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684B - 图像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2684B
CN1932684B CN200610099771.6A CN200610099771A CN1932684B CN 1932684 B CN1932684 B CN 1932684B CN 200610099771 A CN200610099771 A CN 200610099771A CN 1932684 B CN1932684 B CN 1932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and
photographic fixing
fixing
lubric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997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2684A (zh
Inventor
龟田诚一郎
茂木润一
筑后阳一
细井慎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32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2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6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09Pressure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93Release agent handling devices

Abstract

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在夹持部处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可旋转加热元件;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相协作以形成所述夹持部的环形带;用于在夹持部处按压所述带的施压垫;以及用于将润滑剂施加于所述带的内表面上的润滑剂施加元件,其中在所述带处于从一个所述图像加热装置能进行图像加热操作的位置处缩回的位置时所述润滑剂施加元件远离所述带。

Description

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对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作为图像加热装置的例子,能够列举出:用于对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用来通过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图像来增加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图像的光泽度的装置等等。图像加热装置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背景技术
已经设计了所谓的带基定影装置,也就是使用定影辊和施压带的定影装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61-132972和11-194642)。
带基定影装置通过其定影辊和施压带形成了一个定影夹持部(fixation nip)。因此,其所提供的定影夹持部的宽度(就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而言的尺寸)比由使用定影辊和压辊的定影装置所提供的定影夹持部的宽度更大。因而,与常规的定影装置(也就是使用压辊而不是施压带的定影装置)相比,带基定影装置可以在成像速度方面改进成像装置。
带基定影装置(比如上述那种)被构造为使得压力在其定影夹持部中由其施压垫施加于其施压带。因此,为了降低施压垫和施压带之间的摩擦阻力,不仅施压垫覆盖有一片低摩擦树脂片材,而且施压带的内表面(就施压带环而言)也由润滑剂施加元件涂覆有润滑剂。
当带基定影装置(比如上述那种)处于备用状态时,要保持其施压带与定影辊相分离以防止成像装置产生有缺陷的图像。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带基定影装置的情况下,即使定影装置处于备用状态时,其润滑剂施加元件仍然与其施压带相接触。因而,在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的时间很长时,有时会发生不能令人满意地施加润滑剂的问题、润滑剂施加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和/或类似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装置,该装置的带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被稳定地涂覆润滑剂。
在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定影带单元73的外部透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处于第一状态。
图4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处于第二状态。
图4C是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不同地构造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处于第二状态。
图5是施压机构的透视图。
图6A是施压机构的侧视图,示出了其在定影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状态。
图6B是施压机构的侧视图,示出了其在定影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状态。
图7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处于第一状态。
图7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处于第二状态。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成像部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本发明的下述优选实施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顺便说一下,尽管本发明的下述优选实施例是本发明最优选实施例的例子,但是它们并不是要在装置结构方面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换言之,本发明不仅与下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用于带基定影装置的结构布置相兼容,而且与除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布置之外的用于带基定影装置的各种已知结构布置相兼容。
[实施例1]
(1)成像装置的例子
图8是根据本发明装备有作为定影装置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图9是图8所示成像装置的成像部的放大视图。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采用电子照相工艺。它是具有多个光学扫描装置和四个串联布置的滚筒的彩色打印机。
该打印机设有布置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00的顶部中的图像读取器2000。图像读取器2000读取原稿(彩色图像);其对彩色原稿的光学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形成彩色原稿的复印件所必须的信息。更具体地,其借助于比如CCD之类的光电变换器将彩色原稿的光学图像分离成多个单色图像。由附图标记300所标识的是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其自动地将原稿供给到图像读取器2000的原稿放置玻璃板2001上,或者供给到通过将压力施加于原稿上而将原稿平整地放置在其上的原稿放置玻璃板。
由附图标记Pa、Pb、Pc和Pd所标识的是四个成像部,它们分别形成四个单色图像,也就是品红、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单色图像。
参照图9,在成像部Pa、Pb、Pc和Pd中,分别布置有以附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在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的圆周表面附近,在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从上游到下游分别布置有充电设备102a、102b、102c和102d、显影装置103a、103b、103c和103d以及清洁器104a、104b、104c和104d。
在感光鼓101下面布置有转印设备105。转印设备105具有转印带106以及转印充电装置107a、107b、107c和107d。转印带106是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并且共用于所有的成像部。转印带是环形带,并且围绕三个辊(也就是驱动辊108以及回转辊109和110)伸展,从而被它们所悬挂。
成像部101应用电子照相工艺,其包括用从上述激光扫描部400输出的激光束La、Lb、Lc和Ld、以扫描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的圆周表面的方式使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的圆周表面曝光的过程.于是,单色的品红、青色、黄色和黑色图像就分别形成于品红、青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的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的圆周表面上.
