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8995A - 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8995A
CN101288995A CNA2007101496610A CN200710149661A CN101288995A CN 101288995 A CN101288995 A CN 101288995A CN A2007101496610 A CNA2007101496610 A CN A2007101496610A CN 200710149661 A CN200710149661 A CN 200710149661A CN 101288995 A CN101288995 A CN 101288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withdrawing device
die
running channel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蛯名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ki Seisakusho KK
Original Assignee
Meiki Seisakush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ki Seisakusho KK filed Critical Meiki Seisakusho KK
Publication of CN101288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8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2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means movable from outside the mould between mould parts, e.g.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3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75Light guides,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将导光板和浇道分别取出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并且进一步提供一种可缩短取出所需时间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将射出成形而得到的导光板(P)从模具取出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23)设置有用来吸附已成形的导光板(P)的吸附保持部(33)、和用来把持浇道(P1)的卡盘(30),并将导光板(P)和浇道(P1)以分离的状态取出。

Description

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通过包含射出压缩成形的射出成形而成形得到的导光板从模具取出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取出方法,特别涉及便携电话等所使用的对角尺寸为7英寸以下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取出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包含射出压缩成形的射出成形而成形得到的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已知的有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方法。专利文献1涉及大型导光板的成形,在开模后吸附导光板并将导光板、流道和浇道同时取出。但是需要将导光板、流道和浇道在以后的工序中借助其它装置或人工进行分离。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取出方法由于是从上侧的2根拉杆之间取出导光板再将其移动至其它的载置位置的方法,因此在成形循环时间的缩短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导光板和浇道等维持一体的状态下,吸附而取出导光板的部分,因此,为了将浇道从固定模具中拔出,为了使咬入形成于可动模具的凹部(咬入部)的包含流道的浇道脱模,需要很大的吸附力。另外,由于刚刚成形的导光板温度很高,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如果通过较大的吸附力吸附导光板而进行取出,则可能会在导光板的面上留下痕迹而造成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5593号公报(权利要求第4项、图2)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导光板和浇道分别取出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取出方法。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短导光板的取出所需时间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以及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是将射出成形后的导光板从模具取出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吸附已成形的导光板的吸附保持部和把持浇道的卡盘,将导光板和浇道以分离的状态取出。
