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3190B -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3190B
CN101413190B CN2008101667125A CN200810166712A CN101413190B CN 101413190 B CN101413190 B CN 101413190B CN 2008101667125 A CN2008101667125 A CN 2008101667125A CN 200810166712 A CN200810166712 A CN 200810166712A CN 101413190 B CN101413190 B CN 101413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line
movable blade
mentioned
seizure portion
upper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6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3190A (zh
Inventor
桥本诚治
弥永明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13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3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3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31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3/00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op-taker thread, e.g. for tensioning
    • D05B63/02Loop-taker thread take-up 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切断缝合底线的缝纫机的剪线装置。可动刀片(30)在缝制动作结束后向前进位置移动将面线(T2,T3)和缝合底线(T1)捕捉后向退避位置退避,与设置在该退避位置的固定刀片(31)协同动作将上述面线(T2,T3)和缝合底线(T1)剪断,在该可动刀片(30)的顶端部(25)上形成向前进方向下游侧突出的分线引导部(32),可靠地将缝合底线(T1)引导至缝合底线捕捉部(26)。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捉沿挺针板和弯针张挂的面线和缝合底线并将其切断的缝纫机的剪线装置,更详细为,涉及剪线装置所具备的可动刀片的结构。
背景技术
图13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缝纫机剪线装置1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现有技术的缝纫机剪线装置1记载在例如日本国“实公昭63-10149”号公报中。该现有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当与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针迹的终端相连的缝合底线T1和面线T2、T3从挺针板的落针孔沿弯针2张挂,形成一连串的针迹时,在可动刀片3沿箭头A1的方向前进,捕捉到从上述落针孔沿弯针2张挂的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以及各面线T2、T3的张挂部分T2a、T2b、T3a、T3b之后,可动刀片3沿箭头A2的方向后退,靠近设置在该后退位置上的固定刀片4的刃尖部4a,与固定刀片4的刃尖部4a上形成的切割刃4b协同动作,将各线T1、T2、T3各自的张挂部分T1a、T2a、T2b、T3a、T3b剪断。
上述可动刀片3为上表面和下表面与大致垂直于上下往复运动的缝纫针5、6的移动路径的虚拟平面平行地配置的板状的长的部件,上述上表面面向挺针板配置,上述下表面面向弯针2配置。在该可动刀片3的上述前进方向A1的下游一侧的一端部,形成朝向上述前进方向A1的下游一侧顶端变细的顶端部分7,在比该顶端部分7靠近缝制物的进给方向B的上游一侧,形成有缝合底线钩挂凹陷部8和面线钩挂凹陷部9。
缝制动作停止后,当可动刀片3前进时,上述可动刀片3的顶端部分7进入配置在最靠后退位置上的一根面线T3的各张挂部分T3a、T3b之间,然后穿过比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靠缝制物的进给方向B的上游——即穿过与图13的图面垂直的靠身边一侧,用从上述顶端部分7向上述缝制物的进给方向B的下游一侧延伸的引导面10,将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引导到上述缝合底线钩挂凹陷部8内加以捕捉,并且,用上述引导面10将各面线T2、T3的张挂部分T2a、T3a引导到上述面线钩挂凹陷部9内加以捕捉,由像上述那样可动刀片3向箭头符号A2方向的退避动作将连接在被缝制物上的全部线T1、T2、T3各自的张挂部分T1a、T2a、T2b、T3a、T3b拉到退避位置,与固定刀片4协同动作将线T1、T2、T3各自的张挂部分T1a、T2a、T2b、T3a、T3b切断。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像上述那样可动刀片3沿箭头A1的方向前进、捕捉到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后,可动刀片3沿箭头A2的方向后退、将上述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和各面线T2、T3各自的张挂部分T2a、T2b、T3a、T3b一起切断,此时虽然能够使上述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基本可靠地穿过近似U字形地包绕在弯针2上的一根面线T2的各张挂部分T2a、T2b之间和T3a、T3b之间,但在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因可动刀片3向箭头A1的方向前进时产生的振动及其他原因而变成移动到比顶端部分7移动的路径更靠缝制物进给方向B的上游一侧的状态下,会出现不能将缝合底线T1引导到缝合底线钩挂凹陷部8内加以捕捉的情况,因此不能切断缝合底线T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切断缝合底线的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缝纫机的剪线装置,包括:可动刀片,在顶端部具有捕捉面线和缝合底线的线捕捉部,并且在该线捕捉部进入到挺针板与弯针之间的前进位置和从该前进位置退避后的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固定刀片,通过上述可动刀片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的移动,使被捕捉到上述可动刀片的线捕捉部上的缝合底线和面线从缝制时的张挂位置退避,并与上述可动刀片协同动作进行剪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可动刀片上,在比上述线捕捉部靠顶端一侧的区域,形成有将缝合底线引导到上述线捕捉部的分线引导部。
