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4977A - 扶手及扶手主体 - Google Patents

扶手及扶手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4977A
CN101314977A CNA2007101622670A CN200710162267A CN101314977A CN 101314977 A CN101314977 A CN 101314977A CN A2007101622670 A CNA2007101622670 A CN A2007101622670A CN 200710162267 A CN200710162267 A CN 200710162267A CN 101314977 A CN101314977 A CN 101314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piece
installation bracket
core
kink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22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4977B (zh
Inventor
庄司辰夫
村井信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S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GAS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10611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31497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S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NAGAS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4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4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其在被覆件的一对切断端部间形成间隙,能够尽力减小该扶手形成的间隙宽度,从而使手指不容易进入缝隙。其包括一对突片部(25a,25b)的被覆件(5)整体设定为在利用挤压成形一体地成形,同时被覆件(5)的各突片部(25a,25b)的壁厚(d3、d2)在被覆件(5)的周向上,越向前端越薄。由此,作为安装托架(3)即使使用现有的(壁厚的)安装托架,在该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中,使一对突片部(25a、25b),基于其向前渐细形状,沿安装托架(3)的厚度方向面容易地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利用一对突片部(25a、25b)间原有的狭窄间隙宽度,得到手指能以进入的狭窄间隙宽度。

Description

扶手及扶手主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扶手与扶手杆的设计与组装。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扶手具备:安装托架,其基端部安装于安装部,前端部从基端部立起;安装于该安装托架的前端部的长尺寸的芯材;被覆件,其以形成为筒状,并在其周向规定位置形成贯穿全长地被切断,且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两面抵接的方式,贯穿该芯材的全长地覆盖该芯材。其中,因为一对切断端部与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两面抵接的关系,所以,在该安装托架的不存在区域中,在一对切断端部之间形成与该安装托架的前端部的厚度相当的间隙宽度的间隙沿扶手的长度方向延伸,但该间隙在安装该扶手时,位于扶手的下部,不显眼,不会造成外观降低。
专利文献1:特开平3729427号公报
但是,因为所述一对切断端部形成的间隙宽度由安装托架前端部的厚度确定,所以具有变得比较大的倾向,且存在手指夹在该间隙之虞。因此,为防止手指夹在该间隙,在该槽中嵌入填料,从而导致部件数、操作工序数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第一个目的在于在被覆件的一对切断端部间形成间隙的扶手中,尽力减小该扶手形成的间隙宽度,从而使手指不容易进入缝隙。
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在所述扶手中使用的扶手主体。
为达到所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扶手,其具备:安装托架,其以基端部安装在固定基部,且前端部离开该固定基部的状态进行配置;长尺寸的芯材,其安装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前端部;被覆件,其形成为筒状,并形成在该被覆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被切断的状态,且以该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芯材卡合的状态,贯穿所述芯材的全长地覆盖所述芯材,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一体地形成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所述各切断端部突出且所述突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
所述各突片部的壁厚薄于所述各切断端部的壁厚。作为该权利要求1的优选方式如权利要求2~5的记载。
