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5797A - 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5797A
CN101335797A CNA200810129564XA CN200810129564A CN101335797A CN 101335797 A CN101335797 A CN 101335797A CN A200810129564X A CNA200810129564X A CN A200810129564XA CN 200810129564 A CN200810129564 A CN 200810129564A CN 101335797 A CN101335797 A CN 101335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nit
wireless handset
internet telephony
mf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5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笠松大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5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6Telephone sets adapted for data transm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主单元,其能够连接到因特网;以及至少一个辅助单元,其能够经由所述主单元而连接到因特网。所述主单元包括:通信控制单元,其控制经由因特网与外部设备的电话通信;存储单元,其存储被单独地分配到被授权使用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用户的至少一个用户ID,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与所述主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单元相关联;以及激活单元,其能够对每个用户ID激活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73104号的优先权。这个优先权申请的整体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主单元和辅助单元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经由因特网与外部设备通信的因特网电话通信是已知的。个人计算机过去一般被用作终端单元,其在因特网电话通信的传播的初始阶段用于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数量的电话机被用作用于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终端单元。
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70252号描述了一种移动电话,其可以用于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所述移动电话预先存储了用于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操作程序(以下称为“因特网电话程序”)。在移动电话经由USB电缆连接到个人计算机后,个人计算机自动开始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以便移动电话可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另一方面,已知一种通信设备,其具有:主单元,其可以连接到因特网;以及,辅助单元,其可以经由主单元连接到因特网。需要使用这样的通信设备来作为用于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所述主单元存储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但是,在用户想要使用主单元和辅助单元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情况下,如果在主单元处启动了因特网电话程序,则在主单元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时候,主单元将专有地使用因特网电话程序。因此,当主单元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时,辅助单元不能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主单元和辅助单元可以彼此同时地经由因特网来与外部设备通信。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主单元,其能够连接到因特网;以及至少一个辅助单元,其能够经由所述主单元而连接到因特网。所述主单元包括:通信控制单元,其控制经由因特网与外部设备的电话通信;存储单元,其存储被单独地分配到被授权使用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用户的至少一个用户ID,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与所述主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单元相关联;以及激活单元,其能够对于每个用户ID激活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设备的示意方框图,示出了其电子配置;
图2A是用户ID表的示意图示,示出了其内容;
图2B是用于在LCD上显示的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的示意图示;
图3是由MFP执行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4A是由MFP执行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4B是由MFP执行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结束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由MFP执行的无线手持机添加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由MFP执行的MFP呼叫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由MFP执行的无线手持机(ID1号)呼叫发送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由MFP执行的呼叫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见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通信设备T的示意方框图,示出了其电子配置。通信设备T包括多功能外围设备(以下简称为“MFP”)1、无线手持机2和另一个无线手持机3。通信设备T可以被添加上一个或多个无线手持机4。注意,无线手持机3和所加上的无线手持机4具有与无线手持机2相同的电子配置。
在通信设备T内,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可以彼此同时地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当一个或多个无线手持机4被添加到通信设备T时,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也可以与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同时地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所述因特网电话通信是电话业务,其允许通信设备1经由因特网200与个人计算机(以下也被称为“PC”)51进行电话呼叫或者电话通信。由Skype技术公司开发的“SKYPE(注册商标)”可以是因特网电话业务的一个公知的示例。
MFP 1是具有多个功能的设备,所述多个功能包括电话、传真、打印、扫描和复印。MFP 1被设计为能够连接到因特网200,以便经由因特网200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另外,MFP 1作为主单元,用于将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每一个连接到因特网200。因此,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每一个可以经由因特网200而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手持机4被添加到通信设备T时,MFP 1也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作为主单元而工作。
MFP 1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11、ROM(只读存储器)1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3、闪存14、操作键15、液晶显示器(LCD)16、扬声器17、因特网接口18、扫描器19、打印机20、调制解调器21、NCU(网络控制单元)22、发送器/接收器23、时钟电路24和数字无线接口25,它们经由总线27彼此连接。
CPU 11是处理单元,其控制MFP 1内的每个部件,所述部件通过总线27而连接到CPU 11。CPU 11按照在ROM 12、RAM 13和闪存14内存储的固定值和程序,并且也按照CPU 11通过因特网接口18、NCU 22和数字无线接口25接收和发送的各种信号来控制每个部件。
ROM 12是不可重写的存储器,其具有控制程序区域12a,该区域存储由CPU 11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具体来说,控制程序区域12a存储用于执行下述内容的程序: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的程序,如图3的流程图所示;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启动处理,如图4A的流程图所示;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结束处理,如图4B的流程图所示;无线手持机添加处理,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MFP呼叫发送处理,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无线手持机(标识号1)呼叫发送处理,如图7的流程图所示;以及,呼叫接收处理,如图8的流程图所示,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所有这些图。
闪存14是可重写和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在关断MFP 1的电源后,在闪存14内存储的数据会被保留。闪存14具有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和用户ID表14c。
