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943A -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或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或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0943A
CN101370943A CNA2007800023196A CN200780002319A CN101370943A CN 101370943 A CN101370943 A CN 101370943A CN A2007800023196 A CNA2007800023196 A CN A2007800023196A CN 200780002319 A CN200780002319 A CN 200780002319A CN 101370943 A CN101370943 A CN 101370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phenyl alanine
described method
optically active
biphenyl
alan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23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0943B (zh
Inventor
杉洁
田中正英
河田义弘
笹山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0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0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06Alanine; Leucine; Isoleucine; Serine; Homoser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22Tryptophan; Tyrosine; Phenylalanine; 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41/00Processes us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41/003Processes us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by ester formation, lactone formation or the inverse reactions
    • C12P41/005Processes us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by ester formation, lactone formation or the inverse reactions by esterific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groups in the enantiomers or the inverse rea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62Carboxylic acid 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制备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以及式(3)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由芽孢杆菌属微生物衍生的蛋白酶,在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存在下,将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水解的步骤,其中,R1代表烷基等,R2代表氨基的保护基,R3和R4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原子等。

Description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或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具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结构的化合物的方法,所述化合物用作药物等的中间体。
背景技术
具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结构的化合物可用作药物如中性肽链内切酶抑制剂的中间体(参见JP-H06-228187A和JP-2003-261522A)。
用于制备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的已知方法为:(1)包括将D-Boc-酪氨酸甲酯转化为三氟甲磺酸酯,将所述三氟甲磺酸酯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并将所得酯水解(参见USP-5217996)的步骤的方法;和(2)通过不对称加氢合成旋光Boc-联苯基丙氨酸的方法(参见Chirality,1996,第8卷,第2期,第173-188页和JP2003-261522A)。但是,对于方法(1),如下方面是已知的:用于制备三氟甲磺酸酯的试剂价格昂贵,Suzuki偶联反应的钯催化剂价格昂贵,从产物中除去残留的钯很难,以及用作制备D-联苯基丙氨酸原料的D-酪氨酸的价格昂贵。因此,方法(1)不具备工业有效性。另外,方法(2)存在不对称加氢用催化剂和不对称源价格昂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关于制备旋光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已知的为用酶对N-(2,6-二甲基苯基)丙氨酸酯的外消旋体进行不对称水解(参见WO2004/055195A)。此外,还已知的是用酶进行不对称水解以制备旋光氨基酸或旋光苯丙氨酸衍生物(参见J.Chem.Technol.Biotechnol.,1994年,第59卷,第61-65页;ITE Letters on Batteries,NewTechnologies & Medicine,2004年,第5卷,第4期,第377-380页,ITE-Hohwa公司;Enantiomer,2002年,第7卷,第1期,第1-3页;Biotechnol.Lett.,1991年,第13卷,第5期,第317-322页;和ES-547913A)。
另外,在作为pH控制剂的弱碱存在下,用蛋白酶水解外消旋化的N-取代的-DL-氨基酸酯来制备N-取代的-L-氨基酸和N-取代的-D-氨基酸酯是已知的(参见JP-H09-206089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光学纯度、低成本、易于操作、对环境不会造成很大负荷地制备具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结构的化合物的方法。
该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下述描述达到。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制备式(2)所示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下文,称为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以及式(3)所示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下文,称为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3))的方法:
(其中,R2为氨基保护基,R3和R4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卤代烷基、羟基、烷氧基、氰基或硝基)
Figure A200780002319D00062
(其中,R1为烷基、卤代烷基、链烯基、环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或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所述方法包括在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的存在下,用由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微生物制备的蛋白酶将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下文称之为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水解的步骤:
(其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2]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氨基酸和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存在下进行的。
[3]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氨基磺酸和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存在下进行的。
[4]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水解后,将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与式(3)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分离的步骤。
[5]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6]如[2]、[4]和[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是甘氨酸。
[7]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磺酸是牛磺酸。
[8]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9]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10]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11]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12]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酶是由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制备的。
[13]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为烷基。
[14]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为甲基或乙基。
[15]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为叔丁氧基羰基。
[16]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3和R4为氢原子。
[17]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保持pH值为6~13下进行的。
[18]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保持pH值为6~10下进行的。
[19]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的。
