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576A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576A
CN102859576A CN2011800169565A CN201180016956A CN102859576A CN 102859576 A CN102859576 A CN 102859576A CN 2011800169565 A CN2011800169565 A CN 2011800169565A CN 201180016956 A CN201180016956 A CN 201180016956A CN 102859576 A CN102859576 A CN 102859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illumination
light
backlight
intermitt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9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9576B (zh
Inventor
鬼木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5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7Switching ON and OFF the backlight within one fram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与环境照度联动地适当变更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的结构中、以所希望的平衡度来兼顾实现改善动态模糊和防止对光源的过电流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环境照度(S1)小于预先设定的规定照度的情况下,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间歇点亮处理)(S2的“是”一侧,S3),在大于等于所述规定照度的情况下,使背光源扫描处理(间歇点亮处理)停止(S2的“否”一侧,S21)。然后,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环境照度、以及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间歇点亮处理),来变更提供给光源的驱动电流,从而与所述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变更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S4,S22)。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能对利用多个光源来对液晶面板背面的每个区域进行照明的情况进行控制,特别涉及执行在1帧期间内以规定比率使各个光源连续熄灭和连续点亮的间歇点亮处理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接收机或液晶监视装置等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从背后对液晶面板进行照明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具有沿液晶面板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排列的多个光源。此外,使用冷阴极管或LED来作为光源。
以往,提出有以下方案:即,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周围照度(环境照度)较高时提高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并在周围照度较低时降低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来使用户便于观看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视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具体而言,变更背光源装置的光源的PWM控制或间歇点亮控制中的点亮时间,以变更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从而能对视频的显示亮度进行调节。
另外,近年来,还如所述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有时会对各个光源执行在1帧期间内包括规定的连续熄灭期间和规定的连续点亮期间的间歇点亮处理。由此,由于能在1帧期间内确保规定的连续熄灭期间(黑插入时间)来实现模拟脉冲驱动,因此,与始终点亮光源的保持驱动处理相比,能防止显示视频发生动态模糊。而且,若与向液晶面板写入图像信号的动作联动地对各个光源依次执行间歇点亮处理,即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则对于整个画面,能使从写入视频信号到点亮光源为止的时间变得均匀,从而提高改善显示视频的动态模糊的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338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573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的情况下,由于为了确保规定的连续熄灭期间(黑插入时间)而缩短了1帧期间内的光源的点亮时间,因此,为了确保与执行保持驱动处理时相同的发光强度,需要增加该光源被点亮时的亮度。因此,在执行间歇点亮处理的情况下,需要增大提供给光源的最大驱动电流,从而会导致背光源装置的光源比执行保持驱动处理时更容易发生过载。另外,为了防止以上情况,需要增大整个背光源装置的最大驱动电流值,从而成为尺寸增大和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当如上所述那样在使环境照度与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联动的结构中始终执行间歇点亮处理时,在因环境照度提高而提高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时,无法避免背光源装置的尺寸增大和成本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与环境照度联动地适当变更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的结构中、以所希望的平衡度来兼顾实现改善动态模糊和防止对光源的过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能对利用多个光源来对液晶面板背面的每个区域进行照明的情况进行控制;间歇点亮控制单元,该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执行在1帧期间内以规定比率使所述各个光源连续熄灭和连续点亮的间歇点亮处理;以及环境照度检测单元,该环境照度检测单元检测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环境照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流控制单元,该驱动电流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环境照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环境照度、及是否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来变更提供给所述光源的驱动电流,从而使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与所述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发生变更;以及间歇点亮切换单元,该间歇点亮切换单元在所述环境照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环境照度小于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定照度的情况下,使得执行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的所述间歇点亮处理,在所述环境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定照度并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定照度的情况下,使得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的所述间歇点亮处理停止。
