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5067A - 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5067A
CN101325067A CNA2008101094439A CN200810109443A CN101325067A CN 101325067 A CN101325067 A CN 101325067A CN A2008101094439 A CNA2008101094439 A CN A2008101094439A CN 200810109443 A CN200810109443 A CN 200810109443A CN 101325067 A CN101325067 A CN 101325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optical disc
object lens
information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94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5067B (zh
Inventor
齐藤公博
宮本浩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5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5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50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servo offset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47Arrangements for positioning the light beam only without moving the head, e.g. using static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 G11B7/08564Arrangements for positioning the light beam only without moving the head, e.g. using static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using galvanomi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by us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storing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把光束照射到包括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层和设有用来辨别记录层上的信息的记录位置的轨道的定位层的光盘上的光盘装置,包括:物镜,它会聚预定的定位光束以把光束调节到定位层上的所需轨道,并且也把与定位光束共享光轴的信息光束会聚在记录层上;移动部分,它在大体与轨道正交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以使定位光束的焦点跟随所需轨道;检测部分,它检测物镜相对于跟踪方向的移动量;及校正部分,它按照移动量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7年6月1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55283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和一种会聚位置校正方法,并且适于应用于例如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广泛使用有构造成通过把光束照射到光盘,如紧致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及蓝光盘(BD,注册商标),上和读取这样一种光束的反射光而再现信息的光盘装置。
另外,这样一种光盘装置通过把光束照射到光盘上和改变光盘的局部反射率等而记录信息。
关于这种光盘,在光盘上形成的光斑的尺寸通过λ/NA近似地得到(λ:光束的波长,NA:数值孔径),并且分辨率与这个值成比例。例如,是具有120mm的直径能够记录大约25GB的数据的光盘的BD的细节在Y.Kasami、Y.Kuroda、K.Seo、O.Kawakubo、S.Takagawa、M.Ono、及M.Yamada,Jpn.J.Appl.Phys.,39,756(2000)中说明。
光盘记录各种信息,如包括音乐内容和视频内容的各种内容、或用于计算机的各种数据。具体地说,在最近几年,由于视频的较高清晰度、音乐的较高音质、等信息量已经增大,并且已经要求在一个光盘中待记录的内容数量的增加。相应地,已经要求光盘具有进一步增大的容量。
鉴于以上,已经建议有一种通过在一个光盘中叠置记录层而增大一个光盘的记录容量的方法(例如,参考I.Ichimura等,TechnicalDigest of ISOM′04,pp 52,2005年10月11-15日,Jeju Korea)。
另一方面,也已经建议有一种把全息图用作光盘上的信息记录方法的光盘装置(例如,参考R.R.McLeod等,“Microholographicmultilayer optical disc data storage,”Appl.opt.,Vol.44,2005,pp 3197)。
例如,如图1中所示,光盘装置1把来自光学头7的光束一次会聚在由光聚合物等制成的光盘8中,其中折射率依据照射光的光学强度而变化。然后,光盘装置1使用设在光盘8的背面侧(在图1中的下侧)上的反射装置9把光束再次从相反方向会聚在同一会聚位置上。
光盘装置1发射由来自激光器2的激光组成的光束,在声-光调制器3处调制光束的光波,及由准直透镜4把光束转换成平行光。然后,光束穿过偏振分束器5,线偏振的光束在四分之一波片6处被转换成圆偏振光,并且然后入射在光学头7上。
光学头7构造成能够记录和再现信息。光学头7在反射镜7A处反射光束,通过使用物镜7B会聚光束,及把光束照射到由主轴电机(未表示)转动的光盘8。
在这时,光束一次聚焦在光盘8内,并且然后由在光盘8的背面侧上布置的反射装置9反射,及从光盘8的背面侧会聚在光盘8内的同一会聚点处。反射装置9配置有会聚透镜9A、快门9B、会聚透镜9C、及反射镜9D。
结果,如图2A中所示,在光束的会聚位置处产生驻波,并且形成由光斑尺寸的小全息图组成的记录标记RM。记录标记RM具有好像两个圆锥在其底部表面上彼此粘合的整体形状。以这种方式,记录标记RM作为信息被记录。
光盘装置1通过转动光盘8和同心地或沿螺旋轨道安排记录标记RM中的每一个来把多个记录标记RM记录在光盘8内,从而形成一个标记记录层。而且,光盘装置1调节光束的会聚位置,从而能够以叠置多个标记记录层的方式记录该记录标记RM中的每一个。
在以上方式中,光盘8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在内部有多个标记记录层。例如,如图2B中所示,在光盘8中,记录标记RM之间的距离(标记节距)p1是1.5μm,轨道之间的距离(轨道节距)p2是2μm,及层之间的距离p3是22.5μm。
另外,在信息从记录标记RM记录在其上的盘8再现的情况下,光盘装置1关闭反射装置9的快门9B,从而不辐射来自光盘8的背面侧的光束。
在这时,光盘装置1通过使用光学头7把光束照射到光盘8中的记录标记RM上,并且把由记录标记RM产生的再现光束发射到光学头7上。被圆偏振的再现光束在四分之一波片6处被转换成线偏振,并且然后由偏振分束器5反射。而且,再现光束由会聚透镜10会聚,并且穿过针孔11照射到光电检测器12上。
在这时,光盘装置1在光电检测器12处检测再现光束的光量,并且基于检测结果再现信息。
另外,已经建议有一种在物镜的位置控制与信息的记录和再现之间使用不同种类光束的光盘装置(例如,参考S-K Park、T.D.Milster、T.M.Miller、J.Buts及W.Bletscher,Jpn.J.Appl.Phys.,Vol.44(2005)pp.3442-3444)。
例如,如图3中所示,光盘装置15通过分束器16和物镜17把位置控制光束L1照射到光盘18上。
另外,光盘装置15检测由在光盘18的反射表面18A上反射的位置控制光束L1得到的返回光,按照检测结果执行位置控制(如物镜17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及把位置控制光束L1聚焦在反射表面18A的所需轨道处。
在这种状态下,光盘装置15通过使用分束器16反射与位置控制光束L1不同的记录和再现光束L2,通过被位置控制的物镜17把光束L2聚焦在光盘18的记录层18B上,及以这种方式执行信息(记录标记RM等)的记录或再现。
发明内容
如图3中所示,光盘装置15通过使用物镜17会聚由会聚光或发散光组成的位置控制光束L1和记录和再现光束L2。
在这时,如在以放大方式表示图3的部分的图4A中所示,物镜17在位置控制光束L1的原始焦点是焦点P1的情况下通过会聚效应把位置控制光束L1会聚到焦点F1。另外,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物镜17在是会聚光的记录和再现光束L2的焦点是焦点P2的情况下把记录和再现光束L2会聚到焦点F2。
这里,假定物镜17的会聚距离是f并且从物镜的光学基准线LS到点P1、F1、P2、及F2的距离分别是r1、s1、r2、及s2,建立下面表示的公式(1)和(2)的关系。
1 s 1 + 1 r 1 = 1 f ...(1)
1 s 2 + 1 r 2 = 1 f ...(2)
如图4A中所示,参照其中物镜17的光轴C叠置在位置控制光束L1的光轴A1和记录和再现光束L2的光轴A2上的状态来设计光盘装置15(下文,在这种状态下物镜17的位置称作基准位置)。
如以叠置方式表示图4A和4B的图5中所示,当物镜17在基准位置上时,光盘装置15把位置控制光束L1的焦点F1和记录和再现光束L2的焦点F2定位在中心轴线C上。
就是说,当从物镜17侧观看时,光盘装置15把焦点F2直接定位在焦点F1下面。基于这样一种位置关系,把焦点F1调节到所需轨道,从而可把焦点F2调节到所需位置。
然而,当执行跟踪控制从而控制位置控制光束L1的焦点F1以跟随光盘18的所需轨道时,物镜17被移动离开基准位置。
这里,如与图5相对应的图6中所示,物镜17假定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是会聚光的位置控制光束L1和记录和再现光束L2的光轴A1和A2都偏离物镜17的中心轴线,并因此由物镜17折射。
借助于光轴A1和A2的这样的折射,位置控制光束L1的焦点F1和记录和再现光束L2的焦点F2都向箭头a的方向或与其相反的方向就是说,跟踪方向,移动,并且聚焦在焦点F1m和焦点F2m处。
在这时,从焦点F1m和F2m到物镜17的基准线LS的距离彼此不同。因此,焦点F1和F2相对于跟踪方向的移动量因为偏差量gm而彼此不同。
就是说,在物镜17在跟踪方向上被移动离开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光盘装置15不能够调节到具有所需位置的记录和再现光束L2的焦点F2,因为其中“焦点F2直接定位在焦点F1下面”的位置关系被干扰,并因此记录和再现的精度可能被降低。
