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411A - 信息处理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411A
CN101272411A CNA2007103035750A CN200710303575A CN101272411A CN 101272411 A CN101272411 A CN 101272411A CN A2007103035750 A CNA2007103035750 A CN A2007103035750A CN 200710303575 A CN200710303575 A CN 200710303575A CN 101272411 A CN101272411 A CN 101272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terminal
button
cres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35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2411B (zh
Inventor
黑田真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Lake D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2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2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4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7/00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 H01H2217/018Indication of switch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7/00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 H01H2217/024Profile on actu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7/00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 H01H2217/044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RSI] consi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2Telephone hands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轻对手指的负荷并提高操作性的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便携式电话的壳体(18)具备十五键(32)。在构成十五键(32)的按钮中,在配置于各行两端的按钮上形成有弯曲的棱线。各个按钮的操作面朝向该棱线的上侧(光标键(24)侧)以及下侧(壳体(18)的底部)倾斜。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尤其涉及一种接受针对该终端的操作的操作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及其它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接受数字及其它操作输入并将按钮(button)的集合作为所谓的十键(ten-key)、十二键及其它键盘而配备。这样的无线通信终端为了保持便携性,以可单手操作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无线通信终端的使用者以单手把持该终端的状态,仅依靠大拇指的操作就能够输入数字或者字符。
然而,当使用者仅依靠大拇指进行输入操作时,也有可能会产生误操作。因此,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1-31294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话机,其具有误操作少的一体式结构的多方向操作用按钮键。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1-312944号公报所公开的便携式电话机,在一种键操作装置中,其具备在中央的选择确定用开关3与周边的方向指示用开关4~7的上部配置的一部件结构的按钮键(5方向操作键)13,进行中央和周边4个方向的合计5个方向的指示操作,其中,使对应于开关3的中央区域形成为凸形状的中央凸部20,使对应于开关4~7的周边区域形成为凸形状的外圈部21,这些区域的边界为剖面大致V字状的凹部23而形成不连续面,将中央区域和周围区域分开成两部分。根据该键顶部的凹凸形状,仅靠操作者指尖的触感就能判别目的方向的操作位置。
此外,还提出一种使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成型为波形的便携式电话机(“K-taiWatch”,“W41CA的设计中特有的波形键”,K-tai Watch主页,K-tai Watch编辑部,2006年,http://k-tai.impress.co.jp/cda/parts/image_for_link/113381-27904-12-1.html)。
然而,根据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成型为波形的上述便携式电话,从使用者一侧来看,跟前的按钮即使成型为波形,由于靠近大拇指所以有时难以按下。
此外,一般当为了在便携式电话及其它无线通信终端中持续输入字符而需要连续按下按钮时,造成对进行按下的手指(比如大拇指)的负荷,还可能会让使用者有痛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操作性的无线通信终端。
概括地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某方面的信息处理终端具备:壳体;以及多个操作部,在壳体的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并接受给予针对信息处理终端的输入的按下操作。在配置于第1方向上的多个操作部中的、配置于一端的操作部的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上,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连接,series)而形成的棱线(脊线,ridge)。棱线从多个操作部中的另一端朝向一端以离开沿着第1方向的假想线(virtual line)的方式延伸。
优选是棱线包括弯曲的部分。优选是棱线包括直线部分。优选是信息处理终端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棱线从另一端朝向一端,向显示部侧弯曲。
