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3351A -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3351A
CN101313351A CNA2006800438132A CN200680043813A CN101313351A CN 101313351 A CN101313351 A CN 101313351A CN A2006800438132 A CNA2006800438132 A CN A2006800438132A CN 200680043813 A CN200680043813 A CN 200680043813A CN 101313351 A CN101313351 A CN 101313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uring
subframe
brightness
frame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38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3351B (zh
Inventor
盐见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3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3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33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3/209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specific for a flat pan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other than drivers for liquid crystal, plasma or OLED displays, not related to handling digital grey scale data or to communication of data to the pixels by means of a curr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7Flicker reduction other than flicker reduction circuits used for single beam cathode-ray tub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85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using tables for spatial correction of display dat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8Use of a frame buffer in a display terminal, inclusive of th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显示图像时,在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控制LSI设定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第一子帧期间和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使得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50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3.5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2.2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8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5,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对比度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由此,能够防止闪烁被识别,并且抑制动图像模糊,实现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保持型显示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保持型显示元件例如为液晶显示元件、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元件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除了CRT(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以外,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被开发并实现了商品化。
在CRT显示装置等进行脉冲型显示(仅在发光期间进行显示的显示方式)的显示装置中,非选择期间的像素成为黑显示。而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进行保持型显示(在新的图像写入前一直保持前一帧图像的显示方式)的显示装置中,非选择期间的像素维持上一次写入的显示内容(保持型显示装置的常规显示)。
根据上述保持型显示装置的常规显示,在进行动图像显示时将产生动图像模糊的问题。产生上述动图像模糊的问题的原因在于保持型显示装置的像素在非选择期间内也保持显示内容。因此,即使提高像素的响应速度,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保持型显示装置中,作为防止动图像模糊的方法,例如,有分时驱动法。另外,分时驱动是指将1垂直期间(1帧)分割成多个子帧,对1个像素进行多次信号写入的驱动方法。
也就是说,即使在保持型显示装置中,如果进行分时驱动并且至少一个子帧进行低亮度显示(接近黑显示的显示),也能够模拟地进行接近脉冲型显示的显示,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动图像模糊。
作为揭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分时驱动的技术的文献,例如,可以例举出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296841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10月26日)。
另外,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184034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7月6日)揭示了一种在显示l画面的1帧期间内进行2次激活的脉冲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262846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9月19日)也揭示了一种采用脉冲型显示方式的显示装置。
但是,在使用保持型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中,当进行上述模拟脉冲驱动以提高动图像性能时,近年来,由于显示装置实现了高亮度、大画面而容易产生闪烁。这种闪烁缺陷在帧频率较低或显示亮度较高等情况下特别明显,从而使得用户的眼睛感到疲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闪烁被识别,并且能够抑制动图像模糊,进行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其中,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该图像显示方法包括分时驱动步骤,在该步骤中,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nit)~350(cd/m2)的范围内,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设定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使得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50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3.5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2.2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8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5,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对比度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上述驱动装置控制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亮度,使得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并且,上述驱动装置设定上述范围内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使得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50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3.5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2.2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8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5,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对比度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图像显示时,在上述范围内,设定上述第一和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互不相同,并如上述地设定上述范围中的第一子帧期间和第2子帧期间的对比度。其结果,能够在上述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之间设置亮度差,使得闪烁不被识别。