[20]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叔丁基甲基醚和甲苯的至少一种。
[21]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叔丁基甲基醚。
[22]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30~60℃下进行的。
[23]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35~55℃下进行的。
[24]一种制备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进行酯化,以获得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可称之为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的步骤:
(其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和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外消旋化,从而得到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步骤。
[25]一种回收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方法,包括: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从含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以及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的步骤;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进行酯化,以获得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的步骤;和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外消旋化,从而得到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步骤。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取代基的定义进行描述。
“烷基”的例子包括C1-6直链或支链烷基。典型的例子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和己基。甲基和乙基是优选的。
“链烯基”的例子包括C2-6直链或支链烯基。典型的例子为乙烯基、烯丙基、1-丙烯基、异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和3-丁烯基。乙烯基和烯丙基是优选的。
“环烷基”的例子包括C3-8环烷基。典型的例子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和环辛基。环戊基和环己基是优选的。
“卤原子”的例子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氟原子、氯原子和溴原子是优选的。
“卤代烷基”是上述定义的“烷基”被上述定义的“卤原子”取代的基团。卤原子取代基的数目没有限制,但优选为1~3个。“卤代烷基”的例子包括氯甲基、溴甲基、氟甲基、二氯甲基、二溴甲基、二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溴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氯甲基、2,2,2-三氯乙基。三氟甲基是优选的。
“烷氧基”的例子包括C1-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典型的例子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和己氧基。甲氧基和乙氧基是优选的。
“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中的“芳基”的例子包括C6-14芳基。典型的例子为苯基,1-萘基和2-萘基。苯基是优选的。
芳基在其可被取代的位置上可含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的例子为卤原子(其定义同上)、烷基(其定义同上)、卤代烷基(其定义同上)、羟基、烷氧基(其定义同上)、氰基和硝基。取代基的数目没有限制,但优选为1~3个。当取代基的数目为2个以上时,这些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
“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中的“芳烷基”是被上述定义的“芳基”取代的上述定义的“烷基”。芳基取代基的数目没有限制,但优选为1~3个。“芳烷基”的例子包括苄基、苯乙基、1-苯乙基、1-苯丙基、2-苯丙基、3-苯丙基、1-萘甲基、2-萘甲基、二苯甲基和三苯甲基。苄基是优选的。
芳烷基在其可被取代的位置上可含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的例子为卤原子(其定义同上)、烷基(其定义同上)、卤代烷基(其定义同上)、羟基、烷氧基(其定义同上)、氰基和硝基。取代基的数目没有限制,但优选为1~3个。当取代基的数目为2个以上时,这些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
R2所代表的“氨基保护基”没有限制,可为公知的用作氨基保护基的保护基团。这种保护基团的例子包括-CO2R5(其中R5为烷基、卤代烷基、链烯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或9-芴甲基),-COR6(其中R6为氢原子、烷基、卤代烷基、链烯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和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氨基保护基”的典型例子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烯丙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对甲氧基苄氧基羰基、对硝基苄氧基羰基、9-芴基甲氧基羰基、甲酰基、乙酰基、苯甲酰基、苄基、二苯甲基和三苯甲基。
R1优选为烷基,更优选为甲基和乙基。
R2优选为-CO2R5(其中R5的定义同上),更优选为叔丁氧基羰基。
R3和R4都优选为氢原子。
例如,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用作原料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可用如下方法制备。
Figure A200780002319D00111
(其中,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步骤1
化合物(6)可通过将化合物(4)与乙内酰脲(5)在碱的存在下反应而获得。
乙内酰脲(5)的用量基于1mol化合物(4)通常为1~3mol,优选为1.05~2mol。
碱的例子包括醋酸铵、醋酸钠、哌啶和三乙胺。
碱的用量基于1mol化合物(4)通常为0.1~10mol,优选为0.5~2mol。
反应溶剂的例子包括乙酸、乙酸酐和N,N-二甲基甲酰胺。
反应温度通常为30~200℃,优选为100~2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优选为3~10小时。
步骤2
化合物(7)可通过还原化合物(6)而获得。
还原反应可优选通过催化加氢而进行。
催化加氢所用的催化剂的例子包括钯-碳、氢氧化钯-碳、铂-碳、铑-碳、钌-碳和精炼镍(developed nickel)。
当采用贵金属如Pd时,催化剂的用量以金属的含量计通常为0.0005~0.05g,优选为0.005~0.02g,基于1g化合物(6)。当采用精炼镍时,用量通常为0.1~2g,优选为0.2~1g。
反应溶剂的例子包括醚如四氢呋喃、叔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和1,4-二噁烷;醇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叔丁醇;酯如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和乙酸丁酯;有机酸如乙酸和丙酸;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催化加氢可在大气压或加压下进行。
反应温度通常为20~100℃,优选为40~7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优选为3~10小时。
步骤3
化合物(8)可通过水解化合物(7)而获得。
水解通常可通过将所述化合物在溶剂中用碱进行处理来进行。
碱的例子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碳酸钾和碳酸钠。
碱的用量基于1mol化合物(7)通常为2~10mol,优选为3~8mol。
反应溶剂的例子包括醇如甲醇、乙醇和乙二醇;醚如四氢呋喃、叔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和1,4-二噁烷;水;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反应温度通常为80~200℃,优选为100~17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优选为3~10小时。
步骤4
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可通过将化合物(8)中的氨基进行保护,并将化合物(8)中的羧基进行酯化而获得。氨基的保护和羧基的酯化可用通常的方法进行。氨基的保护和羧基的酯化的顺序没有限制,可以任意选择。
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基于α-位碳原子的不对称中心,存在两种旋光异构体(左旋和右旋)。但是,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可为含有等量的旋光异构体的外消旋体,或者可为其中一种旋光异构体过量的(以任意比例)混合物。优选为外消旋体。
