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9141A - 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9141A
CN101299141A CNA2007101666467A CN200710166646A CN101299141A CN 101299141 A CN101299141 A CN 101299141A CN A2007101666467 A CNA2007101666467 A CN A2007101666467A CN 200710166646 A CN200710166646 A CN 200710166646A CN 101299141 A CN101299141 A CN 101299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holding body
flow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66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9141B (zh
Inventor
田口哲也
五十岚润
坂井素子
高木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9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9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墨盒,所述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墨盒对转印后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能力得到了提高,无论图像历史或环境如何,都能够长期地获得不发生调色剂条污、高亮部的斑等画质缺陷的稳定的图像。本发明提供的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墨盒中,使用下述显影剂,并具有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和对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的滞留控制部件,所述显影剂在0mL/min的通气流量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80mL/min的通气流量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0mL/min的通气流量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流动能B除以基本流动能A的值为0.3~0.9。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法等经由静电潜像将图像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在当今各个领域中均有所利用。电子照相法中,通过充电、曝光工序形成于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借助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进行显影,经由转印、定影工序,得到可视化。
作为这样的成像装置,以往在去除感光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时使用刮刀清洁系统(blade cleaning system)。
作为所述刮刀清洁系统,已有如下提案。
以往提出有如下系统:将清洁刮板(cleaning blade)与感光体的接触部上形成的调色剂积存体设在1mm以下,进而将刮板的橡胶硬度限定在70以上(例如,参见特开昭61-241777号公报和特开昭61-239278号公报)。
并且,已提出有为将调色剂临时积存在咬合部(nip)上并进行加压而在清洁刮板上设置檐儿的刮刀清洁系统(例如,参见特开2000-147968号公报)。
并且,还提出有如下的刮刀清洁系统,该刮刀清洁系统中设置有:朝下设置的刮刀、位于与刮刀对置的位置上的用于积存调色剂的下侧密封部件以及调色剂封堵部件(例如,参见特开平11-161125号公报)。
而且,还提出有如下的刮刀清洁系统,在具备清洁器的转印纸张传送带上形成未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向清洁器供给调色剂,以在刮刀咬合部上形成调色剂积存体(例如,参见特开平9-258627号公报)。
此外,还提出有如下的刮刀清洁系统,该刮刀清洁系统中设置有:清洁刮板,其背面具有用于临时封堵调色剂的部件;以及磁刷,其位于系统的上游(例如,参见特开2005-258044号公报和特开2006-10955号公报)。
另外,还提出有如下的刮刀清洁系统,该刮刀清洁系统使清洁刮板在感光体的旋转轴向上往返运动,该清洁刮板的前端具备临时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的调色剂的部件(例如,参见特开2006-10957号公报)。
并且,还提出有如下的刮刀清洁系统,其中在清洁器的上游设置雨刷(wiper blade)结构的临时封堵调色剂的部件(例如,参见特开2006-227583号公报)。
而且,还提出有再次向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器提供清洁去除后的部分调色剂的刮刀清洁系统(例如,参见特开2005-43504号公报)。
此外,还提出有如下的刮刀清洁系统,其具有:含清洁助剂的球形调色剂;拉伸弹性模量为0.5Gpa~1.5Gpa的图像承载体;以及清洁刮板(例如,参见特开2003-140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墨盒,所述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墨盒对转印后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能力得到了提高,无论图像历史或环境如何,都能够长期地获得不发生调色剂条污、高亮(highlight)部的斑等画质缺陷的稳定的图像。
(1)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具备:
图像保持体;
充电单元,其向图像保持体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带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利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上,形成未定影的转印图像;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未定影的转印图像定影;以及
清洁单元,其清洁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所述刮取部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
所述调色剂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powder rheometer)测定的基本流动能(basic flowability energy)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与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并且,(2)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外添剂,且该外添剂是经碳原子数为10以上的硅烷处理或经硅油(silicone oil)处理的。
而且,(3)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外添剂的数均粒径为15nm~1μm。
此外,(4)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外添剂相对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积的表面覆盖率为10cov%~200cov%。
另外,(5)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清洁刮板、滞留控制部件以及图像保持体表面所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为0.5mm2~5mm2
并且,(6)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从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滞留控制部件的前端的长度为0.5mm~5mm。
此外,(7)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从与所述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的长度为3mm~15mm。
另外,(8)本发明提供(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含有载体。
并且,(9)本发明提供(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圆度为0.98~1.00,所述载体的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
而且,(10)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墨盒,该处理墨盒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是可装卸的,其至少具备:
图像保持体;
显影单元,其利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清洁单元,其清洁转印后的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所述刮取部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
所述调色剂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与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而且,(11)本发明提供(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清洁刮板、滞留控制部件以及图像保持体表面所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为0.5mm2~5mm2
此外,(12)本发明提供(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从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滞留控制部件的前端的长度为0.5mm~5mm。
另外,(13)本发明提供(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从与所述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的长度为3mm~15mm。
并且,(14)本发明提供(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所述显影剂含有载体。
而且,(15)本发明提供(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圆度为0.98~1.00,所述载体的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
根据所述(1)~(9)的成像装置以及所述(10)~(15)的处理墨盒,可以提高对转印后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能力,无论图像历史或环境如何,都能够长期地获得不发生调色剂条污、高亮部的斑等画质缺陷的稳定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用于说明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流动能的方法。
图2是表示利用粉体流变仪得到的垂直负荷与能量梯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粉体流变仪中使用的旋转叶片的形状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放大图4所示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符号说明
1Y、1M、1C、1K感光体(图像保持体)
2Y、2M、2C、2K充电辊
3Y、3M、3C、3K激光线
3曝光装置
4Y、4M、4C、4K显影装置(显影单元)
5Y、5M、5C、5K一次转印辊
6清洁单元
6Y、6M、6C、6K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
8Y、8M、8C、8K调色剂盒
10Y、10M、10C、10K单元
20中间转印带
22驱动辊
24支承辊
26二次转印辊(转印单元)
28定影装置(定影单元)
30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
40清洁器外壳
42清洁刮板
44前端部
46滞留控制部件
48废调色剂
