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9419A -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9419A
CN101399419A CNA2008101672848A CN200810167284A CN101399419A CN 101399419 A CN101399419 A CN 101399419A CN A2008101672848 A CNA2008101672848 A CN A2008101672848A CN 200810167284 A CN200810167284 A CN 200810167284A CN 101399419 A CN101399419 A CN 101399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braid
insulation crust
crack
annular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72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9419B (zh
Inventor
森川大史
井出哲郎
坂口忠久
朝仓信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830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359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9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9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9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94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移去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并将第一绝缘外壳部分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使得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从而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而该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一部分(也就是编织物固定部分)上,从而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分上。所述连接和固定操作通过加压接触或加压夹紧来完成。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
本申请是2006年3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068271.6,发明名称为“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end-processingstructure)、一种形成一种同轴连接件(coaxial connector)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shielding terminal)以及一种加压固定设备(press-fasteningapparatus),其中该加压固定设备具有一个起着加压夹紧作用的加压固定叶片(blade),该叶片用于加压变形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
背景技术
通常,一条用于在天线导线(antenna wire)中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在径向上从内向外包括起着中心导体作用的核心导体、起着绝缘体作用的绝缘体、金属带导体和编织物(braid)(该编织物起着外部导体的作用)、以及起着外部遮盖物作用的绝缘外壳(sheath)。这种结构的同轴电缆在其末端设置有同轴连接件,而在且该同轴电缆可以通过所述同轴连接件连接到匹配(mating)设备或匹配同轴电缆等上。所述同轴连接件包括一同轴电缆屏蔽端子,通过该端子,所述编织物连接到一用于接地用途的匹配同轴连接件上,从而截取如电磁波和静电(static electrictiy)这样的电噪音(electric noise)。
已经有人提出了下述的将一条同轴电缆连接到一个同轴连接件上的连接结构。也就是,将编织物暴露在所述同轴电缆的一端部,而所述暴露的编织物是解开的或松开的,然后将所述同轴连接件的连接导体部分插入到所述解开的编织物与设置在所述编织物内部的金属带导体(或绝缘体)之间的间隔中。然后,与所述同轴电缆和所述同轴连接件分开的金属套管(sleeve)被加压固定到所述暴露的编织物上。通过这样加压固定所述金属套管,所述同轴电缆与所述同轴连接件电连接和机械连接(例如,参见如公开号为JP-A-2004-55475的日本专利(第4-5页,图1-4))。
在这种连接结构中,所述同轴连接件的连接导体部分被插入所述编织物和所述金属带导体(或绝缘体)之间的间隔中,从而防止所述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在脱离彼此的同心关系的情况下变形,也就是说,这是为了满足高频特征。这种连接结构同样被构成为满足所述同轴电缆和同轴连接件的预定抗拉强度。
在上述的传统技术中,所必需的是,要执行用于解开所述暴露在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的编织物的操作,目的是为了所述同轴连接件的连接导体部分可以插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的内部。因此,该传统连接结构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因为必须执行所述麻烦的操作而影响了操作效率。此外,在上述传统的技术中,还得准备与同轴电缆和同轴连接件分开的金属套管,并将其安装在所述同轴电缆上,并因而就必须生产所述金属套管,并必然影响它的安装操作。因此,所述的传统连接结构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增加了,而且所述操作效率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考虑上述情况下得以实现,而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其中,可以容易地执行操作,而且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减少了,再者还可以维持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固定设备,该设备用于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1)上述的目的已经通过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得以实现,其中,移去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并将第一绝缘外壳部分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如此以致于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环形形状,以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固定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以便于连接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一部分上,从而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固定所述形成在同轴电缆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在本发明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并不是通过所述编织物的解开部分形成,而且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一部分也不必被插入所述编织物的内部,因而所述末端处理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此外,在本发明中,不必使用金属套管,因而用于处理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的操作会受到组成元件数量减少的影响。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也不会变形,因此仍然可以维持高频特征。再者,在本发明中,被第二绝缘外壳部分遮盖的编织物因为结构属性而并不移动,因此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的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不会相对于所述同轴电缆发生移动,结果也能维持抗拉强度。
(2)本发明的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被构成为是固定的,以便通过加压接触(press-contacting)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固定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以便于通过加压接触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加压接触叶片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而且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插入这些加压接触叶片中而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其上。
