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9059B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9059B
CN101139059B CN 200710146672 CN200710146672A CN101139059B CN 101139059 B CN101139059 B CN 101139059B CN 200710146672 CN200710146672 CN 200710146672 CN 200710146672 A CN200710146672 A CN 200710146672A CN 101139059 B CN101139059 B CN 101139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escalator
elevator
relative distance
distributing a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466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9059A (zh
Inventor
浅野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9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9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9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9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1)。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1)的相对距离计算部(24)计算出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邻近判定部(25)根据该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临时分配变更部(26)在该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将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虚拟地分配变更给其它轿厢。分配变更控制部(27)在由临时分配变更部(26)进行分配变更后的邻近度小于基准值时,认为该分配变更有效,从而对分配控制部(22)输出分配变更指令。

Description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等的电梯利用率高的高楼中,采用在一个电梯井(升降通路)内有多台独立的轿厢服役的电梯。将这样的电梯称为“多轿厢式电梯”。
该多轿厢式电梯与双层式电梯相比,能够使各轿厢独立动作,从而能够期待输送效率的提高。但是,该多轿厢式电梯与一直连接两台轿厢的双层式电梯不同,一旦运行方法出现错误,则有可能发生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冲撞。为此,需要一种用于既能可靠地防止轿厢之间的冲撞又能提高输送效率的特殊的控制。
在此,关于既能防止多轿厢式电梯的轿厢之间的接近又能提高输送效率的方法,提出有几种方案。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16028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以下方案,预先设定上轿厢专用区域和下轿厢专用区域、以及两轿厢公用区域,在进入公用区域时要判断是否可以进入,从而避免上下轿厢产生干涉。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22616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以下方案,在产生了轿厢相互干涉的可能的情况下,对需要退让的轿厢设定退让层,并使之进行退让动作。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例如若使用者从专用区域层开始乘坐电梯,则从该专用区域层起可移动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若使用者从公用区域层开始乘坐电梯,则存在着在对该层进行响应的轿厢为上轿厢和下轿厢时可移动的范围发生改变等的问题。而且,在同一升降通路内的电梯台数为三台以上的情况下,还存在区域的设定和群管理的控制变得复杂等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出现使轿厢暂时退让的动作。为此,存在使乘坐电梯的使用者感到困惑、并且因退让动作而导致群管理性能(平均等待时间)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该装置无需设定区域也能够预先防止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的彼此干涉,能够尽量减少退让动作、停止动作等,从而能够不降低群管理性等地进行高效的运转控制。
(1)关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分配评价计算机构,随着新的乘梯呼叫的产生,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计算出已经为上述各轿厢分配了该乘梯呼叫的情况下的评价值;分配控制机构,对由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呼叫,使之响应于已录入该乘梯呼叫的楼层;分配录入机构,存储已经录入上述各轿厢中的乘梯呼叫;相对距离计算机构,计算出上述各多轿厢式电梯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邻近判定机构,根据由该相对距离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临时分配变更机构,在由该邻近判定机构所判定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将存储在上述分配录入机构中的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虚拟地分配变更给其它轿厢;以及分配变更控制机构,在由该临时分配变更机构进行分配变更后的邻近度小于基准值时,认为该分配变更有效,从而对上述分配控制机构输出分配变更指令。
(2)关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分配评价计算机构,随着新的乘梯呼叫的产生,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计算出已经为上述各轿厢分配了该乘梯呼叫的情况下的评价值;分配控制机构,对由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呼叫,使之响应于已录入该乘梯呼叫的楼层;相对距离计算机构,计算出上述各多轿厢式电梯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邻近判定机构,根据由该相对距离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以及速度可变控制机构,在由该邻近判定机构所判定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改变任一轿厢的速度,以将该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
