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0538A -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0538A
CN101320538A CNA2008101098891A CN200810109889A CN101320538A CN 101320538 A CN101320538 A CN 101320538A CN A2008101098891 A CNA2008101098891 A CN A2008101098891A CN 200810109889 A CN200810109889 A CN 200810109889A CN 101320538 A CN101320538 A CN 101320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luorescent lifetime
time period
display panel
change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98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0538B (zh
Inventor
浅野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486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510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0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0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该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是以下类型:其中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可变地控制第i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以及第i+1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从而满足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i是满足1≤i≤N-1的奇数,而i+1满足2≤i+1≤N。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peak 1uminancelevel)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驱动装置、显示面板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并且正在促进其中以矩阵排列有机EL(电致发光)器件的自发光类型的显示装置的开发。使用有机EL器件的显示面板在减少重量和膜厚度方面是简单并且容易的,此外响应速度高,因此在运动画面显示特性方面具有优势。下文中,使用有机EL器件的显示面板也被称为有机EL面板。
顺便提及,作为有机EL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使用无源矩阵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驱动方法。近来,正在积极执行其中为每个像素电路布置以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形式的有源器件的有源矩阵驱动类型的显示面板的开发。
图1示出了具有发光时间段的变化功能的有机EL面板的配置示例。参照图1,有机EL面板1包括像素阵列部分3、用于写入信号电压的第一扫描线驱动部分5、用于控制发光时间段的第二扫描线驱动部分7、以及数据线驱动部分9。在像素阵列部分3中以M行×N列排列像素电路11。M和N的值取决于显示分辨率。
注意,图1中的扫描线VSCANl是用于提供信号电压的写入定时的布线(wiring line)。同时,另一扫描线VSCAN2是用于提供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结束定时的布线。另外,信号线Vsig是用于提供对应于像素数据的信号电压的布线。
图2示出了具有发光时间段的变化功能的像素电路11的配置示例。注意,已经提出了用于这种像素电路放入各种电路配置。图2示出了这种电路配置中相对简单的电路配置之一。
参照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11包括写入控制器件T1、电流驱动器件T2、发光时间段控制器件T3、保持电容器Cs以及有机EL器件OLED。
在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11中,N沟道薄膜晶体管用于写入控制器件T1,并P沟道薄膜晶体管用于电流驱动器件T2,同时N沟道薄膜晶体管用于发光时间段控制器件T3。
这里,由连接到写入控制器件T1的栅极的第一扫描线VSCAN1控制写入控制器件T1的操作状态。当写入控制器件T1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信号线Vsig将对应于像素数据的信号电压写入保持电容器Cs中。
在被写入后,信号电压被保持在保持电容器Cs中达一个区段(field)时间段。被保持在保持电容器Cs中的信号电压对应于电流驱动器件T2的栅极-源极电压Vgs。
因此,具有与保持电容器Cs中所保持的信号电压大小对应的大小的漏极电流Ids流到电流驱动器件T2。随着漏极电流Ids增大,流到有机EL器件OLED的电流增大,并且所发射的光亮度增大。
然而,注意,由发光时间段控制器件T3控制向有机EL器件OLED供应以及停止漏极电流Ids。具体地,有机EL器件OLED只在发光时间段控制器件T3处于导通状态的时间段内发光。发光时间段控制器件T3的操作状态由第二扫描线VSCAN2控制。
而且,具有图3所示的电路配置的像素电路用于具有发光时间段的变化功能的像素电路11。参照图3,所示的像素电路11通常形成以使得电流驱动器件T2所连接的电源线的电压被可变地控制,以控制向有机EL器件OLED供应和停止漏极电流Ids。像素电路11包括写入控制器件T1、电流驱动器件T2、保持电容器Cs以及有机EL器件OLED。
在图3所示的像素电路11中,电流驱动器件T2的源极所连接的电源线对应于第二扫描线VSCAN2。向第二扫描线VSCAN2供应高电势的电源电压VDD或者低于另一电源电压VDD的低电势的电源电压VSS2。在供应高电势的电源电压VDD的时间段内,有机EL器件OLED发光,而在供应低电势的电源电压VSS2的另一时间段内,有机EL器件OLED不发光。
图4和图5图示施加到第一扫描线VSCAN1和第二扫描线VSCAN2的电压与相应像素的驱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注意,图4图示在发光时间段较长时的关系,图5图示在发光时间段较短时的关系。
顺便提及,图4和图5图示所施加的电压与对应于从像素阵列部分3的第一行到第三行的像素电路11的驱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具体地,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对应的行位置。
如在图4和图5中所见,第一扫描线VSCAN1和第二扫描线VSCAN2两者都具有L电平的时间段对应于不发光时间段。
另一方面,第一扫描线VSCAN1具有H电平并且第二扫描线VSCAN2具有L电平的时间段对应于信号电压的写入期。
另外,第一扫描线VSCAN1具有L电平并且第二扫描线VSCAN2具有H电平的时间段对应于发光时间段。
以此方式将发光时间段的变化功能并入像素电路11的原因是可以实现下述的这些优点。
优点之一是,即使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化,也可以调整峰值亮度级。图6图示了占据一个区段时间段的发光时间段长度与峰值亮度级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输入信号是数字信号时,能够调整峰值亮度级,而不减少信号的级数。另一方面,在输入信号是模拟信号时,由于信号幅度不减小,因此可以提高抗噪声性。以此方式,发光时间段长度的变化控制对于实施提供高画面质量并且容易地调整峰值亮度的像素电路是有效的。
另外,发光时间段长度的变化控制具有以下优点:在像素电路是电流写入类型时,可以增大写入电流值来减少写入时间。
此外,发光时间段长度的变化控制的有利之处在于:其改进了运动画面的画面质量。注意,在图7至图9中,横坐标轴指示屏幕上的位置,并且纵坐标轴指示经过的时间。图7至图9全都图示当发射线在屏幕内移动时视线的移动。
图7指示给出发光时间段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100%的保持型显示的显示特性。刚刚所描述的类型的显示装置的代表之一是液晶显示装置。
图8图示了发光时间段相对于一个区段时间段十分短的脉冲型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所述类型的显示装置的代表之一是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
图9图示其中将发光时间段限制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的保持型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
如可从图7至图9的比较认识到,在如从图7所见发光时间段是一个区段时间段的100%时,可能感知到这样的现象:在亮点移动时显示宽度看起来更宽,即运动假象(artifact)。
另一方面,在如从图8所见发光时间段比起一个区段时间段十分短时,在亮点移动时显示宽度也保持较短。换言之,没有感知到运动假象。
在如从图9所见发光时间段是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时,在亮点移动时也可以抑制显示宽度的增大,而且可以同样多地减少运动假象。
通常,已知在给定一个区段时间段为60Hz的运动画面的情况下,如果将发光时间段设置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75%或者更大,则运动画面特性显著退化。因此,估计优选地将发光时间段抑制到小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
图10和图11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单个发光时间段的情况下的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具体地,图10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发光时间段为50%时的驱动定时的示例,而图11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发光时间段为20%时的驱动定时的另一示例。在图10和图11中,图示了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注意,可以通过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给出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然而,假定给定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且同时执行发光。另外,由DUTY表示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内所占比例。
此时,分别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T
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T<t<{[(s-1)/m]+1}·T
