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9211A - 定影装置及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9211A
CN101359211A CN200810134760.6A CN200810134760A CN101359211A CN 101359211 A CN101359211 A CN 101359211A CN 200810134760 A CN200810134760 A CN 200810134760A CN 101359211 A CN101359211 A CN 101359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c fixing
lubricant
fixing band
fixing device
insid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47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濑久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5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09Pressure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及一种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定影装置包括:能够转动的加热辊,其包括热源;以及加压部件,其包括与所述加热辊呈压力接触并与所述加热辊一起转动的环形定影带,其中,所述加压部件进一步包括: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定影带使其抵靠加热辊,而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热辊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刮擦构件以便与所述定影带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润滑剂。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2007年7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98671为基础,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的公开内容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向图像形成部件用电子照相法形成在记录纸上的墨粉图像加热和加压,并永久性地将墨粉图像固定在记录纸上。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被引入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复合设备等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定影装置,一种用热辊实施的方法(也称为热定影辊法)被用于诸如从低速设备到高速设备、从单色设备到彩色设备等各种设备中。在通过加热辊法实施的定影装置中,载有未定影墨粉图像的转印构件被夹持住,以便由定影夹持部传送,所述定影夹持部包括维持在预定温度的加热辊以及具有弹性外层以与加热辊压力接触的加压辊,使得所述载有未定影墨粉图像的转印构件在传送过程中能够被定影夹持部加热和加压。
近来,本领域中对色彩处理和高速操作有强烈需求。为了有效地加热载于转印构件上的墨粉图像,往往增大用于定影的夹持部。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加热辊法实施的上述定影装置中,增大两个辊的直径,或者增大两个辊之间的压力使得辊的表面产生很大程度变形,籍此能够增大所述夹持部。但是,这样的设计往往需要大尺寸的定影装置,并容易迅速使辊劣化,导致设备设计不能满足需要。
近年来,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最近已使用一种通过定影带法实施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由辊驱动的环形定影带以及安装在该环形定影带内表面上的加压垫,籍此加压垫推压定影带使其抵靠加热辊。在通过定影带法实施的定影装置中,能够在比较宽的范围内设定夹持部。
在通过定影带法实施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定影带受加压构件的作用而与加热辊压力接触,所以如果定影带内表面和加压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大,则往往会使转印构件的传送不规则,导致定影错位或使转印构件产生折痕。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95,664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加热辊和定影带,在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上具有加压构件,其中,润滑剂供给部件将润滑剂涂在定影带的内表面上,使得摩擦力减小,此为所述专利申请的目的。
但是,长时间持续使用定影装置会使所涂的润滑剂转移到定影带的边缘上,且所述润滑剂会进一步转移到定影带的外表面上,然后,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润滑剂会附着在记录纸上或进入图像形成设备。此外,由于润滑剂转移到定影带的外表面上,所以可用润滑剂变少,因此并未达到作为所述专利申请的最初目的所设计的低摩擦运转。
此外,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57,968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防漏油构件,所述构件由槽形成,设置于定影带导引构件的外表面上以支撑定影带的边缘,或者设置于定影带的内表面上。此外,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91,744公开了一种定影带,其包括设置于定影带内表面上的排斥剂涂敷部件以排斥润滑剂。
但是,在No.2002-357,968和No.2004-191,744中所教示的定影带不足以作为防止油类转移到定影带边缘上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其中,润滑剂被涂在定影带的内表面上,使得驱动扭矩减小,并防止所述润滑剂转移到定影带的外表面上。
此目的通过以下描述的发明来实现。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能够转动的加热辊,其包括热源;以及
加压部件,其包括与所述加热辊呈压力接触并与所述加热辊一起转动的环形定影带,
其中,所述加压部件进一步包括:
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所述定影带使其抵靠所述加热辊,而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热辊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