因此,能够防止闪烁被识别,并且抑制动图像模糊,实现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进一步优选至少在积分亮度为100~350(cd/m2)的区域,将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设定在100~200(cd/m2)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除了上述结构,优选上述驱动装置至少在积分亮度为100~350(cd/m2)的区域将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设定在100~200(cd/m2)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观看特别是电视用途等多个亮度混杂的视频时的图像的不均和噪声。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其中,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包括分时驱动步骤,在该分时驱动步骤中,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将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设定为1.5以上;并且,设定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使得在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30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23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9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6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50(cd/m2)以下,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亮度差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亮度差之间作单调变化。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上述驱动装置控制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亮度,使得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并且,上述驱动装置将上述范围内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设定为1.5以上;并且,上述驱动装置设定上述范围内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使得在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30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23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9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6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50(cd/m2)以下,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亮度差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亮度差之间作单调变化。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图像显示时,在上述范围内,设定上述第一和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互不相同,并如上述地设定上述范围中的第一子帧期间和第二子帧子帧期间的对比度。其结果,能够在上述第1子帧和第2子帧之间设置亮度差,使得闪烁不被识别。因此,能够防止闪烁被识别,并且抑制动图像模糊,实现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进一步优选当子帧数为n时,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各子帧期间的亮度的最大值为帧积分亮度×n。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除了上述结构,优选上述驱动装置在子帧数为n时将各子帧期间的亮度的最大值设定为帧积分亮度×n。
由此,能够控制子帧数,使对比度和亮度差在上述范围内。具体来说,如上所述的子帧数为3个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监视器包括上述的任一图像显示装置和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传输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信号输入部。进而,本发明的电视接收机包括接收电视广播的接收装置和上述的任一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对上述接收装置接收的电视广播的视频图像进行显示。在此,如上所述,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因此,能够适用于图像显示监视器或者电视接收机。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来说,本发明中的程序是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动作的程序,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记录有该程序。
例如,当计算机读取上述记录介质并实行上述程序时,该计算机将作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动作。因此,能够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同样地,实现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的描述中会变得十分明了。此外,以下参照附图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控制LSI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闪烁认知界限(flicker visible limit)和驱动频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当刷新率为60(Hz)时,亮度和闪烁认知界限对比度(flicker-detection limit contrast)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与比较例的显示亮度-亮度差特性的图表。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与比较例的显示亮度-对比度特性的图表。
符号说明
1图像显示装置
11a显示元件(像素)
30控制LSI(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在图2中,图像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帧存储器20和控制LSI30,能够通过显示面板10显示从信号源50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所表示的视频图像。例如,在其中包括图像显示装置1的装置为图像显示监视器的情况下,信号源50作为信号输入部发挥作用,该信号输入部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传输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另一方面,在包括图像显示装置1的装置为电视接收机的情况下,接收电视广播的接收装置被用作信号源50,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显示上述接收装置接收的电视广播所表示的视频图像。
模式转换开关60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控制LSI30输出模式转换信号以使得能够按照用户的指示进行显示模式转换。即,当用户操作模式转换开关60以进行显示模式转换时,模式转换信号将从模式转换开关60输入控制LSI30,由控制LSI30对显示模式转换进行控制。
显示面板10构成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元件阵列11、TFT基板12、源极驱动器13a~13d和栅极驱动器14a~14d。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元件阵列11中,呈矩阵状配置有多个使用了液晶材料的显示元件11a(像素部)。另外,显示元件11a也可以使用有机EL构件。
在TFT基板12的显示区域中,像素电极12a和TFT12b对应于各显示元件11a并呈矩阵状配置,其中,像素电极12a驱动上述显示元件11a,TFT12b被用作通/断对像素元件12a的电荷(显示电压)供给的开关元件。在上述显示元件阵列11和TFT基板12的显示区域的周边部分设置有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分别通过各TFT12b对像素电极12a和显示元件11a进行显示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由第1~第4源极驱动器13a~13d以级联方式相连接的结构,以及由第1~第4栅极驱动器14a~14d以级联方式相连接的结构。
在TFT基板12的显示区域中设有多条源极电压线和多条栅极电压线,其中,上述源极电压线连接源极驱动器并提供源极电压(显示电压),上述栅极电压线连接栅极驱动器并提供栅极电压(扫描信号电压),并且,上述源极电压线和上述栅极电压线交叉地设置。在每个交叉部附近,设有像素电极12a和TFT12b。
TFT12b的栅极电极连接对应的栅极电压线(该交叉部的栅极电压线),TFT12b的源极电极连接对应的源极电压线(该交叉部的源极电压线),TFT12b的漏极电极连接像素电极12a。
帧存储器20存储1帧由显示面板10显示的图像信号。控制LSI30是控制各个部分的显示控制装置。另外,关于控制LSI30的结构说明,详见后述。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基本的图像显示方法。
