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539A -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539A
CN101334539A CNA2008101292548A CN200810129254A CN101334539A CN 101334539 A CN101334539 A CN 101334539A CN A2008101292548 A CNA2008101292548 A CN A2008101292548A CN 200810129254 A CN200810129254 A CN 200810129254A CN 101334539 A CN101334539 A CN 101334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metal frame
sidewall
optical device
dynamic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2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4539B (zh
Inventor
中西大介
大西康宪
桥野稔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We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34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4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5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提供能够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形成得充分薄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具备该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电光装置(41)包括:电光面板(42),和收置电光面板(42)的金属框(45);金属框(45)具备多个侧壁(3)和设置于侧壁(3)之间的角部(4);至少一个侧壁(3)的前端具有折弯部(5),该折弯部是向内侧弯曲直至内面彼此之间互相接触的结构;至少一个角部(4)形成为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采用金属框所制作的电光装置已知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通过树脂框架收置于金属框的内部。金属框主要用于提高对荷载的强度,其侧面相对于底面垂直地折弯。
在显示装置以外的技术领域中,作为加强金属制的箱体的结构已知以下的技术。即,如专利文献2所述,是将钢材端部折弯直至折弯部分的内面壁彼此相接触的结构(以下称为折边结构),或者,如专利文献3所述,是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箱体的角部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0239号公报(第4页,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6-015107号公报(第2页,第9图,第10图)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36910号公报(第2~3页,第1图,第4图)
在液晶装置、EL装置等的平面型显示装置中,要求减小包括了金属框的组件整体的厚度。若为了减小组件整体的厚度而降低折弯的金属框的侧壁高度,则金属框的强度受损,会产生由于金属框的变形导致液晶面板、EL面板等的显示面板破裂的问题。
并且,在液晶装置、EL装置等的平面型显示装置中,因为将非常薄的平面型的显示面板遍及金属框的内侧的大致整个面地组装入,所以不管在金属框的哪个方向产生变形,都会在显示面板施加应力,成为破裂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所作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形成得充分薄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电光装置。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制造薄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光面板,和收置该电光面板的金属框;该金属框具备多个侧壁及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至少一个前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具有折弯部,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与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相邻的至少一个前述角部形成为无连接部(接缝)的弯曲形状。电光面板,为能够通过对电输入进行控制而使由光引起的显示状态产生变化的电子部件。作为这种电光面板,例如有作为液晶装置、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的构成要件的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中,收置该电光面板的金属框,在至少一个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具有折弯部,所以能够加强侧壁的强度。而且,因为包括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的侧壁彼此之间以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所连接,所以能够使组合了各折弯部的强度的强度成为金属框的强度,因此,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框的强度。因此,即使金属框的厚度变薄也能够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从而,本发明中的金属框尽管较薄仍具有高的强度,所以即使在电光面板形成得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金属框保护该电光面板不受来自外部的应力、机械荷载损害。
在上述电光装置中,前述折弯部优选折弯于金属框的内侧。这是因为,通过使得折弯部、及折弯了的前端处于金属框的内侧,能够将电光装置的外形设计得小,并成为设计优良的电光装置。并且,在电光装置中,有时会采用在金属框的内侧组装入树脂等的框架,在该框架组装入液晶面板、或EL面板等的平面型显示面板的构成。在如此的情况下,能够采用通过向金属框内侧折弯了的折弯部的前端而定位树脂等的框架的构成。当然也可以为在金属框的外侧配置由树脂等形成的框架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可以将折弯部折弯于金属框的外侧,而且以折弯部的前端定位并固定设置于金属框外侧的框架。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中,优选:收置前述电光面板的金属框的前述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的角部,通过对平板金属进行拉深加工所形成。拉深加工为一边局部压缩平板状的金属材料一边使其变形为预期的形状的加工方法。因为压缩了的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增大,所以通过拉深加工所形成的角部的强度比平板状态的金属材料强度变强。依照于本发明,通过具有折弯部的侧壁与拉深加工形成的角部的协作,能够更进一步加强金属框的机械强度。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中,前述金属框,能够进一步具有俯视形状是矩形状、例如长方形状或正方形状的底部;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能够设置于前述底部的4边。若将具有折弯部的侧壁设置于底部的所有4边,则能够进一步加强金属框的强度。而且在该情况下,能够在4个侧壁之间的4个部位都通过拉深加工而设置前述角部。这样能够更进一步加强金属框的强度。
并且,能够设为前述多个侧壁设置于前述底部的4边,前述4边之中至少3边的侧壁具有折弯部,前述4边之中至少1边的侧壁在中间部具有缺口,而且能够在形成于前述4边的侧壁之间的4部位均设置前述角部。若存在设置了在中间部具有缺口的侧壁的边,则能够从该缺口将安装于由金属框所收置的电光面板的作为布线基板的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等进行引出。但是,自然可以想到在中间部具有缺口的边中金属框的强度变低,若在该边的两端通过拉深加工形成角部,则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强度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中,优选:前述金属框,在前述折弯部与前述角部之间的侧壁的前端,具有缺口部。如果在折弯部与角部之间的侧壁的前端设置缺口部,则能够在形成折弯部时以缺口部分散应力,降低由应力传递于角部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在形成角部时以缺口部分散应力,降低由应力传递于折弯部产生的影响。并且,通过形成缺口部,能够使形成有折弯部的侧壁的高度与角部的高度相同。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中,特征为:前述折弯部,内面彼此之间互相接触。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特征为:具有多个侧壁,和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至少一个前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具有折弯部,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向内侧折弯的结构;至少一个前述角部形成为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例如用作收置保护电子部件的框,或用作汇集收置多个电子部件的框。作为电子部件,可考虑构成液晶装置、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装置等的平面型面板显示器的各种部件。本发明的金属框,为由底部、侧壁及角部构成的箱型、碟型或托型的容器。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因为在至少一个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部分具有折弯部,所以能够加强侧壁的强度。