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1925A -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1925A
CN101371925A CNA2007101926943A CN200710192694A CN101371925A CN 101371925 A CN101371925 A CN 101371925A CN A2007101926943 A CNA2007101926943 A CN A2007101926943A CN 200710192694 A CN200710192694 A CN 200710192694A CN 101371925 A CN101371925 A CN 101371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wth factor
nanometer silver
polypeptide
slow release
sil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2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1925B (zh
Inventor
周建大
王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1926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71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71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1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9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本发明还涉及该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缓释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提供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是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多肽生长因子通过纳米吸附性或/和以-COO和-CN及-H与Ag发生简单的键合反应,而吸附在纳米银的表面形成复合体。本发明提供的缓释物利用纳米银天然的抗感染作用将为生长因子的生物作用提供一个清洁的微环境,促进创口/创面更快的修复愈合并降低不良反应,并且减少用药次数和药物浪费,减轻病人痛苦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本发明还涉及该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缓释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细胞生长因子是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一类蛋白质多肽类物质,其分子量从几百到几万不等,也常称之为多肽生长因子。与经典的多肽和蛋白质激素相比,多肽生长因子并没有特定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而是通过一些细胞的旁分泌和自分泌释放并扩散到靶细胞,从而协调机体自身的统一以及对外界的反应。由于多肽生长因子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近年来有关生长因子的鉴定、结构和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很快,部分多肽生长因子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这类药物普遍存在着稳定性差,易变性失活和清除等缺陷。特别是用于感染的创口/创面时,创口/创面的分泌物、酶及细菌毒素等促进了生长因子的分解,变性和失活等。这严重影响了多肽类生长因子类药物与创口/创面新生组织的接触,从而严重影响了其生物学效用的发挥,且直接将多肽类生长因子作用于创口/创面时很难达到足够的持续作用时间,因为作为蛋白质在室温下是非常不稳定的,特别是有水存在时更是如此,它的半衰期小于1小时,远远短于在伤口部位诱导细胞DNA合成所需的迟滞时间。这段时间约为8~12小时〔参见:《外科研究杂志》43:333,1987年〕。另一方面,细胞的增殖周期(或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两个时期,即间期和分裂期。增殖周期也可分为G1、S、G2、M四个时期。在增生的组织当中处于增生的细胞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作用主要是作用于细胞增殖间期,直接将多肽类生长因子作用于创面只在短时间作用与分裂间期的某一个时期的细胞之后,引起一个波浪式的细胞增生加速,之后重新回到原来相对平衡的状态。而缓释剂型生长因子制剂能持续有效地作用于处于分裂分裂间期,从而改变了增生细胞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让处于增生期的细胞比例上调,这样的结果是使增生组织持续稳定快速地生长。而且目前多肽类生长因子制备过程复杂,价格较昂贵,反复多次给药不仅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如何将这类药物制成缓释且持续稳定、安全、有效作用于创口/创面的制剂,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和药剂学领域中一个极富挑战性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热点。
纳米银材料与现代药理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银在纳米状态下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显著增强,使其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纳米银能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包括霉菌、滴虫、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目前认为纳米银杀菌机理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银离子缓释杀菌抗菌,即指在其使用过程中,抗菌剂缓慢释放出Ag,在很低浓度下即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或者强烈吸引细菌体中酶蛋白的巯基(-SH),并迅速结合在一起,导致细菌内部酶的失活,从而破坏细菌的呼吸系统及营养输送系统,致使细菌死亡,产生杀菌作用。通过缓释Ag,可发挥持久的抗菌效果。其二是银离子的活性氧化抗菌,也就是高氧化状态银的还原势能极高,在光的作用下抗菌剂和水或空气作用,生成的活性氧(O-和-OH),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最终杀灭细菌。而且其杀菌特点包括不受细菌的类别限制,具有广谱抑杀菌作用,对抗生素赖药的细菌也具有同样作用,不产生赖药性,并具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以及相对环保等优点。国内外已经有较多学者研究证实并报道纳米银既有抗菌性又有抗炎性。它的抗炎机理主要为抑制TNF-α、IL-12等炎症介质的表达,诱导炎症细胞凋亡。同样银还具有促进去腐生肌收敛的作用,并可以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加快组织修复与再生,因此能促进创面的愈合,促进物理治疗后渗出液的吸收。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证实纳米银无生物毒性,临床也已经开发出多种主要药效成分为纳米银的药物(如阿希米,邦列安,纳米银敷料等),临床效果显著。
