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9415B -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 Google Patents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9415B
CN101319415B CN2007101088984A CN200710108898A CN101319415B CN 101319415 B CN101319415 B CN 101319415B CN 2007101088984 A CN2007101088984 A CN 2007101088984A CN 200710108898 A CN200710108898 A CN 200710108898A CN 101319415 B CN101319415 B CN 101319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carbon fiber
spinning
styrene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88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9415A (zh
Inventor
陈联泰
郑淑蕙
魏腾芳
韩姿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7101088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9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9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9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9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94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制作超高电容器电极的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该活性碳纤维的前体原料包括:聚丙烯腈;以及具有下列化学式(I)的聚合物:
Figure 200710108898.4_AB_0
其中R1包括氰基、苯基、醋酸基或甲氧羰基;R2包括
Figure 200710108898.4_AB_1
R3为碳数1-7的烷基;X为氯、溴、四氟硼酸、六氟磷酸或NH(SO2CH3)2;以及m/n为1-99/99-1。

Description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制作超高电容器电极的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背景技术
制备碳纤维的众多材料中,聚丙烯腈(PAN)纤维是公认最具有潜力且重要的前体(precursor),因其高度顺向性、高熔点以及超过45%的高碳产率(carbon yield)。经低温预热处理,PAN纤维会具较佳的热稳定性,形成高顺向梯状结构。在碳化中,分子链不会因高热裂解而断链,可生产出具有高性能的碳纤维。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重量轻,已成为主流动力能源组件。其主要以碳材为负极材料,商品主要采用介稳相球状碳(MCMB)或石墨纤维(或粉)。然而因电极材料的结构因素,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尚无法以高功率(3C以上)输出,从而限制了其在电动工具(power tools)及电动车辆(EV)上的应用发展。超电容可克服及改善高功率输出问题(但其能密度低,约为电池的1/10),一般均设计搭配电池混合使用。超高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采用活性碳,材料要求高表面积、高孔隙度及高导电度,若能将电极材料纳米细化,则高表面积、高孔隙度及导电性等特性均可大幅度提高,由此可使传统碳材附加价值大幅增加并推广应用领域。但材料纳米化后,欲制成电极却须使用大量胶合剂,反而不利于能量密度的提高。而如文献所报导的,以纺织工艺制作原丝,再碳石墨化制成细丹尼碳纤,可克服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包括:聚丙烯腈;以及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下列化学式(I):
其中R1包括氰基、苯基、醋酸基或甲氧羰基;R2包括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23
R3为碳数1-7的烷基;X为氯、溴、四氟硼酸、六氟磷酸或NH(SO2CH3)2;以及m/n为1-99/99-1。上述前体原料中的聚丙烯腈包含纯聚丙烯腈或聚丙烯腈共聚物。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可用于制作超高电容器电极的活性碳纤维,其由下列方法所制备,包括:提供包含上述的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的纺丝液;对该纺丝液进行纤维成形制程以制成纤维原丝;以及氧化该纤维原丝后,进行热处理,以形成活性碳纤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3为本发明纺丝液经溶液纺丝所纺出的纤维剖面图。
图4-7为本发明纺丝液经静电纺丝所纺出的纳米纤维棉网SEM图。
图8为本发明纺丝液经溶喷纺丝所纺出的纳米纤维棉网SEM图。
图9-11为本发明原丝纤维碳活化过程中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包括聚丙烯腈,以及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下列化学式(I):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31
在化学式(I)中,R1可包括氰基、苯基、醋酸基或甲氧羰基。R2可包括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32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33
R3可为碳数1-7的烷基。X可为氯、溴、四氟硼酸、六氟磷酸或NH(SO2CH3)2。m/n为1-99/99-1。
上述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中,聚合物对聚丙烯腈的百分比大体小于30%。聚丙烯腈的分子量大体介于50,000-400,000。而聚丙烯腈包含纯聚丙烯腈或聚丙烯腈共聚物。
化学式(I)可由下述方式合成,首先,混合例如含氰基、苯基、醋酸基或甲氧羰基等取代基的乙烯单体、另一种例如含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34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35
