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2186A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2186A
CN101322186A CNA2006800404390A CN200680040439A CN101322186A CN 101322186 A CN101322186 A CN 101322186A CN A2006800404390 A CNA2006800404390 A CN A2006800404390A CN 200680040439 A CN200680040439 A CN 200680040439A CN 101322186 A CN101322186 A CN 101322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rotating speed
contro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04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田和男
长谷部刚
并木刚
吉田昌义
铃木真二
加藤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2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2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 blocks are arranged within multiple radial zones, e.g. Zone Bit Recording or Constant Density Recording discs, MCAV discs, MCLV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 G11B2020/123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the track being a pregroove, e.g. the wobbled track of a recordable optical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4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he area forming one or more zones, wherein each zone is shaped like an annulus or a circular sector
    • G11B2020/1244CAV zone, in which a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is us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4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he area forming one or more zones, wherein each zone is shaped like an annulus or a circular sector
    • G11B2020/1245CLV zone, in which a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is us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具有:第一记录区(无颤动区间),其上的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时钟信息(wobble)及地址信息(LPP)中至少一方即可检测出的控制信息未预格式化;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记录区(有颤动区间),其上的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在第一记录区,可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例如CAV)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第二记录区通过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AV)被预格式化。第二记录区中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关系,与第一记录区不存在并且通过第二旋转控制方式(CLV)对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时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规定的关系大致相同。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BD(Blu-ray Disc)、CD(Compact Disc)等可通过照射激光而进行记录及再生的光盘等信息记录介质、该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这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等公开了一种配发系统,该配发系统预先将加密信息记录于DVD-R/RW等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进行销售,通过网络对被加密的DVD视频内容(下面简称为“加密内容”)进行配发。在该配发系统中,使用了与现有的DVD-R/RW等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相同的物理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换言之,就是在形成有用于得到记录用的转速控制信号的颤动(Wobble)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控制数据分区等的管理区上,通过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控制方式,在销售前预先预记录现有的DVD-ROM等再生专用式信息记录介质所适用的加密信息。这里所谓的CLV控制方式是在将信息记录于光盘时将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这种CLV控制方式的特征在于,由于在光盘的内外周将沿着轨道的记录密度设为恒定,因而可实现高密度的记录。但是,必须要根据从颤动得到的记录用的转速控制信号,与光盘的半径位置相对应来控制主轴电动机的转速。另一方面,所谓的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控制方式,是在将信息记录于光盘时将角速度设为恒定,即,是将每个单位时间的转数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这种CAV控制方式的特征在于,在进行光盘的内外轴的记录时使线速度发生变化。因此,在外周将降低沿轨道的记录密度。这样,虽然降低了光盘的记录区域的利用率,但是可以简化主轴电动机的转速的控制。
另一方面,关于兼备这种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区域和再生专用型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再生专用区域(再生专用区)的,所谓的混合型光盘中的用于对内容的记录位置及再生位置进行管理的管理信息,即关于所谓的文件系统,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涉及混合型光盘上的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7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570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72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33141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DVD的内容保护”东芝评论Vol.58,No6(2003)
发明内容
发明打算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关于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并没有特别下功夫,而是在与现有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相同的物理结构的记录区域,预先记录与再生专用型DVD(DVD-ROM)相同的加密信息。因此,存在下述的技术性问题,即,对于通常在市场销售的DVD盘中被预先记录并受到保护的加密信息,通过某种手段拷贝到其加密信息,并制造成非法的记录型DVD盘(下面,简称为“非法的记录型DVD盘”或者“非法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与在合法的加密系统下记录有加密信息的记录型DVD盘(下面,简称为“合法的记录型DVD盘”或者“合法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别。
另外,在与加密系统的再生或者记录有关的现有的规则中,未推荐在记录型DVD盘上记录盘密钥等加密信息。因此,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初期动作中,通过用于取得各种信息的查找动作等来进行介质种类的判断时,检测是否存在形成于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的颤动(Wobble)。虽然也想出根据这种颤动的检测来区别合法的记录型DVD盘和非法的DVD盘的方法,但是还存在不能准确地区别两者的技术性问题。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例如上述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混合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可妥善实现内容等记录信息的著作权的保护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使计算机作为这种信息记录装置发挥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信息记录介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第一记录区(无颤动区间),其上的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时钟信息(Wobble)及地址信息(LPP)中至少一方即可检测出的控制信息未被预格式化;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记录区(有颤动区间),其上的所述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在所述第一记录区,可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例如CAV及分区CAV)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记录区通过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已被预格式化,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半径位置和地址之间的关系,与所述第一记录区不存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控制方式(CLV)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时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规定的关系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在第一记录区,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例如基于记录轨道的颤动(Wobbling)的时钟信息以及例如岸预制凹坑(Land Pre Pit)等地址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即可检测出的控制信息未被预格式化。此外,例如在位于数据区的内周侧的比较小的区域即第一记录区,例如在CAV控制方式等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下,可记录或者可预先记录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第一记录区的至少位于内周侧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记录区,对该控制信息进行了预格式化。此外,例如在数据区等记录区域中占据大部分的第二记录区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CLV控制方式等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下,可记录或者可预先记录记录信息的其它部分。另外,第一转速控制方式和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例如也可以是只根据半径位置而简单地阶段性变更速度的分区CAV和通常的CAV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性不同的转速控制方式。或者,也可以是例如CLV与CAV那样按一方的转速控制方式设定的再生装置不能对用另一方的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再生的程度的,完全不同的转速控制方式。
一般的市场销售的信息记录装置,对于例如光盘等信息记录装置,例如只是在CLV控制方式等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之下对记录信息可进行记录。因此,例如在CAV控制方式等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之下对信息进行记录的第一记录区,例如难以对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准确地进行追加记录或者重写记录。具体而言,就是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在适当的转速控制方式之下将构成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所期望的长度的记录标记记录于正确的位置。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第二记录区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关系,与所述第一记录区不存在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控制方式(CLV)对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时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规定的关系大致相同。这里,与本发明有关的所谓“大致相同”是指完全相同的意思而且也可以意味着在纳入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程度是等效的。特别是该边界点既可以是表示第一方式区和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的位置,也可以是表示第一记录区和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的位置。因此根据该边界点上的地址的非连续性或者连续性,可更简便且准确地识别出例如电子配发目标即作为进行拷贝的对象的信息记录介质是不是合法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或者是不是进行了非法拷贝的信息记录介质。
