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546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546A
CN101334546A CNA2008101273551A CN200810127355A CN101334546A CN 101334546 A CN101334546 A CN 101334546A CN A2008101273551 A CNA2008101273551 A CN A2008101273551A CN 200810127355 A CN200810127355 A CN 200810127355A CN 101334546 A CN101334546 A CN 101334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mentioned
liquid crystal
upper polarizer
crystal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73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田秀直
山田孝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4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5Bonding or intermediate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e.g. sealant or spac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06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8Display
    • H05K2201/10136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由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构成液晶显示板,在TFT基板(11)之下粘贴有下偏振片(20),在滤色片基板(12)之上粘贴有上偏振片(14)。利用进行紫外线固化的丙烯酸类粘接材料(31),将面板(30)粘贴在上偏振片(14)上。为了提高面板强度和粘贴特性,在面板(30)上实施角部的切角和边部的倒角。面板(30)通过使其外形小于上偏振片(14),从而改善其粘贴性能。根据本发明,能不使画面质量劣化且不会大幅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而对液晶显示板的表面进行保护。能够不使手机等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表面发生画面质量劣化并且不增大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而对其进行机械保护。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提高手机等中使用的小型显示装置的强度和视觉辨认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关于液晶显示装置,使其画面保持一定尺寸不变而减小装置整体的外形尺寸这样的要求和使液晶显示板变得更薄这样的要求日益强烈。为了使液晶显示板变得更薄,在制造出液晶显示板之后,研磨液晶显示板的外侧来使其变得更薄。
构成液晶显示板的形成有像素电极、TFT等的TFT基板、形成有滤色片的滤色片基板的玻璃基板,例如被标准化为0.5mm或0.7mm。这些被标准化的基板很难从市场上买到。另外,非常薄的玻璃基板在制造工序中由于机械强度、挠曲等而会发生问题,从而使制造成品率降低。其结果是,在使用被标准化的玻璃基板形成液晶显示板之后,研磨液晶显示板的外表面来使其变得更薄。
当液晶显示板变薄时,机械强度将成为问题。当在液晶显示板的显示面上施加机械压力时,存在着液晶显示板破裂的危险。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如图10所示,在将液晶显示板组装到手机等装置中时,在液晶显示板的画面侧安装前窗(front window,以后称为面板)。面板通常形成得比滤色片基板大。
当对面板施加外力时,为了不使力传递到液晶显示板上,离开液晶显示板而设置面板。但是,在图10那样的结构中如后述的那样,出现了使显示画面质量劣化的问题。作为解决图10那样的结构问题的对策,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平11-174417(专利文献1)(JapanesePatent Laid-Open Hei11-174417号)。
发明内容
在图10所示那样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产生图像看上去为双重这样的问题。图10是以反射型液晶显示板为例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0中,外部光L入射,通过面板由液晶显示板反射,再次通过面板进入人的眼睛。在此,外部光L由面板进行折射,但在图10中作以忽略。
由液晶显示板的画面P1反射的光的一部分被面板的下表面Q1反射,入射到液晶显示板的画面P2来进行反射。当人观察到由该P2反射的光时,产生了像看上去为双重的现象。图10是以反射型液晶显示板为例进行说明的例子,在透射型的情况下也同样。即在透射型的情况下,光以与由液晶显示板的P1反射的光相同的角度透射液晶显示板而入射时,由面板的下表面Q1反射,沿着与反射型的情况相同的路径。这样,看到双重图像的现象导致像质劣化。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例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面板和液晶显示板之间设置粘接性的弹性体。粘接性的弹性体保护液晶显示装置以防外力,并且通过将粘接性弹性体的折射率设定在接近面板的折射率的值,抑制在面板界面的反射。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要使面板与弹性粘接材料之间没有气泡等而均匀地粘贴在面板上,要批量生产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另外,要使弹性粘接材料的折射率接近面板的折射率这一点使材料的选择成为问题,而且弹性粘接材料需要相当的厚度,因此不能完全解决图像看上去为双重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控制对上述像素电极的信号的TFT;以及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由玻璃形成的面板,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面板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所粘接。
