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895A - 等离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7895A
CN101377895A CNA2008101459387A CN200810145938A CN101377895A CN 101377895 A CN101377895 A CN 101377895A CN A2008101459387 A CNA2008101459387 A CN A2008101459387A CN 200810145938 A CN200810145938 A CN 200810145938A CN 101377895 A CN101377895 A CN 10137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plate
strengthening part
circuit substrate
plasma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5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山满由美
田之口亮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变形强度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PDP)(1);接合在PDP(1)的后面的板状的底板(2);向PDP(1)输出电信号的电路基板(3);收容PDP(1)、底板(2)以及电路基板(3)的外壳(4),其中,具有:附设在底板(2)的后面、在底板(2)的面方向延伸并向底板(2)的外侧伸出的加强部件(5);分别设置在从底板(2)向多个方向伸出的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a~6d)上、固定外壳(4)的固定机构(例如,贯通孔(7a~7d)等)。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等离子显示面板来显示图象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装置,一般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Panel:下面称为“PDP”);接合在PDP后面的板状的底板;向PDP输出电信号的电路基板;收容这些PDP、底板以及电路基板的外壳(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在底板的后面附设有梯子状的框架。此外,在底板后面的内侧部分设有:形成有用于安装电路基板的螺纹孔的第一凸台;形成有用于安装后盖的螺纹孔的第二凸台。并且,电路基板在第一凸台上被螺纹固定。后盖通过安装在底板的左上角以及右上角的托架进行支承,并在第二凸台上被螺纹固定。机壳(前盖)被卡定在上述底板的左上角以及右上角的托架上,并从下方侧通过螺纹固定在安装于底板的左下角以及右下角的托架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0046号公报
基于例如将等离子显示装置装挂在墙壁上的用途和降低制造成本的观点,希望将等离子显示装置轻量化,所以考虑了底板的薄板化作为其实现方法。但是,由于如果实现底板的薄板化刚性就会降低,所以在输送时的振动等作用时,有可能降低相对于变形的强度。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虽然通过在底板的后面设置框架可提高变形强度,但是在变形强度的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变形强度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接合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后面的板状的底板;向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输出电信号的电路基板;收容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述底板以及上述电路基板的外壳,包括:加强部件,其附设在上述底板的后面,在上述底板的面方向延伸并伸出到上述底板的外侧;固定机构,其分别设置在从上述底板向多个方向伸出的上述加强部件的伸出部上,固定上述外壳。
这样,在本发明中,固定外壳的固定机构分别设在从上述底板向多个方向伸出的加强部件的伸出部上。由此,例如,与在底板后面的内侧部分上设置固定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经由固定机构扩大利用外壳固定的底板的位置范围,能够提高抵抗底板的端部变形(局部变形)的强度。此外,虽然在作用了输送时的振动等时,外壳的局部惯性力会施加到固定机构上,但是由于中间有加强部件,所以能够降低施加给底板的力,从而能够提高变形强度。
利用本发明,能够提高变形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另外的其他变形例的构造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立体图。
在图1中,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Panel:下面称为“PDP”)1;用粘接材料等接合在PDP1的后面的板状的底板2;向PDP1输出电信号的电路基板3;收容PDP1、底板2、以及电路基板3的外壳4。
在底板2的后面,格子状地配设有例如剖面为コ形的加强部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板2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左上、右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地各配置2个加强部件5。加强部件5具有:从底板2的左边侧(图1中左侧)伸出的两个伸出部6a、从底板2的右边侧(图1中右侧)伸出的两个伸出部6b、从底板2的上边侧(图1中上侧)伸出的两个伸出部6c、从底板2的下边侧伸出的两个伸出部6d。另外,这些伸出部6a~6d配置在底板2的角附近。
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a的前端形成为与外壳4不干涉的形状,并形成有例如两个贯通孔7a。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b~6d的前端也同样形成为与外壳4不干涉的形状,并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b~7d。分别插入加强部件5的贯通孔7b~7d中的螺钉(未图示)的前端分别螺合在外壳4的螺纹孔(未图示)中,从而将外壳4固定在加强部件5上。
此外,在底板2的后面的加强部件5的格子之间,设有用于支承电路基板3的凸台8。在该凸台8上形成用于固定电路基板3的螺纹孔(未图示)。此外,在加强部件5的上部形成有多个螺纹孔(未图示),在这些螺纹孔中螺纹固定有台阶差金属件9(电路基板支承用部件)。台阶差金属件9,未详细图示,其具有支承电路基板3的固定支承部,该固定支承部以不接触底板2且从加强部件5的上部接近底板5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该固定支承部形成有用于固定电路基板3的螺纹孔。在电路基板3上,在与凸台8以及台阶差金属件9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并且,分别插入电路基板3的贯通孔中的螺钉被拧入凸台8的螺纹孔以及台阶差金属件9的螺纹孔中,从而电路基板3被固定。
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外壳4的固定机构,在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a~6d上形成贯通孔7b~7d,在外壳4上形成螺纹孔进行螺纹固定。由此,与在例如底板2的后面的内侧部分设置固定机构的情况相比,经由固定结构能够扩大由外壳4固定的底板2的位置范围,能够提高抵抗底板2的端部变形(局部变形)的强度。此外,虽然在作用了输送时的振动等时,外壳4的局部惯性力会施加到固定机构上,但是由于中间有加强部件5,所以能够降低施加给底板2的力,从而能够提高变形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3不仅由在底板2的后面设置的凸台8支承,还通过安装在加强部件5上的台阶差金属件9固定支承。由此,虽然在作用了输送时的振动等时电路基板3的惯性力增加,但是由于中间有加强部件5,所以能够降低施加给底板2的力,从而能够提高变形强度。此外,台阶差金属件9,由于利用以从加强部件5的上部接近底板5的方式形成的固定支承部来固定支承电路基板3,所以能够极力抑制电路基板3向装置后方侧突出,从而可以防止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变形强度。其结果,能够实现底板2的薄板化,谋求轻量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外壳4固定在加强部件5上的固定机构,以在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a~6d上形成贯通孔7a~7d、在外壳4上形成螺纹孔进行螺纹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即,例如也可以在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a~6d上形成螺纹孔而在外壳4上形成贯通孔来进行螺纹固定。此外,例如也可以在加强部件5的伸出部6a~6d以及外壳4上分别形成贯通孔,使用螺钉以及螺母一起紧固。这样也能够获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以电路基板3通过设置在底板2上的凸台8以及安装在加强部件5上的台阶差金属件9来固定支承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通过台阶差金属件9来固定支承。此时也能够获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以台阶差金属件9螺纹固定在加强部件5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焊接手段等接合在一起。