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749A -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 Google Patents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1749A
CN101301749A CNA2008100991282A CN200810099128A CN101301749A CN 101301749 A CN101301749 A CN 101301749A CN A2008100991282 A CNA2008100991282 A CN A2008100991282A CN 200810099128 A CN200810099128 A CN 200810099128A CN 101301749 A CN101301749 A CN 101301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implement
handle
shell
vibration proof
conne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91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1749B (zh
Inventor
A·吉普
J·门泽尔
H·卢克斯
G·沃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301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1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17/00Chain saw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B17/0033Devices for attenuation of vibra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Saw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如尤其是机动锯,切断机或类似物,包括用于驱动工作器具的工具的驱动发动机(9)。驱动发动机(9)具有被围绕转动轴线(11)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轴(10)。工作器具包括其上布置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发动机(9)的操作部件(38)的把手(3)。在把手(3)和驱动发动机(9)之间形成振动间隙(14),该振动间隙由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15,16,17,45)克服。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15,16,45)包括螺旋弹簧(31),它的纵轴线(18,19,46)大约与工作器具的纵向平面(60)垂直地布置。规定振动间隙(14)由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克服,该连接元件的纵轴线(20,48)相对于工作器具的与纵向平面(60)垂直的横向平面(13)倾斜。

Description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如例如机动锯,切断机或类似物。
背景技术
已知在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中将驱动发动机与用于控制工作器具的把手之间以脱开振动的方式进行支撑。还已知使用包括螺旋弹簧的防振动元件。利用包括螺旋弹簧的防振动元件产生良好的减振作用。包括螺旋弹簧的防振动元件通常平放地沿着作用方向布置在驱动发动机和把手之间。防振动元件的这种布置例如由DE20211390U1公开。
在运转中把手和驱动发动机在垂直于防振动元件的纵轴线的平面中进行相对运动。在该方向上螺旋弹簧只可以有限地加载。因此必须附加地设置限制在该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止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这种类型的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它具有简单的结构。
该任务通过一种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解决,该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包括用于驱动工作器具的工具的驱动发动机,其中驱动发动机具有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轴,和包括其上布置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发动机的操作部件的把手,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想象的纵向平面,把手的纵轴线位于该纵向平面中并且该纵向平面垂直于驱动轴的转动轴线,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想象的横向平面,该横向平面垂直于纵向平面并且驱动轴的转动轴线位于该横向平面,其中在把手和驱动发动机之间形成振动间隙,该振动间隙由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克服,其中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包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纵轴线大约与工作器具的纵向平面垂直地布置,其中,振动间隙由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克服,该连接元件的纵轴线相对于工作器具的横向平面倾斜。
所设有连接元件的克服振动间隙和它的纵轴线相对于工作器具的横向平面倾斜。连接元件以简单的方式限制在驱动发动机和把手之间的相对运动。由此以简单的方式避免防振动元件在其纵向的横向上的不允许的运动。尤其是在将连接元件构造成防振动元件的情况下,通过倾斜的布置连接元件的纵轴线产生对整个系统的良好的减振作用。同时可以将连接元件很好地结合到现有的结构空间中,从而使得工作器具具有很小的结构尺寸。