(2)在(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粘接上述面板和粘贴在上述液晶显示板上的上述上偏振片的最初,上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含有丙烯酸类树脂的液体。
(3)在(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粘接上述面板和粘贴在上述液晶显示板上的上述上偏振片的最初,上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含有丙烯酸低聚物的液体。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控制对上述像素电极的信号的TFT;以及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由玻璃形成的面板,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切角。
(5)在(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5mm以上的切角。
(6)在(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05mm以上的倒角。
(7)在(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15mm以上的倒角。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控制对上述像素电极的信号的TFT;以及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由玻璃形成的面板,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角R。
(9)在(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5mm以上的角R。
(10)在(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05mm以上的倒角。
(11)在(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15mm以上的倒角。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控制对上述像素电极的信号的TFT;以及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由玻璃形成的面板,上述面板的外形小于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
(13)在(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面板大致为矩形,上述面板的短边、长边都比上述上偏振片的短边、长边小0.5mm以上。
(14)在(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切角。
(15)在(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角R。
通过本发明能将由玻璃形成的面板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能够大幅降低由面板和液晶显示板的界面反射引起的画面质量劣化。即在粘接面板的最初,也即是在粘接材料通过紫外线固化之前,由于粘接材料是液体,因此能够将面板均匀地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玻璃面板,因此能够大幅降低表面硬度较高、面板损伤等引起的画面质量劣化。并且,由于为利用粘接材料将玻璃面板粘贴在液晶显示板上,因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小于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
本发明的面板在角部形成了恰当的切角或角R,因此能够提高面板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面板从角部剥离(剥落)这样的现象。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对面板的全部边实施了倒角,因此能提高面板强度,并且能防止由面板边部的毛口引起的白点缺陷。另外,本发明的面板的尺寸形成得比上偏振片小,因此能够抑制将面板粘贴在上偏振片上时气泡的发生等,能够将面板均匀地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
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使以往不可能的将玻璃面板直接粘贴在液晶显示板上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在液晶显示板上安装了面板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面板的外形图。
图5是面板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图4所示的面板的外形研磨机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面板的包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的面板的外形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面板的外形研磨机的示意图。
图10是基于现有技术的面板和液晶显示板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的详细内容。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分解剖视图。在图1中,由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构成液晶显示板。在TFT基板11上呈矩阵状形成有像素电极,并形成有用于对各像素电极开/关信号(使信号导通或关断)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与TFT基板11相对而设置形成有滤色片的滤色片基板12。
在分别制造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时,玻璃基板的厚度为0.5mm。在密封液晶完成了液晶显示板之后,研磨外侧,使液晶显示板整体的厚度变薄。在本实施例中,研磨后的液晶显示板的厚度大约为0.6mm。即各玻璃基板分别研磨0.2mm而使其变得更薄。
