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7729A -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729A
CN101277729A CNA2006800368233A CN200680036823A CN101277729A CN 101277729 A CN101277729 A CN 101277729A CN A2006800368233 A CNA2006800368233 A CN A2006800368233A CN 200680036823 A CN200680036823 A CN 200680036823A CN 101277729 A CN101277729 A CN 101277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apacity regulating
blood storage
storage chamb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68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7729B (zh
Inventor
前田裕之
河原畑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7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7Degassing devices; Buffer reservoirs; Drip chambers; Blood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7Degassing devices; Buffer reservoirs; Drip chambers; Blood filters
    • A61M1/3633Blood component filters, e.g. leukocyte filters
    • A61M1/363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61M1/3636Constructional details having a flexible hou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79Masses, volumes, levels of fluids in reservoirs, flow 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6/00Characteristics of a physical parameter; associated device therefor
    • A61M2206/10Flow characteristics
    • A61M2206/16Rotating swirling helical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fl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具备:外壳,其在内部形成空间;隔壁,其介于储血室壳体和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上述空间划分成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按照与储血室连通的方式设置在储血室壳体上;容量调节液口,其按照与容量调节室连通的方式设置在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将容量调节液注入至容量调节室内或从容量调节室排出;其中,血液流入口和血液流出口分别设置在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以使得从血液流入口流入到储血室内的血液可以沿着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回旋;封闭型储血槽在储血室内具有第1血液流路,该第1血液流路通过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其与血液流出口连通,且至少一部分沿着血液流出口的延伸方向而形成。

Description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伴有体外血液循坏的血液系统手术中用于暂时储存血液而使用的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伴有体外血液循环的心血管系统手术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以简单地进行手术操作,一般在体外血液循环回路中使用暂时储存体内血液的储血槽。近年来,低侵袭手术的认识提高,要求对生物体和血液的侵袭较少的体外血液循环系统。
储血槽一般大致分为具有硬罩外壳的开放型储血槽和包围储血室的外壳的一部分由柔软材料构成的封闭型储血槽。开放型储血槽的特征为:混入血液中的气泡的除去功能优异,且可以正确地把握储血容量。相反,开放型储血槽由于血液与外部空气相接触,因此可能发生血液凝固等对血液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封闭型储血槽由于血液基本不与外部气体接触,因此对血液的不良影响少。相反,封闭型储血槽具有难以把握储血容量、气泡除去能力不如开放型储血槽好的缺点。
具有弥补该缺点的手段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如图23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封闭型储血槽中,壳体111内例如形成有旋转椭圆体状的空间。在壳体111内配置有由柔软材料构成的隔壁103,上述空间通过该隔壁103被划分为储血室101和容量调节室102。在壳体111的覆盖储血室101的部分上设有用于向储血室1内导入血液的血液流入口104、用于将导入到储血室101内的血液排出至储血室101外的血液流出口105。在壳体111的覆盖容量调节室102的部分上设有用于注入排出容量调节用流体的容量调节液口108。
在容量调节室102内,通过泵或落差压等(未图示)而将容量调节用的流体经由容量调节液口108进行注入排出。通过驱动泵来改变储存在容量调节室102中的容量调节用流体的量,通过移动隔壁103,可以改变容量调节室102的容量和储血室101的容量。容量调节室102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容量调节用流体的移动量来把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9号公报
隔壁103由于柔软,因此在向储血室101和容量调节室102中持续流入流体时,则被液流挤压而自由地变形。此时,如图24所示,有时由于负压,流出口105被隔壁103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抑制了由于隔壁而堵塞血液流路的结构的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外壳,其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隔壁,其介于上述储血室壳体和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上述空间划分成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按照与上述储血室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储血室壳体上;容量调节液口,其按照与上述容量调节室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将上述容量调节液注入至上述容量调节室内或从上述容量调节室排出;其中,上述血液流入口和上述血液流出口分别设置在上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以使得从上述血液流入口流入到上述储血室内的血液可以沿着上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回旋;上述封闭型储血槽在上述储血室内具有第1血液流路,该第1血液流路通过上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其与上述血液流出口连通,且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血液流出口的延伸方向上。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封闭型储血槽;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上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上述容量调节液或从上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上述容量调节液;管路部件,其连接上述容量调节液口和上述容量调节液槽,并能够调节流量;血液泵,其与上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外壳,其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隔壁,其介于上述储血室壳体和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上述空间划分成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储血室壳体上;容量调节液口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将上述容量调节液进行注入排出;其中,上述隔壁的沿着上述储血室壳体的外周缘的内侧周边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基本平坦的平坦部,上述平坦部的内侧区域按照可以向上述储血室壳体侧或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侧突出成曲面状的方式而成形。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封闭型储血槽;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上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上述容量调节液或从上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上述容量调节液;管路部件,其连接上述容量调节液口和上述容量调节液槽,并能够调节流量;血液泵,其与上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外壳,其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隔壁,其介于上述储血室壳体和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上述空间划分成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储血室壳体上;容量调节液口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将上述容量调节液进行注入排出;其中,上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具有旋转圆弧面的形状,上述隔壁为至少其中央部区域按照可以向上述储血室壳体侧或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侧突出成曲面状的方式而成形的成形部,上述成形部的成形形状的曲率小于上述储血室壳体内表面的曲率。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封闭型储血槽;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上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上述容量调节液或从上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上述容量调节液;管路部件,其连接上述容量调节液口和上述容量调节液槽,并能够调节流量;血液泵,其与上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其它立体图。
