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2190A - 车辆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2190A
CN101382190A CNA2007101490898A CN200710149089A CN101382190A CN 101382190 A CN101382190 A CN 101382190A CN A2007101490898 A CNA2007101490898 A CN A2007101490898A CN 200710149089 A CN200710149089 A CN 200710149089A CN 101382190 A CN101382190 A CN 101382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box body
main
main box
driv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0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2190B (zh
Inventor
余孟霖
苏泓瑜
黄碧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490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2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2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2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2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21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传动装置,包含一传动单元及一被该传动单元所带动运转的变速单元。本发明借由该变速单元的副箱体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传动单元的主箱体上,并且该变速单元的第二传动结构与变速输出轴两者皆安装在该副箱体内,因此,可以将该变速单元作为一模块化的设计,可随着不同需求而弹性替换;再者,本发明于改变轮距或减速比时,只需替换体积小、构件简单的变速单元,毋需将体积庞大的主箱体也一同替换或变更规格,自然也就不会花费较多成本与时间去重新开模制造另一个新规格的主箱体,故确实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时间。

Description

车辆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引擎所输出的动力而运转,借以驱动车辆行进的车辆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车辆传动装置1,包含一中空状箱体11、一安装于该箱体11内的传动单元12、及一同样安装于该箱体11内且被该传动单元12所带动运转的变速单元13,其中,该箱体11由一壳部111与一盖部112所组装而成。
该传动单元12利用两个皮带轮121(图1只绘出其中之一)与一条V型皮带122的组合而被引擎(图未示)所输出的动力驱动,再搭配将一传动输出轴123穿设过其中的一皮带轮121,因此,使得引擎所输出的动力会经由皮带轮121、V型皮带122而传递至传动输出轴123,使其同时转动,而此种动力的传递设计相当普遍、常见,为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容易了解,故图1中未绘出引擎与其中一皮带轮121间的连接关系,而仅针对其中一皮带轮121与V型皮带122、传动输出轴123的连接关系予以绘示。
一并参阅图1、2,该变速单元13具有一与该传动输出轴123相互间隔平行且延伸突出于该箱体11的盖部112外侧的变速输出轴131、一间隔平行且介于该传动输出轴123与变速输出轴131之间的转轴132、两个分别套设在该传动输出轴123与变速输出轴131上的主承载齿轮133、及一个套设在该转轴132上且以啮合方式与该二主承载齿轮133之间传递动力的副承载齿轮组134,其中,该二主承载齿轮133构成一直线L,该副承载齿轮组134的位置则是与该直线L形成一定的间隔距离。
借由上述设计,引擎的动力便会经由皮带轮121、V型皮带122而传递至传动输出轴123,再经由主承载齿轮133与副承载齿轮组134的彼此互相啮合而传递动力,以带动该变速输出轴131旋转,即可使固设于该变速输出轴131末端上的车轮(图未示)一并旋转,借以驱动车辆行进。
然而该车辆传动装置1却因为该传动单元12与变速单元13都是安装在该箱体11内,因此,一旦要增加副承载齿轮组134的数目以改变减速比时,就需要扩大箱体11体积借以将该变速输出轴131向后移动,或是改变车辆轴距(将该变速输出轴131向前或向后移动)时,都必需另外制作相对应的箱体11,而且如图1、2所示,该箱体11的体积相当庞大,一旦要另外制作,也就必需另外重新设计开发新模具,因此,相当浪费制造成本及时间,运用上也非常不方便,欠缺使用弹性。
参阅图3,另一种现有的车辆传动装置2则为台湾公告第408076号发明专利案所示,该车辆传动装置2依据不同轮距的相互位置,而选择有两种实施方式,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即为轮距较大者,其承载齿轮21、22、23、24的设计上是呈一直线状横向排列而互相接续啮合运转(全部都是位在同一直线L’上),并非图2所示的三角状排列(即该副承载齿轮组134的位置并非位于直线L上);因此,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其整体传递动力的长度较长,穿设在最后侧承载齿轮24上的变速输出轴25便可以据此而设计为向后移动,达到轮距较大的目的。
虽然该车辆传动装置2也可以改变该变速输出轴25的安装位置,其方法是将承载齿轮22、23向上挪移至承置部26,最后侧承载齿轮24以及穿设于其中的变速输出轴25,便可以据此而设计为向前移动至承置部27,形成如图2所示的三角状排列,达到轮距较小的目的。
然而,该变速输出轴25能够选择的设置位置也就局限于只有两种而已(即最右侧承置部28与中间承置部27两种位置),并不易满足市场多变化的需求;一旦需要将该变速输出轴25调整至其它位置,此时的作法就必需另外制作新规格的箱体20,相对地提高开模制造的成本,至于旧规格的箱体20则必需替换下来另外存放,占据相当大的存放空间,因此,该车辆传动装置2仍具有组装上欠缺弹性、不够灵活运用的缺点。
有鉴于上述两种现有的车辆传动装置1、2都容易产生不易满足市场需求、制造成本高、使用上欠缺可以弹性化选择等缺点,因此,需要如何加以改善解决,便成为相关业者所欲努力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车辆传动装置,其变速单元是一模块化设计,可随着不同需求而弹性替换,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时间。
