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1074B -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1074B
CN115071074B CN202210940719.8A CN202210940719A CN115071074B CN 115071074 B CN115071074 B CN 115071074B CN 202210940719 A CN202210940719 A CN 202210940719A CN 115071074 B CN115071074 B CN 115071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mold
die
cavit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07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71074A (zh
Inventor
邓伟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im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im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im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im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07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1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1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1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1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38Cutting-off equipment for sprues or in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包括基架、下模、上模、前模芯和后模芯,上模和基架滑动连接;前模芯固定在上模中,前模芯中滑动设置有上水口板,上水口板上固定有第一阻尼件;后模芯滑动在下模中,后模芯中贯穿设置有下水口板,下水口板和下模固定连接,后模芯上固定有第二阻尼件;第一阻尼件贯穿下水口板,第一阻尼件用于限制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分离;第二阻尼件贯穿前模芯,第二阻尼件用于带动后模芯和下模之间产生滑移;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抵接并形成有流道腔,前模芯和后模芯抵接并形成有型腔,流道腔和型腔连通。本申请通过使型腔和流动腔所在位置产生空间错位来达到产品的裁剪,能够对产品有较大程度的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胶制造行业中,通常使用聚碳酸酯或者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来注塑成镜片或者是显示面板。传统注塑工艺通常会遇到在进胶口部保压残留内应力和射纹,这种内应力随着环境变化影响并破坏了镜片透明度。产品内应力存在会产生龟裂或者白雾射纹,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目前,通常会使用注塑设备来进行产品的生产。然而使用注塑设备,依靠的成型参数工艺和模具温度的调整都具有很高的难度。并且在产品的浇口和流道处形成的水口料,在脱模后还需要使用切刀治具对产品进行裁剪。而对于聚碳酸酯材料或者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共有的特性之一就是结构偏脆,在裁剪时很容易裁剪爆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脱模后对产品进行裁剪,容易因为裁剪不当而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存在生产不良率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产品在裁剪时影响到外观导致生产不良率较高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包括:
基架,所述基架上设置有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和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和所述基架滑动连接;
前模芯,所述前模芯固定在所述上模中,所述前模芯中滑动设置有上水口板,所述上水口板上固定有第一阻尼件;
后模芯,所述后模芯滑动在所述下模中,所述后模芯中贯穿设置有下水口板,所述下水口板和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所述后模芯上固定有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贯穿所述下水口板,所述第一阻尼件和所述下水口板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用于限制所述上水口板和所述下水口板分离;所述第二阻尼件贯穿所述前模芯,所述第二阻尼件和所述前模芯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所述第二摩擦力用于带动所述后模芯和所述下模之间产生滑移;所述上水口板和所述下水口板抵接并形成有流道腔,所述前模芯和所述后模芯抵接并形成有型腔,所述流道腔和所述型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盖合在下模上时,前模芯和后模芯之间形成的型腔用于对产品进行塑形,而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之间形成的流道腔则是为了方便塑胶熔体更好地流入到型腔中。在型腔中的产品完全冷却成型之后,通过向上推动上模来进行模具的开模。由于下水口板和下模固定连接,并且下水口板和上水口板中固定的第一阻尼件之间有第一摩擦力,当上模的拉力小于第一摩擦力时,下水口板还是和上水口板保持固定的位置,此时上水口板和前模芯之间发生滑移。在拉动上模时,由于第二阻尼件使得前模芯和后模芯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通过第二摩擦力带动后模芯在下模中滑移,从而将后模芯的位置抬升起来。此时型腔的位置和流道腔的位置在竖向上发生错位,从而切断型腔和流道腔连通处的水口料。并且此时产品依旧保持在型腔内,降低了裁剪时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使得整体生产不良率能够所有降低。