本发明鉴于以上已经形成,并且提出一种当物镜在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时可改进信息的记录和再现精度的光盘装置、和一种能以高精度把光束的焦点调节到目标位置的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有一种把光束照射到包括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层和设有用来辨别记录层上的信息的记录位置的轨道的定位层的光盘上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包括:物镜,它会聚预定的定位光束从而把光束调节到定位层上的所需轨道上,并且也把与定位光束共享光轴的信息光束会聚在记录层上;移动部分,它在大体与轨道正交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以使定位光束的焦点跟随所需轨道;检测部分,它检测物镜相对于跟踪方向的移动量;及校正部分,它按照移动量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以这种方式,可消除当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移动时相对于跟踪方向在定位光束和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之间的偏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当把光束照射到包括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层和设有用来辨别记录层上的信息的记录位置的轨道的定位层的光盘上时的会聚位置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移动步骤,用来在大体与轨道正交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该物镜会聚预定定位光束从而把光束调节到定位层上的所需轨道上,并且也把与定位光束共享光轴的信息光束会聚在记录层上;检测步骤,用来检测物镜相对于跟踪方向的移动量;及校正步骤,用来按照移动量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从而使定位光束的焦点跟随所需轨道。
以这种方式,可消除当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移动时相对于跟踪方向在定位光束和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之间的偏差。
根据本发明,可消除当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移动时相对于跟踪方向在定位光束和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之间的偏差。以这种方式,可实现一种当物镜在跟踪方向上移动时可改进信息的记录和再现精度的光盘装置、和一种可以高精度把光束的焦点调节到目标位置的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当结合其中类似部分由类似参考标记或符号指示的附图阅读时,本发明的性质、原理及实用性从如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更明白。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驻波记录类型的已知光盘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表示全息图信息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使用两种类型的光束的光盘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A和4B是用于光束的会聚(1)的描述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光束的会聚(2)的描述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由物镜的跟踪运动生成的会聚点的移动的描述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光盘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束斑点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伺服光电检测器的检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12A至12C是表示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由物镜的移位造成的焦点偏差的描述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用于由物镜的移位造成的光束斑点的移动的描述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束斑点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伺服光电检测器的检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具有反射镜区域的光盘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19A和19B是用于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的记录和再现的原理的描述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2  激光器
3  声-光调制器
4  准直透镜
5  偏振分束器
6  四分之一波片
7  光学头
7A 反射镜
7B 物镜
8  光盘
9  反射装置
9A 会聚透镜
9B 快门
9C 会聚透镜
9D 反射镜
10 会聚透镜
11 针孔
12 光电检测器
16 分束器
17 物镜
18  光盘
18A 伺服表面
18B 记录层
24  主轴电机
25  螺纹电机
26  光学拾取器
30  位置控制光学系统
31  激光二极管
32  光栅
33  非偏振分束器
34  准直透镜
35  二向棱镜
36  物镜
36A 双轴执行器
37  柱面透镜
38  伺服光电检测器
50  记录和再现光学系统
51  激光二极管
53  准直透镜
54  检流计镜
55  再现光电检测器
100 光盘
101 记录层
102 基片
104 反射和透射膜
126 光学拾取器
132 光栅
154 反射镜
200 光盘
L1  位置控制光束
L2  记录和再现光束
Ur  记录区域
Um  反射镜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相对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1-1)光盘装置的整体构造
如图7中所示,光盘装置20构造成在通过把光束照射到光盘100上执行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之后记录和再现信息。
光盘装置20使用控制部分21来总体控制整个装置。控制部分21配置有中央处理单元(CPU)(未表示)作为主要构件,并且通过从只读存储器(ROM)(未表示)读出各种程序,如基本程序和信息记录程序,并且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未表示)中扩展读出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如信息记录处理。
例如,当控制部分21在安装光盘100的状态下接收用于记录信息的命令、待记录的信息、及来自外部装置等(未表示)的记录地址信息时,控制部分21把驱动命令和记录地址信息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并且也把记录信息供给到信号处理部分23。
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形成具有螺旋形状或同心形状的轨道,并且也适当地分配用来规定轨道位置的地址。记录地址信息是表示轨道(下文称作目标轨道)的地址的信息,在该轨道上要记录或再现信息。
驱动控制部分22,类似于控制部分21,配置有中央处理单元(CPU)(未表示)作为主要构件,并且通过从ROM(未表示)读出各种程序,如信息记录程序,并且在RAM(未表示)中扩展读出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如信息记录处理。
驱动控制部分22按照驱动命令控制主轴电机24的驱动以按预定转速转动光盘100,并且也控制螺纹(thread)电机25的驱动以在光盘100的跟踪方向(就是说,内部轨道方向或外部轨道方向)上沿移动轴线25A和25B把光学拾取器26移动到与记录地址信息相对应的位置。
信号处理部分23把各种信号处理,如预定的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应用到要记录的供给信息上以产生记录信号,并且把记录信号供给到光学拾取器26。
光学拾取器26基于驱动控制部分22的控制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以把光束的照射位置调节到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形成的轨道上,从而记录与来自信号处理部分23的记录信号相对应的记录标记RM。下面将进行其详细描述。
另外,当控制部分21从外部装置(未表示)接收例如信息再现命令和表示待记录的信息的地址的再现地址信息时,控制部分21把驱动命令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并且也把再现处理命令供给到信号处理部分23。
与记录信息的情形相类似,驱动控制部分22控制主轴电机24的驱动以按预定转速转动光盘100,并且也控制螺纹电机25的驱动以把光学拾取器26移动到与再现地址信息相对应的位置。
光学拾取器26基于驱动控制部分22的控制执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以把光束的照射位置调节到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由再现地址信息表示的轨道(就是说,目标轨道),并且照射预定光量的光束。在这时,光学拾取器26检测从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的记录标记RM产生的再现光束,并且供给与再现光束的光量相对应的检测信号(以后将描述细节)。
信号处理部分23把各种信号处理,如预定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应用到供给的检测信号上以产生再现信息,并且把再现信息供给到控制部分21。响应再现信息的这样的供给,控制部分21把再现信息发送到外部装置(未表示)。
光盘装置20使用控制部分21按以上方式控制光学拾取器26,从而把信息记录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的目标轨道上和从目标轨道再现信息。
(1-2)光学拾取器的构造