第二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规定照度是比所述第一规定照度要高的照度,在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的所述间歇点亮处理停止的过程中,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以所述环境照度达到小于所述第一规定照度的情况为条件,来执行该间歇点亮处理,在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的过程中,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以所述环境照度达到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规定照度的情况为条件,来使该间歇点亮处理停止。
第三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在所述背光源扫描处理中,与向所述液晶面板写入图像信号的动作联动地对所述各个光源依次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
第四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规定照度是以下驱动电流成为预先设定的阈值电流时的照度,其中,所述驱动电流是为了在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的状态下与所述环境照度联动地变更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而要提供给所述光源的驱动电流。
第五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光源是多个LED,所述阈值电流是所述LED的额定电流。
第六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模式切换单元,该模式切换单元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成耗电量不同的多种动作模式;以及规定照度变更单元,该规定照度变更单元根据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模式,来变更所述第一规定照度和/或所述第二规定照度。
第七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在对是否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维持该切换后的状态。
第八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在对执行和停止所述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时,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分别使所述连续熄灭期间与所述连续点亮期间之比、以及连续点亮期间内的驱动电流值连续变化。
第九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在对执行和停止所述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时,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保持所述规定比率不变,而分别使所述连续点亮期间的驱动电流值与连续熄灭期间的驱动电流值连续变化。
第十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九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实现与大于等于第二规定照度的环境照度相对应的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时,不执行间歇点亮处理(以下也称为“背光源扫描处理”),因此,能通过适当设定第二规定照度,来将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功耗抑制在规定范围内,从而能力图防止对于背光源装置的过载,并能防止因最大驱动电流增大而导致尺寸增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利用背光源扫描处理,能使对于液晶面板的整个画面、换言之是各行的每行从写入视频信号到点亮光源为止的时间变得均匀,从而能在写入视频信号后,通过在液晶元件的响应稳定后进行点亮,来提高改善显示视频的动态模糊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成为大于等于第二规定照度的时刻,背光源扫描处理进行的间歇点亮中止,因此,会降低改善显示视频的动态模糊的效果,但在周围照度较高的情况下,在提高显示亮度的规格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画面的亮度越高,观众越会关注增强后的对比度之间,从而对视频的动态模糊的关注度会变得较低。因此,因在大于等于规定照度时中止间歇点亮而产生的缺点较小。
另外,在使用LED来作为背光源装置的光源时,即使在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与环境照度联动而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在不超过LED额定电流的范围内对流向该LED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装置的背光源扫描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控制对应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所执行的背光源控制处理的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执行、停止背光源扫描处理时的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执行、停止背光源扫描处理时的处理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供理解本发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性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X包括显示控制部11、照度传感器12、液晶面板21、液晶驱动部22、背光源装置31、以及背光源控制部32等。
液晶显示装置X例如是液晶电视接收机或液晶监视装置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通常的液晶电视接收机或液晶监视装置所具备的、对本发明无直接影响的其他构成要素的说明。