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通信设备T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的标记。当所述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为开启(on)时,MFP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可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另一方面,当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为关闭(off)时,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被禁止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操作键15来开启(turn on)或者关闭(turn off)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因此,通过开启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用户可以将通信设备T设置到其中通信设备T可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状态。
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存储与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用户ID一一对应的多个因特网电话程序。对应于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每一个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专用于对象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之一。
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是操作程序,用于进行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所需要的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向PC 51发送呼叫信号;从PC 51接收呼叫信号;并且,通过将从MFP 1的发送器/接收器23、无线手持机2的发送/接收电路38或者无线手持机3的发送/接收电路(未示出)接收的音频信号调制为数据以及向PC 51发送调制后的数据,并且通过将从PC 51接收的数据解调为音频信号以及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到MFP 1的发送器/接收器23、无线手持机2的发送/接收电路38或者无线手持机3的发送/接收电路(未示出),来执行与PC 51的通信。
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4时,MFP 1通过因特网200下载另一个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将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作为对应于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所新设置的用户ID的程序而存储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
用户ID表14c存储与被分配到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标识号相关联的,分别被分配到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用户ID;以及用于指示对应于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被存储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的存储地址的数据。用户ID是在因特网中使用并且被分配到已授权以使用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单独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通过用户ID来标识可以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的多个用户。
标识号用于通信设备T中。标识号用于当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与PC 51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时,当它们经由电话网络100与外部设备(未示出)通信时,以及当它们经由分机线在通信设备T内彼此通信时标识它们。换句话说,通过在通信设备T内被分配到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标识号来管理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
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4时,向用户ID表14c增加与新分配到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标识号相关联的,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而新设置的用户ID,以及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的存储地址,在该地址中存储着对应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
在此,参见图2A更详细地说明用户ID表14c。图2A是用户ID表14c的示意图示,示出了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4时的用户ID表14c的内容。用户ID表14c存储与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识别号14c1相关联的用户ID 14c2和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14c3。当无线手持机4还没有被添加到通信设备T时,用户ID表14c存储与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标识号14c1相关联的用户ID 14c2和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14c3。
在用户ID表14c内,标识号14c1的列列出了被分配到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无线手持机4的标识号。“0”是MFP 1的标识号,“1”是无线手持机2的标识号,而“2”是无线手持机3的标识号,并且“3”是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标识号。
用户ID 14c2的列列出了与标识号14c1相关联的,为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定义的用户ID。如图2A所示,MFP 1的用户ID“xyz”与标识号“0”相关联,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xyz1”与标识号“1”相关联,而无线手持机3的用户ID“xyz2”与标识号“2”相关联,并且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abc”与标识号“3”相关联。
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14c3的列列出了与标识号14c1相关联的,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存储用于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如图2A所示,其中存储了用于MFP 1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0x000”与标识号“0”相关联。其中存储了用于无线手持机2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0x100”与标识号“1”相关联。其中存储了用于无线手持机3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0x200”与标识号“2”相关联,其中存储了用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0x300”与标识号“3”相关联。
RAM 13是可重写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RAM 13具有标识号计数器13a和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resident region)13b。在图3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期间使用标识号计数器13a。
当用于ID号为1、2、3和4的用户ID之一的因特网电话程序被启动时,从在闪存14内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读出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使其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
当被启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时,通过驻留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因特网电话功能变为可用。
可以单独地为MFP 1和无线手持机2-4的用户ID启动因特网电话程序。所启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上。MFP 1和无线手持机2-4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因特网电话程序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对应于对应的用户ID,并且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
当MFP 1的电源接通时,启动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如果当接通MFP的电源时已经接通了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则当接通MFP 1的电源时启动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如果当接通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时已经接通了MFP 1的电源,则当接通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时也启动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在与无线手持机2的情况相同的时刻,启动对应于无线手持机3和4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
另一方面,当关闭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电源时,停止对应于电源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释放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中已停止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已经驻留所在的区域。
