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5793A -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5793A
CN101315793A CNA2008100983568A CN200810098356A CN101315793A CN 101315793 A CN101315793 A CN 101315793A CN A2008100983568 A CNA2008100983568 A CN A2008100983568A CN 200810098356 A CN200810098356 A CN 200810098356A CN 101315793 A CN101315793 A CN 101315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pallet
dish
cover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83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5793B (zh
Inventor
高泽丈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5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5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5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57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8Reducing friction, adhesion, drag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盘托盘,具有凹入盘容纳部分用于放入取出盘状记录介质;托盘容纳壳体,支撑所述盘托盘,以可以沿所述盘托盘插入和弹出的方向移动;以及盘盖,其安装到所述托盘容纳壳体,并且在所述盘托盘容纳在所述托盘容纳壳体中时覆盖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上。所述盘盖包括设置在其外周边、向外延伸并且沿其圆周方向连续的环形接触部分,所述环形接触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盘盖的厚度尺寸,并且所述环形接触部分与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的整个周边进行接触。

Description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括与2007年5月30日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44182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具有这样的构造,具有用于容纳盘状记录介质的凹入形状的盘托架的盘壳体部分由盘盖所覆盖。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68051中公开一种这种类型的公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68051公开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能够在盘高速旋转时防止发生振动的盘驱动装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68051中公开的光盘装置是“一种光盘装置,其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盘放置在托盘的盘放置部分的非操作位置,由此,当托盘移动到操作位置,盘放置在转台上”,并且光盘装置的盘驱动装置特征在于“用于在托盘位于操作位置时覆盖盘表面的盘状盖设置在盘上方”。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光盘装置的盘驱动装置(下面称为“第一现有技术”),期望这样的效果“因为可以最小化气流对盘旋转的效果,所以可以提高盘旋转特性”(说明书的第【0019】段)。
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09-17082中公开另一种公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日本为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09-17082公开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尽可能抑制灰尘附着到光盘记录介质和光学拾取器上。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09-17082中公开的光盘驱动装置是“一种托盘加感型光学驱动装置,具有盘托盘,其沿水平方向在前表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上滑动穿过所述壳体的前开口部分,以能够自由地放入壳体和从壳体中抽出壳体,同时光学记录介质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其上”,此盘驱动装置特征在于“包括盖以及用于抑制盖从上方偏置到盘托盘的驱动机构,此盖用于在盘托盘容纳在壳体中相对于盘托盘的空间中时从上表面通过其侧表面覆盖关鹏记录介质。”。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光盘驱动装置(下面称为“第二现有技术”),期望这样的效果“在采用托盘加感型光盘装置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灰尘附着到光盘记录介质和光学拾取器上”(说明书的第【0032】段)。
图1是用于解释上述第一现有技术的视图。在图1中,标号100表示盘,标号101表示托盘,标号102表示盘状盖,标号103表示支撑构件。托盘101包括以环形凹入形状形成的盘容纳部分104,盘101可以放置在盘容纳部分104中或从盘容纳部分104中取出。在盘容纳部分104中,盘100放置在未示出的转台上,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所有的盘容纳部分1 04由盘状盖102所覆盖。
虽然未示出,盘状盖102以可旋转的方式由支撑构件103以及放置成面对转台的夹持构件支撑。盘状盖102的外周边设置有以环形形状连续形成的侧表面部分102a。盘状盖102的侧表面部分102a的连续环形状的尖端面与设置在托盘101的主表面上的盘容纳部分104的圆周进行接触。
在第一现有技术中,用于覆盖盘100的盘表面的盘状盖102设置在盘100上方,以控制与盘旋转有关的气流,并且由此最小化对盘旋转产生的效果,并且增强盘旋转特性。但是,因为盘状盖102的侧表面部分102a的连续环形尖端面与托盘101的主表面相对并且侧表面部分102a的尖端面的面积相当小,所以在盘状盖102的侧表面部分102a的尖端面与托盘101的主表面之间倾向于产生空间。因此,与盘100旋转相关的气流流动通过盘状盖102的侧表面部分102a与托盘101的主表面之间的空间,导致产生由气流引起的噪音水平变得相对高的问题。