优选是在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棱线向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曲面或者平面。优选是在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棱线向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锥面。
优选是位于棱线两端中的一端处的端部,位于构成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侧缘上。优选是位于棱线两端中的另一端处的端部,位于构成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第2方向的侧缘上。优选是位于棱线两端中的另一端处的端部,位于构成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第1方向的侧缘上。
优选是多个操作部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配置有多个。
优选是配置于一端处的操作部的操作面的倾斜度,按沿着第2方向配置的多个操作部的每一个而不同。
优选是在多个操作部中的配置于另一端处的操作部的操作面上,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而形成的其他棱线。其他棱线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离开假想线的方式延伸。
优选是其他棱线包括弯曲的部分。优选是其他棱线包括直线部分。
优选是信息处理终端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其他棱线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向显示部侧延伸。
优选是在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其他棱线向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曲面或者平面。
优选是在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棱线向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锥面。
优选是位于其他棱线两端中的另一端处的端部,位于构成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侧缘上。
优选是位于其他棱线两端中的另一端处的另一端部,位于构成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第2方向的侧缘上。
优选是位于其他棱线两端中的一端处的另一端部,位于构成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第1方向的侧缘上。
优选是棱线与其他棱线形成U字型。
优选是多个操作部包括接受数字输入的多个按钮。
优选是多个操作部包括接受字符输入的多个按钮。
优选是信息处理终端还具备:编辑器(editor),基于根据针对多个按钮的操作而输入的字符,从而作成(creation)文件。
优选是信息处理终端还具备:检测部,检测针对多个操作部的任何一个的按下操作。在检测部上形成有凸部。凸部的位置对应于在操作面上形成的棱线的位置。
根据涉及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由于在操作面上形成有棱线,所以该终端的使用者的手指与操作面的接触面积增多。结果是,因为由按下带来的负荷不再集中于手指的一部分上,所以缓解了手指的疲劳感。
根据与附图关联理解的与本发明有关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方案以及优点就会变得清楚了。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方向表示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10的图。
图2是从斜向表示便携式电话10的壳体18的图。
图3A是正面表示壳体18的图。
图3B是从剖面A-B表示的图。
图4是将数字“4”的按钮47放大表示的图。
图5是将壳体18的剖面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500的壳体操作面的图。
图7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600的壳体操作面的图。
图8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700的壳体操作面的图。
图9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的十五键的剖面的图。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的十五键的剖面的图。
图11是表示便携式电话1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同一部件给予同一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关于它们不重复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考图1对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10进行说明。再有,便携式电话10是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的一种形式,但是信息处理终端并不限于便携式电话10。例如,还可以是PDA(个人数字助理)那样的终端装置。此外,还可以是用两手把持并接受每个单手操作的游戏控制器那样的终端装置。
图1是从正面方向表示便携式电话10的图。便携式电话10具备:壳体12、18、配置在壳体12中的显示器14、以及连结壳体12和壳体18的铰链16。壳体18中具备:键的按钮20、22、28、30,接受用于执行预定功能的操作指示输入;光标键(cursor key)24,接受使显示在显示器14上的光标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的指示的输入;决定按钮26,接受用于确定显示在显示器14上的项目的输入;十五键32,由配置成矩阵状的15个按钮构成。
关于构成十五键32中的各行的3个按钮,在配置于便携式电话10一端(比如,左侧)的按钮34上,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而形成的棱线。该棱线从另一端(例如,右侧)朝向一端以离开(deviate)沿着该行的假想线(即,3个按钮的排列方向)的方式延伸。
同样地,在另一端(例如,右侧)上配置的按钮35上,也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而形成的棱线。该棱线也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离开该假想线的方式延伸。