等取代基的乙烯单体以及例如为2,2’-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isobutironitrile,AIBN)的起始剂进行聚合反应,以形成共聚物。之后,将此共聚物溶于例如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的溶剂中进行离子化反应。最后,对此离子化共聚物进行离子交换,即可获得本发明化学式(I)的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碳纤维,由下列方法所制备,包括:提供包含上述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的纺丝液,对纺丝液进行纤维成形制程以制成纤维原丝,以及氧化该纤维原丝,之后进行热处理,以形成活性碳纤维。
上述纺丝液还包括例如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amide)或二甲基乙酰胺的溶剂。纺丝液的固含量大体介于5-30wt%。
上述纺丝制程包括纳米纺丝或溶液纺丝,其中纳米纺丝包括静电纺丝或溶喷纺丝,溶液纺丝包括第一凝固浴与第二凝固浴。第一凝固浴所使用的溶液为由二甲基乙酰胺与水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二甲基乙酰胺在混合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大体介于5-95wt%。而第二凝固浴所使用的溶液为水溶液。
上述纤维原丝的氧化温度大体介于摄氏200-300度,或介于摄氏220-270度。
上述热处理为碳活化制程,包含碳化后再活化处理或碳化活化同时处理,其加热温度大体介于摄氏600-1,500度,或介于摄氏800-1,100度。
本发明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大体介于200-3,000m2/g,比电阻小于10Ωm,例如10-0.01Ωm,水系电容量大于250F/g,例如250-1,500F/g,有机系电容量大于30F/g,例如30-130F/g。
本发明以新型的含氮正离子及含硼、磷负离子基团的共聚物调控原丝液配方,在纺丝制程中形成纳米微相分离,得到的原丝经碳活化加工后,可形成中尺度(meso)及大尺度(macro)级孔隙。本发明制作的碳纤有效表面积可达2,000m2/g(BET方法测试)以上,用于超高电容器时,水系电解质评估电容量可达300F/g以上,有机系电解质评估电容量也可达30F/g以上,远超过目前市售产品的电极材料电容量。本发明的碳材经石墨化及表面处理后,可更进一步推广应用至各种碳负极材料。本发明原丝组成具有硼或磷或两者皆有的无机化合物,亦具有提高产物电容量的功能。
实施例
实施例1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六氟磷酸共聚物的合成
(1)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合成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41
反应前,反应物单体皆经过减压蒸馏纯化,反应在氮气环境下进行。将苯乙烯与1-乙烯基咪唑以70:30的摩尔比例混合溶于60毫升的异丙醇(isopropanol,IPA)中,并加入1wt%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起始剂。将反应温度控制在摄氏60度,反应48小时。反应液的固含量为40wt%,固体产物以300毫升的纯水清洗三次,再以100毫升的甲醇清洗一次。待以温度摄氏60度、压力10-1torr进行真空干燥24小时后,即可获得淡黄色固体产物: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此共聚物的产率为87.5%。
1HNMR(d6-DMSO),δ=7.6;7.1-6.8(咪唑基团);7.1;6.8(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为71:29。
(2)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的离子化反应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51
首先,将100克的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置于反应瓶中,并以300毫升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之后,将300毫升的4-溴丁烷置于加料漏斗中逐滴加入反应瓶,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反应48小时。待反应液减压浓缩除去二甲基乙酰胺溶剂后,以温度摄氏60度、压力10-1torr真空干燥12小时,即可获得淡黄色溴化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将溴化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置于反应瓶中,并加入50倍的水使其全部溶解。之后,将1.5倍当量的六氟磷酸钾以10倍的水溶解,并置于加料漏斗中慢慢加入。室温反应24小时。待白色粉末固体产物析出后,以纯水清洗三次,再以甲醇清洗一次,真空干燥后,即可获得白色固体产物,六氟磷酸化的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六氟磷酸共聚物。测试GPC得知其分子量Mw=210,000;PDI=3.13。
1HNMR(d6-DMSO),δ=8.8;7.6(咪唑正离子基团);7.1;6.8(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72:28。
实施例2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六氟磷酸钾共聚物的合成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加入的苯乙烯与1-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为50:5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六氟磷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52:48。Mw=180,000;PDI=3.57。
1HNMR(d6-DMSO),δ=8.8;7.6(咪唑正离子基团);7.1-7.3(苯乙烯基团);3.3;2.1;1.5-1.0。
实施例3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六氟磷酸钾共聚物的合成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加入的苯乙烯与1-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为30:7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六氟磷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34:66。Mw=160,000;PDI=3.17。
