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696B -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0696B
CN101310696B CN 200810109193 CN200810109193A CN101310696B CN 101310696 B CN101310696 B CN 101310696B CN 200810109193 CN200810109193 CN 200810109193 CN 200810109193 A CN200810109193 A CN 200810109193A CN 101310696 B CN101310696 B CN 101310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ossed portion
surficial sheets
mentioned
protuberance
absorbent commo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091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0696A (zh
Inventor
加藤隆弘
立川裕美
长原进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0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0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由纤维材料构成并形成多个压花部(4A~4D),上层和含有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下层层叠并在压花部(4A~4D)接合,在该上层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凸部(6)。凸部在3个以上的压花部(4A~4D)包围的区域大致中央部具有顶点(61)。该压花部(4A~4D)的凸部(6)侧的轮廓、即压花轮廓(43),具有向凸部侧折曲或弯曲的形状,压花轮廓(43)包围该凸部地至少形成3个。在包围凸部的压花部(4A~4D)中,在相邻压花部间形成有表面片材密度比凸部顶点(61)的表面片材密度高的中间部(62A~62D),该凸部(6)被压花部(4A~4D)及中间部(62A~62D)包围。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已知一种对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面进行压花加工而形成凹凸的表面片材。根据具有凹凸的表面片材,由于存在凹凸,因此降低与穿着者肌肤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实现降低粘着感或错位。而且,在由纤维材料构成的片材形成具有这种凹凸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在通过压花形成的压花部和非压花部之间,形成构成该片材的纤维的密度梯度。与纤维密度低的非压花部相比,在纤维密度高的压花部中毛细管力较强地作用,因此排泄的液体容易从表面片材的非压花部向压花部移动。结果,液体向表面片材厚度方向的移动变得顺畅。
作为这种表面片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圆形的压花部形成为分散状且交错状的表面片材。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通过在伸长状态的塑料片材上以预定的图案设置长方形的压花部,由此在伸长的状态下保持压花部,并释放塑料片材的伸长状态,由此使压花部以外的区域收缩而在该塑料片材上形成凹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72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6029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设有圆形压花部的表面片材中,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主要只是从压花部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朝向各压花部形成。因此,为了使液体的扩散以及液体向厚度方向的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要求朝向更多个方向设置有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的表面片材。专利文献2所述的表面片材中的压花部是设置在塑料片材上,并不是通过形成该压花部来对表面片材的液体的移动赋予某种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朝向多个方向设置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液体的扩散以及液体向厚度方向的移动可迅速地进行。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由纤维材料构成并形成有多个压花部,该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为,具有上层和包括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下层,该上层和该下层相互层叠而在上述压花部接合;在上述上层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凸部,该凸部在3个以上的上述压花部所包围的区域的大致中央部具有顶点;该压花部的该凸部侧的轮廓、即压花轮廓具有向该凸部侧折曲或弯曲的形状,在该凸部的周围以包围该凸部的方式至少形成有3个该压花轮廓;并在包围上述凸部的压花部中、在相邻的压花部之间,形成有上述表面片材的密度比上述凸部顶点的该表面片材的密度高、比该压花部的该表面片材的密度低的中间部;该凸部由上述压花部以及上述中间部包围(以下在称第1发明时、指该发明)。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由纤维材料构成并形成多个压花部,该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为,多个上述压花部分别具有在俯视中通过其重心的至少2个长轴;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上述压花部存在于其长轴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相邻的2个该压花部之间的上述表面片材的密度,比由该压花部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该表面片材的密度高(以下在称第2发明时、指该发明)。
本发明具有上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液体不透过性或者疏水性的背面片材以及配置在这两个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上述表面片材是关于上述上层侧的面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地配置的吸收性物品。表面片材为液体透过性,优选适用于快速吸取经血等粘性液体的卫生巾的表面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朝向多个方向设置有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因此液体的扩散以及液体向厚度方向的移动可迅速地进行,所以表面片材的液体残留或粘着减少,与以往相比进一步提高对于穿着者的干爽感。