此外,在按钮36上也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而形成的棱线。该棱线大致为直线。其结果是,按钮34、35、36中的各棱线从正面观察便携式电话10时,看起来形成U字型。
这里,对涉及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10中的位置进行定义。便携式电话10的顶端称为壳体12的顶端部13。便携式电话10壳体中的位置例如可基于长边方向(longitudinal direction)100和短边方向(lateral direction)110来规定。沿着便携式电话10的长边方向100的侧缘规定为侧缘120、130。
图1所记载的便携式电话10虽然表示的是折叠式的便携式电话,但是对于非折叠式的便携式电话而言,也同样进行规定。
再有,当将短边方向110作为第1方向时,将与短边方向110正交的长边方向100规定作为第2方向。此外,在其它方面中便携式电话的操作部为横长形状的情况中,使该便携式电话的长边方向对应于第1方向,使短边方向对应于第2方向。
十五键32在行方向上包括3个按钮以及在列方向上包括5个按钮。十五键32包括标有从“1”到“0”的数字的所谓十键以及标有其它符号或者字符的按钮。
在便携式电话10具有文件作成功能时,10键的各个按钮接受字符的输入。另外,作成功能是例如作成并编辑电子邮件及其它文件的功能。而且,例如将“あ行”分配到标有数字“1”的按钮。根据该按钮按下的次数,分配あ行的字符。例如,当该按钮被1次按下时,就输入あ、い、う、え、お中的“あ”。当该按钮被2次按下时,就输入“い”。同样地,当该按钮被5次按下时,就输入“お”。当按钮被6次以上按下时,就再次接受“あ”之后的输入。其它行(例如,“か”行,“さ行”等)中的字符的输入也是同样的。
此外,如此的字符输入不限于平假名。片假名也是同样。此外,不限于日语。例如,还可以实现字母及其它欧洲字符或者亚洲字符的输入。此时,多个字符与特定按钮相关联,进而,以对应于该特定按钮被按下的次数而输入多个字符中的一个字符的方式加以对应。
此外,标点符号及其它符号的输入也同样实现。具体是将成为输入对象的多个符号分配到特定按钮上。按每个按下该特定按钮的次数而分配各个符号。在如此结构中,在便携式电话10的工作模式为接受用于作成文件的输入的模式时,便携式电话10的使用者通过改变按下该按钮的次数,能够使用1个按钮输入多个字符或者符号等。
再有,关于便携式电话10中的文件作成功能及其它字符输入的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理解的。因此,对这些功能不再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从斜向表示壳体18的图。构成配置在壳体18上的十五键32的各个按钮,在各个操作面上具有顶点相连的棱线。在这里,操作面是指标有数字等并接受按下操作的面。
例如,在某1行的按钮排列中,位于该排列左端的按钮,其棱线以从该按钮右侧侧缘到左侧侧缘离开通过该右侧侧缘的直线的方式弯曲。此外,在特定的1行按钮排列中由这些棱线所构成的形状,例如构成“U”字形状。该棱线的顶点部分被实施倒棱处理(chamfer)。通过该处理,缓和了按下操作时对手指的负荷。此外,在为了输入多个字符或者符号而在不同按钮之间进行多个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当手指在十五键32的操作面上移动时,能够平滑地移动。
参考图3A以及图3B,对于便携式电话10的按钮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图3A是从正面表示壳体18的图。
在壳体18中,当参考作为十五键32中的一个的按钮48时,通过按钮48的棱线到达按钮48的左侧部42。该棱线从按钮48的右侧部41向左侧部42弯曲。具体是,该棱线向光标键24的方向弯曲。或者,使用其它表达方式是,以从包含按钮48的配置的行方向上离开的方式弯曲。
再有,本实施方式中,右侧和左侧是指从正面看便携式电话10时的右侧和左侧。
通过如此的弯曲,使用者用右手把持便携式电话10的情况下,从光标键24到按钮48的移动通过按钮48而可靠地被停止。因此,防止了错误地按下操作其它按钮(例如按钮49)。
另一方面,在配置有按钮48的行的右侧配置有按钮38。关于按钮38,通过操作面的棱线从按钮38左侧侧缘向右侧侧缘弯曲。具体是,该棱线以光标键24为中心弯曲,以防止其过于离开光标键24。或者,使用其它表达方式是,以从包含按钮48的配置的行方向上离开的方式弯曲。
通过如此的弯曲,使用者用左手把持便携式电话10的情况下,从光标键24到按钮38的移动通过按钮38而可靠地被停止。因此,防止了错误地按下操作其它按钮(例如按钮39)。
此外,在使用者用右手大拇指操作便携式电话10的情况下,大拇指在按钮38的弯曲部分停止。由于大拇指不会超过按钮38,所以使用者能够迅速输入多个字符。
再有,棱线的形状并不限于如图3A所示那样,例如还可以让其一部分具有直线,以此方式来替代按钮48、38所示的弯曲形状。
此外,例如该棱线虽然是到达按钮48的左侧部42,但是其所到达的地点并不限于按钮48的左侧侧面之间。例如,该地点还可以是按钮48的角部40。或者,还可以是按钮48上侧部43中靠近左侧部42的地点。再有,本实施方式中的“上侧”是指从正面观察便携式电话10时的上方。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长边方向上把持便携式电话10时其顶端侧。
同样的配置也适用于构成十五键32的其它按钮。此外,对于在十五键32之中配置于右侧的按钮,上述配置的特征通过使其左右交换,也能同样适用。
此外,在由5行构成的十五键32中,各个按钮中弯曲部分的形状虽然在各个行中表示出来是同样的形状,但弯曲部分在各个行中也可形状不同。例如,在包括按钮48的行中配置的各个按钮的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可以比对于包含按钮50的行(即,壳体18中位于使用者的最跟前的行)的按钮的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小。此时,在使用者把持便携式电话10的情况下,右手大拇指的位置对于按钮48相当于是勉强才能按下的位置,与此相比,对于按钮50或者位于该行左端的按钮46,使用者需要将大拇指弯过来来按下。此时,通过使位于跟前的按钮中弯曲部分显著地构成,能够减轻由于十五键32的连续按下而给大拇指带来的负荷。
在弯曲的棱线中,弯曲部分的形状例如可根据构成十五键32的各个按钮的大小来规定。这里,“按钮的大小”是指,例如在按钮为矩形的情况下其纵向的长度和横向的长度。或者,也可以是从按下方向观察该按钮时的面积。
在确定该形状之际,可以进而考虑便携式电话10潜在使用者的平均大拇指大小。此外,由于也要考虑到根据使用者的年龄层次其大拇指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例如孩子和成人等),所以这些差异均可以反映到弯曲部分的形状上。此时,在成为便携式电话10的对象的使用者为年轻人的情况下,其弯曲程度与以成人为对象的便携式电话10的弯曲程度相比更大也可。
构成十五键32的一行的3个按钮(例如,标有数字“1”~“3”的按钮)上所形成的棱线是按照如上所述那样在左端按钮(例如标有数字“1”的按钮)和右端按钮(例如标有数字“3”的按钮)处以弯曲方式形成的。