显示控制部11包括MPU、RAM、ROM等控制器件,MPU根据存储于ROM的规定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处理,从而对液晶驱动部22和背光源控制部32的动作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11接收视频信号,并基于该视频信号生成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等,所述视频信号包含在由未图示的天线所接收的电视广播或从未图示的外部输入端子输入的视频内容等之中。然后,将视频信号、垂直同步信号、及水平同步信号从显示控制部11输入液晶驱动部22。另外,显示控制部11将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输入背光源控制部32。
这里,显示控制部11生成驱动频率为电视广播视频信号的频率即60Hz的倍速的120Hz的垂直同步信号。因此,显示控制部11向液晶驱动部22各输出两次视频信号中的1帧的图像,或由视频信号中的连续的2帧来生成插补图像,将其插入该帧间并输出至液晶驱动部22。
照度传感器12是检测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周围的亮度)的环境照度检测单元,将该所检测出的环境照度输入显示控制部11。
利用液晶层以及用于向该液晶层施加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来形成液晶面板21,该液晶面板21是具有透射率根据施加电压而发生变化的多个液晶元件的已有公知的有源矩阵型液晶面板。
液晶驱动部22基于从显示控制部11输入的图像信号、以及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来驱动液晶面板21的扫描电极(栅极电极)和数据电极(源极电极)。具体而言,液晶驱动部22在接收到垂直同步信号后,根据与第1行相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来向扫描电极输出栅极信号,并向数据电极依次输出与第1行相对应的图像信号。由此,进行第1行的图像显示。之后,当与第2行相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输入时,液晶驱动部22向第2行的扫描电极输出栅极信号,并向数据电极依次输出与第2行相对应的图像信号。之后也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从而对液晶面板21的整个画面进行图像显示。
背光源装置31利用呈矩阵状地配置于液晶面板21背面的多个LED来从背后对液晶面板21进行照明。这里,图2是表示背光源装置3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31具有与液晶面板21的垂直方向上的多个显示区域相对应地进行并排设置的多个LED组L1~L12(多个光源的一个例子)。LED组L1~L12各自包含有在液晶面板21的水平方向上进行并排设置的多个LED31a。另外,分别与LED组L1~L12相对应的各个显示区域是包含液晶面板21的多行显示像素的区域。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多排冷阴极管来代替LED组L1~L12的结构,或采用由LED组L1~L12或多个冷阴极管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而成的结构。
背光源装置31根据来自背光源控制部32的控制指示,使得多个LED31a以各LED组L1~L12为单位分别进行点亮熄灭。因而,背光源装置31能利用多个LED32a(多个光源)来对液晶面板21的背面的每个区域进行照明的情况进行控制。此外,LED组L1~L12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液晶面板21的尺寸来对设计进行适当的改变。
另外,背光源装置31相对于液晶面板21是直下型的例子,但只要能对每个区域来控制背光源即可,与形状无关。
背光源控制部32分别对背光源装置31的LED组L1~L12选择性地执行以规定频率使得始终点亮的保持驱动处理、以及在1帧期间内以规定比率使得连续熄灭和连续点亮的间歇点亮处理的任意一种处理。这里,执行所涉及的间歇点亮处理时的背光源控制部32相当于间歇点亮控制单元。
具体而言,背光源控制部32执行与向液晶面板21写入图像信号的动作联动地分别对LED组L1~L12依次执行间歇点亮处理的背光源扫描处理。
这里,所谓1帧期间,是指用于将1帧的图像显示于液晶面板21的期间、即垂直同步信号的间隔。因而,在液晶面板21的图像写入速度(驱动频率)为120Hz(所谓的倍速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X中,1帧期间约为8.3ms。当然,液晶面板15的驱动频率也可以为60Hz或240Hz等。
图3是用于对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执行结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若利用背光源控制部32来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则从开始将图像写入所对应的显示区域起,分别将LED组L1~L12熄灭约4.1ms(1帧的50%),然后,分别将LED组L1~L12点亮约4.1ms(1帧的50%)。具体而言,在背光源扫描处理中,背光源控制部32分别使LED组L1~L12与显示于液晶面板21的图像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依次点亮熄灭。
更详细而言,背光源控制部32根据接收的垂直同步信号来使第1排的LED组L1熄灭约4.1ms,之后,使其点亮约4.1ms。然后,背光源控制部32根据接收的数量与对应于LED组L1的液晶面板21的多行液晶元件相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来使LED组L2熄灭约4.1ms,之后,使其点亮约4.1ms。同样,背光源控制部32根据接收的数量与对应于LED组L1、L2的液晶面板21的多行液晶元件相对应的水平同步信号,来使LED组L3熄灭约4.1ms,之后,使其点亮约4.1ms。之后也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从而使LED组L1~L12与各自所对应的液晶面板21的多行液晶元件的扫描同步地依次点亮熄灭。
根据像这样执行的背光源扫描处理,由于能模拟地实现脉冲驱动,因此,能防止动态图像显示产生动态模糊和多重轮廓。此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对于使LED组L1~L12连续熄灭(暗)与连续点亮(亮)的比率,将熄灭时间和点亮时间设为相同的4.1ms,将1帧内的连续点亮时间比设为50%,但可以根据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来变更该比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每1帧的连续点亮时间比(以下也称为“点亮比率”)为50%的情况进行说明。
然而,在如前所述由照度传感器12所检测出的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周围的亮度)较亮的情况下,通过调亮液晶面板21的显示视频,从而变得便于观看该显示视频。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较暗的情况下,通过调暗液晶面板21的显示视频,从而变得便于观看该显示视频。
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X中,显示控制部11通过执行后述的背光源控制处理(参照图5),来与该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联动地变更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11对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进行调整,使得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越高,则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越高,环境照度越低,则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越低。