连接元件的纵轴线此时是连接连接元件的两个固定点的轴线。在具有螺旋弹簧的防振动元件中,纵轴线是螺旋弹簧的纵向中心轴线,亦即卷绕螺旋弹簧的弹簧圈所围绕的轴线。
有利地,在连接元件的纵轴线和横向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80°。尤其是该角度小于60°。有利地,该角度为大约10°至大约45°。在这种布置中,尤其是当连接元件包括防振动元件时,得到工作器具的良好的减振特性。同时以简单的方式限制驱动发动机和把手在平放地布置的防振动元件的纵轴线的横向上的相对运动。
有利地,把手是后部的把手和连接元件布置在横向平面的与后部的把手面对的一侧上。操作者通过后部的把手实施多部分的操纵力。尤其是,当工作器具是机动锯时,在运转中为了实施反手切割(Rückhandschschnitt)而按压后部的把手和牵拉工作器具的把持管。工具上的切割力反作用于这些力。由此后部的把手相对于驱动发动机向下运动和因此扩大了振动间隙。该相对运动通过连接元件限制。由于连接元件布置在横向平面的与后部的把手面对的一侧上,因此产生了连接元件在最大相对运动的区域中的一种布置。
有利地,工作器具包括其中布置驱动发动机的外壳。连接元件尤其是以第一端部与把手连接和以第二端部与工作器具的外壳连接。连接元件由此通过外壳与在外壳中布置的驱动发动机连接。规定,为了控制工作器具,工作器具具有把持管,它与外壳的与工具面对的前侧相邻地接合在外壳上。有利地,把持管和工作器具的把持外壳的后部的把手部分固定地相互连接,尤其是螺栓连接。工作器具由此由一个把持外壳和一个其中布置驱动发动机的外壳构造。这两个外壳通过防振动元件和连接元件以脱开振动的方式相互连接。有利地连接元件以它的第一端部在把持管和后部的把手之间的区域中固定在把持外壳上。
为了实现良好的减振,规定至少两个防振动元件垂直于工作器具的纵向平面布置,其中第一防振动元件与把持管的前端部相邻地布置在和第二防振动元件以一个端部固定在把持管上。当连接元件作为防振动元件构造时,则在良好减振特性下产生工作器具的一种简单的结构。作为连接元件构造的防振动元件对此不是平放地,亦即垂直于纵向平面地布置在,而是倾斜的布置的。由此可以实现良好的减振特性和同时实现对两个平放地布置的防振动元件的横向载荷的限制。尤其是当在把持外壳上固定的、形成连接元件的防振动元件的第一端部比在外壳上固定的第二端部更远地离开横向平面时,产生良好的减振特性。防振动元件由此以它的在工作器具的通常的布置中向上指向的一侧向前倾斜。由此可以很好地吸收在运转中出现的力。此外很好地利用了提供的结构空间。
尤其是当形成连接元件的防振动元件包括螺旋弹簧时产生良好的缓冲特性。
规定连接元件包括过度伸长保险机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限制外壳和把持外壳可以相互相对运动所覆盖的行程。有利地,过度伸长保险机构布置在形成的连接元件的防振动元件的螺旋弹簧的内部。连接元件由此不仅包括防振动元件而且包括过度伸长保险机构。但是也可以规定,连接元件只通过防振动元件,亦即尤其是只通过螺旋弹簧形成。螺旋弹簧也限制在外壳和把持外壳之间的行程。由于防振动元件的弹簧特性,产生了一种软的限制,因为行程取决于作用的力并且在较大的作用力下可以产生较大的相对行程。与此相对地,过度伸长保险机构是对相对行程的一种决对的、与作用的力独立的限制。有利地,连接元件作为单独的、包括保险索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进行构造。在将连接元件作为单独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进行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规定一种布置,其中连接元件相对于工作器具的横向平面不是倾斜的。保险索以简单的方式限制可能的最大相对行程。
保险索有利地至少部分地沿着在运转中作用在后部的把手上的操纵力的方向布置。有利地,保险索定向在操纵力的方向上。符合目的地,保险索由塑料制成,尤其是由香族聚酰胺制成。为了简单地固定保险索,规定在保险索的每个端部上布置一个连接头。连接头此时有利地由塑料制成和注塑在保险索上。当保险索用连接头的塑料整体注塑时产生一种可靠的固定。
有利地,在把持外壳上形成用于保险索的第一连接头的第一容纳部和在外壳上形成用于保险索的第二连接头的第二容纳部。当第一连接头圆柱形地构造和第二连接头具有多边形横截面时可以实现过度伸长保险机构的一种简单的安装,其中第一连接头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头的多边形的最小的直径。第二连接头的多边形横截面保证保险索在运转中不能够转动。由于第一连接头具有比第二连接头的最小的直径更小的直径,第一连接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头的容纳部插入和固定在用于第一连接头的容纳部中。由此得到过度伸长保险机构的一种简单的和可靠的固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对照附图进行描述。附图中所示:
图1是机动锯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机动锯在图1中的箭头II的方向上的示意视图,
图3是在图1中所示的机动锯的布置的情况下图1中的机动锯的防振动元件和止挡的示意视图,
图4是防振动元件和止挡沿着在图3中的箭头IV的视线方向看的布置,
图5是第三防振动元件在安装情况时的立体视图,
图6是第三防振动元件在安装情况后的立体视图,
图7是第三防振动元件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8是机动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9和图10是图8中的机动锯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在外壳和把持外壳的不同的相对位置上的立体视图,
图11是图8至10中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在图11中的箭头XII的方向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的实施例示出了机动锯1。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在其它的手动控制的和尤其是手持式工作器具如切断机或类似物中使用。机动锯1具有其中布置驱动发动机9的外壳2。驱动发动机9尤其是构造为内燃机,并且有利地是单缸发动机。驱动发动机9尤其是两冲程发动机或混合润滑的四冲程发动机。驱动发动机9具有驱动轴10,它在驱动发动机9构造为内燃机的情况下是曲轴,和被围绕转动轴线11转动地驱动。驱动轴10转动地驱动没有示出的小齿轮。机动锯1具有其上环行地布置有锯链7的导轨6。锯链7由驱动轴10通过没有示出的小齿轮环行地驱动。导轨6在外壳2的前侧39上向前延伸。手保护装置8在外壳2的上侧上延伸。用语″上侧″此时涉及在图1中所示的机动锯1的位置上向上指向的一侧。当将机动锯1放置在地面上时机动锯1就处于该位置上。在进行垂直切割时这大约对应于机动锯1的工作状态。