当添加无线手持机4时,对于为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所定义的用户ID而启动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这个因特网电话程序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因此,结果,对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来说因特网电话变为可用。
如上所述,在通信设备T内,通过向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分配的标识号来管理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可以通过存储与其标识号相关联的,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和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来容易地管理所述用户ID和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区域。
例如,为了通过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向PC 51发送呼叫信号,MFP1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来识别因特网电话按键被按下的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或者被加上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然后,MFP1通过使用对应于被识别的用户ID并且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的因特网电话程序而向PC 51发送呼叫信号。当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之一从PC 51接收到呼叫信号时,MFP 1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根据与已经接收到所述呼叫信号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相对应的用户ID,来识别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中的被呼叫方的标识号。然后,MFP1向被呼叫方通知所述呼叫的接收(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
为了启动对应于为MFP 1、无线手持机2、无线手持机3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而设置的用户ID、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存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之一,MFP 1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来确定其中存储用于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然后,MFP 1从存储地址读出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启动所述程序。
接着,参见图1来描述操作键15。操作键15作为用于选择扫描、打印和传真的功能之一,以及用于为各种操作给出指令的输入按键而工作。操作键15包括因特网电话按键15a、电源键15b和字符键15c。
因特网电话按键15a用于通过引导呼叫信号的发送或者回答呼入呼叫信号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电源键15b用于接通/关闭MFP 1的电源。字符键15c用于输入字符和数字。当无线手持机4被添加到通信设备T时,字符键15c被用户操作来输入用于无线手持机4的他/她所想要的用户ID。
LCD 16按照操作键15的操作来显示菜单或者通信设备T的当前的操作状态。当用户操作一些操作键15时,LCD 16显示对应于所述操作的信息。操作MFP 1来通过因特网电话功能发送呼叫信号时,LCD 16选择通讯录,其指示可以使用因特网电话通信的用户。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4时,LCD 16显示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其提示用户查看和——如果必要的话——改变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
扬声器17根据通信设备T的操作的当前状态来输出各种声音(诸如操作键15的操作声音、当发生错误时的警告声音或者当接收到呼叫信号时的呼叫声音),以向用户通知所述状态。
因特网接口18连接到因特网200,以便与诸如PC 51的外部设备按照因特网协议来执行数据通信和因特网电话通信。
扫描器19按照从CPU 11发出的命令来从扫描器19内的原稿读取台(未示出)上放置的原稿来读取图像。扫描器19产生可以在LCD 16上显示和可以通过打印机20打印的图像数据。当将MFP 1设置在传真机模式或者扫描器模式时,由扫描器19产生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RAM 13的预定存储器区域内。
打印机20按照来自CPU 11的指令在打印机20中的供纸盒(未示出)中容纳的记录纸张上打印图像。
按照来自CPU 11的指令,调制解调器21将RAM 13中存储的发送数据调制为图像信号,并且经由NCU 22向电话网络100发送所述图像信号。调制解调器21经由NCU 22从电话网络100接收图像,并且将所述图像信号解调为LCD 16可以显示以及打印机20可以打印的图像数据。
NCU 22连接到电话网络100,以便控制向电话网络100发送拨号信号和应答从电话网络100接收的呼叫信号的操作。
发送器/接收器(手持机)23是用于与经由电话网络100连接到MFP1的无线手持机2、3或者4或者外部设备(未示出)执行电话通信,并且用于与经由因特网200连接到MFP 1的PC 51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装置。发送器/接收器23具有:麦克风(未示出),其将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以及,扬声器(未示出),其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并且向外界输出(发出)所述声音。
时钟电路24是已知的电路,其具有用于测量时间的内部时钟,并且其将当前时间与时钟电路24已经开始测量时间的时间相比较,并且确定流逝的时间。在图3-8的流程图图示的处理内,时钟电路24用于测量流逝的时间的长度。
数字无线接口25连接到无线天线26。数字无线接口25用于在MFP 1和无线手持机2或者3之间执行无线通信。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4时,MFP 1和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也经由数字无线接口25而彼此无线连接。
当无线手持机2、3或者4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时,无线手持机2、3或者4通过数字无线接口25、总线27和因特网接口18来连接到因特网200。
如图1所示,无线手持机2主要包括CPU 32、ROM 33、RAM 34、闪存35、LCD 37、发送/接收电路38和数字无线接口39,它们通过总线40而彼此连接。
CPU 32是处理单元,其按照在ROM 33、RAM 34和闪存35内存储的固定值和程序,并且也按照CPU 32通过数字无线接口39接收和发送的各种信号来控制无线手持机2的部件,所述部件经由总线40连接到CPU 32。
ROM 33是不可重写的存储器,其存储由CPU 32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RAM 34是可重写的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各种数据。闪存35是可重写和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即使在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被关闭时,在闪存35内存储的数据也会被保留。
操作键36被操作来控制无线手持机2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操作键36通常包括数字按键(10个键)、通话键和功能键。操作键36也包括因特网电话键36a和电源键36b。因特网电话键36a用于引导呼叫信号的发送,并且回答呼入呼叫信号以通过使用无线手持机2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电源键36b用于接通/关闭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
当通过电源键36b接通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时,CPU 32检测电源接通状态,并且向MFP 1发送电源接通信号。当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关闭时,CPU 32检测所述电源关闭状态,并且向MFP 1发送电源关闭信号。
LCD 37用于管理无线手持机2,并且当用户操作无线手持机2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时用于显示通讯录。LCD 37也显示各种信息,诸如无线手持机2处于关于因特网电话通信的忙碌状态或者待机状态的信息。
发送/接收电路38用于与MFP 1或者经由电话网络100连接到MFP1的外部设备(未示出)执行电话通信,并且与经由因特网200连接到MFP 1的PC 51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发送/接收电路38连接到麦克风(未示出)和扬声器(未示出)。所述麦克风(未示出)将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并且向发送/接收电路38输入所述音频信号,而所述扬声器(未示出)将从发送/接收电路38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并且向外部输出所述声音。扬声器(未示出)也输出各种声音(诸如操作健36的操作声音、当发生错误时的警告声音或者当接收到呼叫信号时的呼叫声音)。
数字无线接口39连接到无线天线47,并且用于与MFP 1执行无线通信。当无线手持机2被因特网电话按键36a启动以与PC 51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时,发送/接收电路38和数字无线接口39彼此连接,并且无线手持机2无线地连接到MFP 1。然后,无线手持机2通过MFP 1与PC 51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所述MFP 1执行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并且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的因特网电话程序。
接着,将参见图3来描述由MFP 1的CPU 11执行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图3是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的流程图。这个处理用于全体地启动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以及对应于所有可连接到MFP 1的无线手持机中电源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当通过电源键15b来接通MFP 1的电源时,或者当将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从关闭切换到开启时,开始执行所述处理。