(3)本发明的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被构成为是固定的,以便通过加压夹紧(press-clamping)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从而所述部分在其厚度方向上或在其径向方向上挤压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固定以便于通过加压夹紧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以便于在其厚度方向上或在其径向方向上挤压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加压夹紧部分被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而且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该加压夹紧部分紧夹而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其上。
(4)本发明的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具有绝缘外壳容纳(sheath-holding)部分,该部分形成在其中的所述部分上或其附近,而且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容纳所述第二绝缘外壳部分或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这两部分。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绝缘外壳补充性地被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所容纳,从而便于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持抗拉强度。在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中,虽然,当所述形成在同轴电缆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时,可满足所述抗拉强度,但是,通过由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容纳所述绝缘外壳,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持所述抗拉强度。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同样也起着稳定如下状况的作用,即所述屏蔽端子被固定,以便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的所述部分上。
(5)所述上述目的已经通过一种包括一编织物固定部分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而得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构成为是固定的,以便于通过加压接触或加压夹紧而连接到同轴电缆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通过如下操作而形成:移去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然后,将第一绝缘外壳部分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从而引起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屏蔽端子具有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而所述形成在同轴电缆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可以被固定而连接到该编织物固定部分上。利用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所述编织物不必被解开,而且同样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一部分也不必被插入所述编织物的内部,因此所述末端处理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也不会变形,因此可以维持高频特征。再者,在本发明中,被第二绝缘外壳部分遮盖的编织物因为结构属性而并不移动,因此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的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不会相对于所述同轴电缆移动,结果也能维持抗拉强度。
(6)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具有绝缘外壳容纳(sheath-holding)部分,该部分形成在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上或其附近,而且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适合于容纳所述第二绝缘外壳部分或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这两部分。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绝缘外壳补充性地被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所容纳,从而便于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持抗拉强度。在本发明中,虽然,当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形成在同轴电缆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时,可满足所述抗拉强度,但是,通过由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容纳所述绝缘外壳,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持所述抗拉强度。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同样也起着稳定如下状况的作用,即固定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以便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的所述部分上。
(7)上述目的已经通过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得以实现,其中,一条裂缝(slit)形成在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上,该裂缝在大体与同轴电缆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且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加压变形,以便于减小所述裂缝的宽度,因此引起所述裂缝夹紧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形成在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上的所述裂缝的宽度减小,而且此时,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被所述裂缝夹紧。因此,所述同轴电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上。在本发明中,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上被夹紧,因此,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将不会变形。因此,可以维持高频特征。此外,在本发明中,因为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被夹紧,所以可以维持抗拉强度。再者,在本发明中,不必使用金属套管,因此,用于处理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分的操作会受到组成元件数量减少的影响,同样可以容易地执行所述末端处理操作。
(8)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而第一绝缘外壳部分被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从而所述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从而就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而且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所述裂缝夹紧。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上,而且该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与具有所述裂缝的加压夹紧部分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9)上述目的已经通过一种具有加压夹紧部分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得以实现,其中,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具有裂缝,该裂缝在大体与同轴电缆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且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可以被加压变形,以便于减小所述裂缝的宽度,因此引起所述裂缝夹紧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同轴电缆的编织物被在所述加压夹紧部分里的所述裂缝夹紧。在所述加压夹紧部分的加压变形期间,所述裂缝的宽度减小,而且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被所述裂缝夹紧。因此,所述同轴电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上。在本发明中,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上被夹紧,因此,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将不会变形。因此,可以维持高频特征。此外,在本发明中,因为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被夹紧,所以可以维持所述的抗拉强度。再者,在本发明中,不必使用金属套管,因此,用于处理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分的操作会受到组成元件数量减少的影响,同样可以容易地执行所述末端处理操作。
