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7739B - 部件搬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搬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7739B
CN101417739B CN2008101711429A CN200810171142A CN101417739B CN 101417739 B CN101417739 B CN 101417739B CN 2008101711429 A CN2008101711429 A CN 2008101711429A CN 200810171142 A CN200810171142 A CN 200810171142A CN 101417739 B CN101417739 B CN 101417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nveyor apparatus
spring members
parts
parts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11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7739A (zh
Inventor
布山满
武田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17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7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7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77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小型化,而且能够减小噪音的部件搬送装置。在利用振动搬送部件(2)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包括:用于产生振动的电磁电动机即DC电动机(10);旋转板(20),设置在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上,通过输出轴(13)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以及弹簧部件(30),通过旋转板(20)的旋转而振动。此外,弹簧部件(30)具有:电动机固定区域(31),固定DC电动机(10);振动部(32),通过旋转板(20)的旋转而振动;以及振动传递区域(33),传递振动部的振动。电动机固定区域、振动部、和振动传递区域一体构成。此外,振动部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即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

Description

部件搬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振动搬送部件的部件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振动来搬送部件的部件搬送装置中,已知使用电磁铁作为其驱动源,利用电磁铁的吸引力和板簧的反作用力以及共振,将电磁铁的振子的振动通过板簧传送至搬送部,使搬送部上的部件振动而进行搬送的结构。
这样的使用电磁铁的部件搬送装置结构复杂,具有大型化的倾向。此外,存在板簧的动作声音较大而高噪音化等问题。从而,优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够减小噪音的部件搬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能够实现为以下所述的方式或应用例。
(应用例1)
本应用例的部件搬送装置,是利用振动搬送部件的部件搬送装置,包括:电磁电动机,其用于产生振动;旋转板,设置在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以及弹簧部件,通过旋转板的旋转而振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其包括电磁电动机、旋转板和弹簧部件,设置在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旋转板,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弹簧部件通过该偏心的旋转而振动,从而,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产生振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使部件搬送装置产生振动的结构。此外,利用该结构,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小型化。另外,例如通过使用DC(直流)电动机等电磁电动机,能够达到节能化。此外,与现有的利用电磁铁和板簧的驱动相比,能够达到噪音的低减。
(应用例2)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还包括搬送部,其搬送部件;以及振动传递辅助部,其连接弹簧部件和搬送部,将弹簧部件的振动传递至搬送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通过具有搬送部和振动传递辅助部,振动传递辅助部将弹簧部件的振动传递至搬送部,搬送部通过使载置在搬送部上的部件振动而搬送部件。从而,由电磁电动机、旋转板和弹簧部件产生的振动能够仅通过振动传递辅助部高效地传递至搬送部。
(应用例3)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还包括:支柱,其支撑部件搬送装置;以及支柱固定部,其将支柱固定在搬送部和基台上。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部件搬送装置被支柱支撑,该支柱通过支柱固定部固定在搬送部和基台上。由此,能够将部件搬送装置以简单的结构通过支柱和支柱固定部固定在基台上。此外,搬送部的振动也传递至支柱,从而能够使搬送部的振动进一步增幅,因此能高效地进行搬送部中积载的部件的搬送。
(应用例4)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电磁电动机以输出轴的轴方向与弹簧部件的平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被固定,旋转板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旋转。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能够紧凑地进行电磁电动机向弹簧部件的固定,由旋转板的旋转产生的振动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弹簧部件。