另外,一般而言,利用显示控制部11,根据用户对设于未图示的遥控器或液晶显示装置X主体上的操作按钮的操作,来对是否由背光源控制部32来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进行切换。
但是,在背光源扫描处理中,由于为了获得黑插入效果,背光源装置31的点亮比率(每1帧的连续点亮时间比)较小,因此,为了实现与保持驱动处理情况相同的发光强度,需要增大分别提供给LED组L1~L12的电流值,从而会需要增大整个背光源装置31的功耗。因此,对于如前所述那样与环境照度联动地变更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的结构,若始终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则在环境照度变高从而根据环境照度来提高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大整个背光源装置31的最大额定驱动电流值。
因此,对于显示控制部11,在后述背光源控制处理(参照图5)中,当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小于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定照度时,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当环境照度大于等于第一规定照度并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定照度时,使背光源扫描处理停止。这里,执行所涉及的处理时的显示控制部11相当于间歇点亮切换单元。此外,这里,对将第一规定照度和第二规定照度设定为相同的规定照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下面,根据图5的流程图,来对显示控制部11所执行的背光源控制处理的顺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里,图5中的S1、S2、……表示处理顺序(步骤)编号。
这里,设在设置于显示控制部11的ROM等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有在显示控制部11所执行的背光源控制处理中作为判断指标来使用的控制对应信息(参照图4)。
图4表示控制对应信息的一部分。
如图4所示,控制对应信息是预先设定有与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相对应的适当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以及为了获得该发光强度而分别要提供给背光源装置31的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的值等的信息。尤其在控制对应信息中,存储有在获得与环境照度相对应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时、在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开启)和不执行的情况下(关闭)分别所需要的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
具体而言,若参照图4的控制对应信息,则在环境照度为400[1x]的情况下,希望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为450[cd]。由此可知,在关闭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点亮比率为100[%]、驱动电流为100[mA],在开启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点亮比率为50[%]、驱动电流为200[mA]。
另外,在环境照度为350[lx]的情况下,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为400[cd]。此时,在关闭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驱动电流为90[mA],在开启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驱动电流为180[mA]。同样,在环境照度为300[lx]的情况下,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为350[cd]。此时,在关闭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驱动电流为80[mA],在开启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下,需要使驱动电流为160[mA]。此外,这里所说明的控制对应信息只不过仅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预先设定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的规定关系式等。
<步骤S1~S2>
首先,在步骤S1中,显示控制部11利用照度传感器12来获取液晶显示装置X的环境照度(周围的亮度)。
然后,在步骤S2中,显示控制部11对照度传感器12所检测出的环境照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规定照度进行判断。这里,规定照度是作为以下驱动电流在达到预先设定好的阈值电流时的照度,其中,所述驱动电流是在利用背光源控制部32来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状态下、为了与环境照度联动地变更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而要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想要将提供给背光源装置31的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抑制为小于180[mA]的情况下,只要将规定照度设定为350[lx]即可。当然,也可以将步骤S2中的判断指标设为所述驱动电流的值,以代替环境照度。
然后,若判断为环境照度小于所述规定照度(S2的“是”一侧),则处理转移至步骤S3,若判断为环境照度大于等于所述规定照度(S2的“否”一侧),则处理转移至步骤S21。
<步骤S3~S4>
在环境照度小于规定照度的情况下(S2的“是”一侧),即使在背光源装置31中执行了背光源扫描处理的状态下,但由于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小于阈值电流,因此,获得与环境照度相对应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所需要的背光源装置31的功耗也不会变得过大。
因此,在后续步骤S3~S4中,显示控制部11使背光源控制部32执行背光源装置31的背光源扫描处理(S3),并对分别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使得在该背光源扫描处理中所获得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成为与环境照度相对应的发光强度(S4)。
例如,如图4所示,由于在环境照度为300[lx]的情况下,适当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为350[cd],在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状态下实现该发光强度所需要的驱动电流为160[mA],因此,显示控制部11将该160[mA]从背光源控制部32提供给LED组L1~L12。
