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6280A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6280A
CN101296280A CNA200810003558XA CN200810003558A CN101296280A CN 101296280 A CN101296280 A CN 101296280A CN A200810003558X A CNA200810003558X A CN A200810003558XA CN 200810003558 A CN200810003558 A CN 200810003558A CN 101296280 A CN101296280 A CN 101296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utting
image
cod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35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6280B (zh
Inventor
浜田昇
田口直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96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6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2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352Controlling detectability or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f the embedded information, e.g. using mar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8Processing of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通过结合划分数据来恢复原始数据,而无需关于划分数目和关于后续数据的信息。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划分部分,用于以相对于指定的二维码图像预定的数据大小连续地划分原始数据;以及分配部分,用于将指示数据是最终数据的最终标志分配到最后从原始数据划分的数据,并用于将指示其他数据不是最终数据的普通标志分配到其他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处理二维码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通过对原始数据执行编码处理而生成二维码图像数据(QR码或水印或条码等)的技术。在与此类似的技术中,由于提前确定二维码图像数据的最大尺寸(例如4cm×4cm),当原始数据量较大时,原始数据被划分为适当大小的数据(例如,在2M字节之内)。
然后,通过对如此获得的多个划分数据的每一个执行二维编码处理,生成多个二维码图像数据。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划分原始数据获得的多个数据每一个都被称作划分数据或切割数据。
然而,关于执行对二维码图像数据的解码处理的装置,存在一个问题。该问题是:因为关于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的顺序的混乱,对二维码图像数据的简单二维解码不能恢复原始数据。
关于这一点,在日本公开专利No.2004-295523中公开的技术通过将划分数据与指示划分数据的顺序的标识符相结合,生成准(quasi)分组(以下简单称作“分组”),并且通过执行对分组的编码,生成码图像数据。
然而,在日本公开专利No.2004-295523中公开的技术中,没有一个分组包括清楚地指示划分数据结合完成的标识符。换句话说,没有分组包括“指示该分组是最终分组”的标识符。另外,没有分组包括“指示分组的总数”的标识符。
因此,执行对多个码图像数据的解码处理的装置不能确定其是否完成了对所有二维码图像数据的解码。
发明内容
实现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下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切割装置,用于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具有相对于二维码图像预定的数据大小的数据;以及分配装置,用于将指示数据是最终数据的最终标志分配到最后从原始数据切割的数据,并用于将指示其他数据不是最终数据的普通标志分配到其他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接收装置,用于连续地接收数据,所述数据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所述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生成装置,用于通过对包括包含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中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生成的二维码图像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读取装置,用于读取通过对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的数据进行二维编码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多个二维码图像,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所述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二维解码装置,用于对二维码图像连续地二维解码;以及结合装置,用于当每次所述二维解码装置执行二维解码时,根据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如果在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中发现可结合数据的组合,则首先结合该组合。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方法,包括:切割步骤,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具有相对于二维码图像预定的数据大小的数据;以及分配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指示数据是最终数据的最终标志分配到最后从原始数据切割的数据,并将指示其他数据不是最终数据的普通标志分配到其他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步骤,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连续地接收数据,所述数据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所述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生成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包括包含在接收步骤接收的数据中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图像形成步骤,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生成的二维码图像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读取步骤,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读取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多个二维码图像,所述二维码图像通过对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的数据进行二维编码而生成,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所述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二维解码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对二维码图像连续地二维解码;以及结合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当每次在二维解码步骤处执行二维解码时,根据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如果在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中发现可结合数据的组合,则首先结合该组合。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提供一种装置,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将要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以及执行装置,用于通过从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将要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切割具有作为一块二维码的将要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量的数据,以该切割数据构成一块二维码的方式执行切割数据的二维编码,其中所述用于执行二维编码的执行装置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将进行二维编码的所有数据之前开始其二维编码。
前述每一个图像处理方法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构建为将由包括在各种图像处理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每一个中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然后,使计算机读取程序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图像处理方法。另外,可以经由记录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该程序读入计算机。