综上所述,在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利用市场销售的信息记录装置,例如将预先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篡改成不希望的信息。此外,例如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将非法的加密信息等不希望的信息记录于第一记录区。
其结果是,提高了可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保密性,即制作成安全的状态成为可能。因此,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制作或制造对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进行非法拷贝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
而且,在制造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时,可享有下面的益处。即,在记录区域的整体上,例如对颤动等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利用具备有用于通过第二转速控制方式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区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般的主装置,例如使颤动等控制信息的振幅变化,由此,可简单且适当制造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换言之,一般的主装置,为了形成用于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对记录信息进息记录的第一记录区,而对将振幅设为零的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或者,对控制信息不进行预格式化)。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是至少在一定的区间将角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是将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
根据该实施方式,根据将角速度或者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可使第一方式区(或者第一记录区)和第二方式区(或者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边界地址以更高的精度不连续或者连续。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在用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记录的第一方式区和用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满足在利用将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CLV)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的情况下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所述规定的关系。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根据将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CLV),以更高的精度使第一方式区(或者第一记录区)和第二方式区(或者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边界地址不连续或者连续。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是基于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跨越所述第一记录区和所述第二记录区而被记录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下述的信息记录装置例如可在对颤动等控制信息进行了预格式化的规定长度的第二记录区,取得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并与该信息记录装置所保持的记录时钟同步(锁定)。该结果就是,下述的信息记录装置可基于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将记录信息的一部分以更高的精度记录于第一记录区并记录于第二记录区。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边界点而言,位于所述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连续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例如可基于颤动等物理记录单位,使在下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进行的记录或者再生处理时的跟踪伺服系统稳定,提高伺服特性。在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物理记录单位”,例如也可以是指可规定颤动等的数据量的记录单位。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不连续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根据相当于物理记录单位的规定数据量(例如1个ECC块或1个扇区)的不可分割性,可使第一方式区(或者第一记录区)和第二方式区(或者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边界地址以更高精度不连续。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记录单位是可修改错误码的记录单位。
根据该实施方式,根据相当于物理记录单位的规定数据量(例如1个ECC块或1个扇区)的分割,可提高对记录信息进行再生时的再生时钟的连续性。
在上述的物理记录单位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记录单位也可以是被分配了最小的地址的记录单位。
如上所述,根据这种构成,根据分配了作为物理记录单位的最小地址的记录单位的分割,可提高对记录信息进行再生时的再生时钟的连续性。此外,还可几乎或者完全不会发生例如被1个ECC块单位所记录的信息的丢失。
或者,如上所述,根据分配了作为物理记录单位的最小地址的记录单位的不可分割性,可使第一方式区(或者第一记录区)和第二方式区(或者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边界地址以更高精度不连续。再者,在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在该边界点易感生ECC错误,因而可更有效地防止不是根据著作权保护系统的非法的记录或者再生处理。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所述第一方式区(CAV)的内周侧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方式记录区(CLV)时的位于一个所述第一方式区(CAV)和一个所述第二方式区(CLV)的所述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连续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根据物理记录单位,在一个第一方式区(CAV)和一个第二方式区(CLV),可使下述的信息记录装置的进行记录或者再生处理时的跟踪伺服稳定、提高伺服特性。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边界点,所述第一方式区的边界地址(扇区地址)和所述第二方式区的边界地址(预地址)是不连续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识别是否存在该不连续的点即不连续点,可实现用于保护著作权的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判断为不该存在的规定的扇区地址在实际上不存在时,则可判断为该信息记录介质为合法的信息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判断为不该存在的规定的扇区地址在实际上存在时,则可判断为该信息记录介质为非法的信息记录介质。
或者,在将文件数据等记录信息登记于该信息记录介质的文件系统时,登记有将判断为不该存在的规定的扇区地址作为前头地址进行保护的文件数据。这样,即使假如可通过例如CAV控制方式及CL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处理的非法的机器尝试文件数据等记录信息及文件系统的拷贝(复制),也可防止拷贝包括把判断为不该存在的规定的扇区地址作为前头地址(起始位置)进行保护的文件数据的所有记录信息。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记录区在与所述边界点相距规定长度的位置具有可利用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以及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或者代替为利用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来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缓冲区。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利用缓冲区吸收(i)例如由构成用于产生记录时钟的基准时钟信号发生器的水晶(晶体)引起的记录时钟的时间精度的误差,或者(ii)基于信息记录介质的信号面上的轨道间距的偏差等引起的位置精度的误差的由地址表示的记录或者再生位置的偏移。
在上述的缓冲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区的数据量也可以是规定量(200ECC)。
根据这种构成,可利用缓冲区例如通过200ECC块等缓冲区更准确地吸收基于位置精度的误差的由地址表示的记录或者再生位置的偏移。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记录区(无颤动区间),还可预先记录了规定的数据(FS、虚拟数据、加密信息及其它信息)。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第一记录区例如包含在用户数据区中,并且对例如DVD内容的盘密钥(加密信息)等规定的数据进行预记录的情况下,可享有下述的效果。即,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在对例如盘密钥(加密信息)等规定的数据进行预记录的第一记录区,作为时钟信息不能检测颤动信号。因此,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不相对于例如DVD-ROM等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区别,而是大致与该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一样,对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可执行与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相对应的应用软件等特殊程序。在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特殊程序”是指例如根据盘密钥(加密信息)等规定的数据,对例如DVD内容等记录信息一边进行解码一边进行再生的程序这样的将可使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规定数据再生作为条件,进行规定的再生处理的程序。另外,该特殊程序,既可以在第一记录区进行预记录,也可以在第一记录区之外的记录区域进行记录。
另一方面,由于一般的信息记录装置在第一记录区不能检测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因而不能对预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等规定数据进行重写。因此,例如可实现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著作权保护。而在第二记录区(有颤动区),由于可检测出颤动信号作为上述的时钟信息,因而可进行一般的记录处理。
作为其它的效果,由于第一记录区例如对时钟信息等控制信息未进行预格式化,因而在该第一记录区,利用一般的信息记录装置几乎或者完全不能使例如基于合法的加密系统的加密信息等规定数据,被不希望的非法信息覆盖或者篡改。
上述结果是可高度保持预记录于第一区的例如包含加密信息的规定数据的保密性,即,可达到保密的状态。因此,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制作或制造进行了规定数据的非法拷贝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
另外,作为其它的效果,就是例如进行记录信息再生时,在最初被访问的用于判断是否许可记录信息的再生的判断区域(所谓的再生设定区域)包含于第一记录区的情况下,可享有下述的效果。即,由于在第一记录区颤动未被预格式化,因而现有的再生装置(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由于不能检测该颤动,因此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至少在判断区域的再生处理中,不能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和一般的例如DVD-ROM等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区别。其结果是,现有的再生装置可与一般的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一样地对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再生处理。
上述的结果是,可通过例如CSS等加密系统将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内容利用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提供给一般的用户,再用现有的再生装置对得到的内容进行再生处理。因此,依照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可实现内容的著作权保护和再生互换性的保持的兼得。
另外,作为其它的效果,在第一记录区还包含于例如可由用户记录记录信息的用户数据区的情况下,可享有下述的效果。即,现有的再生装置(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例如在记录有DVD内容的标题信息的第一记录区,不能检测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因此,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例如不相对于DVD-ROM等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区别,而是大致与该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一样,可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进行再生再开处理(重新开始处理:ResumeOperation)。在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再生再开处理(重新开始处理)”,其含义是,例如在DVD播放装置等信息再生装置中,在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生处理期间,例如用户在再生中途取出该信息记录介质,再次插入同一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可使再生中途的内容等记录信息从该再生中途继续,再次进行再生。