1HNMR(d6-DMSO),δ=8.8;7.6(咪唑正离子基团);7.1-7.3(苯乙烯基团);3.3;2.1;1.5-1.0。
实施例4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四氟硼酸共聚物的合成(加入的苯乙烯与1-乙 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为70:30)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盐基化反应时以四氟硼酸钾替代六氟磷酸钾。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四氟硼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34:66。Mw=200,000;PDI=3.22。
1HNMR(d6-DMSO),δ=8.9;7.5(咪唑正离子基团);7.1-7.3(苯乙烯基团);3.3;2.1;1.5-1.0。
实施例5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四氟硼酸共聚物的合成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但是加入的苯乙烯与1-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为50:5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四氟硼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34:66。Mw=170,000;PDI=3.51。
1HNMR(d6-DMSO),δ=8.9;7.5(咪唑正离子基团);7.1;6.8(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四氟硼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34:66。Mw=180,000;PDI=340。
实施例6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咪唑四氟硼酸共聚物的合成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但是加入的苯乙烯与1-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为30:7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四氟硼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34:66。Mw=163,000;PDI=3.23。
1HNMR(d6-DMSO),δ=8.9;7.5(咪唑正离子基团);7.1;6.83(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四氟硼酸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咪唑基团的摩尔比例为34:66。Mw=150,000;PDI=3.31。
实施例7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4-吡啶六氟磷酸)共聚物的合成
(1)苯乙烯-(乙烯基-4-吡啶)共聚物的合成
反应前,反应物单体皆经过减压蒸馏纯化,反应在氮气环境下进行。将苯乙烯与乙烯基-4-吡啶以70:30的摩尔比例混合,溶于60毫升的异丙醇,并加入1wt%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起始剂。将反应温度控制在摄氏60度,反应48小时。反应液的固含量为40wt%,固体产物以300毫升的纯水清洗三次,再以100毫升的甲醇清洗一次。待以温度摄氏60度、压力10-1torr进行真空干燥24小时后,即可获得淡黄色固体产物:苯乙烯-(乙烯基-4-吡啶)共聚物。此共聚物的产率为87.5%。
1HNMR(d6-DMSO),δ=8.2;7.0;6.4;3.3;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4-吡啶的摩尔比例为71:29。
(2)苯乙烯-(乙烯基-4-吡啶)共聚物的离子化的反应
Figure S071A8898420070614D000081
首先,将100克的苯乙烯-(乙烯基-4-吡啶)共聚物置于反应瓶中,并以300毫升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之后,将300毫升的4-溴基丁烷置于加料漏斗中逐滴加入反应瓶,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反应48小时。待反应液减压浓缩除去二甲基乙酰胺溶剂后,以温度摄氏60度、压力10-1torr真空干燥12小时,即可获得淡黄色溴化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将溴化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置于反应瓶中,并加入50倍的水使其全数溶解。之后,将1.5倍当量的六氟磷酸钾以10倍的水溶解,并置于加料漏斗中慢慢加入。室温反应24小时。待白色粉末固体产物析出后,以纯水清洗三次,再以甲醇清洗一次,真空干燥后,即可获得白色固体产物,苯乙烯-(乙烯基-丁烷-4-吡啶六氟磷酸)共聚物。测试GPC得知其分子量Mw=240,000;PDI=3.43。
1HNMR(d6-DMSO),δ=8.6;7.0(4-吡啶正离子基团);7.0-6.7(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4-吡啶基团的摩尔比例为72:28。
实施例8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4-吡啶六氟磷酸)共聚物的合成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但是加入的苯乙烯与乙烯基-4-吡啶的摩尔比例为50:5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苯乙烯-(乙烯基-丁烷-4-吡啶六氟磷酸)共聚物。测试GPC得知其分子量Mw=210,000;PDI=3.20。
1HNMR(d6-DMSO),δ=8.5;7.0(4-吡啶正离子基团);7.0-6.7(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4-吡啶基团的摩尔比例为52:48。
实施例9
苯乙烯-(乙烯基-丁烷-4-吡啶四氟硼酸)共聚物的合成(加入的苯乙烯与 1-乙烯基-4-吡啶的摩尔比例为50:50)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8相同,但是盐基化反应时以四氟硼酸钾替代六氟磷酸钾。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苯乙烯-(乙烯基-丁烷-4-吡啶六氟磷酸)共聚物。测试GPC得知其分子量Mw=212,000;PDI=3.31。