在本说明书中,假设术语“图像处理装置”不仅指专用的图像处理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而且指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的通用信息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最终标志实现最终划分数据的标识。这消除了掌握划分的数目等的需要,并使得对于每个划分而言可能对每个划分数据执行指定处理的流水线处理。
此外,提供指示原始数据的第一先前划分数据为当前数据的结合方的标识符,使得可以通过结合划分数据来恢复原始数据,而不需要关于原始数据的信息或关于当前数据之后的数据的信息。这使得能够与后续数据无关地针对原始数据的每个划分开始的划分数据的指定处理,即,二维编码处理等。
此外,由于针对每个划分的划分数据可以开始指定处理,所以与在所有划分数据都准备好之后开始指定处理的传统装置相比,可能减少在划分处理执行期间的存储器消耗和减少处理延迟。这样的效果随着数据划分的数目和数据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系统的整体配置的框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视图;
图3是示出控制器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瓦片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的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操作部分的初始屏幕的例子的图示;
图8是示出切割分组类型的图示;
图9是根据定义切割分组结构的XML格式的数据例子的图示;
图10是示出数据划分/二维编码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数据结合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二维解码/重新编码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中划分/二维编码处理的配置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普通信息处理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15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数据划分处理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6是示出数据划分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系统>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主计算机(以下称作“PC”)40具有所谓的个人计算机的功能。PC 40可以使用FTP或SMB协议经由LAN 50或WAN传输和接收文件,或者可以传输和接收电子邮件。另外,PC 40可以经由打印机驱动器向图像形成装置10、20和30发出打印命令。
如图1所示的系统具有主计算机40和连接到LAN 50的三个图像形成装置(10、20、30)。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系统不限于所连接的这些数目的设备。另外,尽管本实施例采用LAN作为装置之间的连接方法,但不限于此。例如,诸如WAN(公共网)的任何网络、诸如USB的串行传输系统以及诸如Centronics接口和SCSI的并行传输系统都是可应用的。
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和20具有相同配置。图像形成装置30是仅具有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不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0或20具有的扫描器部分。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简便,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图像形成装置10和20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上,将详细描述其配置。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构成图像输入设备的扫描器部分13,构成图像输出设备的打印机部分14,作为用于在整体上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器11,以及构成用户界面(UI)的操作部分12。
<图像形成装置10>
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如图2所示。
扫描器部分13通过将通过执行曝光扫描原始文件上的图像得到的反射光输入CCD,从而将图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扫描器部分13进一步将电信号转换为包括R、G和B色彩的亮度信号,并将该亮度信号作为图像数据提供给控制器11。
原始文件放置在文件供给器201的托盘202上。当用户从操作部分12指示开始读取时,控制器11给予扫描器部分13原始文件读取命令。接收到该命令,扫描器部分13从文件供给器201的托盘202逐个供给原始文件,并读取原始文件。关于原始文件的读取方法,代替使用文件供给器201的自动供给方法,也可能使用通过将原始文件放在未示出的玻璃板上并通过移动曝光部分来扫描原始文件的方法。
打印机部分14是用于基于从控制器11接收的图像数据在纸(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图像形成系统包括使用光导鼓或光导带的电子照相系统,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喷墨系统也是可应用的,其将墨从细小喷嘴阵列进行喷射从而在纸上打印。打印机部分14包括多个纸盒203、204和205,其使得可以选择不同纸尺寸或不同纸方向。纸输出托盘206在打印之后接纳纸。
<控制器11>
图3是用于更详细地解释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器11的配置的框图。
控制器11一方面电连接到扫描器部分13和打印机部分14,而另一方面经由LAN 50或WAN 331电连接到PC 40或外部装置。这支持图像数据和设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CPU 301根据存储在ROM 303中的控制程序等实现对与该CPU301连接的各个设备的访问的集中控制,以及对在控制器11内部执行的各种处理的集中控制。RAM 302是用于CPU 301进行操作的系统工作存储器,是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RAM 302包括非易失性SRAM以及DRAM,SRAM在断电之后保留存储的内容,而DRAM在断电之后其内容被擦除。ROM 303存储装置的引导程序等。HDD 304是能够存储系统软件和图像数据的硬盘驱动器。
操作部分I/F 305是用于连接系统总线310和操作部分12的接口。操作部分I/F 305从系统总线310接收将在操作部分12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将其提供给操作部分12,并将从操作部分12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系统总线310。
网络I/F 306在LAN 50和系统总线310之间连接,并在连接到LAN 50的另一个装置与控制器11之间执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调制解调器307连接在WAN 331和系统总线310之间,并且在经由调制解调器307连接到WAN 331的另一个装置与控制器11之间执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二进制图像旋转部分308在传输之前转换图像数据的方向。二进制图像压缩/解压缩部分309将传输之前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转换到预定的分辨率,或者转换到与一方的能力匹配的分辨率。使用JBIG、MMR、MR或MH系统执行压缩和解压缩。图像总线330是用于交换图像数据的传输线,并包括PCI总线或IEEE1394。
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执行对经由扫描器I/F 311从扫描器部分13接收的图像数据的校正、处理和编辑。此外,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确定接收的图像数据是彩色原始文件数据或是黑白原始文件数据、或者是文本原始文件数据或是照相的原始文件数据。然后,其将决定结果附加到图像数据。这样的附属信息称作属性数据。以下将描述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执行的处理的细节。
压缩部分313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划分为多个块,每个块包括32像素×32像素。每个32×32像素图像数据称作瓦片(tile)数据。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瓦片数据。在原始文件(读取之前的纸介质)上,每个对应于瓦片数据的区域称作瓦片图像。对于瓦片数据,添加32×32像素块中的平均亮度信息和原始文件上的瓦片图像的坐标位置作为头信息。另外,压缩部分313压缩包括多个瓦片数据的图像数据。解压缩部分316对包括多个瓦片数据的图像数据解压缩,然后展开(develop)到光栅,并且将其递送到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
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接收从解压缩部分316递送的图像数据,并参考合并到图像数据的属性数据对图像数据执行指定的图像处理。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经由打印机I/F 314提供给打印机部分14。以下将描述由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执行的处理的细节。