在所述处理中,CPU 11首先确认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是否开启(S301)。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被关闭(S301:否),则简单地结束处理。因此,通过将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设置为关闭而防止启动因特网电话程序。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开启(S301:是),则CPU 11启动用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具体来说,CPU11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基于MFP 1的标识号“0”来识别对应于MFP 1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并且开始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上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使得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S302)。结果,为MFP 1的用户ID而启动因特网电话程序,致使因特网电话功能对MFP 1变为可用。
可以注意到,如果当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从关闭向开启转换时开始图3的处理,则已知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是开启的。因此,可从图3的处理中省略掉S301的处理。
在完成S302的处理后,CPU 11判断可连接到MFP 1的每一个无线手持机是否可用。然后,CPU 11启动与每一个被判断为可用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相对应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在这个操作中,CPU 11重复地执行判断操作,以判断与由标识号计数器13a指示的标识号相对应的无线手持机是否可用,同时将标识号计数器13a依序一个接一个地递增。
具体来说,在S303,CPU 11在标识号计数器13a内设置“1”。然后,所述程序进行到S304,以便判断具有标识号“1”的无线手持机2是否可用。
具体来说,在S304,CPU 11判断被标识号计数器13a当前所指示的标识号是否被注册在用户ID表14c内。如果由标识号计数器13a当前所指示的标识号未被注册在用户ID表14c内(S304:否),则知道在通信设备T中不存在由当前的标识号标识的无线手持机。因此,所述处理直接去往到S308。
另一方面,如果被标识号计数器13a当前所指示的标识号被注册在用户ID表14c内(S304:是),则MFP 1向由标识号计数器13a指示的无线手持机发送响应请求信号(S305)。
如果从MFP 1向其发送响应请求信号的无线手持机的电源接通,并且所述无线手持机的CPU 32检测到响应请求信号的接收,则所述无线手持机向MFP 1发送响应信号。
在执行S305的处理后,在MFP 1中的CPU 11在S306内判断是否有从标识号计数器13a所指示的无线手持机接收的响应。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从标识号计数器13a所指示的无线手持机发送的响应(S306:否),则估计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电源很可能未接通,因此不可用。因此,CPU 11不启动对应于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直接去往到S308。结果,防止了不使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占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
另一方面,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有从标识号计数器13a所指示的无线手持机发送的响应信号(S306:是),则知道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电源接通,因此所述无线手持机可用。因此,CPU 11参考用户ID表14c识别对应于标识号计数器13a所指示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CPU 11从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启动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使得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S307)。因此,如果由标识号计数器13a所指示的无线手持机可用,则开始执行对应于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因此,在所述无线手持机处所述因特网电话功能变为可用。
在S308,CPU 11判断是否已经对于在用户ID表14c内注册的所有无线手持机执行了关于是否接收到响应的判断。如果CPU 11还没有对于在用户ID表14c内注册的所有无线手持机执行了关于是否接收到响应的判断(S308:否),则CPU 11将标识号计数器13a递增1(S309),并且返回S304。CPU 11通过执行S304-S306的处理来判断下一个无线手持机是否可用,并且如果下一个无线手持机可用,则CPU 11在S307启动对应于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
CPU 11重复S304到S309的处理,直到已经对于在用户ID表14c内注册的所有无线手持机执行了关于是否接收到响应的判断。在已经对于在用户ID表14c内注册的所有无线手持机执行了关于是否接收到响应的判断后(S308:是),CPU 11结束所述处理。因此,CPU 11查看可连接到MFP 1的所有无线手持机的每一个是否可用,并且开始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对应于被确定为可用的所有无线手持机中的每一个。
通过以这种方式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也可能启动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和对应于执行所述处理时所有可用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然后,MFP 1和所述无线手持机可以使用对应于与其相关联的用户ID的,已启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同时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当接通MFP 1的电源时或者当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从关闭切换到开启时,执行所述处理。然后,启动对应于所有在那时可用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因此,通过简单地接通MFP 1的电源或者将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从关闭切换到开启,用户可以使用所有在那时可用的无线手持机来执行因特网电话功能,而不执行任何特定的其他操作。
接着,将参考图4来说明由MFP 1的CPU 11执行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启动处理。图4A是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启动处理的流程图。这个处理被MFP 1执行以启动对应于电源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只要MFP 1的电源接通,所述处理就被定时执行。
在所述处理中,像在图3的S301中处理的情况那样,首先在S401,CPU 11确认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是否开启。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关闭(S401:否),则CPU 11结束这个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开启(S401:是),则在S402,CPU 11判断是否已经从任何可连接到MFP 1的无线手持机发送出电源接通信号,如果没有从可连接到MFP 1的无线手持机发送出的电源接通信号(S402:否),则CPU 11判断没有电源已经接通的无线手持机,并且结束所述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有可连接到MFP 1并且已经向MFP1发送了电源接通信号的无线手持机(S402:是),则CPU 11查看电源已经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S403)。结果,CPU 11识别电源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
随后,MFP 1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根据处理S403所查看的标识号,来识别对应于电源已经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然后,MFP 1开始从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使得所述程序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S404)。结果,电源已经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变为能够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MFP 1在完成S404的处理后结束所述处理。
以这种方式,当开始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启动处理时,MFP 1判断是否有电源已经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并且如果存在电源已经被接通的无线手持机,则MFP 1开始执行对应于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使得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因此,通过简单地接通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电源,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所述无线手持机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而不执行任何其他的另外操作。
接着,参见图4B来说明由MFP 1的CPU 11执行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结束处理。图4B是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结束处理的流程图。这个处理由MFP 1执行以单独地结束对应于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只要MFP 1的电源接通,则定时地执行所述处理。