首先,从控制LSI30向第1源极驱动器13a与时钟信号同步地依次发送在一水平行上的每一个像素部中显示的面板显示信号。如图2所示,第1~第4源极驱动器13a~13d以级联方式连接,因此,基于与一水平行上的像素数相应的时钟信号的脉冲,在第1~第4源极驱动器13a~13d中暂时保持与一水平行上的像素数相应的图像信号。在该状态下,当控制LSI30向第1~第4源极驱动器13a~13d输出锁存脉冲信号时,具有与各像素部的图像信号相应的电平的显示电压从源极驱动器13a~13d输出至与一水平行上的像素数相应的源极电压线。
另外,控制LSI30向栅极驱动器14a~14d中的每一个输出启动信号、启动脉冲信号和垂直移位时钟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启动信号为低电平时,栅极电压线为关断状态。另外,当启动信号为高电平,并且输入启动脉冲信号时,相应的栅极驱动器的最初的栅极电压线与垂直移位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同步地成为导通状态。另外,当启动信号为高电平并且未输入启动脉冲信号时,上述已成为导通状态的栅极电压线的下一条栅极电压线与垂直移位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同步地成为导通状态。
在向上述源极电压线输出与一水平行上的像素数相应的显示电压的期间内,1条栅极电压线成为导通状态。由此,连接该栅极电压线的与一水平上的像素数相应的各TFT12b成为导通状态。由此,由源极电压线分别向与一水平行上的像素数相应的像素电极12a提供电荷(显示电压),使得显示元件11a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进行图像显示。对各水平行反复进行上述显示控制,由此,在整个显示画面进行图像显示。
进而,图像显示装置1为了进行抑制动图像模糊的模拟脉冲显示而采用进行分时驱动的结构,即,将1帧分成多个子帧进行显示面板10的驱动的结构。更详细来说,在分时驱动时,向各子帧分配显示亮度,使得各子帧的显示亮度的时间积分值再现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灰度亮度特性。
另外,帧亮度和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公式(1)。在该公式(1)中,当γ(伽马特性)=2.2时,能够得到接近实际显示的特性。
(公式1)
(帧亮度)=(输入图像信号灰度电平)γ
=((前半子帧灰度电平)γ+(后半子帧灰度电平)γ)/2
(1)
以下,在说明向各子帧分配显示亮度的具体例之前,参照图1说明用于进行分时驱动的控制LSI30的结构。
如图1所示,控制LSI30包括行缓冲器(line buffer)31、定时控制器32、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第1灰度转换电路34、第2灰度转换电路35、输出数据选择器36、第1LUT(Look Up Table)37和第2LUT38。
行缓冲器31一水平行一水平行地接收被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并暂时保持上述输入图像信号。行缓冲器31具有彼此独立的接收端和发送端,能够同时进行输入图像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定时控制器32对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进行控制使得交替切换向帧存储器20传送数据的定时和从帧存储器20读出数据的定时。另外,定时控制器32对输出数据选择器36进行控制使得交替选择第1灰度转换电路34的输出定时和第2灰度转换电路35的输出定时。也就是说,定时控制器32对输出数据选择器36进行控制使得切换前半子帧期间和后半子帧期间。进而,定时控制器32以预定的定时输出根据输入同步信号生成的时钟信号、锁存脉冲信号、启动信号、启动脉冲信号和垂直移位时钟信号。
定时控制器32对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进行控制,使其交替选择传送动作和读出动作,上述传送动作是指,向帧存储器20一水平行一水平行地传送由行缓冲器31保持的输入图像信号;上述读出动作是指,一水平行一水平行地读出在1帧前被输入并保存于帧存储器20中的图像信号。另外,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向第2灰度转换电路35传送从帧存储器20中读出的图像数据。
第1灰度转换电路34用于确定前半子帧的灰度电平,接收由行缓冲器31提供的输入图像信号,将所接收的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转换成用于进行分时驱动的前半子帧的灰度电平并输出。其中前半子帧的灰度电平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对应地存储在第1LUT37中,上述的第1灰度变换电路34在进行上述灰度电平转换时参照该第1LUT37。
第2灰度转换电路35用于确定后半子帧的灰度电平,通过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接收由帧存储器20提供的输入图像信号,将所接收的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转换成用于进行分时驱动的后半子帧的灰度电平并输出。其中,后半子帧的灰度电平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对应地存储在第2LUT38中,上述的第2灰度变换电路35在进行上述灰度电平转换时参照该第2LUT38。另外,根据被分配给各子帧的显示亮度来设定第1LUT37和第2LUT38所存储的灰度电平,详见后述。
输出数据选择器36被定时控制器32控制,切换由第1灰度转换电路34输出的图像信号和由第2灰度转换电路35输出的图像信号并作为面板图像信号进行输出。也就是说,输出数据选择器36在前半子帧期间内将第1灰度转换电路34输出的图像信号作为面板图像信号进行输出,在后半子帧期间内将第2灰度转换电路35输出的图像信号作为面板图像信号进行输出。
以下,参照图3说明其中使用了上述结构的控制LSI30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动作。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每一个水平期间的图像信号传送的图。该图表示了输入从第N帧的第1行到第3行的图像输入信号的期间。
另外,在图3中,括号[]内分别表示与一水平行相应的图像信号的传送期间。例如,[N,1]表示传送已输入第N帧的第1水平行的输入图像信号。另外,第M行表示画面的中间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第3栅极驱动器14c的第1栅极电压线驱动的水平行。
另外,C1表示传送第1灰度转换电路34基于在C1后的[]内所示的帧及水平行的输入图像信号进行转换后所得到的图像信号。C2表示传送第2灰度转换电路35基于在C2后的[]内所示的帧及水平行的输入图像信号进行转换后得到的图像信号。
首先,如图3的箭头D1所示,行缓冲器31接收所输入的输入图像信号。接着,如箭头D2所示,在接收与一行对应的图像信号的过程中,从行缓冲器31通过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对帧存储器20进行写入,并从行缓冲器31对第1灰度转换电路34进行传送。第1灰度转换电路34输出经转换后的图像信号作为面板图像信号。
另外,如箭头D3所示,从帧存储器20中逐行读出水平行的图像信号,其中,该水平行的图像信号是被写入帧存储器20的图像信号的水平行之前、即,二分之一帧之前的水平行的图像信号。交替地进行由箭头D3所示的信号读出和由箭头D2所示的信号写入。从帧存储器20读出的图像信号通过帧存储器数据选择器33被传送给第2灰度转换电路35,经转换后的图像信号作为面板图像信号从第2灰度转换电路35输出。
通过时钟信号,向第1~第4源极驱动器传送由控制LSI30输出的与一水平行相应的面板图像信号。然后,在向上述第1~第4源极驱动器提供锁存脉冲信号时,从各源极电压线输出与各像素部的显示亮度相应的显示电压。这时,根据需要,对栅极驱动器提供垂直移位时钟信号和栅极启动脉冲信号,相应的栅极电压线的扫描信号成为导通状态,其中,该栅极驱动器是与要进行图像显示的水平行对应的栅极驱动器,该水平行被提供源极电压线上的电荷(显示电压)。另一方面,在不进行图像显示的栅极驱动器中,启动信号为低电平,栅极电压线的扫描信号为截止状态。
在图3中,如箭头D4所示,第N-1帧的第M行的与一水平行相应的图像信号被传送至源极驱动器。之后,如箭头D5所示,从控制LSI30向第3栅极驱动器14c提供的启动信号为高电平。如箭头D6和箭头D7所示,从控制LSI30向第3栅极驱动器14c提供启动脉冲信号和垂直移位时钟信号。由此,如箭头D8所示,与第3栅极驱动器14c的第1栅极电压线连接的TFT12b成为导通状态从而进行图像显示,其中,第3栅极驱动器14c的第1栅极电压线是与显示位置对应的画面的第M行。这时,对第1栅极驱动器14a、第2栅极驱动器14b和第4栅极驱动器14c输入低电平的启动信号,这些栅极驱动器不对应显示位置,与这些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电压线连接的TFT12b为截止状态。
接着,如图D9所示,第N帧的第1行的与一水平行相应的图像信号被传送给源极驱动器。之后,如箭头D10所示,从控制LSI30向第1栅极驱动器14a输出高电平的启动信号。这时,如箭头D11和D12所示,从控制LSI30向第1栅极驱动器14a提供启动脉冲信号和垂直移位时钟信号。由此,如箭头D13所示,与第1栅极驱动器14a的第1栅极电压线连接的TFT12b成为导通状态从而进行图像显示,其中,第1栅极驱动器14a的第1栅极电压线为与显示位置对应的画面的第1行。这时,对第2~第4栅极驱动器14b~14c输入低电平的启动信号,这些栅极驱动器不对应显示位置,与这些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电压线连接的TFT12b为截止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各像素部时,1帧期间被分割成前半子帧期间和后半子帧期间;用于在前半子帧期间内驱动各像素部的图像信号的电平根据存储于第1LUT37中的值来确定,用于在后半子帧期间内驱动各像素部的图像信号的电平根据存储于第2LUT38中的值来确定。
在此,设定第1LUT37和第2LUT38的值,使得各子帧的显示亮度的时间积分值能够再现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灰度亮度特性。由此,控制在1帧期间中上述像素部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的总和,使得再现基于上述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亮度。
另外,对第1LUT37和第2LUT38的一者(例如,第2LUT38)所存储的值中的下述值进行设定,使得通过参照该值所确定的像素部的亮度被保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明显示的亮度范围内,即:在上述输入图像信号表示像素部的亮度为预定的高亮度区域内的亮度时被参照的值。另一方面,对第1LUT37和第2LUT38的另一者(此时,为第1LUT37)存储的值中的下述值进行设定,使得能够利用经参照该值所确定的像素部的亮度来使上述像素部的亮度在1帧期间的时间积分值的总和再现基于上述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亮度,即:在表示像素部的亮度为高亮度区域内的亮度时被参照的值。
