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2299A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2299A
CN101372299A CNA2008102109982A CN200810210998A CN101372299A CN 101372299 A CN101372299 A CN 101372299A CN A2008102109982 A CNA2008102109982 A CN A2008102109982A CN 200810210998 A CN200810210998 A CN 200810210998A CN 101372299 A CN101372299 A CN 101372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mentioned
interference
transfe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09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2299B (zh
Inventor
真锅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22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同一升降路内的各轿厢干涉时,由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梯厅调用。如果检测出该乘梯厅调用、并且需要进行干涉回避动作的干涉回避轿厢为满员,则由追加分配控制部(26)将上述乘梯厅调用追加分配给干涉回避轿厢。由此,能够使干涉回避轿厢暂时停止在存在等待电梯的客人的楼层而回避干涉。此时,由于停止在存在等待电梯的客人的楼层,并没有不自然,所以干涉回避轿厢内的客人不会感到不愉快。

Description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列设置有多台多轿厢电梯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所述多轿厢电梯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等电梯利用效率较高的建筑物中,使用在一个升降路(升降路)内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电梯工作。将这样的电梯称作“多轿厢电梯”。
该多轿厢电梯与双层电梯相比较,各轿厢能够独立地运动,所以能够期待运输效率的提高。但是,与将两台轿厢一直连结在一起的双层电梯不同,如果运行方法错误,则会有同一升降路内的轿厢彼此碰撞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用于可靠防止轿厢彼此的碰撞并提高运输效率的特别的控制。
在这里,关于多轿厢电梯的运行控制,提出了几个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方案:在产生上下轿厢干涉的可能性时,对需要进行退避的轿厢设定退避楼层,使其暂时停止在该楼层而放置干涉。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26164号公报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在为了防止轿厢之间的干涉而使一方的轿厢强制停止时,会有乘坐在该轿厢内的乘客困惑、感觉到不愉快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产生轿厢之间的干涉时不会给乘客带来不愉快感、能够在尽可能自然的运行中回避干涉、有效地运行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其基于同一升降路内的各轿厢的运转信息,预测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轿厢干涉预测部,其基于由该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得到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预测上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乘梯厅调用检测部,其在由该轿厢干涉预测部预测为具有所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梯厅调用;和追加分配控制部,其在由该乘梯厅调用检测部检测出该乘梯厅调用、并且上述各轿厢中的需要进行干涉回避动作的干涉回避轿厢为满员的情况下,将上述乘梯厅调用追加分配给该干涉回避轿厢。
另外,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第1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梯厅调用是这样一种乘梯厅调用,其处于预测到干涉的各轿厢之间的楼层,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并且上述干涉回避轿厢能够比已经分配的轿厢更先响应。
另外,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控制部,其禁止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对由上述追加分配控制部分配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时的预报灯的点亮。
另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第1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控制部,其禁止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对由上述追加分配控制部分配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时的抵达铃的出声。
另外,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第1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其在没有由上述乘梯厅调用检测部检测到该乘梯厅调用时,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轿厢;和换乘中继控制部,其在由该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检测到该换乘中继轿厢时,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使上述换乘中继轿厢对该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另外,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第5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是这样一种轿厢,其被配置在相同群管理内的其它的号机上,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与预测为产生了轿厢干涉的楼层之间,存在能够比上述干涉回避轿厢更先响应的楼层,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干涉回避轿厢的目的楼层在预定时间内响应。
另外,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第5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指示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