(3)关于本发明又一方面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分配评价计算机构,随着新的乘梯呼叫的产生,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计算出已经为上述各轿厢分配了该乘梯呼叫的情况下的评价值;分配控制机构,对由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呼叫,使之响应于已录入该乘梯呼叫的楼层;相对距离计算机构,计算出上述各多轿厢式电梯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邻近判定机构,根据由该相对距离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以及开门时间控制机构,在由该邻近判定机构所判定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改变任一轿厢到达楼层时的开门时间,以将该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的轿厢呼叫和乘梯呼叫的分配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的预测相对距离曲线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的相对距离和评价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的评价值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A号机和B号机的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设置于群管理控制装置中的分配录入部的分配变更前的内容的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设置于群管理控制装置中的分配录入部的分配变更后的内容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在二十层的建筑物中并列设置着两部多轿厢式电梯(以下称为A号机和B号机)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在A号机、B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中,分别在同一电梯井(升降通路)中独立地设置两台轿厢。
如图1所示,该电梯系统包括群管理控制装置11、轿厢控制装置12a、12b、轿厢13a~13d、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在图1的示例中,作为群管理结构仅示出了A号机和B号机这两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
群管理控制装置11总揽控制多个轿厢13a~13d的运转,并作为该系统的主控制器而存在。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1设置于例如设置在建筑物最上部的机械室等中。另外,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1通过未图示的电缆而电气性地连接于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2a、12b。
群管理控制装置11、轿厢控制装置12a、12b均由计算机构成,通过读取既定的程序,按照记录于该程序内的顺序来执行与电梯运转有关的既定处理。
轿厢控制装置12a、12b分别对管理下的轿厢进行运转控制。在图1的示例中,在A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的电梯井内,有上下两台轿厢13a、13b在服役。以下将A号机的电梯井内位于上面的轿厢13a称为“上轿厢”,将位于下面的轿厢13b称为“下轿厢”。轿厢控制装置12a对该A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中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的运转进行控制。
同样,在B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的电梯井内,有上下两台轿厢13c、13d在服役。以下将B号机的电梯井内位于上面的轿厢13c称为“上轿厢”,将位于下面的轿厢13d称为“下轿厢”。轿厢控制装置12b对该B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中的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c的运转进行控制。
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设置于各楼层的乘梯处(电梯间),录入用于使电梯对该乘梯处进行响应的乘梯呼叫(电梯间呼叫)。将由该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所录入的乘梯呼叫的信息送达群管理控制装置11。群管理控制装置11通过接收该乘梯呼叫的信息,进行使最合适的轿厢对有呼叫的楼层进行响应的控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1具有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分配控制部22、分配录入部23、相对距离计算部24、邻近判定部25、临时分配变更部26、以及分配变更控制部27。
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相对于由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所录入的乘梯呼叫,根据A号机和B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中的各轿厢13a~13d的运转状态,为各个电梯计算出分配该乘梯呼叫时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部22对由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输出乘梯呼叫的分配信号。
分配录入部23存储分配信息,该分配信息包括由分配控制部22分配了乘梯呼叫的轿厢、以及该乘梯呼叫的楼层。
相对距离计算部24计算位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在A号机中是指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在B号机中是指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
邻近判定部25根据由相对距离计算部24所获得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间的邻近度。
临时分配变更部26,在存在由邻近判定部25所获得的判定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轿厢的情况下,将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分配信息中的任意乘梯呼叫虚拟地分配变更给另一轿厢。
分配变更控制部27判断由临时分配变更部26所进行分配变更后的邻近度是否小于基准值,在判断为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对分配控制部22发出分配变更指令。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存在新的乘梯呼时,群管理控制装置11首先起动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计算出为各轿厢13a~13d分配了该乘梯呼叫时的评价值。这是在不考虑多轿厢式电梯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干涉的情况下,采用既定的运算式,对分别为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以及B号机的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共计四台轿厢分配乘梯呼叫时的到达时刻等进行预测,由此为每个轿厢计算出评价值。
上述“既定的运算式”是例如利用了神经模糊的评价运算式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方法,可以采用在一般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考虑了电梯整体的运转效率的分配评价运算。