在这个处理内,CPU 11首先判断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是否为开启(SD405),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为关闭(S405:否),则CPU 11简单地结束处理,因为还没有开始因特网电话程序,因此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未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为开启(S405:是),则在S406,CPU 11判断是否已经从可连接到MFP 1的任何无线手持机发送出电源关闭信号。如果没有从可连接到MFP 1的任何无线手持机发送的电源关闭信号(S406:否),则CPU 11确定没有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并且结束所述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可连接到MFP 1并且已经向MFP 1发送了电源关闭信号的无线手持机(S406:是),则CPU 11查看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S407)。结果,CPU 11识别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
随后,在S408内,CPU 11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根据在处理S407中查看的标识号,来识别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然后,CPU 11释放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的一部分,在该部分中中驻留了对应于被识别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结果,结束对应于电源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CPU 11在完成S408的处理后结束所述处理。
以这种方式,当执行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结束处理时,CPU 11判断是否有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某个无线手持机。如果存在电源已经被关闭的无线手持机,则CPU 11结束对于所述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已经启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然后,MFP 1释放其中驻留了与被识别的用户ID相对应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CPU 11可以将RAM 13的已释放的存储区域分配作为用于存储要由CPU 11执行的各种程序和相关数据的区域。
现在,通过参见附图5来描述MFP 1的CPU 11执行的无线手持机添加处理。图5是无线手持机添加处理的流程图。当用户向MFP 1输入他的/她的指令以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时,执行这个处理。
这个无线手持机添加处理包括:向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分配标识号并且向通信设备T添加所述无线手持机的处理(S501-S503);对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设置用户ID的处理(S504-S507,S511);以及下载对应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在闪存14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存储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启动所述程序的处理(S508-S510)。
在向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分配标识号并且向通信设备T加上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处理中,提示用户向MFP 1和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输入要添加到通信设备T中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当输入到MFP 1的标识号和输入到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彼此一致时,MFP 1识别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并且向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分配所输入的标识号。
具体来说,在S501内,CPU 11在LCD 16上显示输入屏幕,所述输入屏幕用于输入要分配到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提示用户输入想要分配给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然后,在S502,CPU 11判断用户是否通过操作字符键15c而输入标识号。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用户未输入标识号(S502:否),则CPU 11在LCD 16上显示告知用户添加无线手持机的尝试已经失败的消息,并且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用户输入标识号(S502:是),则MFP 1进行到S503。
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也显示与MFP 1在S501内显示的用于促使用户输入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的输入屏幕相同的输入屏幕。当用户通过操作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操作键36而输入标识号时,无线手持机向MFP 1告知所输入的标识号。
在S503,CPU 11判断在S502输入的标识号和要添加的无线手持机所告知的标识号是否彼此一致,如果所述标识号不彼此一致(S503:否),则CPU 11在LCD 16上显示告知用户添加无线手持机的尝试已经失败的消息,并且所述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标识号彼此一致(S503:是),则CPU 11将已经输入了与输入到MFP 1的标识号相同的标识号的无线手持机指定为添加到通信设备T的无线手持机,并且向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分配在S502输入的标识号来作为其标识号。当标识号因此被分到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时,MFP 1变成能够将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区别于其他的无线手持机,以便在这个阶段完成添加无线手持机的处理。
随后,在对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设置用户ID的处理中,在S504,CPU 11首先在LCD 16上显示用于查看/改变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屏幕。现在,参见图2B来在下面说明在LCD 16上显示的、用于查看/改变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屏幕。图2B是用于在LCD 16上显示的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的示意图示。
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包括由MFP 1自动产生的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候选者。如果用户要改变所述用户ID候选者,所述屏幕接收对于所述用户ID候选者的任何改变。如图2B内所示,LCD 16显示:字符串“标识号3”,其指示已经在S501-S503被分配到无线手持机4的标识号;以及字符串“用户ID xyz3”,其指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候选者,在显示用户ID候选者的字符串的紧右侧是光标。
在S504,在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的ID候选者显示区域内显示由MFP 1自动产生的用户ID候选者。MFP 1通过向MFP 1的用户ID“xyz”加上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标识号“3”来自动产生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候选者“xyz3”。
现在返回到图5,在完成S504后,CPU 11接收对操作健15进行操作的用户的输入(S505),并且查看是否按下了操作健15内包括的OK按键(未示出)(S506)。如果按下了OK按钮(S506:是),则CPU 11将在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的ID候选者显示区域内显示的用户ID候选者设置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S507),然后进行到S508。
换句话说,如果在完成S504的处理后首先按下操作健15内的OK键,则由MFP 1自动产生的用户ID候选者被设置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因为MFP 1自动产生用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候选者,因此,与需要用户设置用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情况相比较,更容易确定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另外,通过将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标识号添加到在因特网内被分配到MFP 1的用户ID,来自动产生用户ID候选者。因此,通过设置这样自动产生的用户ID候选者来作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因特网电话通信的其他用户可以容易地和正确地推测出所述用户ID是被添加到MFP 1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
另一方面,当未按下OK按钮时(S506:否),CPU 11按照由操作操作健15的用户所进行的输入来改变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S511)。例如,当按下箭头(未示出)时,CPU 11移动LCD 16内的用户ID查看/改变屏幕内所示的光标。当按下删除键时,CPU 11从在光标位置处的用户ID候选者删除单个字符。当按下字符键时,CPU 11在光标位置处增加由字符键表示的字符。
在完成S511的处理后,所述处理回到S505。然后,重复S505、S506和S511的处理直到在S506按下了OK键(S506:是)。使用上述的处理,用户可以将正在用户ID候选者显示区域上显示的用户ID候选者的字符串替换为某个其他的字符串。例如,用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4的用户ID候选者“xyz3”可以被替换为“abc”。
