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7491A - 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7491A
CN101267491A CNA2008100066003A CN200810006600A CN101267491A CN 101267491 A CN101267491 A CN 101267491A CN A2008100066003 A CNA2008100066003 A CN A2008100066003A CN 200810006600 A CN200810006600 A CN 200810006600A CN 101267491 A CN101267491 A CN 101267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information
bar code
image data
documen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66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朱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67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4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 H04N1/00843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based on recognising a copy prohibited original, e.g. a banknote
    • H04N1/00846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based on recognising a copy prohibited original, e.g. a banknote based on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indication, e.g. mark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4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 H04N1/00854Recognising an unauthorised user or user-associated 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75Inhibiting reproduction, e.g. by disabling reading 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88Multiple embedding, e.g. cocktail embedding, or redundant embedding, e.g. repeating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t a plurality of locations in the image
    • H04N1/32293Repeating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a regula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88Multiple embedding, e.g. cocktail embedding, or redundant embedding, e.g. repeating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t a plurality of locations in the image
    • H04N1/32304Embedding different sets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4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 particular document or image or par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1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the use of passwords, ID codes or the like, e.g. P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2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like, e.g. ID code, index, title, part of an image, reduced-siz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69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machine readable codes or marks, e.g. bar codes or glyphs
    • H04N2201/327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machine readable codes or marks, e.g. bar codes or glyphs which are undetectable to the naked eye, e.g. embedded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首先,图像处理器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然后,如果从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则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另一方面,如果从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则图像处理器不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这使得能够高效地控制包括多页的文档的复印操作。

Description

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非法复印文档的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条形码来控制包括多页的文档的复印操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非法复印文档,已经提出了如下方法:在创建文档时,将表示文档是否“禁止复印”的复印条件作为图像数据嵌入文档中,然后,将文档打印出来。另一方面,在复印文档时,复印机从打印出来的文档检测复印条件,并根据该复印条件来控制复印操作(执行复印操作,或停止复印操作)。
例如,日本特开2004-336806公开了如下方法:复印机判断待复印的文档中是否嵌有诸如密码的条件信息,如果嵌有复印条件,则通过执行用户认证,来仅允许正当用户进行复印。另外,日本特开2002-305646公开了如下方法:复印机包括用于从待复印文档中检测由特定符号(暗记)和机密等级(斜线图案)表示的二维编码信息的单元;如果检测到特定符号,则进一步检测机密等级;根据机密等级来控制复印操作。根据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通过判断文档中是否嵌有特定符号,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待复印文档的复印操作进行控制。此外,日本特开2001-245144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降低扫描图像的分辨率,以判断该图像是否有可能具有数字水印;以及如果判断为该图像可能具有数字水印,则判断具有文档分辨率的扫描图像是否具有数字水印。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336806中公开的方法中,每次进行复印时都必须读取具有大量信息的条件信息,使得复印吞吐量降低。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305646中公开的方法中,只有当检测到暗记时才读出机密等级(相当于上述条件信息),因此复印吞吐量高,这与日本特开2004-336806中公开的方法不同。然而,在日本特开2002-305646中公开的方法的情况下,复印机必须设计成能够进行两种操作,即,检测暗记和从二维码提取信息,因此设计变得复杂。此外,在日本特开2001-245114中公开的方法中,用于提取存在于整个图像表面上的数字水印的处理必须执行两次,使得处理速度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器等,该图像处理器可以防止非法复印文档,并高效地控制包括多页的文档的复印操作。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包括:提取部件,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处理部件,用于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包括:提取部件,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处理部件,用于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是否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步骤,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处理步骤,用于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步骤,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处理步骤,用于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是否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提取步骤,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处理步骤,用于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是否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根据本发明,即使复印包括多页的文档,也可以在不降低复印作业的效率的情况下,防止文档的非法复印。
