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1026A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视接收机、液晶显示程序记录液晶显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以及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视接收机、液晶显示程序记录液晶显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以及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1026A
CN101401026A CN200680053932.6A CN200680053932A CN101401026A CN 101401026 A CN101401026 A CN 101401026A CN 200680053932 A CN200680053932 A CN 200680053932A CN 101401026 A CN101401026 A CN 101401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quid crystal
voltage
polarity
dat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539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1026B (zh
Inventor
盐见诚
内田岁久
津幡俊英
泽幡纯一
山田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0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1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10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2Improving the response spe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09G2330/023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using energy recovery or conserv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6Determination of a pixel data signal depending on the signal applied in the previous fram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在配备:多条源极线、与这些多条源极线交叉的多条栅极线、以及将选择与所述多条源极线和所述多条栅极线的交叉点对应地配置呈矩阵状并且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栅极线时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源极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取入的多个像素部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每一水平扫描期间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源极线,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栅极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栅极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源极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扫描信号线。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视接收机、液晶显示程序记录液晶显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以及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和此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改善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活动图像显示性能。
背景技术
作为薄、轻、低耗电且能进行高图像质量显示的显示装置,使用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用于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和电视机等。这种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在配置TFT元件的阵列基片与配置对置电极的对置基片之间密封液晶而构成。而且,近年提出各种又使图像质量提高、又减小耗电的液晶显示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短路电路,一面利用短路电路将相邻的信号线短路、一面依次对各像素进行写入。由此,写入动作前各信号线的电位变成正极性、负极性信号电位均等的中间电位,使信号线驱动电路的耗电减半。
又,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对相邻数据信号线供给不相同的极性的数据信号,使相邻数据信号线短路。由此,各数据信号线往中间电位(预充电电位)收敛。此预充电时的负载仅为数据信号线之间的短路路径的负载,寄生电阻、寄生电容变小,能高速预充电。
又,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具有控制成按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水平扫描期间的周期使至少2个输出端子间在规定期间短路的电荷回收单元。于是,在切换输出端子的极性时进行电荷回收,从而通过电荷回收单元进行电荷的重新分配。由此,实现显示质量的提高和耗电的降低。
又,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驱动电路具有供给高于规定电位的多个电压(第1电压)和低于规定电位的多个电压(第2电压)的灰度电压产生电路,对源极线的奇数列和源极线的偶数列按规定周期切换第1电压和第2电压,使其短路。由此,有效减小耗电。
又,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消隐期用断路开关将数—模变换单元和输出端子断开,并利用短路单元将输出端子之间短路。由此,减小驱动信号翻转时的耗电。
又,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驱动电路在对液晶电容写入初始时,将源极线驱动部输出从源极线断开,使源极线短路于规定电位。由此,减小消耗电流,缩短使源极线充放电到规定电位的时间。
可是,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这样的脉冲型显示装置中,着眼于各个像素时,交替重复显示图像的点亮期和不显示图像的熄灭期。例如,进行活动图像显示的情况下,进行改写1画面份额的图像时插入熄灭期,所以人的视觉不产生移动着的物体的残留图像。因此,清楚地分辩背景和物体,能看到活动图像而无不适感。
对此,上述专利文献1至6产生如下问题。即,使用TFT(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装置这样的保持型显示装置中,由各像素电容保持的电压决定各个像素的亮度,一旦改写像素电容的保持电压,就维持1帧期。这样,保持型显示装置中,作为像素数据应保持在像素电容的电压一旦被写入,就一直保持到下次受到改写,所以各帧的图像在时间上接近该1帧前的图像。由此,显示活动图像的情况下,人的视觉产生移动着的物体残留图像。例如,如图59所示,表示物体的图像OI往A方向(图案移动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拖尾状地产生残留图像(拖尾残留图像)AI。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等保持型显示装置中,显示活动图像时产生拖尾残留图像AI,因此以进行活动图像显示为主的电视等的显示器一般采用脉冲型显示装置。然而,近年,对电视等的显示器强烈要求薄化和轻化,对这种显示器急速推进采用容易薄化和轻化的液晶显示装置这样的保持型液晶显示装置。
因而,不产生拖尾残留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希望摆脱保持型。作为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方法,利用在1帧期中插入进行黑显示的期间(插黑)等,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脉冲化。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243998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9月19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85115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3月30日”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279626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10月7日”
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121911号公报,公开日:2005年5月12日”
专利文献5: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212137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8月15日”
专利文献6: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030975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2月2日”
专利文献7: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66918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专利文献8: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310113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11月4日”
专利文献9: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175057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6月21日”
然而,作为保持型显示装置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要利用专利文献7记载的方法上下脉冲化时,因插黑而驱动电路等复杂,并且驱动电路的工作频率提高,能确保用于像素电容充电的时间也变短。产生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又抑制驱动电路等复杂化、工作频率提高和充电效率降低、又使显示脉冲化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该驱动方法中,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中,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这里,非图像信号是指包含黑显示信号的进行低灰度显示和低亮度显示的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即相邻的1水平扫描期间与1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所述“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是指有效扫描期间与有效扫描期间之间的期间。即,在有效扫描期间与有效扫描期间之间的期间(非有效扫描期间)通过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进行非图像显示。这里,有效扫描期间是指水平扫描期间中相当于显示期的期间。具体而言,意味着扫描信号线中像素数据写入脉冲为高电平并且选择数据信号线的与该像素对应的图像信号的期间。所以,不必特意设置进行非图像显示用的驱动电路,而且不缩短写入像素值用的像素电容充电时间,能谋求脉冲化。结果,能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活动图像显示性能。又,不必提高数据信号电路等的动作速度,以进行非图像显示。
因而,可提供能又抑制驱动电路等复杂化、工作频率提高和充电效率降低、又使显示脉冲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最好该液晶显示装置为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垂直取向模式,并且将所述非图像信号取为使所述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最好是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垂直取向模式,并且所述非图像信号取是使所述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不需要专利文献8中所揭示的产生预倾斜信号的灰度信号驱动部,而且不进行特别运算,能方便地产生预倾斜信号。
利用上述非图像信号对垂直取向模式(VA模式)的液晶分子进行写入的情况下,使非图像信号的电位低达液晶分子为垂直取向状态时,往往产生涉及几帧的响应异常。
即,使用非图像信号对像素部写入包含黑显示的低灰度显示和低亮度显示时的电压越低,液晶分子越接近垂直取向;从该垂直取向状态施加电压以作正规写入时,能用提供的电压的大小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但不能控制到卧倒的方向(水平方向)。
此情况下,液晶分子在该时间点能量上暂时转移到稳定取向状态,然后液晶分子一面相互排斥、一面往正水平方向移动。因而,到达希望的取向状态(透射率)前,即到达目标灰度前,需要时间,产生涉及几帧的响应异常。产生涉及几帧的响应异常的情况下,存在产生拖尾的问题。
针对这点,利用上述组成,则非图像信号为使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由此,液晶分子成为从垂直取向倾斜预倾斜角的状态。即,写入包含黑显示的低灰度显示和低亮度显示时的电压比完全垂直取向时高预倾斜角的份额。因而,从取向此倾斜角份额的状态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往希望的水平方向卧倒,从而能缩短透射率逼近目标值前的施加。因此,能防止响应异常,可改善拖尾。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当显示亮度T、显示灰度L、白显示灰度Lw和伽马特性γ大致满足T=(L/Lw)γ的关系时,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大于等于Lw×10(-3/γ)的信号,
其中,所述显示亮度T是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得到的显示亮度。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γ表示伽马特性,将显示灰度L定义为L=255×T(1/2.2),其中,T表示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信号。
本发明人等通过当显示亮度T、显示灰度L、白显示灰度Lw和伽马特性γ大致满足T=(L/Lw)γ的关系时,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大于等于Lw×10(-3/γ)的信号,
其中,所述显示亮度T是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得到的显示亮度,能改善拖尾残留图像。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γ表示伽马特性,将显示灰度L定义为L=255×T(1/2.2),其中,T表示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γ表示伽马特性,将显示灰度L定义为L=255×T(1/2.2),其中,T表示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信号。
本发明人等γ表示伽马特性,将显示灰度L定义为L=255×T(1/2.2),其中,T表示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信号的情况下,也能改善拖尾残留图像。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中大于等于12灰度的信号。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中大于等于12灰度的信号。
本发明人等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中大于等于12灰度的信号,则能改善拖尾残留图像。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1024灰度中大于等于45灰度的信号。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1024灰度中大于等于45灰度的信号。
本发明人等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1024灰度中大于等于45灰度的信号,则能改善拖尾残留图像。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使显示为白时的亮度级为100%而显示为黑时的亮度级为0%时,将所述预倾斜信号的亮度级取为大于等于0.1%。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当白显示的亮度级为100%、黑显示的亮度级为0%时,所述预倾斜信号的亮度级取大于等于0.1%。
本发明人等专心研究的结果,通过当白显示的亮度级为100%、黑显示的亮度级为0%时,所述预倾斜信号的亮度级取大于等于0.1%,能改善拖尾残留图像。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通过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相互短路,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将相邻的数据信号线连接成可相互短路,并通过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相互短路,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通过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相互短路,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即,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通过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短路,对数据施加非图像信号。所以,能减小耗电。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固定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具有固定电压源,该固定电压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共同的固定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基于像素部内的寄生电容的引入电压,显示高亮度像素时的像素电压和显示低亮度像素时的像素电压而不同。因此,通过使相邻数据信号线相互短路而产生的电压(供给非图像信号的电压,也称为充电共用电压)因显示灰度而不同。其结果,产生有些显示图案使用户可看到显示图案的影的问题。
针对这点,如上述组成那样,以供给固定电压的方式施加非图像信号,从而能使数据信号线的电压总相同,可改善可见显示图案影的弊病。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非图像信号为不相同的极性之间的电压,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该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非图像信号为不相同的极性之间的电压,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该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非图像信号为不相同的极性之间的电压,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进行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因而,能对准所谓点翻转驱动的极性翻转定时施加非图像信号,可简化电路。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在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一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偶数。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在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一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偶数。
根据上述组成,能使各扫描信号线中负翻转到正的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的次数与正翻转到负的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的次数相等。由此,能减小相邻像素间的充电率的差异,可提供能又改善每一扫描线产生的显示不匀又使显示脉冲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再者,每连续水平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则更加理想。每一水平期间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所以利用此选择能使相邻扫描线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特性一致,也就是能消除极性偏倚。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垂直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具有第1极性翻转电源,该第1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垂直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除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固定电压而产生的效果外,还每一垂直扫描期间使加在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所以能防止烧伤。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通过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具有第2极性翻转电源该,第2极性翻转电源通过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非图像信号的。
