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8925A - 手持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8925A
CN102778925A CN2011101221671A CN201110122167A CN102778925A CN 102778925 A CN102778925 A CN 102778925A CN 2011101221671 A CN2011101221671 A CN 2011101221671A CN 201110122167 A CN201110122167 A CN 201110122167A CN 102778925 A CN102778925 A CN 102778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curved surfaces
electric device
buttons
portabl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21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8925B (zh
Inventor
王怡胜
黄啸川
何益宾
江孟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221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8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8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8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8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8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机体及按键排列。机体具有基准面。按键排列配置在机体的基准面上且包括多个按键。按键排列为QWERTY按键排列,且按键适于在使用者单手或双手执持机体时能受到使用者的左或右大拇指所触压。各按键具有突出自基准面的曲面,且各曲面具有一反转点。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的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此两相邻的按键的曲面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心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手持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标准键盘(QWERTY)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子装置是指让使用者用手执持及操作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器、掌上型电脑、掌上型游戏机及手持式卫星导航器等。这类型的电子装置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及较轻的重量,以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有些类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更配备有标准键盘(QWERTY),用以提高数据输入的速率。然而,受限于较小的尺寸外形,手持式电子装置所配备的标准键盘的按键通常是高密度配置且具有较小面积,因而增加使用者误触按键的机率。误触按键是指使用者的手指一次同时按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以增加数据输入时的正确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体以及一按键排列。机体具有一基准面。按键排列配置在机体的基准面上,且包括多个按键。按键排列为一QWERTY按键排列,且这些按键适于在使用者单手或双手执持机体时能受到使用者的左或右大拇指所触压。各按键具有一突出自基准面的曲面,且各曲面具有一反转点(inflection point)。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的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此两相邻的按键的曲面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心之间的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任意两相邻的按键,其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曲面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心的距离,以在基准面上形成不同轮廓外型的按键,由此让使用者于触压这些按键时能以触觉辨别各个按键在位置上的差别,以减少按键误触的机率,进而增加数据输入时的正确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C是图1B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D是图1B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按键排列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按键排列处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中按键排列的局部示意图;
图4C是图4B的按键排列中D部分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按键处的局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100C:手持式电子装置
110、110C:机体
111:第一次机体
112:第二次机体
112a:左侧缘
112b:右侧缘
113:基准面
120、120A、120B、120C、122D:按键排列
122、K1、K2、K3、K4、122A、122B、122C、122D:按键
A1:显示区
A2:按键区
C:棱线
G1:第一群组
G2:第二群组
H:横排
I:外圈
L1、L2、L2’、L2”:距离
O:内圈
P1、P2、P3、P4、P5、P6、P6’:反转点
P1’、P2’、P3’、P4’:正投影形心
R1、R2、R3、R4:横排
S1、S2、S3、S4、S5、S6、S6’:曲面
d:距离
w:横向宽度
w1、w2:纵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在图1B中以俯视视角绘示按键排列,而在图1C中则是以立体视角绘示图1B的按键排列的A部分。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与图1C,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机体110与一按键排列120。机体110包括一第一次机体111与一第二次机体112,其中第一次机体111可运动地连接至第二次机体112,以与第二次机体112相互展开或闭合。
第一次机体111具有一显示区A1,第二次机体112具有一按键区A2。按键排列120位于按键区A2内的一基准面113,且在第二次机体112相对于第一次机体111展开的状态下,按键区A2相邻于显示区A1。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为一滑盖式(slide-type)设计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再者,本实施例的按键排列120为包括多个按键122的一QWERTY按键排列。在此,这些按键122适于在使用者以单手或双手执持第二次机体112时能受到使用者的左或右大拇指所触压。
图1D是图1B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以绘示图1B中B部分的按键。请同时参考图1A至图1D,在此以其中两相邻的按键K1、K2为例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按键K1、K2分别具有一突出自基准面112的曲面S1、S2,且曲面S1、S2分别具有一反转点(inflection point)P1、P2。值得注意的是,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K1、K2的曲面S1、S2的反转点P1、P2之间的距离L2大于此两个相邻的按键K1、K2的曲面S1、S2在基准面112上的正投影的形心P1’、P2’之间的距离L1。
据此,本实施例的按键K1、K2的曲面S1、S2实质上为一偏心(eccentric)曲面,亦即曲面S1、S2的反转点P1、P2在基准面113上的正投影并未与曲面S1、S2在基准面113上的正投影的形心P1’、P2’重叠。此举让使用者触压按键K1、K2时能依据各个按键K1、K2上的曲面S1、S2偏心程度的不同而以触觉区分各个按键K1、K2,用于达到无需目视便能进行数据输入的动作。换句话说,这些按键122的曲面的反转点的密度小于这些曲面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形心的密度。请再参考图1B与图1D,手持式电子装置100的按键122排列成多个横排H,其中属于同一横排H的按键122中,反转点的密度小于曲面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心的密度。以图1D所绘示属于横排H的按键122为例,由于这些按键K1~K4的曲面S1~S4在基准面113上的正投影的形心P1’~P4’是以距离L1等距排列,而任意两个相邻的反转点P1~P4在基准面113上的正投影的距离L2、L2’与L2”分别大于其对应的曲面的正投影的形心P1’~P4’的距离L1,故而造成反转点P1~P4在横排H上的密度小于曲面S1~S4在基准面113上的正投影形心P1’~P4’的密度。据此,本实施例的按键122可区分为适于使用者的左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一群组G1,与适于使用者的右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二群组G2,而属于第一群组G1的按键122,其曲面的反转点朝向使用者的左手处偏移。相对地,属于第二群组G2的按键122则朝向使用者的右手处偏移。
