湾北冬虫夏草(集团)有限公司 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CN103749149A (zh) * 2013-12-20 2014-04-30 凌中鑫 一种以黄粉虫蛹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CN104303835A (zh) * 2014-09-29 2015-01-28 苏州家和农业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4969771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张治平 高素蛹虫草菌种选育技术
CN112772282A (zh) * 2021-03-11 2021-05-11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927A (zh) * 2012-01-17 2012-07-04 辽宁仙榆湾北冬虫夏草(集团)有限公司 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CN103749149A (zh) * 2013-12-20 2014-04-30 凌中鑫 一种以黄粉虫蛹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CN104969771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张治平 高素蛹虫草菌种选育技术
CN104303835A (zh) * 2014-09-29 2015-01-28 苏州家和农业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12772282A (zh) * 2021-03-11 2021-05-11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12772282B (zh) * 2021-03-11 2022-12-02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2034B (zh) 一种冬虫夏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方法
CN103125275B (zh) 一种蛹虫草的栽培方法
CN102440149B (zh) 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CN105907671B (zh) 一种双孢蘑菇内生菌及其应用
CN102037856B (zh) 一种简易蛹虫草菌种复壮的方法
CN108174744A (zh) 野生紫丁香蘑驯化栽培方法
WO2023000612A1 (zh) 一种芒果蒂腐病菌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1991045A (zh) 一种北虫草米及其固体发酵制备方法
CN102273377A (zh) 一种牛肝菌或红菌的栽培方法
CN102939855B (zh) 仿野生蛹虫草的培植方法
CN107586725B (zh) 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及利用培养基培养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8048335B (zh) 蒙古口蘑新菌株草原白蘑2号及其选育方法
CN101423801A (zh)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224695C (zh) 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新技术
CN102812847A (zh) 一种白灵菇的栽培方法
CN104756754B (zh) 一种牛樟芝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CN105638244A (zh)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1695255B (zh) 用中华被毛孢培育冬虫夏草子座的方法
KR100925705B1 (ko) 굼벵이를 이용한 동충하초 효소의 생산방법
CN103843580A (zh) 一种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2513B (zh) 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物及其应用
CN105967774A (zh) 桉木废料和麦草为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KR100723068B1 (ko) 인삼 사포닌 성분이 함유된 팽이 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05754873A (zh) 一种药剂及其应用
CN110301286A (zh) 一种灵芝的绿色无土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