这样,显示控制部11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电流控制单元,根据环境照度和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来变更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从而使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与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发生变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控制部11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时,变更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从而使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与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发生变更,但也可以对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进行PWM控制,从而使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与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发生变更。
<步骤S21~S22>
另一方面,在环境照度大于等于所述规定照度的情况下(S2的“否”一侧),由于在背光源装置31中执行了背光源扫描处理的状态下,为了获得与环境照度相对应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大于等于所述阈值电流,因此,背光源装置31的电流有可能会变得过大。
因此,在后续步骤S21~S22中,显示控制部11使背光源控制部32停止背光源装置31的背光源扫描处理而执行保持驱动处理(S21),并对分别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使得在保持驱动处理中所获得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成为与环境照度相对应的发光强度(S22)。
例如,如图4所示,由于在环境照度为400[lx]的情况下,适当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为450[cd],在不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而执行保持驱动处理的状态下实现该发光强度所需要的驱动电流为100[mA],因此,显示控制部11将该100[mA]从背光源控制部32提供给LED组L1~L12。
即,在保持驱动处理的状态下,环境照度大于等于400[lx],且适当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大于等于450[cd],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小于180mA阈值电流的电流流向LED组L1~L12。
这样,显示控制部11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电流控制单元,根据环境照度和未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情况,来变更提供给LED组L1~L12的驱动电流,从而使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与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发生变更。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X中,由于利用显示控制部11来执行背光源控制处理,从而在实现与大于等于规定照度的环境照度相对应的背光源装置31的发光强度时不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因此,能通过适当设定该规定照度,来将点亮背光源装置31时的最大电流抑制在规定范围内,能以所希望的平衡度来兼顾实现改善动态模糊和防止对光源的过载。
具体而言,若在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状态下,将向LED组L1~L12提供驱动电流180[mA]的环境照度350[lx]预先设定为规定照度,则在环境照度小于350[lx]的情况下,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以防止动态模糊,在环境照度大于等于350[lx]的情况下,停止背光源扫描处理而执行保持驱动处理,从而能抑制点亮时电流大小增大至阈值电流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为了将背光源装置31的电流值抑制在规定范围内而设定所述规定照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考虑例如将LED31a的额定电流作为阈值电流来设定规定照度,使得不提供大于等于该额定电流的电流。由此,能在不大于等于LED31a的额定电流的范围内,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从而能防止该LED31a发生损坏。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X中,有时未图示的主控制部等可根据用户对遥控器等的操作,将该液晶显示装置X的动作模式切换成显示视频亮度不同且耗电量不同的多种动作模式。这里,执行所涉及的处理时的主控制部等相当于模式切换单元。例如,从显示面板21的显示视频较亮且功耗较大的模式起,依次有动态模式、标准模式、以及影院模式等。
因此,可以考虑由显示控制部11根据该液晶显示装置X的动作模式来变更规定作为第一规定照度或第二规定照度的规定照度。这里,执行所涉及的变更处理时的显示控制部11相当于规定照度变更单元。
例如,可以考虑在液晶显示装置X的动作模式为动态模式的情况下,将规定照度设定为400[lx],在液晶显示装置X的动作模式为标准模式的情况下,将规定照度设定为350[lx],在液晶显示装置X的动作模式为影院模式的情况下,将规定照度设定为300[lx]。
由此,对于液晶显示装置X的每种动作模式来变更是否进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判断指标,从而能将该背光源装置31的驱动电流抑制在与每种动作模式相对应的规定范围内。
另外,在背光源控制处理中,在环境照度在规定照度前后频繁变化的情况下,若也频繁切换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则有可能在该切换时对显示视频产生影响而给用户带来异样感。
因此,在背光源控制处理中,作为其他实施例,可以考虑显示控制部11在对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维持该切换后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以环境照度小于规定照度的状态或大于等于规定照度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为条件,来对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进行切换。由此,能至少以规定时间的间隔来对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进行切换,从而能防止因频繁的切换而给用户带来异样感。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第一规定照度和第二规定照度为相同规定照度的情况为例来进行了说明,但若第二规定照度大于等于第一规定照度,则也可以将其设定为高于该第一规定照度的照度。在将第二规定照度设定为高于第一规定照度的照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显示控制部11以在停止背光源扫描处理(间歇点亮处理)的过程中环境照度达到小于第一规定照度的情况为条件,来执行该背光源扫描处理,以在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的过程中环境照度达到大于等于第二规定照度的情况为条件,来使该背光源扫描处理停止。这样,使背光源扫描的切换具有滞后特性,利用所涉及的结构,也能防止因对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频繁进行切换而给用户带来异样感。