为达到所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扶手,其具备:安装托架,其以基端部安装在固定基部,且前端部离开该固定基部的状态进行配置;长尺寸的芯材,其安装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前端部;被覆件,其形成为筒状,并形成在该被覆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被切断的状态,且以该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芯材卡合的状态,贯穿所述芯材的全长地覆盖所述芯材,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一体地形成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所述各切断端部突出且所述突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
所述各突片部的壁厚薄于所述各切断端部的壁厚,
在所述芯材上,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设置相对于所述各突片部向上方弯折,且与所述各卡合部卡合的弯折部,
所述安装托架的厚度变薄至该安装托架与所述各弯折部之间分别形成空隙,
在所述各空隙的下方配置所述各突片部,以堵塞所述各空隙的下方侧,
从所述突片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分支点至所述弯折部前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分支点至所述突片部前端的长度,
所述弯折部的厚度厚于所述突片部的厚度,
所述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部的间隙设定在5mm以下。
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扶手主体,其具备:长尺寸的芯材,其安装在安装托架的前端部;被覆件,其形成为筒状,并形成在该被覆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被切断的状态,且以该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芯材卡合的状态,贯穿所述芯材的全长地覆盖所述芯材,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一体地形成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所述各切断端部突出且所述突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
所述各突片部的壁厚薄于所述各切断端部的壁厚,
在所述芯材上,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设置相对于所述各突片部向上方弯折,且与所述各卡合部卡合的弯折部,
从所述突片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分支点至所述弯折部前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分支点至所述突片部前端的长度,
所述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部的间隙设定在5m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所述的本发明,在通过作为被覆件使用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间的间隙宽度短的,作为安装托架使用与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间的间隙宽度配合的,此时,在存在该安装托架的区域内,一对突片部的各个前端与安装托架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且作为安装托架,在使用已有的安装托架(厚于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间的间隙宽度)时,在存在该安装托架的区域内,基于薄于切断端部壁厚的突出形状,能够使一对突片部沿安装托架的厚度方向容易地变形。因此,作为被覆件,即使仅使用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间的间隙宽度窄的,无论安装托架的前端部的厚度如何,在不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内,能够将扶手形成的间隙宽度变为极窄,从而手指能以进入。
根据第二方式所述的本发明,因为安装托架的厚度薄至该安装托架与所述各弯折部之间分别形成空隙,所以使被覆件覆盖芯材,并使被覆件的弯折部与芯材的卡合部卡合时,能够利用空隙,确保弯折部的动作。因此,能够平滑地进行对于芯材的被覆件的安装(卡合)。
根据第三方式所述的本发明,基于在芯材上,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在被覆件上设置相对于各切断端部,向上方分支、并与各卡止部卡合的弯折部,在不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内,当将一对突片部向被覆件的径向内侧按压时,以分支点为中心的转动力传递给弯折部,弯折部被芯材4的卡合部阻止。此时,从突片部与弯折部的分支点至弯折部的前端的长度长于从该分支点至突片部前端的长度L2,所以与施加在一对突片部的按压力相比,能够减小经由弯折部向卡合部传递的力,同时,能够减小卡合部对弯折部24a(24b)的反作用力。因此,即使用手指对一对突片部作用按压力,伴随于此,弯折部与突片部相对靠近的变形(转动)被抑制,且防止基于该突片部的变形(弯曲),切断狭缝的宽度扩大。
根据第四方式所述的本发明,因为弯折部的壁厚厚于突片部的壁厚,所以即使用手指对一对突片部作用按压力,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弯折部基于来自卡合部的反作用力而相对弯曲,并能够进一步抑制一对突片部的向被覆件内侧的变形(基于弯曲的间隙宽度变大)。
