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7227B - 节气阀体 - Google Patents

节气阀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7227B
CN101387227B CN2008101472165A CN200810147216A CN101387227B CN 101387227 B CN101387227 B CN 101387227B CN 2008101472165 A CN2008101472165 A CN 2008101472165A CN 200810147216 A CN200810147216 A CN 200810147216A CN 101387227 B CN101387227 B CN 101387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ctuating strut
throttle
air throttle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2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7227A (zh
Inventor
伊东成人
因田行博
峰丰
松原利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87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7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气阀体。该节气阀体能够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的第2节气阀带有相位差地动作。其中,节气阀体(10)包括:形成有吸气通路(13)的阀体主体(12)、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主体(12)且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阀轴(15)、与第1阀轴(15)设为一体且开闭吸气通路(13)的第1节气阀(16)、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主体(12)的第2阀轴(26)、与第2阀轴(26)设为一体且开闭吸气通路(13)的第2节气阀(27)和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地打开时,使第2阀轴(26)连动于第1阀轴(15),而且,当第1节气阀(16)打开到规定开度以下时,不使第2节气阀(27)连动于第1阀轴(15)的连动机构(30)。

Description

节气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2个节气阀的节气阀体。
背景技术
以往通常考虑,在包括第1节气阀和第2节气阀这2个节气阀的节气阀体中,在欲使第2节气阀与第1节气阀连动的情况下,第1动作杆与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的阀轴设置为一体,第2动作杆与第2节气阀的阀轴设置为一体,通过用连结连杆连结该第1动作杆和该第2动作杆,构成连杆机构。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有这样的结构:用连结连杆连结与连动于加速操作的操作轴设置为一体的第1动作杆、和与节气阀的阀轴设置为一体的第2动作杆,从而使节气阀与操作轴连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7981号公报
通过构成上述连杆机构,能够使第2节气阀同步地连动于与加速操作相连动的第1节气阀,但是存在不能使第1节气阀和第2节气阀带有相位差地进行动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和连动于第1节气阀的第2节气阀带有相位差地进行动作的节气阀体。
上述课题可以利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结构为重点的节气阀体来解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
该节气阀体包括阀体主体、第1阀轴、第1节气阀、第2阀轴、第2节气阀和连动机构;上述阀体主体形成有吸气通路;上述第1阀轴可转动地设于上述阀体主体上,且连动于加速操作;上述第1节气阀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且打开、关闭上述吸气通路;上述第2阀轴可转动地设于上述阀体主体上;上述第2节气阀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且打开、关闭上述吸气通路;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上述连动机构使上述第2阀轴连动于上述第1阀轴,而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打开到规定开度以下时,上述连动机构不使上述第2节气阀连动于上述第1阀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动机构包括第1动作杆、第2动作杆、第3动作杆、连结连杆、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和卡合部件;上述第1动作杆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2动作杆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3动作杆可转动地设于上述第2阀轴上;上述连结连杆连结上述第1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上述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使上述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对应于上述第1节气阀的规定开度的位置;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上述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上述卡合部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之间,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卡合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阀体主体之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1动作杆之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阀体主体之间,以及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1动作杆之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根据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该节气阀体包括对上述第3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的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动机构包括第1动作杆、第2动作杆、第3动作杆、连结连杆、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卡合部件和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上述第1动作杆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2动作杆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3动作杆可转动地设于上述第2阀轴上;上述连结连杆连结上述第1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上述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使上述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对应于上述第1节气阀的规定开度的位置;上述卡合部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之间,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卡合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上述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之间,且对两动作杆向上述卡合部件的卡合方向施力。