TFT基板11形成得比滤色片基板12大,在TFT基板11为一片的部分(不与滤色片基板12重叠的部分)上安装有驱动IC13和挠性布线基板15。液晶显示板收容在树脂模制件16中,被机械性保护。液晶显示板在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为两片重叠的部分上机械强度大,而在一片TFT基板11的部分上机械强度小,因此成为不会使冲击施加到该部分上的模制件16的结构。
在模制件16的下侧设置背光灯。在图1中示出背光灯仅为导光板17。挠性布线基板15绕进模制件16的里侧并被设置在背光灯的下侧。挠性布线基板15上安装有成为背光灯的光源的LED18(LightEmitting Diode),LED18被设置在导光板17的侧面。挠性布线基板15上不仅设置有LED18和LED18的电源,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液晶显示板的电源、扫描线、数据信号线等用的布线。
在图1中,在液晶显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偏振片14。在上偏振片14之上设置面板30。该面板30由玻璃形成,厚度为0.95mm。面板30由强化玻璃形成,并且厚度比液晶显示板厚,具有保护液晶显示板所需的足够的机械强度。除此之外,通过对面板恰当地进行后述的切角、倒角,防止强度的劣化。面板30由丙烯酸类粘接材料31粘接在液晶显示板、具体来说是粘接在上偏振片14上。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但为分解剖视图。实际上,液晶显示板和背光灯收容在模制件16内。面板30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在图2中,在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之间隔开数微米的间隔,在其之间夹持有液晶。在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的周边设置了密封材料19,密封了液晶。
TFT基板11上除了像素电极、TFT之外还布设有扫描线、数据信号线等,这些布线穿过密封材料19延伸到外部,与驱动IC13或挠性布线基板15连接。挠性布线基板15延伸到背光灯的背后,安装在挠性布线基板15上的LED18设置在导光板17的侧面,成为背光灯的光源。LED18设置有多个。
在图2中,导光板17具有使来自被设置在侧面的LED18的光射向液晶显示板侧的作用。反射片25使从导光板17射向下方的光朝向液晶显示板侧。在导光板17之上设置有下漫射片21。在导光板17的侧面设置多个LED18,但由于是具有间隔而设置的,因此从导光板17射向上方的光变得不均匀。即,设置有LED18的附近变得明亮。下漫射片21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部件,具有使从导光板17射向上方的光变得均匀的作用。
在下漫射片21之上设置有下棱镜片22。下棱镜片22按一定间距形成有多个,例如在画面横向延伸的棱镜按50μm左右的间隔形成有多个,使射出导光板17的光会向画面纵向散开这样的光聚光在液晶显示板的画面垂直方向上。在下棱镜片22之上设置有上棱镜片23。上棱镜片23按一定间距在与下棱镜片22呈直角的方向上形成有多个,例如在画面纵向上延伸的棱镜按50μm左右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由此,使射出导光板17的光要向画面横向散开这样的光聚光在与液晶显示板的面垂直的方向上。这样,通过使用下棱镜片22和上棱镜片23,能使在画面的纵向、横向散开的光聚光在画面垂直方向上。即,通过使用下棱镜片22和上棱镜片23能提高正面亮度。
在上棱镜片23之上设置有上漫射片24。棱镜片上,在一定方向上延伸的棱镜例如按50μm间距而形成。即,通过50μm的间距而成为明暗的条纹。另一方面,在液晶显示板上按一定间距在画面横向形成扫描线,或者在画面纵向形成数据信号线。因此,在扫描线和下棱镜片22之间,或者在数据信号线和上棱镜片23之间产生干涉,出现了干涉条纹。上漫射片24具有利用漫射作用来减轻该干涉条纹的作用。
从上漫射片射出的光入射到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的下偏振片20中,光发生偏振。偏振光在液晶显示板内的每个像素中通过液晶控制透射率,形成图像。从液晶显示板射出的光再由上偏振片14偏振,被人眼观察到。
在上偏振片14之上设置面板30。本发明中的面板30由玻璃形成,但玻璃由于硬度高,与塑料等相比能防止在表面产生划伤等。面板30由粘接材料31粘接在上偏振片14上。图3是将面板30粘接在上偏振片14上的之后的状态。面板30的厚度为0.95mm。相对于合计了TFT基板11和滤色片基板12的液晶显示板整体的厚度为0.6mm,面板30比其厚得多。进而,与液晶显示板的强度相比,由于对面板30实施了强化处理,因此强度显著增强,能够充分提高机械保护效果。除此之外,如后所述,对面板实施了恰当的切角、倒角,防止强度劣化。
面板30的大小形成得比上偏振片14小。优选为面板30的短边、长边都比上偏振片14的短边、长边小0.5mm以上。以往,面板30与液晶显示板隔开空间而设置。理由之一是液晶显示板与面板30粘接时,由于气泡进入等而不能进行均匀的粘接。在本发明中,通过使面板30的大小比偏振片小,能够使粘接时气泡等进入的几率变得非常小,具有实用性地实现面板30的附着。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确定面板30的附着所用的粘接材料31的结构,能使面板30均匀地附着到液晶显示板上。即,在液晶显示板的上偏振片14上设置面板30时,粘接材料31是液体。由于在粘接上偏振片和面板的最初,粘接材料是液体,因此即使是在面板30和上偏振片14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的情况下,液体也容易填充该间隙。由此能防止气泡。
此时,通过对液态的粘接材料31照射紫外线(UV)而使粘接材料31固化,将面板30固定在液晶显示板上。通过这样的工序能将面板30均匀地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作为此时的液体状的粘接材料31能够使用例如包含27%~30%的丙烯酸低聚物(acryl oligomer)、除此之外包含UV反应性单体、光聚合用的添加材料等丙烯酸类的树脂。粘接材料31固化后的厚度为数微米。因此,能够防止作为以往例记载的图10所示那样的看到双重图像的现象。
图4是面板30的形状。面板30是机械保护液晶显示板的部件,因此面板30自身机械强度必须强。面板30的厚度t为0.95mm,并且玻璃自身为强化玻璃,由此提高了面板30的强度。但是,为了作为面板30而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仅是材料、厚度,面板30的形状也很重要。尤其重要之处在于,图4中的角部的形状CC和边部的倒角C。