分配控制部22相对于由该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来分配该乘梯呼叫,并将该分配信息录入分配录入部23。上述分配信息包括分配了乘梯呼叫的轿厢信息和该乘梯呼叫的楼层信息。
在此,相对距离计算部24定期地(例如间隔1秒)计算出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之间的相对距离、B号机的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之间的相对距离。下面将对该相对距离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也就是说,在相对距离计算部24中,首先根据各轿厢的运转信息绘制运行曲线。各轿厢的运转信息是指移动方向、位置、速度、录入于各轿厢的轿厢呼叫分配、乘梯呼叫分配、预想为在乘梯呼叫应答时录入的派生电梯呼叫分配等。
图2是表示A号机的轿厢呼叫和乘梯呼叫的分配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图中的黑三角符号表示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黑圆形符号表示已经完成录入的轿厢呼叫。
“乘梯呼叫”是在乘梯处发生的呼叫信息,由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来录入。具体地说,在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上设置有用来指定上方向或下方向的目的地方向的方向按钮。随着该方向按钮的按下,用于使电梯对该楼层进行响应的乘梯呼叫信号被送达群管理控制装置11。
与之相对地,“轿厢呼叫”是在轿厢内产生的呼叫信息,由未图示的轿厢呼叫录入装置进行录入。具体地说,在上述轿厢呼叫录入装置上设置有用来指定目的地层的楼层按钮。随着该楼层按钮的按下,用于使电梯移动到该目的地层的轿厢呼叫信号被送达群管理控制装置11。
在图2的示例中,在二十层的建筑物中,录入有12F-UP(上)和15F-UP的乘梯呼叫,12F-UP分配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而15F-UP分配给A号机的上轿厢13a。另外,在A号机的上轿厢13a中录入有14F的轿厢呼叫。A号机的上轿厢13a从3F向UP方向移动,而A号机的下轿厢13b从1F向UP方向移动。
图3是表示A号机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图,在此,将一个楼层的层高设为4m。另外,简单地假定移动一个楼层所需的时间为2秒,从而预测从图2的状态开始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的运行。
求出该上轿厢13a的预测运行曲线和下轿厢13b的预测运行曲线的差分而得到的曲线为预测相对距离曲线。图4表示该预测相对距离曲线。该预测相对距离曲线中所示的值为每个时间的相对距离。在差分值小于等于0时,将相对距离设为0。差分值小于等于0是下轿厢超过上轿厢的状态,实际上不可能。
邻近判定部25计算出与由相对距离计算部24计算出来的相对距离相对的邻近度(E1)。下面说明邻近度(E1)的计算方法。
用例如图5所示的波形来表示相对距离和评价值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相对距离越接近预先设定的适当距离,评价值越小。反之,相对距离越偏离设定值,则评价值越大。为了避免轿厢间的冲撞,在相对距离小于设定值时,将评价值设定为极大值。
上述评价值的数值越小则评价越高,其数值越大则评价越低。
另外,上述适当距离是与例如两层楼高相当的8m,以该距离为基准来决定评价值。此时,为了避免轿厢间的冲撞,在相对距离小于等于上述适当距离时,评价值的数值设为极大。实际上,将图5的波形图表化。在邻近判定部25中,参照该图表计算出邻近度(E1)。
以图5的波形为基础的A号机的评价值如图6所示。
A号机的邻近度(E1)以图6的评价值为基础,利用下式(1)计算出来。
E 1 ( A ) = Σ t = 0 t = N Fa ( t ) · · · ( 1 )
Fa(t)是从图6得到的数据。
N是计算临近值时的设定时间值。
在由该邻近判定部25所计算出的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号机的轿厢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因此,在临时分配变更部26中,从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分配信息中读取任意的乘梯呼叫,将其虚拟地分配变更给另一轿厢。结果,若轿厢间的邻近度小于基准值,临时分配变更部26则认为该乘梯呼叫的分配变更有效,进行实际的分配变更。
下面参照图7至图9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7表示A号机和B号机的各轿厢的运行状态的一个示例。图中的黑三角符号表示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而黑圆形符号表示已经完成录入的轿厢呼叫。
在图7中,录入有11F-UP、12F-UP和15F-UP的乘梯呼叫,11F-UP的乘梯呼叫分配给B号机的下轿厢13d,12F-UP的乘梯呼叫分配给A号机的上轿厢13a,而15F-UP的乘梯呼叫分配给A号机的上轿厢13a。另外,在A号机的下轿厢13b中录入有14F的轿厢呼叫。
另一方面,在B号机中,在上轿厢13c中录入有14F的轿厢呼叫,在下轿厢13d中录入有12F的轿厢呼叫。A号机的上轿厢13a从3F向UP方向移动,A号机的下轿厢13b从1F向UP方向移动,B号机的上轿厢13c从4F向UP方向移动,B号机的下轿厢13d从2F向UP方向移动。
此时,在分配录入部23中存储有图8所示的分配信息(分配有乘梯呼叫的轿厢和该乘梯呼叫的楼层的信息)。
现在,设为由邻近判定部25计算出A号机的邻近度为E1(A)=150,B号机的邻近度为E1(B)=70。在设邻近度的基准值为例如“100”的情况下,E1(A)>100,A号机的邻近度超过基准值。这意味着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相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此,由临时分配变更部26将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三个乘梯呼叫中的11F-UP虚拟地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结果,A号机的邻近度E1(A)=90,B号机的邻近度E1(B)=80,A、B号机的邻近度均小于基准值。
在分配变更控制部27中接收上述临时分配变更结果,相对于分配控制部22输出将11F-UP的分配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变更为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指令。变更后的分配信息如图9所示。然后,根据该变更后的分配信息来控制A号机和B号机的运行。
在上述示例中,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是因为,在基本上同一方向的移动过程中,对后续的下轿厢13b分配其它的乘梯呼叫更能使得两轿厢之间的距离扩大。
另外,当在将11F-UP虚拟地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时,邻近度并未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按顺序对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其它乘梯呼叫(12F-UP、15F-UP)进行同样的临时分配变更。而后,采用其中邻近度小于基准值的轿厢。
此时的乘梯呼叫的选择顺序是任意的,但是,基本上按照从距离成为分配变更对象的轿厢近的轿厢开始的顺序来进行临时分配变更。