可选的,所述前模芯中贯穿设置有上限位螺栓,所述上限位螺栓和所述下水口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螺栓和所述前模芯滑动连接;所述下水口板和所述前模芯之间设置有水口板弹簧,所述水口板弹簧用于支撑所述上水口板和所述前模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较小的力来打开上模并带动前模芯竖向移动时,上水口板通过第一阻尼件和下水口板之间的第一摩擦力,使得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之间依旧保持接触关系。同时,水口板弹簧还能够进一步对上水口板支撑,进一步保持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之间的接触关系。此时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的位置相对于基架没有发生改变。而上限位螺栓能够在上水口板与前模芯产生相对一段距离的运动之后,来限制上水口板与前模芯继续发生相对运动,以使得后续在持续打开上模时内能够将上水口板和下水口板之间打开。
可选的,所述下模中贯穿设置有下限位螺栓,所述下限位螺栓和所述后模芯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螺栓和所述下模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和所述后模芯之间设置有模芯弹簧,所述模芯弹簧用于支撑所述后模芯和所述下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较小的力来打开上模并带动前模芯竖向移动时,后模芯通过第二阻尼件和前模芯之间的第二摩擦力,使得前模芯和后模芯之间依旧保持接触关系。同时,模芯弹簧还能够对后模芯进行支撑,从而保持前模芯和后模芯之间的接触关系。此时在第二阻尼件和模芯弹簧的作用力下,前模芯和后模芯均相对于基架产生竖直向上的运动,从而和上水口板以及下水口板之间发生空间上的错位,从而切断流道腔和型腔连通处的水口料。而下限位螺栓能够在后模芯与下模产生相对一段距离的运动之后,来限制后模芯与下模继续发生相对运动,以使得后续在持续打开上模时内能够将前模芯和后模芯之间打开。
可选的,所述基架上还设置有顶针和支板,所述顶针固定在所述支板上,所述顶针贯穿所述下模和所述后模芯,所述顶针以及所述支板分别和所述基架滑动连接,所述顶针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型腔所在的底壁,所述顶针用于将产品从所述型腔中顶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全打开上模之后,冷却成型的产品位于型腔所在的下模中。通过在基架上滑动设置顶针和支板,并且将顶针的端部放置在型腔所在的底壁,通过驱动支板带动顶针向上移动,从而将产品从型腔所在的下模中顶出,方便后续拿取。
可选的,所述支板和所述基架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用于保持所述顶针的端部在所述型腔中的位置;所述基架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外部驱动装置来抵接所述支板并驱动所述支板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顶针将产品从型腔所在的下模中顶出之后,若驱动支板移动的作用力消失,则支板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带动顶针复位,同时利用支撑弹簧能够更快地进行复位。而在基架上设置通孔,则方便对基架上的支板进行驱动,便于控制顶针的顶出以及复位。
可选的,所述上模中设置有塑胶灌入口,所述塑胶灌入口和所述流道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塑胶灌入口设置在上模中,在进行塑胶熔体冷却成型时,塑胶熔体能够在重力影响下流入到流道腔中。
可选的,所述流道腔在靠近和所述型腔连通处设置有水口仓,所述水口仓用于增大所述流道腔的体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道最前端的熔体温度冷却较快,利用体积较大的水口仓对冷却较快的熔体进行存储,使得塑胶熔体不会流入到型腔中,降低注塑产品表面产生的射纹和震纹。
可选的,所述所述水口仓所在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基架上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和所述排料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排料口和排料管对部分无用的塑胶熔体进行排放,提高产品最终的品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改善了传统裁剪水口料的方式,使得注塑产品外观能够得到较大的保护,改善产品质量;
2.通过在流道腔的端部位置设置水口仓,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注塑产品表面产生的射纹和震纹;