由此,在表示高亮度区域内的亮度的情况下,像素部的亮度在后半子帧期间内维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明显示的亮度范围,并对前半子帧期间的亮度进行控制,使得在1帧期间内的上述像素部的亮度成为由输入图像信号所表示的亮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的用于进行明显示的亮度范围内的亮度例如被设定为用于进行白显示的亮度。
另外,对第1LUT37和第2LUT38的一者(例如,第1LUT37)所存储的值中的下述值进行设定,使得通过参照该值所确定的像素部的亮度被保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暗显示的亮度范围内,即:在上述输入图像信号表示像素部的亮度为预定的低亮度区域内的亮度时被参照的值。另一方面,对第1LUT37和第2LUT38的另一者(此时,为第2LUT38)存储的值中的下述值进行设定,使得能够利用经参照该值所确定的像素部的亮度来使上述像素部的亮度在1帧期间的时间积分值的总和再现基于上述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亮度,即:在表示上述像素部的亮度为低亮度区域内的亮度时被参照的值。
由此,在表示低亮度区域内的亮度的情况下,像素部的亮度在前半子帧期间内维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暗显示的亮度范围,并对后半子帧期间的亮度进行控制,使得在1帧期间内的上述像素部的亮度成为由输入图像信号所表示的亮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10(cd/m2)以下的亮度区域为低亮度区域,预定的用于进行暗显示的亮度范围内的亮度例如被设定为用于进行黑显示的亮度。
对第1LUT37和第2LUT38所存储的值中的、在上述输入图像信号表示像素部的亮度为中间亮度区域内的亮度即150(cd/m2)至350(cd/m2)之间的亮度时被参照的值进行设定,使得:当显示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为50以下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为3.5以下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为2.2以下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为1.8以下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为1.5;当显示亮度为上述以外的亮度时,上述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是指,上述各显示亮度中相邻的两点之间的对比度单纯地增加或减少,例如,如图5的图表所示,其变化呈现为连接各点的曲线状。
另外,对第1LUT37和第2LUT38所存储的值中的、在上述像素部的亮度不是上述低亮度区域、高亮度区域和中间亮度区域的任一个亮度区域的亮度时被参照的值进行设定,使得:各子帧的显示亮度的时间积分值能够再现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灰度-亮度特性,并且,该灰度-亮度特性能够向上述低亮度区域、高亮度区域和中间亮度区域中相邻接区域的灰度-亮度特性平滑过渡。
根据上述结构,在接近最大亮度的高亮度区域(接近白显示亮度的亮度区域)中,由于各子帧期间的亮度被设定为明显示亮度或者接近明显示亮度的亮度,所以,较之于需要设置暗显示期间的结构,能够提高最大亮度。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接近最低亮度的低亮度区域(接近黑显示亮度的亮度区域)中,在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在该例子中为前半子帧期间)中,像素部的亮度被设定为暗显示亮度,在高亮度区域中,在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在该例子中为后半子帧期间)中,像素部的亮度被设定为明显示亮度。
例如,在斜向观察MVA液晶面板时会发现液晶面板发白,这种视角特性缺陷在像素部的亮度被设定为接近黑显示亮度或者接近白显示亮度时难以产生,而在被设定为上述亮度的中间亮度时很容易发生。因此,如上述结构那样,将各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为暗显示亮度或者明显示亮度,由此缩短在像素部容易出现上述发白缺陷的显示亮度设定期间,从而能够改善上述视角特性。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偏离开上述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亮度区域中,各子帧期间可以存在亮度差。在显示动图像时,用户的视线大多追踪动图像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像素部由保持型的显示元件来实现,那么,由于视线追踪出现误差将导致产生动图像模糊。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各子帧期间存在亮度差,所以,即使在使用保持型的显示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接近脉冲驱动的驱动,从而可防止动图像模糊。
在进行分时驱动显示时,如果对各子帧分配显示亮度使得形成高亮度子帧和低亮度子帧,就能够实现模拟脉冲显示从而有效防止动图像模糊。不过,防止动图像模糊的效果因亮度分配比率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子帧间亮度差是较大的分配比率,则防止动图像模糊的效果就大,如果子帧间亮度差是较小的分配比率,则防止动图像模糊的效果就小。
即使在显示具有相同程度的模糊宽度的图像的情况下,显示亮度较大的图像较之于显示亮度较小的图像更容易被识别,所以,图像的显示亮度越大,实现脉冲效果的必要性就越小。
另外,分时驱动存在以下问题,即:虽然可有效抑制动图像模糊,同时,也容易产生闪烁等问题。如果上述分配比率被设定为子帧间亮度差较大的分配比率,就容易发生上述闪烁缺陷,如果上述分配比率被设定为子帧间亮度差较小的分配比率,就不容易发生上述闪烁缺陷。
假设期间A表示某亮度X、期间B表示某亮度O。已知某一频率并基于该频率可以确定:上述两期间的亮度被识别为相同亮度,或者,两期间的亮度被识别为不同亮度从而被感知为闪烁。上述频率被称为CFF(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frequency)等。在一般情况下,该频率与亮度的对数成正比地增加。另外,当上述两期间的亮度被识别为相同亮度的情况下,假设上述两期间的长度分别为A和B时,上述亮度为X×A/(A+B)。
据医学生理学的相关报告称,在普通亮度环境中上述频率为10~20Hz左右,在较大亮度环境中可达到50Hz左右。
上述报告内容大多是在昏暗的房间里让被试人凝视特殊的灯光而进行实验所得到的。所以,上述报告与以下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即:如图像显示装置那样,在宽阔的房间里并且观看较大画面时的情况。
更详细地说,上述报告的研究范围集中于不超过150(cd/m2)的较小的亮度区域,而图像显示装置的亮度有时达到400~600(cd/m2)。
另外,根据上述报告,让被试人凝视灯光的情况较多,但是,在图像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中,较亮的部分和较暗的部分混杂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根据各个部分的观看时间以及关注点对视觉进行不同的适应性调整,因此,这将导致视敏度发生变化。其结果,就需要进一步对闪烁已适应的情况进行设定。
另外,比如,让被试人注视灯光那样,大多数医学实验的前提基本上是让被试人借助于其视野的中央部分进行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刺激是由视锥细胞进行识别的。而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由于观察的画面位置不同,用户观察画面各个部位所需利用的视野部分将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既要借助于视杆细胞进行识别又要借助于视锥细胞进行识别,因此,视觉就更容易感知闪烁。
另外,以高清晰广播中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高精细化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噪声,就能够显示更清晰的视频图像。这样,由于原始图像已非常清晰,所以,即使是轻微的噪声,也会变得比较明显,从而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更容易受噪声的干扰。
基于上述条件,发明人对图像显示装置的临界融合频率作了主观评价,结果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闪烁的认知界限在显示亮度为200(cd/m2)时达到60(Hz)。因此,像CRT那样,当最大亮度为250(cd/m2)左右时,容许60(Hz)左右的闪烁,但是,对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最大亮度达到500~600(cd/m2)的图像显示装置来说,由于闪烁对图像造成的影响,显示品质会降低至无法容许的程度。
另外,闪烁是明/暗交替反复的亮度变化,所以更容易被用户所识别。一般来说,人的视觉对亮度的判断是通过指数压缩来进行的。这是对亮度为稳定时的评价,如果是象闪烁这样其变化让人没有时间适应的亮度变化,就更容易被识别。
在此,发明人通过实验对诸如NTSC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那样输入图像信号的帧频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也就是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和闪烁检测界限对比度进行了主观评价,其结果如图5所示。
进而,发明人就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值和对比度值的每一个组合,一边改变其中一个子帧期间的亮度一边评价上述被试人能否识别闪烁。根据评价结果发现:由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值和对比度值的组合来决定能否识别闪烁,而与各子帧期间的亮度无关。也就是说,根据某对比度来规定可识别闪烁的显示亮度,而与各子帧期间的亮度无关。
如图5所示,如果显示亮度为150(cd/m2)以下,无论对比度被设定为任何值,闪烁均不会被识别;当显示亮度超过150(cd/m2)时,根据显示亮度的不同,闪烁可被识别。