通过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是用于示出嵌有附加信息的文档的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示出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示出当图像处理器停止复印操作时显示的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示出当图像处理器中断复印操作时显示的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示出个人计算机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7是用于示出图像处理器的外观的图;
图8是用于示出图像处理器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数据大小的差异的图;
图10是用于示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位置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点群的网格的图;
图12是用于示出网格的位移代表数据的图;
图13是嵌入信息提取单元的框图;
图14是用于示出用于说明去除半色调图案的曲线图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网格旋转角度的校正的图;
图16是用于示出表示第一区域中的偏移值处的自相关值的曲线图的图;
图17是用于示出用于确定第一区域的位置的方法的图;
图18是用于示出用于确定第二区域的位置的方法的图;
图19是用于示出嵌有附加信息的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框图;
图20是用于示出图像处理器中的复印控制功能的框图;
图21是用于示出第一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22是用于示出第二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23是用于示出由图像处理器执行的复印控制的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示出第一信息的其他例子的图;以及
图25是用于示出由图像处理器执行的复印控制的流程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首先,描述一种用于防止非法复印的系统。
图1是该系统的示意图。
该系统包括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客户个人计算机1002、打印服务器2001、图像处理器3001和图像处理器3002。图像处理器3001和3002都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另外,各个装置通过LAN 4001来发送/接收数据。
注意,图1所描绘的配置是说明性的,各个装置的数量并不限于图中明确示出的数量。另外,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便于描述,仅引用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打印服务器2001和图像处理器3001。
图6是用于说明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和打印服务器2001中的每个的硬件配置的例子的框图。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和打印服务器2001以下称为信息处理器1000。
参考图6,信息处理器1000包括CPU 1101、ROM 1102、RAM1103、键盘控制器1105、显示控制器1106和盘控制器1107。信息处理器还包括网络接口卡1108、键盘1109、显示器1110和硬盘1111。各个单元通过系统总线1104来执行数据传输等。此外,信息处理器通过网络接口卡1108连接到LAN 4001。CPU 1101控制连接到系统总线1104的各装置。
图7是图像处理器3001的示意图。
图像处理器3001包括提供用户界面画面的操作单元3201、扫描器3202、打印机3203、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控制器(未示出)。
扫描器3202包括托盘3102和原稿给送器3101。当用户将待复印的文档(打印输出)设置在原稿给送器3101的托盘3102上,并指示操作单元3201开始扫描该文档时,控制器3300向扫描器3202发出扫描该文档的指令。
已经接收到文档扫描指令的扫描器3202逐个薄片地自动给送文档,从而执行文档的扫描操作。扫描文档的方法可以是将文档放置在玻璃面上,然后移动曝光单元来扫描文档的方法。
打印机3203在纸上形成从控制器3300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打印机3203设置有多个纸盒3103、3104和3105,这些纸盒使得能够选择不同的纸张大小或方向。纸张在打印之后被排出到排纸托盘3106上。
图8是用于示出图像处理器3001中的控制器3300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控制器3300控制扫描器3202和打印机3203。此外,控制器3300控制通过LAN或WAN与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和打印服务器2001的数据通信。
CPU 3301根据存储在ROM 3303中的控制程序,控制对所连接的各种装置的访问,还控制在控制器3300内部执行的各种处理。
RAM 3302是用于CPU 3301进行操作的系统工作存储器,还是用于临时存储文档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ROM 3303存储用于该装置的引导程序等。
HDD 3304是硬盘驱动器,存储系统软件和文档图像数据。
操作单元接口3305是用于在系统总线3307和操作单元3201之间进行连接的接口部分。操作单元接口3305从系统总线3307接收要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的文档图像数据,将文档图像数据输出到操作单元3201,并将从操作单元3201输入的信息输出到系统总线3307。
网络接口3306是用于在LAN或WAN和系统总线3307之间进行连接的接口板。
图像总线3319是用于文档图像数据通信的传输通路,并配置有PCI总线或者IEEE 1394。
扫描器图像处理单元3312对通过扫描器接口3311从扫描器3202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和编辑。
嵌入信息提取单元3310进行嵌入在文档图像数据的背景图像中的附加信息的提取处理。下文中详细描述附加信息的内容以及由嵌入信息提取单元3310执行的附加信息的提取处理。
压缩单元3313压缩文档图像数据。
扩展单元3315扩展文档图像数据,此后进行光栅展开,然后将数据传输到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3317。
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3317参考与文档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属性数据,对所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应用图像处理。
编码图像生成单元3316使用下文所述的信息嵌入技术,生成嵌有附加信息的背景文档图像数据。然后,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3317将背景文档图像数据与文档图像数据合并。
图像转换单元3314对文档图像数据应用预定转换处理,该预定转换处理诸如旋转、颜色空间转换、二值/多值转换、图像合成或细化。
RIP单元3308接收根据从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传输的PDL代码数据所生成的中间数据,并生成位图数据。所生成的位图数据在压缩单元3309中进行压缩,然后转送到图像总线3319。
接下来,描述由各个装置执行的处理的细节。
当用户在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上执行打印操作时,客户个人计算机1101生成打印数据,并将打印数据传输到打印服务器2001。如果不存在打印服务器2001,则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直接将打印数据传输到图像处理器3001。
打印服务器2001将所接收到的打印数据传送到图像处理器3001。
图像处理器3001将所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转换为文档图像数据,并将文档图像数据打印在纸上,从而输出印刷品。
在上述系统中,当在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上执行打印操作时,用户进行用于将附加信息嵌入印刷品中的设置。在设置完成之后,图像处理器3001生成包括嵌有所设置的附加信息的背景图像的打印输出。
图2是包括背景图像的打印输出的示意图。
在图2中,附图标记22表示打印有字符“ABCDE”的整个打印输出,而21表示打印输出22的部分的放大。如附图标记21的放大图所示,打印输出的该部分打印有字符的一部分(“A”的一部分)以及包含点群的背景图像23的一部分。即,附加信息以点群的形式嵌入在打印输出中。该点群被称为LVB C(LowVisibility Barcode,低可见度条形码)。