在第二现有技术中,虽然用于从上部到侧部覆盖放置在盘托盘上的光盘的光盘盖被设置成用盖防止灰尘侵入,但是盖的圆周部分向下弯曲,以使得圆周部分的端表面与托盘的主表面相对。因此,与第一现有技术一样,由于盖的圆周部分的端表面与托盘的主表面相对的面积较小,所以在盖的圆周部分与托盘101的主表面之间倾向于产生空间。因此,与盘旋转相关的气流流动通过盖的圆周部分与托盘101的主表面之间的空间,由此类似地引起由气流引起的高噪音水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意识到,在现有技术中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虽然提供用于防止灰尘等侵入到盘容纳部分中的盖,因为盖的与盘托盘的主表面相对的外周边区域(后圆周部分)相对较小,所以与盘旋转相关的气流流过盖的外周边(或圆周部分)和盘托盘的主表面之间的空间,由此导致应气流而产生相对高的噪音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盘托盘,在其主表面上具有凹入盘容纳部分,盘状记录介质可以放入所述凹入盘容纳部分中以及从所述凹入盘容纳部分中取出;托盘容纳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盘托盘,以可以沿所述盘托盘插入和弹出的方向移动;以及盘盖,其安装到所述托盘容纳壳体,并且在所述盘托盘容纳在所述托盘容纳壳体中时覆盖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上。所述盘盖包括设置在其外周边、向外延伸并且沿其圆周方向连续的环形接触部分,所述环形接触部分沿垂直于其圆周方向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盘盖的厚度尺寸,并且所述盘盖被构造使得所述环形接触部分与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的整个周边进行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所述环形接触部分沿垂直于其圆周方向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盘盖的厚度尺寸,并且所述盘盖被构造使得所述环形接触部分与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的整个周边进行接触.因此,盘盖和盘托盘之间的空间可以被消除或可以被制造成尽可能小,由此防止或抑制气流流过此空间,并且防止由于气流流过此空间所引起的噪音水平增大。这样,可以降低由于盘状记录介质的旋转所引起的噪音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现有技术中盘托盘与盘盖之间接触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示例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立体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驱动装置的示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图3中盘驱动装置在拆卸顶盖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盘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盘驱动装置在导轨和固定轨拆卸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盘托盘和盘盖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1A和11B是图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1A是第二固定轨侧的剖视体;以图11B是第一固定轨侧的剖视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驱动装置的盘托盘和盘盖的接触部分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盘驱动装置的盘盖上的弹性构件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盘驱动装置的盘盖上的弹性构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5是图示在盘托盘安装到盘驱动装置的托盘容纳壳体中之前状态的示意图。
图16A和16B是图示将盘托盘安装到托盘容纳壳体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6A图示托盘在插入到托盘容纳壳体的途中的状态,而图16B图示盘托盘已经插入到托盘容纳壳体后的状态。
图17是图示盘托盘和盘壳体之间产生的空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在盘盖的外周边上提供环形接触部分以及通过使得环形接触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盘盖的厚度尺寸,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构造实现这样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可以避免灰尘等侵入到盘容纳壳体,并且可以降低由盘状记录介质的旋转而引起的噪音水平。
图2-17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即,图2-17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记录和/再现装置的示例。