其中t满足以下表达式给出的时间段:
[(s-1)/m]·T<t<{[(s-1)/m]+1}·T
在JP-A-2002-514320、日本专利公开第2005-027028号以及日本专利公开第2006-215213号中公开了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当在一个区段时间段中提供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时,抑制闪烁成为了要解决的新的技术主题。通常,在给定一个区段时间段为60Hz的运动画面的情况下,已知如果将发光时间段设置得比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小,则发生闪烁,并且认为期望将发光时间段设置为等于或长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
具体地,已知在限制发光时间段时,两个项-运动画面的画面质量和闪烁具有折衷选择的关系,发光时间段的设置范围受该折衷选择的关系限制。然而,对于设置范围的限制导致对于峰值亮度级的变化范围的限制。
因此,作为在发光时间段较短的情况下降低闪烁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将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发光时间段分为多个时间段的方法。
图12和图13图示了施加到第一扫描线VSCAN1和第二扫描线VSCAN2的电压与相应像素的驱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图12图示了在发光时间段较长的情况下的关系,而图13图示在发光时间段较短的情况下的关系。
顺便提及,图12和图13图示了所施加的电压与对应于像素阵列部分3的第一行到第三行中的像素电路11的驱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具体地,括号中的数值表示相应的行位置。
图14和图15图示了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两个发光时间段的情况下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在图14和图15所图示的现有驱动方法中,将一个区段分为前半时间段和后半时间段,对于每个半时间段变化发光时间段。具体地,在前半时间段内,参照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0%的参考点来变化发光时间段长度;在后半时间段内,参照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的参考点来变化发光时间段长度。
顺便提及,图14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是50%的情况下的驱动定时的示例,图15图示了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是20%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示例。而且,图14和图15呈现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两个发光时间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给出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然而注意,给出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并且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且同时开始发光。另外,由DUTY表示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内所占比例。
此时,分别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前半时间段中的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2}·T
前半时间段中的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2}·T<t<[(s-1)/m+1/2]·T
后半时间段中的发光时间段:
[(s-1)/m+1/2]·T<t<{[(s-1)/m]+(1+DUTY)/2}·T
后半时间段中的不发光时间段:
{[(s-1)/m]+(1+DUTY)/2}·T<t<[(s-1)/m+1]·T
其中t满足由以下表达式给出的时间段:
[(s-1)/m]·T<t<{[(s-1)/m]+1}·T
然而,在将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前半时间段和后半时间段的驱动方法中,在总发光时间段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的情况下,重复发生25%发光→25%不发光→25%发光→25%不发光。
根据这种发光形式,发生与在发光时间段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75%的情况下相同的视线移动。
换言之,在将一个区段时间段简单地分为前半时间段和后半时间段的驱动方法中,尽管可以降低闪烁,但是仍存在以下要解决的技术主题:发生运动假象并使运动画面的画面质量退化。
因此,需要提供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技术,其中可以在较宽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并同时可以实现抑制由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内所占比例的增大所造成的运动假象的出现、以及由发光时间段所占比例的减小所造成的闪烁的出现两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可变地控制第i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以及第i+1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从而满足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的方法和装置,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在其中定义的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i是满足1≤i≤N-1的奇数,而i+1满足2≤i+1≤N。
在该方法和装置中,变化奇数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和偶数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以控制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换言之,控制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从而缩小发光时间段和从相反方向相邻的发光时间段之间的间隔(不发光时间)。
通过该驱动技术,可以实现固定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驱动方法。因此,如果适当地设置从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到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长度,则在显示运动图像时也能够固定视线的移动宽度。
也能够响应于总发光时间段长度而变化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然而,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执行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的控制操作从而缩小从相反方向相邻的发光时间段之间的间隔(不发光时间段),因此可以抑制在实现运动图像时视线的移动宽度的增大。
结果,通过适当地设置从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到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长度,可以在较宽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同时抑制闪烁和运动假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标、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有机EL面板的一般配置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2和图3是示出有源矩阵驱动类型的像素电路的不同示例的电路图;
图4和图5是图示现有技术中包括一个发光时间段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操作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6是图示发光时间段长度与峰值亮度级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图7至图9是图示发光时间段长度与视线的移动之间的不同关系的图解视图;
图10和图11是图示现有技术的有机EL面板中在一个发光时间段分别提供50%和20%的发光时间段长度的情况下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12是图示现有技术中包括两个发光时间段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3是图示现有技术中包括一个发光时间段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4是图示现有技术的有机EL面板中在由两个发光时间段提供50%的发光时间段长度的情况下的驱动定时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5是图示现有技术的有机EL面板中在由一个发光时间段提供20%的发光时间段长度的情况下的驱动定时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6是图示现有技术的EL面板中发光时间段长度与视线的移动之间的关系的图解视图;
图17是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的一般配置的示例的电路图;
图18和图19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1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20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1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中的发光时间段最小调整量的时序图;
图21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2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中发光时间段的最小调整量的时序图;
