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1028A - 儿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儿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1028A
CN101311028A CN 200810109163 CN200810109163A CN101311028A CN 101311028 A CN101311028 A CN 101311028A CN 200810109163 CN200810109163 CN 200810109163 CN 200810109163 A CN200810109163 A CN 200810109163A CN 101311028 A CN101311028 A CN 101311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hild
seat portion
child seat
gui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091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1028B (zh
Inventor
高水信明
铃木博久
桐原敏
竹村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386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4495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392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29061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1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1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1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10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变座椅部的斜度,且坐席设置时的稳定性高的儿童座椅。儿童座椅(1)具备角度调节部件(11),其能够以座椅部(3)位于在车辆设置的坐席(50)的座面(50a)上且背部(4)与靠背部(50b)接触的状态设置于坐席(50),且安装于座椅部(3)。角度调节部件(11)具有沿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且与座面(50a)接触的接触面(11a),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变更向座椅部(3)的安装位置。

Description

儿童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车辆的坐席而能够使年幼人就座的儿童座椅(childseat)。
背景技术
作为适合车辆的坐席的幼儿或年幼人的儿童座椅,知道的有将儿童座椅载置于坐席上,利用车辆的座椅带将就座人约束在儿童座椅上的类型(例如,专利文献1)。该类型的儿童座椅多以座椅部位于坐席的座面上,并且背部与坐席的靠背部接触的姿势设置于车辆的坐席。
另外,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坐席多按每种车辆设计,因此,相对于水平面的座面的斜度根据车种而不同。因此,若将儿童座椅设置于车辆的坐席,则儿童座椅的座椅部的斜度依赖于坐席的座面的斜度而变化。因此,知道的有一种儿童座椅,其为了缓和设置于车辆的坐席的座面的斜度的影响,设置能够从座椅部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出没的角度调节用脚部,通过使该脚部出没,能够调节座椅部的斜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儿童座椅的一种,知道的有使幼儿就座于适合车辆的三点式座椅带的位置的儿童座椅。这种儿童座椅有仅由被称作升降器的座椅部构成的类型和具备座椅部和背部的类型。在后者的类型的儿童座椅中,将车辆的肩带向幼儿的肩周围的适当的位置引导的带导件有时设置于背部的侧方。
肩带的适当的引导位置根据幼儿的体格而不同。因此,提供了如下所述的儿童座椅,即:在背部的相同的侧部沿高度方向排列而设置多个带导件,由此能够选择适当的高度的导件的儿童座椅、或将带导件设置为能够调节高度,并且还附加有固定带导件的位置的锁定机构的儿童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91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20614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使用脚部的情况下,由于坐席的座面和脚部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脚部的负担增大。因此,为了将儿童座椅稳定地设置于坐席,需要提高脚部的强度。其结果,由于将支撑脚部的支轴加粗,或作为脚部的材质选择刚性高的材料等对策,有时导致重量增加或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改变座椅部的斜度,且坐席设置时的稳定性高的儿童座椅。
另外,在作为儿童座椅的设置对象的车辆的坐席中,为了使坐席适合乘坐人的腰部或臀部等目的,使靠背部的下部膨胀。在以上述姿势将儿童座椅设置于这样的坐席的情况下,儿童座椅的背面侧的座椅部和背部的边界附近干扰坐席的靠背部的膨胀,使儿童座椅的背部背面的密接性恶化。因此,有时导致儿童座椅的坐席设置时的稳定性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干扰坐席的靠背部的膨胀,能够提高坐席设置时的稳定性的儿童座椅。
另外,在如上所述地设置多个带导件的情况下,由于用户根据幼儿的体格的变化而将肩带与带导件之间切换而发生劳力。在将带导件设为能够移动的状态下,不发生这样的劳力,但以往的锁定机构的部件件数多,成本的上升难以避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调节带导件的高度,且还能够削减部件件数的儿童座椅。
本发明如下所述地解决上述问题,即:一种儿童座椅1,具备座椅部3和背部4,能够以所述座椅部位于在车辆上设置的坐席50的座面50a上,且所述背部50b与所述坐席的靠背部接触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坐席,具备:角度调节部件11,其具有在所述座椅部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坐席的所述座面接触的接触面11a,且以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变更向所述座椅部的安装位置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座椅部。
根据该儿童座椅可知,通过在座椅部的前后方向上变更角度调节部件的安装位置,改变座椅部的支点的位置,因此,能够调节座椅部的斜度。该角度调节部件具有在座椅部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接触面,因此,相对于车辆的坐席的座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对角度调节部件不会作用不合理的负担,能将儿童座椅稳定地设置于车辆的坐席。
角度调节部件构成为上下方向的高度朝向所述座椅部的后方而平缓地降低也可。在这种情况下,角度调节部件像楔子一样发挥功能,因此,与高度均一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相对于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的座椅部的斜度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也还具备:移动限制机构12,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座椅部的不同的位置,能够限制所述前后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锁定机构13,其能够保持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被所述移动限制机构限制的状态。根据该方式可知,在将角度调节部件安装于座椅部时,座椅部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被移动限制机构限制,且该限制状态被锁定机构保持,因此,坐席设置时的儿童座椅的稳定性提高。