即,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节气阀体,在第1节气阀自全闭位置打开至规定开度时,连动机构未使第2阀轴与第1阀轴连动,因此,第2节气阀未打开。而且,在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连动机构使第2阀轴与第1阀轴连动,因此,第2节气阀打开。因而,直到第1节气阀自全闭位置打开到规定开度,第2节气阀未打开,在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第2节气阀与该第1节气阀连动而打开。因此,能够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的第2节气阀带有相位差地动作。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节气阀体,在第1节气阀自全闭位置打开至规定开度时,在被施加有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的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因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而停止的状态下,借助连结连杆连动于第1动作杆的第3动作杆进行空转,因此,第2节气阀未打开。另外,在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借助卡合部件卡合,从而,第2动作杆连动于第3动作杆,因此,第2节气阀打开。因而,能够获得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的第2节气阀带有相位差地动作的连动机构。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节气阀体,能够利用设于第2动作杆和阀体主体之间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节气阀体,能够利用设于第2动作杆和第1动作杆之间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节气阀体,能够利用设于第2动作杆与阀体主体之间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和设于第2动作杆与第1动作杆之间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而且,即使任何一个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破损,也能够利用剩余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从而能够发挥故障自动保护功能。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节气阀体,利用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第3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从而能够防止或者减低第3动作杆的晃动。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节气阀体,在第1节气阀自全闭位置打开至规定开度时,在被施加有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的施力的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因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止挡而停止的状态下,借助连结连杆连动于第1动作杆的第3动作杆进行空转,因此,第2节气阀未打开。另外,在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借助卡合部件卡合,从而,第2动作杆连动于第3动作杆,因此,第2节气阀打开。因而,能够获得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的第2节气阀带有相位差地动作的连动机构。
并且,在第1节气阀打开至规定开度以下时,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的施力成为借助第3动作杆以及连结连杆对第1动作杆向打开方向施力的助力,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加速操作的动作转矩。另外,在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借助卡合部件以卡合的状态转动时,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的施力未起到动作转矩的作用,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加速操作的动作转矩。因而,能够减轻因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的第2节气阀的相位差而产生的动作转矩的阶梯感,提高加速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闭阀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单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双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6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2的节气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3的节气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节气阀体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双关闭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单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双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节气阀体的剖视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双关闭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单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双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6的节气阀体的剖视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7的节气阀体的双关闭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5是示意地表示单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6是示意地表示双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28是表示实施例8的节气阀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下面的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是示意地地表示节气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节气阀体10包括阀体主体12。在阀体主体12中形成有成为中空圆筒状的吸气通路13。在阀体主体12的上游侧连接有未图示的空气净化器侧的管路,而且,在下游侧连接有发动机侧的管路(例如,吸气管)。
在上述阀体主体12上支承有沿径向横截上述吸气通路13的可转动的第1阀轴15。在第1阀轴15上,与其一体地设有打开、关闭吸气通路13的蝶式的第1节气阀16。在第1阀轴15的一端部,与其一体地设有节气门操纵杆17。节气门操纵杆17连动于加速操作而进行转动,且通过加速操作(例如,加速踏板的操作)而借助被推挽操作的加速操作线来转动。另外,节气门操纵杆17通过右旋方向(参照图1中箭头“O”)的转动与第1阀轴15一起将第1节气阀16打开,而且,通过左旋方向(参照图1中箭头“S”)的转动与第1阀轴15一起将第1节气阀16关闭。另外,本说明书中,出于说明的方便,针对附属于节气阀的构件(动作杆,弹簧等),与该节气阀的打开方向以及关闭方向相对应地称作构件的打开方向以及关闭方向。
在上述第1阀轴15的另一端部,与其一体地设有第1动作杆18。在第1动作杆18和上述阀体主体12之间安装有用于对第1动作杆18向关闭方向施力的第1复位弹簧19。第1复位弹簧19由拉伸弹簧、详细说是拉伸螺旋弹簧组成。另外,形成于第1复位弹簧19的一端部的钩部(未图示)挂在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钩挂部20,而且,形成于该复位弹簧19的另一端部的钩部19b挂在形成于第1动作杆18的钩挂部22上。另外,第1复位弹簧19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1动作杆用弹性构件”。
在上述阀体主体12上设有第1全闭止挡件24,该第1全闭止挡件24可抵接于通过上述第1复位弹簧19而向关闭方向转动的上述第1动作杆18。通过第1动作杆18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使该动作杆18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第1节气阀16的规定开度(例如,全闭位置)。另外,第1全闭止挡件24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1动作杆用止挡件”。