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取出方法,设置有用来吸附已成形的导光板的吸附保持部、和用来把持浇道的卡盘,并将导光板和浇道以分离的状态取出,因此,与仅保持导光板并将导光板和浇道同时取出的情况相比,几乎不会在导光板上附着因取出而产生的痕迹而导致出现不合格品,另外在取出后不需要借助其它装置或人工分离导光板和浇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可动盘侧朝固定盘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方法的图表。
标号说明
11:射出压缩成形机
16:固定模具
17:固定盘
20:可动模具
21:可动盘
23:第1取出装置
24:第2取出装置
30:卡盘
33:吸附保持部
42:带式输送机
A1:保持位置
A2:交接位置(释放位置)
A3:待机位置
B1:交接位置(待机位置)
B2:释放位置
P:导光板
P1:浇道
P2:流道
P3: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图1是从可动盘侧朝固定盘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方法的图表。
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P通过作为射出成形中的一个领域的射出压缩成形而被成形。射出压缩成形是在成形开始时至成形结束时的期间可改变可动模具与固定模具间的距离的成形。因此,射出压缩成形也包括所谓的射出模压,该射出模压在闭模后的停止位置射出熔融树脂,然后使可动模具就那样前进并进行压缩。在这些射出压缩成形中,由于与成形完成时相比,开始射出前或开始射出后型腔处于略微打开的状态,所以不需要具有高速射出能力的射出装置,而能以较低速、较低压射出熔融树脂。另外,由于在开始射出后使可动模具朝合模方向移动以压缩熔融树脂,因此具有在型腔的距浇口部较远的位置能加快熔融树脂的流动,良好地进行微细的转印的优点。进而,关于切断浇口后,在通常的射出成形模具中,无法从射出装置进行保压,但在射出压缩成形的情况下,可将型腔内的熔融树脂压缩来应对由冷却固化所产生的收缩。这种射出压缩成形特别在进行与光出射面等的面积相比板厚特别薄的导光板的成形时有利。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射出压缩成形机11中,将具备加热筒12a(内设螺杆)、喷嘴12b的射出装置13以及合模装置14配设于床身15上。合模装置14在固定于床身15且安装有固定模具16的固定盘17和配设在床身15上的受压盘18之间配设有4根拉杆19。安装有可动模具20的可动盘21可移动地贯穿插入在上述拉杆19中。另外,在受压盘18上配设有进行开闭模和合模的作为开闭模/合模机构的合模缸22,上述合模缸22的活塞22a固定在可动盘21的背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模/合模机构虽然示出通过伺服阀控制的合模缸22的示例,但也可以使用含有伺服马达和滚珠丝杠机构的肘节机构。
接下来说明从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51取出成形后的导光板P的取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取出装置由固定在固定盘17的反操作侧(操作盘的相反侧)的上表面的第1取出装置23、和设置于固定在床身15的反操作侧的部分上的托架25的上方的第2取出装置24构成。第1取出装置23在开闭模方向上设置有旋转轴26,并在与上述旋转轴26正交的方向上固定有臂部27。旋转轴26设置为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第1伺服马达和滚珠丝杠机构沿轴向(开闭模方向)进退移动,且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第2伺服马达驱动旋转,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高速动作和急速停止。由此,第1取出装置23被称为摆臂式取出装置。从可动模具20直接取出导光板P等的第1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具有既定厚度,由第1部件27a、第2部件27b和第3部件27c成为一体的大致L字状的臂部件构成,所述第1部件27a从接近旋转轴26的一侧朝旋转轴26的垂直方向设置;所述第2部件27b与第1部件27a沿倾斜方向连续设置;所述第3部件27c与上述第2部件27b连续设置且沿与第1部件27a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另外,上述第3部件27c的部分在可动模具20的型腔形成面附近向内侧弯曲。此外,臂部27的形状只要不干涉拉杆19和安全门等,也可以采用由两边构成的直角形状和圆弧形状等其它形状。
如图3所示,第1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的第3部件27c为具有固定模具侧的面和可动模具侧的面的板状,在其前端侧朝向基部侧形成有V槽28,在V槽28两侧形成有分支部29a、29b。另外,在上述V槽28的内侧空间部配设有卡盘30。卡盘30通过电磁铁式的动作装置30a使2个卡盘部件进行开闭动作,以进行浇道P1的把持或释放,所述动作装置30a配设在固定模具侧的比上述分支部29a、29b的接合部分更靠基部侧的面上。另外,在上述分支部29a、29b的接合部分附近的可动模具侧的面上配设有反射型的检测传感器31。上述检测传感器31检测是否把持有浇道P1,在浇道P1没有被正常把持的情况下,使开闭模/合模机构停止动作。