1HNMR(d6-DMSO),δ=8.7;7.0(4-吡啶正离子基团);7.0-6.7(苯乙烯基团);3.3;2.1;1.5-1.0。经由1HNMR光谱的积分比例计算,得到的共聚物中苯乙烯与乙烯基4-吡啶基团的摩尔比例为52:48。
实施例10
丙烯腈-(乙烯基-丁烷-4-吡啶六氟磷酸)的合成(加入的丙烯腈与乙烯基 咪唑的摩尔比例为50:50)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但是聚合反应时以丙烯腈替代苯乙烯。经由1HNMR光谱中主链脂肪烷与侧链芳香基团的比例计算,得到的六氟磷酸共聚物中丙烯腈与乙烯基-丁烷-4-吡啶基团的摩尔比例为56:44。Mw=240,000;PDI=3.17。1HNMR(d6-DMSO),δ=8.6;7.0(4-吡啶正离子基团);3.3;2.1;1.5-1.0。
实施例11
丙烯腈-(乙烯基-丁烷-4-吡啶四氟硼酸)的合成(加入的丙烯腈与乙烯基 咪唑的摩尔比例为50:50)
合成反应步骤与实施例10相同,但是盐基化反应时以四氟硼酸钾替代六氟磷酸钾。经由1HNMR光谱中主链脂肪烷与侧链芳香基团的比例计算,得到的四氟硼酸共聚物中丙烯腈与乙烯基-丁烷-4-吡啶基团的摩尔比例为56:44。Mw=236,000;PDI=3.05。1HNMR(d6-DMSO),δ=8.6;7.0(4-吡啶正离子基团);3.3;2.1;1.5-1.0。
实施例12
离子化苯乙烯-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溶液纺丝
首先,将10克的离子化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与90克的聚丙烯腈置于反应瓶中,以约500毫升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并配置成固含量12-20wt%的不同重量百分比的纺丝液。进行溶液纺丝时,第一次凝固浴混合液中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重量百分比为60wt%。
凝固浴的温度为摄氏30-35度,第二次凝固浴所使用的溶液为水溶液,凝固浴的温度为摄氏70-75度。纺嘴孔径为0.12mm,纺嘴孔数为100孔,吐出量为4.0cc。以上述条件纺出的纤维其纤维细度为44-75μm,内部孔洞为100-400nm,纤维表面粗糙含孔洞。SEM分析如图1-3所示。图1为12wt%固含量的纺丝液(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所纺出的湿纺纤维剖面图。图2为15wt%固含量的纺丝液(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所纺出的湿纺纤维剖面图。图3为20wt%固含量的纺丝液(苯乙烯-1-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所纺出的溶液纺丝纤维剖面图及细部放大图。
实施例13
聚丙烯腈的静电纺丝
首先,将10克聚丙烯腈(PAN)粉末置于反应瓶中,以36克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配制成固含量10wt%的纺丝液。之后,在42.5KV,纺口距20cm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经收集器收集成纳米纤维棉网,以SEM观察表面形态,如图4所示。图4为聚丙烯腈(PAN)经静电纺丝的SEM图。其纤维直径分布范围为170-300nm。
实施例14
离子化氰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的静电纺丝
首先,将4克离子化氰基苯乙烯-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与36克聚丙烯腈(PAN)粉末共同置于反应瓶中,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配制成固含量10wt%的纺丝液(氰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之后,在42.5KV,纺口距20cm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经收集器收集成纳米纤维棉网,以SEM观察表面形态,如图5所示。图5为10wt%固含量的纺丝液(氰基苯乙烯-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经静电纺丝的SEM图。其纤维直径分布范围为130-280nm。
实施例15
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的静电纺丝
首先,将4克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与16克聚丙烯腈(PAN)粉末共同置于反应瓶中,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配制成固含量10wt%的纺丝液(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之后,在42.5KV,纺口距20cm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经收集器收集成纳米纤维棉网,以SEM观察表面形态,如图6所示。图6为10wt%固含量的纺丝液(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经静电纺丝的SEM图。其纤维直径分布范围为70-140nm。
实施例16
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的静电纺丝
首先,将4克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与36克聚丙烯腈(PAN)粉末共同置于反应瓶中,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配制成固含量10wt%的纺丝液(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4)。之后,在42.5KV,纺口距20cm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经收集器收集成纳米纤维棉网,以SEM观察表面形态,如图7所示。图7为10wt%固含量的纺丝液(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4)经静电纺丝的SEM图。其纤维直径分布范围为100-170nm。
实施例17
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的溶喷纺丝
首先,将4克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与36克聚丙烯腈(PAN)粉末共同置于反应瓶中,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配制成固含量17wt%的纺丝液(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之后,于在纺压5kg/cm2、纺口距20cm的条件下进行溶喷纺丝。经收集器收集成纳米纤维棉网,以SEM观察表面形态,如图8所示。图8为17wt%固含量的纺丝液(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对聚丙烯腈(PAN)的比例为1:9)经静电纺丝的SEM图。其纤维直径分布范围为400-800nm。