并且,减少由于穿着时与穿着者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少导致的摩擦所带来的肌肤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压花部的形状及配置图案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的X-X线剖面图。
图5是图2所示的Y-Y线剖面图。
图6是图2所示的Z-Z线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表面片材的压花部的形状等的详细的放大示意平面图。
图8(a)~图8(c)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第2~第4实施方式的压花部的形状以及配置图案的平面图(与图3对应)。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压花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压花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比较例1的表面片材的压花部的形状以及配置图案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进行说明。
如图1~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是由纤维材料构成并形成有多个压花部4的表面片材。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是第1发明以及第2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4~图6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具有上层2、含有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下层3。上层2和下层3相互层叠。而且,上层2和下层3在多个压花部4接合。
如图4所示,表面片材1在上层2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凸部6。如图7所示,各个凸部6在4个压花部4A~4D所包围的区域7的大致中央部具有顶点61。压花部4A~4D各自的凸部6侧的轮廓、即压花轮廓43,表面片材具有在俯视中向该凸部6侧折曲的形状。更具体地说,压花轮廓43由2根直线部44、45构成,2根直线部44、45呈90度的角度且端部彼此结合。
压花轮廓43以在各个凸部6的周围包围该凸部6的方式形成有4个。而且,在包围凸部6的压花部4A~4D中,在相邻的压花部之间,即在压花部4A和压花部4B之间、压花部4B和压花部4C之间、压花部4C和压花部4D之间以及压花部4D和压花部4A之间,形成有中间部62A~62D,该中间部62A~62D的表面片材1的密度比该凸部6的顶点61的该表面片材1的密度高、比该压花部的该表面片材的密度低。而且,凸部6被压花部4A~4D及中间部62A~62D包围。
而且,从提高中间部62的密度的观点,优选由2根直线部44、45构成的压花轮廓43为,相邻的压花部各自的1个直线部44、45彼此位于相同直线L4上。
如图3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的多个压花部4,分别具有在俯视中通过其重心41的至少2个长轴L1、L2。而且,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存在于其长轴L(L1、L2)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
第1实施方式的各压花部的俯视形状为十字形状。更具体地说,具有纵长长方形的2根棒状体在各自的中央部相互交叉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棒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线为长轴L1、L2,长轴L1、L2的交点为重心41。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由上层2以及下层3这两层纤维层层叠而形成。上层2以及下层3在多个压花部4通过压花的压接而接合。上层2在压花部4凹陷而形成多个凹部5。而且,凹部5之间的非压花部、即压花部4所包围的区域形成凸部6。由此,在上层2上,在其整个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凸部。而且,作为表面片材1整体,也在其整个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凸部。
如图3所示,压花部4形成具有通过重心41的2个长轴L1、L2以及2个短轴S1、S2的形状。2个长轴L1、L2的长度相等,2个长轴L1、L2相互在其中点正交。2个短轴S1、S2的长度也相等,它们相互在其中点正交。即,压花部4为十字形状,并在十字形状相对于机械方向(MD方向)及其正交方向(CD方向)倾斜45度的状态下形成。十字形状的向长轴方向突出的部分为,其宽度直到前端42为止大致相等。
而且,如图3所示,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被配置为,将连结2个压花部4、4的重心41、41的线P1的垂直平分线P2作为对称轴而线对称。即,被配置为,相邻的压花部4、4的长轴L的前端42彼此相互相对。在第1实施方式中,1个压花部4的4个前端42分别被配置为,与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的前端42相对,并如图2所示,在表面片材1的整个平面方向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压花部4。
这样,通过配置为,压花部4分别具有通过其重心41的2个长轴L1、L2,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存在于其长轴L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由此,在表面片材1上朝向多个方向形成有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并提高表面片材1的液体的扩散以及液体向厚度方向的透过性。
而且,在位于包围凸部6的压花部4A~4D中的相邻的压花部之间的中间部62A~62D(参照图7),特别是在相邻的长轴所夹的区域62中,在沿着连结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之间的线Z-Z的、表面片材1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形成有表面朝向上方(穿着者的肌肤侧)而成为凸状的中间凸部63。中间凸部63为,距压花部表面的高度T1’(参照图6)比中央凸部6距压花部表面的高度T2’(参照图4)低。
由于中间凸部63的存在,纤维的密度从凸部6的顶点61朝向中间凸部63的顶部降低,并且从中间凸部63的顶点朝向位于中间凸部两端的压花附近部64也形成有梯度。由此,被从凸部引入的液体被向压花部引入,并且在相邻的压花和压花之间也具有中间凸部,与以往相比进一步地提高引入力,所以不只是液体的透过性、而且液体扩散性也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中,凸部6的面向压花轮廓44、45的部分65(参照图7)比该凸部6的其他部位硬。因此,由压花形成的凸部6的形状保持性提高,表面片材1具有缓冲感,使穿着者具有良好的穿着感。