图像转换部分317对图像数据执行指定的转换处理。该处理部分包括以下处理部分。
解压缩部分318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解压缩。压缩部分319对接收的图像数据压缩。旋转部分320旋转接收的图像数据。缩放部分321对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分辨率转换处理(例如,从600dpi到200dpi)。色空间转换部分322转换接收的图像数据的色空间。色空间转换部分322可以使用预定的矩阵或表执行已知的基础跳过(groundwork skipping)处理,执行已知的LOG转换处理(RGB→CMY),或者执行已知的输出色彩校正处理(CMY→CMYK)。二进制-多值转换部分323将接收的二进制层级(gradation)图像数据转换为256阶层级图像数据。相反,多值-二进制转换部分324通过诸如误差扩散处理的技术将接收的256阶层级图像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层级图像数据。
结合部分327结合两个接收的图像数据以生成一块图像数据。为了结合两个图像数据,应用这样的方法,其使用将被结合的相应像素的亮度值的平均值作为合成亮度值,或者使用相应像素之间的亮度级中的较高亮度值作为合成像素的亮度值。另外,使用较暗像素作为合成像素的方法也是可能的。此外,根据将被结合的像素之间的OR、AND或XOR运算确定合成亮度值的方法也是可应用的。这些合并方法都是公知技术。稀释(thinning)部分326通过使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像素稀释,执行分辨率转换,并生成具有分辨率为原始分辨率的1/2、1/4、1/8等的图像数据。移动部分325给予接收的图像数据边缘,或者消除该边缘。
RIP 328接收从PC 40等传输的从PDL码数据生成的中间数据,并生成(多值)位图数据。压缩部分329压缩从RIP 328接收的位图数据。
<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
图5示出了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的内部配置。
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接收包括RGB亮度信号的图像数据,每个RGB亮度信号包括8比特。亮度信号通过掩蔽(mask)处理部分501转换为独立于CCD的过滤器色彩的标准亮度信号。
过滤器处理部分502任意地校正接收的图像数据的空间频率。该处理部分例如使用预定的7×7矩阵对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算术处理。另外,在复印机或多功能机中,可能通过按下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屏幕上的标签704来选择文本模式、照相模式或文本/照相模式作为复印模式。当用户选择文本模式时,过滤器处理部分502将用于文本的过滤器放置在整个图像数据上。当用户选择照相模式时,过滤器处理部分502将用于照相的过滤器放置在所有图像数据上。另外,当用户选择文本/照相模式时,过滤器处理部分502根据将在以下描述的文本/照相决定信号(属性数据的一部分),适应性地针对每个像素切换过滤器。因此针对每个像素做出关于放置用于照相还是用于文本的过滤器的决定。关于用于照相的过滤器,实现仅对高频分量进行平滑的这种系数被设置为防止图像粗糙。另一方面,关于用于文本的过滤器,实现相当多的边缘强调的这种系数被设置为使文本锐化。
直方图生成部分503对构成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的亮度数据进行采样。更具体地,其对以沿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的固定间距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上指定的起点到终点所封闭的矩形区域中的亮度数据进行采样。然后,其根据采样的结果生成直方图数据。当执行基础跳过处理时,生成的直方图数据可以用于估计基础等级。输入侧伽马校正部分504通过使用表等转换为具有非线性特性的亮度数据。
彩色单色决定部分505决定构成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是彩色的还是非彩色的,并且将该决定结果附加到图像数据作为彩色单色决定信息(属性数据的一部分)。
文本/照相决定部分506根据每个像素的像素值及其相邻像素的像素值做出关于以下的决定:构成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是构成文本的像素、构成半色调点(halftone dot)的像素、构成半色调点中的文本的像素、还是构成实图像的像素。不能被分类到其中任何一个的像素是构成白色区域的像素。然后,决定结果被附加到图像数据作为文本/照相决定信息(属性数据的一部分)。
当从数据掩蔽处理部分501输出的图像数据包括二维码图像数据时,解码部分507检测它的存在。然后,它通过对二维码图像数据进行二维解码来提取信息。
<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
图6示出了打印机图像处理315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基础跳过处理部分601通过使用由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生成的直方图,跳过(移除)图像数据的基础色彩。单色生成部分602将色彩数据转换为单色数据。日志转换部分603执行亮度等级转换。日志转换部分603将输入的RGB图像数据例如转换为CMY图像数据。输出色彩校正部分604执行输出色彩校正。例如,它通过使用预定表或矩阵将输入的CMY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图像数据。输出侧伽马校正部分605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校正,复印输出之后的反射等级正比于输入到输出侧伽马校正部分605的信号值。码图像结合部分607将以下将描述的<二维编码处理>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与(原始文件)图像数据结合。半色调校正部分606根据输出打印机部分的灰度级数目执行半色调处理。例如,关于接收的高梯度图像数据,其执行对2个级或32个级的数字化。
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或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中的各个处理部分可以输出接收的图像数据,而不增加任何处理。使数据通过而不在处理部分中增加任何处理以下也称作“穿过处理部分”或“穿过处理”。
<操作屏幕>
其次,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部分12的操作屏幕。图7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初始屏幕。
区域701指示图像形成装置10是否可以接受复印以及设置的复印数目(图7中的“1”)。原始文件选择标签704是用于选择原始文件类型的标签。每次按下该标签时,显示文本、照相和文本/照相模式的三种类型弹出选择菜单之一。修整标签706是用于执行与各种类型的修整(图7中设置“移动分拣(shift sorting)”)相关联的设置的标签。双面设置标签707是用于执行与双面读取和双面打印相关联的设置的标签。读取模式标签702是用于选择原始文件的读取模式的标签。每次按下该标签时,显示彩色/黑白/自动(ACS)三种类型弹出选择菜单之一。当选择彩色时,执行彩色复印,并且当选择黑白时,执行单色复印。另外,当选择ACS时,根据上述单色彩色决定信号来决定复印模式。区域708是用于选择对二维码图像的二维解码和重新编码的处理的标签。以下将描述二维解码/重新编码处理。
<划分/二维编码处理>
CPU 30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以便通过执行原始数据(例如,其包括从未示出的存储器卡槽读取的图像信息或从扫描器部分13读取的图像数据)的二维编码处理生成前述的二维码图像数据。
另外,CPU 30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从原始数据切割预定数据大小的数据,从而调整由二维编码处理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的大小。另外,通过以这种方式切割获得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称作切割数据。
此外,CPU 30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生成分组(以下将其称作“切割分组”),其中规定的标识符被添加到切割数据,并且然后执行切割分组的二维编码处理。另外,其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通过执行多个二维码图像数据的二维解码处理,从每个二维码图像数据获得每个切割分组,并且然后再生原始数据。
然而,CPU 301可以以这种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经由未示出的数据总线传输到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中的二维码图像结合部分607。
前述控制(二维码图像的生成控制和传输控制)通过执行存储在ROM 303或HDD 304中的程序来执行。
<切割分组>
在图8中,参考标号802、803和804的每一个都代表一个切割分组。
如上所述,切割分组首先包括两块信息:切割数据(802d、803d、804d)和多个规定的标识符(以下称作“标识符群组”)。然后,该标识符群组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数据:分组标识符(802a、803a、804a),用于唯一地标识切割分组;结合方标识符(802b、803b、804b),用于唯一地标识作为当前切割分组的结合方的切割分组,即,该切割分组包括紧接在划分数据之前划分的切割数据;以及完成标志(802c、803c、804c),其指示“本切割分组是否是最终分组”(在最终分组的情况下其被称作最终标志,而在其他情况下称作普通标志)。
这里,将更详细地描述分组标识符。