而且,因为包括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在内的侧壁彼此之间以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所连接,所以能够使组合了各折弯部的强度的强度成为金属框的强度,因此,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框的强度。因此,即使金属框的厚度变薄也能够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具备多个侧壁和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的金属框的金属框形成工序,和将电光面板收置在前述金属框中的电光面板收置工序;前述金属框形成工序,包括:将平板在成为至少1个前述侧壁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形成折弯部的折弯加工工序,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和侧壁、角部形成工序,将成为前述多个侧壁的区域通过以前述折弯的区域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加工形成前述侧壁,并通过拉深加工形成前述角部。前述侧壁、角部形成工序,采用配置于前述平板的成为金属框的内部的区域的内部模具和配置于成为前述金属框的外部的区域的外部模具来进行;前述内部模具,具有对应于成为前述角部的区域配置的可动模;该可动模,由具有形成前述角部的形状的中间部、和从该中间部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一对分支部形成。前述可动模能够向扩展方向及收缩方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用于形成前述侧壁的弯曲加工及用于形成前述角部的拉深加工,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扩展了的状态下进行;将前述内部模具向前述金属框的外部取出的工序,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收缩了的状态下由前述内部模具和前述外部模具协作进行。
若依照于该构成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则能够正确地制造具有多个具有折弯部的侧壁和设置于这些侧壁之间的角部的金属框。而且,能够在1个工序即侧壁、角部形成工序中同时形成这些侧壁及角部。因此,能够将尽管薄但强度却非常强的金属框,以少量工序在短时间且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使得该一对可动模能够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并且,优选:该空间,设置于比前述金属框的侧壁的中央部偏向任一前述角部的位置。因为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空间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对应于该空间的部分的侧壁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有可能变差。该部分若对应于各侧壁的中央部分所设置则处于远离强度高的角部的位置,所以金属框的整体强度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若对应于离开侧壁的中央部分的位置、即接近于任一角部(强度高的部分)的位置而设置该部分,则能够抑制金属框的整体的强度下降。从而,优选:设置于多个可动模之间的空间,设置于比金属框的侧壁的中央部偏向任一角部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使得该一对可动模可以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并且,优选:该空间,对应于前述金属框的侧壁之中的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大的部分所设置。因为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空间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对应于该空间的部分的侧壁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有可能变差。金属框之中的到底哪个部分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大、或者小,由金属框本身的形状、收置于金属框的电子部件的形状等而确定。例如,在从设计出发金属框的侧壁与收置物的间隙不得不非常窄的部位,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变小,所以优选避免在对应于该部分的位置设置上述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前述内部模具,进一步具有当前述可动模处于扩展了的状态时填埋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辅助模具。而且,优选:该辅助模具,能够向扩展方向及收缩方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用于前述侧壁的弯曲加工及用于前述角部的拉深加工,在前述辅助模具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扩展了的状态下进行;将前述内部模具向前述金属框的外部取出的工序,在前述辅助模具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收缩了的状态下进行。
如上所述,因为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空间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若什么措施也不采取,则对应于该空间的部分的侧壁在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有可能变差。相对于此,如果如本实施方式地采用辅助模具填埋可动模间的空间,则能够通过该辅助模具正确地进行用于形成侧壁的弯曲加工,所以能够防止侧壁的尺寸精度局部变差。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前述可动模,由弹力向前述扩展方向或前述收缩方向加载;并优选:由按压部件按压从而克服前述弹力而向前述收缩方向或前述扩展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可动模简单、可靠且迅速地在加工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并且,依照于除了可动模之外还设置有辅助模具的构成的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制造方法,优选:前述可动模及前述辅助模具,分别通过弹力向前述扩展方向或前述收缩方向加载;更优选:分别由按压部件所按压从而克服前述弹力而向前述收缩方向或前述扩展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可动模及辅助模具简单、可靠且迅速地在加工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包括:折弯加工工序,在平板上具有成为多个侧壁的区域,在成为至少1个该侧壁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形成折弯部,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和侧壁、角部形成工序,将成为前述多个侧壁的区域通过以前述折弯的区域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加工形成前述侧壁,并将设置在成为前述多个侧壁的区域之间的成为角部的区域通过拉深加工形成前述角部。该侧壁、角部形成工序,采用配置于前述平板的成为金属框的内部的区域的内部模具和配置于成为该金属框的外部的区域的外部模具来进行;前述内部模具,具有对应于成为前述角部的区域配置的可动模;该可动模,由具有形成前述角部的形状的中间部、和从该中间部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一对分支部形成。前述可动模,能够向扩展方向及收缩方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用于形成前述侧壁的弯曲加工及用于形成前述角部的拉深加工,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扩展了的状态下进行;将前述内部模具向前述金属框的外部取出的工序,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收缩了的状态下由前述内部模具和前述外部模具协作进行。
若依照于该构成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则能够正确地制造具有多个具有折弯部的侧壁和设置于这些侧壁之间的角部的金属框。而且,能够在1个工序即侧壁、角部形成工序中同时形成这些侧壁及角部。因此,能够将尽管薄但强度却非常强的金属框,以少量工序在短时间且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并且,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使得该一对可动模能够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并且,优选:该空间,设置在比前述金属框的侧壁的中央部偏向任一前述角部的位置。因为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空间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对应于该空间的部分的侧壁在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有可能变差。该部分若与各侧壁的中央部分对应地设置,则处于远离强度高的角部的位置,所以金属框整体强度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若该部分对应于远离侧壁的中央部分的位置、即靠近任一角部(强度高的部分)设置,则能够抑制金属框整体强度降低。因此,优选设置于多个可动模之间的空间,设置于比金属框的侧壁的中央部偏向任一角部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使得该一对可动模可以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并且,优选:该空间,对应于前述金属框的侧壁之中的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大的部分所设置。因为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空间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对应于该空间的部分的侧壁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有可能变差。金属框之中的到底哪个部分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大、或者小,由金属框本身的形状、收置于金属框的电子部件的形状等而确定。例如,在从设计出发金属框的侧壁与收置物的间隙不得不非常窄的部位,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变小,所以优选避免在对应于该部分的位置设置上述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前述内部模具,进一步具有当前述可动模处于扩张了的状态时填充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辅助模具。而且,优选:该辅助模具,能够向扩展方向及收缩方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用于前述侧壁的弯曲加工及用于前述角部的拉深加工,在前述辅助模具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扩展了的状态下进行;将前述内部模具向前述金属框的外部取出的工序,在前述辅助模具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收缩了的状态下进行。