(应用例5)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弹簧部件包括:电动机固定区域,其固定电磁电动机;振动部,其利用旋转板的旋转而振动;以及振动传递区域,其传递振动部的振动,电动机固定区域、振动部和振动传递区域一体构成。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弹簧部件具有电动机固定区域、振动部和振动传递区域,并一体构成。于是,通过将电磁电动机固定在电动机固定区域并驱动电磁电动机,旋转板偏心旋转,电动机固定区域振动。由该偏心旋转产生的振动,由于弹簧部件一体构成,所以不减小地向振动部传递。而且,传递至振动部的振动,通过振动部能够成为进行一步被增幅的振动。此外,该被增幅的振动,由于弹簧部件一体构成,所以能够不减小地传递至振动传递区域。从而,能够以紧凑的结构高效地使弹簧部件振动。
(应用例6)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振动部优选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振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振动部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振动,因此电动机固定区域中的振动能够高效地被传递。此外,振动部能够高效地进行振动,该振动能够高效地向振动传递区域传递。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6的部件搬送装置中,振动部优选由板簧部件构成。
因为振动部由板簧部件构成,所以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成的振动部。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7的部件搬送装置中,板簧部件优选被夹于贯通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切口部之间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板簧部件被贯通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切口部夹持而形成,由此,不需要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复杂的加工,此外,不需要另外形成之后再连接为一体,能够容易地形成一体的振动部。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6的部件搬送装置中,振动部优选由线弹簧(wire spring)部件构成。
因为振动部由线弹簧部件构成,所以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成振动部。
(应用例10)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具有使电磁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的减速齿轮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通过具有减速齿轮部,使电磁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能够进一步减小由旋转板的旋转引起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部件搬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部件搬送装置的侧面图;
图4是部件搬送装置的组装图;
图5是表示用于驱动部件搬送装置的驱动系统的框图;
图6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的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边的立体图;以及
图7是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边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100部件搬送装置        10DC电动机
11DC电动机本体            12减速齿轮
13输出轴                  20旋转板
30、35弹簧部件            31、36电动机固定区域
32、37振动部              32A、32B切口部
33、38振动传递区域        40振动传递辅助部
41第一辅助板              43第二辅助板
50 搬送部                  51 供给口
52 底板                    60 支柱
61 第一支柱                65 第二支柱
70 支柱固定部              71 第一箝位部
73 第二箝位部              75 托架
80 基台                    321板簧部件
371线弹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部件搬送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部件搬送装置的侧面图。图4是部件搬送装置的组装图。其中,图1、图2,为了理解部件搬送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将实际上看不见的部分以虚线图示。参照图1~图4,说明部件搬送装置1的结构、动作和组装方法。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适用于直进型的部件搬送装置1。并且,部件搬送装置1包括作为电磁电动机的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弹簧部件30、振动传递辅助部40、搬送部50、支柱60、支柱固定部70。此外,部件搬送装置1设置在基台80上。
如图1、图2所示,DC电动机10具有:利用磁场和电流使轴(图示省略)旋转的DC电动机本体11;与该DC电动机本体11的轴啮合,使用行星齿轮等(图示省略)使旋转速度减速的减速齿轮部12;以已减速的旋转速度旋转的输出轴13,并一体构成。本实施方式的DC电动机10采用所谓的被称为齿轮传动电动机的电动机。
另外,DC电动机10中,如图2、图3所示,减速齿轮部12固定在弹簧部件30上。通过该固定,以输出轴13的轴L的方向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进行固定。