根据第五方式所述的本发明,一对突片部设定为在存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区域内,以被所述安装托架的沿厚度方向的两面引导地状态发生变形,并且在不存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区域内,进入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壁厚面的相对区域,所以无论安装托架前端部的厚度如何,在不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内,能够将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间的间隙宽度变为极窄。
根据第六方式所述的本发明,能够同时且具体地得到第一~第四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七方式所述的本发明,通过使用该扶手主体,能够具体地组装第一方式所述的扶手,并能够提供在第一方式所述的发明中使用的扶手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扶手安装于墙面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扶手的纵剖面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扶手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被覆件构造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被覆件的变形例在不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中切断后的状态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被覆件的变形例在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中切断后的状态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中扶手在不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内切断后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中:1A-墙面(固定基部);2-扶手;3-安装托架;3a-安装托架前端部;4-芯材;5-被覆件;7-基端部;17a,17b-卡合部;20-切断狭缝;21-基层部;24a,24b-弯折部分;25a,25b-突片部;26-安装托架中的抵接部分;30-空隙;d2,d3-切断端部的壁厚;d4-弯折部的壁厚;t-安装托架的厚度;O-分支点;L1-从分支点至弯折部前端的长度;L2-从分支点至切断端部前端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表示该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中,标记1A表示作为固定基部的建筑物的墙体的墙面,扶手2安装在该墙面1A上。扶手2具备:多个安装托架3,芯材(金属底座)4以及被覆件5,其中,芯材(金属底座)4和被覆件5构成了扶手主体6。
所述的安装托架3如图1-图3所示,具有基端部7,以及从基端部7一体地延伸而出的脚部8。脚部8的前端部构成安装托架3的前端部3a。基端部7构成对于墙面1A的安装部,且该基端部7具有相对于墙面1A着座的状态,并利用地脚螺栓9与螺母10固定。脚部8伴随基端部7安装在墙面1A上,形成弯曲同时向上立起,且该脚部8从中途开始,形成沿墙面并离开墙面1A恒定距离。为可挤压成形,需维持带板状,并沿扶手的长度方向(安装托架3的宽度方向)带有固定宽度地连续地形成该基端部7及脚部8,此时,关于脚部8的厚度(壁厚)t,其前端侧(与后述的一对突片部25a、25b的抵接部分26)比其以外的部分薄。具体地,关于脚部8(安装托架7)的厚度t,从基端部7向前端部逐渐变薄(参照图2、图3),且在其最薄的部分,设定为厚度5mm以下,优选4mm左右。此外,在安装托架3的脚部8上,在所述前端部的部分(后述的抵接部分)的更前端侧,设有固定厚度的连结部31。该连结部31与芯材的后述的插入槽15的宽度大致相同。
所述芯材4如图1~图5所示,安装在所述安装托架3(在墙面1A上安装有多个安装托架3)的前端部。该芯材4通过将具有足够刚性的材质,例如金属,特别是铝合金等轻金属挤压成形,形成长尺寸的模体,具体地,具备上壁部11、相对的一对侧壁部12a、12b、和下壁部13。他们在内部化分出中空部14,并在下壁部13上,以沿芯材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用于使中空部14与外部连通的插入槽15。在上壁部11的内面上形成与插入槽15的宽度大致相同的保持槽16,该保持槽16与插入槽15对置,且沿该插入槽15的延伸方向延伸。该保持槽16的宽度及插入槽15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安装托架3中的连结部31的厚度t大致相等,且安装托架3中的连结部31能够经由插入槽15嵌入保持槽16。下壁部13多少位于进入芯材4的内方侧(上方侧)的状态,与此相伴,一对侧壁部12a、12b的一部分(下侧部分)多少从下壁部13突出而形成卡合部17a、17b。在该芯材4的外表面,形成多个圆弧面18。该各圆弧面18设定为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基于此,各圆弧面18具有作为对于被覆件5的引导面、支撑面的功能。
包括连结部31的安装托架3(多个安装托架3)的前端部经由插入槽15进入此种芯材4内,且该安装托架3的前端部分(安装托架3的前端附近部分)嵌合于上壁部11的保持槽16。安装螺钉19从横向拧入该安装托架3的连结部与芯材4中,利用该安装螺钉19的拧入,安装托架3的前端部3与芯材4一体化。
所述被覆件5,如图1~5所示,覆盖所述芯材4(在安装托架3上安装的芯材4)。被覆件使用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乙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被覆件5上,在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形成作为切断间隙的切断狭缝20,并且该切断狭缝20基本上由一对切断端部5a、5b形成。该被覆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多层挤压成形法等成形方法,一体形成基层部21及外层部22(图1中省略外层部22的图示)。