如图8中所示,光学拾取器26粗略地配置有控制物镜36的位置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和把信息记录在光盘100上和从其再现信息的记录和再现光学系统50。
(1-2-2)位置控制光学系统的构造
基于来自驱动控制部分22(图7)的控制命令,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的激光二极管31以大约660nm的波长发射由发散光组成的作为定位光束的红色光束Lr1,以入射在光栅32上。
光栅32设有衍射光栅(未表示)。光栅32通过衍射光栅的光栅效应把红色光束Lr1划分成用于跟踪控制的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并且允许所有这样的光束入射在非偏振分束器33上。
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处于其中光束中每一个的光轴的角度(未表示)彼此稍微不同的状态,并且通过类似光路前进。下文,为了描述方便,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统称作红色光束Lr1。
非偏振分束器33按预定比例透射红色光束Lr1以入射在准直透镜34上。准直透镜34把红色光束Lr1转换成平行光,并且允许红色光束Lr1入射在二向棱镜35上。
二向棱镜35的反射和透射表面35S具有波长选择性。反射和透射表面35S按大约100%的比例透射具有大约660nm波长的红色光束,并且按大约100%的比例反射具有大约405nm波长的蓝色光束。为此,二向棱镜35在反射和透射表面35S上透射红色光束Lr1以入射在物镜36上。
物镜36会聚红色光束Lr1以入射在光盘100上。如在图9中表示的截面图中所示,光盘100配置有放置在一起的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层101和基片102、和以由记录层101和基片102夹入的方式作为在其边界表面处的定位层工作的反射和透射膜104。为了描述方便,在图9中,与图8的视图颠倒地表示光学拾取器。
基片102由诸如聚碳酸酯和玻璃之类的材料制成,并且以高透射率把入射光从一个表面透射到相对表面上。而且,基片102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度。因此,基片102保持光盘100的整体形状。
记录层101与光盘8(图1)和记录介质M(图7)类似由具有依据照射光的强度变化的折射率的光聚合物等制成,并且响应具有405 nm波长的蓝色光束。
在实际中,在记录和再现信息时光盘100使由物镜36会聚的蓝色光束Lb1照射在其上(下面将描述细节)。
作为反射和透射层工作的反射和透射膜104由多层电介质膜等制成。反射和透射膜104具有透射具有405 nm波长的蓝色光束和反射具有660 nm波长的红色光束Lr1的波长选择性。
另外,反射和透射膜104具有用于在其上形成的跟踪伺服系统的导向槽。更具体地说,螺旋轨道类似于一般可记录BD(BD-R)盘等由平台(land)和槽形成。这种轨道添加有具有用于每个预定记录单元的一系列号码的地址。这样一种地址允许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轨道的辨别。
反射和透射膜104(就是说,在记录层101与基片102之间的边界表面)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凹坑等代替导向槽,或者可以具有导向槽和凹坑等的组合。简短地说,反射和透射膜104只需要基于光束的反射光识别地址。
物镜36会聚三个光束中的每一个,就是说,构造红色光束Lr1的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以这种方式,如图10中所示,物镜36在光盘100的反射和透射膜104上分别形成光束斑点PA、PB、及PC。
在这时,由于光栅32的效应,光束斑点PB和PC形成在相对于与轨道T1的运行方向相正交的跟踪方向从光束斑点PA向左和右移位四分之一轨道宽度的位置处。
另外,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分别在光盘100的反射和透射膜104上反射以成为主反射光束Lr2A和副反射光束Lr2B和Lr2C,并且在相反方向上通过红色光束Lr1的光路前进。下文,为了描述方便,主反射光束Lr2A和副反射光束Lr2B和Lr2C将统称为红色反射光束Lr2。
物镜36把红色反射光束Lr2从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允许红色反射光束Lr2通过二向棱镜35入射在准直透镜34上。准直透镜34把红色反射光束Lr2转换成会聚光以入射在非偏振分束器33上。
非偏振分束器33反射部分红色反射光束Lr2,并且然后柱面透镜37把象散应用到反射光束上。此后,红色反射光束Lr2照射在伺服光电检测器38上。
如图11中所示,伺服光电检测器38包括通过以格栅状方式把主检测区域38m划分成四个区域而得到的检测区域38A、38B、38C、及38D。另外,伺服光电检测器38包括与位于其之间的主检测区域38m彼此面对的检测区域38E和38F,并且形成在有些远离主检测区域38m的位置处。
主检测区域38m和检测区域38E和38F每个用三个光束照射,就是说,构成红色反射光束Lr2的主反射光束Lr2A和副反射光束Lr2B和Lr2C,并且以这种方式分别形成光束斑点QA、QB、及QC。
光学拾取器26构造成,光束斑点QA、QB、及QC(图11)的照射状态,就是说,形成位置、尺寸、光量等,按照关于光盘100的反射和透射膜104的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的照射状态,就是说,关于轨道T1的光束斑点PA、PB、及PC(图10)的形成位置、会聚状态等,依据光学部件的分配变化。
伺服光电检测器38在检测区域38A至38D中的每一个处检测部分主反射光束Lr2A,并且按照在这时检测的光量分别产生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然后,伺服光电检测器38把这样的检测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部分23(图7)。
另外,伺服光电检测器38分别检测在检测区域38E和38F处的副反射光束Lr2B和Lr2C,并且按照在这时检测的光量分别产生检测信号SDE和SDF。然后,伺服光电检测器38把这样的检测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部分23(图7)。
信号处理部分23使用所谓的象散方法按照如下公式(3)计算聚焦误差信号SFE,并且把聚焦误差信号SFE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图7)。
SFE=(SDA+SDD)-(SDB+SDC)    ...(3)
聚焦误差信号SFE表示由于在光学拾取器26中光学部件的上述分配而造成的在光盘100的反射和透射膜104与主光束Lr1A的焦点Fr之间的聚焦方向(就是说,变得靠近或远离光盘100的方向)上偏差量的程度。
另外,信号处理部分23使用所谓的三-斑点方法按照如下公式(4)计算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并且把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图7)。
STE3=SDE-SDF               ...(4)
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表示由于光学拾取器26中的光学部件的上述分配而造成的在光盘100的反射和透射膜104与主光束Lr1A的焦点Fr之间的跟踪方向(就是说,到光盘100的内部轨道或外部轨道的方向)上偏差量的程度。
驱动控制部分22基于聚焦误差信号SFE产生聚焦控制信号DF,并且也基于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产生跟踪控制信号DT。然后,驱动控制部分22把聚焦控制信号DF和跟踪控制信号DT供给到光学拾取器26的双轴执行器36A上(图8)。
双轴执行器36A执行所谓的聚焦控制,其中双轴执行器36A基于聚焦控制信号DF在聚焦方向上驱动物镜36。以这种方式,减小在目标轨道与主光束Lr1A的焦点Fr之间关于聚焦方向的偏差量。
另外,双轴执行器36A执行所谓的跟踪控制,其中双轴执行器36A基于跟踪控制信号DT在跟踪方向上驱动物镜36。以这种方式,减小在目标轨道与主光束Lr1A之间的跟踪方向上的偏差量(下文称作轨道偏差量)。
如上所述,驱动控制部分22基于聚焦误差信号SFE和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上执行物镜36的反馈控制。以这种方式,允许主光束Lr1A的焦点Fr聚焦在光盘100的反射和透射膜104上的目标轨道上,并且跟随该目标轨道。
(1-2-2)记录和再现光学系统的构造
另一方面,例如,在信息要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情况下,记录和再现光学系统50的激光二极管51基于来自驱动控制部分22(图7)的控制命令发射由具有405nm波长的发散光组成的蓝色光束Lb1作为信息光束,并且使蓝色光束Lb1入射在非偏振分束器52上。
非偏振分束器52按预定比例透射蓝色光束Lb1以入射在准直透镜53上。准直透镜53调节蓝色光束Lb1的发散角度,并且然后检流计镜54的反射镜表面54S反射蓝色光束Lb1。以这种方式,蓝色光束Lb1入射在二向棱镜35上。
二向棱镜35使用反射和透射表面37S按照蓝色光束Lb1的波长反射蓝色光束Lb1,以允许蓝色光束Lb1入射在物镜36上。
物镜36的位置由上述聚焦控制而控制,从而允许用平行光组成的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调节到反射和透射膜104上的目标轨道。为此,物镜36把用发散光组成的蓝色光束Lb1聚焦在比目标轨道远的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中。
光盘100的记录层101配置有对于例如具有405nm波长的蓝色光束反应并且具有依据照射光的强度变化的折射率的光聚合物等。
如图12A中所示,记录层101具有在其上以在预先执行的格式处理中具有405nm波长的用于格式化的蓝色光束LbF1和LbF2从两个相反方向,例如光盘100的两个表面的方向,照射在整个记录层101上的方式均匀形成的全息图。
在蓝色光束Lb1按预定强度照射和会聚的情况下,全息图由蓝色光束Lb1部分地毁坏,并且如图12B中所示,用在其处全息图被毁坏的部分组成的记录标记RM形成在记录层101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C中所示,在具有与格式化时的波长相同的波长的蓝色光束Lb1照射在其中不形成记录标记RM的位置上的情况下,记录层101由于全息图的特性具有从由蓝色光束Lb1照射位置产生的再现光束Lb2。
另一方面,由于其中记录标记RM被记录的部分全息图被毁坏,所以即使蓝色光束Lb1照射在该位置上,记录层101也不表示全息图的特性并且不具有在该位置处产生的再现光束Lb2。
鉴于以上,记录层101可按例如表示在二进制数中的信息的值“0”和“1”分别分配到“记录标记RM不存在(就是说,全息图不被毁坏)”和“记录标记RM存在(就是说,全息图被毁坏)”的方式记录和再现信息。
就是说,在蓝色光束Lb1的强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记录层101具有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的位置处记录为信息的记录标记RM。另外,在蓝色光束Lb1的强度比较低、并且全息图形成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记录层101具有产生的再现光束Lb2,并且允许再现光束Lb2入射在物镜36上。