为了控制机动锯1设有后部的把手3和把持管5。把持管5与前侧39相邻地接合在机动锯1的外壳2上。后部的把手3从外壳2的与前侧39背离的后侧40延伸。在后部的把手3上布置用于驱动发动机9的操作部件38。操作部件38构造成节气门杆。后部的把手3与把持管5刚性连接和与把持管一起形成把持外壳21。把持外壳21相对于外壳2以与驱动发动机9脱开振动的方式进行支承。为此设置防振动元件15,16和17,它们分别以一个端部固定在把持外壳21上和以另一个端部固定在外壳2上或固定在驱动发动机9上。在把持外壳21和外壳2之间形成由防振动元件15,16,17克服的振动间隙14。为了说明可以相互相对运动的组件,在图1和2中用实线画出把持外壳21和用虚线画出外壳2。
后部的把手3具有纵轴线4,它与导轨6平面平行地延伸和在图1中所示的机动锯1的位置上向前和向上延伸。机动锯1具有纵向中心轴线12,它同样与导轨6的平面平行地延伸。在机动锯1放置在地面上的状态下,纵向中心轴线12与地面平行地延伸,亦即水平地延伸。纵向中心轴线12和纵轴线4形成在图2中所示的机动锯1的纵向平面60。想象的纵向平面60与导轨6的平面平行地延伸和沿纵向中心分割后部的把手3。纵向中心轴线12与驱动轴10的转动轴线11相交。机动锯1具有想象的横向平面13,它垂直于纵向平面60和包含驱动轴10的转动轴线11。
如图1和2所示,在外壳2和把持外壳21之间布置第一防振动元件15。第一防振动元件15与把持管5的前下端部63相邻地布置。第一防振动元件15具有纵轴线18,平行于横向平面13和垂直于纵向平面60。第一防振动元件15由此在图1中所示的机动锯1的位置下是平放地布置。
第二防振动元件16延伸在把持管5和驱动发动机9之间。第二防振动元件16此时固定在驱动发动机9的上部区域中。第二防振动元件16具有纵轴线19,它布置成平行于第一防振动元件15的纵轴线18,平行于横向平面13和垂直于纵向平面60。第二防振动元件16由此在图1和2中所示的机动锯1位置上也是平放地布置的。两个防振动元件15和16也可以朝着纵向平面60以一个稍微小于90°的角度倾斜,从而产生一种朝着纵向平面60的大约垂直的布置。
第三防振动元件17作为连接元件设置在把持外壳21和外壳2之间。第三防振动元件17具有第一端部22,它固定在把持外壳21上在后部的把手3和把持管5之间的区域中。第三防振动元件17的第二端部23固定在外壳2上。第三防振动元件17具有纵轴线20,它相对于横向平面13倾斜。如图2所示,纵轴线20与纵向平面60平行地延伸。
在图3和4中示出防振动元件15,16和17在没有外壳2和把持外壳21情况下的布置。为了说明防振动元件和止挡的布置情况在图4中示意地画出了防振动元件和止挡在其之间作用的构件。如图3所示,第三防振动元件17的纵轴线20与横向平面13夹成一个小于90°的角度α。角度α有利地小于80°和尤其是小于60°。特别有利地,角度α为大约10°至大约45°。防振动元件17此时o相对于横向平面13这样地倾斜,使得第一端部22至横向平面13的距离比防振动元件17的第二端部23的较大。如图3和4所示,第三防振动元件17具有螺旋弹簧31。如图1所示,把持外壳21具有连接条36,它将把持管5的前下端部63与后部的把手3在外壳2的下侧上连接起来。在连接条36和外壳2之间在连接条36的两侧设置止挡25和26,它们限制连接条36相对于外壳2尤其是垂直于纵向平面60的相对运动。可以规定,止挡25和26在该下部区域中也限制与纵向平面60平行的运动。
如图3和4所示,防振动元件15,16和17各具有一个螺旋弹簧31。第一防振动元件15除了螺旋弹簧31以外还包括缓冲元件24,它例如可以由泡沫塑料制成。
如图5和6所示,第三防振动元件17以其第一端部22通过固定螺钉27拧紧在把持外壳21上和以其第二端部23通过固定螺钉27拧紧在外壳2上。在第一端部22上设有盖板28。盖板28盖住在图7中所示的容纳部型材37。容纳部型材37,如图7所示,布置在第一丝堵29上,后者在第一端部22处拧入到螺旋弹簧31中。在位于对面的第二端部23处设置第二丝堵30。容纳部型材37搭接在把持外壳21的一个连接条上,从而第三防振动元件17得到一个限定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三防振动元件17具有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包括保险索33,在它上面在每个端部上布置一个连接头34在。保险索33可以例如是抗剪的绳索,例如金属丝索或类似物。但是也可以设置金属线弓架或塑料元件。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3以一个端部布置在第一丝堵29上和以另一个端部布置在第二丝堵30的容纳部35中。把持外壳21与外壳2由此不仅通过螺旋弹簧而且通过保险索33连接。保险索33限制把持外壳21在后部的把手3的区域中相对于外壳2可以运动的行程。作为第三防振动元件17也可以设置没有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的防振动元件。在这种情况下防振动元件17的螺旋弹簧31限制在外壳2和把持外壳21之间的相对行程。
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在运转中作用在机动锯1上的力。在导轨6上作用有由要切削的工件施加的反作用力62。为了切削工件,操作者在后部的把手3上施加操纵力61和在把持管5上施加操纵力64,它们克服反作用力62。在反手切割时操纵力64大约向上作用在把持管5上和操纵力61基本上向下作用在后部的把手3上。反作用力62与此相反地作用在导轨6上,该反作用力向下作用在导轨6的上侧上。在导轨6的纵向上此外还作用有切割力66。切割力66此时一般都大于反作用力62。除了产生振动的力以外,操纵力61和64,反作用力62和切割力66也附加地起作用。在运转中该振动使得外壳2产生相对于把持外壳21的往返的、振荡的相对运动。由于操纵力61和64形成的相对运动是附加地形成的并且与该振动和叠加。这些力使得振动间隙14扩大。此时把持外壳21相对于外壳2实施围绕假想的转动轴线65的转动,该转动轴线的大概位置在图1中画出。在实施横向切割(
Figure A20081009912800111
)时作用力换向和振动间隙14被缩小。
第三防振动元件17和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布置在振动间隙14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在后部的把手3和外壳2之间的相对运动最大。第三防振动元件17在横向平面13的与后部的把手面对的一侧上布置在沿纵向中心轴线12的方向上看位于后部的把手3和把持管5之间的区域中。第三防振动元件17由此限制在外壳2和后部的把手3之间的相对运动。