另外,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是第5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内的操作盘上进行促使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的指示显示。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其基于同一升降路内的各轿厢的运转信息,预测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轿厢干涉预测部,其基于由该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得到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预测上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其在由该轿厢干涉预测部预测为具有所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轿厢;和换乘中继控制部,其在由该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检测到该换乘中继轿厢时,使上述各轿厢中的需要进行干涉回避动作的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使上述换乘中继轿厢对该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另外,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是第9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是这样一种轿厢,其被配置在相同群管理内的其它的号机上,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与预测为产生了轿厢干涉的楼层之间,存在能够比上述干涉回避轿厢更先响应的楼层,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干涉回避轿厢的目的楼层在预定时间内响应。
另外,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是第9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指示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
另外,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是第9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内的操作盘上进行促使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的指示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0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1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0的上下轿厢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1的上下轿厢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1下的追加分配前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1下的追加分配后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8是对将乘梯厅调用分配给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下轿厢和B号机上轿厢时的预测抵达时间进行比较并表示的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进行追加分配时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0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时刻T1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4是比较并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各号机的轿厢抵达各楼层的预测抵达时刻的图,所述各楼层存在于干涉回避轿厢与预测为产生了上下轿厢的干涉的楼层之间。
图1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具有换乘中继时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图1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没有换乘中继时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图1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轿厢内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换乘指示的消息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在图1的例子中,表示在30层的建筑物中并列设置有两台多轿厢电梯(下面,称作A号机和B号机)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在A号机、B号机的多轿厢电梯中,分别在同一升降路(升降路)内独立存在两台轿厢。
如图1所示,该电梯系统包括:群管理控制装置11,轿厢控制装置12a、12b,载重检测部13a、13b,乘梯厅调用登记装置14,轿厢15a~15d。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作为群管理结构仅表示出A号机、B号机两台,但也可以不是这样。
群管理控制装置11,综合控制多个轿厢15a~15d的运转,作为本系统的主控制器而存在。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1被设置在例如设在建筑物的最上部的机械室等中,经由未图示的电缆等与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2a、12b电连接。
另外,群管理控制装置11、轿厢控制装置12a、12b由计算机构成。它们通过读取预定的程序,按照该程序所叙述的顺序执行与电梯运转相关的预定的处理。
轿厢控制装置12a、12b进行处于各自的管理下的轿厢的运转控制。在图1的例子中,在A号机的多轿厢电梯的升降路内,有上下两台轿厢15a、15b在工作。
下面,将在A号机的升降路内位于上方的轿厢15a称作“上轿厢”,将位于下方的轿厢15b称作“下轿厢”。轿厢控制装置12a进行该A号机的多轿厢电梯中的上轿厢15a和下轿厢15b的运转控制。载重检测部13a检测上轿厢15a和下轿厢15b各自的累计载重。
同样,在B号机的多轿厢电梯的升降路内,有上下两台轿厢15c、15d在工作。
下面,将在B号机的升降路内位于上方的轿厢15c称作“上轿厢”,将位于下方的轿厢15d称作“下轿厢”。轿厢控制装置12b进行该B号机的多轿厢电梯中的上轿厢15c和下轿厢15d的运转控制。载重检测部13b检测上轿厢15c和下轿厢15d各自的累计载重。