纳米颗粒药物缓释剂在有效控制药物剂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实现药物靶向输送及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的功能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一般是将游离的多肽生长因子埋植入高分子凝胶等材料中,使之呈缓释状态,以延长其作用时间。多数纳米缓释药物一味追求缓释,药效长达半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而创面用缓释药物缓释时间一般以12--48小时为适宜,所以现阶段已经研制出的缓释药物能有效应用于创面的药物很少。纳米银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目前少有报道,但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纳米银及溶胶的生物相容性好,在与生物分子和蛋白质作用时,对生物分子和蛋白质的构象影响不大,即一般对生物分子和蛋白质的活性影响不大,研究表明生物分子和蛋白质主要以非特异性物理吸附为主而键合在纳米银粒子上(参考:AppliedSpectroscopy,58:570,2004.)。此种作用在保证生物大分子或者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情况下又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创口/创面的缓释药物发明提供了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是设计一个形成稳定的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使生长因子缓慢而持续稳定地作用于创口/创面细胞,在恰当的时间内维持有效的作用浓度,促进创口/创面更快的修复并降低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是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多肽生长因子通过纳米吸附性或/和以-COO和-CN及-H与Ag发生简单的键合反应,而吸附在纳米银的表面形成复合体。
这些作用均在物理吸附及简单的化学成键范围,作用力不象共价键那么强,不至于影响多肽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不形成牢固稳定的结合,多肽生长因子能随着创口/创面药物浓度的下降,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时间的推移而脱离纳米银表面后继续发生生物学效用。其吸附与结合在纳米银表面的生长因子通过TEM电镜观察得到证实,从图中可以看到,标记2为纳米银的表面,标记1为重组生长因子(见图1)。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在保证细胞多肽生长因子活性前提下使其通过物理吸附为主而键合在纳米银粒子上,由于多肽类生长因子并不能把纳米银粒子完全包覆,所以经过抗菌学检测纳米银的抗菌效果与没有复合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纳米银抗菌效果无区别。
纳米银溶液终有效抗菌浓度为20~2000ppm;本发明所用生长因子终浓度为0.01~1000μg/ml。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创口创面缓释药物系统,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作用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得以证实。实验结果提示,纳米银与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能更好更有效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结合和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的生长因子能以一定速度缓慢从其表面脱离下来发生生物学效应,起到了缓释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中还可以采取高分子聚合物封包形成纳米缓释微球以及添加纳米硅溶胶等来进一步控制缓释时间,使缓释时间≥24小时。
本发明中提到的高分子聚合物可采用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可降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常用的有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PLGA)、明胶、壳聚糖、多聚赖氨酸,聚烯丙基胺等。
本发明所采用的未经过修饰的纳米银,最好粒子粒径在1~100nm,以免因修饰造成纳米银抗菌活性的下降。纳米粒子TEM照片见附图3(纳米银粒径30nm左右,分散性良好)。
本发明中,所述多肽生长因子可以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人及鼠表皮生长因子(hEGF及mEGF)、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多效生长因子(Ptn)、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VEGF-D)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细胞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可以按如下步骤制备:
(1)纳米银溶液配制:将纳米银粉分散在水中,分散2~12个小时;
(2)向上述溶液里面加入多肽生长因子粉剂或者多肽生长因子溶液。
可将上述溶液抽干成冻干粉保存。
优选多肽生长因子加入纳米银溶液的条件是在pH=5.0~8.0,温度在T=0~60 C,反应时间为0.5~24h。
还可以用高分子聚合物封包形成纳米缓释微球。或者添加纳米硅溶胶。
本发明中除了活性成分多肽生长因子和有效成分纳米银之外,其复合体还可含有局部制剂时常永的可药用保护剂、稳定剂、赋形剂、防腐剂及盐溶液(NaCl)等。
所述的药用敷料,可包括保护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防腐剂。其中所述保护剂,可选取人血白蛋白,甘露醇;表面活性剂,可选取吐温80、卵磷脂;所述的增塑剂,可选取甘油、山梨醇;所述的填充剂,可选取甘露醇、淀粉、碳酸钙(CaCO3)、二氧化硅(5102);所述的防腐剂,可选取尼泊金丁醋、苯甲酸钠、山梨酸、尼泊金乙醋、尼泊金甲醋、尼泊金丙醋;所述可药用的成膜材料可由以下物质的一种或几种替换:PVA、淀粉、糊精、纤维素、明胶、胶原、虫胶、阿拉伯胶、琼脂、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胺类、聚乙烯氨基缩醛衍生物。