根据上述组成,除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固定电压而产生的效果外,还每一垂直扫描期间使加在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因此能防止烧伤。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通过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且相邻数据信号线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第2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且相邻数据信号线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能以所谓点翻转驱动进行驱动,因此能防止烧伤,并能防止闪烁。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非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与施加该非图像信号后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中,最好所述非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与施加该非图像信号后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
根据上述组成,使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续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等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率。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在1垂直扫描期间末尾选择并施加给所述像素部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该1垂直扫描期间的下一垂直扫描期间中选择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在1垂直扫描期间末尾选择并施加给所述像素部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该1垂直扫描期间的下一垂直扫描期间中选择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根据上述组成,后垂直扫描期间(帧)中施加给像素部的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前垂直扫描期间(帧)施加给像素部的末尾非图像信号(预倾斜信号)的极性是相同的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像素的充电率。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
根据上述组成,与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使数据信号极性翻转的情况相比,能使例如利用几个像素组合(平铺图案)表现个人计算机的微软公司制OSWindows(注册商标)结束画面方格花纹点画面或不能用1点表现的亮度的灰度的波动画面等中,产生闪烁并形成消色图案的可能性减少。
再者,最好使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续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由此,有利于提高充电率。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在相邻水平期间之间数据信号极性不翻转时,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在相邻水平期间之间数据信号极性不翻转时,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使数据信号极性翻转的情况下,也能每一水平扫描期间选择扫描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即,不仅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翻转时,而且极性不翻转时,都施加非图像信号。由此,能在各扫描线方便地对准给像素施加非图像信号的起始定时、结束定时和总时间。而且,通过在极性不翻转时施加非图像信号,能容易使极性翻转后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充电率与其后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充电率一致,所以能防止每所述多个水平扫描期间产生的不匀(例如2H翻转则每2条扫描线的不匀)。
再者,上述组成中,最好选择数据信号线中的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输入的非图像信号的次数在各扫描线中相等。又,最好选择数据信号线中的数据信号极性不翻转时输入的非图像信号的次数在各扫描线中相等。
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n(这里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n的倍数。
而且,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n(这里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n的倍数。
根据上述组成,能使各扫描信号线之间,极性翻转时施加的非图像信号数与极性不翻转时施加的非图像信号数相等。由此,能减小相邻像素间的充电率的差异,可提供能又改善每一扫描线产生的显示不匀又使显示脉冲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再者,每连续水平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则更加理想。这样,n个水平期间中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数和极性不翻转数在各扫描线中为恒定,所以能使相邻的扫描线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特性一致。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2n的倍数。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2n的倍数。
根据上述组成,能使各扫描信号线中数据信号的极性翻转时负翻转到正的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的次数与正翻转到负的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的次数相等,并能使信号极性不翻转时选择正与正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次数与选择负与负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次数相等。由此,能进一步减小相邻像素间的充电率的差异,可进一步改善每一扫描线产生的不匀。
再者,每连续水平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则更加理想。这样,2n水平期间的周期中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所以能使相邻扫描线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特性一致,也就是能消除极性偏倚。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固定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该固定电压的极性每所述多个水平扫描期间进行翻转。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具有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所述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除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固定电压而产生的效果外,还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使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所以能防止烧伤。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所述固定电压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并且供给相邻数据信号线的固定电压具有不相同的极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所述第3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各数据信号线供给所述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并且相邻数据信号线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能用所谓点翻转驱动进行驱动,因此能防止烧伤,并能防止闪烁。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进行过冲驱动,并且根据像素的极性和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求出用于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还具有探测各像素的极性信息的极性信息探测单元、以及校正量运算单元,该校正量运算单元根据该极性信息和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求出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
通常根据起始灰度和目的灰度运算适当的灰度校正量(OS量),并进行过冲驱动。而且,液晶分子的预倾斜角非常小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卧倒的方向未定,所以需要建立考虑这点的专门校正算法,以求出灰度校正量。因此,存在电路规模大或难实时运算的问题。针对这点,利用上述组成,则根据像素的极性和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求出用于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因此,能不用专门校正算法而求出灰度校正量,并能实质上原样不变地使用已有的过冲驱动。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使用使所述像素极性与所述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带有对应关系的查找表,求出所述用于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具有使所述像素极性与所述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带有对应关系的查找表。
根据上述组成,根据像素的极性和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参考查找表,仅这样就能求出灰度校正量。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后照明,并且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使背后照明熄灭。
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其电位关系到亮度升高,产生黑亮度浮动的问题。针对这点,上述那样使背后照明熄灭,则能防止看到此黑亮度浮动。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对所述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施加时间,短于显示对所述数据信号施加的图像用的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对所述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施加时间,短于显示对所述数据信号施加的图像用的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
专利文献9中揭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1帧期内至少选择2次各栅极线(扫描信号线),并且对连接该栅极线的像素分别写入使各像素的状态一致用的消隐电压和与应显示的图像对应的灰度电压至少各1次。根据此液晶显示装置,能抑制显示图像的残留图像,得到良好的活动图像显示。然而,此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基于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压与黑化电压之间交替切换供给源极线的电压,对各栅极线进行选择以施加灰度电压的时间为1帧期除以栅极线数量后得到的时间之半的时间。这样,基于灰度电压的像素电容充电用的时间变短,则担心产生充电不足。
因此,上述组成那样使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短于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从而能又抑制各像素中的图像信号的充电不足又使显示脉冲化。尤其是伴随屏幕规模大型化和高清晰化的数据信号线等的负载增大时、基于帧频高速化的活动图像可视性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图像信号施加时间缩短时,上述组成较佳。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最好该液晶显示装置是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显示黑的常黑态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最好是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显示黑的常黑态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上述组成,取为常黑态液晶显示装置,从而例如使非图像信号为充电共用电位的情况下,能方便地作常黑显示,并能构成在耗电上也有利的显示装置。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程序,最好用于使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动作,并且使计算机作为所述极性信息探测单元和所述校正量运算单元起作用。
又,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最好是记录上述液晶显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
又,本发明的电视接收机,最好组成单元包含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接收电视广播的调谐器部。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中,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根据上述组成,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即,在有效扫描期间与有效扫描期间之间的期间(非有效扫描期间)通过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进行非图像显示。这里,有效扫描期间是指水平扫描期间中相当于显示期的期间。具体而言,意味着扫描信号线中像素数据写入脉冲为高电平的期间。所以,不必特意设置进行非图像显示用的驱动电路,而且不缩短写入像素值用的像素电容充电时间而能谋求脉冲化。结果,能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活动图像显示性能。又,不必提高数据信号电路等的动作速度,以进行非图像显示。
因而,使用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则可实现能又抑制驱动电路等复杂化、工作频率提高和充电效率降低又使显示脉冲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数据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中,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电压的第1极性翻转电源,该第1极性翻转电源与栅极启动脉冲信号对该电源的输入定时同步地产生每一垂直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并将该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这里,栅极启动脉冲信号是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电路为启动栅极驱动器的移位寄存器的动作而产生的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驱动电路配备每一垂直扫描期间使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翻转的第1极性翻转电源。也就是说,使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帧翻转。因而,能防止电压变成单极性而发生的烧伤。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中,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电压的第2极性翻转电源,该第2极性翻转电源与栅极时钟信号对该电源的输入定时同步地产生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并将该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这里,栅极时钟信号是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电路为控制栅极驱动器的移位寄存器进行移位动作的定时而产生的信号。
根据上述组成,驱动电路配备能产生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使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翻转的第2极性翻转电源。也就是说,使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行翻转。因而,能防止电压变成单极性而发生的烧伤。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中,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电压的第2极性翻转电源,该第2极性翻转电源与栅极时钟信号对该电源的输入定时同步地产生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将所述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奇数行的数据信号线,而将与所述产生的电压极性不同的电压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偶数行的数据信号线。
根据上述组成,驱动电路配备将所述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奇数行的数据信号线而将与所述产生的电压极性不同的电压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偶数行的数据信号线的第2极性翻转电源。这就是说,使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点翻转。因而,能防止因电压变成单极性而产生的烧伤,并能防止闪烁。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配备:分别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的恒压二极管、以及通过这些恒压二极管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且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分别施加共同的固定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的固定电压电源。根据上述组成,通过恒压二极管使固定电压电源与数据信号线连接。于是,能使此恒压二极管储存电压,所以能用进一步简易的结构实现电压的点翻转。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的电压的第3极性翻转电源,该第3极性翻转电源产生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将该产生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多条数据信号线。
这里,所述电压的极性与决定极性翻转用的反向信号输入到第3极性翻转电源的定时同步地翻转极性。
根据上述组成,驱动电路配备能产生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使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翻转的第3极性翻转电源。也就是说,使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行翻转。因而,能防止电压变成单极性而发生的烧伤。
又,本发明的驱动电路中,最好所述第3极性翻转电源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产生极性翻转的电压,将所述产生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奇数行的数据信号线,而将与所述产生的电压极性不同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偶数行的数据信号线。
根据上述组成,驱动电路配备将所述产生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奇数行的数据信号线而将与所述产生的电压极性不同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偶数行的数据信号线的第3极性翻转电源。这就是说,使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电压点翻转。因而,能防止因电压变成单极性而产生的烧伤,并能防止闪烁。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该驱动方法中,在相邻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与后半水平扫描期间中施加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的电压极性的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