图21和22是用于说明附加信息的示意图。附加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为各个打印作业设置的识别信息(ID))和第二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复印控制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分别嵌入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图21表示第一信息,图22表示第二信息。如图22所示,复印控制信息包括2字节的复印条件字段1902、2字节的条件信息类型字段1903、2字节的数据大小字段1904、以及具有预定数量的字节的条件信息(认证信息)字段1905。复印条件是诸如“允许复印”、“禁止复印”或“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的信息。条件信息表示密码、用户名等。条件信息类型是条件信息的类型。数据大小表示条件信息的数据大小。
使用LVBC使得能够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合成作为附加信息嵌入在图像中。此外,依赖于使用模式,LVBC可以单独地提取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或者可以选择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的提取,从而提取它。在下文中描述使用LVBC来嵌入和提取附加信息的方法。
当用户使用图像处理器3001来试图复印嵌有附加信息的打印输出时,图像处理器3001检测到该打印输出中嵌有附加信息。然后,图像处理器3001根据包括在附加信息中的复印控制信息中的复印条件,来控制复印操作。例如,如果复印条件对应于“禁止复印”,则图像处理器3001停止复印操作。这防止对禁止复印的打印输出进行复印。
接下来,详细描述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中的复印控制信息的设置处理以及图像处理器3001中的复印操作的控制。
图3是由安装在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中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提供的打印设置画面的例子。
附图标记31表示打印安全设置对话框。用户使用打印安全设置对话框31来设置复印条件。用户在打印安全设置对话框31中选择单选按钮32,从而选择条件“允许复印”、“禁止复印”和“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中的一种。选定的条件作为复印控制信息嵌入到待打印的文档中。当选择“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时,条件信息输入栏33变为可用(可输入)状态,用户将条件信息输入该栏。该条件信息也作为复印控制信息嵌入到待打印的文档中。条件信息包括例如密码。另一方面,当用户使用图像处理器3001来试图复印嵌有“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的打印输出时,图像处理器3001提示用户输入条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向图像处理器3001输入用户在执行打印设置时输入到条件信息输入栏33中的条件信息时,允许复印。注意,条件信息可以是具有复印许可的用户的名称。可选地,条件信息可以是允许复印的时间段(例如,从2007年1月17日到2007年2月17日)。如果复印允许时间段被设置为条件信息,则图像处理器3001进行控制,以仅允许在该时间段执行复印。
图4和图5分别示出由已经检测到“禁止复印”和“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作为复印控制信息嵌入在待复印的打印输出中的图像处理器3001呈现给用户的对话框的例子。这些对话框中的一个显示在图像处理器3001的操作单元3201上。
图4示出当用户试图复印嵌有作为复印控制信息的“禁止复印”的打印文档时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的对话框41。当图像处理器3001检测到待复印的打印文档中嵌有表示“禁止复印”的复印控制信息时,图像处理器3001将不执行复印的消息通知给用户。因此,接收到该通知的用户将放弃复印。
图5示出当用户试图复印嵌有作为复印控制信息的“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的打印文档时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的对话框51。当图像处理器3001检测到待复印的打印文档中嵌有表示“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的复印控制信息时,图像处理器3001将应当输入密码来复印文档的消息通知给用户。接收到该通知的用户使用操作单元3201中的键盘、IC卡等来输入密码。然后,图像处理器3001核对用户输入的密码与作为复印控制信息嵌入在打印文档中的密码,如果二者一致,则执行复印操作。另一方面,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密码认证失败,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图4所示的对话框41。
接下来,使用图8、20和23来描述由设置有防止非法复印的功能的图像处理器3001进行的复印操作控制。
图20是用于示出图像处理器3001的配置的框图。
图像处理器3001包括图像读取单元6031、信息提取单元6032、作业控制单元6033、设置信息存储单元6034、图像处理单元6035和打印单元6036。
当用户将文档放置在原稿给送器上,并从操作单元3201指示开始复印时,图像读取单元6031开始读取文档。图像读取单元6031将所读取的文档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单元6035和信息提取单元6032。
信息提取单元6032控制嵌入信息提取单元3310来提取嵌入在所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中的附加信息,然后,将该附加信息发送到作业控制单元6033。
作业控制单元6033根据所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判断是否停止复印操作。如果作业控制单元6033判断为停止复印操作,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向打印单元6036发送用于停止复印操作的指令。此外,作业控制单元6033控制操作单元接口3305来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图4或5所示的对话框。
当从作业控制单元6033接收到用于停止复印操作的指令时,即使正在打印,打印单元6036也停止打印。
图23是用于说明由图像处理器3001执行的复印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1801中,当用户从操作单元3201指示开始复印时,扫描器3202扫描文档,并将扫描得到的文档图像数据发送到信息提取单元6032和图像处理单元6035。注意,虽然在图23中未示出,但是当从图像读取单元6031接收到文档图像数据时,图像处理单元6035开始对文档图像数据应用打印单元6035进行打印所需的图像处理(诸如半色调处理)。
在步骤1802中,信息提取单元6032判断所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中是否嵌有附加信息。通过判断是否能够进行点分析来判断是否嵌有附加信息。如果能够进行点分析,则判断为嵌有附加信息,而如果不能进行点分析,则判断为未嵌入附加信息。下文详细描述了这种判断方法。
如果不能进行点分析,即,如果信息提取单元6032判断为未嵌入附加信息,则流程进入步骤1811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能够进行点分析,即,如果信息提取单元6032判断为嵌有附加信息,则流程进入步骤1803的处理。
在步骤1803中,信息提取单元6032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作为第一信息的识别信息(ID)。
在步骤1804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判断图像处理器3001中是否存储有识别信息(ID),如果存储有该信息,则流程进入步骤1805的处理,而如果没有存储该信息,则流程进入步骤1806的处理。
另外,如果文档对应于第一页,并且流程已经到达步骤1804,则流程将进入步骤1806的处理,因为必定没有存储识别信息。另一方面,如果文档对应于第二页或更后面的页,并且该文档具有已经通过步骤1810的先前页,则流程将进入步骤1805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步骤1810中存储了任意页中的识别信息,则相对于该页之后的页,流程将不可避免地从步骤1804进入步骤1805,或者从步骤1802进入步骤1811。
因此,当文档包括多页时,可以认为第二信息仅提取一次。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可以减少根据传统方式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第二信息的提取的次数。
在步骤1805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中的识别信息判断单元(未示出)将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与存储在图像处理器中的识别信息(ID)进行比较,并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如果作为比较结果,二者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1811的处理,而如果二者不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1813的处理。
在步骤1813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决定停止复印操作,并通过取消作业来停止复印操作。此时,作业控制单元6033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图4所示的对话框,以告知用户打印已停止。
在步骤1806中,信息提取单元6032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第二信息(复印控制信息)。
在步骤1808中,如果包括在复印控制信息中的条件信息类型是密码,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图5所示的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密码。