如上所述,因为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空间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若什么措施也不采取,则对应于该空间的部分的侧壁加工后的尺寸精度有可能变差。相对于此,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辅助模具填充可动模间的空间,则能够通过该辅助模具正确地进行用于形成侧壁的弯曲加工,所以能够防止侧壁的尺寸精度局部变差。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前述可动模,由弹力向前述扩展方向或前述收缩方向加载;并且,优选:由按压部件按压从而克服前述弹力而向前述收缩方向或前述扩展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可动模简单、可靠且迅速地在加工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并且,依照于除了可动模之外还设置有辅助模具的构成的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优选:前述可动模及前述辅助模具,分别由弹力向前述扩展方向或前述收缩方向加载;并且优选:分别由按压部件按压从而克服前述弹力而向前述收缩方向或前述扩展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可动模及辅助模具简单、可靠且迅速地在加工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装置,具有:配置于具备多个侧壁和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的金属框的内部的内部模具,和配置于前述金属框的外部的外部模具。前述内部模具,具有对向于前述角部配置的可动模。该可动模,由具备与前述角部相应的形状的中间部、和从该中间部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一对分支部形成;该可动模,能够在接触于前述侧壁及前述角部的内周面的扩展位置与处于比该扩展位置收缩了的状态的收缩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若依照于该构成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装置,则能够正确地制造具有至少在一部分具有折弯部的多个侧壁和设置于这些侧壁之间的角部的金属框。而且,通过使可动模在扩展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能够在1个工序中同时进行对于侧壁的折弯加工及对于角部的拉深加工。因此,能够将尽管薄但强度却非常强的金属框,以少量工序在短时间且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在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装置中,与上述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同样地,优选:前述内部模具,进一步具有当前述可动模位于前述扩展位置时填充互相相邻的可动模之间的辅助模具;并且优选:该辅助模具,能够在本身的外周面与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的外周面一致的扩展位置与处于比该扩展位置收缩了的状态的收缩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特征为具备有上述的电光装置。电光装置,例如有液晶装置、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装置等。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因为在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部分具有折弯部所以能够加强侧壁的强度。而且,因为形成有折弯部的侧壁彼此之间以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所连接,所以能够使组合了各折弯部的强度的强度成为金属框整体的强度,因此,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框的整体的强度。因此,即使金属框的厚度变薄也能够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从而,具备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电子设备尽管薄却具有高的强度,所以即使在电光装置的电光面板形成得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金属框保护该电光面板不受机械荷载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工序图。
图4是表示金属框的制造过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是表示接续于图4的金属框的制造过程的俯视图及侧视剖面图。
图6是表示接续于图5的金属框的制造过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制造方法所采用的模具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模具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7及图8所示的模具的工作的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中的金属框的制造方法采用的模具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制造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采用的模具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于图12的液晶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示于图12的液晶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5是示于图12的液晶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示于图12的液晶装置的电等效电路的图。
图17是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工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比较例中的金属框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金属框,2.底部,3.侧壁,4.角部,5.折弯部,6.缺口部分,7.钢板,8.侧壁部分,9.角部对应部分,10.折弯预留,11.缺口,12.内部模具,13.外部模具,14.可动模,14a.中间部,14b.分支部,15.弹力施加机构,16.按压部件,17.空间,18.桌台,21.金属框,24.可动模,25.内部模具,26.退避部,34.可动模,34a.中间部,34b.分支部,35.辅助模具,41.液晶装置(电光装置),42.液晶面板(电光面板),43.树脂框架,44.照明装置,45.金属框,46.LED用FPC,47.LED,48.导光体,49.光反射片,50.光扩散片,52、53.基板,54a、54b.偏振板,55.驱动用IC,56.LCD用FPC,58.扫描线,59.数据线,60.TFT元件,61.像素电极,62.扫描线驱动电路,63.数据线驱动电路,64.树脂框架,65.上框架,90.便携电话机,92.显示部,94.操作键,96.受话口,98.送话口,P.子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进行说明。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说明所采用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特征部分,有时会使其成为与实际不相同的尺寸比。
图1(a),通过立体图表示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一实施方式。图1(b),放大示出该金属框的角部的附近。在图1(a)中,金属框1通过对预定厚度例如0.1mm~0.3mm、优选0.2mm的厚度的不锈钢板(SUS)进行加工而形成。形成金属框1的钢板的图示的板厚比实际上绘制得厚。该金属框1,具有:长方形状即矩形状的底部2,设置于该底部2的4边的侧壁3,和设置于这些侧壁3之间的角部4。
在各侧壁3的前端(图中的上端)设置折弯部5。折弯部5,为通过折弯成直至内面彼此之间互相接触而形成的弯曲结构即折边(卷边)结构。在折弯部5与角部4之间设置缺口部分6。若这样在折弯部5与角部4之间的侧壁设置缺口部分6,则当形成折弯部5时通过缺口部分6分散应力,能够降低由应力传递于角部4产生的影响。并且,当形成角部4时通过缺口部分6分散应力,能够降低由应力传递于折弯部5产生的影响。并且,通过形成缺口部分6,能够使形成有折弯部5的侧壁3的高度与角部4的高度变得相同。折弯部5,通过预先包括折弯预留地以宽的宽度形成侧壁3部分的SUS钢板、由加工机折弯该折弯预留而形成。通过在侧壁3的前端设置折弯部5,能够提高金属框1对于从上下左右方向施加在金属框1的荷载的强度及金属框1对于施加在金属框1的弯曲力的强度。
侧壁3本身,通过将向底部2的外部方向延伸且在前端实施了折弯部的平板部分,以折弯部的折弯区域处于内侧的方式由加工机折弯大约90°而形成。侧壁3的高度L1,例如为1mm~2mm,优选为1.2mm。折弯部5的折弯部分的长度L2,例如为0.6mm。图示的侧壁3比实际上描绘得高。