根据上述组成,在相邻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电压与相邻水平周期后半期中施加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像素的充电率。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上述驱动方法加以驱动。
由下文所示记述会充分理解本发明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而且,在下文参照附图的说明中会明白本发明的利益。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b)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对栅极线GLj施加的扫描信号G(j)的波形图,(e)是示出对栅极线GLj+1施加的扫描信号G(j+1)的波形图,(f)是示出像素的亮度的波形图。再者,这些波形图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连同其显示部的等效电路一起示出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源极驱动器的组成的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源极驱动器的伸出部的电路图。
图5(a)是示出图2所示栅极驱动器的组成的框图。
图5(b)是示出图5(a)所示栅极驱动器用IC片的组成的框图。
图6(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波形图,(c)是示出移位寄存器首级的输出信号Q1的波形图,(d)是示出供给始端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的波形图,(e)是示出施加给栅极线GL1的扫描信号G(1)的波形图,(f)是施加给栅极线GL2的扫描信号G(2)的波形图。
图7是示出各像素形成部的TFT栅—漏间存在的寄生电容的图。
图8(a)是示出作为施加给栅极线GLj的扫描信号G(j)的电压的栅极电压Vg(j)的波形图,(b)是示出像素形成部5的像素电极Ep的电压(像素电压)Vd的波形图。
图9是示出显示高亮度像素时的像素电压(高亮度像素电压)Vd(B)的电压波形Wd(B)、显示低亮度像素时的像素电压(低亮度像素电压)Vd(D)的电压波形Wd(D)、供给高亮度电压Vd(B)用的数据信号的电压(高亮度源极电压)Vs(B)的电压波形Ws(B)、以及供给低亮度电压Vd(D)用的数据信号的电压(低亮度源极电压)Vs(D)的电压波形Ws(D)的波形图。
图10是示出与基于作为黑电压的充电共用电压Vcsh的写入的显示图案Dpat相当的影的图案Spat的图。
图11是示出源极驱动器伸出部的与图4不同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12是示出源极驱动器伸出部的与图4不同的又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13(a)是示出垂直取向状态的液晶分子的模式图。
图13(b)是示出从图13(a)的状态施加高电压时的液晶分子取向状态的模式图。
图14是示出对垂直取向状态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而控制液晶分子倾斜角度的状况的图。
图15是从上方看对垂直取向状态的液晶分子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翻倒方向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使液晶倾斜取向用的组成的图。
图17(a)是示出黑信号电位、黑写入电位和点亮状态电位的电压—帧的关系图。
图17(b)是示出从黑到点亮状态的灰度变化和从黑写入到点亮状态的灰度变换的曲线图。
图18(a)是与图17(a)对应的电压—帧的关系图。
图18(b)是与图17(b)对应的示出充电共用脉冲驱动从黑到点亮状态的灰度变化和从黑写入到点亮状态的灰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19是示出将纵轴表为归一化亮度、横轴表为灰度时希望的亮度和灰度的范围的图。
图20(a)是取与图18(a)对应的图19所示希望的亮度和灰度的范围时电压—帧的关系图。
图20(b)是与图18(b)对应的示出取图19所示希望的亮度和灰度范围时从黑到点亮状态的灰度变化和从黑写入到点亮状态的灰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21是示出通过将预倾斜信号设定为256灰度级(γ2.2)中大于等于12灰度级并进行黑写入而液晶分子20从垂直取向状态由稍微取向的状态开始翻倒的状况的图。
图22是示出不能控制水平方位角方向时的OS驱动电路的框图。
图23是示出能控制水平方位角方向时的OS驱动电路的框图。
图24是示出进行黑写入时理想的电压与帧的改写的全息图。
图25是示出在固定电位进行黑写入时电压与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6是示出根据图25所示电压与帧的关系调整模拟电压并校正正极性和负极性上的有效值后的电压与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7是示出OS驱动电路的概略组成的框图。
图28是示出像素的极性信息与作为像素的位置信息的地址的关系的图。
图29是示出图27所示LUT的组成的图。
图30是示出另一OS驱动电路的概略组成的框图。
图31是示出图30所示LUT的组成的图。
图32是示出根据图25所示电压与帧的关系用图27所示OS驱动电路数字校正极性值后的电压与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3是示出背后照明概略组成的图。
图34(a)是1伏的施加给某栅极线GLj的扫描信号的波形图,(b)是示出1伏的背后照明的点亮和熄灭的波形图。
图35是示出电视接收机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组件的图。
图36是示出调谐器部与显示装置的信号收发的框图。
图37是示出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39(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d)是同样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40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41(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栅极时钟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e)是同样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42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43(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栅极时钟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d)是同样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e)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f)是同样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44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45(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栅极时钟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e)是同样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46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
图47(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栅极时钟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e)是同样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f)是示出非图像信号的波形图,(g)是同样示出非图像信号的波形图,(h)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i)是同样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48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信号波形图。(a)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b)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对栅极线GLj施加的扫描信号G(j)的波形图,(e)是示出对栅极线GLj+1施加的扫描信号G(j+1)的波形图,(f)是示出像素的亮度的波形图。
图49(a)是以图解方式示出2H点翻转的图。
图49(b)是以图解方式示出2H行翻转的图。
图49(c)是以图解方式示出4H点翻转的图。
图50是另一例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信号波形图。(a)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b)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对栅极线GLj施加的扫描信号G(j)的波形图,(e)是示出对栅极线GLj+1施加的扫描信号G(j+1)的波形图,(f)是示出像素的亮度的波形图。
图51是又一例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信号波形图。(A)是示出反向信号REV的波形图,(a)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b)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对栅极线GLj施加的扫描信号G(j)的波形图,(e)是示出对栅极线GLj+1施加的扫描信号G(j+1)的波形图,(f)是示出像素的亮度的波形图。
图52是示出一例输出图51所示信号的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组成的电路图。
图53将一例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连同其显示部的等效电路一起示出的框图。
图54是示出图53所示源极驱动器的组成的框图。
图55是另一例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信号的波形图。(A)是示出反向信号REV的波形图,(a)是示出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的波形图,(b)是示出栅极时钟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d)是同样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e)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f)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g)是同样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
图56是示出一例输出图55所示信号的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组成的电路图。
图57(a)是分别示出实施方式2中使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面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时和不同时的数据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57(b)是分别示出实施方式2中使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面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时和不同时的数据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57(c)是示出图57(a)和57(b)时的实际波形的波形图,实线为图57(a)时的实际波形,虚线为图57(b)时的实际波形。
图58(a)是分别示出实施方式1中使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面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时和不同时的数据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58(b)是分别示出实施方式1中使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面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同时和不同时的数据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58(c)是示出图58(a)和58(b)时的实际波形的波形图,实线为图58(a)时的实际波形,虚线为图58(b)时的实际波形。
图59是说明已有技术用的示出拖尾残留图像的图。
标号说明
3是源极驱动器(驱动电路),5是像素形成部,20是液晶分子,35是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固定电压电源),51是极性信息处理部(极性信息探测单元),53是校正量运算部(校正量运算单元),54是LUT(查找表),82a~82h是荧光灯(背后照明),99是调谐器部,100是第1极性翻转电源,103是第2极性翻转电源,113是第3极性翻转电源,108是恒压二极管,200是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Dv是视频信号,Eshp是固定电压,SL1~SLn是源极线(数据信号线),GL1~GLm(扫描信号线),S(1)~S(n)是数据信号,GSP是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CK是栅极时钟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用附图说明一本发明实施方式。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连同其显示部的等效电路一起示出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配备: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驱动电路)3、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4、有源矩阵型显示部1、以及控制源极驱动器3和栅极驱动器4用的控制电路2。
显示部1包含多条(m条)作为扫描信号线的栅极线GL1~GLm、分别与这些栅极线GL1~GLm正交的多条(n条)作为数据信号线的源极线SL1~SLn、以及分别与这些栅极线GL1~GLm和源极线SL1~SLn的交叉点对应设置的多个(m×n个)像素形成部5。
将像素形成部5配置呈矩阵状,构成像素阵,并且各像素形成部5的组成部分包含作为栅极端子连接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栅极线GLj并且源极端子连接通过该交叉点的源极线SLi的开关元件的TFT10、连接该TFT10的漏极端子的像素电极Ep、作为共同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形成部5的对置电极公共电极Ec、以及夹在这些像素电极Ep与公共电极Ec之间的液晶层。
由像素电极Ep和公共电极Ec形成的液晶电容构成像素电容Cp。再者,为了在像素电容Cp可靠地保持电压,可与液晶电容(像素电容Cp)并联地设置辅助电容。但是,该辅助电容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省略其说明和图示。
利用动作的源极驱动器3和栅极驱动器4对像素电极Ep供给适应要显示的图像的电位(后文阐述),而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对公共电极Ec供给规定电位Vcom。由此,对液晶层施加适应像素电极Ed与公共电极Ec之间的电位的电压,利用此加压控制光对液晶层的穿透量,从而进行图像显示。但是,为了利用对液晶层加压控制光的穿透量,使用未图示的偏振片;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按形成常黑的方式配置偏振片。常黑态液晶显示装置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显示黑,所以能方便地进行插黑,还能抑制耗电。
显示控制电路2从未图示的外部信号源接收表示应显示的图像的数字视频信号Dv、与该数字视频信号Dv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HSY和垂直同步信号VSY、以及控制显示动作用的控制信号Dc。
显示控制电路2根据这些各种信号Dv、HSY、YSY、Dc,产生并输出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数据时钟信号SCK、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表示应显示的图像的数字图像信号DA(相当于上述视频信号Dv的信号)、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以及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GOE1~GOEq),作为使数字视频信号Dv显示在显示部1用的信号。
详细而言,将从外部信号源接收的视频信号Dv在未图示的内部存储器按照需要进行定时调整后,作为数字图像信号DA从显示控制电路2输出,产生数据时钟信号SCK作为由该数字图像信号DA表示的图像的各像素所对应的脉冲组成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产生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作为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仅规定期间为高电平(H电平)的信号,根据垂直同步信号VSY产生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作为每一帧期(垂直扫描期间)仅规定期间为H电平的信号,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产生栅极时钟信号GCK,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SY和控制信号Dc产生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
上述那样在显示控制电路2产生的信号中,数字图像信号DA、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被输入到源极驱动器3,而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被输入到栅极驱动器4。
图3是示出上述源极驱动器3的组成的框图。
如图3所示,所述源极驱动器3配备数据信号产生部12和设置在该数据信号产生部12的后级的输出部13。数据信号产生部12根据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从数字图像信号DA产生分别对应于源极信号线SL1~SLn的模拟电压信号d(1)~d(n)。此数据信号产生部12的组成与已有源极驱动器的数据信号产生部12相同,因此省略此外的说明。
输出部13包含每一数据信号产生部12产生的模拟电压信号d(i)设置的电压跟随器组成的多个输出缓冲器31(图4),这些输出缓冲器31对各模拟电压信号d(i)进行阻抗变换后,将其作为数据信号S(i)输出(i=1、2、……、n)。
但是,后文将阐述,根据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在充电共用期Tsh(图1(b))切断对源极线SL1~SLn施加数据信号S(1)~S(n),并使源极线SL1~SLn相互短路。详细而言,输出部13中包含实现这种作为用的开关电路和电源(后文用图4说明)。
源极驱动器3根据数字图像信号DA、数据启动脉冲信号SSP和数据时钟信号SCK,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依次产生数据信号S(1)~S(n)作为相当于数字图像信号DA表示的图像的各水平扫描行的像素值的模拟电压,并将这些数据信号S(1)~S(n)分别施加给源极线SL1~SLn。
本实施方式的源极驱动器3采用以将对液晶层施加的电压的极性每一帧期翻转并在各帧内每一栅极线且每一源极线翻转的方式输出数据信号S(1)~S(n)的驱动方式,这就是点翻转驱动方式。换句话说,点翻转驱动方式每一水平扫描期间作极性翻转,并使相邻数据信号线为波形图的极性。
因而,源极驱动器3使对源极线SL1~SLn施加的电压的极性每一源极线SL1~SLn翻转,而且使施加给各源极线SLi的数据信号S(i)的电压极性每一水平扫描期间翻转。这里,成为对源极线SL1~SLn施加的电压的极性翻转基准的电位是数据信号S(1)~S(n)的直流电平(相当于直流分量的电位),此这里电平一般与公共电极Ec的直流电平不一致,与公共电极Ec的直流电平相差各像素形成部5中TFT10的栅—漏间寄生电容Cgd造成的牵引电压ΔVd的份额。
但是,寄生电容Cgd造成的牵引电压ΔVd相对于液晶的光学阈值电压Vth充分小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S(1)~S(n)的直流电平作为等于公共电极Ec的直流电平,所以可认为数据信号S(1)~S(n)的极性(即对源极线SL1~SLn施加的电压的极性)以公共电极Ec的电位(对置电压)为基准,每一水平扫描期间进行翻转。
又,所述源极驱动器3中,为了减小耗电,采用数据信号S(1)~S(n)的极性翻转时将相邻源极线SL1~SLn之间短路的“充电共用”方式。
因此,如图4所示那样构成源极驱动器3中输出数据信号S(1)~S(n)的部分(即输出部13)。也就是说,此输出部12接收根据数字图像信号DA产生的模拟电压信号d(1)~d(n),将这些模拟电压信号d(1)~d(n)变换阻抗,从而产生数据信号S(1)~S(n),作为应在源极线SL1~SLn传递的视频信号。如图4所示,此输出部13具有n个输出缓冲器31,作为用于此阻抗变换的电压跟随器。又,如该图所示,各输出缓冲器31的输出端子连接作为开关元件的第1MOS晶体管SWa,来自各输出缓冲器31的数据信号S(i)通过第1MOS晶体管Swa从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端子输出(i=1、2、……、n)。
又,由作为开关元件色第2MOS晶体管SWb将源极驱动器3的相邻输出端子之间连接。即,由此,第2MOS晶体管SWb将相邻源极线SL1~SLn之间连接。然后,对这些输出端子之间的第2MOS晶体管SWb的栅极端子供给充电共用基准信号Csh,对连接在各输出缓冲器31的输出端子的第1MOS晶体管SWa的栅极端子供给反相器33的输出信号(即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的逻辑反相信号)。
因而,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非激活(低电平)时,第1MOS晶体管SWa导通(ON),第2MOS晶体管SWb阻断(OFF),所以来自各输出缓冲器31的数据信号通过第1MOS晶体管SWa从源极驱动器3输出。
