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4070A -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4070A
CN101284070A CNA2008100284116A CN200810028411A CN101284070A CN 101284070 A CN101284070 A CN 101284070A CN A2008100284116 A CNA2008100284116 A CN A2008100284116A CN 200810028411 A CN200810028411 A CN 200810028411A CN 101284070 A CN101284070 A CN 101284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ion
helicobacter pylori
chinese herbal
herbal medicine
supercri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284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群
李毅苹
陈敏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CHE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C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CHE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C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284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40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4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4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将CO2气体处理成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加压处理,开始循环萃取,调节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得到混合物活性物粗品。本发明由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来提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的方法,充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技术所具有的温度低、不用溶剂、能最大限度地分离和保持原料有效成份的特点,方便而可靠地制得活性物含量高、抑制幽门螺杆菌功效良好的口腔产品。

Description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特别是一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属于中草药制备的化学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全球传播的病原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与消化道及口腔的多种疾病有密切联系。口腔牙菌斑、龈沟或牙周袋是HP聚集的适宜环境,人类口腔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致病性,即通过口腔传染会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产生。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成份具有良好的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内、外科等疾病治疗,特别地利用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成份的功效应用到口腔保健护理领域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而传统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成份的提取方法为水煮法或乙醇提取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进行高温长时间蒸煮,因此用上述技术提取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提取物中存在着杂质含量多色泽较深、活性成分含量低和提取率低的问题,既不利于后续工序的精制纯化,也使每个批次提取物的成分不能确定,且这些方法还存在以下缺点: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而且由于这些方法需多次蒸煮或蒸馏,加热时间长,容易使活性成分分解、水解或氧化变质,使成品颜色加深,稳定性差;无法提取出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份或这些有效成分含量与提取率都较低。且有可能使用到某些带有毒性的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提供一种既可有效提高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提取物的纯度与提取率和保证活性物成分的稳定、尤其能针对性地提取对幽门螺杆菌有抑杀作用的有效成份、又可保证其生产周期短、工艺简便可靠、节约劳动力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0℃~32℃,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0~7.2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5℃~60℃、解析釜I:40℃~60℃、解析釜II:25℃~40℃;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18~35Mpa、解析釜I:3~14Mpa、解析釜II:0.1~6Mpa、分离柱:12~25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12~40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60~18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其中为进一步保证本发明能够直接高效地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的活性产物,从而有效保证超临界CO2萃取物的纯度及有效成份的稳定性,上述步骤(3)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8℃、解析釜I:43℃、解析釜II:25℃。上述步骤(4)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0Mpa、解析釜I:7.2Mpa、解析釜II:4.6Mpa、分离柱:14Mpa。上述步骤(5)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35kg/h,循环萃取的时间为:80分钟。上述步骤(5)中加入的夹带剂浓度为50~90%的乙醇。
其中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20~40%,蒲公英:15~30%,石榴皮:30~45%,仙鹤草:5~1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20~60%,蒲公英10~35%,石榴皮30~7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35~65%,石榴皮30~60%,仙鹤草5~2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40~70%,蒲公英25~50%,仙鹤草5~2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25~45%,石榴皮45~65%,仙鹤草10~3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蒲公英,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45~70%,蒲公英30~5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30~55%,石榴皮45~7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65~90%,仙鹤草10~3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15~50%,石榴皮50~8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55~85%,仙鹤草15~4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石榴皮55~95%,仙鹤草5~4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为鱼腥草或蒲公英或石榴皮或仙鹤草。
本发明由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来提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的方法,充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技术所具有的温度低、不用溶剂、能最大限度地分离和保持原料有效成份的特点,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用于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提取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提取技术的缺陷,得到了色泽浅白和成份明确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产品。既充分保证了萃取物产品的成分确定、纯度高、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稳定。而且将所述的萃取物应用于牙膏、漱口水、口气清新剂、口含片等产品中时,可以方便而可靠地制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含量高、抑制幽门螺杆菌功效良好的集预防保健和治疗于一体的口腔产品。