在4个侧壁3的各自之间设置有角部4。角部4,以从底部2呈约90°的角度直立的状态设置,并以正交于底部2的轴线为中心弯曲成圆弧状。图示的角部4的曲率比实际上描绘得大。角部4通过拉深加工形成。即,角部4这样形成:在向底部2的外部方向延伸的平板部分的内面侧配置具有与角部4的内面弯曲形状一致的弯曲形状的内部模具,进而在平板部分的外面侧配置具有与角部4的外面弯曲形状一致的弯曲形状的外部模具,并使这些模具相对于底部2朝向直角方向相对平行移动,使内部模具与外部模具进行协作。因为角部4是通过这样对平板形状的钢板实施拉深加工所形成,所以角部4成为无连接部(连接点)的弯曲形状。通过无连接部的角部4的作用,夹持这些角部4地相邻的侧壁3的折弯部5相互作用,从而更加进一步提高耐荷载强度及耐弯曲强度。
受过拉深加工的角部4的内周面相比于平板状态处于钢板发生了收缩的状态(即拉深过的状态)。这种拉深了的状态是构成钢板的组织高密度地进行了排列的状态,是机械强度变强了的状态。因此,通过拉深加工设置有角部4的构成的金属框1,成为相对于来自上下左右方向的荷载的强度高、而且相对于弯曲力的强度也高的状态。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拉深加工形成角部4,并在夹持这些角部4的侧壁3的前端设置折弯部5,所以金属框1的整体强度变得非常高,因此,即使金属框1的整体的高度如1mm~2mm程度那样非常地低(即为非常薄的厚度),也能够在保护收纳于内部的电子部件的方面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折弯部5的4个侧壁3各自距底部2的底面(图中的反面)的高度全部设定得相等。并且,4个角部4的高度也设定成与侧壁3的高度基本相同。但是,这些4个侧壁3的高度也可以按照需要而不相同。例如,能够使1个侧壁3比其他3个侧壁3低或高。另外,可以将4个侧壁3按每2个进行分组,使一组的高度比另一组的高度低。并且,也可以使4个侧壁3的每1个都为不相同的高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在前端实施了折弯部的平板部分以折弯部的折弯区域处于外侧的方式形成。
(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第2实施方式)
图2表示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在图2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省略这些部件的说明。在此所示的金属框21与图1所示的金属框1的不同点为:设置于底边2的4边的侧壁3中的对应于眼前侧的短边的侧壁3,在其前端部并不具有折弯部5,在其中间部具有缺口11。在与其余的3边对应的侧壁3的前端部设置折弯部5。并且,在设置于底部2的4边的侧壁3之间的4个部位均设置角部4。也就是说,在设置有缺口11的侧壁3的两侧也设置角部4。
本实施方式的缺口11的深度与侧壁3的高度基本相同,底部2的上方区域直接成为缺口11。但是,缺口11的深度可相应于需要设定为适当的尺寸。在缺口11的深度比其他边部分的侧壁3的高度小(即浅)的情况下,就成为在该缺口11与底部2之间设置高度低的侧壁3。
具有缺口11的金属框21,是适合于对连接有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的电子部件进行收置的情况的金属框。在将该电子部件收置于金属框21的内部的状态下,将连接于该电子部件的FPC基板通过缺口11向外部引出,这样就能够不在FPC基板施加无用的荷载而容易地向外部引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框21的3个侧壁3的前端设置折弯部5,而且在全部4个侧壁3之间通过拉深加工形成角部4。也就是说,角部4,在设置缺口11但未设置折弯部5的侧壁3的两端也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用于形成折弯部5及角部4的方法,与制造图1的金属框1的情况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认为在没有折弯部5的部分金属框21的机械强度降低。但是,因为在没有折弯部5的边部分的两端通过拉深加工形成角部4,所以能够将机械强度的下降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在前端实施了折弯部的平板部分形成为折弯部的折弯区域位于外侧。
(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用于制造示于图1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1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实现该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而进行说明。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4~图6表示SUS钢板被形成为金属框为止的过程。图4表示钢板的展开状态;图5表示形成有折弯部的状态;图6表示金属框完成状态。在图4及图6中,(a)表示俯视图,(b)及(c)表示侧视图。在图5中,(a)表示俯视图,(b)及(c)表示侧视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折弯加工工序P1及后续于P1的侧壁、角部形成工序P2。在折弯加工工序P1,供给图4的(a)~(c)所示的平板形状的SUS钢板7。钢板7之中,由点划线包围的用符号2表示的部分是相当于图1(a)的底部2的部分。符号8,为接受折弯加工而变成图1(a)的侧壁3的部分。符号9,为接受拉深加工而变成图1(a)的角部4的部分。符号10,为相当于图1(a)的折弯部5的折弯预留的部分。还有,虽然在图中以90°的直角形状描绘角部对应部分9的前端,但是实际上形成为直角形状以外的适当的形状,使得在进行了拉深加工之后角部4的上端尽可能变得水平。
在折弯加工工序P1中,向钢板7的一方的主面侧折弯图4(a)的折弯预留10,实施在图5的(a)~(c)中以符号5所示那样为内面彼此互相接触的折弯结构的折弯部。接下来,实施侧壁、角部形成工序P2。该工序P2,例如采用示于图7及图8的内部模具12及外部模具13所进行。内部模具12,具有:沿金属框的底部2的外缘线所配置的4个可动模14,向这些可动模14施加弹力的弹力施加机构15(参照图8),和对可动模14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16(参照图7)。
虽然弹力施加机构15在图8中示意性地绘制得如弹簧,但是实际上可为相应于需要的适当的构成。但是,基本上,弹力施加机构15朝向使4个可动模14分别向内侧平行移动从而这些可动模向中心部分收缩的方向施加弹力、例如弹簧力。可动模14,包括:具有与图1(a)的角部4的内周面的弯曲形状一致的弯曲形状的中间部14a、和从该中间部14a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一对分支部14b。一对分支部14b、14b的长度彼此稍微不同,因此,可动模14构成为大致L字形状。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可动模14的分支部14b之间设置空间17。
这些空间17,是当可动模14朝向内部中心收缩时的用于容许各可动模14的移动的空间。这些空间17相对于侧壁3的位置并不限于特殊的位置,既可以是对应于侧壁3的中央部分的位置,也可以是离开中央部分而偏向某个可动模14的位置。因为这些空间17存在的位置为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当通过弯曲加工由钢板形成侧壁3时与该空间17对应的部分的侧壁3的弯曲精度倾向于降低一些。因而,优选:这些空间17,对应于侧壁3的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较大的部分、也就是即使尺寸精度稍差也没关系的部分而设置。并且,与这些空间17对应的部分的侧壁3的耐荷载性及耐弯曲性可能会下降。从而,该空间17,较之处于侧壁3的中央部分,优选处于偏向某一中间部14a的位置。
使处于图3的折弯加工工序P1完成了的状态的图5(a)的钢板7进入图3的侧壁、角部形成工序2,则如图7所示,钢板7以使折弯部5在上的状态载置于桌台18上。而且,内部模具12的可动模14压接于钢板7的上主面上的与底部2对应的部分。此时,将可动模14设置在处于通过按压部件16向外部方向展开的状态的扩展位置。进而,使设置于桌台18周围的外部模具压接于比内部模具12的可动模14更靠外侧的部分的钢板7的下主面。然后,以将内部模具12固定在桌台18上的状态,使外部模具13相对于内部模具12相对地向上方平行移动。这样,通过使内部模具12与外部模具进行协作,如图6的(a)~(c)所示,通过弯曲加工在底部2的周缘部呈约90°的角度地形成具有折弯部5的侧壁3,同时,通过拉深加工在互相相邻的侧壁3之间形成角部4。这样就形成了金属框1。此时,示于图8的各可动模14的分支部14b,如图9(b)所示,成为在被折弯了的侧壁3的折弯部5的下部抵接于侧壁3的内周面的状态。
接下来,在图7中使内部模具12的按压部件16如箭头B那样向上方移动。由此,4个可动模14通过图8的弹力施加机构15的作用以朝向中心部分收缩的方式平行移动。由此,如图9(b)所示抵接于侧壁3的内周面的可动模14的分支部14b如图9(a)中箭头C所示向内部方向移动而配置于离开折弯部5的区域。接下来,在图7中将内部模具12的整体向上方抬起而将该内部模具12从金属框1拔出。此时,因为可动模14预先向折弯部5的内侧进行移动,所以当拔出内部模具12时可动模14不会碰撞折弯部5。
如以上所述,若依照于本实施方式,则能够准确地制造图1(a)的金属框1,即在侧壁3的前端具有折弯部5、并在互相相邻的侧壁3之间具有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角部4的金属框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采用可以在扩展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进行滑动移动的可动模14而进行图3的侧壁、角部形成工序P2,所以能够以1个工序同时形成图1(a)的侧壁3及角部4的双方,非常高效。
而且,为了使可动模14可以进行收缩移动而设置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14的分支部14b之间的空间17,并非位于与侧壁3的中央部分对应的位置,而位于比中央部分偏向某一中间部14a的位置。因为对应于空间17的部分是不存在模具的部分,所以对应于该部分的侧壁3的加工精度下降,根据情况侧壁3的机械强度也有可能下降。因此,若该部分存在于侧壁3的中央部分,则金属框1的整体机械强度有可能下降。并且,由于中间部14a,所形成的金属框的角部4通过拉深加工强度变高。另一方面,侧壁3的中央部分,因为远离强度较高的角部4,所以强度变得比角部4低。因此,不希望使空间17与强度较低的侧壁3的中央部分相一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该空间17设置于离开侧壁3的中央部分的位置、即接近于通过拉深加工所形成的角部4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完成的金属框1的侧壁3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
(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比较例)