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刮擦构件以便与所述定影带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所述润滑剂。
(2)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能够转动的加热部件,其包括热源和环形定影带;以及
加压辊,其与所述加热部件呈压力接触,并与所述加热部件一起转动,
其中,所述加热部件进一步包括:
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夹持部;
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定影带的所述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刮擦构件以便与所述定影带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所述润滑剂。
(3)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能够转动的加热部件,其包括热源和第一环形定影带;以及
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加热部件呈压力接触以形成夹持部,并具有第二环形定影带以与所述加热部件一起转动,
其中,所述加热部件进一步包括:
第一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所述第一定影带使其抵靠所述加压部件,而在所述第一定影带和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
第一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第一定影带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加压部件进一步包括:
第二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二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使其抵靠所述加热部件,而在所述第二定影带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
第二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的所述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具有刮擦构件以便与至少所述第一定影带和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中的一个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所述润滑剂。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前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图2是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8的截面图;
图3是加热辊81和定影带单元80以及它们的相关部件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定影装置8的立体图;
图5(a)示出以定影带的截面图的视角观察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及其相关部件;
图5(b)是图5(a)的放大视图;
图6示出润滑剂去除部件88和定影带8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7(a)和7(b)是说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8的视图,其中,图7(a)为其立体图,图7(b)以放大图的方式示出以定影带82的截面图的视角观察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及其相关部件;
图8是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8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是再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8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是当前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A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设备A被称为串联式多色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部件A1、扫描部件1、操作显示部件2以及自动送稿装置D。
图像形成部件A1包括:图像生成部件4Y(其用于各图像的黄色部分)、4M(其用于各图像的品红色部分)、4C(其用于各图像的青色部分)、以及4K(其用于各图像的黑色部分);图像写入部件3(省略了用于M、C和K的附图标记);中间转印带42;进纸盒5;纸张进给传送部件6;弹纸部件7;定影装置8;以及双面传送通道9。定影装置8将在稍后详述。
每个图像生成部件4(4Y、4M、4C以及4K)都具有各自的显影部件,所述显影部件使用双组分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分别包括载体以及黄色的、品红色的、青色的和黑色的墨粉颗粒中的一种。
自动送稿部件D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A上。放置在自动送稿部件D的压板上的原始文稿沿着箭头方向送进,籍此,载于单面或双面上的图像被扫描部件1的光学系统读取,此后,图像被发送到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1A。
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1A光电转换的模拟信号在存储控制部件中进行与模拟处理、模/数(A/D)转换、黑点校正、图像压缩等相关的处理之后,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被发送到图像写入部件3。
在图像写入部件3中,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射线被放射到光导鼓41(省略了用于M、C和K的附图标记)上,以便产生潜像。图像生成部件4执行充电、曝光、显影、图像转印、纸张分离、鼓清洁等多个处理过程。由各图像生成部件4产生的每种颜色的相应的墨粉图像由相应的初次转印部件转印到正转动的中间转印带42上,籍此每种颜色的图像都被叠印在中间转印带42上以形成全色图像。
中间转印带42上的全色墨粉图像被成对的二次转印辊43转印到由纸张进给传送部件6从进纸盒5传送来的记录纸S上。载有转印后的全色墨粉图像的记录纸S由定影装置8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变为定影图像,然后,记录纸S经由弹纸部件7被弹到设备外部,并存放在纸盘15上。
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当在记录纸S的第一面(即正面)上形成了图像并用定影装置8定影之后,记录纸S被传送到双面传送通道9,籍此,记录纸S由切换复位通道“sb”翻面并返回到图像生成部件4,然后,在第二面(即反面)上形成图像。然后,两面都载有图像的记录纸S经由成对的弹纸辊7被弹到设备外部,并存放载纸盘15上。