另外,在相对于臂部27的第3部件27c垂直的方向上配设有安装板32。安装板32的比第3部件27c更上部和更下部的长度分别是与要成形的导光板P的纵向长度大致一致的长度。另外,在该安装板32的可动模具20侧的面上,朝向可动模具20侧,在安装板32的上部两部位和下部两部位分别固定有用于吸附导光板P的吸附保持部33。吸附保持部33具备多孔质的弹性材料(海绵)的杯部34、用于将该杯部34安装在安装板32上的卷弦状的弹簧部35以及配管36等。杯部34特别优选使用耐热性优异的弹性体,例如使用多孔质硅橡胶或多孔质氟橡胶。另外,杯部34由具有直径为8~16mm的吸附面34a且厚度为5mm左右的圆盘部34b、位于其后方的V槽状的缩颈部34c、和位于更后方的基部34d构成。另外,上述基部34d固接在卷弦状的弹簧部35上,上述弹簧部35另一方固定在安装板32上。吸附面34a成为在中心形成有直径1mm左右的吸引孔34e并且在周围形成有微细的小孔的平面。另外,上述吸引孔34e形成为沿轴向贯穿上述圆盘部34b、缩颈部34c和基部34d,在吸引孔34e的基部34d侧的开口部连续设置有由具有弯曲性的树脂制成的配管36。该配管36通过上述弹簧部35的内部并固定在臂部27上且延伸设置,并与未图示的真空装置连接。
另外,托架25固定在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反操作盘侧的床身15侧面上,第2取出装置24设置在托架25的上方,其是双轴式的移载机器人,且设置有:以能旋转驱动的方式与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开闭模方向平行地配设的第1旋转轴37、和配设成能相对于沿直角方向固定在上述第1旋转轴37上的固定轴38进行旋转驱动的第2旋转轴39。此外,上述第1旋转轴37和第2旋转轴39都是分别通过未图示的第3伺服马达和第4伺服马达驱动旋转,都能以高精度进行高速动作和急速停止。
另外,在第2旋转轴39的前端固定有臂部40。臂部40具有既定厚度,从接近上述第2旋转轴39的一侧依次由与上述第2旋转轴39同轴设置的第1部件40a、和相对于上述第1部件40a以既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相对于直立方向朝射出压缩成形机侧大约60°的角度)倾斜地连接设置的第2部件40b构成。另外,第2取出装置24能与下述方向一致地停止:第1取出装置23的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处的吸附保持部33的排列方向、和第2取出装置24的交接位置(待机位置)B1处的第2部件40b的方向。
另外,在臂部40的第2部件40b的固定模具16侧的面上,以与上述第1取出装置23相同的间隔配设有吸附保持部41。第2取出装置24的吸附保持部41是具备橡胶制衬垫的一般的吸附杯,将吸附保持部41安装到臂部40上的方法是经由弹簧安装在臂部40上,未图示的具有挠性的树脂配管与上述杯的吸引孔连接。另外,上述树脂配管通过弹簧的内部固定在臂部40上并与未图示的真空装置连接设置,这点和第1取出装置23相同。
在隔着上述第2取出装置24位于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相反侧(进而是反操作侧)的地面上,在比上述第2取出装置24的第1旋转轴37低的位置上配设有带式输送机42。带式输送机42是一般的类型,通过未图示的马达间歇驱动既定宽度的橡胶带43。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反操作盘侧的床身15侧面的、第2取出装置24的射出装置13侧配设有上方开口的漏斗状的滑槽44。滑槽44作为在第1取出装置23释放浇道P1时用于收集该浇道P1的收纳部件,配设在第1取出装置23的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的下方。另外,在图1和图2中,关于滑槽44下方的管45,从中途省略了记载,其可以使浇道P1下落至未图示的收集箱,也可以使管路连接至射出装置的上部,并通过空气等手段对上述浇道P1进行空气搬送,将其从射出装置的投入口投入而进行循环使用。此外,这些取出装置23、24的移动区域和可动模具20的移动区域采用了安全门或防护对策,在图中省略。
接下来利用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51。射出压缩成形模具51由作为第1模具的可动模具20和作为第2模具的固定模具16构成,在合模后的两模具20、16之间形成容积和厚度可变的型腔C1、C2,以用于射出压缩成形或射出模压成形。可动模具20设置有模具主体部52、型芯部53和可动框部54等。型芯部53固接在模具主体部52上,其周围的可动框部54通过弹簧54a安装在模具主体部52上。因此在可动模具20中,型芯部53和可动框部54可以在开闭模方向上改变相对位置。另外,在型芯部53上固定有两个型腔形成块55、55,在型腔形成块55、55上分别形成有型腔形成面55a、55a。
另外,在模具主体部52和型芯部53的中央部的与固定模具16的浇道套64相对的位置上配设有射出装置的突出销56,该突出销56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前进,通过弹簧后退。另外,在上述突出销56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浇道P1向可动模具20侧拔出的咬入部56a。另外,从上述咬入部56a朝各型腔形成面55a分别形成有形成流道P2的流道形成面57。另外,在可动模具20上与型腔形成块55相邻配设有浇口切断工具58,该浇口切断工具58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前进,通过弹簧后退。另外,当浇口切断工具58前进时,通过与固定模具16的固定浇口切断工具65交错,能将浇口P3切断。再者,在可动模具20内设置有冷却型腔形成面55a的型腔用冷却介质流路59、以及冷却流道形成面57和突出销56等的冷却介质流路60这两个系统的流路。