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也能够通过以下说明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比较例进行制造。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图3的侧壁、角部形成工序P2中,同时进行了图1(a)的侧壁3的弯曲加工与角部4的拉深加工。在本比较例中,先进行侧壁3的弯曲工序,接下来再进行用于角部4的拉深加工。例如,在侧壁3的弯曲工序中,如图10(a)所示,将内部模具设置于对应于金属框1的底部2(以点划线表示)的位置,该内部模具具备没有角部的直线形状的可动模24和弹力施加机构15,然后在使可动模24克服由弹力施加机构15施加的弹力而展开到扩展位置的状态下,执行用于侧壁3的弯曲工序。此时的可动模24相对于侧壁3的位置如图9(b)中符号14b所示是抵接于侧壁3的内周面的位置。当这样采用直线形状的可动模24通过弯曲加工形成侧壁3时,因为可动模24在对应于图1的金属框1的角部4的位置并不具有模具,所以形成了侧壁3,而没有正确地形成角部4的弯曲形状。
接下来,将形成有侧壁3的钢板输送到不同的加工工序,在将例如图10(b)所示的内部模具25设置于对应于金属框1的底部2的状态下,通过拉深加工形成金属框1的角部4。由此,完成示于图1(a)的金属框1。其后,将内部模具25向完成了的金属框1的外部拔出。在内部模具25的4条边的周面预先形成向内部方向进行退避的形状的退避部,内部模具25通过这些退避部26避开侧壁3的折弯部5(参照图1(a)),由此能够自由地进入金属框1的内部,并能够自由地出到金属框1的外部。
还有,虽然可以如本比较例那样,分别实施用于侧壁3的弯曲工序、和用于角部4的拉深工序,但是如果可能,优选:采用示于图8的基本L字形状的能够进行滑动移动的可动模14,同时进行侧壁3的弯曲工序与角部4的拉深工序。因为如果这样进行,则能够减少加工机的数量及加工工序,也能够缩短加工时间。
(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a)~图11(c),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在本制造装置中,通过配置于金属框1的对角线上的4个可动模34、和配置于与金属框1的侧壁3对向的位置的4个辅助模具35而形成内部模具。可动模34通过具有与图1(a)的金属框1的角部4的内周面形状一致的外周面形状的中间部34a、和从该中间部34a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长度相等的一对分支部34b,构成为直角块形状。辅助模具35通过适当长度的直线状块形成。
可动模34,能够如箭头D所示在示于图11(a)的收缩位置、与示于图11(b)的扩展位置之间进行平行移动,而且与示于图8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通过弹力施加机构(在图11未图示)向收缩方向弹性加载,并通过按压部件(未图示)向扩展位置按压扩张。处于扩展位置的可动模34的外周面为沿金属框的底部2的外缘的状态。另一方面,辅助模具35,能够如箭头E所示在示于图11(a)及图11(b)的收缩位置、与示于图11(c)的扩展位置之间进行平行移动,而且与可动模34同样地,通过弹力施加机构(未图示)向收缩方向弹性加载,并通过按压部件(未图示)向扩展位置按压扩张。处于扩展位置的辅助模具35(参照图11(c))成为基本无间隙地填充处于扩展位置的可动模34的分支部34b彼此之间的空间17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与示于图3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对通过折弯加工工序P1如图5所示设置了折弯部5的钢板7,实施图3的侧壁、角部形成工序P2,同时形成图1的侧壁3及角部4。具体而言,在可动模34及辅助模具35处于示于图11(a)的收缩状态时,将这些模具34、35载置于相当于金属框的底部2的部分的表面。接下来,如图11(b)所示可动模34扩张于扩展位置,进而辅助模具35如图11(c)所示扩张于扩展位置。扩张于扩展位置的辅助模具35,配置为:填充形成于互相相邻的可动模34的分支部34b之间的空间17。由此,内部模具的外周面,变成几乎没有不连续部分而基本连续的均匀表面。
接下来,未图示的外部模具相对于内部模具在图11的纸面垂直方向相对平行移动。如此地,通过使内部模具12与外部模具进行协作,由此通过折弯加工形成图1的侧壁3,同时,通过拉深加工形成角部4。接下来,如图11(b)及图11(a)所示辅助模具35向内部收缩,进而可动模34向内部收缩。然后,向完成了的金属框1的外部拔出内部模具。此时,因为可动模34及辅助模具35为预先向内部收缩了的状态,所以不会碰撞向内部伸出的折弯部5。若依照于本实施方式,则因为在互相相邻的可动模34之间配置辅助模具35,所以在可动模34之间并不形成空间。因此,不存在侧壁3的弯曲加工不充分的部位,能够对侧壁3的外周面整个区域实施均匀而高精度的折弯加工,结果,能够在侧壁3的整个区域加强耐荷载强度及耐弯曲强度,能够防止在侧壁3局部出现强度低的部位。
(电光装置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中的电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3表示组装好该电光装置的状态下的沿图12中F-F线的侧面剖面结构。本实施方式例示出在作为电光装置的液晶装置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构成的液晶装置,并且,电光装置也不限定于液晶装置。例如,能够采用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
在图12中,液晶装置41,具有:作为电光面板的液晶面板42,树脂制的框架43,照明装置44,和金属框45。金属框45由示于图2的金属框21,即构成为与底部2的1条短边对应的部分的侧壁3并不具有折弯部5、而具有缺口11的金属框所构成。当然,也能够由示于图1的金属框1构成金属框45。在金属框45中与示于图1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省略该部件的说明。
树脂框架43如图13所示配置于金属框45的内部,在该树脂框架43的下部组装入照明装置44,在树脂框架43的上部组装入液晶面板42。树脂框架43由金属框45的折弯部5的台阶保持(固定)。
如图14所示,可以在金属框45的侧壁3的外侧进一步形成树脂框架64。例如,树脂框架43与树脂框架64为一体,覆盖金属框45的侧壁3的至少一部分。在树脂框架43与树脂框架64之中埋入金属框45的侧壁3的至少一部分。这样,通过除了树脂框架43之外还在金属框45的侧壁3的外侧形成树脂框架64,能够缓和对金属框45的来自外部的应力。即,提高金属框45本身的强度。
也可以在金属框45的上部,如图15所示,由金属或树脂形成的上框架65相对向地夹持于金属框45的折弯部5与树脂框架43从而被保持(固定)。
照明装置44,如图12所示,具有:安装于LED用FPC46的表面的作为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47,由透明树脂形成的平板形状的导光体48,光反射片49,和光扩散片50。LED47通过FPC46由外部的控制电路所驱动从而以预期的光量进行点亮。来自LED47的点状的发光从导光体48的侧面向该导光体48导入,从导光体48的液晶面板42侧的主面作为面状的光进行出射,对液晶面板42进行照明。
液晶面板42具有一对基板52及53。这些基板,例如通过玻璃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这些基板通过由环氧类树脂等形成的密封材料在它们的内部的周边区域中被互相粘接。在这些基板52、53之间,例如形成作为5μm程度的间隙的单元间隙(cell gap),在该单元间隙内封入作为光调制要件的液晶。在基板52及53的外侧表面,分别粘贴偏振板54a及54b。偏振板54a、54b(参照图3)的偏振透射轴以预定的角度相交叉。相应于需要,也可以在偏振板54a、54b与各基板52、53之间设置相位差板。在比附图的上基板53向外侧伸出的部分的下基板52的表面,通过采用了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的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技术安装驱动用IC55。驱动用IC55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及其他电路。在下基板52的边端部分例如通过ACF连接LCD用FPC56,通过该LCD用FPC56从外部的控制电路向驱动用IC55传送RGB图像信号等。
液晶面板42通过任意的液晶驱动方式例如简单矩阵方式、有源矩阵方式驱动。并且,液晶面板42的工作模式能够选定任意的工作模式,例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VA(Vertical Aligned Nematic,垂直对准向列)、ECB(Electrically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场控制双折射)、IPS(In-Plain Switching,平面内开关)、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等的各模式。并且,液晶面板42能够采用任意的采光方式,例如反射型、透射型、或半透射半反射型。半透射半反射型,为通过将像素的一部分用作反射区域,将其他部分用作透射区域,相应于需要选择性地采用反射型与透射型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照明装置44用作背光源,所以作为采光方式采用透射型或半透射半反射型。在采用反射型的情况下,设为不用照明装置44的构成。
简单矩阵方式,是在各像素并不具有有源元件,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对应于像素或像点,直接施加驱动信号的矩阵方式。作为该方式适合采用的工作模式有TN、STN、VA、ECB等。有源矩阵方式,是在每个像素或像点设置有源元件,在写入期间有源元件变成导通状态而写入数据电压,在其他期间有源元件变成截止状态而保持电压的矩阵方式。在该方式使用的有源元件中有3端子型与2端子型。在3端子型的有源元件中,例如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在2端子型的有源元件中,例如有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
如果作为液晶面板42采用利用了TFT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面板,则其电等效电路正如图16所示。在图16中,多条扫描线58延伸于行方向X地形成。并且,多条数据线59延伸于与扫描线58相正交的列方向Y地形成。扫描线58与数据线59通过绝缘膜相互绝缘。扫描线58连接于扫描线驱动电路62的输出端子,数据线59连接于数据线驱动电路63的输出端子。在扫描线驱动电路62及数据线驱动电路63,通常,连接定时同步电路(未图示)而调整两者的工作定时。并且,在数据线驱动电路63,通常传送R、G、B这3色或R、G1、G2、B这4色(详情后述)的图像信号。扫描线驱动电路62及数据线驱动电路63,设置于图12的驱动用IC55的内部。
在通过扫描线58与数据线59所包围的矩形状的平面区域内设置作为导通、截止的最小单位的子像素P。而且,在扫描线58与数据线59的交叉部附近相对于各个子像素P设置TFT元件60。扫描线58连接于TFT元件60的栅电极。并且,数据线59连接于TFT元件60的源电极。在各子像素P内通过透光性的导电材料,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形成岛状(即点状)的像素电极61。各像素电极61连接于相对应的TFT元件60的漏电极。