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示例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立体图;图3是图示膝上型计算机的盘驱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盘驱动装置在拆卸顶盖后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盘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盘驱动装置在导轨和固定轨拆卸后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图7是盘驱动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立体图;而图8是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图示盘驱动装置的盘托盘和盘盖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0是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11A和11B是图1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视图;图12是盘驱动装置的盘托盘和盘盖的接触部分的示意图;图13是图示安装在盘驱动装置的盘盖上的弹性构件的示例的示意图;图14是安装在盘驱动装置的盘盖上的弹性构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图15是图示在盘托盘安装到盘驱动装置的托盘容纳壳体中之前状态的示意图;图16A和16B是图示将盘托盘安装到托盘容纳壳体的状态的示意图;而图17是图示盘托盘和盘壳体之间产生的空间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下面称为“膝上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1包括扁的直角平行六面体的外壳2以及也具有扁的直角平行六面体的盖3。外壳2和盖3设置有分别具有预定尺寸的空间部分,并且被构造成在彼此放置在其上时可以堆叠。换而言之,盖3堆叠在外壳2上,外壳2和盖3以可旋转的方式通过铰链机构4彼此耦合。
铰链机构4包括:一对侧铰链部分4a、4a,被设置成能够沿外壳2的后上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盖侧铰链部分4b,在盖3的后中心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夹在那对壳体侧铰链部分4a、4a之间;以及铰链轴4c,其穿过沿相同轴向彼此相对的那对壳体侧铰链部分4a、4a以及盖侧铰链部分4b之间。铰链机构4以可旋转的方式耦合外壳2与盖3,由此形成膝上型计算机1,其中盖3可以沿上下方向相对于外壳2旋转。注意,盖3能够在任意角度位置保持其相对于外壳2的姿势。
如图2所示,开口部分设置在盖3的面向外壳2的上表面的表面中,其是盖3的内表面,开口部分5周围留有微小边框。容纳在盖3中的作为显示装置的平面显示面板6(诸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等)通过盖3的开口部分5暴露。在必要设置的平面显示面板6内部的是背光(未示出)、电路板等,背光用于照亮平面显示面板6的后表面侧,用于控制平面显示面板6的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已经安装到电路板上。并且,各种信息、图像等可以显示在平面显示面板6上。
面向盖3的开口部分5的表面(外壳2的顶表面)设置有具有许多键的键型输入部分7以及触摸型输入部分8,触摸型输入部分8用于进行输入操作,其设置有触摸面板型输入装置等。通过输入部分7、9输入控制信号,以进行预定信息处理等。外壳2其中容纳:下述的盘驱动装置10;未示出的控制板,其上安装用于控制盘驱动装置10的控制装置以及其它装置、设备等;以及未示出的电池源,用于将电力供应到盘状驱动装置10、控制装置等。
膝上型计算机1包括驱动外壳部分9,其设置在外壳2的容纳盘驱动装置10的侧表面上。盘驱动装置10以可旋转方式驱动盘状记录介质,并且进行将信息信号记录(写入)到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部分和从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部分再现(读取)信息信号。盘驱动装置10具有如图3-6所图示的构造。即,如图5等所示,盘驱动装置10包括:盘托盘12,具有盘容纳部分11,其以作为盘状记录介质示例的光盘D可以放置其中以及从其中取出的方式容纳光盘;托盘容纳壳体13,用于以可插入/弹出的方式支撑盘托盘12;盘盖14,用于覆盖容纳在托盘容纳壳体13中的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驱动单元20,与盘托盘12组装在一起;等等。
其中容纳盘驱动装置10的驱动外壳部分9在外壳2的一侧表面上具有开口部分,盘驱动装置10安装到驱动外壳部分9,以关闭外壳2的开口部分,并且由此将盘驱动装置10安装到外壳2。除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光盘D之外,用于光盘驱动装置10的盘状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各种记录盘,诸如磁光盘、磁盘。
另外,各种光盘可以应用,诸如,能够一次或多次写入或再写入介质的CD-RW、DVD-R等,更不用提及诸如仅能回放的介质的光盘,诸如,CD、CD-ROM、DVD-ROM等。对应于这些光盘,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示例包括光盘记录装置、光盘再现装置、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光盘成像装置、磁光盘记录装置、磁光盘再现装置、此光盘成像装置、磁盘记录装置、磁盘再现装置、磁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等。
关于盘驱动装置10中使用的光盘等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使用直径为12cm的盘状记录介质的壳体。当时,其不局限于此,不用说,其可以是在盘驱动装置10中使用的任何尺寸的光盘,更不用说是直径为8cm的盘状记录介质。此外,盘驱动装置10可以被构造使得具有不同直径的多种盘(例如,12cm直径的光盘和8cm直径的光盘)中任何一种可以用作盘状记录介质。
盘驱动装置10的盘托盘12由大致平板状构件制成,并且在用作主表面的顶表面上设置有盘容纳部分11。盘容纳部分11由环形凹入部分形成,并且盘容纳部分11的内圆周表面形成为侧表面壁16。盘托盘12的后侧的一角的部分形成为弧状,以暴露侧表面壁16。因此,其中尖端被削尖成90度的角部形成在盘托盘12的盘壳体部分11的外部的三个地方。前板18与盘托盘12的沿盘托盘12的托盘移动方向X的一侧的基体端部一体设置。
前板18关闭设置在外壳2中的盘驱动外壳部分9的开口部分,并且由此其尺寸和形状对应于盘驱动外壳部分9的开口部分。换而言之,前板18由能够关闭盘驱动容纳部分19的开口部分的长板状构件制成,并且其固定在盘托盘12的弹出侧的前表面上,并且前板18的平表面指向与盘托盘12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前板18设置有弹出按钮19,用于引起盘托盘12自动地从托盘容纳壳体12弹出。
弹出按钮19是未示出的托盘弹出机构的操作(触发)装置。托盘弹出机构可以被构造成例如使用具有电磁铁的电磁螺线管。电磁螺旋管例如包括固定到盘托盘12的移动芯、固定到托盘容纳壳体13的固定芯,安装到固定芯的线圈、移动芯的回动弹簧等。另外,移动芯由于流经线圈的电流的磁作用粘附到固定芯,以由此就爱那个盘托盘12保持在其中盘托盘12容纳在托盘容纳壳体13中的第一位置,并且移动芯通过切断电流而由于回动弹簧而力从固定芯分开,以将盘托盘12移动到其中盘托盘12离开托盘容纳壳体13的第二位置。弹出按钮19可以用作切断电磁线圈的电流的开关构件。