另外,作为第2模具的固定模具16由模具主体部61、形成有型腔形成面62a的型腔形成块62、镶块63、浇道套64、固定浇口切断工具65和抵接块66等构成。浇道套64是从喷嘴12b射出熔融树脂时的通路,镶块63的表面形成流道形成面67。固定浇口切断工具65配设成与型腔形成块62相邻且与浇口切断工具58配合。另外,在固定模具16内设置有冷却型腔形成面62a的型腔用冷却介质流路69、和冷却流道形成面67以及浇道套64等的浇道用冷却介质流路70这两个系统的流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射出压缩成形模具51中沿纵向配设有2个型腔C1、C2,但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形成2个型腔,进而,型腔的数目例如可以是1个或4个等多个。另外,与上述型腔的数目和配置对应地确定取出装置的吸附保持部的数目和配置。
接下来利用图5的图表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射出压缩成形机11进行的导光板P的射出压缩成形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角尺寸为3英寸、板厚为0.4mm的导光板P在4.4秒的成形循环时间内成形。其明细为开模时间0.5秒、取出时间0.4秒、闭模时间0.5秒,从开始开模经导光板P的取出直到闭模完成在1.4秒的时间进行。此外,该从开始开模经导光板P的取出直到闭模完成的时间优选为2.2秒以内(0.75~2.2秒),更为优选的是1.5秒以内(0.75~1.5秒)。再者,从闭模完成经过射出直到开始开模的时间为3.0秒,其明细为中间时间和增压时间0.1秒,射出时间0.05秒,保压时间0.45秒,冷却时间2.4秒(实质上冷却是从射出开始才开始的)。然而,该从闭模完成经过射出直到开始开模的时间根据导光板的形状(面积、板厚、转印面形状)与2.5~9秒不同,为了进一步缩短成形循环时间,优选的是在6秒以内(2.5~6.0秒),进而更为优选的是在4秒以内(2.5~4.0秒)。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通过调温器控制为80~120℃左右的冷却介质(冷却水)比作为要成形的树脂的聚碳酸酯的玻璃转移温度Tg低30~70℃,且向用来冷却可动模具20的型腔形成面55a的型腔用冷却介质流路59、用来冷却流道形成面57附近和突出销56的冷却介质流路60、用来冷却固定模具16的型腔形成面62a的型腔用冷却介质流路69、用来冷却流道形成面67和浇道套64等的浇道用冷却介质流路70流动。此外,也可以使浇道用冷却介质流路70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比其它流路低,从而促进冷却最耗时间的浇道P1的冷却,并且防止牵丝。
此外,加热筒12a的前部区(最接近喷嘴的区)的温度设定为340℃,并对聚碳酸酯的熔融树脂进行计量。此外,使用聚碳酸酯的情况下的上述加热筒12a的前部区的温度设定优选设定为330~380℃。然后,通过作为开闭模/合模机构的合模缸22动作,使安装在可动盘21上的可动模具20与安装在固定盘17上的固定模具16抵接,以进行闭模。接着使合模力上升至50~200kN并进行合模。由此克服弹簧54a的弹压力而使可动模具20的模具主体部52与可动框部54抵接,可动框部54相对于型芯部53位于后退到最后方的位置。然后在固定模具16和可动模具20之间形成包含厚度可变的浇口P3的流道P2、以及与该浇口P3连接的厚度可变的型腔C1、C2。这时,从使熔融树脂向型腔C1、C2内流动的观点考虑,优选对型腔C1、C2内的空气进行抽吸。
接着当经过了既定的延迟时间时,从未图示的射出装置13的喷嘴12b经由浇道套64以100~200mm/sec的射出速度射出熔融树脂。可动盘21和可动模具20的型芯部53等受到射出时的压力而再次后退。由此,可动模具20的可动框部54位于比型芯部53更靠前方的位置,固定模具16的型腔形成面62a和可动模具20的型腔形成面55a之间的间隔,与图1所示的最初合模力作用的位置相比,最大加宽50~200μm左右。再者,通过可动模具20的型芯部53后退,能够将熔融树脂射出到浇口P3截面积变大了的型腔C1、C2内,能够减少熔融树脂的流动损失。其结果为,能够以较低速、较低压力来射出熔融树脂,特别具有不会在导光板P的浇口附近产生内部应力的优点。
然后,当射出装置13的螺杆位置到达既定的保压切换位置时,从射出控制切换为保压控制。在切换为保压控制后,由合模缸22进行高合模力的合模,在切换为保压控制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减小合模力。或者也可以在保压切换的同时减小合模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降低合模力大致同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浇口切断工具58前进0.45~0.8mm,进行浇口P3的切断。这时,可动模具20的浇口切断工具58和固定模具16的浇口切断工具65交错,进行浇口P3的切断。此外,在进行浇口切断时,当然浇口P3的熔融树脂不处于完全固化的状态。