虽未图示,但是相应于需要,能够相对于各子像素P而设置辅助电容。该辅助电容,用于防止像素电极61附带的电容变得过小而设置。该辅助电容,例如,通过在与TFT元件60的栅电极相同的层内以相同的材料与扫描线58平行地形成的第1电极、覆盖该第1电极的绝缘膜(通常由TFT元件的栅绝缘膜所形成)、和在该各子像素P内的绝缘膜上形成在与TFT元件的漏电极相同的层内的第2电极所形成。
关于子像素P的上述构成,一般设置于在图12中安装有驱动用IC55的基板52的液晶侧的表面。在基板53的液晶侧的表面,通过ITO、IZO等形成对向于多个子像素P的面状的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通过形成于基板52、53上的布线图形及设置于基板52与基板53之间的导电部件而导电连接于驱动用IC55。
在液晶面板42中进行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在一对基板52、53之中的一方(通常是与设置有TFT元件的基板对向的基板)设置滤色器。滤色器,通过使特定波长范围的光选择性地进行透射的多个着色膜所形成。例如,通过使B(蓝色)、G(绿色)、R(红色)的3色按每种颜色对应于基板上的各子像素地,以预定的排列例如条带排列、三角排列、镶嵌排列进行排列而形成。并且,也能够以除了R、B的2色之外增加了2色的G(G1及G2)的4色构成滤色器。如果采用4色的着色膜,则能够扩大在NTSC比上的色再现范围,能够丰富地表现各色调。
若在图16中向适当的扫描线58传送导通信号,向该扫描行内的适当的数据线59传送数据信号,则该相应的TFT元件60变成导通状态,进行向该相应的子像素P内的液晶的写入。并且,若接下来TFT元件60变成截止状态,则保持所写入的状态。通过该一系列的写入工作及保持工作,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调制通过液晶层的偏振光。
在图12中,LED用FPC46通过连接器、锡焊等连接于LCD用FPC56。而且,LCD用FPC56通过金属框45的没有侧壁3的边部分向金属框45的外部引出,连接于外部的控制电路。近年来,对液晶装置41要求薄型化。为了应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42及照明装置44形成得非常薄。因此,树脂框架43及金属框45也形成得非常薄。例如,金属框45的厚度(即侧壁的高度)形成为1.2mm程度的非常薄的厚度。若金属框45变薄,则该金属框45的耐荷载强度及耐弯曲强度下降,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对收置的电子部件即液晶面板42进行保护的功能。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金属框45的侧壁3的前端形成折弯部5,并在具有折弯部5的侧壁3之间通过拉深加工形成了角部4,所以能够使金属框45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结果,能够可靠地保护液晶面板42。
(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用于制造图12所示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图17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本实施方式例示出在作为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构成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并且,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图17中,液晶装置41的制造方法,具有:作为电光面板的液晶面板42,树脂制的框架43,照明装置44,和金属框45。具有:形成具备多个侧壁3及设置于侧壁3之间的角部4的金属框45的金属框形成工序P11,和在金属框45中收置液晶面板42的电光面板收置工序P12。金属框形成工序P11,如图3所示,具有折弯加工工序P1及后续于此的侧壁、角部形成工序P2。金属框45通过示于图2的金属框21,即,构成为与底部2的1条短边对应的部分的侧壁3并不具有折弯部5而具有缺口11的金属框所构成。当然,也能够通过示于图1的金属框1构成金属框45。在金属框45中与示于图1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省略该部件的说明。
在电光面板收置工序P12中,树脂框架43如图13所示被配置于金属框45的内部,在该树脂框架43的下部组装入照明装置44,在树脂框架43的上部组装入液晶面板42。树脂框架43由金属框45的折弯部5的台阶所保持(固定)。
金属框45与树脂框架43也可以嵌件成型。例如,在模具内配置了作为嵌件部件的金属框45之后,在包围金属框45的内周配置的模腔内填充树脂,成为将金属框45与树脂框架43形成为一体的嵌件成型品。
如上所述,若依照于本实施方式,则能够正确地制造具备图1(a)的金属框1,即在侧壁3的前端具有折弯部5并在互相相邻的侧壁3之间具有通过拉深加工所形成的角部4的金属框1的电光装置。
(电子设备)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立体图。示于图18的便携电话机9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41作为小尺寸的显示部92,并具备多个操作键94、受话口96、及送话口98。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金属框,因为在侧壁的前端部分具有弯曲部所以能够增强侧壁的强度。而且,因为形成有折弯部的侧壁彼此之间以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所连接,所以能够使各折弯部的强度组合起来的强度作为金属框整体的强度,因此,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框整体的强度。因此,即使金属框的厚度变薄也能够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从而,具备本发明中的金属框的电子设备尽管薄但具有高的强度,所以即使在液晶装置41的电光面板形成得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金属框保护该电光面板不受机械荷载损害。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液晶装置41,并不限于上述便携电话机90,能够应用于电子书籍、个人计算机、数字照相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或者监视器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器、寻呼机、电子笔记本、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机,POS终端、具备有触摸面板的设备、采用了场序(FS)显示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2画面液晶显示装置、用于投影电视机的光阀等的图像显示单元,不管在哪种电子设备中,都可以通过透射显示及反射显示进行缩短了响应驰豫时间的高速响应显示。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金属框不仅用于收置液晶面板,而且能够用于收置液晶面板以外的电光面板,例如有机EL面板、等离子体显示器用面板等的平面显示器用面板。并且,金属框也能够用于收置平面显示器用面板以外的电子部件。
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在由液晶面板42与照明装置44构成的显示单元的背面侧设置有金属框45。作为替代,也能够在显示单元的前面侧、即液晶面板42的图像显示面侧设置金属框45。但是,在该情况下,必需预先将能够看到液晶面板42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开口设置于金属框45的底面部分。并且,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单元的一方的面设置有金属框45。但是金属框不仅能够设置于显示单元的一方的面,而且也能够设置于显示单元的两侧的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一方金属框与另一方金属框中设置嵌入结构,通过该嵌入结构使两金属框相结合。还有,在使一对金属框进行结合的情况下,必需在设置于液晶面板42的图像显示侧的金属框,预先设置能够看到液晶面板42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开口。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全部4个侧壁3具有折弯部5,或在3个侧壁3具有折弯部5,在剩余的1个侧壁3不具有折弯部5,而在剩余的1个侧壁3的中间部设置有缺口11。作为替代,也能够为仅在这些侧壁3的至少1个侧壁3具有折弯部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在不具有折弯部5的侧壁3不设置图1中的小的缺口部分6。并且,不具有折弯部5的侧壁3离开底部2的底面(图中的背面)的高度,既能够比具有折弯部5的侧壁3的高度低,也能够比其高。或者,折弯部5能够为并非设置于1个侧壁3的整体而设置于至少一部分的构成。
在示于图2的实施方式中,在金属框21的底部2的1条短边设置有较宽的缺口11。并且,使缺口11的深度基本与侧壁3的高度相同。代替于此,也能够设置宽度更窄的缺口11。在该情况下,成为在缺口11的两侧不具有折弯部5的侧壁3设置于直至角部4之间。并且,也能够设置比侧壁3的高度浅的缺口11。在该情况下,成为在该边的部分形成高度比其他边的侧壁3低的侧壁3。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折弯部5,为通过折弯直至内面彼此互相接触而形成的弯曲结构即折边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折弯成内面彼此并不接触地相对向的弯曲结构。
图19(a)及(b)是表示比较例中的金属框的图。图19(a),是构成为在侧壁101的前端施加了折边结构102的金属框103。并且,图19(b),是构成为在侧壁101的前端并不具有折边结构、而在这些侧壁101之间具有角部104的金属框105。在示于图19(a)的金属框中,因为角部的加强较弱,所以在金属框的对角线方向上产生变形。并且,在示于图19(b)的结构中,因为侧壁的高度较低且未采用折边结构,所以在金属框的纵向、或者横向方向上产生变形。图19(a)及(b)的任一构成相比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的金属框,均强度较弱,不适合作为用于电光装置的金属框。

Claims (17)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光面板,和收置该电光面板的金属框;
该金属框具备多个侧壁及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
至少一个前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具有折弯部,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