50调色剂积存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图像保持体;充电单元,其向图像保持体充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带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利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上,形成未定影的转印图像;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未定影的转印图像定影;以及清洁单元,其清洁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所述刮取部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所述调色剂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与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以往为了提高清洁性,提出在感光体(图像保持体)与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上形成调色剂积存体。
没有该调色剂积存体的情况下,会出现如下问题:清洁刮板容易卷曲,调色剂从感光体与清洁刮板的接触部漏出,从而产生条污;以及,感光体的驱动转矩(torque)异常上升,导致成像装置停止;等等。
另一方面,认为在存在调色剂积存体的情况下,该调色剂积存体能够刮落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降低调色剂在感光体上的附着力,与此同时,可降低清洁刮板的摩擦阻力,抑制清洁刮板卷曲,因此,清洁性有所提高。
但是,即使在存在该调色剂积存体的情况下,连续输出低图像密度的图像时,调色剂从感光体与清洁刮板的接触部漏出而产生条污,成为输出图像质量下降或成像装置内部件污染的原因。已查明该情况下出现了如下的现象。
即,在调色剂积存体的最深部、即刮板的角(刃部)与感光体接触的部分长期持续滞留同一调色剂,持续受到高机械压力和剪切力,调色剂中使用的外添剂游离或显著地埋没。并且,调色剂被破坏而产生微粉,或是内部的定影辅助成分暴露出来。因此,若连续输出图像密度低的图像,则调色剂积存体的最深部的调色剂的流动性下降,附着性增大。
其结果,清洁刮板的刃部出现调色剂或调色剂成分凝聚体的附着,刮板刃部不能均匀地与感光体抵接,因此,发生调色剂的泄漏。即,为了长期稳定地获得高清洁性而不受图像密度历史等的影响,需要维持调色剂积存体以及适当地更换形成调色剂积存体的调色剂。
调色剂
首先,对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进行说明。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下面有时简称为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与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为了维持调色剂积存体、适当地更换形成调色剂积存体的调色剂,重要的是在清洁刮板上设置用于形成调色剂积存体的滞留控制部件,并且,调色剂脱气时的行为也很重要。此外,发明人还发现了优选清洁刮板进行微小的振动(微小行为)。清洁刮板在擦拭感光体时进行微小振动,通过进行微小振动,逐渐缓解清洁刮板的变形,抑制卷曲,维持清洁刮板刃部与感光体之间的稳定的抵接状态。
另一方面,清洁刮板的微小振动也会给滞留于调色剂积存体中的调色剂的行为带来影响。暴露于振动环境中的调色剂受振动而脱气,或含有空气而流化。通过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可以采用以下的利用粉体流变仪的脱气试验来表示调色剂在调色剂积存体中的行为。
在此,脱气试验是指,对容器(vessel)中的调色剂层赋予气流而进行流化之后,利用一定条件下的搅拌叶片抽取调色剂层中的空气(脱气作业),然后测定施加在搅拌叶片上的负荷,从而测定从流化的调色剂层抽取空气的难易度、此时的调色剂层作为粉体流动的难易度。
据认为,脱气试验中再现了如下状况:赋予气流之后进行脱气,刮取以层状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使调色剂流化),对刮取下的调色剂积存体赋予微小振动(=进行脱气)。
该脱气性过低时,调色剂容易在刮刀咬合部的调色剂积存体中流动而不稳定,容易从调色剂积存体中溢出或飞扬。从调色剂积存体中溢出或飞扬出的调色剂污染成像装置内部而导致故障,或者直接污染记录介质而在输出图像中作为污渍显现。
另一方面,脱气性过高时,调色剂容易在刮刀咬合部的调色剂积存体中变得紧密,流动性下降,因此,调色剂积存体中持续滞留同一调色剂,过度持续受到应力的调色剂凝聚附着在清洁刮板的刃部,导致刮取调色剂的刮取性下降。若刮刀的刮取性下降,则感光体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或转印残余调色剂从清洁刮板咬合部漏出,污染充电器,或导致显影机混色,或污染输出图像,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如本发明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滞留控制部件,通过使清洁刮板进行微小振动以及使调色剂的脱气性处于适当区域,从而适当地形成调色剂积存体以及更换调色剂。并且,清洁单元是由弹性体构成的清洁刮板,该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图像保持体接触,该清洁刮板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因此,在驱动图像保持体时,能够使清洁刮板的前端有效地发生微小振动,从而抑制卷曲,得到适当的调色剂滞留状态。
如后所述,上述脱气性可以通过求出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来进行评价。
在此,对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进行说明。它们是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流动性而得到的流动能。
测定颗粒的流动性时,与测定液体、固体、或气体的流动性时相比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利用粒径或表面粗糙度等以往使用的参数精确地确定颗粒的流动性。并且,即使决定了用于确定流动性所应测定的因子(例如粒径等),也会出现实际上该因子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少的情况或是仅在与其他因子组合时才会有测定该因子的意义的情况,就连决定测定因子也是困难的。
此外,粉体的流动性也因外在环境因素而显著不同。例如,若为液体,则即使测定环境变化,流动性的变动幅度也不会很大,但是,对于颗粒的流动性来说,因湿度或流动气体的状态等外在环境因素而变动很大。现实的状况是,由于还未明确这样的外在环境因素会影响哪些测定因子,因此,即使在严格的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所得到的测定值还是缺乏再现性。
并且,对于显影剂(调色剂)滞留于调色剂积存体时的流动性,曾将安息角或堆积密度等设为指标,然而这些物理性能值只是间接影响显影剂的流动性,难以将正在振动的刮刀上积存的显影剂在动态环境下的流动性定量化,以进行管理。
但是,粉体流变仪能够测定从调色剂施加到测定机的旋转叶片上的流动能,因此,能够得到将起因于流动性的各要素相加的值。而且,粉体流变仪能够直接测定流动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针对调整表面的物理性能值或粒度分布所得到的调色剂决定应测定的项目,对各项目推测最佳物理性能值,以进行测定。
其结果,通过利用粉体流变仪确认流动能是否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就可以判断用于静电荷像显影的调色剂是否合适。与以往利用间接值进行管理的方法相比,这种调色剂的制造管理对于恒定保持调色剂的流动性是非常适于实用的方法。并且,容易使测定条件恒定,测定值的再现性高。
即,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利用由粉体流变仪得到的值确定流动性的方法简便且精确,可靠性也高。
接着,对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流动性的方法进行说明。
粉体流变仪是同时测定旋转转矩和垂直负荷以直接求出流动性的流动性测定装置,该旋转转矩是通过使旋转叶片在所填充的颗粒中以螺旋状旋转而得到的。通过测定旋转转矩和垂直负荷的双方,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出包括粉体自身的特性或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内的流动性。并且,由于是在使颗粒填充状态恒定的基础上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得到再现性良好的数据。
使用FT4(商品名,freeman technology公司制造)作为粉体流变仪进行测定。此外,为了在测定前消除温湿度的影响,调色剂使用在温度22℃、湿度50%RH的状态下放置了8小时以上的调色剂。
首先,在内径为50mm的分割(split)容器(在高度为89mm的160mL容器的上面载置高度为51mm的圆筒,设置成可上下分离的容器)中填充调色剂,调色剂的填充量达到超过89mm的高度。
填充了调色剂之后,实施如下操作:通过稳定地搅拌所填充的调色剂,使样品均质化。下面将该操作称为调节(conditioning)。
调节中,以不受到来自调色剂的阻力的旋转方向缓慢使旋转叶片进行搅拌,以便不在填充的状态下给调色剂施加应力,去除过剩空气或部分应力中的大部分,使样品处于均质状态。具体的调节条件是在进入角为-5°、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60mm/sec的条件下进行搅拌。
此时,螺旋桨型旋转叶片在旋转的同时还向下方向运动,因此,前端描绘出螺旋状,将此时的螺旋桨前端所描绘的螺旋路径的角度称为进入角度。
重复4次调节操作之后,轻轻地移动分割容器的容器上端部,在高度89mm的位置刮平容器内的调色剂,得到充满160mL容器的调色剂。实施调节操作是因为,为了稳定地求出流动能,始终稳定地获得体积恒定的粉体是很重要的。
采用上述方式,将所得到的调色剂移至内径为50mm、高度为140mm的200mL容器中。将调色剂移至200mL容器之后,再次实施5次这样的调节操作,然后,测定使旋转叶片在容器内以-5°的进入角度从底面起110mm高度移动到10mm高度并同时以100mm/sec的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进行旋转时的旋转转矩和垂直负荷。此时的螺旋桨的旋转方向与调节成反方向(从上看为向右转),该测定为“基本流动能A”测定。
图1A和图1B示出旋转转矩或垂直负荷相对于从底面起的高度H的关系。图2示出根据旋转转矩和垂直负荷求出的相对于高度H的能量梯度(mJ/mm)。对图2的能量梯度进行积分而得的面积(图2的斜线部分)为流动能(mJ)。对从底面起10mm高度到100mm高度的区间进行积分,求出流动能。
并且,为了减少误差引起的影响,进行5次该调节和能量测定操作的循环,将所得到的平均值设为流动能(mJ)。
旋转叶片使用图3所示的、直径
Figure A20071016664600151
为48mm的双翼螺旋桨型叶片(freeman technology公司制造)。
而且,调节后,测定上述旋转叶片的旋转转矩和垂直负荷时,通过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基本流动能A”测定所测定的流动能为“基本流动能A”。
并且,调节后,以80mL/min的通气流量从容器底部流入空气,在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然后使其经历脱气,经过上述过程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为“流动能B”。在此,经历脱气是指,在通气流量为0mL/min的条件下重复4次调节操作。通过对施加了气流和搅拌而进行流化的调色剂层实施调节操作,从而慢慢抽取空气。作为脱气方法,还有施加振动或轻敲等方法,但脱气的基本效果均相同。本发明中,通过实施利用粉体流变仪的调节操作(该操作可以获得稳定的脱气条件,再现性优异)来使调色剂经历脱气。
此外,FT4(上述)中对通气量的流入状态有所控制。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优选为150mJ~400mJ,更优选为180mJ~350mJ)。若上述基本流动能A小于150mJ,则调色剂的流动性过大,调色剂容易进入到清洁刮板的咬合部深处,容易穿过清洁刮板。因此,漏出的调色剂污染输出图像或污染充电器。另一方面,若基本流动能A大于600mJ,则调色剂的流动性下降,调色剂容易在清洁刮板咬合部的前面凝聚,因此,调色剂或调色剂的外添剂成分难以达到清洁刮板与感光体相摩擦的部分。因此,清洁刮板与感光体相摩擦时产生的摩擦力增大,对清洁刮板前端的刮取部施加过多的应力,清洁刮板的前端刃部产生缺口,调色剂以条状泄漏。调色剂泄漏导致图像污染或充电器污染。