然后,在通过浇口切断工具58进行了浇口P3的切断之后,浇口切断工具58保持在前进位置。由此,虽然变得从射出装置13侧对型腔C1、C2内的熔融树脂不完全地进行保压,但通过合模缸22的驱动使可动模具20前进,由此能够对型腔C1、C2内的熔融树脂进行压缩,因此,即使因冷却而发生收缩仍不会产生气泡,而能够进行良好的转印成形。再者,在这期间,在射出装置13的加热筒12a中进行下次成形所使用的熔融树脂的计量。然后,从冷却时间结束前,开始从可动模具20的可动框部54与型腔形成块55间的空气通路、固定模具16的型腔形成块62与抵接块66间的空气通路等,向型腔C1、C2提供脱模用空气(鼓风)。接着使合模缸22动作而依次进行排压和开模。然后,从保压结束至开始开模(包含排压)的冷却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4秒。
然后使合模缸22动作,使可动盘21及可动模具20移动而进行开模。在开始进行开模时,可动模具20的突出销56前端的咬入部56a会咬入浇道P1(包含流道P2),如此可将浇道P1从固定模具16的浇道套64拔出。又,关于导光板P,通过可动模具20的凹状模具形状,而被保持于型腔形成面55a并以此状态进行开模。因此,经浇口切断后的浇道P1(包含流道P2)和导光板P双方以分离的状态被保持于可动模具20,并朝开模方向移动。在开模的同时,在固定模具16停止喷吹脱模用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从可动模具20开始进行开模至开模完成的时间为0.5秒,该开模时间可在0.3~0.6秒之间改变。又,开模行程(大致等于开模完成时固定模具16和可动模具20的间隔)为60~100mm。
当接收到开模完成所发出的开模完成信号时,第1取出装置23的旋转轴26会朝第1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臂部27和吸附保持部33等从待机位置A3移动并停止于与开模后的可动模具20附近的导光板P相对置的位置。接着,使上述旋转轴26朝开模方向移动15~30mm,臂部27和吸附保持部33等移动至保持位置A1。由此,吸附保持部33的杯部34的吸附面34a分别会抵接于导光板P的反射面(通过固定模具16的型腔形成面62a所转印成形出)。对第1取出装置23的吸附保持部33进行的空气吸引,是在上述取出装置23开始动作时就同时进行,因此当吸附面34a抵接时会同时进行吸附。这时的吸引力是采用-50~-120kpa左右的较弱吸引力,以避免在刚成形出的导光板P上形成痕迹。又,由于吸附保持部33的杯部34是由多孔质的弹性材料(海绵)所构成,吸附面34a全体会吸附在导光板P上,如此更加能避免在导光板P上形成痕迹。又,在本实施方式,成形循环时间仅4.4秒,很短,成形出的导光板P的热量会传至杯部34而使其到达一定以上的温度,这点也是避免发生痕迹的要素。
在第1取出装置23移动至保持位置A1的同时,检测传感器31会进行以下检测:从浇道套64拔取的浇道P1是否正常地位在V槽28内侧的卡盘30的卡盘部件间。当检测传感器31检测出浇道P1时,通过电磁式动作装置使卡盘30闭合,而用卡盘30保持浇道P1(包含流道P2)。当通过吸附保持部33吸附住导光板P,且通过卡盘30把持住浇道P1(包含流道P2)时,第1取出装置23的旋转轴26及臂部27再度朝闭模方向稍微移动,而使导光板P从型腔形成面55a脱模,同时使浇道P1(包含流道P2)脱离突出销56前端的咬入部56a。在上述第1取出装置23进行导光板P及浇道P1(包含流道P2)的脱模期间,可动模具20同样进行脱膜用空气的供应,以辅助导光板P等的脱模。也能使可动模具的可动框部的一部分向外打开或使型腔形成面前进,以更容易进行导光板P的取出。
接着,第1取出装置23的旋转轴26朝图1的顺时针旋转,当臂部27摆动至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第1取出装置23和第2取出装置24在图1中重叠的位置)时,停止旋转轴26的旋转。然后,第1取出装置23的旋转轴26再度朝开模方向移动,而使臂部27和吸附保持部33等移动至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在本实施方式,从第1取出装置23开始动作,将导光板P和浇道P1以分离的状态取出,再移动至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总共所需时间为0.4秒,在这期间也进行导光板P的冷却。
第2取出装置24的臂部40停止而待机于第1图的实线位置,以在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接收来自第1取出装置23的导光板P。又,第2取出装置24的吸附保持部41,在抵接于导光板P之前已开始进行空气吸引。相较于第1取出装置23的吸附保持部33,第2取出装置24的吸附保持部41是以更低真空度进行强力的空气吸引。接着第1取出装置23朝开模方向移动,当导光板P的通过可动模具20的型腔形成面55a所形成的面(本实施方式为光出射面)抵接于第2取出装置24的吸附保持部41而被吸附时,在第1取出装置23的吸附保持部33停止进行空气吸引,之后马上使第1取出装置23后退,由第2取出装置24接收导光板P。
在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卡盘30打开,而使第1取出装置23的卡盘30所把持的浇道P1(包含流道P2)落到下方的滑槽44内。打开卡盘30使浇道P1落下的动作,虽可在浇道P1交接的同时进行,但浇道P1落下时可能会接触导光板P,可在导光板P从第1取出装置23交接至第2取出装置24且第1取出装置23朝闭模方向后退后再进行该动作。当导光板P交接至第2取出装置24且浇道P1落下后,第1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移动至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的待机位置A3。待机位置A3,在不干涉可动模具20的移动区域且不受模具的热影响等的范围内,越靠近可动模具20等的位置越有助于缩短成形循环时间。