另一方面,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激活(高电平)时,第1MOS晶体管SWa阻断(OFF),第2MOS晶体管SWb导通(OFF),所以不使来自各输出缓冲器31的数据信号输出(即切断对源极线SL1~SLn施加数据信号S(1)~S(n)),通过第2MOS晶体管SWb将显示部1中相邻源极线SL1~SLn短路。
如图1(a)所示,源极驱动器3的数据信号产生部12产生模拟电压信号(i),作为每一水平扫描期间(1H)极性翻转的视频信号。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显示控制电路2产生各模拟电压信号d(i)的极性翻转时仅规定期间(1水平消隐期程度的短期间;充电共用期)Tsh为高电平(H电平)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
如上所述,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为低电平(L电平)时,输出各模拟电压信号d(i)作为数据信号S(i);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为高电平(H电平)时,切断对源极线SL1~SLn施加数据信号S(1)~S(n),并将相邻源极线SL1~SLn相互短路。
而且,采用点翻转驱动方式,所以相邻源极信号线SL1~SLn的电压极性相反且其绝对值实质上相等。因而,各数据信号S(i)的值(即各源极线SLi的电压)在充电共用期Tsh为相当于显示黑的电压(黑电压)。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各数据信号S(i)以数据信号S(i)的直流电平VSdc为基准作极性翻转,所以如图1(c)所示,在充电共用期Tsh中实质上等于数据信号S(i)的直流电平VSdc。
再者,通过这样在数据信号S(1)~S(n)极性翻转时将相邻源极线SL1~SLn短路,使各源极线SLi的电压等于黑电压(数据信号S(i)的直流电平VSdc)。这种组成不限于图4所示的组成,作为减小耗电用的单元,以往已有建议。
栅极驱动器4为了根据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r(r=1、2、……、q)将各数据信号S(1)~S(n)写入各像素形成部5(的像素电容),在数字图像信号DA的各帧期(各垂直扫描期间)实质上逐一水平扫描期间依次选择栅极线GL1~GLm,并在所述数据信号S(i)的极性翻转时仅规定期间选择栅极线GLj(j=1~m),以插黑(后文阐述)。
即,栅极驱动器4对栅极线GL1~GLm分别施加包含图1(d)、(e)所示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电压施加脉冲(施加非图像信号的脉冲)Pb的扫描信号G(1)~G(m),施加这些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栅极线GLj成为选择状态,连接选择状态的栅极线GLj的TFT10变成导通状态,而连接非选择状态的栅极线GLj的TFT10变成阻断状态。
这里,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在水平扫描期间(1H)中相当于显示期的有效扫描期间为H电平;与此相反,黑电压施加脉冲Pb在水平扫描期间(1H)中相当于消隐期(显示期以外的期间)的充电共用期Tsh内为H电平。
如图1(d)、(e)所示,各扫描信号G(i)中,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与该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后首先出现的黑电压数据脉冲Pb之间为2/3帧期(2/3V;Thd),在1帧期(1V)中以1水平扫描期间(1H)的间隔连续出现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
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宽度以1.0微秒(μsec)至2.0微秒为佳,1.2微秒至1.8微秒更好。数据信号线非图像信号施加期的宽度(图1至为Tsh)以等于2~3倍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宽度的程度为佳。即,Tsh的宽度以2微秒~6微秒为佳,3微秒~5微秒更好。
表1
 
机型 Pb宽度 图像信号 非图像信号 Pb数量
 
37型FullHD 1.2微秒 11.2微秒 3.6微秒 4个
46型FullHD 1.6微秒 10.8微秒 4.0微秒 4个
52型FullHD 1.8微秒 10.6微秒 4.2微秒 4个
又,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时间(即Pb的宽度)最好短于对数据信号线施加图像信号的施加(即Pw的宽度)。这是为了确保图像信号对像素的充电率。通过增多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数量,能确保非图像信号对像素的充电率。表1示出FullHD(1080×1920×RGB点)机型中确认的最佳图像信号和非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表1中示出对数据信号线和扫描信号线各自的施加时间。
再者,本发明未必限于此,由于最佳值按液晶显示元件的清晰度和屏幕规模等不同,最好提出适当的条件。
黑电压施加脉冲的数量可按要实施的黑插入电平适当选择,但以2个至8个的程度为妥。3个至6个更好。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定时存在数据信号的进行从+(正)变到—(负)的定时和从—变到+的定时,它们往哪边偏移都存在产生闪烁或每一扫描线不匀的情况。通过每一帧翻转数据信号的极性地进行驱动或对THd、Tbk进行微调,能抑制上述弊病。因此,可通过将黑电压施加脉冲Pb取为偶数个(例如4个),使每一相邻扫描线+→—、—→+的定时的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数量相等。
接着,参照图1说明所述源极驱动器3和栅极驱动器4的显示部1(参考图1)的驱动。显示部1的各像素形成部5中,通过对其包含的TFT10的栅极端子连接的栅极线GLj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使该TFT10导通,将该TFT10的源极端子连接的源极线SLi的电压作为数据信号S(i)的值写入到该像素形成部5。即,在像素电容Cp中保持源极线SLi的电压。其后,该栅极线GLj在黑电压施加脉冲Pb出现前的期间(非选择期;像素数据保持期)Thd一直为非选择状态,所以使写入该像素形成部5的电压保持原样。
在像素数据保持期Thd后的充电共用期Tsh,对栅极线GLj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上述已述,充电共用期Tsh中,各数据信号S(i)的值(即各源极线SLi的电压)实质上等于数据信号S(i)的直流电平。即,各源极线SLi的电压为黑电压。
所以,因对该栅极线GLj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而在该像素形成部5的像素电容Cp中保持的电压往黑电压变化。然而,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定时为数据信号S(i)的极性翻转时,所以短于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脉冲宽度。因此,为了可靠地使像素电容Cp的保持电压为黑电压,如图1(d)、(e)所示,在各帧期中以1水平扫描期间(1H)间隔对该栅极线GLj连续施加3个黒电压施加脉冲Pb。由此,使连续该栅极线GLj的像素形成部5形成的像素的亮度(由像素电容中的保持电压决定的穿通光量)L(j,i)如图1(f)所示那样变化。
因此,与连接各栅极线GLj的像素形成部5对应的1显示行中,在像素数据保持期Thd进行基于数字图像信号DA的显示,其后在施加上述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后至对下一该栅极线GLj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的时间点的期间Tbk进行黑显示。这样在各帧期插入进行黑显示的期间(黑显示期)Tbk,从而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脉冲化。
从图1(d)、(e)判明,每一扫描信号G(j)将出现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的时间点错开各1水平扫描期间(1H)。因而,黑显示期Tbk也每一显示行错开各1水平扫描期间(1H),对全部显示行进行长度相同的插黑。
这样动作,不缩短写入像素数用的像素电容Cp的充电期,而确保足够的插黑期(非图像插入期)。而且,不必为插黑(插入非图像)而提高源极驱动器3等的动作速度。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栅极驱动器4的组成。图5(a)是示出动作得呈现上述图1(d)、(e)的波形的栅极驱动器4的组成的框图。如图5(a)所示,此栅极驱动器4的组成部分具有作为含移位寄存器40(参考图5(b))的多个(q个)部分电路的栅极驱动器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片411、412、……、41q。如图5(b)所示,各IC片411、412、……、41q配备移位寄存器40、与该移位寄存器40的各级对应设置的第1和第2与门42和43、以及根据第2与门43的输出信号g1~gp输出扫描信号G1~Gp的输出部45,将来自外部的信号作为启动脉冲信号SPi、时钟信号CH和输出控制信号OE进行接收。
将启动脉冲信号SPi供给移位寄存器40的输入端,并从移位寄存器40的输出的输出应输入到后续的栅极驱动器用IC片的启动脉冲信号SPo。又,对各个第1与门41输入时钟信号CK的逻辑反相信号,而对各个第2与门43输入输出控制信号OE的逻辑反相信号。而且,将移位寄存器40的各级的输出信号Qk(k=1~p)输入到与该级对应的第1与门41,并将该第1与门41的输出信号输入到与该级电压的第2与门43。
又,如图5(a)所示,以级联方式构成上述组成的多个(q个)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即,将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启动脉冲信号SPo的输出端子)连接到下一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启动脉冲信号Spi的输入端子),使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内的移位寄存器40形成1个移位寄存器(下文将这样利用级联形成的移位寄存器称为“组合移位寄存器”)。
但是,从显示控制电路2对始端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输入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并将末尾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q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与外部连接。
又,将来自显示控制电路2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共同输入到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作为时钟信号CK。
另一方面,显示控制电路2中产生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包含第1~第q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1~GOEq,将这些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1~GOEq分别独立输入到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作为输出控制信号OE。
接着,用图6(a)~(f)说明上述栅极驱动器4的动作。显示控制电路2产生如图6(a)所示那样仅在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电压的期间Tspw和与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电压的期间Tspbw为H电平(激活)的信号,动作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并产生如图6(b)所示那样每一水平扫描期间(1H)仅规定期间为H电平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将这种栅极启动脉冲信号GSP和栅极时钟信号GCK输入到栅极驱动器4时,输出图6(c)所示的信号作为始端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的移位寄存器40的首级输出信号Q1。此输出信号Q1在各帧期包含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对应的1个脉冲Pqw和与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对应的1个脉冲Pqbw,这两个脉冲Pqw和Pqbw之间仅隔开实质上像素数据保持期Thd。
将这两个脉冲Pqw和Pqbw按照栅极时钟信号GCK依次在栅极驱动器400内的组合移位寄存器中传送。组合移位寄存器的各级对此作出响应,将图6(c)所示波形的信号依次错开1水平扫描期间(1H)地输出。
又,上述已阐述,显示控制电路2产生应供给构成栅极驱动器4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41q的烧结温度起输出控制信号GOE1~GOEq。这里,应供给第r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r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r在该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r内的移位寄存器40的某一级输出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对应的脉冲Pqw的期间,为了调整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去除在栅极时钟信号GCK的脉冲附近的规定期间为H电平,使其为L电平,并且在其它期间,去除仅在栅极时钟信号GCK从H电平变化到L电平后的规定期间Toe(将此规定期间Toe设定成含于充电共用期Tsh)为L电平,使其为H电平。
例如,对始端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供给图6(d)所示的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1。再者,为了调整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使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1~GOEq中包含的脉冲(这相当于上述规定期间中为H电平的情况,下文称为“写入期调整脉冲”)按照需要的数据写入脉冲Pw上升得比栅极时钟信号GCK的上升沿快,下降得比栅极时钟信号GCK的下降沿慢。
又,也可不用这种写入期调整脉冲,而仅用栅极时钟信号GCK的秒钟调整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各栅极驱动器用IC片411r(r=1~q)中,根据上述移位寄存器40各级的输出信号Qk(k=1~p)、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GOEr,利用第1和第2与门41和43产生内部扫描信号g1~gp,在输出部45变换这些内部扫描信号g1~gp的电平后,输出应施加给栅极线的扫描信号G1~Gp。
由此,从图6(e)、(f)所示的扫描信号G(1)、G(2)判明,对栅极线GL1、GL2……依次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并且各栅极线GL1、GL2……在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的施加时间点经过像素数据保持期Thd后的时间点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其后以1水平扫描期间(1H)的间隔施加2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这样施加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后,维持L电平,一直到施加下一帧期的显示数据写入脉冲Pw。即,施加上述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后至施加下一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前,成为黑显示期Tbk。
如上所述,利用图5(a)和图5(b)所示组成的栅极驱动器4,能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图1(c)~(f)所示的脉冲化驱动,可同时供给液晶预倾斜对应。
可是,一般而言,使用TFT10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7所示,各像素形成部5的TFT10的栅—漏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gd。由于存在此寄生电容Cgd,各像素形成部5的像素电极Ep的电压(像素电压)Vd在连接该像素电极Ep的TFT10从导通状态切换到阻断状态时,随像素电容Cp于寄生电容Cgd的比率降低。下面,将寄生电容Cgd引起的这种像素电压Vd的变化成为电平移位,将此变化量成为牵引电压,并以ΔVd表示。
具体而言,如图8(a)、(b)所示,作为施加给某一栅极线GLj的扫描信号G(j)的电压的栅极电压Vg(j)为导通电压Vgh(时刻t1或时刻t3),并且通过连接该栅极线GLj的TFT10对像素电极供给源极线SLi的电压Vsn或Vsp后,该栅极电压Vg(j)变化到阻断电压Vg1时(时刻t2或t4)像素电压Vd仅降低下面的式(1)表示的牵引电压ΔVd(j=1、2、……、m;i=1、2、……、n)。
ΔVd=(Vgh-Vg1)·Cgd/(Cp+Cgd)……(1)
液晶的导电率因对其施加的电压而不同,所以像素电容Cp具有因像素的灰度而不同的值。因而,根据式(1),所述牵引电压ΔVd也因像素的灰度而不同。
液晶显示装置中,一般对液晶施加的电压的极性以共同电极Ec的电位(即对置电压)为基准按规定周期翻转,使液晶的光透射率随对其施加的电压变化。因而,为了得到无闪烁的显示,需要对对置电压将源极线的电压(源极电压)(也就是数据信号的值)校正所述牵引电压ΔVd,使对液晶施加的电压的平均值为0。如上述所述,此牵引电压ΔVd因像素的灰度而不同。因此,为了对全部灰度级得到无闪烁的显示,按照应显示的像素的灰度校正源极电压。即,源极电压校正量因显示灰度而不同。
可是,充电共用期Tsh中的源极电压(充电共用电压)实质上等于对该充电共用期前各源极驱动器的全部源极线的电压的平均值。由于上述所述那样源极电压校正量因像素灰度而不同,如接着用图9所示,充电共用电压因显示灰度而不同。
图9示出显示高亮度像素时的像素电压(高亮度像素电压)Vd(B)的电压波形Wd(B)、显示低亮度像素时的像素电压(低亮度像素电压)Vd(D)的电压波形Wd(D)、供给高亮度像素电压Vd(B)用的数据信号电压(高亮度源极电压)Vs(B)的电压波形Ws(B)、以及供给低亮度像素电压Vd(D)用的数据信号电压(低亮度源极电压)Vs(D)的电压波形Ws(D)。
但是,高亮度像素电压的电压波形Wd(B)和高亮度像素电压的电压波形Wd(D)与高亮度源极电压的电压波形Ws(B)和低亮度源极电压的电压波形Ws(D),其时间轴(横轴)的标度不可能一致。再者,图9中,Vsp(B)和Vsn(B)分别表示高亮度源极电压Vs(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Vsp(D)和Vsn(D)分别表示低亮度源极电压Vs(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而且,Vcsh(B)和Vcsh(D)分别表示将高亮度源极电压Vs(B)和低亮度源极电压Vs(D)分别供给源极线时的充电共用电压。从图9判明,高亮度像素电压Vd(B)和低亮度像素电压Vd(D)中,牵引电压ΔVd不同。而且,上述所述那样将源极电压的值校正取样电压ΔVd的份额,所以高亮度源极电压Vs(B)和低亮度源极电压Vs(D)中校正量不同。
因而,对源极线供给高亮度源极电压Vs(B)时的充电共用电压Vcsh(B)与供给低亮度源极电压Vs(D)时的充电共用电压Vcsh(D)不相同。即,充电共用电压因显示灰度而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所示,作为充电共用期Tsh的源极电压的充电共用电压(图1(a)、(c)所示的电压VSdc)为相当于显示黑的电压,所以通过对栅极线GLj施加在充电共用期Tsh成为H电平的黑电压施加脉冲Pb,进行插黑(j=1~m)。
这里,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脉冲宽度短,所以在多个充电共用期Tsh(图1的(e)、(f)所示例子中为3个充电共用期Tsh)进行插黑,以补偿黑电压的写入不足。可是,充电共用电压Vcsh即便是相当于黑显示的电压,由于上述那样校正源极电压的值,也因显示灰度而不同(参考图8)。
上述那样充电共用电压Vcsh因显示灰度而不同,所以存在有些显示图案可看到该图案的影的情况。例如,如图10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中,在原显示图案Dpat的下方,根据作为黑电压的充电共用电压Vcsh的写入,有时出现相当于显示图案Dpat的影子的图案Spat,从而能把它看作显示图案Dpat的影子。
针对这点,最好在黑信号插入期对各源极线SLi供给相当于黑显示的固定电压。对各源极线SLi供给相当于黑显示的固定电压,则补偿基于各像素形成部5内的寄生电容Cgd的牵引电压ΔVd的灰度依赖性,即使数据信号的校正量因显示灰度而不同,黑信号插入期的各源极线SLi的电压也总为相同的电压,所以能改善可看到图案的影子的问题。
用附图说明对各源极线SLi供给这种固定电压的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的具体组成。也就是说,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的组成不限于上述图4所示的组成,也可以是下面所示的组成。
图11是示出另一源极驱动器的输出部组成的电路图。
图11所示的输出部包含n个输出缓冲器31、以及由作为开关元件的n个第1MOS晶体管SWa、(n-1)个第2MOS晶体管SWb和反相器33组成的开关电路,这点与图4所示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4的组成相同。
图11所示的输出部与上述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不同,还具有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和第3MOS晶体管SWb2,并将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正极通过作为开关元件的第3MOS晶体管SWb2连接到应连接一条源极线SL(i)的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端子(图11所示例子中,连接到应连接第n源极线SLn的输出端子)。
而且,对第3MOS晶体管SWb2的栅极端子输入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并将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负极接地。
此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最好是供给相当于使液晶预倾斜的液晶预倾斜电压的固定电压Eshp的电压供给部。
再者,在充电共用期Tsh利用黑电压施加脉冲Pb对像素电极施加此固定电压Eshp(参考图1),但该固定电压不是上述那样像素电压严格相当于黑显示的电压。然而,对大部分灰度区中应显示的像素的灰度而且,Eshp的写入为低亮度显示(低灰度显示),所以能得到脉冲效应。