在步骤1809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将用户从操作单元3201输入的密码与复印控制信息中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作为比较结果,二者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1810的处理,而如果二者不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1813的处理。
在步骤1810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将识别信息(ID)作为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第一信息存储在图像处理器中。
在步骤1811中,如果打印单元6036已经从图像处理单元6035接收到文档图像数据,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指示打印单元6036开始打印文档图像数据,然后流程返回步骤1801以读取下一页。另一方面,如果打印单元6036还没有从图像处理单元6035接收到文档图像数据,则打印单元6036等待,直到图像处理单元6035中的图像处理完成为止。
在步骤1812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判断待打印的页是否对应于最后页,如果对应于最后页,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结束复印操作,并删除所存储的ID。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用于进行包括多页的文档的复印控制。即,从第一页的文档图像数据提取识别信息(ID),并判断图像处理器中是否存储有识别信息(ID)。如果图像处理器中存储有识别信息(ID),则将该识别信息(ID)与从第一页的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进行比较。如果作为比较结果,二者一致,则执行第一页的复印操作,并输出第一页的复印件。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停止复印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图像处理器中没有存储识别信息(ID),则利用密码等进行认证。如果根据该认证,正当用户的复印得到验证,则将从第一页的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存储在图像处理器中,并执行第一页的复印操作,从而输出第一页的复印件。然后,当复印第二页时,将嵌入在第二页的文档图像数据中的识别信息(ID)与在复印第一页时存储在图像处理器中的识别信息(ID)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则执行复印操作,并输出第二页的复印件。如果二者不一致,则停止复印操作。即,当复印第二页时,根据使用识别信息(ID)的判断的结果,来判断是执行还是停止复印操作,并且不执行使用密码等的认证。对于第三页或更后面的页的复印,进行与关于第二页的复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作为这样的控制的结果,如上所述,如果文档包括多页,则第二信息仅提取一次。所述的一次提取将减少按照传统方式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第二信息的提取的次数。
如果多页文档包括ID与其他文档的ID不同的文档,则很有可能是将这些文档放置在扫描器上的人的错误所造成的。即使出现这种错误,也可以通过进行实施例1所述的控制来取消作业,从而可以避免无用的打印。接下来,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前述实施例包括作为第一信息的ID(识别信息)。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包括作为第一信息的ID和在图3所示的对话框中设置的复印控制信息(“允许复印”、“禁止复印”或“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
为此目的,与示出前述实施例的流程的图23不同,图25示出的本实施例的流程包括步骤2004。
图24描绘第一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存储在7字节的识别信息(ID)字段1901和1字节的复印条件字段1902中。复印条件对应于“允许复印”、“禁止复印”或“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中的一个。
第二信息实质上与图22所示相同;然而,复印条件字段1902可以删除。
图25是用于示出由图像处理器3001执行的复印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001中,当用户从操作单元3201指示开始复印时,扫描器1801扫描文档,并将扫描得到的文档图像数据发送到信息提取单元6032和图像处理单元6035。注意,虽然在图25中未示出,但是当从图像读取单元6031接收到文档图像数据时,图像处理单元6035开始对文档图像数据应用打印单元6035进行打印所需的图像处理(诸如半色调处理)。
在步骤2002中,信息提取单元6032判断所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中是否嵌有附加数据。该判断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的判断方法相同。如果判断为未嵌入附加信息,则流程进入步骤2011的处理,而如果判断为嵌有附加信息,则流程进入步骤2003的处理。
在步骤2011中,打印单元6036打印文档图像数据,并继续页的扫描,直到最后页的打印完成。
在步骤2003中,信息提取单元6032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第一信息。
在步骤2004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判断复印条件,如果复印条件对应于“允许复印”(无条件的复印许可),则流程进入步骤2011的处理。如果复印条件对应于“禁止复印”(无条件的复印禁止),则流程进入步骤2013的处理。此外,如果复印条件对应于“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有条件的复印许可),则流程进入步骤2005的处理。
在步骤2013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决定停止复印操作,并通过取消作业来停止复印操作。此时,作业控制单元6033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图4所示的对话框,以通知用户打印已停止。
在步骤2005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判断图像处理器中是否存储有识别信息(ID),如果存储有识别信息(ID),则流程进入步骤2006的处理,而如果没有存储识别信息(ID),则流程进入步骤2007的处理。
在步骤2006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将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与存储在图像处理器中的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作为比较结果,二者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2011的处理,而如果二者不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2013的处理。
识别信息(ID)是表示文档图像数据(页)之间的关联的信息。即,包括多页的一个文档中的每页的文档图像数据中嵌有相同的识别信息(ID)。因此,如果从当前处理的页的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与从已处理的先前页的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相同,则不提取第二信息。
在步骤2007中,信息提取单元6032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第二信息,并从第二信息获得条件信息类型。
在步骤2008中,如果条件信息类型是密码,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在操作单元3201上显示图5所示的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密码。
在步骤2009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将用户从操作单元3201输入的密码与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作为比较结果,二者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2010的处理,而如果二者不一致,则流程进入步骤2013的处理。
在步骤2010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将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出的识别信息(ID)存储在图像处理器中。
在步骤2011中,如果打印单元6036已经从图像处理单元6035接收到文档图像数据,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指示打印单元6036开始打印文档图像数据,然后,流程返回步骤2001以扫描下一页。另一方面,如果打印单元6036还没有从图像处理单元6035接收到文档图像数据,则打印单元6036等待,直到图像处理单元6035中的图像处理完成为止。
在步骤2012中,作业控制单元6033判断待打印的页是否对应于最后页,如果对应于最后页,则作业控制单元6033结束复印操作,并删除所存储的ID。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包括在第一信息中的复印条件对应于“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时,才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第二信息,以控制复印操作。即,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第一信息,如果包括在第一信息中的复印条件对应于“允许复印”,则不提取第二信息。因此,可以比实施例1更有效地防止非法复印。