切割分组802、803和804的分组标识符分别由参考标号100、101和102表示,如图8所示。另外,假设切割分组803的结合方是切割分组802,而切割分组804的结合方是切割分组803。在这种情况下,切割分组803的结合方标识符是100,而切割分组804的结合方标识符是101。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完成标志的值,当当前切割分组是最终切割分组时该值表现为“真”,否则该值表现为“假”。当切割分组仅有一个时,该切割分组变为最终切割分组。
如图9所示,切割分组的具体结构例如描述为XML数据。在图9中“data-id”是分组标识符,“prev-id”是结合方标识符,并且“completion”是完成标志。另外,包含在<divide:data>和</divide:data>之间的部分是当前切割分组的切割数据。
<划分/结合处理的流程>
接着,参考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流程图,将描述对原始数据的划分处理和结合处理的过程。关于CPU 301在划分处理和结合处理期间生成的中间数据,假设它们临时存储在RAM 302或HDD 304中。
首先,将参考图10描述原始数据的划分处理。另外,由于在此描述了划分处理中的中间产物(数据),至少存在通过划分原始数据得到的切割数据以及其分组标识符和结合方标识符。另外,用于本说明的切割数据对应于图8的参考符号的最后字母“d”。另外,分组标识符对应于参考符号的最后字母“a”,结合方标识符对应于最后字母“b”,并且完成标志对应于参考符号的最后字母“c”。
在步骤S1001,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初始化RAM302或HDD 304中的用于存储结合方标识符的临时区域。在图10中,设置为“NULL”。
在步骤S 1002,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生成用于唯一地标识每个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
在步骤S1003,CPU 301做出关于剩余数据(起初,剩余数据=原始数据)的量(数据大小)是否大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然后,CPU 301控制到步骤S1004或者到步骤S1008的处理分支。
如果在步骤S1003做出关于剩余数据量大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4。
在步骤S1004,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通过从原始数据切割规定数据量来生成切割数据,由此获得切割数据。
另外,在步骤S1005,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从在步骤S1004获得的切割数据、分组标识符、临时存储的结合方标识符和具有的值为“假”的完成标志来生成切割分组。如果切割数据是初始切割数据,则结合方标识符指示“未指定”,如图8的802所示。否则,如803所示,结合方标识符指示“值等于分组标识符减一”(即,结合方的分组的标识符,其中该结合方的分组是第一先前分组)。为了简便,假设在本描述中后续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采用的值等于作为分组结合方的先前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加一。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将描述的那样,临时存储第一先前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从而使用它作为目前切割的切割分组的结合方标识符。相应地,结合方标识符的值依赖于设置分组标识符的方式。
在步骤S1006,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存储为用于后续切割分组的结合方标识符。
在步骤S1007,CPU 301对于在步骤S1006生成的切割分组执行二维编码处理。CPU 30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经由未示出的数据总线将二维编码处理的切割分组传输到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中的二维码图像结合部分607。在步骤S1007的处理之后,处理循环到步骤S1002。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03做出关于剩余数据量等于或少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CPU 301执行与在步骤S1005相同的处理,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生成具有的完成标志值为“真”的切割分组(最终切割分组)。这里,如果原始数据根本没有切割,则结合方标识符指示“未指定”,否则结合方标识符将结合方分组的标识符指示为如804b所示。
随后,CPU 301在步骤S1009执行处理,该处理与在前述步骤S1007中的处理相同。另外,关于步骤S1007和步骤S1009的二维编码处理,除控制器11之外的装置可以执行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划分处理和二维编码处理可以并行执行。由于并行处理在二维编码处理期间支持下一个数据的切割,所以可以以较高速度执行该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11描述结合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结合处理中的中间产物,可以存在至少零个或多个切割分组,其没有完成结合处理。这里,这种没有完成结合处理的切割分组称作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是一个或多个切割分组的结合。相应地,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切割分组的内容(切割数据、分组标识符和完成标志)
在步骤S1101,获得存储在RAM 302中的切割分组,通过由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中的二维解码部分507对二维码图像数据进行二维解码,对切割分组进行二维解码。
在步骤S1102,CPU 301从在前述步骤S1101获得的切割分组做出关于是否指定了任何结合方标识符的决定,并控制到步骤S1103或到步骤S1107的处理的分支。
如果在步骤S1102的分支处理处做出决定为当前的切割分组指定结合方标识符,则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3。在步骤S1103,CPU 301从临时存储区域取回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该分组具有由结合方标识符指定的分组标识符。
在步骤S1104,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在步骤S1103获得的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与在步骤S1101获得的切割分组相结合。除非在步骤S1103获得了由结合方标识符指定的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关于在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中是否存在一个可结合的分组而进行搜索。如果存在一个可结合的分组,则该分组被结合,否则通过该结合处理。
在步骤S1105,CPU 301做出关于结合处理是否完成的决定,并且控制分支进行到步骤S1106或结束。结合处理完成是指以下情况:在步骤S1103和S1104结合之后切割分组的完成标志为真,并且在当前结合之后切割分组的结合方标识符是“未指定”。这里,使用一系列结合的切割分组中的第一切割分组的结合方标识符,作为在结合之后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的结合方标识符。另外,使用该一系列结合的切割分组中的最终切割分组的完成标志的值,作为完成标志的值。
在步骤S1106,由于根据步骤S1105的决定,结合处理仍未完成,CPU 301将作为前述步骤S1104的输出获得的数据存储在临时存储区域中,作为结合未完成切割分组。
在步骤S1107的处理是当在前述步骤S1102做出当前切割分组不具有结合方标识符的指示的决定时的处理。在当前步骤S1107,CPU 301做出关于当前切割分组的完成标志为真或为假的决定,并控制处理的分支进入步骤S1106或进入结合处理完成。在当前步骤S1107,CPU 301做出为“真”决定的切割分组是804,而CPU 301做出为“假”决定的切割分组是802和803。
以上是关于控制器11的描述。
另外,主计算机(以下称作PC)40很有可能执行原始数据的前述划分处理和二维编码处理。同样,如果PC 40可以经由LAN 50或经由USB或Centronics端口从能够光学地读取图像的装置(诸如图像形成装置10或20)获得图像数据,则PC 40还可以执行前述结合和二维解码处理。以下将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PC 40中的每个处理。
<按下二维解码/重新编码处理标签708时的操作>
接着,将描述二维解码/重新编码处理,当用户按下图7所示的二维解码/重新编码处理标签708然后按下开始键时执行该二维解码/重新编码处理。
在步骤S1201,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由扫描器部分13读取的原始文件数据经由扫描器I/F 311递送到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作为图像数据。
在步骤S1202,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对图像数据执行图5所示的处理,以生成新的图像数据以及属性数据。另外,其将属性数据附加到图像数据。进一步地,如果存在二维码图像数据,则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中的解码部分507检测二维码图像数据,并通过对检测到的二维码图像数据进行二维解码来获得信息。如果存在多个二维码图像,则它通过使得结合处理对通过对各个二维码图像数据进行二维解码获得的数据进行结合,来恢复原始数据。然后,它将二维解码的结果信息经由未示出的数据总线递送到RAM 302。当步骤S1202的处理已经完成时,步骤S1208的处理和步骤S1203的处理同时开始。