实施例18
原丝纤维的碳活化
将平均纤维直径为300-500nm的聚丙烯腈(PAN)原丝于摄氏270度下进行氧化1小时,再于含水的氮气气氛中快速升温(10度/分钟)至摄氏1,000度,并持续加热10分钟进行碳活化制程。待冷却回室温后,即完成纳米活性碳纤维棉网的制作。SEM分析如图9-11所示。图9为原丝纤维的SEM图。图10为原丝纤维经热氧化的SEM图。图11为原丝纤维经碳活化的SEM图。原丝纤维直径为300-500nm,经热氧化后,纤维直径为100-200nm,再经碳活化后,纤维直径可达35-130nm。经碳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表面富含孔洞,其比表面积为360-780m2/g。
实施例19
改质纤维的碳活化
将平均纤维直径为200-350nm含离子化苯胺-1-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于摄氏270度下进行氧化1小时,再于含水的氮气气氛中快速升温(10度/分钟)至摄氏1,000度,并持续加热10分钟进行碳活化制程。待冷却回室温后,即完成纳米活性碳纤维棉网的制作。原丝纤维直径为200-350nm,经热氧化后,纤维直径为90-140nm,再经碳活化后,纤维直径可达35-105nm。经碳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表面富含孔洞,其比表面积为860-1390m2/g。
实施例20
电容器的测试
以三极测试系统测量活性碳纤维电容量,将实施例18-19的纳米活性碳纤维棉网取1cm2面积,称重后置于测试槽中,使用电解质,水系电解质为1M硫酸溶液,有机系电解液为1M四己铵盐/PC溶液,测试系统包含Ag/AgCl电极当作参比电极(Reference)、工作电极(活化超薄碳纤维(Activated ultra-thin carbon fiber))、相对电极(Pt)。使用循环伏安测试方法,以定电位扫描速率6(mV/sec)进行循环伏安扫描,以稳定电位进行5次循环扫描,电容量计算公式如下,再除上重量计算其单位重量电容量。
C=i/v
C:电容量(F);i:电流量(A);v:扫描速率(mV/sec)
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碳活化处理后的活性碳纤电容量水系电解质系统为450-520F/g,有机系电解质系统为30-35F/g。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可作更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包括:
聚丙烯腈;以及
聚合物,具有下列化学式(I):
Figure FSB00000071199200011
其中
R1包括苯基;
R2包括
Figure FSB00000071199200012
R3为碳数1-7的烷基;
X为四氟硼酸(BF4)或六氟磷酸(PF6);以及
m/n为1-99/99-1;
其中该聚合物对聚丙烯腈的重量百分比小于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其中聚丙烯腈的分子量介于50,000-400,000。
3.一种活性碳纤维,系由下列方法所制备,包括:
提供纺丝液,该纺丝液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前体原料;
对该纺丝液进行纺丝制程,以形成纤维原丝;以及
氧化该纤维原丝后,进行热处理,以形成活性碳纤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纺丝液包括溶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溶剂包括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纺丝液的固含量介于5-35wt%。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纺丝制程包括纳米纺丝或溶液纺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溶液纺丝包括第一凝固浴与第二凝固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纳米纺丝包括静电纺丝或溶喷纺丝。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第一凝固浴所使用的溶液为由二甲基乙酰胺与水所组成的混合溶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二甲基乙酰胺在该混合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介于5-95wt%。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第二凝固浴所使用的溶液为水溶液。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氧化该纤维原丝的温度介于摄氏200-300度。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氧化该纤维原丝的温度介于摄氏220-270度。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热处理的温度介于摄氏600-1,500度。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热处理的温度介于摄氏800-1,100度。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热处理为碳活化制程。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介于200-3,000m2/g。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活性碳纤维的比电阻小于10Ωm。
2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活性碳纤维的水系电容量大于250F/g。
2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碳纤维,其中该活性碳纤维的有机系电容量大于30F/g。
CN2007101088984A 2007-06-05 2007-06-05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9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88984A CN101319415B (zh) 2007-06-05 2007-06-05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88984A CN101319415B (zh) 2007-06-05 2007-06-05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9415A CN101319415A (zh) 2008-12-10
