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1154A - 使用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1154A
CN101331154A CNA2006800475786A CN200680047578A CN101331154A CN 101331154 A CN101331154 A CN 101331154A CN A2006800475786 A CNA2006800475786 A CN A2006800475786A CN 200680047578 A CN200680047578 A CN 200680047578A CN 101331154 A CN101331154 A CN 101331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variable
isobutylene
group
trifluoro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75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哈内费尔德
M·西格尔
V·伯姆
M·勒佩尔
H-M·瓦尔特
I·克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1331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06Metal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hydrides and other than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Boron halide or aluminium halide complexes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F4/12Metal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hydrides and other than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Boron halide or aluminium halide complexes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of boron, 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or rare ear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6Aluminium compounds
    • C07F5/061Aluminium compounds with C-aluminium linkage
    • C07F5/062Al linked exclusively to 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0/08Butenes
    • C08F10/10Isobut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8Butenes
    • C08F110/10Isobut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8Butenes
    • C08F210/10Isobut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5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selected from boron, 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or rare earth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液相中在溶解、分散或负载的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存在下使异丁烯聚合来Mn=500-1,000,000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其中使用化合物(I)Zn+[MXa(OR)b]n ·Lx(I)作为催化剂络合物,其中,M为选自硼、铝、镓、铟和铊的金属原子,R彼此独立地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并可含氟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X为卤原子,Z代表质子(n=1)、任选取代的铵(n=1)或n价金属阳离子,L代表中性溶剂分子,a代表0-3的整数且b代表1-4的整数,其中a+b的和必须为4,并且x代表≥0的数。

Description

使用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液相中在溶解、分散或负载的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存在下使异丁烯或异丁烯单体混合物聚合来制备数均分子量Mn为500-1000000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由于这些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中有些是新化合物,因此本发明另外涉及这些新化合物本身。
与所谓的低反应性聚合物相反,高反应性聚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理解为表示含有高末端烯属双键含量的那些聚异丁烯。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高反应性聚异丁烯应理解为表示具有的基于聚异丁烯大分子的亚乙烯基双键(α-双键)含量至少为60mol%,优选至少70mol%,特别是至少80mol%的那些聚异丁烯。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亚乙烯基理解为表示在聚异丁烯大分子中的位置由如下通式描述的那些双键
即双键位于聚合物链中的α位。“Polymer”代表简示为一个异丁烯单元的聚异丁烯基团。亚乙烯基表现出最高反应性,而位于进一步靠近大分子内部的双键在官能化反应中表现出无反应性或在有反应性的情况下表现出较低反应性。高反应性聚异丁烯尤其用作生产润滑剂和燃料用添加剂的中间体,在例如DE-A 27 02 604中有所描述。
这样的高反应性聚异丁烯可通过例如DE-A 27 02 604中的在三氟化硼作为催化剂存在下在液相中使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方法得到。这里的一个缺点是所得聚异丁烯具有相对高的多分散性。多分散性PDI是所得聚合物链的分子量分布的量度,对应于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商(PDI=Mw/Mn)。
具有类似高含量末端双键且具有更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异丁烯可通过例如EP-A 145 235、US 5 408 018和WO 99/64482中的方法得到,聚合在去活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例如三氟化硼、醇和/或醚的络合物。这里一个缺点是必需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进行操作,经常显著低于0℃,这导致高能量需求来实际得到高反应性聚异丁烯。
EP-A 1 344 785描述了使用溶剂稳定的具有弱配位的阴离子的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来制备高反应性聚异丁烯的方法。提到的合适的金属是周期表中3-12族的那些;但是,实施例中只使用了锰。尽管此方法中可以在0℃以上的反应温度聚合,但缺点是聚合时间不可接受的长,以至于此方法的经济利用变得不吸引人。