并且,对于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流动能B除以基本流动能A的值(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下面记载为“B/A”,又称为脱气指标)为0.3~0.9(优选为0.5~0.9,更优选为0.6~0.8)。若上述(B/A)小于0.3,则调色剂容易移动而不稳定,容易从调色剂积存体中溢出或飞扬。容易从调色剂积存体中溢出或飞扬的调色剂污染成像装置内部,导致故障,或是作为输出图像的污渍显现。另一方面,若脱气指标(B/A)大于0.9,则调色剂容易变得紧密,移动性下降,因此,调色剂积存体中持续滞留同一调色剂,过度持续承受应力的调色剂在清洁刮板的刃部凝聚附着,导致刮取调色剂的刮取性下降。若刮板的刮取性下降,则感光体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或转印残余调色剂从清洁刮板咬合部漏出,污染充电器,或使显影机混色,或污染输出图像,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例如通过至少含调色剂颗粒和外添剂而构成,可以通过控制外添到调色剂颗粒中的外添剂的种类以及外添剂在调色剂颗粒中的附着结构、控制调色剂颗粒在微粉侧的粒度分布、在调色剂颗粒中添加清洁助剂、控制调色剂颗粒的形状以及粒径、控制调色剂颗粒的非静电附着性等来控制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优选通过它们的组合来控制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
外添剂
可用于本发明的外添剂用于在控制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的同时控制转印性、流动性、清洁性以及电荷量的控制性。作为外添剂,可以使用无机颗粒、有机颗粒中的任意一种。并且,还可以并用润滑剂、研磨剂等。
作为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例如二氧化硅(silica)、氧化铝(aluminum oxide)、氧化钛(titanium oxide)、偏钛酸(meta-titanic acid)、钛酸钡(barium titanate)、钛酸镁(magnesium titanate)、钛酸钙(calciumtitanate)、钛酸锶(strontium titanate)、氧化锌、石英砂(quartz sand)、粘土(clay)、云母、硅灰石(wollastonite)、硅藻土(diatomaceous soil)、氯化铈(cerium chloride)、氧化铁(bengala)、氧化铬、氧化铈、三氧化锑(antimonytrioxide)、氧化镁、碳酸镁、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碳酸钙、硫酸钡等金属氧化物或陶瓷颗粒等。
作为有机颗粒,可以举出例如由苯乙烯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乙烯类聚合物等乙烯基类聚合物;酯类;三聚氰胺类;酰胺类;邻苯二甲酸烯丙酯类等各种聚合物;偏二氟乙烯等氟类聚合物;Unilin醇等高级醇构成的颗粒等。
作为外添剂,特别优选无机颗粒,在相应的无机颗粒之中,优选选自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氧化钛、偏钛酸、氧化锌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钛,进一步优选二氧化硅。
在此,作为通过外添剂控制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的手法,可以适宜地举出对外添剂实施碳原子数为10以上的硅烷处理、硅油处理,或控制外添剂的粒径以及外添无规外添剂、异型外添剂(二氧化硅或氧化钛、氧化铝的无机颗粒)的手法。
作为碳原子数为10以上(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0~18)的硅烷处理,具体地可以举出使用了例如癸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的处理。并且,相对于100质量份无规外添剂,硅烷的处理量以5质量份~50质量份的范围为宜。
并且,作为硅油处理,具体地可以举出使用例如二甲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Methyl Hydrogen Silicone Oil)、甲基苯基硅油、烷基改性硅油、α-甲基砜改性硅油、氯苯基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甲醇改性硅油、甲基丙烯酸改性硅油、巯基改性硅油、苯酚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甲基苯乙烯基改性硅油、高级脂肪酸酯改性硅油、氟改性硅油等的处理。并且相对于100质量份无规外添剂,硅油的处理量以5质量份~50质量份的范围为宜。
作为外添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或氧化钛、氧化铝的无机颗粒等。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硅,具体地说,可以使用例如气相法二氧化硅(利用基于卤化硅的高温气相水解的方法(火焰水解法)、在电炉中利用电弧加热还原气化石英砂和焦炭并利用空气进行氧化的方法(电弧法)等气相法得到的无水二氧化硅)等。
并且,外添剂的数均粒径优选15nm~1μm的范围,更优选20nm~800n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30nm~500nm的范围。并且,外添剂中的平均圆度为0.830~0.960。作为外添剂的合适形状,可以举出鳞粉状、圆盘状、米粒状等,可以举出氧化钛或偏钛酸的颗粒。
外添剂以相对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积的表面覆盖率为10cov%~200cov%(优选为15cov%~100cov%,更优选为25cov%~70cov%)的量外添。
此外,外添剂相对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积的表面覆盖率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出。在此,Dt表示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ρt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比重,Da表示外添剂的数均粒径,ρa表示外添剂的比重。
[式1]
Figure A20071016664600191
通过将如上所述的外添剂外添到调色剂颗粒中,能够适宜地设为所规定的上述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并且,作为调色剂颗粒的一例,通过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12μm、大粒径侧的粒度分布D84V/D50v为1.05~1.3、小粒径侧的粒度分布D50p/D16p为1.1~1.35的小径且具有狭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颗粒,能够更适宜地实现基本流动能A和脱气指标。
在此,可以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商品名:S-4100,日立株式会社制造)观察分散在调色剂颗粒上的外添剂,使用拍摄到的图像,测定300个外添剂颗粒的直径,以此进行计算,从而求出外添剂的数均粒径。
并且,可以通过组合大粒径(例如体积平均粒径为80nm~300nm)的外添剂和小粒径(例如体积平均粒径为5nm~20nm)的外添剂等、使用粒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外添剂来控制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微细凹凸,调整调色剂颗粒之间的附着性和调色剂颗粒的旋转难易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粉体流变仪中的流动能。而且,例如,通过在外添小粒径的无机颗粒之前外添大粒径的无机颗粒来制备调色剂,小粒径无机颗粒在覆盖调色剂颗粒表面的同时覆盖大粒径外添剂表面,从而能够控制调色剂最表面的微细凹凸,由此,能够确保所期望的流动性。
外添剂整体的用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优选为0.5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6质量%~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8质量%~6质量%。
清洁助剂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通过添加清洁助剂来控制基本流动能A和流动能B。作为上述清洁助剂,可以举出脂肪酸金属盐粉末、高级醇粉末、脂肪酸粉末、蜡粉末、氟化合物颗粒、石墨粉末、氮化硼粉末、云母粉末、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等,特别优选脂肪酸金属盐粉末、高级醇粉末、脂肪酸粉末。
并且,清洁助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调色剂颗粒优选为0.05质量%~5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5质量%~1质量%。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调色剂颗粒)通过含有粘结树脂、着色剂以及防粘剂而构成。
粘结树脂
调色剂颗粒所含的粘结树脂可以适当选择可用于调色剂颗粒的公知的粘结树脂。具体地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类;乙烯、丙烯、丁烯、异丁烯等单烯烃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类;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丁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类;等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特别作为代表性的粘结树脂,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此外,可以举出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香等。
其中,优选使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树脂和聚酯树脂。
粘结树脂的分子量根据树脂的种类而不同,大体上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500,000,更优选为15,000~3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200,000。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30,000,更优选为2,500~20,000,进一步优选为3,000~15,000。
上述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值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测定的。GPC使用HLC-8120GPC和SC-8020(Tosoh Corporation公司制造),反应柱使用2根TSKgel和SuperHM-H(Tosoh Corporation公司制造,6.0mmID×15cm),洗提液使用THF(四氢呋喃)。作为实验条件,将样品浓度设为0.5质量%,流速设为0.6mL/min,样品注入量设为10μl,测定温度设为40℃,使用IR检测器。
考虑到兼顾防止高温环境下流动性恶化以及低温定影性这两方面,粘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45℃~75℃。
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造:DSC-50)在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而求出的值。此外,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吸热部的基线与转折沿线的延长线交点的温度。
着色剂
作为调色剂颗粒所含的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作为着色剂本身公知的着色剂,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作为上述着色剂,可以举出例如炭黑、灯黑(lampblack);杜邦油红(DuPont Oil Red);油溶红(OrientOil Red);玫瑰红(rose bengal);C.I.颜料红(Pigment Red)的5、112、123、139、144、149、166、177、178、222、48:1、48:2、48:3、53:1、57:1、81:1;C.I.颜料橙(Pigment Orange)的31、43;喹啉黄(quinoline yellow);铬黄(chrome yellow);C.I.颜料黄(Pigment yellow)的12、14、17、93、94、97、138、174、180、188;群青蓝;苯胺蓝;Calco Oil蓝(Calco Oil Blue);氯化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Chloride);铜酞菁;C.I.颜料蓝(Pigment Blue)的15、60、15:1、15:2、15:3;C.I.颜料绿(Pigment Green)的7;孔雀石绿草酸盐;苯胺黑染料等,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它们可以是预先进行了冲洗(flushing)分散处理的着色剂。