于是,本发明车辆传动装置,利用引擎动力而运转,借以带动一车轮旋转而使车辆行进,该车辆传动装置包含一传动单元及一被该传动单元所带动运转的变速单元。
该传动单元具有一中空状的主箱体、一安装于该主箱体内且被引擎动力所带动运转的第一传动结构、及一贯穿过该第一传动结构且被该第一传动结构带动旋转的传动输出轴,该传动输出轴并且会以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而横向地穿伸过该主箱体。该变速单元具有一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箱体上且盖设于该传动输出轴末端的中空状副箱体、一安装于该副箱体内且被该传动输出轴所带动运转的第二传动结构、及一贯穿过该第二传动结构且与该传动输出轴相互间隔平行而以远离该主箱体的方向穿伸过该副箱体的变速输出轴,该变速输出轴会被该第二传动结构所带动旋转,而使固设于该变速输出轴末端上的车轮一并旋转。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借由该变速单元的副箱体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箱体上,并且该第二传动结构与变速输出轴皆是安装在该副箱体内,因此,可以将该变速单元作为一模块化的设计,可随着不同需求而弹性替换;再者,本发明于改变轮距或减速比时,只需替换体积小、构件简单的变速单元,毋需将体积庞大的主箱体也一同替换,自然也就不会花费较多成本与时间去制造体积庞大的主箱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结构剖视图,示出了现有的车辆传动装置;
图2是一侧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1所示的车辆传动装置;
图3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台湾公告第408076号发明专利案所示的车辆传动装置;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车辆传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及
图5是一结构剖视图,辅助说明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其中,省略绘出主箱体的主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参阅图4、5,为本发明车辆传动装置3的较佳实施例,利用引擎输出的动力而运转,借以带动一车轮30旋转而使车辆行进,该车辆传动装置3包含一传动单元4以及一被该传动单元4所带动运转的变速单元5。
该传动单元4具有一中空状的主箱体41、一安装于该主箱体41内且被引擎动力所带动运转的第一传动结构42、及一贯穿过该第一传动结构42且被该第一传动结构42带动旋转的传动输出轴43,该主箱体41具有互相组装结合的一主壳部411与一主盖部412,该主壳部411与主盖部412相配合界定出一供该第一传动结构42安装于其中的传动空间413,且该传动输出轴43是以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而横向地穿伸过该主壳部411。
该变速单元5具有一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箱体41上且盖设于该传动输出轴43末端的中空状副箱体51、一安装于该副箱体51内且被该传动输出轴43所带动运转的第二传动结构52、及一贯穿过该第二传动结构52且与该传动输出轴43相互间隔平行的变速输出轴53,该副箱体51具有互相组装结合的一副壳部511与一副盖部512,该副壳部511与副盖部512相配合界定出一供该第二传动结构52安装于其中的变速空间513,且该副盖部512是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壳部411上且供该传动输出轴43穿伸过,该副壳部511则盖设于该传动输出轴43末端,且该变速输出轴53是以远离该主箱体41的方向穿伸过该副壳部511。
该副盖部512具有一可供该传动输出轴43穿伸过的贯孔514,且该变速单元5更具有一套设于该传动输出轴43上且将该贯孔514予以封阻的密封件55。
该变速单元5的第二传动结构52具有两个分别套设在该传动输出轴43与变速输出轴53上的主承载齿轮521、一间隔平行且介于该传动输出轴43与变速输出轴53之间的转轴522、及一个套设在该转轴522上且以啮合方式与该二主承载齿轮521之间传递动力的副承载齿轮组523。
继续参阅图4,该主箱体41还具有两个由该主壳部411向副盖部512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销414、多个设置于该主壳部411面向该副盖部512的表面上的肋条415,以及多个设置于该主壳部411上的中空状接合柱416,该副箱体51还具有两个设置于该副盖部512上且对应接合所述固定销414的承接部56,及多个设置于该副盖部512上的中空状接合柱57,其中,该主、副箱体51的接合柱416、57相互对应,以配合多个固定件6穿伸过互相对应的所述接合柱416、57,而使该主、副箱体51可拆卸地安装固定,至于该主箱体41的所述肋条415互相配合围绕界定出多个形成于该主壳部411面向该副盖部512表面上的凹陷部417。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公开的固定销414与承接部56的数目皆为两个,但是当然也可以为了提高接合效果而设置更多数量的固定销414与承接部56,此种设计方式为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容易了解,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
另外,也可以令固定销414与承接部56的设计位置互相对换,也就是说,固定销414是设置在该副盖部512上,承接部56是设置在该主壳部411上,此种位置互换的方式是相当容易了解的,故不在此另外加以赘述。
继续参阅图5,该传动单元4的第一传动结构42是应用一般常见的皮带轮421与V型皮带422的传动设计,因此引擎(图未示)的动力便会经由皮带轮421、V型皮带422而传递至传动输出轴43,再经由主承载齿轮521与副承载齿轮组523的彼此互相啮合而传递动力,以带动该变速输出轴53旋转,即可使固设于该变速输出轴53末端上的车轮30一并旋转,借以驱动车辆行进。
借由上述设计,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例,即可达到以下功效;
(1)该变速单元5作为一模块化的设计,可随着不同需求而弹性替换:
借由该变速单元5的副箱体51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箱体41上,并且该第二传动结构52与变速输出轴53皆是安装在该副箱体51内,因此,该变速单元5的制作过程是完全与该传动单元4的制作过程无关;也就是说,业者可以制作统一规格的传动单元4,再依据不同需求(改变车辆轴距或减速比)去制作各种规格的变速单元5,每一种变速单元5皆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如此,即可随着不同需求而将变速单元5予以弹性替换。
(2)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时间:
承上所述,也就由于本发明在改变轮距或减速比时,只需替换体积小、构件简单的变速单元5;反观现有技术所载的车辆传动装置1、2要改变原本预设的轮距时,势必需要同时改变其箱体11、20的规格,以符合其所需,相比之下,本发明完全不用将体积庞大的主箱体41也一同替换或变更规格,自然也就不会花费较多成本与时间去重新开模制造另一个新规格的主箱体41,故本发明确实具有降低制造成本与时间的功效。
(3)该变速单元5组装至传动单元4上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当该变速单元5组装至传动单元4上时,可以先将该副箱体51的承接部56对准该主箱体41的固定销414,使两者互相对应接合,即可避免该副箱体51于组装过程中滑动或掉落,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
(4)该主箱体41的主壳部411兼具有轻量化与良好结构强度的功效:
该主箱体41的主壳部411于面向该副盖部512的表面上设置有肋条415与凹陷部417,而因为肋条415有助于提高该主壳部411的结构强度,凹陷部417则可以减少该主壳部411的用料进而达到轻量化,故该主壳部411可以兼具有轻量化与良好结构强度的功效。
(5)该变速单元5可有效避免润滑油液外溢:
该变速单元5利用其密封件55将该副盖部512的贯孔514予以封阻,以确保该副箱体51内的润滑油液不会经由该贯孔514而外溢,也不会流入该主箱体41内而降低该皮带轮421与V型皮带422的运转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车辆传动装置3,其变速单元5作为一模块化的设计,可随着不同需求而弹性替换,也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时间;再者,当该副箱体51于组装至该主箱体41的过程中时,利用承接部56与固定销414的对应接合关系,而使该副箱体51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该主箱体41的主壳部411也利用肋条415与凹陷部417的设置而达到轻量化与良好结构强度的功效;此外,该变速单元5也利用其O形环54与密封件55封阻于该贯孔514内,以确保该副箱体51内的润滑油液不会经由该贯孔514而外溢,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    车辆传动装置                        5      变速单元
30  车轮                           51   副箱体
4   传动单元                       511  副壳部
41  主箱体                         512  副盖部
411 主壳部                         513  变速空间
412 主盖部                         514  贯孔
413 传动空间                       52   第二传动结构
414 固定销                         521  主承载齿轮
415 肋条                           522  转轴
416 接合柱                         523  副承载齿轮组
417 凹陷部                         53   变速输出轴
42  第一传动结构                   55   密封件
421 皮带轮                         56   承接部
422 V形皮带                        57   接合柱
43  传动输出轴                     6    固定件。

Claims (8)

1.一种车辆传动装置,利用引擎动力而运转,借以带动车轮旋转而使车辆行进,该车辆传动装置包含:
传动单元,具有中空状的主箱体、安装于该主箱体内且被引擎动力所带动运转的第一传动结构、及贯穿过该第一传动结构且被该第一传动结构带动旋转的传动输出轴,该传动输出轴并且会以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而横向地穿伸过该主箱体;及
变速单元,具有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箱体上且盖设于该传动输出轴末端的中空状副箱体、安装于该副箱体内且被该传动输出轴所带动运转的第二传动结构、及贯穿过该第二传动结构且与该传动输出轴相互间隔平行而以远离该主箱体的方向穿伸过该副箱体的变速输出轴,该变速输出轴会被该第二传动结构所带动旋转,而使固设于该变速输出轴末端上的车轮一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的主箱体具有互相组装结合的主壳部与主盖部,该主壳部与主盖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供该第一传动结构安装于其中的传动空间,且该传动输出轴穿伸过该主壳部,该变速单元的副箱体具有互相组装结合的副壳部与副盖部,该副壳部与副盖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供该第二传动结构安装于其中的变速空间,且该副盖部可拆卸地装设于该主壳部上且供该传动输出轴穿伸过,该副壳部则盖设于该传动输出轴末端且供该变速输出轴穿伸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箱体还具有多个由该主壳部向副盖部方向延伸设置的固定销,该副箱体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副盖部上且对应接合所述固定销的承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箱体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主壳部面向该副盖部的表面上的肋条,且所述肋条互相配合围绕界定出多个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副箱体都还具有多个中空状接合柱,该主箱体的接合柱设置于该主壳部上,该副箱体的接合柱设置于该副盖部上,该主、副箱体的接合柱相互对应,以配合多个固定件穿伸过所述接合柱,而使该主、副箱体可拆卸地安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副箱体的副盖部还具有可供该传动输出轴穿伸过的贯孔,且该变速单元还具有套设于该传动输出轴上且将该贯孔予以封阻的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单元的第二传动结构具有两个分别套设在该传动输出轴与变速输出轴上的主承载齿轮、间隔平行且介于该传动输出轴与变速输出轴之间的转轴、及一个套设在该转轴上且以啮合方式与该二主承载齿轮之间传递动力的副承载齿轮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副箱体还具有多个由该副盖部向主壳部延伸设置的固定销,该主箱体还具有多个设置于该主壳部上且对应接合所述固定销的承接部。