另外,如图4所示,DC电动机10向弹簧部件30的固定方法的详细内容是,最初,在形成在弹簧部件30的后述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的输出轴孔311中,从弹簧部件30的后面30b(参照图2)侧插通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接着,在形成在弹簧部件30的输出轴孔311的周围的四个电动机固定孔312(与形成在DC电动机10的减速齿轮部12上的固定孔对应)中插通电动机固定螺钉801,通过与形成在减速齿轮部12中的固定孔螺纹啮合,在弹簧部件30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固定DC电动机10。
旋转板2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如图2、图3所示,旋转板20形成为偏心的大致圆板形状,在贯通弹簧部件30并延伸出来的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上,以夹持弹簧部件30的形态进行固定。于是,旋转板20通过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的旋转,以输出轴13作为中心,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致平行地进行偏心的旋转。而且,如图3所示,将旋转板20的旋转方向以箭头A表示。此外,将旋转板20的旋转的轨迹的最外边以双点划线B表示。
另外,如图4所示,旋转板20向输出轴13的固定方法的详细内容是,最初,从弹簧部件30的输出轴孔311延伸出来的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插通形成在旋转板20上的输出轴插通孔201。接着,在从旋转板20的外周端面到达输出轴插通孔201的、内部已进行螺纹加工的一个输出轴固定孔202中插入旋转板固定螺钉802并进行螺纹啮合,从而将旋转板20固定在输出轴13上。
弹簧部件3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大致板状。并且,弹簧部件30形成为大致矩形,以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方向与部件搬送装置1的部件的搬送方向C(图2、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此外,如图3所示,一个大致矩形的弹簧部件30由固定DC电动机10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和振动传递区域33,以上进行三个动作的部分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件30通过同一金属材料的加工而一体形成。
如上所述,电动机固定区域31是固定DC电动机10的区域,在固定DC电动机10的减速齿轮部12的同时,使输出轴13贯通其中。振动部32形成在电动机固定区域31的后段,且位于振动传递区域33的前段。并且,振动部32为被从弹簧部件30的下部的侧面30c开始贯通弹簧部件30的厚度方向(从前面30a到后面30b的方向)、向上部的侧面30d方向切开的切口部32A,和与切口部32A大致平行的从上部的侧面30d开始向下部的侧面30c方向切开的切口部32B这两个切口部32A、32B夹持的状态,直线状地形成为臂状的板簧部件3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形成为板簧部件321的振动部32,以弹簧部件30的下部的侧面30c侧相对上部的侧面30d侧向搬送方向C倾斜的状态形成。此外,这样形成的振动部32形成为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的“弹簧”。另外,具体地说,这两个切口部32A、32B使用钻头等工具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
振动传递区域33是将形成在前段的振动部32的振动传递至后述的振动传递辅助部40的区域,在弹簧部件30的上部的侧面30d侧,在弹簧部件30的后面30b固定振动传递辅助部40。
此处,说明弹簧部件30的振动。
由于旋转板20与前面30a大致平行地进行偏心的旋转,弹簧部件30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包括DC电动机10与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该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在弹簧部件30中一体构成的振动部32,振动部32与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由此,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的振动通过振动部32成为被增幅的振动。通过该振动部32被增幅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在弹簧部件30中一体构成的振动传递区域33。
振动传递辅助部40与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区域33和后述的搬送部50连接(固定),将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至搬送部50。振动传递辅助部40由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3构成。第一辅助板41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的板状,固定在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区域33和第二辅助板43的下表面43b上。此外,第二辅助板43由金属材料形成为矩形的板状,固定在第一辅助板41和搬送部50的底面52b(参照图3)上。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辅助板41向弹簧部件30的固定方法的详细内容是,相对于与形成在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区域33中的四个插通孔331对应、且形成在第一辅助板41的前面41c上的已进行螺纹加工的弹簧部件固定孔411,使从插通孔331插入的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3螺纹啮合,从而进行固定。由此,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区域33的后面30b和第一辅助板41的前面41c抵接并固定。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辅助板41向第二辅助板43固定的方法的详细内容是,相对于与从第一辅助板41的下表面41b(参照图3)向上表面41a贯通而形成的四个插通孔412对应、且从第二辅助板43的下表面43b向上表面43a贯通而形成的已进行螺纹加工的第一辅助板固定孔431,使从插通孔412插入的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4螺纹啮合,从而进行固定。而且,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4也和与第一辅助板固定孔431对应、且形成在搬送部50的底板52的底面52b上的四个已进行螺纹加工的固定孔511螺纹啮合。由此,第一辅助板41的上表面41a、第二辅助板43的下表面43b抵接并固定。此外,同时,第二辅助板43的上表面43a和搬送部50的底板52的底面52b抵接并固定。