并且,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磁粉。作为磁粉,可以使用公知的磁性体,例如铁、钴、镍等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Fe3O4、γ-Fe2O3、添加钴的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MnZn铁氧体、NiZn铁氧体等各种铁氧体、磁铁矿、赤铁矿等粉末,还可以使用利用硅烷偶合剂、钛酸酯偶合剂等表面处理剂对这些着色剂表面进行处理的着色剂、利用硅类化合物或铝类化合物等无机类材料对这些着色剂表面进行涂布的着色剂、或者利用聚合物对这些着色剂表面进行涂布的着色剂。
着色剂相对于调色剂颗粒优选以3质量%~15质量%的范围添加,更优选以4质量%~10质量%的范围添加。但是,将磁粉用作着色剂时,相对于调色剂颗粒优选在12质量%~48质量%的范围内添加,更优选在15质量%~40质量%的范围内添加。通过适当选择上述着色剂的种类,能够得到黄色调色剂、品红调色剂、蓝色调色剂、黑色调色剂、绿色调色剂等各色调色剂。
防粘剂
作为调色剂颗粒中含有的防粘剂,可以使用例如石蜡及其衍生物、褐煤蜡及其衍生物、微晶蜡及其衍生物、费歇尔-托普希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等。作为衍生物包括氧化物、与乙烯基单体的聚合物、接枝改性物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醇、脂肪酸、植物类蜡、动物类蜡、矿物类蜡、酯蜡、酰胺等。
具体地可以举出低分子量聚丙烯、低分子量聚乙烯等烃类蜡、微晶蜡、有机硅树脂、松香类、酯类蜡、米糠蜡、巴西棕榈蜡(carnauba wax)、费歇尔-托普希蜡(Fischer-Tropsch wax)、褐煤蜡(montan wax)、小烛树蜡(candelilla wax)等。
防粘剂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比例优选在0.1质量%~1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质量%~8质量%的范围内。防粘剂的含量少于上述下限值时,调色剂的防粘性能下降,有时发生粘附,另一方面,若超过上述上限值,则有时调色剂的带电性能下降或热保存性能下降。
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除了上述组合物之外还可以适当添加用于显影剂的公知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内添剂、电荷控制剂、无机粉体、有机粉体、润滑剂、研磨材料等。
作为内添剂,可以举出例如铁氧体、磁铁矿、还原铁、钴、镍、锰等金属、合金、或者含有这些金属的化合物等磁性体等。
作为电荷控制剂,可以举出例如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类化合物、由铝、铁、铬等的配合物构成的染料、三苯甲烷类颜料等。此外,作为本发明中的电荷控制剂,在调色剂制法中采用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凝聚法、分散聚合法等湿式制法的情况下,从控制会影响凝聚时或融合时的稳定性的离子强度以及减少废水污染的方面考虑,优选难溶于水的材料。
作为无机粉体,可以举出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氧化铈等通常作为调色剂表面的外添剂使用的全部颗粒。作为上述有机粉体,可以举出例如乙烯基类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通常作为调色剂表面的外添剂使用的全部颗粒。此外,这些无机粉体或有机粉体可以作为流动性助剂、清洁助剂等使用。
作为上述研磨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上述的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铈等。
制法
利用样品磨(sample mill)、亨舍尔混合器(henschel mixer)、杂交炉(hybridizer)或精密混合/复合处理装置(Nobilta)等搅拌装置对调色剂颗粒和外添剂施加机械冲击力,从而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着或固着外添剂,以得到本发明的调色剂。此时,通过控制温度、机械冲击力和时间来控制外添剂的附着状态。
调色剂颗粒可以依照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作为上述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决定。
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混炼粉碎方式制造调色剂颗粒:预先混合粘结树脂以及着色剂、防粘剂和根据期望添加的电荷控制剂等之后,利用混炼机进行熔融混炼,冷却后粉碎,然后,如上所述使用振动筛分机或风力筛分机等进行分级。并且,可以通过湿式球形化法、悬浮造粒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凝聚法等制造。
物理性能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3μm~12μm,更优选为3.5μm~10μm,进一步优选为4μm~9μm。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4μm时,流动性显著下降,因此,利用层限制部件等不能充分形成显影剂层,有时会在图像上产生模糊(fogging)或污渍(dirt)。另一方面,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12μm时,分辨率下降,有时不能得到高画质的图像,或者,每显影剂单位重量的电荷量下降,显影剂层的层形成维持性下降,有时在图像上产生模糊或污渍。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如下:在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2mL烷基苯磺酸钠的5质量%水溶液)中加入0.5mg~50mg测定样品,将其添加到100mL~150mL上述电解液中。利用超声波分散器对悬浮有该测定样品的电解液进行约1分钟的分散处理,借助上述粒度分布测定装置(Coulter multisizer)-II型,使用孔(aperture)径为50μm的孔,测定粒径为1.0μm~30μm范围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测定的颗粒数为50,000。
相对于将所得到的粒度分布进行分割的粒度范围(通道(channel)),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体积累积分布,将累积为50%的粒径设为体积平均粒径D50v
调色剂颗粒的粒度分布
作为调色剂颗粒的优选粒度分布,优选粒径为4μm以下的调色剂颗粒所占比例为45个数%以下,更优选在40个数%以下,进一步优选在35个数%以下。
并且,若采用与求出上述体积平均粒径D50v时相同的方式,将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体积累积分布时累积为84%的粒径设为D84v,将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个数累积分布时累积为16%的粒径设为D16p,将累积为50%的粒径设为D50p(数均粒径),则优选D84v/D50v为1.35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下。而且,优选D50p/D16p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
为了得到具有这种粒度分布的调色剂颗粒,可以采用风力式分级机、离心分离式分级机、惯性方式分级机、或筛来进行分选来使其符合所期望的粒度分布。
调色剂颗粒的粒度分布宽于上述范围时,则趋向偏离采用上述粉体流变仪测定的流动能的规定范围。
此外,调色剂颗粒的粒度分布是如下求出的值:相对于对采用与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相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粒度分布进行分割的粒度范围(通道),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体积累积分布,将累积为84%的粒径设为D84v,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个数累积分布,将累积为50%的粒径设为D50p,将累积为16%的粒径设为D16p时,将粗粉侧粒度分布指标设为体积平均粒径D84v/体积平均粒径D50v,将微粉侧粒度分布指标设为数均粒径D50p/数均粒径D16p
并且,使用这些,体积平均粒度分布指标(GSDv)是指由(D84v/D16v)1/2计算出的值,数均粒度分布指标(GSDp)是指由(D84p/D16p)1/2计算出的值。
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
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优选在0.950~0.998的范围(更优选在0.955~0.980的范围)。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低于上述范围时,形状偏向无规侧,显影性、转印性、耐久性、流动性恶化,其结果,导致调色剂溢出而引起机内污染。另一方面,该平均圆度超过上述范围时,球形颗粒的比例增多,难以清洁。
在此,通过(与圆相当的周长)/(周长)[(具有与颗粒图像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的周长)/(颗粒投影像的周长)]求出平均圆度,吸收取出成为测定对象的调色剂,形成非常扁平的调色剂流,通过瞬间进行频闪发光,取得颗粒图像作为静止图像,可以借助对该颗粒图像进行图像分析的流动式颗粒图像分析装置(例如FPIA-2100(商品名,Sysmex Corporation制造))求出平均圆度。此外,求平均圆度时的采样数为3500个。
另外,平均圆度的测定也可以用于外添剂,用于外添剂的情况下,由调色剂表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制作静止图像,采用与调色剂相同的方式进行测定。
静电潜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可以直接用于单组分显影剂,或者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用于双组分显影剂时,与载体混合使用。
作为能够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载体,优选平均圆度为0.98~1.00(更优选为0.98~0.99),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更优选为2emu/g~8emu/g)。
在此,例如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P10-15(商品名,东英工业公司制造)测定载体的剩余磁化强度。测定采用如下方式:增加施加磁场,最大扫描到1000奥斯特(oersted)。接下来,减少施加磁场,在记录纸上制作磁滞曲线(hysteresis curve)。由曲线数据求出剩余磁化强度。本发明中,剩余磁化强度是指,暂时先将施加磁场扫描至1000奥斯特之后,减少施加磁场,到停止施加磁场时的磁力。具体地说,读取记录纸上记录的磁滞曲线的测定终止时刻的Y切片来求出剩余磁化强度。
测定本发明中使用的载体的平均圆度时使用例如FPIA-3000(商品名,Sysmex Corporation制造)。该装置采用通过流动式图像分析法测定分散到水等中的颗粒的方式,吸附的颗粒悬浮液被引入到平鞘流池(flatsheath flow cell)中,借助鞘液形成扁平的样品流。对该样品流照射频闪光,通过中的颗粒经由物镜被CCD照相机拍摄成静止图像,对拍摄到的颗粒图像进行二维图像处理,由投影面积和周长计算出圆相当径和圆度。圆相当径采用如下方式计算,针对拍摄到的各个颗粒,求出具有与二维图像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圆相当径。对至少5,000个以上这样拍摄到的颗粒进行图像分析,通过下式对拍摄到的各个颗粒求出圆度。并且,对拍摄到的5,000个以上的颗粒进行图像分析,进行统计处理,从而求出平均圆度。
圆度=圆相当径周长/周长=[2×(Aπ)1/2]/PM
上式中,A表示投影面积,PM表示周长。此外,在测定中,优选使用LPF模式,将粒径小于10μm和大于50μm的颗粒、或未分散载体颗粒而多个合一所拍摄到的颗粒去掉后进行分析,求出圆度。
此外,例如采用如下方式制备测定样品。即,将0.03g载体添加到25重量%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中,进行搅拌,使之分散,制备载体的分散液,将该载体分散液作为测定样品即可。
使用双组分显影剂进行成像时,使用含有氧化金属等磁性颗粒的载体,然而显影时,载体颗粒也以微量转移到感光体上。载体的磁性颗粒非常硬,若转移到感光体的载体到达与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会较强地摩擦感光体,从而导致感光体受伤。
并且,调色剂积存体中也滞留有载体,因此,感光体的伤痕更显著,导致基于潜像泄漏(leak)的图像污染。