图3A为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B为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A为表示封闭型储血槽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4B为表示封闭型储血槽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4C为表示封闭型储血槽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其它例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体外血液循环开始前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体外血液循环开始时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开始脱血和脱血中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A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增大心脏血液量时的操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B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增大心脏血液量时的操作的其它例的示意图。
图13为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体外血液循环结束时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其它一例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所用实验体系的示意图。
图16为表示实施方式5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剖面图。
图18为表示使用了图16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实施方式6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剖面图。
图21为表示使用了图19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2为表示图19所示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启动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3为表示以往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4为表示以往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即便例如隔壁由于负压而被吸引到血液流出口,由于存在有通过面向储血室的壳体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与血液流出口连通、且至少一部分形成在血液流出口的延伸方向上的第1血液流路,因此可以抑制隔壁导致的血液流出口的堵塞。结果,本发明可以提供血液流路的堵塞被抑制的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优选一例中,封闭型储血槽在上述储血室内具有第2血液流路,该第2血液流路通过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并与血液流入口连通,且至少一部分形成在血液流入口的延伸方向上。
第1血液流路和第2血液流路还可以相互连接而形成连续的一个血液流路。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优选一例中,血液流入口和血液流出口在相同方向上开口,并按照彼此的中心轴平行的关系而设置在储血室壳体上。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优选一例中,位于储血室壳体内表面的沿着圆周方向的上述第1血液流路和上述第2血液流路之间的部分形成从上述内表面中的周缘部朝向中央部而连续的曲面的一部分。
还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来提供体外血液循环装置。该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由于使用了本发明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因此抑制了血液流路的堵塞。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中,由于隔壁的周边部形成平坦部,因此在储血室壳体周边部的储血室壳体内表面与隔壁之间确保了规定大小的间隙,因而可以防止血液流出口被隔壁堵塞。由此,在使用准备阶段的启动液的填充操作时,可以简单地除去储血室周边部的残存气泡。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中,储血室壳体与隔壁的间隔在中央部为最大,从而具有越接近周边部上述间隔越小的尺寸关系。由此,在储血室壳体内表面和隔壁之间可以确保规定大小的间隙,从而防止血液流出口被隔壁堵塞。另外,随着储血容量的改变而隔壁发生移动时,储血室壳体与隔壁的接近成为从周边部开始向中央部行进的状态。由此,可以简单地除去储血室周边部的残存气泡。在该封闭型储血槽的优选一例中,在隔壁的周边部,沿着储血室壳体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基本平坦的平坦部。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具备:外壳,其是凸向外侧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隔壁,其介于上述储血室壳体和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上述空间划分成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储血室壳体上;容量调节液口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其设置在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将上述容量调节液进行注入排出;其中,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具有以其中央部为顶点的形状,在上述容量调节室壳体的中央部设置有上述容量调节液口,同时与上述容量调节液口邻接地设置上述容量调节室排气口。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中,由于在容量调节室壳体顶点的中央部上邻接于容量调节液口而设置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因此在启动时可以操作姿势、可以将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容易地保持在容量调节室的最高位置上。由此,可以在启动时将残留于容量调节室内的空气集中在容量调节室排气口附近来进行迅速的排气,从而可以高效地进行启动操作。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优选一例中,通过设置容量调节室排气口而形成在容量调节室壳体上的排气口开口部配置在容量调节室壳体的从内壁面朝向外侧而设置的凹陷中。
还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优选一例来提供体外血液循环装置。该体外血液循环装置例如具备: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上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上述容量调节液或从上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上述容量调节液;管路部件,其连接上述容量调节液口和上述容量调节液槽,并能够调节流量;血液泵,其与上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中,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以下也仅称为“储血槽”)的一例。图1和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具备外壳1,该外壳1是具有突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11a的第1结合部6a与具有同样突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容量调节室壳体11b的第2结合部6b结合而成的。外壳1内存在大致旋转椭圆体状的空间。储血室壳体11a上设有血液流入用的血液流入口4、血液流出用的血液流出口5和储血室排气口9。它们连通于后述的储血室1。容量调节室壳体11b上设有用于注入排出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液口8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10。它们连通于后述的容量调节室2。