【定影装置】
以下将详细描述使用本发明的定影带的定影装置8的主体结构。图2是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8的截面图。图3是用作加热部件的加热辊81和用作加压部件的定影带单元80的放大截面图。附图标记88表示稍后将详细描述的润滑剂去除部件。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8中,由加热辊81(有时被称为定影辊)和定影带82形成的定影夹持部N夹住并加热记录纸S,以便将墨粉图像永久性地定影在记录纸S上,所述加热辊81由热源加热。
如图2所示,加热辊81由以下部分组成:圆筒形的金属芯81A,其由铝或铁形成,以卤素灯H作为热源;弹性层81B,其由耐热的硅橡胶形成以覆盖圆筒形的金属芯81A;以及纸张分离层81C,其由诸如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FA)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含氟树脂形成并覆盖弹性层81B。
外部加热部件842、清洁部件843、纸张分离爪844以及未图示出的温度传感器都设置于加热辊81的外表面上。
环形定影带82由聚酰亚胺基底和纸张分离层形成,所述聚酰亚胺基底的厚度为大约100μm,所述纸张分离层的厚度为大约25μm,并且由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PFA)或聚四氟乙烯(PTFE)形成以覆盖所述基底的表面。
定影带82环绕邻近纸张S的进入区域的辊83、邻近纸张S的退出区域的辊84以及辊85以将定影带张紧,并与加热辊81的外表面形成压力接触。
纸张分离爪845与定影带82上绕辊84附连处的外表面形成压力接触所述辊84邻近纸张S的退出区域,因此分离爪845容许纸张S从定影带82上分离。在图4中,被称为导向辊的辊85包括轴85s,所述轴85s的一端能够下倾使得辊85起弯曲运动校正部件的作用,籍此校正沿着跨定影带82的宽度的方向所产生的不良的弯曲。
返回图2,能够竖向移动的提升部件846支撑包括定影带82、辊83、辊84以及辊85的定影带单元80,使得提升部件846推压定影带82和加压构件86使其抵靠加热辊81。
图3中所示、从定影带82内部压靠定影带82的加压构件86由滑靠着定影带82内表面的润滑纸865、加压垫861、支撑加压垫861的支撑构件862、推动支撑构件862的压缩线圈弹簧863以及容纳上述各构件的保持件864所构成。位于辊83和辊84之间的加压垫861推压定影带82的内表面,使得定影带82与加热辊81的外表面形成压力接触。加压垫861由耐热树脂形成,诸如覆有由厚度为100-200μm的聚四氟乙烯(PTFE)形成的润滑纸865的、日本工业标准(JISA)硬度为10°的硅橡胶等。保持件864由耐热树脂形成。
定影带82的内表面的边缘覆有含氟树脂层。用含氟树脂层覆盖所述表面会使润滑剂的润湿特性降低,使得很少产生润滑剂油膜。即,减少了将在润滑剂去除构件上穿过的润滑剂,因此显著防止了润滑剂泄漏,这在稍后将详述。
相应于定影带82的转动方向,在加压构件86的上游,在定影带82的内部区域处安装有润滑剂供给构件87。润滑剂供给构件87由润滑剂涂布构件871、润滑剂储存部件872等构成。
润滑剂涂布构件871由例如无纺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形成。诸如毛毡等发泡材料被封套在由无纺布形成的袋中,使得形成润滑剂储存部件872。润滑剂预先注入于润滑剂涂布构件871以及润滑剂储存部件872中。润滑剂储存部件872储存润滑剂并将润滑剂供应到润滑剂涂布构件871。能够使用粘度为300cs的二甲基硅油或者诸如粘度为400cs的甲基苯基硅油等硅油作为润滑剂。
在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的定影装置8上,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辊81由包括在其中的卤素加热器H加热,并由马达M1顺时针驱动。此外,加压垫861通过支撑构件862由压缩弹簧863驱动,因此加压垫861推动定影带82使其抵靠加热辊81。
因此,如图3所示,由于由马达M1驱动的加热辊81的顺时针转动而使得定影带82逆时针转动,籍此,定影带82受产生于加压垫861和加热辊81之间产生的压力作用而弹性弯曲。即,在定影带单元80和加热辊81之间形成大面积的定影夹持部N,使得载于被传送纸张S上的未定影墨粉在所述定影夹持部N处被加热并定影。
位于所述夹持部出口处的辊84由马达M2驱动,并转动定影带82。辊83和辊85依次由定影带82的转动所驱动。
现在将详细描述定影带单元80的定位方向,即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越过记录纸S的宽度的定位方向。
当定影带82的宽度为W1、润滑剂涂布构件871的宽度为W2、加压垫861的宽度为W3并且辊83和辊85的宽度(即与定影带82的接触宽度)为W4时,在当前实施例中设定以下关系表达式。
W1-α>W2,
W1-α>W3,
W1-α>W4,
W2>W3,
在此,符号α是在越过定影带82的宽度的方向上的弯曲区域(所述区域为弯曲运动控制部件(即辊85)的受控区域)。
由于上述设定关系,各构件(即润滑剂涂布构件871、加压垫861以及辊83至辊85)与定影带82相接触的表面变得比定影带82的宽度更窄。因此,任何移动到定影带82的内表面的两端表面的润滑油都不会与所述各构件接触。
【润滑剂去除构件】
现将参考图4和图5详细描述定影带82和润滑剂去除部件88之间的位置关系。图5(a)示出以定影带的截面图的视角观察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及其相邻区域。图5(b)是图5(a)的放大视图。
在图4中,由刮擦构件881和容器882构成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安装在定影带82的两个边缘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去除存在于定影带82的边缘上的多余润滑剂“so”。在图5(a)和图5(b)中,符号82s代表定影带82的外表面,符号82i代表定影带82的内表面,符号82e代表定影带82的边缘,且符号82c代表边缘82e的内表面边角。润滑剂去除部件88具有刮擦条881和容器882,所述刮擦条881用作与定影带82的边角82c形成接触并刮擦掉多余润滑剂“so”的刮擦构件,所述容器882储存被去除的多余润滑剂“so”。刮擦条881以0.8mm-3mm的直径由例如不锈钢或铜等构成的圆形(即圆柱形的)金属条或者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等构成的圆形树脂条形成。由于圆形条具有更高的粘性吸附能力,所以其去除多余润滑剂“so”的能力更强。
由于在结构中引入了与定影带的内表面边角形成接触并去除任何多余润滑剂的润滑剂去除部件,所以能够获得一种定影装置,在该定影装置中,能防止润滑剂转移到定影带的外表面上。
另外,刮擦条881并不局限于圆柱形的圆形条,也可由挠性的刮板形成以作为刮擦构件。宽而且比较硬的刮板刮擦定影带的内表面边角会使定影带受到轻微的损坏,但刮擦能力会因此提高。挠性的刮板由厚度为50μm-200μm的聚酰亚胺(PI)板或者厚度为50μm-100μm带有含氟涂层的不锈钢板形成。