当按下OK键时(S506:是),CPU 11将当前在用户ID候选者显示区域上显示的用户ID候选者设置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S507),并且前进到步骤S508。以这种方式,当用户要改变由MFP 1自动产生的用户ID候选者时,或者当与MFP 1自动产生的用户ID候选者相同的用户ID已经被用于某个其他用户时,用户可以将所述用户ID候选者替换为用户输入的用户ID候选者,并且将用户输入的用户ID候选者设置为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
在S508,CPU 11从在因特网200上工作并且管理因特网电话通信的服务器(未示出)下载因特网电话程序。CPU 11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存储所下载的程序,将所述程序与已经在S507设置的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相关联。结果,专用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被存储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
随后,CPU 11在用户ID表14c内存储与在S507内确定的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和在S508内存储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存储地址相关联的,已经通过S501-S503被分配到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S509)。用户ID和用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存储地址变成能够被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标识号所管理。
最后,CPU 11开始从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执行对应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在结束添加无线手持机的处理之前,使得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变成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S510)。结果,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变成能够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因此,在添加无线手持机的处理中,对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设置了用户ID。在完成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的处理之后,用户不必对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设置用户ID。因此,可以容易地对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设置用户ID。
接着,下面参见图6-8说明当MFP 1进行因特网电话呼叫或者通过MFP 1、无线手持机2或者无线手持机3接收因特网电话呼叫时执行的处理。
图6是由MFP 1的CPU 11执行的MFP呼叫发送处理的流程图。执行这个处理以便在MFP 1进行因特网电话呼叫。当按下MFP 1的因特网电话键15a时开始所述处理。
在这个处理中,首先,CPU 11判断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是否开启(S601)。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关闭(S601:否),则知道MFP 1不能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因此CPU 11在LCD 16上显示告知因特网电话通信不可用的错误消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开启(S601:是),则CPU 11从因特网200内提供的因特网协议电话服务器请求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并且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以获取通讯录。这个通讯录列出了可以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的用户(S602)。
在完成S602的处理后,CPU 11查看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是否已经获取了通讯录(S603)。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因特网电话程序还没有获取通讯录(S603:否),则CPU 11在LCD 16上显示告知尝试获取通讯录的已经失败的消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程序在指定的时间内已经获取了通讯录(S603:是),则CPU 11在LCD 16上显示所获取的通讯录(S604)。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在操作键16中的箭头键(未示出)来从在LCD 16上显示的通讯录中选择用户想要呼叫的呼叫目标。
随后,在S605,CPU 11判断用户是否从通讯录中选择了任何呼叫目标。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选择任何呼叫目标(S605:否),则CPU 11在LCD 16上显示告知未选择呼叫目标的消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指定时间内选择了某个呼叫(S605:是),则CPU 11向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通知由用户选择的呼叫目标,并且请求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执行呼叫处理(S606)。结果,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向所述呼叫目标发送呼叫信号。
在完成S606的处理后,在S607,CPU 11判断被呼叫方是否回答。如果被呼叫方在指定时间内未回答(步骤S607:否),则CPU 11在LCD16上显示告知被呼叫方未回答的消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被呼叫方在指定时间内回答,则MFP 1经由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而建立电话呼叫(S608),并且结束所述处理。结果,MFP 1经由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而与被呼叫方通信。
图7是由MFP 1执行的无线手持机(ID1号)呼叫发送处理的流程图。MFP 1执行这个处理以便允许具有标识号“1”的无线手持机2执行因特网电话呼叫。当按下无线手持机2的因特网电话键36a时开始这个处理。注意,无线手持机3(ID2号)通过MFP 1执行因特网电话呼叫,MFP 1执行与对无线手持机2(第一ID)的呼叫处理相同的处理。
在这个处理内,首先,CPU 11判断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是否为开启(S701)。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关闭(S701:否),则CPU 11向无线手持机2通知因特网电话通信不可用的错误信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开启(S701:是),则在S702,CPU 11判断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是否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a内。注意,当执行在图3中图示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全体启动处理或者在图4A内图示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单独启动处理时,如果不在MFP 1和无线手持机之间充分地适当地交换无线信号,则即使无线手持机2的电源接通,MFP 1也不能识别无线手持机的电源接通状态,因此在MFP 1内不会开始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执行S702的处理以便处理这个情况。
如果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未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a(S702:否),CPU 11从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启动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并且使得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S710)。结果,在无线手持机2处因特网电话通信变为可用,在完成S710的处理后,CPU 11前进到S703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已经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a(S702:是),则在无线手持机2处因特网电话通信可用,因此CPU 11简单地前进到S703。
在S703,MFP 1请求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以获取通讯录(S703)。
在完成S703的处理后,CPU 11查看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是否已经获取了通讯录(S704)。如果因特网电话程序在指定时间内还没有获取通讯录(S704:否),则CPU 11向无线手持机2通知尝试获得通讯录已经失败的错误信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因特网电话程序在指定时间内获取了通讯录(S704:是),则CPU 11向无线手持机2发送所获取的通讯录(S705)。然后,在无线手持机2的LCD 37上显示通讯录。当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键37从通讯录中选择呼叫目标时,向MFP 1通知所述呼叫目标。
在完成S705的处理后,CPU 11判断用户是否根据来自无线手持机2的通知而选择了任何呼叫目标(S706)。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选择呼叫目标(S706:否),则CPU 11向无线手持机2发送告知未选择呼叫目标的错误消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指定时间内选择了呼叫目标(S706:是),则CPU 11向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通知由用户选择的呼叫目标,并且请求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执行呼叫处理(S707)。结果,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向用户选择的呼叫目标发送呼叫信号。