已知在例如EP-A 145 235、US 5 408 018或WO 99/64482中使用的催化剂体系导致在产物中以有机氟化合物的形式残留一定含量的氟。为了减少或完全避免此类副产物,应避免含三氟化硼的催化剂络合物。
WO 03/037940公开了三(五氟苯基)硼烷或三(五氟苯基)铝与羧酸例如十八烷酸的加合物作为异丁烯的阳离子催化聚合的引发剂。
T.S.Barbarich等在Organometallics 1996,15,第3776-3778页和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 128(1998),第289-331页的论文中描述了四(多氟烷氧基)硼酸锂和四(多氟烷氧基)硼酸铊,四(多氟烷氧基)铝酸锂和四(多氟烷氧基)铝酸铊与弱配位阴离子B(OCH(CF3)2)4 -、Al(OCH(CF3)2)4 -、Al(OC(CH3)(CF3)2)4 -和Al(OC(Ph)(CF3)2)4 -。在这些四(多氟烷氧基)硼酸盐和四(多氟烷氧基)铝酸盐的用途中,尤其推荐将其用作适于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DE-A 103 56 768描述了具有硼、铝、镓、铟、磷、砷或锑中心原子的弱配位阴离子的盐,其包含氟和烷氧基基团,还描述了其制备及其在包括均相催化(例如在烯烃聚合中)在内的应用中的用途。所用的抗衡离子为一价或二价阳离子,例如银离子、四丁基铵离子或由氟代甲烷衍生物形成的阳离子。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低、中和高分子量的高反应性聚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特别是制备数均分子量Mn为500-1000 000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至少为80mol%的聚异丁烯聚合物的方法,其首先允许异丁烯或异丁烯类单体源在不过度低的温度下聚合,但同时使聚合时间显著缩短。此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应不含有任何容易消去的氟官能团。
此目的通过一种在液相中在溶解、分散或负载的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存在下使异丁烯或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聚合来制备数均分子量Mn为500-1000 000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使用通式I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络合物:
Zn+[MXa(OR)b]n -·Lx    (I)
其中
M为选自硼、铝、镓、铟和铊的金属原子。
变量R彼此独立地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且可含氟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
变量X为卤原子、拟卤化物基团或羧酸酯基团,
Z代表质子(n=1)、任选取代的铵(n=1)或n价金属阳离子,
L代表中性溶剂分子,
a代表0至3的整数,b代表1至4的整数,其中a+b加起来的和必须等于4,并且
x代表≥0的数。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异丁烯均聚物理解为表示基于聚合物在至少98mol%,优选至少99mol%程度上由异丁烯形成的那些聚合物。相应地,异丁烯共聚物理解为表示除了异丁烯外以共聚形式含有超过2mol%单体的那些聚合物。
当变量R代表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烃基,它们优选含有一个或多个氟原子。
在氟代烃基的情况下,变量R彼此独立地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优选1-13个碳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氟代烃基。在脂族基团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具有1-10个碳原子,特别是1-6个碳原子的那些。这些脂族基团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的。在每种情况下它们含有1-12个,特别是3-9个氟原子。这种脂族基团的典型实例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1,2,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1,1,1-三氟-2-丙基、1,1,1-三氟-2-丁基、1,1,1-三氟叔丁基,特别是三(三氟甲基)甲基。
在芳族基团的情况下,变量R彼此独立地优选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3-12个氟原子、特别是具有3-6个氟原子的C6-C18芳基,特别是C6-C9芳基;这里优选五氟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或4-(三氟甲基)苯基和3,5-二(三氟甲基)苯基。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C6-C18芳基或C6-C9芳基是任选进一步取代的多氟苯基或多氟甲苯基、任选进一步取代的多氟萘基、任选进一步取代的多氟联苯基、任选进一步取代的多氟蒽基或任选进一步取代的多氟菲基。就此而言,可出现一次或超过一次的进一步的取代基的实例为硝基、氰基、羟基、氯和三氯甲基。对这些芳基提及的碳原子数包括所有存在于这些基团中的碳原子,包括芳基上取代基的碳原子。
在含有C1-C30烃基的甲硅烷基的情况下,变量R彼此独立地优选为三烷基甲硅烷基,其中三个烷基可不同或优选相同。这里有用的烷基特别是具有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实例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正己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1-乙基-2-甲基丙基、正庚基、正辛基和2-乙基己基。但是,原则上也可使用更长链烷基如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异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六烷基或正十八烷基。特别合适的是三甲基甲硅烷基和三乙基甲硅烷基。
只要并不损害基团中氟代烃的主要性质或甲硅烷基烃的主要性质,变量R可在较小程度上额外含有官能团或杂原子。这种官能团或杂原子例如是另外的卤原子如氯或溴、硝基、氰基、羟基、以及C1-C4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和叔丁氧基。杂原子也可为母烃链或环的一部分,例如氧以醚官能形式例如在聚氧化烯链中,或氮和/或氧作为杂环芳环体系或部分饱和或完全饱和环体系的一部分,例如在嘧啶、咪唑、咪唑啉、哌啶或吗啉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变量R彼此独立地为具有1-12个氟原子的C1-C21烷基,尤其是三(三氟甲基)甲基,或具有3-6个氟原子的C6-C18芳基,尤其是五氟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或4-(三氟甲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