图22、图23、以及图24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3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25和图26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4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27和图28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5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29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5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中发光时间段的最小调整量的时序图;
图30是类似的但图示根据驱动示例6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中发光时间段的最小调整量的视图。
图31、图32、以及图33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7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34和图35是图示根据驱动示例8的图17的有机EL面板的驱动定时的不同示例的时序图;
图36是示出显示模块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37是示出电子装置的功能配置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38、图39A和图39B、图40、图41A和图41B、以及图42是示出作为电子装置的商品的不同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源矩阵驱动型有机EL面板。
注意,对于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未公开的那些内容,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技术。
A.有机EL面板的结构
图17示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的一般配置的示例。
参照图17,有机EL面板21包括像素阵列部分3、用于写入信号电压的第一扫描线驱动部分5、用于控制发光时间段的第二扫描线驱动部分7、数据线驱动部分9、以及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像素阵列部分3包括以M行×N列排列的像素电路11。M和N的值取决于显示分辨率。
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是有机EL面板21专有的组件。将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T内所占的比例DUTY提供给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确定发光时间段的安排,从而满足向其提供的比例DUTY。在此,对于每条第二扫描线VSCAN2确定发光时间段的安排。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和第二扫描线驱动部分7对应于“显示面板驱动部分”。
尽管下文描述了特定的发光时间段确定方法,但是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确定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结束定时,使得在两个相邻的发光时间段之间的时间段、即不发光时间段从相反的方向缩短。
注意,为了降低闪烁和运动假象以改进画面质量,期望确定定时,使得从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到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时间段长度变得等于或长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但等于或短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75%。
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操作以向第二扫描线驱动部分7供应用于提供每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的开始脉冲DSST、用于提供每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结束脉冲DSET、以及时钟DSCK。
B.驱动示例
B-1.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1
在此,描述一个驱动示例,其中固定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并且确定每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结束定时以便满足比率DUTY。
图18和图19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两个发光时间段时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在图18和图19的示例两者中,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固定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0%,将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固定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60%。注意,图18对应于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相对较长的情况,而图19对应于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相对较短的情况。
顺便提及,尽管在图18和图19中表示,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示例类似地,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但实际上相位关系被设置使得利用M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此时,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根据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确定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
然而,下面的计算表达式被表示为使得给定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另外,第s条扫描线VSCAN2(s)被表示为使得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写入操作并且同时开始发光。另外,由DUTY表示总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内所占比例。注意,如果计算结果不成为整数值,则以时钟的单位调整相应的定时。
此时,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第一次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2}·T
第一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2}·T<t<{[(s-1)/m]+0.6-DUTY/2}·T
第二次发光时间段:
{[(s-1)/m]+0.6-DUTY/2}·T<t<{[(s-1)/m]+0.6}·T
第二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6}·T<t<{[(s-1)/m]+1}·T
其中t是满足以下表达式的时间段:
[(s-1)/m]·T<t<{[(s-1)/m]+1}·T
在本驱动示例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的0%至60%的范围内可变地控制总发光时间段。
此外,在从运动假象和闪烁的观点观察本驱动示例时,这等效于将发光时间段设置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0%至60%的情况。因此,可以从闪烁和运动假象两者的观点来抑制画面质量的退化。结果,即使在较宽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也可以实现不涉及画面质量退化的方法。
B-2.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2
顺便提及,在驱动示例1的情况下,如在图20中所见,需要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同时变化相等的调整量。具体地,如果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变化1%,则需要同时将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变化1%。
因此,在与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一个发光时间段的替换情况相比较时,发光时间段的调整量减小为1/2。换言之,在与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一个发光时间段的替换情况相比较时,发光亮度的最小调整宽度变为两倍。
从平滑地调整发光亮度的观点来看,刚刚描述的这种特性不是优选的。
因此,在本驱动示例中,显示面板并入以下功能:在以最小调整宽度变化比例DUTY时,只以最小调整宽度交替地变化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一。
图21图示对应于上述驱动方法的驱动定时的示例。通过采用该驱动方法,当与驱动示例1中的最小调整宽度相比时,可以减小最小调整宽度,并且可以同时减小每最小调整宽度的亮度变化量。注意,尽管出现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长度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长度变得不对称的情况,但这在实际使用中不重要。
B-3.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3
在上述驱动示例1的情况下,对于峰值亮度级的最大变化范围(总发光时间段的0%至60%),固定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
然而,可以采用另一方法,其中仅在变化范围的一部分内固定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并且在超出变化范围的该部分时,提供一个发光时间段并且逐渐拖延结束定时。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短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的范围内,将发光时间段分为两个时间段,但在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至60%的范围内,提供一个发光时间段,并且逐渐延长发光时间段长度。
图22至图24图示了对应于刚刚描述的方法的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