乘梯厅调用登记装置14被设置在各楼层的乘梯厅(电梯厅),进行用于使电梯对该乘梯厅进行响应的乘梯厅调用(也称作厅调用)的登记。由该乘梯厅调用登记装置14登记的乘梯厅调用的信息被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1。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1,在接收到该乘梯厅调用的信息时,进行用于使最适合的轿厢对具有调用的楼层进行响应的控制。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1包括: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分配控制部22,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追加分配控制部26,和响应控制部27。
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使用预定的分配评价运算,计算将由乘梯厅调用登记装置14登记的乘梯厅调用分别分配给各轿厢15a~15d时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部22,对由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计算出的评价值最良好的轿厢,输出乘梯厅调用的分配信号。
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基于同一升降路内的上下轿厢的运转信息(方向、速度、轿厢调用、轿厢调用的分配、预想会在轿厢调用响应时登记的派生轿厢调用、开门时间等),预测不远将来的上下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
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基于由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预测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预测上下轿厢的干涉。
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在由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预测为具有上下轿厢将来产生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检测是否具有这样的乘梯厅调用:其处于该预测到干涉的上下轿厢之间的楼层,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并且预测到干涉的上下轿厢中的从行进方向观察在后方行驶的轿厢(下面,称作干涉回避轿厢)能够比已经分配的轿厢更先响应。
追加分配控制部26,在由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检测出该乘梯厅调用、并且由载重检测部13a、13b判断为干涉回避轿厢为满员的情况下,将该乘梯厅调用分配追加给干涉回避轿厢。
响应控制部27,进行控制而禁止干涉回避轿厢对由追加分配控制部26分配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时的预报灯的点亮、抵达铃的出声。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产生新的乘梯厅调用时,群管理控制装置11首先起动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计算将该乘梯厅调用分配给各轿厢15a~15d时的评价值。此时,不考虑多轿厢电梯的同一升降路内的轿厢干涉,使用预定的运算式,预测将乘梯厅调用分别分配给A号机的上轿厢15a和下轿厢15b、B号机的上轿厢15c和下轿厢15d合计4台轿厢时的抵达时刻等,由此对每个轿厢计算评价值。
分配控制部22,对由该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计算出的评价值最良好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厅调用。
另外,作为上述预定的运算式,具有例如利用了神经模糊的评价运算式等。本发明对于这些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使用一般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考虑了电梯整体的运转效率的分配评价运算。
在这里,对于产生轿厢之间的干涉时的应对方法,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层楼层的层高设为4m、将行驶一层楼层所需要的时间简易设为2秒、将开门时间设为6秒进行计算。
图2以及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图中的黑三角标记表示已经登记的乘梯厅调用,黑圆圈标记表示已经登记的轿厢调用。
另外,所谓“乘梯厅调用”,是在各楼层的乘梯厅产生的调用信息,由乘梯厅调用登记装置14登记。具体地说,在乘梯厅调用登记装置14上设有用于指定上方向或下方向的目的方向的方向按钮。伴随着该方向按钮的按下,登记用于使电梯对该楼层进行响应的乘梯厅调用,然后发送给群管理控制装置11。
与此相对,所谓“轿厢调用”,是在轿厢内产生的调用信息,由未图示的轿厢调用登记装置登记。具体地说,在上述轿厢调用登记装置上设有用于指定目的楼层的楼层按钮。伴随着该楼层按钮的按下,登记用于使电梯向该目的楼层移动的轿厢调用,然后发送给群管理控制装置11。
图2是表示时刻T0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图,在电梯厅中,登记有2楼-上、6楼-上、25楼-上、26楼-上的乘梯厅调用。2楼-上、25楼-上被分配给A号机下轿厢15b,6楼-上、26楼-上被分配给A号机上轿厢15a。
另外,A号机上轿厢15a在4楼向上方向行驶,A号机下轿厢15b在1楼向上方向行驶。B号机上轿厢15c为了对7楼的轿厢调用进行响应而向下方向行驶,B号机下轿厢15d在1楼待机。另外,上方向为上升方向、下方向为下降方向。
图3是表示时刻T1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图,在从时刻T0变为时刻T1时,A号机上轿厢15a对6楼-上进行响应,由在6楼乘梯的客人登记21楼以及23楼的轿厢调用。A号机下轿厢15b对2楼-上进行响应而在2楼开门,由从2楼乘梯的客人登记22楼的轿厢调用。另一方面,在B号机,上轿厢15c在5楼待机,下轿厢15d在1楼待机。
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以一定周期(例如100ms周期)计算A号机的上轿厢15a与下轿厢15b的相对距离、B号机的上轿厢15c与下轿厢15d的相对距离。对于该相对距离的计算方法,在下面说明。
即,在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首先基于各轿厢的运转信息制作运行曲线。所谓各轿厢的运转信息,有行驶方向、位置、速度、轿厢调用、乘梯厅调用、预想会在乘梯厅调用的响应时登记的派生轿厢调用等。所谓预测运行曲线,是表示从现在时刻到进行方向翻转的时刻为止的轿厢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4是在时刻T0预测的到方向翻转为止的上轿厢以及下轿厢的预测运行曲线。图5是在时刻T1预测的到方向翻转为止的上轿厢以及下轿厢的预测运行曲线。通过这样得到的预测运行曲线取上下轿厢的楼层差,由此预测将来的相对距离。
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通过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的结果判断将来相对距离是否会小于等于一定的距离,即是否具有碰撞(干涉)的危险。在由该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判断为上下轿厢具有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搜索满足下面所示的2个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
条件1:处于预测到干涉的上下轿厢之间的楼层,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