在上述阀体主体12上支承有沿径向横穿上述吸气通路13的可转动的第2阀轴26。第2阀轴26配置成在下游侧与上述第1阀轴15平行。在第2阀轴26上,与其一体地设有打开、关闭吸气通路13的蝶式的第2节气阀27。为了与上述第1节气阀16同方向地打开、关闭第2节气阀27,在第1阀轴15和第2阀轴26之间设有下述的连动机构30。
接下来,说明上述连动机构30。另外,本实施例的连动机构30包含有上述第1动作杆18。
在上述第2阀轴26的与上述第1动作杆18相对应的一侧的端部,与其一体地设有第2动作杆32。在第2动作杆32和上述阀体主体12之间安装有用于对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施力的第2复位弹簧33。第2复位弹簧33由拉伸弹簧、详细说是拉伸螺旋弹簧组成。而且,第2复位弹簧33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上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另外,形成于第2复位弹簧33的一端部的钩部(未图示)挂在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钩挂部34上,而且形成于该复位弹簧33的另一端部的钩部33b挂在形成于第2动作杆32的钩挂部36上。另外,第2复位弹簧33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
在上述阀体主体12上设有第2全闭止挡件38,通过上述第2复位弹簧33而向关闭方向转动的第2动作杆32可抵接于该第2全闭止挡件38。通过第2动作杆32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该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第2节气阀27的规定开度(例如,全闭位置)。另外,第2全闭止挡件38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
在上述第2阀轴26的第2动作杆32侧的端部设有可转动的第3动作杆40。第3动作杆40配置在上述阀体主体12和第2动作杆32之间。第3动作杆40和上述第1动作杆18利用连结连杆42可连动地连结。即,连结连杆42的一端部借助销43可转动地连结在第1动作杆18的自由端上,而且该连结连杆42的另一端部借助销44可转动地连结在第3动作杆40的自由端上。第3动作杆40位于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且与第1动作杆18形成平行状。另外,由第1动作杆18、第2动作杆32以及连结连杆42构成所谓的“连杆机构”。
在上述第3动作杆40的第2动作杆32侧的表面上,设有在该第3动作杆40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可卡合于上述第2动作杆32(详细说是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的突起状的卡合部46。在第3动作杆40对应于上述第1节气阀16的规定开度以上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卡合部46卡合(所谓的抵接)于第2动作杆32,从而使第2动作杆32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和该卡合部46所卡合的第2动作杆32(详细说是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构成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卡合部件”。
上述的节气阀体10中,在第1节气阀16处于全闭位置时,第2节气阀27也处于全闭位置(将该状态称为“双关闭状态”。)。另外,图2是表示双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在双关闭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而且第2动作杆32受到第2复位弹簧33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而且,第3动作杆40处于向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转动规定角度(将该角度称作“相位角θ1”。)的位置,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向关闭方向侧离开第2动作杆32。
在双关闭状态中,随着节气门操纵杆17连动于加速操作而向打开方向(参照图1中箭头O)转动,与第1阀轴15一起将第1节气阀16打开。此时,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第1动作杆18离开第1全闭止挡件24。然后,直到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抵接、即卡合在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第2节气阀27处于全闭位置(将该状态称作“单打开状态”。)。另外,图3是表示单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3中,双点划线16表示第1节气阀16的全闭位置。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打开时,利用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第2动作杆32克服第2复位弹簧33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由此,与第2阀轴26一同打开第2节气阀27(将该状态称作“双打开状态”。)。另外,第2动作杆32离开第2全闭止挡件38。另外,图4是表示双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4中,双点划线16表示第1节气阀16的全闭位置,另外,双点划线27表示第2节气阀27的全闭位置。另外,在第1节气阀16连动于加速操作而自上述双打开状态(参照图4)向关闭方向(参照图1中箭头S)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5是表示节气阀开度与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5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吸气通路的开口面积。特性线L1表示第1节气阀16的特性,特性线L2表示第2节气阀27的特性。
由图5可知,随着第1节气阀16的节气阀开度增加,因第1节气阀16而使吸气通路13的开口面积增加。然后,在第1节气阀16打开到规定开度(相位角θ1)时,第2节气阀27未打开,在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第2节气阀27连动于第1节气阀16而打开。
另外,图6是表示节气阀开度与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6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图6可知,自全闭位置到打开规定开度(相位角θ1)为止,第1节气阀16受到由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11)。另外,在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地打开时,对由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添加由第2复位弹簧33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12)。
若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在第1节气阀16自全闭位置打开到规定开度(相位角θ1)时,连动机构30不使第2阀轴26连动于第1阀轴15,因此,第2节气阀27未打开。另外,在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连动机构30使第2阀轴26连动于第1阀轴15,因此,第2节气阀27打开。因而,第1节气阀16自全闭位置到打开规定开度为止,第2节气阀27未打开,在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第2节气阀27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而打开。因此,能够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16、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的第2节气阀27带有相位差而动作。