利用上述图11所示的输出部,与上述图4的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相同,也根据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在充电共用期Tsh以外(的有效扫描期间),通过输出缓冲器31将数据信号产生部12产生的模拟电压信号d(1)~d(n)作为数据信号S(1)~S(n)输出,施加给源极线SL1~SLn;在充电共用期Tsh,切断对源极线SL1~SLn施加数据信号S(1)~S(n),并将相邻源极线SL1~SLn相互短路。结果,将全部源极线SL1~SLn相互短路。
此外,根据图11所示的组成,还在充电共用期Tsh对各源极线SLi(i=1~n)供给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电压Eshp。因此,补偿牵引电压ΔVd的灰度依赖性,即使数据信号的校正量因显示灰度而不同,作为黑信号插入期的充电共用期Tsh中也能使充电共用电压总为同一电压Eshp。由此,抑制产生图10所示那样的图案的影子。
又,通过将使液晶预倾斜的液晶预倾斜电压作为固定电压Eshp供给,对下一帧写入高亮度像素电压时、进行过冲驱动时等情况下,能改善施加相当于显示黑的低亮度像素电位上电位差大的电压时的液晶响应速度降低(后文阐述详况)。
然而,图11所示组成例中,将许多源极线通过多个MOS晶体管SWb连接到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因此,全部源极线SL1~SLn的电压落定到同一充电共用电压Esh前,需要某种程度的时间。结果,有些充电共用期Tsh的长度不能使插黑中各像素形成部5的像素电容应保持的黑电压相同,可认为不能充分抑制上述产生图案影子。
针对这点,用图12说明构成充电共用期Tsh中全部源极线SL1~SLn在短时间成为同一电压Esh的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的组成例。
图12是示出又一所述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的输出部组成的电路图。对该图所示输出部13的组成单元中与图11所示组成单元相同的组成单元标注同一参考符号,省略说明。图12所示的输出部也与图11所示输出部的组成相同,对各源极线SLi(i=1~n)设置作为开关元件的第2MOS晶体管SWc各1个。然而,图11所示输出部13的组成中,将开关电路构成在相邻源极线SL1~SLn之间插入第2MOS晶体管SWb各1个;与此相反,图12所示的组成中,将开关电路构成在各源极线SLi与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之间插入第2MOS晶体管SWc各2个。即,图12所示的组成中,将应连接各源极线SLi的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端子通过这些第2MOS晶体管SWc中的1个连接到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正极。
而且,对这些第2MOS晶体管SWc的栅极端子都供给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
利用上述图12所示的输出部,与图11所示组成和图4所示组成中的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相同,也根据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在充电共用期Tsh以外(的有效扫描期间),通过输出缓冲器31将数据信号产生部12产生的模拟电压信号d(1)~d(n)作为数据信号S(1)~S(n)输出,施加给源极线SL1~SLn;在充电共用期Tsh,切断对源极线SL1~SLn施加数据信号S(1)~S(n),并将相邻源极线SL1~SLn相互短路(结果将全部源极线SL1~SLn相互短路)。
此外,根据图12所示的组成,还在充电共用期Tsh对各源极线SLi(i=1~n)供给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电压Eshp。因此,补偿牵引电压ΔVd的灰度依赖性,即使数据信号的校正量因显示灰度而不同,作为黑信号插入期的充电共用期Tsh中也能使充电共用电压总为同一电压Eshp。而且,充电共用期Tsh中,仅通过1个MOS晶体管SWc对各源极线SLi(i=1~n)供给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电压Eshp。因而,在作为黑信号插入期的充电共用期Tsh能用短时间使各源极线SLi的电压为同一电压Esh。由此,能可靠地抑制产生图10所示那样的图案的影子。
接着,说明图11和图12所示的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的电压Eshp的较佳值。
作为液晶分子对施加电压的行为,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对上下基片施加电压,控制具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垂直取向模式(VA模式)中,上下基片间施加的电压低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这样用充电共用电位作黑写入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液晶分子20成为垂直取向状态,从该垂直取向状态对上下基片施加高电压时,如图13(b)所示,液晶分子20翻倒,成为水平取向状态。
但是,对液晶分子施加的电压越低,也就是液晶分子20越接近垂直取向,从该垂直取向状态施加高电压,使液晶分子翻倒时,如图14所示,越能控制液晶分子20相对于基片的偏离垂直轴21的倾斜角,但不能控制到角分兆20翻倒的方向(水平方位角方向),如图15所示,存在不知道翻倒到哪一个方向的问题。
即,液晶分子往这时能量上稳定的各种方向翻倒。然后,如图15中箭头号所示,各液晶分子往正解方向移动,但液晶分子20处于互斥姿势(即不能相互挤过去),所以产生将液晶分子取向到正解方向前非常花费时间的问题。还使未往偏离形成正交偏光镜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45度的方向取向的液晶分子透射率降低。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具有某种取向状态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场合。即,如图16所示,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棱区和电极缝隙区。如该图所示,棱区正设置具有对与基片平行的面取向的倾斜面的锥部22,液晶分子20沿此锥部22倾斜取向。另一方面,如该图所示,电极缝隙区设置缝隙23,在施加电极时对此缝隙23施加倾斜电场,使液晶分子20容易倾斜取向。
配置在此棱区与缝隙区之间的预倾斜非常小的区域的液晶分子20要倾斜取向成配置在棱区和缝隙区的液晶分子20的取向方向,但越远离棱区和缝隙区,液晶分子20要倾斜的作用越弱,形成进一步接近垂直取向的形状,从而如上述所述,将液晶分子20取向到正解方向前,花费时间。再者,图16中说明了设置棱区和缝隙区的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有棱区的情况或仅有缝隙区的情况。
接着,说明液晶分子的响应驱动。从图17(a)所示希望的黑信号的电位V1转移到点亮状态的电位V2时,如图17(b)随实线所示,较快到达点亮状态的目的灰度(透射率)。与此相反,从电位低于图17(a)所示红信号的电位V1的黑写入的电位V3(图17(a)中的点划线)转移到点亮状态的电位V2时,如上述所述,将液晶分子20取向到正解方向前,花费时间,所以响应速度慢,存在到达目的灰度前花费时间(如图17的点划线所示)的问题。
接着,根据此液晶分子的响应驱动说明对充电共用脉冲驱动的响应行为。如图18(a)所示,从低于希望的黑信号的电位V1的黑写入的电位V3转移到点亮状态的电位V2的情况下,如图18(b)所示,交替重复黑写入和点亮状态,并且黑写入的电位V3低于希望的红信号的电位V1,所以想要前往呈现点亮状态的目的灰度却达不到。因此,形成涉及数帧的响应破裂,产生拖尾。
针对这点,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希望的黑信号的电位V1取为使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电位,具体而言,用灰度和/或归一化亮度表现该电位如下。将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在数据信号S(1)~S(n)的极性翻转时供给源极线SL1~SLn的数据信号(非图像信号;预倾斜信号)设定如下。
如图19所示,将纵轴作为归一化亮度,横轴作为灰度。此情况下,所述非图像信号以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8位灰度表现(256灰度级)中12灰度级并且/或者白电平归一化为100%、黑电平归一化为0%的亮度大于等于0.1%为佳。再者,本发明人等一面改变预倾斜信号电平一面验证拖尾残留图像的程度,将这些较佳值设定为大于等于12灰度级(并且/或者大于等于0.1%),则能改善拖尾残留图像。
图20(a)和图20(b)是说明对将预倾斜信号设定成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级中12灰度级时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驱动的曲线图。如图20(a)所示,用将预倾斜信号设定成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级中12灰度级的电位V3进行黑写入的情况下,如图20(b)中实线所示那样每次从黑写入进到点亮状态度达到目的灰度,也就是说,从不产生响应破裂的黑写入电位V3进行响应,所以拖尾得到改善。
即,通过将预倾斜信号设定成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级中12灰度级进行黑写入,如图21所示,液晶分子20从垂直取向稍微倾斜。因此,从该状态施加高电压时,液晶分子20往希望的方向(正解方向)翻倒。所以,能防止响应破裂。
此外,也可例如在使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的裙裤咱的显示亮度T对显示灰度L、白显示灰度Lw和伽马特性γ能实质上近似于T=(L/Lw)γ时,使上述预倾斜信号为表示大于等于Lw×10(-3/γ)的信号。还可将呈现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T的显示灰度级L对伽马特性γ定义为L=255×T(1/2.2),并将所述预倾斜信号取为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灰度电压的信号。这些情况下也能改善拖尾。
再者,本说明书中,上述所述那样将γ2.2公式化。γ2.2的曲线图至少可举下面的2种波形。
(i)T=(L/255)2.2
(ii)T=(L/255)/4.5或(L/255+0.099)/1.0992.2
又,将预倾斜信号设定成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级中12灰度级并进行黑写入的情况下执行过冲驱动(OS驱动)时也取得如下效果。OS驱动是通过施加超过目的灰度电压的电压补偿响应慢的灰度转变的记述。通常,OS驱动根据起始灰度和目的灰度运算适当的OS量(灰度校正量)并进行驱动。即,用下式的函数进行运算处理。
OS量=目的灰度+α(起始灰度,目的灰度)(α为函数)
所以,利用上述那样施加电压不能控制水平方位角方向的局面时,即使执行OS驱动也不能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特性。即,执行OS驱动时,必须考虑电压或灰度中不能控制的分量,需要建立主面的校正算法。因此,为了进行OS驱动,如图22所示,除进行通常的OS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备的存储上次数据的帧存储器71、控制部72外,还需要设置编入需要复杂运算的校正算法的电路规模大的OS运算部73。因此,存在电路规模变大并且难实时运算的问题。
针对这点,上述所述那样将预倾斜信号设定成设定成大于等于256灰度级(γ2.2)中12灰度级并进行黑写入的情况下,能用灰度(即电压)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所以α能利用简单的近似式或查找表进行校正。因而,如图23所示,能使OS运算部73的驱动电路为规模较小的电路。
又,上述中,将预倾斜信号取为表示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级中12灰度级的信号,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大于等于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1024灰度级中45灰度级的信号。此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所述相同的效果。
说明从上述那样用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将写入黑的电位固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的策略。首先,说明进行黑写入时的理想电压与帧的关系。如图24所示,理想电压与帧的关系中,写入视频信号的阶段进行极性翻转的电位差a、c相等,并且作黑写入的阶段进行极性翻转的电位差b、d相等。因而,各状态下电位差一致,能提高响应速度。而且,写入黑的电位的极性各自不同,所以极性无偏倚,消除电方面的偏移,能提高可靠性。又。在帧的末尾对像素施加的预倾斜信号的极性最好与下一帧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一致。这样,能对像素预充电,从提高像素充电率的角度看有利。
与此相反,上述那样,黑写入为固定值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写入视频信号的阶段进行极性翻转的电位差e、f不相同,作黑写入的阶段进行极性翻转的电位差g、h不相同。液晶的响应特性因电位差而变化,所以响应特性不同,亮度因极性而不同。因此,例如点翻转驱动时,产生方格花纹状的响应不匀。而且,黑写入为固定值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像素的极性产生偏倚。即,黑写入的电位为单极性,电方面产生偏移,可靠性方面令人担心。
针对这点,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调整模拟电压,校正正极性和负极性的有效值。由此,能使可靠性提高,并能翻转烧伤。而且,也可连同此模拟校正一起(或将其代之以)对供给显示部1的各像素的视频信号进行使用极性翻转信息的校正,从而进行作适当的OS驱动的数字校正。
用框图说明进行此数字校正用的过冲驱动电路(OS驱动电路)的组成。此OS驱动电路被配置在显示控制电路2(图20的前级,如图27所示,配备像素的极性信息处理部(极性信息处理部)51、控制部52、校正量运算部53、查找表(LUT)54、以及过冲处理部55。
极性信息处理部51根据预先设计的例如点翻转驱动等翻转驱动条件和显示部1(液晶板内)的像素的位置信息,探测有关像素取+或—哪一方的极性的极性信息。作为一个例子,说明翻转驱动条件为点翻转驱动方式的情况。如图28所示,像素的极性信息与表示作为像素的位置信息的地址的x、y的关系在x、y的奇偶一致的情况下像素的极性信息为+,在x、y的奇偶差异的情况下像素的极性信息为—。即,如果决定翻转驱动条件,则能从像素的位置信息唯一地取得像素的极性信息。
控制部52从外部接收视频信号(数字图像信号DA;图2),并从极性信息处理部51接收像素的极性信息(+或-)。校正量运算部53从控制部52接收视频信号和极性状态的信息,并参照LUT54,取得校正值。校正量运算部53将此校正值作为校正视频信号发送到下级的过冲处理部55。这里,在图29示出一例LUT54。如该图所示LUT54数像素的极性信息和视频信号分配校正值。因此,例如视频信号、极性信息=5、+的情况下,能得到校正值“8”。
过冲处理部55将从校正量运算部53接收的本次校正视频信号和存放在未图示的帧存储器的上次校正视频信号相互比较,把适当强调本次校正视频信号的OS驱动信号发送到作为显示器驱动部的显示控制电路2。
再者,OS驱动电路的各构件的配置大于等于图27所示的配置,也可为如下配置。图27中,从OS驱动电路的前级往后级,按像素的极性信息处理部51和控制部52→校正量运算部53和查找表54→过冲处理部55的顺序配置各构件。与此相反,如图30所示,也可从OS驱动电路的前级往后级,按过冲处理部55→像素的极性信息处理部51和控制部52→校正量运算部53和查找表54的顺序进行配置。即,可改换数字校正和过冲驱动的顺序。
说明此图30所示OS驱动电路的动作。再者,对与已说明的事项相同的事项适当省略其说明。
过冲驱动部55从外部接收视频信号,将保存视频信号和上次视频信号相互比较,把作为适当强调本次视频信号的过冲校正量的OS校正信号送到控制部52。收到此OS校正信号的控制部52从极性信息处理部51接收像素的极性信息(+或-)的信息。
校正量运算部53从控制部52接收OS控制信号和极性信息,并参照LUT54,取得作为灰度校正量的校正值。校正量运算部53将此校正值作为校正驱动信号,发送到作为显示器驱动部的显示控制电路2。
接着,图31示出一例图30所示的LUT54。如该图所示,LUT54中,对像素的极性信息和OS校正信号分配校正值。因此,例如视频信号、极性信息=5、+的情况下,能得到校正值“6”。
利用上述那样的数字校正,能极性图32所示的灰度校正。由此,即使写入黑用的电压固定不变,也能使写入视频信号的阶段进行的极性翻转的电位差i、j实质上相等,并能使作黑写入的阶段进行极性翻转的电位差k、1实质上相等。由此,各个状态下电位差一致,所以能提高响应速度。
还可与写入黑的定时同步地使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后照明熄灭。将背后照明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板81的背面,如图33所示,该背后照明配备多个(8个)底照型荧光灯(背灯)82a~82h、连接各荧光灯82a~82h的多个逆变器83a~83h、分别连接这些逆变器83a~83h的多个切换开关84a~84h以及汇集这些切换开关84a~84h的背后照明驱动电路85。
将各荧光管82a~82h配置在与栅极线GL1~GLm(图2)平行的方向,与扫描信号G(1)~G(m)(图2)同步地按配置的顺序亮灭。又,也可各荧光灯82a~82h中配备如上述所述那样配备逆变器83a~83h和切换开关84a~84h,使各荧光灯82a~82h相互独立地亮灭。将荧光灯82a~82h设置得分别对应于往垂直方向把液晶显示板81八等分的8个划分显示器,如图33所示。再者,各荧光灯82a~82h可用例如冷阴极管。
背后照明驱动电路83与从外部输入的扫描信号G(1)~G(m)同步地使切换开关84a~84h通断,控制各荧光灯82a~82h的亮灭。
接着,说明背后照明的动作。图34(a)是1垂直扫描期间(1V)中施加给某栅极线GLj的扫描信号的波形图,图34(b)是示出1垂直扫描期间(1V)中背后照明亮灭的波形图。再者,图34(b)中,设背后照明在高电平是点亮,在低电平时熄灭。例如,如图34(a)所示,对第1(最上方)划分区的栅极线GL1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时,背后照明驱动电路85与此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同步地使与荧光灯82a对应设置的切换开关84a导通,从而如图34(b)所示,点亮荧光灯82a。
接着,如图34(a)所示,对栅极线GL1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时,背后照明驱动电路85与施加该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同步地使与荧光灯82a对应设置的切换开关84a阻断,从而如图34(b)所示,熄灭荧光灯82a。于是,此荧光灯82a维持熄灭状态,一直到下一帧中对栅极线GL1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
在各划分显示区同样地进行上述动作。即,各划分显示区中,在1垂直扫描期间重复分配在该划分显示区的荧光灯82a~82h的亮灭动作。上述那样使荧光灯82a~82h与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定时同步地熄灭,则即使例如不施加全黑电压而液晶显示板81的像素透射率未足够低的情况下,也能减弱透射光,所以能加强脉冲效应。即,能以改善以及的响应速度为重点,独立决定预倾斜电压。
再者,上述例子中,将荧光灯82a~82h的数量取为8个,但不限于此。荧光灯82a~82h的数量越多,与1个荧光灯对应的栅极线的数量越少,所以因各栅极线GLj上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亮度不匀减小,但由于荧光灯82a~82h、逆变器83a~83h、切换开关84a~84h等的数量增多,成本和耗电增加。
又,如果荧光灯82a~82h过分少,则存在得不到希望的显示亮度的情况,但此情况下,作为荧光灯82a~82h,可用热阴极管。此外,作为荧光灯82a~82h,也可用LED等光源。如果荧光灯82a~82h为LED,则能进一步灵活地划分划分显示区。
又,上述中,利用切换开关84a~84h将荧光灯82a~82h完全熄灭,但也可在点亮状态下控制流到荧光灯82a~82h的灯电流,降低荧光灯的亮度(即灯亮度)。又,上述中,使荧光灯82a~82h与对应于各划分显示区的第1行(第1)栅极线GL1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同步地亮灭,但为了提高各划分显示区内荧光灯82a~82h熄灭造成的脉冲效应的均匀性,最好使荧光灯82a~82h与各划分显示区内的中央栅极线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同步地亮灭。但是,也可同步地使其与任何栅极线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和黑电压施加脉冲Pb同步。
下面,参照图35~图37说明应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机。这就是说,上述各液晶显示装置也能由于电视接收机。
图35示出电视接收机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路框图。如图3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形成的组成配备Y/C分离电路90、电视彩色信号电路91、A/D变换器92、液晶控制器93、液晶板94、背后照明驱动电路95、背后照明96、微计算机97、灰度电路98。
所述液晶板94可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任何一种组成。上述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首先,将定时信号的输入视频信号输入到Y/C分离电路90,分离成亮度信号和色信号。将亮度信号的色信号在电视彩色信号电路91中变换成光的3原色R、G、B,进而由A/D变换器92将此模拟RGB信号变换成数字RGB信号后,输入到液晶控制器93。
液晶板94中,按规定的定时输入来自液晶控制器93的RGB信号,并从灰度电路98供给R、G、B各自的灰度电压,从而显示图像。微计算机97进行整个系统的控制,包括这些处理。再者,作为视频信号,可根据基于电视广播的视频信号、利用相机拍摄的视频信号、通过互联网供给的视频信号等各种视频信号,进行显示。
又,图36所示的调谐器部99中,接收电视广播,输出视频信号,在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根据调谐器部99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图像(视像)显示。
又,将上述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做成电视接收机时,例如,如图37所示,形成由第1壳体101和第2壳体106包夹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组成。第1壳体101上形成使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的视像穿透的开口部101a。第2壳体106覆盖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背面方,设置操作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用的操作用电路105,并在下方安装支撑用构件108。
又,上述栅极驱动器4不限于图5(a)和图5(b)所示的组成,只要产生图1(d)、(e)所示扫描信号G(1)~G(m),可为任何组成。又,上述中,如图1(d)、(e)所示,对各栅极线GLj每一帧期施加3个黑电压施加脉冲Pb,但1帧期的黑电压施加脉冲Pb的个数(即1条栅极线在黑信号插入期成为选择状态的每一帧期的次数)大于等于3,可为能使显示为黑的大于等于1的数。从图1(f)判明,通过改变1帧期的黑电压施加脉冲的数量,能将黑显示期Tbk的黑电平(显示亮度)设定为希望的值。