再现光束Lb2通过物镜36使其发散角度(或会聚角度)转换。此后,再现光束Lb2顺次由二向棱镜35的反射和透射表面35S和检流计镜54反射,并且然后允许入射在准直透镜53上。
准直透镜53会聚再现光束Lb2以允许再现光束Lb2入射在非偏振分束器52上。非偏振分束器52通过使用反射和透射表面52S按照再现光束Lb2的偏振方向反射再现光束Lb2,并且然后把再现光束Lb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55上。
光电检测器55检测再现光束Lb2的光量,并且按照在这时检测的光量产生再现检测信号SDp。然后,光电检测器55把再现检测信号SDp供给到信号处理部分23(图7)。按照以上,信号处理部分23把预定的解调处理、解码处理等应用到供给的再现检测信号SDp上以产生再现信息,并且把再现信息供给到控制部分21。
驱动控制部分22(图7)控制执行器53A以把准直透镜53移动到蓝色光束Lb1的光轴方向。以这种方式,驱动控制部分22可调节要入射在物镜36上的蓝色光束Lb1的发散角度、和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与反射和透射膜104之间的距离(下文称作焦点Fb的深度df)。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分21(图7)基于从外部供给的地址信息等确定焦点Fb的深度df,并且把表示深度df的深度指令Idf通知给驱动控制部分22。驱动控制部分22基于通知的深度指令Idf产生用来驱动准直透镜53的驱动信号DC,并且把驱动信号DC供给到执行器53A。以这种方式,驱动控制部分22移动准直透镜53,并因此调节深度df。
在实际中,光学拾取器26调节蓝色光束Lb1中的焦点Fb的深度df,从而在记录层101中形成记录标记RM的多个层(下文称作标记记录层),并且可从标记记录层的每一个读取记录标记RM。
如上所述,光学拾取器26控制透镜36的位置,从而在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中使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跟随目标轨道。而且,光学拾取器26可通过在记录和再现光学系统50中使用蓝色光束Lb1记录记录标记RM或再现全息图来记录和再现信息。
(1-3)蓝色光束的照射位置的调节
光学拾取器26设计成处于其中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与红色光束Lr1的光轴Ar重叠、并且也与物镜36的中心轴线C重叠的基准状态下(下文这种状态也称作基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中所示,焦点Fb直接定位在焦点Fr下面。
然而,如上所述,光学拾取器26的物镜36被控制成在跟踪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跟随目标轨道。因此,物镜36常常从基准状态移离(就是说,移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物镜36干扰“焦点Fb直接定位在焦点Fr下面”的位置关系,类似于在图6中的情况。
例如,如与图6相对应的图13中所示,假定物镜36通过跟踪控制在箭头方向上移动(移位)离开基准状态中的位置(在图13中由虚线表示)。在这时,尽管物镜36关于以平行光入射在物镜36上的红色光束Lr1可把焦点Fr定位在中心线C上,但物镜36关于以发散光入射在物镜36上的蓝色光束Lb1把焦点Fb移离中心线C。
在这种状态下,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形成在跟踪方向上离原始会聚位置,就是说,直接在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下面的目标会聚位置Pt,偏差量gm的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焦点Fb的位置可以按照偏差的方向和偏差量gm适当地调节,光学拾取器26就可把焦点Fb定位成直接在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下面。
鉴于以上,光学拾取器26检测偏差量gm,并且也按照偏差量gm调节蓝色光束Lb1的照射位置(就是说,焦点Fb的位置)。
(1-3-1)偏差量的检测原理
一般地,作为跟踪误差信号的计算方法,除以上描述的三斑点方法之外,已知有例如使用从伺服光电检测器38(图8)供给的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的所谓推挽方法。该推挽方法按照如下公式(5)计算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
STEp=(SDA+SDB)-(SDC+SDD)   ...(5)
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基于在检测区域38A和38B侧(就是说,图11的上侧)与检测区域38C和38D侧(就是说,图11的下侧)之间的光量差,关于跟踪方向计算在目标轨道与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之间的偏差量(就是说,跟踪偏差量)。
然而,如图14A和14B中所示,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具有在跟踪方向上由于物镜36的移动而移动的光束斑点QA。在这种情况下,如由公式(5)显然的那样,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已知具有偏移,就是说,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取“0”之外的值或具有所谓的偏移,即使当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正确地跟随目标轨道时也是如此。
因为以上原因,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本身的值不足以分辨在跟踪方向上是否由于物镜36的移动包括偏移、红色光束Lr1的焦点Fr是否移离目标轨道、或两者。
另一方面,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在原理上已知几乎不受在跟踪方向上物镜36离开基准位置的移动的影响,就是说,几乎没有偏移。
这是因为,即使当副斑点QB和QC(图11)由于在跟踪方向上透镜36的移动而移动一些时,只要副斑点QB和QC照射在检测区域38E和38F中,在检测区域38E和38F处就可正确地检测副斑点的光量。以这种方式,按照公式(4)可正确地计算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
就是说,当得到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和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的信号电平并且其差在信号处理部分23处计算时,可计算物镜36的移位量。
(1-3-2)偏差量的调节原理
光学拾取器26(图8)可改变以上描述的检流计镜54的反射镜表面54S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检流计镜54通过基于从驱动控制部分22(图7)供给的反射镜控制信号DM调节反射镜表面54S的角度在反射之后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
就是说,光学拾取器26以按照以上描述的移位量调节反射镜表面54S的角度的方式,通过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图13)可把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
另外,如由图13理解的那样,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与目标会聚位置Pt之间的偏差量gm与焦点Fb的深度df对应地变化。如上所述,按照在准直透镜53(图8)的光轴方向上蓝色光束Lb1的位置设置焦点Fb的深度df。
在实际中,驱动控制部分22(图7)基于从控制部分21通知的深度信息Idf产生驱动信号DC,并且把驱动信号DC供给到执行器53A。为此,信号处理部分23从控制部分21得到深度信息Idf,并因而可识别深度df。
就是说,当光学拾取器26使用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及深度信息Idf校正反射镜表面54S的角度的调节范围时,可调节蓝色光束Lb1的光轴的变化范围。以这种方式,按照深度df可调节偏差量gm,并且可适当地消除这样一种偏差。
当以上从另一张透视图看时,光学拾取器26通过按照移位量和深度df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把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
(1-3-3)偏差的消除
在实际中,信号处理部分23(图7)除以上描述的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之外,基于从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的伺服光电检测器38供给的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按照公式(5)计算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
另外,信号处理部分23从控制部分21获得深度信息Idf,使用深度信息Idf和规定的深度系数j1,及按照下面表示的公式(6)计算距离系数k1。
k1=j1·Idf                 ...(6)
深度系数j1预先在设计阶段等基于在光学拾取器26的光学系统中的每个设计值被计算。深度系数j1具有用来在检流计镜54上反映深度df与偏差量gm(图13)之间的关系的值。
其次,信号处理部分23使用从公式(6)得到的距离系数k1按照下面表示的公式(7)计算用来控制检流计镜54的反射镜表面54S的角度所使用的反射镜驱动信号DM。然后,信号处理部分23把反射镜驱动信号DM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
DM=STEp-k1·STE3           ...(7)
驱动控制部分22执行操作,如反射镜驱动信号DM到预定倍的放大,并且然后把反射镜驱动信号DM供给到光学拾取器26的检流计镜54。相应地,检流计镜54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
结果,光学拾取器26可移动从物镜36照射的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从而把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图13),并且以这种方式可消除焦点Fb与目标会聚位置Pt之间的偏差。
(1-4)操作和有益效果