另外,在第1节气阀16自全闭位置打开到规定开度(相位角θ1)时,在被施加有第2复位弹簧33的施力的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因第2全闭止挡件38而停止的状态下,借助连结连杆42连动于第1动作杆18的第3动作杆40进行空转,因此,第2节气阀27未打开。另外,在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第3动作杆40和第2动作杆32借助卡合部件(卡合部46和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卡合,从而,第2动作杆32连动于第3动作杆40,因此,第2节气阀27打开。因而,能够获得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16、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的第2节气阀27带有相位差而动作的连动机构30。
另外,能够利用设于阀体主体12和第2动作杆32之间的第2复位弹簧33对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施力。因此,第1节气阀16以相位角为θ1以上的状态关闭时,随着借助连结连杆42连动于第1动作杆18的第3动作杆40向关闭方向转动,第2动作杆32保持抵接于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的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
实施例2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该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7是示意地表示节气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省略了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中的第2复位弹簧33。随之也省略了钩挂部34、36。
然后,在第2动作杆32和第3动作杆40之间安装有用于对两动作杆32、40向将它们相互拉近的方向(详细说是,对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对第3动作杆40向打开方向)施力的减法弹簧50。减法弹簧50由拉伸弹簧、详细说是拉伸螺旋弹簧组成。另外,减法弹簧50的施力被设为小于上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另外,形成于减法弹簧50的一端部的钩部50a挂在形成于第2动作杆32的钩挂部51上,另外,形成于该减法弹簧50的另一端部的钩部50b挂在形成于第3动作杆40的钩挂部53上。另外,减法弹簧50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
上述节气阀体10(参照图7)中,当处于双关闭状态(参照图2)时,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另外,第2动作杆32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第3动作杆40克服减法弹簧50的施力而处于比第2动作杆32更向关闭方向侧转动后的位置。因此,第2动作杆32受到减法弹簧50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
当第1节气阀16自双关闭状态打开时,在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向打开方向转动。此时,直到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抵接、即卡合在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上为止,减法弹簧50的施力成为使第3动作杆40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助力。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自单打开状态(参照图3)打开时,在利用减法弹簧50的施力而使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和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卡合的状态下,第2动作杆32与第3动作杆40一同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双打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8是表示节气阀开度与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8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图8可知,自全闭位置到打开规定开度(相位角θ1)为止,第1节气阀16受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11),但由于减法弹簧50的施力为助力,因此,动作转矩可如特性线T21所示地减轻。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地打开时,成为由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11)。
若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7),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全闭位置打开到规定开度(相位角θ1)时,在被施加有减法弹簧50的施力的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因第2全闭止挡件38而停止的状态下,借助连结连杆42连动于第1动作杆18的第3动作杆40进行空转,因此,第2节气阀27未打开。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第3动作杆40和第2动作杆32借助卡合部件(卡合部46和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卡合,从而第2动作杆32连动于第3动作杆40,因此,第2节气阀27打开。因而,能够获得使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16、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的第2节气阀27带有相位差地进行动作的连动机构30。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以规定开度(相位角θ1)以下打开时,减法弹簧50的施力成为借助第3动作杆40以及连结连杆42对第1动作杆18向打开方向进行施力的助力,因此,能够减轻加速操作的动作转矩。另外,在第3动作杆40和第2动作杆32以借助卡合部件(卡合部46和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卡合的状态转动时,减法弹簧50的施力未起到动作转矩的作用,因此,能够减轻加速操作的动作转矩。因而,能够减轻因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16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的第2节气阀27的相位差所产生的动作转矩的阶梯感,提高加速感。
实施例3
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其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9是示意地表示节气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中的第1动作杆18和第3动作杆40之间安装有用于对两动作杆32、40向将它们相互拉近的方向(详细说时对第1动作杆18向打开方向、对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施力的辅助弹簧55。辅助弹簧55由拉伸弹簧、详细说是拉伸螺旋弹簧组成。另外,辅助弹簧55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上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且与上述第2复位弹簧33的施力相同程度的施力。另外,形成于辅助弹簧55的一端部上的钩部55a挂在形成于第1动作杆18的钩挂部56上,而且,形成于该辅助弹簧55的另一端部的钩部55b挂在形成于第2动作杆32的钩挂部59上。另外,辅助弹簧55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
上述节气阀体10(参照图9)中,当处于双关闭状态(参照图2)时,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而且,第2动作杆32受到第2复位弹簧33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另外,第3动作杆40处于比第2动作杆32更向关闭方向侧转动后的位置。