此外,为了防止因对是否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间歇点亮处理)频繁进行切换而给用户带来异样感,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些方法。
另外,若急剧地对背光源扫描处理的停止、执行进行切换,则动态模糊量也会急剧变化,且画面的闪烁感也会急剧变化,因此,可以考虑隔规定时间来对执行、停止进行切换。
作为一种方法,可以考虑通过一边逐渐改变点亮比率、一边逐渐改变驱动电流来进行转变的方法。
图6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执行、停止背光源扫描处理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表示图3所示的LED组L7的情况。
例如,在图4的背光源发光强度450cd的情况下,在开启背光源扫描时,点亮比率为50%(每1帧持续点亮50%的状态),驱动电流为200mA,利用图6的实线的波形P1所示的驱动电流,来驱动LED组L7。另外,在关闭背光源扫描时,各LED组中驱动电流为100mA,点亮比率为100%,利用图6的虚线的波形P3所示的驱动电流来驱动LED组L7。
因此,在将背光源扫描从开启切换成关闭的情况下,将点亮比率从50%逐渐连续增加至100%,并将驱动电流从200mA逐渐连续减小至100mA。此时,将总发光强度控制得相同。例如,如图6的单点划线的波形P2所示,将点亮比率设为70%,将点亮期间的电流设为140mA,并且,将点亮比率逐渐增加至100%,另外,将电流值逐渐减小至100mA。此外,在将背光源扫描从关闭切换成开启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即可。另外,利用相当于本发明的结束点亮控制单元的背光源控制部32来进行这些动作。
这里,优选为切换的变化时间大于等于5秒左右。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从而能减轻异样感而没有模糊的急剧增加和闪烁感的急剧变化,能防止视频质量的劣化。
另外,作为其他方法,可以考虑使背光源熄灭期间逐渐点亮而不改变点亮比率、并最终实现全部点亮的方法。
图7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执行、停止背光源扫描处理时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表示图3所示的LED组L7的情况。
例如,在图4的背光源发光强度450cd的情况下,在开启背光源扫描时,点亮比率为50%,驱动电流为200mA,利用图7的实线Q1所示的驱动电流,来驱动LED组L7。另外,在关闭背光源扫描时,各LED组中驱动电流为100mA,点亮比率为100%,利用图7的虚线Q4所示的驱动电流来驱动LED组L7。
因此,在将背光源扫描从开启切换成关闭的情况下,保持点亮比率为50%,将背光源熄灭期间设为点亮背光源,并逐渐连续提高亮度,从而将保持驱动时的电流值设为100mA。另外,逐渐连续减小背光源点亮期间的电流,以将保持驱动时的电流值设为100mA。此时,将总发光强度控制得相同。例如,如图7的单点划线Q2所示,在电流30mA下使熄灭期间点亮,以在点亮期间内将电流设为170mA。而且,如图7的双点划线Q3所示,在电流65mA下使熄灭期间点亮,在点亮期间内将电流设为135mA,最终,将整个期间内的电流值设为100mA。
通过进行基于这样的驱动电流的连续变化的切换,从而能对背光源扫描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而不产生异样感。优选为变化时间大于等于5秒左右,由此所产生的效果与图6所示的情况相同。此外,在将背光源扫描从关闭切换成开启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即可。另外,利用相当于本发明的结束点亮控制单元的背光源控制部32来进行这些动作。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液晶电视接收机或液晶监视装置等液晶显示装置中。
标号说明
11    显示控制部
12    照度传感器(环境照度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
21    液晶面板
22    液晶驱动部
31    背光源装置
31a   LED
32    背光源控制部
L1~L12    LED组(多个光源的一个例子)
X          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能对利用多个光源来对液晶面板背面的每个区域进行照明的情况进行控制;间歇点亮控制单元,该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执行在1帧期间内以规定比率使所述各个光源连续熄灭和连续点亮的间歇点亮处理;以及环境照度检测单元,该环境照度检测单元检测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环境照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流控制单元,该驱动电流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环境照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环境照度、及是否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来变更提供给所述光源的驱动电流,从而使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与所述环境照度的高低联动地发生变更;以及
间歇点亮切换单元,该间歇点亮切换单元在所述环境照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环境照度小于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定照度的情况下,使得执行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的所述间歇点亮处理,在所述环境照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规定照度并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定照度的情况下,使得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的所述间歇点亮处理停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规定照度是比所述第一规定照度要高的照度,
在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的所述间歇点亮处理停止的过程中,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以所述环境照度达到小于所述第一规定照度的情况为条件,来执行该间歇点亮处理,