如图4所示,在压花部4,表面片材1的构成纤维被压实,与作为非压花部的凸部6相比,表面片材1的厚度变薄。即,压花部4的纤维密度比凸部6的纤维密度高。而且,根据压花的条件的不同,也存在纤维熔融固化而成为薄膜状的情况。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凸部6形成为被4个压花部4包围。而且,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凸部6的距4个该压花部4的距离为最远的顶点61,上层2的厚度变得最厚,并从顶点61朝向压花部4逐渐变薄。因此,纤维密度在顶点61变得最低,并从顶点61朝向压花部4逐渐变高。另外,在图3中表示了包围凸部6的压花部为4个的例子,但包围凸部6的压花部为3个以上、也可以是5个或6个。
在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中形成有中间凸部63,但通过使相邻的压花部4、4的间隔W1(参照图3)变窄,该区域62受压花的影响较强。因此,与顶点61的上层2的厚度T2相比,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的上层2的厚度T1变薄。结果,如图5所示,上层2的厚度从顶点61朝向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逐渐变薄,纤维密度从顶点61朝向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逐渐变高。中间凸部63为,相邻压花的相对的长轴之间为凸,凸部可以是脊状的条纹,并也可以是具有该条纹且在中间地点具有顶部。脊状的条纹有时平行地存在于压花长轴之间,也有时存在于横切长轴之间、并与长轴正交的方向上。
这样,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中,从顶点61朝向压花部4形成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并且从顶点61朝向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还形成密度梯度。
与构成纤维之间的空隙大的低密度部分相比,毛细管力在构成纤维之间的空隙少的高密度部分较强地作用,所以通过使表面片材1形成密度梯度,排泄的液体被从表面片材1的低密度部分引入高密度部分而迅速转移。
从提高表面片材1的液体扩散性且保持良好的肌肤接触感的观点,压花部4的密度优选为1~32个/cm2,更优选为2~16个/cm2。而且,从强化表面片材1的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的观点,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的间隔W1(参照图3)优选为0.5~5.0mm,更优选为1.0~3.0mm。当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间隔W1不足0.5mm时,特别是当相邻的压花部4、4彼此被连结而成为格子状的压花部时,可能妨碍液体从一个凸部6向其他凸部6的平面方向的扩散。
而且,1个压花部4的面积优选为1.0~10mm2,更优选为1.7~5.0mm2
从提高表面片材1的液体扩散性且保持良好的肌肤接触感的观点,长轴L的长度W2和短轴S的长度W3之比(W2/W3)优选为2~10,更优选为2~6。
从提高穿着时的干爽感的观点,优选相邻的2个压花部4、4之间的表面片材1的密度,比压花部4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表面片材1的密度高。相邻的2个压花部4、4之间的表面片材1的密度ρ2、相对于压花部4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表面片材1的密度ρ1的比率(ρ1/ρ2),优选为1.5倍以上,更优选为1.7倍以上。
表面片材的密度的比率可使用以下所述的2种方法(1)以及(2)中的任一种进行计测。
(1)在表面片材的单位重量为大致均匀(一样)的情况(或能够判断为大致均匀的情况)下,计测表面片材的截面厚度。
(2)在表面片材的单位重量不均匀的情况(或能够判断为不均匀的情况)下,计测表面片材的截面的纤维之间的平均距离。
在此,如下地进行表面片材的单位重量是否大致均匀的判断。在从10个以上的吸收性物品中取出表面片材,并计测了各个的单位重量时,如果标准偏差σ的3倍值(3σ)为平均μ的10%以内,并看不到外观上纤维不均,则判断为大致均匀。但是,考虑到在微小区域中组成不同等各种因素,优选综合地进行判断。
首先,对(1)的方法进行说明。
俯视中的表面片材的截断部分,至少选定通过压花部4和压花部4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直线部位(此处的厚度为最厚)、以及压花部4和压花部4的处于最短距离的直线部位的2处。此时,为了尽可能不引起截断导致的厚度的恢复,制作如下的样品,即具有截断的样品的各计测部(各截断部的最大厚度部)的两端及其以外的压花部4。
剖面的计测使用JEOL制的电子显微镜JCM-5100,并在溅射时间30秒(Pt)、加速电压10KV的条件下进行,在拍摄计测部两端的压花部4中的至少一个、或组合多张图像而可知上述压花部4的状况下,从拍摄图像计测各计测部的厚度。另外,图像的计测也可以使用印刷物或PC画面上的图像的任意一种来进行。
在(1)的方法中,用压花部4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厚度除以压花部4、4之间的厚度,作为密度的比率。
下面,对(2)的方法进行说明。
与(1)的方法一样地计测剖面,但除了用(1)的方法进行的测定外,还对放大倍率500~1000倍的剖面进行拍摄。在扩大拍摄图像各个的对象测定部位、且在宽度方向(平面方向)上纤维根数为3~7根的区域中,使用图像解析装置(NEXUS制的NEWQUBE ver.4.20)求出纤维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
在上述计测中,在厚度方向上大致整体地计测,且使最接近重心间距离不产生重复。而且,对剖面至少计测3处、优选5处、更优选10处,并使用其平均值。
在(2)的方法中,用压花部4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除以压花部4、4之间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作为密度的比率。
在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中,通过配置为,压花部4分别具有通过其重心41的2个长轴L1、L2,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存在于其长轴L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由此,在表面片材1上朝向多个方向形成构成纤维的密度梯度,并提高表面片材1的液体扩散性以及液体向厚度方向的透过性。
详细地说,排泄在表面片材1上的体液被从顶点61向包围凸部6的4个压花部4较强地引入,并且也被朝向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引入。结果,体液从顶点61朝向压花部4的方向以及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的方向的多个方向扩散,因此表面片材1的液体的扩散以及液体向厚度方向的转移可迅速地进行。而且,由于所排泄的体液在表面片材1中迅速地转移,而快速地向配置在表面片材1下面侧的吸收体等转移,所以能够减少表面片材1的液体残留,并且能够保持使用了表面片材1的吸收性物品表面的清洁。