另外,在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果进行下述设定,被试人就不会识别出闪烁,即:当显示亮度为150(cd/m2)时,对比度为50以下;当显示亮度为200(cd/m2)时,对比度为3.5以下;当显示亮度为250(cd/m2)时,对比度为2.2以下;当显示亮度为300(cd/m2)时,对比度为1.8以下;当显示亮度为350(cd/m2)时,对比度为1.5以下;当显示亮度为上述以外的亮度时,对比度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时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但是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时,如果超过了上述对比度,被试人就会识别出闪烁。
另一方面,发明人通过实验,在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一边改变两子帧之间的对比度,一边根据被试人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是否产生动图像模糊。得到以下结果,即,如果对比度为3.0以上,就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动图像模糊,如果对比度为1.5以上,就能够抑制动图像模糊。
其结果,发现:在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果进行下述设定就能够防止对闪烁的认知,并且得到抑制动图像模糊的效果,即:当显示亮度为150(cd/m2)时,对比度为50以下且为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200(cd/m2)时,对比度为3.5以下且为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250(cd/m2)时,对比度为2.2以下且为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300(cd/m2)时,对比度为1.8以下且为1.5以上;当显示亮度为350(cd/m2)时,对比度为1.5;当显示亮度为上述以外的亮度时,对比度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时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另外,还发现:如果在显示亮度超过350(cd/m2)的区域中进行设定使得不能认知闪烁,就得不到上述抑制动图像模糊的效果。
另外,在白显示亮度为500(cd/m2)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以亮度差来表示上述各对比度,如果将被试人识别闪烁的亮度差的上限值设定为下述,那么,被试人就不能认知闪烁,即:当显示亮度为150(cd/m2)时,子帧间的亮度差为300(cd/m2)以下;当显示亮度为200(cd/m2)时,子帧间的亮度差为230(cd/m2)以下;当显示亮度为250(cd/m2)时,子帧间的亮度差为190(cd/m2)以下;当显示亮度为300(cd/m2)时,子帧间的亮度差为160(cd/m2)以下;当显示亮度为350(cd/m2)时,子帧间的亮度差为150(cd/m2);在上述以外的显示亮度时,亮度差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时的亮度差之间作单调变化。如果在各显示亮度时子帧间的亮度差超过了上述的亮度差,闪烁将被识别。“在上述各显示亮度时的亮度差之间作单调变化”是指,上述各显示亮度中相邻的两点之间的亮度差单纯地增加或减少,例如,如图6的图表所示,变化呈现为连接各点的曲线状。
另外,发明人对刷新率为50~70(Hz)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了与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同样的实验。确认:在这些刷新率中,找不出更优于刷新率为60(Hz)的设计。更详细来说,就对刷新率为50~7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也明确了以下几点,即:“根据某对比度来规定可识别闪烁的显示亮度,而与各子帧期间的亮度无关”;“如果显示亮度为150(cd/m2)以下,无论对比度设定为任何值,闪烁均不会被识别,当显示亮度超过150(cd/m2)时,根据显示亮度的不同,闪烁可被识别”;“如果进行设定使得在显示亮度超过了350(cd/m2)的区域中不能认知闪烁,就完全得不到抑制动图像模糊的效果”;“当在与刷新率为60(Hz)时的对比度的数值范围相同的数值范围内设定对比度时,闪烁将不会被识别,而在上述显示亮度时,如果超过了上述对比度,闪烁将会被识别”。另外,如果刷新率低于50(Hz),例如电影胶片(24Hz),由于对闪烁的认知性过于良好,通过插入暗显示场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动图像性能。另外,当刷新率过高时,实际上将不再有闪烁。
在白显示亮度为500(cd/m2)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果不考虑闪烁而尽可能大地分配亮度差,则成为如图6的虚线所示的亮度-亮度差特性。如图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显示亮度的上升,亮度差增大。即使将后半子帧的亮度设定为白显示亮度,如果帧期间的显示亮度没有成为所指定的显示亮度,就通过增加前半子帧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使得帧期间的显示亮度成为所指定的亮度,因此,当显示亮度超过某一个值时,亮度差将慢慢减小。另一方面,在图6中,点划线表示将图5所示的闪烁检测界限对比度转换成亮度差所得到的图表(亮度差的界限值)。
在图6中,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进行亮度分配的结果所得到的各子帧的亮度和显示亮度之间的关系被表示为子帧间亮度差和显示亮度的图表。如果将上述关系图示为子帧间对比度和显示亮度的图表,则如图7所示。与图6同样地,在图7中,也用点划线表示闪烁认知界限对比度,用虚线表示尽可能大地分配亮度差的结构的显示亮度-对比度特性。
如上所述,在刷新率为60(Hz)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要防止对闪烁的认知并且得到抑制动图像模糊的效果,在150~350(cd/m2)的中间亮度区域将各子帧间的对比度或者亮度差设定为上述数值范围内十分重要。如图6和图7中的实线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在上述范围内设定中间亮度区域的对比度和亮度差。由此,不同于图6和图7中以虚线表示的结构即尽可能大地分配亮度差的结构,能够防止对闪烁的认知并且得到抑制动图像模糊的效果。
另外,如图6所示,表示显示亮度-亮度差特性的虚线和表示界限值的点划线在350(cd/m2)处交叉,所以,在白显示亮度为500(cd/m2)的图像显示装置采用了以下驱动方法的结构中,即使尽可能大地分配亮度差,在超过了350(cd/m2)的亮度区域闪烁也不会被识别。上述驱动方法是指,在高亮度区域中,将后半子帧的亮度保持在明显示用的亮度范围,使前半子帧的亮度上升,从而使帧期间的显示亮度成为所指定的显示亮度的驱动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上述那样地设定中间亮度区域的各子帧的亮度分配,并且设定亮度差和对比度使得中间亮度区域的各子帧的亮度差大致一定。其结果,即使在显示元件阵列11中存在多个其亮度被设定为上述中间亮度区域的亮度的像素部,也能够抑制这样的缺陷,即:子帧期间的亮度差在各像素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显示品质下降的缺陷。其结果,能够安定地显示具有复杂的亮度分布的视频图像,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动图像显示。
以下,说明在中间亮度区域大致一定地保持亮度差的效果。原本,在闪烁的认知性实验中,互相交替地提示黑暗的画面和明亮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亮度的判定通过指数压缩来进行的。但是,在上述实验中,预先考虑了“视觉适应”所引起的视敏度变化,并具有不同于视神经作用的、对于积分亮度(显示亮度)较低的区域提高视感度的机构,对于积分亮度较高的区域,视感度进一步下降的机构。因此,在与实验情况不同的情况下观看视频图像时,由于无法进行视觉适应,所以,大多情况下是在具有与上述实验不同的特性并且与实验不同的条件下观看视频图像。上述与实验情况不同的情况例如为普通电视广播的情况,即,显示多亮度(灰度)混杂的图像的情况;由于画面较大,要观看的画面的亮度在视野中央部分和视野周围部分各自不同的情况;或者,要注视的图像是动图像的情况。例如,在中间亮度区域设定一定的对比度时,当已适应黑暗的视频图像的眼睛看到明亮的中间亮度区域时,可能将亮度差(显示亮度×对比度)增大误判为对比度增大而非亮度增大从而识别为闪烁。另外,即使并未识别为闪烁,也可能在视野反复移动的过程中被感知为亮度失衡或噪声。其结果,特别是在电视图像用途中,如本实施方式所述,优选在上述对比度的限制范围内进一步保持一定的亮度差。
具体来说,优选的是,至少在积分亮度为100~350(cd/m2)的区域中,前半子帧期间和后半子帧期间的亮度差在100~200(cd/m2)的范围内。由此,在低亮度区域(也就是积分亮度为100~350(cd/m2)的区域)中,由于视觉适应的作用,亮度差的增大变得难以感知,亮度差的影响变小。另一方面,在高亮度区域(也就是积分亮度超过350(cd/m2)的区域)中,为了实现所期望的积分亮度而无需考虑亮度差。另外,当亮度差小于100(cd/m2)时,在很多区域中不能充分进行动图像改善;当亮度差超过200(cd/m2)时,在很多区域中将会感知闪烁或噪声。
如图6和图7的实线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对比度而进行控制,使得:在亮度非常低的低亮度区域、即10(cd/m2)以下的低亮度区域中,在前半子帧期间内将像素部的亮度维持在暗显示用的亮度范围内,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因后半子帧期间的亮度而成为所指定的亮度。其结果,能够充分确保对比度,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动图像模糊的产生。另外,在上述的亮度区域中,对比度和亮度差根据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而大致单调地上升。
进而,如图6和图7的实线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进行控制,使得:在亮度非常高的高亮度区域中在后半子帧期间内将像素部的亮度维持在明显示用的亮度范围,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因前半子帧期间的亮度而成为所指定的亮度。