条件2:在使干涉回避轿厢响应时,能够比分配有该乘梯厅调用的轿厢更先响应。
如果具体说明,如图6所示,在时刻T1,将在10楼登记的乘梯厅调用分配给B号机上轿厢15c。在该情况下,在预测到干涉的A号机的上下轿厢15a、15b,在行进方向的后方行驶的下轿厢15b成为干涉回避轿厢。
另外,如果比较将上述10楼的乘梯厅调用分配给A号机下轿厢15b和B号机上轿厢15c时的预测抵达时间,如图8所示。此时的10楼的乘梯厅调用被判断为满足上述2个条件1、2。
追加分配控制部26,在由上述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检测出该乘梯厅调用时,由上述载重检测部13a判断干涉回避轿厢(A号机下轿厢15b)是否为满员(例如,大于等于累计载重80%)。其结果,如果是满员,则追加分配控制部26对干涉回避轿厢进行该乘梯厅调用的追加分配。由此,如图7所示,对A号机下轿厢15b追加10楼的乘梯厅调用。
另外,在存在多个该乘梯厅调用时,干涉回避轿厢对能够最早响应的调用进行追加分配。
图9是表示进行追加分配时的A号机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可知通过A号机下轿厢15b对10楼的追加分配进行响应,回避了轿厢之间的干涉。此时,A号机下轿厢15b暂时停止在10楼,但由于乘坐该下轿厢15b的乘客会认为是为了搭载在10楼等待的客人而停止,所以即使在10楼停止也不会感到奇怪。
但是,实际上即使A号机下轿厢15b停止在10楼,也不能在满员的情况下乘坐电梯。因此,响应控制部27为了不在下轿厢15b中装载在10楼等待的客人,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对于追加分配不将该楼层的预报灯点亮,另外也不使抵达铃出声。
然后,在作为本来的分配方的B号机上轿厢15c抵达10楼时,将预报灯和抵达铃如通常那样起动,在10楼等待的客人可以乘坐B号机上轿厢15c而向目的楼层移动。
另外,预报灯和抵达铃被设置在各楼层的乘梯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它们的驱动控制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1侧进行,但也可以在轿厢控制装置12a、12b侧进行。
在这里,对于上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动作,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另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通过作为计算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读取储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预定的程序而执行。
首先,由设置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1上的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预测A号机的上下轿厢15a、15b与B号机的上下轿厢15c、15d的各自的相对距离(步骤A11)。其结果,在由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判断为相对距离小于等于预定距离、即具有轿厢之间的干涉的可能性时(步骤A12的是),由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检测满足上述预定的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步骤A13)。
在具有该乘梯厅调用、进而由与干涉回避轿厢相对应的载重检测部13a或13b判断为干涉回避轿厢为满员时(步骤A14的是),由追加分配控制部26将该乘梯厅调用追加分配给干涉回避轿厢(步骤A16)。另外,此时,由响应控制部27将干涉回避轿厢对该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时的预报灯和抵达铃禁止,不搭乘在该楼层等待的客人(步骤A17)。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A14中,在没有该乘梯厅调用时,或者干涉回避轿厢不满员时,通过通常的回避处理回避轿厢与轿厢之间的干涉。所谓通常的回避处理,具有下述方法,例如:在干涉回避轿厢的行进方向上设定回避楼层,在那里暂时停止,然后等待目的楼层的轿厢离开。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预测未来的上下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结果为具有干涉的可能性时,在存在着处于预测到干涉的上下轿厢之间并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并且干涉回避轿厢能够比该轿厢更先响应的乘梯厅调用的情况下,如果干涉回避轿厢为满员,则对上述乘梯厅调用进行追加分配。
由此,能够使干涉回避轿厢暂时停止在存在等待电梯的客人的楼层而回避上下轿厢之间的干涉。此时,由于停止在存在等待电梯的客人的楼层,并没有不自然,所以不会给干涉回避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愉快,能够有效地运行。
另外,在干涉回避轿厢对追加分配进行响应而停止时,禁止该响应楼层处的预报灯和抵达铃,由此能够防止等待电梯的客人误乘电梯。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其说明从略。
在图11的例子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1对A号机、B号机、C号机3台多轿厢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在C号机的多轿厢电梯中,在同一升降路(升降路)内,有上下两台轿厢15e、15f在工作。
下面,将在C号机的升降路内位于上方的轿厢15e称作“上轿厢”,将位于下方的轿厢15f称作“下轿厢”。轿厢控制装置12c进行该C号机的多轿厢电梯中的上轿厢15e和下轿厢15f的运转控制。载重检测部13c检测上轿厢15e和下轿厢15f各自的累计载重。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1,除了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分配控制部22、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追加分配控制部26、响应控制部27,还包括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换乘中继控制部32、换乘指示部33。
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在没有由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检测到该乘梯厅调用时,检测是否存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干涉回避轿厢的目的楼层(登记有轿厢调用的楼层)进行响应的轿厢(下面称作换乘中继轿厢)。
换乘中继控制部32,在由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检测到换乘中继轿厢时,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使换乘中继轿厢向该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换乘指示部33,在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时,通过声音、显示指示向换乘中继轿厢换乘。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产生新的乘梯厅调用时,群管理控制装置11首先起动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计算将该乘梯厅调用分配给各轿厢15a~15d时的评价值。此时,不考虑多轿厢电梯的同一升降路内的轿厢干涉,使用预定的运算式,预测将乘梯厅调用分别分配给A号机的上轿厢15a和下轿厢15b、B号机的上轿厢15c和下轿厢15d、C号机的上轿厢15e和下轿厢15f合计6台轿厢时的抵达时刻等,由此对每个轿厢计算评价值。