当化合物I中存在多个变量R时,它们可全部不同。一个或多个变量R也可以是纯烃基,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变量R应为具有1-18个碳原子且含氟原子的脂族或芳族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但是,这些变量也可能大部分或全部都相同。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全部变量R相同并且均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且含氟原子的脂族或芳族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尤其是均为三(三氟甲基)甲基、五氟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或4-(三氟甲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
变量R为与可能的卤原子X一起作为取代基位于金属原子M上并一般通过共价键与之连接的相应烷氧基化单元-OR的一部分。这些烷氧基化单元-OR的数目b优选为2-4,特别是4,且可能的卤原子X的数目a优选为0-2,特别是0,其中a+b的和必须为4。
金属原子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IIIA族(对应于新命名法中第13族)的金属。其中,优选硼和铝,尤其是铝。
卤原子X为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对应于新命名法中第17族)的非金属,即氟、氯、溴、碘和砹。其中,优选氟,尤其是氯。
若变量X为拟卤化物基团,则其尤其是氰化物、氰酸酯、硫氰酸酯(硫氰化物)或异氰酸酯。
变量Z优选为质子(H+),但也可通常表示铵(NH4 +),取代的铵离子,例如甲基铵、二甲基铵、三甲基铵或四甲基铵,或一价、二价或三价金属阳离子,例如Li+、Na+、K+、Mg2+、Ca2+、Al3+、Fe2+、Fe3+、Co2+、Ni2+、Cu+、Cu2+、Ag+或Zn2+。电荷数n因而优选1、2或3。
通式I的化合物也可包含中性溶剂分子L。这些溶剂分子L也可称为配体或供体。每个结构单元I中典型地可存在高达x=12,特别是x=2-8个这种溶剂分子L。它们优选选自开链醚和环醚,特别是选自二C1-C3烷基醚、酮、硫醇、有机硫化物、砜、亚砜、磺酸酯、有机硫酸酯、膦、膦氧化物、有机亚磷酸酯、有机磷酸酯、磷酰胺、羧酸酯、羧酰胺和烷基腈以及芳基腈。
溶剂分子L是可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的溶剂分子。它们是典型地用作溶剂的分子但同时具有至少一个配价部分,例如可进入中心金属配位键的自由电子对。优选的溶剂分子L是一方面与中心金属配位结合但另一方面并不是强路易斯碱的那些,因此它们可在聚合过程中容易地从中心金属的配位范围内被置换掉。
溶剂分子L的一个功能是稳定化合物I中可能存在的质子,例如在醚的情况下为乙醚合物[H(OEt2)2]+
对于溶剂分子L,开链醚和环醚的实例为乙醚、二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和二噁烷。在开链醚的情况下,优选二C1-C3烷基醚,特别是对称的二C1-C3烷基醚。
对于溶剂分子L,合适的酮为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乙酰丙酮、苯乙酮。
对于含硫的溶剂分子L,合适的硫醇、有机硫化物(硫醚)、砜、亚砜、磺酸酯和有机硫酸酯为例如较长链的硫醇,如十二烷基硫醇、二烷基硫化物、二烷基二硫化物、二甲基砜、二甲基亚砜、甲基磺酸甲酯或硫酸二烷基酯例如硫酸二甲基酯。
对于含磷的溶剂分子L,合适的膦、膦氧化物、有机亚磷酸酯、有机磷酸酯和磷酰胺为例如三苯基膦、三苯基膦氧化物、亚磷酸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芳基酯或混合的亚磷酸芳基/烷基酯、磷酸三烷基酯、磷酸三芳基酯或混合的磷酸芳基/烷基酯或六甲基磷酰胺。
对于溶剂分子L,合适的羧酸酯为例如醋酸甲酯或醋酸乙酯、丙酸甲酯或丙酸乙酯、丁酸甲酯或丁酸乙酯、己酸甲酯或己酸乙酯、或者苯甲酸甲酯或苯甲酸乙酯。
对于溶剂分子L,合适的羧酰胺为例如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丙酰胺、苯甲酰胺或N,N-二甲基苯甲酰胺。
对于溶剂分子L,合适的烷基腈和芳基腈特别是C1-C8烷基腈、特别是C1-C4烷基腈,例如乙腈、丙腈、丁腈或戊腈,还有苄腈。
在通式I的质子酸化合物中,优选所有的L均代表相同的溶剂分子。
通式I的化合物可原位产生并且以这种形式作为异丁烯聚合的催化剂使用。但是,通式I的化合物也可由它们的制备上容易得到的盐作为纯物质来制备,并且依照本发明使用。它们一般可以以这种形式长期稳定储存。
要制备化合物I,例如可通过将四倍过量的式ROH的醇与氢化铝锂在非质子溶剂中反应得到相应的锂盐。得到的锂盐可在随后的步骤中与卤化氢混合以消除卤化锂得到化合物I。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方法适合制备低、中和高分子量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就此而言,优选的共聚单体为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尤其是α-甲基苯乙烯和4-甲基苯乙烯、含苯乙烯和苯乙烯衍生物的单体混合物、链二烯例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及其混合物。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合方法中使用的单体为异丁烯、苯乙烯或其混合物。
对于使用异丁烯或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作为聚合单体,合适的异丁烯源是异丁烯本身和异丁烯类的C4烃流,例如C4提余液、来自异丁烷脱氢的C4馏分、来自蒸汽裂化器和FCC裂化器(流体催化裂化)的C4馏分,只要它们已经基本上不含1,3-丁二烯即可。合适的C4烃流一般含有少于500ppm,优选少于200ppm的丁二烯。存在1-丁烯和存在顺-2-丁烯和反-2-丁烯本质上不关键。典型地,C4烃流中的异丁烯浓度在40-60重量%范围内。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可含有少量的污染物例如水、羧酸或无机酸,而不会有产率和选择性的严重损失。将这些有害物质例如通过吸附在固体吸附剂例如活性炭、分子筛或离子交换剂上而从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中去除以避免这些污染物的积累是合适的。
可以使异丁烯的单体混合物或异丁烯类烃混合物的单体混合物与能和异丁烯共聚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反应。如果要将异丁烯的单体混合物与适合的共聚单体共聚合,则单体混合物优选含有至少5重量%,更优选至少10重量%,特别是至少20重量%的异丁烯,并且优选至多95重量%,更优选至多90重量%,特别是至多80重量%的共聚单体。
有用的可共聚单体包括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C1-C4烷基苯乙烯例如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和4-甲基苯乙烯以及4-叔丁基苯乙烯,链二烯例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具有5-10个碳原子的异烯烃,例如2-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2-甲基-1-己烯、2-乙基-1-戊烯、2-乙基-1-己烯和2-丙基-1-庚烯。有用的共聚单体还有具有甲硅烷基的烯烃,例如1-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乙烯、1-(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烯、1-(三甲氧基甲硅烷基)-2-甲基-2-丙烯、1-[三(甲氧基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烯、1-[三(甲氧基乙氧基)甲硅烷基]丙烯和1-[三(甲氧基乙氧基)甲硅烷基]-2-甲基-2-丙烯,还有乙烯基醚,例如叔丁基乙烯基醚。