在此并未限定任意两相邻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请再参考图1B与图1D,在属于第一群组G1的按键122中,邻近使用者左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其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使用者左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地,属于第二群组G2的按键122中,邻近使用者右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其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使用者右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如此,按键122的曲面的偏心方向分别朝向第二次机体112(绘示于图1A)上被使用者左、右手所执持的左右侧缘112a、112b处,以符合使用者的握持习惯。
举例而言,按键K1、K2的曲面S1、S2的反转点P1、P2之间的距离L2,其实质上小于按键K2、K3的曲面S2、S3的反转点P2、P3之间的距离L2’,且此距离L2’也小于按键K3、K4的曲面S3、S4的反转点P3、P4之间的距离L2”。据此,当使用者以双手执持第二次机体112时,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的曲面的反转点随着横轴H而分别朝向使用者双手处递增,亦即按键122的曲面的反转点实质上分别逐渐朝向使用者的双手靠近,以利使用者左、右大拇指进行触压。
在此,上述的曲面的偏心方向并不限于横排H,设计者可依据使用需求而对按键的曲面进行不同方向的偏心设计。图2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按键排列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排列120A的按键122A,其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沿着按键区A2(绘示于图1A)的形心并朝向远离此形心而呈径向递增(在此以虚线箭号表示反转点的偏移方向)。另外,图3绘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按键排列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的按键排列120B,其按键122B区分为适于使用者左大拇指触压的第一群组G1,与适于右大拇指触压的第二群组G2,且各群组G1、G2的相邻两按键122B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从群组G1、G2的中心处朝向远离中心处而呈径向递增(在此以虚线箭号表示反转点的偏移方)。据此,设计者可依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而予以适当地变更。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中按键排列的局部示意图。图4C是图4B的按键排列中D部分的按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4C,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C实质上为一直立式(bar-type)设计的机型,其机体110C具有彼此相邻的一显示区A1与一按键区A2,其中按键排列120C配置在按键区A2内的一基准面113。再者,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00C的按键122C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C的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从按键区A2的形心朝向远离此形心而呈径向递增。
详细地说,各个按键122C的曲面S5具有一棱线C,而此棱线C通过对应的曲面S5的反转点P5。换言之,各个曲面S5的两个次曲面的交界成为棱线C,而棱线C相对于基准面113的极高点便成为反转点P5。如此一来,这些按键122C即排列成一内圈I与一外圈O,且位在内圈I或外圈O上的按键122C的棱线C实质上分别形成具有一致外型的轮廓线。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按键处的局部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按键122D的曲面S6、S6’分别为一凸曲面与一凹曲面,而反转点P6、P6’分别为曲面S6、S6’的相对极高点与相对极低点。据此,使用者于触压按键122D时便能通过按键122D的曲面之间的高低落差而达到区别按键122C的效果,用于达到避免误触按键的情形发生。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反转点可为一明显不连续于所对应曲面的区域,例如图1B、图2或图3的截平面。此外,反转点可为一个单点,例如图4C中棱线的极高点及图5的凸曲面的极高点或凹曲面的极低点。
请再参考图1A,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按键122可排列成四个横排R1~R4于按键区A2。此外,横排R1的最左端的按键122可标示有「Q」字母,且横排R2的最左端的按键122则可标示有「A」字母。最左端的按键122与机体110的左侧缘112a之间的距离d1可介于1毫米至20毫米。这些横排R1~R4的横向宽度w可介于100毫米至160毫米。显示区A1在机体110上的纵向宽度w1及按键区A2在机体110上的纵向宽度w2(即图片的垂直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可介于1至2。
通过上述这些特征,手持式电子装置100的按键排列120可小型化地整合至机体110的按键区A2上。类似的配置方式也可应用于图4A的实施例。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任意两相邻的按键,其曲面的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曲面在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心的距离,以在基准面上形成不同轮廓外型的按键,由此让使用者于触压这些按键时能以触觉辨别各个按键在位置上的差别,以减少按键误触的机率,进而增加数据输入时的正确率。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
机体,具有基准面;以及
按键排列,配置在该机体的该基准面上,且包括多个按键,该按键排列为一QWERTY按键排列,且该些按键适于在使用者单手或双手执持该机体时能受到使用者的左或右大拇指所触压,
其中各该按键具有一突出自该基准面的曲面,且各该曲面具有一反转点,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该两相邻的按键的该曲面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形心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体具有至少一侧缘,且靠近该侧缘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该侧缘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的密度小于该些曲面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形心的密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按键排列成多个横排,位于同一横排的该些按键中,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的密度小于该些曲面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形心的密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其密度小于该些曲面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形心的密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按键区分为适于使用者的左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一群组与适于使用者的右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二群组,在该第一群组中,邻近使用者左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使用者左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而在该第二群组中,邻近使用者右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使用者右手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按键区分为适于使用者的左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一群组与适于使用者的右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二群组,且分别属于该第一群组与该第二群组的该些按键排列成多个横排,而位在同一横排的该些按键中,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的密度小于该些曲面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形心的密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按键区分为适于使用者的左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一群组与适于使用者的右大拇指所触压的一第二群组,且分别属于该第一群组或该第二群组的该些按键中,