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例子包括N-(叔丁氧基羰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正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正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正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正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异丙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正丁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正丁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正丁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正丁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叔丁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叔丁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5’-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5’-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5’-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5’-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4’-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4’-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4’-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4’-二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甲氧基-5’-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甲氧基-5’-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甲氧基-5’-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甲氧基-5’-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甲氧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甲氧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甲氧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甲氧基-2’-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苄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4’-二甲氧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羟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羟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羟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羟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羟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羟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羟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羟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羟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羟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硝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硝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硝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硝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硝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硝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硝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硝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2’-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2’-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2’-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2’-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3’-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4’-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4’-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4’-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苄氧基羰基)-4’-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叔丁氧基羰基)-3’,5’-二(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N-(叔丁氧基羰基)-3’,5’-二(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N-(苄氧基羰基)-3’,5’-二(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甲酯和N-(苄氧基羰基)-3’,5’-二(三氟甲基)联苯基丙氨酸乙酯。
本发明中,将得到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在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存在下(所述碱可简称为苛性碱)用由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制备的蛋白酶水解。当用该蛋白酶水解所述化合物时,左旋体优先水解。所述反应可在苛性碱和氨基酸的存在下进行,也可在苛性碱和氨基磺酸的存在下进行。
由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制备的蛋白酶,优选采用地衣芽胞杆菌制备的蛋白酶,原因是其具有优异的对映体选择性。源自地衣芽胞杆菌的蛋白酶的典型例子包括含有枯草杆菌蛋白酶的源自地衣芽胞杆菌的蛋白酶。优选为Alkalase(由Novozymes公司生产),最优选为Alkalase2.4L(由Novozymes公司生产)。
蛋白酶的纯度或形式没有限制,所述蛋白酶可以各种形式加以使用,如纯酶、天然酶、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微生物细胞或它们的经过处理的物质。所述经过处理的物质的例子包括冻干的微生物细胞、捣碎的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提取物。另外,例如,具有上述不同纯度或形式的酶可被固定在无机载体如硅胶和陶瓷、纤维素或离子交换树脂上,而加以使用。
蛋白酶的用量没有限制,但是基于1g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以纯酶计通常为0.001~0.5g,优选为0.001~0.1g。
尽管这取决于蛋白酶的种类,但是保持pH值优选为6~13,更优选为6~10,还更优选为6~9.5来用蛋白酶水解上述化合物。通过在上述pH范围内对所述化合物进行水解,能获得高的光学纯度。
另外,水解通常在水或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进行。但是,水解优选在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因为在这种溶剂中能获得高光学纯度的产物。
使pH值保持在上述范围之内的方法为,例如,加入苛性碱的水溶液、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例如,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或乙酸盐缓冲液(例如乙酸钠、乙酸钾)、缓冲液存在下的苛性碱水溶液、氨基酸存在下的苛性碱水溶液、或氨基磺酸存在下的苛性碱水溶液。碱的水溶液和缓冲液可用作溶剂。
本发明中,氨基酸是在一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包括氨基中的氢原子和侧链部分被转化为环状结构的亚氨基酸。氨基包括取代的氨基或具有环状结构的取代氨基。氨基酸不仅包括α-氨基酸,也包括β-氨基酸、γ-氨基酸、δ-氨基酸等。α-氨基酸的典型例子包括中性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α-氨基丁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羟基脯氨酸、天门冬酰胺和谷氨酰胺;酸性氨基酸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碱性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组氨酸和羟基赖氨酸。β-氨基酸的典型例子包括β-丙氨酸和β-氨基丁酸。γ-氨基酸的典型例子包括γ-氨基丁酸。δ-氨基酸的典型例子包括5-氨基戊酸。
本发明中,氨基磺酸是氨基酸中的羧基被磺酰基代替的有机化合物。典型的例子包括牛磺酸、N-甲基牛磺酸和2-(4-吗啉基)乙烷磺酸。
本发明中,从经济效益和降低对环境不利废物的角度考虑,为了使得pH值在上述范围内,采用苛性碱水溶液的方法、采用氨基酸存在下的苛性碱水溶液的方法和采用氨基磺酸存在下的苛性碱水溶液的方法是优选的。另外,氨基酸或氨基磺酸用作缓冲液。
在上述方法中,苛性碱是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苛性碱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更优选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而且,氨基酸优选为甘氨酸,氨基磺酸优选为牛磺酸。
苛性碱水溶液的浓度没有限制,但是通常为2~30%,优选为3~15%,更优选为3~13%。当碱水溶液的浓度处于上述范围之内时,能更容易地获得高光学纯度的物质。
在采用缓冲液的情况下,缓冲液的浓度通常为0.05~0.8M,优选为0.1~0.8M,更优选为0.1~0.5M。当缓冲液的浓度处于上述范围之内时,可获得高光学纯度的物质。从防止盐沉淀、反应控制和产率的角度考虑,缓冲液的用量基于1g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通常为2~100mL,优选为2~10mL,尽管这取决于缓冲液的浓度。
从保持适当的pH范围、防止反应中止和防止自然水解的角度考虑,苛性碱水溶液的用量基于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通常为0.45~0.7当量,优选为0.48~0.65当量。
当采用氨基酸或氨基磺酸时,其用量基于1mol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通常为0.05~1mol,优选为0.1~0.5mol,更优选为0.1~0.3mol。当氨基酸或氨基磺酸的用量处于上述范围之内时,可以很容易保持酶反应所需的pH范围,且反应可以顺利进行。
有机溶剂是疏水有机溶剂或亲水有机溶剂。
疏水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醚如叔丁基甲基醚和二异丙基醚;和烃如甲苯,己烷、环己烷和庚烷。亲水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醚如四氢呋喃;醇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叔丁醇;亚砜如二甲亚砜;酮如丙酮;和腈如乙腈。这些有机溶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有机溶剂优选为叔丁基甲基醚和甲苯。最优选为叔丁基甲基醚。