在以上构造中,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光盘装置20的信号处理部分23基于从光学拾取器26的伺服光电检测器38(图11)供给的检测信号SDE和SDF按照公式(4)计算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然后,信号处理部分23把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并且允许驱动控制部分22执行跟踪控制。
另外,信号处理部分23基于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按照公式(5)计算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通过使用深度信息Idf和深度系数j 1按照公式(6)计算距离系数k1,及通过使用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及距离系数k1进一步计算反射镜驱动信号DM。然后,信号处理部分23把信号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22,并且以这种方式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和把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图13)。
因此,光盘装置20的信号处理部分23基于包括偏移量的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和不包括偏移量的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可计算移位量。相应地,按照移位量,检流计镜54可移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
按以上方式,光盘装置20可把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而与移位量无关。因此,关于光盘100的信息的记录精度和再现精度可保持得较高。
在这时,信号处理部分23可以基于两种类型的跟踪误差信号计算移位量。相应地,与其中例如移位量由分别提供的位置传感器检测的情形相比,可简化光学拾取器26的构造,并且光学拾取器26的重量没有不必要地增大。
另外,信号处理部分23把推挽方法用作包括偏移量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产生方法。因此,信号处理部分23可直接使用在产生聚焦误差信号SFE时使用的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并且不必分别地提供检测区域、检测元件等。以这种方式,光学拾取器26和伺服光电检测器38的构造不必复杂。
而且,信号处理部分23基于深度信息Idf计算距离系数k1。因此,可适当地消除按照移位量和深度df变化的偏差量gm(就是说,收敛到0)。在这时,信号处理部分23使用用来确定准直透镜53的移动量所使用的深度信息Idf来计算距离系数k1。因此,不必分别地使用用来识别深度df的传感器等。
而且,光学拾取器26通过使用检流计镜54只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而不改变红色光束Lr1。因此,这不影响跟随目标轨道的红色光束Lr1。
根据以上构造,光盘装置20的信号处理部分23可以基于包括由物镜36的跟踪运动造成的偏移量的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不包括偏移量的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及深度信息Idf,按照公式(6)和(7)计算与物镜36的移位量和深度df相对应的反射镜驱动信号DM。相应地,通过基于反射镜驱动信号DM调节检流计镜54,可把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
(2)(第二实施例)
(2-1)光盘装置的构造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120(图7)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相比类似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光盘装置120包括控制部分121、驱动控制部分122、信号处理部分123、及光学拾取器126,分别代替控制部分21、驱动控制部分22、信号处理部分23、及光学拾取器26。
就是说,光盘装置120以与第一实施例中光盘装置20相类似的方式,通过使用控制部分121控制光学拾取器126,以把信息记录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的目标轨道上和从目标轨道再现信息。
(2-2)光学拾取器的构造
如其中与图8中那些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数值的图15中所示,光学拾取器1 26具有与光学拾取器26相比类似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光学拾取器126包括光栅132、伺服光电检测器138、及反射镜154,分别代替光栅32、伺服光电检测器38、及检流计镜54。
反射镜154不像检流计镜54,包括角度固定的反射镜表面。因此,反射镜154构造成不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图13)。
光栅132当通过衍射效应把红色光束Lr1划分成主光束Lr1A和副光束Lr1B和Lr1C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光栅32相比不同的衍射角度。
就是说,如与图10相对应的图16中所示,光学拾取器126在跟踪方向上从光束斑点PA向右和左移位二分之一轨道宽度,而不是四分之一轨道宽度,的位置处在反射和透射膜104上形成光束斑点PB和PC。
另外,如与图11相对应的图17中所示,伺服光电检测器138,除以分别与检测区域38A至38D相类似的方式构造的检测区域138A至138D之外,包括看上去以把检测区域38E和38F中的每一个划分成两个的方式得到的检测区域138E、138F、138G、及138H。
类似于伺服光电检测器38,伺服光电检测器138对于检测区域138A至138D中的每一个检测部分主反射光束Lr2A,并且按照在这时检测的光量分别产生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然后,伺服光电检测器138把这样的检测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部分123(图7)。
另外,伺服光电检测器138对于检测区域138E和138F检测部分副反射光束Lr2B,并且对于检测区域138G和138H也检测部分副反射光束Lr2C。然后,伺服光电检测器138按照检测光量产生检测信号SDE、SDF、SDG、及SDH的每一个,并且把检测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部分123(图7)。
类似于信号处理部分23,信号处理部分123使用所谓的象散方法按照公式(3)计算聚焦误差信号SFE,并且把聚焦误差信号SFE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122(图7)。
另外,类似于信号处理部分23,信号处理部分123使用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按照公式(5)计算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然后,信号处理部分123使用所谓的差分推挽(DPP)方法按照如下公式(8)计算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然后,信号处理部分123把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122(图7)。
STEd=STEp-m(SDE-SDF+SDG-SDH)    ...(8)
这里,按照在副反射光束Lr2B和Lr2C的光量之和与主反射光束Lr2A的光量之间的比值设置DPP系数m。另外,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三-斑点跟踪误差信号STE3类似,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已知在原理上几乎不包括偏移。
(2-3)蓝色光束的照射位置的调节
信号处理部分123类似于信号处理部分23构造成调节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的位置,不同之处在于,信号处理部分123构造成使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信号处理部分23使用的方法部分不同的方法。
就是说,信号处理部分123根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计算原理相类似的计算原理计算移位量和深度df。然后,信号处理部分123校正物镜36的移位量,从而基于计算的移位量和深度df把偏差量gm(图13)收敛到值“0”。
更明确地说,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距离系数k1的情形,信号处理部分123使用深度信息Idf和预定的深度系数j2按照下面表示的公式(9)计算校正系数k2。
k2=j2·Idf                      ...(9)
深度系数j2在设计阶段等基于在光学拾取器126的光学系统中的每个设计值被预先计算。深度系数j2具有用来在跟踪误差信号上反映深度df与偏差量gm(图13)之间的关系的值。
接下来,信号处理部分123按照下面表示的公式(10)产生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并且把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122。
STEr=STEp-n·STEd               ...(10)
驱动控制部分122基于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产生跟踪控制信号DT,并且把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供给到光学拾取器126的双轴执行器36A。以这种方式,驱动控制部分122执行物镜36的跟踪控制。
在这时,由于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按照深度df和移位量被校正,所以驱动控制部分122可消除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与目标会聚位置Pt之间的偏差。
当以上从另一张透视图看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学拾取器126通过按照移位量和深度df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把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