注意,图22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被给定为小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的情况下的驱动示例。同时,图23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比例DUTY被提供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的情况下的驱动示例。
另外,图24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被提供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至60%的情况下的驱动示例。
顺便提及,同样在图22至图24的情况下,相位关系与上述驱动示例类似地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实际上设置相位关系以便利用M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此时,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根据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确定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
然而,同样在下面给出的计算表达式的情况下,假定观点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而且,假定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同时执行发光。
另外,由DUTY表示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所占比例。注意,如果计算结果不成为整数值,则以时钟的单位调整相应的定时。
此时,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在0<DUTY<0.4的情况下,
第一次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2}·T
第一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2}·T<t<{[(s-1)/m]+0.4-DUTY/2}·T
第二次发光时间段:
{[(s-1)/m]+0.4-DUTY/2}·T<t<{[(s-1)/m]+0.4}·T
第二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4}·T<t<{[(s-1)/m]+1}·T
在0.4<DUTY<0.6的情况下,
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T
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T<t<{[(s-1)/m]+1}·T
在本驱动示例中,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据小于该一个区段时间段T的40%时,将发光时间段分为两个时间段用于驱动。因此,可以使发光时间段的视在(apparent)比例等于40%,并且可以同样多地最小化由于闪烁引起的图像质量的退化。
另一方面,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据等于或长于40%、但等于或短于60%时,将一个发光时间段用于驱动。因此,从闪烁和运动假象两者的观点来看,可以在较宽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同时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
自然地,同样在此实例中,可以采用与驱动示例2的驱动方法类似的驱动方法。具体地,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占据小于该一个区段时间段T的40%时,可以通过最小调整量只变化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一。
B-4.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4
在上述驱动示例1的情况下,对于峰值亮度级的最大变化范围(总发光时间段的0%至60%),固定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
另一方面,在上述驱动示例3的情况下,仅对峰值亮度级的最大变化范围的一部分固定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并且在超出该范围的该部分时,只使用一个发光时间段,并且简单地延长发光时间段长度。
然而,对于第二次(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可以结合驱动示例1使用响应于发光时间段的比例DUTY也可变地控制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方法。
然而,由于拖延了第二次(最后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因此如果总发光时间段超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75%,则由于运动假象引起的图像质量的退化变得明显。因此,需要确定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参考点,从而满足峰值亮度级的最大变化范围。
在此,描述了将所估计的最大变化范围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确定为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原点的情况。具体地,确定两个发光时间段在原点之前,并且确定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位于原点之后的点。
例如,在给出所估计的最大变化范围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0%至60%时,确定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原点位于从该一个区段时间段的顶端起40%的位置处。
可以认为这类似于将作为最大变化范围的60%实质上分为三个20%的发光时间段以执行控制。在此实例中,可以认为将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和第三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固定为40%。
图25和图26图示了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内定义了两个发光时间段的情况下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
注意,图25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相对较短时的驱动示例。同时,图26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相对较长时的驱动示例。
尽管同样在图25和图26的情况下,与上述驱动示例类似地,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但实际上设置相位关系使得利用M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此时,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根据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确定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
然而,同样在下面给出的计算表达式的情况下,假定给出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而且,假定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同时执行发光。
另外,由DUTY表示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所占的比例。注意,如果计算结果不成为整数值,则以时钟的单位调整相应的定时。
此时,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在0<DUTY<0.6的情况下,
第一次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3}·T
第一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3}·T<t<{[(s-1)/m]+0.4-DUTY/3}·T
第二次发光时间段:
{[(s-1)/m]+0.4-DUTY/3}·T<t<{[(s-1)/m]+0.4+DUTY/3}·T
第二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4+DUTY/3}·T<t<{[(s-1)/m]+1}·T
在本驱动示例中,可以将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控制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0%到60%的范围内。同时,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可以实现与基于40%到60%的发光时间段进行的变化控制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驱动示例中,尽管不固定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但是由于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与发光时间段的增大一起增大或向前移动,因此可以与上述驱动示例中类似地最小化由于闪烁和运动假象引起的画面质量的退化。
C.驱动示例
C1.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5
在此,描述了这样的驱动示例,其中,可变地确定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使得在以下状态下满足给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其中定义发光时间段中每个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以短于通过将一个区段时间段除以发光时间段的数目N(≥2)而获得的长度。
图27和图28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包括两个发光时间段时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在图27和图28两者的示例中,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设置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0%,并且将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固定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30%。注意,图27图示了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相对较长时的驱动示例,而图28图示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相对较短时的驱动示例。