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设置有开口孔21,驱动单元20与开口孔21接合。开口孔21的尺寸和形状与驱动单元20的平面形状一致,并固定到未示出的基体构件的驱动单元20与开口孔21接合。基体构件螺纹固定到盘托盘12的底面,而放置在基体构件上的驱动单元20的顶表面的高度被设置在大致与盘容纳部分11的盘放置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盘托盘12的角部都设置有一对凹入部分17、17,如图5和9所示。设置此对凹入部分17、17,以控制盘盖14的取向(倾斜),并且形成为沿托盘移动方向X具有V型横截面的凹入形状。此外,盘托盘12的一个前角部设置有与盘容纳部分11连接的凹入钩部22。设置凹入钩部22,用于允许指尖勾住放置在驱动单元20上的光盘的外周边,以拿出光盘D。仅在对应于凹入钩部22的部分处,盘壳体部分11的侧表面壁16被切口。即,用于暴露放置在盘容纳部分11中的光盘D的外周边的切口设置在侧表面壁16的一部分上。例如,作为盘托盘12和前板18的材料,工程塑料(诸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是合适的。但是,也可以使用诸如铝合金的金属。
安装在盘托盘12中的驱动单元20被构造成如图7和8所示。即,驱动单元20包括:由未示出的基体构件通过安装绝缘体而弹性支撑的基体框架构件20;固定到基体框架构件24的盘旋转驱动装置25;由基体框架构件24以可移动方式支撑的光学拾取器26;允许光学拾取器26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拾取器移动机构27等。
驱动单元20的盘旋转驱动装置25具有用作盘放置单元的转台28,光盘D放置在转台28上。盘旋转驱动装置25的转台28以可旋转方式被驱动,由此以预定速度(例如,以恒定线速度)旋转光盘D。光学拾取器26通过照射光束而将新的信息写入到放置在转台28上旋转驱动的光盘D的信息记录表面上,或者通过读取照射的光束的反射光而读取预先存储在信息记录表面上的信息。
拾取器移动机构27引起光学拾取器26沿光盘D的径向方向在放置在转台28上旋转驱动的光盘D的信息记录表面上移动。当光学拾取器26沿光盘D的径向方向向外移动时,进行信息信号记录和/或再现操作。盘旋转驱动装置25、光学拾取器26以及拾取器移动机构27安装到基体框架构件24上。包括基体框架构件24的驱动单元20通过未示出的基体构件安装到盘托盘12。
如图8所示,基体框架构件24通过冲压预定形状的片金属并将由此冲压的片金属的周边轻微详细弯曲而形成。基体框架构件24在其矩形形状的四个角设置有平面形状的大倒角部分以及其内部的大开口部分31,并且整体上形成为水平较长的大致八角形框架。基体框架24的开口部分31包括用于暴露光学拾取器26的顶部的拾取器开口部分31a以及用于允许盘旋转驱动装置25的转台28面向上的台开口部分31b。拾取器开口部分31a形成为较大的大致矩形形状,以暴露光学拾取器26的整个顶部,大致半圆台开口部分31b布置在拾取器开口部分31a的纵向一侧。
盘旋转驱动装置25布置在开口部分31的台开口部分31b。盘旋转驱动装置25包括光盘D以可拆卸方式放置在其上的转轴马达29以及用于固定转轴马达29以由基体框架构件24支撑的支撑板32。转台28一体安装在主轴马达29的旋转单元上,并且由固定到支撑板32的固定部分以可选择方式支撑。用于支撑主轴马达29的支撑板32通过螺纹固定到其而安装到基体框架构件24的底表面,以允许转台28的放置部分28b从基体框架构件24的台开口部分31b稍微向上突出。
转台28包括具有与光盘D的中心孔d接合的柱状凸起部分的接合部分28a以及光盘D的中心孔d的圆周部分放置在其上的放置部分28b。接合部分28a和放置部分28b形成为一件,放置部分28b设置有用作缓冲的环形缓冲构件33,用作减轻与光盘D的接触。接合部分28a沿光盘D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彼此大致等间距的多个锁定爪34(本实施例中为3个),其与光盘D的中心孔d接合。每个锁定爪34由未示出的弹性构件(诸如螺旋弹簧)偏置,并且每个锁定爪的顶端部分从接合部分28a的外边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这些锁定爪34设置夹具机构,并且,当锁定爪34与中心孔d接合时,光盘D由转台28保持。
光学拾取器26可以在预定范围内朝向盘旋转驱动装置25移动或移动离开盘旋转驱动装置25。光学拾取器26包括用于发射光束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包括用于接收返回光束的光接收元件的光检测器。光学拾取器26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束,用拾取器透镜36聚集光束并将光束照射到光盘36的信息记录表面,同时用光检测器接收由光盘D的信息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束。由此,可获得对光盘D的信息记录表面写入和读取信息信号。
另外,光学拾取器26具有诸如双轴致动器的透镜驱动机构,其驱动拾取器透镜316,以沿光轴方向(下面称为“聚焦方向”)和沿与光谱D的记录轨道垂直的方向(下面称为“跟踪方向”)移动。透镜驱动机构引起拾取器透镜36聚焦在光盘D的信息记录表面上,同时基于光检测器所检测的来自光盘D的检测信号沿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移动拾取器透镜36。由此,进行用于调节拾取器透镜36在信息记录表面上的聚焦的聚焦伺服以及用于引起由拾取器透镜36的光束点跟踪记录轨道的跟踪伺服的控制。光学拾取器26同拾取器移动机构27安装到基体框架构件24上,并且被构造成在预定范围内朝向转台28和远离转台28移动。
拾取器移动机构27包括拾取器基体37、一对导引轴38、39、丝杠轴41以及驱动马达42。拾取器基体37由平的块状构件形成,双轴致动器、光检测器等容纳在拾取器基体37中,拾取器基体37以可移动方式由一对导引轴38、39支撑。一对导引轴38、39布置在基体框架构件24位于转台28一侧的底表面上,以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并且彼此大致平行。此对导引轴38、39的两端由基体框架构件24的四个地方的轴承部件所支撑。每个支撑部件包括设置在基体框架构件24上的轴承件以及用于保持轴承件的保持构件,并且保持构件被螺纹固定,以将导引轴38、39保持在保持构件和轴承件之间,由此允许每个导引轴38、39紧固到基体框架构件24中。
拾取器基体37包括沿与此对导引轴38、39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相位突出的第一轴承部件43和第二轴承部分44。第一轴承部件43包括分别设置有轴承孔的前侧轴承部件43a以及后侧轴承部件43b,第一导引轴38以可滑动方式插入轴承孔。前侧和后侧轴承部件43a、43b沿第一导引轴38的轴向方向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布置在相同表面上。在前侧和后侧轴承部件43a、43b之间布置架构件45,架构件45包括与丝杠轴41接合的结合部分。架构件45在固定螺纹46的拾取器集团37。