在该方式中,作为移动限制机构及锁定机构,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例如,所述移动限制机构也可以具备:突出部14,其从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相反侧向上方延伸;多个移动限制部15A、15B,其设置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座椅部的不同的位置,且嵌入所述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嵌入突出部的移动限制部,能够以将移动限制于不同的位置的状态保持角度调节部件。通过突出部和移动限制部嵌合的简单的结构实现移动限制,因此,一体地成形突出部和角度调节部件,和一体地成形移动限制部和座椅部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对部件件数的削减起到贡献作用。
另外,所述移动限制机构也可以还具备:引导部15C,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部,且按照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限制部中的相邻的两个移动限制部之间的方式延伸,能够将从一方的移动限制部脱落的所述突出部引导至另一方的移动限制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改变角度调节部件的安装位置时,从一个移动限制部到相邻的移动限制部的突出部的移动变得圆滑,因此,能够迅速变更角度调节部件的安装位置。
另外,所述突出部构成为具有非圆形状的横截面的柱状,所述多个移动限制部分别具有:具有对应于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的形状的横截面的内部空间也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突出部嵌入移动限制部,具有即使为单个突出部也能够防止围绕沿突出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角度调节部件的旋转的优点。
另外,也可以所述锁定机构具备:锁定板部16,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部,且形成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而贯通的贯通长孔16a;锁定插入部17,其从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相反侧向上方延伸且以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插入所述贯通长孔中,且形成有在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被所述移动限制机构限制时越过所述贯通长孔的缘部而与所述锁定板部啮合的突起18。根据该方式可知,仅通过使锁定插入部插入形成于锁定板部的贯通长孔就能够保持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限制状态,不需要复杂的机构,能够容易地削减部件件数。
另外,也可以还具备:止脱机构19,其在解除了基于所述移动限制机构的所述限制的情况下,能够阻止向远离所述座椅部的方向的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超过了容许限度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角度调节部件不会向从座椅部远离的方向超过容许限度而移动,因此,能够在改变角度调节部件的安装位置时,防止角度调节部件的脱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可知,能够改变座椅部的斜度的角度调节部件具有沿座椅部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接触面,与车辆的坐席的座面接触的面积增加,因此,对角度调节部件不作用不合理的负担,能够将儿童座椅稳定地设置于车辆的坐席。
另外,本发明如下所示地解决上述问题,即:一种儿童座椅1,具备具有座椅部3和与所述座椅部的一端连接的背部4的座椅主体2,能够以所述座椅部位于在车辆上设置的坐席20的座面20a上,且所述背部与所述坐席的靠背部接触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坐席,在所述座椅主体形成有凹部20,其位于所述座椅部和所述背部的边界,且比沿所述座椅部的下表面30延伸的直线L1和沿所述背部的背面40延伸的直线L2的交点X1的位置凹入,所述凹部具有:连续于所述背部的背面,且向所述座椅部的前方倾斜并同时延伸的第一面21;朝向比沿所述第一面延伸的直线L3和所述座椅部的下表面的交点X2的位置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后方的终点P而连续于所述第一面延伸的第二面22。
根据该儿童座椅可知,在座椅主体形成有凹部,因此,能够避开坐席的靠背部上设置的膨胀部位或沿该膨胀部位容易地使背部的背面与靠背部密接。而且,凹部具有与第一面连续的第二面,该第二面的终点比沿第一面延伸的直线和座椅部的下表面的交点X2的位置位于座椅部的后方,因此,与第一面直接延长至座椅部的下表面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座椅部的下表面的面积减少量。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座椅部的下表面和坐席的座面的接触面积,因此,设置于坐席的儿童座椅的稳定性提高。
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边界以折曲的状态连结也可,但在所述凹部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边界构成为曲面状,以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圆滑地连续也可。根据该方式可知,由于圆滑地连接,因此,应力不会集中于这些边界部分,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设置凹部而导致的座椅主体的强度降低。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一方式中,所述终点比所述座椅主体的重心(G)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后方。根据该方式可知,即使在为了向坐席的设置作业或保管而将儿童座椅置于地面等水平面的情况下,儿童座椅也不会以终点为中心向后方倒下,因此,具有设置作业或保管变得容易的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一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座椅部设置有避让部23,其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后端部31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朝向所述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入。在将儿童座椅设置于车辆的坐席的情况下,座椅部的后端部的位置多与车辆座椅带的带扣重叠。根据该方式可知,避让部向座椅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入,因此,能够避免干扰带扣。
在该方式中,也可以所述避让部具有: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前方侧,且以沿所述座椅部的下表面延伸的直线和沿所述背部的背面延伸的直线的交点为中心的圆弧状缘部23a。座椅带的带扣多设计为能够以坐席的座面和靠背部的边界附近为中心向上下方向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缘部构成为以沿座椅部的下表面延伸的直线和沿背部的背面延伸的直线的交点为中心的圆弧状,因此,能够限制伴随带扣的旋转的干扰范围的扩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知,凹部形成于座椅主体,因此,能够避开坐席的靠背部上设置的膨胀部位或沿该膨胀部位容易地使背部的背面与靠背部密接。进而,凹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因此,与将第一面直接延长至座椅部的下表面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座椅部的下表面的面积减少量。其结果,能够充分地确保座椅部的下表面和坐席的座面的接触面积,因此,设置于坐席的儿童座椅的稳定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如下所示地解决上述问题,即:一种儿童座椅101,其具备:具有座椅部104及背部105的座椅主体102;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面,且车辆的座椅带的肩带150通过的带导件120,在所述座椅主体设置有将所述带导件沿大致上下方向引导的导轨110,在所述带导件设置有通过对弹性变形的复原力按压在所述导轨的轨道按压部122,在所述导轨和所述带导件的所述轨道按压部的各自的对置面的任一方,沿基于所述导轨的所述带导件的引导方向交替设置有多个凸部116和凹部117,在所述对置面的任意另一方,设置有有选择地嵌入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任一个的突起125。