具体而言,就是该信息再生装置,首先,将可对(一)表示在再生中途取出该信息记录介质的瞬间再生的记录信息的再生位置的地址,(二)在该信息记录介质再生的记录信息的标题信息,或者(三)表示存在于用户数据区的前头部分的规定位置的数据串等再生中途的记录信息进行指定的指定信息存储在例如内部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其次,在再次将信息记录介质插入信息记录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在记录有标题信息等指定信息的区域,对(i)是否检测有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或者(ii)是否可再生指定信息等进行判断。然后,信息再生装置在(i)于记录有指定信息区域中未检测到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ii)例如可再生标题信息等指定信息的情况下,可从表示被储存的记录信息的再生位置的地址附近使再生重新开始。
在该规定数据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规定的数据是用于记录信息的加密的加密信息。
根据这种构成,第一记录区预记录有与记录于用户数据区的内容等记录信息的加密有关的加密信息。其结果是,在一般的驱动器中,由于不能记录加密信息,因而万一例如流出空白盘等内容未记录状态的该信息记录介质,也可防止内容的非法拷贝、实现著作权保护、提高安全性。再者,由于可一张一张地单独记录加密信息,因而不是按一般方式大批量销售信息记录介质,而是限定于单独使用用途的该信息记录介质的使用。
在该规定数据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规定数据也可以是至少预记录在用户数据区内。
根据这种构成,在记录有规定数据的第一记录区包含于用户数据区的情况下,PC用途的加密中使用的加密信息等各种信息可与例如Video内容等记录信息并列进行预记录。其结果是,根据记录信息及记录方法,可将该信息记录介质应用于各种用途。
(信息记录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是一种在上述的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其中,包括各个实施方式)上对上述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其具有:记录装置,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记录;设定装置,在记录时按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或者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进行设定;第一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离开所述边界点规定长度(16WCC)的开始位置起,利用已设定的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其它部分;以及第二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一记录区起,跨越所述第二记录区,至少直至所述开始位置,利用已设定的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首先,在第一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由记录装置根据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从第二记录区的与边界点相距规定长度(例如用16ECC)的开始位置,优化SN比来记录记录信息的其它部分。
然后,再第二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由记录装置根据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从第一记录区跨越第二记录区至少直至所述开始位置来记录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其结果是,在例如颤动等控制信息未被预格式化的规定长度的第二记录区,可取得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而且可使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与该信息记录装置所保持的记录时钟同步(锁定)。此外,信息记录装置根据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除在第一记录区之外,还可以更高精度在第二记录区对记录信息的一部分进行记录。
另外,根据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各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也可采用各种实施方式。
(信息记录方法)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在具备有在上述的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其中,包括各个实施方式)上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也是具备有在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其具有:设定工序,在记录时按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或者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进行设定;第一控制工序,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离开所述边界点规定长度(16ECC)的开始位置起,利用已设定的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其它部分;以及第二控制工序,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一记录区起,跨越所述第二记录区,至少直至所述开始位置,利用已设定的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可享有上述的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所具有的各种益处。
另外,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所具有的各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也可采用各种实施方式。
(计算机程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记录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是一种对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包括其各种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计算机进行控制的记录控制用计算机程序,使该计算机作为所述记录装置、所述设定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部分发挥作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只要使计算机从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ROM、CD-ROM、DVD-ROM、硬盘等记录介质,读出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者,只要使计算机通过通信装置下载该计算机程序后执行该程序,就可比较简单地实现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
另外,根据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各个计算机程序也可相应地采用各种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内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将可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包括其各种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命令清楚地具体化,使该计算机作为所述记录装置、所述设定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部分发挥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只要使计算机从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ROM、CD-ROM、DVD-ROM、硬盘等记录介质,读出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只要使计算机通过通信装置下载例如作为传输波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就可比较容易地实现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具体而言,就是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也可以用作为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发挥作用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代码(或者计算机可读取的命令)构成。
(其它的信息记录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其它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第一记录区,其上的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中至少一方即可检测出的控制信息未被预格式化;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记录区,其上的所述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在所述第一记录区,可根据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记录区,基于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隔着存在于规定位置的所述第一记录区的两个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关系,与所述第一记录区不存在并且通过第二旋转控制方式(CLV)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时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规定的关系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信息记录介质,例如根据第一记录区和隔着第一记录区的两个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地址的非连续性,或者连续性,可更简便且以更高精度来识别例如电子配发目标即作为进行拷贝的对象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否为合法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或者是否为进行了非法拷贝的信息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其它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是根据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跨越所述第一记录区和所述第二记录区进行记录,在位于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记录的第一方式区和与所述第一方式区相连续的通过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记录的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的物理记录单位是连续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例如根据第一记录区和隔着第一记录区的两个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地址的连续性,可更简便且以更高精度来识别例如电子配发目标即作为进行拷贝的对象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否为合法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或者是否为进行了非法拷贝的信息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其它信息记录介质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是根据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跨越所述第一记录区和所述第二记录区进行记录,在位于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CAV)记录的第一方式区和与所述第一方式区相连续的通过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CLV)记录的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的物理记录单位是不连续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例如根据第一记录区和隔着第一记录区的两个第二记录区的边界点的地址的不连续性,可更简便且以更高精度来识别例如电子配发目标即作为进行拷贝的对象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否为合法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或者是否为进行了非法拷贝的信息记录介质。
通过下面要说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种作用及其它的益处将变得清晰。
如上述说明,依照本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具备有第一记录区及第二记录区。其结果是例如可高度保持可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保密性,即,可成为保密的状态。因此,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制作或制造进行了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非法拷贝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具备有记录装置、设定装置及工序、第一控制装置及工序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及工序。其结果是,例如可高度保持可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保密性,即,可成为保密的状态。因此,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制作或制造进行了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非法拷贝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