分配控制部22,对由该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计算出的评价值最良好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厅调用。
另外,作为上述预定的运算式,具有例如利用了神经模糊的评价运算式等。本发明对于这些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使用一般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考虑了电梯整体的运转效率的分配评价运算。
在这里,对于产生轿厢之间的干涉时的应对方法,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层楼层的层高设为4m、将行驶一层楼层所需要的时间简易设为2秒、将开门时间设为6秒进行计算。
图12以及图13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例。图中的黑三角标记表示已经登记的乘梯厅调用,黑圆圈标记表示已经登记的轿厢调用。
图12是表示时刻T0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图,在电梯厅中,登记有2楼-上、6楼-上、24楼-下、25楼-上、26楼-上、26楼-下的乘梯厅调用。2楼-上、25楼-上被分配给A号机下轿厢15b,6楼-上、26楼-上被分配给A号机上轿厢15a,24楼-下被分配给C号机下轿厢15f,26楼-下被分配给C号机上轿厢15e。
另外,A号机上轿厢15a在4楼向上方向行驶,A号机下轿厢15b在1楼向上方向行驶。B号机上轿厢15c为了对7楼的轿厢调用进行响应而向下方向减速行驶,B号机下轿厢15d在1楼待机。C号机上轿厢15e相对于26楼-下的乘梯厅调用而处于在24楼附近向上方向行驶过程中,C号机下轿厢15f为了对24楼-下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而在20楼附近行驶。另外,上方向为上升方向、下方向为下降方向。
图13是表示时刻T1的各号机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图,在从时刻T0变为时刻T1时,A号机上轿厢15a对6楼-上进行响应而开门,A号机下轿厢15b对2楼-上进行响应而开门。另外,在A号机上轿厢15a中由在6楼乘梯的客人登记21楼以及23楼的轿厢调用,在A号机下轿厢15b中由从2楼乘梯的客人登记22楼的轿厢调用。
另一方面,在B号机,上轿厢15c在7楼待机,下轿厢在1楼待机。在C号机,上轿厢15e相对于2楼轿厢调用而处于在22楼向下行驶过程中,下轿厢15f相对于1楼轿厢调用而在20楼向下行驶。
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以一定周期(例如100ms周期)计算A号机的上轿厢15a与下轿厢15b的相对距离、B号机的上轿厢15c与下轿厢15d的相对距离、C号机的上轿厢15e与下轿厢15f的相对距离。对于A号机的预测运行曲线,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如图4、5所示。
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通过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的结果判断将来是否会有相对距离小于等于某一一定的距离的情况,即是否具有碰撞(干涉)的危险。在由该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判断为上下轿厢具有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搜索满足下面所示的2个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
条件1:处于预测到干涉的上下轿厢之间的楼层,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
条件2:在使干涉回避轿厢响应时,能够比分配有该乘梯厅调用的轿厢更先响应。
在这里,例如,当在时刻T1、各轿厢的状态为图13所示的状态时,不存在处于预测到干涉的上下轿厢之间的楼层并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的乘梯厅调用。因此,不能检测出满足上述2个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
在不能检测出该乘梯厅调用时,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搜索满足下面所示的3个条件3、4、5的轿厢(换乘中继轿厢)。
条件3:配置在相同群管理内的其它的号机。
条件4:在干涉回避轿厢与预测为产生了上下轿厢的干涉的楼层之间,存在能够比干涉回避轿厢更先响应的楼层(换乘中继楼层)。
条件5:能够相对于干涉回避轿厢的目的楼层(在干涉回避轿厢内登记有轿厢调用的楼层)在预定时间内响应。
另外,楼层只要满足上述条件3、4、5,换乘中继可以是任何楼层,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干涉回避轿厢能够最快抵达的楼层设为换乘中继楼层。
在图13的例子中,各号机的轿厢的相对于存在于干涉回避轿厢(A号机下轿厢15b)与预测为产生了上下轿厢的干涉的楼层之间的各楼层的预测抵达时刻如图14所示。在B号机、C号机,能够比作为干涉回避轿厢的A号机下轿厢15b更先响应,干涉回避轿厢能够最快抵达的楼层为B号机上轿厢15c的5楼,所以将换乘中继楼层设定为5楼。
图15是表示将换乘中继楼层设定为5楼、将换乘中继轿厢设定为B号机上轿厢15c时的预测运行曲线。此时,当在B号机上轿厢15c中登记作为干涉回避轿厢的A号机下轿厢15b的22楼轿厢调用时,B号机上轿厢15c的相对于22楼轿厢调用的预测抵达时刻为“T2+40sec”。
在将该时刻与预测抵达时刻(将预测运行曲线表示在图16中)相比、其差小于等于一定时间时,所述预测抵达时刻是干涉回避轿厢进行用于回避干涉的停止动作、对22楼轿厢调用进行响应时的T2下的预测抵达时刻,将B号机上轿厢15c判断为能够进行换乘中继的楼层。即,通过预测抵达时刻的比较结果,选择由于进行换乘中继而大幅度地延迟而没有抵达的轿厢。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仅B号机上轿厢15c满足条件,在例如其它的轿厢也满足条件、有多个候补换乘中继轿厢时,将相对于登记在干涉回避轿厢中的轿厢调用(在上述例子中为22楼轿厢调用)的预测抵达时间最早的轿厢确定为换乘中继轿厢。
换乘中继控制部32,在由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检测到换乘中继轿厢时,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使换乘中继轿厢对该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这样,在预测到轿厢之间的干涉时,使干涉回避轿厢暂时停止而避免轿厢之间的干涉,另一方面使换乘中继轿厢对干涉回避轿厢的停止楼层进行响应。由此,即使为了干涉回避而停止,也能够使客人认为是为了换乘中继而停止。
另外,在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换乘中继楼层时,为了使乘客顺利地从干涉回避轿厢向换乘中继轿厢移动,换乘指示部33通过声音、显示向干涉回避轿厢内的乘客指示向换乘中继轿厢换乘。
图17是表示电梯的轿厢内的结构的图,图中的41是轿厢门。在该轿厢门41的旁边设置有操作盘42。