机动锯41的一个实施例在图8中示出。机动锯41的结构基本上对应于图1的机动锯1的结构。在两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机动锯41相对于机动锯1的区别在于第三防振动元件的布置。代替倾斜布置的第三防振动元件17,机动锯41具有第三防振动元件45,它的纵轴线46与防振动元件15和16的纵轴线18和19平行地和与纵向平面60(图2)垂直地布置。防振动元件15,16和45可以朝着纵向平面也倾斜一个稍微小于90°的角度,从而得到一种大约垂直的布置。
第三防振动元件45,如也包括两个防振动元件15和16,可以同样具有过度伸长保险机构,其对应于在图7中所示的机动锯1的第三防振动元件17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作为连接元件,机动锯41具有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它分开地和与防振动元件独立地布置。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以第一端部58固定在把持外壳21上和以第二端部59固定在机动锯41的外壳2上。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具有纵轴线48,它将过度仲长保险机构42的两个固定点相互连接和相对于机动锯41的横向平面13倾斜一个角度β。角度β小于90°。有利地,角度β小于80°和尤其是小于60°。大约10°至大约45°的角度β被看作是有利的。
在图9和10中示出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和第三防振动元件45。在图9中示出了在最大扩张的振动间隙14情况下的过度仲长保险机构42。图10示出了在机动锯41的静止状态下,亦即当在后部的把手3和导轨6上没有力作用时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由于在运转中的运动,角度β也是变化的。角度β的给出的值的范围涉及没有被加载的状态。如图9所示,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具有保险索43。保险索43有利地由塑料制成,尤其是由香族聚酰胺制成。在保险索43上固定第一连接头50和第二连接头49。连接头49和50有利地注塑在保险索43上。此时符合目的地,保险索43由连接头49和50整体压铸。第一连接头50是圆柱形的,其中柱体的纵轴线在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的纵轴线48的横向上。第一连接头50布置在容纳部55中,它形成在把持外壳21的支撑件51上。支撑件51具有两个侧面部段,在其之间将保险索43从支撑件51中引导出来。如图11所示,支撑件5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段具有安装开口56,通过它保险索43可以插入到在支撑件51的两个侧面部段之间的区域中。
第二连接头49布置在外壳2上的容纳部54中。如图11和12所示,第一连接头50具有直径a,它小于第二连接头49的最小的直径b。第二连接头49在俯视图中具有多角形的,在实施例中是大约正方形的横截面。最小的直径b由此对应于边长。由于第一连接头50的直径a小于第二连接头49的最小的直径b,第一连接头50可以在纵向上通过第二容纳部54插入和固定在支撑件51中。如尤其是图11所示,第二连接头49具有卡槽57,通过它将第二连接头49卡接在外壳2中。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安装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
在图9和10中还示出第三防振动元件45的布置。第三防振动元件45包括螺旋弹簧31,它的端部拧接在支撑件上。第三防振动元件45的第一端部52固定在把持外壳21上和位于对面的第二端部53固定在外壳2上。第三防振动元件45也可以具有附加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

Claims (20)

1.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包括用于驱动工作器具的工具的驱动发动机(9),其中驱动发动机(9)具有围绕转动轴线(11)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轴(10),和包括其上布置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发动机(9)的操作部件(38)的把手(3),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想象的纵向平面(60),把手(3)的纵轴线(4)位于该纵向平面中并且该纵向平面垂直于驱动轴(10)的转动轴线(11),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想象的横向平面(13),该横向平面垂直于纵向平面(60)并且驱动轴(10)的转动轴线(11)位于该横向平面,其中在把手(3)和驱动发动机(9)之间形成振动间隙(14),该振动间隙由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15,16,17,45)克服,其中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15,16,45)包括螺旋弹簧(31),螺旋弹簧的纵轴线(18,19,46)与工作器具的纵向平面(60)垂直地布置,其特征在于,振动间隙(14)由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克服,该连接元件的纵轴线(20,48)相对于工作器具的横向平面(13)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元件的纵轴线(20,48)和横向平面(13)之间的角度(α,β)小于8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角度(α,β)为10°至4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把手(3)是后部的把手,和连接元件布置在横向平面(13)的与后部的把手(3)面对的一侧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器具包括在其中布置驱动发动机(9)的外壳(2),和连接元件以第一端部(22,52)与把手(3)连接和以第二端部(23,53)与工作器具的外壳(2)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器具具有把持管(5),把持管在相邻于外壳(2)的与工具面对的前侧(39)处接合在外壳(2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把持管(5)和后部的把手(3)是工作器具的把持外壳(21)的一部分和连接元件以其第一端部(22,52)在把持管(5)和后部的把手(3)之间的区域中固定在把持外壳(21)上。