在步骤S1208,CPU 301通过对二维解码信息重新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以便将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递送到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中的二维码图像结合部分607。在该情况下,如果单个重新编码图像数据不能包括所有信息,则通过前述划分处理和二维解码处理生成多个二维码图像数据。另外,在重新编码期间,可以增加新的信息。
在步骤S1203,压缩部分313将由扫描器图像处理部分312生成的新的图像数据划分为多个块,每个块具有32×32像素,由此生成瓦片数据。此外,压缩部分313对包括多个瓦片数据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
在步骤S1204,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由压缩部分313压缩的图像数据递送到RAM 302以进行存储。另外,图像数据将按需要被递送到图像转换部分317以进行图像处理,并且被递送到RAM 302以进行存储。
在步骤S1205,CPU 3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存储在RAM302中的图像数据递送到解压缩部分316。另外,在该步骤,解压缩部分316对图像数据解压缩。进一步地,解压缩部分316将解压缩之后的包括多个瓦片数据的图像数据展开成光栅图像。被展开成光栅图像的图像数据被递送到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
在步骤S1206,打印机图像处理部分315根据附加到图像数据的属性数据来执行图像数据编辑。该处理是之前联系图6描述的处理。在该步骤,在步骤S1208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与(原始文件的)图像数据相结合。更具体地,二维码图像结合部分607将从输出侧伽马校正部分605输出的(原始文件的)图像数据与在步骤S1208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相结合。在此过程中,由于在步骤S1208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被重写在原始文件中的二维码图像的原始位置上,所以消除了原始二维码图像,仅留下在步骤S1208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然后,根据输出打印机部分的灰度级的数目,半色调校正部分606对通过结合处理所结合的图像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经过半色调处理的结合的图像数据经由打印机I/F 314递送到打印机部分14。
在步骤S1207,打印机部分14在输出纸上形成结合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第二实施例]
<信息处理装置的划分/解码处理>
如上所述,原始数据的划分/二维编码处理和二维解码/结合处理可以由个人计算机代表的信息处理装置充分地执行。具体地,执行划分/二维编码处理、将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数据转换为PDL数据、以及将其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其是外设)和通信方,对于主信息处理装置而言都是实际操作。可替换地,主信息处理装置还可能仅执行划分处理,并且例如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可能执行二维编码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主机侧打印机驱动器执行划分处理。然后,打印机驱动器将由划分处理生成的切割分组放置到用于图像形成的打印指令中,并将其递送到图像形成装置。这里,前述PDL是页面描述语言的简写。
由图像处理装置(PC 40)执行的划分/二维编码处理的主要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器11执行的处理相同。因此,假设信息处理装置以相同的方式执行控制器11的处理(见图10),将联系已经描述了的控制器11的处理主要描述其配置。关于主PC 40仅执行划分处理以及类似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二维编码处理的情况,以下将进行描述。另外,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由于这与先前描述的相同,这里将省略其描述。
图13是示出了用于由信息处理装置1300(PC 40)执行原始数据的划分/二维编码处理的各个处理部分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在以下描述中,还描述了参考图10描述的流程图的处理。
信息处理装置1300包括切割部分1301、分组标识符生成部分1302、分组生成部分1303、和解码部分1304。它们的操作如下。
切割部分1301执行从原始数据切割规定数据量,即,由单个二维码图像使用的数据量(S1004)。
标识符生成部分1302生成分组标识符(S1002)。
分组生成部分1303根据来自切割部分1301和分组标识符生成部分1302的信息生成切割分组(S1005和S1008)。在切割分组生成期间,还执行完成标志的设置。
编码部分1304对由分组生成部分1303生成的切割分组进行编码(S1007和S1009)。
利用前述配置,PC 40通过对切割分组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数据,并且当每次生成该二维码图像数据时将它们连续地递送到与PC 40连接的规定图像形成装置。
当通过互联网或内联网传递时,包括从PC 40传输的二维码图像数据的分组有时可能按随机顺序到达接收侧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它按随机顺序接收二维码图像数据,根据本发明的二维解码/结合处理可以识别每个二维解码的切割分组自身,并指定其结合方以及初始和最终切割分组,由此能够如先前所述容易地恢复原始数据。另外,由于首先结合可以结合的切割分组,所以可以比在所有切割分组都准备好之后将这些切割分组共同结合的处理更快地完成结合处理。
接着,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具体配置。
图14是示出先前表示为PC 40的普通信息处理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关于控制器11中的原始数据的前述划分/二维编码处理,其可以通过PC 40的相应组件执行。相应地,以下也将利用图3所示的控制器11的相应组件的基本描述来解释图14。
在图14中,参考标号1400在整体上表示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1400(控制器11)包括CPU 1401(CPU 301),用于执行存储在ROM 1402(ROM 303)或诸如硬盘的大规模存储设备HDD 1410(HDD304)中的软件。CPU 1401是用于共同控制连接到系统总线1413的各个设备的控制装置。
RAM 1403(RAM 302)作为CPU 1401的主存储器或工作区。外部输入控制器(Input Dev C 1405(操作部分I/F 305))控制来自信息处理装置中包括的键盘、鼠标等构成的输入部分1406(操作部分12)的指令输入。显示控制器(Display C 1407(操作部分I/F 305))控制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模块(显示器1408(操作部分12))上的显示。盘控制器(DKC 1409)控制到HDD 1410的输入和从HDD 1410的输出。
网络接口卡(NIC 1404)经由网络1414在其与其他网络设备或文件服务器之间沿两个方向传输数据。作为将被传输的数据,不言而喻,也包括转换为PDL数据的前述二维码图像数据。关于HDD 1410,它有时可以被用作在处理期间产生的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域。另外,NIC 1404对应于图3中的网络I/F 306或调制解调器307,并且网络1414对应于图3中的LAN 50或WAN 331。
接着,将描述当主信息处理装置1400执行划分处理并且类似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二维编码处理时,信息处理装置1400的各个处理部分的示意性配置及其操作。
首先,参考图15的框图,将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400的各个处理部分的示意性配置。
信息处理装置1400具有将编码部分1304从如图13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300的配置去除的配置。
信息处理装置1400包括切割部分1501、分组标识符生成部分1502和分组生成部分1503。它们的操作如下。
切割部分1501执行从原始数据切割规定数据量,即,单个二维码图像使用的数据量。
标识符生成部分1502生成分组标识符。
分组生成部分1503根据来自切割部分1501和分组标识符生成部分1502的信息生成切割分组。在切割分组生成期间,还执行完成标志的设置。
利用前述配置,当每次生成切割分组时,信息处理装置1400将生成的切割分组连续递送到与当前信息处理装置1400连接的规定图像形成装置。
当通过互联网或内联网传递时,包括从信息处理装置1400传输的切割分组的分组有时可能按随机顺序到达接收侧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它按随机顺序接收切割分组,根据本发明的编码/解码/结合处理可以识别每个切割分组自身,并指定其结合方以及初始和最终切割分组,由此能够将接收的切割分组连续地二维编码。另外,在二维编码之后的二维解码期间,它可以容易地恢复原始数据。此外,由于可以被结合的切割分组首先在结合处理中被结合,所以可以比在所有切割分组都准备好之后将切割分组共同结合的处理更快地完成结合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16的流程图描述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400的操作。
<划分处理流程>
关于在划分处理中由CPU 1401产生的中间数据,假设它们临时存储在RAM 1403或HDD 1410中。由于中间产物(数据),至少存在切割数据以及如前所述的其分组标识符和结合方标识符。另外,用于本描述的切割数据对应于图8的参考符号的最后字母“d”。另外,分组标识符对应于参考符号的最后字母“a”,结合方标识符对应于最后字母“b”,并且完成标志对应于参考符号的最后字母“c”。