根据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可知,通过使突起与在带导件的轨道按压部和导轨的对置面之间设置的任一个凹部嵌合,使凸部和突起在带导件的引导方向上啮合,固定带导件的位置。使轨道按压部弹性变形而解除凹部和突起的嵌合,使带导件移动,使突起与其他凹部嵌合,由此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固定带导件。从而,不需要为了调节肩带的引导位置而在儿童座椅的一侧部排列设置多个带导件。在带导件及导轨设置凹部、凸部和突起,且通过作为带导件的一部分的轨道按压部的弹性变形实现凹部和突起的嵌合及其解除,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固定带导件的位置的部件。由此,将部件件数减少至最小限,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一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导轨设置有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面突出的脚部111和从该脚部沿所述侧面在与所述引导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引导部112,在所述带导件设置有与所述一对引导部的表面112a对置配置的基部121,所述轨道按压部设置为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两侧部按照绕入所述一对引导部的背面112b侧的方式延伸,且与所述背面对置,在所述一对引导部的所述背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多个凸部和凹部、或所述突起。
根据该方式可知,按照在基部和一对轨道按压部之间夹入引导部的方式在导轨装配带导件。在使带导件的高度变化时,轨道按压部按照基部和轨道按压部之间的间隙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突起越过凸部。轨道按压部从基部的侧部绕入引导部的背面侧而延伸,因此,能够使轨道按压部以基部的两侧部为轴充分地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将突起与凹部嵌合的状态和突起越过凸部的状态之间的轨道按压部的弹性变形量设定为比较大的量,提高相对于带导件的高度调节的阻力,从而能够防止带导件的高度的不经意变化。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多个凸部和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引导部的所述背面,且所述多个凸部及所述凹部在相对于所述引导方向斜向倾斜的方向(图15的箭头C方向)上延伸也可。根据该方式可知,不仅使凸部和突起在带导件的引导方向上,而且也在相对于该引导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啮合,从而抑制带导件的左右方向的晃动。
进而,在凸部及凹部倾斜的方式中,所述座椅主体是树脂注射成形品,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的倾斜方向与正交于用于成形所述座椅主体的模具的分型线PL的方向(图15的箭头C方向)一致也可。由此,在从注射成形用模具取出座椅主体时,凸部和凹部与脱模方向一致。因此,脱模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削减成形导轨所需的滑动式芯等模具部件的个数。
在脚部设置于导轨的上述方式中,在所述脚部设置有向所述引导部的表面侧开口的凹陷部113,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设置有肋114,以在该凹陷部内不产生幼儿的手指伸入的间隙也可。通过在脚部设置凹陷部,实现导轨的壁厚的均一化,减少成形变形,或能够削减导轨的成形所需的树脂量。另外,通过在该凹陷部的内部设置肋,能够对脚部赋予充分的刚性。进而,通过将肋设置为手指不能伸入凹陷部内,能够排除手指夹在凹陷部和带导件之间的可能。
在脚部设置于导轨的上述方式的儿童座椅中,具备:覆盖在所述座椅主体的缝制品的罩130也可。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罩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导轨向该罩的外部露出的冲孔130a,所述冲孔的周围被编织胶带132覆盖,基于该胶带材料的装饰边缘部超过所述带导件的所述轨道按压部而插入至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座椅主体的所述侧面之间的间隙133也可。通过将基于胶带材料的装饰边缘部插入至比轨道按压部靠里部的间隙,即使向冲孔扩大的方向牵引罩,基于该胶带材料的装饰边缘部分卡在轨道按压部,不容易拔出。另外,在使带导件沿导轨移动时,基于胶带材料的装饰边缘部分保持在比轨道按压部靠里部。由此,防止导轨的脚部的周围的罩的卷起,能够提高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一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带导件设置有产生用于使所述肩带通过的带通过孔124的带约束部123,在所述带约束部设置有用于相对于所述带通过孔拔出或插入所述肩带的狭缝127,且该狭缝将带约束部分割为一对钩部128、129,该狭缝弯曲为弧状。在这样使狭缝弯曲为弧状的情况下,即使肩带偏向带通过孔的任一侧而肩带的边缘移动至狭缝附近的情况下,该边缘和狭缝也不会笔直地排列对齐,一对钩部的任一方必然卡在肩带。由此,与将狭缝形成为直线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肩带从狭缝的脱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可知,在导轨及带导件分别设置用于固定带导件的位置的凸部及凹部和突起,并且,使轨道按压部弹性变形而使突起嵌入的凹部变化,由此,能够调节带导件的高度,因此,不需要在儿童座椅的一侧排列设置多个带导件,还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固定带导件的位置的部件。由此,能够将用于调节车辆的肩带的引导位置所需的部件的件数减少为最小限,能够降低儿童座椅的成本。
还有,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使用了附图的参照符号,但本发明不会由此而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改变了图1的儿童座椅的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从座椅部卸下角度调节部件的详细情况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沿图1的V-V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座椅部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沿图1的V-V线的放大剖面图,是表示解除了柱状部嵌入前方的移动限制室的移动限制状态的样子的图。
图9是沿图1的VI-VI线的放大剖面图,是表示解除了柱状部嵌入前方的移动限制室的移动限制状态的样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柱状部嵌入后方的移动限制室,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的样子的图。
图11是放大了图1所示的儿童座椅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从箭头XII的方向观察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14是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15是将导轨和带导件放大表示的图。
图16是沿图15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在导轨的周围装配罩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从座椅主体的背面侧观察导轨的状态的图。
图19是带导件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在设置于导轨的主肋添加手指的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导轨的凸部和带导件的突起的啮合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在导轨的周围装配的罩的样子的图。
图23是表示利用带导件的止动器限制其移动的样子的图。