(10)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而第一绝缘外壳部分被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从而所述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从而就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而且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所述裂缝夹紧。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上,而且该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与具有所述裂缝的加压夹紧部分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11)上述目的已经通过本发明的一种加压固定设备得以实现,该设备包括起着加压夹紧作用的加压固定叶片,该叶片具有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用于引导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其中,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的两相对侧表面之间的宽度由逐渐变窄的表面限定,以便于减小裂缝的宽度,该裂缝形成在所述加压夹紧部分上,而该裂缝在大体与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在加压变形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的过程中,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插入所述起着加压夹紧作用的的加压固定叶片的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中,并被导入所述槽的内部。用于引导所述加压夹紧部分的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的相对侧表面被逐渐变窄的(tapering)表面限定,因此在所述加压夹紧部分中的所述裂缝的宽度由于这些逐渐变窄表面而减小。当在所述加压夹紧部分中的所述裂缝的宽度因此而减小时,所述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被所述裂缝夹紧,而且所述同轴电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在根据(1)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可以提供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在该结构中,所述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此外,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减少,再者还可以维持所述的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在根据(2)的发明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通过加压接触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从而被固定到其上。而且通过这样做,实现了这些优点,即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加强了所述操作的效率,并且减少了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以及能够维持所述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在根据(3)的发明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通过加压夹紧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所述部分上,从而被固定到其上,而且通过这样做,实现了这些优点,即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加强了所述操作的效率,并且减少了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以及能够维持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在根据(4)的发明中,通过提供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而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持所述抗拉强度。
在根据(5)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可以提供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在该屏蔽端子中,所述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此外,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减少,再者还可以维持所述的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在根据(6)的发明中,通过提供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持所述抗拉强度。
在根据(7)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可以提供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在该结构中,所述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此外,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减少,再者还可以维持所述的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在根据(8)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可以容易地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在根据(9)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可以提供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在该屏蔽端子中,所述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此外,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减少,再者还可以维持所述的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在根据(10)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可以容易地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在根据(10)的发明中,实现了这样一个优点,即提供了一种加压固定设备,该设备用于所述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图1A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在完成连接操作前的状况,而图1B是一个剖面图(cross-sectionalview),显示了在完成连接操作后的状况。
图2是一个还未处理的同轴电缆的透视图。
图3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的状况。
图4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上的状况。
图5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核心导体被暴露出来的状况。
图6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内端子安装在核心导体上的情况。
图7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前的状况。
图8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通过加压接触连接到编织物固定部分上的状况。
图9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和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间的连接被完成时的状况。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图10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条同轴电缆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前的状况。
图11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设置在一个编织物固定部分上的状况。
图12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通过加压夹紧而被加压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的状况。
图13是一个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图14是一个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编织物固定部分通过加压夹紧而被加压变形连接到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的状况。