另一方面,位于其间的按钮(例如标有数字“2”的按钮)的棱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弯曲的。在该棱线弯曲的情况下,该棱线例如作为以便携式电话10长边方向中心轴上的某一点为中心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也可。
此时,各个按钮中该棱线的位置也可以不是等分该按钮的操作面的位置。例如,优选是从棱线到按钮上侧部(光标键24的方向)的距离比从棱线到按钮下侧部的距离长。在便携式电话10的使用者进行按钮的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是使用大拇指侧面时,上述按钮操作面中棱线以上的区域与大拇指侧面相接触的部分变大,也能够可靠地对便携式电话10给予按下操作。
在其它方面中,在构成上述一行的3个按钮上形成的所有棱线也可以形成为相当于以同一个假想的中心为基准的圆弧一部分。或者,也可以在左右按钮上形成具有类似壳体18角部形状的形状的弯曲部。在这里,壳体18的角部是指在使用者把持便携式电话10的情况下,位于该使用者侧(即“跟前”)的部分。这样,由于提高了对按钮的操作性以及减轻了对使用者手指的负荷,并且可得到按钮操作面形状和壳体18角部的形状的一体性,所以可明确地表现外观上的特征。
此外,在十五键32的各行上形成的棱线的弯曲程度既可以按各行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按钮48、按钮49和按钮46上分别形成的棱线既可以具有相同程度的弯曲,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弯曲。
在各棱线的弯曲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例如,配置在接近光标键24处的按钮48的棱线弯曲程度(例如,所谓“R”尺寸),也可比配置在最远离光标键24处的按钮46的棱线44的弯曲程度大。这样,由于例如手指(大拇指)对按钮48的接触或者关联变得可靠,所以稍微的按下操作就能够对按钮48给予输入。或者,其弯曲程度关系也可以反过来。
进而,根据上述的弯曲程度的不同,在各操作按钮上形成的倾斜面的倾斜程度也可不同。例如,按钮48棱线上方区域的倾斜也可以比按钮46区域上方的倾斜大。这样,因为能够使手指接触到处于最远离壳体18跟前侧(使用者侧)的位置的按钮48,所以也能够提高操作性。
图3B是从剖面A-B方向表示壳体18的图。十五键32的各个顶部与通过便携式电话10的壳体18表面的假想线300相比位于壳体18的背面侧。由此,在便携式电话10为折叠式的情况下,或者,在为了保护壳体18操作面而采用其它盖(cover)滑动的形态的情况下,十五键32也不会妨碍由其它壳体或者其它盖实现的遮蔽。
在这样的结构下,如参考图3A说明了的那样,配置在同一行的多个按钮中的左端和右端的按钮,其端部相对于壳体18分别成为平滑地描画棱线的形状。其结果是,因为便携式电话10的使用者手指(尤其是大拇指)变得容易接触,所以即使是在十五键32在壳体18上位于背面方向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十五键32的间隙中滞留灰尘。
参考图4,对按钮的操作面进行说明。图4是放大表示数字“4”的按钮47的图。具体是,按钮47的操作面480当从正面看时为矩形。操作面480由侧缘410、420、430、440形成。侧缘410、420沿着便携式电话10的长边方向100。侧缘430、440沿着便携式电话10的短边方向110。操作面480是凸面,通过凸部的相连而形成了棱线470。棱线470从端部450形成至端部460。端部450位于侧缘410上。端部460位于侧缘420上。棱线470从端部460朝向端部450以离开沿着短边方向110的假想线的方式延伸。
图5是放大表示图3B所示的壳体18剖面的图。构成十五键32的按钮50在操作面上具有顶部56。按钮52也具有相同的顶部。对按钮50的操作面的角部54、58实施了倒棱处理,形成平缓的曲线(R)。
在十五键32的背面上配置有衬垫(pad)60,该衬垫用于接受通过对十五键32中的任何一个的按下操作给予的力。衬垫60例如用树脂形成。在衬垫60上形成有凸部62、64。凸部62将通过对按钮50的按下操作给予的荷重传递至接触检测部66。同样地,凸部64将通过对按钮52的按下操作给予的荷重传递至接触检测部68。
接触检测部66、68例如可以用压电元件来实现。对接触检测部66、68的任何一个的按下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至在壳体18上设置的控制衬底70。
控制衬底70执行对应于该按下的处理。该处理包含文件的作成以及编辑。在便携式电话10的工作模式为电子邮件的作成模式的情况下,当特定的数字按钮被按下时,根据该按下的次数而输入字符。即,该按下根据其按下次数而被转换成表示字符的信号,并提供给控制衬底70。控制便携式电话10工作的处理器(未图示)基于提供给控制衬底70的信号而依次接受字符的输入。
在这样的结构中,按钮50的顶部56构成为至少位于连结凸部62和接触检测部66的假想线上。对于其它按钮也是同样。这种结构的结果是,即使是十五键32的各按钮具有构成棱线那样的倾斜面的结构,对该按钮的按下也能够正确地被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可靠地传递至控制衬底70。
如上所述,涉及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10具有在操作面上具有棱线的按钮而作为十五键32的结构。位于十五键32左端的列和右端的列上的按钮的该棱线弯曲。由此,即使便携式电话10的使用者进行连续按下(连按)多个按钮那样的操作,也能防止按下错误的按钮那样的误操作。
此外,各个棱线弯曲,变得容易平滑地适合于使用者手指(例如大拇指)的前端部(包括手指侧面)。其结果是,即使使用者长时间按下,也能够缓和对手指的负荷。
此外,使用者能够识别由形成在各按钮上的棱线顶部引起的对手指的接触。因此,使用者不依次看十五键32的操作面,就能通过所谓“盲触”输入字符。因此,能够提高便携式电话10的操作性或者便利性。
<第1变形例>
参考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涉及第1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500的壳体的操作面的图。便携式电话500的十五键510的操作面造形与十五键32不同。
具体是,按钮520的棱线530以连结按钮520的下部侧线和左侧侧线的方式构成。再有,下部侧线是指操作面为矩形的按钮520从正面看时该矩形的下侧。
这种结构的结果是,棱线530虽然比涉及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10的棱线变短,但是由于在按钮520的偏左处形成有凸部,所以能够防止手指偏离按钮520。此外,在由棱线530划分的按钮520的操作面中,在接近光标键24区域的操作面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朝向棱线530形成有倾斜(参考图4)。
此外,上述特征也同样适合配置在十五键510右侧的按钮。
如上所述,根据涉及第1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500,变得容易提高按钮520和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便携式电话500的使用者所感受到的适合(fit)感。
<第2变形例>