其结果,在高亮度区域,各子帧期间的亮度被设定为明显示亮度或者接近明显示亮度的亮度,因此,较之于必须设置暗显示期间的结构,能够提高1帧期间的显示亮度的最大值。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在不是上述低亮度区域、高亮度区域和中间亮度区域的任一者的情况下进行亮度分配,使得各子帧的显示亮度的时间积分值能够再现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灰度-亮度特性,并且该灰度-亮度特性能够向上述低亮度区域、高亮度区域和中间亮度区域中的相邻区域的灰度-亮度特性平滑过渡。例如,在亮度区域的分界位置对显示亮度-亮度差或者显示亮度-对比度特性设置有拐点,当上述特性在亮度区域的分界位置发生急剧变化时,可能产生诸如因动图像模糊所导致的光斑等缺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中,通过分配亮度使得亮度能够平滑过渡,所以能够防止上述缺陷的产生。像这样,在不是上述低亮度区域、高亮度区域和中间亮度区域的任一者时,各子帧的亮度设定大多根据源极驱动器的电压设定的难易度、显示灰度亮度的平滑过渡情况等因素而非显示品质。
由此,由于显示特性和视角特性之间的关系,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存在以下区域,即:要提高动图像性能而无需考虑闪烁识别问题的区域(低亮度区域)、要确保显示亮度而无需考虑动图像性能的区域(高亮度区域)、既要防止对闪烁的认知又要提高动图像性能的区域(中间亮度区域)以及连接上述各区域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在确定如何分配亮度时,例如,在设定第1LUT37和第2LUT38的值时,将图像显示装置所能提供的亮度区域划分为上述各个区域,在闪烁和动图像性能两者折衷平衡的中间亮度区域中,优先对闪烁的抑制,而在其它区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所需重视的性能,并能够向其他区域自然过渡。
上述说明了参照LUT对各子帧分配亮度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以下结构,即,设置:用于判断由输入图像信号指定的像素部的亮度是上述哪一个亮度区域的亮度的电路;以及在上述电路判断上述亮度是中间亮度区域的亮度时对各子帧分配亮度使得成为大致一定的对比度或者亮度差的电路。由于在中间亮度区域具有大致一定的对比度或亮度差,所以,即使不设置LUT而通过电路分配亮度,也不会增大电路规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上述输入图像信号表示像素的亮度是预定的高亮度区域的亮度时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至少1个子帧期间的亮度维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明显示的亮度范围并将控制其余子帧期间的亮度从而使1帧期间的上述像素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的总和再现基于上述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亮度;在上述输入图像信号表示像素的亮度是预定的低亮度区域的亮度时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至少1个子帧期间的亮度维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暗显示的亮度范围并控制其余子帧期间的亮度从而使1帧期间的上述像素的亮度的时间积分值的总和再现基于上述输入图像信号的1帧期间内的亮度。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果在150(cd/m2)至350(cd/m2)的中间亮度区域如上述那样设定各子帧期间的对比度或亮度差,也能够取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果在高亮度区域将各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为明显示亮度或者接近明显示亮度的亮度,较之于必须设置暗显示期间的结构,能够提高最大亮度。
另一方面,在低亮度区域至少将1个子帧期间的亮度维持在预定的用于进行暗显示的亮度范围,由此,能够较大地设定在该区域的对比度,减少动图像模糊的产生。
另外,上述根据图3说明的动作仅为图像显示装置1进行分时驱动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说明中,举例说明了子帧的分割数为2且子帧的分割比为1∶1的情况,但子帧的分割数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帧分割成3个以上的子帧。另外,子帧的分割比无需为1∶1的等分,能够以任意的分割比(例如2∶1或3∶2)进行帧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当子帧数为n时,可以将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各子帧期间的亮度的最大值设定为帧积分亮度×n。
另外,本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临界点(闪烁认知界限)并不取决于子场的分割数,例如,在刷新率为60Hz的显示器中,可以分别就分割数2(暗、明)、分割数3(暗、暗、明)(暗、明、明)和分割数4(暗、暗、暗、明)、(暗、明、明、明)、(暗、暗、明、明)等情形,对显示亮度和闪烁认知对比度的关系可展开完全相同的论述。较为理想的是,对需控制的显示亮度(150~350(cd/m2))和该亮度时的对比度作同样的控制。另外,在暗显示亮度或明显示亮度为两种以上时,上述第1和第2子帧期间具有场内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的子帧期间。另外,在分割数为4以上,例如被分割为(暗1、明1、暗2、明2),上述两种“明”和两种“暗”分别为相同电平的情况下,实际的刷新率变为两倍。但是,即使在4分割以上的情况下,如果亮度变化频率和刷新率一致,例如,“明1”较暗,或者,“暗2”较亮,以上述期间中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为控制对象,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限制(亮度分割控制)对比度即可。
另外,可在不脱离上述主要特征的条件下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仅仅是揭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示例,不应对本发明进行狭义的解释。与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范围内的变形例、变更、处理全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使用了保持型显示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电视接收机、液晶监视器装置等。

Claims (10)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其中,
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
包括分时驱动步骤,在该步骤中,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
设定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使得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50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3.5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2.2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8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5,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对比度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
2.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其中,
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
包括分时驱动步骤,在该分时驱动步骤中,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将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设定得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
将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设定为1.5以上;并且,
设定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使得在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30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23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9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6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50(cd/m2)以下,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亮度差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亮度差之间作单调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中,
至少在积分亮度为100~350(cd/m2)的区域,将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设定在100~200(cd/m2)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中,
当子帧数为n时,上述分时驱动步骤中的各子帧期间的亮度的最大值为帧积分亮度×n。
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的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
上述驱动装置控制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亮度,使得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并且,