图3A为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如图3A所示,在外壳1内的空间中设有由柔软材质构成的具有柔性的隔壁3,从而外壳11内被划分为储血室1和容量调节室2。储血室1用于暂时储存血液,容量调节室2用于储存容量调节用的流体。储血室1与容量调节室2被隔壁3隔开而相互不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从储血室侧俯视封闭型储血槽时所见的外壳11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状。对于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分别沿着面向储血室1的壳体11的内表面(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的切线方向,设置在储血室壳体11a的向外侧凸起的曲面形状部分的例如周缘部上。因此,从血液流入口4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在储血室1内回旋,并从血液流出口5排出。在从血液流入口4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中混入的气泡通过流路截面积的急剧增大和回旋流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而集中在储血室1的中央上部(顶部),从而从血液中分离。集中的气泡可以从用于排出气泡而设置的储血室排气口9中排出。这样,气泡被封闭型储血槽捕获,确保了体外血液循环的安全性。另外,在进行启动时,由于可以高效地除去储血室1内的气泡,因此准备体外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有所缩短。
如图1和图2所示,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优选在相同方向上开口,并以彼此的中心轴平行的关系设置在储血室壳体11a上。其原因在于,可以确保较长的血液回旋距离,而且可以容易地进行导管等向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的连接。另外,其原因还有连接有上述导管等的状态的储血槽的处理性良好、且储血槽的制造也容易。
这里,“回旋距离”是指从血液流入口4的储血室1侧开口至血液流出口5的储血室1侧开口的距离,是沿着面向储血室1的外壳11的内表面(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的距离。
图3B为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图。如图2和图3B所示,封闭型储血槽在储血室1内具备通过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第1血液流路115。第1血液流路115与血液流出口5连通,其一部分沿着血液流出口5的延伸方向而存在,且还沿着壳体11的内表面而存在,因此第1血液流路115的至少一部分的长度方向与血液流出口5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因而,即便由于负压使隔壁被吸引到血液流出口5,由于存在第1血液流路115,也可以抑制隔壁3导致的血液流出口5的堵塞。
即,当隔壁3被吸引至血液流出口5侧时,如图3A所示,隔壁3被第1血液流路115的周面的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所支撑。因此,即便隔壁3接近于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通过第1血液流路115也可以确保血液流出口5的储血室1侧开口的周围空间,从而可以确保血液的流路。结果,抑制了体外血液循环流路的堵塞。
图2和图3所示例中,血液流出口5设置在储血室壳体11a的周缘部上,因此第1血液流路115沿着储血室壳体11a的周缘部存在于储血室1内。另外,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的向外侧凹陷的部分与血液流出口5的内周面基本无高度差地连接。
如图1~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在储血室1内具备通过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第2血液流路114。第2血液流路114与血液流入口4连通,一部分沿着血液流入口4的延伸方向而存在,且还沿着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而存在,因此第2血液流路114的至少一部分的长度方向(与血液的行进方向为同方向)与血液流入口4的长度方向为同方向。
储血室1即使不具有第2血液流路114,通过从血液流入口4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所产生的正压,血液也可以流入到储血室1内。但是,当储血室1具备第2血液流路114时,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入储血槽1内,可以抑制血液的损伤或压力损失等,从而优选。
如图2所示,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并不相连。而且,位于储血室壳体11a内表面中的沿着圆周方向的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之间的部分X形成从储血室壳体11a内表面中的周缘部向中央部而连续的曲面Y的一部分。即,上述部分X并不向外侧凹陷。这种形态下,气液分离可以良好地进行,安全性提高,因此优选。其理由如下所述。
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的流速比较慢时,混入在血液中的气泡由于其浮力而易于向储血室1内流速慢的部分、即储血室1的中央上部(顶部)移动。同样,当储血室1的直径大到与血液流速无关地由气泡浮力所产生的气液分离充分地进行时,混入在血液中的气泡也易向上述中央上部移动。因此,这种情况下,从储血室1排出气泡的危险性较低。
但是,当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的流速较快时,由气泡浮力所产生的气液分离无法充分地进行,从储血槽排出气泡的危险性增高。当从储血槽排出的气泡进入到患者体内时,患者患空气栓塞症等的危险性提高,体外血液循环的安全性降低。储血室1的直径较小时,也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但是,如图2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那样,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按照相互不连接的方式而形成,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之间的X形成从储血室壳体11a的碗型形状的部分(凸向外侧的曲面部分)的内表面中的周缘部朝向中央部而连续的曲面Y的一部分时,上述X与上述中央部无高度差地连接,因此气泡易于向流速较慢的储血室的中央上部侧移动。随着该气泡的移动,由气泡浮力所产生的气液分离更良好地进行。另外,由于气液分离更良好地进行,因此气泡难以从储血槽中流出,储血槽的安全性提高。
第1血液流路115的流路长度(壳体内表面中向外侧凹陷的部分)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回旋距离的1/8~1/3。从气液分离的观点出发,优选回旋距离中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的向外侧凹陷的部分所占的距离较短,但第1血液流路115的流路长度过短时,无法充分获得防止流路堵塞的效果。
形成储血槽的外壳11的材料可以为硬质、也可以为软质,当考虑形状保持性和透明性等时,优选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难以破损的硬壳体。
隔壁3的材料优选为柔软且具有耐压性、加工性优异的材料,优选PVC、聚烯烃或聚四氟乙烯等。
如图4A所示,用于注入排出容量调节用流体的容量调节液口8介由泵6而连接于调节液槽7。通过泵6,在容量调节室2和调节液槽7之间送入排出容量调节用的流体。通过驱动泵6来改变储存于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调节用流体的量而使隔壁3移动,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可变,因此,储血室1的容量可变。当把握开始储血前的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时,该量的变化量可以作为储血室1的容量的变化量来把握,从而可以把握储存于体外的血液量。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变化可以通过测定收容在调节液槽7内的容量调节用流体量的变化来了解。
接着,参照图4B和图4C说明封闭型储血槽的动作。为了易于理解,在图4B和图4C中,以剖面表示封闭型储血槽20。因此,为了图示的方便,用假想线来描绘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使用该储血槽时,首先如图4B所示,使用泵6等从调节液槽7将生理盐水等调节液填充至容量调节室2中。调节液的填充进行直至隔壁3基本接触于面向储血室1的外壳11(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接着,在包括储血室1的体外血液循环回路侧填充必要最小量的启动液。
当开始体外血液循环时,从体内脱血后的血液介由血液流入口4被导入到储血室1中,经由血液流出口5后从储血室1排出。此时,通过泵6将容量调节室2的生理盐水排出到调节液槽7侧时,隔壁3根据从容量调节室2排出的生理盐水量而移动至容量调节室2侧,从而储血室1的容量增加。即,与通过泵6移送至调节液槽7的生理盐水量相当的量的血液作为变化量而储存在储血室1内。其量可以通过调节液槽7来正确地把握。
相反,当通过泵6将生理盐水从调节液槽7送至容量调节室2时,根据其量,隔壁3向储血室1侧移动,从而储血室1的容量减少。结果,储存在储血室1的血液从储血室1排出,结果返回至体内。其量可以通过调节液槽7来正确地把握。
如上所述,可以容易地改变储血室1的容量,而且可以容易地把握所改变的储血室1的容量、即储血容量。因此,在体外血液循环中,没有必要每次都根据患者的条件来选择适当容量的储血槽,通过准备某种程度的容量,可以对应小容量至大容量。而且,可以根据体外血液循环的状态来随时增减储血量,可以根据状况来选择必要最小限的容量,因此可以减少患者的体外循环血液量。
另一方面,由于隔壁3具有柔性,因此在储血室1和容量调节室2中持续流入流体时,被液流挤压而自由地变形,特别是储血室1的储血量较少时,如图4C所示,有时隔壁3被吸引至血液流出口5侧。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便由于负压,隔壁3被吸引至血液流出口5,由于存在有通过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连通于血液流出口5、且至少一部分形成在血液流出口5的延伸方向上的第1血液流路115,因此可以抑制隔壁3所导致的血液流出口5的堵塞,从而可以确保血液的流路。