参照图8,由附图标记111和112所标识的是布置在打印机主组件100内的第一和第二供纸盒。记录介质P的片材(转印纸、复印纸、OHP片材等)存储在供纸盒111或112中,并且由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一张接一张地供给到打印机的主组件100中。在每张记录介质P(下文中将简称为记录介质P)被供给到打印机的主组件100中时,其由转印带106的顶面所支撑,并且被顺序地传送通过成像部Pa、Pb、Pc和Pd。在记录介质P被传送通过成像部Pa、Pb、Pc和Pd时,形成于感光鼓101a、101b、101c和101d上的颜色不同的单色图像顺序地被成层地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在完成这个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工序之后,记录介质P与转印带106分离,并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该定影装置是根据本发明的带基图像加热装置并将在第2部分详细描述。
在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在定影装置1中施加于记录介质和其上的调节剂图像上的热和压力定影至记录介质P的表面,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永久的全色图像。然后,具有定影调色剂图像(全色图像)的记录介质P由一对片材传送辊501排出到传送托盘502上,该传送托盘可垂直地(向下)运动以使得很大数目的记录介质P在排出到传送托盘502上时能分层地存储。打印机还设有纸张处理装置500,使得可以在记录介质P从打印机的主组件100排出之后能处理(例如卡钉)多张记录介质P。
在打印机处于单色的黑色成像模式时,或者黑白模式时,只是成像部Pd或者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成像部用于成像。在打印机处于双面复印模式时,在记录介质P从带基定影装置1出来之后,切换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在其中一个表面上具有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从定影装置1中出来时,记录介质被传送到翻转-重新供给机构113,而不是被传送到用于单面复印模式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在记录介质P被传送通过翻转-重新供给路径时,其被倒置,并且随后再次置于转印带106上。因而,一个调色剂图像被转印(或者多个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另一表面上。然后,记录介质P被重新引入定影装置1。此后,记录介质P作为双面复印件被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500。
(2)定影装置1
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1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关于定影装置1的方向和定影装置1的结构元件的方向,它们的长度和它们的纵向分别指的是它们在一个与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和方向。
参照图1,定影装置1由定影辊71和定影带单元73构成。定影辊71是旋转加热元件。它由金属芯部711、弹性层712和释放层713构成。金属芯部711由铝或类似材料形成。弹性层712成形于金属芯部711的外围表面上,为硅橡胶材料。释放层713构成了定影辊71的表面层,并且由一PFT管构成,用于在调色剂释放方面改进定影辊71。
定影辊71由未示出的驱动机构在箭头S所示的方向上以预设的圆周速度旋转.在定影辊71的空心部中,在定影辊71的轴线附近布置有一对加热器721.在电能供应到这些加热器721时,加热器721变热,从而从定影辊71内加热该定影辊71.定影辊71的表面温度借助于热敏电阻722来测量.表示由热敏电阻722所检测的表面温度的信号被输入控制回路(未示出).控制回路控制向加热器721的电力供应以使得从热敏电阻722输入到控制回路的定影辊71的检测表面温度(信息)被维持在预定的定影温度.