所述基层部21,如图1~图5所示,形成被覆件5的大致整体形状(大致圆筒形状),并在该基层部21上,在相当于各切断端部5a(5b)的部分21a(21b)中,以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实质上构成切断狭缝20的突片部25a(25b),和用于与芯材4的卡合部17a、17b卡合的弯折部24a(24b)。各突片部25a(25b),其壁厚在被覆件的周向形成为越向前端越薄的向前渐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片部25a(25b),其外表面形成为与构成外部形状的被覆件5的大部分的曲率相同,且该突片部25a(25b)的外表面与被覆件5的其他部分的外表面平滑地连接,另一方面,其内面设定为随着向前端延伸,与外表面的壁厚变薄。即,在图5中,如果基层部21的大部分的壁厚设为d1,突片部25a(25b)的基端侧的壁厚设为d2,突片部25a(25b)的前端的壁厚设为d3,则d1>d2>d3的关系成立。此外,关于一对突片部25a(25b)间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其两前端相对于安装托架3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于连结部31的延伸方向的更内侧部分(以标记26表示)的长度。具体地,设定为在常温下(硬化状态下),手指无法进入的5mm以下(优选4mm左右)。
所述各弯折部24a(24b),如图4、图5所示,相对于突片部25a(25b)以分支的状态向中空部14内(上方侧)弯折。从该弯折部24a(24b)与突片部25a(25b)的分支点O至该弯折部24a(24b)的前端的长度L1长于从分支点O至突片部25a(25b)的前端的长度L2。并且,弯折部24a(24b)的壁厚d4大致整体上厚于突片部25a(25b)的壁厚d2、d3。该两弯折部24a、24b外表面以对置的状态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一对弯折部24a、24b间的间隔设定为,在常温下,与安装托架3的连结部31的厚度t大致相同。
所述外层部22,如图2~图5所示,作为表面层,覆盖包括突片部25a(25b)的外周面的基层部21的外周面(除弯折部24a、24b)。该外层部22的壁厚与基层部21的壁厚相比格外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外侧部22,但也可不设外层部22,仅基层部21形成被覆件5。
所述基层部21及外层部22的各自硬度设定为外层部22的硬度在基层部21的硬度之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层部21的硬度、外层部22的硬度任一个设定为“Hs94JIS A”。关于该硬度,使用JIS K 6301“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弹簧(spring)式A型硬度计,以0~100的数值进行表示。当然,关于该外层部22及基层部21的硬度,考虑扶手使用者的确能够握持。
此种被覆件5将芯材4的外周面以贯穿于其全长地包住的方式覆盖。在此情况下,该被覆件5中的一对突片部25a、25b抵接于安装托架前端部3a(抵接部分26)的厚度方向的两个面,且该被覆件5的各弯折部24a、24b与芯材4的各卡合部17a、17b卡合,以限制被覆件5相对于芯材4的相对转动。并且,在安装托架3的脚部8前端部(连结部31下方侧)与各弯折部24a(24b)之间,基于脚部8的壁厚随着向前段部逐渐变薄的结构,形成有空隙30。
接下来,对该扶手2的安装操作,主要基于图3进行说明。
首先,在墙面1A上按规定间隔安装安装托架3。各安装托架3的安装操作通过将安装托架3的基端部7沿墙面1A,使用地脚螺栓9与螺母10进行,此时,安装托架3的前段部3a朝向上方。
接下来,对于安装在墙面1A上的安装托架3(多个安装托架3)安装芯材4。在此安装中,安装在墙面1A上的多个安装托架3的前端部3a被芯材4覆盖,且将安装托架的各前端部3a经由插入槽15插入芯材4的中空部14内,由此使该安装托架3的连结部31与上壁部11的保持槽16嵌合。然后,将安装螺钉19从横向拧入芯材4及安装托架3的连结部31中,从而将芯材4与安装托架3一体化。
接下来,对于所述芯材4(安装在安装托架3的芯材),安装被覆件5。在该安装中,首先将被覆件加热使其柔软,并压开一对突片部25a、25b等。然后,从已分开的切断狭缝20将被覆件5覆盖在芯材4上。此时,芯材4的圆弧面18压开一对突片部25a、25b,并有助于芯材4进入被覆件5内。此外此时,如图4所示的假想线,利用基于脚部8的壁厚随着向前端侧逐渐变薄的结构而形成的空隙30,确保各弯折部24a、24b的运动(与卡合部17a、17b卡合的方向的运动),且该运动不被安装托架3的脚部8阻碍。由此,被覆件5以包入的方式覆盖芯材4,且该被覆件5的各弯折部24a、24b与芯材4的各卡合部17a、17b卡合。其结果,芯材4与被覆件5形成一体化,该扶手的安装操作完成。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覆件5中的一对突片部25a、25b,如图2所示,形成与安装托架3前端部的抵接部分26抵接的状态。当然,该加热软化的被覆件5返回到常温时硬化。
从而,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该安装托架3的厚度在与一对突片部25a、25b抵接的抵接部分26薄于该抵接部分以外的部分,所以作为被覆件,能够使用将一对突片部25a、25b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形成为与该安装托架3的厚度对应的窄的被覆件,由此,在扶手2中,能够容易地将一对突片部25a、25b间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变窄。
