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2249A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42249A CN101342249A CNA2008101469815A CN200810146981A CN101342249A CN 101342249 A CN101342249 A CN 101342249A CN A2008101469815 A CNA2008101469815 A CN A2008101469815A CN 200810146981 A CN200810146981 A CN 200810146981A CN 101342249 A CN101342249 A CN 1013422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preparation
- parts
- water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大黄、白芍、茵陈、柴胡、贯众、人参、黄芪、甘草制备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健脾之功效;主要用于肝气郁滞,湿邪困脾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组方构成明确;制备工艺简单;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易控制;服用剂量准确;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显著、安全稳定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乙型肝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与体症是乏力、食减、肝区疼痛、肝脾肿大或由黄疸等。由于临床治疗转阴率较低,故常常迁延难愈,有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是肝炎高发区,HBV感染率平均为10%。而且,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餐饮业的日益发展,而相对来说,食品卫生及消毒措施的不完善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西医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降酶、抗病毒、防止肝纤维化治疗为主,疗效甚微。虽说近年来一些细胞因子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但由于其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甚肯定而不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因此,研制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9册WS3-B-3524-98项下“乙肝灵丸”就是治疗乙肝中药丸剂,其制备工艺复杂,干燥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药物的有效成分损失严重;服用剂量不准确,体内崩解时间长,且稳定性较差,临床疗效难以保证;随着该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针对目前本领域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药资源,结合大量的中医组方理论及临床药效学实验,发明了一种组方构成明确,工艺简单,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疗效显著的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疗效显著的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按重量组分计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大黄83.5份 白芍250份 茵陈333.25份 柴胡166.5份
贯众333.25份 人参83.5份 黄芪83.5份 甘草166.5份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中药胶囊剂。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及适量糖粉或糊精混匀,制粒,即得本发明颗粒剂。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及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压片,即得本发明片剂。
以下是本发明中药制剂配方中各组成药材的药性及功能主治:
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本品主要化学成分有蒽醌类,大黄酚(chrysop hand),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多糖类、二苯乙烯甙类;色酮类、萘酚甙类、苯丁酮类、挥发油类,鞣质及微量元素类。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对实验性四氯化碳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具还原作用,影响肝脏药物氧化代谢功能。大黄还具有抗病毒作用,抗溃疡作用及明显的泻下作用。
白芍: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本品主要化学成分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d)、芍药花甙(paeonin)、芍药内酯苷(albifonin)、羟基芍药苷(oxgpaeonigflorin),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d)挥发油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白芍总甙对LDCL的影响有双向调节作用。白芍可使处于低于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白芍能促进细胞抗体生成;白芍总甙具有特别强的促诱生干扰素的活性,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白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白芍水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SGPT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可降低SGPT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白芍总甙还具有抗炎作用及抗应激作用。
茵陈: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可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本品主要含有①香豆素类、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scoparome)、东莨菪素(Scopoletin).②色原酮类;③黄酮类;④挥发油;⑤香豆酸及其它有机酸类;⑥呋喃类;⑦Zn、Mn等微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茵陈与茵陈蒿物均具有保肝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茵陈蒿复方制剂能显著降低急性黄疸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FDT)含量;表明对急性病毒草性肝炎有确实的疗效。菌陈还有抗病毒作用、茵陈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茵陈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茵陈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本品主要化学成分有:①挥发油类;②皂甙类含柴胡皂甙;③有机酸类;④黄酮类;⑤甾醇Ia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保护肝脏作用,柴胡制剂对细菌性及多种病因引起的肝功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对四氯化碳及青霉素霉等所致的动物实验性肝脏损害有显著的抗损伤作用。柴胡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肝脏中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保护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脏中脂质代谢作用。