在完成S707的处理后,在S708内,CPU 11判断被呼叫方是否回答了所述呼叫。如果被呼叫方未在指定的时间内回答(S708:否),则CPU 11向无线手持机2通知被呼叫方未回答的消息,并且结束所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被呼叫方在指定时间内回答了,则CPU 11通过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建立电话呼叫(S709),并且结束所述处理。结果,无线手持机2可以通过对应于无线手持机2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与被呼叫方通信。
图8是由MFP 1的CPU 11执行的呼叫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当对应于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用户ID中任何一个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从PC 51接收呼叫时,开始执行所述呼叫接收处理。
在这个处理内,在S801,CPU 11首先通过参考用户ID表14c根据已经接收到所述呼叫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用户ID来识别被呼叫装置的标识号i。结果,被呼叫方被确定是MFP 1、无线手持机2或者无线手持机3。
然后,在S802,CPU 11根据标识号i判断被呼叫方是否是MFP 1。如果被呼叫方是MFP 1(S802:是),则CPU 11将处理进行到S803,其中,CPU 11控制MFP 1的扬声器17来输出振铃声音或者呼叫接收声音。
然后,在S804,CPU 11判断是否按下了MFP 1的因特网电话键15a。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按下了因特网电话键15a(S804:是),则CPU 11通过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建立电话通信(S805),并且结束所述处理。因此,MFP 1可以通过对应于MFP 1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与呼叫方通信。另一方面,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按下因特网电话键15a(S804:否),则CPU 11确定用户不能回答呼入呼叫,并且结束所述处理,而不响应来自PC 51的呼叫。
如果CPU 11确定被呼叫方不是MFP 1(S802:否),在S806,CPU11通过数字无线接口25和无线天线26向被分配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以下称为“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通知所述呼叫的接收。当MFP 1向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通知呼入呼叫时,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通过控制连接到发送/接收电路38的扬声器来输出呼叫接收声音。当按下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的因特网电话键36a时,所述无线手持机向MFP 1通知按下了因特网电话键36a。
在完成S806的处理后,在S807,CPU 11根据有无来自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的通知而判断是否在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上按下了因特网电话键36a。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按下了因特网电话键36a(S807:是),则在S808,CPU 11通过对应于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建立电话通信,并且结束呼叫接收处理。结果,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可以通过对应于具有标识号i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来与呼叫方通信。另一方面,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按下因特网电话键36a(S808:否),则CPU 11确定用户不能回答呼入呼叫,并且结束所述处理,而不响应来自PC 51的呼叫。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例,对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设置用户ID,并且对每个用户ID开始因特网电话程序。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的每一个可以通过执行对应于其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的MFP 1来建立呼叫,并且接收呼叫。因此,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可以同时彼此进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虽然参考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内,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用于指示通信设备T是否可以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但是,可以修改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以指示无线连接到MFP 1的无线手持机是否可以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使用这种修改,有可能通过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而容易地掌握无线手持机是否可以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图3内的S302和S303之间执行S301的处理,并且可以从图6的处理中省略S601的处理。
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可以被进一步修改以指示每个无线手持机是否可以使用因特网电话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开启的每个无线手持机执行S305-S307的处理,而对于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关闭的其他的每个无线手持机不执行S305-S307的处理。使用这种修改,对于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开启的每个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启动因特网电话程序,以便允许无线手持机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可以防止对于因特网电话功能标记14a为关闭的其他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启动因特网电话程序。因此,有可能容易地管理是否允许无线手持机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对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时,在图5的S508中从管理因特网电话通信的服务器(未示出)下载因特网电话通信,并且所述因特网电话通信与在处理S507中设置的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相关联地被存储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但是,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可以被预先存储在MFP 1的ROM 12内,并且当向通信设备T添加无线手持机时,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可以与所添加的无线手持机的用户ID相关联,并且被复制到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在这种情况下,与从因特网200下载因特网电话程序的情况相比较,所述因特网电话程序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被存储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
在上述的实施例内,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存储专用于各用户ID的因特网电话程序。但是,如果同一因特网电话程序可以用于多个用户,则可以在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内仅存储单个因特网电话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因特网电话程序区域14b的容量较小。通过对各用户ID重复地启动要驻留在因特网电话程序驻留区域13b内的同一因特网电话程序,可能同时在MFP 1、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处执行因特网电话通信。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通信设备T分别向MFP 1和可连接到MFP1的多个无线手持机分配标识号。相反,通信设备T可以仅向可连接到MFP 1的多个无线手持机分配标识号。因为在通信设备T内仅有单个MFP 1,即使不向MFP 1分配标识号,也可以容易地识别MFP 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MFP 1分配“0”来作为在用户ID表14c内的临时标识号14c1。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多个无线手持机(无线手持机2和无线手持机3)连接到MFP 1,但基本的是,至少一个无线手持机连接到MFP 1。

Claims (9)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主单元,其可连接到因特网;以及
至少一个辅助单元,其可经由所述主单元而连接到因特网,
所述主单元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其控制经由因特网与外部设备的电话通信;
存储单元,其存储被单独地分配到被授权使用所述通信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用户的至少一个用户ID,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与所述主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单元相关联;以及
激活单元,其能够对每个用户ID激活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主单元还包括响应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其在所述主单元的电源接通时发送响应请求信号,所述响应请求信号提示每个辅助单元响应所述响应请求信号;