参考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涉及第2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600的壳体的操作面的图。
便携式电话600具备十五键610。在十五键610中位于壳体左侧的按钮620上形成有棱线630。关于其它按钮也是同样。棱线630包括沿着配置按钮的行方向的直线部分以及曲线部分。此时,在从棱线630朝向光标键24的方向上形成有倾斜。棱线630是按钮620的顶部。因此,即使在按钮上形成了具有这种形状的棱线,也能使便携式电话600的使用者的手指变得容易适合于按钮620。
<第3变形例>
参考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涉及第3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700的壳体的操作面的图。
便携式电话700具备十五键710。在十五键10中位于壳体左侧的按钮720上,形成有棱线730。对其它按钮(在操作面上标有数字“1”、“4”、“7”以及符号“*”的按钮)也是同样。
棱线730包括2个直线部分。构成棱线730的顶部实施了倒棱处理。从图8可以明确,十五键710中包含的棱线具有倒置梯形那样的形状。
另一方面,十五键710中配置于各行右侧的列上的按钮(在操作面上标有“字符”、“3”、“6”、“9”以及“#”的按钮),以长边方向为基准,分别形成有与棱线730线对称的棱线。在各按钮上以各个棱线为基准形成有倾斜面。例如,与棱线730相比更靠近光标键24一侧的倾斜面形成为曲面状,该曲面状以通过便携式电话700的光标键24的假想线上的一点为中心。因此,便携式电话700的使用者的手指与该倾斜面的接触部分比通常的平坦操作面与手指的接触部分变大,所以缓和了对手指的负荷。
<第4变形例>
图9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第4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的十五键的剖面的图。涉及本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的按钮在其操作面为曲面这一点上与十五键32的操作面不同。
具体是,按钮910的操作面912和按钮920的操作面922为曲面,剖面为曲线。通过这种形状,使按下按钮的手指指尖变得容易接触该按钮,能可靠地进行按下。
<第5变形例>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第5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的十五键的剖面的图。涉及本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的按钮,在其操作面的倾斜度根据包括该按钮的行而不同这一点上与十五键32的操作面不同。
具体是,按钮1010的操作面1012的倾斜度大于按钮1020的操作面1022的倾斜度。此时,由于便携式电话使用者感受到倾斜度的不同,从而能够容易地特别指定按钮的位置,所以变得容易防止误操作。
此外,如图10中所例示的,位于离使用者跟前较远位置处的按钮(例如图1中标有数字“1”、“2”以及“3”的按钮)的操作面的倾斜度,小于位于离使用者跟前较近位置处的按钮(例如,标有数字“7”、“8”以及“9”的按钮)的操作面的倾斜度的情况下,由于各操作面上的凸出程度不同,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位于离跟前较远位置处的按钮进行操作,或者,能够容易地进行按钮的移动。由此,能够提高按钮的操作性。
在这里参考图11,对按照某方面的便携式电话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便携式电话1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便携式电话10具备:天线1108、通信装置1102、操作按钮1120、摄像头(camera)1140、闪存1144、RAM1146、数据用ROM1148、存储卡驱动装置1180、执行运算处理的CPU1110、音频信号处理电路1170、麦克风1172、扬声器1174、显示器14、LED(发光二极管)1176、数据通信I/F(接口)1178、以及振动器(vibrator)1184。在存储卡驱动装置1180上可以安装有存储卡1182。
通过天线1108而接收到的信号由通信装置1102传送至CPU1110。CPU1110将该信号转送至音频信号处理电路1170。音频信号处理电路1170对该信号执行预先设定的信号处理,并输出至扬声器1174。扬声器1174基于该信号输出声音。
麦克风1172接受对便携式电话10的讲话,并输出对应于该讲话的信号。音频信号处理电路1170基于该信号执行用于通话而预先规定的信号处理,并对CPU1110进行送出。CPU1110将该信号转换成发送用的信号,对通信装置1102进行送出。当通信装置1102经由天线1108发送该信号时,便携式电话10的使用者能够与其他对方通话。
摄像头1140基于对操作按钮1120的操作来拍摄被拍摄物体,将利用该拍摄所获得的信号送出至CPU1110。
闪存1144保存从CPU1110送出的数据。反之,CPU1110读出保存在闪存1144中的数据,能够使用该数据执行预先规定的处理。
RAM1146基于对操作按钮1120所进行的操作而暂时保持由CPU1110所生成的数据。数据用ROM1148保存用于使便携式电话10执行预定工作的数据或者程序。CPU1110从数据用ROM1148中读出该数据或者程序,使便携式电话10执行预定的处理。该程序包括用于使CPU1110作为编辑器1112来发挥功能的应用程序。
存储卡驱动装置1180接受存储卡1182的安装。存储卡驱动装置1180读出保存在存储卡1182中的数据,并送出至CPU1110。反之,存储卡驱动装置1180将从CPU1110所输出的数据写入到存储卡1182的存储区域中。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1170如上述那样对通话中所使用的信号执行处理。再有,CPU1110和音频信号处理电路1170还可以是一体构成的。
显示器14基于从CPU1110输出的数据而显示由该数据所规定的图像。例如,CPU1110从闪存1144中读出电话号码的数据,显示器14在显示区域中显示该电话号码。
LED1176基于来自CPU1110的信号实现预先确定的发光工作。例如,在LED1176可以显示多种颜色的情况下,LED1176基于包含在从CPU1110输出的信号中包含的数据,以与该数据相关联的颜色进行发光。
数据通信I/F1178从外部接受通信用的线缆安装。数据通信I/F1178将从CPU1110输出的信号对该线缆进行送出。或者,数据通信I/F1178将经由线缆接收到的信号对CPU1110进行送出。振动器1184基于从CPU1110输出的信号以预定的频率执行振动工作。
在某方面中,CPU1110通过执行保存在数据用ROM1148中的程序,从而作为编辑器1112而发挥功能。更具体地说,CPU1110根据从操作按钮1120所送来的信号而接受字符的输入,实现电子邮件及其它的文件作成处理。在这里,操作按钮1 120包括十五键32。如上所述,由于在十五键32上形成有棱线,所以能够减轻用户输入字符时的负荷。再有,便携式电话10的基本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能够容易理解的。因此,这里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