图24是表示肩带通过了带导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改变了图1的儿童座椅的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图。儿童座椅1具备:具有座椅部3和连接于该座椅部3的后端的背部4的座椅主体2。座椅主体2被软垫材料配置于内表面的适当的部位的布制座椅罩覆盖,但图中示出了罩被取下的状态。如图2的想象线所示,儿童座椅1构成为能够将坐席50设置为:座椅部3位于作为车辆的汽车的坐席50的座面50a上,且背部4与坐席50的靠背部50b接触的状态。这些座椅部3和背部4形成为一体。座椅部3是幼儿或年幼人作为就座人坐下的部位,在其左右方向的两侧一体地设置有向上下方向突出的侧支持器3a。如图1所示,背部4具备:支撑就座人的背部的靠背部5和与该靠背部5的上部连续的头靠6。在靠背部5及头靠6一体地设置有从侧方支撑就座人的躯干或头部的侧支撑器5a、6a。
儿童座椅1具备用于改变座椅部3的斜度的角度调节装置10。角度调节装置10具备:角度调节部件11,其安装于座椅部3的下表面侧,且具有与坐席50的座面50a接触的接触面11a。该接触面11a构成为沿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状。尤其,在座椅部3的左右方向上,接触面11a在座椅部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延伸(参照图6等)。角度调节部件11按照上下方向的高度朝向座椅部3的后方而平缓地降低的方式由塑料一体地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角度调节部件11能够将其安装位置在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上改变。图示的角度调节装置10通过将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变更为两个阶段,能够在角度调节部件11位于前方时的竖立状态(参照图2)和角度调节部件11位于后方且座椅部3的前方比竖立状态靠向上方倾斜的躺倒状态(参照图3)之间变更座椅部3的斜度。
然后,参照图4~图10,说明角度调节装置10的详细结构。图4是表示从座椅部卸下角度调节部件的详细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沿图1的V-V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座椅部3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角度调节装置10为了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限制或其限制的保持而还具备:能够在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的不同的位置限制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的左右一对移动限制机构12和能够保持基于移动限制机构12的对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限制的左右一对锁定机构13。还有,设置于左右的移动限制机构12及锁定机构13为互相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不特别区分左右而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移动限制机构12具备:作为突出部的柱状部14,其一体地设置于角度调节部件11,且从接触面11a的相反侧向上方延伸;作为移动限制部的两个移动限制室15A、15B,其在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与座椅部3一体地设置,且形成有能够嵌入的柱状部14的空间;作为引导部的引导路15C,其按照连结两个移动限制室15A、15B之间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将它们相互连接,且使柱状部14滑动的同时,在前后方向上能够进行引导。
柱状部14构成为四角柱状,各移动限制室15A、15B也具有:具有与柱状部14的横截面对应的四角状横截面的内部空间。因此,通过将柱状部14嵌入各移动限制室15A、15B,限制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并且还限制角度调节部件11的旋转。在柱状部14和各移动限制室15A、15B之间形成的间隙设定为如下的大小:限制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超过容许限度的柱状部14的移动,且使柱状部14顺畅地进出各移动限制室15A、15B。
在柱状部14嵌入前方的移动限制室15A而其移动被限制时,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靠向座椅部3的前方,因此,能够将儿童座椅1的姿势设定为图2所示的竖立状态。另一方面,在柱状部14嵌入后方的移动限制室15B而其移动被限制时,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靠向座椅部3的后方,因此,能够将儿童座椅1的姿势设定为如图3所示的躺倒状态。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锁定机构13为了保持基于移动限制机构12的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限制状态而具备:设置于座椅部3的下表面的锁定板部16;一体地设置于角度调节部件11且从接触面11a的相反侧向上方延伸的锁定插入部17。在锁定板部16形成有贯通长孔16a,其在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贯通锁定板部16。贯通长孔16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角度调节部件1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大。
锁定插入部17具有能够插入锁定板部16的贯通长孔16a的大小,且构成为中空状。另外,锁定插入部17具有:突起18,其在角度调节部件11的柱状部14嵌入各移动限制室15A、15B时,越过贯通长孔16a的缘部而与锁定板部16啮合。突起18在锁定插入部17的两侧面上一体地各设置有一个,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为了使突起18越过贯通长孔16a的缘部时的弹性变形容易,在锁定插入部17形成有除了突起18的上方的一部分之外,贯通锁定插入部17的外壁且包围突起18而延伸的贯通槽17a(参照图4)。如图6及图7所示,突起18的横截面构成为从顶点朝向上下方向具有下降梯度的山形状,以能够从上下两方向越过贯通长孔16a的缘部。
另外,如图7所示,在锁定插入部17的前端,以锁定插入部17插入贯通长孔16a的状态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19a安装有作为止脱机构的垫圈19,其具有比贯通长孔16a的横向宽度大的外径。由此,柱状部14从各移动限制室15A、15B拔出从而角度调节部件11向从座椅部3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垫圈19与锁定板部16的上表面抵接。因此,阻止超过向从座椅部3远离的方向的容许限度的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防止角度调节部件11的脱落。
图8及图9表示解除了柱状部14嵌入前方的移动限制室15A的移动限制状态的样子,图10表示柱状部14嵌入后方的移动限制室15B而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
从这些图明确可知,若操作角度调节装置10的使用人将手放在设置于角度调节部件11的把手11b上(参照图6),并将其向从座椅部3远离的方向拉下,则如图6及图7所示,与锁定板部16啮合的锁定插入部17的突起18弹性变形而越过贯通长孔16a的缘部,由此如图8及图9所示,柱状部14从前方的移动限制室15A拉出,从而对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限制被解除。通过该解除,柱状部14被与移动限制室15A连续的引导路15C引导。引导路15C与后方的移动限制室15B连接,因此,通过使该角度调节部件11沿引导路15C向后方滑动,将其引导至后方的移动限制室15B。在该状态下,使用人将角度调节部件11向靠近座椅部3的方向推上,由此使柱状部14嵌入后方的移动限制室15B,同时锁定插入部17的突起18弹性变形而越过贯通长孔16a的缘部,与锁定板部16啮合。
通过这样的操作,角度调节部件11从前方的安装位置变更为后方的安装位置。在后方的安装位置中,角度调节部件11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被移动限制机构12限制,且该限制状态被锁定机构13保持。从后方向前方改变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也以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实现。