图15是一个沿图14的线XV-XV的剖面图。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图16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条同轴电缆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前的状况。
图17是一个还没被处理的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
图18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的状况。
图19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上的状况。
图20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核心导体被暴露出来的状况。
图21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内端子被安装在所述核心导体上的状况。
图22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被装配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上的状况。
图23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加压固定处理即将开始前的状况。
图24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固定处理过程。
图25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间的连接被完成时的状况。
图26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固定处理即将开始前的状况下的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和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
图27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导入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中时的状况(也就是说,显示了所述裂缝的宽度减小前的状况。)
图28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完全导入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中时的状况(也就是说,显示了所述裂缝的宽度减小后的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所述附图说明本发明。
(第一个实施例)
图1A和1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图1A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在完成连接操作前的状况,而图1B是一个剖面图,显示了在完成连接操作后的状况。图2是一个还未处理的同轴电缆的透视图。图3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的状况。图4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上的状况。图5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核心导体被暴露出来的状况。图6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内端子安装在核心导体上的情况。图7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前的状况。图8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通过加压接触连接到一个编织物固定部分上的状况。图9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和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间的连接被完成时的状况。
在该说明书中,将一个同轴连接件或一个接地用途金属端子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一条同轴电缆的末端的结构将被定义为“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在该说明书中,将说明这样的情况:所述同轴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末端部分上,但是本发明并不特别地局限于这样一种情况。
在图1中,附图标记1指示所述同轴电缆,而附图标记2指示所述同轴连接件。所述同轴电缆1具有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该部分3形成了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述同轴连接件2包括所述内端子4以及所述屏蔽端子(同轴电缆屏蔽端子)5。所述屏蔽端子5包括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该部分6形成了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部分的构造将在下面参考图1-9进行描述。
所述同轴电缆1包括起着中心导体作用的核心导体7、起着绝缘体作用的绝缘体8、一个金属带导体(未示出)和一编织物9(该编织物起着外部导体的作用)、以及起着外部遮盖物作用的绝缘外壳10。所述核心导体7设置在所述同轴电缆1的中心,而所述绝缘体8、金属带导体、编织物9以及绝缘外壳10依序围绕所述核心导体7设置。所述核心导体7、绝缘体8、金属带导体、编织物9以及绝缘外壳10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本文中将省略掉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更明确地,该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形成在与所述同轴电缆1的远端间隔一预定距离的所述同轴电缆1的一部分上。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是通过处理所述编织物9的相关部分而形成的,而且形成为从所述绝缘外壳10径向向外突起的环形形状,如附图所示。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陈述的“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编织物``并不仅局限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也就是所述编织物可以通过传统的方法暴露出来。
在此将描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形成。最初,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如处于图2中所示的状况。首先,所述绝缘外壳10的中间部分被移去,以便于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分别地形成在该移去外壳部分的相对侧上,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设置在所述同轴电缆1的所述远端部分上。所述编织物9通过所述移去外壳部分而暴露出来。然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被拖向所述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如图4所示。这种拖动操作的结果是,所述暴露的编织物9突起形成一个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a和10b的相对末端之间的间隔径向向外突起的环形。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就是根据该处理过程而形成的。
特别地,所述编织物9被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覆盖,而且对于该构造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自身不会移动。如将在后文中更加充分地描述的那样,所述屏蔽端子5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通过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所述同轴连接件2的内端子4与所述同轴电缆1的核心导体7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参见图1和6)(在形成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时,所述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被拖向所述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此时所述绝缘体8暴露出来,而当所述绝缘体8的部分如图5那样被移去时,所述核心导体7暴露出来。)。所述内端子4具有导电性,而且形成为如图所示的类销钉形。
形成所述同轴连接件2的屏蔽端子5包括大体为管形的屏蔽端子主体11、容纳在所述屏蔽端子主体11内以便前后移动的绝缘元件12、以及从所述屏蔽端子主体11的后端延伸的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所述屏蔽端子主体11和编织物固定部分6通过处理具有导电性的薄金属片而形成。所述绝缘元件12具有大体圆形的横断面,而且所述内端子4的末端部分可以在所述绝缘元件12中心处插入所述绝缘元件12。
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包括与所述屏蔽端子主体11一体地连接的相互连接部分13和用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固定部分14。所述固定部分14包括从所述相互连接部分13延伸的基板14a、以及从所述基板14a的相对(左和右)侧边分别向上突起的侧板14b。所述固定部分14大体形成为U形。加压接触叶片14c形成在两个侧板14b中每个侧板上。所述加压接触叶片14c是如此形成以便于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加压接触。所述加压接触叶片14c具有一个通常的形状,也就是如图中所述的类裂缝形状。