如上述详细说明的那样,涉及本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形例的便携式电话作为接受按下操作的结构,具有形成有棱线和倾斜面的十五键。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使用者对构成十五键的各个按钮进行按下操作,对手指的负荷也被缓和。尤其是,在为了字符的输入而对多个按钮连续按下的情况下,手指的疲劳感被缓和。
再有,构成涉及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的十五键的各个按钮虽然例如可以用树脂来成型,但是树脂的材质并不限于已知的材质。例如,也可应用具有固化性这样的树脂。在这种情况下,十五键32各个按钮的形状在经过某程度的时间之前是可以变形的。而且,当经过该树脂固有的时间时,则不再变形了。这样,由于根据便携式电话10的使用者的按钮的按下特性会反映到该按钮上,所以,固化后的按钮对于该使用者来说变得更容易使用。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便携式电话及其它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更具体地说,其可以应用于具有接受按下操作的操作部的信息处理终端。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仅是用于例示的,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明确理解的是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仅由一同附上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Claims (25)

1.一种信息处理终端(10),其具备:
壳体(18);以及
多个操作部(32),在上述壳体的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并接受给予针对上述信息处理终端的输入的按下操作,
在操作部的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上,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而形成的棱线(470),其中,该操作部是在配置于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多个操作部中的一端所配置的操作部,
上述棱线从上述多个操作部中的另一端朝向上述一端以离开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假想线的方式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棱线包括弯曲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棱线包括直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
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4),
上述棱线从上述另一端朝向上述一端,向上述显示部侧弯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在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上述棱线向上述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曲面或者平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在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上述棱线向上述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锥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位于上述棱线两端中的上述一端的端部(450),位于构成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410,420,430,440)中的、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侧缘(410)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位于上述棱线两端中的上述另一端的端部(460),位于构成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上述第2方向的侧缘(420)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位于上述棱线两端中的上述另一端的端部(540),位于构成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侧缘(550)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多个操作部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配置有多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配置在上述一端的操作部的上述操作面的倾斜度,按沿着上述第2方向配置的上述多个操作部的每一个而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
在上述多个操作部中的上述另一端配置的操作部的操作面上,形成有由凸部的相连而形成的其他棱线,
上述其他棱线从上述一端朝向上述另一端以离开上述假想线的方式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其他棱线包括弯曲的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其他棱线包括直线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4),上述其他棱线从上述一端朝向上述另一端向上述显示部侧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在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上述其他棱线向上述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曲面或者平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在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中,位于从上述棱线向上述显示部侧的面的剖面为锥面。