3.利用装置进行裁剪,降低了人工裁剪操作时不稳定的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果,并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中为展示顶针安装位置作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中为展示第二阻尼件作出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架;11、顶针;12、支板;13、支撑弹簧;14、排料管;2、上模;21、塑胶灌入口;3、下模;4、前模芯;41、上限位螺栓;42、水口板弹簧;5、上水口板;51、第一阻尼件;6、后模芯;61、第二阻尼件;62、下限位螺栓;63、模芯弹簧;7、下水口板;71、排料口;8、流道腔;81、水口仓;9、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参照图1和图2,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包括基架1、上模2、下模3、前模芯4、上水口板5、后模芯6和下水口板7。其中,基架1上设置有四个支柱,下模3套设在四个支柱上并且下模3和支柱固定连接。上模2也套设在四个支柱上,上模2位于下模3上方,且上模2和支柱滑动连接。上模2以及下模3在基座上的投影重叠,以使得上模2和下模3在接触封闭时整体结构较为完整。在本实施例中,上水口板5和下水口板7接触之后,共同形成流道腔8。
在上模2和下模3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前模芯4设置在上模2的凹槽内,前模芯4通过螺栓和上模2固定连接。后模芯6设置在下模3的凹槽中,后模芯6通过下模3的凹槽和下模3滑动连接。前模芯4和后模芯6在基架1上的投影重叠,当上模2盖合在下模3上时,使得前模芯4和后模芯6在空间位置上具有较好的对应。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前模芯4和后模芯6接触之后,共同形成多个型腔9,以便对塑胶熔体进行冷却塑形。并且流道腔8和型腔9连通。通过向流道腔8流入注塑熔体,然后经过流道腔8将注塑熔体流入到各个型腔9中,冷却注塑形成注塑镜片。
在基架1上设置有顶针11、支板12和支撑弹簧13,支板12和支撑弹簧13设置在下模3和基架1之间,支板12和基架1滑动连接,顶针11固定在支板12上。具体的,基架1上设置有连接柱,支板12套设在连接柱上,支板12沿着连接柱和基架1滑动连接。支撑弹簧13套设在连接柱上,并且支撑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以保持支板12在无外部驱动力作用下保持在下模3的最下方。顶针11贯穿所述下模3和后模芯6,并且顶针11的端部延伸到型腔9所在的底壁。顶针11能够在下模3以及后模芯6中滑动,因此在通过连接柱在竖直方向上推动支板12时,顶针11能够将位于下模3上的产品顶出。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架1上设置有通孔(图2),并且通孔位于基架1的中心。利用通孔能够很方便的接触到支板12的底部,便于使用外部驱动源来驱动支板12移动,最终实现产品的脱模。
参照图2和图4,在上模2中设置有塑胶灌入口21,塑胶灌入口21和流道腔8连通。塑胶熔体通过塑胶灌入口21来进入到流道腔8中,然后流经到各个型腔9内。在本实施例中,在流道腔8靠近和型腔9连通处的位置设置有水口仓81。水口仓81的体积要大于原先在水口仓81位置的流道腔8的体积,并且水口仓81位于流道腔8的端部位置。由于塑胶熔体在流道腔8内流动时,位于塑胶熔体最前端的部分冷却速度最快,此时塑胶熔体直接流入型腔9中极易产生射纹或者震纹。因此通过在流道腔8靠近和型腔9连通处的位置设置有水口仓81,利用水口仓81对塑胶熔体最前端的部分进行容纳存储,使得塑胶熔体最前端的部分尽量保持在水口仓81内,降低产品的射纹或者震纹。
在水口仓81所在的底壁上还设置有排料口71。基架1上还设置有排料管14,排料口71和排料管14连通。位于流道腔8最前端冷却速度最快的塑胶熔体还可以通过排料口71以及排料管14进行排出。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前模芯4靠近后模芯6的侧面上同样设置有凹槽,而上水口板5设置在前模芯4的凹槽中,上水口板5和前模芯4之间滑动连接。下水口板7贯穿后模芯6中。其中,下水口板7和下模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当后模芯6和下模3在竖向上滑动时,后模芯6相对于下水口板7同样会发生竖向移动。并且上水口板5和下水口板7在基架1上的投影重叠,使得上水口板5和下水口板7在空间位置上也具有较好的对应。
在前模芯4中贯穿设置有上限位螺栓41,上限位螺栓41和上水口板5螺纹固定连接,而上限位螺栓41和前模芯4滑动连接。并且在下水口板7和前模芯4之间设置有水口板弹簧42,水口板弹簧42处于压缩状态,以便于支撑上水口板5和前模芯4。在前模芯4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阻尼件51,在下水口板7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阻尼件51的通孔。第一阻尼件51放置在下水口板7中的通孔时,第一阻尼件51会和下水口板7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接触关系,使得第一阻尼件51相对于下水口板7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第一摩擦力。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51为尼龙胶塞。
上水口板5和下水口板7之间通过上模2和下模3移动进行接触时,上限位螺栓41的螺帽和前模芯4之间具有间距。当打开上模2时,前模芯4会跟着上模2一起竖向移动。此时在尼龙胶塞和下水口板7之间的第一摩擦力作用下,以及水口板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上水口板5和下水口板7之间还保持着接触状态。直到上限位螺栓41的螺帽和前模芯4抵接,此时继续打开上模2,前模芯4会通过上限位螺栓41的限制作用,而直接带动上水口板5移动,从而分开上水口板5和下水口板7,进而打开流道腔8。
参照图2和图5,后模芯6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阻尼件61,前模芯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二阻尼件61的通孔。第二阻尼件61放置在前模芯4中的通孔时,第二阻尼件61会和前模芯4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接触关系,使得第二阻尼件61相对于前模芯4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第二摩擦力。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件61也为尼龙胶塞。
