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7902B -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7902B
CN101367902B CN2008101203474A CN200810120347A CN101367902B CN 101367902 B CN101367902 B CN 101367902B CN 2008101203474 A CN2008101203474 A CN 2008101203474A CN 200810120347 A CN200810120347 A CN 200810120347A CN 101367902 B CN101367902 B CN 101367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tal amount
class monomer
formula
olefinic
vinyl ar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03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7902A (zh
Inventor
姚臻
刘赫扬
张江山
曹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08101203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7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7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7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79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该共聚组合物具有高的耐热性、热稳定性、抗冲性、相容性、透明性和可加工性。该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含:(A)1至20%的弹性体;(B)25至98%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C)0至3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D)1至50%的烯属二元酸衍生物单体。该组合物可以方便地用本体或少溶剂连续共聚法制备。该连续制备工艺为多反应釜和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串联,其中反应釜单元的聚合温度为70-150℃,转化率达20-85%;挤出机单元的反应温度为130-300℃,停留时间1-10分钟。本组合工艺单体转化率高,且具柔性生产的特点,可方便地合成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

Description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组合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然而,马来酸酐基团易水解,其共聚物也易降解产生CO2,这就会影响到其成型加工和性能稳定;同时,这类共聚组合物往往抗冲性能较差,这也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将马来酸酐基团替换成取代马来酰亚胺基团能够有效地提高共聚组合物的耐水解性、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此类共聚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与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直接共聚,以及乙烯基芳香族—马来酸酐共聚物酰亚胺化两种。德国专利DE3430802和日本专利JP58-162616介绍了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与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直接共聚法制备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的方法。这类方法虽然工艺简单,但是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成本较高,且单一的马来酰亚胺基团尽管可提供相对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但对某些应用领域如玻纤增强等仍需部分酸酐基团。美国专利US3998907、日本专利JP57-100104、日本专利JP58-217522、日本专利JP58-180506、日本专利JP6-056921和美国专利US5639801介绍了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物酰亚胺化制备耐热性和相容性可调的共聚物方法。这类方法大多需要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产物中残留的催化剂对于其性能较为不利。而且由于酰亚胺化反应在聚合物大分子链上进行,容易受到位阻效应、电子效应等传质因素限制,因而速度较慢,且很难达到完全酰亚胺化,从而影响产物的耐热性。另外,这些方法都是以乙烯基芳香族—马来酸酐共聚物为原料的,不利于乙烯基芳香族—马来酸酐共聚物合成与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的串联优化。
将弹性体引入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组合物能够有效地改善共聚组合物的抗冲性能,此类共聚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物与弹性体的共混,以及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物与弹性体接枝共聚两种。前一工艺的产品性能受弹性体与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组合物间的相容性影响很大,并未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后一工艺则按是否添加溶剂可分为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两类,按操作方式来分则主要有半连续聚合和连续聚合两种。溶液聚合一般采用丙酮、甲乙酮、氯化烃及C1-60H等强极性溶剂,溶剂用量在40%左右,聚合温度控制在60~80℃,引发剂采用BPO等过氧化类引发体系。溶液聚合具有体系粘度较低,聚合温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同时溶剂的引入有利于破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和马来酸酐间形成的电子转移络合物(CTC),保证产物序列分布的无规性,但溶液聚合的聚合速率慢,反应器利用率低等确定,使用的溶剂既多又贵,后处理工作量增加,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并不经济。本体法一般是将溶有马来酸酐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溶液缓慢加到含或不含引发剂的橡胶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聚合,然后脱除残余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该方法具有产品纯净,反应迅速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体系粘度高,控制困难等缺点。中国专利CN1443788和CN1443790分别公开了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物与弹性体接枝共聚的一种少溶剂溶液接枝半连续和间歇共聚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抗冲性能,但是由于马来酸酐基团的固有特点,其耐水解性、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仍有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好的耐水解性、热稳定性、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含:(A)弹性体1-20%
(B)乙烯基芳香族单体      25-98%
(C)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    0-30%
(D)烯属二元酸衍生物单体1-50%,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上述的弹性体为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溶聚丁苯胶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和对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为丙烯腈及其衍生物;上述的烯属二元酸衍生物单体为马来酸酐、N-取代马来酰胺酸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二种,其中,N-取代马来酰胺酸的结构式如式(1),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马来酸酐的结构式如式(3),
式(1)和式(2)中的R代表烷基、烷羟基、烷羧基、烷胺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
采用多反应釜和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串联组合连续制备工艺,其步骤如下:
1)将弹性体总量100%的弹性体、占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50-70%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占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占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占引发剂总量50-70%的引发剂和占溶剂总量50-70%的溶剂配成溶液后连续加入第一反应釜,在70-13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0-60%后流出第一反应釜;所说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是马来酸酐,或是马来酸酐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混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说的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1-20%、25-98%、0-30%和1-50%;以重量百分比计,引发剂和溶剂的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0-0.6%和0-40%;
2)将剩余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剩余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剩余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剩余的引发剂、剩余的溶剂和占胺总量0-60%的胺配成溶液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90-15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5-80%后流出第二反应釜;其中,胺总量与马来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0.1-6;
3)将剩余的胺与第二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到平均停留时间为1-10分钟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50-300℃下反应,再经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
方案2:
采用多反应釜和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串联组合连续制备工艺,其步骤如下:
1)将弹性体总量100%的弹性体、占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50-70%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占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占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占引发剂总量50-70%的引发剂和占溶剂总量50-70%的溶剂配成溶液后连续加入第一反应釜,在70-13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0—60%后流出第一反应釜;所说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是马来酸酐,或是马来酸酐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混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说的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1—20%、25—98%、0—30%和1—50%;以重量百分比计,引发剂和溶剂的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0—0.6%和0—40%;
2)将占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20—40%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占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20—4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占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20—40%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占引发剂总量20—40%的引发剂、占溶剂总量20—40%的溶剂和占胺总量0—60%的胺配成溶液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90—15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5—75%后流出第二反应釜;其中,胺总量与马来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0.1—6;
3)将剩余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剩余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剩余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剩余的引发剂、剩余的溶剂和占胺总量30—70%的胺配成溶液后与第二反应釜的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三反应釜,在90—15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50—85%后流出第三反应釜;
4)将剩余的胺与第三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到平均停留时间为1—10分钟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50—300℃下反应,再经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
上述两种制备方法中,所说的弹性体可以是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溶聚丁苯胶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可以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和对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为丙烯腈;所说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马来酸酐的结构式如式(3)
式(2)                            式(3)
式(2)和式(3)中的R代表烷基、烷羟基、烷羧基、烷胺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上述两种制备方法中,所说的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2-甲基丁腈)和偶氮二(4-氰戊酸)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两种制备方法中,所说的溶剂为甲苯、乙苯、丙酮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胺是通式为R-NH2的脂肪胺、芳香胺或脂肪族二胺,其中R代表烷基、烷羟基、烷羧基、烷胺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上述两种制备方案中,引发剂和溶剂可同时为0,当引发剂和溶剂同时为0时,即为热引发本体共聚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从乙烯基芳香族单体-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备出发,采用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与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直接共聚以及乙烯基芳香族-马来酸酐共聚物酰亚胺化相结合的柔性化方法,并引入弹性体接枝共聚合生产工艺,制备一种组成调节范围较宽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且由于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共聚物通常都保留有加工流动性和透明性较好的特点。因此,本发明的共聚组合物兼具较好的热稳定性、耐热性、抗冲性、相容性、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
采用多反应釜加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连续工艺,因此工艺流程简单,且单体转化率高,生产效率高,所需原料易得,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成本较低。可以制备相容性和耐热性调节范围较大的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
按照本发明制备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可根据常用热塑性聚合物技术进行加工,如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和热成型,可用来生成任何形状和尺寸的成型制品。另外,这些共聚物可用于板材(片材)、成型或挤拉制品、薄膜、管材、纤维等的制造。该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可以与适宜的高分子及其助剂混合在一起,例如弹性体、增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其他树脂(如ABS、PC、PPO、PA等)、无机填料、阻燃剂、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等。也可以在最后加入发泡剂形成发泡材料。此外,该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还可用作相容剂,用于改善苯乙烯类聚合物及极性聚合物共混物的相界面及相形态, 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列实例仅仅是为了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其中,实施例1—8对应于方案一;实施例9—16对应于方案二。