当第1节气阀16自双关闭状态打开时,在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向打开方向转动。此时,直到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抵接、即卡合在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辅助弹簧55的施力附加于第3动作杆40。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自单打开状态(参照图3)打开时,利用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第2动作杆32克服第2复位弹簧33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双打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10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10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图10可知,自全闭位置打开到规定开度(相位角θ1),第1节气阀16受到由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参照特性线T11)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31)。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对由第1复位弹簧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添加由第2复位弹簧33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32)。
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9),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即使第2复位弹簧33以及辅助弹簧55中的任一个复位弹簧破损,也能够利用剩余的复位弹簧对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施力,从而能够发挥故障自动保护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本实施例中的第2复位弹簧33。
实施例4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其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11是表示节气阀体的剖视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双关闭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3是示意地表示单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4是示意地表示双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将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的第1复位弹簧19变更为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的第1复位弹簧119。另外,如图12所示,第1复位弹簧119的螺旋部119c套于第1阀轴15上。另外,形成于第1复位弹簧119的一端部的钩部119a钩在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钩挂部120上,而且,形成于该复位弹簧119的另一端部的钩部119b挂在形成于第1动作杆18的钩挂部122。另外,如图11所示,在第1动作杆18和第1复位弹簧119的相对面之间安装有弹簧导向件61。弹簧导向件61可旋转以及可沿轴线移动地套于第1阀轴15上。
另外,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将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的第2复位弹簧33变更为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的第2复位弹簧133。如图11所示,该第2复位弹簧133安装在辅助杆63和上述阀体主体12之间,该辅助杆63与上述第2阀轴26的自由端部(图11中上端部)设置为一体。另外,第2复位弹簧133的螺旋部133c套于第2阀轴26上。另外,形成于第2复位弹簧133的一端部的钩部133a挂在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钩挂部65上,另外,形成于该复位弹簧133的另一端部的钩部133b挂在形成于辅助杆63(参照图11)的钩挂部67上(参照图12)。随之省略了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的钩挂部34、36。另外,如图11所示,在辅助杆63和第2复位弹簧133的相对面之间安装有弹簧导向件69。弹簧导向件69可旋转以及可沿轴向移动地嵌合于第2阀轴26上。
并且,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的第3动作杆40和阀体主体12之间安装有对第3动作杆40向关闭方向施力的第3复位弹簧70。第3复位弹簧70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另外,第3复位弹簧70的施力被设定为小于上述第1复位弹簧119以及第2复位弹簧133的施力。该第3复位弹簧70安装在上述第3动作杆40和与该动作杆40相面对的上述阀体主体12之间。另外,如图12所示,第3复位弹簧70的螺旋部70c套于第2阀轴26上。另外,形成于第3复位弹簧70的一端部的钩部70a挂在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钩挂部71上,而且,形成于该复位弹簧70的另一端部的钩部70b挂在形成于第3动作杆40的钩挂部73上。另外,第3复位弹簧70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
如图11所示的那样,在上述第3动作杆40上,与其一体地设有可旋转地套于第2阀轴26上的导向筒75。另外,在第3动作杆40和第3复位弹簧70的相对面之间安装有弹簧导向件76。弹簧导向件76可旋转以及可沿轴线移动地嵌合于导向筒75上。
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1)中,当处于双关闭状态(参考图2)时,如图12所示,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而且,第2动作杆32受到第2复位弹簧133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另外,第3动作杆40受到第3复位弹簧70的施力而被向关闭方向施力,处于比第2动作杆32更向关闭方向侧转动后的位置。
当第1节气阀16自双关闭状态打开时,如图13所示,在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克服第3复位弹簧70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自单打开状态(参照图3)打开时,如图14所示,利用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第2动作杆32克服第2复位弹簧133以及第3复位弹簧70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双打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15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15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15可知,自全闭位置打开到规定开度(相位角θ1),第1节气阀16受到由第1复位弹簧119以及第3复位弹簧70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41)。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对由第1复位弹簧119以及第3复位弹簧70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添加由第2复位弹簧133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42)。
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1以及图12),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利用设于第3动作杆40和阀体主体12之间的第3复位弹簧70对第3动作杆40向关闭方向施力,从而能够防止或者降低第3动作杆40的晃动。另外,即使第1复位弹簧119以及第3复位弹簧70中的任一个复位弹簧破损,也能够利用剩余的复位弹簧对第1动作杆18以及第3动作杆40向关闭方向施力,从而能够发挥故障自动保护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本实施例中的第1复位弹簧119。