在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而假设设置圆形的压花部4并将相邻的压花部4、4的间隔形成得较窄的情况下,压花部4的面积占表面片材1整体面积的比例增大,表面片材1的液体的透过性降低,而且肌肤接触感也减低。
即,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1,由于能够通过面积更小的压花部4而效率良好地设计表面片材1的密度梯度,所以可减小通过压花而压缩的面积,并可提高表面片材1的肌肤接触感。
而且,通过将压花部4的形状设计为具有2个长轴,由此还具有提高表面片材1中的凸部6的隆起形成的效果。
而且,如图3所示,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在它们的压花部4、4之间的区域62的压花部4、4之间的中央部形成有中间凸部63。因此,表面片材1的密度梯度可从顶点61沿平面方向的多个方向均匀地形成,并能够使所排泄的体液更加分散地扩散。
下面,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点使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不特别说明的点,适当使用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8(a)~图8(c)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第2~第4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的形状以及配置图案。第2~第4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都具有通过其重心41的至少2个长轴L。而且,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存在于压花部4的长轴L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并且,第2~第4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与第1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一样,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被配置为,将连结2个压花部4、4的重心41、41的线的垂直平分线作为对称轴而线对称。
具有这种形状以及配置图案的压花部4的第2~第4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可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相同的效果。
图8(a)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与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的形状不同,但以相同的配置图案配置。
如图8(a)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压花部4的形状相比,第2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的形状为,在十字形状的长轴方向上突出的部分的宽度朝向其前端42逐渐扩大。而且,前端42由朝向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压花部4的前端42而弯曲为凸的曲线形成。这样,长轴的前端42由曲线形成的情况,在压花加工时上层2难以被截断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如图8(b)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具有Y字形状,且具有通过重心41的3个长轴L1、L2、L3。各个长轴L1、L2、L3交叉形成的角度为120度。3个长轴L1、L2、L3的长度相等。各压花部4被配置为,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的长轴的前端42彼此相对,并被配置为6个压花部4所包围的凸部6形成为六角形。
如图8(c)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压花部4具有6根线呈60度角度而放射状延伸的星号(*)形状,并具有通过重心41的3个长轴L1、L2、L3。各个长轴L1、L2、L3交叉形成的角度为120度。3个长轴L1、L2、L3的长度相等。各压花部4被配置为,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的长轴的前端42彼此相对,并被配置为3个压花部4所包围的凸部6形成为正三角形。
图9表示的方式为,具有椭圆形状的4个压花部4a形成为,其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的一端朝向中心、且4个压花部4a相互接近。
这样,在多个压花部4a以相互非常接近的状态形成,多个压花部4a的集合体实质上作为1个压花部起作用的情况下,将多个压花部4a的集合体作为1个压花部4处理。即,图9所示的4个压花部4a是将它们的集合体视为1个十字形状的压花部4。
图10表示的是通过多个点状的压花部4b以形成为十字形状的方式集合而形成的、肉眼看为十字形状的压花部4。
这样,在多个压花部4b的集合体实质上作为1个压花部起作用的情况下,将多个压花部4b的集合体作为1个压花部4处理。即,图10所示的多个压花部4b为,将它们的集合体看作1个十字形状的压花部4。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的一个优选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1为,例如将由非热收缩性纤维材料或热收缩温度比下层纤维高的纤维构成的上层2、以及热收缩温度比上层纤维高的收缩前的热收缩性纤维材料构成的下层3,通过热等的压花而以预定的图案部分或全面地进行熔结后加热,使下层3在水平方向上热收缩,此时,上层不产生热收缩、或热收缩比下层小,且上下层被压花一体化,因此,当下层收缩时,上层受其影响而要收缩,但产生变形,该变形表现为在上层隆起凸。详细地说,基于热压花的热熔结例如如下地进行,使以预定的图案配置具有多种预定形状的压花针的压花面(压花辊的周面等),与上层2和下层3的层叠体的上层2侧压接,并使被各针热压的部位的、上层2及/或下层3的构成纤维熔融。由上层2形成的凸部6也可以具有伸出部分,以便覆盖压花部。
下层3的热收缩例如通过以下动作进行,使下层3由热收缩性纤维构成或预先使下层3中含有热收缩性纤维,在使上层2和下层3热熔结的同时、或使两者热熔结之后,对下层3进行加热处理。这样,通过使下层3在水平方向上热收缩,由此形成在上层2上的凸部的隆起形成性提高,可得到更蓬松、肌肤接触感良好的表面片材1。
这样,在层叠2层纤维层而构成表面片材1的情况下,从使液体向表面片材1的厚度方向的透过性良好的观点,优选在该2层纤维层之间不形成界面。
作为上层2,例如优选使用通过切边法形成的网或蓬松的无纺布。由切边法形成的网是指在被无纺布化前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即处于如下状态的集合体,未施加对在制造无纺布时使用的切边网施加的后处理、例如基于气流法或热轧法的加热熔结处理,纤维彼此极其松软地交错。在将通过切边法形成的网作为上层2使用的情况下,在使上层2和下层3接合的同时或在使其接合之后,使上层2中的纤维彼此热熔结。而且,作为蓬松的无纺布可举出气流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切片粘合无纺布等。