贯众:本品为乌毛蕨科狗脊蕨属植物单脊蕨Woodwardia unigemmata(Makino)Nakai或紫萁科紫属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根茎。前者习称狗脊贯众,后者习称紫萁贯众。春、秋二季采挖,削去叶柄,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本品主要含有:单芽狗脊含有山奈酚3.7-二鼠李糖甙、儿茶酚衍生物鞣质、淀粉等成分;紫其含有坡那甾酮A(P.onasterone).蜕皮松、β-谷甾醇、亚油酸、VB1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贯众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人胚肾或人胚肺原代单层上皮细胞培养上也证明贯众对流感病毒京科6.8-1.副流感仙台病毒,腺病毒II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II型,柯萨奈病毒,乙脑病毒,疱疗病毒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抑制作用较强。
人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本品主要含有:①皂甙类,有齐墩果酸类、原人参二醇类、原人参三醇类;②挥发性成分;③有机酸及酯类;④多肽类;⑤甾醇及其甙;⑥蛋白质酶类;⑦含氮化合物;⑧维生素类;⑨无机元素、Cu、Fe、Zn、Mn等;⑩黄酮类;糖类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人参皂甙能激活重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增加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力。将人参适应原样作用扩张至全身,导致肝脏大分子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体温调节和血压等方面的改变,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人参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人参皂甙对肝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本品含有活性较强的三萜皂苷,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黄芪多糖可使小鼠胸腺和脾脏内T细胞数增加,黄芪、红芪均能促进B细胞增殖,对多种免疫因素有调节作用,黄芪对小鼠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人淋巴细胞有直接活化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2、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黄芪有效成分对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3、抗病毒作用:黄芪是通过细胞抑制了病毒的繁殖。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本品主要化学成分有三萜类、甘草酸(glycy rrhizic acid)、其钾盐、钙盐为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甘草皂甙(licoricesa ponins)A3、C2、B2、D3、F3、H2、J2、和K2;黄酮类:异甘草黄酮醇(isolicoflavonol)甘草素(liquiritigehin);甘草香豆素(gycyco uma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①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还能减少肝内甘油三酯的蓄积。②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甘草提取物有抗过敏反应的作用,甘草甜素可使白细胞总数增加;甘草酸在体内能增强抗体产生。甘草甜素具有维生素异性的免疫加强作用,并对药物引起的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③抗病毒作用,甘草皂苷的抗艾滋病毒作用,0.5mg/ml的甘草皂苷对艾滋病毒的增殖抑制98%以上;④抗肿瘤作用:甘草酸、甘草甜素,均有抗肿瘤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
历代文献均有肝炎的相关描述,散见于“黄疸”“肝郁”“胁痛”“积聚”。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曰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黄疸病》说“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张氏医通·杂门》中指出“肝病者,两胁下痛”,《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亦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适”。又《景岳全书·胁痛》中说“久病在络,气血皆滞,血积有形而不移,气通流行而无迹”《证治汇补》曰“有形者曰积,无形者曰聚,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聚之类其病多在气分”。《张氏医通·积聚》中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邪气较深,正气较弱,则任受切攻且补;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总之,对于肝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为当今医学工作者治疗肝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资料。
肝病是感受湿热或疫邪病毒,正邪相搏,或隐而不发,或发而无黄疸或有黄疸。如湿热疫毒蕴结不解,深伏血分,日久则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亏虚。湿热疫毒作用脾胃,引起中焦转输、生化及升降功能障碍,毒气内泛侵犯于肝,致使肝气郁滞,复横逆脾胃,故证见乏力、纳减、胃院胀满,胁肋胀痛,肝脾轻度肿大,ALT升高,肝炎病毒标志阳性。如肝郁不解,气机痹塞,经络阻滞,气滞血瘀,则证见胁积块固着不移,久渐气血凝结,积块硬痛,面黯、瘀痣、舌紫、脉弦细。如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肝气不能疏泄,则胆液不循常道而入血,溢于肌肤而发黄。湿热甚者,鲜黄如橘,乏力纳减,呕恶胁痛,苔黄腻,脉弦滑,是谓阳黄;其中少数热毒炽盛,邪入营血,内陷心包,神昏出血,全身金黄者,是谓急黄或瘟黄;尚有少数阳黄失治,迁延日久,寒湿为患,黄色暗晦,神疲畏寒,腹胀便糖,舌淡苔腻,脉沉细者,谓之阴黄。以上可知,本病为外感湿热疫毒,病位主要在肝,然而肝藏血,性如风木,主筋,肝肾同源,有赖于肾阴濡养,肝胆表里相关,肝木乘脾,肝病日久,自然亏损全身其他脏腑、阴阳与气血。重症毒入营血,可出现肝性脑病和DIC久病或肝肾阴虚,或脾肾阴虚,或气滞血瘀,迁延反复,年深月累形成积聚鼓胀,即演变成肝硬化腹水,甚或癌变。最终导致肝肾衰竭和全身衰竭。当然,此仅少数,大多数还是良性经过,可以治愈。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湿邪困脾性的肝病,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生津二者共奏疏肝健脾之效而为君药;白芍养血敛肝、柔肝止痛,黄芪健脾补气,二者助君药发挥疏肝解郁之功且敛其燥热之性而为臣药;大黄泄热通便,凉血解毒,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贯众清热解毒,杀虫,且具现代医学研究,三者均有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所以这三味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疏肝解郁之功。