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共聚物时,可设定该方法以致优先形成无规聚合物或优先形成嵌段共聚物。为制备嵌段共聚物,不同的单体可例如依次供入聚合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只在第一种共聚单体已经至少部分聚合时才加入第二种单体。以此方式可得到二嵌段、三嵌段以及更高嵌段的共聚物,取决于单体加入顺序,它们以任一种共聚单体嵌段作为末端嵌段。在有些情况下,当所有共聚单体同时供入聚合反应但其中一种比其他单体显著更快地聚合时,也可形成嵌段共聚物。尤其当异丁烯和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尤其是苯乙烯)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共聚合时就是这种情况。优选形成具有末端聚异丁烯嵌段的嵌段共聚物。这可归于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尤其是苯乙烯比异丁烯显著更快聚合的事实。
聚合可连续或分批进行。连续方法可以类似于在路易斯酸催化剂存在下在液相中使异丁烯连续聚合的已知现有技术方法来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既适合于在低温例如-78℃至0℃下进行,也适合于在较高温度,即在至少0℃,例如0-100℃下进行。特别出于经济原因,为使冷却需要的能量和材料消耗最小化,聚合优选在至少0℃进行,例如0-100℃,更优选20-60℃。但是,其在较低温度下也可有效进行,例如-78℃至<0℃,优选-40℃至-10℃。
当聚合在要聚合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的沸点或沸点以上进行时,其优选在压力容器中进行,例如在高压釜或在压力反应器中进行。
优选聚合在惰性稀释剂的存在下进行。使用的惰性稀释剂应适于将反应溶液的粘度的增加(一般发生于聚合反应过程中)减小到一定程度以致可确保产生的反应热的去除。合适的稀释剂是对于使用的试剂呈惰性的那些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合适的稀释剂为例如脂族烃,例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异辛烷,脂环烃,例如环戊烷和环己烷,芳族烃,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和卤代烃,例如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还有上述稀释剂的混合物。优选使用至少一种卤代烃,如果合适的话使用其与至少一种上述脂肪族烃或芳烃的混合物。特别地使用二氯甲烷。优选在使用前除去稀释剂中的杂质(例如水、羧酸或无机酸),例如通过在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或离子交换剂上进行吸附。
优选在基本无质子尤其是在无水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聚合。无质子或无水的反应条件理解为表示反应混合物中的水含量(或质子性杂质含量)少于50ppm,特别是少于5ppm。一般,因此通常在原料使用前通过物理和/或化学方法将其干燥。特别地,已发现在常规的预纯化和预干燥后将用作溶剂的脂肪烃或脂环烃与有机金属化合物(例如有机锂、有机镁或有机铝化合物)以足以从溶剂中去除痕量水的量混合是有用的。然后优选将如此处理的溶剂直接冷凝到反应容器中。也可以相似方式处理要聚合的单体,尤其是处理异丁烯或处理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用其他常规的干燥剂如分子筛或预干燥的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钙或氧化钡干燥也是合适的。不能选择用金属如钠或钾,或金属烷基化物干燥的卤代溶剂,用适合此目的的干燥剂例如用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或分子筛除水(痕量)。也可用类似方法干燥那些也不能选择用金属烷基化物处理的原料,例如乙烯基芳族化合物。
当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即化合物I)与单体在所需的反应温度下接触时,异丁烯或异丁烯类起始材料的聚合一般自发进行。这里程序可为首先供入单体(如果合适的话在溶剂中),使其达到反应温度,随后加入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例如作为疏松床)。该程序也可为首先供入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例如作为疏松床或固定床)(如果合适的话在溶剂中),然后加入单体。在那种情况下,聚合的开始是在所有反应物都存在于反应容器中的时间。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在反应介质中可部分或完全溶解,或以分散体的形式存在。或者催化剂络合物也可以负载的形式使用。
当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以负载形式使用时,使其与合适的载体材料接触并因而转化为多相化形式。所述接触通过例如浸泡、干燥、喷雾、涂刷或相关技术进行。所述接触也包括物理吸着技术。所述接触可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进行,或者在较高温度和/或压力下进行。
作为所述接触的结果,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与载体材料产生物理和/或化学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首先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性溶剂分子L和/或一个或多个带电的结构单元与载体材料中引入的或粘附其上的中性或相应的带电部分、分子或离子交换。此外,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的阴离子可与载体材料中的相应的带负电的部分或阴离子交换,或者含金属金属催化剂络合物的带正电的阳离子或质子可与载体材料中相应带正电的(其它)阳离子(例如碱金属离子)交换。除了这种真正的离子交换过程,或者代替这种真正的离子交换过程,也可发生较弱的静电相互作用。最后,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也可通过共价键固定在载体材料上,例如通过与位于载体材料内部或优选在其表面上的羟基或硅烷醇基团反应。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作为载体材料适宜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比表面大小及其孔隙性能。就此而言,中孔载体材料是特别有利的。一般,中孔载体材料的内表面积为100-3000m2/g,特别是200-2500m2/g,孔径为0.5-50nm,特别是1-20nm。
合适的载体材料原则上是所有具有大表面积的固体惰性物质,其可典型地用做活性物质特别是催化剂的基质或骨架。用于此种载体材料的典型无机物质类别为活性炭、氧化铝、硅胶、硅藻土、滑石、高岭土、粘土和硅酸盐。用于这种载体材料的典型的有机物质类为交联聚合物基体如交联的聚苯乙烯和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酯、酚醛树脂或聚烷基胺树脂。
载体材料优选选自分子筛和离子交换剂。
使用的离子交换剂可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或两性离子交换剂。就此而言,对于这种离子交换剂优选的有机或无机基体类型为二乙烯基苯润湿的聚苯乙烯(交联的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二乙烯基苯-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酯、酚醛树脂、聚烷基胺树脂、亲水化的纤维素、交联的葡萄糖、交联的琼脂糖、沸石、蒙脱石、硅镁土、膨润土、硅酸铝和多价金属离子的酸盐,如磷酸锆、钨酸钛或六氰铁(II)酸镍。酸性离子交换剂典型地带有羧酸基、膦酸基、磺酸基、羧甲基或磺乙基。碱性离子交换剂通常包含伯、仲或叔氨基、季铵基、氨乙基或二乙氨基乙基。