上层2的构成纤维优选为,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或者在下层3的构成纤维的热收缩温度以下不热收缩。
从形成充分的密度梯度的观点以及使表面片材1的肌肤接触感良好的观点,上层2的单位重量优选为10~50g/m2,更优选15~40g/m2
作为下层3可使用通过切边法形成的网或具有热收缩性的无纺布。
作为下层3的构成纤维,适宜使用由热可塑性聚合物材料构成且具有热收缩性的纤维。作为这种纤维的例子可举出潜在卷缩性纤维。下层3中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的含有比例优选为40~100重量%。潜在卷缩性纤维为,在被加热之前可与以往的无纺布用纤维一样地处理,且具有通过以预定温度进行加热而出现螺旋状的卷缩地进行收缩的性质。
潜在卷缩性纤维例如由将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可塑性聚合物材料作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构成。作为其例子可举出特开平9-296325号公报或专利第2759331号公报所记载的内容。下层3例如预先含有这种潜在卷缩性纤维,并能够在与上层2热熔结的同时或在其之后,通过加热使其出现该纤维的卷缩,并使其进行收缩。
下层3的单位重量优选为10~50g/m2,更优选为15~40g/m2
由该上层2以及下层3构成的表面片材1的单位重量优选为20~100g/m2,更优选为35~80g/m2
由于在表面片材1上形成有多个凹凸部,所以该片材1成为厚度大、蓬松的片材。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就可适当变更。
例如,表面片材1在第1~第4实施方式中为2层构造,但也可以由单层的纤维片材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蓬松的纤维片材。而且,作为下层3使用热收缩性的片材,但也可使用由不具有热收缩性的纤维构成的片材。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1中,可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各个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图3以及图6~9所示的各形状的压花部4进行2个以上的组合而使用。
而且,压花部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或经血等排泄体液。吸收性物品例如包括一次性尿布、卫生巾、失禁垫等,但也不限于这些,而是广泛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
典型的吸收性物品具备表面片材、背面片材以及配置在两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一般具有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肌肤接触面、和朝向与其相反侧(通常为短裤等衣服侧)的非肌肤接触面,表面片材配置在肌肤接触面侧,背面片材配置在非肌肤接触面侧。在本发明中,优选表面片材被配置为,上层侧的面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
在本技术领域中,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所使用的材料作为吸收体以及背面片材。例如作为吸收体,可使用的材料为,通过棉纸或无纺布等覆盖片材,覆盖由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或使其保持吸收性聚合物的纤维集合体。作为背面片材,可使用热可塑性树脂的薄膜、或该薄膜与无纺布的层叠等液体不透过性以及疏水性的片材。背面片材也可具有水蒸汽透过性。吸收性物品也可还具备根据该吸收性物品的具体用途的各种部件。这种部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例如,在将吸收性物品用于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的情况下,可在表面片材上的左右两侧部配置一对或两对以上的立体护翼。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被后述的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
(1)第1层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芯鞘型复合纤维(NBF(SH)(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利用切边法制造单位重量22g/m2的切边网,并将其用作为第1层。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芯成分,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
(2)第2层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潜在螺旋状卷缩纤维(L(V)(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利用切边法制造单位重量22g/m2的切边网,并将其用作为第2层。
(3)立体片材材料的制造
使第1层和第2层重合,并通过超声波压花法部分地接合。接合部为十字形状,并形成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在十字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并列的图案,以便如图3所示那样由4个压花形成凸部。在将两者结合后,通过5~10秒的130℃±10℃的热风,而使第2层的潜在螺旋状卷缩纤维卷缩,在使第2层收缩的同时使结合部之间的第1层突出为凸状,制造具有多个凸部的立体片材材料。热收缩后的表面片材的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的间隔W1为1.6mm,十字形状的长轴L的长度W2为2.8mm,短轴S的长度W3的长度为1.1mm。并且,压花部4的密度为6.86个/cm2
(比较例1)
(1)第1层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芯鞘型复合纤维(NBF(SH)(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利用切边法制造单位重量22g/m2的切边网,并将其用作为第1层。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芯成分,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
(2)第2层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潜在螺旋状卷缩纤维(L(V)(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利用切边法制造单位重量22g/m2的切边网,并将其用作为第2层。
(3)立体片材材料的制造
使第1层和第2层重合,并通过超声波压花法部分地结合。结合部为圆形,多个针以图11所示的图案规则地配置。在将两者结合后,通过5~10秒的130℃±10℃的热风,而使第2层的潜在螺旋状卷缩纤维卷缩,在使第2层收缩的同时使结合部之间的第1层突出为凸状,制造具有多个凸部的立体片材材料。热收缩后的表面片材的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的间隔W1为2.2mm,圆形的压花部的直径W4为2.0mm。并且,压花部4的密度为6.86个/cm2