上述驱动装置设定上述范围内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使得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50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3.5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2.2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8以下1.5以上,在上述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对比度为1.5,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对比度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对比度之间作单调变化。
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将一帧期间分割成多个子帧期间进行图像显示的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一帧期间的频率为50~70Hz;
上述驱动装置控制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亮度,使得在由上述输入信号指示的、像素的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350(cd/m2)的范围内,上述多个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一子帧期间的亮度大于上述帧积分亮度,上述多个子帧期间的除上述第一子帧期间之外的子帧期间中的至少一个、即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小于上述帧积分亮度;并且,
上述驱动装置将上述范围内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对比度设定为1.5以上;并且,
上述驱动装置设定上述范围内的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使得在帧积分亮度为1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30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23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2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9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0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60(cd/m2)以下,在帧积分亮度为350(cd/m2)时上述亮度差为150(cd/m2)以下,在上述范围内除上述各帧积分亮度之外的帧积分亮度的情况下,上述亮度差在上述各帧积分亮度所对应的亮度差之间作单调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驱动装置至少在积分亮度为100~350(cd/m2)的区域将上述第一子帧期间和上述第二子帧期间的亮度差设定在100~200(cd/m2)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上述驱动装置在子帧数为n时将各子帧期间的亮度的最大值设定为帧积分亮度×n。
9.一种图像显示监视器,包括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向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传输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信号输入部。
10.一种电视接收机,包括接收电视广播的接收装置和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对上述接收装置接收的电视广播的视频图像进行显示。
CN2006800438132A 2005-11-25 2006-09-06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1146 2005-11-25
JP341146/2005 2005-11-25
PCT/JP2006/317619 WO2007060783A1 (ja) 2005-11-25 2006-09-06 画像表示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モニター、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3351A true CN101313351A (zh) 2008-11-26
CN101313351B CN101313351B (zh) 2011-07-06

Family

ID=3806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38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351B (zh) 2005-11-25 2006-09-06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67791A1 (zh)
JP (1) JP4722942B2 (zh)
CN (1) CN101313351B (zh)
WO (1) WO20070607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5171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控制方法
CN103946917A (zh) * 2011-08-22 2014-07-23 顶级公司 显示设备控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6876B2 (en) 2005-03-15 2011-06-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rive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drive unit of display device, program of the drive unit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drive unit
WO2006098246A1 (ja) * 2005-03-15 2006-09-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US8253678B2 (en) * 2005-03-15 2012-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riv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for setting a subframe period
US20080136752A1 (en) * 2005-03-18 2008-06-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onitor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090122207A1 (en) * 2005-03-18 2009-05-14 Akihiko Inou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onitor,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2009246881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shiba Corp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JP2010008871A (ja) * 2008-06-30 2010-01-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586858B2 (ja) * 2009-02-24 2014-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WO2011033669A1 (ja) * 2009-09-18 2011-03-24 株式会社 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
BE1020787A3 (fr) 2012-07-12 2014-05-06 Lhoist Rech Et Dev Compose mixte calcique et magnesien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KR102529261B1 (ko) * 2016-05-30 2023-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US11955094B2 (en) 2019-02-01 2024-04-09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Head-mounted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1128B2 (ja) * 1990-10-31 1998-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5488389A (en) * 1991-09-25 1996-01-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JP3349527B2 (ja) * 1991-10-01 2002-11-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中間調表示装置
US5818419A (en) * 1995-10-31 1998-10-06 Fujitsu Limit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3703247B2 (ja) * 1997-03-31 2005-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駆動方法
EP1331626B1 (en) * 1997-07-24 2009-12-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evaluation apparatus