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密度小于该些曲面在该基准面上的正投影形心的密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体具有一显示区及一与该显示区相邻的按键区,且该按键排列位于该按键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曲面的该些反转点之间的距离从该按键区的形心朝向远离该形心而呈径向递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各该曲面具有多个次曲面的交界构成一棱线,且该棱线相对于该基准面的极高点是该对应的反转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按键排列成两个内外圈,位在该内圈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棱线实质上形成具有一致外形的轮廓线,而位在该外圈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棱线实质上形成具有一致外形的轮廓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该些按键的该些曲面分别为一凸曲面及一凹曲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体包括一第一次机体及一第二次机体,该第一次机体可运动地连接至该第二次机体,以与该第二次机体相互展开或闭合,该第一次机体具有一显示区,该第二次机体具有一按键区,该按键排列位于该按键区,且在该第二次机体相对于该第一次机体展开的状态下,该按键区相邻于该显示区。
CN201110122167.1A 2011-05-12 2011-05-12 手持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102778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2167.1A CN102778925B (zh) 2011-05-12 2011-05-12 手持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2167.1A CN102778925B (zh) 2011-05-12 2011-05-12 手持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8925A true CN102778925A (zh) 2012-11-14
CN102778925B CN102778925B (zh) 2016-06-29

Family

ID=47123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2167.1A Active CN102778925B (zh) 2011-05-12 2011-05-12 手持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89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0773A (zh) * 2018-01-25 2018-05-08 枣庄市大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键帽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7359Y (zh) * 2001-02-13 2002-06-26 宋俊磊 一种单手键盘
US20060062626A1 (en) * 2004-09-22 2006-03-2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Keypad ergonomics
CN2859781Y (zh) * 2006-01-05 2007-01-1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CN101272411A (zh) * 2006-11-16 2008-09-24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终端
US20080283378A1 (en) * 2005-06-02 2008-11-20 Michael Yurochko Small form-factor keyboard using keys with offset peaks and pitch variations
CN201194420Y (zh) * 2008-03-10 2009-02-11 诚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中的按键组结构
WO2011004878A1 (ja) * 2009-07-10 2011-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操作キーおよび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7359Y (zh) * 2001-02-13 2002-06-26 宋俊磊 一种单手键盘
US20060062626A1 (en) * 2004-09-22 2006-03-2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Keypad ergonomics
US20080283378A1 (en) * 2005-06-02 2008-11-20 Michael Yurochko Small form-factor keyboard using keys with offset peaks and pitch variations
CN2859781Y (zh) * 2006-01-05 2007-01-1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CN101272411A (zh) * 2006-11-16 2008-09-24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终端
CN201194420Y (zh) * 2008-03-10 2009-02-11 诚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中的按键组结构
WO2011004878A1 (ja) * 2009-07-10 2011-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操作キーおよび端末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0773A (zh) * 2018-01-25 2018-05-08 枣庄市大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键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8925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6830B2 (en) Data input key for a portable apparatus and key array thereof
US8175664B2 (en) Angular keyboard for a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70200734A1 (en) Lockable keyboard for a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alphabetic keyboard
US20110199307A1 (en) Keyboard and touchpad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handheld devices
US20080106518A1 (en) Tactile input arrangement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02624956B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2778925A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TWI526881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TWI427657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US20080048976A1 (en) Ergonomic cursor navigation controller for a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7424809U (zh) 可穿戴键盘
US8049125B2 (en) Key structure
CN102789268A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US9086851B2 (en) Curved key input form factors of handheld devices
US9092066B1 (en) Palm held rear-facing keyboard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26606A1 (en) Keypad module
TWI529562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CN210402278U (zh) 一种多功能键盘结构
CN108227948A (zh) 一种输入法
CN102609097B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TWI435237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TWI441043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KR200441521Y1 (ko) 이동용 키 입력 장치
KR200362707Y1 (ko) 입력장치의 키패드
JP3170502U (ja) 携帯電話機などの小型のフルキーボードを両手の親指だけでタッチタイピングできるキーボー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