通过该固定,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4将第一辅助板41和第二辅助板43固定在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从而成为固定在第一辅助板41上的弹簧部件30、固定在弹簧部件30上的DC电动机10、和固定在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上的旋转板20,固定在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搬送部50为长方体的箱体状,通过除去长度方向的一个壁而形成供给口51。并且,在搬送部50的内部(底板52的上面52a)上积载部件2(参照图5)。另外,搬送部50的底板52由金属材料形成,其他由合成树脂形成,通过固定螺钉(图示省略)等进行组装。
这样被组装的部件搬送装置1,通过DC电动机10的驱动,弹簧部件30振动,该振动传递至振动传递辅助部40(第一辅助板41、第二辅助板43)上并传递至搬送部50,从而在底板52的上表面52a上使部件2沿搬送方向(供给口51方向)移动,从供给口51送出至外部。而且,在供给口51的下方设置有后述的具有碗状部(bowl)900的部件搬送装置9(参照图5),通过使部件2从部件搬送装置1的搬送部50落下至该碗状部900内部,将部件2供给至部件搬送装置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有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弹簧部件30、振动传递辅助部40和搬送部50的部件搬送装置1被支柱60支撑,固定在基台80上。详细而言,支柱60使用支柱固定部70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柱60由圆柱状的第一支柱61和第二支柱65构成。此外,支柱固定部70由第一箝位部71、第二箝位部73和托架75构成,均由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3、图4所示,第一箍位部71是通过夹着第一支柱61固定第一支柱61,并且固定在第二辅助板43上的部件。此外,第一箍位部71分为上第一箝位部71A和下第一箍位部71B这两个而构成,在相对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夹持第一支柱61的截面圆形的槽71A1、71B1。另外,在该槽71A1、71B1中夹持有第一支柱61的情况下,相对的面之间设定为具有间隙。
此外,如图3、图4所示,上第一箍位部71A和下第一箍位部71B的相对的面上,夹着槽71A1、71B1,在一侧上分别表成有四个插通孔71A2、71B2。其中,上第一箝位部71A的插通孔71A2进行了螺纹加工。此外,在另一侧上分别形成有四个插通孔71A3、71B3。其中,上第一箍位部71A的插通孔71A3进行了螺纹加工。此外,在与上第一箝位部71A的插通孔71A2对应的第二辅助板43上,形成有已进行螺纹加工的固定孔432。此外,在与上第一箍位部71A的插通孔71A2对应的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形成有固定孔512。而且,第二辅助板43如上所述固定在搬送部50的底部52上。
说明第一支柱61通过第一箍位部71固定的固定方法,和固定有第一支柱61的第一箍位部71与搬送部50的固定方法。
在上第一箍位部71A和下第一箍位部71B的槽71A1、71B1中夹持第一支柱61的一个端部,使第一箍位部固定螺钉805插通下第一箍位部71B的插通孔71B2,与相对的上第一箍位部71A的插通孔71A2螺纹啮合。此外,使第一箍位部固定螺钉806插通下第一箍位部71B的插通孔71B3,与相对的上第一箍位部71A的插通孔71A3螺纹啮合。由此,能够将第一支柱61通过第一箍位部71固定(夹持)。
接着,在由第一箍位部71固定第一支柱61的状态下,使上第一箍位部71A的上表面71a与第二辅助板43的下表面43b对接,使第一箍位部固定螺钉805与第二辅助板43的固定孔432螺纹啮合。而且,如上所述,第二辅助板43通过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4固定在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因此,通过直接螺纹啮合第一箍位部固定螺钉805,能够与形成在底板52上的固定孔512螺纹啮合。由此,能够使由第一箍位部71固定的第一支柱61与搬送部50固定在一起。
第二箍位部73贯通形成有插通第一支柱61的插通孔731、与插通孔731正交且插通第二支柱65的插通孔732。此外,第二箍位部73从插通孔731的侧面开始到距离插通孔731最短的侧面形成有槽缝733。同样的,第二箍位部73从插通孔732的侧面开始到距离插通孔732最短的侧面形成有槽缝734。此外,具有与槽缝733正交形成的固定孔735和与槽缝734正交形成的固定孔736。
说明将通过第一箍位部71将第一支柱61固定在搬送部50上的状态的部件搬送装置1固定在第二箍位部73上的固定方法,和在第二箍位部73上固定第二支柱65的固定方法。
相对第二箍位部73,被与搬送部50固定的第一箍位部71夹持的第一支柱61的另一端部插通在插通孔731中。于是,通过将第一支柱固定螺钉807插入固定孔735并螺纹啮合,将第一支柱61固定(夹持)在第二箍位部73中。
接着,相对第二箍位部73,将第二支柱65的一个端部插通在插通孔732中。于是,通过将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08插入固定孔736并螺纹啮合,将第二支柱65固定(夹持)在第二箍位部73中。
托架75在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的托架本体751的上表面751a上突出设置具有插通第二支柱65的插通孔753的圆筒状的引导部752,并一体形成。此外,在托架本体751的上表面751a的四个角部上形成有用于将托架75固定在基台80上的插通孔754。此外,与插通孔754相对的基台80的面上形成有已进行螺纹加工的固定孔(图示省略)。此外,在托架75的引导部752的圆筒状的侧面上,形成有朝向圆筒形状的中心的两个正交的已进行螺纹加工的固定孔755。
将这样构成的托架75以托架75的插通孔754相对基台80的固定孔的方式载置,将托架固定螺钉809插入插通孔754并与基台80的固定孔螺纹啮合,从而将托架75固定在基台80上。