第1血液流路115的形状并非局限于图示的形状,可以根据储血室壳体11a的形状、尺寸、隔壁3的材料、配置等来适当地设定。重要的是,只要第1血液流路115作为向外侧凹陷的空间而与血液流出口5连通、且至少其一部分存在于血液流出口5的延伸方向上即可。而且,可以例如通过形成为槽状的第1血液流路115周围的储血室壳体11a内表面来支撑隔壁3,以使得在泵6的驱动条件等的范围内不会堵塞血液流出口5和第1血液流路115。
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只要使从血液流入口4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能够在储血室1内回旋,则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按照血液流入口4的中心轴与血液流出口5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线上的位置关系来设置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
使用图1~图5进行说明的例子中,在外壳内存在有大致旋转椭圆体状的空间,但上述空间也可以为大致球状。另外,使用图1~图5进行说明的例子中,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均是其一部分沿着血液流出口5、血液流入口4的延伸方向而存在,且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还沿着储血室壳体11a的内表面而存在,但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并非局限于这种形态。对于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的至少之一,也可以其全长沿着血液流出口5、血液流入口的延伸方向而形成。即,第1血液流路115或第2血液流路114相比较于分别使用图1~图5进行说明的例子,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更短。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中,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其它例。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中,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相互连接而形成连续的1个血液流路。除上述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为相同构成,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当使流入储血室1内的血液的流速较慢时,即便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也不会从储血槽排出气泡,安全地进行体外血液循环。即便较大地设定储血室的直径达到与血液流速无关地充分进行气泡浮力所产生的气液分离时,也同样安全地进行体外血液循环。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中,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另一个其它例。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的剖面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在容量调节室2内具备通过面向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调节室壳体11b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防堵塞流路13,并按照连通于防堵塞流路13的方式在壳体11上设置有容量调节液口8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10。防堵塞流路13例如具有恒定宽度的条纹状形状。除此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为相同构成,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在容量调节室2内具备防堵塞流路13,因此即便在隔壁3接触于形成容量调节室2的壳体内表面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也可以减轻由隔壁3堵塞容量调节液口8的危险。由于所接触的隔壁3被防堵塞流路13周围的容量调节室壳体11b的内表面支撑,因此通过存在防堵塞流路13,可以确保容量调节液口8的容量调节室2侧开口的周围空间,从而可以确保调节液的流路。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中,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3说明的封闭型储血槽而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为了易于理解,图8中用剖面表示封闭型储血槽20。因此,为了图示的方便,用假想线描绘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具备本发明的封闭型储血槽20、调节液槽21和离心泵等血液泵22。调节液槽21介由作为管路部件的柔软的调节液路导管23而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20的容量调节液口8。血液泵22的吸入口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20的血液流出口5。调节液槽21被支撑工具24支撑,可以调节相对于封闭型储血槽20的相对高度。在封闭型储血槽20的血液流入口4上连接与生物体的脱血部位相连接的柔软的脱血侧导管25,血液按照箭头Z所示流入。在血液泵22的喷出口上连接与回血部位相连接的柔软的回血侧导管26,血液按照箭头W所示流出。
调节液槽21具有储存向封闭型储血槽20的容量调节室2注入的容量调节液或从容量调节室2排出的容量调节液的功能。调节液路导管23按照其流路截面积可变的方式而构成。例如,通过具有柔性的导管构成调节液路导管23时,通过用钳子缩窄导管,从而可以将流路堵塞或开放,或部分堵塞,从而改变流路截面积。调节液路导管23在其流路中具备旋塞阀之类的用于改变流路截面积的流路调节部件,可以通过流路调节部件来改变流路截面积。
另外,调节液槽21具有用于测量所储存的调节液量的测量部,例如刻度。
通过利用支撑工具24来改变调节液槽21的支撑位置、从而调节调节液槽21相对于生物体脱血部位的高度、即容量调节液的落差,可以增减储存在容量调节室2中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由此移动隔壁3,从而调节储血室1的容量。当测定开始储血前的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时,可以由其容量变化量来了解储血室1的容量变化量。容量调节室2的容量变化可以通过收容在调节液槽21中的容量调节液量的变化来测定。
参照图9~图14说明利用该体外血液循环装置进行的体外血液循环方法。为了易于理解,图9~图14中用剖面显示封闭型储血槽20。因此,为了图示的方便,用假想线描绘血液流入口4和血液流出口5。另外,进行体外血液循环时,人工肺、血液过滤器等其它装置也连接于循环路径上,但省略图示。
首先,参照图9说明体外血液循环开始前的操作和动作、即体外血液循环开始前的启动操作和动作。使用该封闭型储血槽20时,在包含容量调节室2、导管23和调节液槽21的体系内填充适当量的例如生理盐水作为调节液,使储血室1的储血容量成为适于启动的大小。具体地说,如下进行调节:将调节液槽21升高到较高位置,将容量调节液充分填充到容量调节室2内,使隔壁3接近于面向储血室1的外壳的内表面,将储血室1的容量调节到最小限的流路,即确保之后启动所需要的流路截面积。在此状态下,用钳子27堵塞调节液路导管23。在含有以如此形成的最小限容量发挥功能的储血室3的体外血液循环体系内填充启动液。启动通过血液泵的驱动而进行。
接着,参照图10说明体外血液循环开始时的操作和动作。在启动完成后,将调节液槽21相对于封闭型储血槽20降至比图9时更低的位置。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开始血液泵22的运行时,开始脱血动作,从而开始体外血液循环。
接着,参照图11说明脱血开始和脱血中的操作和动作。将钳子27从图10所示状态卸下时,由于生物体脱血部位和调节液槽21的落差压,调节液可以从容量调节室2移动至调节液槽21。结果,通过从生物体脱血后流入储血室1的血液,隔壁3向容量调节室2侧移动,从而储血室1的容量增大。体外血液循环中,隔壁3的位置根据体外血液循环体系的内压而改变,从而自动地调节储血室1的容量。容量调节室2的高度根据体外血液循环体系的血液的推测压力以及储血室1的容量目标值而设定,还可以在体外血液循环中适当调节高度。
接着,参照图12A和图12B说明用于增大生物体心脏血液量的调节操作。图12A和图12B分别用于说明不同的调节操作。在生物体脱血部位发生脱血导管的吸引时,当通过下述调节操作而增大心脏的血液量时,可以消除脱血导管的吸引。
在第一个调节操作中,首先,在不使用钳子27的状态下增高调节液槽21的位置,将调节液送入容量调节室2内。根据所送入的调节液的量,隔壁3向储血室1侧移动,从而储血室1的容量减少。结果,储存在储血室1的血液从储血槽20中排出,返回至体内,从而心脏的血液量增大。当储血室1设定为适当容量时,通过钳子27来堵塞调节液路导管23以保持其状态(参照图12A)。
在第二个调节操作中,首先,用钳子28缩窄脱血侧导管25的一部分。由此,储血室1的压力降低,调节液从调节液槽21送入至容量调节室2。根据送入容量调节室2的调节液的量,隔壁3向储血室1侧移动,从而储血室1的容量减少。结果,储存在储血室1的血液从储血槽20中排出,返回至体内,从而心脏的血液量增大。当储血室1设定为适当容量时,通过钳子来堵塞调节液路导管23以保持其状态(参照图12B)。
最后,参照图13说明从体外血液循环状态脱离时的操作和动作。首先,增高调节液槽21的位置,减少利用血液泵22的吸引流量。由此,调节液从调节液槽21移动至容量调节室2,隔壁3向储血室1侧移动,从而储血室1的容量减少。在此状态下,通过钳子27来堵塞调节液路导管23后,完成体外血液循环。
图14为表示相对于上述构成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进一步附加有要素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立体图。
第1附加要素为设置在调节液路导管23上的微调节口29。介由微调节口29,可以通过注射器30进行调节液的注入和排出,由此可以对调节液在容量调节室2中的填充量进行微调节。
第2附加要素为由辅助储血槽31和泵32构成的辅助循环体系。虽然简单地图示了辅助储血槽31,但其为普通的开放型储血槽。在辅助储血槽31上,为了回收从生物体脱血部位以外出血的血液,连接有辅助体系导管33。辅助储血槽31介由泵32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20的血液流入口4,从而将储存在辅助储血槽31的血液供给至封闭型储血槽20中。