分子筛对于气体、蒸气和溶解的物质具有强吸附能力,并且一般也可用于离子交换方法。分子筛一般具有均一的在分子直径数量级的孔径和大的内表面积,典型地为600-700m2/g。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使用的分子筛可特别是硅酸盐、硅酸铝、沸石、硅铝磷酸盐和/或碳分子筛。
内表面积为100-3000m2/g,特别是200-2500m2/g且孔径为0.5-50nm,特别是1-20nm的离子交换剂和分子筛是特别有利的。
载体材料优选选自H-AlMCM-41、H-AlMCM-48、NaAlMCM-41和NaAlMCM-48型的分子筛。这些分子筛的类型为硅酸盐或硅酸铝,在它们的内表面上粘附有可能对于与催化剂络合物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的硅烷醇基团。但是,该相互作用被认为主要基于质子和/或钠离子的部分交换。
在作为溶液、分散体或以负载形式使用的情况下,作为聚合催化剂有效的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的用量应使,基于单体用量,其以1∶10-1∶1000000,特别是1∶10000-1∶500000,特别是1∶5000-1∶100000的摩尔比存在于聚合介质中。
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在载体材料中的浓度(“负载量”)在0.005-20重量%范围内,特别是0.01-10重量%,尤其是0.1-5重量%。
作为聚合催化剂有效的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在聚合介质中例如作为疏松床、作为流动床、作为流化床或作为固定床存在。相应地,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聚合方法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典型地为搅拌容器反应器、回路反应器、管式反应器、流动床反应器、流动层反应器、有溶剂或没有溶剂的搅拌釜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连续式固定床反应器和分批式固定床反应器(分批模式)。
为制备共聚物,程序可以为首先供入单体(如果合适的话在溶剂中),然后加入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例如作为疏松床。可在加入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之前或之后设定反应温度。该程序也可以为首先供入仅一种单体(如果合适的话在溶剂中),然后加入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仅过一定时间,例如当至少60%,至少80%或至少90%的单体已反应时,加入另外的(一种或多种)单体。或者,可首先供入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例如作为疏松床,如果合适的话在溶剂中,然后同时或依次加入单体,然后可设定所需的反应温度。在那种情况下,聚合的开始是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和至少一种单体在反应容器中出现的时间。
除了这里描述的分批程序之外,也可设置聚合为连续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连续向聚合反应供入原料,即要聚合的(一种或多种)单体、如果合适的话溶剂和如果合适的话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例如作为疏松床),并连续取出反应产物,从而在反应器中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稳态聚合条件。要聚合的(一种或多种)单体可以本身、用溶剂稀释或以含单体的烃流供入。
要终止反应,优选将反应混合物去活,例如通过加入质子化合物,特别是通过加入水、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或它们与水的混合物,或通过加入含水碱,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碳酸盐例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或碳酸钙的水溶液,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碳酸氢盐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镁或碳酸氢钙的水溶液。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制备末端亚乙烯基双键(α-双键)含量至少为80mol%,优选至少85mol%,更优选至少90mol%,特别是至少95mol%,例如约100mol%的高反应性的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特别地,其用于制备由含有异丁烯和至少一种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的单体形成的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α-双键)含量至少为80mol%,优选至少85mol%更优选至少90mol%,特别是至少95mol%,例如约100mol%的高反应性的共聚物。
在异丁烯或异丁烯类烃馏分与至少一种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共聚合的情况下,甚至当共聚单体同时加入时也优先形成嵌段共聚物,在此情况下异丁烯嵌段一般构成末端嵌段,即最后形成的嵌段。
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该高反应性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优选具有的末端亚乙烯基双键(α-双键)含量为至少80mol%,更优选至少85mol%,甚至更优选至少90mol%,特别是至少95mol%,例如约100mol%。
为制备此种共聚物,使异丁烯或异丁烯类烃馏分与至少一种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尤其是苯乙烯共聚合。更优选,此种单体混合物含有5-95重量%,更优选30-70重量%的苯乙烯。
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尤其是异丁烯均聚物优选具有的多分散性(PDI=Mw/Mn)为1.0-3.0,特别是至多2.0,优选1.0-2.0,更优选1.0-1.8,特别是1.0-1.5。
通过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优选具有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1000000,更优选500-50000,甚至更优选500-5000,特别是800-2500。异丁烯均聚物尤其甚至更优选具有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50000,特别是500-5000,例如约1000或约2300。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高转化率在短的反应时间内甚至在相对高的聚合温度下成功地使异丁烯和可在阳离子条件下聚合的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聚合。得到具有高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和很窄的分子量分布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由于相比于三氟化硼和三氟化硼加合物,使用了少量的挥发性较差的氟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因此废水和环境污染减少。而且在产物中几乎没有产生有机氟化合物形式的残留氟。