本发明的复合体可以以冻干粉形式存储,然后在使用时溶解于适宜的溶剂。所以本发明可以长期稳定存储,并且可以将本发明冻干粉生产成不同状态的剂型,如悬浮剂,凝胶剂及膜剂等,所以本发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复合体可以用于烧烫伤创面,手术及外伤创口/创面,慢性溃疡,角膜创伤,口腔溃疡,宫颈糜烂,糖尿病足,褥疮以及各种窦道等的愈合治疗药物。
本发明操作简单,与纳米银表面发生键合与吸附作用的生长因子随时间及环境条件改变逐步发生脱落,所以具有稳定的缓释给药系统,使生长因子缓慢而持续稳定地作用于创口/创面,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有效的作用浓度,同时纳米银天然的抗感染作用将为生长因子的生物作用提供一个清洁的微环境,促进创口/创面更快的修复愈合并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用药次数和药物浪费,减轻病人痛苦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纳米银粒子与细胞生长因子吸附的TEM电镜观察图,其中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纳米银粒子表面;
图2表示MTT法观察纳米银-生长因子复合体溶液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其中(a)24h时复合体组;(b)48h时,50μg/L复合体组,(c)48h时,10μg/L复合体组;(d)空白组;(e)纳米银组。
图3是纳米粒子的TEM电镜图,纳米银粒径30nm左右,分散性良好。
本发明通过下列实施例和实验作了更为具体的解释,但是,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纳米银-人重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Ag-rhEGF)的制备
依照下列步骤,可得到Ag-rhEGF复合体溶液
(1)纳米银溶液配制:将粒径在30nm左右的纳米银粉2g分散在纯水里面,超声分散10个小时。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后,使之pH在7.0。
(2)向上述纳米银溶液里面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2g,继续超声分散3个小时,室温轻度振荡或者静置反应8h。
(3)低温真空抽干机抽干成冻干粉,-20℃保存。
(4)配置成溶液时可加入适量保护剂、防腐剂、稳定剂及盐溶液(NaCl)混合反应。
具体配方可如下:
AG+hEGF复合体            4mg
苯甲酸钠                 15g
磷酸氢二钠               680.46mg
甘露醇                   10g
吐温80                   10g
甘油                     10g
净化水                   适量
总量                     1L
实施例2
纳米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Ag-bFGF)的制备
依照下列步骤,可得到Ag-bFGF复合体溶液
(1)纳米银溶液配制:将粒径在30nm左右的纳米银粉2g分散在纯水里面,超声分散10个小时。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后,使之pH在7.0。
(2)向上述纳米银溶液里面加入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g。继续超声分散3个小时,室温轻度振荡或者静置反应8h。
(3)低温真空抽干机抽干成冻干粉,-20℃保存。
(4)配置成溶液时可加入适量保护剂、防腐剂、稳定剂及盐溶液(NaCl)混合反应。
具体配方可如下:
AG+bFGF复合体      4mg
苯甲酸钠           15g
磷酸氢二钠         680.46mg
甘露醇       10g
吐温80       10g
甘油         10g
净化水       适量
总量         1L
实施例3
含有纳米硅溶胶的纳米银-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的制备
(1)纳米银溶液配制:将粒径在30nm左右的纳米银粉2g分散在纯水里面,超声分散10个小时。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后,使之pH在7.0。
(2)向上述纳米银溶液里面加入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g,继续超声分散3个小时,室温轻度振荡或者静置反应8h。
(3)向(2)制得的溶液里加入10mg纳米硅溶胶,超声分散4h。
(4)低温真空抽干机抽干成冻干粉,-20℃保存。
(5)配置成溶液时可加入适量保护剂、防腐剂、稳定剂及盐溶液(NaCl)混合反应。
具体配方可如下:
AG+bFGF复合体          4mg
纳米硅溶胶             10mg
苯甲酸钠               15g
磷酸氢二钠             680.46mg
甘露醇                 10g
吐温80                 10g
甘油                   10g
净化水                 适量
总量             1L
实施例4
缓释微球胶体溶液制剂的制备
(1)纳米银溶液配制:将粒径在30nm纳米银粉分散在纯水里面,超声分散10个小时。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后,使之pH在7.0之间。纳米银溶液终浓度在有效抗菌浓度2000ppm。
(2)向上述溶液里面加入多肽生长因子或者多肽生长因子溶液,使多肽生长因子终浓度在2μg/ml,继续超声分散3个小时。
(3)室温轻度振荡或者静置反应8h。
(4)冷冻真空抽干机抽干成冻干粉,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将冻干粉溶于缓冲液中,制成浓度为0~3%的水相溶液;将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甘油=3~6:1的混合溶剂中,制成浓度为10~60%的油相溶液。
(5)将上述水相溶液、油相溶液混合,制备油包水型乳液,然后加入到由重均分子量为3~25万的聚乙烯醇树脂与缓冲液制成10~20%的溶液中,超声分散45min,制成微乳液。
(6)将步骤(5)得到的微乳液在室温下低速搅拌4h,通过自然挥发或抽提,除去有机溶剂二氯甲烷,即得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纳米微球胶体溶液。
实施例5
缓释膜剂的制备
一种细胞生长因子与纳米银复合体膜剂,包括:①、有效伤口治疗量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0%~1%(w/w),②、纳米银0%~2%(w/w),③、可药用的成膜材料10%~90%(w/w),④、药用辅料0%~40%(w/w),与所述hEGF同属一类的多肤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 FGF)、鼠表皮生长因子(mEGF)、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多效生长因子(Ptn)、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VEGF-D),人生长激素(GH),均可作为生长因子替代bFGF制成相应的膜剂。