顺便提及,同样在图27和图28的情况下,与上述驱动示例类似,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实际上设置相位关系使得利用M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此时,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根据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确定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
然而,同样在下面给出的计算表达式的情况下,假定给出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而且,假定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同时执行发光。另外,由DUTY表示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所占比例。注意,如果计算结果不成为整数值,则以时钟的单位调整相应的定时。
此时,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第一次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2}·T
第一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2}·T<t<{[(s-1)/m]+0.3}·T
第二次发光时间段:
{[(s-1)/m]+0.3}·T<t<{[(s-1)/m]+DUTY/2}·T
第二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2}·T<t<{[(s-1)/m]+1}·T
其中t是满足以下表达式的时间段:
[(s-1)/m]·T<t<{[(s-1)/m]+1}·T
在本驱动示例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为30%。因此,即使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接近于0%,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获得与在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30%的发光时间段内的视觉效果相等的视觉效果。
同样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从0%逐渐增大时,将增大量均一地分配给两个发光时间段。
因此,即使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接近60%的时间点处,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获得与在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60%的发光时间段内的视觉效果相等的视觉效果。
注意,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即使类似地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为60%时,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也提供了与发光时间段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80%时的视觉效果相等的视觉效果。
以此方式,根据本驱动示例的驱动方法,即使在较宽范围上、例如在从0%至60%的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也可以满足从大于等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到小于等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75%的视觉感的调整范围。换言之,即使在较宽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该驱动方法也实现了图像质量退化的降低。
C-2.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6
顺便提及,在驱动示例5的情况下,如在图27中所见,需要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同步地变化相等的调整量。具体地,如果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变化1%,则需要同时将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变化1%。
因此,当与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一个发光时间段的替换情况相比较时,峰值亮度级的调整量减小为1/2。换言之,在与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一个发光时间段的替换情况相比较时,峰值亮度级的最小调整宽度变为两倍。
从平滑地调整发光亮度的观点来看,刚刚描述的这种特性不是优选的。
因此,在本驱动示例中,显示面板并入以下功能:在通过最小调整宽度变化峰值亮度级(比例DUTY)时,通过最小调整宽度交替地只变化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一。
图30图示对应于上述驱动方法的驱动定时的示例。通过采用该驱动方法,当与驱动示例5中的最小调整宽度相比时,可以减小最小调整宽度,并且同时可以减小每最小调整宽度的亮度变化量。注意,尽管出现了第一次发光时间段长度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长度变得不对称的情况,但这在实际使用中不重要。
C-3.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7
在上述驱动示例5的情况下,除了峰值亮度级的变化范围的最大值(60%)之外,将两个发光时间段置于一个区段时间段中。
然而,可以采用另一方法,其中将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发光时间段分为仅在该变化范围的一部分内的两个时间段,并且在超出变化范围的该部分之后,只逐渐拖延作为两个发光时间段的组合的一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
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只在给出提供对于峰值亮度级的调整量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或者更小时,应用预定了两个发光时间段的布置的驱动方法,但是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超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时,应用预定了一个发光时间段的布置的另一驱动方法。
同样,假定给出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的最大变化范围为0%至60%。
图31至图33图示对应于刚刚描述的驱动方法的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
注意,图31图示在观点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为小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时的驱动示例。在此实例中,将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固定为20%。
更具体地,图31图示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为20%时的驱动方法。因此,将10%的发光时间段分配给第一次发光时间段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每个。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图31的发光状态提供了与在发光时间段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30%时的视觉效果相等的视觉效果。
然而,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接近于0%时,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可以获得与在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0%的发光时间段内的视觉效果相等的视觉效果,并且存在视觉效果可能变得比在发光时间段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利用其可以获得较好的画面质量)时的视觉效果低的可能性。
然而,视觉效果上的发光时间段只在比例DUTY低于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的10%时变得低于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此外,视觉效果上的发光时间段最低可以是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0%。因此,在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相比较时,可以显著减小由于闪烁引起的画面质量的退化。
图32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40%时的示例。此时,合并两个发光时间段,并且视觉效果上的发光时间段和实际发光时间段变得彼此一致。
图33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发光时间段的比例DUTY是一个区段时间段的50%时的驱动示例。
顺便提及,同样在图31至图33的情况下,与上述驱动示例类似,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然而,实际上,设置相位关系使得利用M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此时,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根据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确定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
然而,同样在下面给出的计算表达式的情况下,假定给出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而且,假定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同时执行发光。
另外,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所占比例由DUTY表示。注意,如果计算结果不成为整数值,则以时钟的单位调整相应的定时。
此时,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在0<DUTY<0.4的情况下,