实施例1:
1)将10千克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37.5千克苯乙烯、7.5千克马来酸酐、0.3千克过氧化二苯甲酰(BPO)、20千克丁酮混合均匀后连续加入到第一反应釜中,在130℃下反应,将第一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40%;
2)将37.5千克苯乙烯、7.5千克马来酸酐、0.3千克BPO、20千克丁酮和25.6千克苯胺混合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150℃下反应,并将第二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70%;
3)将17.1千克苯胺和第二反应釜流出物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230℃,排气口真空度0.02MPa,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经挤出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组成与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将步骤1)中的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加入量降低为1千克,苯乙烯加入量提高为68.6千克,马来酸酐加入量降低为0.7千克,BPO用量提高为0.42千克,丁酮用量提高为28千克,将步骤2)中的苯乙烯加入量降低为29.4千克,马来酸酐加入量降低为0.3千克,BPO用量降低为0.18千克,丁酮用量降低为12千克,苯胺加入量降低为0,将步骤3)苯胺加入量降低为5.7千克,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但不加入BPO,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但不加入丁酮,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将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提高到300℃,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将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的平均停留时间缩短为1分钟,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7:
1)将20千克溶聚丁苯胶、17.5千克苯乙烯、21千克丙烯腈、10.5千克马来酸酐、7千克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0.42千克偶氮二异丁腈(AIBN)、28千克乙苯混合均匀后连续加入到第一反应釜中,在70℃下反应,将第一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60%;
2)将7.5千克苯乙烯、9千克丙烯腈、4.5千克马来酸酐、3千克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0.18千克AIBN、12千克乙苯和1.2千克对氯苯胺混合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90℃下反应,并将第二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80%;
3)将0.78千克对氯苯胺和第二反应釜流出物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150℃,排气口真空度0.01MPa,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经挤出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组成与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8:
1)将5千克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17.5千克苯乙烯、5千克丙烯腈、12.5千克马来酸酐、12.5千克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0.3千克AIBN、20千克乙苯混合均匀后连续加入到第一反应釜中,在130℃下反应,将第一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40%;
2)将17.5千克苯乙烯、5千克丙烯腈、12.5千克马来酸酐、12.5千克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0.3千克AIBN、20千克乙苯和2千克对氯苯胺混合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150℃下反应,并将第二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45%;
3)将1.3千克对氯苯胺和第二反应釜流出物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230℃,排气口真空度0.02MPa,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经挤出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组成与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9:
1)将10千克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37.5千克苯乙烯、7.5千克马来酸酐、0.3千克过氧化二苯甲酰(BPO)、20千克丁酮混合均匀后连续加入到第一反应釜中,在130℃下反应,将第一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60%;
2)将22.5千克苯乙烯、4.5千克马来酸酐、0.18千克BPO、12千克丁酮和25.6千克苯胺混合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150℃下反应,并将第二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75%;
3)将15千克苯乙烯、3千克马来酸酐、0.12千克BPO、8千克丁酮和12.8 千克苯胺混合后与第二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三反应釜,在150℃下反应,并将第三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85%;
4)将4.3千克苯胺和第三反应釜流出物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230℃,排气口真空度0.02MPa,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经挤出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组成与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将步骤1)中的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加入量降低为1千克,苯乙烯加入量提高为68.6千克,马来酸酐加入量降低为0.7千克,BPO用量提高为0.42千克,丁酮用量提高为28千克,将步骤2)中的苯乙烯加入量降低为19.6千克,马来酸酐加入量降低为0.2千克,BPO用量降低为0.12千克,丁酮用量降低为8千克,苯胺加入量降低为0,将步骤3)中的苯乙烯加入量降低为9.8千克,马来酸酐加入量降低为0.1千克,BPO用量降低为0.06千克,丁酮用量降低为4千克,苯胺用量降低为4千克,将步骤4)中的苯胺加入量降低为1.7千克,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9,但不加入BPO,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9,但不加入丁酮,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9,将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提高到300℃,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9,将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的平均停留时间缩短为1分钟,数据和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5:
1)将20千克溶聚丁苯胶、17.5千克苯乙烯、21千克丙烯腈、10.5千克马来酸酐、7千克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0.42千克偶氮二异丁腈(AIBN)、28千克乙苯混合均匀后连续加入到第一反应釜中,在70℃下反应,将第一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40%;
2)将5千克苯乙烯、6千克丙烯腈、3千克马来酸酐、2千克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0.12千克AIBN、8千克乙苯和1.2千克对氯苯胺混合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90℃下反应,并将第二反应釜的出口转 化率控制在60%;
3)将2.5千克苯乙烯、3千克丙烯腈、1.5千克马来酸酐、1千克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0.06千克AIBN、4千克乙苯和0.6千克对氯苯胺混合后与第二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三反应釜,在90℃下反应,并将第三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70%;