根据以上的角度调节装置10,能够通过将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在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上变更,将座椅部3的斜度以两个阶段调节。角度调节部件11的接触面11a在座椅部3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因此,对坐席50的座面50a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对角度调节部件11不造成不合理的负担,能够将儿童座椅1稳定地设置于坐席50。另外,角度调节部件11通过将上下方向的高度构成为朝向座椅部3的后方平缓地降低,像楔子一样发挥功能。因此,与所述高度均一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相对于角度调节部件11的移动的座椅部3的斜度的变化增大。角度调节部件11在各安装位置,座椅部3的前后及左右方向的移动被移动限制机构12限制,且该限制状态被锁定机构13保持,因此,能够提高设置于坐席50时的儿童座椅1的稳定性。移动限制机构12具备连结两个移动限制室15A、15B的引导路15C,因此,在改变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时,柱状部14能够在两个移动限制室15A、15B之间顺畅地移动。因此,能够迅速变更角度调节部件11的安装位置。
然后,参照图11及图12,说明儿童座椅1的背面侧的结构。图11是放大图1所示的儿童座椅1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12是表示从图11的箭头XII方向观察的状态的图。通常,作为儿童座椅的设置对象的车辆的坐席有时为了使坐席适合乘坐人的腰部或臀部等而使靠背部的下部膨胀。在这样将儿童座椅设置于坐席的情况下,该靠门的膨胀成为导致儿童座椅的后部背面的密接性变差的要因。因此,为了将儿童座椅1可靠地与这样的坐席对应,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座椅主体2形成有位于座椅部3和背部4边界的凹部20。该凹部20构成为比沿座椅部3的下表面30延伸的直线L1和沿背部4的背面40延伸的直线L2的交点X1的位置凹入。
凹部20具有:连续于背部4的背面40而向座椅部3的前方倾斜并同时延伸的左右一对倾斜面21和连续于该倾斜面21的左右一对直立面22。为了使倾斜面21和背面40圆滑地连续,它们的边界形成为曲面状。如图11所示,直立面22朝向与沿倾斜面21延伸的直线L3和上述直线L1的交点X2的位置相比位于座椅部3的后方的终点P延伸。在图示的状态下,直立面22与座椅部3的下表面30大致正交。另外,凹部20为了使倾斜面21和直立面22圆滑地连续,与这些面21、22的边界构成为曲面状。
根据以上的凹部20,能够避免上述的坐席的靠背部的膨胀或沿该膨胀使背部4的背面40与坐席的靠背部容易地密接。
而且,凹部20具有与倾斜面21连续的直立面22,因此,与将倾斜面21直接延伸至座椅部3的下表面30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座椅部3的下表面30的面积减少量。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座椅部3的下表面30和坐席的座面的接触面积,因此,设置于坐席的儿童座椅1的稳定性提高。另外,如图11所示,直立面22的终点P与座椅主体2的中心G相比位于后方。因此,即使在为了向坐席的设置作业或保管而将儿童座椅1置于地面等水平面的情况下,儿童座椅1也不会以终点P为中心向后方倒下,因此,具有设置作业或保管变得容易的优点。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座椅主体2的座椅部3的后端部3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避让部(逃げ部)23。避让部23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入,其缘部23a构成为以图11的交点X1为中心的圆弧状。在将儿童座椅1设置于车辆的坐席的情况下,座椅部3的后端部31的位置多与车辆座椅带的带扣重叠。避让部23向座椅部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入,因此,能够避免干扰带扣。座椅带的带扣多设计为能够以坐席的座面和靠背部的边界附近、即交点X1的附近为中心向上下方向旋转,但避让部23的缘部23a构成为以交点X为中心的圆弧状,因此,能够限制伴随带扣的旋转的干扰范围的扩大。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的要部的立体图,图14是其侧视图。本方式的儿童座椅101的使用方法分为如下两种,即:使用装配于座椅主体102的专用约束带而约束幼儿的第一使用方法和将安装于车辆的座椅带向幼儿的前方围上并用该座椅带约束幼儿的第二使用方法。图示中省略专用的约束带。在第一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儿童座椅101利用车辆的座椅带、按照ISOFIX规格的固定机构等固定于车辆的坐席50(图14)。还有,座椅主体102被由缝制品构成的罩覆盖,图13及图14表示取下该罩的状态。
座椅主体102是具有一体地形成有座椅部104、背部105、一对靠手部106及一对侧引导部107的壳结构的树脂注射成形品。如图14所示,座椅部104载置于车辆的坐席50的座面50a,背部105与坐席50的靠背部50b对接。靠手部106配置于座椅部104的两侧,侧引导部107配置于背部105的两侧。座椅部104的凹部104a及背部105的带通孔105a是为了装配上述专用约束带而设置的。在座椅主体102设置有在选择上述第一使用方法时将车辆的座椅带通过背部105的背面侧的冲孔105b。在一对靠手部106设置有在选择上述第二使用方法时将车辆的座椅带的腰带围在座椅部104的上表面侧的带通过槽106a。在图13中,在选择第二使用方法时,描绘了经车辆的肩带150及腰带151围上的样子。
在背部105的两侧设置有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110,在至少任一方(在图13中为两方)的导轨110装配有带导件120。带导件120是为了在选择上述第二使用方法时,将车辆的座椅带的肩带引导至幼儿的肩附近而设置的。导轨110是为了将该带导件120引导至大致高度方向而设置的。导轨110与侧引导部107一体地形成而构成座椅主体102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带导件120是作为独立于座椅主体102的其他部件构成的树脂注射成形品,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还有,带导件120对应于肩带150的方向而仅存在于任一方的导轨110即可。从而,带导件120对应于肩带150的方向而替换在左右的导轨110之间也可。在图14中,示出了卸载了带导件120的状态。
图15是放大表示导轨110和带导件120的图,图16是沿图15的IV-IV线的剖面图(其中,截断带导件120的一部分而表示),图17是将罩130装配于导轨110的周围的状态对应于图16而表示的图。还有,图15表示与图14相反侧的导轨110和带导件120的组。进而,图18是表示将导轨110从座椅主体102的背面侧观察的状态的图,图19是带导件120的立体图。
如图15及图16所示,导轨110具备:从座椅主体102的侧引导部107的侧面突出的脚部111;从该脚部111的前端沿侧引导部107的侧面在左右方向(即,与导轨1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凸缘状引导部112。脚部111在导轨110的大致全长上延伸。在脚部111形成有凹陷部113。凹陷部113是为了导轨110的壁厚的均一化引起的成形变形的减少、或导轨110所需的树脂量的削减而设置的,向引导部112的表面112a侧开口。
为了确保脚部111的刚性,在凹陷部113的内部设置有:主肋114;多条副肋115,其连结该主肋114和脚部111的壁部111a。主肋114具有:在导轨110的长度方向、换而言之基于导轨110的带导件120的引导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两条纵肋114a;连结这些纵肋114a的上下端的连接肋114b。主肋114在从引导部112的表面112a侧观察时,整体上形成为与凹陷部113的内周相似的形状(参照图15)。
从图16明确可知,在凹陷部113的深度方向上,主肋114的高度设定为比引导部112的表面112a略低,副肋115的高度设定为比主肋114更低。主肋114和凹陷部113的内周面的间隙、及纵肋114a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幼儿的手指的粗度充分小。即,在凹陷部113的内部设置有主肋114,以在凹陷部113内不产生幼儿的手指进入的间隙。由此,如图20所示,即使幼儿将手指F伸入凹陷部113中,该手指F也不会进入凹陷部113的里部。从而,排除了在使带导件120沿导轨110移动时,手指F夹在导轨110的凹陷部113和带导件120之间的可能。副肋115的高度设定为比主肋114低,因此,手指F也不会夹在副肋115和带导件120之间。