定影带单元73具有定影带731,该定影带731为可循环地旋转的环形带。定影带731围绕多个带伸展-悬挂元件(更具体地为进口辊732、分离辊733和操纵辊734)伸展。定影带单元73还具有作为施压元件的施压垫单元740,其置于定影带环的内侧。定影带单元73和定影辊71形成一定影夹持部N(加热夹持部)。定影带单元73使得能形成一个比压力辊所能形成的夹持部更宽(就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而言)的定影夹持部,因此使得能更好地熔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因此,采用定影带单元73的定影装置对于彩色成像装置(也就是使用大量调色剂的成像装置)而言是优选的选择。
定影带单元73还设有带加热器781,其布置在进口辊732(第一辊)的空心部内,定位在进口辊732的轴线附近。在电能供应到这个加热器781时,加热器781产生热,从而从进口辊732的内部加热该进口辊732。因而,旋转的定影带731被来自进口辊732的热所加热。定影带731的表面温度借助于布置在进口辊732附近的热敏电阻736来测量。表示由热敏电阻736所检测的定影带731的表面温度的信号被输入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控制供应到加热器781的电能以使得从热敏电阻736输入的定影带731的检测表面温度(信息)被维持在预定的定影带温度。
分离辊733(第二辊)由金属制成。其被施压装置压在定影辊71上,并且定影带731布置在分离辊733和定影辊71之间。因而,定影辊71的弹性层712就由于施加于分离辊733的压力而变形。因此,定影夹持部N中与分离辊733和定影带731之间的接触区域相重合的那部分就弯曲方向而言与定影夹持部N的其余部分相反。在定影夹持部N中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被熔化和施压。因此,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和定影辊71的表面层就由于调色剂的表面张力而彼此相粘着,同时调色剂以熔化状态处于定影夹持部N中。然而,如上所述,定影夹持部N中与分离辊733和定影带731之间的接触区域相重合的那部分就弯曲方向而言与定影夹持部N的其余部分相反。因此,已经粘着于定影辊71的调色剂就从定影辊71上分离,从而允许记录介质与定影辊71分离。此后,记录介质P从打印机的主组件100中排出。
图2是定影带单元73的外部透视图。定影带单元73固定至施压垫单元740;定影带单元73的前板110和后板120附接到施压垫单元740。进口辊732由定影带单元73的前板110和后板120可旋转地支撑。分离辊733的纵向端部733a和733b分别装配有轴承733c和733d。
操纵辊734的纵向端部734a装配有轴承734c,该轴承734c装配在施压前臂153的细长孔153a中。因此,操纵辊734就可以相对于施压前臂153的细长孔153a在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运动。施压前臂153处于由施压弹簧154a在箭头C所示方向上产生的压力之下。因而,施压前臂153在箭头C的方向上对操纵辊734施压,从而给定影带731提供张力。
类似地,在定影带单元73的后板侧上,操纵辊734的另一纵向端部734b装配有轴承734d,该轴承734d装配在施压后臂155的细长孔155a中.因此,操纵辊734就可以相对于施压后臂155的细长孔155a在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运动.施压后臂155处于由施压弹簧(未示出)在箭头C所示方向上产生的压力之下.因而,施压后臂155在箭头C的方向上对操纵辊734施压,从而给定影带731提供张力.
在定影带单元73运动离开定影辊71时,操纵辊734就如下所述那样在箭头C的方向上运动,这是因为操纵辊734被保持为由施压弹簧154a在箭头C的方向上施压。操纵辊734的这种运动给定影带731提供张力。因此,即使定影带单元73运动离开定影辊71,定影带731仍然围绕进口辊732、分离辊733和操纵辊634伸展而不会松弛。
如上所述,使操纵辊734枢轴地运动,从而其纵向端部在如上所述的箭头B方向上运动。操纵辊734的运动由未示出的操纵辊摇摆机构进行控制以防止定影带731在旋转时过度地偏离其宽度方向的问题。
施压垫单元740由以下部件构成:由比如SUS之类的金属形成的基部741;由硅橡胶或类似材料形成的施压垫742;低摩擦片材743,其由PI膜或类似材料形成并布置在施压垫742和定影带731之间;等等。
在进口辊732和施压垫单元740之间,布置有施油辊735,该施油辊735作为用润滑剂(油)涂覆定影带731内表面的润滑剂施加元件。施油辊735位于定影带单元73的前板110和后板120之间,并且可旋转地附接到这两个板110和120上,这两个板构成了定影带单元73的框架。润滑剂施加元件735不是必须呈旋转辊的形式;其可以是非旋转元件。
施油辊735的主要结构部件是:轴;形成于轴周围的油保持层;形成于油保持层的外围表面周围的油施加量控制层,其为多孔膜。施油辊735的端表面覆盖有油施加量控制层(多孔膜)的延伸段,该延伸段以覆盖端表面的方式折叠。
对于上述润滑剂的材料,从热阻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硅酮油。关于硅酮油的粘度,就粘度而言最适合的硅酮油根据定影装置的使用条件来选择。然而,粘度非常高的硅酮油的流动性很差(难以施加)。因此一般来说,不超过30,000cSt的硅酮油用作定影带731的润滑剂。至于用作定影带731的润滑剂的硅酮油的具体例子,可以列出二甲基硅酮油、氨基改性的硅酮油、氟改性的硅酮油等等。然而,用作定影带731的润滑剂的材料并不限于这些物质。