接下来,描述使用LVBC(低可见度条形码)将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附加信息嵌入文档图像数据中的方法。
LVBC具有下列特性:
(1)纸张可以嵌入数量足够大的信息。
(2)使用彩色材料嵌入纸张中的信息可以作为数字信息进行提取。
(3)当复印文档时,LVBC具有对阻碍信息提取的因素的抵抗力,该因素诸如由于文档的旋转、放大、缩小、部分删除、复印所引起的信号的钝化和噪声。
(4)从纸张提取信息的时间段较短。
注意,对(1)和(4)的要求相互冲突,并且随着待嵌入信息量的增大,提取信息的时间段变得更长。
图2示出使用LVBC来嵌入附加信息的纸张的外观。
图10示出使用LVBC来嵌入图像中的信息的状态。
嵌有第一信息的区域假定为第一区域,而嵌有第二信息的区域是第二区域。如图9所示,第一信息的数据大小较小,而第二信息的数据大小较大。此外,如上所述,如果在复印时复印机识别到存在第一信息,则不可避免地提取第一信息。另一方面,即使复印机识别到存在第二信息,也不一定提取第二信息。
附图标记101表示的正方形区域表示第一区域。存在多个第一区域101,在图像上以规则间距重复限定各个第一区域101。所有第一区域101都嵌有相同的数据。提供多个第一区域101的理由在于增大冗余度,从而改善对噪声或错误的抵抗力。
附图标记102表示的区域表示第二区域。也存在多个第二区域。第二区域102对应于第一区域101以外的区域,并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不重叠。附图标记103表示第一区域的大小,104表示重复间距,而105表示第二区域的大小。
接下来,描述使用LVBC在文档图像数据中以点群的形式嵌入附加信息的方法。在LVBC中,称为网格的点群被嵌入到文档图像数据中。
在图11中,附图标记112表示网格。注意,网格是虚拟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纸上。
附加信息作为具有特定大小或更小的二进制数据被输入。通过使位于网格的交叉点处的点群在8个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进行移位(通过相对交叉点移动这些点),来将附加信息嵌入文档图像数据中。
图12是用于说明嵌入作为附加信息的二进制数据“010111110011b”的方法的图。以3个比特为单位,将“010111110011b”分解为“010”、“111”、“110”和“011”。此外,对各个3比特数据进行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得到“2”、“7”、“6”和“3”。如图12所示,通过使网格上的各个点在与各个数值相对应的方向上进行移位,来嵌入附加信息。例如,如果将与“2”、“7”、“6”或“3”相对应的附加信息作为点嵌入到文档图像数据中,则各个点移位到网格的对应交叉点的右上方位置(“2”所表示的位置)、右下方位置(“7”所表示的位置)、下方位置(“6”所表示的位置)或者左侧位置(“3”所表示的位置)。对整个图像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这使得能够将附加信息作为点图案嵌入到文档图像数据中。另外,通过在文档图像数据的多个区域中重复嵌入这样的点群,即使纸张不干净、起皱或部分损坏,也可以降低读取附加信息时的误识别率。
为了分析LVBC,需要精确地获取网格位置。为此目的,优选地使群中的移位点以相同的概率出现在8个方向上。然而,如果嵌入特定数据(例如,“0”),则如从群中的点都相同地移位到网格的各自对应的交叉点的左上方位置(“0”所表示的位置)的情况可以看出,群中的点在8个方向上出现的概率不相同。因此,还可以通过对待嵌入的信息应用具有可逆性的扰频处理(例如,公用密钥加密处理),来使点群的移位随机化。
可选地,能够表示附加信息的具有最小尺寸的网格可以生成为平铺显示图案(tile pattern),并且在实际打印时,平铺显示图案可以重复地附加到纸上。
另外,使用LVBC的附加信息的嵌入是基于将包括数字数据的附加信息转换为模拟数据,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记录在纸上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机制来提供。
接下来,使用附图来描述控制器3300的嵌入信息提取单元3310从文档图像数据提取附加信息的处理。
图13是示出进行LVBC分析的嵌入信息提取单元3310的配置的例子的框图。
嵌入信息提取单元3310包括点检测单元131、点分析单元132、绝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3、点转换单元134、相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5、第一区域解码单元136和第二区域解码单元137。
点检测单元131从嵌有附加信息的文档图像数据提取多个点群,并将它们转换为坐标信息。点分析单元132从点检测单元131提取出的多个点群中去除形成半色调图案的不必要的点群。绝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3存储由点分析单元132分析得到的多个点群的绝对坐标列表。点转换单元134从绝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3存储的绝对坐标列表中检测旋转角度和网格间距,并将它们转换为网格位置的相对坐标。相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5存储由点转换单元134输出的相对坐标。第一区域解码单元136从第一区域提取作为附加信息的第一信息,并输出提取结果。仅在必要时(图23中的步骤1804到步骤1806,图25中的步骤2005到步骤2007),第二区域解码单元137从第二区域提取作为附加信息的第二信息,并输出提取结果。
下文详细描述上述处理。
点检测单元131以多值单色图像数据的形式接收光学扫描器扫描得到的图像信号。如图2所示,使用LVBC以单色二进制点群的形式嵌入附加信息。然而,所接收到的信号受到嵌入时调色剂的加载状态、纸张处理、扫描时的光学系统等的影响,因此处于轻微模糊的状态。因此,为了消除这种影响,从所接收到的文档图像数据检查图像上的孤立点,以检测点群,并且将所检测到的点群的重心位置识别为坐标位置,从而增加提取准确度。点检测单元131还测量点群中的点形状和点浓度。将已经由点检测单元131计算出的所有点群的绝对坐标、点形状和点浓度都发送到点分析单元132。
点分析单元132从由点检测单元131提取出的点群中去除不必要的点群。由点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点群理想地为LVBC点群;然而,实际上还包括:表示包括在打印文档中的半色调图案的点群;以及原始包括在文档中的孤立点(诸如平假名(日本语的表音字符)的浊音字符)。因此,为了去除类似于LVBC点群的这样的孤立点,去除半色调图案。
图14是用于说明半色调图案的去除的曲线图。
曲线图的纵轴表示点群中的点形状,横轴表示点浓度。此外,关于点的浓度描绘了表示点群的频率的直方图。它示出点的浓度越高,点群的出现频率越高。在LVBC点群的情况下,当进行嵌入时,点群中的点形状和点浓度进行均化,以进行嵌入,使得LVBC点群的出现频率在曲线图的狭窄区域(图14中的“LVBC点”的位置)内具有峰值。另一方面,在半色调图案的情况下,点形状和点浓度未规格化,使得半色调图案在曲线图的大面积区域中稀疏出现,并具有相对低的出现频率(图14中的“半色调点”的位置)。这种特点被用来将出现频率在曲线图的狭窄区域内具有峰值的点群识别为LVBC点群,然后,将该点群的绝对坐标存储在绝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3中,同时删除该点群以外的点群。根据这个处理,几乎只有LVBC点群存储在绝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3中。
点转换单元134从存储在绝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3中的绝对坐标列表中检测旋转角度和网格间距,并将它们从网格位置转换为相对坐标。将转换结果存储在相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5中。由于扫描器上的放置方向的差异以及模拟水平上角度的细微偏移,LVBC点群嵌入纸中的角度与扫描得到的图像的角度不同,因此需要检测和校正旋转角度。此外,因为在LVBC中,信息位于相对点群所属的网格的区域发生移动的区域,所以需要再现网格,以便精确确定网格间距。
网格间距是与从在整个图像上所测得的距离的直方图所获得的最频值(mode value)相对应的距离,各个该距离是针对各个点所测得的到相邻点的距离。
关于网格的旋转角度,针对全部点群测量到相邻点群的角度。
图15是用于说明网格旋转角度的校正的图。
实质上,相对于所关心的点到相邻点的角度是0度、90度、180度或270度中的任何角度,因此校正所测得的角度的偏移使得能够确定旋转角度。假定所关心的点及其相邻点所形成的矢量是(dx,dy),则相对于所关心的各个点到相邻点的角度可以由下列表达式表示:
θ=atan dy/dx
图15中的附图标记152表示从点群A、B、C和D到各自的相应邻近点群的矢量。然而,为了嵌入信息,所关心的点及其相邻点都从相应的网格位置稍微移位,因此相对于所关心的全部点测得θ。如果所关心的点及其相邻点相对各自的网格的移位位置的出现概率在纵向和横向上相同,则可以通过将所关心的全部点的角度的移动量相加,来平均地测量网格的旋转角度。附图标记153表示关于一些点的矢量,证明通过叠加对应角度,可以估计网格的旋转角度。注意,要获得的用于旋转角度的校正限制于以90度为单位;然而,实际上,并不限于四个角度,即0、90、180和270度的任意之一。将与下文将描述的第一区域解码单元136一起来描述这种限制。
在已经确定网格间距和旋转角度之后,虚拟绘制如图11所示的网格112那样的具有该网格间距的网格,并测量从网格位置到点的实际位置的坐标位移。
如图12所示,根据网格的位移来最终完成到实际数据的转换。
接下来,描述第一区域解码单元136和第二区域解码单元137提取所嵌入的附加信息的方法。
首先详细描述第一区域解码单元136。
第一区域解码单元136确定第一区域101的大小103、重复大小104和位置,并提取嵌入第一区域101中的附加信息。
首先确定第一区域101的重复大小104。因为所有的第一区域101都包含相同的数据,所以如果利用纸张的纵向上的给定偏移来进行自相关,则当偏移量与重复大小104一致时,自相关度增大。因此,可以根据自相关度最高时的偏移来确定重复大小104。
图16是用于表示偏移量与自相关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例如,分别给定第一区域101的大小103为8,重复大小104为24,则在偏移量24处,自相关值取峰值161。因此,可以将24确定为重复大小104。