4)将0.18千克对氯苯胺和第三反应釜流出物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150℃,排气口真空度0.01MPa,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经挤出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组成与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6:
1)将5千克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17.5千克苯乙烯、5千克丙烯腈、12.5千克马来酸酐、12.5千克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0.3千克AIBN、20千克乙苯混合均匀后连续加入到第一反应釜中,在130℃下反应,将第一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40%;
2)将14千克苯乙烯、4千克丙烯腈、10千克马来酸酐、10千克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0.24千克AIBN、16千克乙苯和2千克对氯苯胺混合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150℃下反应,并将第二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45%;
3)将3.5千克苯乙烯、1千克丙烯腈、2.5千克马来酸酐、2.5千克N-对氯苯基马来酰亚胺、0.06千克AIBN、4千克乙苯和1千克对氯苯胺混合后与第二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三反应釜,在150℃下反应,并将第三反应釜的出口转化率控制在50%;
4)将0.3千克对氯苯胺和第三反应釜流出物混合物一起加入到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230℃,排气口真空度0.02MPa,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经挤出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组成与性能记录在表1中。
以上各实施例制得的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的组成与性能列于表1。
共聚组合物中,苯乙烯单体单元(A)、丙烯腈单体单元(B)和弹性体(D)的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单元和弹性体单元的特征谱而得到,再通过质量衡算即可得到烯属二元酸衍生物单体单元(C)的含量。
玻璃化温度(Tg)是用差示量热计测定的,升温速度为20℃/min。
共聚组合物的热稳定性可以采用热失重的方法测定,在氮气气氛下,以20℃/min的速度逐渐升温,并连续记录试样的质量下降。并以下列数据作为指示参数:
1)TGA热损失,在氮气下加热50-300℃试样质量损失的百分比;
2)稳定的极限温度(TLS),相应于TGA损失5%的温度。
共聚组合物的冲击性能按照GBT1843/80进行测定。
表1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的组成与性能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232242200041
*括号中的三个数依次表示烯属二元酸衍生物中式(1)、式(2)和式(3)结构所占的摩尔百分比。

Claims (9)

1.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共聚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含:
(A)弹性体                1-20%
(B)乙烯基芳香族单体      25-98%
(C)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    0-30%
(D)烯属二元酸衍生物单体1-50%,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所说的弹性体为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溶聚丁苯胶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和对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为丙烯腈及其衍生物;所说的烯属二元酸衍生物单体为马来酸酐、N-取代马来酰胺酸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二种,其中N-取代马来酰胺酸的结构式如式(1),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马来酸酐的结构式如式(3),
Figure FSB00000423453300011
式(1)                          式(2)                         式(3)
式(1)和式(2)中的R代表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反应釜和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串联组合连续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弹性体总量100%的弹性体、占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50-70%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占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占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占引发剂总量50-70%的引发剂和占溶剂总量50-70%的溶剂配成溶液后连续加入第一反应釜,在70-13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0-60%后流出第一反应釜;所说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是马来酸酐,或是马来酸酐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混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说的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1-20%、25-98%、0-30%和1-50%;以重量百分比计,引发剂和溶剂的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0-0.6%和0-40%;
2)将剩余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剩余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剩余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剩余的引发剂、剩余的溶剂和占胺总量0-60%的胺配成溶液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90-15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5-80%后流出第二反应釜;其中,胺总量与马来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0.1-6;
3)将剩余的胺与第二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到平均停留时间为1-10分钟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50-300℃下反应,再经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体为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溶聚丁苯胶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和对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为丙烯腈;所说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马来酸酐的结构式如式(3)
Figure FSB00000423453300021
式(2)                           式(3)
式(2)中的R代表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的至少一种;或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2-甲基丁腈)和偶氮二(4-氰戊酸)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剂为甲苯、乙苯、丙酮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胺是通式为R-NH2的脂肪胺、芳香胺,其中R代表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反应釜和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串联组合连续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弹性体总量100%的弹性体、占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50-70%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占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占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50-70%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占引发剂总量50-70%的引发剂和占溶剂总量50-70%的溶剂配成溶液后连续加入第一反应釜,在70-13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0-60%后流出第一反应釜;所说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是马来酸酐,或是马来酸酐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混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说的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1-20%、25-98%、0-30%和1-50%;以重量百分比计,引发剂和溶剂的总量分别为弹性体总量、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和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之和的0-0.6%和0-40%;