在操作盘42上,除了包含用于乘客指定目的楼层的目的楼层指定按钮43、用于指示开门的开门按钮44、用于指定关门的关门按钮45、用于在应急时与外部进行联络的应急呼叫按钮46等的各种操作按钮,还设有显示器47以及扬声器48。
显示器47由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构成,进行行进方向、抵达楼层等的显示。扬声器48用于抵达楼层的指示、任何的信息联络等。
在这里,在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换乘中继楼层时,通过该干涉回避轿厢内的显示器47或者扬声器48指示向换乘中继轿厢换乘。在通过显示器47进行换乘指示时,如图18所示,显示例如“在7楼停止。如果您着急,请换乘旁边的电梯”那样的指示消息。
另外,在通过扬声器48进行换乘指示时,通过声音输出这一指示消息。通过这样的换乘指示,即使电梯(轿厢)停止在无人的楼层,也能使乘客意识到换乘。
在这里,对于上述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动作,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另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通过作为计算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读取储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预定的程序而执行。
首先,由设置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1上的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预测A号机的上下轿厢15a、15b、B号机的上下轿厢15c、15d、C号机的上下轿厢15e、15f的各自的相对距离(步骤B11)。其结果,在由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判断为相对距离小于等于预定距离、即具有轿厢之间的干涉的可能性时(步骤B12的是),由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检测满足上述预定的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步骤B13)。
在这里,在具有该乘梯厅调用时(步骤B14的是),进行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即,判断干涉回避轿厢是否为满员,如果为满员,则将该乘梯厅调用追加分配给干涉回避轿厢,由此防止轿厢之间的干涉。
另一方面,在没有该乘梯厅调用时(步骤B14的否),由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检测满足上述条件3、4、5的轿厢(步骤B15)。如果存在该轿厢(步骤B16的是),则将其使用作换乘中继轿厢,由换乘中继控制部32使干涉回避轿厢在换乘中继楼层停止,并且使换乘中继轿厢对该换乘中继楼层进行响应(步骤B18)。
另外,此时,由换乘指示部33通过显示或者声音指示从干涉回避轿厢向换乘中继轿厢换乘,从而促使干涉回避轿厢内的乘客在换乘中继楼层换乘(步骤B19)。
当上述步骤B16中不存在该轿厢时,通过通常的回避处理回避轿厢与轿厢之间的干涉(步骤B17)。所谓通常的回避处理,具有下述方法,例如:在干涉回避轿厢的行进方向上设定回避楼层,在那里暂时停止,然后等待目的楼层的轿厢离开。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为了回避轿厢之间的干涉而使干涉回避轿厢暂时停止时,使其它的号机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楼层而对该停止层进行响应。由此,不会使乘客感到用于干涉回避的停止动作,能够回避轿厢之间的干涉而高效地运行。
另外,在使换乘中继楼层响应的楼层,通过显示或者声音对干涉回避轿厢内指示向换乘中继轿厢换乘,由此能够消除由于在无人的楼层停止而带来的奇怪感,实现运转服务的提高。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不存在满足上述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时,使换乘中继轿厢对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的楼层进行响应。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轿厢之间产生干涉时,不检测满足上述条件1、2的乘梯厅调用,而使换乘中继轿厢对干涉回避轿厢的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将此时的处理动作表示在图20中。另外,作为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结构,在图11中将乘梯厅调用检测部25、追加分配控制部26、响应控制部27省略。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另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通过作为计算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读取储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预定的程序而执行。
首先,由设置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1上的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23,预测A号机的上下轿厢15a、15b、B号机的上下轿厢15c、15d、C号机的上下轿厢15e、15f的各自的相对距离(步骤C11)。其结果,在由上下轿厢干涉预测部24判断为相对距离小于等于预定距离、即具有轿厢之间的干涉的可能性时(步骤C12的是),由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31检测满足上述条件3、4、5的轿厢(步骤C13)。
如果存在该轿厢(步骤C14的是),则将其使用作换乘中继轿厢,由换乘中继控制部32使干涉回避轿厢在换乘中继楼层停止,并且使换乘中继轿厢对该换乘中继楼层进行响应(步骤C16)。另外,此时,由换乘指示部33通过显示或者声音指示从干涉回避轿厢向换乘中继轿厢换乘,从而促使干涉回避轿厢内的乘客在换乘中继楼层换乘(步骤C17)。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C14中不存在该轿厢时,通过通常的回避处理回避轿厢与轿厢之间的干涉(步骤C15)。所谓通常的回避处理,具有下述方法,例如:在干涉回避轿厢的行进方向上设定回避楼层,在那里暂时停止,然后等待目的楼层的轿厢离开。
如上所述,在预测到上下轿厢的干涉时,检测满足上述条件3、4、5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轿厢,使该换乘中继轿厢对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的楼层进行响应,这样与上述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不会使乘客感到用于干涉回避的停止动作,能够回避轿厢之间的干涉而高效地运行。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假设并列设置有多台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两个轿厢的多轿厢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作为多轿厢电梯的结构,也可以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两个以上轿厢,另外对于该多轿厢电梯的台数也没有特别限制。