实施例5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2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其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16是表示节气阀体的剖视图,图17是示意地表示双关闭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8是示意地表示单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9是示意地表示双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本实施例将上述实施例2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7)的第1复位弹簧19与上述实施例4(参照图11以及图12)同样地变更为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的第1复位弹簧119。第1复位弹簧119与实施例4同样地安装在阀体主体12和第1动作杆18之间。
另外,将上述实施例2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7)的减法弹簧50变更为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的减法弹簧150。另外,减法弹簧150的螺旋部150c套于第2阀轴26上。另外,如图17所示,形成于减法弹簧150的一端部的钩部150a挂在形成于第2动作杆32的钩挂部151上,而且,形成于该减法弹簧150的另一端部的钧部150b挂在形成于第3动作杆40的钧挂部153上。另外,如图16所示,在第3动作杆40上,与其一体地设有可旋转地套于第2阀轴26上的导向筒78。另外,在第2动作杆32和减法弹簧150的相对面之间安装有弹簧导向件80。弹簧导向件80可旋转以及可沿轴线移动地嵌合于导向筒78上。另外,在第3动作杆40和减法弹簧150的相对面之间安装有弹簧导向件81。弹簧导向件81可旋转以及可沿轴线移动地嵌合于导向筒78上。
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6)中,当处于双关闭状态(参照图2)时,如图17所示,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另外,第2动作杆32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第3动作杆40克服减法弹簧150的施力而处于比第2动作杆32更向关闭方向侧转动后的位置。因此,第2动作杆32受到减法弹簧150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
当第1节气阀16自双关闭状态打开时,如图18所示,在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向打开方向转动。此时,直到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抵接、即卡合在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上,减法弹簧150的施力成为第3动作杆40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助力。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自单打开状态(参照图3)打开时,如图19所示,在利用减法弹簧150的施力使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和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卡合的状态下,第2动作杆32与第3动作杆40一同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双打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20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20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图20可知,自全闭位置到打开规定开度(相位角θ1),第1节气阀16受到由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11),但是由于减法弹簧150的施力为助力,因此,动作转矩可如特性线T21所示地减轻。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地打开时,成为由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11)。
因而,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6以及图17),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6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4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其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21是表示节气阀体的剖视图,图22是示意地表示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本实施例将上述实施例4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1以及图12)的第3复位弹簧70变更为由拉伸弹簧、详细说是拉伸螺旋弹簧组成的第3复位弹簧170。该第3复位弹簧170安装在上述阀体主体12和上述第3动作杆40之间。随之省略了上述实施例4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11)的弹簧导向件76、钩挂部71、73。另外,如图22所示,形成于第3复位弹簧170的一端部的钩部170a挂在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钩挂部171上,而且,形成于该复位弹簧170的另一端部的钩部170b挂在形成于第3动作杆40的钩挂挂部173上。于是,第3复位弹簧170将图22的双点划线170所示的状态作为最长状态,在第2节气阀27的低开度侧(全闭位置附近)比第2节气阀27的高开度侧(全开位置附近)伸得较长地配置于阀体主体12和第3动作杆40之间。
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21以及图22)中,当处于双关闭状态(参照图2)时,如图22所示,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而且,第2动作杆32受到第2复位弹簧133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另外,第3动作杆40受到第3复位弹簧170的施力而被向关闭方向施力,处于比第2动作杆32更向关闭方向侧转动后的位置。
当第1节气阀16自双关闭状态打开时,在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克服第3复位弹簧170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并且,当第1节气阀16自单打开状态(参照图3)打开时,第2动作杆32利用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来克服第2复位弹簧133以及第3复位弹簧170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双打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23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23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图23可知,自全闭位置到打开规定开度(相位角θ1),第1节气阀16受到由第1复位弹簧119以及第3复位弹簧170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61)。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对由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添加由第2复位弹簧133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62)。但是,因为第3复位弹簧170的施力是助力,所以动作转矩可减轻(特性线T63)。因而,能够减轻因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16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的第2节气阀27的相位差所产生的动作转矩的阶梯感,提高加速感。
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21以及图23),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4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将第3复位弹簧170在第2节气阀27的低开度侧(全闭位置附近)比第2节气阀27的高开度侧(全开位置附近)伸得较长地配置在阀体主体12和第3动作杆40之间,从而能够减轻因连动于加速操作的第1节气阀16和连动于该第1节气阀16的第2节气阀27的相位差所产生的动作转矩的阶梯感,提高加速感。
实施例7