此外,在对于芯材4的被覆件5的安装中,加热被覆件5,使其柔软以使一对突片部25a、25b压开,但关于该一对突片部25a、25b,此时,基于其向前渐细形状(壁厚比其他部分薄),具有易适于安装托架3的厚度方向面的性质(沿安装托架3的厚度方向面容易发生变形的性质)。因此,在欲将扶手2中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在不存在安装托架的区域,形成为比上述情况更窄时(包括欲将切断狭缝20无限接近0时),作为被覆件5,能够使用将一对突片部25a、25b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形成为比上述情况更窄的被覆件(包括切断狭缝为0的被覆件)。由此,在扶手2中,一对突片部25a、25b,如图6,图7所示,在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以被安装托架3前端部的厚度方向的两面引导的状态发生变形,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进入安装托架3前端部(抵接部26)的壁厚面的相对区域内。结果,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一对突片部25a、25b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比所述情况仅一步变窄,能够可靠地防止手指进入一对切断狭缝20之间。
此外,包括一对突片部25a、25b的被覆件5整体能够利用挤压成形一体地形成,并容易地形成被覆件5整体,并能够提高其一体化强度。
此外,在芯材4上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17a、17b,在被覆件上设置一对弯折部24a、24b,所以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当将一对突片部25a、25b向被覆件5的径向内侧按压时,以弯折部24a(24b)和突片部25a(25b)的分支点O为中心的转动力(图4中,参照箭头)传递给弯折部24a(24b),弯折部24a(24b)的转动力被芯材4的卡合部17a(17b)阻止。此时,从分支点O至弯折部24a(24b)前端的长度L1长于从分支点O至突片部25a(25b)前端的长度L2,关于力矩臂,因为弯折部24a(24b)长于突片部25a(25b),所以与施加在突片部25a(25b)的按压力相比,能够减小经由弯折部24a(24b)向卡合部17a(17b)传递的力,同时,能够减小卡合部17a(17b)对弯折部24a(24b)的反作用力。因此,即使用手指对突片部25a(25b)作用按压力,伴随于此,弯折部24a(24b)与突片部25a(25b)相对靠近的变形(转动)被抑制,且防止基于该突片部25a(25b)的变形(弯曲),切断狭缝20的宽度扩大。并且,在此情况下,因为弯折部24a(24b)的壁厚d4厚于突片部25a(25b)的壁厚d2、d3,所以即使用手指对一对突片部25a、25b作用按压力,更可靠地防止弯折部24a(24b)基于来自卡合部17a(17b)的反作用力而相对弯曲,并能够进一步抑制一对突片部25a(25b)的向被覆件5内侧的变形(基于弯曲的间隙宽度变大)。如此,通过不仅缩窄切断狭缝20的宽度,而且抑制突片部25a(25b)的变形(弯曲),能够防止手指经由切断狭缝20进行。
图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表示安装托架3的变形例。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安装托架3中,该脚部8的壁厚t并非随着向前端侧逐渐变薄,在比所述脚部8的上下方向大致平分的位置的上侧部分形成为比下侧部分薄,使用该安装托架3,也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此,作为安装托架3优选使用将一对突片部25a(25b)抵接的抵接部分26的壁厚形成为薄的安装托架。但是,作为被覆件5,在使用将一对突片部25a(25b)间的切断狭缝20的宽度缩窄的被覆件的状态下,利用该一对突片部25a(25b)的向前渐细形状(变形容易性、适应性),由此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能够缩窄切断狭缝20(参照图6、图7)。因此,在不存在安装托架3的区域内,在缩窄切断狭缝20时,并不一定控制安装托架3的壁厚。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于已明确叙述的,也包括提供与作为优选或益处记载对应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扶手,其具备:
安装托架,其以基端部安装在固定基部,且前端部离开该固定基部的状态进行配置;
长尺寸的芯材,其安装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前端部;
被覆件,其形成为筒状,并形成在该被覆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被切断的状态,且以该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芯材卡合的状态,贯穿所述芯材的全长地覆盖所述芯材,
所述扶手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一体地形成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所述各切断端部突出且所述突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
所述各突片部的壁厚薄于所述各切断端部的壁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芯材上,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且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设置相对于所述各突片部向上方弯折,且与所述各卡合部卡合的弯折部,且
所述安装托架的厚度薄至该安装托架与所述各弯折部之间分别形成空隙,