重要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方式。例如,也可以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结构要素中省略几个结构要素。进而,也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适当组合。
根据本发明,在产生轿厢之间的干涉时,使干涉回避轿厢对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或者使其它的号机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轿厢而对使干涉回避轿厢停止的楼层进行响应,由此不会给乘客带来不愉快感觉,能够在尽可能自然的运行中避免干涉而高效地运行。

Claims (12)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其基于同一升降路内的各轿厢的运转信息,预测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
轿厢干涉预测部,其基于由该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得到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预测上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
乘梯厅调用检测部,其在由该轿厢干涉预测部预测为具有所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梯厅调用;和
追加分配控制部,其在由该乘梯厅调用检测部检测出该乘梯厅调用、并且上述各轿厢中的需要进行干涉回避动作的干涉回避轿厢为满员的情况下,将上述乘梯厅调用追加分配给该干涉回避轿厢。
2.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梯厅调用是这样一种乘梯厅调用,其处于预测到干涉的各轿厢之间的楼层,被分配给其它的号机的轿厢,并且上述干涉回避轿厢能够比已经分配的轿厢更先响应。
3.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控制部,其禁止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对由上述追加分配控制部分配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时的预报灯的点亮。
4.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控制部,其禁止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对由上述追加分配控制部分配的乘梯厅调用进行响应时的抵达铃的出声。
5.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其在没有由上述乘梯厅调用检测部检测到该乘梯厅调用时,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轿厢;和
换乘中继控制部,其在由该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检测到该换乘中继轿厢时,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使上述换乘中继轿厢对该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6.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是这样一种轿厢,其被配置在相同群管理内的其它的号机上,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与预测为产生了轿厢干涉的楼层之间,存在能够比上述干涉回避轿厢更先响应的楼层,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干涉回避轿厢的目的楼层在预定时间内响应。
7.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指示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
8.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内的操作盘上进行促使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的指示显示。
9.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升降路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其基于同一升降路内的各轿厢的运转信息,预测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
轿厢干涉预测部,其基于由该轿厢相对距离预测部得到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预测上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
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其在由该轿厢干涉预测部预测为具有所述各轿厢产生干涉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检测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作为换乘中继轿厢;和
换乘中继控制部,其在由该换乘中继轿厢检测部检测到该换乘中继轿厢时,使上述各轿厢中的需要进行干涉回避动作的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使上述换乘中继轿厢对该停止楼层进行响应。
10.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满足预定的条件的轿厢是这样一种轿厢,其被配置在相同群管理内的其它的号机上,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与预测为产生了轿厢干涉的楼层之间,存在能够比上述干涉回避轿厢更先响应的楼层,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干涉回避轿厢的目的楼层在预定时间内响应。
11.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指示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
12.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乘指示部,其在由上述换乘中继控制部使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停止在预定的楼层时,在上述干涉回避轿厢内的操作盘上进行促使向上述换乘中继轿厢换乘的指示显示。
CN2008102109982A 2007-08-21 2008-08-20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2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5011/2007 2007-08-21
JP2007215011A JP2009046266A (ja) 2007-08-21 2007-08-21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2299A true CN101372299A (zh) 2009-02-25
CN101372299B CN101372299B (zh) 2011-06-15

Family