从防止由于原料和生成物沉淀而导致反应速率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有机溶剂的用量基于1g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通常为1~50mL,优选为1~5mL。
水解是通过将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由芽孢杆菌属微生物制备的蛋白酶、苛性碱、溶剂、和如果需要的话,氨基酸或氨基磺酸混合而进行的。
加入的顺序没有限制。例如,加入方法如下:
(i)将溶于有机溶剂中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加入到苛性碱水溶液或苛性碱水溶液/缓冲液中,然后加入蛋白酶。
(ii)将苛性碱水溶液或苛性碱水溶液/缓冲液加入到溶于有机溶剂中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中,然后加入蛋白酶。
(iii)将蛋白酶(如果需要的话,和水)加入到溶于有机溶剂中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中,然后加入苛性碱(优选滴加)。
(iv)将蛋白酶和氨基酸或氨基磺酸(如果需要的话,和水)加入到溶于有机溶剂中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中,然后加入苛性碱水溶液(优选滴加)。
如果需要,可以在反应过程中追加一些蛋白酶。另外,当反应过程中反应液的pH值降低时,优选使用适当的pH调节剂使反应液的pH值保持在上述范围之内。
pH值调节剂为苛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钡或其水溶液。
从酶的稳定性和酶的反应速率考虑,水解反应温度优选为30~60℃,更优选为35~55℃,最优选为40~45℃。
水解反应时间通常为3~24小时,优选为4~15小时。
在反应后,可以通过将反应混合物的水层与有机层分离,将所述水解反应得到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左旋)的盐与未反应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右旋)分离。此时,水层含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有机层含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
当采用疏水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进行水解时,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按其原样进行分离。
当水解过程中没有使用疏水有机溶剂,或由于疏水有机溶剂和/或水的用量少而使混合物不能原样分离时,可加入适量的疏水有机溶剂和/或水,然后使其分离。
疏水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醚如叔丁基甲基醚和二异丙基醚;烃如甲苯、己烷、环己烷和庚烷;卤代烃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和氯苯;和酯如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和乙酸丁酯。
在液体分离操作中,水层的pH值通常设定为6.5~12,优选为7.5~11。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可通过如下方法从得到的水层中获得:
1)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的粗品(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可通过将水层中的溶剂蒸馏而获得。
2)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可通过向水层中加入无机盐和有机溶剂、萃取、蒸馏除去有机溶剂而进行分离。
此处,无机盐的例子包括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铵。从经济效益和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的溶解性考虑,优选为氯化钾和氯化钠。从萃取速率的角度考虑,无机盐的用量优选为30~100g,基于水层中含有的100g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
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甲苯、叔丁基甲基醚和乙酸乙酯。甲苯和叔丁基甲基醚是优选的。
有机溶剂的用量通常为60~130g,优选为80~120g,基于水层中含有的100g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
此外,如果萃取不充分,可通过加入酸,将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
萃取通常在10~50℃下进行。
3)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可通过使水层变为酸性(pH值通常为1~7,优选为1~4)、用有机溶剂萃取、蒸馏除去有机溶剂而加以分离。可采用与上述萃取所用的有机溶剂相同的有机溶剂。
得到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可通过常规方法如重结晶或柱色谱法提纯。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加入酸,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盐转化为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
另一方面,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可通过将溶剂从有机层蒸馏除去而分离。并且,水层中含有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可通过萃取水层来回收,其是通过用有机溶剂进行液相分离操作而分离的。萃取操作中的水层的pH值通常为6.5~12,优选为7.5~11。可采用与前述疏水有机溶剂相同的有机溶剂。
得到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可通过常规方法如重结晶或柱色谱法提纯。
分离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解,以制备R1被氢原子所取代的化合物(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的旋光异构体(右旋))或其盐。
此外,可以按照常规方法除去分离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以及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的保护基来制备R2被氢原子所取代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和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可用作制备药物如中性肽链内切酶抑制剂的中间体。例如,按照JP-H06-228187A所述的方法,用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和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可制备该公报中所述的N-膦酰基甲基-二芳基取代的二肽衍生物。
当目标化合物是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时,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被酯化,以获得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然后化合物(2’)被外消旋化,从而转化为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1)。这样,所述化合物可在上述水解反应中循环用作原料。所述方法如下。
Figure A200780002319D00221
(其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酯化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通过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酯化而获得。
在该酯化过程中,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的有机溶剂溶液,在完成上述水解反应之后经过萃取,按其原样使用,其中,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是通过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与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3)的混合物分离而获得的。
酯化反应可按常规方法进行,所述方法的例子包括:采用醇如甲醇和乙醇,以及酸的方法;采用硫酸酯如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以及碱的方法;采用R1OH(R1的定义同上)和缩合剂如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方法;采用卤代烷烃如碘代甲烷、溴代乙烷和苄基氯,以及碱的方法。从副产物少和反应步骤简单的角度考虑,这些方法中,采用硫酸酯和碱的方法是优选的。
以下将对采用碱和硫酸二甲酯的方法进行描述。
碱的例子包括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二异丙基乙胺、2,6-二甲基吡啶、三乙胺和吡啶。其中,碳酸氢钠是优选的。
碱的用量通常为0.3~1.2mol,基于溶液中1mol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
从反应活性和易于操作的角度考虑,硫酸酯优选为硫酸二甲酯。
硫酸酯的用量通常为1.2~2.5mol,优选为1.6~2.0mol,基于溶液中1mol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
至于酯化步骤,从反应活性的角度考虑,将硫酸酯滴加到含有碱和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的溶液中的步骤是优选的。
酯化反应的温度通常为30~50℃。反应时间通常为1~10小时,尽管这取决于试剂的用量或反应温度。反应的结束可用HPLC分析确认。
反应结束后,加入胺如三乙胺,在30~50℃下搅拌反应液2~5小时,以分解残留的硫酸酯。胺的用量基于所用的硫酸酯为约10mol%。
然后,分离反应液,将得到的有机层脱水。脱水可用脱水剂如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钠和分子筛进行。但是,考虑到易于操作,用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的溶剂(例如甲苯)进行共沸脱水的方法是优选的。
形成共沸混合物的溶剂的用量为能充分脱水的量,但通常基于溶液的量为50~100wt%。
在接下来的外消旋化过程中,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的溶液中的水含量优选为500ppm以下。因此,优选充分地进行脱水。