根据本发明,当可动刀片向前进方向移动时,利用在可动刀片的比线捕捉部靠顶端一侧形成的分线引导部将缝合底线的张挂在挺针板与弯针之间的张挂部分引导到线捕捉部内,用线捕捉部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然后使可动刀片向后退位置移位,由此能够与固定刀片协同动作可靠地剪断捕捉到的缝合底线的张挂部分。
并且,本发明中,上述分线引导部最好是,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形成有上述线捕捉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向从后退位置朝向前进位置的前进方向的下游一侧突出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上述分线引导部向从后退位置朝向前进位置的前进方向的下游一侧突出地形成在可动刀片的顶端,因此即使缝合底线的张挂部分因弯针振动或其他原因而向比可动刀片的顶端更靠近相对于包含上述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上述线捕捉部相反的一侧移动,也能够将该张挂部分引导向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线捕捉部一侧,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将其剪断。
而且,本发明中,上述分线引导部最好是,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形成有上述线捕捉部的一侧,从可动刀片的面对上述挺针板的上表面向内凹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上述分线引导部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形成有线捕捉部的一侧,从上表面向内凹地形成,因此能够用分线引导部将缝合底线的张挂部分从可动刀片的顶端引导到线捕捉部内,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将其剪断。
而且,本发明中,上述分线引导部最好是,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形成有上述线捕捉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可动刀片的面对上述挺针板的上表面隆起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上述分线引导部在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与形成了线捕捉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上表面隆起地形成,因此能防止缝合底线的张挂部分向比顶端更靠近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与上述线捕捉部相反的一侧移动,能够被分线引导部引导到上述线捕捉部一侧,因此能够将缝合底线的张挂部分引导到上述线捕捉部一侧,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将其剪断。
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缝合底线的张挂部分因弯针振动或其他原因而向比可动刀片的顶端更靠近相对于包含上述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上述线捕捉部相反的一侧移动,将该张挂部分引导到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线捕捉部一侧,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将其剪断。
附图说明
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能够更加明了。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剪线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为表示可动刀片的顶端附近的放大俯视图。
图3为表示可动刀片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4为可动刀片顶端附近的放大透视图。
图5为表示缝合底线被分线引导部引导到缝合底线捕捉部一侧的途中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6A及图6B为用来说明剪线装置的动作的图,图6A表示弯针向前进位置移动,捕捉到面线的状态;图6B表示可动刀片向前进位置移动,刚刚将缝合底线引导到缝合底线捕捉部一侧之后的状态。
图7A及图7B为用来说明剪线装置的动作的图,图7A表示向前进位置移动了的可动刀片的缝合底线捕捉部捕捉到缝合底线的状态,图7B表示可动刀片向后退方向移动,将缝合底线和各面线一起拉向退避位置的即将剪切前的状态。
图8A及图8B为用来说明剪线装置的动作的图,图8A表示缝合底线和各面线被剪断的状态,图8B表示剪断后的各面线被拉到被缝制物上的状态。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剪线装置所使用的可动刀片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0为用来说明缝合底线被分线引导部引导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剪线装置所使用的可动刀片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2为用来说明缝合底线被可动刀片的分线引导部引导的动作的后视图。
图13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缝纫机剪线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剪线装置20的一部分的透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剪线装置20设置在双线锁缝缝纫机或平式连锁缝缝纫机的挺针板下,采用能够在缝制动作停止时,用缝合底线捕捉部26捕捉缝合底线T1和各面线T2、T3的张挂在挺针板21的落针孔22、23与弯针28之间的各张挂部分T1a、T2a、T2b、T3a、T3b中的、与被缝制物相连的各张挂部分T1a,用面线捕捉部27捕捉T2a、T3a,在从落针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将它们剪断的结构。
上述剪线装置20包括可动刀片30和固定刀片31,所述可动刀片30在顶端25上具有捕捉缝合底线T1和各面线T2、T3的缝合底线捕捉部26和面线捕捉部27,并能够沿箭头A1、A2的方向在这些线捕捉部26、27进入挺针板21与弯针28之间的前进位置和从该前进位置退避后的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固定刀片31通过上述可动刀片30沿从前进位置到后退位置的箭头A2的方向移动,使被可动刀片30的线捕捉部26、27捕捉到的缝合底线T1和各面线T2、T3从缝制时的张挂位置退避,与上述可动刀片30协同动作将缝合底线T1及各面线T2、T3剪断。