与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相邻的至少一个前述角部形成为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金属框的前述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的角部,通过对平板金属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金属框还具有俯视形状是矩形状的底部,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设置于前述底部的4边。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金属框,在设置于4边的具有前述折弯部的侧壁之间的4处分别设置有前述角部。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金属框还具有俯视形状是矩形状的底部,前述多个侧壁设置于前述底部的4边,前述4边之中至少3边的侧壁具有折弯部,前述4边之中至少1边的侧壁在中间部具有缺口,在形成于前述4边的侧壁之间的4处分别设置有前述角部。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金属框,在前述折弯部与前述角部之间的侧壁的前端,具有缺口部。
7.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折弯部,其内面彼此互相接触。
8.一种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侧壁,和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
至少一个前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具有折弯部,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
至少一个前述角部形成为无连接部的弯曲形状。
9.一种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具备多个侧壁和设置于该侧壁之间的角部的金属框的金属框形成工序,和
将电光面板收置在前述金属框中的电光面板收置工序;
前述金属框形成工序,包括:
将平板在成为至少1个前述侧壁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形成折弯部的折弯加工工序,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和
侧壁、角部形成工序,将成为前述多个侧壁的区域通过以折弯的区域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加工形成前述侧壁,并通过拉深加工形成前述角部;
前述侧壁、角部形成工序,采用配置于前述平板的成为金属框的内部的区域的内部模具和配置于成为前述金属框的外部的区域的外部模具来进行;
前述内部模具,具有对应于成为前述角部的区域配置的可动模;
该可动模,由具有形成前述角部的形状的中间部、和从该中间部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一对分支部形成;
前述可动模能够向扩展方向及收缩方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
用于形成前述侧壁的弯曲加工及用于形成前述角部的拉深加工,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扩展了的状态下由前述内部模具和前述外部模具协作进行;
将前述内部模具向前述金属框的外部取出的工序,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收缩了的状态下进行。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有使得该一对可动模能够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
该空间,设置于比前述金属框的侧壁的中央部偏向任一前述角部的位置。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有使得该一对可动模能够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
该空间,对应于前述金属框的侧壁之中的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大的部分设置。
12.按照权利要求9~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可动模,由弹力向前述扩展方向或前述收缩方向加载,由按压部件按压从而克服前述弹力而向前述收缩方向或前述扩展方向进行移动。
13.一种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弯加工工序,在平板上具有成为多个侧壁的区域,在成为至少1个该侧壁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前端形成折弯部,该折弯部是内面彼此互相对向地折弯的结构,和
侧壁、角部形成工序,将成为前述多个侧壁的区域通过以折弯的区域处于内侧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加工形成前述侧壁,并将设置在成为前述多个侧壁的区域之间的成为角部的区域通过拉深加工形成前述角部;
该侧壁、角部形成工序,采用配置于前述平板的成为金属框的内部的区域的内部模具和配置于成为该金属框的外部的区域的外部模具来进行;
前述内部模具,具有对应于成为前述角部的区域配置的可动模;
该可动模,由具有形成前述角部的形状的中间部、和从该中间部互相向直角方向延伸的一对分支部形成;
前述可动模,能够向扩展方向及收缩方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
用于形成前述侧壁的弯曲加工及用于形成前述角部的拉深加工,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扩展了的状态下由前述内部模具和前述外部模具协作进行;
将前述内部模具向前述金属框的外部取出的工序,在前述可动模在前述金属框的内部收缩了的状态下进行。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有使得该一对可动模能够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
该空间,设置于比前述金属框的侧壁的中央部偏向任一前述角部的位置。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互相相邻的一对前述可动模的分支部之间,设置有使得该一对可动模能够向收缩方向进行移动的空间;
该空间,对应于前述金属框的侧壁之中的尺寸精度的容许误差大的部分设置。
16.按照权利要求13~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用金属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可动模,由弹力向前述扩展方向或前述收缩方向加载,由按压部件按压从而克服前述弹力而向前述收缩方向或前述扩展方向进行移动。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7之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CN2008101292548A 2007-06-28 2008-06-26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0075/2007 2007-06-28
JP2007170075 2007-06-28
JP2008126289A JP4466762B2 (ja) 2007-06-28 2008-05-13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用金枠、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用金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126289/2008 2008-05-1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5545.XA Division CN102323683B (zh) 2007-06-28 2008-06-26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539A true CN101334539A (zh) 2008-12-31
CN101334539B CN101334539B (zh) 2012-12-19

Family

ID=4019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2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4539B (zh) 2007-06-28 2008-06-26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103055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3683B (zh) 2007-06-28 2008-06-26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55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3683B (zh) 2007-06-28 2008-06-26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66762B2 (zh)
KR (1) KR100984949B1 (zh)
CN (2) CN101334539B (zh)
TW (1) TW20090909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888A (zh) * 2009-06-25 2011-01-05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8302313B2 (en) 2009-10-21 2012-11-06 E Ink Holding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se
CN102791097A (zh) * 2005-08-25 2012-11-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单元的便携装置
CN107402550A (zh) * 2017-06-21 2017-11-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中框加工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2961A (zh) * 2019-05-27 2019-08-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7011B2 (ja) * 2008-11-14 2013-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014464B1 (ko) * 2009-01-13 2011-0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0256702A (ja) * 2009-04-27 2010-11-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表示装置