在步骤S1601,CPU 14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初始化RAM1403或HDD 1410中的临时区域以便存储结合方标识符。在图16中,设置为“NULL”。
在步骤S1602,CPU 14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生成用于唯一地标识每个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
在步骤S 1603,CPU 1401做出关于剩余数据量(数据大小)(起初,剩余数据量=原始数据量)是否大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然后,CPU 1401控制处理的分支进入步骤S1604或步骤S1608。
如果在步骤S1603做出剩余数据量大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604。在步骤S1604,CPU 14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从原始数据切割规定数据量,由此获得切割数据。
此外,在步骤S1605,CPU 14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从在步骤1604获得的切割数据、分组标识符、临时存储的结合方标识符和具有的值为“假”的完成标志来生成切割分组。如果切割数据是初始切割数据,则结合方标识符指示“未指定”,如图8的802所示。否则,如803所示,结合方标识符指示“值等于分组标识符减一”(即,结合方的分组的标识符,该结合方的分组是第一先前分组)。关于结合方标识符,它与先前提到的相同。
在步骤S1606,CPU 140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将切割分组的分组标识符临时存储为用于后续切割分组的结合方标识符。
随后,在步骤S1607,执行发送处理。在步骤S1607,如上所述的生成的切割分组包括在规定指令中,并被发送到与本信息处理装置1400相连的规定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对接收到的切割分组连续地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另外,在步骤S1607的处理之后,处理循环到步骤S1602,以在经由NIC 1404传输切割分组期间执行对下一数据的切割。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603做出关于剩余数据量等于或少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608。
在步骤S1608,CPU 1401执行与在步骤S1605相同的处理,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生成具有的完成标志值为“真”的切割分组(最终切割分组)。这里,如果原始数据根本没有切割,则结合方标识符指示“未指定”,否则结合方标识符将结合方分组的标识符指示为如804b所示。
在步骤1609,生成的切割分组被包括在规定指令中,并被发送到与信息处理装置1400相连的指定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对切割分组连续地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这样,信息处理装置1400执行划分处理,并且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二维编码处理。与信息处理装置1400执行划分处理和二维编码处理二者的情况相比,这使得可能实现处理的负载分布,从而能够以较高速度执行处理。另外,划分处理与切割分组的传输并行执行,并且这样还能够提高处理速度。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清楚地示出可以在RAM 302从外部装置接收全部原始数据之前开始二维编码。在本实施例中,二维解码处理与实施例1中的二维解码处理相同。另一方面,二维编码处理与实施例1中的二维编码处理不同。因此,将描述二维编码处理。
CPU 301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其控制,使得从目前接收的原始数据切割具有预定数据大小的数据,其将被二维编码为一块二维码图像。
首先,在本实施例中假设RAM 302经由网络I/F从外部装置连续地接收(将被二维编码的)数据。检测数据的接收,(1)在检测时CPU做出以下决定A(在许多情况下,不是所有数据都还没有接收)。
CPU 301做出关于RAM 302中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定数据量的决定(对应于决定A)。如果大于,则CPU 301从RAM 302切割预定数据量(不言而喻,当切割数据时,RAM 302中的数据量减少所切割的量)。然后CPU 301执行从实施例1中的步骤1004到步骤1007的用于数据切割的处理。这样,生成了一块二维码图像数据。结果,二维码图像数据包括普通标志。另外,二维码图像数据不包括块的数目(该数目指示产生多少块二维码图像数据)。
与之对比,如果RAM 302中的数据量不大于预定数据量,则CPU301做出关于(将被二维编码的)所有数据的接收是否已经完成的决定。如果该接收已经完成,则CPU 301切割RAM 302中的所有数据,并执行从实施例1的步骤1004到步骤1007的处理。这样,生成二维码图像数据的最终块。结果,尽管二维码图像数据通常不清楚地包括块的数目(该数目指示产生了多少块二维码图像数据)。当第一切割分组从1开始时,其最终包括块数目。
另一方面,当CPU 301没有完成接收(将被二维编码的)所有数据时,它必须等待规定的时间段。在等待规定的时间段之后,CPU 301执行前述(1)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假设这样的情况,其中RAM 302经由网络I/F从外部装置连续地接收数据。在这种假设下,CPU 301在完成接收所有数据的接收之前切割数据的一部分,并执行二维编码。相应地,本实施例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开始二维编码。能够在更早的时候开始二维编码的原因是本实施例没有将块的数目放置在像包括普通标志的二维码图像数据那样的每一个二维码图像数据(不包括最终标志的每个二维码图像数据)中。
将块的数目放置在像包括普通标志的二维码图像数据那样的每一个二维码图像数据中将禁止开始二维编码,直到计算出块的数目为止。另外,直到所有数据的接收都完成,才能计算块的数目。相应地,直到所有数据的接收都完成,才能开始二维编码。结果,出现了二维编码开始延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实施例不将块的数目放置在像包括普通标志的二维码图像数据那样的每一个二维码图像数据中。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进一步可以应用于包括多个装置(诸如计算机、接口设备、读取器、打印机等)的系统,并可以应用于包括单个设备(诸如多功能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从存储介质读取程序代码并执行该程序代码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来实现,其中该存储介质存储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图的过程的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读出存储介质的程序代码自身实现前述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序代码或存储/记录该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可以使用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作为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
另外,关于前述实施例的功能,计算机可以通过执行读出的程序来执行这些功能。“程序执行”还包括这样的情况,其中工作在计算机上的OS等根据程序指令执行实际处理的部分或全部。
此外,关于前述实施例的功能,插入计算机的扩展板或连接到计算机的扩展单元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首先被写入插入到计算机的扩展板中的存储器,或被写入连接到计算机的扩展单元。此后,根据程序指令,扩展板或扩展单元中的CPU执行实际处理的部分或全部。由扩展板或扩展单元执行的处理也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的功能。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该进行最宽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切割装置,用于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具有相对于二维码图像预定的数据大小的数据;以及
分配装置,用于将指示数据是最终数据的最终标志分配到最后从原始数据切割的数据,以及用于将指示其他数据不是最终数据的普通标志分配到其他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分派装置,用于当每次由所述切割装置切割数据时将标识符分派给切割数据,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当前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其中
当每次所述切割装置切割数据时,执行标志分配。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生成装置,用于通过对包括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生成的二维码图像的图像,其中
在所述生成装置对切割数据进行二维编码时,所述切割装置对将在所述切割数据之后被切割的数据进行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传输装置,用于将数据连续地传输到通信方,所述数据包括切割数据以及添加到切割数据的至少标识符和标志,其中