CN101319415B true CN101319415B (zh) 2011-01-19

Family

ID=40179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88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9415B (zh) 2007-06-05 2007-06-05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9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756B (zh) * 2010-03-12 2013-06-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前体材料
CN105734724B (zh) * 2016-04-15 2017-08-2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纤维的方法
CN107217332A (zh) * 2017-03-28 2017-09-29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氮/硼/氟三元共掺杂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8408A (zh) * 2017-05-17 2017-09-01 安徽绿环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泵用耐油耐化学腐蚀性密封材料
CN115538174B (zh) * 2022-12-02 2023-04-28 深圳市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396A (zh) * 1997-08-27 2000-10-25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碳纤维的丙烯腈-基前体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前体纤维得到的碳纤维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396A (zh) * 1997-08-27 2000-10-25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碳纤维的丙烯腈-基前体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前体纤维得到的碳纤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9415A (zh)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3372B (zh) 硫化镍纳米颗粒/氮掺杂纤维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A high-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based on composited lignin membrane
CN101319415B (zh) 活性碳纤维及其前体原料
CN104993088B (zh) 一种低温闭孔高温稳定的无纺布型锂电池隔膜及制备方法
CN101235199B (zh)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1847891B1 (ko) 그래핀 탄소나노섬유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127446B2 (ja) 電池電極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36968A (zh) 导电聚吡咯水凝胶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可拉伸超级电容器
CN105113043A (zh) 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4808B (zh) 一种具有交联形貌的表面包覆二氧化锆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887B (zh) 由含芳基均三嗪环聚合物作为前驱体所制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53153B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TWI314169B (en)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nd precursor material thereof
CN105810955B (zh) 钒电池用电极的制备方法
Olad et al. Surfactant-assisted synthesis of polyaniline nanofibres without shaking and stirring: effect of conditions on morphology and conductivity
CN105931855A (zh) 氮硫共掺杂碳-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Gao et al. Composite membrane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and 2D Ni (OH) 2 nano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CN106811822A (zh) 一种改性酚醛树脂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72841B (zh) 一种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改性石墨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46181A (zh) 原位聚合的聚酰亚胺基有机高分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6911A (zh) 一种带磺酰叠氮基的聚苯并咪唑及其合成方法
CN110890502B (zh) 一种poss接枝碳纳米管的复合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7910575B (zh) 一种基于六亚甲基四胺盐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53158B (zh) 一种制造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方法
CN103724906A (zh) 制备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共聚物掺杂态聚苯胺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