在所述各空隙的下方配置所述各突片部,以堵塞所述各空隙的下方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突片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分支点至所述弯折部前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分支点至所述突片部前端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厚度厚于所述突片部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突片部设定为,在存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区域内,以被所述安装托架的沿厚度方向的两面引导地状态发生变形,并且在不存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区域内,进入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壁厚面的相对区域。
6.一种扶手,其具备:
安装托架,其以基端部安装在固定基部,且前端部离开该固定基部的状态进行配置;
长尺寸的芯材,其安装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前端部;
被覆件,其形成为筒状,并形成在该被覆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被切断的状态,且以该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芯材卡合的状态,贯穿所述芯材的全长地覆盖所述芯材,
所述扶手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一体地形成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所述各切断端部突出且所述突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
所述各突片部的壁厚薄于所述各切断端部的壁厚,
在所述芯材上,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设置相对于所述各突片部向上方弯折,且与所述各卡合部卡合的弯折部,
所述安装托架的厚度薄至该安装托架与所述各弯折部之间分别形成空隙,
在所述各空隙的下方配置所述各突片部,以堵塞所述各空隙的下方侧,
从所述突片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分支点至所述弯折部前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分支点至所述突片部前端的长度,
所述弯折部的厚度厚于所述突片部的厚度,
所述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部的间隙设定在5mm以下。
7.一种扶手主体,其具备:
长尺寸的芯材,其安装在安装托架的前端部;
被覆件,其形成为筒状,并形成在该被覆件周向规定位置贯穿全长地被切断的状态,且以该相对的一对切断端部与所述芯材卡合的状态,贯穿所述芯材的全长地覆盖所述芯材,
所述扶手主体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一体地形成突片部,该突片部从所述各切断端部突出且所述突片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安装托架前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的面抵接,
所述各突片部的壁厚薄于所述各切断端部的壁厚,
在所述芯材上,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贯穿长度方向全长地设置一对卡合部,
在所述各切断端部分别设置相对于所述各突片部向上方弯折,且与所述各卡合部卡合的弯折部,
从所述突片部与所述弯折部的分支点至所述弯折部前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分支点至所述突片部前端的长度,
所述一对突片部的两前端部的间隙设定在5mm以下。
CN2007101622670A 2007-05-29 2007-09-30 扶手及扶手主体 Active CN101314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1871 2007-05-29
JP2007141871 2007-05-29
JP2007141871A JP4909181B2 (ja) 2007-05-29 2007-05-29 手摺り及び手摺り本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4977A true CN101314977A (zh) 2008-12-03
CN101314977B CN101314977B (zh) 2012-05-16

Family

ID=40106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22670A Active CN101314977B (zh) 2007-05-29 2007-09-30 扶手及扶手主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09181B2 (zh)
CN (1) CN1013149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612A (zh) * 2015-07-07 2015-11-0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止中小学生楼梯拥挤踩踏装置
CN107693231A (zh) * 2016-08-09 2018-02-16 苏旺你株式会社 轮椅
CN108019007A (zh) * 2017-12-20 2018-05-11 上海金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栏杆扶手热护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6228A (ja) * 2010-04-20 2011-11-10 Kg Paltec Co Ltd 手摺用被覆材
JP2011226229A (ja) * 2010-04-20 2011-11-10 Kg Paltec Co Ltd 手摺用被覆材