再者,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还使计算机作为上述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发挥作用,因而对上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可做成信息记录装置,例如可高度保持可记录于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保密性,即,可成为保密的状态。因此,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制作或制造进行了加密信息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的非法拷贝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多个记录区域的光盘的基本构造的简要平面图,及与该简要平面图相对应的其半径方向的记录区域构造的图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记录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记录区域和可指定该记录区域的位置的地址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中从凹槽轨道得到的记录时需要的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的图解式的一个及其它的示意图(图4(a)~图4(b));
图5是表示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第一记录区的物理构造的一个及其它具体例的第一记录区得到颤动信号的图解式的一个及其它的示意图(图5(a)~图5(d));
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区的一个具体例即无颤动(Wobble)区间的记录区域及与本发明的第二记录区的一个具体例即有颤动(Wobble)区间的记录区域的配置关系的模式图;
图7是图解式表示在一般的光盘中应用CAV控制方式时的各种特性的示意图;
图8是图解式表示在一般的光盘中应用CLV控制方式时的各种特性的示意图;
图9是图解式比较在一般的光盘中应用CAV控制方式时的颤动波长和应用CLV控制方式时的颤动波长的模式图(图9(a)),以及图解式表示一般的光盘中的颤动波长和1ECC块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地址的关系的一个曲线图(图10(a)),以及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一个曲线图(图10(b));
图11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地址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图11(a)),以及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图11(b));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所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13表示本实施例的预记录装置200的预记录动作原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解式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被预记录的记录区的转变的记录区域的模式图(图14(a)~图14(d));
图1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预记录顺序的类型的图表;
图16表示具备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进行配发动作的信息配发装置的配发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配发装置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一个曲线图(图18(a)),以及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地址的关系的模式图(图18(b));
图19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
图20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
图21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
符号说明
1:中心孔
10:轨道
11:扇区
100:光盘
101:导入区
102:数据区
103:导出区
106:透明基板
107:记录层
108:反射层
109:颤动
150:OPC区
200:信息记录装置
201:物镜
202:光拾波器
203:主轴电动机
204:前置放大器
210:总和生成电路
211:凹坑数据解调电路
212:凹坑数据修正电路
213:缓冲器
214:接口
220:推挽信号生成电路
221:低通滤波器
222:伺服单元
227:RAND表
250:CPU
300:信息配发装置
400:外部网络
CK1:第一时钟信号
CK2:第二时钟信号
GT:凹槽轨道
LT:岸台轨道
LB:激光
LPP:岸台预制凹坑
Key1:加密信息(盘密钥、盘密钥组)
Ke2:加密信息(标题密钥)
CDZ:控制数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按每个实施例依次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1)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图11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
(1-1)基本构成(物理构造)
首先,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基本构成。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具有多个记录区域的光盘的基本构造的简要平面图,及与该简要平面图相对应的其半径方向的记录区域构造的图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记录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1所示,光盘100具备例如在与DVD相同的直径12cm左右的盘主体上的记录面上,以中心孔1为中心的本实施例的(i)功率校准区PCA;(ii)记录管理区(Recording Management Area)BMA;(iii)具有控制数据区(Control Data Zone)CDZ的导入区101;(iv)数据区102:(v)导出区103而构成。而且在光盘100的未图示的例如透明基板上层叠有至少一层记录层。另外,在该记录层的各记录区域,例如在以中心孔为中心,以螺旋状或者同心圆状交替设置有例如凹槽轨道及岸台轨道等轨道50。另外,该轨道50上用ECC块51这一单位分割并记录有记录信息(数据)。ECC(Error Correction Code)块51是可修正记录信息的错误的记录信息的管理单位。特别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也可以是兼备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和再生专用型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生专用区域(再生专用区)的所谓的混合型光盘。具体而言,就是也可以使数据区的内周部具备有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区。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区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述及。
更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光盘100在盘状的透明基板106的下侧层叠构成信息记录面的色素型或者相变型记录层107,进而在其下侧层叠有反射层108。在记录层107的表面所构成的信息记录面上,交替形成有凹槽轨道GT及岸台轨道LT。另外,在光盘100的记录及再生时,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透明基板106将激光LB照射在凹槽轨道GT上。例如在记录时,通过用激光功率照射激光LB,根据记录数据可在记录层107实施记录。另一方面,在再生时,通过用比记录激光功率弱的再生激光功率照射激光LB,可实施记录在记录层107的记录数据的读出。另外,关于凹槽轨道GT、岸台轨道LT、颤动109及岸台预制凹坑LPP等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特别是在数据区102,记录有例如基于CSS等加密系统的标题密钥等加密信息及被该标题密钥等加密信号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具体地说,标题密钥等加密信息被盘密钥、盘密钥组等加密信息进行了加密。
另外,本发明不是只限于具有这种5个区的光盘。例如,即使不存在导入区101或者导出区103,也可构建下述说明的数据结构。另外,导入区101或者导出区103也可以是更细化的构成。
(1-2)可指定光盘的记录区域的位置的地址
下面,参照图3说明光盘的记录区域和可指定该记录区域的位置的地址的关系。在此,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记录区域和可指定该记录区域的位置的地址的关系的示意图。另外,图3中的纵轴例如表示扇区编号及岸台预制凹坑地址等地址的值,纵轴表示与光盘的半径方向相对的位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地址”的一个具体例的构成例如包括:LBN(Logical BlockNumber)、例如构成ECC块的物理扇区编号(扇区编号)、或者岸台预制凹坑地址(Land Pre Pit Address)。
如图3所示,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100的记录区域,其构成如上所述,自内周侧至外周侧具备有:(i)功率校准区PCA;(ii)记录管理区(Recording Management Area)BMA;(iii)具有控制数据区(Control Data Zone)CDZ的导入区101;(iv)数据区102:(v)导出区103。另外,在RMA及CDZ也可以记录有各种属性管理信息。在此,所谓的属性管理信息是用于对(ii-1)例如与最佳记录功率等记录特性有关的信息;(ii-2)用于指定介质的种类得属性信息;以及(ii-3)用于指定各种记录区域的位置的信息等用于对该信息记录介质进行管理的各种信息。
另外,如图3所示,在可单义地指定上述的光盘100的记录区域的位置的地址例如是LBA及物理扇区编号(扇区编号)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光拾波器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来增加光盘100的记录区域的地址(参照图3中的粗实线)。或者,在可单义地指定记录区域的位置的地址例如是岸台预制凹坑地址(Land Pre Pit Address)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下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光拾波器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而减少光盘100的记录区域的地址(参照图3中的细虚线)。
(1-3)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
下面,除参照图4之外还适当参照所述图2,说明在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中从凹槽轨道的颤动得到的记录时所需要的时钟信息(记录时钟)及地址信息(记录地址)。在此,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中从凹槽轨道的颤动得到的记录时需要的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的图解式的一个及其它的示意图(图4(a)~图4(b))。
如图4(a)、(b)及(b)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中,凹槽轨道GT按一定的振幅及空间频率摆动。即,凹槽轨道GT进行颤动(Wobbling),将其颤动(Wobble)109的周期设定为规定值。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频率调制及相位调制等规定的调制方式来对凹槽轨道GT的颤动109进行调制,从而预先记录预格式化地址信息。
如图4(b)所示,在CD-R/W的情况下,利用微小的频率变化,可将光盘上的记录地址作为被称为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信号的绝对时间信息插入。
如图4(c)所示,在DVD-R/W的情况下,在岸台轨道LT上形成有表示预格式化地址信息的被称为岸台预制凹坑LPP的地址凹坑。
利用以上说明的两种类型的寻址,即颤动109及ATIP或者预制凹坑LPP可得到记录中的盘旋转控制及记录时钟的生成,又可得到记录地址等数据记录所需要的信息。具体而言,就是为了写入数据区,例如盘驱动器等信息记录装置,除例如激光的最佳记录功率及记录策略等记录参数外,还需要在写入中使用的记录时钟和记录地址。
下面,参照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第一记录区的物理构造的一个及其它具体例。在此,图5是表示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第一记录区的物理构造的一个及其它具体例的第一记录区得到颤动信号的图解式的一个及其它的示意图(图5(a)~图5(d))。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一个具体例中,也可以用从第一记录区得到如图5(a)所示的颤动信号WB1的形式,来构成第一记录区。更具体地说,以记录轨道的方向为基准,在第一记录区的前面使颤动的振幅变小、进行AM(AmplitudeModulation)。另一方面,在第一记录区的后面使颤动的振幅变大、进行AM。特别是优选慢慢进行开始减小振幅时及开始提高振幅时的变化。原因是可实现制造工序的更简单化。具体而言,就是使在后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比较器不能检测来自带通滤波器的颤动信号。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其它具体例中,也可以用从第一记录区得到如图5(b)所示的颤动信号WB2的形式,构成第一记录区。具体而言,就是在第一记录区的整个区域,既可以以几乎或者完全无颤动的形式来构成,也可以以不能得到颤动信号WB2的形式来构成。但是,在制造工序中需要更高度的控制。在该具体例中,也和上述的具体例一样,使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比较器不能检测来自带通滤波器的颤动信号。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其它具体例中,也可以用从第一记录区得到如图5(c)所示的颤动信号WB3的形式,来构成第一记录区。
更具体地说,在第一记录区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以将颤动的频率例如从1KHz调制到10KHz、进行FM(Frequency Modulation)的形式来构成。另外,在FM中,既可以使频率增加2倍、5倍,也可以减小1/2倍、1/5倍等。在该具体例中,也和上述的具体例一样,使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比较器不能检测来自带通滤波器的颤动信号。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其它具体例中,也可以用从第一记录区得到如图5(d)所示的颤动信号WB4的形式,来构成第一记录区。