说明本发明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3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其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24是示意地表示节气阀体10的双关闭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5是示意地表示单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6是示意地表示双打开状态下的连动机构的侧视图。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将上述实施例3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9)的第1复位弹簧19与上述实施例4同样地变更为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的第1复位弹簧119。另外,将上述实施例3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9)中的第2复位弹簧33与上述实施例4同样地变更为由扭簧、详细说是扭转螺旋弹簧组成的第2复位弹簧133。该第2复位弹簧133安装在阀体主体12和第2动作杆32之间。
上述的节气阀体10(参照图24)中,当处于双关闭状态(参照图2)时,第1动作杆18受到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抵接于第1全闭止挡件24,另外,第2动作杆32受到第2复位弹簧133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而抵接于第2全闭止挡件38。另外,第3动作杆40处于比第2动作杆32更向关闭方向侧转动后的位置。
当第1节气阀16自双关闭状态打开时,如图25所示,在第1动作杆18克服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的同时,第3动作杆40借助连结连杆42向打开方向转动。此时,直到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抵接、即卡合在第2动作杆32的关闭方向侧的侧缘部,辅助弹簧55的施力附加于第3动作杆40。
并且,当第1节气阀16自单打开状态(参照图3)打开时,如图26所示,第2动作杆32利用第3动作杆40的卡合部46来克服第2复位弹簧133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自双打开状态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动作相反。
另外,图27是表示节气阀开度和动作转矩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图27中,横轴是节气阀开度,纵轴是动作转矩。
由图27可知,自全闭位置到打开规定开度(相位角θ1)时,第1节气阀16受到由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参照特性线T11)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31)。另外,当第1节气阀16超过规定开度(相位角θ1)而打开时,对由第1复位弹簧119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添加由第2复位弹簧133以及辅助弹簧55的施力所产生的动作转矩(参照特性线T32)。
采用上述的节气阀体10,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3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通过变更第1阀轴15的轴心和第1动作杆18的钩挂部56之间的长度La、以及第2阀轴26的轴心和第2动作杆32的钩挂部59之间的长度Lb,能够变化动作转矩的特性。
实施例8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8。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1的节气阀体10加以变更后的方式,所以对其变更点详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图28是表示节气阀体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将第1节气阀16以及第2节气阀27分别配置在并联地形成于阀体主体12的2个吸气通路113中。因而,本节气阀体10不只是能够将第1节气阀16和第2节气阀27串联地配置在1个吸气通路13,也能够将第1节气阀16和第2节气阀27并联地配置于并列地形成的2个吸气通路113。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备注在所述的发明的实施例中,除了权利要求范围中所述的技术事项以外,还具有下述技术事项。
(1)根据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是拉伸弹簧。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的组装性。
(2)根据技术方案2~5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是扭簧。采用该结构,能够使节气阀体紧凑化。
(3)根据技术方案6~8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是拉伸弹簧。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的组装性。
(4)根据技术方案6~8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是扭簧。采用该结构,能够使节气阀体紧凑化。
(5)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用弹性构件是拉伸弹簧。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卡合用弹性构件的组装性。
(6)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用弹性构件是扭簧。采用该结构,能够使节气阀体紧凑化。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例如,能够适当地对第1节气阀的外径、第2节气阀的外径、分别对应于各节气阀的吸气通路的通路内径进行设定,第1节气阀的外径和第2节气阀的外径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分别对应于各节气阀的吸气通路的通路内径也是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既可以使各吸气通路的内径相同而各节气阀的外径不同,也可以使各节气阀的外径相同而各吸气通路的内径不同。另外,第1复位弹簧是实质上对第1动作杆18向关闭方向施力即可,例如也可以安装在阀体主体12和节气门操纵杆17之间。另外,第1全闭止挡件24是实质上使第1动作杆18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规定位置的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抵接于节气门操纵杆17。另外,第2复位弹簧是实质上对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施力的构件即可。另外,第2全闭止挡件是实质上使第2动作杆32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规定位置的构件即可。

Claims (6)

1.一种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
该节气阀体包括阀体主体、第1阀轴、第1节气阀、第2阀轴、第2节气阀和连动机构;上述阀体主体形成有吸气通路;上述第1阀轴可转动地设于上述阀体主体上,且连动于加速操作;上述第1节气阀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且打开、关闭上述吸气通路;上述第2阀轴可转动地设于上述阀体主体上;上述第2节气阀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且打开、关闭上述吸气通路;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上述连动机构使上述第2阀轴连动于上述第1阀轴,而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打开到规定开度以下时,上述连动机构不使上述第2节气阀连动于上述第1阀轴,