在图4中,在角部形成有切角CC。切角CC是削掉了矩形玻璃板的角、削除了尖锐的角部的部件。本实施例中的切角是在通过研磨面板30的周边而形成正确的外形的同时进行的。决定CC部形状的C1的值是0.5mm。C1的值优选为0.5mm以上,但只要在0.3mm以上就能提高效果。另一方面,面板30的外形形成得比上偏振片14小,因此当C1的值取得过大时,将落在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因此,C1的大小通常取为3mm以下。切角CC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效果,就是通过形成切角而使面板30难于从液晶显示板上剥离。根据实验,液晶显示板和面板30的剥离从面板30的角部出现。通过在角部设置倒角能防止剥离的发生。
对于面板30的强度,下一重点是图4中边部的倒角C。在所有的边上实施面板30的倒角。在边部容易产生毛口,当产生毛口时该部分可能成为破裂的原因。在本实施例中,图4(c)中表示倒角大小的C1的值为0.15mm。边部的倒角优选为0.15mm以上,但只要在0.05mm以上就能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倒角C2的上限由面板30的厚度和显示区域的关系确定。如本实施例所示,如果板厚为0.95mm,则C2的上限为0.3mm左右。
另外,由于面板30形成得比上偏振片14小,当倒角C2的值取得较大时,倒角部落在显示区域。因此,C2的上限根据面板30的厚度、画面的大小等而变化。倒角C的形成不仅在玻璃的强度上有效果,在显示质量上也有效果。即,在没有倒角时,在边部容易出现毛口。该毛口在显示画面周边作为白点被观察到,作为像质缺陷之一而被计数。通过做倒角来抑制毛口,能防止画面周边的白点缺陷。
面板30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商品名为IG3(石冢玻璃,Ishizuka Glass)的玻璃。该玻璃与通常的钠钙玻璃相比具有1.5倍的强度。但是,在后述的面板30的制造过程中,具有在化学溶液中对玻璃进行强化的工序,因此通常的钠钙玻璃也在可使用的范围内。
图5是用于制造图4所示的面板30的工序流程。在图5中,步骤1是从较大的玻璃基板上切出多块面板30的步骤。此时面板30被切割得比最终的大小大一些。之后通过研磨而制造出正确的尺寸。在步骤1中,已切割的面板30形成有多个毛口。在之后的工序中,有时玻璃从该毛口部分发生破裂,因此在步骤2中,为了除去毛口而实施倒角。此时的倒角的大小与面板30的最终形状的倒角不同。
面板30的初始厚度为1.4mm。在步骤3中,对面板30进行粗研磨而使厚度成为1.0mm。通常的玻璃上存在较多的损伤等,以其原样不适合作为液晶显示板用的面板30,所以通过研磨使其表面变得均匀。在粗研磨结束后,在玻璃面上形成有较小的研磨损伤,玻璃成为雾面玻璃那样的状态。
在步骤4中,研磨玻璃基板的外形而成为正确的值。图6是步骤4中的玻璃的外形研磨的示意图。在图6中,面板30G安装在圆盘状的辊ROL上。圆盘沿A的方向旋转时,面板30G也沿相同方向旋转。与用于研磨面板30的圆盘状的磨具(grinder)GR同轴地安装有四叶苜蓿形的凸轮CM。磨具GR和凸轮CM沿B方向旋转。磨具GR和面板30接触,因此面板30的外形被研磨。
使面板30旋转的辊ROL与凸轮CM接触,使磨具GR在C方向上运动从而调整面板30被切削的量。另外,辊ROL仿照凸轮CM而运动,能够效仿作为长方形的面板30的外形。根据图6中那样的凸轮CM的复杂的形状,能够将面板30角部的切角CC的C1形成为0.5mm。只要C1在0.3mm以上就能提高效果已在前进行了记述。对面板30的强度来说,面板30角部的切角CC非常重要,因此使用图6所示那样的研磨机来控制面板30的外形。
当这样确定面板30的外形之后,在图5中的步骤5,实施C倒角。此时的C倒角与最终的C倒角相同,形成C2的值为0.15mm的C倒角。该C倒角只要C2的值在0.05以上就能提供效果已在前进行了记述。
接着,在图5中的步骤5,进行面板30的厚度方向的精研磨。面板30通过在步骤3中的粗研磨而在厚度方向上进行研磨,但是在粗研磨后的状态下,面板30的表面成为雾面玻璃的状态。在步骤5中,通过精研磨将面板30的表面研磨成透明。该精研磨时,面板30被削去若干,厚度从1.0mm变薄到0.95mm。即,每一侧被研磨0.025mm。该量是较小的量,不会对步骤5中形成的C倒角造成较大的影响。
之后,在步骤7中,清洗并除去研磨剂。清洗后,在步骤8对面板30进行化学(chemical)强化。化学强化是将面板30浸泡在高温的药液中,利用离子作用来化学性强化玻璃。化学强化是在约400℃的药液中浸泡10小时来进行的。时间虽然较长,但一次能进行多块面板30的处理。
化学强化之后,超声波清洗面板30,除去残留在表面的化学物质。之后将面板30包装成片状,发货到液晶显示板制造商。
图7是表示将面板30包装到用于发货的包装片上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往这种包装用的薄片是如下的结构。包装片由聚乙烯薄膜形成。而且,在该聚乙烯薄膜的表面涂敷粘接材料,通过粘接材料固定面板30。包装薄膜40整体的厚度为70μm,其中粘接材料的厚度为从10μm到20μm。
面板30发送到液晶显示板制造商后,在液晶显示板制造商处进行清洗。当如以往那样通过粘接材料将面板30固定在包装薄膜40上后,面板30上附着粘接材料。附着在面板30上的粘接材料在面板30的清洗时剥离,残留在清洗液中,这再次附着在面板30上,会产生清洗不合格。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包装薄膜40上不使用粘接材料,而利用在聚乙烯薄膜上产生的静电将面板30固定在包装薄膜40上。将面板30固定在包装薄膜40上之后,用聚乙烯薄片40覆盖来保护并固定面板30。
(实施例2)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面板30的形状。本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图1和图2相同。在图8中,面板30的形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角部不是形成切角,而是形成了RC。形成RC的目的在于提高面板30的强度和解决剥离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对面板30的角部进行切角,而是使其成为圆形,由此在角部没有形成角,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玻璃的强度。另外,在防止面板30从液晶显示板上剥离这一点上也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RC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是0.5mm。只要RC在0.3mm以上就能得到使角为圆形的效果。另外,当使RC极端变大时RC落在显示面的角部,因此将出现显示面积的问题。一般而言,RC在3mm以下。但是,RC的上限是关系到能使有效显示面达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对于面板30的强度、剥离是不需要设置上限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面板30的边部实施了倒角C。