第一次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2}·T
第一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2}·T<t<{[(s-1)/m]+0.2}·T
第二次发光时间段:
{[(s-1)/m]+0.2}·T<t<{[(s-1)/m]+(0.2+DUTY/2)}·T
第二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2+DUTY/2)}·T<t<{[(s-1)/m]+1}·T
在0.4<DUTY<0.6的情况下,
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T
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T<t<{[(s-1)/m]+1}·T
在本驱动示例中,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小于该一个区段时间段T的40%时,将发光时间段分为两个时间段用于驱动。因此,可以将发光时间段的视在比例从20%增大到40%。由此,可以最小化由于闪烁引起的的图像质量的退化。
另一方面,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等于或长于40%、但等于或短于60%时,将一个发光时间段用于驱动。因此,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可以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
以此方式,可以在较宽范围上调整峰值亮度级,同时抑制画面质量的恶化。
注意,同样在此实例中,可以采用与驱动示例6的驱动方法类似的驱动方法。具体地,在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小于该一个区段时间段T的40%时,可以通过最小调整量只变化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之一。
C-4.显示面板的驱动示例8
在上述驱动示例5的情况下,在通过控制两个发光时间段的长度来控制峰值亮度级时,将两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短于作为一个区段时间段的一半的时间段长度(50%)。更具体地,将两个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30%。
然而,也可以通过控制三个或更多个分开的发光时间段中的每个的发光时间段来实现基于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的控制。
在此,描述了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内设置了四个发光时间段的情况下的驱动示例。自然地,将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短于在将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四个时间段的情况下的时间段长度(25%)。
图34和图35图示在一个区段时间段包括四个发光时间段时第二扫描线VSCAN2的驱动定时的示例。在图34和图35的示例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为15%。更具体地,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为0%;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为15%;第三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为30%;以及第四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为45%。
注意,图34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相对较短时的驱动示例。同时,图35图示在从外部指定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相对较长时的驱动示例。
同样在图34和图35的情况下,与上述驱动示例类似,相位关系利用20条线进行一个循环,实际上设置相位关系使得利用M条线进行一个循环。
此时,发光定时确定部分23根据下面给出的表达式确定对应于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发光时间段。
然而,同样在下面给出的计算表达式的情况下,假定给出一个区段时间段为m个水平扫描时间段。而且,假定在第s个水平扫描时间段内执行向第s条扫描线VSCAN2(s)的写入操作,并同时执行发光。
另外,由DUTY表示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所占比例。注意,如果计算结果不成为整数值,则以时钟的单位调整对应的定时。
此时,由以下表达式给出发光时间段和不发光时间段:
在0<DUTY<0.6的情况下,
第一次发光时间段:
[(s-1)/m]·T<t<{[(s-1)/m]+DUTY/4}·T
第一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DUTY/4}·T<t<{[(s-1)/m]+0.15}·T
第二次发光时间段:
{[(s-1)/m]+0.15}·T<t<{[(s-1)/m]+0.15+DUTY/4}·T
第二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15+DUTY/4}·T<t<{[(s-1)/m]+0.3}·T
第三次发光时间段:
{[(s-1)/m]+0.3}·T<t<{[(s-1)/m]+0.3+DUTY/4}·T
第三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3+DUTY/4}·T<t<{[(s-1)/m]+0.45}·T
第四次发光时间段:
{[(s-1)/m]+0.45}·T<t<{[(s-1)/m]+0.45+DUTY/4}·T
第四次不发光时间段:
{[(s-1)/m]+0.45+DUTY/4}·T<t<{[(s-1)/m]+1}·T
在本驱动示例中,可以可变地控制总发光时间段长度(比例DUTY)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占0%至60%的范围内。同时,从闪烁和运动假象的观点来看,可以实现与基于45%至60%的发光时间段进行的变化控制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驱动示例中,尽管不固定每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但是由于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短于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的四分之一,因此肯定可以抑制视线的移动宽度的扩展。另外,由于发光时间段的数目增加到4,因此即使在发光时间段在一个区段时间段T中所占比例DUTY具有接近于0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大视觉感上的发光宽度,使得可以更容易地感知到闪烁。
换言之,可以最小化由于闪烁和运动假象引起的画面质量的退化。
另外,可以组合上述驱动示例8和驱动示例7。具体地,可以只在变化范围的一部分内使用四个发光时间段,使得如果超出此范围,则只使用一个发光时间段用于控制。
D.其它实施例
D-1.相邻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驱动示例8中,发光时间段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15%)。
然而,只有相邻的发光时间段之间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中的一些距离可被设置得与小于1除以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发光时间段的数目一样短。例如,在驱动示例8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次和第二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5%,同时将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光时间段之间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次和第四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5%。
同样在刚刚描述的这种情况下,在与将一个区段时间段平均地除以发光时间段的数目的替换情况相比时,可以抑制视线的移动宽度。因此,可以预期在峰值亮度级的变化控制中包括的画面质量的退化补偿效果。然而,为了避免画面质量的显著退化,优选地设置总发光时间段长度的变化范围使得其被包括在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至75%的范围内。
D-2.峰值亮度级的最小变化单位
在上述驱动示例6中,在要布置在一个区段时间段中的发光时间段的数目是2的情况下,当通过最小变化单位变化峰值亮度级时,控制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只对于两个发光时间段之一以最小单位增大或减小。
在要布置在一个区段时间段中的发光时间段的数目为3或者更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类似地应用此驱动方法。注意,在要布置在一个区段时间段中的发光时间段的数目为N的情况下,那些发光时间段长度应被变化的发光时间段的数目应等于或小于N-1。自然地,随着数目N-1减小,可以利用增加的平滑度来调整峰值亮度级。
具体地,最优选地,应该利用峰值亮度级的最小变化量来变化其发光时间段长度的那些发光时间段的数目仅仅是N个发光时间段中的一个。注意,其发光时间段长度应被变化的一个或多个发光时间段的位置是任意数。
产品示例
a.驱动IC
在以上描述中,在一个面板上形成像素阵列部分和驱动电路。
然而,可以彼此分开地产生和分布(distribute)像素阵列部分3和驱动部分5、7、9、23等。例如,能够将驱动部分5、7、9、23等制造为独立的驱动IC(集成电路),并且与在其上形成像素阵列部分3的面板无关地分布驱动部分5、7、9、23等。
b.显示模块
可以以具有图36所示的外观配置的显示模块31的形式来分布上述实施例中的有机EL面板21。
显示模块31具有反向(opposing)部分33附接到支撑板35的表面的结构。反向部分33包括由玻璃等的透明构件形成的底板,并具有在其表面上布置的滤色器、保护膜、阻光膜等等。
注意,可以在显示模块31上提供用于从外部向支撑板35输入和输出信号以及从支撑板35向外部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柔性印刷电路(FPC)37、以及其它必要元件。
c.电子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有机EL面板也以其中有机EL面板被并入电子装置的商品的形式流通。
图37示出电子装置41的配置的示例。参照图37,电子装置41包括可以是上述有机EL面板中的任意一个的有机EL面板43、以及系统控制块45。由系统控制块45执行的处理的内容(substance)取决于电子装置41的商品的形式。
注意,电子装置41不限于特定领域的装置,只要其并入了显示在电子装置41中产生的或者从外部输入的图像的功能即可。
上述类型的电子装置41可以是例如电视接收机。图38中示出了电视接收机51的外观的示例。