第二轴承部件44沿侧向方向设置有导引槽。第二导引轴39以可滑动方式插入到此导引槽中。穿过第二轴承部件44的第二导引轴39与穿过第一轴承43的前侧和后侧轴承部件43a、43b以可滑动方式支持拾取器基体37。丝杠轴41大致与第一导引轴38平行布置,其间间隔预定距离。丝杠41用作通过位置示出安装支架固定到基体框架构件24的驱动马达42的转轴。另外,安装支架以自由旋转方式支撑丝杠轴41的顶端侧。安装支架螺纹固定到基体框架构件24,由此丝杠轴41和驱动马达42安装到基体框架构建24。
拾取器基体37与未示出的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耦合。柔性线路板具有柔性和优秀的轻柔性,并用作由基体框架构件24所保持的光学拾取器36与设置在驱动单元20外部的未示出的电源侧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柔性线路板包括安装到拾取器基体37的第一接点和连接到电源侧连接器的第二接点。柔性线路板设置有包括形成于其上的多条有线电路的有线电路组,并且每条有线电路从第一接点连接到第二接点。
如图7所示,基体盖47安装在基体框架构件24的顶表面上。基体盖47的形状大致对应于基体框架24的平面形状。基体盖47设置一有开口部分48,用于暴露转台28和光学拾取器26的拾取器透镜36。开口部分48沿光学拾取器26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从光学拾取器26最远离转台28的位置持续到暴露转台28的转台开口部分31b的细长孔。基体盖47通过多个固定螺钉49(本实施例中为6个固定螺钉)紧固到基体框架构件24的顶表面上。
具有上述构造的驱动单元20分别在三个位置通过阻尼器固定到基体构件。因此,基体框架构件24设置有三个腿件24a,并且阻尼器分别安装到腿件24a的颈部。通过阻尼器将驱动单元20固定到基体构件的方法,可以实现诸如振动的干扰和撞击难以传递到光学拾取器26的结构。
如图6所示,盘托盘12插入穿过其或弹出穿过其的托盘容纳壳体13包括:托盘底座51,其中顶表面和前表面开口;以及顶盖52,其中底表面和前表面开口。顶盖52放置在托盘底座51上,并且由此形成托盘容纳单元60,其中仅前表面开口。在这样的状态下,顶盖52通过固定螺钉53紧固到托盘底座51,如图3和4所示,并且由此形成托盘容纳壳体13。盘托盘12插入到托盘容纳单元60的在托盘容纳壳体13的前表面处开口的开口部分或从其弹出。
如图6所示,具有适当高度的台阶51b沿与盘托盘12插入和弹出的托盘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设置在托盘底座51的底表面部分51a的一侧。设置搁板部分51c,以容纳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的延伸部分12a,其中延伸部分12a由于将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形成为完整圆而以弧状(图6的剖面阴影线部分)延伸。
托盘底座51的底表面部分51a容纳安装在微型计算机、电子装置以及其它装置的预定电路板上的控制板54或必需部件。未示出的柔性线路板的一侧电连接到控制板54,并且柔性线路板的另一侧机械和电连接到驱动单元20的连接器。此外,控制板54设置有连接器55,用于与外部电子装置建立电连接。一对固定轨56L、56R固定到托盘底座51的底表面部分51a。第一固定轨56L支撑第一控制轨57L,以能够沿其纵向移动。另外,第二固定轨56R支撑第二控制轨57R,以能够沿其纵向移动。
如图5和10所示,布置此对固定轨56L、56R,使得其纵向在垂直于托盘底座51的底表面部分51a的方向Y中的每个角朝向托盘移动方向X定向。此对固定轨56L、56R中的第一固定轨56L的横截面为U形。如果11B以及其它附图所示,第一固定轨56L的高度大致与托盘底座51的台阶部分相同。第一固定轨56L固定底表面部分51a,并且第一固定轨56L的开口侧向内取向,以与第二固定轨56R相对。
第二固定轨56R的一部分横截面为U形,内凸缘部分56a在一端向内弯曲,外凸缘部分56b的另一端向外弯曲。如图11A以及其它附图所示,第二固定轨56R的外凸缘部分56b的高度稍微低于托盘底座51的高度,以在托盘底座51的高度内。第二固定轨56R固定到底表面部分51a,并且其开口侧向内取向,以与第一固定轨56L相对。
第一可动轨57L以可动方式插入到第一固定轨56L的凹入(U形)部分中。第二可动轨57R以可动方式插入到第二固定轨56R的凹入(U形)部分中。第一可动轨57L和第二可动轨57R每个在凹入(U形)部分的一端具有内凸缘部分57a。设置在盘托盘12的底表面上的第一腿部58L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在第一可动轨57L的凹入(U形部分)中。设置在盘托盘12的底表面上的第二腿部58R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在第二可动轨57R的凹入(U形部分)中。
第一腿部58L和第二腿部58R被支撑,以能在第一可动轨57L和第二可动轨57R的各个凹入部分中沿其各个纵向移动。两个可动轨57L、57R完全容纳在托盘容纳单元60的两个固定轨56L、56R中的状态是盘托盘12位于托盘容纳壳体13的托盘容纳单元60中的托盘容纳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进行光盘D相对于驱动单元20的夹持和释放操作,并且可以由驱动单元20对光盘D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
另一方面,两个可动轨57L、57R已经大部分从两个固定轨56L、56R移出的状态是盘托盘12已经从托盘容纳壳体13移出到盘弹出位置的状态。在盘弹出位置,光盘D可以从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中取出,并且光盘D也可以放入到盘容纳部分11中。
盘盖14放置在托盘底座51上。布置盘盖14,以关闭托盘底座51的顶表面的开口部分,并且由一对轴61、61支撑,以沿上下方向摆动。设置此对轴61、61,以在托盘底座51的后部沿侧向突出,并且盘盖14被构造成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绕此对轴61、61沿上下方向摆动。
盘盖14的形状和尺寸覆盖托盘底座51的整个顶表面,并且由具有适当弹性的片金属制成的板构件形成。盘盖14的适当材料的示例包括具有弹性的不锈钢、弹簧钢等。当考虑到整个装置的薄度和尺寸的减小时,盘盖14的板厚度优选等于或小于0.5mm。如果考虑弹性、强度等,盘盖14的更优选板厚度在0.2mm和0.4mm。下面更详细描述盘盖14的板厚度的合适性。
盘盖14设置有大致圆形中心凸出部分14a,其尺寸与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相对应。向上凸出并且直径较小的出口凸出部分14e设置在中心凸出部分14a的中心。设置出口凸出部分14e,以避免盘盖14与转台28的接合部分28a接触。光盘D容纳在中心凸出部分14a内。在其圆周方向连续的环形接触部分63设置到中心凸出部分14a的周边。环形接触部分63接触盘托盘12的顶表面,以用盘盖14关闭盘容纳部分11,由此防止灰尘等侵入盘容纳部分11。
布置以沿三个方向从中心凸出部分14a突出的三个角被设置在盘盖14的环形接触部分63的外部。三个角包括沿托盘移动方向X布置在盘盖14的前侧的两侧的第一前角14b和第二前角14c以及沿托盘移动方向X布置在盘盖14的后侧的一侧的后角14d。因此,后角14d和第二前角14c彼此沿对角线方向相对,并且中心凸出部分14a放置于其间。倒角状的切口布置在第一前角14b的对角线方向中,以与其相对。