ID=40446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099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2299B (zh) 2007-08-21 2008-08-20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46266A (zh)
CN (1) CN10137229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859A (zh) * 2017-01-12 2019-08-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0304503A (zh) * 2019-07-24 2019-10-0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换乘系统
CN110461747A (zh) * 2017-04-10 2019-11-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10691747A (zh) * 2017-05-31 2020-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0775736A (zh) * 2018-07-31 2020-02-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803753A (zh) * 2021-01-21 2022-07-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68532A (ja) * 2014-03-07 2015-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8C (zh) * 1997-04-07 2002-08-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4326618B2 (ja) * 1999-02-03 2009-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JP4803865B2 (ja) * 2000-05-29 2011-10-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299964C (zh) * 2002-05-30 2007-02-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04307075A (ja) * 2003-04-01 2004-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CN100503409C (zh) * 2004-03-30 2009-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859A (zh) * 2017-01-12 2019-08-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0167859B (zh) * 2017-01-12 2021-05-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0461747A (zh) * 2017-04-10 2019-11-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10461747B (zh) * 2017-04-10 2022-0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10691747A (zh) * 2017-05-31 2020-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0691747B (zh) * 2017-05-31 2021-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0775736A (zh) * 2018-07-31 2020-02-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04503A (zh) * 2019-07-24 2019-10-0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换乘系统
CN114803753A (zh) * 2021-01-21 2022-07-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CN114803753B (zh) * 2021-01-21 2024-04-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6266A (ja) 2009-03-05
CN101372299B (zh)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2299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A2615529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ernisation of a lift installation
CN100447066C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2112382A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07191263A (ja) エレベータ表示装置
CN104271481A (zh) 电梯系统
JP717748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方法
JP2013523566A (ja) 乗客の混乱を防止するためのエレベータ配送制御
JP2001335244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39746B1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4340783A (zh) 电梯运转装置和电梯运转方法
JP47323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921012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1139059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1356106B (zh) 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JP58797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01699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880291B1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2218195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0520374B (zh) 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方法和电梯使用者移动预测装置
JP2012056700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2001962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4293629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730651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031085A (ja) 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