又,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施加像素数据写入脉冲Pw后经过2/3帧期长的像素数据保持期Thd的时间点,对各栅极线GLj施加黑电压施加脉冲Pb(图1(d)、(e)),从而对各帧进行实质上1/3帧期程度的插黑,但黑显示期Tbk不限于1/3帧期。加长黑显示期Tbk,则脉冲化的效果大,对活动图像显示性能的改善有效(抑制拖尾残留图像等),但显示亮度降低,所以考虑脉冲化的效果和显示亮度,设定适当的黑显示期Tbk。
再者,上述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构成的开关电路利用第1MOS晶体管SWa、第2MOS晶体管SWb和第3MOS晶体管SWb2或第2MOS晶体管SWc、以及反相器33,在充电共用期Tsh切断对源极线SL1~SLn施加数据信号S(1)~S(n),并将这些源极线SL1~SLn(各相邻源极线)相互短路,并且将此开关电路包含在源极驱动器3中。然而,也可取为将此开关电路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源极驱动器3的外部的组成,例如用TFT与像素阵合为一体地设置在显示部1内部的组成。
图38是示出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图39(a)~图39(d)是说明配备图38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
图38所示的输出部13的组成与图12所示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实质上相同,所以仅说明与图12所示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不同的地方。此图38所示的输出部配备进行极性翻转的第1极性翻转电源100,以代替图12所示的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再者,图38所示的输出部13中,记载产生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的第1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1,但图11、图12所示的输出部13中也设置此第1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1。又,在源极线SL1~SLn设置子像素102。还在各输出缓冲器31的前级设置产生模拟电压信号d(i)的输入信号源111。
这里,尤其在连接第2MOS晶体管SWc的第1极性翻转电源100中输入栅极启动脉冲GSP,此第1极性翻转电源100产生与输入的栅极启动脉冲GSP同步地翻转极性的电压。这里,翻转极性是指对公共电压改变正(+)、负(-)。
具体而言,对源极线SLn、SLn+1施加在与对应于像素数据写入脉冲的GSPa(图39(a))同步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a形成的短路时、以及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b形成的短路时极性不同的电压(图39(c)、(d))。每1V(1帧;1垂直扫描期间)进行施加这样使极性翻转的电压。
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黑电压施加脉冲对应的期间也输入栅极启动脉冲GSP(即也有插黑用的栅极启动脉冲GSP)。因此,第1极性翻转电源100的电压在插黑用的栅极启动脉冲GSP移位的数据脉冲中,使极性翻转。所以,每输入2个栅极启动脉冲GSP,使极性翻转。由此,能每一帧使极性翻转。因而能防止单极性产生的烧伤。
图40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另一组成的电路图。图41(a)~(e)是说明配备图40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
图40所示的输出部13配备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以代替第1极性翻转电源100。如图40所示,此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中从外部输入栅极时钟信号GCK,此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产生与输入的栅极启动脉冲GSP同步地翻转极性的电压。
具体而言,对源极线SLn、SLn+1施加在与栅极时钟信号GCK(图41(b))同步输入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a(图41(c))形成的短路时极性不同的电压(图41(d)、(e))。每1H(1水平扫描期间)进行施加这样使极性翻转的电压。因而,此图39所示的输出部的组成中能进一步防止单极性产生的烧伤。
图42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又一组成的电路图。图43(a)~(f)是说明配备图42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该图所示的输出部13除第1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1外,还与该第1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1并行地配备第2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5。
又,在这些第1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1和第2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5的后级设置输入各自产生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1、csh2的或门106,将该或门106的输出输入到反相器33。
这里,尤其是图42所示的输出部13中,在各源极线SLi的第2MOS晶体管SWc的子像素102方设置第4MOS晶体管SWd。在相邻源极线SL1~SLn之间设置第4MOS晶体管SWd各1个,还在源极线SL1~SLn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分别汇集各第4MOS晶体管SWd的栅极端子。对这些分别汇集的栅极端子分别输入第2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源105产生的充电共用信号csh2。
又,对奇数行的源极线SL1、SL3……施加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产生的电压(即极性与栅极时钟信号GCK同步地翻转的电压),而对偶数行的源极线SL2、SL4……施加将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产生的电压进一步在反相器107翻转极性后得到的电压。
具体而言,产生与栅极时钟信号GCK(图43(b))同步并错开定时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1、csh2(图43(b)、(c))。而且,在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1的输入定时使全部源极线SL1~SLn短路,中和源极线SL1~SLn的电荷,然后在输入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2时,在相邻的源极线Sn与Sn+1之间施加相互极性不同的电压(图43(e)、(f))。这样,每1水平扫描期间极性极性翻转,并在相邻源极线施加极性相互不同的电压。所以,能防止烧伤。
又,如图43(e)、(f)所示,与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2对应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续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极性一致的,对提高充电率有利。后面阐述的实施方式2说明详况。
又,后帧中对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前帧中施加给像素的最后的预倾斜信号(非图像信号)的极性最好极性相同。由此,对提高像素的充电率有利。后面阐述的实施方式2说明详况。
图44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的又一组成的电路图。图45(a)~(e)是说明配备图44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
此输出部除图12所示的源极驱动器3的组成外,还在第2MOS晶体管SWc与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之间配置恒压二极管108。即,各第2MOS晶体管SWc连接恒压二极管108,并以一布线汇集这些恒压二极管108,此布线连接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此固定电源的电压为例如数据信号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中间值。
通过设置此恒压二极管108,即使由于振荡光亚控制信号csh输入(即各源极线SLi短路),源极线SLi的电压也残留一定的电压,不完全消退。通过适当选择齐纳二极管电压,可调整此一定的电压。
具体而言,在与栅极时钟信号GCK(图45(b))同步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的输入定时使全部源极线SL1~SLn短路,并从源极线SL1~SLn施加来自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0的电压。这时,由恒压二极管108在源极线SL1~SLn保持电压,所以在相邻源极线Sn与Sn+1之间施加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图45(d)、(e))。可由固定电源的设定电压和恒压二极管的齐纳电压决定此“极性不相同的电压”。
再者,图45(d)、(e)中,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处理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反,但与后续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一致对提高充电率有利。
又,后帧中对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前帧中施加给像素的最后的预倾斜信号(非图像信号)的极性最好极性相同。由此,对提高像素的充电率有利。后面阐述的实施方式2说明详况。
又,上述实施方式中,都在输入充电共用控制信号时使各源极线SLi短路,并对短路的源极线SLi施加写入黑用的电压,从而进行黑写入,但黑写入方法不限于此方法。
图46是示出源极驱动器输出部d另一组成的电路图。图47(a)~(i)是说明配备图46所示输出部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此输出部不设置图11、图12、图42所示的充电共用电压固定用电源35,也不设置图38、图40、图42所示的第1极性翻转电源100和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图46所示的输出部中,形成的组成通过第5MOS晶体管SWe对各源极线SLi输入非图像信号(写入黑用的信号)N(1)~N(m),以代替这些不设置的构件。第5MOS晶体管Swe的移动连接输出缓冲器110,另一端通过源极线SLi连接第1MOS晶体管SWa。而且,第5MOS晶体管Swe的栅极端子上输入充电共用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如图47(f)、(g)所示,对源极线SLn、Sn+1施加极性不相同且每1H重复黑电平和低电平的非图像信号N(n)、N(n+1)。这些非图像信号N(n)、N(n+1)与施加给源极线SLn、SLn+1的模拟电压信号d(n)的极性翻转错开1/2H(图47(d)、(e))。根据上述组成,能通过直接对各源极线SLi施加写入黑用的信号(非图像信号N(n)),进行黑写入(图47(h)、(i))
再者,图47(h)、(i)中,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处理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反,但与后续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一致对提高充电率有利。
又,后帧中对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和前帧中施加给像素的最后的预倾斜信号(非图像信号)的极性最好极性相同。由此,对提高像素的充电率有利。后面阐述的实施方式2说明详况。
最后,图27和图30所示OS驱动电路的各组件,尤其是极性信息处理部51和校正量运算部53,可由硬件逻辑构成,也可希望那样用CPU由软件实现。
即,OS驱动电路配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放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展开所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放上述程序和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媒体)等。于是,将计算机可读取地记录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的OS驱动电路控制程序的程序码(执行格式储蓄、中间码出现、源程序)供给所述OS驱动电路,使其计算机(或者CPU或MPU)读出并执行记录媒体记录的程序码,从而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作为所述记录媒体,能用例如磁带或盒式磁带的带系列、包含软盘/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CD-R等光盘分旁系列、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系列或者掩模ROM/EPROM/EPPROM/快速擦写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系列等。
又,可将OS驱动电路构成能与通信网连接并通过通信网供给所述程序。作为此通信网,无专门限定,例如,可用互联网、内联网、附加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又,作为构成通信网的传输媒体,无专门限定,例如,可用IEEE1349、USB、电力线载送、电缆TV线路、ADSL线路等有线,也可用IrDA或遥控器等红外线、蓝牙(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便携电话网、微星线路、地面波数字网等无线。再者,也能以将所述程序码以电子传输加以体现的填入载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实现本发明。
实施方式2
接着,在下面说明另一本发明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也可每多个水平周期翻转各个像素的极性。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每多条扫描线翻转数据信号极性的nH翻转(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的驱动方法。
再者,实施方式1中,举每1水平扫描期间翻转信号极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2仅1H翻转变成2H翻转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由此,对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方面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而且,对各根据名称和构件编号以及信号名称和信号编号也共同的标注共同的名称和编号(或符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作为nH翻转的一个例子,举每2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数据信号线的极性的2H翻转驱动进行说明。2H翻转驱动有每相邻源极线(数据信号线)极性极性翻转的2H点翻转(参考图49(a))和相邻源极信号线(数据信号线)中极性不作翻转的2H行翻转(参考图49(b)),但实质上不影响本发明,所以不加区分地进行说明,除非专门记述。
这种2H翻转驱动中,最好作极性翻转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和不作极性翻转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两者都对数据信号线实现非图像信号,对准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选择扫描信号线。即,最好通过在第1H与第2H之间将中间电位(非图像信号)插入到源极线,进行插黑(非图像插入期)。通过这样做,能容易在各扫描信号线与对像素施加非图像信号的起始定时和结束定时同步。由此,能改善扫描行之间产生的显示不匀。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组成。图40示出本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各信号的波形。(a)是示出模拟电压信号的波形图,(b)是示出充电共用控制信号的波形图,(c)是示出数据信号的波形图,(d)是示出对栅极线GLj施加的扫描信号G(j)的波形图,(e)是示出对栅极线GLj+1施加的扫描信号G(j+1)的波形图,(f)是示出像素的亮度的波形图。再者,对图4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波形图中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波形共同的方面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2H翻转驱动中,如图48(a)所示,作为源极驱动器3的数据传输把12中产生的视频信号d(i),使用每2水平扫描期间(2H)极性作翻转的模拟电压信号。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如图48(b)所示,前后水平扫描期间中极性不翻转的期间,使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为高电平。
由此,施加给源极线的数据信号S(i)成为图48(c)那样,极性不翻转时也施加非图像信号。图48(c)是理想状态,实际为某种程度钝化的波形。本实施方式这样2H翻转的情况下,通过在极性翻转时和极性不翻转时分别施加非图像信号,能防止作极性翻转的像素与不作极性翻转的像素之间产生充电率差而每2H形成条状不匀。
又,如图48(d)的扫描信号G(j)所示,不管极性有没有翻转,用非图像信号使扫描线为选择状态(Pb)(也将Pb成为黑插入施加脉冲)。由此,由对像素(j,i)的电压决定的亮度(j,i)成为图48(f)那样。再者,在2H翻转的情况下,以将黑插入施加脉冲Pb的数量取为偶数个为佳。这样,能使相邻扫描行之间极性作翻转时的黑插入施加脉冲Pb的数量与极性不作翻转时的黑插入施加门信号Pb的数量一致。由此,能改善每一扫描行产生的显示不匀。
又,数据信号的极性存在从+(正)变到—(负)的定时和从—至+的定时,所以2H翻转的情况下,取为4的倍数个(例如4个)更好。
以上为较佳方法,但本发明中,每多条扫描线作极性翻转的情况下(即nH翻转(n为大于等于2的至少)的情况下),可在极性作翻转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对准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选择扫描信号线,并在极性不作翻转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对准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选择扫描信号线。而且,可错开1H地进行隔行扫描(图中未图示)。
上述说明中,说明了每2水平扫描期间使数据信号极性翻转的2H翻转,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将极性作翻转的定时取为每大于等于3个水平扫描期间。图50示出4H翻转(4H点翻转)时的各信号的波形,作为每大于等于3个水平扫描期间使数据信号的极性翻转的例子。如图50所示,与2H翻转时相同,极性不翻转时也输入Csh信号。除这点外,与图48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再者,图50中,完成日施加脉冲Pb的数量为4个。这是因为非4的倍数中,存在每4条扫描线数据信号极性翻转的定时与不作翻转的定时的黑插入施加脉冲的数量不同从而形成不匀的情况。也就是说,nH翻转时,以使黑插入施加脉冲Pb为n的倍数个为佳。
又,4H翻转的情况下,形成4×2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更好。由此,能使各扫描信号线中数据信号的极性作翻转时从负翻转到正的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的次数和从正翻转到负的期间选择非图像信号的次数相等,并能使数据信号的极性不作翻转时选择正与正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次数和选择负与负之间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次数相等。由此,可进一步减小相邻像素间的充电率差异,能进一步改善每一扫描线产生的不匀。也就是说,nH翻转时,最好使黑插入施加脉冲Pb为2n的倍数个。
再者。本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将非图像信号取为使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这里,举2H翻转中将非图像信号取为使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51、图52是说明2H点翻转驱动中将非图像信号取为使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的情况的图。图51是说明此情况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图52是示出一输出图51所示各波形的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的实施例的组成的电路图。又,图53是将具有图52所示输出部13的液晶显示装置连同其显示部的等效电路一起示出的框图。图54是示出图53所示源极驱动器的组成的框图。
图53中,从显示控制部2将决定预倾斜信号的极性翻转的反向信号REV和决定电位的预倾斜信号PT输入到源极驱动器3。又,源极驱动器3中,如图54所示,对数据信号产生部12输入反向信号REV,对输出部13输入预倾斜信号PT。其它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52所示的输出部13的组成与图40所示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实质上相同,所以仅说明与图40所示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不同的地方。此图52所示输出部配备第3极性翻转电源113,以代替图40所示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
这里,尤其是图52所示输出部13中,在各源极线SLi的第2MOS晶体管SWc102方设置第4MOS晶体管SWd。在相邻源极线SL1~SLn之间设置此第4MOS晶体管各1个,还在源极线SL1~SLn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分别汇集各第4MOS晶体管SWd的栅极端子。