得到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的溶液,可原样用于接下来的外消旋化中。或者,所述溶液可在通过常规方法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分离后使用。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包括与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例子中所描述的化合物相同的化合物,只是式(2’)中的空间构型是特定的。
外消旋化
对通过酯化获得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进行外消旋化,从而将其转化为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1)。
外消旋化通常是在溶剂中采用碱进行的。
至于溶剂,从加速外消旋化的角度考虑,优选将醇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加入到通过酯化获得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的溶液中。
醇的用量基于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的重量通常为80~120wt%。
碱的例子包括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钾;和碱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和氢化钾。其中,从操作性角度考虑优选为碱金属醇盐,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为甲醇钠。
碱的用量基于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为80~120mol%。
外消旋化反应温度通常为30~50℃,优选为35~45℃。反应时间通常为10分钟~6小时,尽管这取决于试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外消旋化反应的结束可用HPLC确认。
外消旋化结束后,优选将酸例如乙酸加入到反应液中,以抑制酯的分解。在这种情况下,酸的用量基于1mol外消旋化中所用的碱通常为1.1~1.3mol。
外消旋化反应完成后的后处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得到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溶液,可按原样用于酶的水解,且化合物(1)可被浓缩、溶解在其它有机溶剂如叔丁基甲基醚中,以用于水解。
另外,当目标化合物是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2)或其盐时,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3)被外消旋化,从而转化为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1)。由此,该化合物可在上述水解中循环。
该外消旋化可用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3)的有机溶剂溶液进行,所述溶液是在水解完成之后通过萃取而获得的,并可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外消旋化。
以下,将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下述实施例中,按下述方法调制pH值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和pH值为8.0的磷酸盐缓冲液。
pH值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
将17.25g(0.099mol)磷酸氢二钾溶于900mL水中,得到水性溶液,用磷酸将pH值调节为7.0,加入水至总量为1L。
pH值为8.0的磷酸盐缓冲液
将7.38g(0.052mol)磷酸氢二钠和5.46g(0.035mol)磷酸二氢钠的二水合物溶于195mL水中得到水性溶液,并用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值调节为8.0。
旋光物质的光学纯度(对映体过量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
HPLC分析条件
柱:Chiral Pack AD-RH(Daicel Chemical有限公司)(4.5mm φ×15cm,5μm)
流动相:液体A:0.1%磷酸盐水溶液
液体B:乙腈
分离条件:液体B40%(15分钟)-30分钟-80%(0分钟)梯度
柱温:40℃
流动速率:1.0mL/min
检测器:UV(254nm)
停留时间:L-N-Boc-联苯基丙氨酸:10分钟
D-N-Boc-联苯基丙氨酸:13分钟
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27分钟
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30分钟
Figure A200780002319D00261
制备实施例1
DL-联苯基丙氨酸(12)
4-联苯甲醛(9)(100.0g,0.549mol),乙内酰脲(82.4g,0.823mol)和乙酸铵(63.5g,0.824mol),在乙酸(360mL)中加热回流5小时。
然后,向回流混合物中加入水(360mL),得到乙内酰脲化合物(10)(143.14g,产率98.7%),冷却至室温,过滤晶体,用异丙醇-水(1:1,400mL)洗涤。
然后,向乙内酰脲化合物(10)(60.2g)、四氢呋喃(THF)(540mL)和水(60mL)的混合物中,加入5%的钯-碳(水含量50%,2.7g),在0.5MPa的氢气压力下,在60℃搅拌3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浓缩滤液,得到还原的化合物(11)(60.63g,产率100%)。
然后,将氢氧化钠(36.65g)加入还原的化合物(11)(59.7g,0.224mol)、乙二醇(300mL)和水(10mL)的混合物中,在130~140℃搅拌5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水(130mL),加入含有浓盐酸(85g)和水(99g)的氯化氢水溶液使混合物的pH为6.9,过滤得到的晶体,用水(300mL)洗涤晶体,用甲醇(300mL)洗涤,并干燥,得到DL-联苯基丙氨酸(12)(53.25g,产率98.4%)。
制备实施例2
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13)
将DL-联苯基丙氨酸(12)(20.0g,0.0829mol)加入到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16g,0.29mol)中。向混合物中加入THF(50mL)之后,在30℃下,1小时内向混合物中滴加二碳酸二叔丁酯(23.5g,0.108mol)的THF(20mL)溶液。另外,向混合物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0.20g,0.62mol),然后向混合物中滴加硫酸二甲酯(12.5g,0.099mol)。所述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之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硫酸二甲酯(5.4g,0.0428mol),然后在35℃下搅拌混合物4.5小时。然后,再加入硫酸二甲酯(2.93g,0.0232mol),并在35℃下搅拌混合物2.5小时。
然后,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MTBE(40mL)和水(100mL),并通过相分离从混合物中除去水层,得到104.1g的含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叔丁基甲基醚(MTBE)溶液。
所述溶液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含量为29.4g,由DL-联苯基丙氨酸求得的产率为99.8%。
然后,通过浓缩并干燥78.1g得到的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MTBE溶液,用异丙醇(9mL)和庚烷(80mL)对残留物重结晶,得到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19.1g)的无色晶体(重结晶产率为86.6%)。
1H-NMR(CDCl3)δ:1.42(9H,s),3.09(1H,dd,J=5,14Hz),3.16(1H,dd,J=5,14Hz),3.74(3H,s),4.55-4.70(1H,m),4.90-5.08(1H,m),7.20(2H,d,J=8Hz),7.33(1H,t,J=8Hz),7.43(2H,t,J=8Hz),7.52(2H,d,J=8Hz),7.57(2H,d,J=8Hz)。
实施例1(滴加氢氧化钾法)
将99.49g水和55.26g Alkalase 2.4 L FG(由地衣芽胞杆菌制备)(Novozymes公司)加入到由221.08g(0.622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467.76gMTBE中所形成的溶液中,在40℃下搅拌。然后,向其中滴加369.8g(0.317mol)的5%氢氧化钾水溶液,并在40℃下搅拌22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液。此时反应液的pH值处于6.82~9.58的范围之内。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2%对映体过量。
实施例2(添加牛磺酸法)
将11.25g水,1.76g(14.1mmol)牛磺酸和4.50g Alkalase 2.4 L FG(由地衣芽胞杆菌制备)(Novozymes公司)加入到由25.0g(70.3m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41.14gMTBE中所形成的溶液中,在40℃下搅拌。然后向其中滴加47.28g(40.67mmol)的5%氢氧化钾水溶液,同时在40℃下搅拌17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液。此时反应液的pH值处于6.30~8.16的范围之内。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9%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99.9%对映体过量。
将反应液静置5分钟后,分离反应液,获得35.72g有机层A和83.46g水层A。向水层A中加入甲苯(37.5g),并在40℃下搅拌30分钟。将混合液静置5分钟后,分离液体,获得42.80g有机层B和76.80g水层B。将有机层A和有机层B合并为一体,加入58g水和1.49g碳酸钠,在40℃下搅拌30分钟。静置5分钟后,分离液体,从而得到76.07g有机层C。将得到的有机层C(76.07g)浓缩,同时保持温度为50℃,以蒸馏除去63.2g有机层C。
将75mL甲醇加入到12.87g浓缩的残留物中,并加入18.75g水,同时保持温度为40℃。向混合物中加入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晶种(2mg),在40℃下搅拌30分钟。在30分钟内,滴加12.5g水,将混合物在40℃下保持1小时。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20℃,并过滤。得到的晶体用8.75g甲醇和3.75g水的混合溶液洗涤。
在减压下干燥所述晶体,得到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白色晶体(10.94g)。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产率基于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为43.8%。
实施例3(加入甘氨酸法)