在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的过程中,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以所述环境照度达到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规定照度的情况为条件,来使该间歇点亮处理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执行背光源扫描处理,在所述背光源扫描处理中,与向所述液晶面板写入图像信号的动作联动地对所述各个光源依次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规定照度是以下驱动电流成为预先设定的阈值电流时的照度,其中,所述驱动电流是为了在由所述间歇点亮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的状态下与所述环境照度联动地变更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发光强度、而要提供给所述光源的驱动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光源是多个LED,所述阈值电流是所述LED的额定电流。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式切换单元,该模式切换单元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成耗电量不同的多种动作模式;以及规定照度变更单元,该规定照度变更单元根据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模式,来变更所述第一规定照度和/或所述第二规定照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在对是否执行所述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后,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维持该切换后的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执行和停止所述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时,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分别使所述连续熄灭期间与所述连续点亮期间之比、以及连续点亮期间内的驱动电流值连续变化。
9.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执行和停止所述间歇点亮处理进行切换时,所述间歇点亮切换单元保持所述规定比率不变,而分别使所述连续点亮期间的驱动电流值与连续熄灭期间的驱动电流值连续变化。
10.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80016956.5A 2010-03-31 2011-03-30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9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1067 2010-03-31
JP2010-081067 2010-03-31
PCT/JP2011/058052 WO2011125755A1 (ja) 2010-03-31 2011-03-30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JP2011074028A JP5180339B2 (ja) 2010-03-31 2011-03-30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JP2011-074028 2011-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576A true CN102859576A (zh) 2013-01-02
CN102859576B CN102859576B (zh) 2016-06-22

Family

ID=44762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95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9576B (zh) 2010-03-31 2011-03-30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2166B2 (zh)
JP (1) JP5180339B2 (zh)
CN (1) CN102859576B (zh)
MX (1) MX2012011071A (zh)
WO (1) WO20111257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6309A (zh) * 2014-08-01 2016-02-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92902A (zh) * 2019-12-24 2020-04-1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2145B (zh) * 2013-06-20 2015-04-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背光調整方法
US10261091B2 (en) 2013-09-05 2019-04-16 Dendreon Corporation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umor antigens after treatment with a cancer antigen specific active immunotherap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
JP6278741B2 (ja) * 2014-02-27 2018-02-14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画像測定器
JP6290651B2 (ja) * 2014-02-27 2018-03-07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画像測定器
CN105788525B (zh) * 2016-05-30 2019-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Led灯组的驱动方法及其驱动电路、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WO2018181908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2396A (ja) * 1996-10-08 1998-04-28 Taiyo Yuden Co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2000112441A (ja) * 1998-10-05 2000-04-21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050225983A1 (en) * 2004-04-02 2005-10-13 Ixi Mobile (R&D) Ltd.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20060192748A1 (en) * 2005-02-28 2006-08-31 Lowles Robert J Backlight control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2007148444A (ja) * 2007-03-05 2007-06-1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64202A (ja) * 2000-05-08 2007-06-28 Canon Inc 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処理装置
US20090243995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Display panel control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drive contro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4057B2 (ja) 2000-05-08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1338776A (ja) 2000-05-26 2001-12-07 Nec Corp 調光回路