其更为具体的配比如下:
(1)由本实施例三提供的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冻干粉           0.01~3%(w/w)
(2)可药用的成膜材料PVA                                   10~90%(w/w)
(3)生长因子保护剂及药用填充剂甘露醇                      0~10%(w/w)
(4)药用增塑剂甘油                                        0~15%(w/w)
(5)药用防腐剂山梨酸                                      0.05~0.2%(w/w)
(6)药用表面活性剂卵磷脂                                  0~2%(w/w)
膜剂具体制备方法同一般生物活性药物制膜,不是本发明 的范围。
实验部分:(下述三试验所指的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溶液均由实施例1制得。)
实验1  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抗菌效果的实验。
本研究所采用的纳米银溶液是经过微生物学实验检测的,其抗抑菌性对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效果24小时达到99.9%以上,本实验主要验证经过纳米银经过细胞生长因子的复合反应后其抗抑菌效应的比较是否有差别,具体实验方法采取在铺满细菌的培养皿表面贴无菌滤纸片法,细菌株采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提供的质控细菌株,种类覆盖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真菌、厌氧菌、球菌、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实验分4组,分别为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组,纳米银组,生长因子组,生理盐水组,每两小时在纸片上滴生理盐水两滴保持湿润,37℃孵育箱孵育24小时后用大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大小(mm),其结果详见附表1。
附表1 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抗病原微生物效果对照观察
从附表1中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组与生长因子与纳米银复合组对以上八种病原体均有较强抑制作用,且对易产生赖药的金葡球菌,绿脓杆菌等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经过统计分析表明这两组在抗菌性能上无明显差异(P>0.05),生长因子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细菌无抑制作用。由此可见,纳米银经过和生长因子复合反应形成复合体后对纳米银本身的抗菌性能没有影响。
实验2  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的促细胞增殖实验
MTT法观察纳米银-生长因子复合体溶液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疤痕患者的手术中取患者疤痕约2~3cm2,经过消毒处理后消化、离心、培养、传代,传代10代以后得到高纯度成纤维细胞,MIT法测定活性细胞数:加入纳米银-生长因子复合体溶液后分别在第24h、48h、72h和96h时,各取出一个细胞培养板做MTT实验,测定各孔的吸光度,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其中复合体组相当于50μg/L的量的rhEGF,预实验证实10μg/L,50μg/L的rhEGF浓度对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结果如2:
从图2中可以得出:(1)24h时候复合体组(a)与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48h时复合体组,50μg/L(b),10μg/L(c)的rhEGF组光密度值(OD)无明显差别,空白组(d)与纳米银组(e)之间光密度值(OD)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复合体组,10μg/L,50μg/L的rhEGF组光密度值(OD)明显大于空白组与纳米银组(P<0.05),(3)72h时及96h时复合体组光密度值(OD)明显大于其他四组(P<0.05),10μg/L,50μg/L的rhEGF组的光密度值(OD)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纳米银组之间光密度值(0D)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10μg/L,50μg/L的rhEGF组组光密度值(OD)明显大于空白组与纳米银组(P<0.05)。由以上的实验结果可见:细胞生长因子与纳米银复合体能更好更有效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结合和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的生长因子能以一定速度缓慢从其表面脱离下来发生生物学效应,起到了缓释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实验3  动物创面愈合实验观察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的促愈合作用
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溶液),阳性对照组金因肽(rhEGF,2000IU/ml,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纳米银组,每组10只,先涂上硫化钠糊剂,5min后用玻璃棒轻轻刮去脱毛剂,再用清水将脱毛区洗净擦干即可。肌注速眠新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背部脊柱两侧对称部位做皮肤全层切口,去除两椭圆形皮肤块及筋膜,制成短径2cm,长径3cm的创面,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实验组每天滴注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溶液,对照组滴注金因肽,一天滴注一次,阴性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一天滴注一次。伤后7天进行创面测量和大体观察,主要观察肉芽组织填充率;伤后14天进行创面测量和大体观察,主要观察创面缩小比例。具体数据见附表2。
附表2 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促创面愈合疗效对照观察
Figure A200710192694D00161