此外,如果用固定构件执行弯曲运动控制,则因为定影带不容易振动,所以刮擦构件881也可以是固定构件。另一方面,如果定影构件易于由于弯曲运动控制而振动,则可以在刮擦构件881的基部处安装诸如弹簧等弹性构件,使得由于向定影带82迫压的弹性力而能够控制接触压力的变化。相应地,在定影带82的内表面边角处的弹性变形减小,使得持续而稳定地实现了刮擦掉润滑剂的稳定的能力。再进一步,在当前实施例中,弯曲运动控制部件具有探针,以便与定影带82的内表面边角相接触,所述探针检测定影带82的弯曲运动。基于检测信号,在当前实施例的结构中使导向辊85的轴85s下倾,籍此,能够校正定影带82的弯曲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刮擦构件881中的一个能够既用作探针以接触定影带82的内表面边角又用作弯曲运动控制器。这种结构将减少机械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图6示出润滑剂去除部件88和定影带8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刮擦构件881以角度θ与定影带82的内表面边角形成接触,该角度θ优选60°-85°,以便有效去除在端部上邻近定影带82的内表面边角82c处存在的多余润滑剂“so”。所述多余的润滑剂“so”在粘性吸附特性作用下被去除,并受重力而流下刮擦构件881的表面以滴落到容器882中。
此外,在图6中,由于刮擦构件881具有能够沿着箭头方向“b”移动的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未图示出),所以能够转移刮擦构件881上与定影带82的接触点,籍此,能防止由于在特定点上持续刮擦而产生的磨损,并且刮擦构件881会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另一个实施例1】
图7(a)和7(b)是说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8的视图,其中,图7(a)为其立体图,且图7(b)示出以定影带82的放大截面图的视角观察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及其相邻区域的细节。在图7(a)和7(b)中示出的定影装置8中,由润滑剂去除部件88去除的多余润滑剂“so”再循环到润滑剂供给构件87,使得润滑剂“so”被再次使用。图7(a)和7(b)中与图2-6中功能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不再赘述。
图7(b)中的润滑剂去除部件88具有导引构件883。刮擦构件881安装成沿着重力方向朝着定影带82的内侧向下倾斜,因此,被刮擦的润滑剂“so”会沿着刮擦构件881朝着定影带82的内表面转移。
所述润滑剂“so”通过导引构件883返回到润滑剂供给构件87,然后,润滑剂“so”从润滑剂供给构件87被供应到定影带82的内表面,以便被重新再利用,其中,所述润滑剂供给构件87安装在下游更远处并且用作润滑剂供应源,所述导引构件883沿润滑剂移动方向连接到下游部件。
导引构件883由诸如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硅橡胶等多孔材料形成,使得润滑剂通过毛细作用而易于移动。当刮擦构件881和润滑剂供给构件87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小时,这样的结构更有效,但是当刮擦构件881和润滑剂供给构件87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大时,润滑剂由于重力而易于移动,因此导引构件883能够是具有槽以利于润滑剂流动的导引构件。
在上述结构中,被刮擦构件881刮擦掉的润滑剂返回到润滑剂供给构件87,这使得润滑剂消耗降低,所以可减少预先注入到润滑剂供给构件87中的润滑剂的量,或者,有些相同的润滑剂能够用更长的时间。
【另一实施例2】
另外,在图2-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定影带被用于加压部件中。但是,图9所示的结构也可被用于定影装置,其中,加热部件包括:加热辊101、定影带82、辊83、用以压靠定影带82内表面的加压部件86以及上加压辊102,并且,加压部件包括加压辊103。润滑剂去除部件88安装成与定影带82的边角形成接触。此外,不必总是使用上加压辊102。
【另一实施例3】
图8是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8的示意性截面图。所述定影装置8包括有加压部件80和包括热源的加热部件81,两个部件80和81都具有分开的定影带82。加压构件86、润滑剂供给构件87、润滑剂去除部件88的刮擦构件881以及导引构件883都安装在相应的定影带81和82附近。图8中与图2-7中功能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不再赘述。
在图8中所示定影装置中,润滑剂刮擦构件881与定影带82的内表面边角形成接触,所以在两个定影带上,应用于每个定影带82的内表面上的润滑剂都不会转移到定影带82的外表面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采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中,润滑剂被涂敷于定影带的内表面上使得能够减小驱动扭矩,并能够防止所述润滑剂转移到定影带的外表面上。

Claims (18)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能够转动的加热辊,其包括热源;以及
加压部件,其包括与所述加热辊呈压力接触并与所述加热辊一起转动的环形定影带,
其中,所述加压部件进一步包括:
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所述定影带使其抵靠近述加热辊,而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热辊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
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刮擦构件,以便与所述定影带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所述润滑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刮擦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边缘的内表面边角形成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刮擦构件包括圆形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导引构件,以便使所述被去除的润滑剂返回到用作润滑剂供应源的所述润滑剂供给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能够转移所述刮擦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接触点。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件,其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纸上。
7.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能够转动的加热部件,其包括热源和环形定影带;以及
加压辊,其与所述加热部件呈压力接触,并与所述加热部件一起转动,
其中,所述加热部件进一步包括:
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夹持部;