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平均圆度为0.98~1.00、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的载体来改善该问题。这是因为,载体引起的感光体伤痕是以载体所具有的突起为起点的,因此可以通过使载体形成为接近球形形状来抑制产生伤痕。另一方面,球形载体的流动性高,因此容易进入到刮板刃部与感光体抵接的咬合部的里面,持续滞留在调色剂积存体内部,难以排出。若调色剂积存体上积存大量载体,则由于载体的粒径大于调色剂的粒径而挤宽咬合部,不能维持用于刮取去除调色剂的适当的咬合部形状。其结果,刮板的刮取性下降,发生清洁不良,感光体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或转印残余调色剂从清洁刮板咬合部露出,污染充电器,导致显影机混色,污染输出图像,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并且,通过将载体的剩余磁化强度设为2emu/g~10emu/g,转移到感光体上的载体也持续具有磁性,载体彼此凝聚,因此,容易从调色剂积存体排出,能够防止持续蓄积在调色剂积存体上。
具有剩余磁化强度的载体受到显影机的显影剂传送辊所具有的磁场的影响,在转移到感光体上之后仍保持磁力,因此,载体彼此在调色剂积存体中借助磁力进行凝聚。若剩余磁化强度过低,则载体的凝聚力下降,从调色剂积存体排出的排出性下降,容易蓄积在调色剂积存体上。剩余磁化强度过高时,载体在显影机内部的凝聚性增高,与调色剂的混合性下降,产生带电不良的调色剂,有时导致调色剂从显影机喷出等。
作为以上所述的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的载体,可以举出磁铁矿载体、树脂基体中分散有磁铁矿微粒的磁粉分散型载体、以这些磁铁矿或磁粉分散型载体为核心进一步用树脂进行涂布的树脂涂布载体,以磁铁矿或磁粉分散型载体为核心进一步用树脂进行涂布的树脂涂布载体。
上述双组分显影剂中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和上述载体的混合比例(质量比)优选为调色剂∶载体=1∶100~30∶100,更优选为3∶100~20∶100。
清洁单元
本发明的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上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用于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上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上述刮取部刮取下的上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下面,对本发明的清洁单元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清洁单元6与图像保持体(感光体)1相邻配置,该清洁单元6具有清洁器外壳(cleaner housing)40,该清洁器外壳40在朝向图像保持体1的一侧具有开口。
并且,清洁器外壳40上设置有清洁刮板42,清洁刮板42在前端部44与图像保持体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刮落(刮取)残留在图像保持体1表面的残余调色剂T。该清洁刮板42的后端部固定于清洁器外壳40。
清洁刮板42的背面侧(相对于配置有图像保持体1的一侧为相反侧)设置有板状的滞留控制部件46,该滞留控制部件46形成调色剂积存体50,该调色剂积存体50用于滞留清洁刮板42刮落下的残余调色剂T,与清洁刮板42的前端和图像承载体1相邻。滞留控制部件46的下端部固定在清洁刮板42上。滞留控制部件46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为与清洁刮板4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为了降低刮取下的调色剂的滞留性,可以进行如下控制:使滞留控制部件46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窄于清洁刮板4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便于从滞留控制部件端排出调色剂;或者,在滞留控制部件上开设狭缝状的孔,以便排出调色剂;等等。
清洁器外壳40上积存有从调色剂积存体50溢出的废调色剂48。并且,本发明的构成中,由于不存在与清洁前的未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残余调色剂接触的部件,因此,无需担心调色剂附着/积存在这些部件上,不会发生由这些部件渗洇的污染。
如图5所示,由清洁刮板42的前端、图像承载体1、滞留控制部件46形成的调色剂积存体的截面积C优选为0.5mm2~5mm2,更优选为1mm2~4.5mm2,进一步优选为2mm2~3mm2。上述调色剂积存体的截面积C小于0.5mm2时,积存调色剂的能力下降,有时不能形成充分的调色剂积存体,大于5mm2时,由于调色剂积存体中积存大量调色剂,在卸下或更换清洁单元时,有时积存的大量调色剂溢出,污染周边。
此外,调色剂积存体的截面积C是从图像承载体1的轴向所看到的截面积,是指由清洁刮板42的前端、图像承载体1、滞留控制部件46、以及滞留控制部件46的前端延伸的直线包围的面积。并且,调色剂积存体的截面积C采用如下方式测定:向调色剂积存体部流入硅酮橡胶,放置固化后取出,切断后,利用截面测定调色剂积存体的截面积。切断时,沿长度方向将刮刀切成6等分,测定各段的截面,求出平均值,作为调色剂积存体的截面积(此外,从与下述清洁刮板42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滞留控制部件46的前端的长度、以及从与清洁器外壳40的清洁刮板42的安装部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清洁刮板的前端的长度也是在相同的测定位置(长度方向上6等分)所测定的测定值的平均值。)。
从与清洁刮板42的前端相同高度起到滞留控制部件46的前端的长度D优选为0.5mm~5mm,更优选为1mm~3mm,进一步优选为1.5mm~2.5mm。上述长度D小于0.5mm时,积存调色剂的能力下降,有时不能形成充分的调色剂积存体,若上述长度D大于5mm,由于调色剂积存体上积存大量调色剂,在卸下或更换清洁单元或感光体时,积存的大量调色剂溢出,污染周边。在此,上述长度D是指,在图5所示的滞留控制部件46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上的、清洁刮板42的前端的延长线与滞留控制部件46的前端之间的距离。
从清洁器外壳40的清洁刮板42的安装部前端(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的前端)相同高度起到清洁刮板42的前端的长度E优选为3mm~15mm,更优选为5mm~13mm,进一步优选为6mm~12mm。从与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清洁刮板前端的长度小于3mm时,不能充分产生微小振动,感光体驱动转矩有时会上升,若长度大于15mm,则有时容易引起清洁刮板42卷曲。这是由于,清洁刮板42在擦拭图像保持体1时进行微小振动,通过进行微小振动逐渐缓解清洁刮板42的变形,抑制卷曲,以维持清洁刮板42与图像保持体1的稳定的抵接状态。在此,上述长度E是指,在图5所示的清洁刮板42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上的、清洁器外壳40的前端的延长线与清洁刮板4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
清洁刮板42优选在图像保持体1的接触部44具有角,其材质优选为硬质。具体地说,优选杨氏模量为50Kg/cm2~220Kg/cm2的硬质橡胶刮刀(rubber blade),更优选杨氏模量为100Kg/cm2~160Kg/cm2。上述杨氏模量小于50Kg/cm2时,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1表面的作用的橡胶刮刀的角的部分(刮板刃部)的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反复进行成像时,刮板刃部磨损,或出现缺口;当上述杨氏模量大于220Kg/cm2时,刮板刃部的弹性变形不足,难以产生用于稳定刮取状态的刮刀的微小振动,刮取能力不足,不能充分去除调色剂成分,导致其他部件的污染,或者导致图像污染。
接着,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4串联式全彩色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所示的成像装置具备电子照相方式的第1~第4成像单元10Y、10M、10C、10K(成像单元),这些成像单元输出基于分色的图像数据的黄色(Y)、品红色(M)、蓝色(C)、黑色(K)的各色图像。这些成像单元(下面称为“单元”)10Y、10M、10C、10K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间隔规定距离并列设置。此外,这些单元10Y、10M、10C、10K可以是能在成像装置主体上装卸的处理墨盒。
各单元10Y、10M、10C、10K在附图的上方经由各单元延伸设置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0。中间转印带20卷绕设置在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上,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在图中从左向右相互分离配置,该支承辊24与中间转印带20内表面相接,该中间转印带20从第1单元10Y向朝向第4单元10K行驶。此外,支承辊24被未图示的弹簧等弹推向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对卷绕在驱动辊22和支承辊24两者上的中间转印带20赋予规定的张力。并且,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体侧面具备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0,该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0与驱动辊22对置。
并且,可以分别向各单元10Y、10M、10C、10K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4M、4C、4K提供收容于调色剂盒8Y、8M、8C、8K的黄色、品红色、蓝色、黑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
上述的第1~第4单元10Y、10M、10C、10K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以配设于中间转印带行驶方向的上游侧的形成黄色图像的第1单元10Y为代表来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1单元10Y相同的部分,利用附加有品红色(M)、蓝色(C)、黑色(K)的参考符号来替代黄色(Y),从而省略对第2~第4单元10M、10C、10K的说明。
第1单元10Y具有用作潜像保持体的图像保持体1Y。图像保持体1Y的周围依次配设有:充电辊(充电单元)2Y,其使图像保持体1Y的表面带有规定的电位;曝光装置(潜像形成单元)3,其借助基于分色的图像信号的激光线3Y对带电的表面进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其向静电潜像提供带电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一次转印辊5Y(一次转印单元),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6Y,其去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图像保持体1Y表面上的调色剂。
此外,一次转印辊5Y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0内侧,设在与图像保持体1Y对置的位置。此外,各一次转印辊5Y、5M、5C、5K上分别连接有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偏压电源(未图示)。各偏压电源可通过由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的控制,改变施加到各一次转印辊上的转印偏压。
下面,对第1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动作之前,通过充电辊2Y使图像保持体1Y表面带有-600V~-800V左右的电位。
图像保持体1Y通过在导电性(20℃时的体积电阻率:1×10-6Ωcm以下)的基体上层叠感光层而形成。该感光层通常为高电阻(一般的树脂程度的电阻),具有如下性质:照射激光线3Y时,被激光线照射到的部分的比电阻改变。而且,按照由未图示的控制部发送来的用于黄色的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3向带电的图像保持体1Y表面输出激光线3Y。激光线3Y照射到图像保持体1Y表面的感光层上,从而在图像保持体1Y表面形成黄色印字图案的静电潜像。
静电潜像是指通过充电形成于图像保持体1Y表面的图像,通过激光线3Y使感光层的被照射部分的比电阻下降,图像保持体1Y表面的带电电荷发生流动,另一方面,未照射到激光线3Y的部分的电荷残留,从而形成所谓负潜像(negative Latent image)。
如此地形成于图像保持体1Y上的静电潜像随着图像保持体1Y的行驶旋转到规定的显影位置。而且,在该显影位置通过显影装置4Y将图像保持体1Y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图像(显影图像)化。