从附表2中可以得出:通过动物实验表明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溶液疗效确切,统计学分析表明在伤后7天实验组和金因肽组疗效比较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优于生理盐水组及纳米银组(P<0.05);在伤后14天时,因为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溶液的药物缓释效应,实验组疗效要优于金因肽组(P<0.05),由此动物实验表明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且优于单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的构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Claims (12)

1.一种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是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复合体,多肽生长因子通过纳米吸附性或/和以-COO和-CN及-H与Ag发生简单的键合反应,而吸附在纳米银的表面形成复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其特征在于纳米银溶液浓度为20~2000ppm;生长因子浓度为0.01~1000μ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封包形成纳米缓释微球或添加纳米硅溶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PLGA)、明胶、壳聚糖、多聚赖氨酸,聚烯丙基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其特征在于未经过修饰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在1~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生长因子可以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人及鼠表皮生长因子(hEGF及mEGF)、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多效生长因子(Ptn)、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VEGF-D)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7.制备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纳米银溶液配制:将粒径在1~100nm纳米银粉分散在水中,分散2~12个小时;
(2)向上述溶液里面加入多肽生长因子粉剂或者多肽生长因子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肽生长因子加入纳米银溶液的条件是在pH=5.0~8.0,温度在T=0~60℃,反应时间为0.5~24h。
9.一种药物,含有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或/和药学上可用的辅料。
10.一种细胞生长因子缓释膜剂,由下列成分组成:
(1)权利要求1—6之一提供的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物 0.01~3%(w/w)
(2)可药用的成膜材料PVA                           10~90%(w/w)
(3)生长因子保护剂及药用填充剂甘露醇               0~10%(w/w)
(4)药用增塑剂甘油                                0~15%(w/w)
(5)药用防腐剂山梨酸                              0.05~0.2%(w/w)
(6)药用表面活性剂卵磷脂                          0~2%(w/w)
11.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纳米银多肽生长因子的缓释物用于制备愈合治疗的药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说的愈合治疗是指手术及外伤创口/创面,慢性溃疡,角膜创伤,口腔溃疡,宫颈糜烂,糖尿病足,褥疮以及各种窦道的愈合治疗。
CN2007101926943A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1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26943A CN101371925B (zh)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26943A CN101371925B (zh)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1925A true CN101371925A (zh) 2009-02-25
CN101371925B CN101371925B (zh) 2010-12-22

Family

ID=4044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269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1925B (zh)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1925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523B (zh) * 2009-03-18 2011-09-14 周建大 含多肽细胞生长因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7172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吴忠仕 壳聚糖-肝素纳米颗粒以及用该纳米颗粒处理的去细胞基质的生物材料
CN103102398A (zh) * 2013-02-21 2013-05-15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银浓缩分离Dps蛋白的方法
CN103169982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生物活性肽修饰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251011A (zh) * 2015-11-13 2016-01-20 谭惠娟 一种用于浅度烧伤的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7102A (zh) * 2014-09-05 2016-04-06 陕西艾美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活性因子的提纯浓缩方法及浓缩液
CN106137784A (zh) * 2015-04-17 2016-11-23 莱博实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及日化用品
CN106580718A (zh) * 2016-12-29 2017-04-26 广州远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细胞生长因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美容制剂,以及用途