JP2002056996A (ja) * 2000-08-11 2002-02-22 Nippon Avionics Co Ltd 液晶バックライト調光方式
JP4167474B2 (ja) 2002-11-07 2008-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AU2003289238A1 (en) * 2002-12-06 2004-06-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424920B2 (ja) * 2003-03-27 2010-03-03 名古屋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屋外用表示装置、屋外用表示装置の表示方法および屋外用表示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755595B2 (en) * 2004-06-07 2010-07-13 Microsemi Corporation Dual-slope brightness control for transflective displays
TW200629210A (en) 2004-11-26 2006-08-16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8203647A (ja) * 2007-02-21 2008-09-04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9229512A (ja) * 2008-03-19 2009-10-0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2396A (ja) * 1996-10-08 1998-04-28 Taiyo Yuden Co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2000112441A (ja) * 1998-10-05 2000-04-21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7164202A (ja) * 2000-05-08 2007-06-28 Canon Inc 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信号処理装置
US20050225983A1 (en) * 2004-04-02 2005-10-13 Ixi Mobile (R&D) Ltd.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20060192748A1 (en) * 2005-02-28 2006-08-31 Lowles Robert J Backlight control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2007148444A (ja) * 2007-03-05 2007-06-1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243995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Display panel control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drive control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6309A (zh) * 2014-08-01 2016-02-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92902A (zh) * 2019-12-24 2020-04-1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CN110992902B (zh) * 2019-12-24 2022-06-1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2011071A (es) 2012-11-12
WO2011125755A1 (ja) 2011-10-13
JP2011227490A (ja) 2011-11-10
CN102859576B (zh) 2016-06-22
US9142166B2 (en) 2015-09-22
JP5180339B2 (ja) 2013-04-10
US20130016140A1 (en)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57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068768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503579B1 (ko) 표시 장치
CN10048079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648780B2 (en) Motion adaptive black data insertion
CN101345031B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13351B (zh)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EP1727119A1 (en) Video display device
WO2007072598A1 (ja) 表示装置、受信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113150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608038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512627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JP2008096902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134237A (ja) 表示装置
CN101251989A (zh) 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JP3816505B2 (ja)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CN1014363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415737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653026B2 (en) Backlight controlling apparatus, backlight controll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005198A (zh) 背光模组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JP20051222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14430C (zh) 视像显示装置和视像显示方法
JP20051221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038204B2 (ja) 映像表示装置
JP503717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6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6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