上述连动机构包括第1动作杆、第2动作杆、第3动作杆、连结连杆、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和卡合部件;上述第1动作杆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2动作杆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3动作杆可转动地设于上述第2阀轴上;上述连结连杆连结上述第1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上述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使上述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对应于上述第1节气阀的规定开度的位置;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对上述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上述卡合部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之间,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卡合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阀体主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1动作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动作杆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阀体主体之间,以及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1动作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该节气阀体包括对上述第3动作杆向关闭方向施力的第3动作杆用弹性构件。
6.一种节气阀体,其特征在于,
该节气阀体包括阀体主体、第1阀轴、第1节气阀、第2阀轴、第2节气阀和连动机构;上述阀体主体形成有吸气通路;上述第1阀轴可转动地设于上述阀体主体上,且连动于加速操作;上述第1节气阀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且打开、关闭上述吸气通路;上述第2阀轴可转动地设于上述阀体主体上;上述第2节气阀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且打开、关闭上述吸气通路;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上述连动机构使上述第2阀轴连动于上述第1阀轴,而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打开到规定开度以下时,上述连动机构不使上述第2节气阀连动于上述第1阀轴,
上述连动机构包括第1动作杆、第2动作杆、第3动作杆、连结连杆、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卡合部件和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上述第1动作杆与上述第1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2动作杆与上述第2阀轴设为一体;上述第3动作杆可转动地设于上述第2阀轴上;上述连结连杆连结上述第1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上述第2动作杆用止挡件使上述第2动作杆向关闭方向的转动停止在对应于上述第1节气阀的规定开度的位置;上述卡合部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之间,且当上述第1节气阀超过规定开度而打开时,卡合第3动作杆和第2动作杆;上述动作杆卡合用弹性构件设于上述第2动作杆和上述第3动作杆之间,且对两动作杆向上述卡合部件的卡合方向施力。
CN2008101472165A 2007-09-13 2008-08-21 节气阀体 Active CN101387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7926 2007-09-13
JP2007237926A JP4629076B2 (ja) 2007-09-13 2007-09-13 スロットルボデー
JP2007-237926 2007-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7227A CN101387227A (zh) 2009-03-18
CN101387227B true CN101387227B (zh) 2011-05-18

Family

ID=4047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2165A Active CN101387227B (zh) 2007-09-13 2008-08-21 节气阀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29076B2 (zh)
CN (1) CN101387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3809A1 (ja) 2009-03-11 2010-09-16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硬化剤及び硬化促進剤
JP5372611B2 (ja) * 2009-06-09 2013-12-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JP2011220130A (ja) * 2010-04-05 2011-11-04 Mikuni Corp 吸気制御装置
JP5170191B2 (ja) * 2010-09-16 2013-03-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低圧egr装置
JP6205155B2 (ja) * 2013-03-29 2017-09-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6002648B2 (ja) * 2013-09-30 2016-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0141U (zh) * 1986-02-10 1987-08-17
JPH04339140A (ja) * 1991-05-14 1992-11-26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出力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29076B2 (ja) 2011-02-09
CN101387227A (zh) 2009-03-18
JP2009068416A (ja)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7227B (zh) 节气阀体
CN209195565U (zh) 用于机动车排气管路的阀
EP2683923B1 (en) Throttle valve assembly
CN105765143B (zh) 机动车门锁
CN101245737A (zh) 空气叶轮调速器
CN101839192B (zh) 用于内燃机的汽化器
FR2839749A1 (fr) Carburateur a membrane
JP5372611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US20100154742A1 (en) Variable ratio throttle control
CN209671734U (zh) 一种方便开合的天然气阀门
DE102006061610A1 (de) Saugrohr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N201635866U (zh) 一种化油器及其自动开关阻风门装置
US7603971B2 (en) Valve operating mechanism
DE2542199C3 (de) Automatische Starteinrichtung für Vergaser von Brennkraftmaschinen
JPS58133445A (ja) デイ−ゼルエンジンの吸気絞り装置
CN107109997B (zh) 排气流路用阀装置
JP6205155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H045708Y2 (zh)
CN201739028U (zh) 凸轮摇臂式化油器
DE62644C (de) Abstellvorrichtung für die Leitkanalklappen von Achsialturbinen
DE929399C (de) Vergaser fuer Brennkraftmaschinen
JPS6124683Y2 (zh)
JP2720164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21134744A (ja) 車両のアクセル装置
DE202006005140U1 (de) Schalldämpfungseinrich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25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Aisan Industry

Co-applicant after: Yamaha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Aisan Industr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1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Yamaha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amaha Moto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