接着,将以上述方式组装的部件搬送装置1的第二箍位部73中夹持的第二支柱65的另一端部,插通于固定在基台80上的托架75的插通孔753中。然后,通过将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10插入固定孔755并螺纹啮合,从而将第二支柱65固定在托架75上。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组装方法,能够组装部件搬送装置1,并将部件搬送装置1固定在基台80上。
另外,组装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能够根据固定部件搬送装置1的场所和周围的状态适当地变更组装方法。此外,用户能够在基台80的期望的位置上固定托架75能够设置部件搬送装置1。此外,用户能够放松第二箍位部73的第一支柱固定螺钉807、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08的螺纹啮合,能够将部件搬送装置1调整为期望的高度、朝向和位置并相配合,而且能够在调整后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DC电动机10、支柱60(第一支柱61、第二支柱65)、支柱固定部70(第二箍位部73、托架75)、和各种螺钉能够使用市售的已有的部件,因此用户也可以适当地选择期望的规格的部件构成部件搬送装置1。
图5是表示用于驱动部件搬送装置的驱动系统的框图。而且,图5表示包括部件搬送装置1的供给部件2的部件供给系统7的框图。参照图5说明包括部件搬送装置1的部件供给系统7的结构和动作。
部件供给系统7包括具有碗状部900的部件搬送装置9、传感器3、控制器4、控制部5、电动机驱动部6、和部件搬送装置1。部件搬送装置9由具有碗状部900、电磁铁和振动板的与现有技术同样的构成部件构成。并且,部件搬送装置9的碗状部900中,底的中央部较高,内周构成有螺旋状的轨道901。然后,通过电磁铁和振动板的动作,部件2沿着轨道901向上方搬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3使用激光传感器。在轨道901上的规定的部位上照射激光,检测反射的激光的反射量,将该值输出至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从传感器3输入的激光的反射值,判断是否需要供给部件2,在需要供给部件2的情况下,将表示该结果的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
控制部5在从控制器4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指示部件搬送装置1的DC电动机10的信号输出至电动机驱动部6。电动机驱动部6根据来自控制部5的信号,向部件搬送装置1的DC电动机10供给规定的电力进行驱动。另外,用户能够根据在控制部5中初始设定的期间决定使电动机驱动部6动作的期间(驱动DC电动机10的期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DC电动机10的驱动中的电力为约2W左右。
通过驱动DC电动机10,上述旋转板20进行偏心的旋转,由此,弹簧部件30振动,该振动传递至搬送部50,从而积载在搬送部50中的部件2向供给口51侧直线前进地被搬送。然后,通过从供给口51落下部件2,向设置在供给口51的下部方向的部件搬送装置9的碗状部900供给部件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具有作为电磁电动机的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弹簧部件30,设置在DC电动机10的输出部13上的旋转板20通过输出轴13的旋转而进行偏心的旋转,通过该偏心的旋转,弹簧部件30振动,从而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1产生振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实现使部件搬送装置1产生振动的结构。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1小型化。此外,与现有的利用电磁铁和板簧的驱动相比,能够达到噪音(动作音)的减少。
(2)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使用DC电动机10,在本实施方式中,DC电动机10为约2W的驱动电力。另外,本发明者们估算出在现有的使用电磁铁和板簧来驱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的情况下,需要约20W的驱动电力。从而,利用本实施方式的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和弹簧部件3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大幅节省能量。
(3)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具有搬送部50和振动传递辅助部40(第一辅助板41、第二辅助板43),由此,振动传递辅助部40将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至搬送部50,搬送部50使搬送部50的底板52振动,从而搬送积载在底板52上的部件2。由此,由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和弹簧部件30产生的振动能够仅通过振动传递辅助部40高效地传送至搬送部50。
(4)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被支柱60(第一支柱61、第二支柱65)支撑,该支柱60通过支柱固定部70(第一箍位部71、第二箍位部73和托架75)固定在搬送部50和基台80上。由此,能够将部件搬送装置1通过支柱60和支柱固定部70以简单的结构固定在基台80上。此外,搬送部50的振动也传递至支柱60,由此能够使搬送部50的振动进一步增幅,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积载在搬送部50上的部件2的搬送。此外,因为通过支柱60的振动使搬送部50的振动增幅,所以能够使DC电动机10的驱动电力下降,从而能够达到部件搬送装置1的节能化。
(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用户通过在基台80的期望的位置上固定构成支柱固定部70的托架75,能够简单地设置部件搬送装置1。此外,用户通过放松构成支柱固定部70的第二箍位部73的第一支柱固定螺钉807或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08的螺纹啮合,能够将部件搬送装置1简单地调整为期望的高度、朝向和位置并相配合。此外,在调整结束后,用户能够通过使第一支柱固定螺钉807或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08螺纹啮合而简单地固定部件搬送装置1。从而,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能够简单且柔性地进行设置,能够提高设置性能。