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位于上述其他棱线两端中的上述另一端的端部,位于构成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侧缘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位于上述其他棱线两端中的上述另一端的另一端部,位于构成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上述第2方向的侧缘上。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位于上述其他棱线两端中的上述一端的另一端部,位于构成接受上述按下操作的操作面的侧缘中的、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侧缘上。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棱线和上述其他棱线形成U字型。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多个操作部(32)包括接受数字输入的多个按钮。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上述多个操作部包括接受字符输入的多个按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还具备:编辑器(1112),基于根据针对上述多个按钮的操作而输入的字符,从而作成文件。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终端,其中,
还具备:检测部(66),检测针对上述多个操作部的任何一个的上述按下操作,
在上述检测部上形成有凸部,上述凸部的位置对应于在上述操作面上形成的上述棱线的位置。
CN2007103035750A 2006-11-16 2007-11-16 信息处理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0454 2006-11-16
JP2006310454A JP4931561B2 (ja) 2006-11-16 2006-11-16 情報処理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411A true CN101272411A (zh) 2008-09-24
CN101272411B CN101272411B (zh) 2012-11-14

Family

ID=3941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35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411B (zh) 2006-11-16 2007-11-16 信息处理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19247A1 (zh)
EP (1) EP1950938A1 (zh)
JP (1) JP4931561B2 (zh)
KR (1) KR101211310B1 (zh)
CN (1) CN101272411B (zh)
TW (1) TWI45412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1779A (zh) * 2008-10-01 2011-08-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输入界面的按钮、输入界面以及便携式终端
CN102714106A (zh) * 2010-02-15 2012-10-03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脊形表面轮廓按键的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2778925A (zh) * 2011-05-12 2012-11-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US9413865B2 (en) 2011-05-05 2016-08-09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3080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Ke Shen Lin Mobile phone with dialing keys of uneven surface
US20120103772A1 (en) * 2009-07-10 2012-05-03 Nec Corporation Operation key and terminal device
JP5177173B2 (ja) * 2010-03-31 2013-04-03 奥村遊機株式会社 パチンコ機
JP5674407B2 (ja) * 2010-09-30 2015-02-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2269A (ja) * 1997-02-05 1998-08-21 Takashi Tanaka スイッチボタン及びそのスイッチボタンを用いたボタンパネル
TW446616B (en) * 1999-01-27 2001-07-21 Taisei Plastics Co Ltd Control panel having sheet-formed pushbutton uni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WO2001016977A1 (fr) * 1999-08-27 2001-03-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Bouton-poussoir et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US6495784B2 (en) * 2000-05-16 2002-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ep keys, step key assembly, and terminal having the step key assembly
GB2371020B (en) * 2000-12-29 2005-07-2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mobile telephone
US6947545B2 (en) * 2002-07-30 2005-09-20 John Elias Adams Number keypad corral
JP4155405B2 (ja) * 2004-03-24 2008-09-24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及び携帯電話装置
US20060062626A1 (en) * 2004-09-22 2006-03-2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Keypad ergonomics