CN2007101490898A 2007-09-07 2007-09-07 车辆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2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90898A CN101382190B (zh) 2007-09-07 2007-09-07 车辆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90898A CN101382190B (zh) 2007-09-07 2007-09-07 车辆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2190A true CN101382190A (zh) 2009-03-11
CN101382190B CN101382190B (zh) 2013-01-23

Family

ID=4046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908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2190B (zh) 2007-09-07 2007-09-07 车辆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219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652A (zh) * 2011-12-08 2012-04-25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箱
CN104736895A (zh) * 2012-10-31 2015-06-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4797858A (zh) * 2012-12-05 2015-07-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5951A (en) * 1979-05-23 1980-12-04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in motorcycle
DE69117083T2 (de) * 1990-03-31 1996-07-25 Suzuki Motor Co Kraftübertragung für ein vierradgetriebenes Fahrzeug
CN1704309A (zh) * 2004-05-26 2005-12-0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动力单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652A (zh) * 2011-12-08 2012-04-25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箱
CN104736895A (zh) * 2012-10-31 2015-06-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4736895B (zh) * 2012-10-31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4797858A (zh) * 2012-12-05 2015-07-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US9568079B2 (en) 2012-12-05 2017-02-1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2190B (zh)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1416A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5051417A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835857B (zh) 混合动力车辆
CN101382190B (zh) 车辆传动装置
CN200958590Y (zh) 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
CN203500431U (zh) 取力型多档变速器
CN205009993U (zh) 一种驱动轴可选分动器、驱动系统及汽车
CN102748446B (zh) 直线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的交替驱动转换机构
CN202132464U (zh) 铰接车分动箱
CN200946510Y (zh) 截割电机纵向布置的摇臂
CN112431904A (zh) 一种带无极变速的电动车驱动系统
CN202790350U (zh) 蓄力换向变速箱
CN203082161U (zh) 车辆驱动桥用整体式四行星差速器
CN201559523U (zh) 轮式拖拉机整体式后传动箱装置
CN204239634U (zh) 一种液压控制自动变速器及液压控制变速汽车
CN205190702U (zh) 拖拉机用多功能变速箱
CN204572297U (zh) 集中式柴油机齿轮传动系统
CN203516599U (zh) 带自润滑泵的取力器
CN202153849U (zh) 手扶插秧机
CN200996441Y (zh) 一种传动机构
CN1329674C (zh) 圆周周期性曲面对顶传动单元和由此组成的传动系统
CN2584948Y (zh) 动力扩大机
CN2235409Y (zh) 液力传动自行车
CN2625278Y (zh) 摩托车传动装置
CN2764948Y (zh) 一种双输出轴集成化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