在所述传输装置传输切割数据时,所述切割装置对将在所述切割数据之后被切割的数据进行切割。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生成装置,用于通过对包括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
传输装置,用于将二维码图像的数据连续地传输到通信方。
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连续地接收数据,所述数据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所述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
生成装置,用于通过对包括包含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中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生成的二维码图像的图像。
7.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读取装置,用于读取通过对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的数据进行二维编码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多个二维码图像,该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该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
二维解码装置,用于对二维码图像连续地二维解码;以及
结合装置,用于当每次所述二维解码装置执行二维解码时,根据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如果在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中发现可结合数据的组合,则首先结合该组合。
8.一种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方法,包括:
切割步骤,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具有相对于二维码图像预定的数据大小的数据;以及
分配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指示数据是最终数据的最终标志分配到最后从原始数据切割的数据,以及将指示其他数据不是最终数据的普通标志分配到其他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
分派步骤,其中当每次在该切割步骤切割数据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标识符分派给切割数据,所述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当前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其中
当每次在该切割步骤切割数据时,执行标志分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包括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而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步骤,其中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生成的二维码图像的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还包括:
传输步骤,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数据连续地传输到通信方,所述数据包括切割数据以及添加到切割数据的至少标识符和标志。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包括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
传输步骤,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二维码图像的数据连续地传输到通信方。
13.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连续地接收数据,所述数据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该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该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
生成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包括包含在该接收步骤接收的数据中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的信息进行二维编码来生成二维码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步骤,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生成的二维码图像的图像。
14.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读取步骤,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读取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多个二维码图像,该二维码图像通过对包括从原始数据逐个切割的数据以及添加到每个切割数据的标识符和标志的数据进行二维编码而生成,该标识符用于将第一先前切割数据标识为切割数据的结合方,并且该标志指示切割数据是否是最终切割数据;
二维解码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对二维码图像连续地二维解码;以及
结合步骤,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当每次在该二维解码步骤处执行二维解码时,根据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标识符和标志,如果在二维解码的切割数据中发现可结合数据的组合,则首先结合该组合。
15.一种装置,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将要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以及
执行装置,用于通过从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将要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切割具有作为一块二维码的将要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量的数据,以该切割数据构成一块二维码的方式执行切割数据的二维编码,其中
所述用于执行二维编码的执行装置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将进行二维编码的所有数据之前开始其二维编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中
所述用于执行二维编码的装置,针对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将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中的、将进行二维编码以构成最终的一块二维码的数据,通过将最终标志添加到将进行二维编码的数据,执行二维编码,作为最终的一块二维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执行二维编码的装置不将二维码的块的数目的信息添加到数据,所述数据不同于将被二维编码为最终块的数据,并且所述数据是将被二维编码为块的数据。
CN200810003558XA 2007-04-26 2008-01-25 打印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7739 2007-04-26
JP2007117739A JP4484896B2 (ja) 2007-04-26 2007-04-26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280A true CN101296280A (zh) 2008-10-29
CN101296280B CN101296280B (zh) 2011-04-06

Family

ID=3988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5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280B (zh) 2007-04-26 2008-01-25 打印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67517A1 (zh)
JP (1) JP4484896B2 (zh)
CN (1) CN10129628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0534A (zh) * 2009-06-25 2010-12-29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人脸侦测的动态影像压缩方法
WO2014012333A1 (zh) * 2012-07-16 2014-01-23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远程信息传输方法和医疗设备远程信息传输装置
CN103679106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上海新大陆翼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码切割与拼接鉴权方法及系统
CN104520855A (zh) * 2012-07-16 2015-04-15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远程信息传输方法、医疗设备
CN104680202A (zh) * 2013-12-03 2015-06-03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票二维码生成和验证方法