接下来,将参考图7-9描述处理具有上述构造的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的过程。
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1上,而此后,固定所述内端子4,以便于连接到所述核心导体上,从而准备了图7所示的同轴电缆1。同样,准备了所述屏蔽端子5。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根据上述的处理过程而形成。在图7所示的状况下,所述内端子4被插入所述屏蔽端子5的屏蔽端子主体11中以容纳在其中,如图8所示。同样,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与所述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加压接触叶片14c加压接触。当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由此而与所述加压接触叶片14c加压接触时,就完成了所述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最后,当所述绝缘元件12向后滑动以便支撑所述内端子4的远端部分时,所述同轴连接件2就完全安装在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上,因而完成了所述末端处理操作的系列步骤。
如上述参考图1-9所描述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末端处理结构中,形成在同轴电缆1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连接件2的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上。因此,如将从前面的说明中所认识到的那样,在本发明中,与传统结构相比,所述末端处理操作可以更容易地执行。也就是,在本发明中,形成了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而且这就避免了需要在传统结构中所要求的编织物解开操作。此外,本发明也避免了如传统结构那样需要将所述屏蔽端子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屏蔽端子内的操作。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末端处理操作可以容易地执行(本发明的屏蔽端子5同样也具有类似的优势。)。
而且,本发明避免了像传统结构中所要求的那样需要使用金属套管。因此,与传统的结构相比,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处理可以用更少量的组成元件来完成。再者,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同轴电缆1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产并没有变形。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更加令人满意地维持高频特征。还有,在本发明中,被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所覆盖的编织物9由于结构属性而并不被移动,因此,所述被固定而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上的屏蔽端子5可以稳定地支撑在适当的位置。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更令人满意地维持所述抗拉强度。
(第二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0-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图10是一个该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了一条同轴电缆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前的状况,图11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设置在一个编织物固定部分上的状况,而图12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通过加压夹紧而被加压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的状况。
与前面的实施例一样,在该实施例的末端处理结构中,形成在同轴电缆1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固定以连接到所述同轴连接件2的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上(这些部分基本上与前面实施例中的相应部分相同,因此将分别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且其中的解释也将会省略。稍微不同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再带上一符号(’)来表示)。所述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如此形成以便于通过加压夹紧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上。
将会对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包括与屏蔽端子主体11一体地连接的相互连接部分13、以及用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固定部分14’。所述固定部分14’包括从所述相互连接部分13延伸的基板14a’、以及从所述基板14a’的相对(左和右)侧边分别向上突起的侧板14b’。所述基板14a’形成为弓形。每块侧板14b’都具有裂缝14d和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
每个裂缝部分14d用于以加压夹紧的方式夹紧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当每个侧板14b’被加压变形时,所述裂缝14d的宽度减小,因此如后面更加充分说明的那样,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裂缝部分14d夹紧。每块侧板14b’具有两个分别形成在所述裂缝14d的相对侧上的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而且,当加压变形时,每块侧板14b’的所述两个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补充性地分别容纳了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没有使所述同轴电缆1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变形)(当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因此而被所述裂缝部分14d夹紧时,就完成了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电连接。同样,维持了所述抗拉强度。)。
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1上,此后,内端子4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上,因此准备了如图10所示的同轴电缆1。同样,准备了具有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屏蔽端子5。在图10所示的状况中,所述内端子4被插入所述屏蔽端子5的屏蔽端子主体11中以容纳在其中,如图11所示。同样,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插入所述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裂缝14d中,而且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安装到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上。再者,绝缘元件12向后滑动以支撑所述内端子4的远端部分(该操作可以在所述末端处理操作的最后一步中执行。)
最后,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侧板14b’通过使用如图12所示的加压固定设备15来加压变形,而且通过这样做,减小了每个裂缝14d的宽度,再者同样地,所述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补充性地被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容纳。因此,所述同轴连接件2被完全地安装在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上,因而完成了所述末端处理操作的系列步骤。
在图12中,所述加压固定设备15包括用于加压夹紧用途的加压变形叶片15a和接收部分15b。所述加压变形叶片15a具有逐渐变窄部分15c(呈逐渐变窄的形状),该部分15c用于加压变形所述相应侧板14b’,以便在引导所述侧板14b’时减小所述裂缝14d的宽度。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在其厚度方向上被挤压。
如上面参考图10-12所描述的那样,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与前面的实施例相类同的所述末端处理结构和屏蔽端子5,因此,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在本发明中,所述操作可以更加容易地执行。此外,在本发明中,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再者,在本发明中,可以令人满意地维持所述述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第三个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3-1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图13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4是一个示意性透视图,显示了编织物固定部分通过加压夹紧而被加压变形连接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上的状况,而图15是一个沿图14的线XV-XV的剖面图。