盘盖14的这三个角14b、14c、14d分别设置有作为板簧的升高弹性件64A、64B、64C。通过在远离盘盖14的侧边缘预定宽度的位置提供沿托盘移动方向X延伸的狭槽,以形成细长件,然后通过将细长件弯曲成倒V形以向细长件提供弹性,形成这三个升高弹性件64A、64B、64C。形成这三个弹性件64A、64B、64C的弯曲部分的弯曲侧,以从环形接触部分63的表面突出。在具有升高弹性件64A、64B、64C的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如下所述,环形接触部分63被抵压以接触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的周边,并且由此盘容纳部分11由盘盖14覆盖,灰尘等被防止或抑制侵入盘容纳部分11中。
此外,盘盖14的三个角14b、14c、14d分别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示例的板簧65A、65B、65C。设置板簧65A、65B、65C,以压迫环形接触部分63接触盘盖14的盘容纳部分11的周边,并且每个都具有如图5和13所示的构造等。每个板簧65A、65B、65C包括固定到盘盖14的带状固定件66a以及直立件66b、66b,直立件连续形成与固定件66a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且具有弹性。另外,固定件66a通过填塞一体固定到盘盖14中。
换而言之,每个板簧65A、65B、65C包括在其纵向中央弯曲成倒V形的固定件66a以及四个弹性直立件66b,此四个弹性直立件66b在固定件66a的弯曲部分两侧处沿宽度方向两侧对称地突出。四个直立件66b中的每一个以适当较大突出,由此为每个直立件66b提供弹性。填塞孔66c设置在固定件66a的多个地方(本实施例中两个地方)。设置在盘盖14上的粗磨轴部分67与各个填塞孔66c接合(见图13)。通过填塞粗磨轴部分67的顶端,板簧65A、65B、65C分别固定到盘盖14的三个角14b、14c、14d。
沿与中心凸出部分14a凸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轴承件68分别在第三角14d和没有角的部分附近设置在盘盖14的沿方向Y的两侧处(这里仅示出右侧轴承)。每个轴承件68设置有轴承孔,并且设置在托盘底座51上的那对轴61中对应一个与轴承孔以能够自由旋转方式接合。因此,盘盖14相对于托盘底座51被支撑,以绕那对轴61沿上下方向摆动。
覆盖在盘盖14上的顶盖52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托盘底座51的平面形状。另外,如图4和10所示,顶盖52可以放置在托盘底座51上。顶盖52包括覆盖托盘底座51的顶表面的顶表面部分52a、覆盖托盘底座51的侧表面的部分的左右侧表面部分52b、52c以及覆盖托盘底座51的背表面的部分的背表面部分52d。顶表面部分52a设置有用于将顶盖螺纹固定到底座51中的插入孔69(本实施例中在四个地方)。螺纹孔设置在托盘底座51上对应于插入孔69的地方(四个地方)。固定螺钉53被旋入插入孔69以及托盘底座51的螺纹孔,由此将顶盖52和托盘底座51紧固在一起,以组装盘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
例如可以容易地以下面方式组装具有上述构造的盘驱动装置10。首先,驱动单元20、前板18、弹出机构以及左右可动轨75L、75R结合到盘托盘12中。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左右固定轨56L、56R结合到托盘底座51中。此时,控制板54预先结合到托盘底座51中。上述组装状态在图5中图示。
接着,那对可动轨57L、57R与那对固定轨56L、56R组装,并且盘托盘12由托盘容纳壳体13以可移动方式支撑。然后,盘盖14与托盘底座51组装。最后,如图4所示,顶盖52从上放置在盘盖14上。然后,顶盖52通过多个固定螺钉53被螺纹固定到托盘底座51。因此,完成了其中整个装置的厚度已经显著变薄(如图3所示)的盘驱动装置10的组装操作。
由此组装的盘驱动装置10安装到如图2所述的外壳2的驱动外壳部分9。由此,制造出具有盘驱动装置10的膝上型计算机1。例如,可以以下面方式使用组装到膝上型计算机1中的盘驱动装置10。
当使用盘驱动装置10时,首先,使用者按住弹出按钮9,以使得盘托盘12弹出预定距离。当盘托盘12已经弹出预定距离时,大部分盘容纳部分11暴露。然后,光盘D防止在布置于盘容纳部分11的中心部分的转台28上。因为转台28是自夹持型,所以光盘D通过仅防止在转台28上即被转台28牢固夹持。当使用者从转台28中取出光盘D时,因为在侧表面壁16的部分具有凹入钩部22,通过将指尖插入到凹入钩部22并将指尖勾住光盘D的外周边,可以容易地取出放置的光盘D。
然后,使用者稍微下压盘托盘12,以使得为示出的托盘移动机构操作。由此,盘托盘12通过托盘移动机构的操作而被拖入托盘容纳壳体13中。然后,盘托盘12位于托盘容纳壳体13的托盘容纳单元60的预定位置。
此时,如图15所示,在盘托盘12插入到托盘容纳单元60中之前的状态,盘盖14被保持在与托盘容纳壳体13大致水平的位置。因此,设置在盘盖14的前侧的托盘移动方向X的左右侧的左右升高弹性件64A、64B的部分(中心弯曲部分)突出盘托盘12的顶端部分71的移动轨迹。
此外,当盘托盘12进入托盘容纳单元60时,盘托盘12的顶端部分71接触左右升高弹性件64A、64B的中心弯曲部分,并且使得这些弹性件进行弹性变小以向上突出。由此,如图1 6A所示,盘盖14绕那对轴6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6A所示,并且盘盖14的插入侧突出一小点。因此,形成在左右升高弹性件64A、64B之间的盘盖14的进入(pull-in)部分72比盘托盘12的顶表面突出更高。由此,盘盖14的进入部分72永不与盘托盘12的顶表面摩擦,并且由此可以获得盘托盘12的平稳移动。
当盘托盘12进一步进入到托盘容纳单元60中并且移动靠近预定位置时,设置在盘盖14上的左右升高弹性件64A、64B进入设置在盘托盘12的左右凹入部分17、17。然后,当盘托盘12移动到预定位置时,左右升高弹性件64A、64B进入左右倾斜部分17、17的预定深度。由此,如图16B所示,盘盖14的环形接触部分63在托盘移动方向X的前侧的接触部分73(图9中由粗虚线所表示的接触部分)强有力地下压盘托盘12的盘容纳部分11的圆周。盘盖14的压力由三个板簧65A、65B、65C所施加。
然后,开始对光盘D的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即,光盘D在主轴马达29驱动的情况下旋转,并且光学拾取器26被操作以对光盘D的信息记录表面上执行信息信号的写入或读取。此时,如果光盘D被驱动以预定速度旋转,光盘D将引起风声噪音或其它噪音,但是,在提供盘盖14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大部分的这些噪音。