这样的剪线装置20所具备的上述可动刀片30上,在比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26靠顶端的一侧——即箭头A1方向的下游一侧(图1的左边)的区域,形成有将缝合底线T1引导到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26的分线引导部32。
图2为表示可动刀片30的顶端部34附近的放大俯视图,图3为表示可动刀片30的整体的俯视图。上述分线引导部32形成在可动刀片30的顶端部34,而且是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30的中心轴线L1且与可动刀片3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垂直(即与图2的图面垂直)的虚拟平面、向与形成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2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图2的下侧)偏移ΔL距离的偏心位置上,向从后退位置朝向前进位置的前进方向A1的下游一侧突出地形成在可动刀片30的顶端部34。
固定在缝纫机机体上的上述固定刀片31层叠在可动刀片30上,从该固定刀片31向后退方向A2突出的根部35上连接有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杆,由该驱动杆使可动刀片30向前进方向A1或后退方向A2移位驱动。压线弹簧36的活动端弹性地抵接在可动刀片30的下表面上,压线弹簧36的根部固定在图中没有表示的固定刀片安装台上。被上述可动刀片30和固定刀片31剪断的缝合底线T1的下一个针迹的开始端部分,由该压线弹簧36保持。
图4为可动刀片30的顶端部34附近的放大透视图,图5为表示缝合底线T1被分线引导部32引导向缝合底线捕捉部26一侧的途中的状态的后视图。如上所述,由于在可动刀片30的比缝合底线捕捉部26靠顶端的一侧形成有分线引导部32,因此当可动刀片30向前进方向A1移动时,通过该分线引导部32,将缝合底线T1的张挂在挺针板21与弯针28之间的张挂部分T1a引导向缝合底线捕捉部26一侧,能够用缝合底线捕捉部26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T1。因此,当可动刀片30向箭头A2的方向移动、向后退位置移位时,能够与固定刀片31协同动作,可靠地将捕捉到缝合底线捕捉部26上的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剪断。
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及图8B为用来说明剪线装置20的动作的图,图6A表示弯针28向前进位置移动,捕捉到面线T2、T3的状态;图6B表示可动刀片30向前进位置移动,刚刚将缝合底线T1引导向缝合底线捕捉部26一侧的状态。并且,图7A表示缝合底线T1被向前进位置移动了的可动刀片30的缝合底线捕捉部26捕捉的状态;图7B表示可动刀片30向后退方向A2移动,缝合底线T1和各面线T2、T3一起被拉向退避位置的即将剪断之前的状态。而且,图8A表示缝合底线T1和各面线T2、T3被剪断的状态;图8B表示剪断后的各面线T2、T3的T2b、T3b被拉到被缝制物上的状态。
当形成一连串的针迹时,弯针28沿箭头A1、A2的方向前后往复的动作停止,如图6A所示那样,可动刀片30从重叠在固定刀片31下面的退避位置向前进方向A1移动,经过被弯针28捕捉的各面线T2、T3的近似U字形的各张挂部分T2a、T2b之间以及各张挂部分T3a、T3b之间,即使如图6B所示那样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比可动刀片30的中心轴线L1向上述送进方向B的上游一侧(图6B的身边一侧)移位一些,通过分线引导部32向比该张挂部分T1a靠上述送进方向B的上游一侧弯回,能可靠地将张挂部分T1a引导到缝合底线捕捉部26一侧,像图7A所示那样张挂部分T1a嵌入到缝合底线捕捉部26内,可靠地被捕捉。
这样捕捉到的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如图7B所示因可动刀片30向后退方向A2移动而与各面线T2、T3一起被拉到退避位置,像图8A所示那样在各面线T2、T3被剪断后,缝合底线T1被剪断,该缝合底线T1的下一个针迹的开始部分被上述压线弹簧36的弹性地按压在可动刀片30的下表面保持着,像图8B所示那样各面线T2、T3被拉到被缝制物上。
这样一来,由于上述分线引导部32向前进方向A1的下游一侧突出地形成在可动刀片30的顶端,因此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T1将其剪断。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剪线装置所使用的可动刀片30a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10为用来说明由分线引导部32将缝合底线T1引导向缝合底线捕捉部26一侧的状态的后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添加相同的参照符号。本实施方式的剪线装置中上述分线引导部32形成在可动刀片30a的顶端部,而且是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30a的中心轴L1的虚拟平面的形成了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26的一侧,在可动刀片30a的面对上述挺针板21的上表面向内凹地形成在可动刀片30a的顶端部。
这样一来,由于分线引导部32在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形成了缝合底线捕捉部26的一侧,在可动刀片30a的上表面向内凹地形成,因此能防止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因弯针振动及其他原因,向比可动刀片的顶端更靠近相对于包含上述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上述线捕捉部相反的一侧移动,能够将该张挂部分T1a引导向相对于上述虚拟平面的线捕捉部26一侧,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将其剪断。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剪线装置用可动刀片30b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12为用来说明缝合底线T1被可动刀片30b的分线引导部32引导的动作的后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添加相同的参照符号。本实施方式的剪线装置中,上述分线引导部32形成在可动刀片30b的顶端部,而且是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30b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形成了缝合底线捕捉部2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可动刀片30b的面对挺针板21的上表面隆起地形成在可动刀片30b的顶端部。