与前面的两个实施例一样,在该实施例的末端处理结构中,形成在同轴电缆1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固定,以连接到所述同轴连接件2的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上(这些部分基本上与前面实施例中的相应部分相同,因此将分别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明,而且其中的解释也将会省略。稍微不同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带上一符号(”)来表示)。所述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如此形成,以便于通过加压夹紧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上。
将会对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包括与屏蔽端子主体11一体地连接的相互连接部分13、以及用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固定部分14”。所述固定部分14”包括从所述相互连接部分13延伸的基板14a”、以及从所述基板14a”的相对(左和右)侧边分别向上突起的侧板14f和14g。所述基板14a”形成为弓形。所述侧板14f具有裂缝14h和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所述侧板14g仅具有一个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
所述裂缝14h用于允许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从中向外突起。当所述侧板14f和14g被加压变形时,它们的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4e补充性地容纳了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没有使所述同轴电缆1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变形)。
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1上,此后,内端子4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上,因此准备了如图13所示的同轴电缆1。同样,准备了具有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屏蔽端子5。在图13所示的状况中,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插入所述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裂缝14h中,而且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安装到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上,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特别地显示在所述附图中。最后,所述侧板14f和14g使用加压固定设备(未示出)而被加压变形,以便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支撑在所述侧板14f和14g的远端部分之间,如图14和15所示,从而将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径向挤压。)。因此,完成了所述末端处理操作的系列步骤。
如上面参考图13-15所描述的那样,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与前面的实施例相类同的所述末端处理结构和屏蔽端子,因此,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在本发明中,所述操作可以更加容易地执行。此外,在本发明中,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所述组成元件的数量。再者,在本发明中,可以令人满意地维持所述述高频特征和抗拉强度。
(第四个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和一种同轴电缆屏蔽端子,而且图16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一条同轴电缆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前的状况。图17是一个还没被处理的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图18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的状况,图19是一个所述同轴电缆的透视图,显示了一个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上的状况,图20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核心导体被暴露出来的状况,而图21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内端子被安装在所述核心导体上的状况。
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的屏蔽端子5包括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所叙述的加压夹紧部分114)。这些部分的构造将在下面参考图16-21进行描述。
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包括与屏蔽端子主体11一体地连接的相互连接部分13、以及用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所述加压夹紧部分114。所述加压夹紧部分114包括从所述相互连接部分13延伸的基板114a、以及从所述基板114a的相对(左和右)侧边分别向上突起的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所述基板114a’形成为弓形。这些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的每块都具有一个裂缝114c和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14d。
每个裂缝114c都在与所述同轴电缆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每个裂缝114c这样一部分用于以加压夹紧的方式夹紧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当每个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被加压变形时,所述裂缝114c的宽度减小,因此如后面更加充分说明的那样,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裂缝部分114c夹紧。(所述裂缝部分可以一起夹紧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a和10b的末端部分。当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因此被所述裂缝部分114c夹紧时,就完成了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与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的电连接。同样,维持了所述抗拉强度。)
每块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具有两个分别形成在所述裂缝114c的相对侧上的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14d。当加压变形时,每块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的所述两个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14d补充性地分别容纳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没有使所述同轴电缆1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变形)。
接下来,将参考图16和22-28描述处理上述构造的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的处理过程。同样,将描述本发明的加压固定设备。
图22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被装配到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上的状况。图23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加压固定处理即将开始前的状况。图24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固定处理过程。图25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同轴电缆与所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之间的连接完成时的状况。图26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固定处理即将开始前的状况下的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和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图27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导入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中时的状况(也就是说,显示了所述裂缝的宽度减小前的状况。)。而图28是一个透视图,显示了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完全导入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中时的状况(也就是说,显示了所述裂缝的宽度减小后的状况。)。