倒角C的目的在于提高面板30的强度和解决画面周边白点的问题,这与实施例1相同。图8(c)所示的倒角C处的C2的大小与实施例1相同,为0.15mm。边部的倒角优选为0.15mm以上,但只要是0.05mm以上就能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倒角C2的上限由面板30的板厚和显示区域的关系所决定,这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面板30的板厚为0.95mm,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玻璃材料使用了IG3,但也可以使用钠钙玻璃,这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的面板30的制造工序流程与实施例1中的图5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面板30,外形与实施例1不同,因此图5的步骤4中的外形研磨不同。
图9是用于正确制造出图8所示的面板30的外形的研磨设备的示意图。在图9中,配合与凸轮CM相对应的辊ROL的动作而使磨具GR移动来研磨面板30的外形这样的基本结构也与图6相同。图9(a)是研磨机的侧面示意图,图9(b)是从A方向观察图9(a)的图,图9(c)是从B方向观察图9(a)的图。
在图9(a)、图9(b)、图9(c)中,为了易于理解附图而将凸轮CM与辊ROL离开地进行描画,但实际上凸轮CM与辊ROL相接触。另外,在图9(a)、图9(b)、图9(c)中,磨具GR与面板30离开地进行描画,但实际上磨具GR与面板30相接触。
当辊ROL旋转时,仿照凸轮CM的形状旋转轴AX运动。这样,与辊ROL同轴安装的磨具GR也与辊ROL同样地,也即是仿照凸轮CM的形状而运动。面板30与磨具GR相接触,因此利用旋转的磨具GR,面板30的外形仿照凸轮CM的形状而被研磨。凸轮CM的形状成为与面板30的最终外形相似的形状。通过在磨具CM的角部形成与面板30的角部相对应的R,形成面板30的角R。
通过步骤4而确定面板30的外形之后的步骤5到步骤10与实施例1相同。将这样制造出的面板30粘接在液晶显示板上的步骤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面板30的外形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得小于粘贴在液晶显示板上的上偏振片14的大小。而且,优选为面板30的短边、长边都比上偏振片14的短边、长边小0.5mm以上,这与实施例1相同。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面板30上形成角R,能提高面板30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在面板30和液晶显示板之间的角部产生的剥离。

Claims (15)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
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对向上述像素电极提供的信号进行控制的TFT;以及
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
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且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用玻璃形成的面板,
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面板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最初粘接上述面板和粘贴在上述液晶显示板上的上述上偏振片时,上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含有丙烯酸类树脂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最初粘接上述面板和粘贴在上述液晶显示板上的上述上偏振片时,上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含有丙烯酸低聚物的液体。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
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对向上述像素电极提供的信号进行控制的TFT;以及
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
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且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用玻璃形成的面板,
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切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5mm以上的切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05mm以上的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15mm以上的倒角。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
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对向上述像素电极提供的信号进行控制的TFT;以及
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
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且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用玻璃形成的面板,
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角R。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5mm以上的角R。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05mm以上的倒角。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边部形成有0.15mm以上的倒角。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