作为轴的材料的例子,可以列出铝、铁、不锈钢、黄铜等等。
上述油保持层是保持将要由施油辊735施加的油的主要部分的层。该层中的油通过施油量控制层渗出,并且被传送到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等上。
作为油保持层的材料的例子,可以列出海绵、有机或无机的多孔物质(比如多孔陶瓷)、有机或无机的织造或非织造纤维(比如纸张或纤维),等等,它们能以缠绕所述轴的方式布置在该轴周围。在以上列出的材料之中,优选地使用由聚酯纤维制成的无纺布。
如下所述,设置施油量控制层以允许当油向外渗过在需要时施油辊可以设有的油传送层时,油保持层中的油渗漏出一适当的量(很小的量)。作为施油量控制层的材料,一般使用多孔膜;优选地使用聚四氟乙烯膜(其在下文中简称为多孔PTFE膜)。
至于上述多孔膜的性质,希望多孔膜的厚度为15-130μm、平均孔径为0.1-2μm、表面粗糙度为0.5-2.0μm、孔隙度为60-90%。关于透气性,优选地使用Gurley数为3-1,500(sec/100cc)(由B型Gurley比重计测得)的多孔膜。
施油辊的前体(也就是如上构造的辊,其还没有被浸油)被浸油以使得油进入施油辊。
由上述施油辊735将油施加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就降低了定影带731和低摩擦片材743之间的摩擦.
接着,将参照图3描述在定影辊71和定影带单元73保持为彼此相压(第一状态)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线E是直线(假想线),其和与进口辊732的外围表面的顶侧及定影辊71的外围表面的底侧相切的线重合。施油辊735被布置为使得其外围表面的顶部处于这个线E之上(在线E与带环的内侧相对的一侧上)。
线F是直线(假想线),其和与进口辊732的外围表面的顶侧及分离辊733的外围表面的顶侧相切的线重合。施油辊735被布置为使得其外围表面的顶部处于这个线F之下(在线F的定影带一侧上)。
换言之,施油辊735被定位成其将定影带731的一部分(相对于带环)向外压,该部分位于施压垫单元740的上游边缘(就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而言)和进口辊732之间,进口辊732在定影夹持部N的上游侧(就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而言)。而且,施油辊735被定位在定影带731的一部分的内侧(相对于定影带环),该部分处于进口辊732和分离辊733之间,分离辊733在定影夹持部N的下游侧(就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而言)。
参照图1、3和4A,上述结构将施油辊735的外围表面的顶部定位在线E之上(在没有施油辊735时定影带所形成的环的外侧上)。因此,可以确保施油辊735保持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接触。因此,可以确保施油辊735中的油以预定的量传送到定影带731的内表面上以防止定影带731从其内表面侧被磨损。
另一方面,参照图4B,在定影辊71和定影带单元73保持为彼此分离(保持为非彼此相压:第二状态)时,施油辊735的外围表面的顶部处于线F之下(定影带环的内侧且远离定影带)。因此,可以确保施油辊735保持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分离。施油辊735和定影带731的分离防止了施油辊735被颗粒玷污,该颗粒由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和施压垫单元740的施压垫742之间的摩擦所产生。
在所述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定影带单元73无需如上所述那样保持为完全与定影辊71相分离。也就是说,定影带单元73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即使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定影带单元73也没有完全与定影辊71相分离,只要定影带单元73在其与定影辊71分离的方向上运动一个距离,该距离足够地大以使得显著减小定影带单元73和定影辊71之间的接触压力。例如,定影带单元73可被构造成在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定影带731和定影辊71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4C所示。在此情况下,施压垫单元740与定影带731分离。因此,定影带731的内表面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小。因此,即使没有油从施油辊735施加于定影带731,也不会出现定影带731的内表面与施压垫742之间的摩擦妨碍定影带731平稳旋转的现象。换言之,在所述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定影带单元73没有与定影辊71分离。然而,施压垫单元740的施压垫742并没有保持为压在定影带731的内表面上(图4C)。因此,就防止了施油辊735被玷污。也就是说,只要确保在所述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施油辊735被保持为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分离(如同在定影装置处于备用状态时其定影带731保持为与施油辊735相分离的定影带单元73的情况(图4B)一样),定影带单元73就可以被构造成即使在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定影带731仍然与定影辊71相接触。这种结构布置还能防止施油辊735被由于定影带731与施压垫742的摩擦磨损所产生的颗粒所玷污。