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0℃~32℃,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0~7.2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5℃~60℃、解析釜I:40℃~60℃、解析釜II:25℃~40℃;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18~35Mpa、解析釜I:3~14Mpa、解析釜II:0.1~6Mpa、分离柱:12~25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12~40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60~18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其中为进一步保证本发明能够直接高效地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的活性产物,从而有效保证超临界CO2萃取物的纯度及有效成份的稳定性,上述步骤(3)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8℃、解析釜I:43℃、解析釜II:25℃。上述步骤(4)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0Mpa、解析釜I:7.2Mpa、解析釜II:4.6Mpa、分离柱:14Mpa。上述步骤(5)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35kg/h,循环萃取的时间为:80分钟。上述步骤(5)中加入的夹带剂浓度为50~90%的乙醇。
其中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20~40%,蒲公英:15~30%,石榴皮:30~45%,仙鹤草:5~1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20~60%,蒲公英10~35%,石榴皮30~7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35~65%,石榴皮30~60%,仙鹤草5~2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40~70%,蒲公英25~50%,仙鹤草5~2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25~45%,石榴皮45~65%,仙鹤草10~3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蒲公英,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45~70%,蒲公英30~5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30~55%,石榴皮45~70%。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65~90%,仙鹤草10~3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15~50%,石榴皮50~8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55~85%,仙鹤草15~4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石榴皮55~95%,仙鹤草5~45%。
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为鱼腥草或蒲公英或石榴皮或仙鹤草。
实施例1: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有鱼腥草、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1℃,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1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8℃、解析釜I:43℃、解析釜II:25℃;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0Mpa、解析釜I:7.2Mpa、解析釜II:4.6Mpa、分离柱:14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所述夹带剂采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35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8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实施例2: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有鱼腥草、蒲公英和石榴皮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2℃,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1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60℃、解析釜I:49℃、解析釜II:30℃。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0Mpa、解析釜I:12Mpa、解析釜II:2Mpa、分离柱:18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所述夹带剂采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18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6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实施例3: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有鱼腥草、蒲公英和仙鹤草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1℃,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2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42℃、解析釜I:60℃、解析釜II:40℃。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18Mpa、解析釜I:14Mpa、解析釜II:6Mpa、分离柱:21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所述夹带剂采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40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18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实施例4: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有鱼腥草和蒲公英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0℃,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2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51℃、解析釜I:46℃、解析釜II:25℃。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35Mpa、解析釜I:3Mpa、解析釜II:0.1Mpa、分离柱:12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所述夹带剂采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30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12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实施例5: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有石榴皮和仙鹤草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0℃,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0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5℃、解析釜I:40℃、解析釜II:36℃。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9Mpa、解析釜I:3Mpa、解析釜II:4Mpa、分离柱:16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所述夹带剂采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12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10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实施例6: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有鱼腥草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1℃,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0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56℃、解析釜I:54℃、解析釜II:32℃。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9Mpa、解析釜I:6Mpa、解析釜II:5Mpa、分离柱:25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所述夹带剂采用浓度为50~90%的乙醇溶液),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12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8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Claims (17)