另外,若判断为即使临时分配变更为任一轿厢也不能使邻近度下降到小于基准值,则进行例如退让动作、停止动作等通常的干涉回避动作。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基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间的相对距离,定期地计算出邻近度。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通过对已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进行分配变更,能够将轿厢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能够尽量减少用于回避干涉的退让动作、停止动作等,提高群管理性能(平均等待时间等)。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装置结构基本上与图1相同,故在此仅对处理上的不同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存在多个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的情况下,在对各自的变更模式进行了临时分配变更后,采用在满足小于基准值的轿厢中具有最佳的邻近度的变更模式。
采用图7具体地进行说明。
现在,设为由邻近判定部25计算出A号机的邻近度为E1(A)=150,B号机的邻近度为E1(B)=70。在设邻近度的基准值为例如“100”的情况下,E1(A)>100,A号机的邻近度超过基准值。这意味着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相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临时分配变更部26分别对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三个乘梯呼叫(11F-UP、12F-UP、15F-UP)进行虚拟的各种模式的分配变更。在邻近判定部25中,由与这些变更模式相对应的各号机的邻近度(E1(A)、E1(B))计算出总邻近度(E1)。该总邻近度(E1)由式(2)计算出。
E1=E1(A)+E1(B)    (2)
在图7的示例中,计算出相对于下面九个变更模式的总邻近度(E1)。
情况1:在将11F-UP呼叫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情况下
E1(A)=90,E1(B)=80,E1=170
情况2:在将11F-UP呼叫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上轿厢13a的情况下
E1(A)=190,E1(B)=80,E1=270
情况3:在将11F-UP呼叫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上轿厢13c的情况下
E1(A)=150,E1(B)=110,E1=260
情况4:在将12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上轿厢13c的情况下
E1(A)=70,E1(B)=60,E1=130
情况5:在将12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下轿厢13d的情况下
E1(A)=70,E1(B)=90,E1=160
情况6:在将12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情况下
E1(A)=90,E1(B)=70,E1=160
情况7:在将15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上轿厢13c的情况下
E1(A)=130,E1(B)=90,E1=220
情况8:在将15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下轿厢13d的情况下
E1(A)=130,E1(B)=180,E1=310
情况9:在将15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情况下
E1(A)=170,E1(B)=70,E1=240
将这些总邻近度(E1)存储在分配变更控制部27内的缓冲器27a中。从该缓冲器27a中的满足小于基准值(100)这样条件的邻近度中选择具有最佳邻近度的变更模式,进行实际的分配变更,分配变更控制部27按照上述方式对分配控制部22发出指令。在上述示例中,选择情况4的变更模式作为实际的分配变更用模式。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基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定期地计算出邻近度,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从将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进行组合而成的多个变更模式中选择具有最佳邻近度的最佳模式,进行分配变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回避轿厢的干涉,从而提高群管理性能(平均等待时间等)。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装置结构基本上与图1相同,故在此仅对处理上的不同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不管是否处于同一电梯井内,当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时,实际上都对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进行分配变更。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优先分配变更同一电梯井内的乘梯呼叫。
采用图7具体地进行说明。
现在,设为由邻近判定部25计算出A号机的邻近度为E1(A)=150,B号机的邻近度为E1(B)=70。在设邻近度的基准值为例如“100”的情况下,E1(A)>100,A号机的邻近度超过基准值。这意味着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相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此,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临时分配变更部26分别对存储在分配录入部23中的三个乘梯呼叫(11F-UP、12F-UP、15F-UP)进行虚拟的各种模式分配变更。在邻近判定部25中,由与这些变更模式相对应的各号机的邻近度(E1(A)、E1(B))计算出总邻近度(E1)。
此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下面的(3)式来计算出总邻近度(E1)。该(3)式与上述(2)式的不同点在于,针对同一电梯井内的变更模式和其以外的变更模式,改变加权系数值。
E1=α(E1(A)+E1(B))          (3)
在上述(3)式中,α是加权系数,在同一电梯井内进行分配变更时,α=1,而在此以外的情况下,设定成α=2的值。
在图7的示例中,计算出相对于下面九个变更模式的总邻近度(E1)。
情况1:在将11F-UP呼叫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情况下
E1(A)=90,E1(B)=80,E1=340
情况2:在将11F-UP呼叫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上轿厢13a的情况下
E1(A)=190,E1(B)=80,E1=540
情况3:在将11F-UP呼叫从B号机的下轿厢13d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上轿厢13c的情况下
E1(A)=150,E1(B)=110,E1=260
情况4:在将12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上轿厢13c的情况下
E1(A)=70,E1(B)=60,E1=260
情况5:在将12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下轿厢13d的情况下
E1(A)=70,E1(B)=90,E1=320
情况6:在将12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情况下
E1(A)=90,E1(B)=70,E1=160
情况7:在将15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上轿厢13c的情况下
E1(A)=130,E1(B)=90,E1=440