上述实施方式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为改变调节液槽21的高度、从而通过落差的变化进行调节液的流出流入的构成,但本实施方式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也可以为通过泵进行调节液从调节液槽21向容量调节室2的流出流入的构成。
容量调节室2通过隔壁3与储血室1隔离,因此不会污染血液。因而,填充于容量调节室2的调节液没有必要使用预先灭菌的液体,当考虑到万一隔壁3破损时,优选使用生理盐水等灭过菌的等渗液。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中,说明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以及使用了它们的本发明的第2、第3方面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
图16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7为其正面的剖面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中,血液流入口44和血液流出口45的配置位置与本实施方式1的封闭型储血槽相反。
如图16所示,该储血槽通过外壳而形成壳体,所述外壳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41a和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容量调节室壳体41b在结合部47结合而成的。在储血室壳体41a上设有血液流入口44、血液流出口45和储血室排气口49。在容量调节室壳体41b上设有容量调节液口48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410。
如图17所示,储血室壳体4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在接合面46处密合,从而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储血室壳体4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之间存在具有柔性的隔壁43,从而将内部空间划分为用于暂时储存血液的储血室41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42。血液流入口44和血液流出口45用于向储血室41内流入血液或从储血室41内流出血液。储血室排气口49用于将混入在流入储血室41内的血液中的气泡排出而设置。容量调节液口48用于向容量调节室42注入容量调节液或从容量调节室42排出容量调节液。
隔壁43具有图17所示的形状,并具备周边部的平坦部43a和其内侧的曲面部43b。平坦部43a为沿着储血室壳体41a外周缘的内侧的一部分区域成为基本平坦形状的部分。设置于环状平坦部43a外侧的环状保持部件413夹在储血室壳体4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之间,由此将隔壁43保持在外壳411内。构成储血室壳体41a的第1结合部47a和构成容量调节室壳体41b的第2结合部47b相结合而形成空隙414,在该空隙414上形成有例如与隔壁43一体成形的结构或将固定于隔壁43的保持部件413卡合的结构。
储血室壳体41a的内表面具有旋转圆弧面的形状。隔壁43的曲面部43b在图17中显示向储血室壳体41a侧鼓出的形状,但在储血室壳体41a侧或容量调节室壳体41b侧上以可以突出成曲面状的方式而形成。隔壁43的曲面部43b的成形形状的曲率小于储血室壳体41a的内表面的曲率。图17表示隔壁43基本不会发生变形、保持成形形状的状态的隔壁43的形状。实际上,由于隔壁43具有柔性,因此也有其本身无法保持图示形状的情况。因此,在保持成形形状的状态下来定义曲面部43b的曲率。
该储血槽例如如图18所示来使用。图18表示使用具有以上结构的封闭型储血槽构成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构成。该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具备上述构成的封闭型储血槽40、容量调节液槽421和由离心泵等构成的血液泵442。封闭型储血槽40的储血室壳体41a配置在上侧、容量调节室壳体41b配置在下侧。
容量调节液槽421通过作为管路部件的柔软的调节液路导管423而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40的容量调节液口48。在容量调节室排气口410上连接排气导管427,并通过用钳子428缩窄而堵塞。血液泵422的吸入口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40的血液流出口45。容量调节液槽421被支撑工具424支撑,可以调节相对于封闭型储血槽40的相对高度。在封闭型储血槽40的血液流入口44上连接与生物体脱血部位相连接的柔软的脱血侧导管425,血液按照箭头Z所示流入。在血液泵422的喷出口上连接与回血部位相连接的柔软的回血侧导管426,血液按照箭头W所示流出。
容量调节液槽421具有储存向封闭型储血槽40的容量调节室42(参照图17)注入的容量调节液或从容量调节室42排出的容量调节液的功能。调节液路导管423例如由具有柔性的导管构成,并通过用钳子缩窄导管,可以将流路堵塞或开放、或部分堵塞,从而改变流路截面积。或者,调节液路导管423还可以制成在其流路中具有旋塞阀之类的用于改变流路截面积的流路调节部件的结构。
另外,容量调节液槽421具有用于测量所储存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的测量部,例如刻度。
通过利用支撑工具424来改变容量调节液槽421的支撑位置,从而调节容量调节液槽421相对于生物体脱血部位的高度、即容量调节液的落差,可以增减储存在容量调节室42中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由此移动隔壁43,从而调节储血室41的容量。当测定开始储血前的容量调节室42的容积时,可以由其容积变化量来了解储血室41的容量变化量。容量调节室42的容积变化可以根据收容在容量调节液槽421中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的变化来测定。
本实施方式的储血槽具有参照图16、图17所说明的结构,并用于图18所示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中。此时,由于隔壁43在其周边部具有平坦部43a,因此隔壁43的曲面部43b从储血室壳体41a的内表面、例如从仅以平坦部43a的尺寸在内侧隔开的位置上竖起。由此,在隔壁43的周缘部上,在与储血室壳体41a的内表面之间确保具有规定尺寸、形状的空间。即,只要容量调节液在通常使用状态的压力下注入到容量调节室42内,则在隔壁43向储血室41a侧最大鼓出的状态下,可以保持图17所示的成形形状。因此,至少可以确保图17所示的空间作为储血室41。由此,可以避免血液流出口45被隔壁43堵塞的状态,即便实施方式1的储血槽中不在储血室内设置第1血液流路114,也可以时常维持血液流出口45向储血室41内开口的状态。因此,可以减少以下威胁:对简单进行使用准备阶段的启动液填充操作造成妨碍,循环血液的一部分滞留在储血室42内而成为血液中血栓形成的原因等。而且,在体外循环完成时,可以高效地回收来自储血槽内部的血液。
另外,通过在储血室壳体4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之间保持保持部件413,也可以获得能够容易地固定隔壁43的效果。另外,为了在结合储血室壳体4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时决定隔壁43的位置,可以相对于储血室壳体41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决定保持部件413的位置。另外,由于隔壁43具有平坦部43a,因此定位精度的余地大且组装工序简单。
另外,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储血层的一例中,隔壁43的曲面部43b如上所述,优选具有小于储血室壳体41a内表面的曲率的曲率。此时,如图17所示,可以在储血室壳体41a的内表面和隔壁43之间确保具有规定尺寸、形状的空间,可以使上述效果更加确实。此时,储血室壳体41a和隔壁43的间隔具有在中央部最大、越靠近周边部越小的尺寸关系,因此随着储血容量的改变而隔壁移动时,储血室壳体41a和隔壁43的接近成为从周边部开始向中央部行进的状态。
另外,即便隔壁43不具备平坦部43a,只要隔壁43的曲面部43b具有小于储血室壳体41a内表面曲率的曲率,则可以避免血液流出口45被隔壁43堵塞的状态。
通过以上特征,在进行使用准备阶段的启动液的填充操作时,可以简单地除去储血室周边部的残存气泡。
以下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使用了该封闭型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操作。使用该储血槽时,首先进行启动。此时与图18的图示不同,按照容量调节室壳体41b处于上侧、储血室壳体41a处于下侧的方式配置封闭型储血槽40。然后,将容量调节液(例如生理盐水)从容量调节液槽421注入到容量调节室42中。生理盐水的注入进行直至隔壁43朝向储血室壳体41a的内表面最大地鼓出。接着,在包括储血室41的体外循环回路侧中填充启动液。
启动完成后,上下逆转封闭型储血槽40的配置,成为图18所示的状态。然后,当开始体外循环时,从体内脱血后的血液介由血液流入口44导入到储血室41,经由血液流出口45后从储血室41中排出。此时,操作容量调节液槽421的高度,将容量调节室42的生理盐水排出到容量调节液槽421中时,隔壁43根据从容量调节室42排出的生理盐水量而移动,从而储血室41的容积增加。即,与移动至容量调节液槽421的生理盐水量相当的量的血液被储存在储血室41内。其量可以通过容量调节液槽421来正确地把握。
相反,当提高容量调节液槽421的位置、将生理盐水送入至容量调节室42内时,隔壁43根据其量移动至储血室41侧,从而储血室41的容积减少。结果,储存在储血室41内的血液从储血槽中排出,结果返回至体内。其量可以通过容量调节液槽421来正确地把握。
如上所述,可以容易地改变储血室41的容积,而且可以容易地把握所改变的储血室41的容量、即储血容量。因此,在体外循环中,没有必要每次都根据患者的条件来选择适当容量的储血槽,通过准备某种程度的容量,可以对应小容量至大容量。
容量调节室42通过隔壁43与储血室41隔离,因此不会污染血液。因而,填充于容量调节室12中的流体没有必要使用预先灭菌的流体,当考虑到万一隔壁43破损时,优选使用生理盐水等灭过菌的等渗液。
形成储血室壳体4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41b的材料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储血槽相同。隔壁43的材料也与实施方式1的储血槽相同。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6中,说明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的一例和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一例。