其中,每个辅助单元包括响应发送单元,其在所述辅助单元的电源接通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所述响应请求信号时发送响应,并且
其中,所述激活单元在接收到响应时,对于已经发送了所述响应的辅助单元的用户ID激活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主单元还包括设置单元,其设置所述主单元被允许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话通信的模式;并且
其中,当所述主单元的电源被接通并且所述设置单元设置了允许所述主单元执行电话通信的模式时,所述响应请求信号发送单元向每个辅助单元发送所述响应请求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每个辅助单元还包括电源接通信号发送单元,其当所述辅助单元的电源接通时向所述主单元发送电源接通信号,并且
其中,在接收到电源接通信号时,所述激活单元对于已经发送了所述电源接通信号的辅助单元的用户ID激活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每个辅助单元还包括电源关闭信号发送单元,其当所述辅助单元的电源被关闭时向所述主单元发送电源关闭信号,并且
所述主单元还包括停止单元,其在接收到电源关闭信号时,对于已经发送了所述电源关闭信号的辅助单元的用户ID停止所述通信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具有多个辅助单元;并且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与所述辅助单元的用户ID相关联的识别所述多个辅助单元的多个标识号。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主单元还包括:
标识号分配单元,其向要添加的辅助单元分配标识号;
用户ID设置单元,其为要添加的辅助单元设置用户ID;以及
写入单元,其向所述存储单元内写入彼此相关联的由所述标识号分配单元分配的标识号和由所述用户ID设置单元设置的用户ID。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主单元还包括用户ID产生单元,其基于主单元的用户ID和由所述标识号分配单元分配给要添加的辅助单元的标识号来产生要添加的辅助单元的用户ID;并且
其中,所述用户ID设置单元将由所述用户ID产生单元产生的用户ID设置为要添加的辅助单元的用户ID。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主单元还包括:
输入单元,其输入字符;
用户ID替换单元,其将由所述用户ID产生单元产生的用户ID替换为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字符串,并且
其中,所述用户ID设置单元将由所述用户ID替换单元替换的用户ID设置为要添加的辅助单元的用户ID。
CNA200810129564XA 2007-06-29 2008-06-30 通信设备 Pending CN1013357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3104A JP2009016918A (ja) 2007-06-29 2007-06-29 通信装置
JP2007173104 2007-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5797A true CN101335797A (zh) 2008-12-31

Family

ID=3986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29564XA Pending CN101335797A (zh) 2007-06-29 2008-06-30 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33599B2 (zh)
EP (1) EP2009880A3 (zh)
JP (1) JP2009016918A (zh)
CN (1) CN1013357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571A (zh) * 2019-01-30 2020-08-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8799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erver for user identifier update
DE102010064302A1 (de) * 2010-12-29 2012-07-05 Robert Bosch Gmbh Lithium-Schwefel-Zelle auf Festkörperelektrolytbasis
DE112013002309B4 (de) 2012-08-31 2024-05-08 Kettenbach Gmbh & Co. Kg Radikalisch polymerisierbares Dentalmaterial, gehärtetes Produkt und Verwend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0734B1 (en) 1998-12-17 2003-07-2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 wireless local network and a wired voic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426220A (zh) 2001-11-10 2003-06-25 奈科达株式会社 因特网无绳电话
JP2003333173A (ja) * 2002-05-15 2003-11-21 Brother Ind Ltd 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の電話機、並びに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の端末装置
US20030235186A1 (en) 2002-06-25 2003-12-25 Park Sang Gyu Internet cordless phone
DE10232675A1 (de) 2002-07-18 2004-02-05 Siemens Ag Temperiervor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einer Spritzgussmaschine
JP3864884B2 (ja) 2002-09-30 2007-0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話システム
US20040259544A1 (en) * 2003-06-20 2004-12-23 Amos James A. Hybrid wireless IP pho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2005033662A (ja) 2003-07-10 2005-02-03 Nec Engineering Ltd Ip電話システム、構内交換機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ip電話機接続方法
US20050239445A1 (en) 2004-04-16 2005-10-27 Jeyhan Karaoguz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registr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via broadband access gateway
JP2006270252A (ja) 2005-03-22 2006-10-05 Primo Hanbai Kk 携帯電話器
JP2007020084A (ja) 2005-07-11 2007-01-25 Fujitsu Ltd Ip電話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共通管理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571A (zh) * 2019-01-30 2020-08-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510571B (zh) * 2019-01-30 2022-03-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16918A (ja) 2009-01-22
US8233599B2 (en) 2012-07-31
US20090003565A1 (en) 2009-01-01
EP2009880A3 (en) 2009-07-15
EP2009880A2 (en)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792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5017083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7038801B2 (en) Data output system and document read system
JP487264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82008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外部端末
CN101335797A (zh) 通信设备
JP3452699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KR100334100B1 (ko) 특정 문서 수신시 이를 통보하는 방법
JP2007174006A (ja) ファクシミリシステム
JP3711852B2 (ja) 通信装置
JP20070434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出力システム
JP2004350321A (ja) 電話装置
EP1392040A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one-way speakerphone function
JP3505816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KR100467562B1 (ko) 메모리 송신시 메모리 관리 방법
JP5402902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話装置
KR100245030B1 (ko) 종합정보통신망에서 제공하는 송신자 전화번호를 이용한 전화/팩스 다이얼링 장치 및 방법
JPH0447857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6166274A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JP2003060868A (ja) 通信端末装置
KR19990009946A (ko) 수신 정보 출력 방법
JP2004038228A (ja) 使用環境設定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
JP2002033898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ファクシミリ中継装置
JP2001144924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KR19990021044A (ko) 팩시밀리의 문서 자동 수신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