当第1取出装置23交接导光板P后,在其后退的同时,第2取出装置24的第1旋转轴37会朝图1的逆时针方向驱动旋转,使固定于第1旋转轴37的垂直方向上的固定轴38摆动,同时,安装于固定轴38的第2旋转轴39也被驱动旋转90°,伴随上述第2旋转轴39的旋转,相对于臂部40的第1部件40a倾斜连续地设置的第2部件40b也旋转90°,而使吸附保持部41和其所保持的导光板P面向下侧。又,当臂部40摆动至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释放位置B2时,第1旋转轴37停止旋转且臂部40停止摆动。接着停止对吸附保持部41进行空气吸引,以反射面向下的方式释放导光板P,使其落到带式输送机42的橡胶皮带4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是在与橡胶皮带43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两片导光板P落下,但由于以极短距离落至橡胶皮带43上方,并不会造成导光板P损伤。
释放导光板P后的第2取出装置24,以和上述相反的方式驱动第1旋转轴37及第2旋转轴30旋转,而再度返回交接位置(待机位置)B1。以能载置下个导光板P的方式,对带式输送机42实施间歇驱动,而使橡胶皮带43以一定距离向前进给。在橡胶皮带43上继续进行导光板P的冷却,之后用人工或机器人进行捆包作业。
第1取出装置23和第2取出装置24由配设于射出压缩成形机11内的未图示的取出装置用控制器控制。上述取出装置用控制器连接于未图示的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控制器。因此,接收来自射出压缩成形机11的开始开模信号而进行第1取出装置23的空气吸引,接收开模完成信号而使第1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开始旋转。又,按照第1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的动作,开始进行第2取出装置24的空气吸引和臂部40的动作。当第1取出装置23移动至可动模具20外部的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后,发出开始闭模信号而进行闭模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从可动模具20的开始闭模至闭模完成时间为0.5秒,该闭模时间可在0.3~0.6秒的范围内变更。例如,基于射出压缩成形机11、射出压缩成形模具51的耐久寿命、计量稳定性等的观点,有时不一定要追求最高速的开模速度、闭模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取出装置23、24是采用摆臂式,使2台取出装置23、24在交接位置进行导光板P的交接,如此设计的理由主要为缩短循环时间。在本实施方式,取出装置取出导光板P所需的时间(从开模完成且第1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位于待机位置A3开始动作,经由在保持位置A1取出导光板P,离开可动模具20的移动区域到达交接位置(释放位置)A2并发出开始闭模信号的时间)为0.4秒。上述时间可为0.15~1.0秒的范围,当希望缩短成形循环时间时,能在0.15~0.4秒的范围内进行。为了进一步避免吸附保持部33的痕迹附着在成形后高温的导光板P上,可降低吸附保持部33的抵接速度或等到可动模具20喷吹出更多的脱模用空气(喷吹空气),但在这时优选地使所需时间延长到1.0秒左右。
此外,通过使可动模具20的开闭模动作和取出装置23的动作有一部分重叠,可进一步将成形循环时间缩短0.3~0.5秒左右。例如,在检测出移动至开模即将完成前的位置的可动模具20时,使取出装置23的臂部27动作,由此使开模动作和臂部27的侵入动作重叠,以缩短成形循环时间。另外,通过限位开关等检测出臂部27和吸附保持部33等已从可动模具20的可动区域移动至外部的情况,在其到达交接位置A2之前发出开始闭模信号,由此使闭模动作和臂部27的退出动作重叠,也可缩短成形循环时间。
关于本发明,虽未逐一列举,但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主旨进行的变更。关于摆臂式的第1取出装置,只要至少能使臂部摆动即可,也可计设成:臂部整体不会朝开闭模方向移动,而仅臂部前端的吸附保持部朝开闭模方向移动。也能设计成:第1取出装置不会朝开闭模方向移动,第2取出装置可在开闭模方向移动以进行交接,这时,为了使来自模具的导光板吸附于第1取出装置,可在模具另外设置机构或使可动盘稍微前进。又,关于第1取出装置及第2取出装置的载置位置也可在床身、固定盘上、地板的载置台上等中变更。又,在本发明中,通过第1取出装置,在模具外部的释放位置将导光板和浇道以分离的状态取出,因此第2取出装置并非必须的。例如可设计成,在摆臂式的第1取出装置的臂部进一步增加旋转驱动轴,在释放位置使导光板呈水平状态,以直接释放并载置于输送机上。关于第1取出装置的吸附保持部,可采用通常的橡胶垫或多层的波纹管型,材质可采用聚氨酯橡胶、丁腈橡胶等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关于取出装置,也能采用沿水平方向移动于可动模具附近的保持位置和模具外部的释放位置间的水平移动式的取出装置。这时,取出所需时间为0.8~2.2秒。关于水平移动式的取出装置,设有:用来吸附导光板的吸附保持部、用来把持浇道的卡盘,且将导光板和浇道以分离的状态取出。吸附保持部希望使用硅橡胶等的多孔质弹性材料。