情况8:在将15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B号机的下轿厢13d的情况下
E1(A)=130,E1(B)=180,E1=620
情况9:在将15F-UP呼叫从A号机的上轿厢13a分配变更给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情况下
E1(A)=170,E1(B)=70,E1=480
将这些总邻近度(E1)存储在分配变更控制部27内的缓冲器27a中。从该缓冲器27a中的满足小于基准值(100)这样条件的邻近度中选择具有最佳邻近度的变更模式,进行实际的分配变更,分配变更控制部27按照上述方式对分配控制部22发出指令。在上述示例中,选择情况6的变更模式作为实际的分配变更用模式。
这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基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定期地计算出邻近度,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将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优先分配变更给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由此,能够回避轿厢的干涉,此时可使在乘梯处等候的使用者不对乘梯位置的变更产生困惑地完成分配变更。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计算出邻近度。此时,在存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号机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轿厢的速度来回避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干涉。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与图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多轿厢式电梯的结构与图1相同,在二十层的建筑物中并列设置着A号机、B号机两部多轿厢式电梯。在A号机的电梯井内能够分别独立地移动地设置有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在B号机的电梯井内能够分别独立地移动地设置有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
在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1具有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分配控制部22、分配录入部23、相对距离计算部24、邻近判定部25、以及速度可变控制部28。
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相对于由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所录入的乘梯呼叫,根据A号机和B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中的各轿厢13a~13d的运转状态,为各个电梯计算出分配该乘梯呼叫时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部22对由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输出乘梯呼叫的分配信号。
分配录入部23存储分配信息,该分配信息包括由分配控制部22分配了乘梯呼叫的轿厢、以及该乘梯呼叫的楼层。
相对距离计算部24计算位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在A号机中是指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在B号机中是指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
邻近判定部25根据由相对距离计算部24所获得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
另外,速度可变控制部28,在存在由邻近判定部25所计算出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号机的情况下,为了回避该号机的轿厢之间的干涉,发出使同一电梯井内的任一轿厢的速度变更的指令。此时的指令被送到该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2a或轿厢控制装置12b。
采用图7具体地进行说明。
现在,设为由邻近判定部25计算出A号机的邻近度为E1(A)=150,B号机的邻近度为E1(B)=70。在设邻近度的基准值为例如“100”的情况下,E1(A)>100,A号机的邻近度超过基准值。这意味着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相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该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速度可变控制部28发出使A号机的下轿厢13b减速的指令。或者发出使A号机的上轿厢13a加速的指令。由此,能够确保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之间的相对距离,回避干涉的发生。
在减速的情况下,并不包括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情况。主要是减速到能够回避干涉的程度。
另外,由于加速与到目的地层为止的距离有关,故基本上优先考虑减速。
这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基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间的相对距离定期地计算出邻近度,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通过变更同一电梯井内的任一轿厢的速度来将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能够尽量减少用于回避干涉的退让动作、停止动作等,提高群管理性能(平均等待时间等)。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计算出邻近度。此时,在存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号机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轿厢的开门时间来回避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干涉。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与图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多轿厢式电梯的结构与图1相同,在二十层的建筑物中并列设置着A号机、B号机两部多轿厢式电梯。在A号机的电梯井内能够分别独立地移动地设置有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在B号机的电梯井内能够分别独立地移动地设置有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
在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11具有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分配控制部22、分配录入部23、相对距离计算部24、邻近判定部25、以及开门时间控制部29。