接着,将参照图5描述用来将定影带单元73压在定影辊71上的机构(用来将定影带单元从定影辊71上缩回的机构)。
定影带单元73设有一对施压机构75,它们布置在定影带单元73就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而言的端部处,一个端部布置一个施压机构75。这两个施压机构75的结构大致相同。因而,将描述其中一个,如图5所示。
进口辊732的一个端部装配有由辊保持件751所支撑的轴承732a。分离辊733的端部装配有也由辊保持件751所支撑的轴承733a。而且,分离辊733的端部设有单向离合器733b,其与附接至分离辊马达762的齿轮763相啮合,所述马达762附接至辊保持件751。在分离辊马达沿正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733b允许分离辊马达使分离辊733旋转,而当分离辊马达反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733b不允许分离辊马达762使分离辊733旋转。
施压垫单元740的基部741的端部倚靠在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上。
在辊保持件751和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的下面,布置有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辊保持件751、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和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被构造为使得它们可绕着轴754旋转。
在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和辊保持件751之间,布置有辊保持件按压弹簧757。固定至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的导轴755被布置穿过辊保持件按压弹簧757以及辊保持件751上的孔。
在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和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之间,布置有施压垫单元按压弹簧758。固定至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的导轴756被布置穿过施压垫单元按压弹簧758以及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上的孔。
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设有凸轮随动件759,其附接到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就定影辊71的纵向而言的外表面上。在凸轮随动件759下面,布置有施压凸轮761,其稳固地附接到旋转轴760上。
图6A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其处于其定影带单元73被保持为压在其定影辊71上的状态(第一状态),并且图6B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其处于其定影带单元73已经从其定影辊71缩回的状态(第二状态;定影带单元73不与定影辊71接触)。
参照图6A,在旋转轴760由未示出的驱动系统所旋转时,施压凸轮761绕着旋转轴760的轴线旋转。在施压凸轮761的旋转将施压凸轮761的圆周表面上相应于施压凸轮761的圆周表面和轴760的旋转轴线之间最大距离的点朝着施压凸轮761和凸轮随动件759之间的接触点运动时,凸轮随动件759被向上推动,导致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在箭头V所示方向上绕着轴754旋转。这就允许辊保持件按压弹簧757使辊保持件751绕着轴754旋转,从而使得分离辊733被压在定影辊71上。与此同时,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通过施压垫单元按压弹簧758绕着轴754旋转。于是,压力PF就施加于施压垫单元740,从而施压垫单元740被压在定影辊71上。
在处于上述条件下的定影辊71被旋转时,定影带731由于定影辊71的旋转而在箭头J的方向上旋转。在此期间,用于分离辊733的马达仍然保持静止。因此,单向离合器733b使得分离辊733通过定影带731的旋转而旋转。
记录介质从箭头H所示方向传送到定影辊71和定影带731之间的夹持部N,并在保持被定影辊71和定影带731夹紧时传送穿过夹持部N.在记录介质被传送穿过夹持部N时,记录纸上的调色剂被来自定影辊71和定影带731的热所熔化,并被施压垫单元740所施加的压力压在记录纸上.于是,调色剂就被固定.