CN105049425A (zh) * 2015-06-28 2015-11-11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理隔离传输方法
CN107133270A (zh) * 2017-04-01 2017-09-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二维码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8191037A (ja) * 2017-04-28 2018-11-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12070195A (zh) * 2020-09-22 2020-12-11 澳新银行营运服务(成都)有限公司 二维码识别、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6027A (ja) * 2009-04-09 2010-10-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084601B2 (en) * 2014-06-17 2018-09-2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540526A (zh) * 2018-02-28 2018-09-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81032B1 (ko) * 1995-03-20 1999-05-01 배순훈 인터리빙을 이용한 물체 기반 부호화방법 및 장치
US6219156B1 (en) * 1995-10-09 2001-04-17 Minolta Co., Ltd. Imag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digital copying machine which vary amount of image data to be compressed depending on time used for compression
JP3821034B2 (ja) * 2002-03-22 2006-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管理対象装置,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4418642B2 (ja) * 2003-05-02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ホスト装置と印刷装置、及びそれらを有する印刷システムと印刷制御方法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089670B2 (ja) * 2004-09-09 2008-05-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文書管理装置
US7575168B2 (en) * 2004-10-01 2009-08-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generating, displaying and capturing a series of images of visually encoded data
WO2006089247A2 (en) * 2005-02-16 2006-08-24 Pisaf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nd using redundant and high capacity barcodes
US7878415B2 (en) * 2005-04-25 2011-02-01 Direct Measurements Inc. Segmented circular bar code
CN100379190C (zh) * 2005-07-19 2008-04-02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视像传输的速率控制方法
US7978363B2 (en) * 2006-02-15 2011-07-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0534A (zh) * 2009-06-25 2010-12-29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人脸侦测的动态影像压缩方法
WO2014012333A1 (zh) * 2012-07-16 2014-01-23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远程信息传输方法和医疗设备远程信息传输装置
CN104520855A (zh) * 2012-07-16 2015-04-15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远程信息传输方法、医疗设备
CN103679106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上海新大陆翼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码切割与拼接鉴权方法及系统
CN103679106B (zh) * 2012-09-11 2016-09-21 上海新大陆翼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码切割与拼接鉴权方法及系统
CN104680202A (zh) * 2013-12-03 2015-06-03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票二维码生成和验证方法
CN105049425A (zh) * 2015-06-28 2015-11-11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理隔离传输方法
CN105049425B (zh) * 2015-06-28 2018-04-06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物理隔离传输方法
CN107133270A (zh) * 2017-04-01 2017-09-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二维码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8191037A (ja) * 2017-04-28 2018-11-2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12070195A (zh) * 2020-09-22 2020-12-11 澳新银行营运服务(成都)有限公司 二维码识别、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84896B2 (ja) 2010-06-16
US20080267517A1 (en) 2008-10-30
CN101296280B (zh) 2011-04-06
JP2008278069A (ja) 200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6280B (zh) 打印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JP3323535B2 (ja) 画像記憶装置及び画像記憶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705078B2 (en) Imag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gging image data storage location
CN100505821C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US6636324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093493B2 (ja) 画像記憶検索装置
JP201002184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5305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257648B2 (ja)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305019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3787371B2 (ja) 複合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複合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0190937A (ja) 複合画像処理装置
JP5441961B2 (ja) 画像出力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US5729638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atterns
JP29391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8528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プリントデータ転送処理方法
JP2801545B2 (ja) パターン出力装置及びパターン出力方法
JPH061528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0340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H06282586A (ja) 画像記憶検索装置
JPH0614999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H0824236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H07162629A (ja)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93191A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H07123195A (ja)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