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1上,此后,内端子4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核心导体上,因此准备了如图16所示的同轴电缆1。同样,准备了包括具有所述加压夹紧部分114的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屏蔽端子5。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根据上面描述的过程形成。在图16所示的状况中,所述内端子4被插入所述屏蔽端子5的屏蔽端子主体11中,以容纳在其中,如图22所示。同样,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插入所述屏蔽端子5的编织物固定部分6的裂缝114c中,而且所述同轴电缆1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安装到所述编织物固定部分6上。再者,所述绝缘元件12向后滑动,以支撑所述内端子4的远端部分(该操作可以在所述末端处理操作的最后一步中执行。)。
在图22的状况中,所述加压夹紧部分114的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通过使用如图23-25所示的加压固定设备115来加压变形,而且通过这样做,减小了每个裂缝114c的宽度,再者同样地,所述第一绝缘外壳部分10a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补充性地被所述绝缘外壳容纳部分114d容纳。因此,所述同轴连接件2被完全地安装在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部分上,因而完成了所述末端处理操作的系列步骤。
在图23-28中,所述加压固定设备115包括所述用于加压夹紧用途的加压固定叶片115a和接收部分115b。在此,省略了对所述加压固定设备115的常用功能的显示。所述用于加压夹紧用途的加压固定叶片115a包括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115c,该槽115c用于分别在加压固定过程中引导所述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115c的相对侧表面之间的宽度在远离所述加压固定叶片115a的末端的方向上逐渐变窄。也就是说,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115c的宽度由逐渐变窄的表面115d限定,该表面115d用于在引导所述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时加压变形所述加压固定块部分114b,以减小所述裂缝114c的宽度。
如上述参考图16-28所描述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末端处理结构中,形成在同轴电缆1上的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所述同轴连接件2的屏蔽端子5的加压夹紧部分114上。因此,如将从前面的说明中所认识到的那样,在本发明中,与传统结构相比,所述末端处理操作可以更容易地执行。此外,本发明避免了如传统结构中所需要的使用金属套管的要求。因此,与传统的结构相比,所述同轴电缆1的末端处理可以用更少量的组成元件来完成。再者,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同轴电缆1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的横剖面的轮廓并没有变形。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更加令人满意地维持高频特征。还有,在本发明中,被第二绝缘外壳部分10b覆盖的编织物9由于结构属性而并不移动,因此,被固定而连接到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上的屏蔽端子5可以稳定地支撑在适当的位置。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更令人满意地维持所述抗拉强度。
在本发明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改进。例如,可以设置末端处理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形成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3,而仅有所述绝缘外壳10的一个表面部分被所述加压夹紧部分114夹紧,因而将所述同轴电缆1固定到所述屏蔽端子5上。
在本发明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改进。

Claims (5)

1.一种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其中,裂缝形成在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上,该裂缝在大体与同轴电缆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且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被加压变形,以便于减小所述裂缝的宽度,因此引起所述裂缝部分夹紧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其中,所述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而第一绝缘外壳部分被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从而所述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从而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而且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所述裂缝部分夹紧。
3.一种具有加压夹紧部分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其中,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具有沿着大体与同轴电缆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裂缝,而且所述加压夹紧部分能够被加压变形以便于减小所述裂缝的宽度,因此引起所述裂缝部分夹紧所述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和/或暴露到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其中,所述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被移去,而第一绝缘外壳部分被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从而所述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从而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而且所述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所述裂缝部分夹紧。
5.一种加压固定设备,该设备包括起着加压夹紧作用的加压固定叶片,该叶片具有用于引导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加压夹紧部分的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其中,所述加压夹紧部分导向槽的两相对侧表面之间的宽度由逐渐变窄的表面限定,以便于减小裂缝的宽度,所述裂缝形成在所述加压夹紧部分上,而且所述裂缝在大体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CN2008101672848A 2005-03-23 2006-03-22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9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2994A JP4530890B2 (ja) 2005-03-23 2005-03-23 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構造及び同軸ケーブル用シールド端子
JP2005083012 2005-03-23
JP2005082994 2005-03-23
JP2005-083012 2005-03-23
JP2005-082994 2005-03-23
JP2005083012A JP4535913B2 (ja) 2005-03-23 2005-03-23 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構造、同軸ケーブル用シールド端子、及び加締め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82716A Division CN100527533C (zh) 2005-03-23 2006-03-22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及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9419A true CN101399419A (zh) 2009-04-01
CN101399419B CN101399419B (zh) 2013-03-20

Family