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灵丸为浓缩丸,易污染,干燥时间长达11个小时,对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溶散时限难以控制,对药效的发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且其不良气味难以为患者所接受。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们通过大量的中医理论和临床药效学实验,发明了一种组方更合理,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物利用度高,剂量准确,疗效显著的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胶囊剂与现有乙肝灵丸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稳定,保证了药物的疗效。(2)很好的掩饰了中药丸剂的不良嗅味,服用剂量准确,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3)药物分散均匀,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4)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5)疗效更好。
下面以本发明制备的胶囊剂对比现有乙肝灵丸说明其主要药效学:
实验药物:
本发明胶囊剂为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药物。
乙肝灵丸为市场上购买的。
1、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功能的损伤的影响
SD系大白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50~180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与四氯化碳中毒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2.4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6、1.2、2.4g药材/kg。连续给药10d,每天一次,第10d灌胃15%四氯化碳麻油液0.2ml/100mg(空白对照除外)。24h后处死小鼠,取血离心,取血清按赖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酸(SGPT)与谷草转氨酶(SGOT)的活性。见表1
表1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SGPT、SGOT活性的影响(x±s)
与四氯化碳中毒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能明显抑制四氯化碳引起大鼠血清SGPT和SGOT的升高,对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的作用,与四氯化碳中毒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对四氯化碳引起大鼠血清SGPT和SGOT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对肝损伤保护作用增强。
2、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SD系大白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50~180g,禁食(不禁水)12h,随机分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2.4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6、1.2、2.4g药材/kg。3%戊巴比妥30mg/kg腹腔注射麻醉下剖腹,在左右肝管插入一内径2mm塑料软管以收集胆汁,在近幽门处剪开胃前壁,向十二指肠内插入一内径2mm软管以备给药。待胆汁流量稳定后进行实验,观察给药前后30min胆汁的流量。见表2
表2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x±s)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可明显增加胆汁的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增强。
3、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溴磺酞钠(BSP)潴留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4.8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1.2、2.4、4.8g药材/kg。连续给药7d,每天一次,末次给药2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麻油液10ml/kg,16h后全部动物尾静脉注射BSP200mg/kg,20min后断头处死小鼠,取血离心,取血清0.1ml加0.1mol/LHCl至5ml,用分光光度法于520处比色,测OD值,经标准曲线读数得到BSP的值。见表3
表3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BSP潴留的影响(x±s)
与四氯化碳中毒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可明显促进四氯化碳中毒后血清中潴留的溴磺酞钠(BSP)的排泄,与四氯化碳中毒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对促进四氯化碳中毒后血清中潴留的BSP排泄的作用增强。
4、对小鼠乙硫氨酸致脂肪肝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4.8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1.2、2.4、4.8g药材/kg。连续给药7d,每天一次,末次给药6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DL-乙硫氨酸250mg/kg,24h后处死小鼠,取肝大叶相同部位200mg匀浆,离心15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见表4
表4对乙硫氨酸致脂肪肝小鼠肝内TC和TG的影响(x±s)
与乙硫氨酸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对乙硫氨酸所致的脂肪肝小鼠肝内TC和TG的含量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乙硫氨酸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对乙硫氨酸所致的小鼠脂肪肝的肝脂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5、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4.8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1.2、2.4、4.8g药材/kg。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用100%二甲苯0.2ml/只涂于右耳内外两面,左耳不作任何处理,2h后将动物乙醚麻醉处死,减下双耳用5mm直径大孔器分别在小鼠的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电子分析天平称重。以小鼠耳肿胀度作为二甲苯所致急性炎症的肿胀指标(小鼠耳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见表5
表5对小鼠耳廓二甲苯所致肿胀的影响(x±s)
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结果:对照组小鼠右耳明显红肿,厚度增加,耳廓肿胀度大。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的小鼠右耳变化相比有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的抗炎作用增强。
6、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4.8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1.2、2.4、4.8g药材/kg。连续给药7d,每天一次,第8天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注射后5min从眼眶取血,测定光吸收度(OD)、计算廓清指数(K值)。见表6
表6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x±s)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增强。
7、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体外抑制作用