由于所述的一些多相化的金属络合物为新物质,这些也构成本发明主题的部分。本发明因而提供通式Ia的质子酸化合物
H+[MXa(OR)b]-·Lx  (Ia)
其中
M为选自硼、铝、镓、铟和铊的金属原子,
变量R如上所述彼此独立地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并可含氟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
变量X为卤原子或拟卤化物基团,
L代表如前定义的中性溶剂分子,
a代表0-3的整数且b代表1-4的整数,其中a+b的和必须为4,并且
x代表≥0的数。
通过如下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使用作为乙醚合物存在的式[H(OEt2)2]+{Al[OC(CF3)3]4}-的质子酸化合物(催化剂A)使纯异丁烯聚合
将40ml异丁烯冷凝到80ml相等体积份的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中。冷却到-40℃后,在保护性气氛下加入100mg催化剂。在1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到-30℃。在聚合时间总共为45分钟后,通过加入10ml甲醇终止反应,用另外的甲醇溶解反应产物并洗涤。在减压下蒸馏出溶剂后,得到1.6g数均分子量Mn为2390、多分散性为1.6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为91mol%的聚异丁烯。
实施例2
使用式[H]+{Al[OC(CF3)3]4}-的质子酸化合物(催化剂B)使纯异丁烯聚合
将40ml异丁烯冷凝到120ml相等体积份的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中。冷却到-30℃后,在保护性气氛下加入100mg催化剂B。在1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到-20℃。在聚合时间总共为30分钟后,通过加入10ml甲醇终止反应,用另外的甲醇溶解反应产物并洗涤。在减压下蒸馏出溶剂后,以39%的转化率得到数均分子量Mn为2600、多分散性为1.8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为90mol%的聚异丁烯。
实施例3
使用式[H]+{Al[OC(CF3)3]4}-的质子酸化合物(催化剂B)使纯异丁烯聚合
将40ml异丁烯冷凝到120ml二氯甲烷中。冷却到-30℃后,在保护性气氛下加入100mg催化剂B。在1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到-20℃。在聚合时间总共为30分钟后,通过加入10ml甲醇终止反应,用另外的甲醇溶解反应产物并洗涤。在减压下蒸馏出溶剂后,以28%的转化率得到数均分子量Mn为4400、多分散性为1.8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为91mol%的聚异丁烯。
实施例4
使用式[H]+{Al[OC(CF3)3]4}-的质子酸化合物(催化剂B)使纯异丁烯聚合
将40ml异丁烯冷凝到120ml甲苯中。冷却到-30℃后,在保护性气氛下加入100mg催化剂B。在1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到-20℃。在聚合时间总共为30分钟后,通过加入10ml甲醇终止反应,用另外的甲醇溶解反应产物并洗涤。在减压下蒸馏出溶剂后,以55%的转化率得到数均分子量Mn为6800、多分散性为2.5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为92mol%的聚异丁烯。
实施例5
使用作为乙醚合物存在的式[H(OEt2)2]+{Al[OC(CF3)3]4}-的质子酸化合物(催化剂A)使提余液1聚合
将40ml含40重量%异丁烯的工业C4烃流(提余液1)冷凝到120ml相等体积份的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中。冷却到-40℃后,在保护性气氛下加入100mg催化剂A。在1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到-30℃。在聚合时间总共为45分钟后,通过加入10ml甲醇进行淬灭,用另外的甲醇溶解反应产物并洗涤。在减压下蒸馏出溶剂后,得到1.7g数均分子量Mn为2500、多分散性为2.7且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为90mol%的聚异丁烯。

Claims (8)

1.一种在液相中在溶解、分散或负载的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存在下使异丁烯或异丁烯类单体混合物聚合来制备数均分子量Mn为500-1 000 000的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通式I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络合物:
Zn+[MXa(OR)b]n -·Lx    (I)
其中
M为选自硼、铝、镓、铟和铊的金属原子,
变量R彼此独立地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并可含氟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
变量X为卤原子或拟卤化物基团,
Z代表质子(n=1)、任选取代的铵(n=1)或n价金属阳离子,
L代表中性溶剂分子,
a代表0-3的整数且b代表1-4的整数,其中a+b的和必须为4,并且
x代表≥0的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金属原子M为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变量R彼此独立地为具有1-12个氟原子的C1-C21烷基,尤其是三(三氟甲基)甲基,或具有3-6个氟原子的C6-C18芳基,尤其是五氟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或4-(三氟甲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变量Z为质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中性溶剂分子选自开链醚和环醚,特别是选自二C1-C3烷基醚、酮、硫醇、有机硫化物、砜、亚砜、磺酸酯、有机硫酸酯、膦、膦氧化物、有机亚磷酸酯、有机磷酸酯、磷酰胺、羧酸酯、羧酰胺以及烷基腈和芳基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备末端亚乙烯基双键含量至少为80mol%的高反应性的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制备多分散性至多为2.0的高反应性的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
8.通式la的质子酸化合物
H+[MXa(OR)b]-·Lx    (Ia)
其中
M为选自硼、铝、镓、铟和铊的金属原子,
变量R彼此独立地为在每种情况下具有1-18个碳原子并可含氟原子的脂族、杂环或芳族的烃基,或含C1-C18烃基的甲硅烷基,
变量X为卤原子或拟卤化物基团,
L代表中性溶剂分子,
a代表0-3的整数且b代表1-4的整数,其中a+b的和必须为4,并且
x代表≥0的数。