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假定了加强部件5与底板2分别独立地形成并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接合在一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加强部件5以及底板2还可以作为一体部件而被成形。此时,也能够获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说明,但是如图2所示,也可以与电路基板3的配置对应地在加强部件5的两侧面形成通风孔10。此时,能够提高电路基板3的冷却效果,同时可实现轻量化。此外,如图3所示,在位于底板2的外边附近的加强部件5的侧面上可形成用于插入电缆(未图示)的电缆插通孔11。此时,能够确保电缆的协调,同时可实现轻量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剖面为コ字形的加强部件5配置成格子状,具体来说以在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各延伸2根的方式设置,并且具有从底板2的左边侧、右边侧、上边侧、以及下边侧伸出的伸出部6a~6d,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剖面为L字形或圆形等的加强部件。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变更加强部件的配置。即,也可以将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个数分别设置为3根以上。作为其具体例子,如图4所示(但是,为了方便在图4中没有示出电路基板以及外壳等),也可以以在长度方向延伸3根、在宽度方向延伸4根的方式设置加强部件5A,并可具有从底板2的左边侧伸出的3个伸出部6a、从底板2的右边侧伸出的3个伸出部6b、从底板2的上边侧伸出的4个伸出部6c、从底板2的下边侧伸出的4个伸出部6d。此外,虽然未图示,例如也可以仅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加强部件,设置从底板的左边侧以及右边侧伸出的伸出部,或者例如仅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加强部件,设置从底板的上边侧以及下边侧伸出的伸出部。此外,例如,也可以将加强部件沿倾斜方向设置。在这些变形例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接合在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后面的板状的底板;向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输出电信号的电路基板;收容上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上述底板以及上述电路基板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包括:
加强部件,其附设在上述底板的后面,在上述底板的面方向延伸并伸出到上述底板的外侧;
固定机构,其分别设置在从上述底板向多个方向伸出的上述加强部件的伸出部上,固定上述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机构具有:在上述加强部件的伸出部以及上述外壳中的任一方上形成的贯通孔、以及在另一方上形成的螺纹孔、和插入上述贯通孔中并与上述螺纹孔螺合的螺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支承用部件,该电路基板支承用部件设置在上述加强部件上,利用固定支承部固定支承上述电路基板,该固定支承部以不接触上述底板且从上述加强部件的上部接近上述底板的方式形成。
CNA2008101459387A 2007-08-30 2008-08-14 等离子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3778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4674 2007-08-30
JP2007224674A JP2009058670A (ja) 2007-08-30 2007-08-30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895A true CN101377895A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07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459387A Pending CN101377895A (zh) 2007-08-30 2008-08-14 等离子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59500A1 (zh)
JP (1) JP2009058670A (zh)
KR (1) KR20090023124A (zh)
CN (1) CN1013778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6642A (zh) * 2012-04-09 2013-10-23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630084A (zh) * 2015-12-22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1018B2 (ja) * 2010-12-10 2014-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4967800A (zh) * 2015-07-16 2015-10-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视机补强组件和电视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124A (ko) * 2004-09-22 2006-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필터용 필름을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38879B1 (ko) * 2006-09-21 2008-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평판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평판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프레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6642A (zh) * 2012-04-09 2013-10-23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060571A (zh) * 2012-04-09 2019-07-26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630084A (zh) * 2015-12-22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8670A (ja) 2009-03-19
KR20090023124A (ko) 2009-03-04
US20090059500A1 (en)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4559C (zh) 印刷板组件的框支架与具有该框支架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WO2018082472A1 (zh) 一种超薄电子装置及其摄像头固定结构
JP520196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4393546B2 (ja) 表示装置
JP4342599B1 (ja) 表示装置
JP2013012869A (ja) 表示装置
JP4177368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支持用のテンション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377895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5009189A (zh) 薄型显示装置
JP2007329829A (ja) 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2053082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048845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09116189A (ja) 表示装置
JP201912070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20049651A1 (ja) 表示装置
JP6557869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背面板
JP2004126456A (ja) 表示装置
JP2015226266A (ja) 表示装置
JP4863923B2 (ja) 汎用ラックへの機器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構造並びにその構造における取り付け部材
CN216352063U (zh) 方便运输的一体式显示器
JP2008166389A (ja) 基板取付器
KR100609913B1 (ko)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6341258B2 (ja) 車載機器の配設構造
JP2005284137A (ja) 液晶表示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6938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