然后,确定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和第一区域101的大小103。已经根据自相关值来确定第一区域101的重复大小104;然而,还应该确定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和第一区域101的尺寸103。
图17是用于说明用于确定第一区域101的位置的方法的图。
重复大小104已经确定,因此从相对坐标列表存储单元135中切取具有该重复大小的任意区域。然后,执行以下重复处理:获得与以上任意区域相邻的区域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获得与该区域相邻的区域的相关性。因为以重复大小104为间距出现相同的数据,所以与第一区域101相对应的部分具有高相关性。因为不会以重复大小104为间距出现相同的数据,所以第二区域102具有低相关性。这种特性被用来将具有高相关性的部分的起始位置识别为第一区域101的起始位置,并将具有高相关性的部分的起始位置和与其相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第一区域101的大小103。
根据通过上述处理确定的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和大小103,提取嵌入第一区域中的附加信息。此时,如果仅从一个区域提取附加信息,则可能由于测量误差或噪声而发生错误判断,因此进行写入全部第一区域101中的点群的位置的合计,然后采用最频值来提取附加信息。在提取附加信息时不能消除由噪声或误差产生的影响,因此对提取结果应用错误校正处理。首先,如图12所示,提取相对网格的位移,将该位移转换为与移位位置相对应的数据,然后,提取嵌入第一区域101中的数据串。存在作为公知技术的许多纠错码;然而,在此使用LDP C(Low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方法。已知LDPC具有非常高的纠错能力,并且展现出接近香农极限的特性。然而,在此省略LDPC的详细说明。可选地,只要其特征在于纠错码,则可以使用任何方法。通过使用纠错码,即使所提取的网格包括某种程度的误差或噪声,也可以提取出所嵌入的数据。
此外,如与旋转角度的校正一起所描述的,因为以90度为单位进行旋转角度的校正处理,所以存在四种可能性,即,所提取的数据是正确数据,或者是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的正确数据。因此,对不旋转、旋转90度、旋转180度和旋转270度的提取数据进行基于LDPC的错误校正。仅对于正确的旋转角度,纠错码有效,因此可以正常地提取数据。
根据上述处理,可以提取嵌入第一区域101中的第一信息。
接下来,详细描述第二区域解码单元137。
类似于第一区域101的情况,第二区域102是自相关的。因为以值与第一区域的重复间距的倍数相对应的间距嵌入第二区域102,所以仅需要利用第一区域101的重复间距的任意倍数(例如,24、48、72等)来进行自相关,因此可以省略计算。此外,关于第二区域,第二区域102的重复大小105和第二区域102的大小具有相同的值。作为自相关的结果,根据最频值来计算第二区域的重复大小105。
然后,识别第二区域102的起始位置。因为嵌入时第一区域101的起始点和第二区域102的起始点同步,所以可以将第二区域102的起始位置限制为第一区域101的起始点中的任意一个。
为了确定第二区域102的位置,使用纠错码。类似于第一区域101的情况,除嵌入数据之外,还将纠错码添加到第二区域102。因为已知第二区域102的大小105,所以从第一区域101的起始位置开始,根据期望依次执行错误校正处理。
图17是用于说明用于确定第一区域101的位置的方法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用于确定第二区域102的位置的方法的图。
图18示出第二区域102的大小105是第一区域101的重复间距的4倍。因为任何“4×4=16”都可以假定为第二区域102的起始位置,所以在从1到2、到3、到4、到5等移动位置的同时,进行错误校正处理。如果错误校正处理成功,则成功时的位置可以用作第二区域102。
根据上述处理,可以提取嵌入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信息。
接下来,描述用于使用上述信息嵌入技术来形成嵌有附加信息的图像的方法。
图19是用于说明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和图像处理器3001的功能的框图。
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包括打印数据生成单元5011、图像合成单元5012、数据发送单元5013、复印控制信息存储单元5014和编码图像生成单元5015。图像处理器3001包括数据接收单元5031、数据分析单元5032、图像生成单元5033和打印单元5034。
注意,图中所示的各个块并不一一对应于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和图像处理器3001中的物理结构。
当用户在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上发出打印指令时,启动打印数据生成单元5011。打印数据生成单元5011由打印子系统提供,在该打印子系统中,打印机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相互协同运行。启动后的打印数据生成单元5011将用户指示打印的文档转换为例如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打印数据。打印数据生成单元5011将所生成的打印数据发送到图像合成单元5012。
复印控制信息存储单元5014保持由用户通过安全设置对话框设置的复印控制信息。接着,根据打印指令,复印控制信息存储单元5014将复印控制信息发送到编码图像生成单元5015。
根据所接收到的复印控制信息,编码图像生成单元5015使用LVBC来生成待嵌入到图像中的带有二进制数据的附加信息。关于要使用LVBC来嵌入的附加信息的数据大小,例如,第一信息的数据大小是8字节,第二信息的数据大小是200字节。
图21示出待嵌入第一区域101中的附加信息。
第一区域101存储为每个打印作业设置的识别信息(ID)。识别信息(ID)具有8字节的数据大小值。根据打印机驱动程序为每个打印作业生成的随机数,来确定识别信息(ID)的值。注意,如果使用打印服务器2001,则识别信息(ID)可以具有由打印服务器2001管理的值。
图22示出待嵌入第二区域102中的附加信息。
复印条件字段1902存储由用户在图3的打印安全设置对话框31中指定的复印条件。如果用户在图3所示的打印安全设置对话框31内选择“指定允许复印的条件”,则使用条件信息类型字段1903、数据大小字段1904和条件信息字段1905。条件信息类型字段1903存储表示存储在条件信息字段1905中的数据对应于密码、用户名或时间限制的信息。数据大小字段1904存储存储在条件信息中的数据的大小。条件信息字段1905存储当判断允许复印时要使用的条件信息。如果条件信息对应于密码,则存储对应于密码的数字数据。然而,如果存储密码本身,则密码可能会泄漏,因此存储使用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从与该密码相对应的数字数据中计算出的散列值。因此,条件信息字段1905存储大小为20字节的散列值,该散列值是从与用户输入的密码相对应的数字数据计算出的。另一方面,如果条件信息对应于用户名称,则条件信息字段1905存储与用户输入的用户名称相对应的字符串。如果允许多个用户进行复印,则使用“,”(逗号)对各个用户的用户名称进行划界,来进行存储。
根据如上所述生成的二进制数据附加信息,编码图像生成单元5015使用上述信息嵌入技术,来生成与由点群形成的背景图像相对应的编码图像。将所生成的编码图像发送到图像合成单元5012。
图像合成单元5012将从打印数据生成单元5011接收到的打印数据与从编码图像生成单元5015接收到的与背景图像相对应的编码图像合并。例如,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方法:背景图像作为重叠形式信息嵌入PDL中。接着,图像合成单元5012将与背景图像合成后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数据发送单元5013。
数据发送单元5013将打印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器3001。图19示出不通过打印服务器而将打印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器3001的情况;然而,打印数据也可以通过打印服务器来发送到图像处理器3001。
接下来,描述图像处理器3001的操作。
数据接收单元5031通过网络接口3306(参见图8)接收包括打印指令的打印数据。已经接收到打印数据的数据接收单元5031将打印数据发送到数据分析单元5032。
数据分析单元5032从所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提取绘制指令(PDL);解释该绘制指令;以及将该绘制指令转换成图像处理器3001内部使用的中间数据。数据分析单元5032将中间数据发送到图像生成单元5033。
图像生成单元5033控制RIP单元3308(参见图8)来将中间数据转换为位图图像。在压缩单元3309(参见图8)将位图图像压缩之后,图像生成单元5033将压缩后的图像发送到打印单元5034。
打印单元5034控制图8中示出的扩展单元3315、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3317、打印机接口3318和打印机3203,来在纸上打印位图图像。
根据上述处理,获得嵌有附加信息的打印输出。