显影装置4Y内收容有例如至少含有黄色着色剂和粘结树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7μm的黄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通过在显影装置4Y的内部进行的搅拌而摩擦带电,具有与图像保持体1Y上带电的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保持于显影剂辊(显影剂保持体)上。而且,图像保持体1Y表面通过显影装置4Y,从而黄色调色剂静电附着在图像保持体1Y表面上的经除电的潜像部,潜像通过黄色调色剂显影。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保持体1Y继续以规定速度行驶,将图像保持体1Y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图像保持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一次转印时,对一次转印辊5Y施加规定的一次转印偏压,从图像保持体1Y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图像保持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为(+)极性,例如第1单元10Y中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在+10μA左右。
另一方面,残留在图像保持体1Y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6Y去除并回收。并且,残留在感光体上的复合颗粒也被清洁装置6Y去除并回收。在利用该清洁装置6Y进行的清洁中会发挥上述的本发明的效果。
并且,对第2单元10M之后的一次转印辊5M、5C、5K施加的一次转印偏压也依照第1单元进行控制。
这样,在第1单元10Y处转印了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依次通过第2~第4单元10M、10C、10K传送,各色调色剂图像重叠而进行多次转印。
通过第1~第4单元多次转印了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二次转印部,该二次转印部由中间转印带20、支承辊24和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26构成,该支承辊24与中间转印带20内表面相接,该二次转印辊26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另一方面,记录纸(记录介质)P经由供给机构以规定的时机向二次转印辊26和中间转印带20压接的缝隙间进纸,对支承辊24施加规定的二次转印偏压。此时施加的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为(+)极性,从中间转印带20向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此外,此时的二次转印偏压根据用于检测二次转印部的电阻的电阻检出单元(未图示)所检测到的电阻来决定,并进行电压控制。
然后,记录纸P被送向定影装置(定影单元)28,加热调色剂图像,使颜色重叠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定影到记录纸P上。完成彩色图像定影的记录纸P被传送到排出部,从而终止一系列的彩色图像形成动作。另一方面,利用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0对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进行清洁。通过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0去除并回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复合颗粒。在利用该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30进行的清洁中也会发挥上述的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上述例示的成像装置采用了经由中间转印带20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的结构,然而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从感光体直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的结构。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使用上述的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剂,具有形成调色剂积存体的清洁单元,由此,无论图像历史或环境如何,都能够长期地得到不发生调色剂条污、高亮部的斑等画质缺陷的稳定的图像。
处理墨盒
本发明的处理墨盒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是可装卸的,该处理墨盒至少具备:图像保持体;显影单元,其利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清洁单元,其清洁转印后的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所述刮取部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所述调色剂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以及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本发明的处理墨盒中使用的显影剂与上述的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相同,本发明的处理墨盒所具备的清洁单元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所具备的清洁单元相同,其他图像保持体以及各单元优选采用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图像保持体以及各单元相同的部件。
若使用本发明的处理墨盒,则由于使用上述的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调色剂,具备形成调色剂积存体的清洁单元,因此,无论图像历史或环境如何,都能够长期地得到不发生调色剂条污、高亮部的斑等画质缺陷的稳定的图像。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此外,文中“份”表示“质量份”。
各种特性的测定方法
首先,对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显影剂等的物理性能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调色剂的粒度分布测定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如下。
在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2mL烷基苯磺酸钠的5质量%水溶液)中加入0.5mg~50mg测定样品,将其添加到100mL~150mL上述电解液中。利用超声波分散器对悬浮有该测定样品的电解液进行约1分钟的分散处理,借助上述粒度分布测定装置-II型,使用孔径为50μm的孔,测定粒径为1.0μm~30μm范围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测定的颗粒数为50,000。相对于将所得到的粒度分布进行分割的粒度范围(通道),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体积累积分布,将累积为50%的粒径设为体积平均粒径D50v。并且,采用与求出上述体积平均粒径D50v时同样的方式,将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体积累积分布时累积为84%的粒径设为D84v,将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个数累积分布时累积为16%的粒径设为D16p,将从小粒径侧起提取个数累积分布时累积为50%的粒径设为D50p(数均粒径),以D84v/D50v表示大粒径侧的粒度分布,以D50p/D16p表示小粒径侧的粒度分布。
外添颗粒的数均粒径的测定
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4100(上述)观察分散在调色剂母颗粒
中的外添剂,使用拍摄到的图像,测定300个外添剂颗粒的直径,以此计算并求出外添剂的数均粒径。
调色剂颗粒(1)的制作
树脂微粒分散液(1)的制备
·苯乙烯:330份
·丙烯酸正丁酯:30份
·丙烯酸:10份
·离子交换水:550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商品名,Dow Chemical Company制造):1.4份
在氮气气氛下搅拌混合上述组分的同时,投入溶解有4.5份过硫酸铵的50份离子交换水,于72度进行10小时乳液聚合,制备分散有重均分子量Mw=28200的树脂颗粒的树脂微粒分散液(1)。
树脂微粒分散液(2)的制备
·苯乙烯:300份
·丙烯酸正丁酯:100份
·丙烯酸:20份
·1,10-癸二醇:7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owfax(上述):4.5份
在氮气气氛下搅拌混合上述组分的同时,投入溶解有6份过硫酸铵的50份离子交换水,于72度进行10小时乳液聚合,制备分散有重均分子量Mw=26800的树脂颗粒的树脂微粒分散液(2)。
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
·炭黑Mogul L(商品名,Cabot制造):60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商品名:Nonipol 4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制造):10份
·离子交换水:250份
混合以上成分并进行溶解,利用匀化器(homogenizer)(商品名:ultraturrax T50,IKA公司制造)搅拌10分钟之后,利用アルテイマイザ一(ultimizer,乳化分散粉碎机)进行分散处理,制备出分散有平均粒径为220nm的着色剂(炭黑)颗粒的着色剂分散剂。
防粘剂分散液的制备
·石蜡(商品名:HNP0190、日本精蜡(株)(Nippon Seiro Co.,Ltd.)制造,熔点85℃):100份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商品名:Sanisol B50,花王株式会社(KaoCorporation)制造):8份
·离子交换水:250份
在圆型不锈钢制烧瓶中,使用匀化器(ultra turrax T50(上述)),将以上组分分散10分钟之后,利用高压匀化器进行分散处理,制备出分散有平均粒径为498nm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分散液。
调色剂颗粒(1)的制作
将树脂微粒分散液(1)和树脂微粒分散液(2)以2∶1的比例(树脂微粒分散液(1):树脂微粒分散液(2)(质量比))混合,在圆型不锈钢铁烧瓶中使用匀化器(ultra turrax T50(上述))混合300份该混合树脂颗粒分散液、70份着色剂分散液、120份防粘剂分散液、0.4份聚氢氧化铝(polyaluminumhydroxide)(商品名:Paho2S,浅田化学株式会社(Asada Chemical IndustryCo.,Ltd.)制造)和60份离子交换水,进行分散之后,在用于加热的油浴中于搅拌下将烧瓶内加热至50℃。在50℃保持30分钟之后,进一步提高用于加热的油浴的温度,在60℃保持1小时,制备含有D50v为6.1μm的凝聚体颗粒的分散液。然后,在含有该凝聚体颗粒的分散液中进一步追加100份树脂微粒分散液1之后,将用于加热的油浴的温度提高到55℃,保持30分钟。追加含有该凝聚体颗粒的分散液和1N氢氧化钠,将体系的pH调整到7.0之后,密封不锈钢制烧瓶,使用磁密封继续进行搅拌,同时加热到80℃,保持4小时。冷却后,过滤该调色剂颗粒,利用离子交换水清洗4次之后,冷冻干燥,得到干燥粉体。
使用分级机(商品名:EJ30,日铁矿业株式会社(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对该干燥粉体实施分级。分级条件如下:将喷射器的压力设为0.1MPa,将原料的供给量设为50Kg/H,设定分级刀的位置,以使附壁块(Coanda block)与F刀前端之间的距离为15mm、M刀前端与附壁块之间的距离为22mm,将微粉/粗粉/中粉的风鼓风量(ブロア風量)分别设为5.1、3.0、9.0Nm3/min,得到调色剂颗粒(1)。所得到的调色剂颗粒(1)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6.8μm、D84v/D50v为1.15、D50p/D16p为1.19。
外添颗粒(1)的制作
采用喷雾干燥法向100份数均粒径为135nm的溶胶凝胶法二氧化硅颗粒中喷雾10份含有粘度为65cs的二甲基硅油的溶液,使二甲基硅油浮游在气相中,得到外添颗粒(1)。
外添颗粒(2)的制作
在液相中用3份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100份数均粒径为22nm的偏钛酸,得到外添剂颗粒(2)。
调色剂(1)的制作