(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DC电动机10以输出轴13的轴L的方向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固定,旋转板20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旋转。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1,能够紧凑地进行DC电动机10向弹簧部件30的固定,由旋转板20的旋转引起的振动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弹簧部件30。
(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弹簧部件30具有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和振动传递区域33且一体构成。于是,通过将DC电动机10固定在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并驱动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偏心旋转,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由该偏心旋转引起的振动,由于弹簧部件30一体构成,所以传递至振动部32。然后,传递至振动部32的振动能够成为进一步被增幅的振动。此外,该被增幅的振动,由于弹簧部件30一体构成,所以能够不减小地传递至振动传递区域33。从而,能够以紧凑的结构高效地使弹簧部件30振动。
(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振动部32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振动,因此能够高效地传递在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的振动。此外,振动部32能够高效地进行振动,能够将该振动高效地向振动传递区域33传递。
(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振动部32由板簧部件321构成,因此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成振动部32。
(1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构成弹簧部件30的振动部32的板簧部件321能够以被贯通弹簧部件30的厚度(从前面30a到后面30b)方向而形成的切口部32A、32B夹持的方式形成,因此不需要弹簧部件30的厚度方向的复杂的加工,此外,不需要另外形成之后再连接成一体,能够容易地形成一体的振动部32。
(11)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具有使DC电动机10的旋转速度减速的减速齿轮部12,因此能够使DC电动机10的旋转速度减速,能够减小由旋转板20的旋转引起的噪音(动作音)。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的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边的立体图。图7是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边的侧面图。其中,图6仅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00的主要部分,详细地说,表示DC电动机10、弹簧部件35、和第一辅助板41。参照图6、图7说明部件搬送装置100的结构和动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相比仅是弹簧部件3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此外,在图6、图7中,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上标注同样的符号。从而,以后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弹簧部件35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0大致同样地形成矩形的板状。并且,弹簧部件35由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6、振动部37和振动传递区域38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6、振动部37和振动传递区域38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和振动传递区域33对应,各自的概要形状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0相比较,不同的部分是,弹簧部件35的振动部37由线弹簧部件371构成。线弹簧部件317通过加工具有弹簧特性的线状的金属部件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板簧部件321置换为线弹簧部件371。
从而,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0的用于形成振动部32的切口部32A、32B。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与电动机固定区域36和振动传递区域38分开形成,通过振动部37(线弹簧部件371)使电动机固定区域36和振动传递区域38构成为一体。
详细地说,线弹簧部件371由作为弹簧振动的弹簧部371a,和在弹簧部371a的两端部以规定的角度相互大致平行且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弹簧固定部371b构成。该弹簧固定部371b的前端部分通过插入电动机固定区域36和振动传递区域38的相对的侧面36a、38a的规定的部分并固定,使电动机固定区域36、振动部37和振动传递区域38成为一体。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部37(线弹簧部件37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以弹簧部件35的下部的侧面35c侧相对上部的侧面35d侧向搬送方向C倾斜的方式形成。此外,这样形成的振动部37与弹簧部件35的平面(前面35a)大致平行地振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有振动部37的加工有关的效果之外,能够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振动部37由线弹簧部件371构成,因此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成振动部37。