又,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是针对对角尺寸3英寸的便携电话用的导光板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作说明,但导光板的尺寸优选为1.5英寸以上7英寸以下的范围。再者,关于导光板的形状,除板厚均一的导光板以外,导光板的范畴也包括:板厚从光入射面侧朝另一侧越来越薄的楔型导光板,能使背光等的光源透过的光扩散板、透镜等等。又,关于导光板的成形所使用的树脂,虽然记载了聚碳酸酯的例子,但只要光学性能优异即可,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等等其他树脂。由于依树脂的种类,熔融树脂的温度及玻璃转移温度会有不同,当然浇口切断的时机、冷却介质的温度、成形循环时间等等也会有所不同。
又,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P,由于板厚0.4mm而采用射出压缩成形方法,但在板厚0.2~0.4mm左右的情况下,可使用射出模压方法。射出模压方法,在闭模位置最初形成型腔的间隔宽广的状态,而由低合模力或合模力接近0的状态进行增压,因此即使板厚极薄的情形仍能以较低速低压来进行射出。又,在本实施方式,是针对在水平方向进行开闭模的射出压缩成形机上所装设的射出压缩成形模具进行说明,但也能适用于在垂直方向进行开闭模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可动框部54可相对型芯部53改变相对位置的平抵型模具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一方模具的凸部嵌合于另一方模具的凹部内而在其间形成容积可变的型腔的所谓嵌合型模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记载的是在模具内通过浇口切断工具将浇口完全切断,但也能使取出装置的卡盘具备使浇道相对于导光板移动的作用或切断的作用等,通过取出装置来将导光板和浇道分离并取出。

Claims (7)

1.一种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将射出成形后的导光板从模具取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吸附已成形的导光板的吸附保持部和把持浇道的卡盘,将上述导光板和浇道以分离的状态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的取出装置的吸附保持部具备多孔质弹性材料的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的取出装置使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臂部在模具附近的保持位置与模具外部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取出的导光板的对角尺寸为7英寸以下。
5.一种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将射出成形后的导光板从模具取出,其特征在于:
设置吸附已成形的导光板的吸附保持部和把持浇道的卡盘,将上述导光板和浇道以分离的状态取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臂部使上述导光板和浇道在模具附近的保持位置与模具外部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导光板的取出方法取出的导光板的对角尺寸为7英寸以下。
CNA2007101496610A 2007-04-18 2007-09-10 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Pending CN1012889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9707 2007-04-18
JP2007109707A JP4047913B1 (ja) 2007-04-18 2007-04-18 導光板の取出装置および導光板の取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8995A true CN101288995A (zh) 2008-10-22

Family

ID=3912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96610A Pending CN101288995A (zh) 2007-04-18 2007-09-10 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047913B1 (zh)
KR (1) KR100979667B1 (zh)
CN (1) CN101288995A (zh)
TW (1) TW2008420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679A (zh) * 2011-10-20 2014-06-25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取出装置及树脂成形品的取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1891B2 (ja) * 2008-09-26 2014-08-13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JP4868085B1 (ja) * 2011-08-19 2012-0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取出装置、成形システム、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9571880B (zh) * 2018-10-22 2020-11-06 广州博联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模具抽芯装置