CNA2006800475786A 2005-11-21 2006-11-15 使用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Pending CN1013311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55818A DE102005055818A1 (de) 2005-11-21 2005-11-21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reaktiven Isobutenhomo- oder -copolymeren mittels metallhaltiger Katalysatorkomplexe
DE102005055818.6 2005-1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154A true CN101331154A (zh) 2008-12-24

Family

ID=37684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475786A Pending CN101331154A (zh) 2005-11-21 2006-11-15 使用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93900A1 (zh)
EP (1) EP1954722B1 (zh)
KR (1) KR20080078654A (zh)
CN (1) CN101331154A (zh)
AT (1) ATE472561T1 (zh)
DE (2) DE102005055818A1 (zh)
WO (1) WO200705740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1362A (zh) * 2018-07-27 2020-04-21 株式会社Lg化学 制备丁烯低聚物的方法
CN111247175A (zh) * 2018-04-05 2020-06-05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阳离子金属配合物和基于硼酸根的大体积阴离子的有机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低聚物或聚合物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2762B1 (de) * 2007-04-27 2011-11-23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n-addukten mittels mikrowellenstrahlung
WO2009135876A1 (de) * 2008-05-07 2009-11-12 Basf Se α-OLEFIN/ISOBUTEN-DIBLOCKCOPOLYMERE
WO2010139684A1 (de) * 2009-06-05 2010-12-09 Basf Se Verbindung aus einem protonierten aromaten und einem schwach koordinierenden anion als polymerisationskatalysator für isobuten oder ein isobuten-haltiges monomerengemisch
SG178923A1 (en) 2009-12-18 2012-04-27 Chevron Oronite Co Carbonyl-ene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US9458262B2 (en) 2011-10-21 2016-10-04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isobutene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SG11201401042RA (en) * 2011-10-21 2014-09-26 Basf Se Method for producing isobutene homo- or copolymers
US9034998B2 (en) 2011-12-16 2015-05-19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olymerization init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US9156924B2 (en) 2013-03-12 2015-10-13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olymerization init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US9631038B2 (en) 2013-10-11 2017-04-2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olymerization init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US9771442B2 (en) 2015-05-13 2017-09-26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olymerization init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US10167352B1 (en) 2017-06-28 2019-01-01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olymerization init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US10047174B1 (en) 2017-06-28 2018-08-14 Infineum International Limited Polymerization initia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US10174138B1 (en) 2018-01-25 2019-01-08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thod for forming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KR102395709B1 (ko) * 2018-11-23 2022-05-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부텐 올리고머의 제조 방법
US10829573B1 (en) 2019-05-21 2020-11-10 Infineum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hod for forming highly reactive olefin functional polymers
KR102635672B1 (ko) * 2019-05-31 2024-02-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금속 담지 촉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29082D0 (en) * 1983-11-01 1983-12-07 Bp Chem Int Ltd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of 1-olefins
US4805808A (en) * 1987-02-26 1989-02-21 Bmr Investments, Inc. Container and liquid dispenser
BE1006694A5 (fr) * 1991-06-22 1994-11-22 Basf Ag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polyisobutenes extremement reactifs.