由前面板53、滤色玻璃板55等等组成的显示屏幕57被布置在电视接收机51的构架的前表面。显示屏幕57对应于结合实施例在上文中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或者,电子装置41可以是例如数字照相机。图39A和图39B中示出了数字照相机61的外观的示例。图39A示出了数字照相机61前表面侧、即图像拾取对象侧的外观的示例,图39B示出了数字照相机61后表面侧、即图像拾取者侧的外观的示例。
数字照相机61包括在图39A中处于封闭状态的保护壳63的后表面侧上布置的、未示出的图像拾取镜头。数字照相机61还包括闪光发射块65、显示屏幕67、控制开关69、以及快门按钮71。显示屏幕67对应于结合实施例在上文中所述的有机EL面板。
又或者,电子装置41可以是例如摄像机。图40示出了摄像机81的外观的示例。
参照图40,所示的摄像机81包括在机体83的前部分提供的、用于拾取图像拾取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拾取镜头85、图像拾取开始/停止开关87、以及显示屏幕89。显示屏幕89对应于结合实施例在上文中所述的有机EL面板。
再或者,电子装置41可以是例如便携终端装置。图41A和图41B示出作为便携终端装置的便携电话机91的外观的示例。参照图41A和图41B,所示的便携电话机91是可折叠类型,图41A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便携电话机91,并且图41B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的便携电话机91。
便携电话机91包括上侧构架93、下侧构架95、以铰链形式的连接部分97、显示屏幕99、辅助显示屏幕101、画面灯103、以及图像拾取镜头105。显示屏幕99和辅助显示屏幕101对应于结合实施例在上文中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此外,电子装置41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图42示出了笔记本型计算机111的外观的示例。
笔记本型计算机111包括下侧构架113、上侧构架115、键盘117、以及显示屏幕119。显示屏幕119对应于结合实施例在上文中所述的有机EL面板。
还可以进一步将电子装置41形成为音频再现装置、游戏机、电子书、电子辞典等。
显示设备的其它示例
也可以将上述驱动方法应用于除有机EL面板之外的其它装置。例如,可以将该驱动方法应用于例如无机EL面板、在其上排列LED(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其中在表面上排列具有其它二极管结构的发光元件的自发光类型的显示面板。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驱动方法应用于诸如液晶显示面板之类的非自发光类型的显示面板。
尽管已经使用特定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这样的描述只是为了例示的目的,并且应理解,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改变和变化。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6月5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48697以及与2007年6月5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48698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是以下类型:其中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该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包括步骤:
可变地控制第i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以及第i+1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从而满足在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其中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i是满足1≤i≤N-1的奇数,而i+1满足2≤i+1≤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从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到第N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的时间段等于或长于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的25%,而等于或短于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的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固定所述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和所述第N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可变地控制所述第N次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从而满足总发光时间段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通过发光时间段中的特定一个的结束定时的单位变化或者通过发光时间段中的特定一个的开始定时的单位变化,来执行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的调整。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对于有源矩阵驱动方法准备的像素结构;以及
显示面板驱动部分,被配置用于可变地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可变地控制第i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以及第i+1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从而满足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i是满足1≤i≤N-1的奇数,而i+1满足2≤i+1≤N。
7.一种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驱动部分,被配置用于可变地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可变地控制第i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以及第i+1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从而满足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i是满足1≤i≤N-1的奇数,而i+1满足2≤i+1≤N。
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对于有源矩阵驱动方法准备的像素结构;
显示面板驱动部分,被配置用于可变地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可变地控制第i个发光时间段的结束定时以及第i+1个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从而满足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i是满足1≤i≤N-1的奇数,而i+1满足2≤i+1≤N;
系统控制部分,被配置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和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操作输入部分,用于所述系统控制部分。
9.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是以下类型:其中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该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包括步骤:
控制以使得发光时间段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短于通过将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N个时间段而获得的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被分配给发光时间段的所有最大发光时间段长度彼此相等,并被设置为短于通过将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N个时间段而获得的时间段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控制从第一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到第N次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的时间段以便短于通过将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N个时间段而获得时间段长度的N-1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在峰值亮度级要变化最小单位的情况下应该被作为变化的对象的发光时间段的数目被限制到最大为N-1。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其中在峰值亮度级要变化最小单位的情况下,将N个发光时间段中的任一个确定为变化的对象。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对于有源矩阵驱动方法准备的像素结构;以及
显示面板驱动部分,被配置用于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可变地控制以使得发光时间段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短于通过将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N个时间段而获得的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
15.一种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驱动部分,被配置用于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可变地控制以使得发光时间段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短于通过将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N个时间段而获得的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
1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对于有源矩阵驱动方法准备的像素结构;