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相对于由乘梯呼叫录入装置14所录入的乘梯呼叫,根据A号机和B号机的多轿厢式电梯中的各轿厢13a~13d的运转状态,为各个电梯计算出分配该乘梯呼叫时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部22对由分配评价值计算部21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输出乘梯呼叫的分配信号。
分配录入部23存储分配信息,该分配信息包括由分配控制部22分配了乘梯呼叫的轿厢、以及该乘梯呼叫的楼层。
相对距离计算部24计算出位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在A号机中是指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在B号机中是指上轿厢13c和下轿厢13d。
邻近判定部25根据由相对距离计算部24所获得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
另外,开门时间控制部29,在存在由邻近判定部25所计算出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号机的情况下,为了回避该号机的轿厢之间的干涉,发出使同一电梯井内的任一轿厢到达楼层时的开门时间变更的指令。此时的指令被送到该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2a或轿厢控制装置12b。
采用图7具体地进行说明。
现在,设为由邻近判定部25计算出A号机的邻近度为E1(A)=150,B号机的邻近度为E1(B)=70。在设邻近度的基准值为例如“100”的情况下,E1(A)>100,A号机的邻近度超过基准值。这意味着A号机的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相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该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开门时间控制部29发出延长A号机的下轿厢13b的开门时间的指令。或者发出缩短A号机的上轿厢13a的开门时间的指令。由此,能够确保上轿厢13a和下轿厢13b之间的相对距离,回避干涉的发生。
这样,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基于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间的相对距离定期地计算出邻近度,在邻近度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通过变更同一电梯井内的任一轿厢到达楼层时的开门时间来将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能够尽量减少用于回避干涉的退让动作、停止动作等,提高群管理性能(平均等待时间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并列设置两部在同一电梯井内设有两台轿厢的多轿厢式电梯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多轿厢式电梯也可以采用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两台以上轿厢的类型,而且,该多轿厢式电梯的部数也不局限于两部,在并列设置多部多轿厢式电梯的结构中,本发明也同样适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时,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使之具体化。另外,通过对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方式。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省略几个构成要素。而且,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根据本发明,无需设定区域也能够预先防止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的彼此干涉,能够尽量减少退让动作、停止动作等,并能够不降低群管理性等地进行高效的运转控制。

Claims (5)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配评价计算机构,随着新的乘梯呼叫的产生,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计算出已经为上述各轿厢分配了该乘梯呼叫的情况下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机构,对由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呼叫,使之响应于已录入该乘梯呼叫的楼层;
分配录入机构,存储已经录入上述各轿厢中的乘梯呼叫;
相对距离计算机构,计算出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
邻近判定机构,根据由该相对距离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
临时分配变更机构,在由该邻近判定机构所判定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将存储在上述分配录入机构中的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虚拟地分配变更给其它轿厢;以及
分配变更控制机构,在由该临时分配变更机构进行分配变更后的邻近度小于基准值时,认为该分配变更有效,从而对上述分配控制机构输出分配变更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分配变更机构在存在着多个存储在上述分配录入机构中并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的情况下,对各乘梯呼叫的变更模式进行虚拟的分配变更;
上述分配变更控制机构,将由上述临时分配变更机构进行分配变更后的邻近度小于基准值的变更模式中具有最佳邻近度的变更模式视为有效,从而对上述分配控制机构输出分配变更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分配变更机构在存在着多个存储在上述分配录入机构中并已经完成录入的乘梯呼叫的情况下,对各乘梯呼叫的变更模式进行虚拟的分配变更;
上述分配变更控制机构,对由上述临时分配变更机构进行分配变更后的邻近度小于基准值的变更模式中位于同一电梯井内的变更模式优先进行分配变更,从而对上述分配控制机构输出分配变更指令。
4.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配评价计算机构,随着新的乘梯呼叫的产生,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计算出已经为上述各轿厢分配了该乘梯呼叫的情况下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机构,对由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呼叫,使之响应于已录入该乘梯呼叫的楼层;
相对距离计算机构,计算出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
邻近判定机构,根据由该相对距离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以及
速度可变控制机构,在由该邻近判定机构所判定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改变任一轿厢的速度,以将该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
5.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同一电梯井内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配评价计算机构,随着新的乘梯呼叫的产生,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计算出已经为上述各轿厢分配了该乘梯呼叫的情况下的评价值;