参照图6B,在施压凸轮761通过未示出的驱动系统绕着旋转轴760旋转以使得施压凸轮761的外围表面上的相应于施压凸轮761的外围表面和轴760的轴线之间最小距离的点朝着施压凸轮761和凸轮随动件759之间的接触点运动时,允许凸轮随动件759从上述位置向下运动,从而允许定影带单元保持件753在箭头W所示方向上绕着旋转轴754旋转。因此,由于辊保持件按压弹簧757的弹性所产生的力被导轴755的止挡部所阻挡,从而允许辊保持件751绕着旋转轴754旋转。于是,分离辊733与定影辊71分离。类似地,由于施压垫单元按压弹簧758的弹性所产生的力被导轴756的止挡部所阻挡,从而允许施压垫单元保持件752绕着旋转轴754旋转。于是,施压垫单元740与定影辊71分离。在此期间,如图6B所清楚地示出,施油辊735保持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分离。
在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例如在不供给记录介质时或者定影装置等待来自成像部的输出时,定影带单元73被保持在上述位置(保持在第二状态),从而将定影带731、分离辊733和施压垫单元740与定影辊71分离。如果定影带731在此状态下保持为静止,则只是定影带731上与进口辊732相接触的那部分的温度由于来自带加热器781的热而升高。因此,分离辊马达762在箭头R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图5),从而使得定影带731在箭头J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图6B)。在此期间,施油辊735和定影带731的内表面之间不接触,并且因此,油就不会供给到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然而,施压垫单元740不与定影辊71接触。因此,即使油没有供给到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定影带731的内表面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也很小。因此,就防止了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受到严重的摩擦磨损。
如上所述,在定影装置保持为备用状态时,定影辊71不与定影带731及施油辊735接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的结构布置延长了施油辊735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附图。施油辊735的纵向端部由一对杠杆200支撑,一个杠杆支撑一个端部。每个杠杆200可绕着定影带单元73所设有的轴201旋转。杠杆200的一个端部200a能布置为与定影装置所设有的静止止挡件202相接触。
图7A示出了定影装置的状态(第一状态),其中定影带单元73保持为压在定影辊71上。在定影装置处于该状态时,杠杆200的轴201与止挡件202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杠杆200已经在将施油辊735置于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方向上旋转。换言之,在定影装置处于该状态下时,施油辊735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接触。
图7B示出了定影装置的状态(第二状态),其中定影带单元73不与定影辊71相接触。当定影装置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时,杠杆200的轴201被向下运动到稍低于止挡件202的高度。结果,杠杆200就由于其自重而在使施油辊735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分离的方向上旋转。因此,施油辊735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分离。
在定影装置的状态从图7A所示的第一状态转换到图7B所示的第二状态时,施油辊735在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分离的方向上运动。而且,在定影装置的状态从图7B所示的第二状态转换到图7A所示的第一状态时,施油辊735在与定影带731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方向上运动。
如上所述那样构造定影装置就产生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结构布置的情况下,在带不与定影辊相接触时(在带从定影辊71缩回之后),润滑油施加元件被保持为与带的内表面分离。因此,在定影装置被保持为备用状态或类似状态时,润滑剂施加元件的表面不会被玷污。因此,润滑剂施加元件能持续更长时间。换言之,上述结构布置延长了润滑剂施加元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上述结构布置确保了在带被保持为压在旋转的加热元件上时(例如在复印操作过程中),润滑剂被持续且令人满意地施加于该带,从而确保了能持续很长时间地执行令人满意的图像加热操作。
虽然已经参照这里所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应覆盖处于改进目的或下面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变型或变化。

Claims (5)

1.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用于在夹持部处对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可旋转加热元件;
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相协作以形成所述夹持部的环形带;
用于在夹持部处按压所述带的施压垫;和
用于将润滑剂涂敷于所述带的内表面上的润滑剂施加元件,
其中所述带能够在图像加热位置和相对于所述图像加热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图像加热位置,所述装置能够进行图像加热操作,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带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完全分开,或沿将其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分开一距离的方向移动,该距离足够大,从而相对于当所述带处于所述图像加热位置时显著减小所述带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其中当所述带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润滑剂施加元件离开所述带并且所述施压垫与所述带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施加元件在所述带的内侧被固定地布置在所述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还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用于提供所述带上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相接触的表面,其中所述润滑剂施加元件被布置在一个位置处,该位置在离开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的一公共切线,该公共切线靠近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还包括用来与所述带从所述可旋转加热元件缩回的操作相联系地将所述润滑剂施加元件运动离开所述带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润滑剂施加元件包括可旋转元件,该可旋转元件具有浸有润滑剂的层。
CN200610099771.6A 2005-09-13 2006-06-30 图像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26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5875 2005-09-13
JP2005265875A JP4759350B2 (ja) 2005-09-13 2005-09-13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5-265875 2005-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684A CN1932684A (zh) 2007-03-21
CN1932684B true CN1932684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85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977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2684B (zh) 2005-09-13 2006-06-30 图像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92006B2 (zh)
JP (1) JP4759350B2 (zh)