图1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封闭型储血槽的立体图、图20为其正面的剖面图。
如图19所示,该储血槽通过外壳511而形成壳体,所述外壳511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51a和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容量调节室壳体51b在结合部57结合而成的。在储血室壳体51a上设有血液流入口54、血液流出口55和储血室排气口59。在容量调节室壳体51b上设有容量调节液口58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
如图20所示,储血室壳体5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51b在接合面56处密合,从而在内部形成有空间。在储血室壳体5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51b之间存在具有柔性的隔壁53,从而将内部空间划分为用于暂时储存血液的储血室51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52。血液流入口54和血液流出口55用于向储血室51内流入血液或从储血室51流出血液。储血室排气口59用于将混入在流入储血室51内的血液中的气泡排出而设置。容量调节液口58用于向容量调节室52注入容量调节液或从容量调节室52排出容量调节液。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用于将启动时容量调节室52内的残存空气排出而设置。
如图20所示,隔壁53具备周边部的平坦部53a和其内侧的曲面部53b。平坦部10a为沿着储血室壳体51a外周缘的内侧的一部分区域成为基本平坦形状的部分。设置于平坦部53a的外侧的保持部件513夹在储血室壳体5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51b之间,由此将隔壁53保持在外壳511上。即,例如与平坦部53a一体成形或将固定于隔壁53a上的保持部件513保持在结合部57内的空间514,从而将隔壁53固定在外壳上。空隙514是构成储血室壳体51a的第1结合部57a和构成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第2结合部57b结合而形成的,在该空隙414上形成有卡合保持部件513的结构。
储血室壳体51a的内表面具有旋转圆弧面的形状。隔壁53的曲面部53b成形为向储血室壳体51a侧鼓出的形状,该成形形状的曲率小于储血室壳体51a内表面的曲率。图20表示隔壁53基本不会发生变形、在保持成形形状的状态下隔壁53的形状。实际上,隔壁53由于其柔性,因此也有其本身无法保持图示形状的情况。因此,在保持成形形状的状态下来定义曲面部53b的曲率。
如图20所示,容量调节室壳体51a具有以其中央部为顶点的形状。在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中央部设置容量调节液口58,邻接于容量调节液口58而设置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容量调节液口58的前端相比较于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的前端,在更远离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外壁面的位置上形成。通过设置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形成在容量调节室壳体51b上的排气口开口部510a配置在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从内壁面朝向外侧而设置的凹陷中。另外,虽未图示,但当是在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上连接导管并在此配置有空气过滤器的构成时,由于维持无菌,因此优选。
该储血槽例如按照图21所示来使用。图21表示使用具有以上结构的封闭型储血槽构成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构成。该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具备上述构成的封闭型储血槽50、容量调节液槽521和由离心泵等构成的血液泵522。图21表示体外血液循环时的状态,封闭型储血槽520的储血室壳体51a配置在上侧、容量调节室壳体51b配置在下侧。
容量调节液槽521通过作为管路部件的柔软的调节液路导管523而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50的容量调节液口58。在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上连接排气导管527,并通过用钳子528缩窄而堵塞。血液泵522的吸入口连接于封闭型储血槽50的血液流出口55。容量调节液槽521被支撑工具524支撑,可以调节相对于封闭型储血槽50的相对高度。在封闭型储血槽50的血液流入口54上连接与生物体脱血部位相连接的柔软的脱血侧导管525,血液按照箭头Z所示流入。在血液泵522的喷出口上连接与回血部位相连接的柔软的回血侧导管526,血液按照箭头W所示流出。
容量调节液槽521具有储存向封闭型储血槽50的容量调节室52(参照图20)注入的容量调节液或从容量调节室52排出的容量调节液的功能。调节液路导管523例如由具有柔性的导管构成,通过用钳子缩窄导管,可以将流路堵塞或开放、或部分堵塞,从而改变流路截面积。或者,调节液路导管523还可以制成在其流路中具有旋塞阀之类的用于改变流路截面积的流路调节部件的结构。
另外,容量调节液槽521具有用于测量所储存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的测量部,例如刻度。
通过利用支撑工具524来改变容量调节液槽521的支撑位置,从而调节容量调节液槽521相对于生物体脱血部位的高度、即容量调节液的落差,可以增减储存在容量调节室52中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由此移动隔壁53,从而调节储血室51的容量。当测定开始储血前的容量调节室52的容积时,可以由其容积变化量来了解储血室51的容量变化量。容量调节室52的容积变化可以根据收容在容量调节液槽521内的容量调节液的量的变化来测定。
将该体外血液循环装置的启动操作时的封闭型储血槽50的状态示于图22。与图21的图示不同,封闭型储血槽50按照容量调节室壳体51b处于上侧、储血室壳体51a处于下侧的方式而配置。因此,容量调节液口58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的前端朝向上方。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开放。然后将容量调节液(例如生理盐水)从容量调节液槽521注入到容量调节室52中。
如上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51b具有以其中央部为顶点的形状,在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中央部上邻接于容量调节液口58而设置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因此,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被保持在容量调节室52的最高位置上。因此,随着注入生理盐水,残存于容量调节室52内的空气由于其浮力而上浮,集中在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附近。结果,可以进行迅速的排气,从而高效地进行填充启动液的操作。
另外,由于容量调节液口58的前端相比较于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的前端,位于更远离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壁面的位置上,因此,图22所示的启动中,容量调节液口58的前端高于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的前端。另外,排气口开口部510a配置在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从内壁面向外侧的凹陷中,因此浮起的空气易于被导入至容量调节室排气口510。
启动完成后,上下逆转封闭型储血槽50的配置,成为图21所示的状态。然后,当开始体外循环时,从体内脱血后的血液介由血液流入口54导入到储血室51,经由血液流出口55后从储血室51排出。此时,操作容量调节液槽521的高度,将容量调节室52的生理盐水排出到容量调节液槽521中时,隔壁53根据从容量调节室52排出的生理盐水量而移动,从而储血室51的容积增加。即,与移送至容量调节液槽521的生理盐水量相当的量的血液被储存在储血室51内。其量可以通过容量调节液槽521来正确地把握。
相反,当提高容量调节液槽521的位置、将生理盐水送入至容量调节室52内时,隔壁53根据其量移动至储血室51侧,从而储血室51的容积减少。结果,储存在储血室51内的血液从储血槽中排出,结果返回至体内。其量可以通过容量调节液槽521来正确地把握。
如上所述,可以容易地改变储血室11的容积,而且可以容易地把握所改变的储血室51的容量、即储血容量。因此,在体外循环中,没有必要每次都根据患者的条件来选择适当容量的储血槽,通过准备某种程度的容量,可以对应小容量至大容量。
另外,容量调节室52通过隔壁53与储血室51隔离,因此不会污染血液。因而,填充于容量调节室52的流体没有必要使用预先灭菌的流体,当考虑到万一隔壁53破损时,优选使用生理盐水等灭过菌的等渗液。
形成储血室壳体51a和容量调节室壳体51b的材料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储血槽相同。隔壁53的材料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储血槽相同。
实施例
使用图15所示的体系,测定到从封闭型出血槽开始流出气泡为止的时间、和在从封闭型出血槽开始流出气泡时残留在储血室内的空气量。它们的测定将储血量设定为最大或最小来进行。
图15中,61为添加肝素的牛血,62为泵、63为过滤器、64为用于积极混入气泡的注入器、65为图2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A或图6所示的封闭型储血槽B、66为用于测定气泡量的容器、67为用于回收在实验开始前填充于储血室内等的启动液的容器。另外,封闭型储血槽A与封闭型储血槽B的不同仅在于第1血液流路115与第2血液流路114是否相连。容器66在循环结束后安装于封闭型储血槽65上。
封闭型血槽内的残存空气量的测定如下进行。首先,倾斜封闭型储血槽65,使储血室内的残存空气远离储血室排气口,用储血室内的液体充满储血室排气口。接着,在储血室排气口上安装用液体充满的容器66。此时,注意空气不要进入封闭型储血槽65内。之后,将封闭型储血槽返回至原始的姿势,将残留在储血室内的空气从储血室中移至容器66内,然后测定空气量。
表1
Figure A20068003682300291