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定影带的所述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刮擦构件,以便与所述定影带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所述润滑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刮擦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边缘的内表面边角形成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刮擦构件包括圆形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导引构件,以便使所述被去除的润滑剂返回到用作润滑剂供应源的所述润滑剂供给构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能够转移所述刮擦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接触点。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件,其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以及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纸上。
13.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能够转动的加热部件,其包括热源和第一环形定影带;以及
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加热部件呈压力接触以形成夹持部,并具有第二环形定影带以与所述加热部件一起转动,
其中,所述加热部件进一步包括:
第一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所述第一定影带使其抵靠所述加压部件,而在所述第一定影带和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
第一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第一定影带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加压部件进一步包括:
第二加压构件,其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的内表面形成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二定影带的两个边缘内,以便通过推压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使其抵靠所述加热部件,而在所述第二定影带和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
第二润滑剂供给构件,其将润滑剂供应到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的所述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润滑剂去除部件,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具有刮擦构件,以便与至少所述第一定影带和所述第二环形定影带中的一个的边缘形成接触以去除所述润滑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刮擦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边缘的内表面边角形成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刮擦构件包括圆形条。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导引构件,以便使所述被去除的润滑剂返回到用作润滑剂供应源的所述润滑剂供给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去除部件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能够转移所述刮擦构件与所述定影带的接触点。
1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件,其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以及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纸上。
CN200810134760.6A 2007-07-31 2008-07-29 定影装置及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Pending CN1013592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8671A JP2009036812A (ja) 2007-07-31 2007-07-31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8671 2007-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211A true CN101359211A (zh) 2009-02-04

Family

ID=4033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4760.6A Pending CN101359211A (zh) 2007-07-31 2008-07-29 定影装置及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35034A1 (zh)
JP (1) JP2009036812A (zh)
CN (1) CN10135921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144A (zh) * 2009-07-10 2011-01-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957581A (zh) * 2009-07-10 2011-01-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7272384A (zh) * 2016-04-08 2017-10-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8082B2 (ja) * 2008-04-09 2010-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方式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908B2 (ja) * 2008-06-16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8178B2 (ja) * 2009-03-13 2013-06-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3464B2 (ja) * 2009-03-19 2011-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22823B2 (ja) * 2009-07-28 