更具体地说,就是在第一记录区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以对颤动的频率、振幅及相位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形式构成。在该具体例中,也和上述的具体例一样,使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比较器不能检测来自带通滤波器的颤动信号。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的其它具体例中,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第一记录区,以不预先形成凹槽轨道等记录轨道自身的形式构成。在该具体例中,也和上述的具体例一样,使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比较器不能检测来自带通滤波器的颤动信号。
综上所述,由于在第一记录区,利用一般的信息记录装置并根据来自颤动的信号,可取得正确的记录时钟及记录地址,因而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使非法的不希望的信息覆盖预记录在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及文件系统,以及将预记录在第一记录区的加密信息及文件系统篡改成不希望的信息。
(1-4)详细构成(第一记录区、及第二记录区)
下面,参照图6~图11,说明以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记录区”及“第二记录区”为中心的一个详细构成。
(1-4-1)有颤动区间及无颤动区间
首先,参照图6说明以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记录区”的具体例及“第二记录区”的具体例为中心的一个详细构成。在此,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区的一个具体例即无颤动(Wobble)区间的记录区域及与本发明的第二记录区的一个具体例即有颤动(Wobble)区间的记录区域的配置关系的模式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构成包括:(i)在导入区101内例如有控制数据区CDZ等顺序第一的无颤动区间(即,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区的一具体例);(ii)在数据区的内周面顺序第二的无颤动区间。另一方面,除此之外的区域,由有颤动区间(即,本发明的第二记录区的一具体例)。特别是在有颤动区间W1的例如外周侧,可配置有文件系统FS1a。可配置该文件系统FS1a的记录区域的开始点,也可以是可通过例如物理扇区编号是“30000h”的位置信息,或者例如LSN(Logical Sector Number)是“0”的位置信息来指定。另外,无wobble区间的开始点的半径位置例如也可以设成“24(mm)”。这种情况下,至少使文件系统FS1a的开始点不足24mm。
另一方面,在有颤动区间W2的记录区域,文件系统FS1b例如可根据用户的情况在以后时间开始记录。特别是文件系统FS1b也可以是扩展性高的信息,即,也可以是例如在对目录结构及文件结构和定位点等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时的逻辑分级有关的信息。
(1-4-2)第一转速控制方式及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7~图11,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中的第一转速控制方式的一个具体例即CAV控制方式及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一个具体例即CLV控制方式。在此,图7是图解式表示在一般的光盘中应用CAV控制方式时的各种特性的示意图;图8是图解式表示在一般的光盘中应用CLV控制方式时的各种特性的示意图;图9是图解式比较在一般的光盘中应用CAV控制方式时的颤动波长和应用CLV控制方式时的颤动波长的模式图(图9(a)),以及图解式表示一般的光盘中的颤动波长和1ECC块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0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地址的关系的一个曲线图(图10(a)),以及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一个曲线图(图10(b))。图11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地址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图11(a)),以及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图11(b))。另外,图10(a)及图11(a)虽然是使地址递增时的曲线图,但是,即使在地址递减的情况下只要使曲线图上的地址的变化率的趋势正负相反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100的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即,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区的一个具体例)中,由于使用了CAV控制方式等将角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因此,即使不形成用于得到记录用的转速控制信号的颤动109,也可只利用进行预记录的预记录装置,将加密信息预先预记录于正确的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可将构成加密信息的所期望的长度的记录标记,预先预记录于正确的位置。
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CAV控制方式是在将信息记录于光盘时,将角速度设为恒定,即,将每单位时间的转速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因此,CAV控制方式在进行光盘的内外周的记录时使线速度变化。因此,可简化主轴电动机的转速控制。另外,具体而言,就是在光盘的内周使控制数据区CDZ的半径方向的大小变得非常小,达到约200轨道。因此,在将加密信息记录于应用CAV控制方式的控制数据区CDZ时,几乎或者完全不需要根据线速度的变化来变更记录策略等记录参数。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100的有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即,本发明的第二记录区的一个具体例)中,使用了CLV控制方式。在该CLV控制方式中,可在光盘100的内周侧提高每单位时间的转速,在外周侧降低每单位时间的转速。因此,在将信息记录于有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时,通过基于从颤动得到的记录用转速控制信号并根据光盘的半径位置来控制主轴电动机的转速,可使线速度保持恒定。
详细地说,如图9(a)所示,可以使应用了CAV控制方式的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中的相当于可规定地址的物理记录单位的颤动波长L1,和相当于对应用了CLV控制方式的有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中的颤动波长L2不同。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一个同步帧“1个syn”由8个颤动构成,一个扇区“一个sector”由26个同步帧构成。一个ECC块由16个扇区构成。另外,一个ECC块是32KB(KB:Kilo Bytes)。
由于以上述形式构成,因而例如用扇区及ECC块表示的地址可根据颤动的波长来规定。具体而言,就是与恒定的记录轨道的长度相当的地址在波长为“L1”的根据与可对应用了CAV控制方式的地址进行规定的物理记录单位相当的颤动来规定的情况,和波长为“L2”的根据与可对应用了CLV控制方式的地址进行规定的物理记录单位相当的颤动来规定的情况是不同的。
特别是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式区A1(半径位置在“a点”-“b点”之间),可利用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二方式区A2(半径位置在“c点”的外周侧,或者半径位置在“a点”的内周侧),可根据利用一般的CLV控制方式进行了预格式化的预地址进行记录处理。因此,在用CA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A1(半径位置在“a点”-“b点”之间)和用CL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方式区A2(半径位置在“c点”的外周侧,或者半径位置在“a点”的内周侧)的边界点,可使第一方式区A1的边界地址(扇区地址)与第二方式区A2的边界地址(预地址)不同,或者大致一致。具体而言,就是半径位置在“a点”的边界点,第二方式区A2的地址和第一方式区A1的地址大致一致并且转速也大致一致。另一方面,将第一方式区A1的外周端“b点”的边界地址设为“Ab”值,将第二方式区A2的内周端“c点”的边界地址设为“Ac”值,是不连续的。并且,第一方式区A1的外周端“b点”的转速和第二方式区A2的内周端“c点”的转速不一致,是不连续的。
或者,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在第一方式区A1(半径位置在“a点”-“b点”之间),可利用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处理。此外,从该第一方式区A1的结束端开始,在第二方式区A2(半径位置在“c点”的外周侧),可根据利用CLV控制方式进行了预格式化的预地址进行记录处理。因此,在用CA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A1(半径位置在“a点”-“b点”之间)和用CL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方式区A2(半径位置在“c”点的外周侧,或者半径位置在“a点”的内周侧)的边界点,可使第一方式区A1的边界地址(扇区地址)与第二方式区A2的边界地址大致一致。另外,图11(a)中的虚线表示在不存在第一方式区A1(半径位置在“a点”-“b点”之间)时的用CLV控制方式进行了预格式化的预设地址。具体而言,就是在半径位置在“a点”的边界点,第二方式区A2的地址和第一方式区A1的地址大致一致并且转速也大致一致。另一方面,将第一方式区A1的外周端“b点”的边界地址设为“Ab”的值,将第二方式区A2的内周端“c点”的边界地址设为“Ac(=Ab)”的值,是连续的。并且,第一方式区A1的外周端“b点”的转速和第二方式区A2的内周端“c点”的转速一致,是连续的。
上述的结果是,根据该边界点的地址的不连续性或者连续性,可更加简便且更准确地识别例如电子配发目标即作为进行拷贝的对象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否为合法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或者是否为进行了非法的拷贝的信息记录介质。
再者,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所涉及的实施例中,还可享有例如下面的3种效果。作为第一种效果就是,在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在例如对盘密钥即加密键信息等规定的数据进行预记录的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不能检测到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因此,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不能相对于例如DVD-ROM等再生专用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区别,而是与该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大致一样,可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执行与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等上述的特别程序。另外,该特别程序既可以在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进行预记录,也可以在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之外的记录区域进行记录。
另一方面,由于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在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不能检测到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因而不可能改写被预记录在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的加密信息等规定数据。因此,例如可实现该信息记录介质的著作权保护。另外,在有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由于可检测到颤动信号作为上述的时钟信息,因而可进行一般的记录处理。
作为第二种效果,例如在进行记录信息的再生时,在最初被访问的用于判断是否许可记录信息的再生的判断区域(所谓的再生设定区域)包含于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的情况下,可享有下述的效果。即,由于在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中颤动未被预格式化,因而现有的再生装置(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不能检测到该颤动,因而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至少在判断区域的再生处理中,不能区别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和一般的例如DVD-ROM等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其结果是,现有的再生装置,可与一般的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一样,来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再生处理。
上述的结果是,例如可将著作权受CSS等加密系统保护的内容,通过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提供给一般的用户,再通过现有的再生装置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再生处理。因此,依照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可实现内容的著作权保护和再生互换性的保持的兼得。特别是可实现对于例如使用DVD等信息记录介质的出版数量受限制的少量出版,或者使著作权受到切实保护的ROM内容(通常指通过再生专用介质在门市销售的内容)通过网络的下载的销售。
作为第三种效果就是,例如在可由用户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用户数据区还包括预记录有规定数据的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的记录区域的情况下,可享有下面的效果。即,现有的再生装置(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例如在预记录有DVD内容的标题信息的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不能检测到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因此,一般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不能相对于例如DVD-ROM等再生专用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区别,而是与该再生专用信息记录介质大致一样,可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执行上述的再生再开处理(重新开始处理:ResumeOperation)。