KR101074719B1 (ko) * 2011-04-06 2011-10-19 (주)이테크 핸드레일용 발열장치
JP5726617B2 (ja) * 2011-04-26 2015-06-03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手摺の支持構造
JP5973143B2 (ja) * 2011-08-11 2016-08-23 ナカ工業株式会社 手摺笠木、および手摺用笠木材
JP6400132B2 (ja) * 2017-01-18 2018-10-03 ナカ工業株式会社 手摺笠木
JP7039014B2 (ja) * 2018-03-16 2022-03-22 株式会社シロクマ 手摺の笠木における被覆材の固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9315B2 (ja) * 1993-04-30 2000-07-04 ナカ工業株式会社 手摺ブラケット
JP3895026B2 (ja) * 1997-12-26 2007-03-22 ナカ工業株式会社 手すり本体と取付用ブラケットとの結合構造、および手すり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JP2003293541A (ja) * 2002-03-28 2003-10-15 Atlas:Kk 建物用手摺
CN2575214Y (zh) * 2002-11-04 2003-09-24 朴允绪 手扶防护横杆
JP2004169531A (ja) * 2002-11-18 2004-06-17 Kg Paltec Co Ltd 手摺用ブラケット
JP2005282116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ekisui Jushi Co Ltd 手摺用接続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612A (zh) * 2015-07-07 2015-11-0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止中小学生楼梯拥挤踩踏装置
CN105019612B (zh) * 2015-07-07 2017-03-2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止中小学生楼梯拥挤踩踏装置
CN107693231A (zh) * 2016-08-09 2018-02-16 苏旺你株式会社 轮椅
CN108019007A (zh) * 2017-12-20 2018-05-11 上海金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栏杆扶手热护套
CN108019007B (zh) * 2017-12-20 2024-01-12 上海金洛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栏杆扶手热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97707A (ja) 2008-12-11
CN101314977B (zh) 2012-05-16
JP4909181B2 (ja)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4977B (zh) 扶手及扶手主体
CN109219417B (zh) 齿间清洁器
JP6461654B2 (ja) ヘッドレストステーの製造方法
JP5875141B2 (ja) 部分成形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EP3078263B1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JP5095429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PT1587669E (pt) Tubo enrolado em espiral com a rigidez do diametro interno realcada, e seu processo de fabrico
JP2002525643A5 (zh)
BR0116914B1 (pt)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e aldeìdos.
CN101187955B (zh) 利用带束层部弯曲的轮胎断面设计方法
JP5475074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JP2008068748A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KR20170023446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8143225A (ja) バンパーフェイシャおよびバンパーフェイシャの取付方法
JP4902408B2 (ja) ヘリカル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及び、ヘリカルアンテナの一次成形品
JPH0633213Y2 (ja) レリースワイア
JP2005212625A (ja) 車両用ステップ
JP2006307453A (ja) 手摺用継ぎ手、および手摺の接合構造
JP4847715B2 (ja) 長尺物建材
JP5455511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照明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JP2008068749A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KR200450975Y1 (ko) 인장 스프링을 구비한 슬라이더 링크 조립체
CN108674153A (zh) 一种带汽车门把手汽车外水切
JP5817979B2 (ja) リール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フード及び操作ナット
JP5137560B2 (ja) ルーフモ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