EP1022714A3 (en) * 1999-01-18 2001-05-09 Pione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riving a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0310969A (ja) * 1999-02-25 2000-11-07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4519251B2 (ja) * 1999-10-13 2010-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1215916A (ja) * 2000-02-03 2001-08-10 Kawasaki Steel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984772B2 (ja) * 2000-03-08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光源
JP4240743B2 (ja) * 2000-03-29 2009-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1350453A (ja) * 2000-06-08 2001-12-21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769463B2 (ja) * 2000-07-06 2006-04-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再生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106350B2 (en) * 2000-07-07 2006-09-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lay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655341B2 (ja) * 2000-07-10 2011-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2108294A (ja) * 2000-09-28 2002-04-10 Advanced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
EP1227460A3 (en) * 2001-01-22 2008-03-26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2002229547A (ja) * 2001-02-07 2002-08-16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情報伝送方法
JP3660610B2 (ja) * 2001-07-10 2005-06-15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方法
JP3999081B2 (ja) * 2002-01-30 2007-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41721A (ja) * 2002-02-20 2003-08-29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液晶パネルの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342200B2 (ja) * 2002-06-06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248306B2 (ja) * 2002-06-17 2009-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08655B1 (ko) * 2002-11-27 2009-07-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데이터 공급시간의 변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JP4436622B2 (ja) * 2002-12-19 2010-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079793B2 (ja) * 2003-02-07 2008-04-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利用可能なデータ書込回路
JP3980567B2 (ja) * 2003-03-26 2007-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液晶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0836986B1 (ko) * 2003-03-31 2008-06-10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화상 처리 방법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719429B2 (ja) * 2003-06-27 2011-07-0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4341839B2 (ja) * 2003-11-17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液晶モニタ装置、画像表示方法、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5173387A (ja) * 2003-12-12 2005-06-30 Nec Corp 画像処理方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4197322B2 (ja) * 2004-01-21 2008-1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液晶モニター,液晶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および表示方法
US20050253793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Liang-Chen Chien Driving method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60065956A (ko) * 2004-12-11 2006-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US20080136752A1 (en) * 2005-03-18 2008-06-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onitor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4497067B2 (ja) * 2005-03-23 2010-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回路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5171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控制方法
CN103946917A (zh) * 2011-08-22 2014-07-23 顶级公司 显示设备控制
US9489920B2 (en) 2011-08-22 2016-11-08 Apical Ltd. Method to control display device screen brightness and strength of dynamic range compression based on ambient light lev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3351B (zh) 2011-07-06
JPWO2007060783A1 (ja) 2009-05-07
US20090167791A1 (en) 2009-07-02
WO2007060783A1 (ja) 2007-05-31
JP4722942B2 (ja)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3351B (zh)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KR100571070B1 (ko) 표시 장치
JP4768344B2 (ja) 表示装置
KR100503579B1 (ko) 표시 장치
CN10247339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507985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モニター、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975855B (zh) 图像显示设备以及其中使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US20080030514A1 (en) Display device
EP1701332A2 (en) Backlit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flickering and blur
KR2004002003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00171776A1 (en) Picture display device
CN1971679B (zh) 显示装置
CN101017657A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1627417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20090322720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6259624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モニター、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02110403A (zh) 改善显示器拖影现象的方法及相关的显示器
JP2011028107A (ja) ホールド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85957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06030834A (ja) オーバードライブ制御法による駆動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KR100935404B1 (ko) 표시장치
JP200826828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41557A (ja) 表示装置
JP3619973B2 (ja) カラー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画像情報の処理方法
JP3154878B2 (ja) フレームデューティ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