如图18所示,导轨110的引导部112的背面、即与侧引导部107对置的面112b沿导轨110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交替设置有多个凸部116和凹部117。如图15中虚线所示,凸部116及凹部117分别从脚部111以直线状延伸至引导部112的外周。还有,凸部116和凹部117处于由于任一方的形成而另一方也形成的关系,因此,以下,以凸部116为代表说明它们的特征。
各导轨110延伸的方向设定在相对于与导轨1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宽度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的倾斜方向上。在左右的引导部112之间,凸部116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相互相等。凸部116的斜度与用于注射成形座椅主体102的模具的分型线PL的方向有关联。如图14中所示,用于注射成形座椅主体102的模具的分型线PL如下所述地倾斜设定,即:相对于假设将座椅主体102设置于水平面时的铅垂方向,越靠向上方,越偏向座椅主体102的后方。其理由是,减少从模具拔出成形后的背部105时成为障碍的相反梯度部分,或削减滑动式的芯等的个数。这样使分型线PL倾斜的方法是在将座椅部和背部一体化的壳结构的座椅主体的注射成形中通常见到的方法。
还有,如图15所示,各凸部116延伸的方法与正交于分型线PL的方向(箭头C方向)一致。从而,相对于与导轨110的长度方向(箭头A方向)正交的方向(箭头B方向)的凸部116的倾斜角θ与相对于导轨110的长度方向的分型线PL的倾斜角θ相等。若这样设定凸部116的斜度,则凸部116及凹部117的方向和由箭头C表示的脱模方向一致。从而,在从模具取出座椅主体102时,与凸部116及凹部117有关的脱模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削减成形导轨110所需的滑动式的芯等的个数。
如图16及图19所示,带导件120具备:与引导部112的表面112a对置配置的基部121;按照从基部121的两侧部绕入引导部112的背面112b的方式延伸且与该背面112b对置的轨道按压部122;从基部121以桥状突出,且在与基部121之间产生带通孔124的带约束部123。基部121和轨道按压部122的间隙在带导件120的上下端也开口,在这些间隙中插入引导部112,由此将带导件120安装于导轨110。基部121和轨道按压部122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设定为能够通过对于轨道按压部122的弹性变形的复原力将引导部112适度地压入。轨道按压部122的弹性变形是轨道按压部122以基部121的两侧部为轴接近或远离基部121的变形。若将带导件120装配于导轨110,则轨道按压部122向远离基部121的方向略微弹性变形,通过对该弹性变形的复原力将按压部122压紧在引导部112。由此,引导部112夹在基部121和轨道按压部122之间。
在左右的轨道按压部122的与引导部112对置的面各设置有一个突起125。各突起125形成为在导轨110的长度方向上没有松弛地嵌入导轨110的凹部117的大小。通过将带导件120装配于导轨110,将各突起125与各引导部112的凹部117嵌合,由此,突起125和凸部116在导轨110的长度方向上啮合,带导件120定位在导轨110的长度方向上。为了改变带导件120的高度,将手指伸入带导件120、优选带约束部123中,将带导件120沿导轨110的长度方向按压。由此,轨道按压部122按照基部121和轨道按压部122的间隙扩大的方式变形。其结果,突起125越过凸部116而移动至其他凹部117,从而带导件120的位置变化。
图21表示导轨110的凹部117和带导件120的突起125啮合的状态。由于凸部116及凹部117相对于导轨110的长度方向(箭头A方向)倾斜,因此,突起125不仅在导轨110的长度方向上,而且在导轨110的宽度方向(箭头B方向)上与凸部116啮合。由此,限制导轨110的宽度方向上的带导件120的晃动。
如图17所示,在座椅主体102的罩130设置有用于将导轨110露出于罩130的外部的冲孔130a。为了防止罩质地131的开线,在冲孔130a的全周以对折状态覆盖有作为胶带材料的编织胶带132,其缝制在缝合线L1上。即,在冲孔130a的周围设置有基于编织胶带132的装饰边缘部。冲孔130a形成为与导轨110的脚部111接触的程度的大小(参照图15的虚线)。在将罩130装配于座椅主体102时,编织胶带132经由带导件120的轨道按压部122和侧引导部107的间隙,插入至比轨道按压部122更里部处、即导轨110的引导部112和侧引导部107之间产生的宽的间隙133(参照16及图17)。从而,如图22所示,编织胶带132夹在带导件120和侧引导部107之间。安装了编织胶带132的冲孔130a的周围与仅由罩质地131构成的部分相比,罩130的厚度增加。因此,即使将罩130向外侧(图17的箭头D方向)牵引,罩130也不容易从间隙133拔出。另外,在使带导件120沿导轨110移动时,编织胶带132保持在间隙133内。由此,防止导轨110的周围的罩130的卷起,能够提高美观性。
如图16及图23所示,在基部121的背面侧设置有止动器126。止动器126在不干扰导轨110的主肋114的范围内进入导轨110的凹陷部113中。由此,如图23所示,在将带导件120移动至导轨110的上端部附近时,止动器126与凹陷部113的内周面接触,阻止带导件120的进一步的拉起。还有,在带导件120的下端部设置有同样的止动器也可。
如图15、图19及图24所示,在带约束部123设置有用于使肩带通过带通孔124的内部的狭缝127。带约束部123被该狭缝127分割为上部钩部128和下部钩部129。如图24详细所示,狭缝127在从带导件120的表面侧观察时,弯曲为向上方凸的弧状。该弯曲形状相对于带导件120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这样,通过将狭缝127形成为弧状,即使在通过了带通孔124(参照图19)的肩带150偏向带通孔124的下部从而该边缘150a移动至狭缝127附近的情况下,狭缝127也不会与该边缘150a一致,肩带150必然卡在上部钩部128或下部钩部129。由此,与将狭缝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肩带150从狭缝127的脱落。
如上所述,根据本方式的儿童座椅101可知,将用于固定带导件120的位置的凸部116及凹部117和突起125分别一体地形成于导轨110及带导件120,使作为树脂成形品的带导件120的轨道按压部122弹性变形,使突起125嵌入的凹部117变化,由此能够调节带导件120的高度,因此,不需要在儿童座椅101的一侧排列多个带导件,另外,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固定带导件120的位置的部件。由此,将部件件数减少至最小限,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方式中,在带导件120的基部121的两侧部连接形成有轨道按压部122,而且这些轨道按压部122设置为按照绕入引导部112的背面112b侧的方式延伸且与背面112b对置。从而,能够使轨道按压部122以基部121的两侧部为轴比较大幅度地变形。由此,使凹部117和突起125以充分的深度嵌合,能够将突起125与凹部117嵌合的状态和突起125越过凸部116的状态之间的轨道按压部122的弹性变形量设定为比较大的量。因此,提高对带导件120的高度调节的阻力、即突起125越过凸部116时的阻力,从而能够防止带导件120的高度不经意的变化。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角度调节装置10仅限于一例,将图示的角度调节部件11、移动限制机构12及锁定机构13变更为其他方式实施也可。角度调节部件11构成为能够将其安装位置变更为两个阶段,但例如按照能够变更为三个以上的阶段的方式,将上述移动限制机构的移动限制室的个数变更为三个以上来实施也可。另外,不一定必须阶段性地变更角度调节部件的安装位置,也可以以将该安装位置无阶段地变更的方式实施本发明。
另外,在左右对象不一定必须设置移动限制机构或锁定机构,也可以将这些设置于各一个或多个任意位置。作为突出部,也可以为像柱状部14那样的四角柱等方柱,也可以为没有角的圆柱或椭圆柱。不过,在以像方柱或椭圆柱那样的具有非圆形状的横截面的形式实施突出部的情况下,通过将突出部嵌入与该突出部的形状匹配的移动限制室中,由此具有如下的优点:即使为单个突出部,也能够防止围绕沿突出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角度调节部件的旋转。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面的倾斜面21和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面的直立面22不一定必须圆滑地连接,通过将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边界以折曲的状态连接,由此实现本发明的凹部也可。另外,直立面22不一定必须与座椅部3的下表面30大致垂直,通过相对于座椅部的下表面30倾斜90°以上的面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二面也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带导件120的轨道按压部122沿带导件120的引导方向设置多个凸部及凹部,将与凹部有选择地啮合的突起设置于导轨110的引导部112也可。相对于一列的凸部及凹部,设置多个突起也可。凸部、凹部和突起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只要能够使凸部和突起在带导件的引导方向上啮合而固定带导件的位置,就可以适当变更为其他形状。导轨及导轨的形状也可以在能够将带导件以其高度变化的方式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0)