利用粉体处理装置(商品名:nobilta NOB130,Hosokawa Micron Group制造),以间隙(Clearance)3mm、圆周速度1000rpm的条件,在向外套(jacket)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将100份调色剂颗粒(1)和5份外添颗粒(1)混合20分钟之后,使用网孔为45μm的筛,去除粗大颗粒,得到复合颗粒(1)。在100份该复合颗粒(1)中加入2份外添颗粒(2),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在15m/sec的圆周速度条件下处理10分钟,利用45μm的筛子去除粗大颗粒,得到调色剂(1)。
调色剂颗粒(2)的制作
将树脂微粒分散液(1)和树脂微粒分散液(2)以2∶2的比例(树脂微粒分散液(1):树脂微粒分散液(2)(质量比))混合,在圆型不锈钢烧瓶中使用匀化器(ultra turrax T50(上述))混合300份该混合树脂颗粒分散液、70份着色剂分散液、120份防粘剂分散液、0.4份聚氢氧化铝(Paho2S(上述))、以及60份离子交换水,进行分散之后,在用于加热的油浴中对烧瓶内进行搅拌的同时将烧瓶内加热到50℃。于50℃保持30分钟之后,进一步提高用于加热的油浴的温度,于60℃保持1小时。冷却后,过滤该调色剂颗粒,用离子交换水清洗4次之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调色剂颗粒(2)。所得到的调色剂颗粒(2)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6.6μm、D84v/D50v为1.21、D50p/D16p为1.27。
调色剂(2)的制作
在100份调色剂颗粒(2)中加入2份外添颗粒(2),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在15m/sec的圆周速度条件下处理10分钟,利用45μm的筛子去除粗大颗粒,得到调色剂(2)。
调色剂(3)的制作
在100份调色剂颗粒(2)中加入3份外添颗粒(2),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在15m/sec的圆周速度条件下处理10分钟,利用45μm的筛子去除粗大颗粒,得到调色剂(3)。
调色剂(4)的制作
利用粉体处理装置(nobilta NOB130(上述)),以间隙3mm、圆周速度1000rpm的条件,在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将100份调色剂颗粒(2)和8份外添颗粒(1)混合20分钟之后,使用网孔为45μm的筛,去除粗大颗粒,得到复合颗粒B。在100份该复合颗粒B中加入1份外添颗粒(2),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在15m/sec的圆周速度条件下处理10分钟,利用45μm的筛子去除粗大颗粒,得到调色剂(3)。
调色剂颗粒(3)的制作
将90份由对苯二甲酸、双酚A、甘油所得到的链状聚酯(数均分子量Mn=3,000、重均分子量Mw=10,500)、3份炭黑(Mogul L(上述))、7份石蜡进行预备混合之后,利用挤出机(extruder)进行混炼,对所得到的坯料(slab)进行压延、冷却、破碎,然后,采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此外,利用分级机(EJ30(上述))进行分级,去除粗粉和微粉,得到调色剂母颗粒C。所得到的调色剂母颗粒1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5.3μm、D84v/D50v为1.35、D50p/D16p为1.42。
调色剂(5)的制作
在100份调色剂颗粒(3)中加入10份外添颗粒(1)和4份外添颗粒(2),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在15m/sec的圆周速度条件下处理10分钟,利用45μm的筛子(sieve)去除粗大颗粒,得到调色剂(5)。
调色剂(6)的制作
利用粉体处理装置(nobilta NOB130(上述)),以间隙(Clearance)3mm、圆周速度1000rpm的条件,在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将100份调色剂颗粒(3)和5份外添颗粒(1)混合20分钟之后,使用网孔为45μm的筛,去除粗大颗粒,得到复合颗粒B。在100份该复合颗粒B中加入2份外添颗粒(2),投入到亨舍尔混合机中,向外套中流入冷却水,同时以圆周速度15m/sec条件处理10分钟,利用45μm的筛子去除粗大颗粒,得到调色剂(6)。
载体(1)的制作
载体的制作
分散有磁粉的树脂颗粒(1)的制备
加入50份苯酚、75份甲醛、550份磁铁矿[用1.0质量%的硅烷偶合剂KBM403(商品名,信越化学株式会社(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对户田工业株式会社(Toda Kogyo Corporation)制造的磁铁矿(体积平均粒径为0.3μm,球形)进行处理而得]、13份氨水、100份离子交换水,混合搅拌下慢慢升温到90℃,反应4小时,进行固化之后,实施冷却、过滤、清洗、干燥,得到分散有磁粉的树脂颗粒(1)。
载体(1)的制作
使用以下成分。
·分散有磁粉的树脂颗粒(1):100份
作为“用于形成涂层的溶液(1)”的成分如下。
·甲苯:150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70∶30、重均分子量为6万):5份
·炭黑(商品名:Regal330、Cabot公司制造):0.3份
利用搅拌器搅拌/分散除分散有磁粉的树脂颗粒(1)之外的上述成分60分钟,进而,实施10分钟超声波分散,制备用于形成覆盖层的溶液(1)。接着,将该用于形成覆盖层的溶液(1)和分散有磁粉的树脂颗粒(1)加入到流动床(商品名:MP-01SFP,Powrex Corporation制造)中,在叶片转速1000rpm、风量1.2m3/min、溶液突出速度10g/min的条件下于70℃进行覆盖,通过网孔为75μm的筛,制备载体(1)。载体(1)的平均粒径为40.5μm,平均圆度为0.987,剩余磁化强度为5.2emu/g。
载体(2)的制作
金属氧化物颗粒(2)的制备
混合80份Fe2O3、20份MnO2、7份Mg(OH)2,利用湿式球磨机混合/粉碎25小时,通过喷雾干燥机(spray dryer)进行造粒、干燥之后,使用旋转窑炉(rotary kiln)于750℃预烧制10小时,得到预烧制物2。
利用湿式球磨机对所得到的预烧制物2粉碎10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5.9μm之后,进一步通过喷雾干燥机进行造粒、干燥,然后,使用旋转窑炉于1100℃烧制4小时。烧制之后,经由碎解工序、分级工序,得到Mn-Mg铁氧体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2))。
载体(2)的制作
采用与载体(1)相同的方式,在金属氧化物颗粒(2)上形成涂层,得到载体(2)。载体(2)的平均粒径为39.2μm,平均圆度为0.969,剩余磁化强度为0.6emu/g。
显影剂的制作
以载体∶调色剂=91∶9(质量比)的比例混合表1组合的调色剂和载体,分别得到显影剂。
清洁部件的制作
清洁部件(1)的制作
由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摩尔比)=68∶32)和己二酸得到分子量为2800的聚酯多元醇。该聚酯多元醇的酯浓度为6.8mmol/g。该聚酯多元醇与作为链延长剂的1,3-丙二醇和三羟甲基乙烷的混合物反应,制作成用于清洁刮板的橡胶。该橡胶的杨氏模量为142Kg/cm2。将该橡胶板成型成厚1.2mm、宽15mm、长325mm,制作成清洁刮板(1)’。
将厚30μm、宽5mm、长325mm的聚氨酯树脂片粘贴在清洁刮板(1)’一端的单侧以使其从清洁刮板(1)’的前端突出2mm,得到清洁刮板(1)。
采用与图4所示的清洁单元相同的构成,将清洁刮板(1)的与粘贴有聚氨酯树脂片的面相同的一侧且与粘贴有聚氨酯树脂片的端部相反的端部粘贴到作为刚性体而准备的1cm×34cm×0.3cm的板状不锈钢板1的板面(1cm×34cm)上,制作清洁部件(1)。使清洁刮板(1)的前端从不锈钢板突出8mm,得到清洁部件(单元)(1)。
清洁部件(2)的制作
在清洁刮板(1)的制作中,粘贴聚氨酯树脂片以使其从清洁刮板(1)的前端突出1mm,除此之外,采用与清洁部件(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部件(2)。
清洁部件(3)的制作
在清洁刮板(1)的制作中,使聚氨酯树脂片从清洁刮板1的前端突出0.4mm,除此之外,采用与清洁部件(1)的制作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部件(3)。
清洁部件(4)的制作
在清洁刮板(1)的制作中,使聚氨酯树脂片从清洁刮板(1)的前端突出5.5mm,除此之外,采用与清洁部件(1)的制作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部件(4)。
清洁部件(5)的制作
在清洁刮板(1)的制作中,不粘贴聚氨酯树脂片,除此之外,采用与清洁部件(1)的制作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部件(5)。
清洁部件(6)的制作
在清洁部件(1)的制作中,使清洁刮板1的前端从不锈钢板1突出5mm,除此之外,采用与清洁部件(1)的制作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部件(6)。
清洁部件(7)的制作
在清洁部件(1)的制作中,使清洁刮板1的前端从不锈钢板1突出14mm,除此之外,采用与清洁部件(1)的制作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部件(7)。
实施例1~9、比较例1~6
在复印机Docu Centre Color 400(商品名,富士施乐株式会社(FujiXerox Co.,Ltd.)制造)上安装表1所示的清洁部件,进一步在测试的显影装置上,将组合混合了表1所示的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收纳在补给显影剂容器中。而且,改装Docu Centre Color 400以能够以单色输出图像,在黄色位置上设置上述用于测试的显影装置,在其余的品红位置、蓝色位置、黑色位置上设置空的显影装置。此外,将用于控制成像的计算机与Docu Centre Color 400连接,制作成改装式Docu Centre Color 400。
以与图4相同的结构安装各个清洁部件。具体地说,将清洁部件的不锈钢板1固定在清洁器外壳上,使没有粘贴聚氨酯树脂片的一方与感光体(图像保持体)接触,安装成与图4相同的结构。
评价方法
将上述改装型Docu Centre Color 400设置于温度7℃、湿度12%RH的环境中,进行成像。适当向调色剂补给容器补充显影剂,同时输出(最多10万页)图像区域覆盖范围为35%的高亮图像,直至看到显著的图像劣化,观察出现画质缺陷的页数。具体地说,确认开始产生调色剂条污、高亮部的斑等画质缺陷的页数。并且,对测试后的成像装置内部是否有调色剂污渍、感光体上是否产生显著的伤痕进行了确认。此外,对测试中是否有成像装置的电动机声音或纸张传送声音等通常发生的声音之外的异音进行了确认,完成了测试。其结果列于表1。此外,表1中“(A)”表示基本流动能A,“(B)/(A)”表示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C)”表示清洁刮板、滞留控制部件和图像保持体表面所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
由表1可知,实施例中长时间地不产生画质缺陷。
Figure A20071016664600431

Claims (15)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具备:
图像保持体;
充电单元,其向图像保持体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带电的图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利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上,形成未定影的转印图像;
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未定影的转印图像定影;以及
清洁单元,其清洁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所述刮取部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
所述调色剂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与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外添剂,且该外添剂是经碳原子数为10以上的硅烷处理或经硅油处理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外添剂的数均粒径为15nm~1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外添剂相对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积的表面覆盖率为10cov%~200co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清洁刮板、滞留控制部件以及图像保持体表面所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为0.5mm2~5m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从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滞留控制部件的前端的长度为0.5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从与所述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的长度为3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含有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圆度为0.98~1.00,所述载体的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