CN (1) CN1932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3124A (ja) * 2006-09-11 2008-03-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80131161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42582B2 (ja) * 2007-04-20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US7664452B2 (en) * 2007-05-22 2010-02-1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9020158A (ja) * 2007-07-10 2009-01-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78024B2 (ja) * 2007-12-11 2011-04-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当該定着装置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3028A (ja) 2008-02-18 2009-08-27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5365908B2 (ja) * 2008-06-16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384845B (zh) * 2008-12-31 2013-02-0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可攜式通訊裝置及其來電告知控制方法
JP5332927B2 (ja) 2009-06-12 2013-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1592B2 (ja) * 2009-07-10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US8401447B2 (en) 2009-08-24 2013-03-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63404B2 (ja) 2011-06-21 2016-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620571B2 (ja) * 2016-01-28 2019-12-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120121A (ja) * 2017-01-26 2018-08-02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
JP6897293B2 (ja) * 2017-05-11 2021-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06228A (ja) 2020-06-24 2022-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23005901A (ja) 2021-06-29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798746B (zh) * 2022-06-28 2022-09-06 南通霄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精品钢材制备用的冷轧处理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9963A (en) * 1979-04-28 1982-1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CN1629750A (zh) * 2003-12-19 2005-06-22 理光打印系统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及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2972A (ja) 1984-12-03 1986-06-20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JPH04284481A (ja) * 1991-03-14 1992-10-09 Hitachi Koki Co Ltd 熱定着装置
JPH1145018A (ja) * 1997-07-28 1999-02-1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H11194642A (ja) 1998-01-05 1999-07-21 Nec Niigata Ltd 定着器
JP3612976B2 (ja) * 1998-01-07 2005-0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4136210B2 (ja) * 1999-07-30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2040B2 (ja) * 1999-11-11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電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定着装置
JP2002148985A (ja) * 2000-11-10 2002-05-2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3885534B2 (ja) * 2001-09-05 2007-0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圧力調節方法
JP2003195671A (ja) * 2001-12-28 2003-07-0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023B2 (ja) * 2002-12-18 2009-03-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オイル塗布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9963A (en) * 1979-04-28 1982-1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CN1629750A (zh) * 2003-12-19 2005-06-22 理光打印系统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及成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98838A 2000.04.07
JP特开平11-45018A 1999.02.16
JP特开平6-194982A 1994.07.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79036A (ja) 2007-03-29
US7392006B2 (en) 2008-06-24
JP4759350B2 (ja) 2011-08-31
US20070059060A1 (en) 2007-03-15
CN1932684A (zh) 200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2684B (zh) 图像加热装置
US847285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4533233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US2009003503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890024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unit urging external heating member to rotational body
US776491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5177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8887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156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80A (zh) 图像加热装置
JP2007114698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40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876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5950061A (en) Fixing member having an inner elastic layer with a surface roughness
CN100543608C (zh) 图像加热设备
US71878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heat belt
JP201112329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8588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40304B2 (ja) 定着装置
JP705611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382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4172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53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732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508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