(比较例2)
(1)第1层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芯鞘型复合纤维(NBF(SH)(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利用切边法制造单位重量22g/m2的切边网,并将其用作为第1层。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芯成分,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
(2)第2层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的芯鞘型复合纤维(NBF(SH)(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利用切边法制造单位重量22g/m2的切边网,并将其用作为第2层。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芯成分,将聚乙烯作为鞘成分。
(3)立体片材材料的制造
使第1层和第2层重合,并通过超声波压花法部分地结合。结合部被配置为图3的图案相同。在将两者结合后,与实施例记载的样品的调整方法同样,通过5~10秒的130℃±10℃的热风,而制造具有多个凸部的立体片材材料。表面片材的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4、4的间隔W1为2.1mm,十字形状的长轴L的长度W2为2.8mm,短轴S的长度W3的长度为1.1mm。并且,压花部4的密度为4.08个/cm2
对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1、2得到的表面片材,测定(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2)与肌肤的摩擦系数、以及(3)吸收残存量,并在表1表示其结果。
(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
为了评价在卫生巾使用时使用者感到的粘贴、蒸发是否良好,通过下述方法测定卫生巾表面与肌肤的接触面积。
(测定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个表面片材测定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将样品切割为60mm×80mm的大小,并在无加压状态,以及在上部放置透明的重量为50g的丙烯板、并在丙烯板上进一步设置250g的锤、施加6.25gf/cm2的负荷的状态下,用Keyence公司制的高精度形状计测系统KS-1100,测定各样品的表面形状,并取入图像。使用Keyence公司制的形状解析应用程序KS-Analyzer,解析取入的图像,并提取从无负荷状态到施加6.25gf/cm2的负荷的状态在厚度方向变化的部分,并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得到使用时与肌肤接触部分的图像。用打印机打印该图像,并取入计算机。在取入图像时使用样品的中央部,并使用2台(阳光SL-230K2;LPL株式会社制)作为光源,并通过F装置连接CCD照相机(HV-37;日立电子株式会社制)和镜头(Nikon制Ai AF Nikol 24mmF2.8D),并使用Nexus制的NewQube(Ver.4.22)进行图像的取入、处理,并在测定接触面积之后,除以样品整体的面积,由此计算“接触面积率”。
(2)与肌肤的摩擦系数
为了评价在卫生巾使用时使用者感到的与肌肤的摩擦感是否良好,通过下述方法测定与肌肤的摩擦系数。
(测定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个表面片材测定与肌肤的摩擦系数。将作为样品的表面片材切割为50mm×50mm的大小,使用纸制两面胶带,使样品的粘接面为背面地粘接到带有钩的锤(重量211g、长63mm×宽63mm×厚7mm)上。使样品的表面在下侧地将粘接了样品的锤静止放置在丙烯板上,并在钩上安装绳,并经由滑轮安装到Orientec公司制的拉伸实验机Tensilon RTC-1210A上。以200mm/分的拉伸速度拉伸粘接了样品的锤,使其在丙烯板上沿水平方向滑动。将所记录的图表的负荷的平均值作为摩擦力,并根据粘接了样品的锤的重量计算摩擦系数。
(3)液体吸收速度
为了评价在卫生巾使用时使用者感到的干爽感是否良好,通过下述方法对在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表面片材测定吸收来自肌肤的液体的吸液速度。
(测定方法)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个表面片材的吸收速度,以一般用于测定吸收聚合物的吸收速度的DW法为基准,使用一般已知的装置(Demand WettabilityTester)作为实施DW法的装置进行测定。具体地说,将样品切割为60mm×80mm的大小,并将分别经由热熔粘接剂粘接在吸收片材(由纸浆200g/m2和吸水聚合物50g/m2构成)上而得到的评价样品,以表面片材成为下侧的方式,设置在将模拟经血的液面设定为等水位的样品台(30mmφ、将No.2滤纸放置在玻璃过滤器No.1上的台)上。使设置时的吸水量为0,测定240秒后和600秒后的吸液量(该吸液量是通过表示模拟经血的水位的降低量的滴定管的刻度来测定)。将所得到的吸液量的值作为每规定时间的吸液速度。
(表1)
Figure S2008101091939D00161
根据表1的结果,在实施例中,肌肤接触面侧的处于上层的凸部隆起,并朝向肌肤表面形成比较尖的形状的凸,因此在凸部与肌肤接触时,从凸的顶部开始与肌肤接触,顶部的倒塌比较少,由此与肌肤的接触面积较少即可,结果,认为可以将与肌肤的摩擦系数抑制为较低。比较例1和2为,凸部较少,即使较少的倒塌与肌肤的接触面积也变得较大,可以认为与肌肤的摩擦系数较大。
并且,在液体吸收速度方面,在实施例中可快速进行液体吸收,可得到对肌肤粘贴的改善效果。
如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上述各个测定结果可知的那样,本发明的表面片材,能够维持如下的表面构造:使包含对肌肤有刺激的物质的经血或尿等排泄物不残留在表面上,而快速将其吸收;并且,通过减少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并减少与肌肤的摩擦力,通气性较好并防止肌肤的水分蒸发,且具有对皮肤摩擦刺激较少的表面特性,对穿着者提供舒适的穿着感,并且难以产生搔痒或起疹等皮肤问题。

Claims (6)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由纤维材料构成并形成有多个压花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层和含有热收缩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的下层,该上层和该下层相互层叠并在上述压花部接合,
在上述上层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凸部,该凸部在3个以上的上述压花部所包围的区域的大致中央部具有顶点,该压花部的该凸部侧的轮廓、即压花轮廓具有向该凸部侧折曲或弯曲的形状,该压花轮廓以在该凸部的周围包围该凸部的方式至少形成3个,
在包围上述凸部的压花部中、在相邻压花部之间,形成有上述表面片材的密度比上述凸部顶点的该表面片材的密度高的中间部,该凸部被上述压花部以及上述中间部包围,
上述压花轮廓为在2轴的重心位置交叉的十字状的形状,各压花以并列长轴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收缩性纤维是通过热处理而出现螺旋状卷缩的卷缩性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面向上述压花轮廓的部分比该凸部的其他部位硬。