具体而言,该信息再生装置首先将可对(一)表示在再生中途取出该信息记录介质的瞬间再生的记录信息的再生位置的地址,(二)在该信息记录介质再生的记录信息的标题信息,或者(三)表示存在于用户数据区的前头部分的规定位置的数据串等再生中途的记录信息进行指定的指定信息存储在例如内部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其次,在再次将信息记录介质插入信息记录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在记录有标题信息等指定信息的区域,对(i)是否检测有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或者(ii)是否可再生指定信息等进行判断。然后,信息再生装置在(i)于记录有指定信息区域中未检测到颤动信号作为时钟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ii)例如可再生标题信息等指定信息的情况下,可从表示被储存的记录信息的再生位置的地址附近使再生重新开始。
(2)进行预记录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下面,参照图12~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所涉及的例如预先预记录加密信息并且对内容等记录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该信息记录再生装置200a也可以包括预记录装置。
(2-1)基本构成
首先,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所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基本构成。在此,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所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在光盘100上,通过记录标记的长短来记录与第一时钟信号CK1同步的凹坑数据DP。该例的记录标记是凹坑,轨道由凹坑串构成。例如根据颤动信号WB将轨道做成弯曲形状。使颤动信号WB与第一时钟信号CK1同步。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200a具备:光拾波器202,其对光盘100照射再生光束,同时输出与反射光相对应的信号;主轴电动机203,其控制光盘100的转动;伺服单元222。将第一时钟信号CK1及凹坑同步信号SYNCp提供给伺服单元222。伺服单元222与这些信号同步,执行控制主轴电动机203的转动的主轴伺服、执行光拾波器202相对于光盘100的相对位置控制即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
光拾波器202具备:照射再生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四分割检测电路(未图示)。四分割检测电路将再生光束的反射光按图12所述的区域1A、1B、1C、1D进行四分割,分别输出与各区域的光通量相对应的信号。前置放大器204对光拾波器202的各输出信号分别进行放大,输出与区域1A相对应的分割读取信号1a、与区域1B相对应的分割读取信号1b、与区域1C相对应的分割读取信号1c、与区域1D相对应的分割读取信号1d。另外,光拾波器202及前置放大器204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拾波装置。
总和生成电路210包括对分割读取信号1a、1b、1c、1d进行加法运算并输出总和读取信号SRF的加法电路。另外,总和读取信号SRF是表示记录标记的长短的信号。
凹坑数据解调电路211根据总和读取信号SRF对凹坑数据DP进行再生并且生成第一时钟信号CK1。具体而言,就是使用规定数据来解调凹坑数据DP并生成再生数据。例如,在作为调制方式采用EFM调制的情况下,实施了把14个凹坑的凹坑数据DP转换为8个凹坑的再生数据的处理。再者,执行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来排列转换该再生数据的顺序的盘振动处理,输出完成处理的再生数据。
将这样得到的再生数据提供给如图12所示的凹坑数据修正电路212,再次施行错误修正处理及插入处理,之后储存在缓冲区213。接口214将储存于缓冲区213的数据按顺序读出并转换成规定的输出格式后输出到外部设备。然后,再通过该接口214使各种数据例如在与外部网络400连接的下述的线路连接装置之间进行输入输出。
推挽信号生成电路220对(1a+1d)-(1b+1c)进行运算后生成推挽信号。成分(1a+1d)与相对于读取方向的左侧的区域1A及1D相对应,而成分(1b+1c)与相对于读取方向的右侧的区域1B及1C相对应。即,若再生光束相对于凹坑偏向左侧,则推挽信号以振幅中心为基准成为正极性,在再生光束位于凹坑的中央时,推挽信号的值就是振幅中心;若再生光束相对于凹坑偏向右侧,则推挽信号以振幅中心为基准成为负极性。再生光束和凹坑的相对位置随着轨道的弯曲而变化,推挽信号的值表示再生光束和凹坑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推挽信号是与轨道的弯曲相对应的信号。
推挽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221被输出到伺服单元222。伺服单元222根据推挽信号执行跟踪控制。另外,推挽信号还被提供到带通滤波器223。带通滤波器223的通频带以下述的形式来设定,即,在记录时从颤动信号提取出对颤动数据进行频谱扩展调制得到的颤动信号WB。因此,带通滤波器223与推挽信号生成电路220一起构成上述的检测装置,其输出信号成为从光盘100再生颤动信号WB的信号。特别是在比较仪224中,要向第二记录信息记录区域进行非法的写入时,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特殊区域不能检测到记录时钟及记录地址,因而在记录动作中发生错误使记录动作中止,因而不论包含预记录装置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样式及记录控制顺序,都可防止向第二记录信息记录区域的非法写入。即,使PLL(Phase Locked Loop)的不能控制成为可能。
LPP检测电路230,以根据来自比较仪224的输出信号A及由凹坑数据解调电路211生成的第一时钟信号CK1,可检测出LPP信号的形式构成。而且,以可将该LPP信号B输出到LPP解调电路230及伺服单元222输出的形式构成。
LPP解调电路230,以可将LPP信号B解调成预格式化地址信息的形式构成。而且,以可将该预格式化地址信息输出到错误修正电路229的形式构成。
错误修正电路229对被LPP解调电路230解调所得的预格式化地址信息进行错误修正。
CPU250统一控制信息记录再生装置200a的各构成要素。
(2-2)动作原理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4,来说明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加密信息的预记录的预记录装置的动作原理。在此,图13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预记录装置200的预记录动作原理的流程图;图14是图解式表示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被预记录的记录区的转变的记录区域的模式图(图14(a)~图14(d))。
首先,在图13中,若装入光盘100则首先在预记录装置20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50的控制下由光拾波器202执行查找动作(步骤S101a)。
然后,在CPU250的控制下判断光盘100是否为用于内容被配发的光盘(步骤S102a)。在此,若光盘100是用于内容被配发的光盘(步骤S102a:是),则确定或者取得向光盘100的记录动作所需要的各种管理信息(步骤S103a)。具体而言,就是进行OPC处理,确定最佳功率,并且确定记录策略参数。此外,检测有无轧纹凹坑。然后再从岸台预制凹坑等预格式化地址信息取得表示应用CAV控制方式的控制数据区CDZ的开始位置的开始地址信息。
接着,判断在光盘100上是否已结束内容记录(步骤S104a)。在此,若对光盘100的内容未结束记录(步骤S104a:否),则查找例如进行加密信息的预记录的规定地址并且进行预记录的准备(步骤S105a)。
然后,在CPU250的控制下,根据CLV控制方式检测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步骤S106a)。在此,若根据CLV控制方式检测到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步骤S106a:是),则在CPU250的控制下,根据CLV控制方式将线速度设为恒定(步骤S107a)。另一方面,在根据CLV控制方式未检测到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步骤S106a:否)时,再次执行步骤S106a。
然后,在CPU250的控制下,根据CL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处理(步骤S108a)。具体而言,就是如图14(a)中的步骤S10所示,EBZ(ExtendedBorder Zone)的记录处理是基于CLV控制方式,通过普通的无缝连接方法自EBZ的前头位置从第16个字节开始的。然后,该EBZ的记录处理经过直至在按FS(File System)的一个ECC块靠近纸面这一侧的位置上加上相当于16个字节的长度所得的位置的记录处理而结束。
或者,如图14(c)中的步骤S30所示,也可以进行具有进行基于CAV控制方式的记录处理的可能性并且具有进行基于CLV控制方式的记录处理的可能性的缓冲区的记录处理。具体而言,就是该缓冲区的记录处理,是在无颤动区间W1的结束端从相当于加上了16个字节的长度的位置开始的。然后,该缓冲区的记录处理经过例如200ECC块左右的规定数据量的记录处理而结束。
再返回到图13,在CPU250的控制下,基于CAV控制方式对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进行检测(步骤S109a)。在此,若根据CAV控制方式检测到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步骤S109a:是),则在CPU250的控制下使主轴电动机的外加电压或者电流的输出值恒定,再根据CAV控制方式使角速度恒定(步骤S110a)。另一方面,若根据CAV控制方式未检测到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步骤S109a:否),则重新执行步骤109a。
然后,在CPU250的控制下,根据CA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处理(步骤S111a)。具体而言,就是如图14(b)中的步骤S20所示,CDZ的记录处理是自CDZ的前头位置(开始位置)从按16(或者32)个ECC块靠近纸面这一侧开始的。然后,该CDZ记录处理经过在EBZ的前头位置(开始位置)上加上3个扇区(6000个字节)所得的位置的记录处理而结束。
或者,如图14(d)中的步骤S40所示,也可以进行基于CAV控制方式的规定数据的记录处理。具体而言,就是该规定数据的记录处理,是从确保FS的记录区域的结束端开始的。然后,该规定数据的记录处理经过直至如前所述的在缓冲区的开始位置加上规定的长度所得的位置的记录处理而结束。
再返回到图13,在CPU250的控制下,判断所有的记录处理是否都已结束(步骤S112a)。在此,若所有的记录处理都已结束(步骤S112a:是),则结束一系列的预记录动作。另一方面,若不是所有的记录处理都已结束(步骤S112a:否),则如前所述,根据CLV控制方式来检测进行记录处理的位置地址(步骤S106a)。
另一方面,在步骤102a的判断结果是,判断出不是用于内容被配发的光盘的情况下(步骤S102a:否),以及在步骤104a的判断结果是,判断出在光盘100上内容已经记录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104a:是),则从预记录装置200排出光盘100。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的一系列预记录动作之后,进行例如内容等记录信息的记录。然后也可以进行文件系统的记录。甚至还可以通过最终处理来记录导入区及导出区等。
(2-3)预记录程序的类型
下面,除图15还适当参照上述图10及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预记录的顺序种类。在此,图1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预记录顺序的种类的表。而且为了便于说明,将分别依次说明组合了两种信息记录介质和两种记录顺序的共四种类型。
首先,说明如上述的图10及图11所示的两种类型的信息记录介质。如上述的图10所示,第一种类型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利用CA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A1和利用CL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记录区A2的边界点,使第一方式区A1的边界地址与第二方式区A2的边界地址不同的种类的信息记录介质(下面,也简称为“A型信息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如上述的图11所示,第二种类型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利用CA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A1和利用CLV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记录区A2的边界点,使第一方式区A1的边界地址与第二方式区A2的边界地址大致一致的种类的信息记录介质(下面,也简称为“B型信息记录介质”)。
然后说明两种类型的记录顺序。第一种类型的记录程序是所谓的进行第一方式区的预记录的记录顺序(下面也简称为“第一套记录顺序”)。第二种类型的记录顺序是所谓的进行第二方式区的预记录的记录顺序(下面也简称为“第二套记录顺序”)。
概括上述说明,就是如图1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顺序,存在下面的四种类型。即,(i)信息记录介质为“A型”、记录顺序为“第一套”的类型;(ii)信息记录介质为“A型”、记录顺序为“第二套”的类型;(iii)信息记录介质为“B型”、记录顺序为“第一套”的类型;(iv)信息记录介质为“B型”、记录顺序为“第二套”的类型。下面按顺序分别说明四种类型。
(2-3-1)“A型”且“第一套”的类型
信息记录介质为“A型”且记录顺序为“第一套”的类型,是以在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预记录有规定数据的状态下被销售、出售给最终用户的类型。其可在电子配发等中使用。具体而言,就是预先利用特殊预记录装置,在上述图10中在第一方式区A1(半径位置在“a点”-“b点”之间)扩展规定的长度“α”的记录区域,并根据CAV控制方式记录规定的数据。最终用户只在其中一部分即无颤动区间的记录区域,对规定数据为完成记录而未记录内容等记录信息的状态的信息记录介质(所谓的空白盘(Blank Disc)),记录被电子配发、被下载的内容等记录信息。具体而言,就是该空白盘上至少用户数据区的一部分为直凹槽,可预记录(预写入)虚拟数据或者规定的应用程序、规定的内容、加密密钥等规定数据。也可以预记录有控制数据区CDZ。
这种类型具有下面的四个特征。如图10所示,其第一个特征在于,以在第二方式区(利用CLV进行记录处理的区间)的结束端和第一方式区(利用CAV进行记录处理的区间)移动时的线速度大致一致的形式进行记录。具体而言,就是从比表示第一方式区的开始端例如按至少16个ECC块靠近纸面侧的位置的规定地址开始记录,表示第一方式区的开始端的地址以后,切换到CAV模式。另外,在具有两个第一方式区的情况下,可进行大致相同的记录处理。
其第二个特征在于,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是从无颤动区间和有颤动区间的边界点相距例如至少16ECC块左右的规定长度的有颤动区间内的地点。表示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地址是基于规定的计算(模拟公式、理论公式、经验公式、实验公式)进行的,但是由于构成用于产生记录时钟的基准时钟信号发生器的水晶(晶体)引起的记录时钟的时间精度的误差、以及信息记录介质的信号面的轨道间距的偏差等,而产生位置精度的误差。因此,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记录时钟和在有颤动区间进行了预格式化的颤动(Wobble)的周期,几乎不能同步。因此,也可以在使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记录时钟和在有颤动区间进行了预格式化的颤动周期至少同步(所谓锁定)的位置,使基于CAV的记录处理停止。