在光盘装置120中,在通过使光盘100的偏心等执行跟踪控制的情况下(就是说,当跟随目标轨道时)物镜36的移动量是例如大约50μm,而用来收敛偏差量gm的物镜36的移动量是大约4至5μm。为此,在光盘装置120中,在实际中,以上校正不影响原始跟踪控制。
(2-4)操作和有益效果
在以上构造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120的信号处理部分123使用从光学拾取器126的伺服光电检测器138(图17)供给的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按照公式(5)计算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然后,信号处理部分123按照公式(8)计算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
另外,信号处理部分123按照公式(9)计算校正系数k2,按照公式(10)产生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及然后把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供给到驱动控制部分122。以这种方式,信号处理部分123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Ab,并且把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图13)。
因此,光盘装置120的信号处理部分123可以基于包括偏移量的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和不包括偏移量的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计算移位量。相应地,通过按照移位量校正在物镜36的跟踪控制中的移动量,可移动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
按以上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盘装置120可把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而与移位量无关。因此,关于光盘100的信息的记录精度和再现精度可保持得较高。
在这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信号处理部分123把推挽方法用作包括偏移量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产生方法。因此,信号处理部分123可直接使用在产生聚焦误差信号SFE和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时使用的检测信号SDA、SDB、SDC、及SDD,并且不必分别地提供检测区域、检测元件等。以这种方式,光学拾取器126和伺服光电检测器138的构造不必复杂。
而且,信号处理部分123基于深度信息Idf计算距离系数k2。因此,可适当地收敛按照移位量和深度df变化的偏差量gm。在这时,信号处理部分123使用用来确定准直透镜53的移动量使用的深度信息Idf来计算距离系数k2。因此,不必分别地使用用来识别深度df的传感器等。
另外,光学拾取器126可以通过在跟踪控制中校正物镜36的移动量调节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的位置。因此,不必提供检流计镜54和经驱动控制部分22(122)的检流计镜54的控制驱动,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简化光学拾取器126的构造。
根据以上构造,光盘装置120的信号处理部分123可以基于包括由物镜36的跟踪移动造成的偏移量的推挽跟踪误差信号STEp、不包括偏移量的DPP跟踪误差信号STEd、及深度信息Idf,按照公式(9)和(10)计算与物镜36的移位量和深度df相对应的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相应地,通过基于校正跟踪误差信号STEr跟踪-控制物镜36,可把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
(3)(其它实施例)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关于其中不包括由三-斑点方法或DPP方法产生的偏移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不包括偏移的跟踪误差信号可以通过使用其它方法产生。
另外,包括偏移的跟踪误差信号可以由除推挽方法之外的方法产生。简短地说,物镜36的移位量只需要基于不包括偏移的跟踪误差信号和包括偏移的跟踪误差信号来计算。
而且,如图18中所示,由诸如推挽方法之类的方法,通过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除设有轨道的记录区域Ur之外,例如以径向或定期方式,适当地分配不设有如图10和16中所示轨道的反射镜区域Um,可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区域Ur具有包括轨道偏差量和移位量的跟踪误差信号,并且反射镜区域Um具有包括移位量的跟踪误差信号,因为轨道不形成在其上。因此,信号处理部分23等可基于反射镜区域Um中的跟踪误差信号计算移位量。
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关于其中基于两种类型的跟踪误差信号计算物镜36的移位量的情形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位置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设在光学拾取器26中,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位置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检测物镜36的移位量。
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已经关于其中按照公式(6)和(9)与深度df(图13)相对应地改变距离系数k1和k2的情形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深度df与距离系数k1和k2之间的关系由另一个函数表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另一个函数计算距离系数k1和k2。可选择地,在深度df与距离系数k1和k2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知是非线性的情况下,表格被预先创建,并且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等中,并且通过参考表格由深度df可以确定距离系数k1和k2。
而且,鉴于光学拾取器26和126的光学设计,在即使当目标会聚位置Pt的深度变化时偏差量gm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距离系数k1和k2可以是固定值。
而且,关于其中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控制检流计镜54的反射镜表面54S的驱动并且在第二实施例中跟踪误差信号被校正以在跟踪方向上校正物镜36的移动量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并且以这种方式,把蓝色光束Lb1的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图1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通过使用各种方法,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执行器53A在与蓝色光束Lb1的光轴相正交的方向(例如,跟踪方向)上,通过移位准直透镜53,代替检流计镜54的反射镜表面54S,改变蓝色光束Lb1的光轴,可以把焦点Fb调节到目标会聚位置Pt。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其中使红色光束Lr1作为平行光入射在物镜36上和使蓝色光束Lb1作为发散光入射在物镜36上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构造可以是,使红色光束Lr1入射在物镜36上作为会聚光和使蓝色光束Lb1入射在物镜36上作为平行光。可选择地,类似于在图4至6中表示的情形,红色光束Lr1和蓝色光束Lb1都可以入射在物镜36上作为发散光。简短地说,红色光束Lr1和蓝色光束Lb1的发散角度需要按照物镜36的焦距和光学拾取器26(126)的光学设计被调节。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光学拾取器26(126)的光学设计等适当地设置深度系数j1和j2及距离系数k1和k2。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其中通过进行格式化处理以均匀方式把全息图形成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并且蓝色光束Lb1被会聚以局部毁坏记录层101中的全息图从而记录信息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通过使用其它方法,可以形成记录标记RM并且可以再现信息。
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信息记录方法,其中如与图12相对应的图19所示,有机金属化合物与记录层M复合并且记录层M预先被光固化,及蓝色光束Lb1被会聚在记录层M上以具有高温。以这种方式,金属化合物或纯金属沉积在目标位置的附近,并且形成具有高反射系数的记录标记RM。在这种情况下,强度较低的蓝色光束Lb1被会聚在记录标记RM上,并且得到通过蓝色光束Lb1的反射得到的再现光束Lb2,及可以基于再现光束Lb2再现信息。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其中本发明应用于其中关于光盘100通过使用蓝色光束Lb1的一个光束形成作为信息的记录标记RM的所谓一侧光学系统的光盘装置20、并且基于通过把蓝色光束Lb1的一个光束照射到光盘100上得到的再现光束Lb2再现信息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谓的双侧光学系统的光盘装置,其中,蓝色光束Lb1的一个光束从光盘100的两个表面照射以形成全息图从而形成记录标记RM,并且通过把蓝色光束Lb1的一个光束从光盘100的一侧照射到记录标记RM上通过产生再现光而再现信息。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其中反射和透射膜104设在记录层101(图9)上最靠近物镜36的一侧上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反射和透射膜104可以设在记录层101上离物镜36最远的一侧上(就是说,图9的最低部分)或在记录层101的内部。简短地说,用于伺服的反射和透射膜104只需要与记录标记RM实际记录在其上的记录层101分别地提供。另外,例如,同心轨道可以代替螺旋轨道形成在反射和透射膜104上。可选择地,凹坑等可以形成以代替槽结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其中作为光盘装置工作的光盘装置20配置有作为物镜工作的物镜36、作为移动部分工作的驱动控制部分22和双轴执行器36A、及作为检测部分和校正部分工作的信号处理部分23的情形已经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光盘装置可以配置有具有其它各种电路构造的物镜、移动部分、检测部分、及校正部分。