JP5518536B2 (ja) * 2010-03-16 2014-06-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856700B (zh) * 2010-05-31 2012-03-28 昆山市珍和模具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底座的生产工艺
WO2012033017A1 (ja) * 2010-09-10 2012-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370383B2 (ja) 2011-01-28 2013-12-1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ホル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JP5370384B2 (ja) * 2011-01-28 2013-12-1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ホル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JP6111553B2 (ja) * 2011-08-30 2017-04-1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EP2752705B1 (en) * 2011-08-30 2018-10-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I534665B (zh) * 2011-09-02 2016-05-2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KR101868933B1 (ko) * 2011-11-17 2018-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US9239483B2 (en) 2012-05-17 2016-0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case members wherein the second case member has a position fixing protrusion
JP5546585B2 (ja) 2012-06-25 2014-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KR101498377B1 (ko) * 2013-08-20 2015-03-05 주식회사 신흥정밀 플랜지를 구성한 곡면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4149551A (ja) * 2014-05-13 2014-08-21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CN105911733B (zh) * 2016-06-03 2023-08-29 重庆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装置结构
CN114042823B (zh) * 2022-01-12 2022-04-01 邳州市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显示器框架的冲压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107A (en) * 1979-07-17 1981-02-13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Housing
CN1296752C (zh) * 2002-02-26 2007-01-24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金属框与电气模块板组件
TW200617498A (en) * 2004-11-26 2006-06-01 Sanyo Electric Co Display device, portable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JP200615413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を含む携帯電話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844970Y (zh) * 2005-10-28 2006-12-06 叶春海 液晶显示器面板框架
KR20080041896A (ko) * 2006-11-08 2008-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20080047764A (ko) * 2006-11-27 2008-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097A (zh) * 2005-08-25 2012-11-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单元的便携装置
CN102791097B (zh) * 2005-08-25 2016-02-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单元的便携装置
CN101938888A (zh) * 2009-06-25 2011-01-05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8302313B2 (en) 2009-10-21 2012-11-06 E Ink Holding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se
CN107402550A (zh) * 2017-06-21 2017-11-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中框加工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2961A (zh) * 2019-05-27 2019-08-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82961B (zh) * 2019-05-27 2024-04-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3683B (zh) 2014-12-03
KR20090003116A (ko) 2009-01-09
KR100984949B1 (ko) 2010-10-01
TWI330558B (zh) 2010-09-21
CN101334539B (zh) 2012-12-19
TW200909090A (en) 2009-03-01
JP2009031756A (ja) 2009-02-12
CN102323683A (zh) 2012-01-18
JP4466762B2 (ja)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539B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用金属框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352139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chip on film
CN101216618B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86675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and spacer
US7999264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6017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89929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414081A (zh) 显示设备
CN101750804B (zh) 液晶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140055689A1 (en) Opposed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CD Touch Panel
CN103163699B (zh) 用于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容器及液晶显示器
KR20220131226A (ko) 어레이 기판, 액정 표시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9033221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181750B (zh) 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
CN1071450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1144232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5292284A (ja) 実装構造体、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031618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538834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810959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020095207A (ko) 디스플레이 셀 제조 방법
JP2009098550A (ja)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KAI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Effective date: 2011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NAGANO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Nagano

Applicant before: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5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