这样一来,由于分线引导部在相对于虚拟平面的与形成了缝合底线捕捉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上表面隆起地形成,因此能防止缝合底线T1的张挂部分T1a因弯针的振动及其他原因而向比可动刀片的顶端更靠近相对于包含上述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上述线捕捉部相反的一侧移动,能够将该张挂部分T1a引导向上述虚拟平面的线捕捉部26的一侧,能够可靠地捕捉缝合底线将其剪断。
本发明的又一另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形成图1~图5、图6A和图6B、图7A和图7B、以及图8A和图8B所示的向前进方向A1突出的第1分线引导部32以及图9和图10所示的从上表面向内凹的第2分线引导部32这两者;并且也可以形成图1~图5、图6A和图6B、图7A和图7B、以及图8A和图8B所示的向前进方向A1突出的第1分线引导部32,和图11及图12所示的从上表面隆起的第3分线引导部32这两者;而且还可以形成图9和图10所示的从上表面向内凹的第2分线引导部32和图11及图12所示的从上表面隆起的第3分线引导部32这两者;还可以形成图1~图8A和图8B所示的向前进方向A1突出的第1分线引导部32、图9和图10所示的从上表面向内凹的第2分线引导部32、以及图11及图12所示的从上表面隆起的第3分线引导部32的全部。通过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形成这些第1~第3分线引导部的适当组合,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缝合底线的捕捉失误。
本发明能够以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的所有点只是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受说明书文本的任何约束。而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全部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缝纫机的剪线装置,包括:
可动刀片,在顶端部具有捕捉面线和缝合底线的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并且在该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进入到挺针板与弯针之间的前进位置和从该前进位置退避后的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固定刀片,通过上述可动刀片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的移动,使被捕捉到上述可动刀片的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上的面线和缝合底线从缝制时的张挂位置退避,并与上述可动刀片协同动作进行剪断,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刀片上,在比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靠顶端一侧的区域,形成有将缝合底线引导到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分线引导部,
上述分线引导部,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形成有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向从后退位置朝向前进位置的前进方向的下游一侧突出地形成。
2.一种缝纫机的剪线装置,包括:
可动刀片,在顶端部具有捕捉面线和缝合底线的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并且在该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进入到挺针板与弯针之间的前进位置和从该前进位置退避后的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固定刀片,通过上述可动刀片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的移动,使被捕捉到上述可动刀片的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上的面线和缝合底线从缝制时的张挂位置退避,并与上述可动刀片协同动作进行剪断,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刀片上,在比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靠顶端一侧的区域,形成有将缝合底线引导到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分线引导部,
上述分线引导部,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形成有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一侧,从可动刀片的面对上述挺针板的上表面向内凹地形成。
3.一种缝纫机的剪线装置,包括:
可动刀片,在顶端部具有捕捉面线和缝合底线的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并且在该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进入到挺针板与弯针之间的前进位置和从该前进位置退避后的后退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固定刀片,通过上述可动刀片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的移动,使被捕捉到上述可动刀片的面线捕捉部以及缝合底线捕捉部上的面线和缝合底线从缝制时的张挂位置退避,并与上述可动刀片协同动作进行剪断,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刀片上,在比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靠顶端一侧的区域,形成有将缝合底线引导到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分线引导部,
上述分线引导部,在可动刀片的顶端部,在相对于包含可动刀片的轴线的虚拟平面的、与形成有上述缝合底线捕捉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可动刀片的面对上述挺针板的上表面隆起地形成。
CN2008101667125A 2007-10-17 2008-10-17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31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0717/2007 2007-10-17