注意,在以上描述中,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被配置成生成嵌有附加信息的编码图像;然而,图像处理器3001可以被配置成生成该编码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将由用户通过图3的安全设置对话框输入的复印控制信息作为打印指令的一部分发送到图像处理器3001。图像处理器3001根据复印控制信息来生成编码图像。图像处理器3001在编码图像生成单元3316中使用上述信息嵌入技术,以生成与由点群形成的背景图像相对应的编码图像。在编码图像生成单元3316中生成与待嵌入的复印控制信息相对应的二进制数据;然而,用于生成该数据的方法与在客户个人计算机1001上执行的方法相同。图像生成单元5033控制打印机图像处理单元3317,来将从扩展单元3315接收到的位图与从编码图像生成单元3316接收到的编码图像合并,然后将与该合成图像相对应的位图发送到打印单元5034。打印单元5034控制打印机3203,来在纸上打印所接收到的位图图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将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载入系统或设备中,然后,诸如该系统的计算机读取并执行存储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从记录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因此,存储该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构成本发明。另外,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等可以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令,来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该处理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可选地,从记录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可以写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卡或者功能扩展单元,然后,该功能扩展卡等可以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来执行部分或全部处理,从而提供上述实施例。
如果本发明应用于上述记录介质,则该记录介质存储与上述流程图相对应的程序代码。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从而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处理器,包括:
提取部件,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
处理部件,用于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码是二维条形码。
3.一种图像处理器,包括:
提取部件,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
处理部件,用于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是否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部件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的信息表示无条件允许或无条件禁止复印时,所述处理部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还包含表示文档图像数据之间的关联的识别信息;其中,当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中的所述识别信息与从先前页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对应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提取步骤,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
处理步骤,用于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提取步骤,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
处理步骤,用于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是否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的信息表示无条件允许或无条件禁止复印时,所述处理步骤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还包含表示文档图像数据之间的关联的识别信息;其中,当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中的所述识别信息与从先前页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对应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码是二维条形码。
11.一种具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提取步骤,用于从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
处理步骤,用于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信息时,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判断是否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以及当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未提取出信息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的信息表示无条件允许或无条件禁止复印时,所述处理步骤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还包含表示文档图像数据之间的关联的识别信息;其中,当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中的所述识别信息与从先前页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出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对应时,不从所述文档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条形码提取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码是二维条形码。
CNA2008100066003A 2007-03-13 2008-03-13 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12674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3478 2007-03-13
JP2007063478A JP4343968B2 (ja) 2007-03-13 2007-03-13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7491A true CN101267491A (zh) 2008-09-17

Family

ID=3948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66003A Pending CN101267491A (zh) 2007-03-13 2008-03-13 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806315B2 (zh)
EP (1) EP1971126B1 (zh)
JP (1) JP4343968B2 (zh)
CN (1) CN101267491A (zh)
DE (1) DE602008000732D1 (zh)
ES (1) ES2337849T3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006A (zh) * 2009-08-03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80831A (zh) * 2012-08-27 2013-01-16 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件安全复印的方法
CN103577519A (zh) * 2012-07-24 2014-02-12 柯尼卡美能达美国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按需打印文档管理的多层条形码
CN105407248A (zh) * 2014-09-11 2016-03-16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1313A1 (en) * 2008-10-15 2010-04-15 Hiroshi Kitada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 embedded barcode
US9191544B2 (en) * 2008-10-15 2015-11-1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n image production device
JP2010246027A (ja) * 2009-04-09 2010-10-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1010161A (ja) * 2009-06-29 2011-01-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458381B1 (ja) * 2009-08-07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原稿を読み取ることが可能な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550481B2 (ja) * 2009-08-12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46323B2 (ja) * 2010-04-05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コード画像に関する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U2010238503B2 (en) * 2010-10-29 2013-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wo dimensional information symbol
US8693025B2 (en) * 2011-09-19 2014-04-08 Ricoh Production Print Solutions Pre-authorization of print jobs in a printing system