新西兰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kg,随机分5组,每组6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1.2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3、0.6、1.2g药材/kg,连续给药7d,每天一次,于末次灌胃给药2h后,心脏采血,无菌分离血清,血清经56℃,30min灭活处理,置-20℃冰箱保存备用。取5组动物的血清各200μl,分别与500μl/LHBsAg阳性血清在37℃下作用4h,每个样品均做10孔,然后用HBsAg酶联诊断试剂盒检测作用后HBsAg的P/N值。见表7
表7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体外抑制作用(x±s)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对500μl/L HBsAg阳性血清中的HBsAg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体外抑制作用强。
8、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体内对鸭血清DHBV-DNA的影响
一日龄北京鸭36只,体重120~140g,经腿胫静脉注射上海麻鸭DHBV-DNA阳性鸭血清,7d后将感染DHBV,雏鸭随机分6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乙肝灵丸组灌胃给药2.4g药材/kg;本发明胶囊组分别灌胃给药0.6、1.2、2.4g药材/kg,连续灌胃给药10d,每天一次。在感染后第7d即用药前(T0)、用药第5d(T5)、用药第10d(T10)和停药后第3d(P3),自鸭腿胫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计算血清DHBV-DNA密度,以杂交斑点OD值作为标本DHBV-DNA水平值。将同组鸭用药后血清DHBV-DNA的OD值及不同组鸭同一时间血清DHBV-DNA抑制率进行比较。见表8、9
DHBV-DNA抑制率=(给药前A值一给药后A值)/给药前A值X100%。
表8DHBV感染鸭体内对鸭血清DHBV-DNA OD值比较(x±s)
与给药前(TO)相比:**P<0.01;*P<0.05。
表9DHBV感染鸭体内对鸭血清DHBV-DNA水平抑制率的比较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与乙肝灵丸组比△P<0.05,#P>0.05。
结果: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在给药第5、10d和停药后3d时,鸭血清DHBV-DNA OD值与给药前比较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亦未见毒性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对感染鸭血清DHBV-DNA水平的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胶囊组比乙肝灵丸组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抑制效果显著。
本发明胶囊剂经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组分为低、中、高剂量分别为6、12、24g/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33.3、66.7倍,灌胃给药,给药90d和停药14d后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状况及症状:动物进食量无明显影响,体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动物粪便形状基本正常,未见活动障碍等异常反应;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所有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检查:各组脏器肉眼及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脏器系数:各组脏器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期各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可见,24g/kg/d以下大鼠口服给药是安全的剂量。
本发明胶囊剂经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小鼠24h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4h,累积药物总量达138g/kg,为临床人用量的383倍。给药后7d内,小鼠活动、进食、排泄均正常,生长良好,毛色光亮,体重增加,无死亡,故未测出LD50。其平均体重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本发明胶囊剂无急性毒性反应。
结论:本发明胶囊组和乙肝灵丸组能明显抑制四氯化碳引起大鼠血清SGPT和SGOT的升高;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四氯化碳中毒后血清中潴留的溴磺酞钠(BSP)的排泄;对乙硫氨酸所致的脂肪肝小鼠肝内TC和TG的含量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抑制效果显著。结果表明,本发明胶囊比乙肝灵丸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炎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四氯化碳中毒后血清中潴留的BSP的排泄;对乙硫氨酸所致的小鼠脂肪肝肝脂升高的抑制、对HbsAg的体外抑制及DHBV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增强。本发明胶囊的长毒、急毒实验表明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临床试验:
本发明胶囊剂经临床观察病人285例,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门诊病人163例,住院病人122例。本品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患者使用本品后,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胸胁胀满或疼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患者连续治疗后,21例抗原转阴,196例病毒定量化验由易传染期转为稳定期,66例肝功化验指标各项明显好转。本发明胶囊剂总有效率为87.3.%,说明本品具有较强的解毒、抗炎、改善肝功能,保肝利胆,降酶、澳抗转阴。在临床观察过程中之功效确切,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说明本品安全有效。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1:
组方配比:
大黄83.5份 白芍250份 茵陈333.25份 柴胡166.5份
贯众333.25份 人参83.5份 黄芪83.5份 甘草166.5份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胶囊剂。
本发明实施例2:
组方配比:
大黄83.5份 白芍250份 茵陈333.25份 柴胡166.5份
贯众333.25份 人参83.5份 黄芪83.5份 甘草166.5份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及适量糖粉或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袋,即得本发明颗粒剂。
本发明实施例3:
组方配比:
大黄83.5份 白芍250份 茵陈333.25份 柴胡166.5份
贯众333.25份 人参83.5份 黄芪83.5份 甘草166.5份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及适量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适量,混匀,压片,包衣,即得本发明片剂。
Claims (6)
1、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大黄40~100份 白芍200~400份 茵陈200~500份
柴胡100~250份 贯众200~500份 人参40~100份
黄芪40~100份 甘草100~2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最佳重量配比是:
大黄83.5份 白芍250份 茵陈333.25份 柴胡166.5份