201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画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011059590A (ja) * 2009-09-14 2011-03-24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5970B2 (ja) * 2011-04-05 2014-08-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2177997B1 (ko) * 2014-01-10 2020-11-12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정착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6061925A (ja) * 2014-09-17 2016-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19040B2 (en) * 2016-09-21 2020-07-21 Konica Minolta, Inc. Fixing device containing heating member, nip area member, fixing belt, pressing member, and protrus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25515B2 (en) * 2017-02-24 2020-04-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ser including endless belt and pressure roller having porous layer impregnated with lubricating agent
JP7206620B2 (ja) * 2018-04-19 2023-0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42512B2 (ja) * 2019-08-13 2023-09-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液体塗布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83525B2 (ja) 2020-06-24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22071366A (ja) * 2020-10-28 2022-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6830B2 (ja) * 1997-04-11 2004-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4994626B2 (ja) * 2005-09-13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144A (zh) * 2009-07-10 2011-01-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957581A (zh) * 2009-07-10 2011-01-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950144B (zh) * 2009-07-10 2012-08-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957581B (zh) * 2009-07-10 2012-11-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7272384A (zh) * 2016-04-08 2017-10-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35034A1 (en) 2009-02-05
JP2009036812A (ja) 200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211A (zh) 定影装置及使用此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JP479346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112022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ixing method capable of stably applying oil for fixing without adhering oil to sheet
US834614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circulating and applying oil for fixing
US802762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mechanism for stably applying oil for fixing
CN1932684B (zh) 图像加热装置
US20070048035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4492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92034A (zh) 成像设备
CN101846947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69684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468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0271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CN10152678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917070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4049503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5810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04422A (zh)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6862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244151B2 (en) Belt clea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07354B2 (ja) 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3718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2653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3386B2 (ja) 加熱装置
JP5044277B2 (ja) 加圧接触装置、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