显示面板驱动部分,被配置用于控制一个区段时间段内的总发光时间段长度,以可变地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峰值亮度级,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可变地控制以使得发光时间段中相邻的发光时间段的开始定时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短于通过将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分为N个时间段而获得的时间段长度,其中所述一个区段时间段具有N个发光时间段,N等于或大于2;
系统控制部分,被配置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驱动部分和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操作输入部分,用于所述系统控制部分。
CN2008101098891A 2007-06-05 2008-06-05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1320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8698/07 2007-06-05
JP2007148698A JP5251007B2 (ja) 2007-06-05 2007-06-05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148697/07 2007-06-05
JP2007148697A JP5251006B2 (ja) 2007-06-05 2007-06-05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538A true CN101320538A (zh) 2008-12-10
CN101320538B CN101320538B (zh) 2011-03-30

Family

ID=4018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98891A Active CN101320538B (zh) 2007-06-05 2008-06-05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51007B2 (zh)
CN (1) CN10132053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309A (zh) * 2009-06-03 2010-12-08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执行像素占空控制的电子装置
CN101763820B (zh) * 2008-12-17 2012-11-07 索尼株式会社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半导体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源线驱动方法
CN113963656A (zh) * 2021-04-29 2022-01-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1006B2 (ja) * 2007-06-05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495510B2 (ja) * 2007-06-19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6198B2 (ja) * 1991-05-02 2001-05-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駆動装置
JPH11231835A (ja) * 1998-02-16 1999-08-27 Denso Corp 表示装置
GB2367413A (en) * 2000-09-28 2002-04-03 Seiko Epson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JP2004093682A (ja) * 2002-08-29 2004-03-25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El表示パネル、el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el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およびel表示装置
TWI359394B (en) * 2002-11-14 2012-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3707484B2 (ja) * 2002-11-27 2005-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191752A (ja) * 2002-12-12 2004-07-08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EP1575019B1 (en) * 2002-12-19 2013-10-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iving method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3742093B2 (ja) * 2004-02-19 2006-0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3816505B2 (ja) * 2004-02-19 2006-08-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KR101121617B1 (ko) * 2004-04-29 2012-02-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장치
US8194009B2 (en) * 2004-05-21 2012-06-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053236A (ja) * 2004-08-10 2006-02-2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駆動方法
JP4501785B2 (ja) * 2004-09-30 2010-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素回路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259573A (ja) * 2005-03-18 2006-09-28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0729099B1 (ko) * 2005-09-20 2007-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주사 구동회로와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발광 장치
JP5309475B2 (ja) * 2007-06-05 2013-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51006B2 (ja) * 2007-06-05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3820B (zh) * 2008-12-17 2012-11-07 索尼株式会社 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半导体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源线驱动方法
CN101908309A (zh) * 2009-06-03 2010-12-08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执行像素占空控制的电子装置
CN113963656A (zh) * 2021-04-29 2022-01-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538B (zh) 2011-03-30
JP5251007B2 (ja) 2013-07-31
JP2008304491A (ja) 200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9039B (zh)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其设备、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US10380948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self-luminous display panel modu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power supply line
US8570314B2 (en) Emissive type display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line driving method
JP5211732B2 (ja) 点灯期間設定方法、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点灯条件設定装置、半導体デバイス、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KR101578452B1 (ko) 점등기간의 설정방법, 표시패널의 구동방법, 백라이트의 구동방법, 점등기간 설정장치, 반도체 디바이스, 표시패널 및 전자기기
KR101455735B1 (ko) 표시 패널 구동방법, 표시장치, 표시 패널 구동장치 및전자기기
CN110379351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320538B (zh)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KR20180076490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와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2009251069A (ja) フリッカ検出装置、点灯条件設定装置、表示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フリッカ検出方法
CN110892473A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高级像素电路
JP5251006B2 (ja)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566719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2008152177A (ja) 表示デバイス駆動回路、表示デバイス、電子機器、表示デバイス駆動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673726B2 (ja)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6704947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20200069825A (ko) 발광신호 발생회로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507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