贯众333.25份 人参83.5份 黄芪83.5份 甘草166.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剂型是颗粒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滴丸、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得药物活性成分,加入各剂型适宜的辅料,制成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剂型为胶囊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人参、大黄、白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黄芪、柴胡、茵陈、甘草及贯众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分别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80℃测)的清膏,喷雾干燥,所得药物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中药胶囊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469815A CN101342249B (zh) | 2008-08-29 | 2008-08-29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469815A CN101342249B (zh) | 2008-08-29 | 2008-08-29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2249A true CN101342249A (zh) | 2009-01-14 |
CN101342249B CN101342249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4024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469815A Active CN101342249B (zh) | 2008-08-29 | 2008-08-29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4224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2512A (zh) * | 2012-02-03 | 2012-07-11 | 常宏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物 |
CN104920716A (zh) * | 2015-06-08 | 2015-09-23 | 柳州市宝杨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复方石斛护肝茶 |
CN106924307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姚萍 | 柴胡在制备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
CN112843215A (zh) * | 2021-03-18 | 2021-05-28 | 安徽中科爱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750C (zh) * | 1993-01-19 | 2001-05-16 |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 肝病冲剂 |
-
2008
- 2008-08-29 CN CN2008101469815A patent/CN101342249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2512A (zh) * | 2012-02-03 | 2012-07-11 | 常宏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物 |
CN102552512B (zh) * | 2012-02-03 | 2013-08-14 | 常宏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物 |
CN104920716A (zh) * | 2015-06-08 | 2015-09-23 | 柳州市宝杨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一种复方石斛护肝茶 |
CN106924307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姚萍 | 柴胡在制备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
CN112843215A (zh) * | 2021-03-18 | 2021-05-28 | 安徽中科爱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2249B (zh) | 2010-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8473B (zh) |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39112B (zh) | 调节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02906A (zh) |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24814A (zh) | 一种用于降低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35439A (zh) |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336815A (zh) | 一种强体防癌调理三高抗衰老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078569B (zh) |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42249B (zh) |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47479B (zh) | 一种抗肿瘤壮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88743A (zh) | 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中药制剂 | |
CN103223069A (zh) |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13209194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547798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47902A (zh) | 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肠炎、阑尾炎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4095912B (zh) |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 |
CN105327115B (zh) | 一种防治ⅱ型糖尿病桑黄通泻配方及制备工艺 | |
CN104257839B (zh) |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保护血管内皮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90035A (zh) |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 | |
CN104958474A (zh) | 一种治疗湿热郁阻型胰腺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6008B (zh) | 治疗乳腺癌并发健侧良性包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67039A (zh) | 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52036A (zh) |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195299B (zh) |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62100A (zh) | 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受损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90034A (zh) | 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