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防振动元件(15,16,45)垂直于纵向平面(60)布置,其中第一防振动元件(15)与把持管(5)的前端部相邻地布置和第二防振动元件(16)以一个端部固定在把持管(5)上。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作为防振动元件(17)进行构造。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形成连接元件的防振动元件(17)的固定在把持外壳(21)上的第一端部(22)比固定在外壳(2)上的第二端部(23)更远地离开横向平面(13)。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形成连接元件的防振动元件(17)包括螺旋弹簧(31)。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包括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42)。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过度伸长保险机构(32)布置在形成连接元件的防振动元件(17)的螺旋弹簧(31)的内部。
14.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包括用于驱动工作器具的工具的驱动发动机(9),其中驱动发动机(9)具有被围绕转动轴线(11)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轴(10),和包括在其上布置至少一个用于驱动发动机(9)的操作部件(38)的把手(3),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想象的纵向平面(60),把手(3)的纵轴线(4)位于该纵向平面中并且该纵向平面垂直于驱动轴(10)的转动轴线(11),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想象的横向平面(13),该横向平面垂直于纵向平面(60)并且驱动轴(10)的转动轴线(11)位于该横向平面中,其中在把手(3)和驱动发动机(9)之间形成振动间隙(14),它由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15,16,17,45)克服,其中至少一个防振动元件(15,16,45)包括螺旋弹簧(31),它的纵轴线(18,19,46)垂直于工作器具的纵向平面(60)地进行布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作为分开的、包括保险索(43)的过度伸长保险机构(42)进行构造。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保险索(43)至少部分地沿着在运转中作用在后部的把手(3)上的操纵力(61)的方向布置。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保险索(43)由塑料制成。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保险索(43)的每个端部上布置一个连接头(49,50)。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把持外壳(21)上构造用于保险索(43)的第一连接头(50)的第一容纳部(55)和在外壳(2)上构造用于保险索(43)的第二连接头(49)的第二容纳部(54)。
19.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头(50)是圆柱形的,和第二连接头(49)具有多边形横截面,其中第一连接头(50)的直径(a)小于第二连接头(49)的多边形的最小的直径(b)。
2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元件的纵轴线(20,48)和横向平面(13)之间的角度(α,β)小于60°。
CN2008100991282A 2007-05-11 2008-05-09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Active CN101301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22115A DE102007022115A1 (de) 2007-05-11 2007-05-11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DE102007022115.2 2007-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749A true CN101301749A (zh) 2008-11-12
CN101301749B CN101301749B (zh) 2012-06-13

Family

ID=39829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1282A Active CN101301749B (zh) 2007-05-11 2008-05-09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25514B2 (zh)
CN (1) CN101301749B (zh)
DE (1) DE102007022115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5634A (zh) * 2010-12-22 2012-08-0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CN103722592A (zh) * 2009-05-11 2014-04-16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链锯装置