分配控制机构,对由该分配评价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该乘梯呼叫,使之响应于已录入该乘梯呼叫的楼层;
相对距离计算机构,计算出具有多个独立的轿厢的同一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
邻近判定机构,根据由该相对距离计算机构所计算出的相对距离来判定轿厢之间的邻近度;以及
开门时间控制机构,在由该邻近判定机构所判定的邻近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改变任一轿厢到达楼层时的开门时间,以将该电梯井内的轿厢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
CN 200710146672 2006-09-04 2007-08-24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9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9294/2006 2006-09-04
JP2006239294A JP2008063017A (ja) 2006-09-04 2006-09-04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9059A CN101139059A (zh) 2008-03-12
CN101139059B true CN101139059B (zh) 2011-09-07

Family

ID=39191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466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9059B (zh) 2006-09-04 2007-08-24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63017A (zh)
CN (1) CN101139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8171A1 (ja) * 2010-03-01 2011-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JP2013170040A (ja) * 2012-02-20 2013-09-0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DE112013007235B4 (de) 2013-07-10 2019-1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steuervorrichtung
WO2022097231A1 (ja) * 2020-11-05 2022-05-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
JP7027516B1 (ja) * 2020-12-17 2022-03-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14834982B (zh) * 2022-05-20 2023-08-08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电梯智能调度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1A (zh) * 1988-03-02 1989-1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厢体电梯系统的群控方法及装置
JP2000226164A (ja) * 1999-02-03 2000-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JP2003160283A (ja) * 2001-11-26 2003-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5206271A (ja) * 2004-01-20 2005-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1A (zh) * 1988-03-02 1989-1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厢体电梯系统的群控方法及装置
JP2000226164A (ja) * 1999-02-03 2000-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JP2003160283A (ja) * 2001-11-26 2003-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5206271A (ja) * 2004-01-20 2005-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63017A (ja) 2008-03-21
CN101139059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9059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413145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1323406B (zh) 用于确定电梯轿厢组任意瞬时的总峰值功耗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96776B (zh) 双层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JP4870863B2 (ja) エレベータ群最適管理方法、及び最適管理システム
CN101878174A (zh) 井道中多个电梯轿厢的协调
CN101119916A (zh) 在具有两个轿厢的电梯通道内防止碰撞
CN102417127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0503409C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4724555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01372299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6139746B1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JP47323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A2139704C (en)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elevators
JP2012192997A (ja) エレベータ
US7213685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vator
JPS5943380B2 (ja) エレベ−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059006B2 (ja) 縦横自走式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5253727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14644267A (zh) 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JPH083457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001478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S5943381B2 (ja) エレベ−タ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装置
US4240527A (en) Elevator system
CN105314474A (zh) 电梯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