4.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由纤维材料构成并形成有多个压花部,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压花部分别具有在俯视中通过其重心的至少2个长轴,
处于最短距离的相邻的2个上述压花部存在于其长轴方向的大致延长线上,相邻的2个该压花部之间的上述表面片材的密度比该压花部包围的区域的中央部的该表面片材的密度高,
上述压花部的俯视形状为在2轴的重心位置交叉的十字状。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花部的密度为1~32个/cm2,且相邻的2个上述压花部的间隔为0.5~5mm。
6.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液体不透过性或疏水性的背面片材、以及配置在该两个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上述表面片材被配置为,上述上层侧的面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
CN 200810109193 2007-05-23 2008-05-23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Active CN101310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7138 2007-05-23
JP137138/2007 2007-05-23
JP123723/2008 2008-05-09
JP2008123723A JP4343992B2 (ja) 2007-05-23 2008-05-09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696A CN101310696A (zh) 2008-11-26
CN101310696B true CN101310696B (zh) 2013-12-18

Family

ID=4009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09193 Active CN101310696B (zh) 2007-05-23 2008-05-23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43992B2 (zh)
CN (1) CN1013106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5092B2 (en) 2014-03-06 2019-02-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US10206826B2 (en) 2014-03-06 2019-02-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US10285874B2 (en) 2014-03-06 2019-05-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1676B2 (ja) * 2009-07-07 2014-02-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988347B2 (ja) * 2010-03-25 2016-09-0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5842353B2 (ja) * 2010-04-13 2016-01-13 Jnc株式会社 嵩高性不織布
JP5935041B2 (ja) * 2011-03-16 2016-06-15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 熱収縮性筒状ラベル
JP5839685B2 (ja) * 2012-01-19 2016-01-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5961477B2 (ja) * 2012-08-08 2016-08-02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006068B2 (ja) * 2012-09-28 2016-10-12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シート
JP5561420B1 (ja) * 2013-08-28 2014-07-3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トップシート,及びトップ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235883B2 (ja) * 2013-11-29 2017-11-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99713B2 (ja) * 2013-11-29 2017-09-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918795B2 (ja) * 2014-03-27 2016-05-1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310294B2 (ja) * 2014-03-27 2018-04-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CN104138311A (zh) * 2014-08-25 2014-11-12 广东百顺纸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面层压纹的一次性吸湿用品
WO2016098847A1 (ja) * 2014-12-19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83909B2 (ja) * 2014-12-19 2017-02-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37877B2 (ja) * 2015-04-30 2018-12-12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586680B2 (ja) * 2015-05-29 2019-10-09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10973702B2 (en) 2015-08-26 2021-04-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three dimensional substrates and indicia
JP2017086706A (ja) * 2015-11-13 2017-05-25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トップシート
JP6170987B2 (ja) * 2015-11-20 2017-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70986B2 (ja) * 2015-11-20 2017-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ITUA20163073A1 (it) * 2016-05-02 2017-11-02 Pantex Int S P A Materiale multistrato comprendente almeno uno strato di tessuto non tessuto