由表1可知,相比较于第1血液流路115和第2血液流路114相连接的封闭型储血槽B(参照图6),在第1血液流路115不与第2血液流路114连接的封闭型储血槽A(参照图2)中,至气泡从封闭型储血槽中开始流出为止的时间更长,在气泡从封闭型储血槽中开始流出时残留在储血室内的空气量更多。结果表明,封闭型储血槽A相比较于封闭型储血槽B,气泡除去性能更优异、安全性更高。
本发明的第1~3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由于抑制了由用于改变储血室容量的隔壁所造成的血液流出口被堵塞,因此体外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是有用的。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封闭型储血槽可以容易地设定为启动时有效地进行容量调节室排气的姿势,因此对体外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是有用的。

Claims (13)

1.一种封闭型储血槽,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外壳,其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
隔壁,其介于所述储血室壳体和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所述空间划分为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
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按照与所述储血室连通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储血室壳体上;
容量调节液口,其按照与所述容量调节室连通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将所述容量调节液注入至所述容量调节室内或从所述容量调节室排出;
其中,所述血液流入口和所述血液流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的切线方向上,以使得从所述血液流入口流入到所述储血室内的血液可以沿着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回旋;
所述封闭型储血槽在所述储血室内具有第1血液流路,该第1血液流路通过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其与所述血液流出口连通,且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血液流出口的延伸方向而形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其中,所述封闭型储血槽在所述储血室内具备第2血液流路,该第2血液流路通过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而形成,其与所述血液流入口连通,且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血液流入口的延伸方向上形成。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其中,所述第1血液流路和所述第2血液流路相互连接而形成连续的1个血液流路。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其中,所述血液流入口与所述血液流出口在相同方向上开口,并按照彼此的中心轴平行的关系设置在所述储血室壳体上。
5.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其中,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的位于沿着圆周方向的所述第1血液流路和所述第2血液流路之间的部分形成从所述内表面中的周缘部朝向中央部而连续的曲面的一部分。
6.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
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所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所述容量调节液或从所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所述容量调节液;
管路部件,其连接所述容量调节液口和所述容量调节液槽,并可以调节流量;
血液泵,其与所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7.一种封闭型储血槽,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外壳,其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
隔壁,其介于所述储血室壳体和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所述空间划分为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
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储血室壳体上;
容量调节液口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注入排出所述容量调节液;
其中,所述隔壁的沿着所述储血室壳体外周缘的内侧的周边部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基本平坦的平坦部,所述平坦部的内侧区域按照可以朝所述储血室壳体侧或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侧突出成曲面状的方式而成形。
8.一种封闭型储血槽,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外壳,其是具有凸向外侧的曲面形状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
隔壁,其介于所述储血室壳体和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所述空间划分为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
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储血室壳体上;
容量调节液口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注入排出所述容量调节液;
其中,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具有旋转圆弧面的形状;
所述隔壁为至少其中央部区域按照可以朝所述储血室壳体侧或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侧突出成曲面状的方式而成形的成形部,且所述成形部的成形形状的曲率小于所述储血室壳体的内表面的曲率。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其中,在所述隔壁的周边部中,沿着所述储血室壳体外周缘的内侧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基本平坦的平坦部。
10.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
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所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所述容量调节液或从所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所述容量调节液;
管路部件,其连接所述容量调节液口和所述容量调节液槽,并可以调节流量;
血液泵,其与所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11.一种封闭型储血槽,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外壳,其是凸向外侧的储血室壳体与容量调节室壳体相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间;
隔壁,其介于所述储血室壳体和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之间,从而将所述空间划分为用于储存血液的储血室和用于储存容量调节液的容量调节室,且所述隔壁具有柔性;
血液流入口、血液流出口和储血室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储血室壳体上;
容量调节液口和容量调节室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并用于注入排出所述容量调节液;
其中,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具有以其中央部为顶点的形状;
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的中央部上设置所述容量调节液口,同时与所述容量调节液口邻接地设置所述容量调节室排气口。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其中,通过设置所述容量调节室排气口而形成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上的排气口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容量调节室壳体的从内壁面朝向外侧设置的凹陷中。
13.一种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闭型储血槽;
调节液槽,其用于储存向所述容量调节室注入的所述容量调节液或从所述容量调节室排出的所述容量调节液;
管路部件,其连接所述容量调节液口和所述容量调节液槽,并可以调节流量;
血液泵,其与所述血液流出口连接。
CN2006800368233A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Active CN101277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210/2005 2005-10-03
JP2005290210 2005-10-03
JP2005291204 2005-10-04
JP2005291206 2005-10-04
JP291206/2005 2005-10-04
JP291204/2005 2005-10-04