CN104339033A (zh) * 2013-07-27 2015-02-1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4339421A (zh) * 2013-07-27 2015-02-1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5263682A (zh) * 2013-05-28 2016-01-2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作业机械
CN107175723A (zh) * 2016-03-10 2017-09-19 株式会社牧田 链锯
CN108687721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CN112493006A (zh) * 2020-11-27 2021-03-16 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油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8887B4 (de) * 2007-10-11 2017-10-26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JP5068725B2 (ja) * 2008-10-17 2012-11-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ヘッジトリマ
DE102008064007A1 (de) * 2008-12-19 2010-06-24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eckenschere
DE102010011986B4 (de) * 2010-03-19 2021-04-0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JP5598213B2 (ja) * 2010-09-29 2014-10-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携帯型作業機
EP2618175A1 (de) 2012-01-17 2013-07-24 Leica Geosystems AG Lasertracker mit Funktionalität zur graphischen Zielbereitstellung
US9308636B2 (en) 2012-02-03 2016-04-1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with vibration dampening
US9849577B2 (en) 2012-02-03 2017-12-2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JP5883196B2 (ja) 2012-06-12 2016-03-09 フスクバルナ アクティエボラーグ 電動式切断システム
AU2014246671B2 (en) * 2013-04-05 2019-06-06 Angelo Lambrinos Notaras Portable motorised blower with anti-vibration handle system and reduced operating weight
EP3599059B1 (de) * 2018-07-25 2022-05-04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antivibrationselements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2095A (en) * 1968-08-05 1970-11-24 Mcculloch Corp Chain saw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US3728793A (en) * 1971-04-15 1973-04-24 Fullerton A M Chain saw with damping means
US4141143A (en) * 1977-10-26 1979-02-27 Mcculloch Corporation Chain saw handle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JPS54140294A (en) * 1978-04-24 1979-10-31 Kyoritsu Kk Potable chain saw
DE3839207A1 (de) * 1988-11-19 1990-05-23 Hilti Ag Tragbares handgeraet mit schlagwerk
US5046566A (en) * 1989-03-18 1991-09-10 Andreas Stihl Portable handheld tool having a handle arrangement decoupled by antivibration elements
SE470418B (sv) * 1992-07-17 1994-02-21 Electrolux Ab Avvibreringsanordning
US5697456A (en) * 1995-04-10 1997-12-1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isolated handle
JP4081232B2 (ja) * 2000-12-15 2008-04-23 株式会社共立 防振装置付きチェーンソー
DE20211390U1 (de) * 2002-07-10 2003-11-20 Dolmar Gmbh Einstellbares Federungs-Dämpfungs-System (Antivibrations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ein handgehaltenes Arbeitsgerät
DE10361295B4 (de) * 2003-12-24 2017-11-09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Griffrohr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es
DE102004031866B4 (de) * 2004-07-01 2015-09-10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JP4461046B2 (ja) * 2005-03-29 2010-05-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作動式作業工具