1、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干燥物投入到萃取釜中;
(2)、将CO2气体在储罐中进行加温加压处理使其变成超临界CO2流体,其中加温处理的温度是30℃~32℃,加压处理的压力是7.0~7.2Mpa;
(3)、分别对依序连接的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进行加温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5℃~60℃、解析釜I:40℃~60℃、解析釜II:25℃~40℃;
(4)、开启储罐通过高压泵将所述超临界CO2流体分别加入到萃取釜、解析釜I、解析釜II、分离柱中进行加压处理,其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18~35Mpa、解析釜I:3~14Mpa、解析釜II:0.1~6Mpa、分离柱:12~25Mpa;
(5)、开始循环萃取,并加入适量的夹带剂,调节超临界CO2流体在各装置中的流量和控制循环萃取的时间并使各装置中保持恒温恒压,其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12~40kg/h,此时所述循环萃取的时间为60~180分钟;
(6)、当达到所选定的循环萃取时间后,从解析釜II的出料口中得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物粗品;对该活性物粗品进行抽滤或离心处理后并进行洗涤、精制干燥即得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的活性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各装置中加温处理的温度分别为:萃取釜:38℃、解析釜I:43℃、解析釜II: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中各装置中加压处理的压力分别为:萃取釜:20Mpa、解析釜I:7.2Mpa、解析釜II:4.6Mpa、分离柱:14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5)中各装置中的超临界CO2流体的流速为:35kg/h,循环萃取的时间为:8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5)中加入的夹带剂为浓度为50~90%的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20~40%,蒲公英:15~30%,石榴皮:30~45%,仙鹤草:5~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20~60%,蒲公英10~35%,石榴皮30~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35~65%,石榴皮30~60%,仙鹤草5~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蒲公英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40~70%,蒲公英25~50%,仙鹤草5~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25~45%,石榴皮45~65%,仙鹤草10~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蒲公英,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45~70%,蒲公英30~5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30~55%,石榴皮45~7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鱼腥草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鱼腥草65~90%,仙鹤草10~3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和石榴皮,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15~50%,石榴皮50~8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蒲公英55~85%,仙鹤草15~45%。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包括石榴皮和仙鹤草,其中各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如下:
石榴皮55~95%,仙鹤草5~45%。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为鱼腥草或蒲公英或石榴皮或仙鹤草。
CNA2008100284116A 2008-05-30 2008-05-30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Pending CN1012840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84116A CN101284070A (zh) 2008-05-30 2008-05-30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84116A CN101284070A (zh) 2008-05-30 2008-05-30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4070A true CN101284070A (zh) 2008-10-15

Family

ID=40056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284116A Pending CN101284070A (zh) 2008-05-30 2008-05-30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8407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8444A (zh) * 2012-10-30 2013-02-06 杨晨 一种治疗肺部疾病的苗药
CN110037184A (zh) * 2019-04-12 2019-07-23 阜阳师范学院 高蛋白植物精油复配猪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28454A (zh) * 2021-11-10 2022-02-11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自拟中药复方及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体外抑菌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8444A (zh) * 2012-10-30 2013-02-06 杨晨 一种治疗肺部疾病的苗药
CN110037184A (zh) * 2019-04-12 2019-07-23 阜阳师范学院 高蛋白植物精油复配猪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28454A (zh) * 2021-11-10 2022-02-11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自拟中药复方及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体外抑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0190B (zh) 烟用春黄菊浸膏的制备方法
CN101781606B (zh) 一种荼薇花精油的提取方法
CN103772521A (zh) 一种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方法
CN104886315A (zh) 一种吊瓜茶精粉的制备方法
CN103462010B (zh) 一种黑果枸杞口服液及其生产方法
CN106993789B (zh) 一种亚临界多元混合溶剂萃取高品质蜂胶的方法
CN104666430A (zh) 一种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茉莉总黄酮的方法
CN102965198A (zh) 一种提取加工薰衣草精油的方法
CN102533433A (zh) 一种超临界萃取沙棘油的方法
CN113896754B (zh) 一种从黄芩中提取纯化黄芩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CN108467789A (zh) 一种玫瑰精油的提取工艺
CN103480178B (zh) 一种亚临界水提取雪菊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CN102994228A (zh) 一种烟草净油的制备方法
CN103211051A (zh) 一种桑提取物、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01284070A (zh) 超临界co2萃取抗幽门螺杆菌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方法
CN1951451A (zh) 一种超临界萃取山茶花活性成份的方法
CN109054992A (zh) 一种提取沙棘籽油的方法
CN1560072A (zh) 一种从灵芝中制备灵芝三萜酸和灵芝多糖的方法
CN102477354A (zh) 一种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和山姜素的工艺
CN104547286A (zh) 一种沉香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232314B (zh) 桔梗籽精油的制备方法和桔梗籽精油保健品
CN101703539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CN106047494A (zh) 一种木姜子精油的提取方法
CN105412258B (zh) 一种苦荞黄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得到的苦荞酒
KR101148773B1 (ko) 다양한 진세노사이드 성분을 고르게 함유하는 홍삼추출액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