本发明可应用于向光盘记录和从光盘再现具有大容量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的光盘装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至此的其它因素可以想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及变更,因为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把光束照射到包括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层和设有用来辨别记录层上的信息的记录位置的轨道的定位层的光盘上的光盘装置,包括:
物镜,它会聚预定的定位光束从而把光束调节到定位层上的所需轨道,并且也把与定位光束共享光轴的信息光束会聚在记录层上;
移动部分,它在大体与轨道正交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以使定位光束的焦点跟随所需轨道;
检测部分,它检测物镜相对于跟踪方向的移动量;及
校正部分,它按照移动量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检测部分基于表示关于跟踪方向的定位光束的焦点与所需轨道之间的偏差量的跟踪误差信号,检测移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包括光接收部分,它接收通过由定位层反射定位光束得到的反射光束的光,其中
检测部分基于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结果产生包括与关于物镜的跟踪方向的移动量相对应的偏移分量的第一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其中几乎不包括偏移分量的第二跟踪误差信号,及基于第一跟踪误差信号与第二跟踪误差信号之间的差检测移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光接收部分具有划分成多个划分的光接收区域的、用来接收定位光束的光的光接收区域,并且
检测部分使用推挽方法来检测第一跟踪误差信号,该推挽方法使用在划分的光接收区域的光接收结果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包括分散元件,该分散元件把在照射在光盘上之前的定位光束分散成一个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其中
光接收部分包括分别接收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的主光接收区域和两个副光接收区域,并且
检测部分使用三-斑点方法来检测第二跟踪误差信号,该三-斑点方法使用在副光接收区域的光接收结果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包括分散元件,该分散元件把在照射在光盘上之前的定位光束分散成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其中
光接收部分包括分别接收主光束和两个副光束的主光接收区域和两个副光接收区域,并且
检测部分使用三-斑点方法来检测第二跟踪误差信号,该三-斑点方法使用在副光接收区域的光接收结果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检测部分通过使用位置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检测移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校正部分按照移动量改变信息光束的前进方向,从而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包括检流计镜,该检流计镜由反射表面反射信息光束,并且通过调节反射表面的角度改变信息光束的前进方向,其中
校正部分按照移动量调节检流计镜上的反射表面的角度,从而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校正部分按照移动量调节在移动部分中物镜的移动距离,从而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校正部分基于物镜与信息光束的焦点之间的距离和移动量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
12.一种当把光束照射到包括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层和设有用来辨别记录层上的信息的记录位置的轨道的定位层的光盘上时的会聚位置校正方法,包括步骤:
在大体与轨道正交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该物镜会聚预定的定位光束从而把光束调节到定位层上的所需轨道,并且也把与定位光束共享光轴的信息光束会聚在记录层上;
检测物镜相对于跟踪方向的移动量;及
按照移动量校正信息光束的会聚位置,从而使定位光束的焦点跟随所需轨道。
CN2008101094439A 2007-06-12 2008-06-12 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5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5283 2007-06-12
JP2007155283A JP4345030B2 (ja) 2007-06-12 2007-06-12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JP2007155283 2007-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5067A true CN101325067A (zh) 2008-12-17
CN101325067B CN101325067B (zh) 2012-03-21

Family

ID=3977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94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5067B (zh) 2007-06-12 2008-06-12 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48840B2 (zh)
EP (1) EP2006848B1 (zh)
JP (1) JP4345030B2 (zh)
KR (1) KR20080109635A (zh)
CN (1) CN101325067B (zh)
DE (1) DE602008002786D1 (zh)
TW (1) TWI3824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468A (zh) * 2010-04-02 2011-12-07 索尼公司 光学拾取器、光学驱动设备和光照射方法
CN102272835A (zh) * 2008-12-31 2011-12-07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多层光学数据存储介质的双束记录和读出的系统和方法
CN109524029A (zh) * 2017-09-20 2019-03-26 上海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光束超分辨的多层光盘存储装置及方法
CN112750470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光驱及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5030B2 (ja) * 2007-06-12 2009-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JP4565353B2 (ja) 2007-12-06 2010-10-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位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596284B2 (ja) * 2008-05-26 2010-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10040064A (ja) * 2008-07-31 2010-02-18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信号生成方法
US8254224B2 (en) * 2010-11-18 2012-08-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rvoing system for master with parallel tracks in a holographic replication system
US8139462B1 (en) * 2010-11-24 2012-03-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cise recording
JPWO2012070125A1 (ja) * 2010-11-24 2014-05-1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12111105A1 (ja) * 2011-02-16 2012-08-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2012221538A (ja) * 2011-04-13 2012-11-12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52542B2 (ja) * 2011-04-21 2014-03-26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6713726B (zh) * 2015-07-14 2019-11-29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拍摄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JP7426656B2 (ja) * 2020-03-31 2024-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焦点距離調整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装置