CN110253829B (zh) * 2019-05-08 2021-06-29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多色鞋底的模塑成型方法及机器人
JP7266478B2 (ja) * 2019-07-04 2023-04-28 芝浦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225735B1 (ko) * 2020-11-06 2021-03-10 주식회사 정우이엔지 사출성형장치
KR102477692B1 (ko) * 2021-10-12 2022-12-13 남대현 수지제품 제조방법
KR102477695B1 (ko) * 2021-10-12 2022-12-13 남대현 러너 배출이 용이한 수지제품 제조방법
KR102477693B1 (ko) * 2021-10-12 2022-12-13 남대현 러너 배출이 용이한 수지제품 제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6553A (ja) * 1996-09-02 1998-03-24 Toshiba Mach Co Ltd 導光板成形用金型のゲートカット方法
JP4081353B2 (ja) * 2002-11-12 2008-04-23 株式会社スター精機 ディスク成形品取出機
JP4252562B2 (ja) * 2005-07-05 2009-04-08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射出成形機のスプル供給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679A (zh) * 2011-10-20 2014-06-25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取出装置及树脂成形品的取出方法
CN103889679B (zh) * 2011-10-20 2016-08-24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取出装置及树脂成形品的取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47913B1 (ja) 2008-02-13
TW200842021A (en) 2008-11-01
KR20080093869A (ko) 2008-10-22
KR100979667B1 (ko) 2010-09-02
TWI330126B (zh) 2010-09-11
JP2008265107A (ja)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8995A (zh) 导光板的取出装置和导光板的取出方法
US7261853B2 (en) Decelerated ejector p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1357502B (zh) 导光板的成形模具和导光板的成形方法
AU630309B2 (en) Pivoting workpiece removal device
CN201064941Y (zh) 一种具有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1293393B (zh) 导光板的成形模具以及导光板的成形方法
CN101885227B (zh) 一种倒钩注塑件脱模装置
JPH0371971B2 (zh)
CN102343644B (zh) 气体辅助表面微球结构注射成型方法及模具
CN107672123B (zh) 模内成型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TW200827796A (en) Injection compression-molding method and mold device of small-sized light guide plate, and small-sized light guide plate
JP2009131975A (ja)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射出成形機の成形品の取出方法
CN101288996A (zh) 导光板的成形方法
KR100966877B1 (ko) 핫 러너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출 성형 방법
JP4044609B1 (ja) 導光板の成形方法
JP2004106510A (ja) 樹脂成形機
JP2008265279A (ja) 導光板の射出圧縮成形機および導光板の取出方法
KR100882291B1 (ko) 언더컷이 없는 사출물품을 위한 금형조립체
CN115071074B (zh)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CN217944122U (zh) 多点程控开闭式热流道注塑模具及夹取装置
CN214294133U (zh) 膜内贴膜注塑成型用模具
JP2000271976A (ja) 射出成形品の取り出し方法
CN1621217A (zh) 瓶体成型机
JP3780658B2 (ja) ゲートカット機およびゲートカット方法
JPH06182773A (ja) 射出成形金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