另外,也能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地实施本发明。变形例如以下所述。
(变形例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形成在弹簧部件30上的振动部32(板簧部件321)的“弹簧”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振动部32能够进行考虑弹簧部件30具有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传递区域33和其他构成部件(DC电动机10、旋转板20、支柱60等)的共振频率等的设置,作为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的“弹簧”形成为适宜的期望的形状。
(变形例2)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100用作直进型的部件搬送装置1、10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用作具有在内周构成有螺旋状的导轨的碗状部的部件搬送装置(图5所示的部件搬送装置9等)的振动源。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和弹簧部件30、35等,适当地选择有效地产生进行搬送的振动的适当的场所并进行设置。
(变形例3)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100,作为电磁电动机,使用具有减速齿轮部12的DC电动机1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不具有减速齿轮部12的DC电动机。
(变形例4)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100,作为电磁电动机,使用DC(直流)电动机1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AC(交流)电动机。
(变形例5)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100中,DC电动机10的旋转方向(旋转板20的旋转方向)是相对弹簧部件30、35的前面30a、35a逆时针地(图3的箭头A)进行旋转,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顺时针地进行旋转。
(变形例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弹簧部件30(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振动传递区域33)使用大致矩形板状的金属材料,振动部32(板簧部件321)通过加工该金属材料而一体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振动部32的板簧部件321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使用个体的金属部件形成板簧部件之后,固定在电动机固定区域和振动传递区域上,作为弹簧部件一体构成。
(变形例7)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00中,具有弹簧部件35的振动部37由线弹簧部件371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振动部37也能够考虑弹簧部件35具有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6、振动传递区域38和其他构成部件(DC电动机10、旋转板20、支柱60等)的共振频率等,作为与弹簧部件35的平面(前面35a)大致平行地振动的“弹簧”,适当地进行弹簧材料的选择、形状设置而构成。
另外,虽然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公开在上述记载中,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虽然主要图示特定的实施方式并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范围地,相对上述实施方式在详细的构成部件的形状、材质、数量等中施加各种变形(变更及改良)。从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详细的构成部件的形状、材质、数量等中施加各种变形而实施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振动搬送部件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电动机,用于产生所述振动;
旋转板,设置在所述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该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以及
弹簧部件,通过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而振动,所述弹簧部件包括:电动机固定区域,固定所述电磁电动机;振动部,利用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而振动;以及振动传递区域,传递该振动部的振动,并且所述电动机固定区域、所述振动部和所述振动传递区域一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搬送部,搬送所述部件;以及
振动传递辅助部,连接所述弹簧部件和所述搬送部,将所述弹簧部件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搬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柱,支撑所述部件搬送装置;以及
支柱固定部,将所述支柱固定在所述搬送部和基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电动机以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与所述弹簧部件的平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被固定,