CN113074915A (zh) * 2021-03-29 2021-07-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偏心量测装置及其量测方法
CN114627900B (zh) * 2022-03-23 2023-07-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能在透明、均一存储介质定位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2739A (en) * 1998-02-13 1999-04-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 system for crea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on rotatable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a, an apparatus for multilayer source positioning using the laser source as a detector
US6738322B2 (en) * 1999-07-29 2004-05-18 Research Investment Network, Inc.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focus and tracking error correction
JP2001266367A (ja) * 2000-03-17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AU2001256991A1 (en) 2000-04-07 2001-10-23 Siro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EP1162614A3 (en) * 2000-06-09 2006-04-05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JP4043175B2 (ja) * 2000-06-09 2008-02-06 Tdk株式会社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24650B2 (en) * 2000-11-07 2007-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its controll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US7242648B2 (en) * 2003-04-28 2007-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ing error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optical disc apparatus, tracking error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US20080037083A1 (en) 2004-03-29 2008-02-14 Masakazu Ogasawara Hologram Recording Carrier and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05302085A (ja) 2004-04-07 2005-10-27 Hitachi Ltd 光記録媒体のトラック形成方法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EP1701341A1 (en) * 2005-03-07 2006-09-13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Hol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and pickup for this medium
JP2006268888A (ja) * 2005-03-22 2006-10-05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7004897A (ja) * 2005-06-23 2007-01-1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149250A (ja) 2005-11-29 2007-06-14 Canon Inc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724546B2 (ja) 2005-12-08 2011-07-13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スクラップの予熱処理装置及び予熱処理方法
JP4714704B2 (ja) * 2007-03-08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345030B2 (ja) * 2007-06-12 2009-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2835A (zh) * 2008-12-31 2011-12-07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多层光学数据存储介质的双束记录和读出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70468A (zh) * 2010-04-02 2011-12-07 索尼公司 光学拾取器、光学驱动设备和光照射方法
CN109524029A (zh) * 2017-09-20 2019-03-26 上海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光束超分辨的多层光盘存储装置及方法
CN112750470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光驱及检测方法
WO2021083288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光驱及检测方法
US11887624B2 (en) 2019-10-30 2024-01-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t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drive, and detec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310848A (ja) 2008-12-25
DE602008002786D1 (de) 2010-11-11
EP2006848A2 (en) 2008-12-24
JP4345030B2 (ja) 2009-10-14
TW200910338A (en) 2009-03-01
US20080316902A1 (en) 2008-12-25
TWI382412B (zh) 2013-01-11
CN101325067B (zh) 2012-03-21
EP2006848A3 (en) 2009-05-27
KR20080109635A (ko) 2008-12-17
EP2006848B1 (en) 2010-09-29
US7948840B2 (en) 2011-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5067B (zh) 光盘装置和会聚位置校正方法
US7944794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US8248900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focus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445963B2 (ja) ホログラム記録担体並びに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US20080037382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Control Layer
US7916585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ocal position
US7869330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JP4601013B2 (ja)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及びこの媒体用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1471094A (zh) 光盘装置、位置控制方法和光学拾取器
US8599661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01369434B (zh) 拾取器、信息记录装置、方法及介质和信息再生装置及方法
JP2001307344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0403420C (zh) 像差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拾光器装置
US7668064B2 (en) Optical pickup unit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2011216171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光照射方法
CN102087867B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及光记录介质驱动方法
JP2001134961A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
KR20090003108A (ko) 광학 정보 기록 장치, 광학 픽업, 광학 정보 기록 방법 및광학 정보 기록 매체
JP3046394B2 (ja)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情報記録装置
US20090161518A1 (en) Hol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and pickup for this medium
CN102623020B (zh) 单比特体全息记录和读出中的伺服结构
JPS6370930A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100325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08034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