又,对奇数行的源极线SL1、SL3……施加第2极性翻转电源113产生的电压(即极性栅极时钟信号GCK同步翻转的电压),而对偶数行的源极线SL2、SL4……施加将第2极性翻转电源103产生的电压进一步在反相器107翻转极性后得到的电压。
然后,此第3极性翻转电源113参照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图51(b))和反向信号REV(图51(A)),使预倾斜信号(非图像信号)和数据信号(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这里,极性翻转是指对公共电压改变正(+)、负(—)。
具体而言,对源极线SLn、SLn+1施加在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a’形成的短路时、以及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b’形成的短路时(图51(b))极性不同的电压。
接着,参照图51说明配备图52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图51中,(A)是示出反向信号REV的波形图。(a)~(f)是说明配备图52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分别对应于图48的(a)~(f)。图51所示各波形中,对与图48所示波形共同的方面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点。与图48的不同点是:(c)中将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的非图像信号取为使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电位的预倾斜信号PT。关于较佳预倾斜信号,由于与1H翻转时相同,省略说明。
构件上述组成,图51(f)的输入非图像信号时,液晶为倾斜若干的状态,所以能改善拖尾。再者,最好如图51(c)、(d)所示,后帧中对像素施加的图像信号(A1,选择脉冲A2)的极性和前帧中施加给像素的最后的预倾斜信号(A3,选择脉冲A4)的极性为相同的极性。由此,对提高像素的充电率有利。同样,下一扫描行中,最好如图51(c)、(e)所示,图像信号B1(选择脉冲B2)的极性和预倾斜信号B3(选择脉冲B4)的极性为相同的极性。未详细说明,但显然此方法也能用于实施方式1。如图51(c)所示,每1水平扫描期间输出充电共用信号Csh,但图52的第3极性翻转电源113中,将预倾斜信号的翻转定时取为每2水平扫描期间。这样,如图51(c)那样预倾斜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每2水平扫描期间极性作翻转,因此能防止烧伤。
又,与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对应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和后续水平扫描期间的极性一致,这对提高充电率有利。用图57(a)~图57(c)说明这点。图57(a)用实线示出非图像信号C1的极性与后续水平扫描期间h2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等同时的理想波形,图57(b)用虚线示出非图像信号C1的极性与后续水平扫描期间h2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不同时的理想波形,图57(c)是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后续水平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等同时(实线)和不同时(虚线)的实际波形。此图中,Pw是施加给扫描信号线的像素数据写入脉冲。图57(a)~图57(c)中,VScd是数据信号的直流电平,+PV是正充电共用电位,—PV是负充电共用定位。
如图57(c)所示,由于数据信号线有各种电容,波形钝化。这时,图57(a)的情况和图57(b)的情况下,如图57(c)分别所示,波形钝化,例如Df所示的部位上,极性等同时(实线)比极性不同时(虚线)电位高,而且到达设定电位的时间早。
因而,极性等同对提高像素充电率有利。此方法如图58(a)~图58(c)所示,也能同样用于实施方式1。这就是说,即使进一步不选择非图像信号且不施加给像素的情况下,也在充电率方面有利。
再者,本发明中的相邻水平扫描期间分界点义指例如图57(a)、图57(b)和图58(a)、图58(b)中水平扫描期间h1和水平扫描期间h2之间,即施加非图像信号C1或C2的部分。而且,施加非图像信号后的水平扫描期间义指例如非图像信号C1或C2时水平扫描期间h1。
如上述所述,第3极性翻转电源113每2水平扫描期间极性作翻转,对各源极线(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相邻数据信号线具有不相同的极性的电压。因而,能防止因单极性而产生的烧伤,并用“点翻转驱动”极性驱动,所以能防止闪烁。
再者,这里,作为第3极性翻转电源,举每2水平周期极性作翻转并对各源极线(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相邻数据信号线具有不相同的极性的电压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中,第3极性翻转电源只要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作翻转的固定电压就可以。由此,能防止因单极性而产生的烧伤。
接着,说明又一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3的实施方式。图56是示出另一源极驱动器3的输出部15的实施例的组成的图。图55(A)和(a)~(g)是说明配备图56所示输出部13的源极驱动器3的驱动方法用的波形图。
图56所示输出部13的组成与图42实质上相同,图55所示的各波形与图43实质上相同。因此,这里仅说明不同点。不同点是:如图55(c)、(d)所示,每1水平扫描期间输出充电共用信号,但图56所示第3极性翻转电源113中将预倾斜信号的翻转定时取为每2水平扫描期间。即,参照输入到第3极性翻转电源113的充电共用控制信号Csh(图51(b))和反向信号REV(图51(A)),使预倾斜信号(非图像信号)和数据信号(图像信号)的极性翻转。这样,通过进行极性翻转,使图55(f)、(g)那样相邻的源极线SL1、SLn+1中极性翻转(即点翻转),并使预倾斜信号和图像信号都每2水平扫描期间极性作翻转,所以能防止闪烁,并能防止烧伤。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共同的方面省略其说明。而且,将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组成与本实施方式2的组成组合,能实施每1水平扫描期间使极性翻转的组成以外的组成。即,适当组合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组成和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组成,能实施本发明,并且它们也包含在本发明范畴内。
又,本发明能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而不脱离上述主要特征。因此,上述实施方式的一切方面只不过是示例,不应加以限定性揭示。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不受说明书正文任何约束。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范围所属的变换、更改或处理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能用于使用液晶显示器的产品,尤其适合用于电视机。

Claims (66)

1.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该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
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显示装置为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垂直取向模式,并且
将所述非图像信号取为使所述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与施加该非图像信号后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1垂直扫描期间的末尾选择的对所述像素部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该1垂直扫描期间的下一垂直扫描期间中选择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显示亮度T、显示灰度L、白显示灰度Lw和伽马特性γ大致满足T=(L/Lw)γ的关系时,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大于等于Lw×10(-3/γ)的信号,
其中,所述显示亮度T是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得到的显示亮度。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γ表示伽马特性,将显示灰度L定义为L=255×T(1/2.2),其中,T表示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中大于等于12灰度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1024灰度中大于等于45灰度的信号。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白显示的亮度级为100%、黑显示的亮度级为0%时,所述预倾斜信号的亮度级取大于等于0.1%。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相互短路,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固定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图像信号为不相同的极性之间的电压,
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该非图像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一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偶数。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垂直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非图像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且相邻数据信号线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邻水平期间之间数据信号极性不翻转时,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n(这里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n的倍数。
20.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2n的倍数。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固定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该固定电压的极性,每所述多个水平扫描期间进行翻转。
22.如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电压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并且供给相邻数据信号线的固定电压具有不相同的极性。
23.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过冲驱动,并且
根据像素的极性和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求出用于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
24.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使所述像素极性与所述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带有对应关系的查找表,求出所述用于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
25.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过冲驱动,并且
对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求出所述过冲驱动的过冲校正量后,使用使所述像素极性与所述过冲校正量带有对应关系的查找表,求出灰度校正量。
26.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后照明,并且
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使背后照明熄灭。
2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施加时间,短于显示对所述数据信号施加的图像用的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
2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显示装置是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显示黑的常黑态液晶显示装置。
2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
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30.如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显示装置为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垂直取向模式,并且
所述非图像信号是使所述液晶分子预倾斜用的预倾斜信号。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与施加该非图像信号后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
32.如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1垂直扫描期间的末尾选择从对所述像素部施加的非图像信号的极性,与该1垂直扫描期间的下一垂直扫描期间中选择的图像信号的极性相同。
33.如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显示亮度T、显示灰度L、白显示灰度Lw和伽马特性γ大致满足T=(L/Lw)γ的关系时,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大于等于Lw×10(-3/γ)的信号,
其中,所述显示亮度T是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得到的显示亮度。
34.如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γ表示伽马特性,将显示灰度L定义为L=255×T(1/2.2),其中,T表示在白亮度级为1、黑亮度级为0时的显示亮度;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产生大于L=12时的灰度电压的信号。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256灰度中大于等于12灰度的信号。
36.如权利要求33或34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倾斜信号是表示伽马特性2.2、显示灰度1024灰度中大于等于45灰度的信号。
37.如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白显示的亮度级为100%、黑显示的亮度级为0%时,所述预倾斜信号的亮度级取大于等于0.1%。
38.如权利要求29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相邻数据信号线连接成可相互短路,并通过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相互短路,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39.如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电压源,该固定电压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共同的固定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40.如权利要求29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图像信号为不相同的极性之间的电压,
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该非图像信号。
41.如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一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偶数。
42.如权利要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极性翻转电源,该第1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垂直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43.如权利要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2极性翻转电源,该第2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非图像信号。
44.如权利要求43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共同供给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且相邻数据信号线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45.如权利要求29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的极性,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
46.如权利要求45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水平期间之间数据信号极性不翻转时,对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47.如权利要求45或46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极性每n(这里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水平扫描期间翻转时,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n的倍数。
48.如权利要求47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次数为2n的倍数。
49.如权利要求45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3极性翻转电源,该第3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所述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50.如权利要求49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极性翻转电源通过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所述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并且相邻数据信号线极性不相同的电压,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
51.如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数据信号线的非图像信号施加时间,短于显示对所述数据信号施加的图像用的图像信号的施加时间。
52.如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显示装置是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显示黑的常黑态液晶显示装置。
53.如权利要求29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探测各像素的极性信息的极性信息探测单元、以及
校正量运算单元,该校正量运算单元根据该极性信息和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求出过冲驱动的灰度校正量。
54.如权利要求53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所述像素的极性与从外部得到的视频信号带有对应关系的查找表。
55.一种液晶显示程序,其特征在于,
用于使权利要求53或54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动作,并且
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所述极性信息探测单元和所述校正量运算单元起作用。
56.一种记录媒体,计算机可读取,其特征在于,
记录权利要求55中所述的液晶显示程序。
57.一种电视接收机,组成单元包含:
权利要求29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
接收电视广播的调谐器部。
58.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
另一方面,在有效扫描期间选择所述信号扫描线,其后在非选择该扫描信号线的时间点后至下一有效扫描期间前,与对所述数据信号线施加非图像信号的定时同步地选择该扫描信号线。
59.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数据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特征在于,
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电压的第1极性翻转电源,
该第1极性翻转电源与栅极启动脉冲信号对该电源的输入定时同步地产生每一垂直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并将该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60.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特征在于,
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电压的第2极性翻转电源,
该第2极性翻转电源与栅极时钟信号对该电源的输入定时同步地产生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将该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61.一种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其特征在于,