US7574002B2 (en) * 2005-11-17 2009-08-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Ab Mechanical key lo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ATE455356T1 (de) * 2006-10-30 2010-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Tastatur mit schräge betätigungsflächen aufweisenden tasten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1779A (zh) * 2008-10-01 2011-08-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输入界面的按钮、输入界面以及便携式终端
CN102714106A (zh) * 2010-02-15 2012-10-03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脊形表面轮廓按键的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2714106B (zh) * 2010-02-15 2015-08-26 黑莓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脊形表面轮廓按键的键盘的电子设备
US10061394B2 (en) 2010-02-15 2018-08-28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pad with keys having a ridged surface profile
US9413865B2 (en) 2011-05-05 2016-08-09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78925A (zh) * 2011-05-12 2012-11-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2778925B (zh) * 2011-05-12 2016-06-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31090A (ja) 2008-06-05
EP1950938A1 (en) 2008-07-30
JP4931561B2 (ja) 2012-05-16
CN101272411B (zh) 2012-11-14
TWI454122B (zh) 2014-09-21
KR101211310B1 (ko) 2012-12-11
TW200838261A (en) 2008-09-16
US20080119247A1 (en) 2008-05-22
KR20080044787A (ko) 2008-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2411B (zh) 信息处理终端
KR101057591B1 (ko) 핸드헬드 전자 디바이스용 탐색 키
US200902970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writing detection
EP2073508B1 (en)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user interface thereof
WO2007088642A1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02356374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序
US740319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234074A1 (en) Keypad emulation
US20030011971A1 (en) Keyboard unit
JP2012168869A (ja) 携帯端末及びキー操作装置
US100613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pad with keys having a ridged surface profile
KR100689515B1 (ko) 투명 키패드를 이용한 장치
US8405526B2 (en) Apparatus for inputting a character
US20070126606A1 (en) Keypad module
KR20070001447A (ko) 배면 입력부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JPH10254594A (ja) 片手入力キーボード
JP2006245898A (ja) 携帯情報端末
JP2009105634A (ja) 通信端末装置
KR101004567B1 (ko) 건반형 키패드를 구비한 통신단말기
KR20140020570A (ko) 터치패널을 갖는 개인휴대단말기의 작동방법
WO2008150084A2 (en) Apparatus for inputting a character
KR20020057782A (ko) 데이터 입력기능을 구비한 장갑
KR20070068048A (ko) 개인휴대단말기 및 개인휴대단말기의 숫자입력방법
KR20040070958A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키 배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31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31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9

Address after: Lee Garden Building No. 33 Hongkong Tongluowan 19 Chinese Hysan Avenue, room 1907

Patentee after: Hongkong Feng R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1

Address after: Jiangsu city in Nantong Province, Tongzhou District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336 tin Tong Road northbound 1-3 peak

Patentee after: Nantong Lake d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Lee Garden Building No. 33 Hongkong Tongluowan 19 Chinese Hysan Avenue, room 1907

Patentee before: Hongkong Feng Ro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