EP3478235B1 (en) 2016-07-01 2020-10-14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improved topsheet dryness
JP6860302B2 (ja) * 2016-07-14 2021-04-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71363B2 (ja) * 2016-11-30 2018-08-0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20180214321A1 (en) * 2017-01-31 2018-08-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fabric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577722B2 (en) 2017-06-30 2020-03-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 shaped nonwoven
CN110799161B (zh) 2017-06-30 2022-08-26 宝洁公司 成型非织造布
JP6492204B2 (ja) * 2018-03-15 2019-03-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7154843B2 (ja) * 2018-06-29 2022-10-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92628B2 (ja) * 2018-09-18 2022-06-2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表面シート
CN112638342B (zh) 2018-09-27 2022-08-26 宝洁公司 衣服样的吸收制品
DE112020001304T5 (de) * 2019-03-18 2021-12-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Geformte vliese mit hoher visueller auflösung
JP7327142B2 (ja) * 2019-12-18 2023-08-16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66A (zh) * 1997-10-17 1998-04-15 张玲 一种妇女卫生护垫的制备方法
CN1441103A (zh) * 2002-02-25 2003-09-10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CN1511018A (zh) * 2001-01-09 2004-07-07 �װ������Ʒ���������˾ 混合有合成纤维的吸湿材料和用于制造该材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666A (zh) * 1997-10-17 1998-04-15 张玲 一种妇女卫生护垫的制备方法
CN1511018A (zh) * 2001-01-09 2004-07-07 �װ������Ʒ���������˾ 混合有合成纤维的吸湿材料和用于制造该材料的方法
CN1441103A (zh) * 2002-02-25 2003-09-10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5092B2 (en) 2014-03-06 2019-02-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US10206826B2 (en) 2014-03-06 2019-02-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US10285874B2 (en) 2014-03-06 2019-05-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component topshe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696A (zh) 2008-11-26
JP2009000512A (ja) 2009-01-08
JP4343992B2 (ja) 200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0696B (zh)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
EP3338748B1 (en) Absorbent article
TWI695714B (zh) 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及具備該正面片材之吸收性物品
JP4512512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表面シート
US6420626B1 (en) Unitary fluid acquisition, storage, and wicking material
JP4633698B2 (ja) 吸収性物品
EP2433602B1 (en) Absorbent body and absorbent article
JP4851169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54223C (zh) 吸收体以及使用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N102387766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7038925A5 (zh)
JP2010148730A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AU4810101A (en) Absorbent article
JP6388619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6035635A1 (ja) 吸収性物品のトップシート
JP2018520770A (ja) 厚みを改善するカレンダ結合の形状及びパターンが形成された不織布ウェブ、並びにそれを含む物品
JP5449056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4575648B2 (ja)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0053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7072831B (zh) 吸收性物品
JP554415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094173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88265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981724A (zh) 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和吸收性物品
TWI238711B (en) Topsheet of absorbent article and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