为了用盘盖14产生低噪音效果,优选地,盘盖14被构造使得由光盘D的旋转而引起的气流被防止撞到顶盖52。这是因为,如果气流撞到顶盖52,气流会产生噪音。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分12A设置在盘托盘12中,使得盘容纳部分11的整个周边由侧表面壁16所包围。因此,防止气流从盘容纳部分11流动到顶盖52侧,由此有效地抑制噪音的产生。
当将盘盖14布置在光盘D和顶盖52之间,考虑到光盘D的表面起伏,优选地在光盘D的上下表面的上方和下面获得1mm或更多的空间。因此,在最近已经取得薄化的盘驱动装置10中,布置盘盖14的空间是约0.5mm。但是,难以获得厚度等于或小于0.5mm的模制产品,并且甚至如果能够获得,这样薄的产品的强度非常小。因此,此时,优选地用片金属生产盘盖14。
当盘盖14由片金属制造时,一般考虑盘盖14与盘托盘12的接触部分的构造。即,如图1的现有技术所述,当由片金属制成的盘盖14与盘托盘12在片金属的切割表面(边缘表面)接触时,由于光盘D的旋转产生的大量风到了外部,因为片金属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5mm,所以片金属的切割表面与盘托盘12的接触区域很小。因此,当风流经盘盖14和盘托盘14的接触表面时,产生噪音,导致不能产生优选的低噪音效果。相反,在本发明中,接触盘托盘12的盘盖14的环形接触部分被形成为具有较大的弯曲表面,环形接触部分比片金属的切割表面更宽,即,环形接触部分63沿盘容纳部分11的径向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盘盖14的厚度尺寸,使得其与盘托盘12的接触区域增大,由此实现风难以流经接触区域的结构。因此,可以降低由于光盘D的旋转引起的风的流过,并且由此有效地或的噪音水平的降低。
盘盖14可能如图17所示翘曲,因为盘盖14的厚度非常薄,诸如等于或小于0.5mm。在此情况下,如果盘盖14翘曲,在盘盖14的环形接触部分63和盘托盘12的接触部分之间产生空间75,导致由于光盘D的旋转引起的风声噪音流过空间75获知风自身流过空间75产生噪音。
相反,在本发明中,盘盖14设置由板簧65A、65B、65C,并且因为板簧的弹性力被偏置(预压缩)到盘托盘12。通过将顶盖52通过固定螺钉53而螺纹固定到托盘底座51,三个板簧65A、65B、65C从其两侧被夹住,并且可以将预压缩施加到盘盖14。因此,因为三个板簧65A、65B、65C的弹性力,盘托盘12可以与盘盖14的环形接触部分63的整个周边进行紧密接触。
这三个板簧65A、65B、65C设置在盘盖14上。这是因为,当翘曲板簧时,如果板簧在顶盖52侧翘曲,则在顶盖52中产生孔,风流过孔而产生噪音。相反,如果板簧翘曲到盘盖14中,在组装中,盘盖14与盘托盘12进行紧密接触,使得翘曲孔被盘托盘12所关闭,由此因此噪音的可能降低。
图14图示其中板簧77从盘盖14切割并且形成为与盘盖14一体部分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提供板簧77的情况下,在盘盖14中形成诸如狭槽或孔的空间,但是,因为盘盖14与盘托盘12在组装中进行紧密接触,所以用盘托盘12关闭空间,并且由此可以防止产生噪音。板簧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的三个,其可以是四个或更多,或可以是两个或仅一个。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用简单构造实现有利于产生静音盘驱动装置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或其等同范围内,根据设计需求以及其它因素,可以产生各种修改、组合、亚组合和变动。

Claims (6)

1.一种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包括:
盘托盘,在其主表面上具有凹入盘容纳部分,盘状记录介质可以放入所述凹入盘容纳部分中并从所述凹入盘容纳部分中取出;
托盘容纳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盘托盘,以可以沿所述盘托盘插入和弹出的方向移动;以及
盘盖,其安装到所述托盘容纳壳体,并且在所述盘托盘容纳在所述托盘容纳壳体中时覆盖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其中,所述盘盖包括设置在其外周边、向外延伸并且沿其圆周方向连续的环形接触部分;所述环形接触部分沿垂直于其圆周方向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盘盖的厚度尺寸,并且所述盘盖被构造使得所述环形接触部分与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的整个周边进行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盘容纳部分包括在其内圆周表面中沿所述盘容纳部分圆周方向连续的侧表面壁,并且所述侧表面壁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暴露放置在所述盘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外周边一部分的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盘盖由片金属制造,并且覆盖所述盘托盘的所述盘容纳部分的主表面的整个表面,具有与所述盘容纳部分对应的尺寸的凸出部分设置在所述盘盖中,并且所述环形接触部分设置到所述盘盖的所述凸出部分的外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盘盖的所述片金属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用于将所述盘盖抵靠在所述盘托盘的所述主表面上的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托盘容纳壳体或所述盘盖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固定到所述托盘容纳壳体或所述盘盖的板簧,并且所述板簧抵压所述盘盖的所述环形接触部分。
CN2008100983568A 2007-05-30 2008-05-30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5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4182 2007-05-30
JP2007144182A JP2008299944A (ja) 2007-05-30 2007-05-30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7144182 2007-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5793A true CN101315793A (zh) 2008-12-03
CN101315793B CN101315793B (zh) 2011-02-16

Family

ID=40089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83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5793B (zh) 2007-05-30 2008-05-30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2129B2 (zh)