将2.88g水、0.27g(3.6mmol)甘氨酸和1.53g Alkalase 2.4 L FG(由地衣芽胞杆菌制备)(Novozymes公司)加入到由6.38g(18.0m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10.50g MTBE中所形成的溶液中,在40℃下搅拌。然后向其中滴加11.0g(9.90mmol)的5%氢氧化钾水溶液,同时在40℃下搅拌18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液。此时反应液的pH值处于6.53~8.90的范围之内。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5%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4%对映体过量。
实施例4(将酶水解后的左旋体循环使用)
(i)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甲基化
将50g甲苯和37.5g氯化钠加入到328.54g含有相当于50.0g(0.146mol)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L-N-Boc-联苯基丙氨酸钾盐的水溶液(获得所述水溶液的方法与实施例2(加入牛磺酸法)的类似)中,将混合物在40℃下搅拌20分钟,静置5分钟,分离液体,从而获得156.23g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12.27g(0.146mol)碳酸氢钠,在40℃下搅拌,然后在2小时内向混合物中滴加33.15g(0.263mol)硫酸二甲酯,在40℃下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液。对反应液进行分析,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残留物处于LC分析的检测极限以下。
将三乙胺(2.95g,0.029mol)加入反应液中,在40℃下搅拌3小时。静置5分钟后,分离液体,得到114.04g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甲苯(86.72g),浓缩同时保持温度为50℃,蒸馏出57.92g有机层。然后,在残留液体中加入7.39g甲苯,得到150.23g甲苯溶液。对得到的甲苯溶液进行定量分析,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产率基于L-N-Boc-联苯基丙氨酸为96.2%。而且,用Karl Fischer水分测定器对所述溶液进行测试,得到的甲苯溶液中的水含量为204ppm。
(ii)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外消旋化
将50g甲醇加入到150.23g含有50g(0.141mol)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甲苯溶液中,在40℃下搅拌。然后在1小时内向甲苯溶液中滴加27.20g(0.141mol)28%的甲醇钠的甲醇溶液,并在40℃下搅拌1小时,从而得到反应液。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0.02%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LC面100值为89.3%。
在15分钟内,向反应液中滴加乙酸(10.16g,0.169mol),在40℃下搅拌30分钟。
然后,向上述液体中加入50g水,在40℃搅拌5分钟。静置5分钟后,分离液体,得到151.90g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45g水和2.37g(0.028mol)碳酸氢钠,在40℃搅拌50分钟。静置5分钟后,分离液体,得到147.67g有机层。用LC对得到的溶液进行定量分析,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产率基于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为89.7%。
将得到的溶液浓缩,同时保持在54~56℃,蒸馏出62.67g溶液。在残留的溶液中加入MTBE(75g),浓缩溶液,蒸馏出74.23g溶液。然后,在残留的溶液中加入75g MTBE,浓缩溶液,蒸馏出84.71g溶液。另外,向残留溶液中再加入51.46gMTBE,得到127.52g溶液。用LC对得到的溶液进行定量分析,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产率基于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为89.5%。而且,MTBE溶液中的甲苯含量为18.5%。
(iii)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制备
当上述得到的MTBE溶液在与实施例2(添加牛磺酸法)相似的条件下用酶进行水解时,反应液中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4%,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100%。
甲基化和外消旋化中的LC分析(HPLC)是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的。
HPLC分析条件
柱:SUMIPAX A212 ODS(Sumika Chemical Analysis Service有限公司)(φ:6mm×L:15cm)
流动相:液体A:25m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用磷酸将pH值调节为6.8)
液体B:乙腈
分离条件:液体B40%(5分钟)-20分钟-80%(5分钟)梯度
柱温:40℃
流动速率:1.0mL/min
检测器:UV(254nm)
停留时间:L-N-Boc-联苯基丙氨酸:7分钟
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24分钟
参考实施例1
将118mg(0.33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MTBE中形成的溶液加入到10mLpH值为7.0的0.1M磷酸盐缓冲液中。向溶液中加入0.4mL Alkalase 2.4 L FG(由Bacillus licheniformis制备)(由制备Novozymes公司),在pH值为6.82~7.0,40℃下搅拌8.5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7%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2
将0.59g(1.66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MTBE中形成的溶液加入到5mL pH值为7.0的0.4M磷酸盐缓冲液中。在溶液中加入2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pH值为6.57~7.0,40℃下搅拌7.5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6.7%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3
将0.59g(1.66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MTBE中形成的溶液加入到5mL pH值为8.0的0.4M磷酸盐缓冲液中。向溶液中加入2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40℃下搅拌7.5小时。此时,水层的pH值为6.78。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水层的pH值调节为8.1,再在40℃下搅拌4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8%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4
将3.7mL水和0.59g(1.66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 MTBE中所形成的溶液加入到1.3mL pH值为8.0的0.4M磷酸盐缓冲液中。向溶液中加入2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40℃下搅拌7.5小时。此时,水层的pH值为6.50。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水层的pH值调节为8.0,再在40℃下搅拌4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5%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5
将0.59g(1.66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MTBE中所形成的溶液加入到5mL pH值为8.0的0.4M磷酸盐缓冲液中。向溶液中加入1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40℃下搅拌2.5小时。此时,水层的pH值为6.85。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水层的pH值调节为8.03,再在40℃下搅拌2.5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9%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6
将0.59g(1.66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MTBE中所形成的溶液加入到5mL pH值为8.0的0.4M磷酸盐缓冲液中。向溶液中加入0.06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40℃下搅拌2.5小时。此时,水层的pH值为6.90。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水层的pH值调节为8.0,再在40℃下搅拌2.5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9.8%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7
将1.0g(2.81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溶解在2mL甲苯中所形成的溶液加入到8.5mL pH值为8.0的0.4M磷酸盐缓冲液中。向溶液中加入0.1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40℃下搅拌3小时。此时,水层的pH值为7.43。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水层的pH值调节为8.1,再在40℃下搅拌3.5小时。此时,水层的pH为7.18。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水层的pH值调节为8.0,再在40℃下搅拌3小时。
对反应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光学纯度为96.9%对映体过量,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
参考实施例8
将2.5g(0.0176mol)的磷酸氢二钠和1.8g(0.0115mol)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溶解在65mL的水中,向溶液中加入1.86mL 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将pH值调节为8.12。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MTBE溶液(45.4g)[含有16.6g(0.0457mol)的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然后,向溶液中加入2.5mL Alkalase 2.4 L FG(Novozymes公司),在40℃下搅拌10小时,同时用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保持水层的pH值为7.44~8.45。