JP2007270717A JP5557126B2 (ja) 2007-10-17 2007-10-17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3190A CN101413190A (zh) 2009-04-22
CN101413190B true CN101413190B (zh) 2012-08-22

Family

ID=4059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671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3190B (zh) 2007-10-17 2008-10-17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57126B2 (zh)
KR (1) KR20090039622A (zh)
CN (1) CN101413190B (zh)
TW (1) TWI391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7035B2 (ja) * 2013-08-08 2015-09-09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及び糸切り方法
TWI565848B (zh) * 2014-10-23 2017-01-11 Shing Ray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s thread cutter and tangent method
CN104727036A (zh) * 2015-03-06 2015-06-24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拨线切刀及其切线方法
JP6395136B2 (ja) * 2015-05-08 2018-10-0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82A (zh) * 1996-05-11 1998-01-07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纱线操作装置
US5870962A (en) * 1997-11-12 1999-02-16 Ku; Fei-Lung Thread cutting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of chain sewing
CN1746371A (zh) * 2004-09-07 2006-03-15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剪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811039A (zh) * 2005-01-27 2006-08-02 重机公司 切线装置
CN1982525A (zh) * 2005-12-16 2007-06-20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1136B2 (ja) * 2005-04-14 2010-07-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82A (zh) * 1996-05-11 1998-01-07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纱线操作装置
US5870962A (en) * 1997-11-12 1999-02-16 Ku; Fei-Lung Thread cutting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of chain sewing
CN1746371A (zh) * 2004-09-07 2006-03-15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剪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811039A (zh) * 2005-01-27 2006-08-02 重机公司 切线装置
CN1982525A (zh) * 2005-12-16 2007-06-20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68563A 2005.06.30
JP特开2007-068632A 2007.03.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8682A (en) 2009-09-16
CN101413190A (zh) 2009-04-22
JP2009095501A (ja) 2009-05-07
KR20090039622A (ko) 2009-04-22
JP5557126B2 (ja) 2014-07-23
TWI391547B (zh) 201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9061B (zh) Flat seam sewing machine
JP6530197B2 (ja) ミシン
CN101413190B (zh) 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TWI565849B (zh) 雙環縫合縫紉機之切線裝置及切線方法
CN101424015A (zh) 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
JPH0257957B2 (zh)
CN103361889B (zh) 布料的缝制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
JP4674708B2 (ja) 千鳥縫いミシン
JP5057303B2 (ja) 上飾り機構付きミシン
JP3872487B2 (ja)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ミシン
CN100564645C (zh) 针板
JP2009011595A (ja) ミシン
US386837A (en) litchfield
JP4615235B2 (ja) 環縫いミシンのスリット付きルーパ及びスリット付きルーパ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05058700A (ja) ミシンの針受け装置
JPH0343919B2 (zh)
JPS6138539Y2 (zh)
JP2763621B2 (ja)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針板
CN106968057B (zh) 缝纫机
USRE4786E (en)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JP5014748B2 (ja) 多本針ミシン
JP3171643B2 (ja) 掬い縫いミシン
JPH075817Y2 (ja) 玩具ミシン
JPH0675381U (ja) ミシン
JP2022020877A (ja) ミシンのガイド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