JP (1) JP2008299944A (zh)
CN (1) CN1013157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197A (zh) * 2010-03-30 2011-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驱
TWI405189B (zh) * 2011-03-11 2013-08-11 Wistron Corp 具有光碟機支撐模組的電子裝置
JP5904174B2 (ja) * 2013-08-22 2016-04-13 Smk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JP6309368B2 (ja) * 2014-06-30 2018-04-11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フットレス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5461B2 (ja) * 1995-06-30 2003-04-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2298567A (ja) * 2001-03-30 2002-10-11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装置のカバー構造
TW549534U (en) * 2002-01-24 2003-08-21 Benq Corp Improved tray structure for rotation disc devices
CN2521700Y (zh) * 2002-01-24 2002-11-20 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碟盘装置的止挡结构
JP2005209305A (ja) * 2004-01-26 2005-08-04 Fujitsu Ten Ltd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2008276862A (ja) * 2007-04-27 2008-11-13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322941B2 (ja) * 2007-10-26 2009-09-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5793B (zh) 2011-02-16
JP2008299944A (ja) 2008-12-11
US8042129B2 (en) 2011-10-18
US20080301724A1 (en)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5793B (zh) 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US7805737B2 (en) Disk driv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793314B2 (en) Disk drive device with arm for disc conveyance
US7478412B2 (en) Clamper and disk drive with the same
WO2005081234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35652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ユニット、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6067207A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lider with an inclined guide at a front end portion thereof
JP2005243126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740969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disk device
EP1422699B1 (en) Method of adjusting inclination of guide shaft in recording medium drive device
JP3822621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US7155731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having a function of preventing an optical disc from being pushed down by turbulence in the air flow generat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optical disc
JP4004442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7779434B2 (en)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disk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445964B2 (ja)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2005149629A (ja)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の装着方法
JP2008299943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341722B2 (ja) ディスクケース
US20040013073A1 (e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497354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06003971A1 (ja)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WO2005027112A1 (ja)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KR20000054226A (ko) 형상 콤팩트 디스크
JP2003319604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2279756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