然后,分离反应液,得到的水层用30mL的甲苯萃取。将有机层合并,用3%碳酸钠的水溶液洗涤所述溶液,得到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甲苯溶液(69.29g)。
用HPLC对所述溶液进行分析,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的含量为8.36g,光学纯度为99.9%对映体过量。由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求得的产率为50%。
水层中L-N-Boc-联苯基丙氨酸的含量为7.57g,光学纯度为100%对映体过量。由DL-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求得的产率为47.5%。
D-N-Boc-联苯基丙氨酸甲酯
1H-NMR(CDCl3)δ:1.42(9H,s),3.09(1H,dd,J=5,14Hz),3.16(1H,dd,J=5,14Hz),3.74(3H,s),4.55-4.70(1H,m),4.90-5.08(1H,m),7.20(2H,d,J=8Hz),7.33(1H,t,J=8Hz),7.43(2H,t,J=8Hz),7.52(2H,d,J=8Hz),7.57(2H,d,J=8Hz)。
L-N-Boc-联苯基丙氨酸
1H-NMR(CDCl3)δ:1.48(9H,s),3.12(1H,dd,J=5,14Hz),3.24(1H,dd,J=5,14Hz),4.55-4.70(1H,m),4.90-4.99(1H,m),7.26(2H,d,J=8Hz),7.33(1H,t,J=8Hz),7.42(2H,t,J=8Hz),7.53(2H,d,J=8Hz),7.56(2H,d,J=8Hz。
在每个实施例中,左旋和右旋的绝对构型是通过与标准产品的HPLC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而确定的,所述HPLC采用上述手性柱。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能够由低成本的原料,高光学纯度操作简单地制备具有旋光联苯基丙氨酸结构的化合物,并且对环境不会带来大的负荷。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在工业上非常有利。

Claims (25)

1.一种制备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以及式(3)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R2为氨基保护基,R3和R4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卤代烷基、羟基、烷氧基、氰基或硝基)
Figure A200780002319C00022
(其中,R1为烷基、卤代烷基、链烯基、环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或任选地取代的芳烷基;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所述方法包括:用由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微生物制备的蛋白酶,在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的存在下,将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水解的步骤
(其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氨基酸和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存在下进行的。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氨基磺酸和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至少一种碱存在下进行的。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水解后,将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与式(3)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分离的步骤。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6.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是甘氨酸。
7.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磺酸是牛磺酸。
8.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9.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10.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是碱金属氢氧化物。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酶是由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制备的。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为烷基。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为甲基或乙基。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为叔丁氧基羰基。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3和R4为氢原子。
1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保持pH值为6~13下进行的。
1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保持pH值为6~10下进行的。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的。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选自叔丁基甲基醚和甲苯的至少一种。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叔丁基甲基醚。
2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30~60℃下进行的。
2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是在35~55℃下进行的。
24.一种制备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酯化以获得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步骤:
Figure A200780002319C00041
(其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上)
和将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2’)外消旋化从而得到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1)的步骤。
25.一种回收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将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从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以及式(3)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分离的步骤;
将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酯化以获得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步骤;以及
将式(2’)所示的旋光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外消旋化从而获得式(1)所示的联苯基丙氨酸酯化合物的步骤。
CN2007800023196A 2006-01-17 2007-01-15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或酯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9002 2006-01-17
JP009002/2006 2006-01-17
PCT/JP2007/050851 WO2007083776A1 (ja) 2006-01-17 2007-01-15 光学活性ビフェニルアラニン化合物またはその塩およびその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943A true CN101370943A (zh) 2009-02-18
CN101370943B CN101370943B (zh) 2012-02-15

Family

ID=3828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231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943B (zh) 2006-01-17 2007-01-15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或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17378B2 (zh)
EP (1) EP1980622B1 (zh)
CN (1) CN101370943B (zh)
AT (1) ATE478154T1 (zh)
DE (1) DE602007008526D1 (zh)
WO (1) WO200708377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5279A (zh) * 2015-02-12 2015-06-24 威海迪素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N-Boc-联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5622460A (zh) * 2016-01-08 2016-06-01 浙江大学 (r)-n-叔丁氧羰基联苯丙氨醇的合成方法
CN106399412A (zh) * 2016-06-03 2017-02-15 南京红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合成d-联苯基丙氨酸的方法
CN106467471A (zh) * 2015-08-18 2017-03-01 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学纯度联苯基丙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75943A (zh) * 2018-06-13 2018-10-19 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沙库巴曲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0567A1 (ja) * 2007-03-20 2008-10-09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ビフェニルアラニン化合物の塩の回収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ビ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エステル化合物の回収方法