CN106994188A (zh) * 2017-03-30 2017-08-0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用于放疗修复的敷料
CN107625580A (zh) * 2017-09-28 2018-0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窦道促愈合用装置
CN109464461A (zh) * 2018-10-30 2019-03-15 郑州大学 一种多功能抗菌多肽修饰纳米银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9022A (zh) * 2019-01-05 2019-03-29 江苏美德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糖尿病足部创伤外用药及其使用方法
JP2019085407A (ja) * 2017-11-06 2019-06-06 ▲呉▼ 治▲増▼Chih−Tseng Wu ナノ複合材料及びその応用
CN111588837A (zh) * 2020-05-14 2020-08-28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蛋白-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复合物和用途
CN112891616A (zh) * 2021-01-29 2021-06-04 周建大 一种甲壳胺透明质酸钠抗菌液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50749A (zh) * 2023-06-01 2023-06-30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研究所)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85205A (zh) * 2023-04-24 2023-08-15 广州领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舒缓作用的冻干粉制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024A (zh) * 2002-12-02 2003-07-23 王明武 一种植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721004A (zh) * 2004-07-15 2006-01-18 深圳市清华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活性抗菌敷料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523B (zh) * 2009-03-18 2011-09-14 周建大 含多肽细胞生长因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7172B (zh) * 2010-11-29 2016-01-13 吴忠仕 壳聚糖-肝素纳米颗粒以及用该纳米颗粒处理的去细胞基质的生物材料
CN102477172A (zh) * 2010-11-29 2012-05-30 吴忠仕 壳聚糖-肝素纳米颗粒以及用该纳米颗粒处理的去细胞基质的生物材料
CN103169982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生物活性肽修饰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69982B (zh) * 2011-12-23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生物活性肽修饰的纳米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02398B (zh) * 2013-02-21 2014-11-12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银浓缩分离Dps蛋白的方法
CN103102398A (zh) * 2013-02-21 2013-05-15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纳米银浓缩分离Dps蛋白的方法
CN105457102B (zh) * 2014-09-05 2019-02-26 陕西艾美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活性因子的提纯浓缩方法及浓缩液
CN105457102A (zh) * 2014-09-05 2016-04-06 陕西艾美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活性因子的提纯浓缩方法及浓缩液
CN106137784A (zh) * 2015-04-17 2016-11-23 莱博实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应用及日化用品
CN105251011A (zh) * 2015-11-13 2016-01-20 谭惠娟 一种用于浅度烧伤的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1011B (zh) * 2015-11-13 2018-12-28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韶关分公司 一种用于浅度烧伤的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0718A (zh) * 2016-12-29 2017-04-26 广州远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细胞生长因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美容制剂,以及用途
CN106994188A (zh) * 2017-03-30 2017-08-0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用于放疗修复的敷料
CN107625580A (zh) * 2017-09-28 2018-0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窦道促愈合用装置
JP2019085407A (ja) * 2017-11-06 2019-06-06 ▲呉▼ 治▲増▼Chih−Tseng Wu ナノ複合材料及びその応用
CN109464461A (zh) * 2018-10-30 2019-03-15 郑州大学 一种多功能抗菌多肽修饰纳米银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4461B (zh) * 2018-10-30 2020-10-30 郑州大学 一种多功能抗菌多肽修饰纳米银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9022A (zh) * 2019-01-05 2019-03-29 江苏美德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糖尿病足部创伤外用药及其使用方法