10.一种处理墨盒,该处理墨盒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是可装卸的,其至少具备:
图像保持体;
显影单元,其利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清洁单元,其清洁转印后的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所述清洁单元具备:清洁刮板,其由弹性体构成,所述清洁刮板的一端固定在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图像保持体接触,具有刮取图像保持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刮取部;以及滞留控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清洁刮板的背面侧,对利用所述刮取部刮取下的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封堵,形成调色剂积存体;
所述调色剂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利用粉体流变仪测定的基本流动能A为150mJ~600mJ,并且,在通气流量为8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并使其经历脱气之后,在通气流量为0mL/min、旋转叶片的前端速度为100mm/sec、旋转叶片的进入角度为-5°的条件下测定的流动能B与所述基本流动能A具有流动能B/基本流动能A为0.3~0.9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清洁刮板、滞留控制部件以及图像保持体表面所包围的区域的截面积为0.5mm2~5mm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从与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滞留控制部件的前端的长度为0.5mm~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从与所述由刚性体构成的支承体的前端相同的高度起到所述清洁刮板的前端的长度为3mm~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所述显影剂含有载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墨盒,其中所述载体的平均圆度为0.98~1.00,所述载体的剩余磁化强度为2emu/g~10emu/g。
CN2007101666467A 2007-05-01 2007-11-01 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9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1083A JP2008276005A (ja) 2007-05-01 2007-05-01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21083 2007-05-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141A true CN101299141A (zh) 2008-11-05
CN101299141B CN101299141B (zh) 2011-02-16

Family

ID=40054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66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9141B (zh) 2007-05-01 2007-11-01 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76005A (zh)
KR (1) KR101072415B1 (zh)
CN (1) CN10129914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8771A (zh) * 2009-01-22 2010-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绿色调色剂及其使用
CN102141744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粉、显影剂、色粉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49A (zh) * 2010-03-18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03676592A (zh) * 2012-09-25 2014-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清洁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49911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CN109601860A (zh) * 2019-01-11 2019-04-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射频技术干燥处理发芽糙米制备全脂米糠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3636A (ja) * 2010-09-16 2012-03-29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
JP2012118499A (ja) 2010-11-12 2012-06-21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99804B2 (ja) 2013-06-24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270467B2 (ja) * 2013-12-26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18163225A (ja) * 2017-03-24 2018-10-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61178A (ja) * 2017-09-27 2019-04-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14338B2 (ja) * 2017-09-27 2023-01-3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3040797A (ja) * 2021-09-10 2023-03-23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 潤滑剤塗布効率を高める潤滑剤塗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3619B2 (ja) 1999-07-30 2006-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14991A (ja) 2001-01-12 2002-07-3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440A (ja) 2005-09-22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4619B2 (ja) 2006-04-13 2012-07-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8771A (zh) * 2009-01-22 2010-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绿色调色剂及其使用
CN102141744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粉、显影剂、色粉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41744B (zh) * 2010-02-01 2015-07-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色粉、显影剂、色粉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316935B2 (en) 2010-02-01 2016-04-19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ment,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349A (zh) * 2010-03-18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03676592A (zh) * 2012-09-25 2014-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刮板、清洁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49911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CN109601860A (zh) * 2019-01-11 2019-04-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射频技术干燥处理发芽糙米制备全脂米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76005A (ja) 2008-11-13
CN101299141B (zh) 2011-02-16
KR101072415B1 (ko) 2011-10-11
KR20080097326A (ko) 2008-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9141B (zh) 成像装置和处理墨盒
US9910372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US105146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set
US10670983B2 (en) Toner set, white toner, and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US10025210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7102520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4830620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7182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02466996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显影剂、显影设备、处理盒、成像方法、成像装置
US20210109454A1 (en) Toner and toner set
JP3985591B2 (ja)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433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2528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348244B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1673066B (zh)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US9389527B2 (en) Inorganic particle,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030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wo transfer units
JP3975788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58184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1036348A (ja) 白色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4063963A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4063960B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996016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