PCT/JP2006/319784 WO2007040223A1 (ja) 2005-10-03 2006-10-03 閉鎖型貯血槽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体外血液循環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70875A Division CN102294059A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CN201110266925.7A Division CN102302809B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729A true CN101277729A (zh) 2008-10-01
CN101277729B CN101277729B (zh) 2011-11-16

Family

ID=3790626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6925.7A Active CN102302809B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CN2006800368233A Active CN101277729B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CN2011102670875A Pending CN102294059A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6925.7A Active CN102302809B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70875A Pending CN102294059A (zh) 2005-10-03 2006-10-03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50636B2 (zh)
EP (2) EP2708250B1 (zh)
JP (4) JP4858784B2 (zh)
KR (1) KR100971861B1 (zh)
CN (3) CN102302809B (zh)
CA (4) CA2743333A1 (zh)
HK (1) HK1119095A1 (zh)
WO (1) WO20070402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9559B2 (ja) * 2018-05-16 2020-02-05 日機装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器
JP6637107B2 (ja) 2018-05-16 2020-01-29 日機装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器
JP6637108B2 (ja) 2018-05-16 2020-01-29 日機装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器
JP6694475B2 (ja) 2018-06-22 2020-05-13 日機装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033578B2 (ja) * 2019-12-24 2022-03-10 日機装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46238A1 (fr) * 1976-04-02 1977-10-28 Rhone Poulenc Ind Reservoir notamment pour liquide biologique
US4465063A (en) * 1982-05-25 1984-08-14 University Of Utah Cardiac flow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S59228849A (ja) * 1983-06-10 1984-12-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液体中気泡除去装置
US4630597A (en) * 1984-04-30 1986-12-23 Adrian Kantrowitz Dynamic aortic patch for thoracic or abdominal implantation
JPS648562U (zh) 1987-07-07 1989-01-18
JP2513243B2 (ja) * 1987-07-24 1996-07-0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血液ポンプ
JPS6429267U (zh) 1987-08-13 1989-02-21
JPH01148266A (ja) * 1987-12-04 1989-06-09 Terumo Corp 血液フィルター
AU611072B2 (en) * 1988-12-29 1991-05-30 Chang, Ann Lois Diaphragm pump
JPH0362111A (ja) 1989-07-31 1991-03-18 Toshiba Corp 電源遮断制御方式
CN1057786A (zh) * 1990-07-06 1992-01-15 张任谦 隔膜泵
JP3313153B2 (ja) 1992-09-18 2002-08-12 ウエスト電気株式会社 赤外線センサ装置
JPH1043293A (ja) 1996-08-08 1998-02-17 Senko Ika Kogyo Kk 液体中気泡除去装置
JP4051812B2 (ja) 1998-04-13 2008-02-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制御機能を備えた体外循環装置
EP0987035A3 (en) 1998-08-07 2000-12-2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Blood oxygenating apparatus having blood delivery mechanism-equipped blood reservoir, bubble remover for blood oxygenating circuit, bubble remover-equipped blood oxygenating circuit and blood delivery mechanism-equipped blood reservoir
JP2000084072A (ja) 1998-09-14 2000-03-28 Terumo Corp 人工心肺回路用気泡除去器および気泡除去器を備えた人工心肺回路装置
JP3504152B2 (ja) 1998-08-31 2004-03-08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EP1053760A3 (en) * 1999-05-21 2001-08-16 Medtronic, Inc. Fully constrained soft shell reservoir
US6174331B1 (en) 1999-07-19 2001-01-16 Sulzer Carbomedics Inc. Heart valve leaflet with reinforced free margin
WO2002030267A2 (en) * 2000-10-12 2002-04-18 Renal Solution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ody fluid flow control in extracorporeal fluid treatments
CA2548384C (en) * 2003-12-10 2010-05-04 Jms Co., Ltd.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la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2809A (zh) 2012-01-04
CA2743333A1 (en) 2007-04-12
EP2708250A1 (en) 2014-03-19
CA2624508A1 (en) 2007-04-12
JP2011104395A (ja) 2011-06-02
CA2624508C (en) 2011-08-30
JP4858784B2 (ja) 2012-01-18
JP5229595B2 (ja) 2013-07-03
JPWO2007040223A1 (ja) 2009-04-16
JP2011104396A (ja) 2011-06-02
EP1952833B1 (en) 2015-02-25
US7850636B2 (en) 2010-12-14
KR100971861B1 (ko) 2010-07-22
HK1119095A1 (en) 2009-02-27
EP2708250B1 (en) 2015-04-22
CN102294059A (zh) 2011-12-28
EP1952833A1 (en) 2008-08-06
JP5146788B2 (ja) 2013-02-20
CA2743587A1 (en) 2007-04-12
KR20080051186A (ko) 2008-06-10
WO2007040223A1 (ja) 2007-04-12
US20090062716A1 (en) 2009-03-05
CA2743350A1 (en) 2007-04-12
EP1952833A4 (en) 2013-06-05
CN101277729B (zh) 2011-11-16
JP5321607B2 (ja) 2013-10-23
JP2011104394A (ja) 2011-06-02
CN102302809B (zh) 2014-09-17
CA2743350C (en) 2013-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5089B2 (ja) 医療用液圧検出装置
CN101277729B (zh) 封闭型储血槽及使用该储血槽的体外血液循环装置
JP6573928B2 (ja) 外部機能手段、血液回路、血液治療装置および治療装置
EP0766974B1 (en) Blood reservoir, blood delivery instrument, and blood delivery apparatus
JP6154904B2 (ja) 血液成分分離用装置
EP0374115B1 (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KR100778564B1 (ko) 체외 혈액 순환 장치, 폐쇄형 저혈조 및 체외 혈액 순환방법
US11357898B1 (en) Hybrid venous reservoir
CN100562344C (zh) 体外血液循环装置、封闭型贮血槽及体外血液循环方法
JPS6355943B2 (zh)
JPS62211070A (ja) 生理学的血液移動が可能な人工心臓ポンプ
JP2016198386A (ja) 血液成分分離用装置
JPH11128341A (ja) 送血用血液保留部材付貯血槽および体外血液循環回路用送血器具
JP2014100421A (ja) 医療用リザー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90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90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