JP2023000519A (ja) * 2021-06-18 2023-0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文書判定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64260C (en) * 1991-03-29 1999-12-14 Yoshio Komaki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738491B1 (en) * 1992-06-30 2004-05-18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py management system
US5304787A (en) * 1993-06-01 1994-04-19 Metamedia Corporation Locating 2-D bar codes
AU1624800A (en) 1998-11-19 2000-06-13 Digimarc Corporation Printing and validation of self validating security documents
US6914691B1 (en) * 1998-11-27 2005-07-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1245114A (ja) 2000-02-28 2001-09-07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245144A (ja) 2000-02-29 2001-09-07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JP2001257862A (ja) 2000-03-09 2001-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00582B1 (ko) 2001-01-12 2003-10-08 주식회사 마크애니 디지털 워터마킹을 이용한 유가증권등의 발급, 인증장치와방법
JP3997720B2 (ja) 2001-04-05 2007-10-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05828B1 (ko) 2002-02-01 2003-11-14 주식회사 마크애니 위변조의 방지가 가능한 문서를 제작하는 장치 및 방법,그리고 상기 문서를 인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4039093B2 (ja) * 2002-03-20 2008-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複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012016B2 (ja) 2002-08-29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40216031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Taylor Clark N. Verifying the veracity and creator of a printed document
US20050021970A1 (en) 2003-07-21 2005-01-27 Curtis Reese Embedded data layers
US7523315B2 (en) * 2003-12-22 2009-04-21 Ingeo Systems, Llc Method and process for creating an electronically signed document
JP3952041B2 (ja) 2004-05-31 2007-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013627A (ja) 2004-06-22 2006-01-12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出力装置
US20060197972A1 (en) * 2004-11-30 2006-09-0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inter driver,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US20060242418A1 (en) 2005-04-25 2006-10-2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image sets
JP2007096663A (ja) 2005-09-28 2007-04-1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006A (zh) * 2009-08-03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98006B (zh) * 2009-08-03 2015-05-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77519A (zh) * 2012-07-24 2014-02-12 柯尼卡美能达美国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按需打印文档管理的多层条形码
CN103577519B (zh) * 2012-07-24 2017-05-10 柯尼卡美能达美国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按需打印文档管理的多层条形码
CN102880831A (zh) * 2012-08-27 2013-01-16 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件安全复印的方法
CN102880831B (zh) * 2012-08-27 2015-09-23 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件安全复印的方法
CN105407248A (zh) * 2014-09-11 2016-03-16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1126A1 (en) 2008-09-17
US8191765B2 (en) 2012-06-05
US7806315B2 (en) 2010-10-05
EP1971126B1 (en) 2010-03-03
ES2337849T3 (es) 2010-04-29
US20080223916A1 (en) 2008-09-18
JP2008227930A (ja) 2008-09-25
DE602008000732D1 (de) 2010-04-15
US20100314449A1 (en) 2010-12-16
JP4343968B2 (ja) 200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7491A (zh) 使用条形码来控制文档复印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39397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JP469276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094557B2 (en) Print system for placing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scanned data
JP2002305646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5450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at generates and encodes coupled information identifying image copy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JP532845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871794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35887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サーバ
JP444028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3271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0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09005926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CN101510940A (zh) 情报识别装置及情报识别方法
JP496599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5098267B2 (ja) 筆記情報処理装置、筆記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49899A (ja) スキャナ付きプリンタ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732467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71596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5874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2007034923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7306181A (ja) 画像送信装置、画像受信装置、画像送受信装置および画像送受信システム
JP4793256B2 (ja) 文書処理装置および文書処理システム
JP2013037643A (ja) 二次元コードを取り扱い可能な装置
JP20100269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