TFT基板,呈矩阵状地配置有像素电极和对向上述像素电极提供的信号进行控制的TFT;以及
滤色片基板,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对应的滤色片,
在上述滤色片基板上粘接有上偏振片,且在上述上偏振片上粘接有用玻璃形成的面板,
上述面板的外形小于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面板大致为矩形,上述面板的短边和长边均比上述上偏振片的短边和长边小0.5mm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切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的角部形成有0.3mm以上的角R。
CNA2008101273551A 2007-06-29 2008-06-27 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3345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1665 2007-06-29
JP2007171665A JP2009008973A (ja) 2007-06-29 2007-06-29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546A true CN101334546A (zh) 2008-12-31

Family

ID=40159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273551A Pending CN101334546A (zh) 2007-06-29 2008-06-27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184241B2 (zh)
JP (1) JP2009008973A (zh)
CN (1) CN10133454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4162A (zh) * 2010-09-29 2011-02-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2725143A (zh) * 2010-01-25 2012-10-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体
CN11013388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超声波振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3246B2 (ja) * 2009-08-31 2013-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26588B2 (ja) * 2011-02-07 2014-02-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710302B2 (ja) * 2011-02-09 2015-04-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69900A1 (en) * 2012-01-02 2013-07-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Non-Optically Bonded Display Device
KR101908006B1 (ko) * 2012-02-24 2018-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JP5931553B2 (ja) * 2012-04-13 2016-06-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6896551B (zh) * 2012-05-09 2021-05-18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3235145A (ja) 2012-05-09 2013-11-21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
JP2013235146A (ja) * 2012-05-09 2013-11-21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428828B (zh) * 2012-07-09 2017-03-0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101995918B1 (ko) * 2012-09-10 2019-07-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GB2515264A (en) * 2013-05-03 2014-12-24 Pro Display Tm Ltd Improved method of forming switchable glass
TWI494653B (zh) * 2013-06-26 2015-08-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JP6199095B2 (ja) * 2013-07-08 2017-09-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WO2016067926A1 (ja) * 2014-10-28 2017-10-12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US10136020B2 (en) * 2016-03-18 2018-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959372B1 (ko) * 2018-08-22 2019-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2961A (en) * 1979-06-15 1982-10-05 Hitachi, Ltd. Transparent flat panel piezoelectric speaker