在下模3中还贯穿设置有下限位螺栓62,下限位螺栓62和后模芯6螺纹固定连接,而下限位螺栓62和下模3滑动连接。并且在后模芯6和下模3之间设置有模芯弹簧63,模芯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以便于支撑后模芯6和下模3。
前模芯4和后模芯6之间通过上模2和下模3移动进行接触时,下限位螺栓62的螺帽和下模3之间同样具有间距。当打开上模2时,前模芯4会跟着上模2一起竖向移动。此时在尼龙胶塞和前模芯4之间的第二摩擦力作用下,以及模芯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后模芯6会和前模芯4保持接触状态,以使得后模芯6相对于基架1能够竖直向上运动。直到下限位螺栓62的螺帽和下模3抵接,此时继续打开上模2,后模芯6会通过上限位螺栓41的限制作用,和基架1保持相对静止的位置关系,从而分开前模芯4和后模芯6,进而打开型腔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51和第二阻尼件61为相同材质,且规格相同。并且用于容纳第一阻尼件51的通孔大小和用于容纳第二阻尼件61的通孔大小也相同,以使得第一阻尼件51和下水口板7产生滑移时以及第二阻尼件61和前模芯4产生滑移时所需要的拉力时相同的。
在打开上模2的过程中,若第一阻尼件51和第二阻尼件61未发生滑移,此时上水口板5以及下水口板7均和基架1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而前模芯4以及后模芯6能够在上模2的带动下以及第二阻尼件61的第二摩擦力作用下同步竖直向上移动。位于前模芯4以及后模芯6中间的型腔9和流道腔8之间产生竖向的空间错位,便于将型腔9内的产品和流道腔8附近的水口料切断分离。并且产品的分离切断是在未脱模状态下,能够较大程度上对产品外形进行保护。
在持续打开过程中,直到上限位螺栓41的螺帽和前模芯4接触,以及下限位螺栓62的螺帽和下模3接触,此时第一阻尼件51和下水口板7之间以及第二阻尼件61和前模芯4之间会产生相对滑移。在持续滑移之后,第一阻尼件51和下水口板7之间分离,第二阻尼件61和前模芯4之间分离,上模2带动前模芯4以及上水口板5和后模芯6以及下水口板7之间完全分离,实现模具的打开。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打开上模2时,利用第一阻尼件51、第二阻尼件61、水口板弹簧42以及模芯弹簧63,实现型腔9所在的模具部分和流道腔8所在的模具部分之间发生空间错位,进而实现产品和产品侧边的水口料之间的切断分离。并且利用顶针11能够较为迅速地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便于拿取。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1),所述基架(1)上设置有下模(3)和上模(2),所述下模(3)和所述基架(1)固定连接,所述上模(2)和所述基架(1)滑动连接;
前模芯(4),所述前模芯(4)固定在所述上模(2)中,所述前模芯(4)中滑动设置有上水口板(5),所述上水口板(5)上固定有第一阻尼件(51);
后模芯(6),所述后模芯(6)滑动在所述下模(3)中,所述后模芯(6)中贯穿设置有下水口板(7),所述下水口板(7)和所述下模(3)固定连接,所述后模芯(6)上固定有第二阻尼件(61);所述第一阻尼件(51)贯穿所述下水口板(7),所述第一阻尼件(51)和所述下水口板(7)之间具有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用于限制所述上水口板(5)和所述下水口板(7)分离;所述第二阻尼件(61)贯穿所述前模芯(4),所述第二阻尼件(61)和所述前模芯(4)之间具有第二摩擦力,所述第二摩擦力用于带动所述后模芯(6)和所述下模(3)之间产生滑移;所述上水口板(5)和所述下水口板(7)抵接并形成有流道腔(8),所述前模芯(4)和所述后模芯(6)抵接并形成有型腔(9),所述流道腔(8)和所述型腔(9)连通;
所述前模芯(4)中贯穿设置有上限位螺栓(41),所述上限位螺栓(41)和所述下水口板(7)固定连接,所述上限位螺栓(41)和所述前模芯(4)滑动连接;所述下水口板(7)和所述前模芯(4)之间设置有水口板弹簧(42),所述水口板弹簧(42)用于支撑所述上水口板(5)和所述前模芯(4);
所述下模(3)中贯穿设置有下限位螺栓(62),所述下限位螺栓(62)和所述后模芯(6)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螺栓(62)和所述下模(3)滑动连接;所述下模(3)和所述后模芯(6)之间设置有模芯弹簧(63),所述模芯弹簧(63)用于支撑所述后模芯(6)和所述下模(3);
所述基架(1)上还设置有顶针(11)和支板(12),所述顶针(11)固定在所述支板(12)上,所述顶针(11)贯穿所述下模(3)和所述后模芯(6),所述顶针(11)以及所述支板(12)分别和所述基架(1)滑动连接,所述顶针(11)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型腔(9)所在的底壁,所述顶针(11)用于将产品从所述型腔(9)中顶出;
所述流道腔(8)在靠近和所述型腔(9)连通处设置有水口仓(81),所述水口仓(81)用于增大所述流道腔(8)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2)和所述基架(1)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13),所述支撑弹簧(13)用于保持所述顶针(11)的端部在所述型腔(9)中的位置;所述基架(1)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外部驱动装置来抵接所述支板(12)并驱动所述支板(12)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中设置有塑胶灌入口(21),所述塑胶灌入口(21)和所述流道腔(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仓(81)所在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料口(71),所述基架(1)上设置有排料管(14),所述排料管(14)和所述排料口(71)连通。