其第三个特征在于,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线速度和从该结束端连续过渡的第二方式区的开始端的线速度不同(与所谓的用于追记的线速度有关)。
其第四个特征在于,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扇区地址与从该结束端连续过渡的第二方式区的开始端的预地址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换言之,就是在无颤动区间和有颤动区间的边界点,也可以有扇区地址的不连续点。
上述的结果是,通过识别是否存在这种不连续点,可实现用于著作权保护的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在判断为不存在的规定的扇区地址实际上真不存在的情况下,就可断定该信息记录介质是合法的信息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就是在判断为不存在的规定的扇区地址实际上却存在的情况下,就可断定该信息记录介质是非法的信息记录介质。
或者,在该信息记录介质的文件系统上登记有文件数据等记录信息时,可预先登记把判断为不存在的规定扇区地址作为前头地址来保持的文件数据。由此,即使假如可利用CAV控制方式及CLV控制方式进行记录处理的非法机器尝试文件数据等记录信息及文件系统的拷贝(复制),也可防止包括把判断为不存在的规定扇区地址作为前头地址(开始地址)来保持的文件数据的记录信息的全部的拷贝。
(2-3-2)“A型”且“第二套”的类型
信息记录介质为“A型”且记录顺序为“第二套”的类型,是在交到最终用户手中时已经预记录有第一记录方式区和第二记录方式区的类型。这相当于少量出版等情况。在第一记录方式区和第二记录方式区上进行记录的方法,与上述的“第一套”大致一样。另外,也可以在文件系统的记录的同时或者互为前后来记录用户数据区内的第一记录区(无颤动区间)的信息记录。另外,也可以将用户数据区内的第一记录区(无颤动区间)的记录信息作为例如DVD-Video内容等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2-3-3)“B型”且“第一套”的类型
信息记录介质为“B型”且记录顺序为“第一套”的类型是以有颤动区间的第二方式区的开始端的预地址与向该开始端连续过渡的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扇区地址一致的形式,对该有颤动区间的颤动(Wobble)或者岸台预制凹坑(LPP)所涉及的预地址进行了预格式化。记录的动作与上述的(2-3-1)“A型”且“第一套”的类型大致相同。
特别是第一方式的结束端的扇区地址是以与第二方式区的开始端的预地址相一致的形式来设定的。因此,在对第一方式区的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时,最理想的是无缝地连接(连接)。还有,在实际上,例如存在因构成用于产生记录时钟的基准时钟信号发生器的水晶(晶体)而引起的记录时钟的时间精度的误差。因此,第一方式区的结束端的扇区地址虽然有可能多少偏离第二方式区的开始端的预地址,但是与“A型”相比较,其偏差相对较小。上述的结果是,与“A型”相比较,有可能减小要记录的CAV/CLV缓冲区的数据量。
(2-3-4)“B型”且“第二套”的类型
信息记录介质为“B型”且记录顺序为“第二套”的类型,是在交到最终用户手中时已经预记录有第一记录方式区和第二记录方式区的类型。这相当于少量出版等情况。在第一记录方式区和第二记录方式区上进行记录的方法,与上述的(2-3-3)“B型”且“第一套”的类型大致一样。
(3)配发系统
下面,参照图16及图17,来说明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具备有进行配发动作的信息配发装置的配发系统。
3-1配发系统的整体构成
首先,参照图16来说明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具备有进行配发动作的信息配发装置的配发系统的整体构成。在此,图16是表示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具备有进行配发动作的信息配发装置的配发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另外,图16中的步骤序号是与后述的图17中的步骤序号相对应的。另外,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配发系统中也可以采用DAO(Disk At Once)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配发系统的构成包括:(i)对光盘100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200;(ii)向该信息记录装置200配发加密内容的例如网络服务器等信息配发装置300;以及(iii)可使这些信息记录装置200和信息配发装置300进行信息的交接的互联网等外部网络400。
如上所述,光盘100的构成包括:NBCA、控制数据区CDZ、记录加密内容的数据区102。具体而言,就是在NBCA上通过激光刻制记录有介质ID,在控制数据区CDZ记录有盘密钥等加密信息Key1,在数据区102直接记录有由后述的信息配发装置300配发的加密内容等。
信息记录装置200将光盘100的介质ID发送到信息记录装置300。再将从信息配发装置300接收到的加密内容记录于光盘100。
信息配发装置300接收信息记录装置200发送的介质ID,生成基于接收到的介质ID的盘密钥等加密信息Key1及标题密钥等加密信息Key2。根据形成的加密信息Key1及Key2对内容进行加密等加密处理。将实施了加密处理的内容即加密信息配发到信息记录装置200。另外,加密内容由于是经由外部网络400配发的,因而除加密中的加密之外,也可以实施与SSL(Secure Socket Layer)等窃听及篡改等相对应的加密。
外部网络400,以通过兼备信息记录装置200和信息配发装置300这两者的未图示的线路连接装置(例如中枢装置、数字终端连接装置(DSU),或者安装了防侵入用的防火墙应用程序的路由器)可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形式连接。
(3-2)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配发装置的各种处理
下面,除图17还适当参照上述的图16,来说明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具备有进行配发动作的信息配发装置的配发系统的各种处理。在此,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配发装置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17的步骤序号与图16的步骤序号相对应。
(2-2-1)信息记录装置的记录处理
首先,在图17,若装入光盘100,则首先在下述的信息记录装置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50的控制下,由光拾波器202进行查找动作(步骤S101)。
然后,在CPU250的控制下,判断光盘100是否为用于内容被配发的光盘(步骤S102)。在此,若光盘100是用于内容被配发的光盘(步骤S102:是),则取得在向光盘100的记录动作中需要的各种信息(步骤S103)。具体而言,就是进行OPC处理、确定最佳记录功率,并且确定记录策略方案。
接着,判断对光盘100是否已完成了内容的记录(步骤S104)。在此,对光盘100尚未完成内容的记录(步骤S104:否),则在CPU250的控制下从光盘100上的例如NBCA(Narrow Burst Cutting Area)取得该光盘100所固有的介质ID(步骤S105)。
然后,在CPU250的控制下,基于SSL等对所取得的介质ID进行加密,例如发送到网络上的服务器等信息配发装置300(步骤S106)。
另一方面,若步骤S102的判断结果是,判断出不是用于内容被配发的光盘(步骤S102:否),及若步骤S104的判断结果是,判断出对光盘100内容的记录已经完成(步骤S104:是),则从信息记录装置200排出光盘100。
(2-2-2)信息配发装置的配发处理
在信息配发装置300,首先,接收通过SSL等进行了加密的介质ID(步骤S201)。
然后,在信息配发装置300,对通过接收到的SSL等进行了加密的介质ID进行解密(步骤202)。
接着,在信息配发装置300,生成与进行了解密的介质ID相对应的盘密钥等加密信息Key1以及标题密钥等加密信息Key2(步骤S203)。
然后,在信息配发装置300,将由所生成的加密信息Key1及Key2进行配发的内容及文件系统通过规定的加密系统进行加密(步骤S204)。
然后,在信息配发装置300,通过这种生成的加密信息Key1及Key2并根据加密系统,将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再用SSL等进行加密后,配发到信息记录装置200(步骤S205)。具体而言,就是将利用SSL等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的属性,即所谓的CCI(Copy Control Information),为了不会在配发的中途再生,而设定成不能拷贝(Never Copy)的属性。
(2-2-3)信息记录装置的动作-续-
再在信息记录装置200,接收利用被信息配发装置进行了配发的SSL等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步骤S107)。
然后,在信息记录装置200,利用SSL等对接收到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进行解密(步骤S108)。
然后,在信息记录装置200,对利用加密信息Key1及Key2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不进行解密,将其直接记录于光盘100(步骤S109)。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规定的加密系统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的记录,是从未进行预记录的导入区101的最后记录区域的地址开始、在进行预记录的导出区103的记录区域的地址结束的。假如进行了加密的加密内容及文件系统的记录,未进行到进行了预记录的导出区103的记录区域的地址,则也可以在该地址之前记录有缓冲用数据。另外,在导入区101和导出区103等,既可以预先写入缓冲用数据后销售,也可以由信息记录装置200在加密内容的记录时重新写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配发系统,在信息记录装置200和信息配发装置300的通过外部网络400的信息交接中,取代加密信息Key1及Key2而接收发送介质ID。因此,例如可高度保持预记录于控制数据区等记录区域中的加密信息Key1的保密性,即,可达到保密的状态。因此,几乎甚至完全不可能制作或制造被进行了加密信息Key1的非法拷贝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
(4)其它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18~图21,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以“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为中心的其它具体例。
(4-1)其它具体例-之一-
下面,参照图18来说明以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为中心的其它具体例(之一)。在此,图18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一个曲线图(图18(a)),以及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地址的关系的模式图(图18(b))。另外,对于与上述的“(1-4-2)第一转速控制方式及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具体例”大致相同的构成,则添加相同的符号而其说明适当从略。
如图18(a)所示,第一方式区的外周端的边界地址取“N”值,第二方式区的内周端的边界地址取“N+3”值,是不连续的。
上述的结果是,可根据该边界点的地址的不连续性,即根据缺少地址“N+1”及“N+2”,来更简便且准确地识别例如电子配发目标即作为进行拷贝的对象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否为合法的记录型信息记录介质,或者是否为进行违法的拷贝的信息记录介质。
(4-2)其它具体例-之二-
下面,参照图19来说明以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为中心的其它具体例(之二)。在此,图19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1-4-2)第一转速控制方式及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具体例”大致相同的构成,则添加相同的符号而其说明适当从略。
如图19的上侧部所示,在其它具体例,在第一方式区和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i)与不存在第一方式区时的物理记录单位相当的第一颤动和可规定第二方式区的地址的第二颤动的相位可以是连续的;或者(ii)也可以使第一颤动的频率和第二颤动的频率大致相等。
如图19的下侧部所示,上述的结果是,可使该边界点的转速不连续的程度变小。
(4-3)其它具体例-之三-
下面,参照图20来说明以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为中心的其它具体例(之三)。在此,图20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1-4-2)第一转速控制方式及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具体例”大致相同的构成,则添加相同的符号而其说明适当从略。
如图20的上侧部所示,在其它具体例,在第一方式区和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是与假设不存在第一方式区时的物理记录单位相当的第一颤动的一个周期的定界,而且是可规定第二方式区的地址的第二颤动的一个周期的定界。
如图20的下侧部所示,上述的结果是,可使该边界点的转速不连续的程度变得更小。
(4-4)其它具体例-之四-
下面,参照图21来说明以本发明所涉及的以“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为中心的其它具体例(之四)。在此,图21是图解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区及第二方式区和信息记录介质的转数的关系的其它曲线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1-4-2)第一转速控制方式及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具体例”大致相同的构成,则添加相同的符号而其说明适当从略。
在其它具体例,第一方式区和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是与假设不存在第一方式区时的物理记录单位相当的第一颤动所对应的规定数据量(例如一个ECC或者一个扇区)的定界,而且是可规定第二方式区的地址的第二颤动所对应的规定数据量的定界。
上述的结果是,可提高在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时的再生时钟的连续性。此外,可几乎甚至完全消灭例如用一个ECC块所记录的信息的缺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作为信息记录介质说明了追记型及重写记录型光盘,以及作为信息记录装置的一例说明了与光盘有关的记录装置或播放装置,但是,本发明不只局限于光盘及该光盘的记录装置及播放装置,而是还可应用于其它高密度记录或者高传送率对应的各种信息记录介质以及该各种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或者播放装置。