US5492582A (en) * 1993-04-22 1996-02-20 Casio Computer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517975B2 (ja) * 1994-08-12 2004-04-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04899B1 (en) * 1996-04-16 2001-03-20 Dennis R. Hall High efficiency, color coding light pipe methods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utilizing chiral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JP3539170B2 (ja) 1997-12-15 2004-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3868687B2 (ja) * 1999-12-10 2007-01-17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ト・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TW494586B (en) * 2001-09-26 2002-07-11 Windell Corp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US7006747B2 (en) * 2003-01-17 2006-02-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devices incorporating photo reactive polymers
JP4994567B2 (ja) * 2003-10-20 2012-08-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直線偏光分離フィルム、直線偏光分離積層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液晶表示装置
TW200528895A (en) * 2004-02-27 2005-09-0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807942B2 (ja) * 2004-10-13 2011-11-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シート
WO2007007543A1 (ja) 2005-07-11 2007-0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5143A (zh) * 2010-01-25 2012-10-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体
CN102725143B (zh) * 2010-01-25 2015-09-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叠体
CN101964162A (zh) * 2010-09-29 2011-02-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1013388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超声波振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84241B2 (en) 2012-05-22
JP2009008973A (ja) 2009-01-15
US20120127402A1 (en) 2012-05-24
US20110102717A1 (en) 2011-05-05
US20090002607A1 (en) 200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54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522633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591591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41837B (zh) 显示装置
WO2010044291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2901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69867A (zh) 显示面板及包括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US20080230177A1 (en) Enhanc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s
JP2016024465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95443B2 (ja) 表示装置
JP200601121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27450A (ja) ポリマー分散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189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08210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6642991B2 (en) Method of utilizing absorbing means in coupling substrate
CN103376585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KR102229390B1 (ko)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그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16286064U (zh)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和曲面显示装置
JP5125917B2 (ja) 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9946866A (zh) 具有粘接层的透明面材以及显示装置
JP200601103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47670A (ja) ガラス基板の切断方法および切断用工具、切断装置並びに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70003244A (ko)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164532A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JP2007011191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