1.一种儿童座椅,具备座椅部和背部,能够以所述座椅部位于在车辆上设置的坐席的座面上,且所述背部与所述坐席的靠背部接触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坐席,所述儿童座椅的特征在于,具备:
角度调节部件,其具有在所述座椅部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坐席的所述座面接触的接触面,且以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变更向所述座椅部的安装位置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座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节部件构成为上下方向的高度朝向所述座椅部的后方而平缓地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移动限制机构,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座椅部的不同的位置,能够限制所述前后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锁定机构,其能够保持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被所述移动限制机构限制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具备:突出部,其从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相反侧向上方延伸;多个移动限制部,其设置于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座椅部的不同的位置,且嵌入所述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机构还具备: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部,且连结所述多个移动限制部中的相邻的两个移动限制部之间而延伸,能够将从一方的移动限制部脱落的所述突出部引导至另一方的移动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构成为具有非圆形状的横截面的柱状,所述多个移动限制部分别具有:内部空间,其具有与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对应的形状的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具备:锁定板部,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部,且形成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而贯通的贯通长孔;锁定插入部,其从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所述接触面的相反侧向上方延伸且以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插入所述贯通长孔中,且形成有在所述角度调节部件的移动被所述移动限制机构限制时越过所述贯通长孔的缘部而与所述锁定板部啮合的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止脱机构,其在解除了基于所述移动限制机构的所述限制的情况下,能够阻止所述角度调节部件向远离所述座椅部的方向的超过了容许限度的移动。
9.一种儿童座椅,具备具有座椅部和与所述座椅部的一端连接的背部的座椅主体,能够以所述座椅部位于在车辆上设置的坐席的座面上,且所述背部与所述坐席的靠背部接触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坐席,所述儿童座椅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主体形成有凹部,其位于所述座椅部和所述背部的边界,且比沿所述座椅部的下表面延伸的直线和沿所述背部的背面延伸的直线的交点的位置凹入,
所述凹部具有:第一面,其连续于所述背部的背面,且向所述座椅部的前方倾斜并同时延伸;第二面,其朝向比沿所述第一面延伸的直线和所述座椅部的下表面的交点的位置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后方的终点而连续于所述第一面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边界构成为曲面状,以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圆滑地连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点比所述座椅主体的重心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后方。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部设置有避让部,其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后端部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朝向所述左右方向的内侧凹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具有:圆弧状缘部,其位于所述座椅部的前方侧,且以沿所述座椅部的下表面延伸的直线和沿所述背部的背面延伸的直线的交点为中心。
14.一种儿童座椅,其具备:座椅主体,其具有座椅部及背部;带导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面,且通过车辆的座椅带的肩带,所述儿童座椅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主体设置有将所述带导件沿大致上下方向引导的导轨,
在所述带导件设置有通过对弹性变形的复原力按压在所述导轨的轨道按压部,
在所述导轨和所述带导件的所述轨道按压部的各自的对置面的任一方,沿基于所述导轨的所述带导件的引导方向交替设置有多个凸部和凹部,
在所述对置面的任意另一方,设置有有选择地嵌入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任一个的突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轨设置有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面突出的脚部和从该脚部沿所述侧面在与所述引导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引导部,在所述带导件设置有与所述一对引导部的表面对置配置的基部,所述轨道按压部设置为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两侧部绕入所述一对引导部的背面侧而延伸,且与所述背面对置,在所述一对引导部的所述背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多个凸部和凹部、或所述突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和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引导部的所述背面,且所述多个凸部及所述凹部在相对于所述引导方向斜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主体是树脂注射成形品,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的倾斜方向与正交于用于成形所述座椅主体的模具的分型线的方向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部设置有向所述引导部的表面侧开口的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设置有肋,以在该凹陷部内不产生幼儿的手指伸入的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在所述座椅主体的缝制品的罩,在所述罩设置有用于使所述 导轨向该罩的外部露出的冲孔,所述冲孔的周围被胶带材料覆盖,基于该胶带材料的装饰边缘部超过所述带导件的所述轨道按压部而插入至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座椅主体的所述侧面之间的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导件设置有产生用于使所述肩带通过的带通过孔的带约束部,在所述带约束部设置有用于相对于所述带通过孔拔出或插入所述肩带的狭缝,且该狭缝将该带约束部分割为一对钩部,该狭缝弯曲为弧状。