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由板簧部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部件被夹于贯通所述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切口部之间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由线弹簧部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速齿轮部,使所述电磁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速齿轮部,使所述电磁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
CN2008101711429A 2007-10-23 2008-10-22 部件搬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7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4750 2007-10-23
JP2007274750 2007-10-23
JP2007-274750 2007-10-23
JP2008174259A JP2009120397A (ja) 2007-10-23 2008-07-03 部品搬送装置
JP2008174259 2008-07-03
JP2008-174259 2008-07-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7739A CN101417739A (zh) 2009-04-29
CN101417739B true CN101417739B (zh) 2011-10-26

Family

ID=4062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11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7739B (zh) 2007-10-23 2008-10-22 部件搬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20397A (zh)
CN (1) CN1014177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5493B2 (en) 2019-12-26 2024-01-16 Synax Co., Ltd. Vibrator unit, conveying system, and convey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6199A (en) * 1981-10-08 1984-03-13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Cam-operated multistroke feed mechanism
CN1243491A (zh) * 1997-11-05 2000-02-02 克雷默尔-巴瑟尔斯多夫股份公司 带分配转撤器的振动输送机
CN2390848Y (zh) * 1999-10-06 2000-08-09 张培康 振动输送机
CN2424162Y (zh) * 2000-03-09 2001-03-21 方云康 粉状物料加料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6199A (en) * 1981-10-08 1984-03-13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Cam-operated multistroke feed mechanism
CN1243491A (zh) * 1997-11-05 2000-02-02 克雷默尔-巴瑟尔斯多夫股份公司 带分配转撤器的振动输送机
CN2390848Y (zh) * 1999-10-06 2000-08-09 张培康 振动输送机
CN2424162Y (zh) * 2000-03-09 2001-03-21 方云康 粉状物料加料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86504A 1990.03.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7739A (zh) 2009-04-29
JP2009120397A (ja)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7977B (zh) 设计声波牙刷的方法
KR100979318B1 (ko) 진동식 반송장치
CN101909834B (zh) 振动切割设备和用于振动切割的方法
CN101417739B (zh) 部件搬送装置
CN107660166B (zh) 具有改进的驱动装置的除芯机/振动机
CN108620698A (zh) 基于双对锥齿轮式偏心轮的机械式振动辅助电弧铣削主轴
JP2012015250A (ja) チップボンダ
CN201055845Y (zh) 双振源振动筛
CN104108019B (zh) 手表柄轴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JP6792664B2 (ja) 振動溶着装置、少なくとも二つの細長い部品を振動溶着によって接続する方法、並びに振動溶着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079059A (zh) 一种高频往复式送料装置
US20160056685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CN201587724U (zh) 微型零件圆盘送料机
CN205146100U (zh) 用于自动摇胶机的振动装置
CN212268678U (zh) 一种振动盘机构
JP2003192119A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203887489U (zh) 手表柄轴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JPS60167812A (ja) 振動輸送機の駆動装置
JP4477321B2 (ja) 円形振動フィーダー
CN104736309A (zh) 用于超声波切割设备的刀头
CN102530495A (zh) 振动式零部件输送装置
US7857123B2 (en) Parts conveyor apparatus
CN101972741B (zh) 三轴椭圆轨迹振动筛
JP2013047132A (ja) 振動フィーダ、振動フィーダ駆動装置および振動フィーダ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229652A (zh) 一种砌块机新型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