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电压的第2极性翻转电源,
该第2极性翻转电源与栅极时钟信号对该电源的输入定时同步地产生每一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将所述产生的电压在所述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奇数行的数据信号线,而将与所述产生的电压极性不同的电压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偶数行的数据信号线。
62.一种驱动电路,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其特征在于,配备:
分别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的恒压二极管、以及
通过这些恒压二极管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且在数据信号极性翻转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分别施加共同的固定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的固定电压电源。
63.一种驱动电路,对多条数据信号线供给视频信号,其特征在于,
配备连接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并能产生极性翻转的电压的第3极性翻转电源,
该第3极性翻转电源产生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翻转的电压,并将该产生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64.如权利要求63中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极性翻转电源每多个水平扫描期间产生极性翻转的电压,将所述产生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奇数行的数据信号线,而将与所述产生的电压极性不同的电压作为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偶数行的数据信号线。
65.一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分别与这些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以及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点进行配置并且呈矩阵状配置,在选择了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扫描信号线时,所述像素部取入被施加给从所对应的交叉点通过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值,该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相邻水平扫描期间的分界点,将与后半水平扫描期间中施加的图像信号的电压极性相同的电压极性的非图像信号施加给数据信号线。
6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65中所述的驱动方法。
CN200680053932.6A 2006-04-19 2006-12-1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驱动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1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6197 2006-04-19
JP116197/2006 2006-04-19
JP247305/2006 2006-09-12
JP2006247305 2006-09-12
PCT/JP2006/325279 WO2007122777A1 (ja) 2006-04-19 2006-12-19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テレビ受像機、液晶表示プログラム、液晶表示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並びに駆動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1026A true CN101401026A (zh) 2009-04-01
CN101401026B CN101401026B (zh) 2013-04-24

Family

ID=38624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393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1026B (zh) 2006-04-19 2006-12-1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6535B2 (zh)
JP (1) JP4800381B2 (zh)
CN (1) CN101401026B (zh)
WO (1) WO200712277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0083A (zh) * 2011-08-24 2011-12-1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可改善画面质量的显示器及其方法
CN102402935A (zh) * 2011-11-17 2012-04-0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可改善画面质量的显示器及其方法
CN102893323A (zh) * 2010-05-17 2013-01-2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54619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103901689A (zh) * 2014-03-03 2014-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主动快门式3d液晶显示装置
CN110574097A (zh) * 2016-11-28 2019-12-13 上海云英谷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分布式驱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4962B (en) * 2006-09-01 2011-12-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liquid crystal touch
KR100849214B1 (ko) * 2007-01-16 2008-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지 쉐어시 전력 소모를 줄일 수 있는 데이터 드라이버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669162B (zh) * 2007-04-26 2012-07-2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EP2221659B1 (en) 2007-12-20 2013-05-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having optical sensor
CN101842765B (zh) * 2008-01-25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附带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WO2009104667A1 (ja) * 2008-02-21 2009-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US20100283765A1 (en) * 2008-03-03 2010-11-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having optical sensors
JP2011141303A (ja) * 2008-04-21 2011-07-2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表示制御装置、液晶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液晶表示方法
KR101303494B1 (ko) * 2008-04-30 2013-09-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JP5471090B2 (ja) * 2008-09-03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00225569A1 (en) * 2008-12-19 2010-09-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323090B1 (ko) * 2009-03-11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JP2010281888A (ja) * 2009-06-02 2010-12-16 Seiko Epson Corp 集積回路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497475B (zh) * 2009-06-12 2015-08-21 Himax Tech Ltd 源極驅動器及其驅動方法
CN102804254B (zh) * 2009-06-17 2016-04-2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和显示驱动方法
JP5439060B2 (ja) * 2009-06-30 2014-03-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1094289B1 (ko) * 2009-10-14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원장 검사 장치 및 그 검사 방법
JP2011145531A (ja) * 2010-01-15 2011-07-28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KR101323468B1 (ko) * 2010-08-05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TWI407402B (zh) * 2010-09-29 2013-09-01 Au Optronics Corp 雙向傳遞移位暫存器
KR101323049B1 (ko) * 2010-11-09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영동 표시장치와 그 전원 제어방법
JP5911867B2 (ja) * 2011-07-08 2016-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TWI455104B (zh) * 2011-08-15 2014-10-01 Innolux Corp 藍相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KR101922461B1 (ko) * 2011-12-12 2018-1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5203775A (ja) * 2014-04-14 2015-11-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956148B (zh) * 2014-05-20 2015-12-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
US9984608B2 (en) * 2014-06-25 2018-05-29 Apple Inc. Inversion balancing compensation
TW201627977A (zh) * 2015-01-21 2016-08-01 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及觸控顯示器
KR20170072423A (ko) * 2015-12-16 2017-06-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TWI566219B (zh) * 2016-02-04 2017-0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209103800U (zh) * 2018-11-29 2019-07-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
US11495164B2 (en) * 2019-12-24 2022-11-0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053305A (zh) * 2019-12-26 2021-06-29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低功率驱动系统和时序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2137A (ja) 1996-02-02 1997-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駆動装置
JPH09243998A (ja) 1996-03-13 1997-09-19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
JPH1130975A (ja) * 1997-05-13 1999-02-0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304632B2 (en) 1997-05-13 2007-12-04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JP3687344B2 (ja) 1997-07-16 2005-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GB0006811D0 (en) * 2000-03-22 2000-05-1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ntroller ICs for liquid crystal matrix display devices
JP2002175057A (ja) * 2000-12-07 2002-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2323876A (ja) * 2001-04-24 2002-11-08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における画像表示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161576B2 (en) 2001-07-23 2007-01-09 Hitachi, Ltd. Matrix-type display device
JP3887285B2 (ja) * 2002-08-27 2007-02-28 ローム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237790C (zh) * 2002-08-29 2006-01-18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在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方法和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JP4401090B2 (ja) 2003-03-14 2010-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EP1467346B1 (en) 2003-04-07 2012-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124092B2 (ja) 2003-10-16 2008-07-2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KR100929680B1 (ko) * 2003-10-31 2009-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영상 신호 보정 방법
KR101018754B1 (ko) * 2004-10-04 2011-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영상 신호 보정 방법
US7466310B2 (en) * 2004-12-13 2008-12-16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Line compensated overdriving circuit of color sequential display and line compensated over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I256035B (en) * 2004-12-31 2006-06-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mproved motion image qualit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147104B1 (ko) * 2005-06-27 2012-05-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데이터 구동 방법 및 장치
US8358292B2 (en) 2005-08-01 2013-0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its drive circuit, and drive method
US8115716B2 (en) 2005-08-04 2012-02-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drive method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323A (zh) * 2010-05-17 2013-01-2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93323B (zh) * 2010-05-17 2015-08-0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80083A (zh) * 2011-08-24 2011-12-1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可改善画面质量的显示器及其方法
CN102402935A (zh) * 2011-11-17 2012-04-0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可改善画面质量的显示器及其方法
CN103854619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103901689A (zh) * 2014-03-03 2014-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主动快门式3d液晶显示装置
CN110574097A (zh) * 2016-11-28 2019-12-13 上海云英谷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分布式驱动
CN110574097B (zh) * 2016-11-28 2022-04-26 昆山云英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分布式驱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86535B2 (en) 2014-07-22
CN101401026B (zh) 2013-04-24
JP4800381B2 (ja) 2011-10-26
WO2007122777A1 (ja) 2007-11-01
JPWO2007122777A1 (ja) 2009-08-27
US20090115772A1 (en)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102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驱动电路
CN101432793B (zh) 有源矩阵基片和配备该基片的显示装置
CN101467200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US986521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2725788B (zh)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US8907883B2 (en) Active matrix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KR10115796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552953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09107271A1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ユニット、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02498510B (zh)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EP2511754A1 (en)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1667104A2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an LCD
US2009014693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1512628A (zh) 有源矩阵基板及具备该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
KR10126533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02498509B (zh)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2598108B (zh)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3268759A (zh) 数据处理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EP2527909A1 (en) Display device
US7995044B2 (en) Display device
JP5302492B2 (ja) インパルシブ駆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481217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KR10128652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KR20060067291A (ko) 표시 장치
JP2002318395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