CN111588837A (zh) * 2020-05-14 2020-08-28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一种蛋白-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复合物和用途
CN112891616A (zh) * 2021-01-29 2021-06-04 周建大 一种甲壳胺透明质酸钠抗菌液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85205A (zh) * 2023-04-24 2023-08-15 广州领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舒缓作用的冻干粉制剂
CN116585205B (zh) * 2023-04-24 2024-03-22 广州领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舒缓作用的冻干粉制剂
CN116350749A (zh) * 2023-06-01 2023-06-30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研究所)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50749B (zh) * 2023-06-01 2023-10-13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研究所)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1925B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1925B (zh) 一种纳米银-细胞生长因子缓释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Kong et al. Biomimetic hydrogel for rapid and scar-free healing of skin wounds inspired by the healing process of oral mucosa
Gao et al. Electrospun nanofibers promote wound healing: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perspectives
Rajendran et al. A review on nanoparticle based treatment for wound healing
Fahimirad et al. Naturally-derived electrospun wound dressings for target delivery of bio-active agents
Smith et al. Antibiotic delivery strategies to treat skin infections when innate antimicrobial defense fails
Augustine et al.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loaded gelatin methacryloyl hydrogel wound-healing patch wit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Zhu et al. Tazarotene released from aligned electrospun membrane facilitates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by promoting angiogenesis
Naderi et al. Nanoparticles in wound healing; from hope to promise, from promise to routine
CN101829320B (zh) 一种胶原蛋白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Oyarzun-Ampuero et al.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ounds
Catanzano et al. Wound dressings as growth factor delivery platforms for chronic wound healing
Chen et al. Enhancement of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by locally controlled delivery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from dextran–co-gelatin microspheres
TWI563987B (zh) 水凝膠傷口敷料及於原位所生成之生物性材料以及彼等之用途
CN100528231C (zh) 生物活性玻璃组合物在抗炎症和抗微生物中的应用
Qian et al. Polydimethylsiloxane incorporated with 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sheets for wound dressing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Wang et al. Antibacterial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aterials for wound healing
Zhou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intelligent and multifunctional dressing to promote acute/chronic wound healing
CN103933553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含抗菌肽和细胞生长因子的纳米颗粒
CN103330680A (zh) 纳米药物透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Me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bacterial cellulose-based antibacterial composites for infected wound therapy
Liao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novel carbon nanotubes/poly (vinyl alcohol)/epidermal growth factor composite biological dressing
Tiwari et al. Local drug delivery strategies towards wound healing
Zhou et al. Hyaluronic acid-based dual network hydrogel with sustained relea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as a diabetic wound dressing
Rivero et al. Nanofibrous scaffolds for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