CN 200810109163 2007-05-25 2008-05-23 儿童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1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9169 2007-05-25
JP2007138678A JP5144958B2 (ja) 2007-05-25 2007-05-2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07-139243 2007-05-25
JP2007139243 2007-05-25
JP2007139169A JP5263917B2 (ja) 2007-05-25 2007-05-2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07138678 2007-05-25
JP2007-138678 2007-05-25
JP2007139169 2007-05-25
JP2007139243A JP2008290617A (ja) 2007-05-25 2007-05-2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1028A true CN101311028A (zh) 2008-11-26
CN101311028B CN101311028B (zh) 2013-04-24

Family

ID=4009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091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1028B (zh) 2007-05-25 2008-05-23 儿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63917B2 (zh)
CN (1) CN1013110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5598A (zh) * 2013-08-23 2016-05-04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106627271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成人儿童两用车辆座椅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74824U (zh) * 1976-11-24 1978-06-22
US4913490A (en) * 1987-10-26 1990-04-03 Combi Co., Ltd. Auxiliary chair mounted in vehicle
JP2820961B2 (ja) * 1989-06-30 1998-11-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幼児用拘束保護シート
JPH067972Y2 (ja) * 1989-09-18 1994-03-02 リーマン株式会社 補助シート
GB2287876A (en) * 1994-03-25 1995-10-04 Klippan Safety Ab Childs safety seat for vehicles
GB9503222D0 (en) * 1995-02-18 1995-04-05 Britax Excelsior Child safety net
JP4480870B2 (ja) * 2000-10-11 2010-06-16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4131106B2 (ja) * 2001-12-27 2008-08-1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4234512B2 (ja) * 2003-06-30 2009-03-04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DE10329923B4 (de) * 2003-07-02 2005-09-29 Concord Gmbh Kindersitz zur Anbringung an einen Fahrzeugsitz
DE10329921B4 (de) * 2003-07-02 2005-09-01 Concord Gmbh Kindersitz
JP2006151299A (ja) * 2004-11-30 2006-06-15 Car Mate Mfg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2846211Y (zh) * 2005-09-14 2006-12-13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底座调整机构
CN2900230Y (zh) * 2006-06-07 2007-05-16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底座调整机构
JP2008184134A (ja) * 2007-01-31 2008-08-14 Takata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5598A (zh) * 2013-08-23 2016-05-04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105555598B (zh) * 2013-08-23 2018-10-19 康贝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CN106627271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成人儿童两用车辆座椅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90612A (ja) 2008-12-04
CN101311028B (zh) 2013-04-24
JP5263917B2 (ja)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9943740C2 (de) Einstellbarer Kinderanschnallsitz
CN103192747B (zh) 儿童座椅
CN203305853U (zh) 车辆座椅组件
US9845032B1 (en) Modular back panel sub-assembly
US8579369B2 (en) Truss system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US7306284B2 (en) Adjustor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CN100581418C (zh) 带监视器的车辆座椅
CN102341268A (zh) 具有高度可调整安全带与头枕的儿童安全座椅
CN102843931A (zh) 具有波状弹性靠背的座椅结构
CN104822561B (zh) 车辆儿童安全座椅
EP0930194A1 (en) Child seat
US10220745B2 (en) Inner carrier substrate trim cover attachment
CN101508254B (zh) 儿童座椅
JP2017001586A (ja) 移動調整システム
US9796310B1 (en) Composite one-piece cushion nose
US20180065523A1 (en) Headrest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CN102371918A (zh) 育儿器具的座席构造
US10220750B2 (en) Inner carrier substrate mechanical lock with head restraint guide sleeves
US20220227266A1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JPH10503947A (ja) 新規な事務用椅子の構造
CN101311028B (zh) 儿童座椅
EP2463145B1 (en) Seat structure
KR101695613B1 (ko) 벨트 버클을 구비한 차량 시트
DE202009010180U1 (de) Haltungsstellmechanismus für eine Babyschale
CN105358387A (zh)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7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7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