US5350726A (en) * 1993-09-03 1994-09-27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Carbocationic catalysts and process for using said catalysts
US6281309B1 (en) * 1997-01-08 2001-08-2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Flourinated solid acids as catalys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 resins
GB9918635D0 (en) * 1999-08-06 1999-10-13 Bp Chem Int Ltd Polymerisation process
DE10356768A1 (de) * 2003-12-04 2005-07-07 Universität Karlsruhe (TH) -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alzen schwach koordinierender Anionen, derartige Salze sowie deren Verwendung
JP2005272524A (ja) * 2004-03-23 2005-10-06 Tosoh Corp N−置換マレイミド−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EP1598380A1 (de) * 2004-05-19 2005-11-23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olymerisation von Isobuten in Gegenwart von Komplexen von Donor mit Fluor-haltigen Säure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7175A (zh) * 2018-04-05 2020-06-05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阳离子金属配合物和基于硼酸根的大体积阴离子的有机金属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低聚物或聚合物的方法
CN111051362A (zh) * 2018-07-27 2020-04-21 株式会社Lg化学 制备丁烯低聚物的方法
US11370855B2 (en) 2018-07-27 2022-06-28 Lg Chem,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butene oligomer
CN111051362B (zh) * 2018-07-27 2022-11-08 株式会社Lg化学 制备丁烯低聚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57405A1 (de) 2007-05-24
EP1954722A1 (de) 2008-08-13
KR20080078654A (ko) 2008-08-27
ATE472561T1 (de) 2010-07-15
DE102005055818A1 (de) 2007-05-24
US20080293900A1 (en) 2008-11-27
EP1954722B1 (de) 2010-06-30
DE502006007344D1 (de)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1154A (zh) 使用含金属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CN101331160A (zh) 使用布朗斯台德酸催化剂络合物由工业c4烃流制备高反应性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CN101331159A (zh) 使用含硼催化剂络合物制备高反应性的异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CN102639572B (zh) 制备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
CN107075005B (zh) 乙烯系离聚物的制造方法和乙烯系离聚物
RU255540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высокореакционноспособных гомополимеров или сополимеров изобутена
CN110691797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锗-桥联双-联苯-苯氧基催化剂
WO2010139684A1 (de) Verbindung aus einem protonierten aromaten und einem schwach koordinierenden anion als polymerisationskatalysator für isobuten oder ein isobuten-haltiges monomerengemisch
EP3476858A1 (en) Metal complex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ontaining metal complex,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and copolymer of -olefin using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N105008409A (zh) α-烯烃聚合物和加氢α-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US20030060357A1 (en) Catalys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JP2022542352A (ja) 触媒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ソブテ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EP1776395B1 (e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main group coordination compounds,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s and polyolefins
JP4676219B2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2020164719A (ja) オレフィン・環状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3073660B (zh) 卤化镁载体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JP2020164790A (ja) 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4364706A (zh) 用于与链转移剂进行烯烃聚合的双齿联芳基苯氧基第iv族过渡金属催化剂
Kahkeshi et al. Effect of support typ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butene polymers from C4 monomers employing supported ionic liquid/AlCl3 initiating systems
JP2021066675A (ja) 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2041351A (zh) 高度可溶的双硼酸盐作为烯烃聚合的双核助催化剂
JP2023534663A (ja) ビス-フェニルフェノキシ金属-配位子錯体のためのヒドロカルビル修飾メチルアルミノオキサン共触媒
JP2021116302A (ja) 遷移金属化合物、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20080281139A1 (en) Catalyst for Propylene Dimerization and Dimerization Method
KR20200137748A (ko) 양이온성 금속 복합체 및 보레이트계 벌키 음이온을 포함하는 유기금속 촉매,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올리고머 또는 폴리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