本发明不只限制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可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及整个说明书获得的与发明要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与这些变更相伴随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记录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例如通过对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BD(Blu-rayDisc)、CD(Compact Disc)等照射激光而可进行记录及再生的光盘等信息记录介质,并且可应用于该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装置等。另外,还可应用于安装在民用或者专业用的各种计算机设备或者可与各种计算机设备连接的信息记录装置等。

Claims (21)

1.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记录区,其上的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中至少一方即可检测出的控制信息未被预格式化;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记录区,其上的所述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
在所述第一记录区,可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记录区通过第二转速控制方式已被预格式化,
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关系,与所述第一记录区不存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控制方式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时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规定的关系大致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是至少在一定区间将角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是将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和通过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
满足在通过将线速度设为恒定的转速控制方式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的情况下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所述规定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是基于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跨越所述第一记录区和所述第二记录区而被记录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连续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不连续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记录单位是可修改错误码的记录单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记录单位是被分配了最小的地址的记录单位。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所述第一方式区的内周侧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方式记录区时的位于一个所述第一方式区和一个所述第二方式区的所述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连续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边界点,所述第一方式区的边界地址和所述第二方式区的边界地址是不连续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记录区在离开所述边界点规定长度的位置具有可通过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以及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或者代替为通过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来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缓冲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区的数据量为规定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记录区,还预先记录了规定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数据是用于记录信息的加密的加密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数据至少预先记录于用户数据区内。
16.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所述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
具有:
记录装置,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记录;
设定装置,在记录时按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进行设定;
第一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离开所述边界点规定长度的开始位置起,通过已设定的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其它部分;以及
第二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一记录区起,跨越所述第二记录区,至少直至所述开始位置,通过已设定的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17.一种信息记录方法,是在具备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设定工序,在记录时按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进行设定;
第一控制工序,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离开所述边界点规定长度的开始位置起,通过已设定的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其它部分;以及
第二控制工序,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使其从所述第一记录区起,跨越所述第二记录区,至少直至所述开始位置,通过已设定的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18.一种计算机程序,是对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进行控制的记录控制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该计算机作为所述记录装置、所述设定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部分发挥作用。
19.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记录区,其上的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或者再生的时钟信息及地址信息中至少一方即可检测出的控制信息未被预格式化;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记录区,其上的所述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
在所述第一记录区,可基于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记录区,基于第二转速控制方式的控制信息已被预格式化,
隔着存在于规定位置的所述第一记录区的两个所述第二记录区中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关系,与所述第一记录区不存在并且通过第二旋转控制方式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预格式化时的半径位置和地址的规定的关系大致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是基于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跨越所述第一记录区和所述第二记录区而被记录的,
位于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和与所述第一方式区相连续的通过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连续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信息的一部分是基于所述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跨越所述第一记录区和所述第二记录区而被记录的,
位于通过第一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一方式区和与所述第一方式区相连续的通过所述第二转速控制方式记录的第二方式区的边界点前后的记录区域中的物理记录单位是不连续的。
CNA2006800404390A 2005-10-27 2006-10-27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Pending CN101322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13573 2005-10-27
JP313573/2005 2005-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2186A true CN101322186A (zh) 2008-12-10

Family

ID=3796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404390A Pending CN101322186A (zh) 2005-10-27 2006-10-27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7049745A1 (zh)
CN (1) CN101322186A (zh)
WO (1) WO20070497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6013A (zh) * 2018-07-10 2020-01-17 鄢海军 一种数据分配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9520A (ja) * 2007-11-26 2009-06-11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への情報記録方法並びに光情報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6628B2 (ja) * 2000-05-31 2004-02-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833890B2 (ja) * 2000-11-30 2006-10-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装置、その記録動作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4288337A (ja) * 2003-03-25 2004-10-14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モータ制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6013A (zh) * 2018-07-10 2020-01-17 鄢海军 一种数据分配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49745A1 (ja) 2007-05-03
JPWO2007049745A1 (ja)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3567B2 (en) Recording technique with particular bit-distance control in the synchronization pattern
JP2000331412A (ja) 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WO2005122154A1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3037589A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RU2255381C2 (ru)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писи и способ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JP4328375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KR20020040587A (ko) 정보 기록·재생 방법, 기록·재생 장치, 기록 매체, 및그 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1322186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JP3899699B2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US8027240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458293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CN101297365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WO2007046494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040090397A (ko) 디스크형 기록매체, 그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및 데이터기록방법
US20070258349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7109316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142088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05024805A1 (ja) 情報記録媒体
WO2007049744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1076349A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60244A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
WO2006078028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製造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346765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2009129520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への情報記録方法並びに光情報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