CN202210940719.8A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Active CN115071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0719.8A CN115071074B (zh)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0719.8A CN115071074B (zh)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1074A CN115071074A (zh) 2022-09-20
CN115071074B true CN115071074B (zh) 2024-02-06

Family

ID=8324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0719.8A Active CN115071074B (zh)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107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3218A (ja) * 1986-04-02 1987-10-13 Nok Corp 射出成型装置
WO2008076399A2 (en) * 2006-12-15 2008-06-26 Hand Held Product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rising deformable lens element
CN202862537U (zh) * 2012-08-03 2013-04-10 深圳市亿玛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功能模块的塑胶成型模具
CN204287617U (zh) * 2014-10-27 2015-04-22 江西省淳诚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图案调节装置和包括它的激光笔
CN106082598A (zh) * 2016-06-24 2016-11-09 深圳大学 光学精密非球面玻璃模压成型设备
CN207859401U (zh) * 2018-02-07 2018-09-14 昆山泰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池盖模内切水口式模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3218A (ja) * 1986-04-02 1987-10-13 Nok Corp 射出成型装置
WO2008076399A2 (en) * 2006-12-15 2008-06-26 Hand Held Product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rising deformable lens element
CN202862537U (zh) * 2012-08-03 2013-04-10 深圳市亿玛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功能模块的塑胶成型模具
CN204287617U (zh) * 2014-10-27 2015-04-22 江西省淳诚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图案调节装置和包括它的激光笔
CN106082598A (zh) * 2016-06-24 2016-11-09 深圳大学 光学精密非球面玻璃模压成型设备
CN207859401U (zh) * 2018-02-07 2018-09-14 昆山泰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池盖模内切水口式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1074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4941Y (zh) 一种具有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6273257B (zh) 注塑模具
CN111906991A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注塑模具
CN115071074B (zh)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KR101548518B1 (ko) 런너의 자동 분리기능을 갖는 사출 금형
CN106079318B (zh) 双向顶出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10080694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金属制品注塑模具
CN212241987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210501181U (zh)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
CN209191184U (zh) 一种多利用率模具
CN208529614U (zh) 一种拉环生产模具
CN111844639A (zh) 一种高精度注塑模具
CN215550616U (zh) 型芯反置的注塑模具
CN107030994B (zh) 一种便于注塑模具内高柱位产品脱模的顶出结构
CN207120428U (zh) 一种倒扣脱模机构
CN107139401B (zh) 单杯的注塑模具
CN218928475U (zh) 一种塑料注塑模具
CN21273694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开合模机构
CN216658766U (zh) 一种具有倒扣自动脱离的注塑模具
CN216127652U (zh) 一种防产品磨损的注胶模具
CN213321437U (zh) 一种可防尘屑的塑胶模具
CN212948969U (zh) 一种生产效率高的螺纹产品注塑模具
CN219686473U (zh) 细小产品顶出脱模机构
CN209920467U (zh) 一种可同时实现斜向顶出与纵向顶出的模具
CN215825863U (zh) 一种打印机壳体注塑件的注塑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