DE102007048887B4 (de) * 2007-10-11 2017-10-26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2592A (zh) * 2009-05-11 2014-04-16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链锯装置
CN103722592B (zh) * 2009-05-11 2016-08-10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链锯装置
CN102615634B (zh) * 2010-12-22 2015-12-0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CN102615634A (zh) * 2010-12-22 2012-08-0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US10293473B2 (en) 2013-05-28 2019-05-21 Koki Holdings Co., Ltd. Portable working machine
CN105263682A (zh) * 2013-05-28 2016-01-2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作业机械
CN105263682B (zh) * 2013-05-28 2018-02-02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作业机械
CN104339421A (zh) * 2013-07-27 2015-02-1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4339421B (zh) * 2013-07-27 2018-01-19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4339033B (zh) * 2013-07-27 2018-05-29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4339033A (zh) * 2013-07-27 2015-02-1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7175723A (zh) * 2016-03-10 2017-09-19 株式会社牧田 链锯
US11154943B2 (en) 2016-03-10 2021-10-26 Makita Corporation Chainsaw
CN108687721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CN112493006A (zh) * 2020-11-27 2021-03-16 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油锯
WO2022110711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油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749B (zh) 2012-06-13
US8225514B2 (en) 2012-07-24
DE102007022115A1 (de) 2008-11-13
US20080276469A1 (en) 200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1749B (zh) 手动控制的工作器具
US8397389B2 (en) Power tool
US5570512A (en) Grip arrangement for a chain saw
US7698779B2 (en) Hand-guided portable vacuum/blower device
US6446421B1 (en) Manually guided implement, having vibration-dampened handle
CA3125525A1 (en) Portable percussive massage device
DE10023490B4 (de) Transportable, von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angetriebene Schneid- oder Sägemaschine
CN101203361B (zh) 链锯
DE102005016628A1 (de) Handgeführter Freischneider
US20090035065A1 (en) Compactor
CN102036796A (zh) 链锯
US6314707B1 (en) Balanced reciprocating, brush cutting, mower attachment
EP3287219B1 (de) Säbelsäge mit einer hin- und hergehenden abtriebsspindel
DE3525593C2 (zh)
TW200714824A (en)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DE102013012513A1 (de)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EP2653695B1 (de) Arbeitsgerät mit einer Kraftstoffpumpe
EP3500405A1 (de)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dämpfung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907662B (zh) 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01755621A (zh) 绿篱机
DE102013212554B4 (de) Handwerkzeugmaschinenantriebsvorrichtung
DE60300869T2 (de) Brennkraftmaschinengetriebenes System
US20140215833A1 (en) Hedge trimmer
DE112019007865T5 (de)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und arbeitsgerät
JP3129006U (ja) 乗用草刈り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