2)将占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总量20-40%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占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总量20-40%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占烯属五元环类单体总量20-40%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占引发剂总量20-40%的引发剂、占溶剂总量20-40%的溶剂和占胺总量0-60%的胺配成溶液后与第一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二反应釜,在90-15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45-75%后流出第二反应釜;其中,胺总量与马来酸酐总量的摩尔比为0.1-6;
3)将剩余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剩余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剩余的烯属五元环类单体、剩余的引发剂、剩余的溶剂和占胺总量30-70%的胺配成溶液后与第二反应釜的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第三反应釜,在90-150℃下进行反应,当转化率达50-85%后流出第三反应釜;
4)将剩余的胺与第三反应釜流出物一起连续加入到平均停留时间为1-10分钟的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在150-300℃下反应,再经脱挥,得到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体为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溶聚丁苯胶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和对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烯属不饱和腈类单体为丙烯腈;所说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2),马来酸酐的结构式如式(3)
Figure FSB00000423453300041
式(2)                                   式(3)
式(2)中的R代表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的至少一种;或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2-甲基丁腈)和偶氮二(4-氰戊酸)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耐热抗冲共聚组合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剂为甲苯、乙苯、丙酮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胺是通式为R-NH2的脂肪胺、芳香胺,其中R代表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环烷基、芳基和含有1至18个碳原子的杂环基团环上可用含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取代。
CN2008101203474A 2008-08-22 2008-08-22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7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03474A CN101367902B (zh) 2008-08-22 2008-08-22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03474A CN101367902B (zh) 2008-08-22 2008-08-22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7902A CN101367902A (zh) 2009-02-18
CN101367902B true CN101367902B (zh) 2011-06-08

Family

ID=40411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034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7902B (zh) 2008-08-22 2008-08-22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7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4306B (zh) * 2019-10-28 2022-07-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交联结构的微球状离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7902A (zh) 2009-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0767B (zh) 透明的橡胶改性的苯乙烯树脂以及通过连续的本体聚合制备它的方法
JP3151481B2 (ja) ゴム変性共重合樹脂の製法およびゴム変性共重合樹脂組成物
US20150252134A1 (en) Swell index of hips using additives
EP3262088B1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heat resistance copolymers
CN101367902B (zh) 高耐热的抗冲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US6492467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BS polymeric blends
KR101432597B1 (ko) 내열성과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제조방법
KR100893873B1 (ko) 내열 특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공중합 수지의 연속 제조방법
CN101153066A (zh) 耐热性和相容性可调的共聚组合物及其连续制备方法
KR100604087B1 (ko) 고유동, 고광택 고무 변성 스티렌계 수지의 연속 제조방법
KR100751022B1 (ko) 초고광택 고무 변성 스티렌계 수지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KR100751020B1 (ko) 내열특성과 표면광택도 및 실용충격강도가 우수한 고충격폴리스티렌 수지의 연속 제조방법
TWI242577B (en)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system resin composition
TWI732307B (zh) 亞乙烯基取代之芳族單體及環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CN101125948A (zh) 耐热性和相容性可调的共聚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S62138510A (ja) 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0763954B1 (ko) 내화학특성이 우수한 고충격 폴리스티렌 수지의 연속 제조방법
KR100587648B1 (ko) 표면광택도 및 실용충격강도가 우수한 고충격 폴리스티렌수지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EP0457275B1 (en) Shock-resistant vinyl-aromatic graft copolymer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KR20050030004A (ko) 초고충격 고무변성 스티렌계 수지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JP3484694B2 (ja) ゴム変性共重合樹脂組成物
GB2311531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tyrene based polymer and molde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polymer
JPH058724B2 (zh)
KR100573440B1 (ko) 고광택, 고충격 고무변성 스티렌계 수지의 연속 제조방법
JPS62101612A (ja) 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