ID=370157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827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533C (zh) 2005-03-23 2006-03-22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及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CN2008101672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9419B (zh) 2005-03-23 2006-03-22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827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533C (zh) 2005-03-23 2006-03-22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及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30890B2 (zh)
CN (2) CN100527533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5728A (zh) * 2012-10-05 2015-06-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用间隔物
CN113224693A (zh) * 2020-02-06 2021-08-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编织物切割设备和编织物切割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6890B2 (ja) 2007-08-28 2012-05-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構造
JP5033679B2 (ja) * 2008-03-03 2012-09-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とシールド端子との圧着接続構造
JP5058869B2 (ja) * 2008-04-14 2012-10-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JP5344899B2 (ja) * 2008-12-12 2013-11-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DE102015104958B4 (de) * 2015-03-31 2016-11-03 Intercontec Pfeiffer Industrie-Steckverbindungen Gmbh Elektrischer Stecke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ischen Steckers mit einer spezifischen EMV-Schirmanordnung
JP6983109B2 (ja) * 2017-12-21 2021-12-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11056852B2 (en) * 2018-09-05 2021-07-06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Cable preparation machin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0799A (ja) * 1994-05-27 1995-12-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処理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1773A (en) * 1959-09-23 1962-08-28 Hugh W Batcheller Wire gripp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crimping same
JPS61110977A (ja) * 1984-11-05 1986-05-29 東光特殊電線株式会社 通信ケ−ブル結接部における遮へい体の製造方法
JPH0423081U (zh) * 1990-06-14 1992-02-25
JPH04136875U (ja) * 1991-06-13 1992-12-2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ツド コネクタの構造
JP3421555B2 (ja) * 1997-11-07 2003-06-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0799A (ja) * 1994-05-27 1995-12-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処理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5728A (zh) * 2012-10-05 2015-06-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用间隔物
US9385465B2 (en) 2012-10-05 2016-07-05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spacer
CN104685728B (zh) * 2012-10-05 2016-12-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用间隔物
CN113224693A (zh) * 2020-02-06 2021-08-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编织物切割设备和编织物切割方法
CN113224693B (zh) * 2020-02-06 2022-09-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编织物切割设备和编织物切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8490A (zh) 2006-09-27
CN100527533C (zh) 2009-08-12
CN101399419B (zh) 2013-03-20
JP2006269142A (ja) 2006-10-05
JP4530890B2 (ja)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7533C (zh) 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及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US10103500B2 (en) Plug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sleeve part
US9941608B2 (en) Plug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compensation sleeve
US10367311B2 (en) Plug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compensation crimp
US7695332B2 (en) Coaxial cable end-processing structure, coaxial cable shielding terminal and press-fastening apparatus
US7291043B2 (en) Coaxial cable, coaxial cable end-processing structure and coaxial cable shielding terminal
US20110237110A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050106929A1 (en) Cable-terminating modular plug
DK176671B1 (da) Stik til koaksialkabel
JP2009054461A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構造
US2003022000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60063410A1 (en) Connector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 wire and a fluorescent tube of a backlight module
JP2018085305A (ja) コネクタ端子
WO2020209179A1 (ja)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06269143A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構造、同軸ケーブル用シールド端子、及び加締め装置
JP4982394B2 (ja) 端子金具の電気接触部構造
US20010023148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ntrolled impedance connector
KR101476654B1 (ko) 고주파용 동축 커넥터 제조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고주파용 동축 커넥터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고주파용 동축 커넥터
CN216903564U (zh) 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连接器
JP6949788B2 (ja)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KR20240103196A (ko) Rf 커넥터용 터미널조립체
JP2012059397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中心ターミナル、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3680166B2 (ja) コネクタ
KR20240044079A (ko) 차폐 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106451289A (zh) 新型液压式耐张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