KR101034709B1 (ko) 2009-12-14 2011-05-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CN103764624B (zh) 2011-08-19 2017-07-28 Dpx精细化学奥地利两合公司 R‑联苯丙氨醇的合成
WO2013059215A1 (en) 2011-10-17 2013-04-25 Biotheryx, Inc. Substituted biaryl alkyl amides
CN104725256B (zh) * 2015-02-11 2018-03-16 威海迪素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联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KR20170119447A (ko) * 2016-04-19 2017-10-27 주식회사 아미노로직스 Dl-4,4'-바이페닐알라닌 알킬에스터로부터 d-4,4'-바이페닐알라닌 알킬에스터 또는 l-4,4'-바이페닐알라닌 알킬에스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WO2018007919A1 (en) 2016-07-05 2018-01-11 Novartis Ag New process for early sacubitril intermediates
JP6945619B2 (ja) 2016-08-17 2021-10-06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Nep阻害剤合成のための新規な方法および中間体
US10774036B2 (en) 2016-12-23 2020-09-15 Novartis Ag Process for early sacubitril intermedia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2092A (en) * 1979-05-08 1981-04-14 Ethy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N-acyl-D-phenylalanine ester
US5294632A (en) 1991-05-01 1994-03-15 Ciba-Geigy Corporation Phosphono/biaryl substituted dipetide derivatives
JP3160879B2 (ja) 1996-01-30 2001-04-25 田辺製薬株式会社 光学活性アミノ酸誘導体の製法
JP4270484B2 (ja) 2002-03-08 2009-06-03 第一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光学活性フェニルアラニ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KR100654587B1 (ko) 2002-12-18 2006-12-07 주식회사 엘지생명과학 효소를 이용한 (r)- 또는(s)-n-(2,6-디메틸페닐)알라닌과 그것의 대응 에스테르화합물의 입체이성질체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5279A (zh) * 2015-02-12 2015-06-24 威海迪素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N-Boc-联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4725279B (zh) * 2015-02-12 2018-03-02 威海迪素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N‑Boc‑联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6467471A (zh) * 2015-08-18 2017-03-01 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学纯度联苯基丙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67471B (zh) * 2015-08-18 2021-02-02 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学纯度联苯基丙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22460A (zh) * 2016-01-08 2016-06-01 浙江大学 (r)-n-叔丁氧羰基联苯丙氨醇的合成方法
CN105622460B (zh) * 2016-01-08 2017-12-05 浙江大学 (r)‑n‑叔丁氧羰基联苯丙氨醇的合成方法
CN106399412A (zh) * 2016-06-03 2017-02-15 南京红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合成d-联苯基丙氨酸的方法
CN106399412B (zh) * 2016-06-03 2019-12-10 南京红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合成d-联苯基丙氨酸的方法
CN108675943A (zh) * 2018-06-13 2018-10-19 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沙库巴曲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11475A1 (en) 2009-01-08
EP1980622A4 (en) 2009-10-21
EP1980622A1 (en) 2008-10-15
EP1980622B1 (en) 2010-08-18
CN101370943B (zh) 2012-02-15
ATE478154T1 (de) 2010-09-15
US8017378B2 (en) 2011-09-13
DE602007008526D1 (de) 2010-09-30
WO2007083776A1 (ja)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0943B (zh) 旋光联苯基丙氨酸化合物或其盐或酯的制备方法
WO2007072159A1 (en) Preparation of gamma-amino acids having affinity for the alpha-2-delta protein
EP1587943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r)- or (s)- form of n-(2,6-dimethyl phenyl) alanine and a counter enantiomeric form of n-(2,6-dimethyl phenyl) alanine ester thereto using enzyme
JP5010266B2 (ja) 光学活性ビフェニルアラニン化合物またはその塩およびその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1547893B (zh) L-联苯丙氨酸化合物的盐的回收方法、以及使用它的联苯丙氨酸酯化合物的回收方法
NZ521087A (en) Method for the enzymatic resolution of the racemates of aminomethy-aryl-cyclohexanol derivatives
RU2414459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иарилциклоалкилпроизводных
CN114989060A (zh) 一种布立西坦的制备方法
CN102060743B (zh) N-苄基-3-吡咯烷酮的制备方法
US5254756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R,3E)-4-halo-3-buten-2-ols
JPH06256278A (ja) 光学活性α−カルバモイルアルカン酸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US6028217A (en) Optically active salts of 2-hydroxymethyl-3-phenylpropionic acid with cis-1-amino-2-indanol, α-methylbenzylamine, or 3-methyl-2-phenyl-1-butylamine
Chen et al. Synthesis of N-protected arylglycine derivatives via hydroxyl-directed, TiCl4-promoted Friedel-Crafts reaction of phenols with N-tosyl imino ester
US20040209931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enantiomeric forms of cis-configured 1,3-cyclohexanediol derivatives
WO2001092554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r- or s-form of alpha-substituted heterocyclic carboxylic acid and a counter enantiomeric form of alpha-substituted heterocyclic carboxylic acid ester thereto using enzyme
JP6214567B2 (ja) シクロプロピルジエステルの分解方法
JP3568914B2 (ja) D−アスパラギン誘導体の新規製造方法
JPH08104686A (ja) ラセミ脂肪族ヘテロ環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およびラセミ脂肪族ヘテロ環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EP0239122A2 (en) Process for the enzymatic resolution of racemic 2-amino-1-alkanols
US597321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ly active 2-alkanol
JPH06192221A (ja) 光学活性な1−(4−t−ブチルフェニル)−5−オキソ−3−ピロリジン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15010678A (zh) 不对称合成含有季碳手性中心烯丙基吖内酯衍生物的方法
JP2008222637A (ja) 光学活性ピペコリン酸またはその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H1175888A (ja) 光学活性1,2−インダンジ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Blasco Enantioselective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2-arylpropionic acids and dihydropyrimidinones using lipases as biocatalys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